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本科教务系统登录入口在哪里?

作者:何歌珧时间:2023-08-04 17:40:30

导读:" 四川大学本科教务系统登录入口在哪里?1.介绍四川大学本科教务系统的重要性和作用:教务系统是学校管理学生学籍、课程安排、成绩录入等重要信息的平台,对学生和教师来说"

四川大学本科教务系统登录入口在哪里?

  1.介绍四川大学本科教务系统的重要性和作用:教务系统是学校管理学生学籍、课程安排、成绩录入等重要信息的平台,对学生和教师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说明四川大学本科教务系统的整体架构和功能:四川大学本科教务系统采用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包括学生选课、查看成绩、查询课表、评教等功能,为学生提供了便捷的学习管理服务。

  4.强调学生登录教务系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通过教务系统,学生可以及时了解到自己的学业情况,包括选课结果、考试成绩等,有助于及时调整学习计划和提高学习效果。

  5.分析四川大学本科教务系统登录入口的使用问题和解决方法:有些学生可能会遇到无法登录、忘记密码等问题,可以通过找回密码、联系教务处等途径解决。

  6.评价四川大学本科教务系统登录入口的用户体验和界面设计:教务系统登录入口应该简洁明了,操作便捷,以提高学生的使用体验。

  7.探讨未来四川大学本科教务系统的发展方向: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教务系统可能会引入更多智能化的功能,如个性化推荐课程、学习资源分享等,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

  8.总结四川大学本科教务系统登录入口的重要性和使用方法:四川大学本科教务系统登录入口是学生进行学业管理的重要通道,学生应该熟悉并合理利用该系统,提高学习效率和管理能力。同时,学校也应不断改进教务系统的用户体验,提供更好的服务。

四川大学本科教务系统登录入口:http://jwc.scu.edu.cn/

  岷峨挺秀,锦水含章。巍巍学府,德渥群芳。

  四川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布局在中国西部的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大学。

  四川大学地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天府之国”的成都,有望江、华西和江安三个校区,占地面积7050亩,校舍建筑面积269.4万平方米。

  校园环境幽雅、花木繁茂、碧草如茵、景色宜人,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

  四川大学由原四川大学、原成都科技大学、原华西医科大学三所全国重点大学经过两次合并而成。

  原四川大学起始于1896年四川总督鹿传霖奉光绪特旨创办的四川中西学堂,是西南地区最早的近代高等学校;原成都科技大学是新中国院系调整时组建的第一批多科型工科院校;原华西医科大学源于1910年由西方基督教会组织在成都创办的华西协合大学,是西南地区最早的西式大学和国内最早培养研究生的大学之一。

  1994年,原四川大学和原成都科技大学合并为四川联合大学,1998年更名为四川大学,江泽民、李鹏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就两校合并为学校题词并寄予深切厚望。

  2000年,四川大学与原华西医科大学合并,组建了新的四川大学。

  李岚清同志在考察新四川大学时说:“四川大学是我们改革最早的大学,对我国高校的改革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可以说是高校体制改革的先锋。

  ”在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期间,吴邦国、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到四川大学视察慰问。

  2016年,李克强总理来校视察,勉励川大要为全国“双创”带头,多出世界一流学科。

  四川大学承文翁之教,聚群贤英才。

  百余年来,学校先后汇聚了历史学家顾颉敏歼刚、文学家李劼人、美学家朱光潜、物理学家吴大猷、植物学家方文培、卫生学家陈志潜、数学家柯召等大师。

  历史上,吴玉章、张澜曾执掌校务,共和国开国元勋朱德、共和国主席杨尚昆、文坛巨匠郭沫若、人民作家巴金、一代英烈江竹筠(江姐)等曾在川大求学。

  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有66位是川大校友。

  四川大学学科门类齐全,覆盖了文、理、工、医、经、管、法、史、哲、农、教、艺等12个门类,有35个学科型学院(系)及研究生院、海外教育学院等学院。我校为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现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7个,专业学位授权点38个,博士后流动站37个,国家重点学科46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4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45个,是国家首批工程博士培养单位。

  四川大学大师云集,名师荟萃。

  截至底,学校有专任教师4527人。

  桥宏冲学校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6人,四川大学杰出教授7人,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1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入选者56人;“973”首席科学家7人(9项);国家级教学名师12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负责人4人(4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43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委托)及各类专项项目获得者55人(60项);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1人、“重点领域创新团队”2个。

  四川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形成了深厚的人文底蕴、扎实的办学基础和以校训“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校风“严谨、勤奋、求是、创新”为核心的川大精神。

  近年来,学校围绕建设具有******、川大风格的世界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确立了“以人为本,崇尚学术,追求卓绝纳越”的现代大学办学理念,建立了“以院系为管理重心,以教师为办学主体,以学生为育人中心”的管理运行新机制,提出了“精英教育、质量为本、科教结合、学科交叉”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确立了培养“具有崇高理想信念、深厚人文底蕴、扎实专业知识、强烈创新意识、宽广国际视野的国家栋梁和社会精英”的人才培养目标。

  学校持续推进“探究式—小班化”课堂教学改革,连续成功举办8届“国际课程周”,开展了“大川视界”学生海外访学计划。

  学校有全国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示范中心1个,国家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及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9个,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11个、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9个、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1个、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9个。

  2003年以来,学校获批立项2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首批33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31项(其中特等奖1项)、国家精品课程33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2门、精品资源共享课31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9门。

  2015年以来,学校共获得中国“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12项,金奖数位居全国第三。

  学校现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3.7万余人,硕博士研究生2.8万余人,外国留学生及港澳台学生近4500人。

  四川大学科研实力雄厚,标志性成果不断涌现。

  学校现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应用数学中心1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3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5个,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1个,教育部前沿科学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0个、工程研究中心7个,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重点实验室2个,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科研基地等52个;国家高端智库培育单位1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区域与国别研究培育基地4个。

  2005年以来,学校共获国家科技三大奖53项。

  ,学校科研经费达27.60亿元。

  在人文社会科学方面,学校先后编撰出版了《汉语大字典》《全宋文》《中国道教史》《儒藏》等大型文化建设成果。

  ;。

四川大学本科教务系统登录: http://zhjw.scu.edu.cn/login

  岷峨挺秀,锦水含章。巍巍学府,德渥群芳。

  四川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布局在中国西部的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大学。

  四川大学地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天府之国”的成都,有望江、华西和江安三个校区,占地面积7050亩,校舍建筑面积256.3万平方米。

  校园环境幽雅、花木繁茂、碧草如茵、景色宜人,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

  四川大学由原四川大学、原成都科技大学、原华西医科大学三所全国重点大学经过两次合并而成。

  原四川大学起始于1896年四川总督鹿传霖奉光绪特旨创办的四川中西学堂,是西南地区最早的近代高等学校;原成都科技大学是新中国院系调整时组建的第一批多科型工科院校;原华西医科大学源于1910年由西方基督教会组织在成都创办的华西协合大学,是西南地区最早的西式大学和国内最早培养研究生的大学之一。

  1994年,原四川大学和原成都科技大学合并为四川联合大学,1998年更名为四川大学,江泽民、李鹏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就两校合并为学校题词并寄予深切厚望。

  2000年,四川大学与原华西医科大学合并,组建了新的四川大学。

  李岚清同志在考察新四川大学时说:“四川大学是我们改革最早的大学,对我国高校的改革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可以说是高校体制改革的先锋。

  ”在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期间,吴邦国、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到四川大学视察慰问。

  2016年,李克强总理来校视察,勉励川大要为全国“双创”带头,多出世界一流学科。

  四川大学承文翁之教,聚群贤英才。

  百余年来,学校先后汇聚了历史学家顾颉刚、文学家李劼人、美学家朱光潜、物理学家吴大猷、植物学家方文培、卫生学家陈志潜、数学家柯召等大师。

  历史上,吴玉章、张澜曾执掌校务,共和国开国元勋朱德、共和国主席杨尚昆、文坛巨匠郭沫若、人民作家巴金、一代英烈江竹筠(江姐)等曾在川大求学。

  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有64位是川大校友。

  四川大学学科门类齐全,睁悉覆盖了文、理、工、医、经、管、法、史、哲、农、教、艺等12个门类,有34个学科型学院及研究生院、海外教育学院等学院。

  现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7个,专业学位授权点32个,本科专业131个,博士后流动站37个,国家重点学科46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4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45个,是国家首批工程博士培养单位。

  学校进入ESI排名全球前1%的学科领域17个,其中,化学、材料科学、临床医学学科领域进入全球前1‰。

  四川大学大师云集,名师荟萃。

  截至2018年底,学校有专任教师5808人。

  学校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3人,四川大学杰出教授5人,教育部“*奖励计划”特聘教授42人、讲座教授16人,国家“*”领军人才23人,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6人,“四青”人才115人次;“973”首席科学家7人(9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负责人4人(4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42人;国家颂册社科基金重大招标(委托)及各类专项项目获得者46人(51项);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1人、“重点领域创新团队”2个。

  四川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形成了深厚的人文底蕴、扎实的办学基础和以校训“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校风“严谨、勤奋、求是、创新”为核心的川大精神。

  近年来,学校围绕创建一流研究型综合大学的悉樱乎奋斗目标,确立了“以人为本,崇尚学术,追求卓越”的现代大学办学理念,建立了“以院系为管理重心,以教师为办学主体,以学生为育人中心”的管理运行新机制,提出了“精英教育、质量为本、科教结合、学科交叉”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确立了培养“具有崇高理想信念、深厚人文底蕴、扎实专业知识、强烈创新意识、宽广国际视野的国家栋梁和社会精英”的人才培养目标。

  学校持续推进“探究式—小班化”课堂教学改革,连续成功举办7届“国际课程周”,开展了“大川视界”学生海外访学计划。

  2003年以来,学校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31项(其中特等奖1项)、国家精品课程33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2门、精品资源共享课31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9门。

  2015年以来,学校共获得中国“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10项,金奖数位居全国第二。

  学校现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3.7万余人,硕博士研究生2.6万余人,外国留学生及港澳台学生4200余人。

  四川大学科研实力雄厚,标志性成果不断涌现。

  学校现有1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等国家级研究基地,4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6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前沿科学中心,2个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重点实验室;有9个国家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及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8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9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9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示范中心,4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2005年以来,学校共获国家科技三大奖49项。

  2018年,学校科研经费达21.60亿元。

  2017年度发表国内科技论文总数列全国高校第5位,SCI收录论文数列全国高校第5位。

  在人文社会科学方面,学校先后编撰出版了《汉语大字典》《全宋文》《中国道教史》《儒藏》等大型文化建设成果。

  四川大学主动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服务社会能力不断增强。

  四川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是全国高校中最早设立的6家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之一,2008年被国家科技部授予首批“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2009年成为首批获得“全国企事业知识产权示范单位”称号的4所高校之一。

  四川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是国家最早批准的15个国家大学科技园之一,2012年被评为国家A类(优秀)大学科技园。

  2016年,学校被批准成为国家首批“双创”示范基地之一、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近年来,学校与国内近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内外150多个地市和8000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共建了200多个校地企产学研平台。

  近5年来,学校承担了国内外企事业单位委托的技术开发、转让、服务和咨询项目1.3万余项,一大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已成为相关行业的主导技术。

  2009年,学校被批准成为首批13个“全国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基地”之一。

  学校设有4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预算管理医院,在汶川特大地震、青海玉树地震、雅安芦山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伤员救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促进我国卫生事业发展、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

  华西医院牵头筹建的中国国际应急医疗队(四川)通过世界卫生组织认证,成为全球首支非军方III类国际应急医疗队(Type3EMT)。

  华西远程医学网络成为中国最大规模远程医学教育与分级协同医疗体系,覆盖20个省市区、748家医疗机构,惠及5亿多人口。

  四川大学坚持开放办学,不断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显著提升。

  目前,学校已与35个国家和地区的286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

  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港澳台等33个国家和地区的220所国际知名大学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学生联合培养体系。

  与韩国、美国、比利时的5所大学合作共建了5所孔子学院。

  与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和相关机构建立的国际和境外科研合作平台和中心有:四川大学九寨沟生态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究中心、四川大学中德能源研究中心、四川大学中德水环境研究中心、四川大学中英联合材料研究所、四川大学—意大利国家研究会国际多功能聚合物和生物材料合作研究中心、四川大学西部中国研究中心—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双方合作研究中心、四川大学欧洲研究中心、四川大学美国研究中心等。

  学校与香港理工大学共建了四川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与美国匹兹堡大学共建了四川大学匹兹堡学院。

  四川大学图书馆现有纸本文献690万册、中外文数据库311个,人文博物馆珍藏文物8.5万余件,自然博物馆收藏动、植物标本87万余件(份),档案馆和校史展览馆收藏各类档案30万余卷(其中珍贵历史档案9000余卷)。

  学校体育场馆设施齐全、设备先进。

  学校还建有分析测试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国家外语考试与出国留学人员培训机构以及成人继续教育学院等。

  锦江黉门,弦歌铿锵。

  当前,四川大学已经确立了“全面推进学校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新的伟大事业”的宏伟目标。

  展望未来,学校将始终肩负集思想之大成、育国家之栋梁、开学术之先河、促科技之进步、引社会之方向的历史使命与社会责任,再谱中国现代大学继承与创造并进、光荣与梦想交织的辉煌篇章!;。

四川大学本科教务系统登录入口:http://zhjw.scu.edu.cn/login

  12月7日下午,来华访问的德国总统弗兰克—瓦尔特?施泰因迈尔到访四川大学。李言荣校长在望江校区明德楼贵宾厅会见来宾,并出席相关活动。

  德国国务秘书施泰凡?施泰因莱,德国驻华大使葛策,中国驻德国大使史明德,省外事办主任崔志伟、副主任张业初,外交部欧洲司参赞曾凡华、礼宾司参赞杜晓晖,副校长晏世经等参加相关活动。

◆共叙中德高校数十载交流情期待开启中德教育文化科技合作新篇章

  当日下午,弗兰克—瓦尔特?施泰因迈尔一下车就受到了川大中德两国学子的热烈欢迎。

  李言荣首先代表学校对弗兰克—瓦判余尔特?施泰因迈尔总统阁下表示欢迎,并简要介绍了四川大学的历史沿革、办学规模、人才培养、办学实力、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情况。

  他说,现代高等教育的发源就来自于200多年前的洪堡大学,她给大学赋予了除教学以外的科学研究的职能,这对世界的大学影响很大。

  近年来,川大大大加强了与德国高校和科研机构在学生交流、科技合作和联合办学等方面的合作,特别是与总统阁下的母校吉森大学以及亚琛工业大学、克劳斯塔工业大学等7所德国知名高校建立了富有成效的掘知滚合作关系,近5年就培养了近400名德国留学生,共建了“中德能源研究中心”“水资源研究中心”“中德国际学院”等联合科研机构和办学机构。

  他说,德国有句谚语:“山与山不相逢,人与人要相遇”,中国同样有句古语:“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

  ”相信今天总统阁下的来访一定能够加深我们对德国的了解,一定会促进川大与德国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交流合作,让中德两国的友谊之树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

  “非常感谢李校长的热情的欢迎,能在四川大学这所历史悠久的著名大学发表演讲非常荣幸。

  冬日的成都虽然寒冷,但四川大学的热情接待让我感到非常温暖。

  ”弗兰克—瓦尔特?施泰因迈尔说,“在出访前,我了解了四川大学的猛旦悠久校史,看到了德国的大学和四川大学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各方面互动频繁,尤其是看到包括自己母校在内的多所德国高校与四川大学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感到十分高兴。

  ”希望通过此次访问,能促进川大和德国高校的合作,推动中德教育科技事业的发展。

  随后,李言荣代表学校向弗兰克-瓦尔特?施泰因迈尔赠送了纪念品,弗兰克—瓦尔特?施泰因迈尔在题词薄上签名留念。

◆敬佩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希望双方携手开创更美好的明天

  会见结束后,施泰因迈尔总统在李言荣校长的陪同下,前往学校笃行楼为500余名川大师生和各界来宾做演讲,并与现场师生互动交流。李言荣校长致欢迎辞,晏世经副校长主持演讲会。

  “中德经济深度交织、彼此依赖。

  ”施泰因迈尔在演讲中表示,中国改革开放40年,取得了飞速发展,令人敬佩。

  这期间,中德关系密切,双方在经贸合作、文化科技、教育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卓有成效。

  今天,中国是德国在全球范围内最大的贸易伙伴,两国的国民经济深度交织,彼此依赖。

  中德两国的教育文化科技交流也日益频繁。

  中国留学生已经成为在德留学生中最大的群体。

  同样也有越来越多的德国留学生来到中国、来到川大交流学习。

  希望今后双方的这种人员交流往来更多、更紧密。

  “四川再次美丽绽放,令人叹为观止。

  四川人民战胜灾害,重建家园的意愿和意志让人无比敬佩。

  ”在谈到对四川发展的感受时施泰因迈尔指出,此次是他继2008年汶川地震后第二次访问四川。

  十年来,四川人民在灾后重建中所展现的非凡勇气和毅力,以及取得的巨大成就让人钦佩。

  希望更多的德国人民能来到这里,加深对中国、对四川的了解。

  “未来世界充满张力和不确定性,需要大家携手创造美好明天。”他表示,数字技术正在深刻的改变着人类世界,未来世界充满了未知和变革,大家要以合作的精神去携手创造,勇于开拓创新,共创更加美好的生活。

  在提问交流环节,我校同学围绕“加强中德人文交流”“促进中德经贸合作”“为何再次选择访问四川”等问题向施泰因迈尔提问,他都一一作答。

  他表示,中德的人文交流还有很多的空间和潜力,希望双方下一步在旅游、工作互访方面,加大合作和交流。

  对于再次来到四川,施泰因迈尔表示“非常惊喜”,这里的城市和基础设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更让人高兴的是,有更多中国年轻人带着探索欲、求知心去了解德国,德国的学生也来到中国交流学习,希望中德人民间的交流更加频繁。

四川大学本科教务系统登录地址

  12月7日下午,江安一教A307,计算机学院章乐教授以“我与生物信息学研究”为题,给参加“科学、哲学与人生”研讨课(第34讲)的来自2018级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科学、计算机科学五个试验班学生分享了他的学习、科研经历及科研感悟,同时结合他在生物信息学方面的工作实践,从模拟仿真、数据挖掘以及高性能计算等角度介绍如何建立生物计算模型并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章教授从自己的求学经历讲起,结合时代背景,介绍了计算机学科的发展历程,他谈到了创新能力对计算机学科乃至科技发展的重要性,而理论创新更是推动科技进步的核心动力。

  他以美中科技发展的进程为例,向同学们阐释了理论创新的重要性。

  章教授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科学技术迅猛发展,迅速追赶着世界尖端科技,涌现出了一大批高科技研发企业。

  与此同时,近年来一些原本科技发达的国家由于理论创新的停滞,严重影响弯腔者了他们的尖端科技创新与发展。

  章教授认为未来科研必然是多学科结合的科研,而不是单学科科研,他以自己研究生、博士生阶段的科研项目为例,阐释了数学与计算机相结合、生物与计算机相结合在生物学、医学研究上的应用,让同学们了解了多学科结合圆伏科研是如何解决人类面埋薯临的困难与疾病。

  课堂中,章教授用鲜活生动的故事和科研经历分享了自己的科研感悟和对未来科学技术发展的理解,不时引得同学们认同和欢笑。

  他引导同学们分享自己所了解的不同时代计算机学科和科技发展情况,鼓励同学们将所学知识讲出来。

  他说,学与“教”是相互促进的,当你能将所学所思所想讲出来,就能进一步加强对知识的认知与理解。

  最后,章教授说科学研究需要积累,希望同学们能积极进取,不畏艰难,勇于涉猎相关学科知识,打好数理基础。“人只有享不了的福,没有吃不了的苦”,他对同学们说做科研需要脚踏实地,成功需要“勤奋 机遇”,青年时代打好基础,并积极寻找良好的科研平台,方能厚积薄发,收获成果。

四川大学教务处网站

一、评教时间

  网上学生评教系统将于2010年12月2日(14周星期四)开通,2010年12月31日(18周星期五)关闭。

二、方法步骤

三、评教组织

  各学院具体负责组织本学院学生对本学期所选课程的教师教学进行评价。

  学校从第15周起将在教务处网站上公布各学院学生评教信息及各学院学生评教参评比例的排序情况。

四、注意事项

  1、特别提醒学生如不参加或未完成网上评教,将影响你本人本期18周网上正常选课。

  2、各学院应尽量在预选课结束前几周内组织学生开展评教,避免在预选课时段内评教过分集中造成网络堵塞。

  学生评教工作关系到能否有效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乎银关系到对学院及任课教师的教学评价,请各学院高度重视此项工作,采取多种方式向学生广泛宣传评教工作的意义,认真组织学生评教,督促每位学生本着对学校负责、对教师负责、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参与评教,切实保证学生评教工作的顺利进行。

联系人:赵老师TEL:85996052,85996616

四川大学教务处:jwc.scu.edu.cn

  四川大学地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天府之国”——成判旁肢都,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大学。四川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启散,形成了深厚的人文底蕴、扎实的办学基础和以校训——“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校风——“掘世严谨、勤奋、求是、创新”为核心的川大精神。

提交信息测一测您提升学历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