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政物流的资本运作如何影响行业发展?

作者:郜泽运时间:2023-07-23 13:50:39

导读:" 邮政物流是一个庞大的行业,涉及到资本运作对行业发展的影响很大。本文将分析邮政物流行业中资本运作的影响,并提出解决方案。1.资本投入的增加-通过吸引更多的投资,邮政物流企业可以扩大其规模和能力。-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改善服务质量。-投资于技术和设备的更新,提"

  邮政物流是一个庞大的行业,涉及到资本运作对行业发展的影响很大。本文将分析邮政物流行业中资本运作的影响,并提出解决方案。

1.资本投入的增加

  -通过吸引更多的投资,邮政物流企业可以扩大其规模和能力。

  -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改善服务质量。

  -投资于技术和设备的更新,提高物流效率。

2.资本整合的影响

  -通过并购和兼并,邮政物流企业可以整合行业资源,提高竞争力。

  -共享物流网络和资源,降低成本。

  -加强合作伙伴关系,拓展市场份额。

3.资本运作的规范

  -加强监管和政策制定,确保资本运作合规。

  -提高透明度和信息披露,减少不当资金运作和风险。

  -建立规范的资本市场,吸引更多的投资。

4.资本投资的方向

  -投资于绿色物流和可持续发展,推动行业转型升级。

  -投资于科技创新,提高物流效率和服务质量。

  -投资于人才培养和技能提升,提高行业竞争力。

5.资本运作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面临激烈的竞争,需要提高运营效率和降低成本。

  -需要应对新兴技术的影响,如人工智能和物联网,以提高物流效率。

  -加强与政府部门的合作,制定有利于行业发展的政策和法规。

  总结:邮政物流行业的发展离不开资本运作的支持和推动。通过增加资本投入、整合资源、规范运作、投资方向的选择以及解决运作中的挑战,可以促进邮政物流行业的健康发展。

制约我国邮政快递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1、邮政的连带塌培没关系。像银行一样,邮政内部人员关系十分复杂,难以改革,并且改革之后,效果不明显。

  2、邮政人员本身的素质有限。业务技能的缺乏给邮政快递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3、市场监管中键缺乏。目前,不仅是邮政快递,邮政的很多行业缺少有效的监管。

  4、我国邮政缺少有效的竞争压力。

  我觉得是最主要的,一个国家的发展是由矛盾引起的,比如说,中国为什么要发展经济,主要还是缓解社会矛盾,让矛盾处于可调合状态。

  而邮政属于国家的垄断行业,本着“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的心态,不求进取也是可以理解的了。

  为此,有效地竞争压力能解决这种现状,让快递追求效率团纳和品质。

  5、与自身的因素也是有一定关系的。我们有时就是在纵容邮政行业,忘了消费者就是上帝,还由于自己填写的不完整或不规范造成的快递的投递难问题。

对物流企业的运营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有哪些?

  对物流企业的运营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有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种。

外部环境要素

  时势造英雄,形势比人强。

  发展好的企业,大都是顺着时势走,善于把握时势所赋予的机遇。

  物流企业要把握时势,得洞察科技、社会的发展趋势,顺应行业的发展趋势,把握物流服务升级的趋势。

  科技及社会的发展趋势。

  从物流企业凯友的角度来看,所需要洞察的科技及社会发展趋势有以下三个方面。

  1)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可以用这几个词来概括,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的采集越来越容易,信息传递(通信)的速度越来越快,信息处理的能力越来越强,而且这些技术手段的成本越来越低。

  我们可以想象未来的世界,任何工作、生活的重要环节都可以采集到相关信息。

  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以让物流过程的每个环节都实现信息的实时采集和交互。信息技术将会深入改造物流业态。

  2)人们的生活、工作方式的变化。

  人们的生活会因为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安逸,越来越便捷。

  智能交通、智能家居、智能办公等是充满想象的空间。

  1980年以后出生的人逐渐成为经济活动的主体,主导商业活动。

  这些人成长在互联网时代,对信息的诉求强烈,对信息工具的应用熟练。

  人们的生活、工作方式在发生变化,人们的思维也在发生变化。企业需要洞察这些变化对行业发展的影响。

  3)商业组织形式的变化。

  最近炒得火热的平台化、O2O、S2S、互联网思维等等,都是在对商业组织形式变化的描述。

  商业的组织形式发生改变,企业经营方式和管理方式也需要随着改变。

  物流企业需要洞察商业组织形式的变化,因为物流是直接服务于商业的。

  当商业的组织形式发生变化的时候,物流的组织形式也会随着变化。

物流行业发展的一般趋势

  总体上而言,物流行业发展的一般趋势可以用“专业化、信息化、网络化、集约化”来概括。物流企业需要实现“专业化、信息化、网络化、集约化”转型,才能适应行业的发展要盯孝槐求,否则在市场竞争中会处于劣势。

  物流的社会化分工出现了冷链物流、零担、快递、危险品物流等细分领域,每一个细分领域都体现了不同的专业性,这就是物流的专业化。

  物流的专业化是以不同产业的专业化为基础的,例如农业生产专业化到农产品贸易专业化需要“菜篮子工程物流”。

  例如医药生产和分销的专业化,需要医药物流。

  物流专业化随着产业专业化的发展不断深化。

  此外,每一个细分领域的物流都需要信息化手段来强化专业化的管理和运营。例如冷链物流需要对温度进行实时监控,电商快递需要对订单进行全程追踪等等,假如缺乏信息化的管理手段,物流的专业化运作是非常粗放的。

  物流企业一般都比较重视网络化建设,物流网络的覆盖面越广代表企业的实力越强。

  如果网络化没有信息化的辅助,网络是一个支离破碎的网络,无法对网络进行优化。

  传统的物流网络通常是由投资关系、契约关系和纵向单一的业务关系在维持。

  而信息化的网络,可以根据各个网络节点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对网络进行优化,加强网络之间的横向关系。

  物流的集约化是指物流企业以规模化为基础的高效物流运作。

  专业化、信息化和网络化是集约化的基础,是企业能够驾驭大规模货物流动的前提。

  当一个企业每天处理的单据是100单的时候可以用人工方式处理,但业务量增加到1万、10万、100万单的时候,若没有信息系统工具的辅助,没有物流组织网络的支撑,没有专业化的管理手段,是无法实现企业的正常运营的。

  物流是一个符合规模经济效益的行业,规模化、集约化运作是物流企业发展的出路。

物流服务升级的趋势

  把握物流服务升级的趋势,是物流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物流服务升级的趋势代表市场的发展方向,是企慎森业获得生存空间的方向。

  借鉴本章第2节所介绍的狩野模式,物流服务可以分为基本特性、相关特性和悦人特性,如图4-6所示。

  把握这些特性的趋势对物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

  1)物流服务的基本特性。

  物流最根本的作用是实现物品的时间效用和地点效用。物品的时间效用,是指物品在被需要时才发挥其使用价值,人们才能拥有或者享用这些价值;但在物品发挥其价值之前必须经过一系列的物流过程,没有这一系列的物流过程就不会有物品实现其效用的机会。

  一个物品从被生产出来到其被使用,会经历一段时间,而使用它时才能实现其效用。例如粮仓里的谷物,冰箱里的水果,在储藏过程中是一种物流形态,是为了将来时能够使用以实现其效用。

  而地点效用是指物品在它被需要的地点才能发挥其使用价值,人们才能拥有或享用它所发挥的价值。

  物品的生产地点与使用地点不同,使物品从生产地点到达使用地点,才能实现物品的效用。

  例如,南方生产的香蕉,运到北方并卖到消费者手中,才实现其效果。

  物流所实现的物流时间效用和地点效用是统一的整体,是事物的两个方面。

  物流服务的基本特性,就是实现物品的时间效用和地点效用。

  因此,物流活动的基本形式也就是运输和仓储。

  物流服务,就是使需要的人在需要的时间和需要的地点能获得所需要物品。

  2)物流服务的相关特性。

  物品在物流过程中可能会存在耗损、变质以及会交货延误等风险。

  可以把这些风险看作物流服务的相关特性,把风险降到最低。

  例如蔬菜和速冻食品,采用冷藏运输和冷库储藏,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物品的耗损和变质风险。

  又比如,对易碎品进行防护包装,以减少物流过程中被损坏的风险。

  在降低延误风险方面,通过严格控制整个流程关键节点的时间,以防延误。

  例如网购,订单系统与快递系统进行对接,严控各环节的时效,以能按时将商品送到消费者手中。

  此外,门到门、仓到仓的服务也属于物流服务的相关特性。门到门、仓到仓使得货主及消费者更加便捷地获得其所需要的物品。

  3)物流服务的悦人特性。

  物流服务的悦人特性,是指基于物流服务给货主和消费者增加其它增值服务。

  例如,货到付款服务、货损保险服务。

  此外,对货主的迁就也是物流服务的悦人特性。

  例如,货主可能临时改变收货时间和收货地点,可能更换签收人,等等。

  根据物流服务的悦人特性,来开发相关的物流增值服务,是物流差异化竞争的趋势。

  4)狩野模式应用于物流服务的补充说明。

  首先,狩野模式是对物流服务品质的定性分析,物流企业应当根据实际情况使物流服务定量化、标准化。

  其次,相关特性会逐渐转变为基本特性,例如货到付款可能逐渐转变为物流服务的基本内容。

  再次,悦人特性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不同内容。

  例如,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代签收的远程确认可以实现,会成为物流服务悦人特性的内容。

企业系统要素

  物流企业系统的结构及运行状况,是影响物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因。

  外部环境和市场条件再好,若企业系统不具备适应市场的能力,那么只有被淘汰。

  物流企业能否可持续发展,一方面要看其系统自身的稳健程度,另一方面是企业系统的信息化水平。

企业系统的稳健性

  企业系统的稳健性,包括组织架构的稳健性、业务流程的稳健性、系统更新与改善的稳健性。

  组织架构的稳健,是指企业系统中的每个职能部门都运作良好,能够为业务经营提供应有的支撑;各部门之间的协调良好,使业务运作顺畅。

  组织架构的稳健性,不同企业的情况不一。

  组织架构稳健性差的表现,如部门涣散,部门之间沟通不畅,流程责任分割情,员工之间及部门之间相互指责和推诿责任。

  业务流程的稳健性,是指业务流程能够产出让客户满意的服务,并且能够控制流程运作的成本。

  业务流程稳健性,与流程设计有关,也与业务运作的执行有关。

  业务流程不稳健,业务运作的效率低,服务品质也低。

  系统更新与改善的稳健,是指组织架构与业务流程具有错误识别和自我修缮的能力,以及在面对市场需求变化时能够迅速地做出反应,进行适应性调整、更新和优化。系统更新与改善的稳健性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能力。

企业系统的信息化水平

  物流企业系统的信息化水平难以用高或者低、先进或者落后来衡量。

  但物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与其企业系统的信息化水平息息相关。

  物流业的基本趋势是专业化、信息化、网络化和集约化。

  若没有信息化,则专业化、网络化和集约化是难以实现的。

  企业系统的信息化,涉及业务流程控制的信息化,各个岗位和部门日常工作的信息化,以及跨企业协作的信息化。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物流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物流企业需要规划符合自身发展所需要的信息化建设。

组织能力要素

  企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最终都归结到人的因素,即组织能力要素。组织能力要素包括经营决策层、中间管理层以及基层员工的相关能力。

经营决策层的眼光及规划能力

  一个企业能够有多大的发展,一般是由经营决策层的眼光和战略规划能力所决定。

  眼光是指对事物的洞察和对趋势准确判断的能力。

  经营决策层的眼光受企业领导团队所有成员的经历、知识结构及思维方式的影响。

  任何人的经历都是有限的,但知识结构可以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完善,思维方式也可以通过不断的学习和训练来提高。

  企业经营决策层的学习能力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此外,经营决策层的战略规划能力也非常重要。

  但就眼光而言,很多人都看到趋势,可以比较准确地判断未来,但是将新观点、新想法变成企业的实际战略的规划并不是那么简单,这受制于经营决策层的战略规划能力。

  从“想到”到“做到”的征途上,战略规划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中层干部的管理水平及执行力

  中层干部是整个企业系统的骨架和支柱,中层干部的管理水平和执行力决定整个企业系统的运作效率。

  打造管理水平高、执行力强的中层干部队伍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有的企业管理战略。

  决定企业中层管理干部队伍综合素质的因素有选人、用人、培养人及企业的文化氛围。

  选人,就是能否识别人才并获得人才;用人就是激励、鞭笞人才;培养人就是给与学习、创新的机会,给予人才成长空间。企业的文化氛围对留住人才有着重大的影响,企业应当创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来培养中层管理干部的忠诚和敬业心,以提高干部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基层员工的综合素质

  物流企业基层员工的综合素质对物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

  基层员工直接面向客户,直接为客户提供服务,基层员工的素质直接影响物流服务品质和业务效率。

  一般而言,企业的中层干部多数是从基层员工当中择优筛选出来的,基层员工的综合素质高的企业,一定是一个生机勃勃,充满希望的企业。

  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没有什么灵丹妙药,唯一的路径就是培养出一批批忠诚于企业的优秀人才来推动企业向前发展。不管科技如何发展,环境怎么变化,企业之间的竞争终究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企业发展终究要靠人才来推动。

【完整版毕业论文】浅析中国邮政物流发展现状与问题

  我国物流行业发展主要经历四个阶段,从最早相对独立的纯粹仓储和运输起步,由于微观经济主体的分散,在这个阶段,整体上处于行业及其分散,普遍规模小,竞争非常激烈,利润微薄。

  目前,随着中国产业结构日益走向规模化和专业化的格局,伴随信息技术的大量应用、电子商务的兴起以及对成本控制要求的提升,物流行业也开始进入整合阶段,从无序走向有序,各种新的业态也开始涌现,例如供应链管理、整车零担运输等等,也涌现出很多具有很强竞争力和成长能力的公司。

  从资本市场的角度,目前已有优秀公司已经上市,因此某种意义上说,优异的具备非常高成长性的投资标的相对增多,因此更多的从行业驱动力来看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在现有的公司中发现未来能够突破的公司。

物流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逐步回落,降成本取得实效

  物流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是衡量物流业总体运行效率重要指标之一。

  我国物流业近年来虽保持较快增长势头,但整体运行效率仍然较低。

  我国该指标从1991年的23.79%下降到2019年的16.9%。

  美国、日本物流费用占GDP的比重稳定在8%左右,我国与美日相差超过8%。

  2018年社会物流总费睁凳用13.3万亿元,同比增长9.8%,增速比2017年同期提高0.7个百分点。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4.77%,比2017年同期上升0.2个百分点。

  2019年1-11月,社会物流总费用为12.8万亿元,同比增长7.1%,比2018年同期回落1.5个百分点,比1至10月回落0.1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回落。

  2011-2019年,物流发展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

  据测算,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逐年下降,从2011年的17.22%下降至2018年的14.77%,降成本取得实效。

  由于截至2020年3月,2019年全年社会物流总费用尚未公布,初步估计2019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社会物流总费氏渗用与GDP的比率为14.09%左右。

物流总额稳步增长,总需求趋缓

  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统计数据悉核旅显示,2018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283.1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4%,增速比2017年同期回落0.2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一季度62.4万亿元,增长7.2%;上半年131.1万亿元,增长6.9%;前三季度204.1万亿元,增长6.7%,全年社会物流总需求呈趋缓趋稳的发展态势。

  2019年1-11月,全国社会物流总额为271.7万亿元,同比增长5.8%。

注:图中增长率为可比价格计算增速

  在产业转型、成本倒逼和政策支持的背景下,物流行业成长性将好于生产性服务业整体水平,2020-2025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0%以上。受2020年中国春节期间爆发的新冠疫情影响,第一季度,我国物流企业开工较难,由于受疫情影响,物流行业的需求端和供给端的货量都有所减少、劳动力短缺、路上严查有可能导致时效和利润受到较大影响,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物流企业逐步恢复开工,预计全年可逐渐回暖,恢复增长态势。

  ——以上数据来源及分析请参考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物流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中国邮政物流为什么逐渐衰微?今后能否东山再起呢?

中国邮政物流:何处是归途?

解筱文

  中国邮政物流由邮政寄递服务和邮政速递两部分组成,是中国小件和快递物流的先驱,为中国快递物流行业发展,起到重要推动和引领作用,很长时期占据行业和市场主导地位。

  但近十年来,快递物流业极速发展中,社会物流企业竞相盛开。在资本加持之下的一些知名快递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品牌,形成完善的产品体系,迸发出较强的竞争能力,从服务时效、质量、价格等方面反超邮政物流,而邮政物流的市场主体地位大为削弱,品牌影响力、消费群体认同感有所降低,整体发展处于缓慢状态。

  处于重要变革时期的中国邮政物流,必须实现战略转型,方能突围,获得新发展。

邮政物流现实压力

  中国邮政物流好迟起步较早,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贡献较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常年发挥着快递国家队的重要作用。承担国家使命和国计民生的小件物流服务担当,助力城乡经济发展,特别是服务农村发展,展示了邮政行业作为。

  二是建立国际知名的中国邮政快递企业。形成快递物流专业化的队伍,丰富发展邮政业服务生态,解决大量社会就业,确保了行业稳健发展。

  三是带动中国快递物流行业发展。中国邮政物流在发展壮大中,对中国物流业发展起到重要引领推动作用,邮政物流企业与中铁快运、民航快递等共同培养带动了顺丰速递、德邦快递等友消李知名快递快运物流企业,加速快递物流企业本土化发展,并向国际化延伸,不断壮大。

  但是,放眼今天的快递快运物流发展,中国邮政物流显然与其过去的市场地位和影响力不能同日而语,自身经营发展、品牌影响力等方面存在一定现实问题。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邮政在传统邮政寄递业务之外,应市场需要,邮政特快专递(EMS)开启中国快递物流先河,统揽国际、国内快递业务,享受国家多种优惠政策,成一家之大。

  即使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民营快递企业以星火燎原之势得以快速发展时,1999年邮政快递市场份额还高达90%以上,是行业内绝对的霸主。

  如今,市场格局发生了颠覆性变化,民营企业早已具有绝对市场主导地位。

  2017年,民营快递企业业务量市场份额为92.2%,业务收入市场份额为85.6%。

  据此推算,国有和外资快递企业业务量仅为7.8%。

  而其中,国有快递物流除中铁快运、民航快递外,邮政快递物流的市场份额已降至约5%以下。

  甚至有媒体报道更低,仅1%。

  以邮政快桥春递物流为主力军的国有快递物流企业市场快速萎缩,使得国家邮政局在《2018年邮政行业发展统计公报》中,不在以快递业务量作为与民营快递物流企业进行比较,而是将邮政快递和普邮的包裹量相加,与民营快递物流企业进行比较。

  2018年邮政寄递服务业务量累计完成237.1亿件,同比仅增长0.6%;邮政寄递服务业务收入累计完成368.3亿元,同比增长4.2%。

  把邮政寄递与邮政快递的数据综合起来,与民营物流企业相比,数字更好看些。

  故此,该公布数据显示:2018年国有、民营、外资企业业务量占全部快递与包裹市场比重分别为12.3%、86.2%、1.5%,国有、民营、外资企业业务收入占全部快递与包裹市场比重分别为11%、83.6%、5.4%。

  由此可见,中国邮政物流占整个快递物流的业务量和业务收入也仅一成。按近年来的邮政物流市场情况分析,2019年业务量和业务收入将不足10%,发展情形将更为尴尬,市场危机将进一步加重。

  结合内外部环境看中国邮政物流,主要的问题是历史负担较重、体制机制不活、人工成本投入大、资本化运作程度低、承担的社会使命大、公益服务投入多。

  在具体的经营发展中,错失电商时代兴起的战略机遇,产品和品牌系统创建不到位、物流信息化水平不高、对运力资源的整合利用不够、经营品质和服务质量不高、物流专业人员流失较多等问题。

邮政物流成王之道

  从2013年开始,中国快递量自92亿件起进入增长快车道。

  2014年首次突破百亿大关,达139.6亿。

  4年后的2018年,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完成507.1亿件,同比增长26.6%;快递业务收入完成6038.4亿元,同比增长21.8%。

  快递物流市场基础增大,市场规模逐步扩展。

  快递业头部企业又纷纷向拥有万亿规模的快运物流市场进军,快递快运市场融合“通吃”成为新的竞争现实。

  处于新的竞争格局中,对于负重前行的中国邮政物流而言,市场主攻用力明显不足,不进则退,发展犹如逆水行舟。当务之急,如何提升市场发展规模和竞争能力,是邮政物流需要迫切面对的重要课题。

  对此,个人以为,当前主要应该从体制机制创新、平台化打造、产品整合优化、服务质量提升四个方面进行系统性变革。

  第一,从体制机制上创新发展。邮政物流面对的快递快运业是一个较高开放的市场,必须借助资本的力量,才能实现企业资源更好的市场溢价,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大经营投入,扩大市场开发,与民营、外资快递物流企业展开正面竞争。

  2019年,邮政EMS将引入战略投资者,启动IPO,确保三年内实现上市。

  这是邮政速递物流第三次冲刺IPO,前两次都因材料问题申请未果。

  所以此次必须抓住机遇,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破解体制难题,倒逼内部发展,主动融入市场,使邮政物流获得新生。

  第二,从战略上平台化打造。

  国家邮政局是快递业的主管国家部委,从历史渊源和日常管理中,与邮政物流更紧密,并且国家也给予了很多政策支持。

  所以,邮政物流必须做强做大做优,不能落民营快递物流企业太远。

  长期以来,邮政物流战略发展中过于谨慎和保守,仅将自己作为快递企业一员,未能更高定位,平台化打造自我。应该依托中国邮政集团综合优势,发挥邮政物流自身独一无二完善的全国性网点资源优势,借助国有运力、仓储等资源,深度加强与铁路、公路、民航等运力资源拥有企业整体性合作。

  邮政物流应在小件物流基础上,瞄准快运物流,进白货领域持续发力,实现快递快运融合化发展。以运输和仓配资源经营为重心,联手中国铁路总公司所属的中铁快运公司开行网络化、规模化的铁路快运班列,以社会物流企业为末端斜接,打造国有为本、民营为辅的社会化快运快递快运物流大平台,争取成为该平台主要操盘者之一。

  第三,从产品上整合优化。

  邮政寄递服务业务包括函件、包裹、报刊、汇兑等,是邮政的专营业务和重要收入基础,虽然增长放缓,但市场完全处于主导优势,并且还有必要的政策支持和财政补贴等,整体收入水平较高。

  其中,2018年包裹业务量完成2407.6万件。

  应该将包裹业务和邮政快递业务真正合二为一,整体划分包装,后台实现多种政策支持,前台界面统一服务营销和经营开发。

  要以系统化构建邮政物流产品,减少内部运作中的掣肘,消除消费群体对邮政物流不必要的不良认知,增强对企业的信任度和消费粘度,打造邮政物流品牌新时代新形象。

  在这方面,中国邮政物流应该学习借鉴中国铁路总公司,将普速列车和高铁列车的运营组织和经营发展,纳入统一主体下融合发展,相得益彰,既实现公益服务,更兼顾市场发展需求,深度提升了中国铁路及中国高铁的品牌价值,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第四,从服务上狠下功夫。邮政物流在通过体制机制优化、加快平台化构建、实现产品整合优化的同时,最主要的是要对标国内外优秀快递物流企业,抓住人员增收和科技增效两个重要手段,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水平。

  要积极探索采取多种用工方式,解决人工成本支出高而员工工作效率质量不高、员工平均收入低等问题,进一步激发内生动力,确保物流基础性人才队伍稳定发展,实现员工的价值成长发展,从人的因素方面尽可能解决服务质量不高的问题。

  此外,进一步采用现代科技和产品,加强物流技术的研发应用,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和社会发展要求,破解物流发展社会痛点问题,提升物流集约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水平,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幸福生活的物流需求。

  解筱文:评论人、作家、战略学者。主评时政、商业、铁路、文化。

经济要素是如何影响我国物流企业发展的

  近年来,物流系统的、集约的作用,又展示了它降低环境污染,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价值,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的物流业及相关的市场将进一步对外开放,外国物流企业将逐渐进入我国。

  这对我国物流市场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和挑战。

  我们如果不赶在他们立足未稳之际采取措施,后果将不堪设想。

一、物流的定稿历如义及现状

(一)物流的定义

  现代物流管理最早运用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美国陆军。

  战争需要快速有力的后勤保障,战后这一理论和方法在美国企业界和理论界得到普遍认同和广泛运用。

  继而日本于20世纪70年代接受了物流革新的思想,并广泛运用产业界,使物流的理论技术更趋成熟。

  1962年,美国管理学家P?德鲁克在《财富》杂志上发表了“经营的黑暗大陆”一文,强调人们对物流及物流过程中的物流管理还存在很多未知的东西,是一块尚未认识,尚未了解的“领地”,在这一“领地”中,理论和实践皆不成熟。

  此后日本早稻田大学西泽修教授又提出“物流冰山理论”,认为现在财务制度和会计核算方法都不能掌握物流费用的实际情况,人们对物流费用的了解实际是一片空白,甚至有很大的虚假性,物流费用就像冰山一样,露出水面的仅是冰山一角,而大部分则沉在水面之下。

  1970年,西泽修教授又把他的著作《流通费》的副标题写作“不为人知的第三利润源?”。

  由此,人们取得了“物流是降低成本的最后处女地”的共识。

  在发达国家,物流理论促使物流实践快速发展。

  1963年,美国成立了“物流管理协会”,提供专业的物流和培训,日本也于1964年发表了池田内阁时期的“中期五年经济计划”,强调要实现物流的近代化,并提烂旅出建设高速公路网,港湾设施,流通聚集地等各种基础设施的措施。

  截至目前为止,美国物流产业键启规模已达9000亿美元,为高技术产业的2倍之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0%以上;1996-2000年间,美国物流产业为美国各类公司减了500多亿美元的商品分批成本,整个物流活动占到了制成本的15%-20%,这些都说明了加快物流管理、发展物流业的必要性。

  物流概念自1979年从日本引入,自到我国物流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计划经济下的物流,即从建国初期到八十年代初改革开放前;二是计划的商品经济下的物流,即从改革开放到九十年代中期;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中的我国现代物流发展,即从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现在。

  从国内外物流演变的过程笔者认为物流的定义应该为:物流是供应链流程的一部分,是为了满足客户需求而对商品、服务及相关信息从原产地到消费地的高效率、高效益的正向和反向流动及储存进行的计划、实施与控制过程。

(二)我国物流的现状

  近年来,现代物流的发展逐渐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热点。

  跨国物流企业进入我国,国内物流企业和企业物流的实践深入进行;有关物流研究、物流教育、物流新闻报道等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作为新兴的服务产业,现代物流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还面临许多重大而紧迫的问题。

  因此要正确看待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现状。

1.物流基础设施的能力大为提高,市场物流网络逐步扩大

  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远远超过了5.7万公里,其复线1.9万公里,复线率达33.1%;电气化铁路1.2万公里,占总里程的21%。

  全国公路通车里程122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超过4771公里,一、二级汽车专用公路约2万公里。

  内河航程11万多公里,沿海主要港口码头泊位达1330个,其中万吨泊位有499个。

  民航里程为186万公里。

  输油输气管道长2.04万公里,各种运输工具的数量与质量都有所提高,形成了五种运输方式的综合运输体系。

  我国邮电通讯事业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发展。

  邮电通信网已覆盖全国所有城镇,全国电话网总容量超过1亿门。

  网络规模居世界第2位。

  数字数据容量超过46万个端口,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专用物流信息网络开始在一些部门和地区建立。

  绝大部分生产资料已通过市场解决,物资流通市场主体向多元化发展。

  初步形成一支社会化,专业化的产业队伍,并建立了以中心城市为依托的城乡一体的流通网络。

  作为新型营销方式连锁商业和配送服务正在兴起,物资配送试点企业已扩大到40多个城市。

2.物流规模不断扩大,国际物流量快速增长

  物流规模是从量的角度反映物流业的发展水平,根据统计资料,1997年全社会各种运输方式共完成货物运输量127.6亿吨,货物周转量3.8万亿吨公里(本文是用货物的输送量和输送能力来衡量社会物流规模)。

  改革开放促进了中国国际经济交往和贸易快速增长,1997年全年出口总值为3250亿美元,居世界第10位,代表中国国际物流发展规模的海上国际集装箱运输量平均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形成以沿海主要港口为中心的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网络。

3.物流质量有所提高,物流效率有待改善

  物流质量主要由物流时间,物流费用和物流效率来衡量。中国物流业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物流质量总体水平较低。

  (1)物流时间:据有关资料介绍,工业生产中物流所占用时间几乎为整个生产过程的90%。

  中国现行的运输管理体制制约了不同货物运输方式之间的高效衔接,一定程度上也减缓了物流速度。

  城市内由于运输道路面积增长与车辆增长不适应,使运输速度不断下降,在有些大城市车速已下降到每小时15公里。

  (2)物流费用: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运输费用在生产费用中因各部门产品对运输的依赖程度不同,其所占比重也不同。从物流总体费用考虑,有关资料显示,物流费用占商品总成本的比重,从账面反映已超过40%。

  (3)物流效率:在总体上分析计算物流是一个十分困难的问题。

  用物流相关行业的成本费用总和与GDP的比值评价物流总体效率。

  据有关资料表明近几年来我国物流的效率已经有所提高。

4.物流管理体制改革尚需进一步深化

  长期的计划经济使我国的物流产业发展滞后,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管理体制的改革落后于经济体制的改革,我国的物流业仍是多元的管理方式。

  由于体制没有理顺,各部门之间分工又有交叉,造成了物流行业管理中存在条款分割、部门分割、重复建设等问题。

  同时由于社会物流系统的管理目的,手段不同,二者不能有效的结合和协调发展,对物流的合理化产生不利影响。

5.物流科学研究亟待加强

  物流科学是融汇了技术科学和经济科学的综合科学,其内容相当广泛。

  中国对物流科学的研究只有十几年的历史,专门的研究机构不多,在理论上尚未形成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科学体系。

  我国现阶段对企业物流的研究比对社会物流研究要深入一些,对于物流技术的研究水平比对物流管理研究水平要高一些。

二、我国物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从总体来看,我国物流产业的规模目前还比较小,发展水平也比较低。

  一方面是由我国经济发展的水平决定的,另一更为重要的方面是还存在着许多影响和制约物流产业健康发展的因素。

  以下是影响物流业发展的一些问题和制约因素。

(一)对物流产业的认识存在偏差

  我国现阶段物流运作的特点是条块分割、各自为政,各地区、各部门的协调性比较差。

  同时国民经济中每个产业都在运作物流,都与物流有关,物流产业显得没有特定的经济活动领域,不少人甚至对我国物流产业的存在提出怀疑。

  其实,这是由于体制原因造成的,我国现阶段基本上沿用计划体制的产业划分体系来对产业结构进行适时调整,没有将物流产业单独设立。

  因而,我国的物流产业不是不存在,而是发育不完善。

(二)基础设施方面和装备条件制约着物流效率的提高

  近几年来,国家加大了对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但由于过去长期受“重生产,轻流通”思想影响,我国物流基础设施总体规模仍然偏小,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落后,使我国交通运输矛盾日益突出,陆路运输“瓶颈”制约问题较严重,时有“塞车”的现象,对江河的治理不到位,严重影响了船舶的运输能力,主要的铁路干线运输存在严重的超负荷运载等情况。

  同时,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布局也不合理,东部运输设施比较发达,约占全国的50%,中西部地区的只占34%和16%。

  物流产业的滞后发展以及物流体系布局的不合理,造成我国物流行业的运输效率低下。

(三)物流产业的管理模式不合理

  计划经济时期,物流企业充当政府的运输工具,政府直接参与经营活动,在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物流产业政企不分的现象仍存在,严重影响物流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同时,在物流管理体制设置上,从中央到地方均有相应的管理部门和管理层次,造成部门之间权力和责任交叉重复。

  另外,还涉及到外贸、内贸、仓储业、流通加工、国家信息产业等部门。

  物流行业协会和有关管理部门没有制定物流行业技术标准和服务标准,造成物流企业在实施过程中,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装备标准不统一,包装标准与运输实施标准不配套,严重影响物流效率的提高。

(四)市场需求约束物流产业的发展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那种“大而散”,“小而全”的物资流通布局阻碍着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同时造成大量资金的闲置和浪费。

  以自我服务为主的物流活动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企业对物流服务的需求,这也是当前制约我国物流产业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

  从物流产业自身来看,内部资源不能在全社会范围内合理流动,物流企业社会负担过重,都制约着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能力。

(五)经营管理粗放和服务质量较低

  物流企业的经营管理和服务水较低,如生产部门库存管理不严,原材料积压严重,运输部门运送不及时,使物流受阻;流通部门仓库管理不善,造成残损霉变,损失严重;装卸部门的装卸不当造成的损失等是物流企业的经营管理较低的表现。

  尽管我国已出现了一些专业化的物流企业,但物流服务水平和效率还比较低,主要表现为:目前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规模和实力还比较小,只能简单地提供运输和仓储服务,而在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服务,库存管理,物流成本控制等物流增值服务方面,尤其在物流方案设计以及全程物流服务等更高层次的物流服务方面还没有全面展开。

  多数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缺乏必要的服务规范和内部管理规程,经营管理粗放,很难提供规范化的物流服务,服务质量较低。

(六)基础理论研究落后和专业人才缺乏

  我国在物流基础理论研究方面还非常落后,从事基础理论研究的科研机构很少,物流教育也处于落后水平。

  在全国上千所高等院校中,设置物流专业的高等院校只有10所左右,物流企业职工的后续教育几乎没有。

  同时,物流企业自身也忽视对物流人才的引进,由于经济效益低下不能在待遇上留住人才,造成我国物流专业人才相当缺乏,这与我国物流的发展和改革要求极不适应。

三、解决对策

  物流产业的发展要靠外力推动,我们要在借鉴外国物流运作模式的基础上,积极寻找适合我国物流产业特点的运作体系,推动物流产业的发展。下面主要从国内方面对影响物流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

(一)加快物流体制改革

  我国目前对物流产业发展和物流企业的运作同时有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交通部、铁道部、外经贸部、民航总局、邮政局甚至包括财政部、信息产业部和国家税务总局等部委的参与和管理。

  由于现行体制的原因,各方对物流产业的认识和所实施的管理必然采取不同的视角,也可能具有部门利益的背景。

  体制成为目前掣肘物流产业发展的最大的瓶颈,其具体的改革措施为:。

1.加强政府对物流工作的宏观调控,建立权威机构

  物流业包括运输业,仓储业,商业,物资业和对外贸易业等,是第三产业的基础产业。

  经过多年的建设,物流业赖以发展的物资基础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

  但是由于管理体制改革滞后,使得物流业的发展不快,处于小、多、散、弱的状态,社会化、专业化程度低,社会物流整体效益差。

  现在我们要大力发展物流业,仅靠某几个部门或行业自我封闭式的发展是难以达到目的。

  应当像过去抓联运,集装箱运输和散装水泥推广等工作一样,国家设立具有统一协调职能的专门工作机构,组织各有关部门,共同推动全国物流的各项工作。

  建议由国家计委或者国家经贸委牵头,交通,铁路,国内贸易,外经贸易等有关部委参加,组成一个高层次的领导机构,统一领导全国物流发展工作,组织各方面力量,尽快制定规划和我国物流的各项政策、方针、法令及中、长期的物流发展战略,统筹安排物流基础建设的投资,加强物流的宏观控制和国际物流业务活动,并纳入到十五计划之中使我国物流业在进入21世纪初期能以比较快的速度发展起来。

2.重视对物流科学技术的研究工作

  目前国内已有不少的部门和大专院校设立了专门的物流研究或科研项目,但这些工作大都是分散的,独立的。

  物流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在统一协调,科学规划的指导下,各个有关部门分别按照系统发展的要求开展技术,经济和管理等专业化的研究,才能使我国物流业发展走向健康轨道。

  因此,建议由一个部门牵头,在政府部门支持帮助下,组织全国的有关科研教育单位的专业布置,研究制定物流科学的具体研究计划,分别对企业物流,社会物流的技术,经济管理等问题开展系统的研究工作。

3.加快制定有关配套政策措施的步伐

  国家已经确立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政方针,尽快制定一系列具体的配套政策,措施是保证大政方针实现的关键。

  对于物流业来说,当务之急就是尽快制定政策或建立建全的有关法规,来规范市场流通秩序和流通企业的经营能力,指导物流行业的发展,协调部门,条块关系,促进流通和生产的共同发展。

  目前全国正在兴起一股物流热,这是好事,但也出现一些不正常的现象,不少行业或部门都热衷于搞物流中心,交易中心或配送中心。

  同一个城市一下子出现好几个中心,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钱花了不少,效益不大。

  这种一窝蜂式的作法已经有过多次的教训。

  国家政策鼓励企业走集约化,规模化的路子,但由于改革中政策的不配套使企业在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造中困难重重,所以仅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加快制定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相互配套和有可操作性的政策、措施。

(二)支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技术创新

  各级政府管理部门应加强和重视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引导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与国家和区域物流发展规划相衔接。

  同时,制定物流技术改革和发展规划,确定一些物流技术标准化系列项目。

  发展现代物流所必须的基础设施和公共信息平台,这对整个国民经济具有很强的带动作用,应该积极支持。

  制定物流产业的发展规划,重点是建设符合国家统一规划的大型物流园区,大型物流中心和公共物流信息网络平台建设,以及处理地方或部门边缘的“节点建设”应大力支持。

  建立专业化物流中心网络:第一,在生产较集中和物资集散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地段,可设立物流管理中心,全国可以搞七个物流区,第一个是珠江三角洲,第二个是长江三角洲,第三个是环渤海地区,第四个是郑州物流区,第五个是武汉物流区,第六个是西安、兰州物流区,第七个是重庆、成都物流区。

  由各商业部门成立一个联合储运企业,或系统成立几个大型储运企业,统一办理商品运输和保管业务。

  这样,在一个大城市形成一个或几个物流中心。

  第二,在一般中等城市物资、商业、供销社等部门可联合建立一个或几个专业化储运公司,统一管理物流工作、承办保管和运输业务。

  第三,在县城的物资、商业部门,可联合建立专业储运站,共同修建、使用仓库的专用线,统一办理商品接运、保管和分发业务。

  这样,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建成以大、中城市的物流中心为中心骨架,由国营集体、个体经营的专业的和兼营的物流企业,构成一个四通八达、互相联系的全国物流系统网络。

  以适应生产的发展和搞活流通的需要。

  加强信息系统的建设,要重视物流信息的搜集和分析,充分发挥物流信息反馈作用,指导物流的系统分析和管理,进行物流的预测。

  现代物流企业采取各种途径筹集资金,鼓励、引导多元化市场主体投资物流基础设施,以增加发展现代物流的资金来源。

  政府管理部门应为既有物流资源的整合挖掘创造条件。

  对物流基础设施整合与综合利用的建设项目,应该给予较为优惠的土地、贷款、税收及相关的扶持政策。

  要打破部门分割和行业界限,为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物流企业参与物流设施整合和综合利用创造环境和条件。

  在资源整合和合理利用中,要充分考虑物流的合理化,积极制定既利于城市交通的通畅,又便于高效率组织物流的城市交通管理机制,缓和城市交通阻塞、提高货运汽车装载效率、减轻环境负荷。

  在物流管理和技术创新方面,一是走产、学、研一体化的路子,充分发挥研究咨询机构在理论研究及应用技术方面的优势,使其与物流企业紧密结合,以提高物流企业的技术开发与经营管理能力;二是积极开发、研制能有效提高物流效率的运输、搬运装卸、仓储、包装、条码及标志印刷信息管理等技术装备,并使其具有产业化发展能力;三是加强对适合我国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组织等特点的各种物流组织技术条件。

(三)发展专业化的物流服务和培育社会化的物流市场

  目前,我国物流管理运作的绝大部分还是货主企业自营,专业化的企业内部物流不是物流活动的主体,第三方物流的比重还不是很大,这是造成我国物流水平不高的原因。

  为此,一方面要引导制造业,商贸业的物流改造和外包;另一方面要采取积极措施,促进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

  在全球化经济的发展今天,企业为了增加竞争力要大力发展核心业务,企业分工趋于专门化,这是促进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一个重要原因。

  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将有利于物流的专业化、规模化、合理化,从而提高物流系统的效率和降低物流成本。

  发展第三方物流的途径是:通过鼓励合资、合作、兼并等整合措施,扩大现有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经营规模;通过建立现代物流行业规范,促使小于规模经济的物流企业转型;通过修订和完善各种法规和政府行为,打破现有各种市场条块分割的制约,促进第三方物流企业跨地区、跨行业发展;以提高服务质量,降低物流成本为核心,推动物流企业的管理和技术创新。要使第三方物流企业能够提供优于第一方和第二方物流的服务,同时要鼓励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更多地使用第三方物流。

  发展第三方物流的同时必须充分注意企业物流的合理化问题,每一个生产企业都是社会物流网络的一个节点,企业物流合理化蕴藏着巨大的经济潜力、是社会物流合理化的基础。

  其次,在我国现代物流市场化的进程中,还应尽快解决物流市场管制方式不适应WTO规则的问题,努力克服地区封锁和行业分割,并在物流企业市场准入、物流网络建设和发展、市场监管体系、税收体系等方面形成全国统一的制度环境,以便真正向国内外全面开放物流服务市场,并以开放的方式促进我国现代物流服务市场的发育与成熟。

  物流产业的发展最终要靠市场供需双方的发展,政府可以通过适当的政策加以引导。一方面加强物流成本的核算,促进物流改造和外包,扩大第三方物流市场需求;另一方面税收要鼓励物流业务的整合,提升物流企业的供给能力。

(四)健全规章制度和实施强化管理

  针对当前我国物流标准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国际物流标准化的发展方向,制订出符合我国实际情况又能与国际接轨的物流标准,来加快标准化建设步伐。

  在做好物流用语、计量标准、技术标准、数据传输标准、物流作业和服务标准等方面基础工作的同时,要加强标准化的组织协调工作。

  在对各种与物流活动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全面梳理现行标准。

  对已经落后于物流发展需要的标准应予淘汰,并代之以新型标准;对部分不符合实际需要的标准,进行修订完善;对尚未制订的标准,要抓紧制订,以使各种相关的技术标准协调一致,使全体人员有章可依,能动地通过对人的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做好物资供应工作,要求每个职工工作事事有依据、环境无差错、工作规范化,确保了各个阶段物资供应管理工作的良性循环,同时与国际标准接轨,提高货物和相关信息的流转效率。

  建立现代物流运作体系,实现物流产业结构调整。

  首先,政府部门要实行政企分开,将物流企业推向市场,物流企业自身要按市场经济运作要求进行经营管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同时物流企业要适时转变经营方式,积极建立现代物流运作模式,实现以电子网络为平台,多种运输方式组合的现代物流。

  其次,管理部门要制定有关政策促进物流企业进行经营机制转换,实现物流企业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资产重组,实现物流产业结构和组织结构的调整。

五、结束语

  物流业正在以稳健、迅猛的速度向前发展,但也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

  发展我国物流业不仅要深化物流体制的改革、加强物流的基础建设、提高物流的管理水平,还要借鉴外国的成功经验和好的管理模式。

  本文主要从国内阐述物流的现状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而对外国的成功经验和好的管理模式则研究的比较少,这是本文的不足之处。

  随着物流改革的不但深入、物流基础设施的不但完善、企业经营环境的不但好转,我相信物流企业将会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大趋势下,走得更快、更稳、更好。

提交信息测一测您提升学历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