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有哪些经典的成语故事?

作者:曲言初时间:2023-07-18 00:26:48

导读:" 三国演义中有哪些经典的成语故事?1.《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文学的瑰宝。在这部作品中,有许多经典的成语故事,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2.quot;攘外必先安内quot;:这是一个关于刘备的成语故事。故事中,刘备在攻打东吴之前,先解决了自己内部的问题,稳定了自己的政权,"

三国演义中有哪些经典的成语故事?

  1.《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文学的瑰宝。在这部作品中,有许多经典的成语故事,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2."攘外必先安内":这是一个关于刘备的成语故事。故事中,刘备在攻打东吴之前,先解决了自己内部的问题,稳定了自己的政权,才能够有效地对外作战,最终取得了成功。

  3."火烧连营":这是一个关于黄忠的成语故事。

  故事中,黄忠在长坂坡对抗敌军时,以火攻的战术大胜敌军,烧毁了敌方连营。

  这个成语形容的是以火攻的战术来突破敌军防线,取得战斗的胜利。

  4."一字之师":这是一个关于赵云的成语故事。

  故事中,赵云在长坂坡对抗敌军时,以一字之师的阵型击败了敌军,并成功解救了刘备。

  这个成语形容的是一个人或者一支军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以少胜多,取得战斗的胜利。

  5."过五关斩六将":这是一个关于关羽的成语故事。

  故事中,关羽在曹操的追击下,连续通过了五关六将的考验,并最终成功逃脱了曹操的追杀。

  这个成语形容的是一个人或者一支军队凭借自己的勇猛和智慧,顺利地克服了一连串的困难,取得了胜利。

  6."李代桃僵":这是一个关于曹操的成语故事。

  故事中,曹操欲害刘备,但被李乐代替了,最终刘备得以幸免。

  这个成语形容的是一个人或者一方代替了另一个人或者一方的处境,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

  7."舍生取义":这是一个关于诸葛亮的成语故事。

  故事中,诸葛亮为了保护刘备,不惜舍弃自己的生命,最终取得了胜利。

  这个成语形容的是一个人为了维护正义和公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8."兵不厌诈":这是一个关于曹操的成语故事。

  故事中,曹操多次使用计策诱敌,最终取得了战斗的胜利。

  这个成语形容的是在战争中,使用计谋和诡计来骗过敌人,取得战斗的胜利。

  总结:《三国演义》中有许多经典的成语故事,这些故事不仅展示了三国时期的英雄豪杰和智慧,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智慧和文化的独特魅力。这些成语故事至今仍然被广泛引用,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常用语和智慧的象征。

三国演义里的成语故事

    成语是我国独有的文化,可与古诗词相提并论。

  它有着独特的魅力,它既具有丰富的内涵,深远的意义,又有妙趣横生的典故和灵活多变的语言环境。

  下面是我为您整理的三国演义里的成语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三国演义里的成语故事篇一:刮骨疗毒

    关羽攻打樊城时,被毒箭射中右臂。

  将士们取出箭头一看,毒已渗入骨头,劝关羽回荆州治疗。

  关羽决心攻下樊城,不肯退。

  将士们见关羽箭伤逐渐加重,便派人四处打听名医。

  一天,有人从江上驾小舟来到寨前,自报姓华名佗,特来给关羽治伤。

  关羽问华佗怎样治法?华佗说:"我怕你害怕,立一柱子,柱子上吊一环,把你的胳膊套入环中,用绳子捆紧,再盖住你的眼睛,给你开刀治疗。

  "关羽笑着说:"不用捆。

  "然后吩咐宴招待华佗。

  关羽喝了几杯酒就与人下棋,同时把右臂伸给华佗,并说:"随你治吧,我不害怕。

  "华佗切开肉皮,用刀刮骨。

  在场的人吓得用手捂着眼。

  再看关羽,一蔽春边喝酒,一边下棋。

  过了一会,血流了一盆,骨上的毒刮完,关羽笑着站起来对众将说:"我的胳膊伸弯自如,好像从前一样。

  华佗先生,你真是神医呀!"华佗说:"我行医以来,从没见像你这样了不起的人,将军乃神人也。

  "。

  三国演义里的成语故事篇二:如鱼得水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刘备为实现统一天下的宏愿,特意拜访隐居的诸葛亮,请他出山。他连去了两次都未能见着,第三次去,才见了面。

    刘备说明来意,畅谈了自己的宏图大志。

  诸葛亮推心置腹,提出了夺取荆州、益州,东联孙权,北伐曹操的战略方针。

  刘备听后大喜,于是拜孔明为军师。

    孔明竭力地辅佐刘备,而刘备对孔明的信任和重用,却引起了关羽、张飞等将领的不悦。

  他们不时在刘备面前,表现出不满的神色,秉性耿直的张飞,更是满腹牢骚。

  刘备耐心地作了解释,他形象地把自己比做鱼,把孔明比做水,反复说明,孔明的才识与胆略,对自己完成夺取天下大业之重要。

  他说:“我刘备有了孔明,就好像鱼儿得到了水一样,希望大家不要再多说了。

  ”以后,刘备在孔明的辅佐下,东联北伐,占荆州,取益州,军事上节节胜利,势力不芹乱断扩大,最终与魏、吴成了三足鼎立之势。

    故事出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成语“如鱼得水”比喻得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很合适的环境。

  三国演义里的成语故事篇三:步步为营

    三国时,黄忠和严颜攻占太阳山后,黄忠又带领人马向定军山进军。

  来到定军山,黄忠多次去挑战,定军山的守将夏侯渊就是不出来应战。

  因为那里地形相当复杂,也离开不清楚敌人的详细情况,黄忠只好安营扎寨住下来。

    这时,曹操命令夏侯渊主动出击,并写信告诫,一要刚柔结合,二要有勇有谋。

  夏侯渊反复琢磨,终于想出了一条计策。

  他让夏侯尚去引诱黄忠,自己乘机大伏击。

  结果,黄忠手下的将军陈式果然上了当,被夏侯渊活捉。

  黄忠很着急,采纳法正的意见,大军队的所有钱物都赐给全军将士,将士们一时间斗志昂扬,嫌并档决心死战到底。

    当天,军队就启程了。

  每行走一段路程就设下一道营垒,然后又继续向前推进。

  黄忠行军谨慎,防备又严密。

  夏侯渊不听张颌劝阻,轻率出击,不仅吃了败战,还伤了部将夏侯尚。

  黄忠的军队顺利推进到定军山下,夺取了定军山对面的高山。

  三国演义里的成语故事篇四:一身是胆

    东汉末年,刘备和曹操在汉水一带交战。

  刘备的老将黄忠前去曹营劫粮,被曹军团团围住。

  黄忠左冲右突,没能突出重围。

    刘备的大将赵云带了几名骑兵赶来营救。

  赵云杀进重围,救出黄忠。

  赵云回到营地,埋伏了大批弓箭手,然后大开营门。

  自己单枪匹马,站在营门外。

  追过来的曹军见了,不敢前进一步。

  只见赵云枪一挥,营里的箭好似飞蝗般射向曹军。

  赵云和黄忠乘势追杀,获得大胜。

    第二天,刘备来到前线视察。他夸奖赵云“一身是胆”,意思是胆量极大。

  三国演义里的成语故事篇五:超群绝伦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县(今属山西)人,三国时蜀国的五虎上将之一(其余四将为张飞、赵云、黄忠、马超)。长期以来,统治阶级对他加以神化,尊为“关公”、“关帝”。

    关羽英勇善战,武艺超群,立下许多战功。

  他曾斩杀袁绍手下大将颜良和文丑,闯过曹操的五个关口,杀死曹操的六员战将。

  关羽对蜀主刘备赤胆忠心,深受刘备重用。

  但是,关羽的致命弱点是缺乏政治谋略,骄傲自大,瞧不起别人。

    公元214年,刘备率兵攻打四川,派关羽镇守荆州。

  关羽听说诸葛亮在四川用计收降了勇将马超,便写信给诸葛亮,询问马超的才能可以与谁相比。

  诸葛亮很了解关羽不服气的心思,便写信回答说:“马超文武双全,勇猛过人,一代英杰,可与汉初大将黥布、彭越之辈相比,可与张飞并驾齐驱,但却不能与你相提并论,不如你这样超出众人,无人可比。

  ”。

《三国演义》里有哪些成语故事?

  孟德献刀[mèngdéxiàndāo]《三国演义》里的情节,为了除掉祸国殃民的董卓,王允和曹操定下刺董之计,曹操手持七星刀刺杀董卓,不料却被发现,曹操随机应变,以献刀为名瞒了过去。

  割须弃袍[gēxūqìpáo]割掉胡须,丢掉外袍。

  形容战败落魄的样子。

  割须弃袍是一则成语故事,来源于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第58回,曹操率军与马超在潼关交兵,曹军被打败后马超追击曹操时,曹操为了不被认出来,把胡须割掉,把长袍丢弃之事。

  描写了曹操狼狈逃窜的景象。

  桃园三结义[táoyuánsānjiéyì]桃园三结义最初是小说《三国演义》里记载的故事,述说当年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位仁人志士,为了共同干一番大事业的目标,意气相投,言行相依,选在一个桃花盛开的季节、选在一个桃花绚烂的园林,举酒结义,对天盟誓,有苦同受,有难同当,有福同享,共同实现自己人生的美好理想。

  三顾闭模茅庐[sāngùmáolú]顾:拜访;茅庐:草屋。

  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

  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轿激缓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铅谈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三国演义》把刘备三次亲自请诸葛亮的这件事情,叫做“三顾茅庐”。

  跃马檀溪[yuèmǎtánxī]跃马檀溪,是指刘备在情急之下、驱赶乘马跳出檀溪,从而逃脱追杀的典故。

  怒鞭督邮[nùbiāndūyóu]“怒鞭督邮”是中国经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一个精彩情节,摘自小说第二回,主要叙述张飞殴打贪官污吏的经过,生动的刻画出张飞这一人物正直好义的性格。

  辕门射戟[yuánménshèjǐ]是历史典故,最早出自《三国志·吕布传》,吕布为了阻止袁术击灭刘备所使的计谋。后来罗贯中将这个典故改编为脍炙人口的“吕奉先射戟辕门”,也就是《三国演义》第十六回,是三国名将吕布以他精湛的箭法平息了一场战争。

  草船借箭[cǎochuánjièjiàn]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火烧赤壁[huǒshaochìbì]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

三国演义成语典故大全

    成语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事物认识的结晶,每个成语都是古人智慧的浓缩而如今我枯戚们现代日常生活又经常用得到。下面是我为您整理的三国演义成语典故大全,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三国演义成语典故篇一:望梅止渴

    东汉末年,曹操带兵去攻打张绣,一路行军,走得非常辛苦。

  时值盛夏,太阳火辣辣地挂在空中,散发着巨大的热量,大地都快被烤焦了。

  曹操的军队已经走了很多天了,十分疲乏。

  这一路上又都是荒山秃岭,没有人烟,方圆数十里都没有水源。

  将士们想尽了办法,始终都弄不到一滴水喝。

  头顶烈日,战士们一个个被晒得头昏眼花,大汗淋淋,可是又找不到水喝,大家都口干舌燥,感觉喉咙里好像着了火,许多人的嘴唇都干裂得不成样子,鲜血直淌。

  每走几里路,就有人倒下中暑死去,就是身体强壮的士兵,也渐渐地快支持不住了。

    曹操目睹这样的情景,心里非常焦急。

  他策马奔向旁边一个山岗,在山岗上极目远眺,想找个有水的地方。

  可是他失望地发现,龟裂的土地一望无际,干旱的地区大得很。

  再回头看看士兵,一个个东倒西歪,早就渴得受不了,看上去怕是难得再走多远了。

  曹操是个聪明的人,他在心里盘算道:这一下可糟糕了,找不到水,这么耗下去,不但会贻误战机,还会有不少的人马要损失在这里,想个什么办法来鼓舞士气,激励大家走出干旱地带呢?

    曹操想了又想,突然灵机一动,脑子里蹦出个好点子。他就在山岗上,抽出令旗指向前方,大声喊道:“前面不远的地方有一大片梅林,结满了又大又酸又甜的梅子,大家再坚持一下,走到那里吃到梅子就能解渴了!”

    战士们听了曹操的话,想起梅子的酸味,就好像真的吃到了梅子一样,口里顿时生出了不少口水,精神也振作起来,鼓足力气加紧向前赶去。就这样,曹操终于率领军队走到了有水的地方。

  三国演义成语典故篇二:老牛舐犊

    三国时,曹操手下有位谋士叫杨修。

    一次,杨修随曹操出征,攻城不下,便就地安营扎寨。

    这时,杨修忽听曹操说道:“鸡肋,鸡肋!”他立刻明白曹操的意思是想要退兵,便和士兵说:“丞相打算退兵了。”这样,全营的人纷纷收拾行装,准备撤退。

    曹操巡营时,看到这种情况,非常吃惊,便向士兵询问原因,才知道是杨修私传军令。

    由于杨修平时屡次卖弄小聪明令曹操不满,今次又在自己尚未下令撤退之时私传军令,于是,便以杨修扰乱军心,把他杀了。

    杨修死后,杨修的父亲杨彪非常伤心,因思念儿子而日渐憔悴。

  曹操问他说:“杨公为什么会这般消瘦啊?”

  杨彪叹气说:“我惭愧啊,没有能够像金日磾[dī]一样具有先见之明,现在还有一种像老牛舔着自己的孩子一样的爱子之心!”

    曹操听后。十分感动,不免内疚。

  三国演义成语典故篇三:运筹帷幄

    刘邦当皇帝后,在都城洛阳南宫摆设酒宴,招待文武官员。

  刘邦说:“诸位不要瞒我,都要说真心话,我为什么能取得天下?项羽又是为什么会失去天下的呢?”

    有两位头领马上回答说:“项羽待人轻慢而且好侮辱人,陛下仁厚而且爱护别人。

  陛下派人攻打城池,夺取土地,所攻下和征服的地方就分封给大家,跟天下人同事利益。

  而项羽妒贤嫉能,有功的忌妒,有才能的怀疑,打了胜仗不给人家授功,夺得了土地不给人家好处。

  这就是他失去天下的原因。

  ”。

    刘邦摇摇头,说:“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如果说在军帐中出谋划策,决定胜负在千里之外,我比不上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给粮饷,保证运粮道路不被阻断。

  我比不上萧何;统率百万大军,战则必胜,攻则必取,我比不上韩信。

  这三个人都是人中的俊态,我碰腔却能够使用他们。

  这就是我能够取得天才下的原因,项羽虽然有一位重要的谋士范增,但他却不信任。

  这就了被我攻灭的原因。

  ”。

  三国演义成语典故篇四:乐不思蜀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国家各据一方,征战不休,争夺霸主的统治地位。

    其中,刘备管辖割据的地方称为蜀。

  刘备依靠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一批能干的文臣武将打下了江山,他死后将王位传给了儿子刘禅。

  临终前,刘备嘱咐诸葛亮辅佐刘禅治理蜀国。

  刘禅是一没吵陵位非常无能的君主,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做,整天就知道吃喝玩乐,将政事都交给诸葛亮去处理。

  诸葛亮在世的时候,呕心沥血地使蜀国维持着与魏、吴鼎立的地位;诸葛亮去世后,由姜维辅佐刘禅,蜀国的国力迅速走起了下坡路。

    一次,魏国大军侵入蜀国,一路势如破竹。

  姜维抵挡不住,终于失败。

  刘禅惊慌不已,一点继续战斗的信心和勇气都没有,为了保命,他赤着上身、反绑双臂,叫人捧着玉玺,出宫投降,做了魏国的俘虏。

  同时跟他一块儿做了俘虏的,还有一大批蜀国的臣子。

    投降以后,魏王把刘禅他们接到魏国的京都去居住,还是使他和以前一样养尊处优,为了笼络人心,还封他为安乐公。

    司马昭虽然知道刘禅无能,但对他还是有点怀疑,怕他表面上装成很顺从,暗地里存着东山再起的野心,有意要试一试他。

  有一次,他请刘禅来喝酒,席间,叫人为刘禅表演蜀地乐舞。

  跟随刘禅的蜀国人看了都触景生情,难过得直掉眼泪。

  司马昭看看刘禅,见他正咧着嘴看得高兴,就故意问他:“你想不想故乡呢?”刘禅随口说:“这里很快乐,我并不想念蜀国。

  ”。

    散席后,刘禅的近臣教他说:“下次司马昭再这样问,主公应该痛哭流涕地说:‘蜀地是我的家乡,我没有一天不想念那里。

  ’这样也许会感动司马昭,让他放我们回去呀!”果然不久,司马昭又问到这个问题,刘禅就装着悲痛的样子,照这话说了一遍,但又挤不出眼泪来,只好闭着眼睛。

  司马昭忍住笑问他:“这话是人家教你的吧?”刘禅睁开眼睛,吃惊的说:“是呀,正是人家教我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司马昭明白刘禅确实是个胸无大志的人,就不再防备他了。

  三国演义成语典故篇五:草船借箭

    东吴与刘备联合抗曹,东吴大都督周瑜命诸葛亮十日内制作十万支箭。

    诸葛亮说:“只击需三日。

  ”并立下军令状。

  周瑜笑诸葛亮是自取灭亡。

    周瑜一边吩咐士兵不给诸葛亮准备制作箭的材料,一面让谋士鲁肃偷偷借给他二十条船,每船三十个军士,两边扎上稻草人,听候调用。又叮嘱鲁肃千万别告诉周瑜。

    鲁肃又来见诸葛亮,第一天不见动静,第二天也不动。

  第三天四更时分,诸葛亮密请鲁肃到船上。

  同时,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好,向曹营进发。

    此时,江上大雾迷漫,对面看不见人。

  五更时分,船只接近曹营。

  诸。

    葛亮让军士们在船上擂鼓呐喊,装作周瑜来偷袭。无奈江上雾大看不清楚,曹操只好调三千弓箭手向船上射箭。

    待草人身上密密地插满了箭,天已放亮,诸葛亮下令收船。

    军士们高喊着:“谢谢曹丞相的箭。”高高兴兴地往回走了。

    回营后,把箭取下,十万有余。

三国演义中有哪些成语故事

三国演义中成语故事有:妄自菲薄、智取陈仓、七擒七纵、六出祁山、舌战群儒、单刀赴会、得陇望蜀、负重致远、出言不逊、兵贵神速、吴下阿蒙、断头将军、车载斗量、势如破竹、老牛颂宽舐犊、如嚼鸡肋、坚壁清野、巢毁卵破、顾曲周郎、一身是胆、超群绝伦、七步之才、才占八斗、空城计、如鱼得水、髀肉复生、如饮醇醪、步步为营、偃旗息鼓、七步成诗、鞠躬尽瘁,野派亮死而后已、万事具备,只欠东风、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身在曹营心在汉、欲擒故纵、乐不思蜀、刮骨疗毒、计收姜维、计取陈仓、苦肉计、江东赴会、吕布戏貂禅、击鼓骂曹、蒋干盗书、走马荐诸葛张飞赔罪、设连环计、义放曹操、桃园结义、水淹七军、诸葛亮吊孝、辕门射戢、黄忠请战回荆州、横槊赋诗、三英战吕布、曹操献刀羡芦、单骑救主、马跃檀溪、初出茅庐、过五关斩六将、捉放曹操、桃园三结义、大意失荆州、三国归晋、火烧连营、赤壁大战、草船借箭、三顾茅庐、画饼充饥、望梅止渴

《三国演义》中有哪些成语故事?

桃园结义草船借箭三顾茅庐乐不思蜀望梅解渴

三国演义中的成语故事

  三国演义中的成语故事有步步为营、负薪救火、毛遂自荐等。

  1、步步为营。

  三国时,黄忠和严颜攻占太阳山后,黄忠又带领人马向定军山进军。

  来到定军山,黄忠多次去挑战,定军山的守将夏侯渊就是不出来应战。

  因为那里地形差陪相当复杂,也离开不清楚敌人的详细情况,黄忠只好安营扎寨住下来。

  这时,曹操命令夏侯渊主动出击,并写信告诫,一要刚柔结合,二要有勇有谋。

  夏侯渊反复琢磨,终于想出了一条计策。

  他让夏侯尚去引诱黄忠,自己乘机大伏击。

  结果,黄忠手下的将军陈式果然上了当,被夏侯渊活捉。

  黄忠很着急,采纳法正的意见,大军队的所有钱物都赐给全军将士,将士们一时间斗志昂扬,决心死战到底。

  当天,军队就启程了。

  每行走一段路程就设下一道营垒,然后又继续向前推进。

  黄忠行军谨慎,防备又严密。

  夏侯渊不听张颌劝阻,轻率出击,不仅吃了败战,还伤了部将夏侯尚。

  黄忠的军队顺利推进到定军山下,夺取了定军山对面的高山。

  2、负薪救火。

  战国时代,魏国老是受到秦国的侵略。

  魏国的安厘王即位后,秦国加紧了进攻,魏国连连战败。

  安厘王元年,秦国进攻魏国,魏国失去了两个城镇;第二年,魏国又失去了三个城镇,不仅如此,秦国的军队当时还直逼魏国的都城,形势十分危急。

  韩国派兵来救,但也被秦军打败。

  魏国没有办法,只得割让了土地,才算了结了战争;可是到了第虚握蠢三年,秦国又发动进攻,强占了魏国的两个城镇,并杀死了数万人。

  第四年,秦国更把魏、韩、赵三国的军队,一起打得大败,杀死兵士十五万人;魏国的大将芒卯也因此失踪。

  3、毛遂自荐。

  在战国的时候,有权有钱的人很喜欢供养一些有才能的人,以增强自己的势力,在有事、需要有人出意见的时候,就让他们策划谋略,替自己解决问题。

  这样的人被称做食客,也叫门下客。

  赵国的宰相平原君势力庞大,家中养了几千名食客。

  其中有位叫毛遂的食客,待了三年,都没有什么别的贡献,平原君虽然觉得很奇怪,却也没有埋怨,任由他在家中吃住。

  后来,赵国的国都邯郸被秦军包围,情势非常危急。

  于是赵皮颂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劝说楚王和赵国合作,共同出兵对抗秦国。

  平原君回家后,准备从食客中选出二十个文武全才的人一同前往,可是选来选去只有十九人合格,还差一个人。

提交信息测一测您提升学历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