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我国货币政策的措施是什么?效果如何?

作者:弓宝轩时间:2023-07-18 19:56:24

导读:" 2008年我国货币政策的措施是什么?效果如何?1.制定一个有效的货币政策对于维护经济稳定和推动经济增长至关重要。2008年,我国面临着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为了缓解经济下行压力,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货币政策措施。2.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为了增加银行流动性并刺激信贷投放,中国央行"

2008年我国货币政策的措施是什么?效果如何?

  1.制定一个有效的货币政策对于维护经济稳定和推动经济增长至关重要。2008年,我国面临着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为了缓解经济下行压力,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货币政策措施。

  2.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为了增加银行流动性并刺激信贷投放,中国央行在2008年多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这意味着商业银行可以留下更多的存款作为贷款,从而提高了银行的贷款能力。

  3.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中小企业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就业的主要来源。为了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政府通过贷款利率优惠和提高贷款额度等方式,增加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

  4.货币政策的灵活调整:面对金融危机带来的不确定性,中国央行采取了灵活的货币政策调整措施。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央行调整了货币政策的力度和方向,以应对不同的经济风险。

  5.通过加大财政支出和税收减免等措施,中国政府还通过财政政策来支持经济增长和缓解金融危机带来的压力。

  6.效果如何?这些货币政策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

  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增加了银行的流动性,提高了信贷供应。

  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也有助于促进企业发展和就业。

  同时,灵活的货币政策调整使得中国经济能够更好地应对外部冲击。

  7.然而,虽然货币政策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缓解作用,但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中国经济仍然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货币政策的效果也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国际形势和经济结构调整等。

  8.总的来说,2008年我国货币政策的措施包括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以及灵活调整货币政策等。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但仍需要进一步的努力来促进经济增长和稳定。

08年以来我国应对经济危机,采取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有哪些及其效果

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将着力扩大内需,保障民生,袜宏严格控制一般性行政开支,重点向新农村建设、社会事业发展以及困难地区和群众倾斜。具体措施包括继续健全农业补贴制度,扩大运好镇补贴范围,提高补贴标准;完善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挂钩的农资补贴动态调整机制;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资。

    央行自9月16日下调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和中小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开始,央行又分别在10月9日、10月30日下调了存贷款基准利率、免征利息税及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

  央行目前已不再对商业银行信贷规划加以硬约束。

  央行在降息的同时放松了信贷限制,提高了企业融资规模,降低了融资成本,鼓励了企业投资、生产的积极性。

  在下调存款利率的同时免征利息税,这对储蓄的实际利率收入影响不大旁粗,有助于稳定储蓄和消费的需求。

    央行将继续改进流动性管理,保证市场流动性充分供应,引导货币信贷合理投放。

  结合国际收支变化情况,灵活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和存款准备金率等政策工具,将银行体系流动性保持在合理水平。

  制定完善银行体系流动性支持应急预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银行体系流动性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

    同时加强窗口指导和信贷政策指引,优化信贷结构。

  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改进金融服务,根据实体经济的有效需求调整信贷投放的节奏和力度。

  同时将总量调整和结构优化相结合,在商业可持续的原则下加大对“三农”、就业、服务业、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节能环保等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

  要加强对信贷投向的监测指导,确保贷款投向符合信贷政策要求。

2008年下半年以来中国货币政策的变化及其效果

  2008年,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我国货币政策取向根据形势需要适时调整,前瞻性、针对性和灵活性进一步提高。

  全年货币信贷保持平稳较快增长,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足,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有力支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2008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30.1万亿元,同比增长9%;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5.9%。

  年初,为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老斗歼为明显通货膨胀,中国人民银行执行了从紧的货币政策。

  从当时经济运行情况和通货膨胀形势看,2007年我国经济增长率达到13%;全球普遍面临较强的通货膨胀压力,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居高不下并屡创新高,我国2008年第一季度CPI涨幅为8%,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幅持续攀升,8月份达到10.1%的高点。

  综合考虑美国次贷危机等不确定因素,中国人民银行加强对通货膨胀内外部成因的分辨和预测,灵销敏活协调运用数量型和价格型工具。

  在2007年六次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的基础上,2008年上半年利率政策保持平稳。

  针对“双顺差”继续扩大、外汇大量流入的态势,侍冲主要采取了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措施对冲多余流动性,上半年五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共计3个百分点,冻结的流动性大约占新增外汇占款所吐出流动性的70%。

  同时,指导金融机构合理安排信贷规划。

  年初,按经济发展的要求,实事求是地安排了全年新增贷款规划3.87万亿元。

  冰雪灾害发生后,为满足抗灾救灾资金需求,2月份根据金融机构类型和各地受灾情况,引导金融机构加快了第一季度信贷投放进度。

  5月份汶川地震发生后,立即放开了灾区法人金融机构信贷规划约束,并引导全国性银行加强系统内信贷资源调剂,加大对灾区信贷投入。

  年中,美国次贷危机蔓延加深,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中国人民银行及时调整了货币政策的方向、重点和力度,按照既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又要控制物价上涨的要求,调减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将全年新增贷款预期目标提高至4万亿元以上,指导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总量,并与结构优化相结合,向“三农”、中小企业和灾后重建等倾斜。

  进入9月份以后,国际金融危机急剧恶化,对我国经济的冲击明显加大。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中国人民银行实行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多种工具,采取一系列灵活、有力的措施,及时释放确保经济增长和稳定市场信心的信号,五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四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明确取消对金融机构信贷规划的硬约束,积极配合国家扩大内需等一系列刺激经济的政策措施,加大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力度。

  2008年年末,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47.5万亿元,同比增长17.8%,增速比上年高1.1个百分点。

  人民币贷款余额为30.3万亿元,同比增长18.8%。

  人民币贷款分布更为均衡,全年新增4.9万亿元,各季分别为1.33万亿元、1.12万亿元、1.03万亿元和1.43万亿元。

  人民币贷款利率先升后降,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6.23%,较年内高点8月份下降1.96个百分点,较年初下降1.66个百分点。

  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2008年年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8346元。

  在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冲击明显加剧的大背景下,外部需求明显收缩,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城镇失业人员增多,经济增长下行的压力明显加大。但总体上看,我国市场空间广阔,增长潜力较大,经济发展的长期趋势没有改变,经济发展的优势没有改变,加之宏观调控政策逐步发挥效应,国民经济可望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中国人民银行将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落实国务院有关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把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金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认真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进一步理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确保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足,促进货币信贷合理平稳增长,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资金投向。同时,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继续深化外汇管理改革,大力发展直接融资。

2008年上半年和下半年我国采取的货币政策有何不同

  2008年,国内外形势逐步发生变化。

  国内发生汶川大地震等严重自然灾害,国际上美国次贷危机加剧,并在9月中旬急剧恶化为百年难遇的国际金融危机。

  针对形势变化,我国宏观政策相应从“双防”转向“一保一控”再到“灵活审慎”,货币政策则从2008年7月份就及时进行了较大调整。

  一是调减公开市场对冲力度,相继停发3年期中央银行票据、减少1年期和3个月期中央银行票据发行频率,引导中央银行票据发行利率适当下行,保证流动性供扰侍应。

  二是于9月和10月连续三次下调基准利率,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释放保经济增长和稳定市场预期的信号。

  三是取消了对商业银行信贷规划的约束。

  四是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灾区重建、“三农”、中小企业等贷款。

  五是扩大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浮幅度,支持居民首次购买普通自住房和改善型普通住房。

  成果:货币政策调控效果逐步显现。

  货币信贷平稳增长,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金融业稳健运行。

  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对灾区、“三农”和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逐步加大。

  2008年前三个季度,受地震灾害影响较重的四川、甘肃两省合计搭伏新增贷款2141亿元,同比多增566亿元,比上年全年多增484亿元。

  知李携农业贷款增加3188亿元,同比多增129亿元。

08年初至今 中国实行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及其取得的效果

  2008年第一季度,面对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和国内发生严重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我国及时采取有力应对措施,努力克服不利影响,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快速发展,经济总体形势比预想的要好。

第一部分货币信贷概况

  2008年第一季度,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金融运行平稳。货币信贷增速逐步回落,货币政策调控取得初步成效。

专栏1贷款增长情况分析

  2008年第一季度,人民币各项贷款增速减缓,外汇贷款增长较快,企业保持了较强的支付能力。

一、人民币贷款增长减缓,居槐基胡民户贷款同比少增

  随着信贷调控逐步发挥效力,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长有所放缓。

  2008年3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长14.8%,比上年年末低1.3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1.3万亿元,同比少增891亿元。

  其中,1月份贷款同比多增较多,2、3月份贷款同比少增。

  从贷款结构看,第一季度贷款增势主要在以下两方面明显减缓。

  一是居民户贷款明显同比少增,第一季度累计少增928亿元,其中个人消费贷款少增397亿元,个人经营性贷款少增531亿元;二是商业银行压缩票据融资,第一季度票据融资累计多下降1615亿元。

  在新增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同比增加较多的带动下,企业部门第一季度新增贷款同比多增37亿元;但分月份看,2、3两月企业短期贷款同比少增476亿元和903亿元,3月份企业中长期贷款也出现少增。

二、支持企业合理外汇需求,外汇贷款增长较快

  外汇贷款继续快速增长,3月末余额为2688亿美元,较年初增加488亿美元,同比多增462亿美元。

  其中,用于支持“走出去”等外汇贷款约357亿美元,占第一季度外汇贷款增量的73.2%,企业“走出去”等合理的外汇贷款是外汇贷款需求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

  企业利用外汇贷款进行境外股权投资不仅使新增资产与负债实现了币种匹配,同时也实现了投资收益与利息支出的币种匹配,具有明显的避险特点。

  而企业利用外汇贷款进口设备和原材料,与本币购汇相比会面临资产负债和现金流的双重币种错配风险。

  在我国外汇供给充裕的情况下,此类贷款具有明显的赚取人民币升值收益的特点。

  2007年以来,外汇主管部门通过调减锋则金融机构短期外债指标,铅拦要求主要商业银行持有占外汇总资产一定比例的境外流动性资产,加上外汇存款下降,收紧了境内外汇流动性,境内外币利率上升,对于抑制不合理的外汇贷款需求发挥了积极作用,也有利于商业银行加强外汇流动性管理、价格传导和风险防范等三个机制的建设。未来一段时间外汇流动性可能继续保持收紧态势,抑制不合理外汇贷款需求的作用将进一步发挥。

三、实行从紧货币政策以来,企业总体上仍保持较强的支付能力

  2008年第一季度,企业部门新增人民币贷款1.1万亿元,同时,随着直接融资的发展,企业资金来源更趋多元化。

  第一季度,企业部门通过债券(含短期融资券)融资近800亿元,通过境内外股票市场融资近1500亿元。

  3月末,企业存款余额同比增长24.1%,增速比上年同期高6.7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4876亿元,同比多增1927亿元。

  其中,企业活期存款下降1099亿元,同比少增2325亿元,企业定期存款增加5975亿元,同比多增4252亿元。

  企业定期存款多增较多与企业参与新股申购的资金回流有关。

  总体看,企业支付能力仍然较强。

  当前货币信贷调控虽取得初步成效,但基础尚不稳固。

  在物价涨幅较高、国际收支顺差可能继续加大货币信贷扩张压力的情况下,仍需加强信贷调控。

  商业银行应正确认识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树立全局意识,切实落实好从紧货币政策,在年度内合理均衡放款,防止贷款过度波动。

  同时,坚持有保有压,优化信贷结构,限制对高耗能、高排放企业的贷款,加大对“三农”、服务业、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节能环保等领域和结构调整的信贷支持。

四、扣除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因素后,基础货币增长平稳

  3月末,基础货币余额为10.4万亿元,比年初增加2853亿元,同比增长35.9%,增速比上年同期高12.8个百分点。

  由于法定准备金统计在基础货币中,2006年下半年至今多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导致基础货币增速较快。

  如果扣除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所冻结流动性的因素,基础货币增速将低于8%。

  3月末,货币乘数(广义货币供应量/基础货币)为4.06,比上年同期低0.67,表明货币扩张能力有所减弱。

  3月末,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率为2%,比上年年末低1.3个百分点。

  其中,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1.5%,股份制商业银行为1.3%,农村信用社为5.4%。

  近几年,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率呈现持续下降趋势,从2004年月均4%左右的水平逐渐下降至2007年月均2.9%左右的水平。

  超额准备金率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是中央银行流动性分析预测水平不断提高,公开市场操作在调节银行体系流动性和引导市场利率预期方面的有效性逐渐增强;二是商业银行改革稳步推进,金融市场宽度和深度不断拓展,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水平大为提高;三是大额实时支付系统、小额批量支付系统、同城票据支付系统等支付清算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减少了在途资金占用,提高了支付清算效率。

五、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继续上升

  在2007年以来6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的作用下,金融机构各期限人民币贷款利率继续上升。

  3月份,金融机构6个月至1年(含1年)人民币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8.72%,比1月份提高0.4个百分点。

  其中,商业银行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7.67%,为基准利率的1.03倍。

  执行利率下浮的贷款额比重明显下降。

  第一季度,金融机构发放的全部贷款中,实行下浮利率、基准利率和上浮利率的贷款分别占23.63%、30.51%和45.86%,比2007年第四季度分别下降4.4个、上升2.82个和1.62个百分点。

  金融机构人民币同业存款利率小幅上升。

  3月份,金融机构同业活期存款加权平均利率为1.85%,比年初上升0.34个百分点;定期存款加权平均利率为2.93%,比年初上升0.03个百分点。

  单笔金额在3000万元以上的人民币协议存款利率略有上升。

  3月份,3-5年(含5年)、5年以上协议存款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5.92%和5.75%,比年初分别上升0.13和0.05个百分点。

  境内大额外币存款(300万美元以上)、外币贷款利率水平小幅波动。

六、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明显增强

  2008年以来,外汇市场供求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发挥,人民币汇率升值速度有所加快。

  3月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7.0190元,比上年年末升值2856个基点,升值幅度为4.07%,高于2007年第四季度2.82%的升幅;人民币对欧元、日元汇率中间价分别为1欧元兑11.0809元人民币、100日元兑7.0204元人民币,分别比上年年末贬值3.74%和8.75%。

  2005年7月21日汇改以来至2008年3月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值17.92%,对欧元汇率累计贬值9.63%,对日元汇率累计升值4.07%。

  人民币汇率弹性进一步增强,与国际主要货币之间汇率联动关系明显。

  第一季度,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最高达7.0130元,最低为7.2996元。

  银行间外汇市场共有59个交易日,其中人民币汇率有40个交易日升值、1个交易日持平、18个交易日贬值。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单日最大升值幅度为0.35%(246个基点),单日最大贬值幅度为0.18%(127个基点),日均波幅为83个基点,较上年日均波幅62个基点继续扩大。

  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汇率的走势总体平稳。

  根据国际清算银行5月11日公布的数据,3月末,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比上年年末仅升值0.09%。

  在美元加速贬值的情况下,人民币对美元加快升值,减少了人民币对欧元和日元汇率的波动程度,保持了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的基本平稳,对我国应对次按风波导致的国际汇率的急剧变化起到了平滑缓冲的作用。

  第一季度,美元对欧元下跌6.57%,对日元下跌11.54%,由于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相应缓和了人民币对欧元和日元的贬值幅度。

  自2005年7月21日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以来,人民币不再盯住单一美元,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稳中有升,表明人民币对主要贸易伙伴货币总体升值,不仅有利于市场把握人民币汇率走势,而且有利于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第二部分货币政策操作

  2008年第一季度,中国人民银行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执行从紧的货币政策,采取综合措施,正确把握金融宏观调控的节奏、重点和力度,维护总量平衡。

  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引导货币信贷合理增长和信贷结构优化。

  继续稳步推进金融企业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改进外汇管理,促进经济金融协调发展。

一、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

  第一季度,中国人民银行进一步加强流动性管理,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

  一是灵活搭配对冲工具,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

  二是充分发挥公开市场操作的预调和微调作用,有效熨平季节性因素对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冲击。

  三是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保持平稳,引导市场预期稳定。

  四是促进稳健财政政策与从紧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于1月30日开展了3个月期中央国库现金管理商业银行定期存款300亿元,不仅有利于提高国库现金的使用效益,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春节前银行体系流动性的需求。

二、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为继续落实从紧的货币政策要求,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引导货币信贷合理增长,中国人民银行先后于1月16日、3月18日、4月16日和5月12日宣布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各0.5个百分点,分别于1月25日、3月25日、4月25日和5月20日实施。一般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达到16.5%。

三、加强“窗口指导”和信贷政策引导

  针对贷款扩张压力较大的势头,中国人民银行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窗口指导”和信贷政策引导,提示金融机构加强信贷调控,在年度内合理均衡放款,防止贷款过度波动,同时优化信贷结构,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严格限制对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劣质企业的贷款,加大对“三农”、就业、助学、服务业、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节能环保等领域的信贷支持,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引导金融机构支持雨雪冰冻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信贷投放,引导农村金融机构根据农时需要适当调整信贷投放节奏,优先保证春耕备耕信贷需求,努力增加对粮食、食用油、肉类等基本生活必需品和其他紧缺商品生产的信贷投放。

四、稳步推进金融企业改革

  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不断深化。

  同时,四家银行稳健推进综合经营。

  目前,中国农业银行的外部审计、不良资产清理和法律尽职调查、离退休员工预计负债的统计测算以及资产、土地、物业评估等工作基本完成,内部改革加快推进。

  中国人民银行正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部署,加快研究论证中国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实施方案。

  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和阶段性成果。农村信用社资金实力明显增强,支农力度进一步加大。

五、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加快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继续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进一步发挥市场供求在人民币汇率形成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同时,积极加强和改进外汇管理,继续严格贸易、外商直接投资、个人以及外债收结汇管理,增强对跨境资金流动的监测、分析和管理。

  围绕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的目标,有序拓宽资本流出渠道,进一步扩大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投资额度和领域,新批2家QDII机构累计5.25亿美元额度。

  完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制度,新批1家QFII机构2亿美元额度。

  通过市场化手段调节银行体系外汇流动性,进一步理顺金融机构、企业和居民之间的价格传导机制,引导不同微观主体通过价格手段有效分散汇率风险。

  增加银行间人民币外汇货币掉期市场成员,丰富人民币衍生品市场交易主体,活跃市场,更好地为企业、居民和金融机构管理汇率风险服务。

2008年货币政策回顾

  2008货币政策:从“从并伍紧”到“适度宽松”的转变2008年上半年,央行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实施依然是在这一主导思想下展开的。

  为了冲销流动性和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2008年上半年,央行还先后多次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最高一度提高到了17.5%。

  2008年的最后一次宣布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是在6月7日。

  当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于2008年6月15日和25日分别按0.5个百分点缴款。

  一次宣布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1个百分点,是自2003年以来仅有的三次之一。

  在这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的调整中,央行同时宣布汶川地震重灾区法人金融机构暂不上调,体现了货币政策结构性调整的原则。

  实际上,在央行连续多次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后,商业银行体系的超额准备金比率已捉襟见肘。

  根据央行的统计,到2008年第三季度末,全部金融机构的超额准备金比率只有2.08%,其中,国家控股的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的超额准备金比率分别为1.68%、2.04%和3.83%。

  再加上受全球金融危机冲击的影响,中国金融体系的流动性也略显紧张。

  在内外因素的夹击下,央行宣布从2008年9月25日起,除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暂不下调外,其他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下调1个百分点,汶川地震重灾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下调2个百分点。

  之后,在10月8日全球主要央行协调降息和向金融体系提供流动性支持的背景下,我国央行再次宣布从2008年10月15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随后,11月26日央行又第三次宣布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即,从2008年12月5日起,下调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等大型神蔽灶存款游扮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下调中小型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

  12月23日,中国人银行又决定从2008年12月2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的下调,是国内实体经济逆转、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影响到中国金融体系流动性的结果,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过去过于积极地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政策的反向修正,同时,其他一些因素的变化,也为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的下调提供了空间和条件。

  例如,贸易顺差增长率的下降,7月份之后人民币汇率停止了加速升值的态势,境外机构为了应对流动性需求而变现人民币资产等,使得国际收支对国内货币供给的冲击减弱了。

  另外一个重大的制度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贸易与资本流动对中国货币政策的不利影响,那就是,国务院在7月份新颁布的外汇管理条例中,增强了国内货币政策的自主性,为人民银行更加灵活的准备金政策提供了空间。

  公开市场操作公开市场操作是中国人民银行日常管理流动性的基本手段。

  公开市场操作包括发行央行票据和债券回购。

  2008年1~11月份,中国人民银行共发行各期限央行票据41290亿元,各期限正回购操作28100亿元。

  央行票据期限以一年期和3个月期为主,从7月份起再没有发行期限较长的三年期央行票据了。

  在9月份之前,公开市场操作依然以冲销和回收流动性为主,所以各月央行票据发行规模较大。

  但是,9月份之后,随着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的累积效应的显现和全球金融危机的加剧,金融体系的流动性偏紧,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主要任务不再是回收和冲销流动性了,而是为了维护金融体系稳定的流动性供给和贯彻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因此,央行票据的发行频率和发行规模都大幅下降。

  这在12月8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得到了进一步的确认和强化。

  随着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的下降和公开市场操作频率和规模的减少,金融机构的超额准备金比率可能会在2008年年底出现较大幅度地上升,这会给短期资金运用带来一定的压力。

  信贷政策的转变2007年前三个季度,商业银行的信贷增长远远过了政府的预期。

  为了加强对商业银行的信贷控制,在2007年第四季度开始,央行采取了更为严厉的信贷规模控制政策。

  这一政策在2008年上半年得到了延续。

  在相当程度上,过去旧体制下的信贷控制措施出现了复归。

  但是,在连续多次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和信贷规模控制的作用下,许多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比率大幅下降,可贷资金急剧减少,企业融资难,尤其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再次凸现出来。

  于是,在2008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与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共同刺激金融机构的小额担保贷款,主要采取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第一,扩大了小额担保贷款的范围,提高了小额担保贷款的额度,经办金融机构对个人新发放的小额担保贷款最高额度由2万元提高到5万元,对符合条件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的小额担保贷款最高额度由不超过100万元提高到不超过200万元。

  允许小额担保贷款利率按规定实施上浮。

  第二,自2008年1月1日起,经办金融机构对个人新发放的小额担保贷款的利率可在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贷款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上浮3个百分点。

  第三,改进财政贴息资金管理。

  放宽对劳动密集型小企业的小额担保贷款政策。

  随着金融危机的加剧,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开始显现出来。

  为了控制信用风险和资产质量,过去商业银行的信贷扩张倾向发生了较大的转变,惜贷偏好日益明显,银行信贷增长率持续回落,实际的信贷增加额低于年初设定的目标。

  有鉴于此,央行在10月份取消了过去一年左右时间里对商业银行信贷规模的严厉控制,12月8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强调了要认真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为此,信贷政策也做了相应地调整,追加政策性银行2008年度贷款规模1000亿元,鼓励商业银行发放中央投资项目配套贷款,力争2008年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加4万亿元以上。

  至此,中国的信贷政策从数月前的严格控制信贷增长,转变到了刺激信贷增长。

08年以来我国应对经济危机,采取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有哪些及其效果

  当前出台的政策方针随卜尺着金融危机不断加深,金融危机对帆脊中国经济的影响逐步显现。

  为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挑战,今年7月25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此后,中央和有关部门又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

  2、1税收政策在税收政策方面,为缓解纺织企业的困难,稳定出口,保障就业,7月31日,财政部等部门宣布自今年8月1日起将部分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由11%提高到13%,部分竹制品的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1%。

  10月21日,财政部和税务总局又宣布,从11月1日起上调3486项商品的出口退税率,约占中国海关税则中全部商品总数的25.8%,这也是自2004年以来中国调整出口退税政策涉及税则号最多、力度最大的一次。

  财政部税政司司长史耀斌说,税收政策调整主要为了应对目前中国经济增长放缓面临的挑战,尤其是出口增速的放缓,通过减轻出口企业经营压力,促进出口企业自我发展,提高应对风险能力。

  2、2信贷政策在信贷政策方面,8月初,央行调增了全国商业银行信贷规模,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和担保难问题。

  8月中旬,央行又将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小额贷款的最高额度从100万元提高到200万元。

  9月中旬,央行决定从9月16日起下调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和中小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以解决中小企业流动资金短缺问题。

  10月,央行又两次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释放出增加流动性、保持经济增长和稳定市场预期的信号。

  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指出,通过下调利率,一方面可有效降低企业用资成本,另一方面保证银行体系有充分的流动性,能够给全社会提供宽松的货币环境,鼓励企业进行生产经营。

  近日,央行披露目前已对商业银行信贷规划不再加以硬约束,此举可有效释放银行资金活力,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

  2、3财政政策在财政政策方面,为促型轿高进中小企业发展,今年中央财政大幅度增加了用于支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资金,总额达到18亿元;安排资金19亿元,专项用于支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安排资金12亿元,支持中小企业“走出去”,开展国际经济合作。

  同时,加大对各种收费的清理力度,进一步减轻中小企业负担。

提交信息测一测您提升学历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