湖南工业大学如何培养创新人才?

作者:巴海达时间:2023-07-14 09:44:34

导读:" 湖南工业大学(HunanUniversityofTechnology)作为一所以工科为主的大学,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一直走在前沿。为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学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下是湖南工业大学如何培养创新人才的解决方案:。1.提供创新教育课程:学校开设了一系列的创新教育"

  湖南工业大学(HunanUniversityofTechnology)作为一所以工科为主的大学,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一直走在前沿。

  为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学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以下是湖南工业大学如何培养创新人才的解决方案:。

  1.提供创新教育课程:学校开设了一系列的创新教育课程,包括创新思维、创业管理、科技创新等。这些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使他们能够在日后的创新实践中胜任。

  2.搭建创新实践平台:学校注重实践环节的设置,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实践平台,如创新实验室、创业基地等。学生可以在这些平台上开展自己的创新项目,获得实际操作和团队协作的经验。

  3.重视科研能力培养:学校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提供了一系列的科研培训和指导。通过参与科研,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学科的前沿发展,锻炼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

  4.建立创新创业导师制度:学校设立了创新创业导师制度,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支持。导师们在学生的创新项目中担任重要角色,指导学生解决问题,提供专业知识和经验。

  5.举办创新竞赛和活动:学校定期举办各类创新竞赛和活动,如创新创业大赛、科技论坛等。这些活动旨在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并提供展示自己成果的机会。

  6.加强与企业合作:学校与企业合作,开展产学研结合的创新项目。通过与实际问题的接触,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市场需求,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7.建立良好的创新文化: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营造了良好的创新氛围。学校鼓励学生交流和分享创新经验,激励他们追求卓越并创造出更多的创新成果。

  通过以上的措施,湖南工业大学成功地培养了大量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这些人才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并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未来,湖南工业大学将继续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工作,为国家和社会的需求提供更多优秀的创新人才。

湖南工业大学办学理念

办学理迹贺型念见下面:

  湖南工业大学秉承立足中国大地、湖湘大地、株洲大地办大学的办学理念,坚持擦亮工业底色、彰显包装特色的办学思路,形成了与湖南先进制造业精准衔接的“新工科”学科链,与包装全产业链无缝对接的“大包装”学科姿猜群。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学校坚持在“融”字上下功夫,在“实”字上出成绩,将党史学习教育与服务国家战略、服务拍岩区域发展相结合,有效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协同创新。

湖南工业大学机械类

    湖南工业大学机械类专业实行弹性学制,允孙搭做许学生在取得规定的学分数后提前毕业;也允许延长学习期限,但一般不超过六年。

    湖南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培养目标为突破单纯培养“专家”和“工程师”的模式,着力培养宽厚型、复合型、开放型、创新型的本领域优秀人才,即为国家输送能参与国际竞争的高层次的机械工程技术人才和产业界的领导人物。通过四年的系统学习和训练,学生应具有扎实的自然学科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则衡社会科学基础及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计算、测试、文献检索等基本技能及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具有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了解其学科前沿及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强的综合素质;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枝和和敏锐的市场意识。

校长彭希林一行赴广东调研校地、校企合作、产学研协同育人工作_百度...

  4月2日-3日,校长彭希林、副校长曾阳素带领教务处、信息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有关负责人赴湖南工业大学东莞包装学院、中科院云计算中心、东莞理工学院调研校地、校企合作,产学研协同育人等工作。

  2日下午,彭校长一行考察了湖南工业大学东莞包装学院,包装学院谭伟院长详细介绍了近年来该学院一些新的做法和举措,以及“镇校企高度协同,产学研紧密结合”办学模式取得的成效。

  彭希林校长高度赞扬了湖南工业大学“钻进企业办大学”的校企合作模式,在国家建设“双一流”大学的大背景下,瞄准产业前沿和先进企业,推进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将校企合作平台打造成育人、科研和服务的综合平台,实现学校的转型发展、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其先进的办学理念值得邵阳学院学习和借鉴。

  曾阳素副校长就学校与东莞包装学院合作、联合开展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关问题与谭伟院长进行了深入探讨,教务处和各学院负责人分别就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教学改革、专业综合改革、创新人才培养等问题与东莞包装学院相关领导广泛交换了意见。

  3日上午,彭校长一行考察了中科院云计算中心,邵阳学院名誉校长李国杰院士、中科院云计算中心主任季统凯先生热情的接待了邵阳学院代表团。

  季统凯分析了当前大数据产业发展趋势,介绍了中科院云计算中心创新团队有关业务开展情况,真诚的表达了帮助建设邵阳学院的意愿。

  双方就共建大数据专业、师资培训、共同申报课题、医学大数据采集等问题交换了意见。

  彭希林校长指出,信息化时代大数据无处不在,邵阳学院的发展需要中科院云计算中心等顶尖科研机构的大力支持,希望中科院云计算中心及哗租其创新团队支持、帮助邵阳学院有关专业、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同时寻求双方合作共赢点。

  3日下午,彭校长一行访问了东莞理工学院,代表团首先参观了东莞理工学院的数字装备中心、华为网络学院、西门子自动化学院等现代化的实践教学场地和设施。

  参观结束后,东莞理工学院李忠红副校长与彭希林校长一行开展了座谈,李忠红副校长详细介绍了东莞理工学院近年蠢颤来校地、校企合作的经验做法,产学研协同育人取得的成效,随后还分享了科技创新团队的打造、高水平人才引进等工作的经验。

  彭校长表示,东莞理工学院聚焦内涵发展,对接产业办学,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的很多做法和经验值得邵阳乱档兆学院学习和借鉴。

  彭希林校长、曾阳素副校长均表示,校地、校企合作,产学研协同育人我校有一些好的举措,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尤其是在校内专业融合、专业与企业融合、专业集群、学院与企业共建以及加强课程研究等方面需进一步加大力度,切实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

请问有 谁知道湖南工业大学,

  湖南工业大学是一所以工科为主,以包装教育为特色的多科性高等学校。

  1996年通过原国家教委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2003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

  学校坐落在南方工业重镇湖南省株洲市,校园环境幽雅,交通十分便利。

一、历史沿革

    学校始建于1979年3月,定名为株洲基础大学,1987年开始筹建中国包装工程学院,1989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定名为株洲工学院。

  2004年8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在株洲工学院基础上筹建湖南工业大学。

  2006年教育部正式批准成立湖南工业大学。

  建校初期由株洲市管理,1987年成为中国包装总公司惟一直管高校,“全国普通高校包装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中国包装技术协会教育委员会”、“中国包装技术研究所”、“中国包装技术培训中心”、“中国包装设计专业中心”、“湖南省包装经济研究祥模基地”“湖南省现代包装设计理论及应用研究基地”均设在这里。

  2000年开始,经教育部批准实行以湖南省人民政府为主管理,中国包装总公司和中国包装联合会共建的新体制。

二、人才培养

    学校形成了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的多层次人才培养格局。

  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一万余人。

  学校下设16个二级学院(系)(包装设计艺术学院、包装与印刷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传播系、电气工程系、法律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科技学院、社会科学部、体育部、土木工程系、外语系、信息与计算科学系、中山包装学院、财会学院),现有本科专业35个(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信息工程(引导)、测控技术与仪器、建筑学、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业设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引导)、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包装工程、印刷工程、英语、新闻学、广告学、艺术设计、动画、艺术设计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商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公共事业管理、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物理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分布在工学、人文学科、管理学、理学、社会学科等5大学科门类和17个一级学科之中,其中包装工程、印刷工谨银缓程、艺术设计、自动化4个专业为省级重点专业,艺术设计、包装工程、印刷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设计、自动化、广告学7个专业为国管专业。

  设有机械设计及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企业管理、材料学、设计艺术学等1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其中机械设计与理论、材料学、设计艺术学被批准为湖南省“十五”重点建设学科。

  初步建成了以包装类专业为主体、特色鲜明的专业结构体系和优势学科群。

    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把人才培养质量视为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以教育创新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

  高度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建立了一批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实施了“3 1”人才培养模式,其中与中山张家边企业集团、中国包装印刷生产基地等单位共同创建的“中山包装学院”,为包装类专业学生的创新与创业提供了良好的开放式平台,是工科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成功模式。

  学校注重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及教学手段的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得到优化,“现代包装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项目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近年来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14项,其中一等奖2项。

  在全国和湖南省大学生各类竞赛活动中,我校学生表现出了良好的综合素质,获得了上百项荣誉。

  近几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均超过95%,2003年名列湖南省高校第一,其中包装设计、印刷工程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

    学校新的办学理念和模式,得到教育部、湖南省的充分肯定,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00年11月教育部在三峡召搏答开的“全国大学生生产实习与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会议”上我校作了大会典型发言;2001年7月,湖南省委省政府领导率本省高校领导120人考察了中山包装学院并推广其经验;2001年10月湖南省教育厅在我校召开了全省高校教学工作现场会;全国先后有30余所高校的领导、专家来我校考察、交流;《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新闻媒体将我校誉为“中国包装教育的旗帜”、“中国包装人才的摇篮”、“中国包装科研的基地”。

三、师资队伍

    学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实施了“跨世纪人才工程”,以“宽广的视野”吸纳人才,以“宽松的环境”留住人才,以“宽阔的胸怀”培养人才,以“宽厚的待遇”激励人才。

  通过加大人才培养投入,积极倡导教师在职攻读学位,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教师队伍的整体状况有了较大改善。

  现有专任教师700余人,院士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6人;湖南省“121人才工程”、“百人工程”及学科带头人15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和培养对象21人。

  另外,有硕士生导师47人,兼职博士生导师8人。

  外聘兼职教师中有院士5人。

四、科学研究

    学校实施了“科技创新工程”,科研投入与奖励力度逐年增大,科研水平显著提高。

  学校建立了“中国包装设计专业中心”、“湖南省包装经济研究基地”、“湖南省现代包装设计理论及应用研究基地”三个具有包装特色的科研基地和“包装工程设计研究院”、“现代水射流技术研究所”、“环境保护研究所”等33个研究院所。

  近年以来,学校承担科研项目500多项,出版学术著作近200部,在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000余篇,取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40多项,其中“智能图像信息处理方法及其在工业系统中的应用”、“决策应用软件开发平台SmartDecision”、“交流传动系统及其高性能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等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建成了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分别是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湖南省重点实验室:绿色包装与生物纳米技术应用重点实验室、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湖南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高压水射流湍流应用技术及设备实验室;中国包装总公司重点实验室:包装新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五、办学条件

    学校占地面积1470亩,校园建筑面积40余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亿多元,馆藏图书110多万册,并建有电子阅览室和计算机网络服务系统。

  学校拥有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的体育场馆。

  2005年,在株洲河西火炬开发区开建的新校区占地3000余亩,现基础设施基本建设好,有部分院系的学生已进入新校区学习。

六、对外合作

    学校实行开放式办学,重视和外界的联系,与中南大学等10所高校联合培养博士,与德国斯图加特媒体大学、美国密执根州立大学和法国兰斯大学等4所海外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先后聘请美、德、日、澳等10多个国家的学者担任兼职教授,并与德、美、韩、香港等国家和地区36家包装、印刷企业开展厂校协作办学。

                            

  校址:湖南省株洲市文化路

湖南工业大学科技学院怎么样?

    湖南工业大学科技学院系湖南工业大学按新体制、新模式运作的独立学院,湖南工业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工、文、法、理源没、管理、经济等科类齐全的高等学府,是我国唯一从事包装教育、以包装为特色的本科全日制教学科研型多学科大学,占地面积3700亩,在校学生三万余人。学校历来有着“中国包装人才的摇篮”、“中国包装教育的旗帜”、“中国包装科研基地”的美誉。

  湖南工业大学科技学院经国家教育部和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国家首批确认的独立学院之一,享受国家普通高校所办独立学院的降分政策和收费政策。

  学院坐落在风景秀丽、空气清新的湖南工业大学东校区,紧邻校本部。

  学院现有在校生4000多人。

  科技学院招生计划纳入国家任务,属国家计划内招生。

  学明巧院2007年面向湖南、北京、山东、江苏、浙江、广东、福建、湖北、江西、安徽、广西、河南、河北、山西、云南、海南、四川、新疆18个省(市、区)招收1600名四年制国家计划内本科生,共15个专业。

  学院学生在师资力量、教学仪器、图书资料、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成绩考核、奖学金、户口关系、就业管理、学位及考研等方面与湖南工业大学其它院(系)学生相同。

  学生毕业由湖南工业大学科技学院颁发国家承认本科学历的毕业证书,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由湖南工业大学授予学士学位,学生毕业后面向全国就业,统一纳入国家就业分配计划。

  由于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办学特色鲜明,学生综合素质高,学生们每年的创意作品和设计成果都纷获全国大奖,2006年毕业生就业率达到了96%。

    学院离校本部仅隔一条环线公路,校区独立成园,环境优美,是莘莘学子理想的求学之地。

  经过六年的办学,目前已有全日制在校本科学生4000多人。

  学院依托湖南工业大学现有的优质资源快速发展,学生在师资、教学仪器、图书资料、实验设施等方面与湖南工业大学学生资源共享,学生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成绩考核、奖学金、就业管理、学位及考研等方面,与湖南工业大学学生完全相同。

  独立学院生源具有一定特殊性,总体上看,他们具有相对较高的综合素质,但其文化基础相对母体学校学生略有一定差距,由于独立学院招生性质也是普通高校全日制本科计划内招生,其毕业时的质量要求又与母体学校学生相同。

  因此,对这批特殊的“原材料”,必须经过特殊的“加工”,才能打造成精品。

  为此,科技学院确立了“素质 能力”、“特色 特长”的培养方向,并明确了“厚基础、宽口径、多方向、强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从知识、能力、素养三个标准上加强对学生的全面培养。

    湖南工业大学科技学院实行“3 1”教学管理模式,启动“123”素质教育工程及素质教育拓展工程。

  湖南工业大学从其他分院选派了一批资历深、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授课,建立了一支严谨笃学的高素质师资队伍。

  目前,学院教师中研究生以上学历和副教授以上职称的占了80%。

  学院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考核教师上课质量的制度,对上课质量不好的教师,实行淘汰制。

  针对独立学院学生文化基础相对偏低这个特点,学院加强英语、数学等基础课的份量,分批进补。他们推出了在学好专业的前提下雹槐纳,突出双语教学的特色模式,即认真学好汉语和英语,要求学生在毕业前汉语的读、讲、写作能力达到相当水平,以此作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条重要途径;英语教学从入学就抓起,成立了专门的班子,配备了专人开小灶,提出了具体目标,有一整套学习、训练计划和措施。

    学院注重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特别是引导好学生的自治能力。

  现在学院后勤服务如食堂、宿舍管理全交给学生会自己管理,学生就寝、查铺、内务卫生评比等各种活动,都是学生自己进行,就连校园环境卫生打扫、保洁员的工作考核、食堂卫生和饭菜、服务质量的检查考核等等均由学生会牵头,学生自行负责。

  学院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办伊始便设有心理咨询室,院领导及教师编写的《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论高校教师的心理素质及高尚人格力量的塑造》、《大学英语教学策略新论》等书均已出版,并成为许多院校指定教材。

   一系列强化人才培养质量的举措,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今年的教学评比中,湖南工业大学科技学院学生的课程考试合格率、计算机应用水平等考试合格率,均与母体学校学生水平相当,在总院举办的各种活动和竞赛中也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他们与总院学生相比已经没有了明显差别,在某些方面甚至还出现了好的势头。

  湖南工业大学科技学院始终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面向市场,以培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己任。学院根据独立学院特点,大力进行教育创新的教学改革,重点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确立了“厚基础、宽口径、多方向、强素质、高能力”的人才培养方向,努力探索创新与创业相结合的育人模式。

    学校办学六年来,紧紧依托湖南工业大学母体学校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充分发挥与国内外高校建立的校际合作,以包装为龙头,集合母体大学最优势专业,全力打造出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湖南工业大学科技学院知名品牌,在社会上享誉四方,成为湖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一个亮点,被人们誉为湖南省品牌独立学院。

    湖南工业大学科技学院这所位于南方交通枢纽株洲市、北临长沙古城、南连衡岳胜地、西望湘潭名府、东系炎帝之魂的新型高校,正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全国各地的莘莘学子。

如何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英盛观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既不能简单图快,也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必须在坚决破除不利于人才培养和成长的体制机制障碍的基础上,综合改革、辨证施治。

  南京大学充分认识到按教育规律管教学、确立一整套教学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力图通过制度保障推进本科教学改革,努力在增加教学投入、加强教学队伍建设、健全教学组织机构上用心思、下工夫、谋实效。

  增加教学投入是人才培养的根本保障和基本前提。学校在“985工程”中设立“本科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包括培养模式创新计划、高水平课程建设计划、教师教学发展计划、改进育人环境计划和教学资源建设计划等5大类计划453项,对创新人才培养经费实施“上不封顶”的政策。

  教学师资队伍是深化教学改革、保障教育质量的关键。

  学校设置了教学岗教授和副教授,激励积极投身教学一线的教师;增设各项教学奖励,每年由学生评选“我最喜爱的教师”;将教学工作作为职称评聘的重要依据,对教学工作不达要求者实行一票否决制。

  在评价教师时,实行四个“一视同仁”,即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一视同仁,教学研究项目与科研项目一视同仁,教学成果与科研成果一视同仁,教学带头人与科研带头人一视同仁。

  健全教学组织机构是教学改革可持续的重要支撑。学校先后成立了“教学发展中心”“教学研究与评估中心”“考试中心”,逐步实现教学的“管、办、评”分离,从而对教师教学提供切实的指导,对教学改革提供理论的支持,对教学质量进行有效的监控,对考试考核给予有力的规范,确保了高质量教育教学可持续发展。

  21世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世纪,也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实现科学发展的世纪。我国大学一定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正本清源,回归大学之本,不断深化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继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加快建设人罩凯才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大学如何抓质量

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秦绍德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学校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从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建立规范的教育体系、改进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建设好教师队伍、改进教学管理等方面全面着手加以努力。

  我们的教育教学体系是从上个世纪50年代学习苏联一路走过来的,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为国家工业化道路服务的痕迹比较浓,专业化的教育比较成功,在当时的情况下为共和国的建设培养了大批骨干人才。

  但是这一体系显然已不适应今天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尽管经过30年改革开放这一体系有了不少进步,但还需要进一步改造。

  这就需要不断解放思想,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在教师队伍。

  有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

  要保证高质量的教师队伍,一是要有足够数量称职的教师,生师比不能过高,这样才能要求教师的课程质量。

  二是要千方百计激励、动员教师在教学、人才培养上增加投入。

  现在教师负担很重,几副担子一肩挑。

  要减少教师的行政兼职,校内设立专司科研的研究员系列,要求教授多上本科生课程。

  许多优秀教师的身上有着天生的热爱学生、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积极性(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对此要奖励倡导,以良好的师德师风熏陶日益增多的新教师。

  三是要保障教师的学术水平。

  高水平的课程得有高水准的学术保障,教师的科学研究和教学在这一点上是统一的,这是大学教学和中尘纳学教学的根本区别。

  提高教育质量还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学生是受教育者,但不是被动的机器。

  因此,人才培养要着眼于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利于学生主动的生动活泼发展的成才环境,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内在积极性。

  要为他们开设尽可能多的选修课程;允许物兄唤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方向转专业,得到“第二次选择”的机会;接受外校的插班生;增加在校学生出国交流机会;增加学生课外与教授通过科技活动等进行接触的机会;为个别学生提供个性化教育;等等。

  总之,要因材施教,发扬个性。

  公共服务和后勤保障设施也要树立“用在学生身上最值得”的观念,舍得投入建设。

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明确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南开大学校长龚克

  所谓“培养什么人”,不同时代面临不同的问题。

  从当今的时代来看,有几个突出问题是必须要考虑的。

  首先,世界的发展需要是可持续的,我们要培养的人就是能够适应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人才。

  以气候问题为例,它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科技问题,还是一个经济问题、政治问题、司法问题、国际关系问题等等。

  我们过去培养的工程师,都是利用自然界的能量来节省人力。

  今天,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讲,能量的开发是要付出环境代价的。

  如何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要求、知识等“嵌入”到大学教育之中,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直接涉及具体的人才培养目标。

  其次,中国的发展进入了转变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国家的新阶段,我们要培养自主创新型人才。

  我们以前培养的人才,都是适应特定工业化岗位的专门人才。

  而信息化改变了工业化和整个社会的面貌,电子信息渗透到各个领域,并且和这些领域结合,这种情况直接冲击了过去专业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如果说我们之前培养的人是善于学习国外先进技术,跟踪国际科技发展的人,那么现在我们就要培养创新型人才,用我们独创的科学技术、我们对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贡献来履行我国的大国责任。

  第三,经济全球化的浪潮,谁都阻挡不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保持独立自主发展,在全球范围内优化生产的各个要素,进行跨文化的交流合作,所有这些问题在今天都显得特别突出。

  我们要培养适应全球化发展要求的人才。

  他们要有全球视野和应对国际化问题的能力,适应全球化带来的一系列新要求。

  第四,现在是知识加速更新、信息爆炸式增长的时代,人才的专业口径要宽、适应能力要强。

  如果过去人们在大学学到的知识够一个人用一辈子,那么现在即便是一个人不换岗位,他所做的工作也会不断发生变化。

  因此,这种情况就需要一个人有自主学习、更新知识的能力。

  因此,对“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我认为对人才最基本的要求是学习能力强。

  而且,那种少数人凭着兴趣去搞发明创造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当今的人才一定是要善于团队合作的。

    质量意识要内化为自觉行为。

湖南工业大学校长王汉青

  外部监控是指国家和地方政府、社会对大学教学质量的监控,内部监控亦即大学教学质量自我监控,是大学组织按照自己的标准自觉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控。

  适应新的形势变化,国家层面正在积极推动大学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内部监控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但由于固有观念的束缚和路径依赖,质量监控仍没有跳出原有质量管理的框架,真正有利于大学组织健康发展的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尚不成熟,迫切需要在观念更新、模式构建、策略实施上取得突破。

  提高教学质量的真正动力源自大学组织对高质量教育的追求。

  要形成这种追求,关键在于大学组织质量建设主体意识的强化。

  因此,在质量监控观念更新上,首要的任务是实现由“外控为主”到“内控为主”的转变。

  长期以来,由于机制体制的原因,我国大学教学质量监控一贯以政府主导的外部监控为主。

  片面的外部监控,由于难以顾及诸多组织的差异,导致质量标准同一、监控模式单一,遏制了大学个性的发展,难以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的办学质量。

  内部监控,以“本土化”的质量标准为监控依据,以大学组织和组织内部成员对质量建设的高度自觉为基础,充分尊重学科专业的特殊性与多样性,能有效地促进大学的个性、特色发展。

  其次,要牢固树立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

  全面质量管理,是一个组织基于质量管理的变革愿景,虽然产生于企业管理实践,但非常切合大学人才培养活动的实际,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在大学质量管理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具体到教学质量监控工作,要特别强调过程监控,因为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如果某个环节达不到质量标准,质量链条就会断裂,整体质量就得不到保证。

  同时,全员参与是基础,没有这个基础,一切都是空中楼阁。

  要通过质量文化建设,催生质量意识,内化为自觉行为,筑牢全员参与的思想基础。

  质量不是靠检查出来的,而是生产创造出来的。

  大学组织的“生产一线”就是教学,对教学一线的质量监控,必须充分发挥一线教师与学生的主体作用。

  同时,随着大学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以管理重心下移为主旨的学院制改革取得进展。

  因此,大学内部质量监控的重心在教学基层,需要构建与之相适应的监控模式。

  实践证明,构建以学校主导、学院为主、全员参与的教学质量监控模式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在这种监控模式下,学校倾力于教学质量标准建设和目标管理,学院倾力于具体教学活动监控和管理,师生员工能自觉评价和调整自己在工作或学习中的行为,从而实现质量监控主体和客体的统一,使内部质量监控的各种力量形成合力。

  该模式在操作层面可以通过实施校内学院教学工作评价制度来实现。

  校内学院教学工作评价的重点,是各学院的教学工作与管理工作,目的在于客观评价各学院的教学工作,准确诊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激发师生质量意识,实现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提交信息测一测您提升学历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