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民间故事大全?

作者:朱浩铭时间:2023-07-18 00:47:28

导读:" 如何阅读民间故事大全?民间故事大全是一本集合了丰富多样的民间故事的书籍,它们反映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传统文化和智慧。阅读民间故事大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拓宽视野,培养阅读兴趣。那么,如何阅读民间故事大全呢?以下是几点建议:。1.选择感兴趣的故"

如何阅读民间故事大全?

  民间故事大全是一本集合了丰富多样的民间故事的书籍,它们反映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传统文化和智慧。

  阅读民间故事大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拓宽视野,培养阅读兴趣。

  那么,如何阅读民间故事大全呢?以下是几点建议:。

  1.选择感兴趣的故事:民间故事大全中的故事种类繁多,有神话、寓言、传说等等。

  在阅读之前,可以先翻阅目录,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故事进行阅读。

  这样可以增加阅读的主动性和乐趣。

  2.了解背景知识:民间故事大全中的故事往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在阅读之前,可以先了解一些相关的背景知识,例如故事发生的地点、故事中的人物等。

  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故事的意义和寓意。

  3.仔细阅读故事内容:在阅读民间故事大全时,要认真仔细地阅读故事的内容,理解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感受故事中的情感和哲理。可以标注重要的内容,并在阅读完之后做一些思考和总结。

  4.与他人分享讨论:阅读民间故事大全后,可以将自己的阅读体验与他人分享,进行讨论和交流。

  可以和朋友、家人、老师等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这样可以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同时也可以从他人的观点中获得启发。

  5.将故事运用到生活中:民间故事大全中的故事往往寓意深远,具有智慧和启迪作用。

  阅读完故事之后,可以尝试将故事中的智慧运用到生活中,思考如何应对困境、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等等。

  这样可以将阅读变成实践,提升自己的思考和行动能力。

  总之,阅读民间故事大全是一种有趣且有益的阅读方式。

  通过选择感兴趣的故事、了解背景知识、仔细阅读、与他人分享讨论以及将故事运用到生活中,我们可以更好地领略民间文化的魅力,拓宽自己的视野,培养阅读兴趣。

  希望以上几点建议对大家阅读民间故事大全有所帮助。

经典传统民间故事大全阅读

  【#能力训练#导语】民间故事是民间文学中的重要门类之一。

  从广义上讲,民间故事就是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具有虚构内容的散文形式的口头文学作品。

  下面是分享的经典传统民间故事大全阅读。

  欢迎阅读参考!。

【篇一】经典传统民间故事大全阅读

    赊店是中原四大商业重镇之一,全国有十六个省的商贾聚居于此,人口十万有余。

  人多,裁缝就多。

  街上从事裁剪的店铺就有十多家,最有名的当属宋氏裁缝铺。

    宋氏裁缝铺的师傅叫宋显达,瘦高个儿,白净脸,戴一副老花镜,给人的感觉是既温文尔雅,又聪慧贤明。

    宋氏裁缝铺在火神庙街,坐北朝南,两间门面。

  店铺里面靠门的地方,摆放着一张长约四米、宽两米的木质案板,这是宋师傅的“工作台”。

  工作台上摆着一把明晃晃的大剪刀和一把三尺长的木尺子,裁剪的活儿就是在这里完成的。

  靠工作台的里边还摆着一张木桌,木桌上放着一只熨斗,缝制好的衣埋并服,都要拿到这张桌上熨。

    宋氏裁缝铺是宋显达的父亲创办的。

  十几岁起,宋显达就跟着父亲学裁剪。

  宋显达十分聪慧,很快就掌握了不同服装、不同款式的裁剪技术,并将父亲的技艺发扬光大。

  在他三十岁那年,一场大病夺走了父亲的生命,他便成了宋氏裁缝铺的掌柜。

    宋显达接管裁缝铺后,对裁剪技术更是精益求精,技艺更加精湛,所裁衣服,长短阔窄、花色搭配、镶花边滚牙子,没有不合人意的。

  他不但会做日常的便服,甚至连裁剪、做工考究的官服都会做。

  赊店厘金局上至委员,下至写票员的官服,都是宋显达做的。

    因为手艺全,技术精,找宋显达剪衣服的人就多,每天放下门板,工作台前便挤满了人,争着让宋显达裁剪衣服。宋显达总是一个一个地来,先打量—下客人的容貌、气度,再问客人的需求……然后用木尺量了身高、袖长,抖开布料一量一画,手持剪刀“咔嚓、咔嚓”几下,一件衣服就裁成了。

    宋显达白天裁出的衣服,妻子做出来一部分,剩下的,二人挑灯夜战。最后一道工序是熨枝液粗烫。

    一天晚上,妻子为一大户人家的千金熨烫旗袍,因疲劳过度,不小心打翻了熨斗,一块火炭落在了旗袍上,将丝质的旗袍烧了个大窟窿。

  妻子不知如何是好。

  宋显达拿着旗袍看了看,略一思忖,捏起绣花针,一针一线地绣起花来。

  不到半个时辰,一朵盛开的牡丹花便娇艳地开在那个窟窿上,和绸缎上原有的花朵交相辉映,看不出丝毫破绽。

  等客人来取衣服时,宋显达如实说了,并要赔偿。

  客人抖开衣服一看,那个位置绣上一朵牡丹,简直是画龙点睛,不仅没有损害旗袍的整体美感,还增添了旗袍的韵致。

  客人不但没要赔偿,还特地对宋显达表示了谢意。

    光绪二十年,一个年轻男子来到宋氏裁缝铺,让宋显达做衣服。宋显达见年轻男子身材魁梧,气宇轩昂,便说:“敢问客官在哪儿高就?”

    年轻男子愣了一下,不情愿地说:“厘金局。”

  一听年轻男子是厘金局的,宋显达又问:“官人什么时候到任的呀?”

  这裁缝真怪,裁件衣服还要查户口!年轻男子心里嘀猛镇咕着,不冷不热地说:“刚到任!”

  宋显达“哦”了一声,双手抱拳施礼道:“祝贺大人荣升!”

  尽管对宋显达这样啰啰唆唆心有不悦,但年轻男子听着这恭维话还是很受用,内心的不悦瞬间烟消云散了,不禁好奇地问:“宋师傅,是不是每有客人裁剪衣服,你都要问人家的经历?”

    “也不全是。

  普通老百姓,我一眼就能认出来。

  像官人这仪表、这气度,一看就不是普通的百姓。

  问—下来历,能剪出更加合体的衣服。

  ”。

    “这裁剪衣服还和人的来历有关?”年轻男子十分诧异。

    “当然有关。

  ”宋显达笑了笑说,“您想啊,做官者初入*,踌躇满志,意气风发,做衣服就要前襟稍长,后襟稍短。

  在*混的时间长了,十之*养成了唯唯诺诺的习性,这时候做衣服要前短后长。

  我要不问问大人您的资历长短,怎能为您裁出合体的衣服呀?”。

    年轻男子更加诧异,继而连连点头称赞。

【篇二】经典传统民间故事大全阅读

    一个聪明的县官因为办案出色,被皇上调到了一个更大的县里面,这天正在县衙里看公文,就见一个人走进了进来,口称自己是一个卖豆子的,昨晚在县上的一个寺庙里过夜,早晨起来后就发现豆子不见了,问庙里的人都说没看到,所以就到县衙里来报案了。

  聪明的县官听完以后,又问了问庙里都住着什么人,有没有人和他同住等问题,这个卖豆子的人都一一的告诉了县官。

  聪明的县官想了一想,对这个卖豆子的人说:“你不要着急,也不要声张,今晚你再背一袋豆子去那寺庙里过夜,如果有丢了,你就悄悄的回县衙来,我自给你找回豆子。

  ”说完又交代了一下衙役,衙役领命走了。

    到了快黑的时候,衙役拿出了一袋生豆和熟豆混合在一起的豆子,交给了卖豆子的人,卖豆人拿着这袋豆子,又到那个寺庙去投宿,果然豆子又丢了,那个人什么也没说,就悄悄的回县衙去了。

    第二天,聪明的县官派一个衙役穿上百姓的衣服,背了一些柴去庙里换一些豆子,寺庙里的和尚拿出了一些豆子给了那个衙役,衙役接过来一看,豆子里面果然生的熟的全有。

    这时,聪明的县官也带着卖豆子的人和两个衙役进了寺庙,当场揭穿了和尚偷卖豆人豆子的事实,然后让寺庙赔了卖豆子人的豆子,将那个偷豆子的和尚带回了县衙,对他进行了处罚。

【篇三】经典传统民间故事大全阅读

    从前,有个四处云游的歪和尚。

    他路过一个村子,看周围的田地长满了杂草,似乎没有什么庄稼苗,和尚就跟村民们说,你们的地都快荒了,想必是耕田的不擅长农艺,可再看看你们生锈的锄头和牛犁,定是你们不愿辛苦,这样懒惰下去,如何糊口?村民们抱怨说,上游的镇子里都是富贵,但却对下游村子里的百姓心怀恶意,清水截了去,污物倒进河流,让下游村庄的百姓没有清水可饮,涓涓细流也不足灌溉农田,才得了最后这般情景。

  歪和尚听了心中不平,他给村里出了个主意,不如这样吧,村民里面挑出一个老头、一个老妪和一个小孩,乔装改扮选一个医病的吉日潜到镇里去,在富贵面前做一出戏,老头装成道士,将一捆染红的麦根说成医治百病的神奇草药,那个小孩儿扮作瘸子,吃了麦根,转眼就腿脚灵活,在人前又跑又跳。

  那个老妪再假装盲人从人群里摸出来,试了麦根,迅即见到光明。

  歪和尚说,这样虽是骗人,但算以恶治恶,将麦根卖些钱,来解村里的饥荒。

    村民们很懒惰,当时没有照着和尚的指点去做。

    歪和尚后来继续云游,翻过了山,到了之前村民说的那个镇子里。

  镇子很大,确是在河流的上游。

  可是,歪和尚发现镇子里的百姓多半清贫简朴,化缘交谈中,感觉他们也都很厚道,才明白下游的村民不仅闲懒,还刁钻无赖。

  他担心有一天村民会依着他的点子到镇里用麦根行骗,就提醒了周围的百姓,让他们千万留意,凡若有陌生老道来卖医治百病的草药,又治了孩童的跛腿和老妇的盲眼,那只是假做的一场戏罢了。

    镇子下游的村子接着的两年遇到了大旱,田地原本没被用心耕作,加上灾情,更是颗粒无收,实在没了生计,村民们想起了歪和尚曾经出过的主意,装了一袋子染红的麦根,到上游的镇子里去卖草药,跛腿儿童和盲眼老妇都得了“医治”,可是却没有人理会和相信他们的伎俩。

    村民的把戏虽然没有能蒙住镇里的居民,但恰巧镇子里有个给牲口医病的方士,他需要麦根做一味配药,去治毛驴的难产,便用几袋米面换了村民的麦根。于是,村民们行骗不成,倒也得了些口粮。

    岂料,几个刁民贪得无厌,想要钱财,竟生出诡计,欲在夜深灯黑之时,到方士宅内行窃。

    方士本和镇里其它的百姓一样清贫,屋内也没有什么珠宝钱物可取,未曾想,他榻*头系一只敞着口的绒布袋,其所盛之物在月光下隐隐生辉,令村民贪心大起。

  其实,绒布袋里装的仅是一把稻草,为方士辟邪之物,怎想领头的村民不仅懒惰还缺乏农识,以为发光的稻草就是传说中的金枝,兴奋万状,急忙上前去够,却不小心踩翻了尿壶,将方士惊醒。

  方士见绒布袋被人一把抓走,操起拂尘大喝有贼,几个村民顿时大乱,丢了方士之前给他们的粮食,紧抓着那把稻草,夺门而逃。

  方士一边追在村民之后,一边大声呼救。

  仓皇间,几个村民看见了院子里还未生产的母驴,误以为是马,你争我抢地要跨上逃跑。

  却不知,驴不是马,更不会马跑。

  村民们骑不上驴,无奈只有四散飞奔。

    当晚,几个刁赖的村民在惊恐慌乱中丢了麦根换来的粮食,只剩下那把偷抢的稻草。

  回到下游的村子里,询村中老者,才悟出所窃之物并非金枝,贱比麦根。

  穷钻的村民不愿罢休,以稻草为金条,去另一个镇子去做戏行骗。

  只是,愚人蠢举,终无成。

    次年,歪和尚云游归来再经过那个村子,村民把麦根稻草的经过添油加醋一一道来,甚感委屈。

  歪和尚说,做戏一次尚有侥幸,总为虚假,岂能求人屡屡信服。

  更何况,稻草不是金条,驴子也不会马跑。

【篇四】经典传统民间故事大全阅读

    “耕读世家,勤俭立业”,在位于崆峒岛和芝罘岛之间的扁担岛上,春节人们很喜欢张贴这样的对联。据说,这背后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每年七夕之夜,牛郎都用一条扁担,挑着一双儿女,来到天河畔与织女相会,这种真挚的爱情,感动了无数痴情男女,在七月初七之夜,仰望星空,为他俩祝福。太白金星知道后,驾云前去考察,在乡间草房,见老实巴交的牛郎,拉扯着两个孩子生活,十分不易,很是同情,便让牛郎到天宫学府读书深造,待取得文凭,安排工作,将他和孩子,调到天宫和织女团圆。

    牛郎到学堂后,看见学友你邀我请,花天酒地,吃喝玩乐,初时很不习惯。

  久之,心生羡慕,渐渐起了花心,对那条随身携带的扁担也越看越不顺眼:“比比人家,看看自己,咱以前过的那叫什么日子!不是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吗?等我金榜题名,戴上乌纱帽后,金钱有了,地位有了,天上仙女可着我娶,织女也该休了,这扁担还有啥用……”他随手把那条扁担扔出窗外。

  于是,伴他十余年的扁担,忽悠悠直落在崆峒岛和芝罘岛中间,派上新用场,担起了这两座岛屿。

  牛郎丢了扁担后,这年的七月初七,他自然没有挑着一双儿女,到鹊桥上与织女相会。

    牛郎毕竟年岁大了,读书实在不行。

  但是,一辈子做个牛倌,他又于心不甘。

  为过一把官瘾,他把书撕了,折叠成一个精致纸制的乌纱帽。

  又找来剪子,用硬纸板剪成两根长长的乌纱帽翎子,插在帽子两侧,戴在头上,对着镜子,自我欣赏。

    太白金星得知牛郎当年七月初七之夜未按期赴约,织女悲痛欲绝的信息,便来找牛郎责问。

  正巧,看见牛郎头戴纸制乌纱帽子,踱着方步,口中还念念有词:“当官好,当官好,天上仙女任我挑……”他怒不可遏,上前狠狠地扇了牛郎一巴掌,打落了乌纱帽左边那根翎子。

  只见那官翎飘飘悠悠地往下掉,落进大海,刚好与牛郎的扁担叠在一起,成了一座扁担状的岛屿。

    后来,扁担岛上人家春节张贴对联,多用“耕读世家,勤俭立业”,就是告诫子孙读书识字,考取了功名,也不要忘了耕种人家的本分。

【篇五】经典传统民间故事大全阅读

    从前有个渔夫叫海郎,一天,他跟着大伙们一起去打鱼,天有不测风云,突然阴天阵阵,大海咆哮,风吹日打,大伙被大浪翻打在大海的深处,只有幸运的海郎没死,他躺在一块烂木板上,晕过去了,大海当木板是球,推来推去,最终漂到的一个叫上川岛的地方,海郎孤独一人生活在这片孤岛上。

    一天,他出来散步,在岸边救了一条小石斑鱼,并放生了,原来那条小石斑是海龙的女儿,小石斑决定变成人类到海郎哥身边生活,随着风吹日打的一日,小石斑变成了以为聪明美丽的姑娘。

    小石斑来到海郎哥的房门,海郎出来,看了看,说:“这位姑娘你是谁,你又是怎样漂到这片孤岛来的?”小石斑:“你还记不记得,你在海边救过一条小石斑?”“记得啊”海浪说。

  “那是我,我是海龙王的女儿,被你救了我,我想感谢你。

  ”"海龙王的女儿。

  ”海郎惊讶的说。

    然后,他们俩慢慢和好,最后沉了夫妻,俩人过着幸福的生活,还生了一位胖娃娃,叫凡龙,非常可爱。

    但是幸福的生活过不了多久,海龙王出门回来了到处找不到女儿,打听到他和一位叫海浪的人生活在一起,大发雷霆,然后变成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头,来到海郎家大骂,还说:“女儿,你要是不跟我走,我就叫海郎生不如死,我给你三天时间考虑。”

    三天过去了,海龙王呆着虾兵蟹将来到海郎家,海郎和小石斑都不肯分离,海龙王命令虾兵蟹将把海郎带走,小石斑抱着凡龙走出门外,爬上一座高山,望着海郎远走,流下了眼泪,最后小石斑和凡龙变成了石头,大家都叫它为“望夫石”。

经典古代民间故事阅读【六篇】

  【#能力训练#导语】民间故事就是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具有虚构内容的散文形式的口头文学作品。

  下面是考网分享的经典古代民间故事阅读【六篇】。

  欢迎阅读参考!。

【篇一】经典古代民间故事阅读

    孟宗幼年丧父,生活虽然困苦,但他的寡母尽力设法让他念诗书,学礼仪。

    孟宗的母亲,不管生活如何困苦,一心要让孩子读书,让他与读书人结识,以便将来成为大学令,出人头地。

  到了县试的时候(在县内举行的考试),各地的考生都到孟宗居住的地方来参加考试。

  有些考生贫困,无力住客栈(旅馆),孟妈妈就请他们到她家里住宿。

  她缝了一条特大的被子,能够覆盖很多考生。

  她说:"我的孩子仰慕你们众位的品德和学问,可又没有能力好好招待你们,仅就这点意思,表示他对你们的敬意。

  "于是,孟妈妈的名声,传遍了各地。

    孟宗对母亲非常孝顺,他感到欠母亲的地方太多了。因为他妈妈费了很大苦心,才把他教育成人。

    一年冬天,孟妈妈突然病倒,病了许多天,什么食物都不想吃。一天早上,她忽然对孟宗说:"孩子,真奇怪,我现在真想喝点笋尖汤!"

    孟宗听说妈妈想喝点汤,心中十分高兴,因为她几天没吃东西,身体己越来越衰弱了。不过他又想,现在正是严冬时分,而竹子要到春天才发芽,我到什么地方去找竹笋呢?"

    孟宗想着想着,不觉皱起眉来。孟妈妈见到了,就说:"哦,我大概是病得糊涂了,算了吧!"

    孟宗立刻说:"别这么说,妈。

  "很久以前孟宗就对天发誓,无论妈妈跟他要什么,他都不能说"不"!现在他得实现他的诺言,所以接着说:"妈,您别着急,我会尽量设法找点笋尖回来炖汤给您喝。

  ":可是他心中又想,我这么轻易就答应了,我怎能做到呢?最近这两天,天气冷得厉害,冷风呼啸不停,动物全在冬眠,花草树木离茁芽生长还有一段时间,我怎能找到笋尖呢?"。

    可是妈妈要喝笋尖汤,他必须出去找寻竹笋。

  于是他扛着铲子、斧头,冒着风雪向山中走去。

  他在风雪中辛苦挣扎,走了半天,才到了一个竹林。

  当他看到白雪像地毯似的厚厚铺了一地,令他更加心惊。

  "天哪!几乎连青绿的竹叶都看不见,上哪儿去找新笋尖呢?这实在是办不到的事呀,老天可怜可怜吧!妈妈病得那么厉害,若是我找不到笋尖炖汤给她喝,而她因此逝世,那我可一辈子也不能心安呀!"。

    他一想到母亲正在病床上苦苦等待这笋尖汤,就鼓足勇气,自己对自己说:"我为何不试试挖一挖呢?我可以一寸一寸地挖土,到挖着笋尖为止。

  "土硬得像铁一般,他用力地一铲一铲挖下去,一直累得他筋疲力尽,仍然看不到半点绿色的笋尖。

  孟宗既挖不出竹笋,又想着病床上的母亲,不由得对着土坑哭了起来,他越哭越伤心,忘了自己,也忘了附近的一切。

  他这样哭着哭着,哭了好一阵子。

  当他张开泪眼往地上一看时,不禁吃了一惊。

  原来,他面前的冰融化了,竹根四周的冰土都和成了软泥,软泥中居然有几个绿尖顶冒了出来!。

  "啊!笋尖!笋尖!"

    孟宗心想:这不会是做梦吧?他连忙弯腰去拔,拔出一个,摸了摸,"嘿,可不真的是活笋尖么?是真的,哦,我知道妈可以活命了,我好高兴呐!"他简直不相信笋尖真的长出来了。

  可是那不可能长出的笋尖,竟能这么快发芽长出,莫非是上天的赏赐?"一定是的!"孟宗对着上天叩首说:"哦!天神呐,谢谢你的万慈万恩。

  "。

    他挖出土坑中闹空的笋尖,赶程回家去作笋汤。

  妈妈看见儿子拿了竹笋回来也惊讶不已,心中一高兴,病好像已悔逗好了一半。

  她喝了笋汤之后,病果然痊愈了。

    后来,孟宗更加努力读碧弯卖书,努力学习,终于成为一位学者,并且当朝中的大臣,替国家做了许多有益的事情。

【篇二】经典古代民间故事阅读

    楚国人和氏有一次在楚山中发现一块叫做璞的玉石。

  他把这块璞玉拿去奉献厉王。

  厉工不懂璞中含有宝玉,所以把玉匠召来进行鉴定。

  那匠人看了璞后对厉王说:“这是一块普通的石头。

  ”厉王听了这话勃然大怒,他大声喝道:“好一个胆大包天的贱民,你竟敢以乱石充玉欺骗我!”紧接着他命令刀斧手砍掉了和氏的左脚。

  和氏忍痛含冤离去。

    厉王死了以后,武王继位。

  和氏带着那块璞进宫去献武王。

  武王也找了玉匠鉴定那块璞。

  玉匠仍然说它是一块普通的石头。

  和氏因此又惨遭与第一次献璞相同的灾祸,被武王命人砍掉了右脚。

    武王死了以后,文王继位。

  和氏来到楚山脚下,抱着那块璞痛哭起来。

  一连三天三夜,和氏把泪水哭干了,又从眼里哭出血来。

  附近的村民和过路的行人见此情景都感到悲怆。

  这件事很快被文王知道了。

  他派人到楚山察看情况。

  那差官见了和氏以后问道:“天下受砍脚之刑的人很多,为什么唯独你长期悲痛不已呢?”和氏回答说:“我并不是因为脚被砍断才这样悲痛,我痛心的是一块宝玉被人说成是普通的石头;一个忠心耿耿的人被说成是骗子。

  ”。

    文王听了差官的汇报以后,觉得有验证和氏的“璞中有玉”之说的必要,所以令玉匠用凿子把璞的表层敲掉。

  果然像和氏所说的那样,里面露出了宝玉。

  文王又命玉匠把玉石雕琢成璧,并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和氏璧”,用以昭示和氏的胆识与忠贞。

【篇三】经典古代民间故事阅读

  一天,孔子正在家里跟他的几个学生谈话,忽听佣人在门外说:“先生,有客人来了!”

    孔子一听,连忙让学生回避。

  门一开,一位长衫高帽的男客走了进来,走到孔子席边,双腿并拢,两手合十,弯腰道:“先生大安!”

    孔子也连忙起身道谢。

    那客人道了安,就一*坐到孔子身边,迫不及待地说:“先生,我有个问题想请教于您!”说话时,手已经碰到了孔子的衣服。

    孔子觉得这人有点不太懂礼貌,做客的客人,主人请坐才坐,主人问话才说,怎么倒滔滔不绝地先说起话来?可是孔子还是耐着性子听客人把话说完,然后送客出门。

    刚送走客人,孔子的学生曾子进来了,他同样坐到孔子旁边,觉得这样更能亲近老师。

    孔子不希望他的学生也像这个客人一样鲁莽,就坐下来跟曾子说:“以前的圣贤,均有至高无上的德行,君王和臣子之间,君君臣臣,他们才相处很好。”

    曾子一下明白过来——老师明里是在指点他君臣之间的道理,实际上在暗示师生之间尊卑关系。

  于是,立刻从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学生哪里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学生。

  ”。

    “避席”是一种非常礼貌的行为,学生不能跟老师平起平坐。当曾子知道老师要向他传授学问时,他站起身来,走到席子外边向老师请教,是为了表示他对老师的尊重。

【篇四】经典古代民间故事阅读

    孔子年轻的时候,很喜欢到他隔壁的邻居家去。他的邻居是一位技艺精湛的老石匠,一块块岩石经过他的刻凿,便成了千姿态百态栩栩如生的花鸟石刻。

    一天,孔子又踱至邻家,那个老石匠正叮叮当当为鲁国一位已故大夫刻石铭碑。孔子叹息道:“有人淡如云影来去无痕,有人却把自己活进了碑石,活进了史册里,这样的人真是不虚此生啊!”

  老石匠停下锤,问孔子说:“你是想一生虚如云影,还是想把自己的名字铭进碑石、流芳千古?”

    孔子长叹一声说:“一介草木之人,想把自己刻到一代一代人的心里,那不是比登天还难吗?”老石匠听了,摇摇头说:“其实并不难啊。

  ”他指着一块紧硬又平滑的石块说:“要把这块石坯刻成碑铭,就要雕凿它。

  ”老石匠说完,就一手握凿一手挥锤叮叮当当地凿起来,一块块石屑很快在锤子清脆的敲击声中飞起来。

  不一会儿,岩石上便现出了一朵栩栩如生的莲花图案。

  老石匠说,如果想使这个图案不容易被风雨抹平,那就要凿得更深些,要剔掉更多的石屑。

  只有剔凿掉许多不必要的石屑,才能成为浮图和碑铭。

【篇五】经典古代民间故事阅读

    传说中,在中国远古的战场上,曾经有一名士兵被敌人的一种小箭射中了,他的同僚赶忙过去救他。

    当同僚赶到时,他们发现,这个被小箭射中的士兵,不但没有死,甚至也没有受伤;更离奇的是,他的伤口并不是很痛,也没有流出很多的血。

    这名士兵的同僚们,把他的箭拔出来,送他回后方养伤。经过一段日子,发现他原先早已罹患的某些疾病,在这一次箭伤之后,居然发生慢慢改善的现象。

    没多久,在战场上,另外一名士兵也被箭射中了,竟然又出现同样的现象;经过战场上的军医观察发现,有许多士兵都出现了这样的情况。

    有几位比较敏感的军医,他们注意到这样的一种现象,深入地加以研究,慢慢得到结论,就依照他们的研究成果,发展成为今天中医学上独具特色的针灸疗法。

    据说,这场因箭伤而发展成针灸医术的战役,已经是两千六百年前的事情了。

    从一个小小的箭伤,而发展成为今日中医重要医术的针灸。在生命当中,不断隐藏着大自然将要启示我们的重要奥秘,就看我们自己是不是有足够的细心与智慧,能够正确地将它发掘出来。

  下一次,若是有人故意用恶毒言语的小箭射中你,你是要沉溺在伤口的痛苦当中?还是要试着从其中找出可以医治更多人的绝妙医术呢?

    或许,人生当中有许多遭受“伤害”的机会;更有许多人,喜欢用“受到伤害”作为借口,来逃避许多自己必须面对的重要责任。但是,千万别忘了,除非你自己愿意,否则没有任何人可以伤害你。

【篇六】经典古代民间故事阅读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打它们,有一只神鸟因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

    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

  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

  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就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

    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

  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

    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

  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心中大快。

  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

  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古代民间故事大全阅读

  【刘备传艺做草鞋】

    刘备入蜀的时候,蜀民端茶捧果夹道欢迎。刘备望着面黄肌瘦的众百姓,心中非常难受,暗暗自勉:入蜀后一定要以贤治国,使蜀民过上好日子。

    当他在马上低头摆手给夹道欢迎的人数码们致谢的时候,突然发现蜀民全是打着赤脚,忙问众人为啥不穿鞋。

  一位老人说:“苛政猛于虎,要粮又要布。

  无布把鞋做,只好赤脚走。

  ”刘备听了那老人的话,手向南山一指说:“满山尽是草,何不打些草鞋穿?”众人言说不会。

  这时,刘备的心里非常难过,他想:初入蜀地,眼下虽不能扭转乾坤,使平民百姓过上好日子,何不把当年自己卖草鞋为生时学的一手技艺献给父老乡亲呢?刘备想到这里,翻身下马说:“俺刘备不才,少年家穷,以卖草鞋为生,倒学了一手打织草鞋的手艺,不妨给父老兄妹们打织几双,作为俺入蜀来对父老兄妹们的进见礼。

  ”。

    刘备说罢,袖子一挽走到山前抽出宝剑,以剑代镰割了一抱龙须草,坐在山石上织打起来。诸葛亮看主公给蜀民父老编织草鞋,自己也忙抓草学织。

    刘备说:“军师雄才满腹,怎么也学打草鞋的小手艺?”诸葛亮说:“主公惜民,臣等入蜀来不敢给百姓增添负担。今跟主公学打草鞋,再教会众将士,好人人动手,自理军鞋嘛!”

    自此以后,蜀地的老百姓都学会了打草鞋穿。

  【盗亦有道】

    清朝乾隆年间,秀州府崇德县有个县令叫章清,读书人出身,满腹经纶,为官清正廉洁,在百姓中名声极佳。章清到崇德县没几年功夫,便将县城治理得井井有条,路不拾遗。

    这时,恰逢临县盗案不断,闹得人心惶惶,上峰一纸文书,将章清调往邻县当县令,整治那副烂摊子。

  章清只身前往邻县,烧起了新官上任的三把火。

  说来也有趣,自章清上任后,那些盗贼从此销声匿迹,再无盗案发生。

  很快,整个县城便呈现出一派安宁详和的局面。

    数月后,章清将家人接来一起居住。三年任期满后,章清雇了条船,率家人离任返乡。

    百姓自愿聚集在码头,为章清送行。

  章清辞别众人,忽然眼前人影一闪,架在鼻梁上的那副近视眼镜竟不翼而飞。

  章清大吃一惊,险些跌入河中,幸亏船夫机警,一把将他拉住。

    眼镜的不翼而飞,使章清百思不得其解,说被盗吧,这眼镜又不值几个钱,盗它干啥?说丢了吧,怎么会没有丝毫感觉?他不由得连连摇头,深感奇怪。

  好在行李中还神旦带有备用眼镜,尚不致于两眼一抹黑。

  于是,挥挥手。

  吩咐船夫开船。

    当天晚上,船停泊在一个与邻县交界的小镇上过夜。

  第二天一早,章清忽然发现放在船舱中的十只大木箱全都无影无踪了。

  这可是章清的全部家产呀,他不由惊得目瞪口呆。

  好大胆的窃贼,我人尚未出县境,窃贼便立马出现了,还偷到了我的头上,真是可恶!如此看来,昨天那副眼镜肯定也是被偷走的。

    怎么办?章清考虑半晌:那些窃贼得手后肯定己远走高飞,上哪儿去找他们呀,唉,自认晦气算了。想到这里,他长叹一口气,吩咐船家开船。

    船行三天,终于平安抵达章清的家乡。

  章清远远望去,只见码头上整整齐齐堆放着十只大木箱,看上去十分熟悉,仿佛就是自己被盗走的木箱。

  章清十分奇怪,连忙跳上岸,匆匆赶过去一看,天哪,果然是自己的箱子,那箱子顶上还放着一封书信,压信之物正是那不翼而飞的眼镜。

  章清又惊又喜,当即拆开书信,只见信上写道:

  章大人:

    我们是一帮盗贼,你在任时,我们慕你清正廉洁的名声,从末在你管辖的县境内行窃。

  但是,你离任时竟带走十只沉重的大木箱,不由得使我们寻你这位清官表示怀疑。

  于是,我们先窃眼镜再盗木箱,给你点颜色看看。

  可翻遍所有木箱,你的财产除了书还是书,所有的积蓄尚不足三十两纹银。

  人们常说:“一年清知县、十万雪花银。

  ”可你当了多年的县令,仍一贫如洗。

  看来你的确是个清官,老百姓没有看错你。

  我们先前多有冒犯,实在抱歉,故特将窃走之物完璧归赵,还望大人海涵。

  【沉香救母】

    三圣母是天上的神仙,她喜欢上人间一个叫刘彦昌的书生,两个人结为夫妻,生下了一个男孩,取名沉香。

    按照天朝律薯瞎哪令,神仙是不可以跟凡人结婚的。三圣母的哥哥二郎神知道了此事,非常生气,把妹妹三圣母压在了华山下面。

    沉香十岁的时候,爸爸告诉他妈妈被压在了华山下面,他决定救出自己的妈妈。

  沉香去找舅舅二郎神的途中,遇到了一位叫吕祖的道人。

  吕祖告诉他:“沉香,你现在根本不是二郎神的对手,我可以教你武功,打败他。

  ”沉香拜吕祖为师,学了很强的武艺。

  武功练成,沉香找到二郎神,说:“舅舅,请您把华山的钥匙交给我,让我把妈妈救出来!”。

    “小*孩,敢说这样的话,不给你点颜色看看,怎么知道我的厉害?”二郎神说着,就跟沉香打了起来,结果打了三天三夜也没打过沉香。二郎神只好把钥匙交给了沉香。

    那钥匙原来是一把闪闪发光的月牙斧。

  沉香用月牙斧把华山一下子劈成两半,救出了妈妈。

  从此沉香一家人就团聚了。

精选民间故事大全阅读

  【#能力训练#导语】民间故事从生活本身出发,但又并不局限于实际情况以及人们认为真实的和合理范围之内。

  它们往往包含着自然的、异想天开的成分。

  下面是考网分享的精选民间故事大全阅读。

  欢迎阅读参考!。

1.精选民间故事大全阅读

    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亲包仪,曾任朝散大夫,死后追赠刑部侍郎。

  包公为人正直,少年时便以孝顺而闻名。

  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元1027年时,包公中了进士,当时28岁。

  包公先任大理寺评事,后来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县,但是他的父母因为年老多病,不愿随他到他乡去。

  在封建社会,如果父母只有一个儿子在身边,那么这个儿子不能只顾自己去外地做官,扔下父母不管,这是违背封建法律规定的。

  一般情况下,父母为了儿子的前程,都会薯启跟着儿子去外地的,而父母不愿意随儿子去做官的地方养老,这种情况在封建时代是很少见的,因为这意味着儿子要遵守封建礼教——辞去官职照料父母。

  由于父母不愿跟随包公去外地,包公便辞去了官职,回家照顾父母。

  他的孝心得到了官吏们的称颂。

    几年后,他的父母相继离世,包公才重新踏入仕途。

    包公能主动辞去官职,照顾父母,说明他不是那种贪恋官场的人,更体现出他是个孝顺的人,对父母的养育之恩懂得回报,这一点,值得大家学习。

2.精选民间故事大全阅读

  曾经有一个小和尚居住在一座高山上的庙里面,因为只有自己,所以经常是挑水喝的,但是后来又来了两个和尚,那么他们取水的任务是怎么分配的呢?

    一座高山上有座庙,里面住着一个小和尚。

  他每天都要到山下去挑水。

  夜里,老鼠出来偷东西吃,小和尚就拿着木棍去打,经常把屋子弄的乱七八糟。

    后来庙里来了一个瘦瘦的和尚,但是仍然是小和尚每天下山挑水,瘦和尚就知道玩乐,只喝水不挑水。

  小和尚就让瘦和尚去挑水,瘦和尚却让小和尚去,两人你推我、我推你,谁也不让,都不肯去挑水。

  最后他们决定一同去抬水。

  而且要把水桶放正中间,谁也不肯吃亏。

    晚上,小和尚让瘦和尚去打老鼠,瘦和尚让小和尚去打,两人一直推来推去,一直到天亮也没人去。

    不久,又来了一个胖和尚,他自己不想去挑水,就让另外两个人去,小和尚和瘦和尚都摇摇头去念经了。

    胖和尚自己去挑了两大桶水,然后,自己“咕咚咕咚”全部都喝光了。

  于是,三个人都不肯去打水。

  日子一天天过去,水缸里每天都是空的。

  他们又渴又饿,经也不念,木鱼也不敲了,每天睡得东倒西歪。

  庙里越来越冷清了。

    一天夜里,老鼠出来了,有了粮食,有的啃桌椅。

  一只老鼠不小心撞到了桌子上的蜡烛,幔布烧着了。

  火苗慢中手李慢地蔓延,眼看着就要爬上房顶了,可是三个和尚还在呼呼大睡。

    小和尚被烟呛醒了,连忙喊:“着火了,着火了,快救火!”三个和尚这才一起奋力救火,大火扑灭了,他们也觉醒了。

    从那以后,三个人再也不偷懒了,一人一天轮流挑水,再也没有争吵过,日子过得可快活了。

3.精选民间故事大全阅读

    相传,鲁班是我国古代最聪明、最能干的工匠。他原名公输般,因为是春秋末期的鲁国人,鲁班就成了后人对他的称谓。

    一次,他来到吴国姑苏城,人间天堂,果然名不虚传。

  古城楼塔,次第排列,茶馆酒肆,热闹非凡。

  鲁班游兴倍增,揣摸着苏州建筑的特点,迷乐其间。

  忽然一阵嘈杂的吵闹声卖迟传来。

  鲁班循声望去,只见前面一块绿草如茵的空场上,高高耸立着一座新建的宝塔。

  塔前围着一群人,吵吵嚷嚷,不知干什么。

  他慢慢走过去,拨开围观者,看见一个身穿绸缎、头戴高冠、腰系香袋的老人正在发怒,青筋暴绽,瞠目竖眉,大有气冲斗牛之势。

  老人对面蹲着的一个中年人,双手抱头,一副垂头丧气的样子。

  鲁班好生奇怪,一询问才知道事情的究竟。

    那位老人是当地有名的富翁,为积善行德,准备修建一座宝塔,流传千古。

    这项工程由那位工匠承接。

  运木起造,精心筹划,经过近三年的辛苦劳动,宝塔终于建成。

  可是不知怎么搞的,宝塔虽然建成,可不管横着看,还是竖着看,总是倾斜的。

  经过测量,宝塔的确倾斜近十度。

  人们对此摇头相视,指点议论。

  富翁认为造塔反招非议,很是生气,也有损他的功德圆满,因此,亲自找工匠算帐:要么推倒重建,要么把宝塔扶正,否则,要送官府严办。

    这可难住了工匠,如果要推倒重建,自己就是卖儿卖女,倾家荡产也无法承受经济压力;如果把塔扶正,这也办不到,因为宝塔尽管是木质的,可依然有约百万斤,只能望塔兴叹!

  鲁班绕着宝塔仔细瞧了瞧,又看了看一筹莫展的工匠,走过去安慰道:“你不要着急,只要你给我找点木料来,我一个人用不着一个月就可以把它扶正!”

    工匠一听,半信半疑,可也没有别的办法。

  于是他扛来木料,带着一丝希望等待着。

  而鲁班呢,他也不让人插手帮忙,将扛来的木料砍成许多斜面小木楔,一块一块地从塔顶倾斜的一面往里敲,使倾斜的一方慢慢抬高。

  这样乒乒乓乓,起早摸黑干了一个月,宝塔果然直立起来了。

  工匠感激地问鲁班:“恩公,你这样补救为啥能使宝塔直立?”

    鲁班答道:“由于斜塔是木质的,属穿斗结构,各部件之间的拉扯比较结实,能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所以可以用打木楔的办法加以扶正。

  而木楔又是斜面的,既比较容易往里打,具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打进去后又可抬高塔的倾斜面的高度,使塔不再倾斜。

  ”。

4.精选民间故事大全阅读

  一天,孔子和众弟子乘坐马车到一个地方去讲学,见前面有一个六七岁的小孩在路上堆土玩,子贡便大喝一声,正要赶车轧过去,可是那个孩子把路一挡,高声叫道:“站住,前有城池在这儿,过不去了,你们退回去绕道走吧!”

  子贡赶紧停住车,没好气地大声嚷道:“你这顽童休得胡闹,这是孔夫子的车,快放过去!”

    “不管谁也得讲道理,我来问你们到底是城躲车呢还是车躲城?”小孩有板有眼地说。

    大家被问得张口结舌,子贡又气又急正要发作,这时孔子从车上走下来忙拦住说:“小孩讲得在理,你们不要乱来。”

    说着,孔子走上前对小孩搭躬施礼道:“神童在上,老夫有礼了。我们有要事在身,万望高抬贵手,借个路让我们过去吧!”

  小孩问道:“你们有什么要事呀?”

    “周游列国呀。”

  “那周游列国又是作啥呀?”

    “讲学传道啊。”

  “讲学传道就得有一套本事和才学,那你知道些什么呀?”

    孔子回答道:“不是老夫夸口,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什么事我都略知一二。”

  小孩又问:“那你知道自己的眉毛有多少根吗?”

  孔子说道:“眉毛本人又看不见,怎么能知道呢?”

  小孩眼珠一转接着问:“嫌看不见,那天上的星星看得见,你知道有多少颗吗?”

    “天上的星星浩如烟海,那又如何数得过来呢?”孔夫子为难地说。

    小孩笑着说道:“呵,你又嫌多;那日头就有一个,早晨像冰盘,晌午赛玉环,我来问你什么时候近什么时候远?”

    孔子想了半天还是回答不上来,便诚恳地对那个小孩说:“本人还是才疏学浅,以上事情确实不知,愿拜你为师,望多指教。”说着,磕头便拜。

    后来孔子以此事教导众弟子说:“不要强不知以为知,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莫忘三人行必有我师也。”

提交信息测一测您提升学历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