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区如何开展生态旅游?

作者:解涵程时间:2023-07-23 12:57:56

导读:" 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珍稀物种和维护生态平衡而设立的特殊区域。然而,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并不仅仅是为了限制人类活动,还可以通过开展生态旅游来促进可持续发展。下面是关于自然保护区如何开展生态旅游的一些解决方案:。1.提供生态旅游指南:为游客提供详细的生态旅游指南"

  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珍稀物种和维护生态平衡而设立的特殊区域。

  然而,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并不仅仅是为了限制人类活动,还可以通过开展生态旅游来促进可持续发展。

  下面是关于自然保护区如何开展生态旅游的一些解决方案:。

  1.提供生态旅游指南:为游客提供详细的生态旅游指南,包括保护区的地理位置、生态环境、物种多样性等信息,以帮助游客更好地了解保护区的价值和意义。

  2.建设游客中心:在保护区内设立游客中心,提供多种服务,包括导游、解说、地图、饮食住宿等,方便游客获得信息和享受便利。

  3.设立观鸟站点:自然保护区通常是各种鸟类的栖息地,因此可以在保护区内设立观鸟站点,供爱好者观察和记录各类鸟类的行为和栖息习惯。

  4.推广生态旅游活动:组织各类生态旅游活动,如生态考察、生态摄影、生态教育等,让游客亲身体验自然保护区的美丽和神秘。

  5.引入环保旅游项目:在保护区内引入环保旅游项目,如徒步旅行、自行车骑行、皮划艇等,鼓励游客以环保的方式参与旅游活动。

  6.增设观景台和步道:在保护区内增设观景台和步道,方便游客欣赏保护区的自然风光,同时避免对敏感地区的破坏。

  7.加强生态教育:通过开展生态教育活动,向游客普及自然保护区的重要性,提高游客的环保意识和保护意识。

  8.合理控制游客数量:根据保护区的承载力和生态环境的敏感性,合理控制游客的数量,以避免过度开发和过度利用对保护区造成的负面影响。

  9.加强监管和执法: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监管和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非法狩猎、采集和破坏行为,确保保护区内的生态安全。

  10.与当地社区合作:与当地社区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参与保护区的管理和开发,使生态旅游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一部分。

  总之,自然保护区通过开展生态旅游可以实现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通过提供生态旅游指南、建设游客中心、设立观鸟站点、推广生态旅游活动等措施,可以吸引更多游客了解和参与保护区的工作,为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在自然保护地开展生态旅游,可以提供游憩服务吗

  在自然保护地开展生态旅游应注重提供,1、保护区开展旅游必须以保护为前提,在保护的基础上发展生态旅游。

  保护是保护区的首要任务,是开展旅游的基础,是生态旅游发展的动力,搏卜没有保护就没有良好的生兄银磨态环境,也就没有了生态旅游,也就是说保护区的旅游必须服从保护。

  在保护区内开展旅游,必须是生态旅羡斗游,必须以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为主,经济效益服从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以长远利益(可持续发展)为主,当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

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的策略?论文?

1.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一切经营活动都要坚持以环境资源保护为前提

    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是建立生态环境资源保护的基础上的,没有完整的生态资源,生态旅游就无法达到可持续发展。

  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在取得一定经济效益的同时,要把对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程度,这是保护区自身发展的需要。

  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的一切旅游经营活动要体现在对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景观的科学组织管理和保护上,以使自然保护区的资源环境得到改善、美化。

  在发展生态旅游相关项目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资源保护为中心的导向机制,保护是开发利用的前提,资源保护要贯穿在开发的整个过程中。

  2.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核心是坚持生态和经济效益最优原则

    在保护和发展的矛盾关系中,保护坦做区应该坚持生态和经济效益最优的原则。

  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业效益最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通过生态旅游保护区获得经费补充;自然环境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生态系统比较完整;社区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自然环境质量有所提高;达到科普和生态教育的目的。

  这就要求保护区在发展生态旅游业的过程中要建立生态旅游评估制度,对自然资源状况进行评估和临测,确定生态环境质量和承载量,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合理安排旅游项目和旅游开发强度,根据环境条件和游客承载量制定生态旅游发展规划,做到定点、定线、定量、定时旅游,使之不超过自然破坏的临界点,杜绝有损生态系统完整的过量旅游活动腊氏,坚持经济效益服从生态效益的原则。

  3.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

在自然保护区开展旅游应当特别注意哪些问题?

  1、保护区开展旅游必须以保护为前提,在保护的基础上发展生态旅游。

  保护是保护区的首要任务,是开展旅游的基础,是生态旅游发展的动力,没有保护就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也就没有了生态旅游,也就是说保护区的旅游必须服从保护。

  在保护区内开展旅游,必须是生态旅游,必须以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为主,经济效益服从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以长远利益(可持续发展)为主,当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

  2、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必须以保护区为主体,合理区划核心区、缓冲区、试验区,并对核心区实行围栏、埋桩、警示牌等形式的严格保护。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在试验区内划出一部分游览区域,适度开展生态旅游、参观考察、教学实习、科学实验等。

  在试验区内开展生态旅游业必须根据试验区内景点景物的分布,合理规划旅游线路,限定游览范围,尽量减少人为对生态系统的干扰。

  3、保护区开展生态旅碧启游,必须依据环境最大容量和合理容量,把握生态旅游的宣传口径和力度。根据在试验区规划的允许游览的面积、游览路线和可游览时间,依据我国现行规定的环境允许条件下的单位规模指标(森林游憩地1~4人/天?公顷;近郊公园10~17人/天?公顷;远郊风景区5~10人/天?公顷;远离城市的独立风景区2~5人/天?公顷),或按线路环境容量指标(30~60米/人),计算出环境最大容量和合理容量,严格控制游客数量,避免对自然保护区生态资源的掠夺性利用。

  基于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必须受环境合理容量、游览时间的限制和保护区生态旅游的生态特性制约,所以保护区开展悔雹如市场宣传时必须规范宣传口径,以环境合理容量和可游览时间确定宣传力度。

  不能像大众旅游宣传那样信口提出“游野山,玩野水,采野花,吃野味,点篝火,放鞭炮”,应充分体现生态旅游的基调(清新、自然、古朴、宁静)和生态旅游的健身、洗肺、寓教于游、返璞归真等特性。

  也不能像大众旅游宣传那样铺天盖地、毫无节制地吸引客源。

  4、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其服务经营活动必须体现保护区的特殊性。正如宣传不能说“游野山,玩野水,采野花,吃野味,点篝火,放鞭炮”那样,在旅游经营服务上,保护区的经营服务摊点不得出售弹弓、玩具枪等对野生动物构成威胁的商品;不得出售拉炮、摔炮、鞭炮、烟花爆竹等商品或举办篝火、焰火晚会,以免对森林构成威胁或对野生动物产肆汪生惊吓;不得使用煤、柴等炊事、取暖燃料,必须改用燃油、燃气、太阳能、风能、电能等环保型锅炉或灶具,避免对保护区产生固体或气体污染。

  5、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必须根据以保护为前提的特点,合理规划旅游基础及服务设施。

  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必须合理规划,宜精不宜多,在保证森林防火、资源巡护的前提下,利用原有道路硬化、护坡,不应该再大动土石、再开建新的旅游公路。

  原保护区无公路的可根据防火和资源巡护的需要,修建防火道路,并尽量减少生态破坏。

  以索道代替旅游公路、游览步道问题,虽然各界人士褒贬不一,但从实际运行看,索道具有资源破坏小、废气排放少、水土流失小的巨大优势,同时索道的运行减少和避免了游人对植被的践踏频率和与野生动物及栖息环境直接接触的机会,具有保护生态环境的优势。

  自然保护区的服务设施应本着“游览在区内,服务在区外”的原则,区内只保留管理、宣教及少量配套服务设施,其余的旅游服务接待设施交由周边社区按着统一规划进行建设、管理。

  宣传教育设施也应以声像展示为主,尽量减少标本实物展示,避免因建设标本馆(自然博物馆)产生对本区生态环境及物种的破坏。

  6、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必须以生态宣传为宗旨,以提高公众生态文明为目的。

  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首先要组织专业人员撰写生态解说词,而不是神话传奇式的导游词,在生态解说词重要解析本自然保护区的生态过程、动植物区系、珍稀濒危物种、受国家保护的动植物,讲解保护区的区域地理、生态系统、景观类型、保护区基本情况和主要景点,宣讲有关自然保护区的法律法规、保护区的生态意义、生态价值和社会经济价值,提高个人生态保护意识,引导个人对保护区的支撑方式。

  在完成生态解说词后,对本区生态宣传人员及管理人员进行专门培训,同时在游览线路上栽设生态宣传标牌,雕刻永久性生态宣传标语、口号,打造生态旅游的环境教育氛围。

  7、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必须和当地居民结合在一起。

  自然保护区的面积相对与周边社区而言,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尤其是退耕还林以后),只靠保护区来保护生物多样性是远远不够的。

  保护区必须本着“游览在区内,服务在区外”的原则,积极引导社区群众按着总体规划布局,建设别具特色的生态旅游村、民俗度假村、康乐娱乐城等服务设施,以分散客流,减轻对环境的压力。

  同时将社区富余劳动力分流到旅游服务行业中,既解决了当地居民的脱贫致富问题,避免了当地居民对保护区资源的蚕食掠夺(靠山吃山),又提高了当地居民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达到了生态、社会、经济、文化“四条腿”平衡发展的目的。

  总之,自然保护区开展的旅游,不同于大众旅游,必须是以保护为前提、以宣传自然生态和教育公众为宗旨、以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为目的、以带动地方经济、提高当地居民文化素质为己任的生态旅游,应严格规范生态旅游中的基本建设、宣传方式、旅游接待和服务。

如何开发生态游

  生态旅游,顾名思义就是到生态环境优良优美、空气质量最高的地方去旅游,而这样的地区却非自然保护区莫属。

  所以要开发生态旅游,自然保护区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优势。

  那么保护区如何才能有效地、科学的开发生态旅游?保护区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对生态旅游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包括社会的需求和国际趋势。

  现在就个人观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讨论分析。

  1生态旅游发展的国际趋势。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类生活水平和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不停地提高,追求回归自然,并以优良的生态环境为依托的复合观景、度假休闲及专项旅游,使世界的生态旅游产业市场需求不断转型升级,以森林旅游为主要形式的生态旅游业已在世界各国迅猛发展,游客人数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成为旅游业发展最快的部分,如肯尼亚,赞比亚,台湾,不丹,日本等。

  但是,与热潮澎湃的大众旅游相比,我省的自然保护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却几乎依然保持“静养深闺”的状态。

  国家旅游局有关负责人说,森林旅游以其良好的综合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特性,已成为具有活力和希望的“朝阳产业”。

  2生态旅游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经济效益。

  1982年9月,我国建立首个国家森林公园蚂旦胡———湖南张家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标志着我国自然保护区森林旅游开始起步。

  到上世纪末,我国各类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已达953处,经营总面积850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0.85%,其中国家森林公园306处。

  1994至1998年,森林公园接待游客年均增长率为15%以上,年均接待游客达5000万人次,占同期国内旅游总人数的10%以上,全国森林公园接待游客总数达3.5亿人次,森林公园直接收入2.6亿多元,社会综合旅游收入超过150亿元,有近12万农民依托森林公园,通过从事森林生态旅游业走上了脱贫的道路。

  1999年,全国森林公园直接旅游收入超过5亿元。

  就我省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而言,它的发展历经从原来依靠砍伐森林资源为主的生存模式,逐步转向利用水资源开发小水电的进展模式,如今已经开始以科学的发展观,持续有效利用森林资源走上生态旅游的科学发展模式,使社区的老百姓逐步走上脱贫致富的生活。

  所以对更高层的国家管理机构而言,开发生态旅游是使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科学之道。

  3保护区开发生态旅游是引用自己的自然优势。

  华南虎省级自然保护区是全省研究蝴蝶、蜻蜓、蛾类等昆虫和野生动物最理想的地方,因为它有酷热和寒冷,潮湿和干旱,石灰岩与茂密的森林,低洼的平原和高山,以及多变的植物群落与分明的季节变化,使得这里的自然资源多样性丰富多彩。

  3.1自然资源。

  华南虎省级自然保护区地属中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一年四季均受季风的影响,冬半年盛行东北季风,夏半年受副亚热带高压的影响,其西缘偏南汽流给雨区输送充沛的水汽,森林植被随着雨季的到来生长加快;南缘则是热带辐合区和台风活动的雨带,山区在副高压的控制下,雨季结束后即转为旱季。

  地质地貌几经造山运动的影响,以及流水、风力等各种外力作用,形成多样性的地貌,地势陡峻,丘陵丰富,岭谷排列有序;由于地形丰富多样性,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土壤组合,雨量充沛,动物植物种类多样性,林种丰富。

  3.2动物资源。

  保护区境内物种资源丰富闷拦,是难得的物种基因库。

  据初步调查统计,该区现已发现脊椎动物5纲33目77科449种,其中鱼纲5目14科43种;两栖纲2目7科34种;爬行纲3目10科76种;鸟纲15目21科211种;哺乳纲8目25科85种。

  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62种(华南虎、豹、黄腹角雉等9种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熊、藏酋猴、水獭、鸳鸯、穿山甲、白鹇等53种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占自然保护区内449种陆生脊椎动物的13.81%。

  另有“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脊椎动物”共257种,占保护区内陆生脊椎动物总物种数的57.24%。

  广布种76种,占16.93%。

  还有更丰富的昆虫资源。

  3.3植物资源。

  保护区地带性植被为亚热迟哪带常绿阔叶林,尖阔混交林,灌丛与草地交叠,森林覆盖率为73%,活立木蓄积量为6100万m3。

  保护区植物种类组成较丰富,植被外貌终年常绿,群落结构多样性,藤本植物较多。

  有维管束植物1333种(含珍稀濒危植物2种和国家一、二级保护植物10种),隶属于290科1031属。

  其中,以热带、亚热带植物种为主,占56%,世界广布种占19%,热带种占18%,温带种占7%。

  植被的植物种类组成以壳斗科、樟科、木兰科、杜英科、金缕梅科、山茶科、安息香科、山矾科和杜鹃花科为主,大多数是当地发生发展起来的华南植物区系,是特有科属分布中心之一。

  4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规划。

  自然保护区开发生态旅游不能人云亦云,因为全省各个保护区的资源大同少异,如果没有自己的特色产品,那绝对不能把游客从千里之外吸引过来,尤其是那些地处偏远山区的自然保护区,开发生态旅游的竞争压力更大。

  所以,自然保护区开发生态旅游必须有自己的产品,让旅游消费者在休养度假、享受高质量的空气和优美的自然环境的同时,使人们能够看得到和听得到野生动物资源的实物声音,使他们从感官上获得自然中的产品,有所收获。

  所以,自然保护区在规划设计时,应考虑到一些实在的、看得到、摸得着、听得到的生态产品。

  4.1观赏动物资源的引进与保护。

  观尝动物资源绝对不象动物园中的那样,动物被长期关闭在一个狭窄的场所中;保护区如何把野外的野生动物资源引到游客观察的视野范围内,让游客用望远镜就能观察到自然界中的野生动物,那种亲临的“快感”体会不言而喻。

  但是,这是一个长期而有科学的计划,是一个系统工作。

  4.1.1野生短尾猴的引归与放生。

  短尾猴是灵长类动物,是人类喜欢的野生动物之一,如何把野外短尾猴吸引到景区附近和如何使野生短尾猴不惧怕人类?看过《猎人和狼》的人都知道这样一个故事:猎人把狼的糼崽抱回家饲养,狼崽与猎人共处一家,后来饲养长大的狼把亲狼带回家,猎人与狼互不相扰,你不侵我,我不犯你,成为好友。

  这说明动物与人是可以交流的,所以把野外短尾猴引到景区附近是完全有可能的,但必须讲究科学与方法,在目标景区附近插种各种各样的“果类”植物,营造一个灵长类动物喜欢的栖息环境,但应尽量避免破坏原生态,与此同时,利用同类的听觉和嗅觉与繁殖的季节性将人工饲养驯化的短尾猴放生到大自然吸引野生短尾猴。

  4.1.2雉科鸟类的引归与放归。

  雉科鸟类的引归相对简单一些,饲养与繁殖、人工孵化与研究同时进行,科学研究与雉科鸟类资源的引进同步进行,人工孵化也可以开发成为旅游科教宣传项目的一个内容。

  利用雉科鸟类繁殖快、数量多与成活率高的特点,将一定繁殖数量的雉科鸟类放归大自然,这样不但在给保护区增加鸟类资源,同时,也会引来更多的鸟类和食肉动物资源,增加生态旅游的可观性。

  4.1.3观赏昆虫的引归与保护。蝴蝶爱花虫子爱草,我们可以利用“蝴蝶效应”种花引蝶,当然必须种上一些寄主植物,如巴黎翠凤蝶,碧凤蝶,青斑蝶,青凤蝶,獒夹蝶等昆虫喜欢的植物,给昆虫种类营造一个“花的海洋”,既自然又生态,游客在欣赏“奇花异草”的同时,也能欣赏到色彩斑澜的蝴蝶,给游客一种容入自然赏心悦目的感觉,这才是保护区开发生态旅游的产品和特色。

  4.1.4放生项目的开发引用。放生项目的开发是尖对饲养动物的繁殖而言的,当繁殖到一定数量后,进行一次放生宣传,让繁殖成功的动物“生于斯,放于斯,回归大自然”,同时让所有“热爱大自然的游客”参与到放生行动中去,增加收入,增强宣传,寄教于乐,多重目标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

  4.2野生珍贵植物资源的驯化与展示。

  游客自远方来,能够进到保护区已经是很不容易,如果再让他们爬山到某一个山头上去观赏各种珍稀珍贵的植物,这样未免太不人性化。

  所以,在开发生态旅游规划时要适度考虑将一些珍稀珍贵植物种子或引种驯化,在景区中培育研究和驯化展示。

  4.3社区景观与人纹。

  在保护区范围内有一部分属石灰岩地区,岩石构成主要是可溶性岩,如石灰岩、白云岩等。

  在自然界不流动的水质很容易达到饱和状态,流动性使不同浓度的饱和水溶液相混合产生混合溶蚀作用,使岩石易被富含二氧化碳的雨水所溶解,在地表形成许多的裂隙、溶沟,甚至落水洞、溶蚀漏斗、溶蚀洼地等。

  保护区中有一个洞穴,深约200米,在洞中沿途温度升高或压力降低时,使水中CO2含量减少,造成碳酸钙的重新沉积,使洞穴中宽广的地方沉积景观丰富。

  由于大气降水的大部分都从落水洞、地表裂隙通道渗入地下,形成地下水。

  因此,这个地区地下水十分丰富,而地表水相对较少,所以,保护区中水库成为养一方人的饮水资源,成为社区自觉保护的水资源;还有风水林和流传着一人一天耕种10块地的神奇故事。

  4.4景观规划与观赏路线的建设。

  景观规划与观赏路线设计应由保护区专业人员参与设计与确定。

  功能分区及设计构思分为三大功能区块:沿水库环线区,登山观赏区、动物观赏景区。

  4.4.1郊游径:在现有道路基础上设立,一条环绕水库的鹅卵石环道,宽度为2米,总长3.5公里,主要是供游人步行使用,同时设计一些锤钓小屋。

  4.4.2健行径:在主环路外围形成一条游览路,鼓励游人进行各种健身活动,路面宽为2米,总长8公里,材料可采用本地石材。

  4.4.3登山径:在健行径的外围设登山径,总长10公里,依山势而曲折变化,适合登山爱好者。在以上三条主要环道之间,依据人的步行习惯及功能分块要求,形成许多步行小径,路面可为砂土,碎石等。

  4.4.4停车场:在主入口处,设置停车场,游人仅可步行游览,简化交通及安全性。

  5开发生态旅游要遵守的原则。

  保护区的功能与职绩是保护自然资源与环境,所以很多自然保护区牺牲了发展的机会而把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得很好,但是,这是一个片面性的不发展的极端认识。

  所以,自然保护区和它的社区要持续有效的发展,开展生态旅游是必要的而且很重要,为此,开发生态旅游是以不破坏当地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为首要条件,同时还要对当地的生态具有保护作用。

  成功的生态旅游开发要保护好三个主要对象,一是资源环境的保护,二是社会文化的保护,三是经济利益的保护,这三个内容对生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都具有特殊的功能。

  所以,为了实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开发生态旅游应坚持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5.1承载力控制原则。在对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应遵守生态规律,遵循生态容量的基本规律,精心测算最佳游人数量,线路和关口的游客容量。

  5.2自然环保原则。生态旅游不同于大众旅游,生态旅游主要是以回归自然为主题,贵在自然,贵在原始,应尽可能减少人为景观,避免开发造成的环境损坏,规划设计要简朴、实用、方便,外观要与自然环境容为一体。

  5.3社区参与原则。

  开发生态旅游,环境效益是根本,社会效益是最终目标,经济效益是直接动力,只有社区的地方经济发展了,社区的农民才会自觉主动地保护生态旅游环境的保护。

  所以,在开发生态旅游的过程中,要让当地农民参与到旅游服务中去,这样即可以增强地方特有的文化气氛,提高资源的吸引力,又可以让当地农民从生态旅游的发展中受益,改善当地农民的生活,直接缓解他们对生态旅游资源的压力。

  5.4环保教育原则。生态旅游与传统的大众旅游不同,除了享受丰富的森林资源,它的另一个主要功能就是环保教育的功能,所以,在开发生态旅游项目时,必须认真考虑在旅游区中设计一些启示游客环境意识的设施和旅游项目。

  5.5加强旅游规划管理原则。生态旅游资源是一种极为珍贵稀缺的资源,保护区应当认识到生态旅游资源的价值,对生态旅游要有科学的规划管理,使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得到持续有效的利用和保护。

  5.6清洁生产原则。在实际动作设计过程中,尽量不向环境中排放废物,把旅游对环境质量的不利影响控制在环境承载力范围内,尽量使用如太阳能和风能等清洁能源。

  5.7利润回投原则。为了使资源环境保护工作得到持续有效的落实,在生态旅游经营中也要求把旅游经营所得经济收入的一部分回投到环境保护中,使旅游资源得持续的保护与利用。

  5.8专业人员的培训原则。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是一个保护与利用的系统工程,涉及的专业多知识广,要求从业人员具有保护性开发意识,有很强的保护素质和保护知识,与大众旅游的服务培训不同,从事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与经营的工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的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等有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培训。

森林生态旅游的基本原则

  1、森林生态旅游以生态经济和旅游经济理论为指导,以保护为前提,遵循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在森林生态旅游的同时,应重点保护好森林生态环境。

    2、森林生态旅游规划应以森林旅游资源为基础,以旅游客源市场为导向,其建设规模必须与游客规模相适应。

  应充分利用原有设施,进行适度建设,切实注重实效。

    3、森林生态旅游规划应以森林生态环境为主体,突出自然野趣和保健等多种功能,因地制宜,发挥自身优势,形成独特风格和地方特色。

    4、统一布局,统筹安排建设项目,做好宏观控制;建设项目的具体实施应突出重点、先易后难、可视条件安排分步实施。

    5、森林生态旅游规划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专业技术标准、规范的规定。

  我国森林生态旅游所面临的问题。

  生态旅游的开展,不仅提高了人们走进自然的兴致,也提高了自然旅游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赚取外汇的份额。

  目前国内生态旅游已近2500万人次,每年旅游收入近1.2亿元,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但由于我国的旅游业开发时间较短,人们对旅游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尚缺乏科学理解,那种“旅游业是无烟工业”的观念还较流行,森林生态旅游的发展大多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强调对旅游资源的开发而忽视了旅游本身对环境的影响和资源的破坏,使我国森林生态旅游业面临一系列问题。

  旅游交通和服务设施建设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

  在某种意义上说,一个旅游者就是一个污染源,旅游设施密度越大,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和污染的可能性越大。

  有的自然风景区出于经济目的,热衷于旅店、餐馆的建设,盲目扩大旅游区、修建旅游设施,使游客空间分布不均,导致景观和生态的破坏,违反了生态旅游最大限度保护自然状态的开发原则,导致旅游资兆租源退化。

  随着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热的掀起,保护区内脆弱的生态系统也遭到致命的打击。

  以长江为例,上游大量兴建旅游设施,致使原始森林和天然生态林遭受滥砍滥伐,覆盖面积减少,造成山体滑坡、水土流失、江河污染严重,影响下游的水质,游客很难看到“山清水秀”、“碧波荡源数漾”的美丽景色。

游客时空分布不均所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

  由于受气候,节假日等原因的影响,游客具有季节性波动的特点。

  如黄山1992~1997年客流量中,旺季(4~10)中89.92%,淡季(1~3月和11、12月)仅占10.08%;极旺月(5月)客流量(17.73%)是极淡月(1月)客流量(0.38%)的46.66倍。

  由于游客时空分布不均和游人不良行为所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游客增多,旅游活动的频繁和分布的过于集中必然引起一些物质和生态资源的变化,特别是由于游客的不良行为会影响树木的更新能力甚至致死;

  第二、旅游旺季游人遗弃在风景区的食物改善了动物的生存环境族裂兆,促其取食无虑,繁殖加快,而到了旅游淡季,因游人减少,靠游人遗弃食物难以为继的动物只好啃食树皮度日,对植物产生危害;

  第三、由于游览步道宽度难以满足超载时段游人的需要,大批游人践踏步道两侧地面,不仅影响土壤结构和土壤发育,降低土壤水分渗透力,进而加剧了土壤的侵蚀速率。景区环境污染严重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旅游业发展迅速,而又缺乏规划和管理,国民的生态意识较差,可以说旅游到哪里,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也就到哪里,景区内生活污水增多,垃圾废渣、废物剧增。

  如千岛湖国家森林公园内,每年接纳的生活污水达304.56万t;作为“五岳独秀”的南岳衡山,景区内每年约有6000t经营垃圾、2000t旅游垃圾、25万t污水,生活区内水体大肠杆菌超标15倍,细菌总数超标22倍,而景区内每年燃放的鞭炮则多达2亿多响。

  甚至喜玛拉雅山上也有各类垃圾,旅游部门不得不花巨资处理这些废弃物。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专业旅游人才缺乏,服务质量不高

  旅游人才培养不受重视,培养机制不健全,人才匮乏。

  而缺乏管理与经营的人才,缺乏科学知识与技能,真正的生态旅游则难以开展。

  由于从事森林旅游业的人主要是过去林业局、场、站的人而过渡的,加之起步较晚,导致专业旅游人才缺乏,2000年11月份,甘肃省林业厅组织了首届森林公园导游培训班,参加的49名学员中仅有5人有导游证,还不足10%,整体素质不高。

  部分森林公园至今无一名专职导游,游客来了只是简单象征性的介绍,致使旅游景点不能引起游客的兴趣,有乘兴而来,败兴而归的感觉,其余从业人员整体服务意识不浓,服务质量不高,违约经营,坑蒙欺骗游客的现象时有发生。

  由此可见,在发展旅游与保护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矛盾的关系。

  那种把生态消费摆在首位,不惜以生态资源的消耗为代价来获取利润的作法,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走出生态旅游的认识误区已经成为我国旅游业开展生态旅游首先应解决的问题。

  森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

  1998年5月23日《光明日报》发表了题为《生态旅游岂能破坏生态》的署名文章,文中引用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提供的一份调查显示“中国已有22%的自然保护区由于开展生态旅游而造成保护对象的破坏,11%出现环境资源退化”。森林生态旅游要持续发展,应是一种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旅游模式,必须把握适度的开发速度,控制接待人数,增强环境意识,否则,太多的游客会对目的地的环境造成过大的压力,破坏了生态旅游赖以生存的环境,生态旅游也就不可能持续发展。

树立可持续利用资源的新思维

强化生态文化建设和生态教育

  可持续利用是一种全新的自然观和世界观,它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主张资源的公平分配,主张在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基础上的经济持增长。

  开发和保护是融为一体的,保护是开发的前提,开发是保护的进一步发展。

  资源环境是开发的基础和物质的载体,社会文化是资源的精神内涵,而经济是保护的动力,三者是个相辅相成的统一体。

  必须树立这种新思维,坚持对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增值并重,将环境和资源的开发、利用、增值、保护目标纳入森林生态旅游事业的发展计划,并进行统一核算。

  通过综合开发,促进产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使绿色企事业三大效益同步增长。

  同时,发展森林生态旅游必须与宣传教育相结合。

  充分利用旅游这一生动活泼的大学校,使生态旅游的全过程成为生态教育和生态道德教育的全过程,使旅游者在大自然中唤起绿色的激情,绿色的愉悦,绿色的思考,体验大自然的和谐,有序,体会“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达到热爱自然、师法自然,启迪人生的目的。

  生态教育也要使旅游“利益相关者”,如开发商、景区居民等都认识到环境对旅游业的重要性,使它们明白生态旅游资源和环境是他们获得经济效益的基础。

制定法律、法规、强化法制观念

  鉴于旅游作为一种产业对环境的特殊影响和累计性的破坏,生态旅游必须有切实可行的法规作保障,“以法兴游”、“以法治游”是旅游业长期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因此,政府及各级主管部门要制定合理的政策,强化行业管理,尽快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完善森林生态旅游这一产业的相关系统。

  政府必须用立法来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加强对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加强对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指导和管理,做到依法管理,依法保护,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同时,充分发挥执法机构(如质检所)对旅游业实行法制化管理和必要的监督。

  并通过法律杠杆来整顿市场秩序,逐步建立统一规范的服务标准、完善的旅游市场竞争规则,通过这些管理条例使旅游各方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从而达到规范旅游市场的目的。

加强森林生态旅游管理,保护景区环境

  首先,对森林生态旅游区进行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加强森林生态旅游管理是保证生态旅游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

  应把我国自然保护区划分为非旅游区和旅游区两部分,少数具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及世界级自然保护区应划分为非旅游区,禁止任何商业性旅游,以保护其自然景观及生物多样性。

  在允许旅游的自然保护区内,应采用同心圆式的利用模式,将保护区从里到外分成核心保护区、游憩缓冲区和密集游憩区。

  针对不同的旅游区,确定环境容纳量,并以此控制客流量,可通过提高门票价格来平衡环保与经济收入之间地矛盾。

  其次,要控制污染,森林生态旅游区应普及太阳能、沼气、冷能等非化石能源的利用,日常生活用品以可降解材料为主,在满足旅客基本的食宿需求外,应尽量减少对空调、汽车、饭店等奢侈消费的需求,对生活污水及垃圾的处理应采用生态工程技术,做到物质的循环利用。

统一规划、有序开发

  我国已加入WTO,旅游业也将全面融入到世界旅游业发展之中,公平参与竞争。

  要想使森林生态旅游真正服务于森林生态旅游区及其周边社区,必须进行生态旅游认证。

  森林生态旅游开发的特殊性需要各方面专家学者(包括旅游地理专家、经济学者、市场分析人员、法律顾问等)组成的评估机构进行客观、公正、全面的调查评估,在此基础上完成可行性论证,提交给政府。

  政府再从全局考虑是否进行生态旅游开发。

  坚决制止一哄而上和无规则开发。

  贯彻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思想,做好旅游开发规划。

  森林生态旅游规划是开展森林生态旅游重要的基础工作,科学的规划应把旅游区和旅游项目的规划纳入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统一部署,科学行事。

  规划设计应以森林生态为主线,多业并举,拓展和深化森林生态旅游的内涵,同时规划设计要有创意,实现旅游产品的差异化,旅游项目要有新意和吸引力。

  在规划设计时,应反映人们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追求和愿望,并加强配套建设,配备相应的食、住、行、游、购、娱等服务设施,积极开发森林生态旅游项目和产品。

  在自然生态环境好的地方,要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条件,统筹规划,重点安排,精心设计和打造,将其建成森林生态旅游的典型区、精品区,为发展森林生态旅游探索出一种切实可行的经营和发展模式。

培养和引进人才

  森林生态旅游健康发展的关键是人才,是旅游行业的队伍素质。

  因此,人才的引进、培养和提高至关重要。

  森林生态旅游涉及林业、旅游、环保、生物、地理、历史等众多学科,要进行科学的规划和经营管理以及开发高品位、高档次的森林生态旅游项目和产品,需要有一批环保、管理、旅游、服务等方面的人才。

  要实现优质服务与国际接轨,提高综合效益就必须有一大批专业技术人员与之相配套,所以在培养专业人才方面应加大力度,在服务配套设施方面提升档次。

  为此要加快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一方面可吸收综合素质高的专业技术人才壮大队伍;另一方面可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内外结合,长短结合”的办法,加强对在岗人员的培训、轮训,实行高素质的规范化管理,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服务质量。

推出生态旅游产品,加强游客教育

  生态旅游是高层次的旅游,要求旅游者有较高的欣赏层次和较强的环境意识。

  为此,必须加强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并规定旅游途中的允许操作行为,使其旅游行为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以有利于环境优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发展及文化保护。

  要贯彻生态意识,开发生态旅游产品。

  如餐饮结合本地物产,以地域产品特别是当地的绿色食品为主。

  住宿设施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具有地方特色,有条件的地方,可就地取材,如建造“树上旅馆”。

  景区内尽可能限制现代化的交通工具,而以较原始的交通工具为主,如步行,马车,自行车及利用自然能(风力、水力等)的交通工具,既体现生态旅游活动的自然特色,又可以避免对生态环境的污染。

  购物方面提倡购买不影响当地自然的土特产品。

  按照市场导向原则,开发森林景观资源,制定森林生态旅游产品开发战略,调整森林生态旅游产品结构,改变观光旅游单一产品结构的局面,使森林生态旅游活动内容多样化。

  综上所述,有政府的参与扶持,有社会公众的广泛支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法制保证,森林生态旅游业一定会朝着健康的方面持续发展,也一定会受到世界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和重视。

生态旅游开发 及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的定义 毕业论文用! 谢谢!_百...

  浅析生态旅游的发展及开发

  ———以塔里木胡杨自然保护区为例

    摘要生态旅游区客流量的大幅度增加、各种形态的污染物相继出现,直接威胁生态旅游区的环境质量。

  在自然保护区开展真正的生态旅游必须采取以下具体措施:完善生态旅游规划;建立高素质的导游队伍;完善管理

    制度;严格执法力度;加强污染防止;开展生态科学宣传教育。

  关键词新疆生态旅游生态旅游观

  尽管生态旅游融入了有关环境保护的内容和倾

    向,但实际上笑歼唤并非如人所愿。旅游活动对环境的负

  面影响在相当程度上困扰着旅游的发展,表现在对

    生态旅游区内生态平衡和环境质量的影响。由于旅

  游者及交通车辆的介入,造成了动植物结构和种类

  的改变,对依赖于自然景观生活繁殖的野生动物造

  成了基因交流的障碍、生存能力的弱化及活动领域

    的局限。生态旅游区客流量的大幅度增加、各种形

  态的污染物相继出现,直接威胁生态旅游区的环境

    质量。同时,也对自然资源和对生态旅游区自然性

    产生一定影响。本文以塔里木胡杨自然保护区为例

    对生态旅游的发展及开发作些分析。

  一、生态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一)生态旅游的产生。

  生态旅游的雏形是“生态性旅游(ecological

  tourism)”,是1965年海兹尔(Hetzer)提出的旅游发

    展思路(Fennell,1997)。他认为生态性旅游有四个

  要点:减少环境影响,增强对当地文化的尊重,让当

    地居民受益,满足参加者的娱乐需求。在20世纪

  70年代中期,加拿大政府对高速公路沿途进行生态

  功能分区,开展了“生态旅行(ecotour)”的实践活

    动。而正式把生态旅游(ecotourism)作为一个独立

  术语是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生态旅游特别

    顾问Ceballos-Lascurain于1983年提出的。当时就

  生态旅游给出了两个要点,其一是生态旅游的对象

    是自然景物;其二是生态旅游的对象不应受到损害。

  此前与其相关的词汇也有许多,如“自然旅游(na2

  turetourism)、野外旅游(wildernesstourism)、探险旅

  游(adventuretourism)、绿色旅游(greentourism)、替

  代性旅游(alternativetourism)、可持续旅游(sustain2

  abletourism)、适宜性旅游(appropriatetourism)、自

  然休假(naturevacations)、修学旅游(studytourism)、

  乡村旅游(ruraltourism)、科学旅游(scientific

  tourism)、文化旅游(culturaltourism)、低影响旅游

  (low-impacttourism)、农业旅游(agro-tourism)、

  软旅游(softtourism)和环境朝圣(environmentalpil2

    grimage)”。这些旅游形式都与自然相关联,提出的

  目的都是为了减少传统旅游方式对生态改悉环境或当地

  文化造成的负面影响(Ceballos-Laseurdin,1996),

  但生态旅游似乎是对上述旅游碰凯形式的总结和概括,

    理论性和学术性更强,内涵也更丰富。

  在全球人类面临生存环境危机的背景下,随着人

    们环境意识的觉醒,绿色运动及绿色消费席卷全球。

  生态旅游作为绿色旅游消费,一经提出便在全球引起

  巨大反响,仅仅不到20年,生态旅游的概念迅速普及

    全球,其内涵也得到不断的充实。针对目前生存环境

  不断恶化的状况,旅游业从生态旅游要点之一出发,

  将生态旅游定义为“回归大自然旅游”和“绿色旅

  游”;针对现在旅游业发展中出现的种种环境问题,旅

  游业从生态旅游要点之二出发,将生态旅游定义为

    “保护旅游”和“可持续发展旅游”。同时,世界各国

    根据各自国情,开展并形成各具特色的生态旅游。

  世界旅游组织(WorldTourismOrganiantion、

  WTO)将2002年定为“国际生态旅游年”,并同联合

  国环境规划署(UnitedNationsEnvironmentPro2

  gramme,UNEP)、国际生态旅游协会(TheInterna2

  tionalEcotourismSociety,TIES)于2002年5月联合

  举办“第一届国际生态旅游学术研讨会”,强烈呼吁

  生态旅游要从概念化向观念化转变,特别是生态旅

  游的开发者和管理者,他们所持的生态旅游观念是

    解决当今生态旅游所面临的诸多问题的关键所在。

    ———自然观。生态旅游是“到相对没有受干扰

  和污染的自然界去旅游,尽情欣赏大自然风光,并感

    受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生态旅游必须以自然为

  基础,是为研究、欣赏和享受自然风景和野生珍稀濒

  危动植物物种等特定目的而到受干扰较少或没有污

  染的自然区域所进行的旅游活动,是人们在可考虑

    的距离范围内的一种经济型旅游。

  生态旅游需要“带着真诚去旅游,去感受相对

  原始的乡村环境和乡土文化,观察和亲近野生动物,

  在不损害地方文化和自然资源的情况下尽情游

    乐”。广义而言,就是享受自然,并通过对大自然真

    实的感受和体验,唤醒人们的环境意识。

    ———环保观。莱德伯格(Lindberg)等认为“生

    态旅游的发展应有利于生态保护”。生态旅游过程

  中对大自然的感受、认识和改善都应谨慎从事,从而

  使它不会产生传统旅游可能产生的环境和社会问

    题。它将努力为每个旅游者树立更加清晰的环保意

  识,并对旅游目的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条件的

    改善作出积极的贡献。

  芬内尔(Fennell)等认为,生态旅游(或自然游)

  意味着既可以刺激经济发展又能建立一系列的生态

    保护区。生态旅游的主要特点表现为:独一无二的、

    可进入的以及自然界对旅游者的吸引力。要把生态

  旅游业发展成为一种对自然界进行保护的工具,通

  过教育、福利、环保意识的提高,使生态旅游对当地

  经济发展产生经济收益,为当地人提供工作和就业

    机会。

  生态旅游的形式是多样的,并具有创新性,如自

  助旅游、新旅游路径等,如果对此加以正确认识和管

  理,就有利于对自然和文化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

    展。生态旅游的拥护者认为,既然生态旅游是一种

  “更友善、更高雅”的旅游,就没有必要大规模、集中

  性地开发,以免造成生态环境的劣化,而是应尽可能

  地让人们更多地接触和体验大自然的奇妙,进而认

  识到环境的价值并加以保护,保护那些曾经遭到破

    坏而加以修复的环境。

    ———经济观。佐勒库维斯克(Ziolkowski)将生

  态旅游描述为“低干扰旅游,关注于感受当地的文

    化和尚未开发的自然景观”。生态旅游应当是一种

  模式,即将自然区域作为发展旅游的基础部分,而其

    中的生物资源则是和社会经济密切相连的部分。通

  过对当地的投资和当地居民的参与,小规模渐进式

  发展,提供一种既能保护环境又能带动经济发展的

    机遇。生态旅游是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去关注环境,

  其特点是结合自然资源保护主义者和旅游者的共同

  点,在支持旅游业发展的同时,共同关注和保护自然

    生态系统。因此,生态旅游也揭示了一种管理方法,

  即依靠当地居民共同参与的方式建立和保护生态旅

  游区,并通过市场化加强管理,进而对旅游目的地的

  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条件的改善作出积极的贡献,

  正如科纳德(Kinnaird)所说,“生态旅游或自然旅游

  都不言而喻地假定不会或几乎不会对环境造成影

  响,从而推导出一种既发展经济又保护环境的理想

    化答案”。

  伯里兹(Place)指出,“生态旅游是一种对基于

  全球经济持续增长态势的现象的反应,这种现象既

    发生在中心也发生在外围。在中心,工业和农业的

  发展普遍引起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环境的恶化;在外

  围,经济的不景气、商品价格的下跌和国外债务的增

    加迫使政府选择了经济而放弃了生态保护”。

  上述对生态旅游的认识,尽管有助于加强对生

  态旅游的理解,但其中很多是规范性的描述,是环境

  保护论者、专业组织或者学者们基于对旅游者行为

    的观察研究而推导出来的。对生态旅游进行定义

  时,自然资源保护论者和环境保护论者可能会把重

  点置于对生态旅游的保护上,而轻视私人企业的赢

  利动机和商业社会的现实,如劳动力市场、经济部门

    之间的关联度、全球化竞争等。

    ———战略趋势。自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在20

  世纪80年代提出以来,逐步得到世界各国各行各业

  的公认,尤其是1992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发表

  《里约宣言》以后,可持续发展成为世界处理发展与

    环境关系的准则。相应地,世界旅游组织、世界观光

  理事会和地球理事会等机构制订了《关于世界旅游

  业的21世纪议程》,提出可持续旅游的发展思路,

    而生态旅游是可持续旅游的最佳选择之一。

  (二)生态旅游的发展

    1.初级发展阶段。

  20世纪80年代初期,“生态旅游”的概念被正

  式提出,并得到旅游界和自然保护界的认同,一些有

  远见的旅游经营者逐渐意识到生态旅游的潜在利

  润,从当地人那里租赁或者购买土地,建设生态旅

    馆,提供导游服务,并获得较好的效益。与此同时,

  欠发达国家也开始意识到,生态旅游一方面可以赚

  取外汇,另一方面比伐木和农耕等其他资源利用方

  式对资源本身的破坏性小,生态旅游能够将保护与

  开发相结合,将满足旅游者需求与改善当地社会福

  利相结合,于是纷纷将生态旅游确定为实现保护和

    发展目标的手段。为全面了解旅游开发、环境保护

  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世界自然基金会于1987年

  在美国国际开发机构的资助下,对哥斯达黎加、多米

  尼加、厄瓜多尔、墨西哥等国家里的10个国家公园

  或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在

  1990年正式出版了介绍这项成果的书籍《生态旅

    游:希望与陷阱》。我国的生态旅游也是在这个时

    期兴起的。1982年,国务院批准建立了第一批国家

  级风景名胜区,建立了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虽然

  也提出要将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

  来,但对生态旅游的概念还比较陌生,国内在这个

    时期的文献非常少见。总体来看,这个阶段生态旅

  游作为一种经营创新的理念才刚刚兴起,运作规律

  在不断完善之中,旅游收入中对当地保护的投资也

    不多。

    2.迅速发展阶段。

  到了20世纪90年代,随着生态旅游在一些国

  家的成功实践,越来越多的组织、政府部门、研究人

  员、企业、当地居民、非政府组织等介入生态旅游的

  实践与探索,生态旅游的概念不断清晰、完善,各种

    原则和框架也不断建立。在对诸多成功或者失败的

  案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人们对生态旅游的认识也

    越来越深入。这期间,有不少专著总结了各地生态

  旅游的发展经验,如卡特(Cater)等(1994年)主编

  的《生态旅游:可持续的选择吗?》一书中,介绍了东

  欧地区、澳大利亚、新西兰、南极洲等国家与地区的

    生态旅游业发展概况。

  较具综合性的概念是澳大利亚联邦旅游部

  1994年在制定其《国家旅游战略》时,由巴克理(R.

  Buckley)将生态旅游定义为以自然为基础的旅游、

  可持续发展旅游、环境保护旅游和环境教育旅游的

  交叠部分,指出:生态旅游是“以大自然为基础,涉

  及自然环境的教育、解说与管理,使之在生态上可持

    续发展的旅游”。瓦伦丁(valentine)从四个方面界

  定生态旅游:(1)以没有受到污染的自然区为基础;

  (2)生态可持续,不导致环境破坏或环境质量的下

  降;(3)对旅游区的持续保护和管理有直接贡献;

    (4)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

  1994年底,我国召开了第一届生态旅游研讨

    会,会上成立了中国旅游协会生态旅游专业委员会。

  1996年6月,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支持下,召开

  了武汉国际生态旅游学术研讨会,并将生态旅游研

    究推向实践。1997年12月,与生态旅游密切相关

  的“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认

  为生态旅游对于保障中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

    要意义。1999年是我国的生态旅游年,开展了以云

  南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为代表的系列“生态环境

  游”活动,举办了一系列生态旅游研讨会,如世界旅

  游组织与中国国家旅游局在昆明召开的“生态旅游

  高级研讨班”,国际景观生态学会中国分会在昆明

  召开的“中国生态旅游与景观生态学学术研讨会”,

  中国旅游协会生态旅游专业委员会在北京召开的

    “生态旅游规划与管理研讨会”。这些会议全面推

    动了生态旅游在我国的影响与发展。

  沃德(Wood)在2002年第一届国际生态旅游研

  讨会上指出,生态旅游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领域中

  的组成部分,包括:(1)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2)维持当地居民的良好生活环境;(3)通过解说获

  得认知的经历;(4)无论对旅游者或是旅游业而言,

  任何行为都必须是负责任的;(5)由小规模企业主

  要针对少数群体经营;(6)对不可再生资源要求最

  低限度的消耗;(7)强调当地参与,强调对于旅游经

    营者尤其是当地居民所带来的机会。

    3.生态旅游内涵及联系性。

  “生态旅游”概念的阐述,都从不同的角度描述

    了生态旅游的内涵。从中可以总结出与生态旅游联

  系的观念,诸如环境友好之旅、社会责任感之旅、教

  育之旅、低影响之旅、生态文化旅游、持久的/非消耗

  型旅游等

  二、塔里木胡杨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的正负

  面影响分析及保护措施

  首先我们看一下传统旅游与生态旅游的比较,

  并对塔里木胡杨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的正负面

  影响进行分析,从而可以看出塔里木胡杨自然保护

  区发展生态旅游的必要性

    (一)正面影响分析。

    1.社会效益。

  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将给当地创造更多的就业机

  会,促进保护区及周边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人

    们转变观念,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而且,旅

  游与宣传教育、社区共管工作相结合开展,不仅给人

  们体验自然的精神享受,产生经济效益,增强周边群

  众保护意识,形成“保护—利用—保护”的良性循

    环。由于经济条件的改善,增加了保护区对交通、通

  讯、水、电等基础设施的投入,这会增强保护区自身

  发展的经济活力,为最终达到“以保护区养保护区”

    创造条件,有助于保护区走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

    2.经济效益。

    旅游给保护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旅

  游实施后,年旅客将达到5~10万人次左右,以后还

    会逐年增加。按人均消费800元计算,可创产值

    400万~800万元,年实现利润80万~160万元。

  而且随着旅游基础设施的完善,效益会更客观,给保

  护区的发展、管理和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支柱,

    增强了保护区自我发展能力和社会知名度。

    (二)保护区开展旅游带来的负面影响分析。

  随着游客急骤增多,大量的生活废水、废气、废

  渣排向保护区内,污染水体、大气、土地和景观,也极

    大地影响动植物的生长发育。因游人和机器的重量

  及移动产生的对土地的踩压,大量游客在风景区的

  聚集,对土壤和植被造成一定的损害,严重的可出现

  土壤板结、压实、水分渗透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导致

    水土流失增加,进而影响到植被的生长,破坏景点。

  总之,旅游对目的地内的动植物、大气、水质等产生

    干扰和破坏。

  在保护区内开展旅游,由于游客的进入,带入许

  多污染物,如丢弃的垃圾物都会影响保护区的生态

    环境。还有修建宾馆、饭店等服务设施和其它娱乐

  设施,都不可避免地破坏周围的一些景物———保护

    区内修建道路,破坏道路两侧的植被。比如,在保护

  区内修建了16.5公里景区道路和13公里森林小火

    车铁路。胡杨自然保护区地处生态脆弱区,一旦破

    坏,生态环境很难恢复。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游客数量的增加,会影响服

    务业的发展。在当地群众不能满足游客需求的情况

  下,从外地来的大量的人做生意,在宾馆、饭馆当服

  务员,结果引起保护区内总人口的增加,对保护区的

    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保护区的生态平衡主要取决于

  人对保护区环境和资源影响的方式和程度,以及大

    自然对这种影响的消除能力。只有准确地计算环境

  容量和游客数量,按照科学的合理环境容量控制游

    客规模,才能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三)塔里木胡杨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措

    施。

  生态旅游的开发要比传统旅游的开发复杂得

  多,要认识和理解生态旅游的真正涵义,防止生态旅

  游资源退化,在自然保护区开展真正的生态旅游,就

  必须采取以下具体措施:

    1.完善生态旅游规划。

  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必须进行规划设计,

  保护区要合理规划好功能区,保护好核心区,开发试

    验区、缓冲区和核心区。核心区是保护的核心地带,

  是各种原生性生态系统保存最完好的地方,是动植

    物最好的“庇护所”。坚持持续利用的方针,切实保

  护好生物多样性,对核心区加以严格保护,不对外开

  放旅游;在试验区开展科研和生产;在旅游区开展旅

    游业务,旅游点线严禁与核心区交错。各保护区根

  据实际情况,合理进行功能区划分,以充分发挥其在

    保护、旅游、宣传教育、科研和生产等方面的功能。

    2.建立高素质的导游队伍。

  培训导游人才,引导游客进行浏览活动,使游客

  不仅观赏到迷人的景致,陶冶情操,而且从中了解到

  有关的人文、历史趣事,更增添了游玩的乐趣,减少

    玩的盲目性。在游览中导游向游人介绍相关的环保

    方面的常识,使旅游、环保齐头并进。

    3.完善管理制度。

  提高管理者素质,加强科学管理,制订相应的法

    律法规。在自然保护区建设旅游设施和进行旅游活

  动所消耗的能源、材料必须是可持续利用的,减少旅

    游带给环境的负影响。这不仅关系到保护区旅游业

    的成败,也关系到对保护区的保护。培养保护区所

  需的各类管理人才、技术人才,保护区要根据各自的

  实际情况,从组织机构上逐步完善适合自己特点的

  科学管理体系,制定各种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逐步

    使管理科学化、制度化。

    4.严格执法力度。

  严格执行自然保护区及野生动物保护法,要坚

    决杜绝偷猎动物、乱开采森林现象发生。

    5.加强污染防止。

  按环境保护的要求严格处理和管理“三废”,防

    止环境污染,以保持当地高标准的环境质量。

    6.开展生态科学宣传教育。

  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对游客进行生态教育,使

    验区,划分旅游区。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区域分为试

  游客认识和了解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对象,不断提高

  游客生态环境意识的自觉性,做到在游山玩水的同

    时,自觉爱护保护区的一草一木。树立“保护优先”

  及遵守“三控制”原则的思想,充分考虑自然保护区

  作为旅游资源的环境容量和环境承载能力,搞好旅

    游规划。控制游客流量,合理分配旅游收入,使保护

    区的生态旅游成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旅游。

  塔里木胡杨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不仅能

  够完善保护区的生态平衡,而且能够促进周边地区

    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还能够改善周边居民

  生存环境,保护和建设绿色生态屏障,维护生态安

    全,促进社会安定团结,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书目:

  1.金鉴明、金冬霞:《生态建设与生态保护的新理念和新

    举措》[J],《生态环境与保护杂志》2004年第2期。

  2.刘静艳、颜亮、彭少麟:《生态旅游观的发展及其应

    用》[J],《生态学杂志》。

  3.夏林根:《旅游业绿色管理》[M],山西教育出版社

    2003年出版。

  4.钟林生、赵士洞、向宝惠:《生态旅游规划原理与方

  法》[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环境科学与工程出版中心

    2003年出版。

    5.张广瑞:《生态旅游的理论与实践》[J],《旅游学刊》。

    6.王跃华:《论生态旅游内涵的发展》[J],《思想战线》。

  7.迪丽拜尔、艾拜都拉、海米提·依米提:《塔里木胡杨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初探》[J],《新疆林业》

    2006年第3期。

  (作者简介:买合木提·买买提新疆大学旅游学院讲师

  海米提·依米提新疆大学副校长、教授

  斯地克江·艾力新疆大学旅游学院助教)

提交信息测一测您提升学历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