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建筑主体完成后沉降观测规范测量周期是多长时间?相关规范有哪些?

作者:王博晨时间:2023-07-23 12:26:49

导读:" 一般建筑主体完成后沉降观测规范测量周期是多长时间?相关规范有哪些?1.引言-介绍建筑工程中的沉降观测以及其重要性-提出问题:建筑主体完成后的沉降观测规范测量周期是多长时间?有哪些相关规范?2.解释建筑主体完成后的沉降观测-解释建筑主体完成后的定义:指建筑物主体"

一般建筑主体完成后沉降观测规范测量周期是多长时间?相关规范有哪些?

1.引言

-介绍建筑工程中的沉降观测以及其重要性

-提出问题:建筑主体完成后的沉降观测规范测量周期是多长时间?有哪些相关规范?

2.解释建筑主体完成后的沉降观测

-解释建筑主体完成后的定义:指建筑物主体结构施工完工后,进行的沉降观测

-说明沉降观测的目的:评估土地基础的稳定性,确保建筑物的结构安全

3.沉降观测规范测量周期

-解释测量周期的定义:指沉降观测过程中,每次测量的时间间隔

-提供一般建筑主体完成后沉降观测的测量周期:通常为每季度、半年或一年进行一次测量

-引用相关规范:根据国内外相关规范和标准,建筑主体完成后的测量周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4.相关规范介绍

-介绍国内相关规范:例如《建筑工程沉降观测规范》(GB50122-2002),该规范对沉降观测的方法、仪器设备、数据处理等做出了详细规定

-介绍国际相关规范:例如ASTM(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等制定的相关标准,这些标准通常被国际工程项目所采用

5.观点和讨论

-阐述建筑主体完成后沉降观测规范测量周期的重要性: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土地基础问题,确保建筑物的结构安全性

-引用专家观点:专家认为,沉降观测的周期应根据建筑物的类型、土地基础的条件和工程施工的特点来确定

-提供建议:建议在进行沉降观测前,需充分了解相关规范并与专业人员进行咨询,以确保测量周期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6.结束语

-总结沉降观测规范测量周期的重要性

-强调遵循相关规范和标准的必要性,以确保建筑物的结构安全性

-提醒读者在进行沉降观测时要谨慎,遵循专业建议,以获取准确可靠的数据

沉降观测周期

沉降观测的周期

  1、建筑物施工阶段的观测:在建筑物一层浇注完后,埋设好沉降观测标,并进行初次观测。.之后每上一层荷载观测一次直至主体封顶,填充墙完成后观测一次,楼层按6层计,共7次。

  .2、建筑物使用阶段的观测:建筑洞埋物竣工后半年每隔2~3个月观测一次,以后每隔4~6个月此液观测一次,直至建筑物沉降稳定,预计共观测3次。.当建筑物出现下沉、上浮,不均匀沉降纳扒蚂比较严重,或裂缝发展迅速,应每日或数日连续观测。

.3、建筑物沉降稳定标准地基变形沉降的稳定标准应由沉降量~时间关系曲线判定

沉降观测规范要求

  沉降观测的规范要求沉降观测的次数和时间,应按设计要求,一般第一次观测应在观测点安设稳固后及时进行。

  民用建筑派搏运每加高一层应观测一次,工业建筑应在不同荷载阶段分别进行观测;施工单位在施工期内进行的沉降观测,不得少于4次。建筑物和构筑物全部竣工后的观测次数,第一年4次,第二年2次,第三年后每年1次,至下沉稳定(由沉降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判定)为止。

  观测期限一般为:砂土地基2年,粘性土地基5年,软土地基10年。当建筑物和构筑物突然发生大量沉降、尘梁不均匀沉降或严重的裂缝时,应立即进行逐日或几天1次的连续观测,同时应对裂缝进行观测。

观测要点:

  1、水准基点的设置:基点设置以保证其稳定可靠为原则,宜设置在基岩上,或设置在压缩性较低的土层上。水准基点的位置,宜靠近观测对象,但必须在建筑物所产生的压力影响范围外。

  2、观测点的设置:观测点的布置,应能全面反映建筑的变形并结合地质情况确定,数量不宜少于6个点。

  3、测量宜采用精密水平仪及钢水准尺,对第一银昌观测对象宜固定测量工具和固定测时人员,观测前应严格校验仪器。

  4、测量精度宜采用Ⅱ级水准测量,视线长度宜为20~30m,视线高度不宜低于0.3m。

请问建筑物的沉降观测一般是多少时间进行观测一次?

  高层建筑主体施工期内每层一次,主体封顶后一年内,每三个月一次;主体封顶后第二年,每半年一次。

  一般沉降稳定无需再行观测。

  一般建筑观测不得少于5次。

  建筑物施工阶段的1-2层观测一次,还要依据建筑土层确定察辩1层还是两层。

  使用阶段的观测3个月一期。

  其他的沉降观测主要根据沉降速率和精度要求来确定期数。

扩展资料:

  建筑物自身的构筑形态造成荷载分布不均衡使建筑物产生不均匀沉降,这种变形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趋于稳定。此外,施工差异导致变形也属于内部因素,由于施工差异而造成荷载分布和预计分布不符,从而造成建筑物变形,这种变形对局部来讲一般很祥旦小,但考虑从下部到上部的累积变形间的相互影响时,它是建筑物达到危险变形的一个重要因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建败宴缺筑物沉降观测

沉降观测基准时间

  沉降观测的次数和时间,应按设计要求确定。

  第一次观测应在观测点安设稳固后及时进行D民间建筑每加高1层应观测1次,工业建筑应在不同荷载阶段分别进行观测,整十施工时间的观测不得少于4次。建筑物和构筑物全部竣工后的观测次数:第一年4次,第二年2次,第三年后每年1次,至下沉稳定为止。

  观测期限一般为:砂土地基2年,粘性土地基5年,软土地基10年。

  一、初测建(构)筑物的沉降观测对时间有严格的限制条件,特别是首次观测必须按时进行,否则整个观测得不到完整的观测意义。初测应增加观测量,以提高初始值的可靠性。

  二、施工阶段的沉降观测应依据施测方案随施工进度及时进行。

  重要建筑,可在基础完工或地下室砌完后开始观测。

  大型、高层建筑,可在基础垫层或基础底部完成后开始观测。

  观测次桥滚数与时间应视地基与加荷情况而定。

  民用建筑可每加高1~2层观测一次;工业建筑可按不同施工阶段(如回填基坑、安装柱子和屋架、砌筑墙体和设备安装等)分别进行观测。

  如建筑物均匀增高,应至少在每增加荷载的25%时各测一次。

  施工过程中如暂时停工,在停工时及重新开工时应各观测一次。

  停工期间,可每隔2~笑坦3个月观测一次。

  封顶后1~2月观测一次,竣工后观测周期,根据建筑物的稳定情况确定。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沉降速度≥2.0mm/d应停止施工,分析原因,采取措敏升余施。

  沉降速度≥1.0mm/d应减缓加载速度并增加观测次数。

  三、对于荷载突然增加,基础四周大量积水,长时间连续降水等情况,均应及时增加观测次数,当建筑物突然发生大量沉降,不均匀沉降或严重裂缝时,应立即逐日或2~3天一次的连续观测。

沉降观测时间 沉降观测的时间的一些要求 几个月一次等 等

沉降观测的周期应能反映出建筑物的沉降变形规律,建(构)筑物的沉降观测对时间有严格的限制条件,特别是首次观测必须按时进行,否则沉降观测得不到原始数据,从而使整个观测得不到完整的观测结果.其他各阶段的复测,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必须定时进行,不得漏测或补测,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准确的沉降情况或规律.一般认为建筑在砂类土层上的建筑物,其沉降在施工期间已大部分完成,而建筑在粘土类土层上的建筑物,其沉降在施工期间只是整个沉降量的一部分,因而,沉降周期是变化的.根据工作经验,在施工阶段,观测的频率要大些,一般按3天、7天、15天确定观测周期,或按层数、荷载的增加确定观测周期,观测周期具体应视施工过程中地基与加荷而定.如暂时停工时,在停工时和重新开工时均应各观测一次,以便检验停工期间建筑物沉降变化情况,为重新慧高开工后沉降观测的方式、次数是否应调整作判断依据.在竣工后,观测的频率可以少些,视地基土类型和沉降速度的大小而定,一般有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半年与一年等不同周期.沉降是否进入稳定阶段,应由沉降量与时间关系曲线判定.对重点观测和科研项目工程,若最后三个周期观测中每周期的沉降量不大于2倍的测量中误差,可认为已进入稳定阶段.一般工程的沉降观测,若沉降速度小于0.01~0.04mm/d,可认为进入稳定阶段,具体取值应根据各地区地基土的压缩性确定.

根据编制的沉降施测方案及确定的观测周期,首次观测应在观测点稳固后及时进行.一般高层建筑物有一层或数层地下结构,首次观测应自基础开始,在基础的纵横轴线上(基础局边)按设计好的位置埋设沉降观测点(临时的),待临时观测点稳固好,方可进行首次观测.首次观测的沉降观测点高程值是以后各次观测用以比较的基础,其精度要求非常高,施测时一般用N2级精密水准仪,并且要求每个观测点首次高程应在同期观测两次,比较观测结果,若同一观测点间的高差不超过±0.5mm时,我们即可认为首次观测的数据是可靠的.随着结构每升高一层,临时观测点移上一层并进行观测,直到 0.00再按规定埋设永久观测点(为便于观测可将永久观测点设于 500mm),然后每施工一层就复测并滚一次,直至竣工.

在施工打桩、基坑开挖以及基础完工后,上部不断加层的阶段进行沉降观测时,必须记载每次观测的施工进度、增加荷载量、仓库进(出)货吨位、建筑物倾斜裂缝等各种影响沉降变化和异常的情况.每周观测后,应及时对观测资料进行整理,计算出观测点的沉降量、沉降差以及本周期平均沉降量和沉降速度.若出现变化量异常时,应立即通知委托方,为其采前蔽尺取防患措施提供依据,同时适当增加观测次数.

  另者,不同周期的观测应遵循“五定”原则.所谓“五定”,即通常所说的沉降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基点和被观测物上沉降观测点,点位要稳定;所用仪器、设备要稳定;观测人员要稳定;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上要一致;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以上措施在客观上能保证尽量减少观测误差的主观不确定性,使所测的结果具有统一的趋向性;能保证各次复测结果与首次观测结果的可比性一致,使所观测的沉降量更真实.

沉降观测时间基准

  沉降观测时间基准是观测前后的几个月到一年。

  根据工作经验,在施工阶段,观测的频率要大些,一般按3天、7天、15天确定观测周期,或按层数、荷载的增加确定观测周期,观测周期具体应视施工过程中地基与加荷而定。

  如暂时停工时,在停工时和重新开工时均应各观测一次,以便检验停工期间建筑物沉降变化情况,为重新开工后沉降观测的方式、次数是否应调整作判断依据。

  在竣工后,观测的频率可以少些,视地基土类型和沉降速度的大小而定,一般有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半年与一年等不同周期。沉降是否进入稳定阶段,应由沉降量与时间关系曲线判定。

  对重点观测和科研项目工程,若最后三个周期观测中每周期的沉降量不大于2倍的测量中误差,可认为已进入稳定阶段。一般工程的沉降观测,若沉降速度小于0.01~0.04mm/d,可认为进入稳定阶段,具体取值应根据各地区地基土的压缩性确定。

“五定”原则:

  不茄明陆同周期的观测应遵循“五定”原则。即通常所说的沉降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基点和被观测物上沉降观测点,点位要稳定;所用仪器、设备要稳定;观测人员要稳定;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上要一致;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颤顷。

  以上措施在客观上能保证尽量减少观测误差的主观不确定性,使所测的结果具有统一的趋槐吵向性;能保证各次复测结果与首次观测结果的可比性一致,使所观测的沉降量更真实。

提交信息测一测您提升学历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