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民间故事大全5篇:有哪些传承千年的经典故事?

作者:步凯德时间:2023-07-18 00:47:27

导读:" 短篇民间故事大全5篇:有哪些传承千年的经典故事?1.故事一:《白蛇传》-白蛇传是中国文化中的经典之作,流传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故事中,白蛇化身为美丽的女子白娘子,与许仙相爱并结为夫妻,但被法海和许仙的好友法海发现其真实身份。故事中展现了白蛇的坚贞爱情和对人类"

短篇民间故事大全5篇:有哪些传承千年的经典故事?

1.故事一:《白蛇传》

  -白蛇传是中国文化中的经典之作,流传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故事中,白蛇化身为美丽的女子白娘子,与许仙相爱并结为夫妻,但被法海和许仙的好友法海发现其真实身份。

  故事中展现了白蛇的坚贞爱情和对人类的关怀,同时也反映了人与妖的矛盾和融合。

2.故事二:《孟姜女哭长城》

  -孟姜女哭长城是中国古代一则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

  故事中,孟姜女丈夫被秦始皇强征修建长城,不幸离世。

  孟姜女哭倒长城,被长城吞噬的情节感动了天神,最终长城倒塌,孟姜女与丈夫的尸骨合二为一。

  这个故事代表着妇女的忠贞和对爱情的坚守。

3.故事三:《卧薪尝胆》

  -卧薪尝胆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真实故事。

  公元前585年,晋国国君重耳被迫流亡,他在流亡期间学习军事和政治知识,遭受各种苦难。

  最终,他重返晋国并夺取了王位,成为晋文公。

  这个故事表达了重耳不屈不挠、坚持不懈的精神,对后世影响深远。

4.故事四:《梁山伯与祝英台》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爱情故事。

  故事中,梁山伯与祝英台相爱,但因祝英台的身份问题,两人无法成婚。

  最终,梁山伯病逝,祝英台也选择了自尽,两人合葬在一起。

  这个故事展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坚贞不渝的爱情,也表达了对爱情的追求和执着。

5.故事五:《牛郎织女》

  -牛郎织女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爱情传说之一。

  故事中,牛郎织女相爱,但被天帝嫉妒,被迫分离。

  最终,他们得到了妇女嫦娥的帮助,被允许在每年的七夕相会一次。

  这个故事表达了对真爱的追求,也象征了人与天之间的纽带。

  这些短篇民间故事是中国文化传承中的经典之作,它们以不同的情节展现了爱情、忠诚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这些故事不仅受到中国人民的喜爱,也在全球范围内广为传播。

  它们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也让我们思考人性和爱情的真谛。

短篇经典民间故事阅读【5篇】

  【#能力训练#导语】民间故事从生活本身出发,但又并不局限于实际情况以及人们认为真实的和合理范围之内,从而在民间流传的故事。

  下面是分享的短篇经典民间故事阅读【5篇】。

  欢迎阅读参考!。

【篇1】短篇经典民间故事阅读

    宋朝时候,契丹发来二十万辽兵犯境,边关吃紧。

  那工夫六郎杨延昭正在遂城。

  遂城,就是现在徐水县城西二十里的遂城村。

  它北临瀑河,隔河就是一道古长城。

    遂城城小,兵力不足,守城军只有三千人。

  辽兵来得很快,然间兵临城下,将城围住,并且一连几天数次攻城,一次比一次攻得猛烈。

  可是遂城的守军和老百姓好象与平常一样没有任何不安。

  六郎感到奇怪,他问老百姓:“辽兵这么攻城,你们不害怕吗?”老百姓回答:“有杨将军在此镇守,辽兵是攻不破的!”。

    册陪历杨六郎一听老百姓对自己是这样的信任,更感到责任的重大。

  于是他把全城的青壮年召集起来,发给他们刀枪剑戟,动员他们配合军队一起上阵护城。

  军队和老百姓个个摩拳擦掌,誓死与遂城共存亡。

    这时候正是十月,天气突然变冷。

  六郎杨延昭见此情景,急中生智,忙令军民汲水灌城。

  晚上,往城墙上浇一遍水,马上就结成一层冰,浇了一夜水,结了一夜冰。

  到第二天早晨,嗬,那高大的城墙白闪闪亮晶晶成了一道冰的长城,又坚又滑,不可攀登。

  辽兵冲到城下,前来登城,一蹬一出溜,一扒一打滑,有的好不容易爬到半截腰,一出溜又摔下去了。

  伏在城上的宋军趁机滚木雷石万箭齐发,杀死杀伤辽兵不计其数。

  辽兵数日攻城不下,只好下令退兵。

  杨六郎趁机,将城门大开,亲率大军冲杀出,只杀得辽兵丢盔掉甲狼狈而逃。

  这一仗,生擒辽兵上千,马匹近万,还获得了大批武器。

    杨六郎因为这次战,被宋真宗加官进级,由保州(今河北保定)缘边都巡检使调升莫州(今河北任邱县鄚州)刺史。

  契丹犯边,一路烧杀抢掠,人民深受其苦。

  六郎杨延昭先后率兵打退辽兵一百多次进攻,使边关一度安宁,因而深受人民的爱戴。

    杨六郎五十七岁那年,病故于鄚州。

  皇帝派专使陪同六郎的长子杨文广(戏剧中写杨延昭的儿子叫宗保,宗保的儿子叫文广)前来护送灵枢回他的原籍太原。

  郑州人民顷城出动,跪围着灵车失声恸哭,要求将六郎葬在鄚州,以其在天之灵,警戒边防。

  杨文广和皇帝的专使感到众情难却,便让马童驰报佘太君裁定。

  佘君提出另做一口棺椁,把六郎的衣冠和宝刀放在里边,于鄚州北城修六郎冢,以慰当地人民。

  从此,鄚州建起了六郎冢,成为人民祭奠民族英雄的纪念地。

  文官到此下轿,武官到此下马,百姓逢节敬拜。

【篇2】短篇经典民间故事阅读

    古时候有个富阳人名叫董昭之,有一次乘船过钱塘江。

  船到江心的时候,忽然发现江中漂着一截三尺长的芦苇。

  芦苇上有一只蚂蚁急匆匆地爬来爬去,不住地从一头爬到另一头,眼看就要掉进江水里淹死啦。

    董州搜昭之是个好心肠的人,他让船驶近芦苇,想把芦苇连同蚂蚁拾上船来,同船的人反对道:“这是蜇人的毒虫,你敢拿上船,我们就踩死它!”董昭之没办法,就用绳子一头缚住芦苇,一头拴在船舷上,拖着蚂蚁靠了岸。蚂蚁死里逃生,爬到陆地上飞快地跑掉了。

    这天晚上,董昭之做了个梦,梦见上百个穿着黑衣服的人来找他。

  为首的一个黑衣人向他行礼道谢,对他说:“我是蚂蚁的王,今天不慎掉进江里,幸亏您救了我的命。

  今后您要是有什么需要的地方,一定告诉我,我会尽量帮助您。

  ”。

    董昭之醒后,觉得这个梦很荒诞,就没有理会。

    数年后,董昭之因为四处维权得罪了官府,被抓进大牢,申诉无门,无法脱身。

  万般无奈之下,他想起了那个荒诞的梦,觉得不如试试看,也许是个办法。

  他从牢里找到几只蚂蚁,对它们说:“我是富阳董昭之,我被关在牢里啦,快去告诉你们的王,让它想办法救救我吧!”。

    蚂蚁们愣了一会儿,匆匆忙忙爬走了。

    可是,接下去一连三天都没有动静,董昭之有点绝望了,甚至感到自己太无聊,竟然傻乎乎地去跟蚂蚁说话。

    三天后的深夜,下着大雨,电闪乱枝雷鸣。

  睡梦中的董昭之又梦到那个黑衣蚂蚁王,蚁王大声叫喊着:“快起来!快起来!”董昭之猛地惊醒,四下打量了一番。

  忽然,牢房一角的墙壁“哗啦”一声塌陷出一个窟窿,成千上万只蚂蚁密密麻麻地从窟窿里爬走了。

  董昭之知道这是蚁王带领蚂蚁们蛀出来的逃生通道。

  他满怀感激地向蚂蚁们拜了一拜,趁着雷雨之夜越狱逃跑了。

    后来董昭之一直告诫他的后代子孙,积德行善要从点滴做起,莫以善小而不为。

【篇3】短篇经典民间故事阅读

    从前,有一个老农,住在山脚下,开垦了点荒地,一个人过日子倒也没有什么难处。

    一天,他从一块石头底下挖出了一个小金缸。

  他赶忙把小金缸拿回家中,把一点小米放在了里面。

  一连几天,光吃米也不见缸里的米少。

  他心中奇怪,便用勺子一劲地向外挖,把所有能盛东西的都挖满了,可缸内的米还是不少,他就用布袋背着分给穷苦的农民,使穷人也吃顿饱饭,就不用给地主扛活了。

    这事没隔几天,被地主知道了,便带着两个狗腿子气势汹汹地来到老农家,硬说小金缸是从他家偷来的,便命狗腿子去抢。

  老农手抓金缸大声说道:“你们敢抢,我马上把它摔坏。

  ”财主一看老农要摔小金缸,这下心可慌了,赶忙说:“不抢,别摔!”就“哼”了一声领着狗腿子走了。

    财主回家后,一心想把金缸弄到手,便又准备了金银,到县衙诬告说老农的小金缸是从他家偷的。县官听说是个宝缸,连忙命衙役去带老农,不大会儿,衙役们把老农连小金缸一块带来了。

    县官哪是审官司,一见小金缸,得意地两眼笑成了一条线,命衙役把米倒出来,可越倒越多。

  县官一看真是宝缸,拿了一两银子放进缸里,又拿出来,里面还有,再拿出来还有。

  他再也不理地主和老农了,光一个劲地往外拿银子,公堂里乱哄哄的。

    县官他爹在后堂听说这事也赶来观看,他见儿子拿得慢,自己也亲自动手,时间长了把他累的也不轻,可他还不肯离开,结果一头栽进了金缸里。

  县官赶忙去拉,可拉了一个又出来一个,怎么也拉不完,最后把县官气极了,命衙役把金缸砸了。

  这时,县官可分不出那是真爹哪是假爹了,便用喊的办法,谁答应谁就是真爹,可一喊个个都答应,县官连气带吓一会儿便咽气了。

【篇4】短篇经典民间故事阅读

    某年,杭州城疫症流行,碰巧荒年,市民贫病交迫,十分凄惨。

    一天,城内的湖边,泊了一只大船,船头坐了一位美丽的女子。她为贫病的人请命,如果有人出钱买她,她就住在他的家里,为他服务,得款用来救济人民。

    岸上的人争著买她,相持不下,就采用投钱的方法,谁用钱掷中她,就迎她回去。

    于是,铜钱、黄金、白银都纷纷投下来,堆满船头,却没有一枚落在她身上。大家十分失望,只好放弃。

    女子微笑,合掌向岸上的人致谢,把每一个捐来的钱都施舍给穷人。

    消息传来,轰动整个杭州城,富人们为她侠义的行为感动,纷纷慷慨布施。于是,病人得到医药,穷人得到金钱,饥饿的人得到食物,人心都安慰和满足。

    突然,女子的船上毫彩万道,灿烂光明,一位法相庄严的菩萨合掌微笑。大家惊奇极了。

    她说:“我就是观世音菩萨,我来,是为了启发和唤醒大家的仁心。

  同情、怜悯是贵的情操,帮助他人,是最神圣的责任,扶助弱小,是人们义不容辞的天职。

  今天,你们的表现十分值得赞美,大家将得到幸福。

  ”。

    众人既感动又欢喜,不约而同合掌,称念观世音菩萨。

    观世音菩萨把画像送给他们。她的诺言应验了,她真的住在每一位出钱为善的人家里。

    这个故事在中国普遍地流传,增加了人们对观世音菩萨的信仰。

【篇5】短篇经典民间故事阅读

    武松在离景阳冈不远的酒店里,喝下了十八碗酒,倒提着哨棒,脚步不稳地正想向景阳冈走去。

  店家追出来喊道:“走不得!走不得!最近冈上有只老虎,已经伤害了二三十条人命。

  ”武松听了,笑了笑说:“你休来吓我,便真个有,我也不怕!”。

    武松乘着酒兴,大步走到景阳冈下,看见一棵大树,刮去了一块树皮,上面写着两行字:“最近景阳冈出现了老虎,凡是来往行人,在中午时分成群结队过冈。

  ”武松看了,笑着说:“这准是酒店老板吓人的玩意儿,好让人们到他酒店住宿。

  我怕什么!”于是,对告示置之不理,依旧拖着哨棒走上山冈。

    走不到半里路,看见一座破庙。

  庙门上贴着一张县衙门的布告。

  武松看了这才相信有虎。

  他本想转身回去,但犹豫了一会儿,还是自言自语:“怕什么!既然来了,倒要上去看看。

  ”。

    这时候正是初冬,昼短夜长,天很快就黑了。武松一路上并没有发现什么,又喃喃自语:“明明是人们自己害怕,不敢上山,哪里有什么老虎!”

    武松走了一阵,觉得酒力发作,浑身燥热,便一手把胸前的衣服敞开,直朝乱树林子走去。

  他看见一块十分光滑的大青石,板索性把哨棒放在一旁,正想要躺下入睡,忽然刮起了一阵狂风,接着“扑”的一声,从乱石丛林后面跳出一只吊睛白额的猛虎来。

  武松不由“哎呀”一声,连忙从青石板上翻身下来,拿起了哨棒,闪在一旁。

  那老虎又饥又渴,两只前爪在地上轻轻一按,朝着武松纵身扑来。

  武松吃了一惊,出了一身冷汗,酒也醒了。

    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老虎扑过来,只一闪,就闪在老虎背后。

  老虎往背后看人是很困难的,于是便把前爪搭在地上,腰身一掀,掀了起来。

  武松又一闪,闪在一边。

  老虎没有掀着武松,大吼一声,就像半空里打了个霹雳,震得地动山摇。

  接着它倒竖起铁棒似的尾巴一扫,武松急忙又闪在另一旁。

  原来老虎伤人,就是这一扑、一掀、一扫;这三下子不成,气焰也就减了大半。

    那老虎没扫着武松,又大吼一声,一兜扑了过来。

  武松见那老虎转回身扑来,于是双手挥起哨棒,用尽全身力气,从半空中劈下来。

  只听见“啪”的一声响,竟把一根手臂般粗大的树枝劈了下。

  来原来武松打得慌了,没打着老虎,却打在枯树上,那条哨棒折成了两截,只剩半截拿在手里。

  老虎更急了,咆哮着,张开大口又扑过来。

  武松一跳,退了十几步远。

  那老虎两只前爪正好落在武松跟前。

  武松索性把手里的半截哨棒丢在一边,两手就势抓住老虎的头皮使劲往地上按。

  老虎拼命挣扎,武松用脚朝老虎脸上、眼睛乱踢。

  老虎疼得吼叫着,身子底下扒起两堆黄土,扒成了一个坑。

  武松把老虎的嘴按到黄土坑里,又乱踢了一阵子。

  那老虎已没多大气力了。

  这时,武松左手紧紧地按住老虎,右手举起铁锤般的拳头,用尽平生之力只顾打。

  打了六七十拳,老虎眼里、嘴里、鼻子里、耳朵里都喷出鲜血来,只剩下了一口气,再也动弹不得了。

    武松担心老虎不死,找到那根断了的哨棒,又打了一阵。眼看老虎连气都没有了,这才扔了哨棒,过冈去了。

经典民间小故事短篇(5篇)

  【#能力训练#导语】民间故事从生活本身出发,但又并不局限于实际情况以及人们认为真实的和合理范围之内。

  它们往往包含着自然的、异想天开的成分。

  下面是分享的经典民间小故事短篇(5篇)。

  欢迎阅读参考!。

1.经典民间小故事短篇

  一天,孔子和众弟子乘坐马车到一个地方去讲学,见前面有一个六七岁的小孩在路上堆土玩,子贡便大喝一声,正要赶车轧过去,可是那个孩子把路一挡,高声叫道:“站住,前有城池在这儿,过不去了,你们退回去绕道走吧!”

  子贡赶紧停住车,没好气地大声嚷道:“你这顽童休得胡闹,这是孔夫子的车,快放过去!”

    “不管谁也得讲道理,我来问你们到底是城躲车呢还是车躲城?”小孩有板有眼地说。

    大家被问得张口结舌,子贡又气又急正要发作,这时孔子从车上走下来忙拦住说:“小孩讲得在理,你们不要乱来。”

    说着,孔子走上前对小孩搭躬施礼道:“神童在上,老夫有礼了。我们有要事在身,万望高抬贵手,借个路让我们过去吧!”

  小孩问道:“你们有什么要事呀?”

    “周游列国呀。”

  “那周游列国又是作啥呀?”

    “讲学传道啊。”

  “讲学传道就得有一套本事和才学,那你知道些什么呀?”

    孔子回答道:“不是老夫夸口,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什么事我都略知一二。”

  小孩又问:“那你知道自己的眉毛有多少根吗?”

  孔子说道:“眉毛本人又看不见,怎么能知道呢?”

  小孩眼珠一转接着问:“嫌看不见,那天上的星星看得见,你知道有多少颗吗?”

    “天上的星星浩如烟海,那又如何数得过来呢?”孔夫中搏子为难地说。

    小孩笑着说道:“呵,你又嫌多;那日头就有一个,早晨像冰盘,晌午赛玉环,我来问你什么时候近什么时候远?”

    孔子想了半天还是回答不上来,便诚恳地对那个小孩说:“本人还是才疏学浅,以上事情确实不知,愿拜你为师,望多指教。”说着,磕头便拜。

    后来孔子以此事教导众弟子说:“不要强不知以为知,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莫忘三人行必有我师也。”

2.经典民间小故事短篇

    早些年,在山西、河北交界一带,有个开车马店的掌柜,姓刘,人送外号“棉花嘴”。

    你别看这个人见人三分笑,做起事来,荞麦皮也能榨出油来。住过他店的人,没有一个愿意再来住第二次的。

  这一天,刘掌柜的店里“叽里咕噜”赶进四辆大车,车刚停稳,为首的一个黑大个子就冲着柜房直吆喝:“店掌柜的在哪儿,出来招呼客人喽,俺们要住店,快着点,把爷爷都快冻死了!”

    客人本来就少,刘掌柜穿着厚棉衣,正躺在柜房里打盹,听见有人高声大嗓地喊,赶紧跑出来招呼,安排这些人住下。

    冬天的天黑得就是快,刚吃过饭,便到了掌灯时分。几个人挤在大炕上,屋子里没生炉子,被子又薄,冷得直打颤。

    黑大个子喊来刘掌柜,让他把炕早一点烧热,好让大伙睡觉。

  刘掌柜眯起眼睛笑着说:“这个好说,客人们先睡下吧,走了一天怪累的,我马上让伙计们烧炕。

  ”。

    几个人勉强睡下,不一会儿,就进入了梦乡。

    没睡一袋烟工夫,他们就不约而同被冻醒了。

  黑大个子爬起来看了看炕灶,灶膛还亮着,奇怪,为啥炕一点也不热?他想:“大概是刚烧,还没热上来呢。

  ”这么一想,他又埋头睡去。

    没睡一会儿,大伙儿“叽叽喳喳”又都被冻醒了,再看灶里,火光还是一闪一闪配卜的。

    大伙儿觉得奇怪,这是怎么回事呀?有人想弄个究竟,索性跳下炕来,趴到灶坑旁一看,这才恍然大悟。

  原来灶里烧的根本不是柴火,而是点了一盏豆粒般大小的油灯,怪不得忽明忽暗,炕上连一点热气都没有。

  那人把小油灯拿出来,大伙儿都把气撒在灯上,一下就把灯给摔烂了。

    大伙儿你一言我一语,大骂刘掌柜这个龟孙子心肠太黑,手段太狠,笑眯眯看起来像菩萨,做起事来比蛇蝎还毒,竟用这样见不得人的手段来坑蒙拐骗。大伙儿越卖卖祥说越来气,有人当即就要找黑心掌柜去讨要房钱,店也不住了,立马走人。

    黑大个子此时却很沉得住气,他想了一想,让大伙儿冷静下来,先不要去惊动那个姓刘的,就像啥事都没发生一样。黑大个子心里想到了一个主意,可以好好教训一下这个黑心掌柜。

    第二天天还没亮,黑大个子这几个人早早地就套起车走了。

    刘掌柜见他们都走了,就过来收拾锅灶,预备烧水做饭。

    揭开锅一看,锅里黑黝黝地放着一块石头,刘掌柜很是纳闷,骂骂咧咧地伸手就去搬,这一搬不要紧,刚把石头抱起来,就“啊呀”大叫一声,赶忙又把石头松开。那石头又大又沉,只听“哗啦”一声脆响,石头把锅砸了个窟窿,刘掌柜也烫了两手大血泡,痛得他龇牙咧嘴直叫唤。

    原来,这事是黑大个子他们干的,他们今儿天不亮就起来了,先是抱了块大石头放在锅里,接着用猛火把锅和石头烧了个通透,只等刘掌柜上钩。

  这暗藏的玄机刘掌柜哪里知道,他爹呀娘呀地叫喊了一阵,猛地一抬头,见墙上写有几行字,他不由念道:“山西有你宋丑哥,走南闯北见识多,你这掌柜心眼坏,自搬石头自砸锅!”

    刘掌柜有苦难言,从此,再也不敢干那些昧良心的事了。

3.经典民间小故事短篇

    东晋名将陶侃的母亲湛民,是中国古代一位有名的伟大母亲,她与孟子的母亲、欧阳修的母亲、岳飞的母亲一起被尊为“四大贤母”。

    湛氏出生在三国时期吴国的新淦县南市村,在十六岁那年嫁给吴国扬武将军陶丹为妾。

  生下陶侃没几年,陶丹就去世了,湛氏不得不带着年幼的陶侃回到新淦娘家。

  母子俩孤苦无依,以纺织为生,湛氏小时候读过一点书,因此她十分重视对儿子的教育,为了让陶侃学到更多的知识,她日夜不停地纺纱。

  而陶侃也深知母亲的良苦用心,发奋读书,渐渐地便精通了各种兵法,后来还被太守范遥举荐做了一名县令。

    在儿子即将起程赴任的时候,湛氏将儿子叫到跟前,语重心长地说:“侃儿,我这个做母亲的苦了一辈子,现在总算盼到你有了出息。

  我希望你能做一个清正廉洁的人,要为民办事,不要误国害民。

  我为你准备了一份礼物,你到了官府再将它打开·"说着,湛氏递给儿子一个扎好的包袱。

    带着母亲送的礼物,陶侃来到了县衙。

  他小心翼翼地打开包袱,只见里边有一块土、一只旧碗和一块白色的粗布。

  他先是一愣,随即便明白了母亲的用意。

  原来那一块土是叫他要永远记得家乡的故土,那只旧碗是叫他不要贪图荣华富贵,而那块白色粗布则是叫他做官要廉洁自律、恪守本分。

    陶侃一直将母亲的嘱咐牢牢记在心里,成为了一名有口皆碑的好官。

4.经典民间小故事短篇

  曾经有一个小和尚居住在一座高山上的庙里面,因为只有自己,所以经常是挑水喝的,但是后来又来了两个和尚,那么他们取水的任务是怎么分配的呢?

    一座高山上有座庙,里面住着一个小和尚。

  他每天都要到山下去挑水。

  夜里,老鼠出来偷东西吃,小和尚就拿着木棍去打,经常把屋子弄的乱七八糟。

    后来庙里来了一个瘦瘦的和尚,但是仍然是小和尚每天下山挑水,瘦和尚就知道玩乐,只喝水不挑水。

  小和尚就让瘦和尚去挑水,瘦和尚却让小和尚去,两人你推我、我推你,谁也不让,都不肯去挑水。

  最后他们决定一同去抬水。

  而且要把水桶放正中间,谁也不肯吃亏。

    晚上,小和尚让瘦和尚去打老鼠,瘦和尚让小和尚去打,两人一直推来推去,一直到天亮也没人去。

    不久,又来了一个胖和尚,他自己不想去挑水,就让另外两个人去,小和尚和瘦和尚都摇摇头去念经了。

    胖和尚自己去挑了两大桶水,然后,自己“咕咚咕咚”全部都喝光了。

  于是,三个人都不肯去打水。

  日子一天天过去,水缸里每天都是空的。

  他们又渴又饿,经也不念,木鱼也不敲了,每天睡得东倒西歪。

  庙里越来越冷清了。

    一天夜里,老鼠出来了,有了粮食,有的啃桌椅。

  一只老鼠不小心撞到了桌子上的蜡烛,幔布烧着了。

  火苗慢慢地蔓延,眼看着就要爬上房顶了,可是三个和尚还在呼呼大睡。

    小和尚被烟呛醒了,连忙喊:“着火了,着火了,快救火!”三个和尚这才一起奋力救火,大火扑灭了,他们也觉醒了。

    从那以后,三个人再也不偷懒了,一人一天轮流挑水,再也没有争吵过,日子过得可快活了。

5.经典民间小故事短篇

    远古的时候,农民种庄稼不用锄草,只要“当当当”一敲铜锣,杂草就会闻声死掉。久而久之,人们不靠天吃饭,连敬奉老天爷玉皇大帝的事也渐渐淡漠了。

    天庭上的玉皇大帝发现敬奉他的人越来越少,十分生气,便派一位天神到人间使出法术,敲锣除草从此不灵了。

  后来,人们发明了钻木取火,开烘炉打制出了铁铲。

  用铲子除草,虽比不上敲锣除草那么省力,可总比用手拨草便利得多。

    玉皇大帝听说人间有了火,再次动了怒。

  于是,他派精通火功的太上老君去灭人间的火种。

  太上老君虽是个体谅民间疾苦的老神仙,可也不能违抗玉帝的旨意,只得硬着头皮从命。

    太上老君驾着祥云来到一个小村庄,看到几个人骑在一棵大树上,艰难地用小树枝钻木取火。钻呀钻,磨烂了双手,汗水湿透了衣衫,方才取到一星点的火种。

    火种到手,几个人高兴得眼泪直淌,欢跳着朝村中奔去。老君见此情景,哪忍心灭掉火种!他跟随着这几个人来到了一座烘炉旁。

    只见一位小铁匠接过火种,赶忙升火,人们扇风的扇风,吹火的吹火,终于燃起了熊熊大火。

  小铁匠便操起家什打制铁铲。

  只听叮叮当当连声作响,一把把铁铲打了出来。

    老君看在眼里,敬在心头,决心助人们一臂之力,帮助他们取火制铲。他不好直言点明:就想了个办法。

    老君往烘炉前靠了靠,声言讨个火使。

    小铁匠一看是位白发长者,便十分恭敬地为老君引火。

  老君使了点法术,“扑”地吹出一股冷风,烘炉顿时火熄烟灭。

  老君转身拔腿就跑。

    生一次火多不容易,刹时间竟被他灭掉,小铁匠怒上心头,喝了声“哪来的妖人!”便抄起一把铁铲追去。

    眼看快要追上,小铁匠将铁铲朝老君打了过去,只听“当啷”一声,火花迸飞,原来铁铲打在了一块大石上。再看老君早已无影无踪了。

    小铁匠恍然大悟,才知道是太上老君前来点化取火的新法。于是,便打了一个火镰,取来石块撞击取火,比原来的钻木取火省力多了。

    小铁匠还发现打老君的那个铲子碰在石头上折弯了,用这折弯的铲子一试,除草比往前铲省力得多。于是,他便和伙伴们合计,照弯铲子的样子打,从此农家就用上了锄头。

    太上老君不但没灭掉人间的火种,还为人们点化了生火和制作锄头的办法,玉帝为此十分恼火,但也不好把这位老神仙怎么样。从此人间便有了锄头。

短篇民间故事大全(5篇)

  【#儿童故事#导语】民间故事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精华,在民族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是儿童故事频道。

  

1.短篇民间故事:羿杀六怪兽

    解除了十日并出的灾难,羿马不停蹄,日夜兼程,去捕猎肆虐人间的怪兽。

  中原地区,以窒窳、封稀为害最烈。

  窒窳本是黄帝辖下的一国诸侯,不幸被贰负和危暗杀了。

  黄帝怜悯他无辜丧命,请巫彭、巫抵、巫阳、巫履、巫凡、巫相六大神医上昆仑山会诊,研制出不死神药使他死而复生。

  窒窳的命是捡回来了,却完全迷失了本性,刚一醒来,就连滚带爬地窜下山,一头扎进弱水,变成了一条龙首虎爪、号声如婴儿啼哭的吃人怪兽。

  羿深入窒窳巢穴,仅一箭,就令它死了第二回,这一回是死有余辜。

    在中原的桑林还有一头獠牙如戟、力胜百牛、铁骨铜皮的大野猪封稀;封稀横冲直撞,拱毁庄稼、村落,所经之地顿成废墟。羿左右施射,刺瞎野猪双睛,将它生擒活捉。

    诛杀窒窳、捕获封稀之后,羿转战南方,在寿华之野追及凿齿。凿齿人身兽脸,它的杀人利器是突出嘴外的两根五六尺长、形似凿子的牙齿,为了应付弓箭,它特地带上一面巨大而坚固的盾牌,它至死也没弄清楚,羿的神箭是如何穿透盾牌,扎进它心窝的。

    修蛇盘据洞庭湖,掀波作浪,覆舟无数,吃人无数。

  它风闻神射手羿已至南方,便潜伏湖底,销声匿迹。

  万顷波涛掩盖妖踪,羿的神奇射技也就没有了用武之地,他毅然舍弓持剑,跃入深不可测的大湖,历千险万难,终于在滔天白浪中剑断长蛇;洞庭湖水,竟给蛇血染红了一半。

    北方,九头怪九婴仍在凶水一带喷火吐水,淹乡焚城;东方,巨型鸟大风仍在青丘之泽掀起狂风,毁屋拔树。

  羿东征青丘泽,用青丝绳系于箭尾,一箭射中闪电式飞掠的大风。

  那大风力大善飞,尚欲带伤逃生,无奈箭上系绳,只能像一只风筝一样被羿收回。

    九头怪九婴自恃有九颗脑袋、九条命,丝毫不惧北伐的羿,它九口齐张,喷吐出一道道毒焰、一股股浊流,交织成一张凶险的水火网,企图将羿困住。羿知道九婴有九条命,射中一个头,它非但不会死,而且能很快痊愈,故再使连环箭法,九支箭几乎同一时刻插到了九婴的九颗头上,九婴的九条性命一条也没留下。

  

2.短篇民间故事:燕子

    锡伯族民间故事,流传于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讲述了燕子报恩的故事。

    西邻老太太家里来了一只受伤的燕子,老太太给它治了伤后放飞。

    第二年春天,那燕子给老太太丢下一棵南瓜籽。老太太把南瓜籽种在后院里,秋天结了一个装满金银的大南瓜。

    从此,西邻的穷老太太生活一天比一天好。

    东邻的富老太太十分眼红,也捉住一只燕子,把它左腿弄断,然后放走。

    第二年春天,燕子同样给她丢了一棵南瓜籽,种下后结了装有大蟒的南瓜,把她咬死了。

  

3.短篇民间故事:连心溪

    相传,疏勒国王子在山中打猎受伤,被一名叫鶄的貌美牧羊女所救,便经常借故打猎约会牧羊女子;牧羊女也被王子的真诚情义所动,爱上了王子。

  疏勒王知道这件事后大怒,他瞒着王子将牧羊女囚困在疏勒国后山的迷谷里。

  牧羊女在山谷中因思念王子,整日悲伤流泪,可她也没有办法走出迷谷。

    王子知道后,只身来到山谷中寻找自己心爱的人,他呼唤着鶄的名字,寻遍众多的山谷。

  干粮吃完了,水也喝光了,找了七天七夜,还是没有找到他心爱的人。

  可王子还是在山谷中继续寻找,终于身疲力竭。

  绝望的王子对着山谷倾尽全身力量,呼喊鶄的名字,声音震撼山地,山体瞬时裂开一道峡谷,王子也昏迷在连心溪旁。

  这时牧羊女也听见了王子的呼唤,她泪流如泉涌,眼泪汇集成溪流,顺着山谷流到王子跟前。

  王子感觉到了鶄的眼泪,他知道鶄就在离他不远的地方,于是他振作精神,顺着溪流销陆链继续寻找,但由于体力不支,王子还是倒下了。

  鶄被困在山谷中,她不停地哭泣了亏孙49天49夜,眼泪哭干了,眼睛哭瞎了,最后她化身为溪流,希望有悉迅一天王子能顺着溪流找到她。

  由于溪水的灌溉,王子死去的地方长出了一片茂密的胡杨林,千年不变的溪水与胡杨林便永久的缠绵在这个山谷。

  后人为了纪念这对忠贞的情侣,便将此山谷命名为寻情谷。

  后人为了记念这对忠贞的情侣,便将此两山之间的低凹处称之为“寻情谷”,牧羊女化身的小溪被称为“连心溪”。

  

4.短篇民间故事:李时珍

    有一天,有一个病人,高烧不出汗,头痛得厉害,请李时珍去诊断。

  李时珍赶到他家,茶不喝,水不饮,就坐在病人床沿上切脉看病。

  他诊断病人患的是伤风病,首先应该发汗,于是他就叫病人在药抓回来之前先煎些生姜水喝,然后裹紧被子睡一觉,出出汗,病就会减轻。

    李时珍开好处方准备走了,病人问他:伤风病能不能吃鱼?李时珍一抬头看见病人家里挂着一条乌鳢鱼,就笑着说:用生姜煮乌鳢鱼吃无妨,只要发了汗就行。

    李时珍辞别了伤风病人就到别处去诊病,等他忙了半天回到家里,刚坐在板凳上,病人的儿子就喘着粗气赶来说,他老子吃了生姜煮的乌鳢鱼后,眼眶子变大,脸色变白,舌头打结,喘气不匀。

    李时珍一听急了,心想:不好,这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幸好这时李时珍的父亲李言闻老先生挖药回来,一听说这件事,抓起几样草药就和李时珍一起心急火燎地赶到了伤风病人家中。

    李老先生也是个老中医,他让病人煎服了解毒的草药,等病情好转些再煎服治伤风病的草药,只三天工夫,病人就能起床干活了。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李时珍问他父亲。

  父亲告诉他,生姜煮乌鳢鱼能使人中毒。

  这件事对李时珍震动很大,他一连几夜都没睡好觉,伤风病人中毒的情景总是在他的头脑里打转转。

  他暗下决心,为了替天下人治病,弄懂所有中草药的药性,他一边采药行医,一边四处求拜名师。

  工夫不负苦心人,他后来终于成了医圣,写出了《本草纲目》。

    直到现在,还有些地方不用生姜煮乌鳢鱼吃。

  

5.短篇民间故事:洛水女神宓妃

    羿满载猎物归家,却失去了爱妻,失去了灵药,他怔怔地望着窗外的星空,仰天长啸,他愤怒,继而痛苦,继而消沉,直到在洛水之滨邂逅了洛神宓妃。

    宓妃是东方木德之帝伏羲的女儿,渡洛水覆舟淹死,成了洛神。

  她美得异乎寻常:“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日,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

  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追而察之,灼若芙蓉出渌波。

  ”(三国魏.曹植《洛神赋》)她与黄河之神河伯门当户对,顺理成章地结为夫妇。

    新婚燕尔,河伯陪伴宓妃乘坐龙挽荷盖的水车,腾波冲浪,从下游九河直上河源昆仑,流连于良辰美景,又手牵着手东行,回归新居鱼鳞屋、紫贝阙。

    然而,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河神水性杨花,易于变心,爱情的火花很快就让时间的流水浇灭了。

  河伯吩咐巫妪每年替他挑个妙龄少女做新娘,并警告两岸百姓:“若不为河伯娶妇,水来漂没,溺其人民。

  ”。

    宓妃内心也厌倦了狂妄自大的河伯,厌倦了轻靡浮华的生活,她乐得脱身返回洛水,时而在水面拾取漂浮的翠羽,时而入潭心采集深藏的明珠,可夜静月明时,她会感到无助,感到空虚,她需要一双有力的臂膀,需要一个温暖的怀抱。

    或许是天意作合,羿追逐羚羊来至洛滨,与宓妃不期而遇。他俩一个是侠骨热血的寂寞英雄,一个是柔情似水的孤独美人,彼此目光接触,便再也移不开,他俩明白,“众里寻他千百度”(宋.辛弃疾《青玉案.无夕》)的另一半近在眼前。

    羿与宓妃相爱同居的消息传到左拥右抱享尽艳福的河伯耳中,雄性的妒嫉和一方霸主的自尊令他恼羞成怒。他惧怕羿的神箭,不敢当面对决,暂且化作一条白龙,探头探脑地浮在水面盯捎。

    白龙出水,龙卷风起,与宓妃并骑驰骋的羿见百姓又要造殃,返身一箭,射中白龙左目,那河伯负痛,捂住伤口窜入河底。

    独眼龙河伯哭上天庭,请求天帝杀了羿为他报仇。

  帝喾正为以前待羿太不公平而有些内疚,因此不耐烦地打断了河伯的喋喋不休:“你规规矩矩安居水府,谁能射你?你无端化为虫兽,当然会被人捕杀。

  羿又有什么过错呢?”河伯黯然溜回黄河,从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再也不出头了。

经典的民间故事短篇【十篇】

  【#能力训练#导语】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民间故事占据了很大的地位。

  在许许多多的故事中,我们不仅感受到了听故事的快乐,更感受到了传统文化。

  下面是考网分享的经典的民间故事短篇【十篇】。

  欢迎阅读参考!。

1.经典的民间故事短篇

    古时候有个富阳人名叫董昭之,有一次乘船过钱塘江。

  船到江心的时候,忽然发现江中漂着一截三尺长的芦苇。

  芦苇上有一只蚂蚁急匆匆地爬来爬去,不住地从一头爬到另一头,眼看就要掉进江水里淹死啦。

    董昭之是个好心肠的人,他让船驶近芦苇,想把芦苇连同蚂蚁拾上船来,同船的人反对道:“这是蜇人的毒虫,你敢拿上船,我们就踩死它!”董昭之没办法,就用绳子一头缚住芦苇,一头拴在船舷上,拖着蚂蚁靠了岸。蚂蚁死里逃生,爬到陆地上飞快地跑掉了。

    这天晚上,董昭之做了个梦,梦见上百个穿着黑衣服的人来找他。

  为首的一个黑衣人向他行礼道谢,对他说:“我是蚂蚁的王,今天不慎掉进江里,幸亏您救了我的命。

  今后您要是有什么需要的地方,一定告诉我,我会尽量帮助您。

  ”。

    仔锋董昭之醒后,觉得这个梦很荒诞,就没有理会。

    数年后,董昭之因为四处维权得罪了官府,被抓进大牢,申诉无门,无法脱身。

  万般无奈之下,他想起了那个荒诞的梦,觉得不如试试看,也许是个办法。

  他从牢里找到几只蚂蚁,对它们说:“我是富阳董昭之,我被关在牢里啦,快去告诉你们的王,让它想办法救救我吧!”。

    蚂蚁们愣了一会儿,匆匆忙忙爬走了。

    可是,接下去一连三天都没有动静,董昭之有点绝望了,甚至感到自己太无聊,竟然傻乎乎地去跟蚂蚁说话。

    三天后的深夜,下着大雨,电闪雷鸣。

  睡梦中的董昭之又梦到那个黑衣蚂蚁王,蚁王大声叫喊着:“快起来!快起来!”董昭之猛地惊醒,四下打量了一番。

  忽然,牢房一角的墙壁“哗啦”一声塌陷出一个窟窿,成千上万只蚂蚁密密麻麻地从窟窿里爬走了。

  董昭之知道这是蚁王带领蚂蚁们蛀出来的逃生通道。

  他满怀感激地向蚂蚁们拜了一拜,趁着雷雨之夜越狱逃跑了。

    后来董昭之一直告诫他的后代子孙,积德行善要从点滴做起,莫以善小而不为。

2.经典的民间故事短篇

    从前,有兄弟二人,老大蛮横霸道,老二性情温和。父母去世后,兄弟俩分家产,老大把良田好房都分到自个儿名下,老二只分得一间耳房,一亩薄田。

    一天,老二在家中听得一阵麻雀叫声,出门一看,原来是一幼雀从屋檐上的窝子里掉了下来,摔断了腿。

  他看着怪可怜,就捡起来告改,找了一截布条子,小心地缠在它的腿上,然后又把它放回窝里。

  这只小雀的腿很快好了,出窝后和其他麻雀一样飞得自在。

    到了春天,该播种的时候,那只麻雀含着一颗西瓜籽飞到老二家的窗台上,把西瓜籽放下,又飞走了。

  老二觉着好玩,就把这颗籽种下了,不久发了芽,长出一棵特别壮的苗苗,在老二的精心护理下,结出一颗枕头大的西瓜,八月十五中秋节摘下抱回家,用刀一切,竟切出一个金娃娃。

  他心里那个高兴劲就没法说了。

  从此老二过上了富足的日子。

    再说老大,看着穷兄弟猛地变富觉着奇怪,就去问老二怎么发的财。

  老二不会说假话,实打实地说给他听。

  老大听着,心里打起了歪主意。

  他返回家去就搭着梯子在房檐上寻麻雀窝,掏出一只未出窝的小雀,就把它的腿给折断了,疼得小雀“叽叽”直叫。

  完后他也照着老二的做法,给小麻雀的腿接上,用布条裹住,还给上了药呢。

  然后他把麻雀放回窝里。

  麻雀出了窝,能飞了,也给他含来一颗西瓜籽。

  春天一来,老大高兴地把它给种上,全部心思都用在了这一棵苗上,盼望着能结出个金娃娃。

  西瓜结上了,个子倒也挺大,到了八月十五,他摘下来抱回家,用刀慢慢切开,一看,里面不是金娃娃,竟是个贼白贼白的骨头娃娃,一脸的苦相。

  老大当时那个气劲也没法提了,嘴里喃喃对着那个骨头人人说:“是金不是金,倒没啥,可你是苦啥哩!”。

    自打那时起,老大背了运,光景一天不如一天,老二的生活却是越过越红火。

3.经典的民间故事短篇

    很久以前,在一个村子里有一个孤儿,是好心的邻居们收养了他,才使他长大成人。

  小伙袜戚判子长到二十来岁时,就在村边搭了两间茅屋,开始独立生活了。

  无论谁家遇到了困难,他都会热心地帮助,大家都夸小伙子是个勤劳、善良的孩子。

    他每天早出晚归地辛苦耕种,但是忙了地里的活儿,顾不上屋里的活儿,经常吃凉饭、剩菜。有一天,小伙子干完活儿回家,看见路边有一只很大的田螺,出于好奇,他就将这只田螺带回家,把它养在水缸里。

    第二天,小伙子照旧到地里去干活儿,可是当他回到家,准备做饭时却发现,热腾腾的饭菜已经在桌上摆好了。小伙子以为这是好心的邻居们帮他做的?

    没想到,接连几天,小伙子干完活儿回到家,都能吃到香喷喷的饭菜。

  于是,小伙子向邻居们道谢,可是邻居们都说不是他们做的。

  小伙子很纳闷儿,决心要弄个水落石出。

    这天早晨,小伙子又扛起锄头下地干活儿了,他没有等到傍晚,就早早地回来躲在篱笆外面看屋里的动静。只见一位美丽的姑娘从水缸里出来,忙着生火、做饭,不一会儿,屋里就飘出了饭菜的香味。

    小伙子飞快地推门进屋,直奔水缸,看见那只大田螺只剩下一个空壳静静地躺在水缸里。小伙子走向正在做饭的姑娘,问道:“姑娘,你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要帮助我呢?”姑娘见小伙子突然闯进来,不知如何是好,她想回到水缸里,又被小伙子挡住了去路,只得说出实情。

    原来,姑娘是天上银河里的白水素女,因为玉皇大帝知道小伙子从小没有父母,很同情他,还因为小伙子乐于帮助别人,就派她扮作田螺来帮助小伙子。

    田螺姑娘说:“我本来想多帮助你几年,等你生活富裕了、娶了妻子以后再走,可是你今天突然闯进来,知道了我的身份,我不能在人间呆下去了。

  ”小伙子非常后悔,责怪自己的举动太鲁莽,再三请求田螺姑娘留下来。

  田螺姑娘指着水缸里的田螺壳说:“我把田螺壳留给你,你用它盛粮食,就会有很多粮食出来,你用这些粮食帮助乡亲们吧。

  ”。

    忽然,天空中刮起了一阵大风,接着下起了大雨。

  风雨过后,田螺姑娘已经不见了踪影。

  小伙子望着田螺壳,呆呆地看了很久,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后来,小伙子就用这个田螺壳来盛粮食,壳里的粮食总是满满的,家里的粮食越来越多。但小伙子仍然辛勤地劳动,还拿出很多粮食送给乡亲们。

    受到帮助的乡亲们都十分感激田螺姑娘,大家建庙立祠,来纪念这位乐于助人的田螺姑娘。

4.经典的民间故事短篇

    相传,古时候有八位神仙:铁拐李。

  汉钟离、张果老、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和曹国舅。

  这八位神仙个个神通广大,而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法宝。

    铁拐李的法宝是一个葫芦,这个葫芦能炼出灵丹妙药,治病救人。

  汉钟离的法宝是一柄芭蕉扇。

  张果老整天倒骑着一头毛驴。

  吕洞宾的法宝是一把能降妖伏魔的宝剑。

  何仙姑的法宝是她手中的荷花。

  蓝采和的法宝是一个花篮。

  韩湘子的法宝是一支笛子。

  曹国舅的法宝是他手里的笏板,笏板一拍,就能发出美妙的声音。

    有一天,八仙来到了东海边,想要过海去参加王母娘娘的蟠桃会。吕洞宾说:铂我们各自使出自己的能耐来,看谁先到海的那一边!”

    于是,铁拐李把自己的葫芦抛到了海上,汉钟离抛出了扇子,吕洞宾抛出了宝剑,何仙姑抛出了荷花,蓝采和抛出了花篮,曹国舅抛出了笏板,韩湘子抛出了笛子。

  七位神仙各自站在自己的法宝上,在大海上航行。

  张果老呢?他直接骑着毛驴下了海!。

    就这样,八仙各显其能,向着海对面出发了。这就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故事。

5.经典的民间故事短篇

    很久以前,有一个叫龙井的小村子。

  在村边的破茅屋里住着一位老婆婆,她精心照看着茅屋后面的18棵老茶树。

  因为缺少肥料,每年只能从老茶树上采下来很少的茶叶,而且茶叶的质量也不好。

    老婆婆的生活很清苦,可她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每天,老婆婆都用从老茶树上采下来的茶叶沏茶,让过往的行人在这里歇歇脚、解解渴。

    有一天,一位老爷爷来到老婆婆这里喝茶。他看到茅屋外有一个破石臼,就指着它对老婆婆说:“这可是个宝贝,把它卖给我,行不行?”

    老婆婆笑着说:“这哪里是什么宝贝啊,你就把它搬走吧。”

    老爷爷连声说“谢谢”,就去找人帮忙来搬破石臼。

    老爷爷前脚刚走,老婆婆紧跟着就忙活起来了。

  原来,破石臼里面有堆放了很多年的草啊,土啊,动物粪便什么的,已经很脏了。

  老婆婆可不愿意把这样一个脏东西送给人。

  所以,她赶紧把破石臼里面的东。

    西都埋在了老茶树下面,又把破石臼洗得干干净净的。

    老爷爷回来了,他看看破石臼,问老婆婆:“这里面的东西哪儿去了?”老婆婆领着老爷爷来到老茶树前,把刚才做的事情说了一遍。

    老爷爷笑呵呵地说:“我说破石臼是宝贝,是因为它里面盛的东西才是真正的宝贝呢!瞧,你把宝贝都埋在老茶树下面了,我也就放心啦。”说完,老爷爷潇潇洒洒地走了。

    后来,这18棵老茶树长得枝繁叶茂,采下来的茶叶嫩嫩的。香香的,用这些茶叶沏的茶水味道可好了,再后来,龙井这一带都种上了茶树,这里出产的茶叶就是大名鼎鼎的“龙井茶”。

6.经典的民间故事短篇

    桂林山水甲天下,到过桂林的人,都晓得洞大要数七星岩,山高要算老人山。这座山,坐北向南,面对桂林的大小群山,活像一位威严的老人。

    相传秦始皇曾征调大批民夫修筑万里长城,被征去的民夫可受罪啦。

  监工的像催命鬼一样拿着鞭子,紧跟在民夫的后面,日夜不歇地催着挑石头呀,抬石料呀,把民夫累得腰弯背拱,汗水哗哗直流。

  好多人累得死去活来,呼天保佑呀,天不答应;喊地搭救呀,地不显灵。

    有一天,东海龙王的三公主要到南海去拜见仙女,想走旱路,趁机看看凡世人间。

  她清早起来拜辞了龙王,跳出龙宫,驾起一朵祥云,腾上高空,飘飘游动。

  她站立云头往下界望去,只见黑压压成千成万的民夫,枯瘦得只剩下一把骨头,光着膀子,拼死拼活地在长城下抬石头。

  于是,她便起了同情和怜悯之心,暗暗下了决心,要想法子帮助民夫解除苦楚。

    三公主挥舞彩带,催紧飞云飘游到南海,按下云头,走进普陀岩,拜见了仙女,开口禀道:“仙女呀,你行行善心,救救修筑长城的可怜的民夫罢!”仙女听了,扬起柳眉答道:“善良的三公主啊,秦始皇修长城是想抵挡外来敌人;你要帮助劳苦民夫减轻痛楚,我可以给你一支柳枝,把南海中的石山赶去筑墙罢!”三公主听了非常高兴,接过柳枝,转身就往外走。

  忽然听到仙女说道:“三公主,我助你赶山筑墙,你要依我两件事:第一件,一路之上不可贪图玩耍;第二件,一路之上不要同凡人说话。

  ”。

    三公主连忙答应,到了南海,把柳枝往海水里轻轻甩动。

  只见海水翻滚,一座座石头山接连跳出水面,有的变成虎、豹,有的变成骆驼,有的变成大象,有的变成锦鸡……三公主看这些石头变成了飞禽走兽,喜得眉开眼笑。

  她挥动柳枝东边拦来西边挡,赶着它们徐徐朝北前进。

    三公主记着仙女的话,赶着这群飞禽走兽,走过茫茫大海,又走过千山万谷,一连三天三夜没有敢停留一下。

  这时她已经累得一身汗水,走着走着,忽然到了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

  这里一条江水碧绿得像玉石,岸边开遍各色鲜花。

  三公主想道,人间还有这样好的地方,我何不到江边洗洗脸,擦擦汗再赶路也不迟。

  哪里想到,这些虎、豹、骆驼、大象、仙鹤、锦鸡,越跑越快。

  三公主正在着急,忽见一个头戴风帽、身披大袍的老公公从家里走了出来。

  三公主高兴的说道:“老人家,我已经赶了三天三夜路了,想在这条江里洗洗脸,请你替我看管一下这群虎、豹、骆驼、大象、仙鹤、锦鸡好吗?”老公公用手擦擦眼睛,又仔细看了一下,答道:“这哪里是什么虎、豹、骆驼、大象、仙鹤、锦鸡,明明是些大青石呀!”老人家一语道破,这些飞禽走兽一下子全成了石山,再也不走了。

    这时三公主慌了手脚,急忙扯起柳枝又抽又打,直累得汗水滴滴,石山还是不摇不动。

  三公主长叹了一声说:“只怪我忘记了仙女的话,耽误了搭救众生的大事。

  ”说罢向老公公深深一揖,说道:“拜托老公公替我照看这些石山,我到南海请罪去了。

  ”三公主哪里想到,老公公一下子也变成了一座石山。

    这座石山,就是老人山。

  在老人山的四面,围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石山,有的像虎,有的象豹,有的像骆驼、大象,有的像仙鹤、锦鸡。

  老人至今还受三公主的嘱托,精心地看管着它们哩。

7.经典的民间故事短篇

    北宋年间,有一年春季,桃红柳绿,风光无限,苏东坡携书童前来泰山游玩,两人走走停停,不知不觉中来到了佑庙前。佑庙里有不少碑刻,大都是历代帝王将相所立,名家名人所书,苏东坡与书童随人流进了铺庙,观赏碑林。

    这时,打东边过来一位气宇轩昂,风度不俗之人,苏东坡仔细一看,不觉大喜过望,那人竟是他的好友大文豪王安石。苏东坡连忙招呼:“王大人,怎么这么巧,你也来泰山了?”

    王安石见是苏东坡,一边观赏碑文,一边回答:“只许你这位大诗人观赏泰山风光,铺庙碑刻,就不许我也来凑凑热闹?”苏东坡急忙辩解:“哪里话,能与王大人同游笛庙碑林,实乃人生一大幸事!”说完用手一指身后:“这是书童福德。”王安石用嘴一撇右前方那位年轻人,说:“我的书童学智!”

    王安石话音刚落,福德便跑过去与学智打招呼,谁知学智一副拒人千里之外的样子,只是“哼”了一声,算是打招呼。

    四人不紧不慢边看碑文,边朝前走去。

  来到一块微微向东倾斜的石碑面前时,四人止步,评头品足。

  福德因刚才看了学智的脸色,心中不快,就上前一步,抢先说道:“安石不正影子歪!”学智何等聪明,一听人家福德在讽刺自己的主人抛岂肯罢休,脱口接道:“东坡前倾根基斜!”。

    听见两位书童斗嘴,王安石插话说:“学智说得一点没错,此碑确实因为根基斜了,才东坡前倾啊!”苏东坡“嘱”了一声,说:“王大人言之有理,不过,咱福德说得更有道理,身子不正影子才歪么!”说完,王安石与苏东坡相视着“哈哈”大笑起来。

    见主人大笑,福德与学智也跟着吃吃地笑了。

8.经典的民间故事短篇

    相传,妈祖姓林,住在我国闽[mǐn]南地区,家里共有兄弟姐妹五个,只有她一个女孩儿。

  按照当地的习惯,只有男人能出海,女人只能待在家里。

  所以,即使林姑娘水性很好也只能在家里帮助母亲干活儿。

    一天,林家四兄弟出海捕鱼去了。

  忽然,海上起了百年不遇的大风暴,风将海浪掀起足有几百尺高。

  村里的人都急坏了,十分担心海上的亲人,却一点办法都没有。

    起初,林姑娘和父母一起在家里等待风暴过去,可是,风暴根本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过了一会儿,林姑娘忽然双眼紧闭,脸色苍白,不省人事。

  这可把林家两位老人吓坏了!儿子们没有消息,女儿又昏迷不醒。

    他们颤[chàn]抖着双手,又推又拽,费了好大的劲儿,终于把女儿弄醒了。

  两位老人长舒了一口气。

  林姑娘却满眼含泪,一言不发。

  过会儿风暴停了。

    又过了几天,林家兄弟回来了,却唯独不见老四。

  三兄弟含泪向父母叙述了风暴当天的经历:猛烈的海风把他们的船刮到了大海深处,巨大的海浪把他们的船掀翻了,他们都落入了水中。

  正在他们“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时候,一个姑娘踏浪而来,如履平地,将三兄弟一个个救了上来,当她还要救老四时,却忽然不见了。

  于是,老四被海浪吞没了。

    林家两位老人这才知道女儿那天为什么晕倒,原来是去救哥哥了。

  如果他们没有把女儿叫醒,老四就不会死了。

  两位老人为此自责不已。

  自此,林姑娘被允许驾船出海,往返于各个岛屿,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多年来,林姑娘凭借自己的水性和菩萨心肠,搭救了不少渔民和过往商人的性命,当地的人都称她为神女、龙女妈祖。

    后来,她升天做了神仙,仍然不忘渔船和过往商船的安全。人们为了感谢她,为她修建了“妈祖庙”。

  即使到了现在,妈祖庙的香火还很旺呢!

9.经典的民间故事短篇

    相传,清朝时期,滕县辛庄有个名叫钟璜的秀才,很有才华。

    有一年,滕县的秀才都到充州府去会考举人。

  发榜后:钟璜名列榜首。

  不光这儿,各县的秀才,哪个也比不了滕县参加考试的秀才,主考的学院大人,宣布滕县为这次会考的第一。

  谁知其余各县的秀才不服气,他们集合起来去找学院大人质问。

  凑巧,在大街上碰到了学院大人乘坐的鹦哥绿呢子大轿,他们就围起来不让学院大人走,你一言,我一语,问滕县的秀才考得究竟有多好。

    学院大人被这伙酸不溜球的秀才纠缠得没法,就说:“我出个上联,当面考考你们,对得上,算你们有才学;对不上,那可要甘败下风啦。”说完,就出了个上联:

    掰开石榴,酸子挤成一片。

    这伙秀才,你看我,我看你,搜肠刮肚,苦思冥想,怎么也对不上,可巧钟璜也来到轿前,听了学院大人让对对子的事。

  学院大人看到了钟璜,就问:“你不是钟璜吗?”

    “学生是钟璜。”

  “你对得上来吗?”

    “学生已想出下联。

  不过还是让众学兄先对,对不出,我再对吧。

  ”。

  等了老大一会子,各县的秀才还是对不上来,钟璜就念出了联:

    折断藕结,丝纹分裂两边。

    学院大人听了哈哈大笑,这伙秀才不得不分列两边,闪开道路,让学院大人的大轿通过了。

10.经典的民间故事短篇

    相传,薛河上的西仓桥,是在明朝时候兴建的。

  这座三孔石拱大桥,据说是皇家工程,规模很大,征调的能工巧将很多,征用的民工就更多啦。

  建桥的时候工地上很热闹,象个小集市。

    一天,从外地来了个白头发的石匠老头,给河北涯一家打石碓窝儿。

  他一连打了好几天,歇着的时候,就到工地上转悠转悠,看人家雕刻水兽、石狮子和桥栏石柱。

  高了兴还跟石工门扯上几句,就连那工地上的头头们,他也偎上去唠叨几句。

  大伙都说这个老头迂魔,狗咬耗子--多管闲事。

    老石匠把石碓窝子打成了,他跟主家说:“你有这么多石料,我再给你打个石墩,坐着舂粮食多方便。”主家很乐意,就让他接着打了。

    打这个石墩时,老石匠别捉多细心啦,他量了打,打了量,有人问他:“一个石礅子,费这么大的劲儿干什么?”老石匠听了,光笑不说话,就知道低头干活。

  石礅打成的这天,正赶上大桥石拱圈要合龙门。

  不知因为什么,垒到最后,正好缺一小块石头碰不上茬儿。

  当时天阴得很厉害,眼看要下大雨,石拱圈不马上合好龙门,一场大雨,几个月的工就白搭啦!可现打制也来不及呀!石工们和掌管工程的官员,急得团团转,活象热锅上的蚂蚁。

  就在大伙犯难为的时候,这个老石匠又遛了来。

  他看了看缺口,对工程人员说:“我那里有一个石礅,你们看看放到这儿合适不。

  ”石工们听了,马上跟老石匠把石礅搬了来,往中间一放,竟一丝一毫不差,扣得严严实实。

    大桥建成了,官员们都很高兴。当想起去找老石匠道谢时,可哪里还有老人的影子!光看见碓窝子跟前,有一张大红字条上写:

    施工马大哈,桥拱出误差。

    鲁班来相助,银两谢农家。

    看了字条,人们才知道那个石匠老头是鲁班暗地里帮助皇家工程。官员们按鲁班吩咐,赏给打石碓窝儿的那家二十两银子。

中国民间故事有哪些?

1、《牛郎织女》

  《牛郎织女》为中国古代著名的民间爱情故事,传说古代天帝的孙女织女擅长织布,每天给天空织彩霞,她讨厌这枯燥的生活,就偷偷下到凡间,私自嫁给河西的牛郎,过上男耕女织的生活。

  此事惹怒了天帝,把织女捉回天宫,责令他们分离,只允许他们每年的农历七月七日在鹊桥上相会一次。

  他们坚贞的爱情感动了喜鹊,无数喜鹊飞来,用身体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喜鹊桥,让牛郎织女在天河上相会。

  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俗称“七夕”,相传是牛郎织女一年一度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千百年来这个古老而动人的爱情故事,世代流传,这一天还被现代人誉为中国版的“情人节”。

2、《孟姜女哭长城》

  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民间传说,它以戏剧、歌谣、诗文、说唱等形式,广泛流传,可谓家喻户晓。相传秦始皇时,劳役繁重,青年男女范喜良、孟姜女新婚三天,新郎就被迫出发修筑长城,不久因饥寒劳累而死,尸骨被埋在长城墙下。

  孟姜女身背寒衣,历尽艰辛,万里寻夫来到长城边,得到的却是丈夫的噩耗。她痛哭城下,三日三夜不止,城为之崩裂,露出范喜良尸骸,孟姜女于绝望之中投海而死。

  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不仅在我国的山东、山西、陕西、湖北、甘肃、河北、北京、河南、湖南、云南、广东和广西、福建、浙江、上海、江苏等地广为流传,也被日本、俄罗斯等国的民众所熟知,并逐渐形成多种传说版本。

3、《梁山伯与祝英台》

  讲的是西晋时期,梁山伯与祝英台同窗3年,未能看出其女儿身。梁山伯临死前,要求家人把自己葬在祝英台婚轿经过的路边,让自己看到祝英台出嫁,祝英台得悉,身穿孝服出嫁,经过梁山伯坟时,提出下轿拜祭,趁人不备撞死在柳树前。

  梁祝传说是我国最具辐射力的口头传承艺术,也是唯一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的中国民间传说。

  常有人把《梁山伯与祝英台》称作“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然而,同样体现了人类对爱情的忠贞精神的“梁祝”,不单比“罗朱”早了上千年,故事内容也曲折生动得多。

提交信息测一测您提升学历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