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民间故事精选大全5篇中有哪些故事?

作者:巴海达时间:2023-07-18 00:47:29

导读:" 传统民间故事是一种承载着民族文化和智慧的宝贵财富。它们不仅传承了前人的智慧和经验,还能给人们带来乐趣和启示。下面就是一些传统民间故事的精选大全。1.《孔子和学生》-故事梗概:孔子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他的学生非常尊敬他,但有一天,孔子的学"

  传统民间故事是一种承载着民族文化和智慧的宝贵财富。

  它们不仅传承了前人的智慧和经验,还能给人们带来乐趣和启示。

  下面就是一些传统民间故事的精选大全。

1.《孔子和学生》

  -故事梗概:孔子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他的学生非常尊敬他,但有一天,孔子的学生们出现了种种问题,对他的教育方法提出了质疑。

-解决方案:

  -孔子耐心地解答学生们的问题,表达自己的教育理念。

  -孔子通过自己的言行和榜样来教育学生,让他们明白真正的智慧和道德的重要性。

2.《聪明的渔民》

  -故事梗概:一个贫穷的渔民捕鱼时意外捞到了一个神奇的鱼,鱼说只要放了它,就会实现渔民的一个愿望。

-解决方案:

  -渔民经过思考,最终决定放了鱼,并请求鱼帮他摆脱贫困。

  -鱼给渔民提供了一个策略,让他通过努力和智慧改变自己的命运。

3.《刘备与诸葛亮的故事》

  -故事梗概:刘备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诸葛亮则是他的重要谋士和朋友。他们共同努力,为国家的统一和人民的福祉而奋斗。

-解决方案:

  -刘备和诸葛亮紧密合作,互相倾听和尊重对方的意见。

  -他们通过智谋和勇气,成功应对了种种困难和挑战。

4.《聪明的女儿》

  -故事梗概:一个贫穷的农夫有一个聪明的女儿,她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帮助父亲摆脱了困境。

-解决方案:

  -女儿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父亲改善生活。

  -女儿展现了她的聪明才智和善良心地,成为了父亲的骄傲。

5.《英勇的小鸡》

  -故事梗概:一个小鸡被狼追赶,它勇敢地逃跑,并找到了一只老鹰帮助自己。

-解决方案:

  -小鸡通过勇敢和机智,成功逃脱了狼的追赶。

  -小鸡找到了老鹰,并请求老鹰的帮助,最终获得了安全。

传统民间故事精选大全5篇

  【#能力训练#导语】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民间故事占据了很大的地位。

  在许许多多的故事中,我们不仅感受到了听故事的快乐,更感受到了传统文化。

  下面是分享的传统民间故事精选大全5篇。

  欢迎阅读参考!。

【篇1】传统民间故事精选

    当年武王伐纣,双方鏖战,僵持不下。

  商朝闻太师命令青龙关总兵张桂芳率领十万兵马浩浩荡荡来到西岐。

  不料与姜子牙交战几番,均惨败而归。

    闻太师闻讯,大吃一惊。正愁眉不展之际,忽然想起自己跟随金灵圣母学艺时,认识了许多道友,便从九龙岛请来王魔、杨森、高友乾和李兴霸四位道友,为商军助战。

    子牙得知敌军叫战,便带着金吒、哪吒出来迎战。

  几个人杀在一起,子牙祭起打神鞭,打得高友乾一命呜呼,灵魂去了封神台。

  杨森大叫着直奔子牙,不曾想被金吒用遁龙桩困住,一剑将他斩为两段。

  王魔要害子牙,金吒精神抖擞,结果了他的性命。

    第二天,子牙带众将出城讨战,张桂芳出战,众将将他围在中间。

  子牙又命金吒去战李兴霸,二人杀在一起,子牙刚要祭起打神鞭,李兴霸一见,赶紧骑着狰狞,腾云驾雾逃走了。

  哪吒见李兴霸逃走,登轮直取张桂芳,张桂芳见不能走脱,就掉转枪头,往自己的咽喉一刺,灵魂也奔了封神台。

    再说李兴霸逃脱后,来到一座山上,遇见一个道童,这个道童是普贤真人的徒弟木吒,他是奉师命下山辅佐子牙的。

  当他得知眼前这个道人是李兴霸时,就拔出“吴钩”宝剑,一剑刺死了李兴霸。

  然后,借土遁来到了西岐城。

    闻太师接到军报,十分着急,与众将商议后,决定派左军上将军鲁雄为帅,费仲和尤浑随同,一起率军出征。当时正值夏末秋初,天气酷热,三军将士铁甲在身,行路非常困难,个个汗流浃背。

    鲁雄率领人马日夜兼程出了五关,到西岐山救援。

    姜子牙得到消息后,派南宫适、武吉带领五千人马前往西岐山安营,封锁路口。

  两家人马对阵安营,小心防备。

  西岐军在山顶上,暑热难当。

  鲁雄却把人马驻扎在茂林深处,十分凉爽。

  商兵见西岐人马扎营在山上,都笑周兵自取灭亡。

    姜子牙命令武吉在营后筑了一个三尺高的土台,并派人将棉袄等发到每个士兵的手里,士兵都不得其解。

    晚上,子牙作法,不一会儿,西岐山刮起大风,一刮就是三天,虚此郑后来竟下起了大雪,眼见地冻天寒,鲁雄和费仲、尤浑三人无计可施。而西岐将士都穿上了棉衣御寒。

    空中的阴云散后,露出太阳,光照大地。

  天气骤热将积雪都化成了水,往山下冲去,子牙一见,忙又作法,西岐山又刮起了寒风,将雪水都冻成了冰。

  许多商兵都冻死了,鲁雄、费仲、尤浑三人被冻在了中军帐中,浑身瑟瑟发抖。

  刀斧手走上前凿冰破门,将这三人抬出,押到了子牙的面前。

  子牙再次作法,把西岐山的冰都化了,未冻死的商兵溃不成军,四散奔逃。

    姜子牙冰冻岐山的故事从此在民间流传下来。

【篇2】传统民间故事精选

    隋朝末年,统治残暴,连年大兴土木,不断对外用兵,民不聊生,一群英雄好汉结义起兵。这日,众英雄取下金墉关,后又立即去攻取瓦岗寨。

    瓦岗寨守将马三保闻报,令众军士紧闭城门。

    众好汉赶到,头领徐懋功派程咬金前去讨战。咬金纵马一溜烟来到阵前,大叫道:“喂,哪个不怕死的快出来跟爷爷打一仗!”

    马三保闻报,先遣马金宗出战。

  马金宗手持大刀出城,一见程咬金的模样,大叫一声道:“哎哟,你是哪里来的丑八怪?”程咬金一听此言,气得哇呀暴叫,二话不说,抡斧照马金宗头顶砍下来。

  马金宗慌忙举刀来挡,没想到刀被砍成两段,马金宗一愣神,被咬金趁势砍下人头。

    马三保在城楼上看到马金宗被程咬金砍死,气得又派一个族弟马有周出阵应战,没想到这人更加不济,刚到阵前,便被程咬金一斧拦腰斩为两截,摔落马下死了。

    马三保见又折了一个兄弟,勃然大怒,亲自披挂出城。

  程咬金见马三保上阵,抡斧劈面就扒配砍,马三保忙举刀来迎,只见金光四溅,火星乱飞。

  程咬金又连砍三斧,直震得马三保双臂发麻,慌忙拨马逃走。

  徐懋功令众将一举攻下了瓦岗寨。

    当晚,众将在帅府内摆酒庆贺。正在饮酒热闹之间,忽听演武厅后面发出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众将循声跑去一看,只见地面裂开一个约一丈宽的大洞,里面黑咕隆咚的,什么都看不清。

    徐懋功一见便道:“此洞裂开,定有玄机,不知哪位兄弟愿意下去一探究竟?”众人一听面面相觑,无人应声。

  徐懋功又道:“既无人愿差颂下去,只好抓阄决定。

  我现在写下纸阄,只有一个写着‘去’,哪位拈着‘去’,就该他下去。

  ”众好汉都道:“有理。

  ”。

    徐懋功便写下纸阄,众人轮流拈起。真乃天意,唯独程咬金抓到了“去”字。

    徐懋功立即令人取来一个大筐,在筐上绑了一只金铃,又系上几十丈粗绳,命程咬金坐进筐里,几个将士提着绳索,将他送下洞去。程咬金下洞六七十丈深才到达洞底,摇了摇金铃,上面便住了手。

    程咬金爬出大筐,提斧在手,但见眼前黑糊糊一片,伸手不见五指,只得摸黑向前走。

    转过两道弯,忽见前方出现两点亮光,程咬金心内惊慌道:哎呀,莫非是妖精的两只大眼睛?遂提斧在手,壮着胆子走上前,猛地抡斧照亮光劈去,只听“咔嚓”一声响,劈开了两扇石门。

    程咬金走进门,看到眼前现出三间大殿,便径直走进中间的大殿,见桌上摆着一顶金幞头、一件杏黄龙袍、一条碧玉带、一双履、一块玄圭、一张写有字的纸条。

    程咬金不识字,他穿上杏黄袍,戴上金幞头,系上碧玉带,套上履,拿上玄圭和纸条,这才走出大殿。

    他走到石门前,刚好迈出双腿,只听“轰”的一声响,石门又紧紧闭上了,将程咬金吓了一跳,忙走到大筐里,用力摇了摇金铃,上面闻知,又七手八脚将他拉了上去。

    众好汉一见程咬金上来,一身奇特的打扮,尽皆惊讶不已。

    程咬金拿出玄圭和纸条,徐懋功接过去一看,只见上面写着:“程咬金举义集兵,为三年混世魔王,搅乱大隋天下。”众将一听皆大惊,便知这乃是上天之意,纷纷上前要拜程咬金为王。

    程咬金百般不从,徐懋功无奈,只得指着一面杏黄大旗道:“我们每人轮番冲着这面大旗来拜,哪位拜得这面大旗飘动,谁便为王。

  ”众人皆赞同。

  徐懋功、秦琼等都已拜过,轮到程咬金。

  他正躬身下拜时,不料猛然打了一个响亮的喷嚏,竟将杏黄大旗给吹得飘动起来。

  众将一见,便都俯身冲程咬金下拜,程咬金无奈只得应允,却说道:“我可不愿做皇帝呀,等有了愿做的人,我就让位。

  ”。

    程咬金做了王,便命将帅府改造成皇宫,又择吉日升殿,封徐懋功为左丞相、护国军师,魏征为右丞相,秦琼为兵马大元帅,其余众好汉皆封为将军。瓦岗寨大摆宴席,犒赏三军,好不热闹。

【篇3】传统民间故事精选

    汤王以后经过二十多代,王位传到了武丁手上。

  这时候的商朝国力大不如前,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

  武丁跟他的先祖汤王一样,是个非常贤明的王,从小就留心国家大事。

  等到武丁继承王位登基以后,更是兢兢业业,日理万机。

  但是武丁虽然能干,身边却没有得力的大臣辅佐他。

  因此他常常夜不能寐,心里很烦闷。

  在他的父亲小乙去世以后,武丁守孝三年,郁郁寡欢,连话也懒得说。

  所以整整三年,武丁没有说过一句话。

    有一天晚上,武丁忽然做了一个梦,梦里遇到一个人,看样子很像囚徒,身穿一件粗麻布衣服,胳膊上套着一条很粗的绳索,他的背有点驮,正弯腰低头吃力地干活。

  武丁恍恍忽忽觉得心里一动,于是走上前去跟他说话,那个驼背的人抬起头来,武丁觉得这个人的眼睛里充满了聪明智慧。

  再看他的面容,明明不认识,但是武丁却觉得在哪里见过他似的,有一种很熟悉的感觉。

  朦胧中,武丁似乎听见那个罪人向他谈了许多有关天下国家的大事,武丁听他侃侃而谈,头头是道,很合他的心意。

  正想询问他的名字,却被早朝的钟声吵醒了。

    武丁上朝以后,把梦里遇见的那个人画在木板上,让群臣复制了许多份,又用书面形式告诉大家,神托梦给他,告诉他这就是他日思夜想所要寻找的贤臣,并命令文武百官四处寻访。

  过了很久,其中一个大臣寻访到北海的傅岩,找到一个名叫说(yuè)的囚犯,面容和打扮跟武丁描述的一模一样,正拿着一把杵在修筑被水冲坏的道路。

  那个大臣高兴得不得了,认定他就是武丁所要寻找的人,于是连夜用大车把那个囚犯带回去,并赶忙向武丁报告。

    武丁立刻召见那个大臣和他带回来的人,一看,果然就是他梦见的那个人。

  他一高兴,竟然说出话来了,这是他自从父亲去世后第一次用嘴巴说话。

  那个囚犯见了武丁,一点也不害怕,态度从容,镇定自若,谈起国家大事来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显示出很高深的学问和过人的才识。

  武丁听了很高兴,当时便对他说:“有了你的辅佐,复兴国家的愿望一定可以实现。

  你就是上天赐给我的大贤啊!”于是立刻任命他做了宰相。

  因为他是从傅岩来的,人们就称他为傅说。

  他住过的那个破洞,后人称为“圣人窟”。

    傅说做了宰相之后,尽心尽力辅佐武丁,他提出了很多非常高明的建议,采取了很多有效的措施。

  武丁对他几乎言听计从,因而他的那些正确的决定总是被武丁大加赞赏并且全部采纳。

  很快,商朝的国势就开始强大起来,武丁复兴国家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傅说死后,他的灵魂化做一颗星,升上了天空。在箕星和尾星之间有一颗闪闪发亮的小星,就是傅说的灵魂变的,人们称它为“傅说星”。

【篇4】传统民间故事精选

    森林里有6个红衣服娃娃兄弟,他们经常在一起玩游戏,等到饿了的时候就会拿出一个金锥敲石头,这样想吃什么就会有什么。

    从前,在一座大森林里,住着六个红衣娃娃。娃娃们有一个尖尖圆圆的宝贝,叫作金锥,它是红衣娃娃的秘密。

    有一天,红衣娃娃们在玩游戏。一个娃娃肚子饿了,说:“我们休息一下吧,你们要吃什么吗?”

  第一个娃娃说:“我要吃雪片糕!”第二个娃娃说:“我要吃核桃果!”……

    于是,那个娃娃从石头缝里拿出金锥,在大石头上“叮叮叮”敲了三下,边敲边说:“雪片糕、核桃果……”石头好像听懂了娃娃的话,一下子就变出了大家要的食物。

    谁知这天,森林里来了一个小伙子,他刚好看到了这一幕。红衣娃娃走后,小伙子从石缝里拿出金锥,学着红衣娃娃的样子,在石头上敲三下,说:“红烧鱼、白菜汤……”一眨眼,石头也变出了小伙子要的食物。

    小伙子带着金锥,高兴地回家了。他用金锥变出了很多东西,成了富有的人。

    小伙子的弟弟听说了这件事,非常妒忌。他跑到森林里大喊:“我要金锥,我要金锥!”

    他刚喊了几句,就被红衣娃娃听见了。

  一个娃娃说:“他知道我们的秘密,一定是他拿走了金锥。

  ”另一个娃娃说:“对,一定要惩罚他。

  ”。

    于是,六个娃娃跑过去,捏起弟弟的鼻子就往前拉。弟弟“哎哟哎哟”地大叫起来,不一会儿,他的鼻子就和大象的一样长了。

    弟弟又伤心又愤怒,他把长鼻子塞进衣服里,跑去找哥哥。

    哥哥很愧疚:“我要把金锥还给红衣娃娃。”

    “啊?”弟弟拉住哥哥说,“那可是宝贝,不能还。”

    哥哥摇了摇头说:“拿走别人的东西是不对的,我应该去道歉。”

    哥哥带着弟弟回到了森林里,他很诚恳地拿出金锥,还给红衣娃娃,说:“对不起,请你们原谅我,也帮帮我的弟弟吧。”

    红衣娃娃原谅了他们。娃娃们合力把弟弟的长鼻子往回一按,弟弟“哎哟”一声,鼻子又变回了原来的样子。

    从此,兄弟俩一起辛勤地劳作,靠自己的努力过日子。他们还和红衣娃娃成了好朋友,经常跑到森林里去和红衣娃娃一起玩呢。

【篇5】传统民间故事精选

    在焦作一带有个习俗,每年农历七月十五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上坟为死去的亲人烧纸祭奠,俗称“鬼节”。这个习俗来自一个民间传说。

    传说明朝末年,朝廷昏庸,官吏腐败,贪官污吏横行霸道,鱼肉乡里,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中,艰难度日。

    乱世多灾,老天爷也来祸害百姓了。

  一年夏天,瓢泼大雨一连下了数日未见停歇,沁河水暴涨,眼看要漫过河堤了。

  管理沁河河道的官员叫赵捏,他站在河堤上,看着逐渐上涨的河水,心中乐开了花。

  他*笑着对手下人说:“马上张贴布告,家家户户都要出钱出物来抢修河堤。

  ”。

    老百姓本来就生活艰难,哪里还有钱财可出,但是赵捏不管这些,领着一帮家丁挨家挨户搜抢财物,见什么拿什么,有什么抢什么,猪、马、牛、鸡大小牲畜,小麦、玉米、小米、高粱五谷杂粮,都被赵捏抢进了府中。然而,赵捏并未用这些东西来抢修河堤,而是把这些东西变卖后,把银子装进了自己的腰包,然后在高台上听曲饮酒,哪里管百姓的死活。

    河水终于冲垮了河堤,似猛兽般向四周村庄冲去。

  庄稼被淹,房屋倒塌。

  小孩冲走,大人淹死,到处哭爹喊娘,家家戴孝出丧。

    有一个姓王的后生,血气方刚,疾恶如仇,目睹眼前的惨状,便找了几个人,准备造反。

  他对众人说:“当官的抢走了我们的财物,却没有来抢修河堤,致使河水淹没了我们的家园。

  当官的哪管我们的死活,他们只顾着自己吃喝玩乐,我们与他们拼了吧!”。

    众人纷纷响应,很快就聚集了上千人。

  他们拿着铁锨,扛着锄头,举着钉耙,高喊着:“打死贪官赵捏,为亲人报仇。

  ”向赵府冲去。

  不料,赵捏早有防备,他招集了许多家丁,个个刀出鞘,箭上弦。

  百姓们和家丁一场恶战,死伤无数,血流成河,王后生也在这次战斗中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然而,正义必能战胜邪恶,百姓们还是杀出了一条血路,冲进了赵府,杀死了作恶多端的赵捏,一把火烧了赵府。

    据说这一天是农历七月十五,百姓们为了纪念在洪水中和战斗中死去的亲人,便在每年的这一天,都要上坟烧纸祭奠亡灵。久而久之,形成了习俗,在怀府八县流传开了,直到现在。

民间传统故事精选五篇

  【#能力训练#导语】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民间故事占据了很大的地位。

  在许许多多的故事中,我们不仅感受到了听故事的快乐,更感受到了传统文化。

  下面是分享的民间传统故事精选五篇。

  欢迎阅读参考!。

【篇一】民间传统故事精选

  曾经有一个小和尚居住在一座高山上的庙里面,因为只有自己,所以经常是挑水喝的,但是后来又来了两个和尚,那么他们取水的任务是怎么分配的呢?

    一座高山上有座庙,里面住着一个小和尚。

  他每天都要到山下去挑水。

  夜里,老鼠出来偷东西吃,小和尚就拿着木棍去打,经常把屋子弄的乱七八糟。

    后来庙里来了一个瘦瘦的和尚,但是仍然是小和尚每天下山挑水,瘦和尚就知道玩乐,只喝水不挑水。

  小和尚就让瘦和尚去挑水,瘦和尚却让小和尚去,两人你推我、我推你,谁也不让,都不肯去挑水。

  最后他们决定一同去抬水。

  而且要把水桶放正中间,谁也不肯吃亏。

    晚上,小和尚让瘦和尚去打老鼠,瘦和尚让小和尚去打,两人一直推来推去,一直到天亮也没人去。

    不久,又来了一个胖和尚,他自己不想去挑水,就让另外两个人去,小和尚和瘦和尚都摇摇头去念经了。

    胖和尚自己去挑了两大桶水,然后,自己“咕咚咕咚”全部都喝光了。

  于是,三个人都不肯去打水。

  日子一天天过去,水缸里每天都是空的。

  他们又渴又饿,经也不念,木鱼也不敲了,每天睡得东倒西歪。

  庙里越来越冷清了。

    一天夜里,老鼠出来了,有了粮食,有的啃桌椅。

  一只老鼠不小心撞到了桌子上的蜡烛,幔布烧着了。

  火苗慢慢地蔓延,眼看着就要爬上房顶了,可是三个和尚还在呼呼大睡。

    小和尚被烟呛醒了,连忙喊:“着火了,着火了,快救火!”三个和尚这才一起奋力救火,大火扑灭了,他们也觉醒了。

    从那以后,三个人再也不偷懒了,一人一天轮流挑水,再也没有争吵过,日子过得可快活了。

【篇二】民间传统故事精选

    相传,妈祖姓林,住在我国闽[mǐn]南地区,家里共有兄弟姐妹五个,只有她一个女孩儿。

  按照当地的习惯,只有男人能出海,女人只能待在家里。

  所以,即使林姑娘水性很好也只能在家里帮助母亲干活儿。

    一天,林家四兄弟出海捕鱼去了。

  忽然,海上起了百年不遇的大风暴,风将海浪掀起足有几百尺高。

  村里的人都急坏了,十分担心海上的亲人,却一点办法都没有。

    起初,林姑娘和父母一起在家里等待风暴过去,可是,风暴根本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过了一会儿,林姑娘忽然双眼紧闭,脸色苍白,不省人事。

  这可把林家两位老人吓坏了!儿子们没有消息,女儿又昏迷不醒。

    他们颤[chàn]抖着双手,又推又拽,费了好大的劲儿,终于把女儿弄醒了。

  两位老人长舒了一口气。

  林姑娘却满眼含泪,一言不发。

  过会儿风暴停了。

    又过了几天,林家兄弟回来了,却唯独不见老四。

  三兄弟含泪向父母叙述了风暴当天的经历:猛烈的海风把他们的船刮到了大海深处,巨大的海浪把他们的船掀翻了,他们都落入了水中。

  正在他们“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时候,一个姑娘踏浪而来,如履平地,将三兄弟一个个救了上来,当她还要救老四时,却忽然不见了。

  于是,老四被海浪吞没了。

    林家两位老人这才知道女儿那天为什么晕倒,原来是去救哥哥了。

  如果他们没有把女儿叫醒,老四就不会死了。

  两位老人为此自责不已。

  自此,林姑娘被允许驾船出海,往返于各个岛屿,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多年来,林姑娘凭借自己的水性和菩萨心肠,搭救了不少渔民和过往商人的性命,当地的人都称她为神女、龙女妈祖。

    后来,她升天做了神仙,仍然不忘渔船和过往商船的安全。人们为了感谢她,为她修建了“妈祖庙”。

  即使到了现在,妈祖庙的香火还很旺呢!

【篇三】民间传统故事精选

    女娲是一个人身龙尾的女神。盘古开天辟地以后,也就在天地间到处游历。

    女娲滑行在大地上,羡慕盘古身体上那些优美结构,她热爱树木花草,然而她更加陶醉于那些更活泼、更富有朝气的鸟兽虫鱼。

  在把它们打量了番后,女娲认为盘古的创造还算不上完整,鸟兽虫鱼的智力远远不能使她满足。

  她要创造出比任何有生命之物都要卓越的生灵。

  这样,世上就会有了能主宰和管理万物的生命,也就不会仅仅只是野草漫山、野兽成群、飞禽成帮,世界也就不会寂寞和荒凉了。

    于是,当女祸沿着黄河滑行,低头看见了自己美丽的影子时,不禁高兴起来。

  她决定用河床上的泥按照自己的形貌来捏泥人。

  女娲心灵手巧,不一会儿就捏好了好多的泥人。

  这些泥人几乎和她一样,只但是她给他们做了与两手相配的双腿,来代替龙尾巴。

  女娲朝着那些小泥人吹口气,那些小泥人便被灌注了活力,“活”了起来,变成了一群能直立行走、能言会语、聪明灵巧的小东西,女娲称他们为“人”。

  女娲在其中一些人身上注入了阳气――自然界一种好斗的雄性要素,于是他们就成了男人;而在另外一些人身上,她又注入了阴气――自然界一种柔顺的雌性素,于是她们便成了女人。

  这些男男女女的人们围着女娲跳跃、欢呼,给大地带来了生机。

    女娲想让人们遍布广阔的大地,但她累了,做得也太慢了。

  于是,她想出一条捷径。

  她把一根绳子放进河底的淤泥里转动着,直到绳的下端整个儿裹上一层土。

  之后,她提起绳子向地面上一挥,凡是有泥点降落的地方,那些泥点就变成了一个个小人。

  女娲就这样创造了布满大地的人们。

    为了使人类绵延不绝,女娲为人类建立了婚姻制度,让男女互相配合,生儿育女,使人类能繁衍连续至今。

    女娲的儿女们在大地上幸福美满地生活着。

  但是,“天有不测风去”。

  有一年,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打仗,共工被祝融打败了,他气得用头去撞西方的不周山,结果将这座撑天的大柱撞塌了,半边天便塌了下来,天上出了一个巨大的窟窿,大地也被震荡得多处破裂。

  裂口中爆发出的火焰燃烧着人们的房屋和农作物。

  洪水漫过两岸,地下的水流也从其他隙缝中喷涌出来,淹没了大地,人们生活的地方变成了一片汪洋大海。

    女娲满怀恐惧地望着成千上万的你饿死和淹死。

  她决心要拯救她的孩子们,解脱她的儿女们的灾难。

  女娲滑到黄河边,挑选了许多五彩缤纷的石头,把它们放在熔炉里熔化,再用这些熔化了的液体把天上的洞补起来。

  女娲不停地补呀补呀,九天九夜过去了,天空最后被补好了,大地放晴了,天边出现了五色云霞。

  此刻雨过天晴后出现的彩霞,就是当年女娲用五彩石炼成的呢。

    天补好了,天空比以前更灿烂绚丽,女娲欣慰地笑了。

  但是,她还是不放心,又从东海捉来一只万年的巨龟,斩下它的四足,把它们用作擎天柱,分别竖在大地的四角,支撑住了天地的四方。

  之后,这位仁慈伟大的母亲,又把超多的芦葭烧成灰,填平了地上洪水泛流的沟壑。

  就这样,人们桑中以安居乐业地生活了,人类最后摆脱了灾难,大地上又出现了祥和欢乐的气氛,人们更加幸福地生活着。

    女娲创造了人类,因而被人们称为人类始祖“女娲娘娘”;她为她创造的人们的幸福不懈地付出,努力着,因此,她的名字被后人铭刻在心上。

【篇四】民间传统故事精选

    在曹州牡丹乡,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老梅花,少牡丹。

  ”意思是说,梅花越老,开得越丰腴鲜艳;而牡丹呢,恰在青春时(指栽种五六年的)花儿开得才最雍容华贵。

  可是,人们传说,民国初年,曹州赵楼村南面,有一棵生长了一百五十多年的牡丹树,叫脂红。

  这棵牡丹,树高丈二,枝长丈八,主干有碗口般粗细,开花红似胭脂,人称“牡丹王”。

    牡丹王花开数百央,红霞一片,香气袭人。

  夏天,老人们坐在树下乘凉,孩子们爬上树上玩耍。

  这件事在十里花乡传为奇谈,时间久了,当地的百姓官员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谷雨时节,牡丹王盛开,甚至峤里之外的人都来观赏。

  当时,曹州镇守史陆郎斋对“牡丹王”早有所疗,亲自一看,果真名不虚传此人不学无术,又专横粗暴,惯会巴结上司,当地百姓对他恨之入骨,他多次提出要买“牡丹王”,花农们执意不允,只好作罢。

    窃国大盗袁世凯准备在北京做皇帝,陆郎斋一看时机已到,为了讨好袁世凯,青去直上,就想拿这“牡丹王”作进贡礼。

  这年春天,牡丹花又开了。

  陆郎斋带领一干人马,耀武扬威地来到赵楼牡丹园。

  只见王彩缤纷的花海之中,“牡丹王”鹤立鸡群般地高高挺立着,红光耀眼,浓郁的花香沁人肺腑。

  陆郎斋心中暗想:好一株牡丹王王,我若能得手,呈南上去,不悉得不到荣华富贵?想到这里,使命人强抢“牡丹王”。

    闻讯而来的花农们苦苦哀求:“不行啊!这‘牡丹王’是俺花乡的传世之宝啊!挖不得呀!”陆郎哪里肯呀?在花农们的*,要骂声中,陆郎斋强行挖走了“牡丹王”。

    陆郎斋得到了“牡丹王”,得意洋洋接着,他又派了专车,亲自护送着送到北京,见到了袁世凯。袁世凯见后,喜出望外,陆郎斋的官职也连升三级。

    后来,袁世凯又令陆郎斋护卫着把“牡丹王”差额主河南冁德府(今安阳市),栽到袁世凯的公馆里。

  没过多久,“牡丹王”在袁氏公馆枯死,坐了八十三天皇帝的袁世凯,也被全国人民赶下了台牡丹乡的花农们得知“牡丹王”枯死的消息,悲痛欲绝。

  有人赋讨一首:。

    窃国大盗用小人,国遭灾难花不存。

    灌注心血百余载,枯死异乡刀剜心。

【篇五】民间传统故事精选

    武松在离景阳冈不远的酒店里,喝下了十八碗酒,倒提着哨棒,脚步不稳地正想向景阳冈走去。

  店家追出来喊道:“走不得!走不得!最近冈上有只老虎,已经伤害了二三十条人命。

  ”武松听了,笑了笑说:“你休来吓我,便真个有,我也不怕!”。

    武松乘着酒兴,大步走到景阳冈下,看见一棵大树,刮去了一块树皮,上面写着两行字:“最近景阳冈出现了老虎,凡是来往行人,在中午时分成群结队过冈。

  ”武松看了,笑着说:“这准是酒店老板吓人的玩意儿,好让人们到他酒店住宿。

  我怕什么!”于是,对告示置之不理,依旧拖着哨棒走上山冈。

    走不到半里路,看见一座破庙。

  庙门上贴着一张县衙门的布告。

  武松看了这才相信有虎。

  他本想转身回去,但犹豫了一会儿,还是自言自语:“怕什么!既然来了,倒要上去看看。

  ”。

    这时候正是初冬,昼短夜长,天很快就黑了。武松一路上并没有发现什么,又喃喃自语:“明明是人们自己害怕,不敢上山,哪里有什么老虎!”

    武松走了一阵,觉得酒力发作,浑身燥热,便一手把胸前的衣服敞开,直朝乱树林子走去。

  他看见一块十分光滑的大青石,板索性把哨棒放在一旁,正想要躺下入睡,忽然刮起了一阵狂风,接着“扑”的一声,从乱石丛林后面跳出一只吊睛白额的猛虎来。

  武松不由“哎呀”一声,连忙从青石板上翻身下来,拿起了哨棒,闪在一旁。

  那老虎又饥又渴,两只前爪在地上轻轻一按,朝着武松纵身扑来。

  武松吃了一惊,出了一身冷汗,酒也醒了。

    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老虎扑过来,只一闪,就闪在老虎背后。

  老虎往背后看人是很困难的,于是便把前爪搭在地上,腰身一掀,掀了起来。

  武松又一闪,闪在一边。

  老虎没有掀着武松,大吼一声,就像半空里打了个霹雳,震得地动山摇。

  接着它倒竖起铁棒似的尾巴一扫,武松急忙又闪在另一旁。

  原来老虎伤人,就是这一扑、一掀、一扫;这三下子不成,气焰也就减了大半。

    那老虎没扫着武松,又大吼一声,一兜扑了过来。

  武松见那老虎转回身扑来,于是双手挥起哨棒,用尽全身力气,从半空中劈下来。

  只听见“啪”的一声响,竟把一根手臂般粗大的树枝劈了下。

  来原来武松打得慌了,没打着老虎,却打在枯树上,那条哨棒折成了两截,只剩半截拿在手里。

  老虎更急了,咆哮着,张开大口又扑过来。

  武松一跳,退了十几步远。

  那老虎两只前爪正好落在武松跟前。

  武松索性把手里的半截哨棒丢在一边,两手就势抓住老虎的头皮使劲往地上按。

  老虎拼命挣扎,武松用脚朝老虎脸上、眼睛乱踢。

  老虎疼得吼叫着,身子底下扒起两堆黄土,扒成了一个坑。

  武松把老虎的嘴按到黄土坑里,又乱踢了一阵子。

  那老虎已没多大气力了。

  这时,武松左手紧紧地按住老虎,右手举起铁锤般的拳头,用尽平生之力只顾打。

  打了六七十拳,老虎眼里、嘴里、鼻子里、耳朵里都喷出鲜血来,只剩下了一口气,再也动弹不得了。

    武松担心老虎不死,找到那根断了的哨棒,又打了一阵。眼看老虎连气都没有了,这才扔了哨棒,过冈去了。

经典民间故事【精选5篇】

  【#儿童故事#导语】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

  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

  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

  以下是考网帮大家整理的经典民间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1.经典民间故事:端午节的传说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慈祥的奶奶,亲爱的妈妈,和蔼可亲的幼儿园阿姨,给我们讲了一个又一个趣味的民间传说。

  这些民间传说,就像一杯杯香气扑鼻的清茶,让我们回味无穷。

  下头就让我说一个我所明白的民间传说吧!——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有个传说,在全国流传很广,是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因为秦国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我的国家被侵略,心如刀割,可是始终不忍心放弃自我的祖国,然而又有心无力,一气之下,于当年的五月初五抱石投汨罗河而死。

    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十分忧伤,纷纷涌到汨罗河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了船只,托起他的身体滑来滑去,百姓们为了纪念屈原,便把米饭捏成团蒸熟扔进江中,久而久之,每年的五月五日就成了我们的节日。

  

2.经典民间故事:贴年画的传说

    在我国,买贴年画以往是过年中的一项重要的习俗。

  年关将近的时候,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的集市,都有着热热气腾腾的人气。

  买年画的摊贩将五颜六色的样张挂在墙上,渲染着喜气洋洋的节目气氛,使不少人驻足观赏,选购自我喜欢的画张。

    可是,关于年画,在民间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很久以前,有一男子姓柳名振业,他孤苦一人靠耕耘度日。某年年底,他从武强南关集市上买回了一张武强年画,上头画有一个美貌女子,像真人一样,当他遇有烦恼之事,看看画便能解去忧愁。

    忽一日,他发现举返锅里有可口饭菜,还浆洗衣了衣服,并且天天如此。

  他为了弄清原因,经过多次窥探屋内情形得知,原先是画中女子所为,她羡慕人间完美生活,又见男主人人品好,愿与其结为百年之好。

  这就是武强年画仙女下凡的故事。

  自此,武强年画一年鼓一张的传说就流传开来。

    在今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达,虽我很多以前颇显神秘的东西早已司空见惯,但流传下来的很多艺术造型,却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人们经过贴年画,表达对健康、幸福生活的完美愿望。

  

3.经典民间故事:牛郎织女传说

    相传牛郎父母早逝,又常受到哥嫂的虐待,仅有一头老牛相伴。

  有一天老牛给他出了计谋,教他怎样娶织女做妻子。

  到了那一天,美丽的仙女们果然到银河沐浴,并在水中嬉戏。

  这时藏在芦苇中的牛郎突然跑出来拿走了织女的衣裳。

  惊惶失措的仙女们急忙上岸穿好衣裳飞走了,唯独剩下织女。

  在牛郎的恳求下,织女答应做他的妻子。

  婚后,牛郎织女男耕女织,相亲相爱,生活得十分幸福美满。

  织女还给牛郎生了一儿一女。

  之后,老牛要死去的时候,叮嘱牛郎要把它的皮留下来,到急难时披上以求帮忙。

  老牛死后,夫妻俩忍痛剥下牛皮,把牛埋在山坡上。

    织女和牛郎成亲的事被天庭的玉帝和王母娘娘明白后,他们勃然大怒,并命令天神下界抓回织女。

  天神趁牛郎不在家的时候,抓走了织女。

  牛郎回家不见织女,急忙披上牛皮,担了两个小孩追去。

  眼看就要追上,王母娘娘心中一急,拔下头上的金簪向银河一划,昔日清浅的银河一霎间变得浊浪滔天,牛郎再也过不去了。

  从此,牛郎织女只能泪眼盈盈,隔河相望,天长地久,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也拗可是他们之间的真挚情感,准许他们每年七月七日相会一次,相传,每逢七月初七,人间的喜鹊就要飞上天去,在银河为牛郎织女搭鹊桥相会。

  此外,七夕夜深人静之时,人们还能在葡萄架或其他的瓜果架下听到牛郎织女在天上的脉脉情话。

  

4.经典民间故事:龙的传说

    传说,中国人是龙的传人,只要你是一个中国人就会明白几个龙的传说。这是一种民族自豪!

    在此刻,元宵灯会都有龙,是因为传说有一年干旱,氏坦老百姓们种不了田,田地都干裂了,求皇上想歼答桐办法,百姓们天天跪在太阳下请求老天下雨,这事感动了东海龙王,老龙王就上天找云神、风神、雷公让他们做好工作,最终请求雨神降雨。

  百姓们为了报答东海龙王就为他雕了龙头,将木凳连成一个金龙,成了活灵活现的龙。

  从此,民间有了一项娱乐活动,就是舞龙。

  等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许多村庄都要舞龙。

    龙的表演有两种,主要是单龙戏珠和双龙戏珠。可是每一种都离不开龙。

    传说蛇是小龙,它与龙有很多相似,它们的身体能够弯曲,都是细长的,但有两点不一样,蛇无角,无足,古人称蛇为蛇龙。

    有一座寺庙以龙闻名。

  据说白蛇与青蛇的后代称为笼子,生肖属相有一种蛇的说法为小龙这些都说明蛇是龙主要的部分。

  也有重要的融合。

    龙的传说无数,而我们也只用明白一两个就足够了。

  龙的子孙,龙的传人,我为自我是龙的传人而骄傲!

  

5.经典民间故事:牛鱼嘴的传说

    一个个美丽的民间传说,就像一杯杯香气扑鼻的清茶,让我们回味无穷。

  这些美丽的民间传说,反映了当地民间生活习惯,表现了他们的聪明才智,让我们产生了许多遐想。

  今日,就让我带给一个牛鱼嘴的传说吧!。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大帽山是一片大海,海里住着南海龙王儿子龙,岸边住着牛魔王的儿子牛和鲤鱼精的女儿鱼。

  鱼和牛从小青梅竹马,经常喜欢在一齐玩。

  在不知不觉中,他们都已到青年时期,牛和龙同时爱上了如花似玉的鱼。

  而鱼只爱上为人忠诚,力大无比的牛。

    一天,牛和鱼约会时被龙看见,龙顿时火冒三丈,立即要和牛决一死战。

  这场大战战了七七四十九天,战到翻江倒海,天昏地暗,仍未分出胜负,结果大海干枯变成了高山。

  也就是大帽山。

    这件事最终被上帝明白了,于是上帝把龙顶在大帽山的山顶上;把鱼锁在了半山腰上;把牛牛赶下做凡间苦役,就在牛被赶下做凡间苦役的前一夜,牛和鱼在大帽山的山嘴上做最终的生死离别。

    最终,人们为了纪念牛和鱼这个凄美的感情故事,就把大帽山叫成“牛鱼嘴”。

经典民间故事大全(5篇)

  【#儿童故事#导语】民间故事就是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具有虚构内容的散文形式的口头文学作品。

  民间故事从生活本身出发,但又并不局限于实际情况以及人们认为真实的和合理范围之内。

  它们往往包含着自然的、异想天开的成分。

  民间故事就像所有优秀的创作一样从生活本身出发,但又并不局限于实际情况以及人们认为真实的和合理范围之内。

  下面是整理分享的经典民间故事大全,欢迎阅读禅升茄与借鉴。

  

1.经典民间故事:岳柱八岁知画

    元代有个叫岳柱的人,从小就聪颖机智,而且很有远见。他很爱读书,不论是贺察四书五经,还是天文、地理、医药、算术方面的书籍,他都喜欢看,对经史尤其喜爱。

    何澄是元朝着名的大画家,有一次他根据刘义庆的《世说新语》,画了一幅《陶母断发图》。

  这幅画的画意是说:东晋有个叫陶侃的官员,幼年丧父,家境十分贫寒,后来在家乡浔阳(今_西九_)当了一个小小的县吏。

  陶侃当上公差之后,作风端正,两袖清风,家境因此也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

  有一天,鄱阳县的孝廉范逵专门来拜访陶侃。

  因客人来得突然,陶侃没有作任何准备。

  要留客人吃饭,又拿不出现钱来买酒菜;不留的话,人家远道而来,又对不起客人。

  真是左右为难!陶侃的母亲也在为儿子着急。

  可是翻箱倒柜,怎么也找不出一样值钱的东西来。

  家里实在是太穷了!陶母叹息道,自己身上穿的衣服也不值钱,头上又没有值钱的首饰可卖。

  她只有一头好头发,又黑又亮又长。

  情急之下,陶母毅然拿起剪刀,将自己的爱发剪了下来,然后拿到街上去卖,再买回酒菜招待客人。

    这幅画画好后,何澄拿着它到处给人看,请人指教。

  看到这副画后,大家都称赞这幅画画得好。

  尤其是那些知名学者和绅士,纷纷说该画布局合理,画工精细,颇具风韵。

    有一天,岳柱也看到了这幅画,当时的他只有八岁。

  八岁的岳柱一看到这幅画,也很快被它吸引住了,画中的人物是多么的栩栩如生啊!但他看得很仔细,每个细节都不放过。

  突然,他看到陶母手腕上戴着一个金镯,于是便大声地叫了起来。

  当时何澄也在一旁,正在为自己的画扬扬得意,听到小岳柱诧异的叫声,被弄得莫名其妙,就问他看到了什么问题了。

  小岳柱连声说:“失真!失真!”。

    围在一旁的人们,一听到“失真”,也大为惊讶,心想这小孩也太不知天高地厚了,怎么敢对大画家的画妄说失真呢?于是纷纷把目光投向何澄,看他这个作者怎么应对。本来还是笑容可掬的何澄,马上脸上挂不住了,但他毕竟是阅历丰富之人,这种情况也不是第一次经历,因此很笑并快便镇定了下来,和蔼可亲地问岳柱:“那你说说哪里失真了?”

  只见小岳柱反问何澄:“陶母手上戴着金镯,金镯就可以换酒,何必要剪去头发去卖钱呢?难到陶母舍不得卖金镯而舍得卖自己的头发吗?”

    这一问使得何澄大为惊讶,心想,自己真是糊涂啊,一画完手臂,为了美观,很自然地就在上边加了一个手镯,怎么就没有想到这一点呢?真是画蛇添足。何澄对于小岳柱马上刮目相看,不但感谢他指出了这幅画的败笔,而且也夸赞他通晓画理,日后必有出息。

  

2.经典民间故事:哪吒闹海

    从前有一位大将军,叫做李靖,他的夫人生孩子,生下来一个圆圆的肉球,在地上滚来滚去,李靖说:“这一定是个妖怪。”拿出宝剑来,朝着那肉球一劈,真怪,那肉球一裂开,从里面跳出一个男娃娃来,胖胖的脸,可逗人喜欢了。

    李靖看呆了,正不知道该怎么好,一位神仙找他来了。

  这位神仙说:“恭喜,恭喜!我知道你生了个男娃娃。

  这娃娃很了不起,让我收他当徒弟吧。

  ”说着,拿出一个镯子,一块手帕,交给李靖,“这是我送给徒弟的礼物,这镯子叫做乾坤圈,这手帕叫混天绫。

  ”。

    这娃娃就是哪吒。

  七岁那年,一天天气热极了,他到大海里去洗澡,拿着混天绫在水里一晃,就掀起大浪,大浪把东海龙王的水晶宫震得东摇西晃。

  龙王吓了一大跳,就派了一个夜叉上去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夜叉钻出水面一看,原来是个娃娃在洗澡,举起斧头就砍。

  哪吒可机灵啦,连忙把身于一闪,取下乾坤圈,向夜叉扔去。

  别看这小小的乾坤圈,它比一座大山还重,正好打中夜叉的脑袋,一下就把他打死了。

    龙玉听说夜又给打死了,气得一个劲地吹胡子,就叫他的儿子三太子带上兵,去把哪吒捉来。他的兵是什么呀,是虾、鱼、蚌、螃蟹,哩哩啦啦的一大串。

  三太子冲出水面,对哪吒说:“打死我家夜叉的是你吗?”

    哪吒说。

  “是我,是我。

  我好好儿的在洗澡,你家夜叉话不问一句,就拿斧头劈我,我用乾坤圈碰了他一下,他就死了.他那么大的个儿,怎么一点儿也挨不起打呀?”。

    三太子蛮不讲理,举起枪就刺,哪吒让了他好几次,可是三太子就是不放过他。

  哪吒急了,就把混天绫一扔,这混天绫马上喷出一团团火焰,把三太子紧紧裹住,怎么也逃不掉。

  哪呢又拿乾坤圈一打,把三太子也打死了,吓得那些虾兵蟹将连滚带爬地钻到水里去。

    三太子一死,就现出原形来了,原来是一条小龙。哪吒把他拖到岸上,心想:爸爸少一根腰带,我把这小龙的龙筋抽出来,搓一根腰带送给爸爸不好吗?他就把小龙的龙筋一根根的抽了出来,带回家去。

    龙王听说自己的儿子也被哪吒打死了,又是伤心,又是生气,就变成一个读书人的样子,离开水晶宫,来找李靖了。龙王气冲冲地对李靖说;“你生的好儿子,打死了我家夜叉,又打肥我的三太子!”

  李靖说;“你弄错了吧,我的儿子哪吒才七岁,能打死人吗?”

    龙王说:“你不信,就把他找来问一问。”

    李靖找了前屋我后屋,又找到花园里,哪儿也没找着哪吒。

  原来哪吒躲在一间小屋子里,在搓龙筋呢。

  李娟好容易才找到他:“你在这小屋子里做什么?”。

    哪旺说:“爸爸,我今天打死了一条小龙,抽了他的筋,正在给你搓腰带呢。”

    李靖这才知道哪吒真的闯了大祸。

  只好带了他去见龙王。

  哪吒看见龙王就说:“老伯伯,请您别生气。

  我不是故意打死你家三太子的。

  他用枪刺我,我让了他好几次,可是他还一个劲地追着打我。

  我没法儿了,才还了手,不小心把他打死了。

  您瞧,这是从他身上抽下来的龙筋,还给您就是了。

  ”。

    龙王看见儿子的龙筋,更加伤心了,就说:“我的儿子能让你白白打死吗?我要到天宫去告你的状。”说完,就乘着云彩上天宫去了。

  

3.经典民间故事:韩愈投书苍龙岭

    唐朝后期,韩愈被贬,心情十分不好,刚好遇到他的侄子韩湘子和华山修道士吕洞宾,二人劝说韩愈去华山一游,以解心头之闷。

  韩愈对名川大山一贯比较感兴趣,但因以往政务冗忙,没有闲余时间,苦不得游,今日,经他俩一提,正合其意。

  便道:“也好,只是道路崎岖,如何去得?”韩湘子道:“这有何难?”于是两个道人夹着韩愈瓢至山顶,然后两人离去。

    韩愈立于峰头上,放眼环视,只见华山层峦叠嶂,苍松郁郁,小径通幽,奇鸟鸣丛,悦耳动听,好似天外仙境一般。

  他漫步山上,观赏了镇岳宫、玉井楼、二十八宿潭。

  他纵目西峰,气势磅礴,莲叶覆顶,开石为洞,庙宇依山势而建,道路凿巨石而成,山日天光,光辉相映,翠草绿树,互为衬托,无限奇景佳境引得韩愈诗兴打发,遂吟道:“太华峰顶玉井莲,花开十丈藕如船。

  冷比霜雪甘比密,一片入口沉疴痊。

  我欲求之不惮远,青壁无路难寅缘。

  安得长梯上摘实,下种七泽根株连。

  ”。

    吟罢,他又兴致勃勃地登上极顶仰天池,享受一下那“可通帝座”的点。

  他又来到南天门,观看了凌空高撑的长空栈道。

  他怀着欲罢难舍的心情,走遍了东峰,领略了关中八景之首的“华岳仙掌”。

  下了金锁关,来到五云峰,心想:上山容易下山难,便迈开脚步往下走,转眼来到“苍龙岭”顶端,往下一看,天际茫茫,苍龙岭形似云雾中的一座独桥,两边深不见底。

    面对此景,韩愈不由得目瞪口呆,身软腿颤,一步也不敢迈了。

  唐时的华山,不象现在这样凿石为阶,设栏护路,履险如夷。

  唐时不过是在苍龙岭的脊背上粗凿了几个石窝而已,游人到此,只能手脚并用攀爬而上下,象这样的险境,怎能不使文人出身的韩愈胆战心惊呢?但不下山不行,当时的华山非今日可比,荒寂无人,虫兽出没,不是久留之地。

    韩愈鼓足勇气向下走,但走不了几步又退回来,脚下还不时打滑,真是一走退两步,紧张的冷汗直流,浑身颤抖。为减轻行李,他把所带的书籍都丢下岭去,但还是不能前行半步,被困多时的他想到自己的坎坷遭遇,不由得放声大哭,并悲叹道:“难道我韩愈就葬身于此了?”

    但韩愈毕竟是位大智者,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强烈愿望使他急中生智,便拿出随身携带的笔墨砚台,很快写好了一封求救信扔下山去,不久,华山采药者将此信报告了华阴县令,县令即派人将韩愈救下山去。

  后来,有山西百岁老人赵文备游到“韩退之投书处”,有感韩愈的逸事,遂大笑不止。

  后人又于旁题刻“苍龙岭韩退之大哭,词家赵文备百岁笑韩处”。

    以后清代的李柏登山至此,面对历这一哭一笑,他又表现出另一种心态,并做诗云:“华之险,岭为要。

  韩老哭,赵老笑,一苦一笑传二妙。

  李柏不笑也不哭,独立岭上但长啸。

  ”韩愈在苍龙岭留下的这段逸事,为我们增添了许多情趣和遐想。

  而苍龙岭之险俊和神奇迷人的魅力将深深地吸引着世人的心。

  

4.经典民间故事:曹冲称象

    古时候,有一个聪明的小孩叫曹冲,他的父亲曹操是一个大官。

  有一次,别人送给曹操一只大象。

  曹操很想知道这只大象有多重,就叫手下的官员想办法把大象称一称。

    这可是一件难事!大象是陆地上的动物,怎么称呢?那时候没有那么大的秤,人也没有那么大的力气把大象抬起来。

  官员们都围着大象发愁,谁也想不出称象的办法。

  正在这个时候,跑出来一个小孩子,站到大人面前说:“我有办法,我有办法!”官员们一看,原来是曹操的小儿子曹冲,嘴里不说,心里在想:哼!大人都想不出办法来,一个五六岁的小孩子,会有什么办法!。

    可是千万别瞧不起小孩子,这小小的曹冲就是有办法。

  他想的办法,就连大人一时也想不出来。

  他父亲就说:“你有办法快说出来让大家听听。

  ”。

    曹冲说:“我称给你们看,你们就明白了。”

    他叫人牵了大象,跟着他到河边去。

  他的父亲,还有那些官员们都想看看他到怎么个称法,一起跟着来到河边。

  河边正好有只空着的大船,曹冲说:“把大象牵到船上去。

  ”。

    大象上了船,船就往下沉了一些。

  曹冲说:“齐水面在船帮上划一道记号。

  ”记号划好了以后,曹冲又叫人把大象牵上岸来。

  这时候大船空着,大船就往上浮起一些来。

  大家看着,一会儿把大象牵上船,一会儿又把大象牵下船,心里说:“这孩子在玩什么把戏呀?”

    接下来曹冲叫人挑了石块,装到大船上去,挑了一担又一担,大船又慢慢地往下沉了。

    “行了,行了!”曹冲看见船帮上的记号齐了水面,就叫人把石块又一担一担地挑下船来。

  这时候,大家明白了:石头装上船和大象装上船,那船下沉到同一记号上,可见,石头和大象是同样的重量;再把这些石块称一称,把所有石块的重量加起来,得到的总和不就是大象的重量了吗?大家都说,这办法看起来简单,可是要不是曹冲做给大家看,大人还真想不出来呢。

  曹冲真聪明!。

  

5.经典民间故事:望夫石

    从前有个渔夫叫海郎,一天,他跟着大伙们一起去打鱼,天有不测风云,突然阴天阵阵,大海咆哮,风吹日打,大伙被大浪翻打在大海的深处,只有幸运的海郎没死,他躺在一块烂木板上,晕过去了,大海当木板是球,推来推去,最终漂到的一个叫上川岛的地方,海郎孤独一人生活在这片孤岛上。

    一天,他出来散步,在岸边救了一条小石斑鱼,并放生了,原来那条小石斑是海龙的女儿,小石斑决定变成人类到海郎哥身边生活,随着风吹日打的一日,小石斑变成了以为聪明美丽的姑娘。

    小石斑来到海郎哥的房门,海郎出来,看了看,说:“这位姑娘你是谁,你又是怎样漂到这片孤岛来的?”小石斑:“你还记不记得,你在海边救过一条小石斑?”“记得啊”海浪说。

  “那是我,我是海龙王的女儿,被你救了我,我想感谢你。

  ”"海龙王的女儿。

  ”海郎惊讶的说。

    然后,他们俩慢慢和好,最后沉了夫妻,俩人过着幸福的生活,还生了一位胖娃娃,叫凡龙,非常可爱。

    但是幸福的生活过不了多久,海龙王出门回来了到处找不到女儿,打听到他和一位叫海浪的人生活在一起,大发雷霆,然后变成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头,来到海郎家大骂,还说:“女儿,你要是不跟我走,我就叫海郎生不如死,我给你三天时间考虑。”

    三天过去了,海龙王呆着虾兵蟹将来到海郎家,海郎和小石斑都不肯分离,海龙王命令虾兵蟹将把海郎带走,小石斑抱着凡龙走出门外,爬上一座高山,望着海郎远走,流下了眼泪,最后小石斑和凡龙变成了石头,大家都叫它为“望夫石”。

传统古代民间故事【5篇】

  【#能力训练#导语】民间故事从生活本身出发,但又并不局限于实际情况以及人们认为真实的和合理范围之内。

  下面是分享的传统古代民间故事【5篇】。

  欢迎阅读参考!。

【篇1】传统古代民间故事

    古时候,人们为老人祝寿,是有男女之分的,男的挂男寿星图,女的则挂女寿星图。

  女寿星图上通常画的就是麻姑,因此称为《麻姑献寿》。

  画上的麻姑美若天仙,腾云驾雾;或是飘麻姑然行走于云端;或是双手托盘奉献寿礼:一壶美酒,数枚仙桃。

  酒是麻姑自己酿出来的长寿酒,桃则是王母娘娘所赠送的蟠桃;有时候是她肩挑一根细长的竹枝,枝上挂一壶美酒,旁边一个童子背着一个巨大的仙桃相随。

  但是,不管哪样的麻姑图,桃和酒总是必不可少的东西,因为在人们的心中,桃和酒都是长寿的象征,《麻姑献寿》图就是通过献桃与献酒来表现出献寿的。

    麻姑是南北朝时期北方后赵的一位少数民族姑娘。

  长得俊俏美丽,穿着光彩夺目的衣裳,头顶结一个大大的发髻,脑后的长发乌溜溜的垂到了腰间。

  麻姑不仅长得好看,而且心地善良,常常帮助穷苦的人。

  但是,麻姑的父亲却是性情暴虐、凶神恶煞、傲慢专横、心存歹毒,经常欺压老百姓的人。

    虽然她父亲名声不好,但是作为女儿的麻姑仍然很孝顺他。

  有一次,麻姑到山里去采果子,好不容易才摘得一个桃子。

  那时候,桃子可是水果中的上品,是非常难得的东西。

  麻姑自己舍不得吃,就把桃子揣在怀里,回家拿给父亲吃。

    麻姑拿着桃子往家里赶,忽然看到路边上围着一群人,于是她就好奇地走过去看个究竟。

  原来是一位身穿黄色衣衫老婆婆病倒在路旁,已经奄奄一息了。

  围观的人说:“这老婆婆肯定是饿坏了,要是能给她一点东西吃,或许还能活过来。

  可是这兵荒马乱的,到哪里去找吃的呢?”因而大家只是站在那里,你一言我一语地说话,并没有人走回家去给这老婆婆拿什么吃的东西来。

  眼看老婆婆很快就不行了。

  麻姑实在看不过去了,赶忙从怀里拿出那个桃子来,蹲下身子,一小口一小口地喂着她。

    麻姑这是一个又大又甜、汁水很多的桃子,老婆婆吃了之后,很快就苏醒过来了。旁观的人忍不住地啧啧称赞麻姑心眼好,并说她定会得到好报的。

  老婆婆实在是太饿了,吃了桃子后,虽然醒过来了,但是还是没有力气,于是开口对麻姑说:“好孩子,太谢谢你了,请问你还能不能给我煮点粥汤喝呀?”

    那时正值灾荒,人们都只有不多的粮食,还有很多的人都因没有吃的而饿死了,所以粮食显得极为珍贵。

  但是,麻姑确实不忍老婆婆饿死,就爽快地答应道:“我这就给你去煮点东西来,您在这里等我一会儿。

  ”说完麻姑就飞快地跑回家给老婆婆做粥去了。

    不巧,麻姑的事被父亲麻秋知道了,当他听说麻姑把桃子给老太婆吃了,而且还在给老太婆做粥,非常生气,就把麻姑关了起来,不准她出去。

    麻姑可是麻姑怎么也放心不下路边的老婆婆,等到半夜里,她的父亲睡着了,麻姑悄悄地端着粥出了门。

  可是等她来到白天老婆婆躺着的地方时,却不见老婆婆的一点影子。

  月光下,在老婆婆坐过的地方,有一个桃核留在那里。

  再也找不到老婆婆,麻姑只好捡起地上的桃核回了家。

  到家躺在床上,麻姑一合眼,就看见白天的那个老婆婆,仍然穿着黄色的衣衫,笑呵呵地朝她走了过来:“好孩子,委屈你了。

  你不用难过,我还好好的。

  以后我们也还有机会见面的。

  ”说着,就飘然逝去了。

    早上,麻姑起床之后,就把晚上捡来的那颗桃核种在自家的院落子里。

  一个月之后,就长成了一棵又高又大的桃子树。

  第二年正月,桃树上就结满了又大又红的桃子。

  麻姑用这些桃子来救济逃难的老人。

  奇怪的是这些老人吃了麻姑的桃子之后,不仅不觉得饿了,而且精神倍增,连以前的小毛病也没有了。

  麻姑也这才明白当初的那个老婆婆是天上的神仙下凡来的,并不是一个要饭的叫化子。

    后来,麻姑的父亲麻秋因为打仗立了很大的功劳,皇帝封了他一个大官,并要他负责新建皇宫。

  麻秋为了早日修好皇宫,以便能到皇帝那里去邀功受赏。

  于是就拼命地奴役老百姓,让他们没日没夜地干活,根本没有休息的时间。

  麻秋还规定,只有当鸡叫了时,老百姓才能有片刻的停歇。

  麻姑非常同情这些老百姓,于是到晚间的时候,她就躲在鸡窝边学鸡叫。

  这样,只要麻姑一叫,所有的鸡就会跟着叫起来,这样老百姓就有了休息的时间。

  可是这件事很快就被麻秋发现了。

  他查出来竟是自己的女麻姑献寿儿在妨碍自己的功名,十分的恼怒,便要狠狠地痛打女儿一顿。

    麻姑听到这个消息,就逃到山上去了。

  麻秋怒上加怒,决心烧山,要把女儿烧死。

  正在这危急的时刻。

  王母娘娘经过此地,她早就听说过麻姑做过很多好事,现在见她受到如此的灾难,当下就把麻姑救了出来,并收她为弟子。

    到了三月三日王母娘娘的诞辰,天间举行蟠桃大会,各路神仙都来祝寿。

  百花、牡丹、芍药、海棠四位花仙特来邀请麻姑一同参加。

  四位花仙子送上各自的仙花为王母娘娘祝寿。

  麻姑没有带花,只带了一个极老的坛子,里边装的就是在绛珠河畔用灵芝酿造成的寿酒。

  这酒特别的醇厚,一打开坛盖,立即浓香四溢。

  来祝寿的各路神仙都夸麻姑心灵手巧,赞王母娘娘有口福。

  王母娘娘也美美地赞扬了麻姑一番。

  这就是麻姑献寿的来历。

  麻姑由此被王母娘娘封为“女寿仙”。

【篇2】传统古代民间故事

    吴刚又叫吴权,是西汉河西人。

  这是一个非常庸俗的人,整天无所事事,到处游手好闲。

  但是,有时候,因为天天都吃喝玩乐,就也觉得十分无聊,闲得难受,所以又常常异想天开。

    有一天,他从外面鬼混回来,忽然就把自己独自关在一间屋子里,茶饭不思,累了就顺便倒在床上呼呼大睡。

  家里人也不知道他怎么了,可是他又将房门从里边拴了,进不去,就只好由着他。

  到第三天的时候,吴刚突然从房里冲了出来,还背着一个收拾好的包袱。

  他与妻子道别道:“我要寻师学道去了。

  ”说完这样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便跨上马背,扬长而去。

    吴刚离家之后,他走访了不少的名山大川,到处去寻求高士名僧。

  可是因为他生性懒散惯了,不愿遵循太多的礼数,结果每到一处,学不了三五天就又离开,另找他处。

  有的修道高僧干脆就不肯收他为徒。

  这样,吴刚在外面晃悠了三年,还是一事无成。

  接着,他又有些怀念家里的妻子了,于是不顾长途的跋涉回家了。

    但是吴刚的妻子缘妇,在家里苦苦等了这么多年,见吴刚一个口信都从未捎回过家,觉到吴刚是没有什么盼头了,就和乡里的伯陵好上了。

  两个人结成夫妇,住在了一起,并且在吴刚外出学仙的时间里,还生了三个儿子。

  一家五口美满地生活在一起。

  这时候吴刚回来,对这个家来说完全是多余的了。

    等到吴刚推开自家的门,他被眼前的一切惊呆了,马上就感到无比的愤慨和深深的侮辱。

  三个孩童在院子里叽叽喳喳地玩耍游戏。

  这是谁家的孩子呢?当他还在纳闷,就一眼看到妻子正在屋檐下的织布机前织布。

  他刚要过去跟妻子打过招呼,忽然看到在不远处的葡萄架下,一个陌生的男人在劈柴,他仔细一瞧,原来是同乡的伯陵。

  吴刚一切都明白了,他知道妻子在他走后,跟伯陵结了婚,还生了几个孩子!。

    吴刚怒火冲天,一股无名的力量支撑着他,让他不顾一切地奔到伯陵的身后,拿起一根碗口粗的大木棍,对着伯陵的后脑就是一阵猛打。

  直打到伯陵头破血流,栽到地上再也爬不起来为止。

  吴刚还不肯罢手,把他平时的地痞脾性全拿了出来,提起双脚对着伯陵的头部乱踢,边踢边骂。

  在一旁的妻子缘妇,吓得惊呆了,早就停下了手里的织布机。

  可是她也觉得自己做了对不起丈夫的事,不敢上前去劝,又没有去叫左邻右舍,只是站在那里一个劲地哆嗦。

  三个孩子,看到这样一个蛮横的“乞丐”冲进家门就打自己的父亲,立刻哇哇大哭起来。

    孩子的哭惊动邻里的乡亲,吴刚家里一下就围满了人。可是,对于这事,各人褒贬不一,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大家议论纷纷。

    乱轰轰的场面很快就吵到了已上天成仙的炎帝的耳朵里,炎帝就再也按忍不住了。

  原来,伯陵是炎帝子孙。

  吴刚杀了他的子孙,炎帝当然要责罚吴刚。

  后来,当他知道自己的子孙伯陵有不可轻恕的错误后,也就减轻了对吴刚的处罚。

  吴刚不是想成仙吗?那就让他到孤寂的月亮上去吧。

  于是炎帝就把吴刚赶到了寒冷、荒凉的月宫。

    月亮上果然很冷,吴刚一到上面就立刻感到寒意彻骨。

  在他的身边有一棵高有五百丈的桂树,树干大得一百个人也合抱不过来。

  树上结满了数不清的很小很小的花朵,花虽然小,可是异香扑鼻,特别浓郁。

  这桂树是天上独有的树,地上的后来也有了桂树,这是吴刚从天上偷到凡间来的。

    吴刚还如醉如痴地嗅着这花香,忽地看到不远处有一座宫殿,写着“广寒宫”三个字。

  宫殿建得很华丽,但是,寒气逼人,好像这月亮上的寒气都是从那里迸放出来的。

  宫殿里还有一个异常美貌的嫦娥。

  吴刚正想走到近处看看嫦娥,不知一位什么天神飞了过来——这是炎帝派来监管他的天神辛。

  辛对他说:“吴刚,我是炎帝派来监督你的,给你一把斧子,你若是把这桂树砍倒了,就能回到你的妻子身边,要不然就永远也回不去了。

  ”说完就扔下一把斧吴刚伐桂子给他。

    “这么粗的树干,叫我怎么砍得倒?”吴刚心里只有埋怨,埋怨炎帝的不公。也就不理这位天神的话,他把斧子踢到一边,就找个地方睡觉去了。

    吴刚这一睡就睡了七天,等到他醒来的时候,就觉得自己有用不完的力气,浑身都是劲,就是无事可做。

  后来,他转念想:我这样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回家呢?这树虽然巨粗无比,但是只要我每天砍一点点,还是有出头之日的。

  可是他没有想到的是,这桂树刚被砍开一个小口,立马就又合上了。

  无论他怎能样拼命地砍,树干都能一下就回到原来的样子。

  但是吴刚并没有因此放弃,他把对炎帝的不满全部发泄在这棵树上,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地无休无止地砍,砍下来的木屑都堆出了好几座山。

    在地上的吴刚的妻子缘妇也深感负疚,就叫她的三个儿子:一个叫鼓、一个叫延、一个叫殳,等他们稍大的时候,就要他们到月亮上面去陪伴吴刚。

  又有人说,大儿子鼓变成了蟾蜍,二儿子变成了兔子,还有一个不知道变成了什么。

  又有的说,殳制作出了箭靶,鼓和延他们两却对乐具特别感兴趣,并自行研制成功了钟、磬等乐器,而且还创作了乐章,时常在月宫里演奏,所以有时候,当我们静静地在月下驻听时,还能听到仙乐飘飘。

  到了后来的唐明皇漫游月宫的广寒宫,听到他们的乐曲,就把它记了下来,当他回到了地上,就叫人又谱了出来,就成了历很有名的《霓裳羽衣曲》的由来。

【篇3】传统古代民间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条名叫蒲苇河的大河里,住着一条修炼了三千多年的鲢鱼精。他每日刻苦修炼,希望自己能早日修成正果,从鱼精变成鱼仙。

    一天,鲢鱼精正在水下静静地修炼。

  忽然,河岸上传来嘈杂的声音,还夹杂着凄惨的哭喊。

  于是,鲢鱼精摇身一变,变成了一个慈眉善目的白胡子老公公,来到了河岸上,打算一探究竟。

    他看到,河两岸跪满了虔诚祭拜的人。

  鲢鱼精感到非常奇怪,就问身边一个老翁:“老哥哥,你们这是在做什么呀?”“难道你不知道吗?"老翁回答说:“唉!因为战乱,我们这里年轻力壮的男子都被抓去从军了,家里的田地只能靠我们这些老弱病残之人来耕种。

  可是,我们辛辛苦苦种了一年的粮食,还没收割就遇上了蝗灾。

  大家只好挖野菜、啃树皮度日,已经有不少老人和孩子饿死了。

  眼看冬天就要来了,只有这蒲苇河里的鱼、虾可以勉强充饥。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明明河里游动的鱼、虾很多,但却一点都打捞不上来。

  今天大伙一起来祭拜河神,就是请他多赐些鱼虾给我们,让大家能活过这个冬天。

  "。

    听了老翁的话,鲢鱼精默默地离开了。

  因为他知道,这蒲苇河里,根本没有什么河神,只有他这个鲢鱼精在尽力保护自己的子孙不被人们捉去。

  回到水里后,老翁的话却一遍遍在他耳边回响。

  终于有一天,他决定牺牲自己保护了多时的鱼、虾来拯救一方百姓。

  一阵旋风过后,在鲢鱼精的法力之下,蒲苇河里成千上万的鱼、虾都被冲到了岸上。

  靠着这些“从天而降"的救命粮,村民们度过了这个冬天,没有一个人被饿死。

    可是,河里的鱼、虾们却恨死了鲢鱼精。

  它们在玉皇大帝那里状告,说鲢鱼精害死了它们无数的亲人。

  这一下,玉皇大帝为难了。

  因为,鲢鱼精拯救一方百姓本没有错,鱼、虾为死去的亲人讨公道也没有错。

  最后,玉皇大帝想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将鲢鱼精拔去银鳞三片,罚他在水牢中受苦一千年,永世不得成仙。

    鲢鱼精再也不可能修炼成仙了,但他拯救一方百姓的事也因此得以昭告天下。

    为了永远记住鲢鱼精的救命之恩,蒲苇河的百姓们在岸边为他修建了一座庙宇,名曰“鱼仙庙",尊称鲢鱼精为“鲢鱼仙翁"。从此,鱼仙庙内香火不断,鲢鱼仙翁的美名也永远永远地留在了百姓心中。

【篇4】传统古代民间故事

    在女山湖北十余里,有一座山,三峰相连向北延绵十余里,远远看去,形似"山"字,气势雄伟,林木茂盛,草场广阔,四周村民常年在此放牧。

    传说当年杨二朗担山撵太阳,最后一个瘸腿的太阳因奔跑不动,躲在这山下,由此被称作"避阳山"。山上盛产一种叫"紫柴胡"的中草药,每年夏秋之际,各地药农中有人叫它"紫阳山",顺口又好记,久而久之,紫阳山就这么被叫开了。

    这紫阳山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相传至今。

    淮河两岸农家有大清早拾粪的习惯。

  这年初冬的一天清早,天刚蒙蒙亮,紫阳山下小朱庄的朱老汉背着粪箕、挟着粪铲和往常一样庄前庄后的拾粪。

  忽然,看见紫阳山半山腰不断闪着金光,远远看去像是有位女子在赶驴推磨。

  朱老汉纳闷,这一大清早谁家女子在半山腰推磨呢?不由向闪光处走去。

  走了好大一会,才近得跟前。

  原来是一位貌若天仙的年轻女子赶着一头晕身闪为光的大马拉磨,磨眼上一小堆黄豆。

  朱老汉在一旁看得眼发花,那女子见朱老汉盯着磨盘傻看,没有吱声,只是朝老汉笑了笑,算是打了招呼,便顺手舀了一瓢黄豆给朱老汉。

  朱老汉忙撩起长袍接着,顺手将长袍一角掖在腰带上。

  那女子继续埋头干活,再不搭理朱老汉。

  朱老汉谢了一身,转身回村去了。

    回到家,他把刚才见到的奇事和家里人一说,谁也不相信,认为他是编故事逗大家。

  朱老汉急了,生气地说:"不信,你们看我兜里的黄豆。

  "朱老汉拽下掖在腰带上的长袍一看,里面还剩有几粒,因为朱老汉一开始就没把黄豆当一回事,一路走来基本上掉光了。

  儿媳眼尖手快伸手抓了一粒,一看黄豆金光闪闪,惊叫起来:"妈呀,是金豆子!"这一叫,全家人都围了过来看,齐说:"是金豆子。

  "于是都弯下身在地上找豆子来,找了半天,一共只有八烂豆子。

  儿子问老汉:"那仙女给你多少豆子?"朱老汉说:"给了一瓢,""我的天哪,都掉在跑上了。

  "老伴和儿媳同时叫了起来:"快回去找。

  "。

    朱老汉全家一齐出动,睁大眼睛弯着腰顺着朱老汉回家的路找起了金豆子。

  村里人不知朱老汉一家发什么神经病,一问才知找金豆子,也都一同跟着找。

  可是这么多人从村口一直找到山上也没找着一粒金豆子,也没看见仙女拉金马磨金豆子。

  大家都怀疑朱老汉讲的事是假的,可是朱老汉确实有八粒金豆子。

  以朱老汉的家底子哪能有什么金豆子呢?。

    朱老汉遇着仙女得了金豆子的故事,不胫而走,传遍了十乡八镇。从那时起,每天天不亮就有很多人往紫阳山上跑,但谁也没有再遇上仙女拉金马磨金豆子的美事。

    紫阳山下的紫阳镇有个姓范的老财主,贪得无厌,听到这金豆子的事,就一心想得到金马、金磨、金豆子。他派人昼夜看守山间,不准任何人上山,连放牧的牧童也不准上山,还常常亲自在山上看守。

    一天,正当这范老财亲自守山,半夜里,忽然乌云翻滚,雷电交加,大雨滂沱,他躲在一道山崖下。

  他的眼圆睁睁注视着周围,忽然一道闪电照亮夜空,半山腰现出一个一丈见方的大洞,洞中金光闪闪,一个美貌的女子端坐在金磨前,一匹高大的金马拉磨,磨着金豆子。

  范老财顿时来了精神,不顾一切拼命向山洞奔去。

  冲进洞里伸手去拉那匹金马。

  这时一声巨响,山动地摇,一块巨大的石头从天而降,堵住洞口。

  从此,人们再也没见到范老财。

【篇5】传统古代民间故事

    很早很早以前,杭州还是一片干涸的海滩。

  周围几十里内见不着一条小河,也找不到一条小溪。

  住在这里的老百姓,每天都要担着水桶到老远老远的地方去挑水。

  他们光为这点点水就日愁夜愁,从来没有过上开心的日子。

    老一辈有人知道灵隐后山里有股清泉,因为被一道很厚很厚的石壁挡住了流不出来。

  多少年来,曾有好些年轻人上山去过,想把那道石壁凿穿,可是都没有成功。

  慢慢地知道的人也就少了。

    后村有个小伙子名叫水儿,从小没爹妈,是跟着他老爷爷长大起来的,从六岁起,他就跟着老爷爷一起去挑水,至今已经整整十五年了。

  这一天,是水儿二十岁的生日,老爷爷为他下了一大锅面,祖孙两个快快乐乐地过了一天。

  到了晚上,老爷爷将水儿叫到面前,把灵隐后山那股清泉的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他。

  水儿听了高兴,紧紧腰带,捋捋袖子,就去把平时几个要好的小伙子叫拢来,大家商量着一道上山去凿石壁,一定要使这股清泉流进村来。

  老爷爷见水儿有这么大志气,高兴得掉下眼泪,连夜准备干粮,明天一早好让他们上山。

    第二天,水儿他们一伙十个人,带着铁锤、凿子,准备上山。

  临走,老爷爷对小伙子们说:“你们去凿石壁,要一口气凿下去,如果停下来,它又长成原来的模样,那就白费劲了。

  还有,当石壁凿穿的时候,里面的一股石浆喷出来,喷在身上会把人凝成石头的。

  你们千万要记住啊!”水儿他们一边答应,一边就上山去了。

    他们到了山上,马上就动手凿石壁。

  凿呀,凿呀,从三月清明凿到五月端阳,凿子短了一截,双手都起了血泡了,那石壁还是没有凿通。

  有四个小伙子说:“也许是老爷爷记错地方了。

  这里哪会有什么清泉!还是回去用水桶挑吧!”说着自己回去了。

    剩下水儿他们六个,从五月端阳又凿到八月中秋,凿子又短了一截,手上结满了厚茧,可是石壁仍然没有凿通。有两个小伙子说:“一口气凿到底,谁知道要凿到什么时候呀,家里也该回去看看啦!”说着说着也回去了。

    秋天过去,冬天来了,山上雪落得有半人多深,西北风呼呼叫,象尖刀一般在刺人。

  水儿他们四个一口气也没松。

  凿呀,凿呀,一直凿到了第二年春天,杜鹃花开得红艳艳的时候,那石壁已经凿进去很深很深了。

    这一天是三月三,水儿突然听见了石壁那边有汩汩的响声,他把耳朵贴近石壁一听,不由惊叫起来:“啊!泉水!这是泉水流动的声音呀!”大家也都高兴得跳起来了。

  水儿回过头来向伙伴们说;“你们快点走开,石浆就要喷出来啦!”眼看泉水也要跟着流出来了,谁也舍不得离开那里。

  水儿见大家不肯走,急得大叫道:“你们再不跑开,我就停下不凿啦!”大家听他这么说,生怕他真的停下来,弄得前功尽弃,只得四散跑开。

  这时水儿打下最后一锤,只听得“轰隆隆”一声巨响,石浆喷了出来,把水儿凝成一个三丈多高的石人!接着,一股清清的泉水,顺着山谷汩汩地流下来,流过村子,灌在海滩边的一块洼地里,洼地被灌得满满的——这就是现在的西湖。

    从此,这一片地方再也不愁没有水了。水儿凿过的那座山,后来就叫做“石人岭”。

经典民间故事(精选5篇)

  【#儿童故事#导语】民间故事就是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具有虚构内容的散文形式的口头文学作品。

  民间故事从生活本身出发,但又并谈此不局限于实际情况以及人们认为真实的和合理范围之内。

  它们往往包含着自然的、异想天开的成分。

  民间故事就像所有优秀的创作一样从生活本身出发,但又并不局限于实际情况以及人们认为真实的和合理范围之内。

  下面是整理分享的经典民间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

  

1.经典民间故事:糊涂国王养龙

    传说夏朝的时候以往有一个国王,名叫孔甲,是个荒婬无道的国王,平时就喜欢吃喝玩乐、打猎、养宠物。

    当时孔甲喜欢养龙,也不明白他从哪里弄来一雌一雄两条龙,可是他自我并不懂得如何饲养他们,正在发愁的时候,一个名叫刘累的人,据说以往学过养龙术,自告奋勇地跑到孔甲那里自吹自擂,巴结逢迎,并且保证把龙养得又肥又壮。孔甲是个糊涂蔽桐国王,竟然相信了,于是封他做了养龙的官,并赐给他“御龙氏”的名号。

    然而刘累虽然在豢龙氏那里学了几天养龙术,却并不精通,没过多久,其中一条雌龙就被他养死了。

  可是刘累居然一点也不害怕,还叫人把那条雌龙剔甲剖腹,剁成肉酱蒸熟了送给孔甲吃,只说是自我打猎得来的野味,孔甲吃了,大加赞赏。

  可等宏侍坦到孔甲要看龙的时候,却仅有一条精神委靡的雄龙,孔甲几次追问之下,刘累支吾可是去,于是连夜逃到鲁县躲起来,再也不敢露面。

    孔甲盛怒之下找不到刘累,只好作罢。

  之后孔甲又找到一个叫师门的人,是个真正的养龙高手,据说他经常拿桃李的花当饭吃。

  他来了之后不久,那条病怏怏的雄龙就变得精神抖擞,容光焕发起来,表演的时候,那种盘曲夭矫的雄武姿态看得孔甲手舞足蹈。

  孔甲对师门的养龙术十分满意,又赐给他许多的金银财宝。

    然而,师门是个耿直的人,在养龙这件事上,他不喜欢孔甲那些无知的甚至愚蠢的言论,所以常常跟孔甲发生争执。

  师门不像刘累,凡事都顺着孔甲,从来不敢抗命,恰恰相反,师门那些毫不留情的批驳常常让至高无上唯我独尊的孔甲十分难堪。

  孔甲养龙本来是为了娱乐,哪明白竟然常常弄得一肚子怒火,孔甲已经越来越不能忍受了。

    一次,当师门又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毫不留情地批驳了孔甲那些可笑的言论时,孔甲再也忍不住满腔的怒火了,他一下子大发雷霆,叫人立刻把师门拖出去砍头。

  师门回过头来对着孔甲哈哈大笑,说:“没用的,砍了我的头也没用,你输了,彻底输了!”说完毫无惧色地跟着卫士走出去了。

  师门的头被砍下来之后,孔甲怕他的鬼魂作怪,便叫人把他的尸首埋在荒郊野外。

    谁明白尸首刚埋下,忽然狂风大作,骤雨倾盆,附近山野的林木都燃烧起来,熊熊大火直冲云霄,附近的村民都赶来救火,可是怎样都扑不熄灭。

  孔甲站在城楼上看见城外火光冲天,心里也很害怕,只好亲自到城外去向被冤杀的师门祈祷,请他不要再作怪。

  果然,火势渐渐小了,眼看就要完全熄灭。

  孔甲这才安下心来,坐上车子就回王宫了。

  谁明白到了宫门前,卫士打开车门一看,孔甲直挺挺地坐在车上,原先早已经死了。

  

2.经典民间故事:三叔公的金烟斗

    大叔公与二叔公作古之后,三叔公成为宗亲中的老大,全村千余口人,惟他独尊。这些年,早年丧妻、年过七旬的三叔公有了不足为外人道的烦恼,烦恼来自四个儿子的不孝。

    三叔公的四个儿子早已成家立业,老大在镇政府当计生干部,老二在学校教书育人,老三是个包工头,老四在镇上开了一家理发店,一个个混得不错,可他们全都娶了媳妇忘了爹,只顾自我的小家,每个人都建有一幢小洋房,但谁也不愿意和三叔公住在一齐,担心三叔公将来过世后,“弄脏”自我的洋房,留下晦气,可怜三叔公一个人住在瓦片遮头、四壁透光的老屋——土屋里,孤孤单单地过活,四个儿子总算良心未泯,每个月甩给他一两百元作为伙食钱。

    其实,三叔公并不在乎儿子们的钱,他还能下地干农活,暂时能够自给自足,只在乎和儿孙们住在一齐,享受天伦之乐,可这是怎样的奢望呀。

    所有宗亲都为三叔公呜不平,一齐奉劝三叔公的儿子们不要让老人孤独终老,万一哪天老人突发急病,没办法或来不及通知儿子们,怎样办可他们谁也听不进去。

    村里有个叫阿财的小伙子在北京经营酒楼,这几年发了大财,颈上缠着一条比牛绳还粗的金项链,当他第一次开着那辆价值一百多万的宝马车荣归故里时,轰动全村。得知三叔公的遭遇后,他也劝过三叔公的儿子们,同样没有奏效。

    这一年过年的时候,三叔公像往年一样,照例一个人过春节,孤凄无比。

  大年初一,阿财像往年那样,给村里六十岁以上的老人拜年、派利是。

  这一回,他给三叔派了五百元利是,同时送给他一个古色古香、黄澄澄的金烟斗,他告诉三叔公,这是他从北京一个古玩市场买来的文物,据说是当年一个外国使者送给康熙皇帝的见面礼,随着一代王朝的没落,金烟斗被盗,流落民间。

  阿财得知烟斗的来历后,二话不说,以不菲的价钱买下来,打算送给本村最尊贵的长辈——三叔公。

  三叔公感动得老泪纵横,慨叹说阿财比自我的亲儿子还亲。

  有人好奇地追问金烟斗到底值多少钱,阿财举起六个指头,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冷气:“十万”阿财微微一笑,既不摇头,也不点头。

    很快,三叔公收到阿财大礼的消息。

  像长了翅膀似的传遍全村。

  老大第一个赶来,把三叔公请到自我家里,好酒好肉侍候,热情无比,然后问三叔公百年之后如何处理金烟斗,三叔公想了想说:“谁对我最有孝心,便送给谁!”。

    这时,二儿子追上门来了,要三叔公搬去他家住。

  老大不让,老二火了:“我也是阿爸的儿子,阿爸我也有份,你凭什么不让他去我家住”正扰嚷间,三儿子和四儿子也随后赶到,同样抢着要把三叔公接到自我家里去住。

  最终商定,三叔公轮流到四个儿子家里吃住,轮到谁家,就在谁家住一个星期,将来老人家不幸在谁家因病去世或无疾而终,谁将获得金烟斗的一半价值作为补偿,另一半由其他三兄弟平分。

    从此,从早到晚,暖暖的亲情都包围着三叔公,幸福和满足感写在他的脸上。

    五年后的一天,三叔公住在老二家时,突然晕倒,被诊断出患了肝癌,已到晚期,去日无多。弥留之际,四个儿子眼中噙着悲伤的泪水,围在三叔公的病榻前,三叔公抖抖瑟瑟地从怀里掏出金烟斗,嘴巴翕动了半天才说:“乖……乖孩子,多谢你们这几年对老爸的照顾,此刻,我宣布……宣布……”突然一口痰上不来,两腿一蹬,就此闭上了眼睛。

  三叔公入土为安当日,阿财闻讯赶回来奔丧,对着三叔公的灵柩长跪不起,一边磕头,一边啜泣着说:“叔公,对不起,其实,侄孙我当初送给你的烟斗不是什么金烟斗,更不是什么文物,而是我从地摊上买来的纯铜制造的普通烟斗,当初说是皇帝用过的文物,只是为了逗你开心……”

  

3.经典民间故事:岳柱八岁知画

    元代有个叫岳柱的人,从小就聪颖机智,而且很有远见。他很爱读书,不论是四书五经,还是天文、地理、医药、算术方面的书籍,他都喜欢看,对经史尤其喜爱。

    何澄是元朝着名的大画家,有一次他根据刘义庆的《世说新语》,画了一幅《陶母断发图》。

  这幅画的画意是说:东晋有个叫陶侃的官员,幼年丧父,家境十分贫寒,后来在家乡浔阳(今_西九_)当了一个小小的县吏。

  陶侃当上公差之后,作风端正,两袖清风,家境因此也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

  有一天,鄱阳县的孝廉范逵专门来拜访陶侃。

  因客人来得突然,陶侃没有作任何准备。

  要留客人吃饭,又拿不出现钱来买酒菜;不留的话,人家远道而来,又对不起客人。

  真是左右为难!陶侃的母亲也在为儿子着急。

  可是翻箱倒柜,怎么也找不出一样值钱的东西来。

  家里实在是太穷了!陶母叹息道,自己身上穿的衣服也不值钱,头上又没有值钱的首饰可卖。

  她只有一头好头发,又黑又亮又长。

  情急之下,陶母毅然拿起剪刀,将自己的爱发剪了下来,然后拿到街上去卖,再买回酒菜招待客人。

    这幅画画好后,何澄拿着它到处给人看,请人指教。

  看到这副画后,大家都称赞这幅画画得好。

  尤其是那些知名学者和绅士,纷纷说该画布局合理,画工精细,颇具风韵。

    有一天,岳柱也看到了这幅画,当时的他只有八岁。

  八岁的岳柱一看到这幅画,也很快被它吸引住了,画中的人物是多么的栩栩如生啊!但他看得很仔细,每个细节都不放过。

  突然,他看到陶母手腕上戴着一个金镯,于是便大声地叫了起来。

  当时何澄也在一旁,正在为自己的画扬扬得意,听到小岳柱诧异的叫声,被弄得莫名其妙,就问他看到了什么问题了。

  小岳柱连声说:“失真!失真!”。

    围在一旁的人们,一听到“失真”,也大为惊讶,心想这小孩也太不知天高地厚了,怎么敢对大画家的画妄说失真呢?于是纷纷把目光投向何澄,看他这个作者怎么应对。本来还是笑容可掬的何澄,马上脸上挂不住了,但他毕竟是阅历丰富之人,这种情况也不是第一次经历,因此很快便镇定了下来,和蔼可亲地问岳柱:“那你说说哪里失真了?”

  只见小岳柱反问何澄:“陶母手上戴着金镯,金镯就可以换酒,何必要剪去头发去卖钱呢?难到陶母舍不得卖金镯而舍得卖自己的头发吗?”

    这一问使得何澄大为惊讶,心想,自己真是糊涂啊,一画完手臂,为了美观,很自然地就在上边加了一个手镯,怎么就没有想到这一点呢?真是画蛇添足。何澄对于小岳柱马上刮目相看,不但感谢他指出了这幅画的败笔,而且也夸赞他通晓画理,日后必有出息。

  

4.经典民间故事:哪吒闹海

    从前有一位大将军,叫做李靖,他的夫人生孩子,生下来一个圆圆的肉球,在地上滚来滚去,李靖说:“这一定是个妖怪。”拿出宝剑来,朝着那肉球一劈,真怪,那肉球一裂开,从里面跳出一个男娃娃来,胖胖的脸,可逗人喜欢了。

    李靖看呆了,正不知道该怎么好,一位神仙找他来了。

  这位神仙说:“恭喜,恭喜!我知道你生了个男娃娃。

  这娃娃很了不起,让我收他当徒弟吧。

  ”说着,拿出一个镯子,一块手帕,交给李靖,“这是我送给徒弟的礼物,这镯子叫做乾坤圈,这手帕叫混天绫。

  ”。

    这娃娃就是哪吒。

  七岁那年,一天天气热极了,他到大海里去洗澡,拿着混天绫在水里一晃,就掀起大浪,大浪把东海龙王的水晶宫震得东摇西晃。

  龙王吓了一大跳,就派了一个夜叉上去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夜叉钻出水面一看,原来是个娃娃在洗澡,举起斧头就砍。

  哪吒可机灵啦,连忙把身于一闪,取下乾坤圈,向夜叉扔去。

  别看这小小的乾坤圈,它比一座大山还重,正好打中夜叉的脑袋,一下就把他打死了。

    龙玉听说夜又给打死了,气得一个劲地吹胡子,就叫他的儿子三太子带上兵,去把哪吒捉来。他的兵是什么呀,是虾、鱼、蚌、螃蟹,哩哩啦啦的一大串。

  三太子冲出水面,对哪吒说:“打死我家夜叉的是你吗?”

    哪吒说。

  “是我,是我。

  我好好儿的在洗澡,你家夜叉话不问一句,就拿斧头劈我,我用乾坤圈碰了他一下,他就死了.他那么大的个儿,怎么一点儿也挨不起打呀?”。

    三太子蛮不讲理,举起枪就刺,哪吒让了他好几次,可是三太子就是不放过他。

  哪吒急了,就把混天绫一扔,这混天绫马上喷出一团团火焰,把三太子紧紧裹住,怎么也逃不掉。

  哪呢又拿乾坤圈一打,把三太子也打死了,吓得那些虾兵蟹将连滚带爬地钻到水里去。

    三太子一死,就现出原形来了,原来是一条小龙。哪吒把他拖到岸上,心想:爸爸少一根腰带,我把这小龙的龙筋抽出来,搓一根腰带送给爸爸不好吗?他就把小龙的龙筋一根根的抽了出来,带回家去。

    龙王听说自己的儿子也被哪吒打死了,又是伤心,又是生气,就变成一个读书人的样子,离开水晶宫,来找李靖了。龙王气冲冲地对李靖说;“你生的好儿子,打死了我家夜叉,又打肥我的三太子!”

  李靖说;“你弄错了吧,我的儿子哪吒才七岁,能打死人吗?”

    龙王说:“你不信,就把他找来问一问。”

    李靖找了前屋我后屋,又找到花园里,哪儿也没找着哪吒。

  原来哪吒躲在一间小屋子里,在搓龙筋呢。

  李娟好容易才找到他:“你在这小屋子里做什么?”。

    哪旺说:“爸爸,我今天打死了一条小龙,抽了他的筋,正在给你搓腰带呢。”

    李靖这才知道哪吒真的闯了大祸。

  只好带了他去见龙王。

  哪吒看见龙王就说:“老伯伯,请您别生气。

  我不是故意打死你家三太子的。

  他用枪刺我,我让了他好几次,可是他还一个劲地追着打我。

  我没法儿了,才还了手,不小心把他打死了。

  您瞧,这是从他身上抽下来的龙筋,还给您就是了。

  ”。

    龙王看见儿子的龙筋,更加伤心了,就说:“我的儿子能让你白白打死吗?我要到天宫去告你的状。”说完,就乘着云彩上天宫去了。

  

5.经典民间故事:韩愈投书苍龙岭

    唐朝后期,韩愈被贬,心情十分不好,刚好遇到他的侄子韩湘子和华山修道士吕洞宾,二人劝说韩愈去华山一游,以解心头之闷。

  韩愈对名川大山一贯比较感兴趣,但因以往政务冗忙,没有闲余时间,苦不得游,今日,经他俩一提,正合其意。

  便道:“也好,只是道路崎岖,如何去得?”韩湘子道:“这有何难?”于是两个道人夹着韩愈瓢至山顶,然后两人离去。

    韩愈立于峰头上,放眼环视,只见华山层峦叠嶂,苍松郁郁,小径通幽,奇鸟鸣丛,悦耳动听,好似天外仙境一般。

  他漫步山上,观赏了镇岳宫、玉井楼、二十八宿潭。

  他纵目西峰,气势磅礴,莲叶覆顶,开石为洞,庙宇依山势而建,道路凿巨石而成,山日天光,光辉相映,翠草绿树,互为衬托,无限奇景佳境引得韩愈诗兴打发,遂吟道:“太华峰顶玉井莲,花开十丈藕如船。

  冷比霜雪甘比密,一片入口沉疴痊。

  我欲求之不惮远,青壁无路难寅缘。

  安得长梯上摘实,下种七泽根株连。

  ”。

    吟罢,他又兴致勃勃地登上极顶仰天池,享受一下那“可通帝座”的点。

  他又来到南天门,观看了凌空高撑的长空栈道。

  他怀着欲罢难舍的心情,走遍了东峰,领略了关中八景之首的“华岳仙掌”。

  下了金锁关,来到五云峰,心想:上山容易下山难,便迈开脚步往下走,转眼来到“苍龙岭”顶端,往下一看,天际茫茫,苍龙岭形似云雾中的一座独桥,两边深不见底。

    面对此景,韩愈不由得目瞪口呆,身软腿颤,一步也不敢迈了。

  唐时的华山,不象现在这样凿石为阶,设栏护路,履险如夷。

  唐时不过是在苍龙岭的脊背上粗凿了几个石窝而已,游人到此,只能手脚并用攀爬而上下,象这样的险境,怎能不使文人出身的韩愈胆战心惊呢?但不下山不行,当时的华山非今日可比,荒寂无人,虫兽出没,不是久留之地。

    韩愈鼓足勇气向下走,但走不了几步又退回来,脚下还不时打滑,真是一走退两步,紧张的冷汗直流,浑身颤抖。为减轻行李,他把所带的书籍都丢下岭去,但还是不能前行半步,被困多时的他想到自己的坎坷遭遇,不由得放声大哭,并悲叹道:“难道我韩愈就葬身于此了?”

    但韩愈毕竟是位大智者,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强烈愿望使他急中生智,便拿出随身携带的笔墨砚台,很快写好了一封求救信扔下山去,不久,华山采药者将此信报告了华阴县令,县令即派人将韩愈救下山去。

  后来,有山西百岁老人赵文备游到“韩退之投书处”,有感韩愈的逸事,遂大笑不止。

  后人又于旁题刻“苍龙岭韩退之大哭,词家赵文备百岁笑韩处”。

    以后清代的李柏登山至此,面对历这一哭一笑,他又表现出另一种心态,并做诗云:“华之险,岭为要。

  韩老哭,赵老笑,一苦一笑传二妙。

  李柏不笑也不哭,独立岭上但长啸。

  ”韩愈在苍龙岭留下的这段逸事,为我们增添了许多情趣和遐想。

  而苍龙岭之险俊和神奇迷人的魅力将深深地吸引着世人的心。

提交信息测一测您提升学历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