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桩头和抗浮锚杆的防水参照哪个国家标准?

作者:邴鸿泽时间:2023-07-23 12:43:29

导读:" 地下室桩头和抗浮锚杆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防水措施,它们的设计和施工至关重要。然而,关于地下室桩头和抗浮锚杆的防水设计标准,在不同国家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那么,我们应该参照哪个国家的标准呢?。以下是一些可能参考的国家标准:1.中国国家标准:中国建筑行业具有丰富"

  地下室桩头和抗浮锚杆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防水措施,它们的设计和施工至关重要。

  然而,关于地下室桩头和抗浮锚杆的防水设计标准,在不同国家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

  那么,我们应该参照哪个国家的标准呢?。

以下是一些可能参考的国家标准:

  1.中国国家标准:中国建筑行业具有丰富的经验和技术,因此参考中国国家标准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中国国家标准中,有关地下室桩头和抗浮锚杆的防水设计标准主要包括《建筑地下防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18)和《抗浮锚杆设计规范》(GB50320-2013)。

  这些标准详细规定了地下室桩头和抗浮锚杆的设计要求、施工工艺、验收标准等内容。

  2.美国国家标准:美国在地下室防水领域也拥有丰富的经验和技术。

  美国国家标准中,相关的防水设计标准主要包括《地下建筑防水设计规范》(ACI515.1R-06)和《抗浮设计规范》(ACI318-14AppendixD)。

  这些标准对于地下室桩头和抗浮锚杆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详细的指导和要求。

  3.欧洲国家标准:欧洲的一些国家也有自己的地下室防水设计标准。

  比如,英国的《建筑物地下部分的防水设计》(BS8102:2009)、德国的《地下建筑物的防水》(DIN18195)等。

  这些标准也是地下室桩头和抗浮锚杆防水设计的重要参考。

  总结起来,地下室桩头和抗浮锚杆的防水设计要参照哪个国家标准,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一般建议首先参考本国的相关标准,因为本国标准对于本地区的气候、地质等特点更为了解。

  如果需要更高水平的设计和施工要求,可以参考其他国家丰富的经验和技术,以及其相关的国家标准。

  在实际应用时,还需要结合项目具体情况和要求,综合考虑各个国家标准的内容,最终确定适合的防水设计标准。

地下室抗浮锚杆砂浆强度达到多少才能做拉拔试验? 依据那个规范?

  采取锚杆拉拔力试虚孝验的标准一般是根据GB50086-2001《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锚杆支护必须进行强度检测。

  1.锚杆工程所用原材料、钢材、水泥浆、水泥砂浆标号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锚固体的直径、标高、深度和倾角必须符合差谨稿设计要求。

  3.锚杆的组装和安放必须符合《土层锚杆设计与施工规范》(CECS22:晌激90)的要求。

  4.锚杆的张拉、锁定和防锈处理必须符合设计和施工规范的要求。

  5.土层锚杆的试验和监测必须符合设计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6.隧道锚杆拉拔试验采用的标准是《中空锚杆技术条件》TB/T3209-2008

抗浮锚杆防水节点图纸在哪里找到的

一、受力原理

  抗浮锚杆受拉构件,一端锚固在建筑物底板,另一端锚固在地基的持力层中,受力过程首先是通过锚固体钢筋与注浆体之间的作用将上拔力传至注浆体上;而后通过注浆体与周边土层之间的摩擦力将注浆体所受到的力传至周围稳定土体中去,从而形成具有一定抗拔能力的抗浮锚杆,起到抗浮锚杆的抗浮作用。

二、抗浮锚杆施工流程

1、施工流程

2、操作要点

1)锚杆基本试验:参照《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附录C.2执行

  (1)锚杆基本试验的地质条件、锚杆材料和施工工艺等应与工程锚杆一致。

  (2)基本试验时最大的试验荷载不宜超过锚杆杆体承载力标准值的0.9倍。

  (3)基本试验主要目的是确定锚固体与岩土层间粘结强度特征值、锚杆设计参数和施工工艺。每种试验锚杆数量均不应小于3根。

  (4)锚杆基本试验应采用循环加、卸荷法。

  (5)出现下列情况视为破坏,终止加载:锚头位移不收敛、锚固体从岩土层中拔出或锚杆从锚固瞎纳冲体中拔出;锚头总位移量超过设计允许值;一级荷载产生的位移增量超过上一级荷载位移增量的2倍。

  (6)绘制荷载-位移曲线、荷载-弹性位移曲线和荷载-塑性位移曲线。

2)测量放孔

  根据控制点和锚杆平面布置图进行锚杆测放,并作锚孔孔位放点标记。

  测放务必准确,要求测放过程中作好记录,检查无误,确保孔位的准确。

  锚杆定位偏差不宜大于20mm。

3)钻机成孔

  钻机就位时,必须固定牢固,确保钻机机架的水平度和立轴的垂直度。

  锚杆孔直径按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宜取锚杆直径的3倍,但不应小于一倍锚杆直径加50mm)。

  锚杆成孔采用跟管钻进,并且利用空压机产生的高压空气进行排渣。

  达到设计深度后,不得立即停钻,稳钻1~2min,防止底端头达不到设计的锚固直径。

  锚孔倾斜度不应大于5%,钻孔深度超过锚杆设计长度应不小于0.5m。

4)清孔提钻

  终孔后利用高压空气清除孔内余渣,直到孔口返出之风,手感无尘屑为止,避免孔内沉渣存在。同时现场工程师及质检员进行孔深及锚孔偏斜度检测,符合要求后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5)杆体制作

  锚杆材料可根据锚固工程性质、锚固部位和工程规模等因素,选择高强度、低松弛的普通钢筋、高强精轧螺纹钢筋、预应力钢丝或钢绞线。

  锚杆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以及有关专门标准的规定。

  锚杆下料长度为钻孔长磨歼度 锚入上部结构长度。

  其中锚入上部结构的长度应符合钢筋的锚固长度要求。

  除锈处理采用钢丝刷清除钢筋、焊管铁锈。

6)置入杆体

  清孔完毕将锚杆垂直插入孔底,牢固地置于锚孔中央。

7)压力注浆

  置入杆体后进行压力注浆,采用孔底反向注浆的方式,注浆管插入距孔底30cm处,浆液从注浆管向内灌入,气直接排出。

  注浆结束标准:排出的浆液浓度与灌入的浆液浓度相同,且不含气泡时为止。

  注浆材料采用水泥砂浆或纯水泥浆,可根据实际情况掺加膨胀剂和早强剂。

  水泥宜使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砂的含泥量按重量计不大于3%,砂中云母、有机物、硫化物和硫酸盐等有害物质的含量按重量计不得大于1%。

  浆体配制的灰砂比宜为0.8-1.5,水灰比宜为茄山0.38-0.5。

  施工时严格按照试验室出具的配合比配置砂浆,做好水灰比的控制工作,注浆时注意液面情况,若有下降须进行补注。

  施工过程中设专人及对锚杆施工区域的地坪积水、灰浆进行清理,做到工完料净场地清,保证锚杆施工顺利进行。

  浆体强度检验用试块的数量每30根锚杆不应小于一组,每组试块应不少于6个。

8)锚杆验收试验

  验收锚杆待锚固体灌浆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90%后,可进行锚杆验收试验。

  锚杆验收试验的目的是检验施工质量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验收试验锚杆的数量取每种类型锚杆总数的5%,且均不得少于5根。

  验收试验的锚杆应随机抽样。

  质监、监理、业主或设计单位对质量有疑问的锚杆也应抽样作验收试验。

  当验收锚杆不合格时应按锚杆总数的30%重新抽检;若再有锚杆不合格时应全数进行检验。

  锚杆总变形量应满足设计允许值,且应与地区经验基本一致。

3、设备配置

4、质量标准

1)控制标准

2)保证措施:

  (1)考虑地层类型、成孔条件、锚固类型、锚杆长度、施工现场环境、地形条件、经济性和施工速度等因素进行钻孔机械选择。

  (2)灌浆前应清孔,排放孔内积水。

  (3)注浆管宜与锚杆同时放入孔内,注浆管端头到孔底距离宜为100mm。

  (4)根据工程条件和设计要求确定灌浆压力,应保证浆体灌注密实。

  (5)按要求复核标高并不间断控制,确保成孔到位。严格按设计控制压浆压力、时间以及制浆时间,保证压浆饱满。

  (6)通过测量控制,确保锚杆纵横成线。灌浆前,检查制浆设备、灌浆泵是否正常;检查送浆管路是否畅通无阻,确保注浆过程顺利,避免因中断情况影响压浆质量。

三、质量通病及预防

1、测量放线

通病现象1:无基础图

产生原因:由于抗浮锚杆设计阶段图纸可能不是最终版本,施工时,基础图标高、抗浮力及地下室位置均可能与抗浮锚杆设计图纸不符

产生后果:抗浮锚杆不能满足主体设计要求,抗浮锚杆报废

防治措施:抗浮锚杆放线前与基础图(蓝图,盖审图章)复核,复核轴线、标高、抗浮力等

通病现象2:未对锚杆编号、分区或编号混乱

产生原因:锚杆编号时,未考虑验收分区,对整个施工区域统一编号,编号随意

产生后果:不便于施工记录,可能造成锚杆施工漏记

  防治措施:对锚杆先进行分区,在每一个区内按横排编号,从左至右,从上至下。

通病现象3:锚杆标高未明确

产生原因:施工时未查看基础图,未对基底标高计算,对独立柱基底标高未计算

产生后果:施工时抗浮锚杆标高不准确

  防治措施:施工前根据基础图分区域标注锚杆标高。

2、成孔

通病现象1:孔位误差大

  产生原因:第一,测量放线误差;第二、放线后未对测量成果保护;第三、钻孔施工未对准测放点。

  产生后果:锚杆间距超过规范要求,不能通过验收。

  防治措施:第一、放线后,对测量成果进行复核;第二、成孔前,对测放点通过与周边点距离进行复核。

通病现象2:施工工作面标高低于设计标高

产生原因:土方开挖时,未严格控制标高,至使超挖

产生后果:锚杆锚固段内地层被挠动,不能提供设计要求的锚固力

防治措施:土方开挖时严格控制标高

通病现象3:锚孔深度与设计有出入

  产生原因:第一、锚杆施工场地高低不平,未对锚杆位置进行标高测量;第二、成孔施工随意,终孔时未进行测量

产生后果:锚杆锚固段长度不足或锚杆锚入筏板长度不足

  防治措施:第一、锚杆放孔时,同时测量孔位标高;第二、计算成孔深度,终孔时,测量钻孔深度。

通病现象4:地层与地勘报告不符时调整锚孔深度

产生原因:钻孔时,未对实际地层进行编录,未发现与地勘报告不符的软弱层,或出现后,未对锚杆长度进行调整

产生后果:锚杆锚固力不满足设计要求,锚杆验收试验不合格

  防治措施:成孔时进行编录,发现与地勘报告不符的软弱层,及时对锚杆长度进行调整。

通病现象5:独立柱及条形基础位置锚孔深度未考虑独立柱深度

产生原因:未考虑独立柱及条形基础深度

产生后果:锚杆锚固段长度不足

  防治措施:施工前,统计独立柱及条形基础厚度,锚孔深度相应加深,对应至每根锚杆。

通病现象6:碎石类地层锚杆深度范围内有地下水

产生原因:降水时未考虑抗浮锚杆施工地下水要求,地下水未降至锚杆底部以下

产生后果:锚杆施工时,砂层及砾石沉淀至孔底,注浆时不能保证孔底注浆,锚杆锚固段减少

  防治措施:降水设计时,考虑抗浮锚杆施工,保证水位降至锚杆底部。

通病现象7:泥岩中孔壁有泥皮

产生原因:由于岩层中有地下水,成孔过程中,孔壁产生泥皮,终孔时,未对锚孔进行清洗,同时,锚孔放置久后,孔内泥浆沉淀

产生后果:锚固体与地层摩阻力降低,锚杆锚固力不足

  防治措施:锚孔终孔时,先向孔内加水,再用压缩空气从孔底将水吹出,反复几次,可将孔壁泥皮清洗干净,锚杆放入后,及时注浆。

3、锚杆制安

通病现象1:钢筋品牌合同不符

产生原因:不熟悉合同文件,钢筋品牌一般指厂家

产生后果:钢筋品牌与合同不符时,存在计量的风险

  防治措施:施工前进行合同交底,材料采购计划中提出品牌。

通病现象2:钢筋规格与设计不符

产生原因:不熟悉设计图,规格包括强度等级和直径大小

产生后果:钢筋规格与设计不符不合格,不能通过验收

  防治措施:施工前进行技术交底,材料进场后,根据图纸对进场材料进行验收。

通病现象3:锚杆钢筋长度与设计不符

产生原因:不熟悉设计图或施工随意

产生后果:锚杆长度不够会导致锚杆不合格

  防治措施:施工前进行技术交底,施工过程中加强检查。

通病现象4:隔离支架间距与大小与设计不符

产生原因:施工随意

  产生后果:隔离支架间距过大或隔离支架过小,均会导致钢筋间距近,影响锚固体对钢筋的握裹力;对隔离支架直径过大,影响钢筋保护层厚度

  防治措施:施工前进行交底,施工过程中加强检查。

通病现象5:对中支架间距与大小与设计不符

产生原因:施工随意

产生后果:对中支架间距过大或对中支架过小,均会导致钢筋保护层不均,对中支架过大,锚杆放入锚孔内困难

  防治措施:施工前进行交底,施工过程中加强检查。

通病现象6:钢筋分布不均

产生原因:施工随意

产生后果:钢筋间距近,影响锚固体对钢筋的握裹力,同时,抗水板位置不便于防水施工

  防治措施:施工前进行交底,施工过程中加强检查。

通病现象7:锚杆入孔深度与设计不符

产生原因:锚孔深度与设计不符,或锚杆放入孔内深度不足

产生后果:锚杆标高高于设计时,锚杆锚固段长度不满足要求,锚杆标高低于设计时,锚入混凝土长度不满足,需要对锚杆杆体接长

  防治措施:锚杆安放前,检查锚孔深度,锚杆安放后,检查锚杆标高。

通病现象8:注浆管安放不到位

  产生原因:第一、锚杆制作时,未按设计要求放置注浆管;第二、未对注浆管进行固定,拔管时,注浆管拔出,第三、注浆时拔管过快

产生后果:若孔底有水,浆液不能进入孔底,造成锚杆底端无锚固体,影响锚杆锚固力

  防治措施:第一、锚杆制作时,注浆管安放至锚杆底部0.2m;第二、用胶带或铁丝将注浆管固定在锚杆上;第三、注浆时,待浆液返回至孔口再拔管。

通病现象9:拔套管时钢筋上拔

产生原因:套管内加入砾石,造成与钢管摩擦较大,拔管时,钢筋随套管上拔,同时,钢筋和注浆管挂在套管内不平的位置,拔管时,钢筋随套管上拔

产生后果:钢筋锚固段长度不足

  防治措施:砾石在注浆过程中再加入,锚杆入孔前,检查钢筋有无可以挂到套管的地方,注浆管位于锚杆中央且不宜过长,以齐平锚杆为宜。

通病现象10:锚入抗水板段钢筋弯起点位置低

产生原因:钢筋弯起时,采用单根钢管直接向下压,对弯起点未控制

产生后果:弯起点距抗水板底面过近,锚杆受力后,抗水板开裂

  防治措施:钢筋弯起,必须对钢筋的直线段进行固定,防止一起弯起,起弯点位于抗水板上层钢筋下约3~5cm。

4、注浆

通病现象1:注浆配合比不满足设计要求

产生原因:未按设计配合比进行拌料

产生后果:锚固体强度不足或注浆后,锚孔内浆液收缩较大

  防治措施:严格按设计进行拌料。

  通病现象2:注浆不及时。

  产生原因:施工管理不到位。

  产生后果:卵石地层,注浆不及时会导致塌孔,同时若有地下水,容易造成注浆管底部堵塞,不能注浆及孔底一定深度无浆液;岩石地层,孔底容易沉淀泥浆,影响锚固力。

  防治措施:锚杆施工后及时注浆,当天施工的锚杆必须当天完成注浆。

  通病现象3:钻孔内加入碎石级配均匀。

  产生原因:加入的碎石不合格。

  产生后果:浆液不能渗入碎石内,造成锚固体松散,影响锚固体与钢筋的握裹力。

  防治措施:进料前,对碎石质量作要求,碎石应粒径接近2cm,含细料较少,碎石干净。

通病现象4:注浆体不密实

产生原因:浆液渗透碎石不均

产生后果:锚固体松散,影响锚固体与钢筋的握裹力

  防治措施:加入的碎石质量满足要求,碎石在注浆过程中加入,注浆过程中对锚杆进行振动,注浆后应反复补浆,直至孔口浆液不下降。

通病现象5:锚杆杆体不居中

  产生原因:注浆完成时未对锚杆位置调整。

  产生后果:锚杆间距不满足设计要求,锚杆保护层不满足设计要求。

  防治措施:注浆完成时,对锚杆进行居中固定。

通病现象6:注浆时拔注浆管过早

  产生原因:注浆过程中,担心注浆管不能拔出,注浆过程中拔出过快。

  产生后果:注浆体不饱满,局部无注浆体。

  防治措施:待浆液返至孔口后再拔注浆管。

通病现象7:注浆串孔

  产生原因:第一、由于岩石地层中有裂隙,钻孔过程中,高压空气使裂隙贯通,注浆时串孔;第二、卵石地层,由于孔间距较近,钻孔过程中,卵石中的孔隙也容易贯通。

  产生后果:影响被串孔的注浆质量,影响锚固力。

  防治措施:对于锚杆间距较近的,跳隔施工,及时注浆。

5、检测

通病现象1:抗拔力检测选点无相关责任单位参加并确认

  产生原因:未重视。

  产生后果:检测结果得不到各方认可,不能通过验收。

  防治措施:检测前,由勘察、设计、监理、施工、检测和建设单位共同参与检测点的选择,并签字确认。

通病现象2:抗拔力检测点不具有代表性

  产生原因:选点随意,未按规范选点原则进行选点。

  产生后果:检测点不具有代表性。

  防治措施:选点原则为:第一、整个场地均匀分布;第二、地质条件较差的位置多选;第三、施工质量存在异议的部位;第四、抗浮力较大的部位。

通病现象3:抗拔力选点数量不满足

  产生原因:未按规范进行选点。

  产生后果:不能通过验收。

  防治措施:根据规范要求,选点按同种规格锚杆取总数的5%进行选点,同种规格指抗拔力相同,锚杆参数相同。

通病现象4:抗拔力检测抗拔力达不到要求

  产生原因:第一、由于检测人员对规范的理解不同,造成实际检测抗拔力不满足规范要求;第二、试验锚杆钢筋强度不满足,检测按材料强度的0.8倍进行检测。

  产生后果:不能通过验收。

  防治措施:第一、基本试验为特征值的2倍,验收试验为特征值的1.5倍;第二、锚杆杆体钢筋按设计拔抗力特征值的2.5倍配置。

通病现象5:抗拔力检测点与选点不符

  产生原因:未按选点进行检测。

  产生后果:检测结果不满足要求。

  防治措施:检测前对检测人员交底,检测过程中加强检查。

6、成品保护

通病现象1:注浆体强度未达到设计要求时开始检底

  产生原因:抢工期。

  产生后果:钢筋与锚固体松动,影响锚固力。

  防治措施:第一、检底应在注浆体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第二、检底采用人工;第三、先检底再施工抗浮锚杆。

通病现象2:检底时破坏锚固体

  产生原因:质量意识不强。

  产生后果:在靠近底板位置,锚杆无锚固体,容易产生锈蚀。

  防治措施:检底时不破坏锚固体,锚固体在浇完垫层后再进行破除。

地下室抗浮锚杆设计是否要进行裂缝宽度验算?

  地下室抗浮锚杆是主体结构的一部分,设计基准期应与主体结构相同,故应进行裂缝宽度验算,计算方法圆返可参照上陵腔芦海市标准《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执行。当地下水或土对钢材腐蚀性等级为弱腐蚀时,也可不进行裂缝宽度尺带验算,可按年腐蚀率0.03mm考虑锚杆截面积增量。

抗浮锚杆怎样施工?

1、施工工艺流程

锚孔定位编号→钻机就位→钻孔→下锚→注浆拔管→二次注浆→封锚

2、施工工艺

1)放线定位

  ①按施工桩位平面布置图放线确定桩位,做好标记和预检;

  ②桩位误差控制在规范要求之内。

2)地质嵌风钻机锚孔钻进方法

  ①安装锚孔钻机、调平、调立、稳固;

  ②锚孔孔径160mm,孔径偏差不大于2cm,钻孔深度偏差不应小于设计深度1%,也不宜大于设计深度500mm,成孔深度达到设计要求;

  ③锚孔钻进经常检查钻头尺寸,保证钻孔孔径;

  ④掌握锚孔中心度,防止锚孔偏斜,跑斜后应采取措施,重新成孔。

3)洗孔

  ①锚孔成孔后,将联接空压机的洗井管置入孔内,由上往下,再由下往上反复冲洗,沉渣小于等于30cm;

  ②做好孔口维护,防止渣土流入孔内。

4)锚杆体加工制作及孔内安装

  ①锚杆体为3Φ25(HRB400),采用1Φ6(HRB400)长度200mmd的焊接短钢筋按间距2000mm将主筋点焊成束;

  ②锚杆按2.0m间距焊接3Φ6(HRB400)定位中心支架,以使锚杆体保持平行,保证锚杆在锚孔中心;

  ③注浆管内径20mm,长度要求能满足能自孔底开始依次向上的注浆长度;

  ④锚杆体采用人工安放;下锚前,锚杆制作质量和锚杆长度需经监理验收合格后,方可下入孔内。

  ⑤锚杆按设计及规范制作组装;

⑥锚杆结构示意图如下图:

锚杆结构示意图

5)注浆

①浆液配制:M30水泥砂浆,水泥采用P.O.42.5(普硅525R)

  ②水泥浆搅拌均匀,具有可靠性,低泌浆性;

  ③注浆前先泵送清水至孔口返水以疏通管路,后采用常压泵送方法注浆,注浆前不得拔出注浆管,以保证锚杆底端注浆充实;

  ④采用水下混凝土灌注法,首次注浆量以注满孔为准,充盈系数达1.2以上;

  ⑤注浆作业连续,注浆管要边注边拔,拔管高度不超出孔内浆液面;

  ⑥待一次注浆体初凝强度达5.0MPa后,即可用高压注浆管进行二次高压注浆。

  二次注浆时间可根据注浆工艺通过试验确定。

  为了提高浆体的早期强度,可以考虑加入适量的外掺剂,起到早强和膨胀的作用;在做配合比实验时,同时做掺加外加剂和不掺加外加剂的两组水泥浆的配合比。

  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比较之后,根据实际需要再决定水泥浆是否掺加外加剂。

  ⑦锚固段注浆采用孔底返浆法,将注浆管插入到距孔底50cm处,用压浆机(泵)将水泥(砂)浆通入注浆管注入孔底,水泥(砂)浆从钻孔底口向外依次充满并将孔内空气压出,而水泥浆则由孔眼处挤出并冲破第一次注浆体。

  ⑧试块制作,除见证取样外,每天或每20根(锚磨宴)桩做3组,规格70.7mm×70.7mm×70.7mm,取28d抗压强度值;基本试验则取同条件养护下试块强度;

  ⑨补浆:待孔内素浆初凝后,开动注浆泵先瞎闹银用清水冲洗孔内泥浆,再用上述方法注浆,直至孔内浆液饱满。

6)防水、防腐

  ①清理锚桩头、与建筑基础防水施工一起做好抗浮锚杆的防水施工;对穿过底板防水层的锚杆,采用一层渗透性结晶防水材料和两层高分子聚合物卷材进行防水处理。

  ②锚杆头外露锚杆体用防腐树脂、砂浆封闭,承压板用防锈漆及沥青材料涂刷,进行防锈、防腐处理;

7)施工注意事项:

  ①锚杆体应无损伤,并应作除锈处理。

  ②锚杆体的选择试验(基本试验、验收试验),质量的要求等,应严格按有关规范、规程进行,禁止盲目操作,以免发生危险。

  ③锚孔内的水泥浆应有足够的养护时间,在养护期内不得移动锚杆。

  ④设计与现场实际情况有出入时,经设计单位同意后,可酌情调整。

3、成品保护措施

  公司成立成品保护领导小组,项目经理任小组组长,生产副经理任小组副组长,组员为:段绪振、亓愿轻、丁立华;

  现场成立成品保护小组,丁立华任组长,成品保护小组每天24小时进行日常检查和维护。

1)抗浮锚杆施工过程中成品保护措施

  在锚杆完成灌浆工作以后,如何对已完成的锚杆进行保护,是弯逗成品保护的重要部分。根据实际情况,计划采取如下措施:

  ①为了避免后续基础施工对锚杆造成破坏,任何机械不允许进入该区域进行工作。

  ②对伸出工作面的锚杆体用素水泥浆进行涂抹,以避免锚杆体锈蚀。

  ③抗浮锚杆必须分区并且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施工,绝对禁止遍地开花,从而增大成品保护的难度。

2)底板施工过程中成品保护措施

为了防止在底板施工过程中,锚杆体因钢筋运输、绑扎、焊接、混凝土浇筑等工序施工时造成破坏,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将需要采取如下保护措施:

  ①基础底板施工时,绝对禁止在锚杆部位进行焊接和火焰切割工作。

  ②在混凝土浇筑前,对锚杆体锚固部分全部进行检查,并进行二次防腐。

什么叫抗浮锚杆?

  抗浮锚杆,也叫抗浮桩,是建茄姿筑工程地下结构抗浮措施的一种。

  抗浮锚杆不同于一般的没念基础桩,有其自身的独特性能,与一般基础桩的最大区别在于:基础桩通常为抗压桩,桩体承受建筑荷载压力,受力自桩顶向桩底传递,桩体受力大小随着建筑荷载的变枯纳困化而变化;而抗浮桩则为抗拔桩体承受拉力,普通抗浮桩受力也是自桩顶向桩底传递,桩体受力大小随着地下水位的变化而变化,但两者受力机制恰好相反。

    抗浮锚杆是指抵抗建筑物向上位移的各种桩型的总称,抗浮锚杆不同于一般的基础桩,有其自身的独特性能,抗浮桩为抗拔桩。

地下室抗浮锚杆设计?

  地下室抗浮锚杆设计具体内容是什么,下面中达咨询为大家解答。

  1.05F浮力-0.9G自重<0即可(整体抗浮)1.2F浮力-0.9G自重<0即可如果抗浮计算不满足的话,地下室底板外挑比较经济同意以上朋友的观点,一般增大底版自重及底板外挑比抗拔桩要经济很多原创抗浮锚杆设计总结抗浮锚杆设计总结。

  一般抗浮计算:(局部抗浮)1.05F浮力-0.9G自重<0即可(整体抗浮)1.2F浮力-0.9G自重<0即可如果抗浮计算不满足的话,地下室底板外挑比较经济同意以上朋友的观点,一般增大底版自重及底板外挑比抗拔桩要经济很多「原创」抗浮锚杆设计总结抗浮锚杆设计总结。(参考《建筑中文网》)

1、适用的规范

  抗浮锚杆的设计并无相应的规范条文,《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中“岩石锚杆基础”部分以及《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有关锚杆的部分可以参考使用,不过最好只用于估算,锚杆抗拔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有一些锚杆构造做法可以参考。对于锚杆估算,推荐使用《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对于岩土的分类较细,能查到一些必要的参数。

2、锚杆需要验算的内容

  1)锚杆钢筋截面面积;

  2)锚杆锚固体与土层的锚固长度;

  3)锚杆钢筋与锚固砂浆间的锚固长度;

  4)土体或者岩体的强度验算;

3、锚杆的布置方式与优缺点

  1)集中点状布置,一般布置在柱下;优点:可以充分利用上部结构传来的竖向力来平衡掉一部分水浮力;由于锚杆布置集中,对于地下室底板下的外防水施工也比较方便;对于个别锚杆承载力不足的情况,由于有较多的锚杆分担,有很强的抵抗力。缺点:要求锚固于坚硬岩体中,不适用于软岩与土体,破坏往往是锚固岩体的破坏;由于局部锚杆较密,锚杆施工不方便;地下室底板梁板配筋较大。

  2)集中线状布置,一般布置于地下室底板梁下;优点:由于锚杆布置相对集中,对于地下室底板下的外防水施工也比较方便;对于个别锚杆承载力不足的情况,由于有较多的锚杆分担,有较强的抵抗力。缺点:不能充分利用上部结构传来的竖向力来平衡掉一部分水浮力(个人认为考虑的话偏于不安全,对于跨高比小于6的底板梁,可以适当考虑上部结构传来的竖向力来平衡掉一部分水浮力),要求锚固于较硬岩体中,不适用于软岩与土体;地下室底板板配筋较大。

  3)面状均匀布置,在地下室底板下均匀布置;优点:适用于所有土体和岩体;地下室底板梁板配筋较小。缺点:不能充分利用上部结构传来隐慧的竖向力来平衡掉一部分水浮力(个人认为考虑的话偏于不安全);对于个别锚杆承载力不足的情况,由于能分担的锚杆较少,此情况抵抗力差;由于锚杆布置相对分散,对于地下室底板下的外防水施工比较麻烦。

  4)集中点状布置推荐用于坚硬岩;集中线状布置推荐用于坚硬岩与较硬岩;面状均匀布置推荐用于所有情况;

4、注意事项

  1)集中点状布置,抗浮锚杆与岩石锚杆基础结合为优,需注意柱底弯矩对锚杆拉力的影响,特别是柱底弯矩较大的时候;

  2)参考《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应选用永久性锚杆部分内容;

  3)岩石情况(坚硬岩、较硬岩、较软岩、软岩、极软岩)应准确区分,可参考《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表7.2.3-1注4;

  4)锚杆抗拔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可参考《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附录C;

  5)抗浮设计水位的确定应合理可靠,一般应由地质勘测单位提供,比较可靠和有说服力,应设置水位观测井,对于超出抗浮设计水位的情况应有应对措施;

  6)锚杆抗拔承载力特征值现场猛握试验时由于一般为单根锚杆加载,未考虑锚杆间距影响(附图一填充部分),特别是锚杆间距较为密集时的情况;当单根锚杆影响范围内的土体自重(附图二填充部分)大于锚杆拉力时,可以不考虑锚杆间距影响;

  7)由于锚杆钢筋会穿过底板外防水,锚杆钢筋应有防水措施;

  8)锚杆锚固体与(岩)土层的锚固长度应取有效锚固长度,由于基坑开挖会对底板下土体有一定扰动,特别是采用爆破开灶知答挖的基坑,一般要加300-500MM。

提交信息测一测您提升学历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