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创造人生:一种无法替代的力量?

作者:谢明升时间:2023-07-24 15:10:07

导读:" 艺术创造人生:一种无法替代的力量艺术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形式,更是一种能够启发我们思考、表达情感和塑造我们的生活的力量。无论是绘画、音乐、舞蹈还是文学,艺术都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影响力。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艺术对人生的"

艺术创造人生:一种无法替代的力量

  艺术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形式,更是一种能够启发我们思考、表达情感和塑造我们的生活的力量。

  无论是绘画、音乐、舞蹈还是文学,艺术都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影响力。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艺术对人生的影响,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的力量。

  1.提供情感表达的出口。

  艺术是一种自由表达情感的方式。

  通过观看或参与艺术作品,我们可以借助艺术家的创造力来释放自己的情感。

  无论是欣赏一幅画作还是聆听一首音乐,艺术都能够让我们感受到独特的情绪和体验,无论是喜悦、愤怒、悲伤还是希望。

  因此,艺术可以成为我们情感表达的出口,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感。

  2.启发创造力和想象力。

  艺术作品往往具有独特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通过欣赏艺术作品,我们可以启发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开拓思维的边界。

  艺术家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本身都能够激发我们的创造力,激发我们思考和探索世界的能力。

  因此,通过欣赏和参与艺术,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进而在生活中展现出独特的见解和能力。

  3.传递文化和价值观。

  艺术是文化的一部分,通过艺术作品,我们可以了解和传递不同文化和价值观。

  不同的艺术形式反映了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会意义,通过欣赏和学习艺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

  艺术跨越国界和语言的限制,成为一种普遍的语言,可以帮助我们建立联系和理解他人。

  4.提供心灵的治愈和宽慰。

  艺术具有治愈和宽慰心灵的力量。

  通过欣赏和参与艺术作品,我们可以暂时远离现实中的压力和困扰,进入一个安静和平静的境界。

  艺术作品带给我们积极的情绪和体验,可以帮助我们减轻压力、放松身心,并找到内心的平衡。

  因此,欣赏和参与艺术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形式,更是一种心灵的治愈和宽慰。

  总结起来,艺术对人生具有无法替代的力量。

  它可以帮助我们表达情感、启发创造力和想象力、传递文化和价值观,以及提供心灵的治愈和宽慰。

  通过欣赏和参与艺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的力量,并将其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丰富我们的人生体验。

以“艺术创造人生”为题的作文

  在人群这个庞大的集体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艺之路,只不过有些没有坚持罢了。而我,这个天才,就属于博学多才,只不过不是样样精通的一种,下面,我就来介绍一下我精彩的艺术人生。

绘画方面初露头脚,绘画班上初来窄道

  在小学的某个年级时,别的学生的家长都将自己的孩子送进了特长班。我的妈妈见状,也不甘示弱,将我“扔”进了绘画班,因为我从小不展现出我在绘画方面的天赋,我经常在墙上,床单上“大展身手”,最终母亲一怒之下将我“踢”进了绘画班。

  到了绘画班,我就迫不及待地大展身手,拿起画笔“噌,噌………”地就画完了一幅“绝世佳画”,其成度绝不亚于达芬齐的作品。

  美术老师见了,连声叫好。

  没想到,我这是下阿蒙也成长的一名“高手”。

  接下来的日子,我狂获奖章,一年吵正时间,奖章便堆满了一小箱。

高手挥泪告别画卷,新手再次坐在琴前

  又过了几年,我因多种主观或客观的因素,告别了画卷。无奈我只觉得生活空虚起来,唉!只见我妈妈又奇思妙想,又将我送进电子琴班。

  刚进入电子琴班,行碰棚一场又感觉那么新奇,手又开始不由自主地试弹几下。只惜,别人弹出的是优美的乐曲,而我只是嘈音,但是“高手”的称谓又不是白叫的,经过九九八十一难之后,通过一道道难关,终于,我又在电子琴行业发展起来。

挥泪再别电子琴,声乐钢琴出奇才

  终于,我们的电子琴老师病倒,我也就打算再次改行,在后来,我又遇见一位姓冀的老师,于是,我又从他那儿开始了学艺之路。

  因为我学过电子琴,识谱等一系基本知识便轻松解决,再加了本人天生的金嗓子,声乐对我来说——小菜一碟。

  我每天只需放声嚎上一两嗓子,不是楼下找上楼,就是邻居来敲门。

  但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档则,我最终得到了老师的认可,至于钢琴,我才练了两年半,就将他轻松拿下,考上四级。

  啊哈!怎么样,不错吧,这只是我的艺术人生的一小部分,什么?有人竟给我取了个外号叫“正宫娘娘”就因为我的歌声,天啊,天理不容啊!唉,算了,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艺术对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艺旦岩术多数上还是精神层面的东西,艺术能让人愉快,轻松。

  疲惫时刻的松弛,心中的净土。

  艺术能丰富人生。

  艺术是广泛的人类活动(或其产品),涉及创造性的想象力,旨在表达技术熟练程度,美感,情感力量或概念,观念。

  艺术中的情感即审美的情感,是一种无功利的具有人类普遍性的情感。

  情感信脊在艺术活动动机的生成,创造与接受过程中均是重要的因素之一。

  同时,情感又是艺术创作的基本的元素之一。

  一个思想空虚,缺乏对社会与人生具有深刻认识的人是难以产生丰富、强烈的审美情感的,因而也就不会成为优秀的艺术家和出色的欣赏者。

  在艺术活动中,情感与思想认知是交融在一起的。

  没有情感的说教不是艺术,没有思想的情感也不能产生艺术。

  真正的艺术活动是情感体验与逻辑模坦御认知的统一。

为什么说艺术是一种美的创造活动呢?

一、审美认知作用

  人们通过艺术鉴赏活动,可以更深刻地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历史、认识人生。

1、艺术对于社会、历史、人生具有审美认知作用

  由于艺术活动具有反映与创造统一、再现与表闹或链现统一、主体与客体统一等特点,往往能够更加深刻地揭示社会、历史、人生的真谛和内涵,具有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的特长,并且常常是通过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给人们带来难以忘却的社会生活的丰富知识。

2、艺术对自然现象具有审美认知作用

  对于大至天体、小至细胞的自然现象,艺术也同样具有审美认知作用。艺术可以帮助人们增长多方面的科学知识。

二、审美教育作用

  艺术的审美教育活动,主要是指人们通过艺术欣赏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思想上受到启迪,实践上找到榜样,认识上得到提高,在潜移默化中,使人的思想、感情、理想、追求发生深刻的变化,引导人们正确地理解和认识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艺术的审美教育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艺术作品,使读者、观众和听众感受与领悟到博大深厚的人文精神。

  1、艺术的审美教育作用来自于对生活本质特征团芦的揭示,来自于渗透其中的艺术家的思想感情、生活态度、社会理想和审美理想。

  2、艺术审美教育作用具有以情感人、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等特点。

提高自己的艺术审美的方法:

  1、对大自然的热爱。

  美的艺术源于大自然,无论是翁郁芬芳的花木,还是歌声美妙的鸟儿都能够给人一种审美的愉悦感。

  很多作家或者艺术家都会关注和欣赏大自然的美丽。

  2、多阅读些人文类书籍。

  这些书籍都会使得阅读者感到一种艺术的美感。

  当然这种艺术创造来源于作液孙者对美好情感和幸福生活的追求。

  美的艺术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生活体验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

艺术对人生有什么影响?

  艺术这个东西,就像是大海中的一颗星辰,虽不耀眼,却无法让人忽视。

  那么艺术对人生做出了哪些改变?在我看来是属于质的飞跃。

一、阅历

  其实,当我们研究某样东西,到达一定程度之后,都是人生阅历。

  我当初准备联考的时候,我的文化课老师对我讲:他特别羡慕我们,因为不是每个人都能经历联考、校考、艺考的。

  而这些经历,都会成为我们人生中最宝贵的一段,是别人所没有的。

  虽然过程有多痛苦,我们都清楚,但之后的甜美也是我们所应该得到的。

二、内涵

  知识能改变命运,同样知识也能改变内涵。

  学一门艺术,可以将我们的修养内涵提高。因为没有足够的思想,是无法驾驭艺术,更不要提进步了。

  其实,大家不觉基闷源得学一门乐器;但众人面前跳舞;别人欣赏自己的作品等等等等,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吗?

  从小学起,我就特别热爱音搏态乐,课堂上听不下去老师的课,就在底下,研究自己的琴谱。

  有时候还被老师抓包,我的班主任都找到我音乐老师,给我好一顿说教。

  但是最后可想而知,我没有受到丝毫的训斥,反而被老师夸了夸。

三、朋友圈

  等大了之后才发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朋友圈。

  无论从事什么行业的人,都会在自己的行业内混。

  所以学一罩桥门艺术就可以多交很多好朋友。无论是圈内的还是圈外的,只有大家对艺术有所追求,那就一定能成为好朋友。

  古有钟子期伯乐,二人以琴会友,将对方奉为毕生知音。

  在我们人生中遇到一个知己,乃是幸事。再加上这位知己是一位追求艺术的人,我相信感觉会别有一番风味。

  所以,艺术的人生的改变,体现在方方面面。

  要是有兴趣,还是建议尝试一下,接受艺术。

谈谈你对艺术和人生的看法

  艺术和人生:

  就艺术而论,它是多方面的.

  首先说文学本身也是艺术,它就是一种释放,一种调节,一种宣泄,由心理直接作用于生理,成为人的生命需要.

  文学是人学,它直接作用于人的精神生活,追问人生,拷问灵魂,让胸中有一种东西“勃勃欲发”.文学提供了人的存在的一种证明,证明人的存在的各种可能行拍性,通过偶然的事件、偶然的方式和偶然的相遇——灵魂的对答,让人们“发现了远离荒谬的种种道路而认识了荒谬自己的道路”(加缪《西西弗的神话》).

    人生,是一种发现还是证明?文学,对于人生的意义,是在于发现还是在于证明?由于发现,人们惊讶于自己的眼光;由于证明.

  人们感觉到自雀带搏己的卑琐、狭隘、荒谬与有限,从而追寻崇高、优美、壮烈与无限,让文学的精灵飘忽在人与自然之上,观赏她,嘲讽她,作弄她,又亲吻她.文学离开了人,毫无意义,文学因为有了人,才有了思想,才有了情感,才有了想象,才有了境界.

  因为文学,现实中的人才获得神的灵光,有了创作的灵感,才得以改造世界,探索世界的奥秘.因为文学,现实中的人才获得了另一片天地,可以自由倾诉,让思顷祥想自由飞翔,所以大家都热爱文学,喜欢用文字表达自己思想情感,我也不例外.

  再有就是音乐,带给我们悠闲、宁静、舒适、联想、幸福、满足、***、伤感、听觉享受、情感的解脱、强烈的节奏感、特别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治疗身心的“伤口”等等.音乐则是人类的灵魂,是人生不可缺少的一种抒情的活动,不管年龄、性别都有热烈的爱好和自发的需要.

  无论是谁,在游戏、散步或工作时,都唱着歌,表现出音乐的律动.因此音乐可以改善人的意志,陶冶人的情性,使人表现真实的自己,导向人创造性的发展.

    音乐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各个角落,人的心脏跳动、脉搏、呼吸、走路、跑步有音乐的节奏;大自然的鸟鸣、河流、风雨、雨声有着音乐的旋律;生活中的翻书、汽车、洗衣、做饭、写字等有着音乐的合声.人类既需要音乐这一艺术形式来描绘自己的生活,表达自己的感情,又需要音乐反作用于人类,人类创造了音乐又受益于音乐.

  当人们听到音乐时,能使人的大脑皮层松驰,同时产生“兴奋灶”,引起愉快的情绪和舒适的欢乐的情感.

  从而进一步产生丰富的想像,提高思维的效率,开启智慧之门.

  人们常说:“爱美是人的天性.”随着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都需要更多的美.创造美的任务虽然不完全依靠美术,但是,美术却是创造美的最重要的手段.

  因此,美术的社会作用,归根结底地说,是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密切相关的.

  美术的作用更为广泛,在文学、音乐、美术这三者之间,因为美术更能表达一个人的思想感情.

  用文字表达的东西,别人都能看懂,用音乐表达的东西别人也能听懂.

  然而用美术作品表达的东西别人不一定能看懂.

  但作为一个美术工作者最希望的,只有少部分人能够知道要表达自己的情感世界.

  人的情感创造了艺术,反过来,艺术又创造了人的情感.

  两者是互动的关系,或者说,艺术家的艺术创作丰富了人的生活,细腻、升华了人的情感.艺术是人类情感和精神生活的创造性表现.古罗马的美学家朗吉弩斯在著名的《论崇高》中曾经写道:“那些巨大的激烈情感,

  如果没有理智的控制而任其为自己盲目、轻率的冲动所操纵,那就会像一直没有了压仓石而漂流不定的船那样陷入危险.它们每每需要鞭子,但也需要缰绳.”

  确实,情感(尤其是***)一方面构成了美术的真正中心,而另一方面美术创作中所选定的视觉对象必须不仅仅是美术家自己所意识到的和受感动的,

  而且还必须对其内在的意味加以自己彻底的情感体会.因为情绪的肤浅往往导致作品的空洞无物,而理想的画面则应该是一种情感的凝缩.

  所以,也只有那些真正使创作者本身也甚为所动的情感体验,才能成为震撼或抚慰观者心灵的内在力量.

  正如贝多芬的名言:只有发自内心才能进入内心,

  大致上说,人类感情除了大家所熟悉的喜怒哀乐之外,还有很多同艺术世界关系密切的情感,如:孤独、惆怅、悲壮、压抑、空旷、崇高、庄严、神圣、荒寒、淡远、宁静、凄清和敬畏等.

  英国唯美主义、提倡“艺术至上”论的代表人物王尔德(O.Wilde,1856-1900)曾说:“伦敦一直有雾,可是谁也没有见到雾,对雾不了解.直到艺术创造了雾,雾才开始存在.”

  当莫奈在英国展出他画笔下的伦敦时,英国人却犯疑惑了:我们身处其中的“雾都”果真是画家笔下的那般面目吗?那些很灰或珠灰的雾气怎么一到法兰西人的眼中就变成一片紫红了呢?

  然而,当英国的观者疑惑地走出展览厅时,他们无异于经历了一种体验最直接的真理的***,因为自己头上的雾气真有某种紫红的色调!莫奈的情感体验和艺术创造,

  就这样使伦敦的市民几乎是唤了一种眼光来看自己的城市.而前苏联作家巴乌斯托夫斯在看了列维坦的《弗拉基米尔道路》一画后,他第一次看见了俄罗斯阴天的五光十色.

  人是有情感的,艺术家在塑造形象时,就必须把他对于各种生活现象的认识情感凝聚在形象身上.否则形象的艺术感染力就是零.艺术作品的形象必须是艺术化了的形象,其中渗透了浓厚的情感因素,并且能引发艺术欣赏者与之产生相应的共鸣.

  对任何事物、对任何美丽的风景、人物,画家不溶入自己的真实情感,不溶进对该事物的理解和态度.不想用自己所熟悉的表现形式予以表现的话,我认为他是不会创作出令人满意的作品.

  偶然创作出来也是空洞乏味.不会给人以美感或联想,或给予人以启迪.也不会有任何意义,作品也就没有了价值.

  艺术家是人类审美精神产品的创造者,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丰富情感的人,并且主要运用独特的思维和技能去表现人类丰富的感情.

  艺术是真实情感的表现性形式.表现不仅仅是表达,而且是一种有意识的、反思的活动,正因为它是这样的一种活动,它才是一种创造活动,它所创造的不仅是形式.

  它本身就是一种人类自由的形式的体现.艺术家的情感因素与艺术创作之间是紧密联系的,没有丰富的情感因素不会有好的艺术创作的.

  有意识的活动是有目的的活动.艺术创作的目的性,艺术作品存在的目的性是什么呢?答案十分重要:是同情.所谓同情,就是我的情感与别人的情感统一,或者别人的情感与我的情感统一.

  艺术家追求同情.同情作为一种精神的需要,是人类自身发展更高层次上的需要.如果艺术家并未体验到某种情感,他就不会有表现的冲动,从而也就不会有艺术创作活动.在这个意义上同情是艺术的生命.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认为“艺术家由于受不可遏止的创作***的驱使,必然要不顾一切地去完成他的作品,从而导致其个人生活的破坏,因此,艺术家的生活即使不说是悲剧性的,至少也是极度不幸的.”凡高是天才,是狂徒,是悲剧的主角,是大众画家.

  凡高的***,来自他所生活在其中的那个世界,来自他所认识的人们所做的按捺不住的强烈反应.凡高通过绘画语言,力图传达、说出内心深处的凄凉和孤独.

  这是普通日常荷兰画无法说出的.凡高的成就是通过线条和色彩把这种孤独表现在画布上,使孤独这种情感成为绘画的语言而得以确立,从而丰富、拓宽和深化了人类的情感.

  他的成就就是用绘画语言说出孤独这种普通日常语言很难说出的、很难加以描绘的抽象情感.

  凡高是个极端敏感的人.世界的不安传达给了凡高,感染了他,进一步加深了他内心最深处的孤独,以至于达到了“极端”的程度.

  然后他把孤独、凄清、压抑、苦闷和忧郁——这些难以言说的情感编织成一幅幅油画.而一切深刻的绘画作品都包含了孤独等的情感或元素.

  艺术来源于生活,所以一个艺术家在整个艺术活动中是以情感人的,处处离不开情感因素.艺术创作的动机,追根于艺术家丰富的情感因素与内心世界.

  艺术创作不是冷静的分析、判断,而是动静的描摹、表现.在所有艺术作品中,无不充斥着人生情感这个概念,也只有在如此深奥的领域内,才能被艺术家完美的融合在一起,产生好的艺术创作,也是代表个人的对待生活的态度和认知.

第五章 艺术与人生

  艺术是内化于我们的物种身份——我们的人性的,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全力关注生活的质量并思考生活的意义,而不是无助地被卷入简化的和实用的消费主义以及只重视效率的和“娱乐至死”的社会之中。

——美国当代艺术理论家,埃伦·迪萨纳亚克《审美的人》

  艺术这个概念是历史的产物,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含义。

  在中国古代,“艺”是种植的意思,艺术指技艺,官学要求学生掌握六种基本才能,称为“六艺”,包括:礼(礼节)、乐(音乐)、射(射箭)、御(驾驶)、书(书写)、数(技术);古希腊,“艺术”指“手艺”、“技艺”,包括:绘画、编织、刺绣、建筑术、器具的制作等;古罗马“自由人”的艺术,又叫“自由艺术”,包括:诗歌、音乐、舞蹈、历史、天文、几何;西欧中世纪早期学校中的七种主要学科,称为“七艺”,包括:文法、修辞、逻辑、算数、几何、天文、音乐。

  艺术的这种用法表明,作为一个范畴,实用的技艺与非实用的艺术尚未具体区分开来,那时艺术还是一个包含了诸多领域的整合概念。

  1746年,法国美学家,阿贝·巴托第一次提出了“美的艺术”的概念。

  所谓“美的”这个界定,清楚地表明了它与“非美的”(即实用的)艺术的差别,巴托认为美的艺术主要有六种:绘画、音乐、诗歌、舞蹈、雕塑和建筑。

  之后,艺术逐渐从传统的技艺中分离出来,获得了自身的独立性,并不断加深和扩大其内涵和外延。

  到了现代,艺术大体分为:语言艺术(文学、播音等)、造型艺术或美术(绘画、书法、摄影、雕塑、建筑等)、表演艺术(音乐、舞蹈、相声等)、综合艺术宽如(电影、电视、歌剧、音乐剧等)四类。

  人们关于艺术的认识也在不断地发展和演化。在古希腊,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就提出了模仿说(再现说),即艺术(绘画、音乐、文学等)是现实世界的模仿,文艺复兴、17世纪的古典主义、19世纪的现实主义都主张这种模仿说;18世纪以后随着首余浪漫主慎芹启义思潮的兴起而出现的表现说,认为艺术是情感、心灵或者自我的表现;19世纪,出现了艺术的形式说,比如,英国形式主义美学家,克莱夫·贝尔(1881~1964年)提出了“有意味的形式”理论,认为“有意味的形式”(线条、色彩等以某种特殊方式组成某种形式或形式间的关系,并激起我们的审美感情)是一切视觉艺术的共同性质,是其最根本的东西;20世纪出现的惯例说,则是从根本上否认艺术与非艺术的区分,主张一切物品都可以是艺术,只要能得到大家特别是艺术界的承认,就是艺术。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叶朗(1938年~)在其《美学原理》一书中写道:“艺术的本体是审美意象。

  艺术品之所以是艺术品,就在于它在观众面前呈现一个意象世界,从而使观众产生美感(审美感兴)。

  ”。

  就是这一个“意象世界”,使人类实现了与自然的沟通、融合、共生共存、和谐相处;就是这一个“意象世界”,营建了人类的精神家园,回护着人类的幸福;就是这一个“美感”,使人类增进了对自然和生命的认识、理解和热爱;就是这一个“美感”,使人类提升了日常生活的境遇——从琐屑到隽永,从沉闷到活泼,从狭隘到豁达,从黯淡到靓丽,从干枯到蓬勃,从空虚到丰盈,从庸俗到卓越。因此,艺术是人类生活和生命的一部分,在某种意义上,艺术成就了人类!

  埃伦·迪萨纳亚克在其《审美的人》一书中写道:“在整个人类历史中,艺术就是作为塑造和美化我们所关心的事情的强化手段和特殊行为而产生的。

  艺术就是使一个人关心的事情特殊的活动,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基本的。

  艺术是内化于我们的物种身份即我们的人性的,是人类的一种正常的和必需的行为,就像其他普通又普遍的人类职业和使人专注的事情,如交谈、工作、锻炼、游戏、社会化、学习、爱与关心一样,应该在每个人身上得到认识、鼓励和发展。

  ”。

  然而,在今天这个物化的社会里,“物质的、技术的、功利的追求越来越占据压倒一切的统治地位,人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失衡,人的内心生活失衡,人与自然失衡,人的生活失去诗意,人类失去家园”(叶朗《美学原理》),艺术成了高远的天空飘浮的烟云,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艺术不可避免地被边缘化了。

  “从北京到纽约,再到巴黎、伦敦,艺术家都是收入最低的一个行业,甚至比民工的收入还低。

  在世界最大的艺术家聚居圣地宋庄(位于北京市通州区),有一些艺术家正在沦为乞丐。

  根据国外的职业收入调查报告,有90%的艺术从业者都没有稳定的收入,其中75%的艺术家终生没有收入。

  艺术家的低收入已经成为国际问题。

  ”。

  首先,艺术表达情感。

  心理学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英国情感史研究先驱,文化人类学者,威廉·瑞迪在其《感情研究指南情感史的框架》一书中,把情感定义为:“一系列常常被同时激活的、联系松散的思想材料,因其太多而在短时间内无法转化为行动或话语。

  ”常见的情感表现为:喜欢、厌恶、愤怒、悲伤、爱慕、仇恨、幸福、美感等,这些情感是我们生命的力量之源,是人性的阳光和雨露,是人类与机器最根本的区别之一。

  艺术的起点和终点都是人类的情感。

  因此,法国雕塑家,罗丹(1840~1917年)说“艺术即情感”;符号论美学代表人物之一,苏珊·朗格(1895~1982年)说“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中国现当代美学家朱光潜(1897~1986年)说“离开情感,音乐只是空气的震动,图画只是涂着颜色的纸,文学只是联串起来的字。

  ”。

  其次,艺术创造自由。

  人的存在是有限的,是被限制的,甚至是痛苦的。

  然而,通过想象和创造,艺术却可以帮助人超越有限,到达无限,幸而进入自由的存在境地。

  叔本华也说:“在审美时,人们是非功利性的,可以暂时从生命意志或欲望中摆脱出来,从而脱离痛苦的深海。

  ”。

  中国新儒学大家,徐复观(1903~1982年)(《中国艺术精神》)认为,庄子所追求的道,即天人合一(心与物冥)及无所依凭而游于无穷的自由境界,实际是最高的艺术精神。

  再次,艺术赋予生命意义。

  尼采(《悲剧的诞生》)认为,世界就是宇宙永恒的生成和变化以及不断创造和毁灭个体生命的盲目的徒劳的虚幻的过程,因此世界和人生都是有缺陷的,不圆满的,没有意义的。

  但是,艺术却可以促使人类直视生命的痛苦和人生的悲剧,进而用审美的眼光欣赏人生悲剧的壮丽和快慰,用审美的意识看待宇宙的创造活动,领会宇宙永恒创造的快乐,并把人生想象为宇宙创造的一部分,对世界和人生作审美的辩护和肯定。

  总之,艺术用美把世界和人生连同其缺陷都神化了,艺术比真理对生命更有价值。

  因此,尼采说:“艺术是生命的最高使命和生命本来的形而上活动。

  我们可以通过艺术赋予生命一种意义,借此肯定世界和人生。

  ”。

  另外,纪录片《艺术的力量:梵高》讲到:“艺术做到了教会做不到的事情,它带来了救赎和慰藉,艺术成功地让所有人睁开眼睛,感受生命的神奇力量,让他们看到了因日常操劳而无缘得见的愿景。

  ”美国历史学家、社会学家、技术哲学家和文学批评家,刘易斯·芒福德(1895~1990年)在其《乌托邦的故事》一书中提到:“艺术家对美好事物的生动想象,为人们提供创造性地应对身边环境的典范、形象和理想,将人们聚集到一起,给他们提供一种愿景,重塑他们自己的生活和他们所在社会的命运,将人们引向美好的生活。

  ”美国钢琴家、画家,马克·盖特雷恩在其《认识艺术》一书中写到:“在一个物化的社会里,艺术家的职责是提醒人们人性和精神所具有的价值。

  ”。

  总之,艺术是每个人基本的,正常的和必需的行为,是人类精神生活中最有魅力的一部分;艺术更为直接地表达我们的情感,呈现更为真实的生命;艺术在有限与无限之间架起一座桥梁,给予我们精神的自由;艺术赋予生命一种意义,借此肯定世界和人生;艺术让人类回到自己的精神家园,找回人与万物融为一体(天人合一)的自在和幸福;艺术让我们的人格更完整,人性更丰盈,人生更美满;艺术缺失的人生必定是干枯、庸俗、黯淡的人生。

提交信息测一测您提升学历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