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蒿和青蒿素类药物有什么重要的发现吗?

作者:靳鸿思时间:2023-07-25 22:03:22

导读:" 青蒿和青蒿素类药物有什么重要的发现吗?1.概述青蒿和青蒿素类药物的重要性:-青蒿和青蒿素类药物以其抗疟效果而闻名,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疟疾治疗药物之一。-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青蒿和青蒿素类药物还具有抗肿瘤、抗病毒和抗寄生虫等多种生物活性。2.抗疟疾作用的重"

青蒿和青蒿素类药物有什么重要的发现吗?

1.概述青蒿和青蒿素类药物的重要性:

  -青蒿和青蒿素类药物以其抗疟效果而闻名,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疟疾治疗药物之一。

  -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青蒿和青蒿素类药物还具有抗肿瘤、抗病毒和抗寄生虫等多种生物活性。

2.抗疟疾作用的重要发现:

  -青蒿和青蒿素类药物对疟原虫有很强的杀灭作用,能迅速减轻疟疾患者的症状,并且减少疟疾传播。

  -青蒿素类药物通过与铁离子相互作用,产生活性氧,进而杀灭疟原虫。这一发现为疟疾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3.抗肿瘤作用的重要发现:

  -青蒿素类药物被发现在体内可生成高活性的代谢物,能够抑制肿瘤生长和扩散,促进肿瘤细胞凋亡。

  -研究人员还发现,青蒿素类药物能够破坏肿瘤细胞内的铁代谢平衡,从而导致肿瘤细胞死亡。这一发现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策略。

4.抗病毒和抗寄生虫作用的重要发现:

  -青蒿素类药物被发现对多种病毒具有抗病毒作用,包括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等。

  -青蒿素类药物还被发现对多种寄生虫有杀灭作用,包括银屑病寄生虫、血吸虫等。

5.研究进展和展望:

  -青蒿素类药物在抗疟疾、抗肿瘤和抗病毒领域的重要发现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药物选择。

  -然而,青蒿素类药物的使用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耐药性的出现等,需要进一步研究来解决这些问题。

  -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寻找更有效的青蒿素类药物衍生物,改进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性,探索其在其他领域的应用等。

6.结论:

  -青蒿和青蒿素类药物的重要发现不仅对疟疾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还为肿瘤治疗、抗病毒和抗寄生虫领域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和临床治疗选择。

屠呦呦当初是如何发现青蒿素的?青蒿素又是如何成功提取的?

  屠呦呦当初是因为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发现青蒿素的以及因为这个提供的思路不断改进工艺成功提取出来青蒿素的。

  “屠呦呦和青蒿素”是我们刻在骨子里需要知道的关联性。

  上世纪60年代,她临危受命开始抗疟研究任务。

  在多年的研究以及我国丰富的中医药研究长河中,她受到了古方的启发,对青蒿进行研究。

  但要只要到发现青蒿对于疟疾有用也不是一下子就得带衡出来的,屠呦呦团队是在查阅了很多的资料,收集整理了超多的中医药典籍、以及走访名老中医,从不同途径汇集了640余种治疗疟疾的中药单秘验方。

  才慢慢得出发现,才有了灵感。

  要知道,灵感很多时候都只是灵感,为了变现,她们团队付出了很多。

  当时由于工艺受限整个研究过程并不顺利。

  他们也走了很多的弯路。

  青蒿素虽然毕孝提取出来了,但由于对于提取技术掌握不精,所以效果不好。

  要知道,青蒿素提取难度不在前头的而是在后面的增大青蒿素的含量,纯度以及提取效率上。

  纯度和含量不达标很大程度上就无法达到手行稿想要的效果。

  后面他们细细研读了葛洪的《肘后备急方》才慢慢掌握技巧,开始改用低沸点溶剂的提取方法,保证了化合物的活性。

  再后面就是不断完善不断精进让青蒿素发挥最大的效用,从分子变成药。

  然后就是享誉世界了。

  我个人觉得屠呦呦真的好伟大啊!多年来的不放弃才有了今天的青蒿素以及疟疾的缓解和消亡。这种科学家才是最应该追的星,他们才是人民的好榜样,一心为民!青蒿素的出世得到了世界性的认可,诺贝尔奖就是屠呦呦贡献的最大承认!

青蒿素的发现过程及意义是什么?

青蒿素的发现过程如下:

  1967年国家集中全国医学研究力量,联合研发抗疟疾新药。同年五月二拆链十三日,全国疟疾防治研究协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抗疟疾新药项目组代号为“523”。

  1969年1月21日,国家科委与总后勤部“523”办公室到卫生部中药所下达了研究任务,成立中药所“523”小组,屠呦呦被任命为课题组长,负责全面工作。

  屠呦呦测试了近200种化合物,最终确定了青蒿的抗疟功效,为了进一步探究青蒿素的药效,屠呦呦决定主动试药。结果大获成功,与许许多多新药的研发一样,青蒿素在历经数年科研团队的再度检查,终于问世。

  意义:青蒿素的发现拯救了亿万人的生命,还意味着从此为中国中医学研究指出了方向,中国科技繁荣进步的体现。

青蒿素的原理:

  青蒿素对于疟原虫红细胞内型裂殖体有高度的杀灭作用,对于抗氯喹株恶性疟原虫也具有抗疟作用,是目前各种抗疟药中起效最快的一种。

  青蒿素的抗疟作用与自由基的调节有关。疟原旅物孙虫体内累积的血红蛋白中的的铁离子可以与青蒿素发生反应,通过青蒿素内过氧化物的均裂而产生自由基,通过自由基重排,得到碳自由基,碳自由基可以对疟原虫的蛋白进行共价键的结合,进而导蚂肆致疟原虫死亡。

青蒿素药品的发现研制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简要分析

  1964年,越南战争爆发,当时北越军队常出没于山间丛林地区,而这一地区恶性疟疾流行猖獗,且对奎宁及奎诺酮类抗疟药物如氯喹(chloroquine)等普遍出现了耐药性,平民与军队的患病人数猛增,越南政府请求支援。

  中国政府于1967年5月23日在北京成立5·23抗疟计划办公室,统一领导《5·23抗疟计划》的实施,其全称为中国疟疾研究协作项,代号为"523"。

  领导小组由国家科委(正组长)、总后勤部(副组长)、国防科委、卫生部、化工部、中国科学院各派一名代表组成,直接归国家科委领导。

  办事机构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字236部队为主(推测为军事医学科学院代号),办公室设在后字236部队。

  不过,由于进展和当时的政治环境,"523"领导小组曾多次发生变动,如1971年5月22日广州召开的全国疟疾防治研究工作座谈会上,领导小组改为由卫生部(正组长)、总后卫生部(副组长)、化工部和中国科学院组成。

  后来,一位研究人员曾调侃,正是由于这一项目,“使得在当时到处停工的医药研究单位留下了一支队伍”。

1969年,在军事医学科学院驻卫生部中医研究院军代表的建议下,全国“"523"办公室”邀请北京中药所加入“睁改弯"523"

  任务”的“中医中药专业组”。

  北京中药所指定化学研究室的屠呦呦担任组长。

  当时的基本思路是采取民间验方,然后用有机溶剂分离药用部位并进行相应的药理筛选和临床验证,研究人员整理了多达808种可能的中药。

  据称她们开始并未考虑使用青蒿,因为它的抑制率极不稳定,12-80%,直至看到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将青蒿“绞汁”用药,从而得到启发,认为歼雹有效成分可能在亲脂部分,改用乙醚提取。

  1971年10月,青蒿的动物效价由30%~40%提高到95%。

  1971年12月下旬,用乙醚提取物与中性部分分别对感染伯氏疟原虫(Plasmodiumberghei)小鼠以及感染猴疟原虫(Plasmodiumcyomolgi)猴的疟原虫血症(parasitemia)显示100%的疗效。

  1972年初抗疟有效单体从中药青蒿中分离得到,当时的代号为“结晶Ⅱ”,后改名为“青蒿Ⅱ”,最后定名为青蒿素。

  1972年3月8日,《用毛泽东思想指导发掘抗疟中草药工作》的报告在"523"计划内部会议上发布。

  效果虽好,但在批量生产时相关药厂不愿意承担提取药品任务,使得项目组只好把实验室当成了生产车间,而由于乙醚易燃,结果在屠呦呦作报告的当日,由于操作人员不慎而引发大火,这一事故差点使得计划夭折。

由于计划时间进度紧张,为了尽早应用于临床,1972年5月计划部分相关研究人员(包括屠呦呦)用自身进行

  人体试验并获得通过,8月在海南部分地区进行临床试验,在选试的21例疟疾患者中,感染恶性疟或间日疟(subtertianortertianmalaria)者各占半数.经治疗后,患者的发热症状可迅速消失,血中疟原虫的数目锐减;而接受氯喹的对照组患者则无效(个别数据存在争议,也有个别参悉闷与人员回忆年份为1973年)。

  1977和1979年,青蒿素的研究成果在中国《科学通报》与《化学学报》上发表,同年青蒿素的新分子及其报被美国权威的《化学文摘》收录。

  1979年9月,依国家医药管理总局建议,"523"计划列入各级民用医药科研计划之中,不再另列医药军工科研项目。1981年3月3日-3月6日,"523"计划举行最后一次小组会议;5月该会议纪要下发,"523"计划结束。

  1981年10月,世界卫生组织主办的第四届疟疾化疗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上,屠呦呦就《青蒿素的化学研究》一题作首位发言,引起与会代表极大的兴趣,并认为“这一新的发现更重要的意义是在于将为进一步设计合成新药指出方向”。

  在这次报告中,屠呦呦提出应研发复方青蒿素以防止和延缓抗药性出现的设想,但并未受到国际同行的重视,中国开始自行研发复方药物,开发出复方蒿甲醚等系列复方药。

  2005年,权威医学刊物《柳叶刀》发表文章,指出研究发现使用单方青蒿素的地区疟原虫对青蒿素敏感度下降,这意味着疟原虫有开始出现抗药性的可能,世卫组织开始全面禁止使用单方青蒿素,改用青蒿素的联合疗法(artemisinincombinationtherapy,ACT),并推荐多种联合治疗,即每种方案包括青蒿素类化合物,配以另1种化学药物。

  这说明当年中国科学家的预见是对的。

  1986年,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获一类新药证书,1992年获得“全国十大科技成就奖”,1997年获得“新中国十大卫生成就”之一称号。

  2011年9月,屠呦呦因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的贡献,获得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

  2015年10月,屠呦呦因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的贡献,“orherdiscoveriesconcerninganoveltherapyagainstMalaria”,与另外两位科学家获201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科学家们在青蒿素的发现过程中有哪些成功因素?

  让学生多动手、多观察、多思考、多提问,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就一定能够得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也就一定能够得到提如悉亩高。

提交信息测一测您提升学历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