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18年奖学金名单

作者:华东师范大学时间:2018-09-26 13:13:55

导读:" 30李建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0165203369男汉族2016092018-2019学年度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名单序列 学生姓名 院系 专业 学号 性别 民族 入学年月 证书编号"

2018-2019学年度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名单
序列 学生姓名 院系 专业 学号 性别 民族 入学年月 证书编号
1 唐锦明 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10164102101 汉族 201609 7604
2 徐林增 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10184102135 汉族 201809 7605
3 李鹤晴 传播学院 编辑出版学 10163360219 汉族 201609 7606
4 向泥施 传插学院 广告学 10163360232 汉族 201609 7607
5 茅含枫 传播学院 广播电视编导 10163310119 汉族 201609 7608
6 孙浩峰 传播学院 新闻学 10162100347 汉族 201609 7609
7 文若霏 传播学院 广播电视编导 10173310125 汉族 201709 7610
8 岳美霖 传播学院 新闻传播学类 10183360226 汉族 201809 7611
9 方青清 传播学院 广告学 10173360201 汉族 201709 7612
10 施懿芝 传播学院 新闻学 10183360215 汉族 201809 7613
11 倪彬彬 传播学院 播音与主持艺术 10183320112 汉族 201809 7614
12 季仁杰 地理科学学院 地理信息科学 10163903123 汉族 201609 7615
13 宋金帛 地理科学学院 地理科学 10173901207 汉族 201709 7616
14 张心悚殆怡 地理科学学院 地理信息科学 10183903152 汉族 201809 7617
15 王涛 地理科学学院 地理科学 10183901211 汉族 201809 7618
16 樊春英 地理科学学院 地理信息科学 10173903136 汉族 201709 7619
17 冯佳琦 地理科学学院 地理科学 10173901101 汉族 201709 7620
18 张冠群 法学院 法学 10175201224 汉族 201709 7621
19 钱羽佳 法学院 法学 10185201102 汉族 201809 7622
20 刘亦艾 法学院 法学 10165201125 汉族 201609 7623
21 倪琳 国际汉语文化学院 汉语国际教育 10174508120 汉族 201709 7624
22 贺诗元 国际汉语文化学院 汉语国际教育 10172740106 汉族 201709 7625
23 方雯 国际汉语文化学院 汉语国际教育 10162740127 汉族 201609 7626
24 王佳乐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 化学 10184602322 汉族 201809 7627
25 马丹莹 院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化学 10174602289 汉族 201709 7628
26 李峰宇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化学 10174602259 汉族 201709 7629
27 寸菲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化学 10164601121 白族 201609 7630
28 朱旭阳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化学 10174602106 汉族 201709 7631
29 杨倩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化学 10184602101 汉族 201809 7632
30 李建昕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0165203369 汉族 201609 7633
31 高思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0175102143 汉族 201709 7634
32 汪子凡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0185102153 汉族 201809 7635
33 俞丁翠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0185102150 汉族 201809 7636
34 林方欣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0165102122 汉族 201609 7637
35 张羽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0165102136 汉族 201609 7638
36 李思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0175102210 汉族 201709 7639
37 常馨予 教育学部 教育技术学 10151900104 汉族 201509 7640
38 胡慧敏 教育学部 公共事业管理 10174506101 汉族 201709 7641
39 袁钰慧 教育学部 教育管理 10184500539 汉族 201809 7642
40 李纯 教育学部 艺术教育 10174508130 汉族 201709 7643
41 陆婧怡 教育学部 学前教育 10174501117 汉族 201709 7644
42 王垚 教育学部 学前教育 10164508132 汉族 201609 7645
43 李美敏 教育学部 教育康复学 10164505117 汉族 201609 7646
44 刘琳 教育学部 特殊教育 10164503115 汉族 201609 7647
45 孙琉谈 教育学部 学前教育 10174508146 汉族 201709 7648
46 王鑫竹 教育学部 教育管理 10184500414 满族 201809 7649
47 梁杰 教育学部 学前教育 10164501105 汉族 201609 7650
48 姚欣宇 经济与管理学部 教育学大类 10184500134 汉族 201809 7651
49 陈昕然 经济与管理学部 统计学类 10174700113 汉族 201709 7652
50 王羽容 经济与管理学部 工商管理(中法创新实验班) 10164810110 汉族 201609 7653
51 付天竹 经济与管理学部 人力资源管理 10164900124 汉族 201609 7654
52 李锐 经济与管理学部 金融工程 10165000143 汉族 201609 7655
53 周怡 经济与管理学部 会计学 10164601179 汉族 201609 7656
54 陆子怡 经济与管理学部 金融学 10164506117 汉族 201609 7657
55 于佳鑫 经济与管理学部 国际经济与贸易 10151170103 汉族 201509 7658
56 张梅兰 经济与管理学部 金融学 10151900209 汉族 201509 7659
57 王雨薇 经济与管理学部 会计学 10164800333 汉族 201609 7660
58 叶怡豪 经济与管理学部 国际经济与贸易 10160710331 汉族 201609 7661
59 徐顺拓 经济与管理学部 统计学 10162100323 汉族 201609 7662
60 宋宜嘉 经济与管理学部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10174800415 汉族 201709 7663
61 黄嘉祺 经济与管理学部 工商管理(中法创新实验班) 10174810101 汉族 201709 7664
62 陆逸阳 经济与管理学部 金融学 10173901224 汉族 201709 7665
63 刘陈皓 经济与管理学部 行政管理 10161180112 汉族 201609 7666
64 王志文 经济与管理学部 金融学 10175300218 汉族 201709 7667
65 杨抒奕 经济与管理学部 人力资源管理 10184900151 汉族 201809 7668
66 贾宇涵 经济与管理学部 统计学类 10185000329 汉族 201809 7669
67 黄栩辰 经济与管理学部 工商管理(中法创新实验班) 10184810115 汉族 201809 7670
68 李淄君 经济与管理学部 工商管理类 10184800409 汉族 201809 7671
69 顾思晨 经济与管理学部 工商管理类 10184800221 汉族 201809 7672
70 钱衍竹 经济与管理学部 工商管理类 10184800432 汉族 201809 7673
71 冯丹 经济与管理学部 工商管理 10174800312 汉族 201709 7674
72 黄悦欣 经济与管理学部 金融工程 10175000124 汉族 201709 7675
73 俞志恒 经济与管理学部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10164800232 汉族 201609 7676
74 傅山 经济与管理学部 工商管理 10164800230 汉族 201609 7677
75 邵雨卉 经济与管理学部 经济学 10154304142 汉族 201509 7678
76 殷佳杨 经济与管理学部 统计学 10165000127 汉族 201609 7679
77 赵安琪 经济与管理学部 经济学 10164102124 汉族 201609 7680
78 吴天洋 历史学系 历史学 10170730103 汉族 201709 7681
79 应和颖 历史学系 历史学 10170170226 汉族 201709 7682
80 程诚 历史学系 历史学 10151170138 汉族 201509 7683
81 黄秋明 历史学系 历史学 10160170121 壮族 201609 7684
82 陈黛婷 历史学系 历史学 10170170101 汉族 201709 7685
83 纪晨毓 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 10175401101 汉族 201709 7686
84 李睿 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 10154501161 土家族 201509 7687
85 杨经纬 美术学院 美术学类 10183500119 汉族 201809 7688
86 颜钰 美术学院 美术学类 10173500313 汉族 201709 7689
87 袁徐冉 美术学院 绘画 10163500107 汉族 201609 7690
88 柳潇然 软件工程学院 软件工程 10185101238 汉族 201809 7691
89 黄子淳 软件工程学院 软件工程 10175101135 汉族 201709 7692
90 金加宝 软件工程学院 软件工程 10175101146 汉族 201709 7693
91 童翰文 软件工程学院 软件工程 10175101152 汉族 201709 7694
92 李庆泉 软件工程学院 软件工程 10154507139 汉族 201509 7695
93 吴学懿 软件工程学院 软件工程 10152140138 汉族 201509 7696
94 叶文豪 软件工程学院 软件工程 10165101137 汉族 201609 7697
95 赵宁 软件工程学院 软件工程 10151590121 汉族 201509 7698
96 张子涵 软件工程学院 软件工程 10185101135 汉族 201809 7699
97 张韵琪 软件工程学院 软件工程 10185101136 汉族 201809 7700
98 谢亦菲 设计学院 产品设计 10162900401 汉族 201609 7701
99 史子仪 设计学院 产品设计 10172900329 汉族 201709 7702
100 陈明 设计学院 环境设计 10182900414 汉族 201809 7703
101 马字飞 设计学院 视觉传达设计 10182900119 汉族 201809 7704
102 李纪安 设计学院 产品设计 10172900428 汉族 201709 7705
103 王正 设计学院 视觉传达设计 10162900402 汉族 201609 7706
104 邱宇站 社会发展学院 社会学 10181170101 汉族 201809 7707
105 高宇轩 社会发展学院 社会学 10171170136 汉族 201709 7708
106 杨蔷锦 社会发展学院 社会工作 10161160117 汉族 201609 7709
107 赵婉莉 社会发展学院 社会工作 10161170107 汉族 201609 7710
108 岑晶燕 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科学 10171900121 汉族 201709 7711

上海海事大学是985院校还是211院校?

  上海海事大学不是985工程高校,也不是211工程高校。

  上海海事大学(ShanghaiMaritimeUniversity),位于上海市,是一所以航运、物流、海洋为特色,具有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艺术学和教育学等8个学科门类的多科性应用研颂宽究型大学,上海市人民政府与交通运输部共建高校,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体系证书与挪威船级社ISO9001质量保证书的高校,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和上海市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学校历史

吴淞商船专科学校

  1909年7月,晚清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前身南洋公学)监督唐文治于该学堂增设船政科(航海专科),学制4年,开创了中国高等航海教育的先河。

  1911年,邮传部决定于上海吴淞炮台湾创建商船学校,并电令唐文治操办。8月,上海吴淞炮台湾校舍建成,学校定名为“邮传部高等商船学堂”,仍由邮传部高等实业学堂管理,上海高等实业学堂船政科划归商船学堂。

  1912年1月,邮传部上海高等商船学堂改由民国政府交通部直辖,易名为吴淞商船学堂。

  1912年9月22日,吴淞商船学校迁入吴淞炮台湾新校舍,命名为国立吴淞商船专科学校。

  1915年,吴淞商船学校奉民国政府之命停办,全部校舍、实习船及书籍、仪器等由海军部接收,开办海军学校。名为吴淞海军学校,为烟台海军学校毕业生专修专门课。

  1921年吴野竖亮淞海军学校停办。

  1928年,国民政府交通部决定收回吴淞商船学校校舍,筹备恢复吴淞商船学校,以船钞附捐作为该校经费。

  1929年9月1日,吴淞商船学校正式复校,定校名为交通部吴淞商船专科学校,校舍仍为原吴淞商船学校校舍。10月8日,吴淞商船专科学校正式开学。

  1932年“一·二八”事变,吴淞商船专科学校校舍被日军轰炸,学校在上海市内租屋上课。

  1933年春,吴淞商船专科学校校舍修复,学校迁回,更名为吴淞商船专科学校。

  1937年,日寇入侵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在“八·一三”淞沪战役中,吴淞商船专科学校校舍被侵略炮火摧毁,学校被迫停办。

  1939年6月,因战火内迁重庆,国民政府国防最高会议教育专门委员会决定在重庆恢复吴淞商船专科学校,改称“国立重庆商船专科学校”,隶属于教育部。11月27日国立重庆商船专科学校于“江顺”轮举行隆重开学典礼。

  1942年秋,国立重庆商船专科学校新校舍在溉澜溪落成。

  1943年,国立重庆商船专科学校并入国立交通大学(重庆总部)。

  1945年11月,抗战胜利后,并入交通大学的国立重庆商船专科学校师生迁回上海。

  1946年10月,国立吴淞商船专科学校在上海东长治路505号(原雷士德工学院旧址)正式开学。

  学校纤芦经三度停办终在上海再次复校。

  交通大学代管的航海、轮机两科复归于吴淞商船专科学校。

上海航务学院

  1950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交通部决定并经教育部、财政经济委员会同意,吴淞商船专科学校与上海交通大学航业管理系及海关总署税务专科学校海事班合并升格为国立上海航务学院,设航海系、轮机系和无线电专修科。10月,改校名为上海航务学院。

  1953年,由上海航务学院、东北航海学院、福建航海专科学校合并成立大连海运学院(现大连海事大学)。

上海海运学院

  1958年,交通部决定在上海恢复上海航务学院建制,遂委托上海海运局负责教室校舍等基础设施筹建工作。

  同年9月,上海海运局、上海船舶修造厂联合备文请示交通部,建议在1959年筹建上海海运学院。

  9月27日,交通部正式下文,同意在上海筹建上海海运学院及附属中等技术学校。

  1959年9月5日,上海海运学院正式开学,为交通部所属,校址设于浦东大道1550号。

  1966年,学校转变成为交通部所属以水运经济管理为主要专业的交通部重点高等院校。

上海海事大学

  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上海海运学院更名为上海海事大学。同年11月19日,临港新城新校建设破土动工。

  2016年12月,国际海事(中国)研究中心和联合国国际海事组织(IMO)亚洲海事技术合作中心(MTCCAsia)落户学校,全球航运智库联盟、中国物流高校联盟由学校发起成立。

  2017年10月,学校被认定为上海市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11月,学校成为首批国际项目经理(IPMP)人才培养基地。

师资力量

  截至2022年3月,学校有专任教师1200人,外聘教师279人,专任教师中具有正高职称177人(占比13.82%),具有副高职称353人(占比27.56%),具有中级职称722人(占比56.36%),具有初级职称29人(占比2.26%)。

  学校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816人(占比63.7%);具有硕士学位390人(占比30.45%);具有学士学位及其他75人(占比5.85%)。

  列入国家、教育部、交通部、上海市等各类高层次人才计划人选220余人次;历年来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75人,二级教授25人。

学科建设

  截至2022年月,学校设有14个二级办学部门,开设52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和艺术学等7个学科门类;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上海市高峰学科,2个上海市高原学科,9个部市级重点学科。

  国家级特色专业:物流管理、航海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轮机工程、航运管理

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交通运输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航海技术、轮机工程、交通工程、交通管理(国航)、交通运输、物流管理、法学(海商法)、经济学(海运与物流经济)、管理科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工程、物流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交通部重点学科:产业经济学、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能源与动力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轮机工程、航海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

  上海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能源与动力工程、英语、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

  上海市重点学科: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物流管理与工程、港口机械电子工程、国际法学(海商法)

上海高校高峰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物流工程与管理)

上海高校高原学科:交通运输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

  上海高校一流学科(B类):船舶与海洋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电气工程(B类培育)

学术科研

  截至2021年5月,学校有16个省部级重点研究基地,其中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1个,交通运输部重点实验室1个,上海市高校知识服务平台高级战略研究中心1个,上海市科委工程研究中心1个,上海市海洋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上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上海市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1个,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1个,设有上海海事大学海洋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物流科学与工程研究院等科研机构,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挂靠学校。

  2020年,学校40项课题获得2020年度国家基金项目资助;其中,3项重点项目,18项面上项目或一般项目,19项青年项目。首次获得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6项课题获202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立项资助。

  2021年,学校6项“科技创新行动计划”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获市科委立项资助,1项课题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项目资助,1项课题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资助,2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研究专项获立项资助,5项成果获2020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

合作交流

  截至2021年5月,学校与境外100余所姐妹院校建立了校际交流与合作关系,开展教师交流、合作办学、合作科研、学生交换等。

  与联合国国际海事组织、波罗的海国际航运公会、挪威船级社等国际知名航运组织/机构建立了密切联系。

  自2010年起开设“国际班”,邀请美国、韩国、波兰、俄罗斯、德国等国家航海院校的学生来校学习“航海技术”“航运管理”等专业。

  2011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与加纳中西非地区海事大学合作举办“物流管理”本科教育项目,并开始在非洲招生。

  2012年,学校获教育部批准正式成为“接受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院校”。

  985工程是指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在世纪之交为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而做出的重大决策。

  1998年5月4日,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代表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向全社会宣告:“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

  211工程是指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于1995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后正式启动。

  “211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由国家立项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重点建设工作,是中国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举措、中华民族面对世纪之交的中国国内外形势而作出的发展高等教育的重大决策。

华北电力大学是985院校吗?

  华北电力大学是211大学,不是985大学。华北电力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等12家特大型电力集团和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组成的理事会与教育部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上海合作组织大学能源学方向中方牵头院校,全球能源互联网大学联盟、北京高科大学联盟、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中国电力高校联盟、电力行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校企联盟发起单位,入选“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学校1958年创建于北京,原名北京电力学院。

  学校长期隶属于国家电力部门管理。

  2003年,学校划转教育部管理,现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公司、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等12家特大型电力集团和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源尘族组成的理事会与教育部共建。

  学校校部设在北京,分设保定校区,两地实行一体化管理。

  国家级特色专业: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智能电网信息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工商管理、工程管理、核工程与核技术、环境工程、能源工程及自动化、热能与动力工程

  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智能电网信息工程、能源化学工程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智能电网信息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市场营销、工程管理、核工程与核技术、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通信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机械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环境工程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热能与动力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电气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中心、综合性工程训练中心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电力工业全过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电力经济管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核动力工程全范围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校企联合“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发电厂实践教育中心(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电网实践教育中心(华北电网有限公司)、核电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

  北京市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雹弊中心、电气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可再生能源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热能与动力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等

重点学科

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电气工程(自定)[9]

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电力科学与工程

  学校设有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控制与计算机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新能源学院、核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水利与水电工程学院、数理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能源互联网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等学院,67个本科专业。拥有“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热能工程”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25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电气工程和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两个学科分别位列A档和A-档;“工程学”“计算机科学”“环境/生态学”“材料科学”“化学”和“社会科学”6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行列,其中“工程学”学科进入全球前70强和前1‰行列。

师资力量:

  截至2020年10月,学校有教职工2961人,有专职教师1801人,占教职工总数的61%,其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双聘院士7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入选者3人;“973”首席科学家4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人;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8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模范教师2人;全国优秀教师6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3人;入选兄指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8人;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7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30人。有2个国家级教学名师团队,7个北京市级优秀教学团队。

办学规模

  学校占地1600余亩,建筑面积100余万平方米,一校两地(北京、保定)三校区,两地实行实质性一体化管理;拥有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23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和能源动力硕士、工程管理硕士、工商管理硕士等13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形成了培养本科、硕士、博士的完整教育体系;拥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万余人,研究生1万余人。

院系专业

  学校下设14个专业学院以及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体育教学部;设有64个本科专业,涵盖理7个学科门类。拥有“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热能工程”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25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电气工程和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两个学科分别位列A档和A-档。

合作交流

  学校全力推进国际化办学进程,与140多所国际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开展实质性交流合作,全面开展学生交流、科研合作、专家互访等项目,设立各类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积极扩大来华留学生规模,国际化办学水平不断提升。

  学校把人才培养作为中心工作,形成了“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求创新”的人才培养特色,成为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发起成立“电力行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校企联盟”。学校现有15个国家级一流专业,1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12门国家级一流课程,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名国家级教学名师,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学校积极参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在新能源、特高压、智能电网、清洁煤电、核电等重要领域都取得了显著成果,现建有3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1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6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以及29个省部级科技平台及研究基地,学校入选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十五”以来,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973”、“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纵向课题3700余项,获国家级、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等400余项。

  科研经费快速增长,科技论文国际三大检索排名在教育部直属高校中位居前列。

拓展内容:

  985大学一般是指985工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实施的教育计划,包含39所顶尖大学。

985高校名单有: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东南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吉林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重庆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兰州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东北大学,同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国内中外合作办学大学有哪些?

  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大学一共有9所。它们分别是、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温州肯恩大学、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西交利物浦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上海纽约大学和昆山杜克大学。

宁波诺丁汉大学

  学校由浙江万里学院和英国诺丁汉大学联合创办、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综合性高校。

  学校开设有商学院、理工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等三大学院,具备本、硕、博等最齐全的学历教育体系。

  本科专业开设有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工业设计、国际传播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航空航天工程、化学、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建筑学、经济学、土木工程等28个专业。

西交利物浦大学

  学校由国内的985高校西安交通大学和英国利物浦大学在江苏创办、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理工类高校。

  学校开设有45个本科、53个硕士、16个博士专业,覆盖了理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

  开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器人工程、机械电子工程、建筑学、工业设计、电子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数字媒体技术、数字媒体艺术、土木工程、通信工程等大家常见的本科专业。

  对于想在国内获取国外高校文凭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

  学校由985高校的北京理工大学、莫斯科国立罗蒙诺索夫大学和深圳市等三方联合则闭腔创办,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非营利高校。

  学校目前仅开设7个本科、5个硕士、2个博士专业(方向),专业涉及到了理学、工学、经济学与文学等4个学科门类。

  7个本科专业为经济学、生物科学、俄语、数学与应用数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等专业。

温州肯恩大学

  学校由温州大学和美国肯恩大学合作创办,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美合作高校。

  学校本科专业开设有经济学、金融学、国际商务、会计学、英语、心理学、传播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科学、数学与孙衫应用数学、管理科学、市场营销、建筑学、环境科学等。

  另外还招收教育领导学博士以及生物技术科学、计算机信息态丛系统、国际英语教学、国际工商管理、建筑学等硕士生。

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

  学校由汕头大学和以列色理工学院合作创办,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综合性高校。学校开设有化学工程、生物技术与食品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数学与计算机科学、机械工程与机器人等本科专业。

上海纽约大学

  学校由国内985高校华东师范大学和美国纽约大学联合创建,为中美合作、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综合性高校。

  国内高校的师生比标准一般为1:18左右,而上海纽约大学的师生比仅为1:8,属于真正的小班化教学。

  学校开设了19个本科专业。

  其中,文理学部有生物科学、化学、经济学、世界史(全球中国学、综合人文、社会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荣誉数学、数学)、数字媒体技术(交互媒体艺术、交互媒体与商学)、神经科学、物理学等12个专业(方向),而且还有一个自主设计专业方向的本科专业,这在国内高校中是无法找到的;商学部则仅开设了金融学专业的商学与金融、商学与市场营销等2个专业方向;工程与计算机科学部则开设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数据科学)、电子信息工程(电子工程)等4个专业(方向)。

昆山杜克大学

  学校由国内985高校武汉大学和美国杜克大学联合创办、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综合性高校。学校开设有材料科学与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生物科学、化学、环境科学、数字媒体艺术、英语、经济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14个本科专业。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简称“港中大(深圳),是一所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按照《中外合作办学条例》设立,传承香港中文大学办学理念和学术体系的大学,为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高校。截至2018年5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设有经管学院、理工学院、人文社科学院、数据运筹院、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以及研究生院,并设有覆盖理学、工学、文学、社会科学、经济学和管理学,共计14个本科专业和11个研究生专业。

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

  简称“北师港浸大(UIC)”,坐落于广东省珠海市,是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中国内地与香港教育界合作办学的全日制普通高等本科院校,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重点学科建设高校)据2022年4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有4个学部,开设28个本科专业(方向)。

提交信息测一测您提升学历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