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沉降观测需要符合哪些规范?

作者:权德涵时间:2023-07-23 12:26:47

导读:" 建筑物沉降观测需要符合以下规范:1.国家标准:建筑物沉降观测需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如中国建筑物沉降观测规范(GB50116-2013)。这个标准规定了观测的方法、设备要求、数据处理和分析等方面的要求,确保观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2.观测频率:建筑物沉降观测应该按照规范要求进行"

建筑物沉降观测需要符合以下规范:

  1.国家标准:建筑物沉降观测需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如中国建筑物沉降观测规范(GB50116-2013)。这个标准规定了观测的方法、设备要求、数据处理和分析等方面的要求,确保观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2.观测频率:建筑物沉降观测应该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定期观测,通常每年至少观测一次。在建筑物兴建初期,观测频率可以更高,以及时掌握沉降情况。

  3.观测点设置:建筑物沉降观测应该在建筑物的重要部位设置观测点,如承重墙、柱子、基础等。观测点的设置应该满足一定的密度和均匀性要求,以全面反映建筑物的沉降情况。

  4.观测设备:建筑物沉降观测需要使用精密的测量设备,如水准仪、全站仪等。观测设备应该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并经过校准和检验,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数据处理:建筑物沉降观测的数据需要进行正确的处理和分析。

  观测数据应该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校正和修正,排除误差和干扰因素的影响。

  同时,观测数据应该进行趋势分析,以判断沉降情况的发展趋势。

  6.结果评估:建筑物沉降观测的结果应该进行综合评估,并与规范要求进行对比。如果观测结果超出规范范围,应该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加固建筑物、调整施工方法等,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7.数据报告:建筑物沉降观测的结果应该编制成详细的报告,包括观测数据、处理方法、分析结果等内容。报告应该清晰简洁,便于工程师、设计师等相关人员进行参考和决策。

  总之,建筑物沉降观测需要遵守国家相关标准,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观测、处理和评估,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同时,观测结果应该及时报告,以便相关人员进行决策和措施的制定。

沉降观测规范要求

沉降观测规范要求如下:

  1、对于深基础或高层、超高层建筑,基础的荷载不可漏测,观测点需从基础底板开始布设并观测。据某设计院提供的资料,如仅在建筑底层布设观测点,将漏掉5t/m2的荷载(约等于三层楼),从而将影响变形的整体分析。

  因此,对这类建筑的沉降观测,应从基础施工时就开始,以获取基础和上部结构的沉降量。

  2、同一测区或同一建筑物随着沉降量和沉降速度的变化,原则上可以采用不同的沉降观测等级和精度,因为有的工程由于沉降观测初期沉降量较大或非常明显好模,采用较高精度不但费时、费工造成浪费,而且也无必要。

  而在观测后期或经过治理以后沉降量较小,采用较低精度观测则不能正确反映其沉降量。

  同一测区也有沉降量大的区域和小的区域,采用不同的观测等级和精度较为经济,也符合要求。

  但一般情况下,如果变形量差别不是很大,还是采用一种观测精度较为方便。

  3、建筑变形测量阶段性成果和综合成果的内容进行了较详细的规定。对于不同类型的变形测量,应提交的启袜李图表可能有所不同。

司南导航云南瓦渡乡建筑物沉降观测应用:

  瓦渡乡位于云南保山城以东,距城38公里。

  此次的项目地荒田村大沙地就是瓦渡乡易地扶贫搬迁规划的安置点之一。

  大沙地房屋建设施工所在位置原为一条西北至东南走向的山沟,其地基基础有悄迟大量填挖方量,使得房屋、地基挡墙存在变形风险等安全隐患。

沉降观测规范要求

  沉降观测规范要求:沉降观测的次数、观测期限、沉降观测的仪器、观测方法、观测点的设判兄拍置。

1、沉降观测的次数

  民用建筑每加高一层应观测一次,工业建筑应在不同荷载阶段分别进行观测。

  施工单位在施工期内进行的沉降观测,不得少于4次。

  建筑物和构筑物全部竣工后的观测次数,第一年4次,第二年2次,第三年后每年1次,至下沉稳定(由沉降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判定)为止。

2、观测期限

  一般为掘羡:砂土地基2年,粘性土地基5年,软土地基10年。当建筑物和构筑物突然发生大量沉降、不均匀沉降或严重的裂缝时,应立即进行逐日或几天1次的连续观测,同时应对裂缝进行观测。

3、沉降观测的仪器

  沉降观测宜采用精密水准仪及铜水准尺进行,在缺乏上述仪器时,也可采用精密的工程水准仪(带有符合水准器)和刻度精确的水准尺进行。观察时应使用固定的测量工具,人员也宜固定。

4、观测方法

  每次观察均需采用环形尘御闭合方法或往返闭合方法当场进行检查。同一观察点的两次观测差不得大于1mm,水准测量应采用闭合法进行。

5、观测点的设置

  观测点的布置,应能全面反映建筑的变形并结合地质情况确定,数量不宜少于6个点。

建筑物沉降观测规定?

  建筑沉降观测规定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地基基础、上部结构及其场地的各种沉降测量和位移测量。下面是中达咨询带来的关于建筑物沉降观测规定的主要内容介绍以供参考。

  建筑物沉降观测应测定建筑物地基的沉降量、沉降差及沉降速度并计算基础倾斜、局部倾斜、相对弯曲及构件倾斜。

  沉降观测点的布置,应以能全面反映建筑物地基变形特征并结合地质情况及建筑结构特点确定。点位宜选设在下列位置:

  1、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处及沿外墙每10~15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

  2、高低层建筑物、新旧建筑物、纵横墙等交接处的两侧。

  3、建筑物裂缝和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人工地基与天然地基接壤处、不同结构的分界处及填挖方分界处。

  4、宽度大于等于15m或小于15m而地质复杂以及膨胀土地区的建筑物,在承重内隔墙中部设内墙点,在室内地面中心及四周设地面点。

  5、邻近堆置重物处、受振动有显著影响的部位及基础下的暗浜(沟)处。

  6、框架结构建筑物的每个或部分柱基上或沿纵横轴线设点。

  7、片筏基础、箱形基础底板或接近基础的结构部分之四角处及其中部位置。

  8、重型设备基础和动力设备基础的四角、基础型式或埋深改变处以及地质条件变化处两侧。

  9、电视塔、烟囱、水塔、油罐、炼油塔、高炉等高耸建筑物,沿周边在与基础轴线相交的对称位置上布点,点数不少于4个。

  沉降观测的标志,可根据不同的建筑结构类型和建筑材料,采用墙(柱)标志、基础标志和隐蔽式标志(用于宾馆等高级建筑物)等型式。

  各类标志的立尺部位应加工成半球形或有明显的突出点,并涂上防腐剂。

  标志的埋设位置应避开如雨水如轮管、窗台线、暖气片、暖水管、电气开关等有碍设标与观测的障碍物,并应视立尺需要离开墙(柱)面和地面一定距离。

  隐蔽式沉降观测点标志的型式,可按本规程附录C第C.0.1条规定执行。

  沉降观测点的施测精度,应按本规程第3.2.2条的有关规定确定。未包括在水准线路上的观测点,应以所选定的测站高差中误差作为精度要求施测。

  沉降观测的周期和观测时间,可按下列要求并结合具体情况确定。

  1、建筑物施工阶段的观测,应随施工进度及时进行。

  一般建筑,可在基础完工后或地下室砌完后开始观测,大型、高层建筑,可在基础垫层或基础底部完成后开始观测。

  观测次数与间隔时间应视地基与加荷情况而定。

  民用建筑可每加高1~5层观测一次;工业建筑可按不同施工阶段(如回填基坑、安装柱子和屋架、砌筑墙体、设备安装等)分别进行观测。

  如建筑物均匀增高,应至少在增加荷载的25%、50%、75%和100%时各测一次。

  施工过程中如暂时停工,在停工时及重新开工时应各观测一次。

  停工期间,可每隔2~3个月观测一次。

  2、建筑物使用阶段的观测次数,应视地基土类型和沉降速度大小而定。

  除有特殊要求者外,一般情况下,可在第一年观测3~4次,第二年观测2~3次,第三年后每年1次,直至稳定为止。

  观测期限一般不少于如下规定:砂土地基2年,膨胀土地基3年,粘土地基5年,软土地基10年。

  3、在观测过程中,如有基础附近地面老橡袭荷载突然增减、基础四周大量积水、长时间连续降雨等情况,均应及时增加观测次数。当建筑物突然发生大量沉降、不均匀沉降或严重裂缝时,应立即进行逐日或几天一次的连续观测。

  4、沉降是否进入稳定阶段,应由沉降量与时间关系曲线判定。

  对重点观测和科研观测工程,若最后三个周期观测中每周期沉降量不大于2√2倍测量中误差可认为已进入稳定阶段。

  一般观测工程,若沉降速度小于0.01~0.04mm/d,侍兄可认为已进入稳定阶段,具体取值宜根据各地区地基土的压缩性确定。

沉降观测点的观测方法和技术要求,除按本规程第3.3、3.4节的有关规定执行外,还应符合下列要求:

  1、对二级、三级观测点,除建筑物转角点、交接点、分界点等主要变形特征点外,可允许使用间视法进行观测,但视线长度不得大于相应等级规定的长度。

  2、观测时,仪器应避免安置在有空压机、搅拌机、卷扬机等振动影响的范围内,塔式起重机等施工机械附近也不宜设站。

  3、每次观测应记载施工进度、增加荷载量、仓库进货吨位、建筑物倾斜裂缝等各种影响沉降变化和异常的情况。

  每周期观测后,应及时对观测资料进行整理,计算观测点的沉降量、沉降差以及本周期平均沉降量和沉降速度。如需要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变形特征值:

1、基础倾斜α

α=(si-sj)/L(5.1.7-1)

  式中si——基础倾斜方向端点i的沉降量(mm);

  sj——基础倾斜方向端点j的沉降量(mm);

  L——基础两端点(i,j)间的距离(mm)。

  2、基础局部倾斜α仍可按(5.1.7-1)式计算。此时取砌体承重结构沿纵墙6~10m内基础上两观测点(i,j)的沉降量为si、sj,两点(i,j)间的距离为L。

3、基础相对弯曲fc:

fc=[2sk-(si+sj)]/L(5.1.7-2)

  式中sk——基础中点k的沉降量(mm);

L——i与j点间的距离(mm):

  注:弯曲量以向上凸起为正,反之为负。

  4、柱基间吊车轨道等构件的倾斜,仍按(5.1.7-1)式计算。

观测工作结束后,应提交下列成果:

  1、沉降观测成果表;

  2、沉降观测点位分布图及各周期沉降展开图;

  3、v-t-s(沉降速度、时间、沉降量)曲线图;

  4、p-t-s(荷载、时间、沉降量)曲线图(视需要提交);

  5、建筑物等沉降曲线图(见附录D第D.0.1条,如观测点数量较少可不提交);

  6、沉降观测分析报告。

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①沉降观测点的布置宜设在下列位置: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及沿外墙每10~15m处;高低层建筑物、新旧建筑物、纵横墙交接处的两侧;不同地质条件、不同荷载分布、不同地基基础类型、不同上部结构、沉降缝及建筑物裂缝的两侧;筏基、箱基的四角和中部位置;框架结棚银册构建筑物的每个或部分柱基;宽度大于等于15m或小于15m而地质复杂的建筑物的承重内纵墙处等。

  ②观测单位应具有相应的测量资质(如已使用工程沉降观测应具备乙级以上资质),沉降观测的精度等级搏判应达到II级水准测量。

  ③观测频率:施工期间,基础或地下室完成后开始观测;主体施工阶段民用建筑可每加1-5层(多层建筑应每层)观测一次,工业建筑可按不同施工阶段(如回填基坑、安装柱子和屋架、砌墙体、安装设备等)分别进行观测;主体结束后每月观测一次。

  沉降速度≥2.0mm/d时应增加观测次数。

  停工期间,可每2-3个月观测一次,停工时及重新开工时应各测一次。

  使用期间,一般竣工后第一年观测3-4次,链宏第二年。

建筑沉降观测规范介绍?

  建筑物沉降观测规范是为了保证建(构)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和建(构)筑物的安全性而制定的规范。在建筑沉降观测中观测要点有什么呢?以下中达咨询解读建筑沉降观测规范:

建筑沉行悔降观测规范的观测要点:

  水准基点的设置:基点设置以保证其稳定可靠为原则,宜设置在基岩上,或设置在压缩性较低的土层上。水准基点的位置,宜靠近观测对象,但必须在建筑物所产生的压力影响范围外。

  观测点的设置:观测点的布置,应能全面反映建筑的变形并结合地哗漏质情况确定,数量不宜少于6个点。

  测量宜采用精密水平仪及钢水准尺,对第一观测对象宜固定测量工具和固定测时人员,观测前应严格校验仪器。

  测量精度宜采用Ⅱ级水准测量,视线长度宜为20~30m,乱带烂视线高度不宜低于0.3m。

  观测时应登记气象资料,观测次数和时间应根据具体建筑确定。在基坑较深时,可考虑开挖后的回弹观测。

建筑沉降观测规范测量中数据怎么整理:

  沉降观测资料应及时整理和妥善保存,作为该工程技术档案的一部分。

  (1)根据水准点测量得出的每个观测点和其逐次沉降量(沉降观测成果表)。

  (2)根据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平面图绘制的观测点的位置图,根据沉降观测结果绘制的沉降量、地基荷载与延续时间三者的关系曲线图(要求每一观测点均应绘制曲线图)。

  (3)计算出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平均沉降量、相对弯曲和相对倾斜值。

  (4)水准点的平面布置图和构造图,测量沉降的全部原始资料。

  (5)根据上述内容编写的沉降观测分析报告(其中应附有工程地质和工程设计的简要说明)。

  更多关于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点击底部客服免费咨询。

沉降观测规范要求

  沉降观测的规范要求沉降观测的次数和时间,应按设计要求,一般第一次观测应在观测点安设稳固后及时进行。

  民用建筑派搏运每加高一层应观测一次,工业建筑应在不同荷载阶段分别进行观测;施工单位在施工期内进行的沉降观测,不得少于4次。建筑物和构筑物全部竣工后的观测次数,第一年4次,第二年2次,第三年后每年1次,至下沉稳定(由沉降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判定)为止。

  观测期限一般为:砂土地基2年,粘性土地基5年,软土地基10年。当建筑物和构筑物突然发生大量沉降、尘梁不均匀沉降或严重的裂缝时,应立即进行逐日或几天1次的连续观测,同时应对裂缝进行观测。

观测要点:

  1、水准基点的设置:基点设置以保证其稳定可靠为原则,宜设置在基岩上,或设置在压缩性较低的土层上。水准基点的位置,宜靠近观测对象,但必须在建筑物所产生的压力影响范围外。

  2、观测点的设置:观测点的布置,应能全面反映建筑的变形并结合地质情况确定,数量不宜少于6个点。

  3、测量宜采用精密水平仪及钢水准尺,对第一银昌观测对象宜固定测量工具和固定测时人员,观测前应严格校验仪器。

  4、测量精度宜采用Ⅱ级水准测量,视线长度宜为20~30m,视线高度不宜低于0.3m。

提交信息测一测您提升学历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