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工程学的设计标准是什么?

作者:池凯博时间:2023-07-27 14:08:02

导读:" 人机工程学是研究人类与机器之间的交互的学科,旨在改进设计和开发过程中的人机界面,使其更符合人类的认知和行为特征。设计标准是人机工程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确保了人机界面的可用性和用户体验。在以下有序列表中,我们将探讨人机工程学设计标准的一些重要方面:。1.易学"

  人机工程学是研究人类与机器之间的交互的学科,旨在改进设计和开发过程中的人机界面,使其更符合人类的认知和行为特征。

  设计标准是人机工程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确保了人机界面的可用性和用户体验。

  在以下有序列表中,我们将探讨人机工程学设计标准的一些重要方面:。

  1.易学性(Learnability):界面应该是易于学习的,新用户应该能够迅速掌握如何使用它。为此,设计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提供清晰的指导和教程,以帮助用户快速了解界面的功能和操作方式。

  -使用直观的图标、按钮和菜单,使用户能够轻松理解其含义和用途。

  -提供上下文相关的帮助信息,以解决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易用性(Usability):界面应该是易于使用的,用户应该能够轻松地完成他们想要的任务。为此,设计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将常用的功能和操作放在显眼的位置,使用户能够快速找到并使用它们。

  -使用一致的布局和设计风格,使用户能够轻松地导航和操作界面。

  -提供有意义且易于理解的错误提示和警告信息,以帮助用户避免错误操作。

  3.可访问性(Accessibility):界面应该是易于访问的,无论用户的能力和需求如何。为此,设计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提供多种方式的输入和输出,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如语音输入、触摸屏和屏幕阅读器等。

  -使用明亮的颜色和高对比度的文本,以帮助视觉障碍用户更好地看清界面上的内容。

  -提供可调节的字体大小和界面布局,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4.可靠性(Reliability):界面应该是可靠的,不会频繁出现故障或崩溃。为此,设计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进行充分的功能测试和质量控制,以确保界面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提供自动保存和恢复功能,以防止用户在故障或意外断电时丢失数据。

  -提供清晰的错误报告和故障诊断信息,以帮助用户和技术支持人员解决问题。

  5.可扩展性(Scalability):界面应该是可扩展的,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和环境进行定制和调整。为此,设计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提供灵活的设置选项和个性化配置,以满足用户的特定需求。

  -支持插件和扩展,以便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添加新的功能和工具。

  -考虑不同设备和平台的兼容性,以确保界面在不同环境下的可用性。

  通过遵循人机工程学设计标准,可以提高人机界面的效率、可靠性和用户满意度。这些标准不仅适用于软件界面,也适用于硬件设备和交互式系统的设计。

简述人机工程设计的一般原则。

人机工程设计的一般指导原则如下:

  1)工作空间应符合人体尺寸和工作类型,身体姿势、体力和运动三者应适宜操作并互相制约。

  不同姿势下的工作空间和有利工作区域与方向在考虑工作空间旦模时,应使四肢具有足够的活动空间。

  工作器具应与人的四肢相适应。

  各种操纵器具的布置应在人体功能可能实现的范围内。

  2)信息的显示与信号的选择设计和布置,应与人的感觉能力(视觉、听觉、触觉)相适应。

  信息的显示有视觉、听觉和触觉三类。

  通常,信息通过视觉获得但在紧急情况下使用听觉显示的效果更大。

  因为对于突然发生的声音,人具有特殊的反应能力。

  但过度地应用听觉显示,易使人疲劳。

  3)操纵、调节部件的选择造型和布置,应适合有关身体部位及其运动,并考虑有关灵敏度、精确度、速度、作用力等方面的要求。控制件设计的一般要求如下:

  ①.控制件的运动方向应与被控制动作或显示器的运动方向一致;

  ②.控制件的造型应使操作者只用一般的体力;

  ③.要求精确度较高的操作活动只能使用较小的体力,但应保持适当的阻力,模敬缓使操作者对操作稿行的精确度有所感觉;

  ④.不同设备完成相同功能控制件的大小和形状应一致;

⑤.控制件应易于识别,可以用颜色、尺寸、开关或在控制面板上加说明予以区别;

  ⑥.除非故意联动,控制件的使用不应互相干扰;

  ⑦.要求迅速或精确高速的地方用手进行操作;

  ⑧.为执行若干个分段控制,应采用止动型控制件;

  ⑨.当控制件要求用力大或要求连续向前用力时,可选用脚操作。

  4)环境、安全和技术文件等方面的考虑。工作环境对人的工作能

  力和安全有巨大影响。

  但广义工作环境设计的探讨已超出设备设计的范畴。

  环境条件包括温度、湿度、辐射热、灰尘、射线、气体、气压、重力、加速度、照明、色彩、噪声、振动等。

  在人-机设计中着重考虑的应是设备本身对人(操作人员或服务对象)所处环境的劣化和设备设计对人所处环境的改善两个方面。

  在交通运输市亩中,设备为有关人员提供了“小”环境备件,空调、通风、减振、降噪等是此类设备的设计所必须考虑的人机界面问题。

人机工程学主要研究的是人,机,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这三者的含义分别是什...

  人:是主体工作的人,指操作者或使用者。

机:是指操作和控制的对象,泛指人操作或使用尺陆的物,可以是机器,也可以是用具、工具或设施、设备等

  环境是指影响主体工作人的室内和室外环境,即人、机所处的周围坏境,如作业场所和空间、物理化学环境和社会环境等。

  人-机-环境:是指由共处于同一时间和空间的人与其使用的机以及他们所处的周围环境所构成的系统。这个系统中,人、机、环境三个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关系决定着系统总体的性能。

扩展资料:

人机工程学的研究内容:

  1、人体特性的研究:主要研究在工业设计中与人体有关的问题。

  2、工作场所和信息传递装置的设计:主要研究如何设计合适的环境及信息传递装置,使人可以舒适高效的工作。

  3、环境控制与安全保护:主要研究从长远利益出发,如何设计环境及进行安全保护以保证人在长期工作下健康不受影响,事故危险性最小。

  4、人机系统的总体设计:人机系统工作效能的高低主要取决陵敬顷于它的总体设计,即在整体上稿明使“机”与人体相适应,解决好人与机器之间的分工和机器之间信息交流的问题可,使二者取长补短,各尽所长。

  5、人机工程学发展动向的研究。

自动化制造系统的人机工程学国家标准有哪些

第一章

一.制造的定义?

  制造是人类按照市场需求,运用主观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借用手工或可以利用的客观物质和工具,采用有效地方法,将原材料转化为最终物质产品并投向市场的全过程。二.系统的性质?1.目的性2.整体性3集成性4.层次性5.相关性6环境冲森适应性

三.自动化制造系统的定义?

  自动化制造系统(AMS)是由一定范围的被加工对象、一定的制造柔性、一定自动化水平的各种设备和高素质的人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四.自动化制造系统的组成部分?

1、具有一定技术水平和决策能力的人2、一定范围的被加工对象3、信息流及其控制系统4、能量流及其控制系统5物料流级物料处理系统

五.自动化制造系统的功能组成(P6)六.自动化制造系统的分类?

刚性自动化设备及系统:1刚性半自动化单机2刚性自动化单机3刚性自动线4刚性综合自厅昌动化系统柔性自动化设备及系统:5一般数控机床6加工中心7混合成组制造单元8分布式数控系统9柔性制造单元10柔性制造系统扮判扒11柔性制造线12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关于工业设计中人机工程学的问题

  个人认为工业设计具备的素质主要是思想和认识层面的。

  要有活跃灵动,不拘一格,打破传统的思维;要有敏锐的观察力,有能准确认知事物本质的能力。

  工业设计主要研究的是人与物之间的关系,以人为本是其中心理念,创造力是其灵魂,你接触到一个新事物能准确找出它与人之间的本质关系,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那你就具备了工业设计的基本要求。

  我在回答别人时总结了一下,说得不好。

  复制过来供你参考:。

  人机工程学的目标是根据人类的能力来设计商品和机器,人与物达到完美兼容是其拦旦追求的境界。工业设计中的人机工程学研究基本从以下四个方面:

  1.和人体有关的应用,如家具,电脑,家电等,它们都要考虑人的尺寸态冲、人的力学能力、人的感知能力、人的信息传递及使用的心态变化等等。

  2.操控的应用,即手控、脚控、眼控简闭扰、声控等设备或机器的操作方式,如遥控设备、游戏杆、脚踏开关等。

3.信息显示的应用,如导航仪、电子屏幕等

  4.人机界面的应用,如眼控对焦相机,眼睛看到哪相机自身就能感知而拍到哪,机器能捕捉人的意图。

  总之其中心理念就是“以人为本”。

  以上乃本人多年工业设计工作中对海量信息资料的归纳总结,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让大部分人用起来很爽就是人机工程的宗旨。

  老黑兄说的很专业,二楼总结的也很专业。

就是让大部分人用起来很爽

人机工程学的目标包括哪些内容

人机关系野姿要实现的目标:

  1、高效坦脊猜,在设计中,应把人和机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合理或最优地分配人和机的功能,以促进二者的协调,提高人的工作效率。

  2、健康,是指人在操作或使用产品的过程中,产品对人的健康不会造成不良的影响。

  3、舒适,是让型指人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人体能处于自然的状态,操作或使用的姿势能够在人们自然,正常的肢体肢体活动范围之内,从而使人不致过早地产生疲劳。

  4、安全,指人们在操作和使用产品的过程中,产品对人的身体不构成生理上的伤害。

人机工程怎么设计

  设计中所面临的各种因素,如人机操作、使用物的功能与结构、形态的人文特征等等,都反映了人—物、物—人交流的途径与方式。

  而设计的核心是“人”。

  以前的人机界面是研究人一机矛盾,适用于物森芦、理分析而缺乏创新分析,相对研究人—物—环境—信息关系的“设计艺术”则显得较为片面。

  所以探讨设计界面,即人—物、物—人界面是有意义的。

一、设计界面的涵义

  界面的说法以往常见的是在人机工程学中。

  “人机界面”是指人机间相互施加影响的区域,凡参与人机信息交流的一切领域都属于人机界面。

  “而设计艺术是研究人一物关系的学科,对象物所代表的不是简单的机器与设备,而是有广度与深度的物;这里的人也不是“生物人”,不能单纯地以人的生理特征进行分析。

  “人的尺度,既应有作为自然人的尺度,还应有作为社会人的尺度;既研究生理、心理、环境等对人的影响和效能,也研究人的文化、审美、价值观念等方面的要求和变化”。

  设计的界面存在于人一物信息交流,甚至可以说,存在人物信息交流的一切领域都属于设计界面,它的内涵要素是极为广泛的。可将设计界面定义为设计中所面对、所分析的一切信息交互的总和,它反映着人一物之间的关系。

二、设计界面的存在

  美国学者赫伯特.A.西蒙提出:设计是人工物的内部环境(人工物自身的物质和组织)和外部环境(人工物的工作或使用环境)的接合。

  所以设计是把握人工物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接合的学科,这种接合是围绕人来进行的。

  “人”是设计界面的一个方面,是认识的主体和设计服务的对象,而作为对象的“物”则是设计界面的另一个方面。

  它是包含着对象实体、环境及信息的综合体,就如我们看见一件产品、一栋建筑,它带给人的不仅有使用的功能、材料的质地,也包含着对传统思考、文化理喻、科学观念等的认知。

  “任何一件作品的内容,都必须超出作品中所包含的那些个别物体的表象。

  ”分析“物”也就分析了设计界敏春薯面存在的多样性。

为了便于认识和分析设计界面,可将设计界面分类为:

  1)功能性设计界面接受物的功能信息,操纵与控制物,同时也包括与生产的接口,即材料运用、科学技术的应用等等。这一界面反映着设计与人造物的协调作用。

  2)情感性设计界面即物要传递感受给人,取得与人的感情共鸣。

  这种感受的信息传达存在着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

  情感把握在于深入目标对象的使用者的感情,而不是个人的情感抒发。

  设计师“投入热情,不投入感情”,避免个人的任何主观臆断与个性的自由发挥。

  这—界面反映着设计与人的关系。

  3)环境性设计界面外部环境因素对人的信息传递。任何一件或一个产品或平面视觉传达作品或室内外环境作品都不能脱离环境而存在,环境的物理条件与精神氛围是不可忽缺的界面因素。

  应该说,设计界面是以功能性界面为基础,以环境性界面为前提,以情感性界面为重心而构成的,它们之间形成有机和系统的联系。

三、设计界面存在的方法论意义

  当机械大工业发展起来的时候,如何有效操纵和控制产品或机械的问题导致了人机工程学。

  二战后,随着体力的简单劳动转向脑力的复杂劳动,人体工学也进一步地扩大到人的思维能力的设计方面,“使设计能够支持、解放、扩展人的脑力劳动”。

  在目前的知识经济时代,在满足了物质需求的情况下,人们追求自身个性的发展和情感诉求,设计必须要着重对人的情感需求进行考虑。

  设计因素复杂化导致设计评价标准困难化。

  一个个性化的设计作品能否被消费者所认同?新产品开发桥者能不能被市场所接受?在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实力还并不强大,设计开发失利承受力还不很强的情况下,如何系统地、有根据地认识、评价设计,使其符合市场,就需要对设计因素再认识。

  利用界面分析法,正是使设计因素条理化,避免将人作为“生物人”的片面和走出笼统地说“设计=科学十艺术”的简单误区。

  现代的人机工程学和消费心理学为设计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它们的成功就在于实验、调查和数理表述,是较为可系的。

  同样对设计艺术而言,进行设计界面的分析,也要有生理学、心理学、文化学、生物学、技术学学科基础。

  从理论上来说,它要直接建立在信息论和控制论的基础之上。

  相对于机械、电子设计和人机设计,以往人机界面设计把握了技术科学的认识和手段,忽视了人文科学观念与思想。

  它的界面设计只能存在于局部的思考范围内,只成为一个设计的阶段。

  有人以功能论来评判设计。

  “功能决定形态”曾是20世纪上半叶的设计格言,它的提法是片面的。

  这是因为:第一,功能不是单一的,它包括使用功能、审美功能、社会功能、环境功能等。

  “过分追求单一的功能会导致将许多重要内容(装饰性、民族性、中间性)被排斥掉”。

  而且“有些内容并不是‘功能’的概念所能包括了的,更何况物质和精神的内容也并不是时时处处等质等量的融洽在一个统一体中,随产品的不同、时期的不同,它们各自的主次地位也随之变化”。

  在现今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时代,情感因素越来越成为设计的主要方面。

  物质意义上的功能在保持其基础地位的情况下,却日益不能代表情感诉求的表述;第二,按“形态服从功能”而设计的产品,对于不熟悉它的使用者来说是难以理解的,产品要为人们所理解,必须要借助公认的信码,即符号系统;第三,满足同一功能的产品形态本来就不是唯一的,象汽车等成熟的产品,年度换型计划等措施成为商品经济中日益不可避免的现象。

  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才能出现设计的专业需求,而这时人们的基本物质需求已能满足,简单地以物质性功能来决定设计是不恰当的。

  相反,设计界面体现了人一物交流信息的本质,也是设计艺术的内涵,它包括了设计的方方面面,明确了设计的目标与程序。

四、设计界面的分析

  按照设计界面的三类划分,有助于考察设计界面的多种因素。

  当然,应该说设计界面的划分是不可能完全绝对的,三类界面之间有涵义上也可能交互与重叠,如宗教文化是一种环境性因素,但它带给信仰者的往往更多的却是宗教的情感因素。

  在这里环境性和情感性是不好区分的,但这并不妨碍不同分类之间所存在的实质性的差异。

1功能性界面

  对功能性界面来说,它实现的是使用性内容,任何‘件产品或内外环境或平面视觉传达作品,其存在的价值首要的是在于使用性,由使用性牵涉到多种功能因素的分析及实现功能的技术方法与材料运用。

  在这一方面,分析思维作为一种理性思维而存在。

  如果作为一种处理方式来设计产品,则这种产品会使多种特征性(如民族性、纯粹性)因素中性化,如果去除产品商标,就很难认出是哪国的或哪个公司的产品。

  当然,这方面也说明了产品中存在着共同性因素,它使全人类能做出同样的反应。

  人的感觉和判断能力有着国际性的、客观性的特征。

  功能性界面设计要建立在符号学的基础上。

  国际符号学会对符号学所下定义是:符号是关于信号标志系统(即通过某种渠道传递信息的系统)的理论,它研究自然符号系统和人造符号系统的特征。

  广义的说,能够代表其他事物的东西都是符号,如字母、数字、仪式、意识、动作等,最复杂的一种符号系统可能就是语言。

  设计功能界面,不可避免地要让使用者明白功能操作。

  每一操作对人来说应是符合思维逻辑的,是人性的,而对机械、电子来说则应是准确的、确定无疑的,这双方的信息传递是功能界面的核心内涵。

2情感性界面

  一个家庭装饰要赋予人家居的温馨,一副平面作品要以情动人,一件宗教器具要体现信仰者的虔诚。其实任何一件产品或作品只有与人的情感产生共鸣才能为人所接受,“敝帚自珍”正体现着人的感情寄托,也体现着设计作品的魅力所在。

  现代符号学的发展也日益这一领域开拓,以努力使这种不确定性得到压缩,部分加强理性化成分。

  符号学逐渐应用于民俗学、神话学、宗教学、广告学等领域,如日本符号学界把符号学用于认识论研究,考察认识知觉、认识过程的符号学问题。

  同时,符号学还用于分析利用人体感官进行的交际,并将音乐、舞蹈、服装、装饰等都作为符号系统加以分析研究,这都为设计艺术提供了宝贵与有借鉴价值的情感界面设计方法与技术手段。

3环境性界面

  任何的设计都要与环境因素相联系,它包括社会、政治和文化等综合领域。处于外界环境之中,“是以社会群体而不是以个体为基础的”,所以环境性因素一般处于非受控与难以预见的变化状态。

  联系到设计的历史,我们可以利用艺术社会学的观点去认识各时期的设计潮流。

  18世纪起,西方一批美学家已注意到艺术创造与审美趣味深受地理、气候、民族、历史条件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孔德指出:“文学艺术是人的创造物,原则上是由创造它的人所处的环境条件决定。

  ”法国文艺理论家丹纳认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性质面貌都取决于种族、环境、时代三大因素”。

  无论是工艺美术运动、包豪斯现代主义或20世纪80年代的反设计,现代的多元化,“游牧主义”(Nemadism)都反映着环境因素的影响。

  环境性界面设计所涵盖的因素是极为广泛的,它包括有政治、历史、经济、文化、科技、民族等,这方面的界面设计正体现了设计艺术的社会性。

  以上说明了设计艺术界面存在的特征因素,说明在理性与非理性上都存在明确、合理、有规则、有根据的认识方法与手段。

  成功的作品都是完善地处理了这三个界面的结晶。如贝聿铭设计的卢浮宫扩建工程,功能性处理得很好,没有屈从于形式而损害功能;但同时又通过新材料及形式反映新的时代性特征及美学倾向,这是环境性界面处理的典范;人们观看卢浮宫,不是回到古代,而是以新的价值观去重新审视、欣赏,它的三角形外观符合了人们的心理期望,这是情感性界面处理的极致。

五、设计界面的运用原则

  1)合理性原则,即保证在系统设计基础上的合理与明确。

  任何的设计都既要有定性也要有定量的分析,是理性与感性思维相结合。

  努力减少非理性因素,而以定量优化、提高为基础。

  设计不应人云亦云,一定要在正确、系统的事实和数据的基础上,进行严密地理论分析,能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2)动态性原则,即要有四维空间或五维空间的运作观念。一件作品不仅是二维的平面或三绝的立体,也要有时间与空间的变换,情感与思维认识的演变等多维因素。

  3)多样化原则,即设计因素多样化考虑。

  当前越来越多的专业调查人员与公司出现,为设计带来丰富的资料和依据。

  但是,如何获取有效信息,如何分析设计信息实际上是一个要有创造性思维与方法的过程体系。

  4)交互性原则,即界面设计强调交互过程。一方面是物的信息传达,另一方面是人的接受与反馈,对任何物的信息都能动地认识与把握。

  5)共通性原则,即把握三类界面的协调统一,功能、情感、环境不能孤立而存在。

六、设计界面的应用方法

  设计界面所包含的因素是极为广泛的,但在运用中却只能有侧重、有强调的把握。

  设计因素虽多,但它仍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它的结果是物化的形,但这个形却是代表了时代、民族等方面的意识,并最终反映出人的“美”的心理活动。

  设计界面的运用,核心是设计分析。

  在一些国际性的大公司,如索尼、松下、柯尼卡等,都有许多的成功案例可为借鉴。

  如柯尼卡公司设计其相机时,首先不是去绘制“美”的形和考虑技术的进步,而是进行对象人的日常行为分析,作出故事版(STORY)。

  它先假定对象人的年龄为35岁,名:Xxxx,从而分析他的家庭、喜好与憎恶,分析他的日常行为,进而考察其人在什么场合需要僚机,从而为设计提供概念(CONCEPT)与目标(TARGET),进行设计。

  经过分析,设计师有了明确的概念与目标,并随信息的交互产生了创造力。

  另一方面,设计师自身对社会环境也要进行深入的认识与考察,对设计的作品取向有明晰的认识:是否符合人们的消费预期?是否能感受到人们的审美知觉?日本设计师佐野邦雄先生曾作一图——生活的变迁与设计师的课题,将日本及世界上某些非常有影响性的事件,如技术的进步、企业的发展等等都进行了归纳,进而对设计有了深入的认识与感悟。

  所以,要运用好设计的界面,理性的认识是首要的,其次就是创造性的,而且是有实效性的分析、处理信息。设计不是一成不变的,分析方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设计的界面同样是在人一物的信息交流中变化发展的。

提交信息测一测您提升学历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