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及赏析的相关问题有哪些?

作者:赵博才时间:2023-07-18 00:26:04

导读:" 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赏析古诗词不仅可以增加对古代文化的了解,还可以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情感和艺术美。以下是关于古诗词及赏析的一些相关问题:1.古诗词的分类有哪些?-五言绝句:每句五个字,四句构成一个完整的意境。-七言绝句:每句七个字,四"

  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赏析古诗词不仅可以增加对古代文化的了解,还可以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情感和艺术美。

以下是关于古诗词及赏析的一些相关问题:

1.古诗词的分类有哪些?

  -五言绝句:每句五个字,四句构成一个完整的意境。

  -七言绝句:每句七个字,四句构成一个完整的意境。

  -五言律诗:每句五个字,每两句押韵,一首诗通常有八句或十四句。

  -七言律诗:每句七个字,每两句押韵,一首诗通常有八句或十四句。

  -古文诗:以古文体写成的诗歌,形式灵活多样。

2.如何理解古诗词中的意象和意境?

  -意象:指诗词中所描绘的具体形象,可以是自然景色、物品、人物等。

  -意境:指诗词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是通过意象的描绘和诗人的表达手法来塑造的。

3.如何欣赏古诗词的音韵之美?

  -音韵:古诗词注重音韵的和谐和节奏感。通过欣赏古诗词的平仄、押韵和韵律等方面,可以感受到其中的音韵之美。

  -平仄:古诗词的平仄分为平声和仄声,平仄的组合形成了古诗词的韵律和节奏。

  -押韵:古诗词中的押韵是指相邻两句的尾韵相同或相近,通过押韵的使用可以增加古诗词的美感和韵律感。

4.如何理解古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意境:古诗词的意境是通过意象的描绘和诗人的表达手法来塑造的,通过欣赏古诗词的意象和表达方式,可以感受到其中所营造的意境。

  -情感:古诗词表达了丰富的情感,包括喜悦、愁苦、思念等。通过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和情绪变化,可以感受到其中真挚的情感和情绪。

5.如何理解古诗词中的意境和哲理?

  -意境:古诗词中的意境是一种通过意象和表达手法来塑造的情境,通过欣赏古诗词的意境,可以感受到其中所营造的美感和情趣。

  -哲理: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人生智慧,通过理解其中的寓意和隐含的哲理,可以获得对生活和人生的思考和启发。

  通过以上的问题和解决方案,读者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古诗词及其赏析的相关知识,从而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古诗词的魅力。

语文诗词鉴赏常见问题及答题技巧

  1.内容理解蠢耐,写了什么内容。

  2.赏析意境,写了什么景,抒发带漏春的什么感情。

  3.赏析语言,哪个词用得准确生动,体搜大现了事物的什么特点。用了何种修辞方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什么样.  

初中古诗词鉴赏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明确诵读的要求

  朱熹在《训学斋规》中曾经指出:“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读一字……只是要诵读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朱熹的这段话既反映出古人对诵读的基本要求,也发映出古人对诵读作用的认识。

  教师指导学生诵读时,可以先让学生敞开心,放开声,自主诵读,不设固定的条条框框束缚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感悟体会,按照自己的理解去朗读,读出特色,读出诗的韵味;也可以在学生诵读古诗词的时候,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辅以音乐背景的设置来创设良好的诵读氛围。

  古诗词的诵读是主体性很强的教学活动。

  在尊重学生个体体验的基础上,教师必须对诵读的方法进行适当的点拨,要具体地指导学生在诵读时如何处理停顿、节奏、重音、语气等问题。

  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很快地进入角色诵逗坦读诗歌。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诗歌,指导诵读或快或慢,或吟或唱,或带读,或齐读,或接龙,或默读,或提问征答,学生随着诗情的起伏,语调的高低,节奏的快慢等,很容易读出诗词的感情和韵味,感受诗歌朗朗上口的韵律之美。

2.激发诵读的兴趣

  古诗词的诵读,需要教师凭借自身教学的魅力来对学生进行富有情趣而又生动活泼的引导,激发学生诵读的欲望,使其带着探究的心情走进诗歌的情境与韵味中。

  比如在学习婉约词和豪放词的时候,可以引用南宋俞文豹《吹剑录》里所记载的故事: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月:“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在学生兴趣上来时,可以设问:大家想一想,十七八岁女郎执红牙板如何歌?关西大汉拿铜琵琶如何唱?不妨让学生各选一词,来一次诵读比赛,看看谁最能读出(唱也行)这两种味道。

  有时甚至也可以特意用方言去引领学生吟唱古诗词,因为方言离古音比较近,这样读可能更贴近古人的读法。

  教师要充分利用和整合有关古诗文诵读的文字、音乐、音频、视频等教学资源,去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

  如指导学生诵读苏轼的《水调歌头》,可祥基以借鉴王菲演唱的同名歌曲;诵读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可以欣赏我国同名的民乐名曲。

  通过兴趣的激发,学生会自觉主动地进入诵读,在诵读的探究中悟出诗意。

3.读出诗歌的韵味

  诵读的最终目的是在反复吟诵玩味的基础上使诗的韵味得以显现。学山宴桐生要能够通过诵读,对诗词中的词句、形象、意境、情感等形成一种领会悟通的

古诗词鉴赏最全题型解析

一、分析形象型

1.提问格式:

⑴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

⑵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

⑶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解答分析:

形象(意象):

  A、人(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

  B、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C、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

  ⑴懂得意象合成意境,意境凸现形象。

  ⑵形象蕴含诗人的思想和情感。

  ⑶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3.答题步骤:

  ⑴概说塑造了什么形象。

  ⑵结合诗句内容或表达技巧具体分析形象特点。

  ⑶揭示形象表现的意义(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4.答题示例:

早梅

张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答:

  步骤一: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

  步骤二:“寒”袭唯手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

  步骤三: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山轮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二、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

⑴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⑵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⑶某几句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2.解答分析: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3.答题步骤:

  ⑴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拍嫌。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⑵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明净绚丽、幽静深寂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⑶分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4.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

  步骤一: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

  步骤二: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

  步骤三: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三、分析技巧型

1.提问方式:

⑴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艺术技巧)?

  ⑵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表达技巧)。

⑶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⑷这首诗(某某诗句)在写景(抒情、描写人物/某某)上有什么特点?

2.解答分析:

  这类提问注重的是诗歌整体的艺术表现特色,主要应从诗歌的整体构思、诗歌整体的艺术技巧方面来解答。

3.答题步骤:

  ⑴明手法: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⑵释理由: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⑶析作用: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4.答题示例: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问: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

  步骤一:主要用了反衬手法。

  步骤二: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

  步骤三: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

四、分析语言特色型

1.提问方式:

⑴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⑵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⑶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2.解答分析:

  这种题型不是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技巧,而且要品味整首诗(词)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常见错误是从语言的使用上去揣摩作者的炼词、炼字,阐述字词运用巧妙,要注意语言的特色不能等同于语言的使用。

  用来答题的词语一般有:清新自然、明快清新、平淡自然、朴实无华、明快浅显、明快直露、明白晓畅、流畅自然、多用口语、通俗易懂、华美绚丽、辞藻华丽、深沉隽永、委婉含蓄、含蓄深沉、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缠绵哀怨、温婉悲凉、庄谐俱见、简练生动、简练传神、准确精练、生动形象、准确传神等。

3.答题步骤:

  ⑴明特色: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⑵列例证: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⑶析作用: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答题示例: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问: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

  步骤一: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

  步骤二:“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

  步骤三: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五、炼字型

1.提问方式:

⑴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⑵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⑶从某句诗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作具体分析。

  ⑷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请作具体分析。

⑸对诗中某个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⑹诗中某字用得好,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⑺诗句中某个字换成某字,你认为哪个更好?试作分析。

⑻此诗某句中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⑼这首诗(某句)的诗眼是某字,试作分析。

2.解答分析:

  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组织答案时常用术语:深刻、含蓄、突出、生动、形象、传神等。

  炼字的角度:动词、形容词(重叠运用的、活用作动词的、表色彩的)、数词、虚词。

3.答题步骤:

  ⑴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⑵描景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⑶点作用: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4.答题示例: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问: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

  步骤一:看,在诗中指回望。

  步骤二: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

  步骤三: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

六、分析构思(结构思路)型

1.提问方法:

⑴这首诗是怎样构思的?

  ⑵请分析这首诗的构思之妙。

2.解答分析:

  诗歌有思路,一首诗句与句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那么,分析诗的结构思路,必须把握诗句的关系。

  有的诗先写景后抒情,有的先叙事后抒情,还有铺垫、过渡、烘托、起承转合之说。

3.答题步骤:

  ⑴概述诗句的内容。

  ⑵揭示诗句之间的联系。

  ⑶指出这种构思传达出什么思想感情。

4.答题示例:

山房春事

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问:请简析本诗的构思之妙。

答:

  步骤一:一、二句写梁园的繁盛不在——仰望空中乱鸦翻飞,遥望前方一片萧条;三、四句以“旧时花开”反衬现在的人去园空。

  步骤二:这样,一、二句烘托出凄凉的气氛,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三、四句就在此基础上抒发感慨,显示主旨。

  步骤三:从而表达了物是人非世事沧桑的悲凉之感。

古诗词基础知识及意象大全

1.诗歌分类

体裁――――古体诗、近体诗(绝句、律诗)

题材内容――山水田园诗、边塞诗、咏物诗、咏史诗、咏怀诗

表达方式――抒情诗、叙事诗、哲理诗

每句字数――五言诗、七言诗、杂言诗

写作风格――豪放派(苏轼、辛弃疾……)、婉约派(李清照、柳永……)

2.常用鉴赏术语

表达方式――抒情、描写(人、物、景)、叙述、议论

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借代、对比、对偶、拟人、用典、化用、铺陈

表现手法――比喻、起兴、对比、讽刺、正衬、反衬、象征、想象、联想、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借古讽今、借古喻今、古今对比、以动衬静、动静相衬、以乐写哀、由远及近、远近结合、点面结合、虚实相生、主客转换、重章叠句、名词叠用、先景后情、先情后景、移步换景、浪漫主义、现实主义

绘景角度――天地、远近、声色、动静、冷暖、景人、仰俯、里外

3.常考意境(主旨)

秋思、思乡、征人思归、思家人、思友人、思情人、离别、生命逝去

不得重用、报国无门、仕途失意、不遇之感、知音难觅、幽思之情

历史兴亡、国运衰亡、借古讽今、讽喻朝政、揭露官治、人民疾苦

向往高洁、脱离尘世、厌恶官场、隐逸之志、田园生活、闲情逸趣

追慕古贤、渴望建功、立志报国、人生得意、深厚友情、甜蜜爱情

感悟生命、人生哲理、自然美景、赞叹盛世、点评历史、充满禅意

壮美(豪放雄浑阔大、高山大河大战场、激人向上)、优美(小桥流水春花秋月、一人一景一时、玲珑婉约凄恻)

意境之大小――国家大于个人;悲壮大于悲惨

4.诗歌的表现手法鉴赏

直接抒情

  即不借外物、掩饰,直陈自己的喜怒哀乐。

间接抒情

  即通过写景、叙事、描绘人物举动来表达情感,披露心迹。

借景抒情

  古代诗词中,有些景物被诗人们赋予了一定的人文象征意义,如柳象征离别,梅象征高洁,月象征团聚,雁象征音信等等。诗人们在描绘这些景物的同时,往往也寄寓了某种情怀。

融情于景

  即诗人提笔之际内心已有既定的情感活动,将情感含蓄于笔下的景物之中,让读者去感受、体会。

因情造景

  诗中的幻境、梦境是典型的因情造境。如果诗人所描写的景物不是处于一时一地或并非写诗时所闻见,而诗人为了抒情的需要却将它们集聚到一首诗中进行描绘,可称之为“因情造景”。

托物言志

  借物喻人,借物(事)喻()理,是咏物诗的重要手法。

借古讽今、怀古伤情

比喻

夸张

  夸张是指夸大或缩小事物原有的形态、规模、程度,以增强诗歌的主观感情色彩。(李白常用夸张)

象征

  象征是指通过具体形象以表现与之相近似的思想情感。

用典

  运用典故来抒情言志、表明心迹。

对比

  对比就是使对比的双方的特征更加鲜明,如黑与白的对比,生与死的对比,对与错的对比,动与静的对比,通过鲜明的对比来强调、揭示某一种现象,阐释某一个道理。

反衬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以“蝉噪”衬“林静”,以“鸟鸣”衬“山幽”。

  与对比相比,不难看出反衬是以相反的一方写另一方,“牺牲”相反的一方来突出另一方,如以动写静、以乐写悲、以黑写白等;对比却不具备这样的特质,对比双方不存在谁为谁服务的问题,而是双方都为某一个目标服务。

正衬(烘托)

  是绿叶对牡丹的衬托,是云彩对明月的烘托。

  如《山园小梅》的颈联“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在这里是虚拟“霜禽”和“粉蝶”对梅的喜爱,烘托自己对梅花的喜爱。

  正衬与反衬的性质一样,只是正衬的陪衬者与被衬者取同一“立场”,反衬的陪衬者与被衬者取相反“立场”。

化用

  诗词的诗句是由前人的诗句变化而来。如王实甫《牡丹亭·长亭送别》中的句子“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就是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借代

  较普遍的技巧。

  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白居易《琵琶行》)“帆”代“船”;“朱门”是朱红色的大门,这里代指权贵豪门之家;“丝竹”,“丝”本指琴瑟一类的弦乐器,“竹”本批箫笛一类的管乐器,这里“丝竹”一起代指音乐。

通感

  一种特殊的比喻。

  “通感”就是把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沟通起来。

  如“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白居易《琵琶行》)用触觉“冰泉冷涩”写听觉琴声低沉(“弦凝绝”),传达出琴声的幽愁暗恨。

  再如“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用视觉“暗”写嗅觉“香”,突出梅香的清淡、时断时续。

互文

  一种特殊的省字法,使诗句更精练。

  如“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实际是说“秦汉时明月秦汉时关”,即古时的明月,古时的关;“秦”字后省去了“汉”,“汉”字前省去了“秦”,不仅语言精练,而且给读者一种时空阔大之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实际上是说“迢迢皎皎牵牛星,皎皎迢迢河汉女”。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木兰辞》),实际上说“雄兔脚扑朔眼迷离,雌兔眼迷离脚扑朔”,所以两兔在地上跑时很难分辨出谁雄谁雌。

5.意象

  古诗词的形象包括人的形象以及物的形象。

  那么,意象又是什么呢?简而言之,诗人在客观之物上加上主观之意,便创造出一定的意象。

  在古诗词的创作和发展中,有些事物所包含的主观感情被逐渐固化下来,用以表现特定的场景和寓意。

  在高考中,有一些意象是反复出现的。

  在此用一首小诗把高考中经常出现的意象进行总结,以助考生记忆,从而更好地解答诗词鉴赏题:。

松梅竹菊寓高洁,

  借月托雁寄乡思。

杜鹃鹧鸪啼凄凄,

  梧桐叶落透悲意。

别时长亭柳依依,

  落花流水传愁绪。

乌鸦燕子系兴衰,

  草木仍在人事移。

1、“松梅竹菊”寓高洁:

  松梅竹菊是品行高洁、不畏邪恶的形象化身,古人常用这四种形象表现高洁的情操。

  刘桢《赠从弟》有云:“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王吉《咏竹》则言:“岁寒别有非常操,不比寻常草木同。

  ”元稹《菊花》一诗有云:“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写梅的诗句也有很多,如“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

2、借“月”托“雁”寄乡思:

  皓月当空常常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唤起诗人的怀远之念,如: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再如苏轼“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均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雁是一种候鸟,古诗词常用大雁南飞的景象书写在外游子的思乡之情。

  王湾的《次北固山下》。

  诗的最后两句写道:“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诗人漂泊流浪,到底什么时候能重返故乡,连泊舟中的诗人自己也不清楚,因此他只好寄希望于春光中北归的大雁为自己传书了。

  归雁这一意象写出了作者的思归之情。

3、“杜鹃”“鹧鸪”啼凄凄:

  杜鹃,又名子规、杜宇等,在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在让位于他的臣子后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又说杜鹃叫声如“不如归去”,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了凄凉、哀伤的象征。

鹧鸪天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题目问: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此问的解答就应从杜鹃的叫声入手,词中也提到了“声声只道不如归”,表达的是作者漂泊之外的思归之情。

  古诗词中出现的“鹧鸪”这一意象也经常透出悲凉之意。

  比如李白的《越中览古》:“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

4、“梧桐”叶落透悲意:

  古语有“一叶落而知秋”,说的便是梧桐叶落。

  以梧桐写悲秋,是古人常用的手法。

  朱淑真的《秋夜》,其中就写到了“梧桐”这一意象:。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中,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的意境。

5、别时“长亭”“柳”依依:

  在古典诗词里,杨柳常常与离情相关联,《诗经》中的《采薇》便写道:“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柔弱的杨柳摇摆不定的形体,最能传递亲友离别时依依难舍之情。

  此外,“柳”与“留”也谐音。

  长亭为古人送别之场所,因此也是送别诗中经常出现的意象。

  柳永的《雨霖铃》同时写到了这两种意象,分别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以及“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

6、落“花”流“水”传愁绪:

  “花”落让人爱怜、伤感,“水”流或喧嚣或舒缓,绵延不绝,最惹人愁绪,因此,在古诗词中常用落花流水来表达忧愁。

  如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又如李清照《一剪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

7、“乌鸦”“燕子”系兴衰:

  乌鸦这种鸟经常在坟头等地出现,常被视为不祥之兆,诗人常用“乌鸦”这一意象渲染出衰败的氛围。

  燕子则因其有眷恋旧巢的特点,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历史兴衰感慨的寄托。

  出现“乌鸦”这一意象的高考题目不少,如:《丹阳送韦参军》“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鹧鸪天》“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

8、“草木”仍在人事移:

  草木常青,人事却已悄然发生变迁。

  古诗词常用“草木”来表达物是人非的感慨以及对历史兴亡的感叹。

  如《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诗词鉴赏题《过华清宫》也用到了树木的意象:“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

6.诗歌的意象鉴赏

  愁思,是古典诗歌中雨意象的主要含义。

  这主要是因为绵绵雨丝常常能引起诗人的情感共鸣,便常用这一意象来写心中的不尽愁思。

  借助具体雨意象与抽象的心理活动建立起了一种特殊的联系,传达出了诗人的或离别之绪、或思念之情、或厌倦之心、或悔恨之意、或国破家亡之痛。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秦地故人成远梦,楚天凉雨在孤舟”(李端《宿淮浦忆司空文明》)

  但有时,雨意象也传达出一种温润与暖意。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园,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但总的说,雨意象以表达愁思为主。

  雨意象传达的主要是愁思,水意象传达的主要是被阻隔的无奈。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相距并不遥远,但因不可逾越的水的阻隔,只能留下地老天荒般的大遗恨。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阴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无论你怎么努力,眼前的美好,都会因水的阻隔而变得可望不可及。

  与阻隔的无奈相反,水意象有时又是传达离愁、思念之类情感的媒介。

  “去年下扬州,相送黄鹤楼。

  眼看帆去远,心逐江水流。

  ”(李白《江夏行》)“心逐江水流”,茫茫江水正是无限离别之情的生动写照。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向东滚滚流去的春水正是不尽愁恨的传神写照。

青山

  青山意象是古典诗歌中的一个重要意象,无数的诗人对此倾注了自己的深情。大致而言,青山意象有下面几种意义。

  象征故乡,栖息身心。

  “无穷芳草色,何处故山青。

  ”(齐己《送休师归长沙宁觐》)“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

  ”(司空曙《贼平后关人北归》)“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

  ”(戴叔伦《题稚川山水》)。

  暗示虚无,显示苍凉。

  “是非成败转头空。

  江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三国演义·临江仙》)“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

  ”(许浑《金陵怀古》)“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引为知己,安妥灵魂。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白《独坐敬亭山》)“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情与貌,略相似。

  ”(辛弃疾《贺新郎》)。

落花

  花很美丽,但这种美丽常常是短暂的,因此在多愁善感的诗人心中,飘零的落花总会引起无限的惆怅。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杜甫《曲江二首》)漫天飞花是诗人的无边愁苦。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以落花暗示繁华不再、盛世一去不返。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杜牧《金谷园》)落花变成了坠楼人,传达的是哀怨与愁恨。

  当然,并非所有的诗人笔下的落花都是感伤、忧郁、衰老、死亡的意象。

  王维《从岐王过杨氏别业应教》有诗云:“兴阑啼鸟换,坐久落花多。”这是以落花写澄澈心境。

  李白《少年行》有诗云:“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这是李白式的生活——不言伤感,只有纵情,落花也能增加游兴。

  龚自珍有诗云:“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还护花。”这更一种积极进取、发愤有为精神的写照。

飞鸟

  像鸟一样自由飞翔是人类自古就有的愿望。表现在诗歌中,飞鸟意象成为了人们心灵自由飞翔的重要凭籍。

  以鸟的自由飞翔表达实现人生理想的渴望。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

  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嵇康《赠秀才入军》)这是生活在司马氏专权年代的嵇康的精神翱翔。

  以鸟的翱翔太空表达诗人对超然玄远的人生境界的追求。

  “开轩临颍阳,卧视飞鸟没。

  ”(王维《留别山中温古上人兄并示舍弟缙》)。

  以飞鸟回巢写游子的思乡愁肠。

  如“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薛道衡《人日思归》)。

  以孤鸟独飞写人的漂泊无定。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阮籍《咏怀》)。

钟声

  钟声意象在古诗中的意义可分两个阶段来看。

  第一阶段是佛教传入中国之前,那时的钟声多是作为庆典音乐的体验,带给人们一种欢快、热烈的享受,如《诗经》开篇《关雎》中的句子“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第二阶段是佛教传入中国之后,这一阶段要比第一阶段复杂。

  王维的诗中的钟声,多回荡在远离尘嚣的山谷云雾、参天古木之中,传达的是一种隐遁山林、皈依佛门的空寂与恬淡。

  如“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过香积寺》)。

  还有许多诗人都使用过这种具有佛教色彩的钟声意象。像李白的“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听蜀僧弹琴》)

  在诗人笔下,钟声还是对时间流逝的警示。

  如“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李商隐《无题》)。

诗歌鉴赏的词句理解题要注意哪几个方面?

  1、看明白(1)看题目:题目中经常会蕴藏着与主旨相关的信息。

  (2)看主体:①古人所用意象基本带有固定的、特定的含义和情感寄托;②抓住表达情感的关键字,如万里悲秋常作客中的悲。

  (3)看背景:诗歌鉴赏题中,有时会有诗人人生经历及写作背景的相关注释,一定要仔细分析,知人论诗、知事论诗。

  2、写清楚常用的表述方式:这首诗采用(某种表达方式、修辞方式、表现方法),写出了(某个意象的某种)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种思想、感情,起到了某种作用。

  常见考察点归纳:1、常说的表达方式指的是: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

  2、常说的表现方法指的是:比兴、象征、衬托、渲染、对照、想象、联想、照应、虚实结合、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

  3、意境:指的是由许多寄托作者思想情志的意象,艺术地组合到一起,形成的诗歌的基本的整体情境。

  如孤独凄凉、激情飞越、闲适淡泊、清新飘逸、沉郁顿挫4、常见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感情:迷恋、忧愁、惆怅、孤独、寂寞、伤感、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5、通常指的作用:意境优美、意境深远、言近旨远、深化意境、升华主旨、意味深长、耐人寻味6、常见的内容:离情别绪、怀古伤今、思乡怀远、个人情志与山水田园、咏史咏物与讽喻抒怀、春恨秋悲与人生际遇、出世的山林之趣与入世的庙堂之志7、常见的创作风格:朴素自然、清新飘逸、沉郁顿挫、淡雅高远、华妙艳丽、雄健高昂、悲壮苍凉、严谨细腻、清丽婉约基本的答题方法和步骤:古诗词鉴赏题,虽有一定的开放性,鼓励有创意地答题,能自圆其说,都可给分。

  但还是要根据试题的要求,问什么,相应答什么;要什么,相应给什么,讲究答题一定的规范性,才不易丢分。

  1、诗眼型题的答题模式:①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②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③展开联想和想像,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④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2、意境型题的答题模式:①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②展开联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③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能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出来,如: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怆等;④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3、句意型题的答题要点:①阐明语表义,有时要发掘它的深层意思;②指出诗句的描写作用,或表达了什么感情和旨趣。

  4、语言特色型题的答题模式:①用一两点或一二句话,准确点明语言特色(简练传神、凝练沉郁、入木三陵樱分、炼字精巧、一字传神、对仗工稳、语近情遥、庄谐俱见);②结合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③阐述诗中用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5.主旨型题的答题模式:①分析具体诗句写了什么;②抒发了什么情感,暗寓了什么。

  6.技巧型题的答题模式:①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

  修辞手法:正反对比、巧用比喻、妙用比拟、夸张得体等。

  表现手法:衬托、对比、虚实、大小等);②结合诗句分析,何以见得是用了这种手法;③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旨意。

  如何鉴赏思乡怀人类诗歌?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

  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告庆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或托物传情(月、雁、笛、柳),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

  鉴赏这类诗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确定情感类别;抓住意象,构建图景;抓住关键词语,体味艺术特点。

  如尺友丛何鉴赏诗眼?诗眼之说,实际是考查诗歌的炼字,即体会作者在词语使用方面的精妙之处。

  古人写诗炼字,一般体现在对动词、形容词的精心选择上。

  如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如何鉴赏咏物诗?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

  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

  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

  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赏析时要重点把握①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

  ②寄托什么志。

  如何鉴赏边塞诗?边塞诗的内容大体有:建功立业的渴望和保家卫国的豪情;将士久戍的乡愁和闺中妻子的离恨;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

  鉴赏边塞诗要结合作者的生平思想和诗歌创作的具体时间,体味诗人在诗中写的是什么,抒发的哪一类型的情感。

  如何鉴赏山水田园诗?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

  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

  这类诗抒情上常常是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写法上常常是白描、衬托。

古诗赏析题一般怎么答题

诗歌鉴赏技巧答题要领:

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 分析表达作用(句意 文意 主旨情感)

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 叙(描写)什么 抒什么情

赏析表现手法:手法 表达作用(句意 文意 主旨情感)

1.赏析诗中的关键字词

命题方式:这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命题变式: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具体方法:解释单个字 解释所在诗句的意思 手法分析 情感分析

2.赏析诗中的重要语句

命题方式:这句诗有何特殊含义或深沉含义?

命题变式:这句诗最具表现力,试简要分析.

解答分析:先解释清这句诗的字面意义,然后或扣语言特点、或扣思想情感作具体分析.

具体方法:解释诗句 分析手法 结合谈情感

3.赏析诗歌的写作技巧

命题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命题变式: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当然围绕艺术手法,也会有一些更具体的提问方式.问题越具体,相对而言,回答越容易租咐.

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弊唯纯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具体方法:说出表现手法 通过这种手法表现的情感

4.赏析诗歌的语言特色

命题方山让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命题变式: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语言艺术).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或某句诗的含义(特殊含义、深层含义,如语境含义、意境含义).

能用来答题的词语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沉郁顿挫、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5.赏析诗歌的思想情感

命题方式: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命题变式:请分析这首诗的主旨或对于本诗内涵,你是如何理解的.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情感或某句诗的含义(特殊含义、深层含义,如语境含义、意境含义).

能用来答题的词语一般有:壮志未酬、报国无门、闺中怨恨、念远思家、忠贞爱国等.

盘点知识

一、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

花草类

(1)菊:隐逸、高洁、脱俗

(2)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逆境

(3)兰:高洁

(4)牡丹:富贵、美好

(5)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

(6)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

(7)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8)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

树木类

(1)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

(2)黄叶:凋零、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3)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

(4)松柏: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

(5)竹:气节、积极向上

(6)梧桐:凄苦

(7)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

风霜雨雪云类

(1)海浪:人生的起伏

(2)东风:春天、美好

(3)春风:旷达、欢愉、希望

(4)露:人生的短促、生命的易逝

(5)天阴:压抑、愁苦、寂寞

(6)海浪的汹涌:人生凶险、江湖诡谲

(7)狂风:作乱、摧毁旧世界的力量

(8)西风: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

(9)雪:纯洁、美好、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

(10)小雨:春景、希望、生机、活力、潜移默化式的教化

(11)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前途的迷惘、渺茫、理想的落空、幻灭

(12)暴雨:残酷、热情、政治斗争、扫荡恶势力的力量、荡涤污秽的力量

(13)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

(14)江水: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绵长的愁苦、历史的发展趋势

动物类

(1)子规:悲惨、凄惨

(2)鱼:自由、惬意

(3)鸿鹄:理想、追求

(4)猿猴:哀伤、凄厉

(5)乌鸦:小人、俗客庸夫

(6)沙鸥:飘零、伤感

(7)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

(8)(瘦)马:奔腾、追求、漂泊

(9)(孤)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

(10)鹰: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

器物类

(1)玉:高洁、脱俗

(2)簪缨(冠):官位、名望

颜色类

(1)白:纯洁无瑕、丧事

(2)红:热情奔放、青春、喜事

(3)绿:希望、活力、和平

(4)蓝:高雅、忧郁

(5)黄:温暖、平和

(6)紫:高贵、利国利民

(7)黑:黑暗、绝望、庄重、神秘、对死者的怀念、命途的多舛

其他类

(1)英雄:追慕、自愧自叹

(2)小人:鄙夷、明志、自省、鞭挞

(3)古迹:怀旧明志、昔盛今衰(国家)、衰败、萧条(古迹一般和古人密切相联)

(4)草原:辽阔、人生境界、人的胸襟

(5)仙境:飘逸、美妙洁净、忘尘厌俗

(6)天地:人类的渺小、人生的短暂、心胸的广阔、情感的孤独

(7)乡村:思归、厌俗、田园风光、生活气息、纯朴美好、安逸宁静

(8)城市(市井):繁荣热闹、富贵奢华

(9)破晓:初现希望

(10)朝阳:希望、朝气、活力

(11)夕阳:失落、消沉、珍惜美好而短暂的人生

(12)深夜:愁思怀旧

二、诗歌的语言

这部分涉及的考点有炼字、音韵、格律(押韵、对仗等)、简繁、用典等.在这里我们把炼字以外的内容称之为炼篇.

1.炼字.诗歌是高度凝练的艺术,古往今来的诗家都非常重视炼字,有“诗眼”“词眼”之说.一般指五言之中第三字,七言之中第五字,也有以第二字、第四字乃至末字为“眼”的.其实“眼”就是诗句的关键处,不拘在腰在膝在足.动词、形容词等是古诗炼字的重要内容,其他一些词语如名词(意象名词、表颜色的词)、副词、数量词也常常耐人寻味.

  还有一些特殊形式的词语,如叠词、拟声词、意象名词罗列等,常能表现出特殊的表达效果:叠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拟声词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多个名词连用,意象的组合会营造一定的意境.

2.炼篇.对于绝大多数的诗,炼字只是其锤炼语言的一部分,如果一味强调炼字,就会使诗歌陷于“有句无篇”的误区,所以诗人们同时也非常重视对“篇”的锤炼,即应包括格律的锤炼与总体语言风格的把握.

总体的语言特色包括一句话或者全篇的语言特色.诗歌的语言风格常见的有平淡、工丽、直率、委婉(含蓄)、清新、简洁、明快、自然、飘逸、清幽、雄奇、豪放、浑厚、旷达、悲慨、苍凉、沉郁、低沉、舒缓、洗练等.需要指出的是每一个诗人都有各自的风格特点,而同一个诗人也可能具有多种风格.

3.注意诗歌语言的变形.诗歌要借助非常俭省的语言外壳来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还要符合音韵的需要,非对语言作出变形不可.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等等,主要目的是建立格律以造成音乐美,给读者留下艺术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而这些地方,往往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要把握词性的改变,还原颠倒的语序,把握诗人的真实意图与情感侧重点,用想象和联想去填补诗人留下的空白.了解诗歌组织语言的规律,就能迅速进入诗歌的语境.

三、诗歌的表达技巧

诗歌表达技巧指的就是在进行诗歌创作活动时所运用的技巧.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表达方式

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而就古代诗歌而言,描写、抒情两种表达方式比较常见,是考查的重点.

2.抒情方式

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间接抒情有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古讽今、叙事抒情等.一般情况下,写什么景抒什么情.个别时候以乐景抒哀情,目的是增加哀的程度.

3.表现手法

主要有渲染、烘托(包括正衬和反衬)、白描、悬念、赋比兴、联想想象、动静相衬、以动写静、列锦(名词罗列)、虚实结合、欲扬先抑、寓褒于贬、明褒实贬、言此意彼、换位思考、画龙点睛、以小见大、语序倒置、情景理合一,等等.

4.行文结构

常见的有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承上启下、起承转合、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衔接、铺垫、伏笔、照应等.

5.材料取舍

有主次、详略、繁简等等.材料是构成文章的血肉,材料的详略取舍往往体现了作者的用意.

6.修辞手法

主要的修辞手法有: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对比、起兴、反复、设问、互文、用典、象征、寄寓、寄托等.在实际运用中,多种修辞往往是交叉在一起的.

四、诗歌的思想内容

1.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1)忧国伤时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春望》.

同情人民的疾苦.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

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登楼》.

(2)建功报国

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

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从军行》.

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走到花儿跟前,给它一滴水,它将会绽放得更美丽.

今天燃起信念之火,明日定能铸就辉煌.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如:杜甫《兵车行》.

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涉江》.

(3)思乡怀人

羁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温庭筠《商山早行》.

思亲念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

边关思乡.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闺中怀人.如: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李白《子夜吴歌》.

(4)生活杂感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昔胜今衰的感慨.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

借古讽今的情怀.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清照《如梦令》.

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

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

(5)长亭送别

依依不舍的留恋.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2.评价作品思想内容应注意的问题

(1)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如辛弃疾曾经在抗金斗争的最前线出生入死,南归之后又遭到投降派的排挤和打击,所以其词多为回忆过去如火如荼的战斗生活,或者表达报国无门的愤懑情绪,风格豪放悲慨.

(2)了解某个时代的风貌,同样有助于准确把握这个时代的文学作品.比如,唐代国力强盛,投笔从戎的知识分子大多精神昂扬,情感豪迈,在他们的诗中,尤其是边塞诗中,虽有塞外环境的恶劣,也有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但更多的是同仇敌忾的愤慨,保家卫国的决心,因而诗歌格调高亢,情绪激荡.而宋代则大不相同,积贫积弱、国力衰微的大宋朝,已没有了大唐的气象,在知识分子的笔下,豪迈之气少了,悲凉之气多了,雄伟气魄少了,家国之愁多了.

(3)许多古代诗词的前面都有一个不长的“序”,有的交代创作的年代,有的交代创作的缘由,有的交代创作的经过,有的交代创作的背景,有的又为整个作品奠定情感基调,它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也是至关重要的,因而不能忽视.

(4)大多数作品的思想感情不是单一的,其中可能交织着许许多多非常复杂的情感,这一点要特别注意,当然,读者有时也可以在原作的基础之上发挥想象,进行二度创作.另外,一个作家的整体创作取向和风格一般是固定的,但也不排除个别作品的特例存在.如李清照、辛弃疾等,都有其固有风格之外的创作.

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_古诗鉴赏方法与技巧探讨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古诗鉴赏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考查点。

  其题型常常分为主观题或者主客观试题整合题。

  教师应抽出一些时间来分析与讲解古诗词,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鉴赏方法与技巧,这对学生的鉴赏能肆租明力及整体素质而言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

  一.注意诗词标题,留意所给注释

    在一首诗词中,其标题往往有画龙点睛之效。

  题目中常常包含了诗歌类型、时间、事件、人物、地点、事物等信息,以及告诉读者其基本内容。

  这样则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古诗主题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如标题中有古人名、古迹,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乌衣巷》、《金陵怀古》、陈子昂《燕昭王》等。

    其次,还应留意所给注释。

  这往往介绍了诗词背景等信息,对诗词的理解有一定的帮助。

  如某考题:。

  夜上受降城闻笛①唐·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②,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③,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释]①受降城:贞观二十年,唐太宗曾亲临灵州接受突厥一部的投降,“受降城”由此得名;一说在今内蒙古五原县西北。

  ②回乐烽:回乐县的烽火台,在今宁夏灵武西南。

  ③芦管:即芦笛。

  (1)该诗前两句分别以什么角度写景的?给人什么共同感受?

  (2)诗中是如何将把声音、景色及感情融为一体的?

  二.弄清诗词类别,整体把握诗词

    在古诗词鉴赏时,教师首先应指导学生弄清诗词的类别,也就是诗词题材。

  在语文教材中,诗词的类别是丰富多样的,如田园与边塞,怀人与送别,叙事与写景,登高和怀古,咏物与抒怀,闺怨与思想等。

  例如:李商隐的《咏柳》,借秋柳表达壮志未酬之感慨;曾巩的裂告《咏柳》,则借春柳讽刺了猖狂得势小人。

  怀古诗常常借古讽今或者借古抒怀。

  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即使为同一类别的诗词,其格调也有所不同。

  同样的送别诗,或含蓄,或明朗;或低落,或昂扬;或委婉,或直接;或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等等,同一“别”字,而风情各异。

  如柳永《雨霖铃》与高适《别董大》。

  因此,通过把握诗词题材,才能更好地理解诗词内容,进而鉴赏诗词。

  三.抓准诗词形象,领悟作者情感

    第一、分析意象色彩。

  如字面或暗示。

  不同色彩可以表达出作者不同的情感体验。

  冷色,往往传递出孤寂凄凉、低沉冷漠、颓唐消极之感,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

  “枯”、“昏”等色彩构成了一个寂寞、哀愁、惆怅的诗境;暖色,则传递出积极向上、活泼热烈、意气风发之感。

    第二、动静结合,互相映衬而拓展诗境,情感表达。

    第三、在诗词中,其意象有时与作者心理特点、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相关,而被赋予某些特定含义。

  因此,在鉴赏时,教师应指导学生考虑这些意象的象征意义,从而准型茄确理解与把握诗词。

  如杨柳——离别依依;菊花——高洁品质;杜鹃——哀惋、忧国志士、薄命佳人、至诚;鸿雁——信使、思乡;鸟——自由等;羌管羌笛表示思乡,折柳表送别,凭栏表吊古怀远等。

  同时,在分析诗词意象时,学生还需留意物和人,景与情,景与人,物和情的关系。

  四.分清诗词修辞,辨别表达技巧

    在古诗词中,其修辞手法的作用与在其他文体中的作用大致相同。

    修辞手法,如夸张:突出与强调;反问:起强调作用;拟人:将事物人格化;比喻:生动、形象;巧用典故:含蓄精炼,富有文采,拓展内容;此外,还有对偶、借代、衬托、互文、双关、象征、叠词等。

    抒情方式分为两大类:间接抒情与直抒胸臆。而间接抒情又包含多种,如融情于景等、借景抒情等。

    表达技巧:对比与衬托、托物言志、动静结合、寓情于景、虚实相生、寓情于景、想象与联想、渲染与烘托等。

  而炼字也是古诗词鉴赏的一个考查点。

  在古诗词中,其运用的表达技巧是最灵活、丰富的。

  五.懂得知人论世,发掘深层含义

    知人论世就是在诗词鉴赏时,对于诗词中的诗人,我们要能够了解他的身世生平,所处时代特点,作品风格等。

  如杜甫的诗往往是沉郁厚重、忧国忧民;陶渊明的诗常常是体现出田园生活之舒适、安逸,以及厌弃官场之情,其语言自然清新。

  陆游的诗歌风格豪放雄浑,常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而读李白的诗,在洒脱、乐观、豪放的感受之余,还品味出一种四顾茫然、漂泊无依、孑然特立的孤独悲哀。

  又如宋·岳飞的《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若学生熟悉北宋末年靖康之变的历史史实,则容易感受到岳飞“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之感叹。

    童海霞,教师,现居江苏盐城。

提交信息测一测您提升学历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