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学术论文: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将旅游作为研究领域?

作者:容鸿远时间:2023-07-23 12:57:54

导读:" 旅游学术论文: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将旅游作为研究领域?1.引言-介绍旅游作为一个研究领域的迅速发展。-引入主题,即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旅游作为研究领域。2.提供背景信息-说明旅游业的快速增长和对全球经济的重要性。-强调旅游对文化交流、环境影响和社会"

旅游学术论文: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将旅游作为研究领域?

1.引言

  -介绍旅游作为一个研究领域的迅速发展。

  -引入主题,即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旅游作为研究领域。

2.提供背景信息

  -说明旅游业的快速增长和对全球经济的重要性。

  -强调旅游对文化交流、环境影响和社会变革的影响。

3.揭示旅游研究的多样性

  -概述旅游研究领域中的各种学科和专业,包括经济学、社会学、地理学、心理学等。

  -强调旅游研究可以从不同角度探讨,例如旅游经济、旅游社会学、旅游地理等。

4.分析旅游研究的重要性

  -详细说明为什么旅游研究对学术界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强调旅游研究可以提供关于旅游行为、旅游目的地开发和管理、旅游政策制定等方面的有价值的见解。

5.探讨旅游研究的发展趋势

  -分析当前旅游研究的热点和趋势,例如可持续旅游、文化旅游、创新旅游等。

  -提出对未来旅游研究方向的展望,例如数字化旅游、旅游与技术的融合等。

6.阐述个人观点

  -作为作者,分享个人对旅游研究的兴趣和动机。

  -解释为什么个人选择将旅游作为研究领域,以及对旅游研究的期望和目标。

7.结论

  -总结旅游作为研究领域的兴起和发展。

  -强调旅游研究的重要性和前景。

  通过以上有序列表的文章结构,可以系统地介绍旅游作为研究领域的兴起和发展,以及旅游研究的多样性、重要性和发展趋势。同时,结合个人观点和展望,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引发读者的思考和讨论。

研究旅游业的意义?

国家发展旅游及旅游业的目的是什么?

  1!增加地方国民经济收入,平衡地区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异。

  一般经济发达地区产生的游客较多,他们到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旅游,其消费对目的地来说是一种外来经济的注入,从而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有助于缩小地区差异。

  即发展国内旅游可以实现国内地区间的转移,从而进行再分配,有利于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而对于目的地来说,合理有度发展旅游业可以增加地方收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2·有助于增加就业机会。旅游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

  旅游业中就业岗位层次众多,尤其是基层工作人员较多,可以吸纳大量妇女和刚步入社会的青年。

旅游业的发展可带来更多的相关行业就业机会,据有关研究资料表明,旅游业直接就业人员数同其所带来的相关行业的就业人数的比例为1:5

  3·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带动相关经济部门和行业的发展。

  按照发展经济学的观点,经济的发展就是经济结构的成功转变,作为区域结构的重要内容,产业结构的转变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而产业结构的转变和调整必须落实到具体产业部门的增长上。

  而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产业结构的调整上有着一定的地位和作用。

  游客在目的地逗留期间的消费需求要求旅游业必须提供足够的设施设备和消耗物资,旅游业因而成为国民经济中许多其他行业产品的服务消费市场。

此外,发展区域旅游,对于区域社会文化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

  4·有助于推动科学,技术,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民生:1·有利于提高民众素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有助于促进目的地地区文扮逗返化的保护和发展。

发展旅游业有哪些意义?

我国发展旅游业的意义

  仔细研究发现,在当今的世界经济地图上,那些具有国际或区域竞争优势的产业,大多是集聚于某些特定区域而发展起来。

  如在美国,汽车产业主要集中于密歇根的底特律;在德国,钢铁生产主要集中于多特蒙特、埃森和杜塞尔多夫;在我国,海宁的皮革、东莞虎门的服装、温州柳市镇的低压电器等等。

  理论界把这种集聚于某些特定区域,依托比较稳定的分工协作,形成具有独特竞争优势的产业集聚空间称为产业集聚。

  当然,产业集聚的这种经济现象不只限于制造业领域,在服务业中也同样存在。

  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服务业也是最大的产业的旅游业,也不例外同样也存在着显著的产业集聚现象。

一、旅游业产业集聚

  产业集聚是当今产业组织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

  美国哈佛大学的波特教授在对10个工业化国家的考察中发现,一国有竞争力的产业具有明显的产业集聚特征。

  波特指出,产业集聚是提高产业竞争力的基本因素。

  并认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过程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际竞争力,关键取决于其产业集聚的竞争力。

  国外学者Donald(2004)等人根据波特的产业集聚理论从产业链和提高竞争优势的厅饥角度来界定旅游产业集聚,提出了“旅游竞争集聚”的概念(见图1),他们认为:旅游集聚是由有效的旅游供应链组织起来的一系列旅游活动和旅游服务,其目的是旅游目的地所有单位协同作用以便提高目的地的竞争力。

二、我国旅游业产业集聚的现状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的旅游业的发展非常的迅速,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

  中国旅游业在未来几年到十几年的发展目标,就是向世界旅游强国迈进,达到和超过现在一流世界旅游强国的发展水平。

  建设世界旅游强国是中国旅游业发展历史上的新转折期。

  在这一转折期中国的旅游业要想实现对旅游资源的有效整合,提升旅游业的竞争力,促进其产业集聚式发展是其必然选择的发展战略。

  目前我国的旅游业的产业集聚已经初现端倪。

  被誉为拉动中国经济起飞的“三驾马车”苏沪杭、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国内城市群落已经开始了一轮全新的合纵连横,以建立超级都市圈的方式提升区域竞争力。

  与之相对应,活跃在三大都市经济圈内的热点产业旅游业,也积极表现著不同程度的一体化发展态势,并逐渐打破行政区划的界限,向构建大都市旅游圈的目标迅速跟进。

  苏沪杭长三角旅游协作区以上海市为龙头,依靠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和完善的城市旅游集散功能,率先实现指橘了连横资源的重新整合和区域旅游功能要素的配套,一跃成为中国旅游业最大的经济产出地。

  自2003年1月至2004年7月,面积仅占中国1%的长三角地区接待海外旅游者600多万人次,占全国的16.53%;旅游创汇40亿美元,占全国的19.68%;接待国内旅游者2亿4千多万人次,占全国的27.66%。

  广东省则利用珠三角的城市集群品牌优势和港澳市场的辐射作用,也争先做“大旅游”的文章,同样获得了1260.83亿元的丰厚回报,表现了不可替代的大区域旅游的优势。

  目前,泛三角旅游区域旅游也逐步形成,旅游业将会在更大区域和更多企业间集聚。

  与此同时,一个以京津两大巨型城市为“双核”,以河北省的11个城市为卫星环绕的大北京旅游圈正在加速形成。

  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旅游圈将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但是由于我国目前正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旧的体制在一些领域还在继续发挥作用,旅游的综合经济就同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行政区域管理、行业管理的条块分割、自成体系分割发生了矛盾。

  这种矛盾阻碍了旅游业的行业集聚的形成。

  所以虽然我国旅游业的产业集聚化非常的迅速,并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但是真正意......。

旅游教育对旅游业的发展有什么意义

  科教旅游作为一种迅速崛起的产业日益受到业界关注。12月2日,本报举行小型座谈会,围绕科教旅游的发展意义、探索实践、经验体会、未来前景等做了交流发言。

  对话嘉宾有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副主任王粤,海淀区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黄亦红、副主任冯军,中国社会科学旅游研究中心学术顾问刘德谦,北京林业大学副教授王忠君。本报社长高舜礼主持了座谈会。

话题1:

破茧成蝶

高舜礼:请各位谈谈为什么会有科教旅游这种提法?发展科教旅游有什么意义?

  王忠君:科教旅游是指以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学术教育、科技展览、科普游乐等场所和活动以及科技含量较高的产业和科学价值较大的自然环境为依托,以普及科学知识、宣传科学精神和体验科技魅力为目的而开展的集知识性、教育性、趣味性、娱乐性于一体的一种专项旅游活动。

  旅游者通过对科教旅游接待单位的独特知识与文化和教学、科研、生产方式的参与、观察和体验,获得对场所特殊的专业背景下当代活化的科学文化形态的认知和了解,来实现其审美与求知需求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其本质体现为一种学习的交流或文化的观察与体验。

  海淀区的科教旅游从自身的这些资源出发:从学校、科研院所、科普场馆发起,制定标准,再到地方***的认同。

  从现在投入的成果和社会反响来看,科教旅游已经被大众所关注,特别是从2012年以后,全国的各个媒体把中关村科教旅游变成了中国十大节庆旅游品牌之一。

  民众对科教旅游已经有一定的认知度。

  而海淀中关村科教旅游节的连续举办,也提高了社会公众的科学素养,通过旅游的形式向人们传递科技知识、科学理念和探索精神,成为推动科技发展的新动力。

  尤其是到2015年,中关村科教旅游充分体现出海淀区多产业业态融合发展的特征。

  旅游业与科技、教育、文化等产业紧密联系、融合,不同行业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交叉,产生了新的市场化发展动力。

  高舜礼:我认为国家发展科教旅游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第一,科普。

  对于学生来说,科教旅游是一种生动、活泼、直观、亲切的科普。

  一旦你参与了科教旅游这个过程中,对人的一生的成长会有很积极的影响,就像在大家的心中,播下了一颗科教的种子,对一个人的学习、职业的选择甚至人生道路的选择可能都会有很大影响。

  第二,爱国,也可以说自尊。

  在我们参观的这些科教旅游项目中,有很多是民族工业、民族科技,这些项目在中国是一流的,有的在世界也是领先的。

  参观这些地方,看到中国很多科技项目在世界领先,本身就是一种爱国主义教育。

  前两天,我在盐城参观了悦达起亚的汽车生产线,他们车间一分钟就可以生产一台整车,一个小时就能生产68辆车,一年有40亿的利润,创造70亿税收。

  参观这种地方,你就会觉得我国制造业国力的强盛。

  第三,研学。

  科教旅游可以说是古代先贤“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理念的现代实践。

  它让人不要死读书、读死书,应该去广博见闻,科技旅游对自己的学习、学问是一种很好的延伸。

  在这个过程当中也能够培养人的学习兴趣。

  第四,宣传。

  对企业、院校来讲,面向对公众开放,就等于开放了一个口碑宣传的渠道。

  这种让人实地去观看、实地听讲解的宣传方式,能给参观者留下难以磨灭的深刻的印象。

  第五,拓展。科教旅游对于传统旅游来讲是一种拓展,是旅游资源、旅游产品的拓展,也是旅游产品结构的一种完善。

  第六,共享。大家通过参观,能够去理解对方,而这些东西对融合发展是非常重要。

话题2:

丰富业态

  高舜礼:一直以来,全国各地,尤其是北京地区依托丰富的科教旅游资源着力推动科教旅游的发展。各......

研究旅游经济的有什么意义

首先,有利于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次,有利于旅游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再次,有利于国家整体旅游业的全面提升和良性发展.

发展旅游业对经济有什么意义?

  可迎合现代旅游发展的潮流,促进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从国内外旅游需求的发展趋势和前景来看,随着人们可自由支配收入的增加、闲暇时间的增多、受教育水平的提高以及文化品位的提升,旅游者外出的旅游动机将逐步从纯自然的观光旅游向更富有知识性、文化性和娱乐性的文化旅游转变,将对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旅游活动抱有浓厚的兴趣。

  因此,旅游的开发,将迎合这一潮流和趋势,成为受欢迎的一种高层次的旅游活动。

  ———可丰富旅游产品的内涵、结构与类型。

  每一座历史文化名城都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与社会条件下形成的,其文化都是有特色的文化。

  出自历史文化名城的各种旅游产品,或多或少都带有某一特定城市的文化气息,成为历史文化名城特有的旅游卖点。

  因此,旅游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可铸造旅游产品特色,扩大旅游产品文化内涵,同时可完善旅游产品的结构、增添旅游产品的类型。

  ———可树立城市旅游形象,提升旅游业的地位。

  历史文化名城是城市的一道光环,与其历史文化相结合,城市的旅游形象会更加高大与辉煌;与此同时,历史文化名城文化积淀丰厚,文化程度高。

  文明城市意味着经济繁荣、社会安定、民风淳朴,无论投资、旅游、文化交流,人们都乐意前来,具有巨大的客源市场。

  而现代旅游又是以城市为中心向四周扩展,众多历史文化名城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已成为本地区或全国的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成为旅游业发展的增长极,并给所在区域带来一定的向心作用和扩散作用。

  可见随着旅游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必定能够带动城市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从而提升旅游业在当地地区的地位并完全能够成为本区域的核心和统帅。

黑龙江省旅游发展问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大力发展我国的旅游产业,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旅游产业是新兴的产业,不同于传统产业的是,旅游产业能耗低,创造附加值的能力强。

  因此,可以说发展旅游产业,也就是发展国民经济。

  黑龙江旅游服务正在向服务型经济转型,服务贸易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制高点,也是新形势下各国经济竞争的焦点。

  随着世界旅游业的不断发展,边境跨国旅游业成为各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形式之一。

  加快国内外旅游经济产业的发展,促进黑龙江旅游服务的发展。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利于促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体型转变,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有利于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我国人口多、自然资源短缺、经济基础和科技水平落后,只有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才能实现社会和经济的良性循环,使各方面的发展能够持续有后劲。

  旅游市场在21世纪将进一步扩大,其不断发展的有利条件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不断得到开发;旅游产品结构不断完善;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发展旅这些都为游的大环境逐渐优化,旅游市场的扩大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入境旅游市场:入境旅游市场将会继续扩大,亚洲是中国的最大客源市场,出境旅游的发展速度很快,随着一批高收入者的队伍不断扩大,中国的出境旅游将有一个大的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可自由支配收入比重的增大,节假日的延长,闲暇时间的增多,必然会极大的促进国内旅游的发展。

  假日旅游的火爆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发达国家发展旅游业的经验表明,旅游的大众化、普遍化便开始迅猛发展,我国已经接近于这一临界值,说明我国的大众旅游时代很快就要到来。

  旅游市场是发展旅游事业,获得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对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旅游业的定义

  旅游业是以旅游资源为凭借、以旅游设施为条件,向旅游者提供旅行游览服务的行业。

  又称无烟工业、无形贸易。

  狭义的旅游业,在中国主要指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车船公司以及专门从事旅游商品买卖的旅游商业等行业。

  广义的旅游业,除专门从事旅游业务的部门以外,还包括与旅游相关的各行各业。

  旅行游览活动作为一种新型的高级的社会消费形式,往往是把物质生活消费和文化生活消费有机地结合起来的。

  touri***一词的来源旅游(Tour)这个词来源于拉丁语的“tornare”和希腊语的“tornos”,其含义是“车床或圆圈;围绕一个中心点或轴的运动。

  ”这个含义在现代英语中演变为“顺序”。

  后缀—i***被定义为“一个行动或过程;以及特定行为或特性”,而后缀—ist则意指“从事特定活动的人”。

  词根tour与后缀—i***和—ist连在一起,指按照圆形轨迹的移动,所以旅游指一种往复的行程,即指离开后再回到起点的活动;完成这个行程的人也就被称为旅游者(Tourist)。

  关于旅游者的争议旅游者(Tourist)一词首次以文字形式出现时引发的争议:史密斯(Smith,1989)指出:“萨缪尔·派格曾报告说‘旅游者(Tourist)’用来作旅行者(Traveller)的新名词是在1800年。

  英格兰的《体育杂志》则在1911年采用了旅游(Touri***)这个字眼。

  费福(Feifer,1905)认为,旅行者(Tourist)是斯坦德尔(Stendhel)在19世纪早期(1838)首先杜撰的。

  米耶茨科乌斯基(Mieczkouski,1990)指出,有关旅游者的第一个定义出现在1876年的《世纪大百科词典》19卷中,它把旅游者定义为因好奇和无聊而旅行的人。

  科尔(Kaul,1985)认为,尽管旅游者(Tourist)一词的起源并非久远,但是“入侵者’’(1nvader)则往往比做“旅游者”(Tourist),因为人们希望他们赶快离去。

  另外,科尔还指出:在17世纪和18世纪早期,英国人、德国和其他国家的人,在欧洲大陆进行“大巡游”(GrandTour),他们一回来,人们称他们为“旅游者”。

  里玻(Leiper,1979)认为“旅游”一词大概首次出现在英国,它是被用来描述那些接受教育已从事政治、***和外交生涯的英国年轻贵族。

  为完成学业,他们起程去欧洲大陆进行一般为期3年的“大巡游”,直到文化教育完全结束后才返回家乡。

  根据因斯吉普(1nskeep,1991)的观点,关于这类旅行的第一本指南是托马斯·纽金特在1778年出版的《大巡游》。

  与1778年的旅行者大相径庭的是,现代的旅游者则完全意味着是个反面形象,他们成群结队,四处寻找便宜货。

  根据艾利特(E1iot,1974)的观点,旅游者被看中的是他们的钱,而被鄙视的是他们对文化的茫然无知。

  《韦伯斯特大学词典》旅游的定义是:“以娱乐为目的的旅行;为旅游者提供旅程和服务的行业”,旅游者的定义“以娱乐为目的而旅行的人”。

  现代社会对旅游业定义***部门和学术机构:为了使旅游与其他学科,包括经济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和地理学等学科相对应,也对旅游作各种各样的限定和提炼。

  经济学家:主要关心旅游对国民经济和目的地经济发展的贡献,重视供求关系、外汇收入和国际收支平衡、就业和其他货币性因素;社会学家和文化人类学家:主要研究个人和团体的旅行行为,则更关注宾主双方的风俗习惯、传统文化以及生活方式;地理学家:关心旅游的空间因素,研究旅行流向和地点、开发的范围、土地利用以及实体环境的变化。

  总体概括对“旅游”有两种不同角度的定义:概念定义(ConceptualD......。

旅游资源对地区旅游发展的意义5分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出版的《中国旅游地产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前瞻》,目前我国旅游地产的投资主体主要有两种:

  一是传统的房地产开发商,如万科、万达、富丽等知名房企都纷纷进军旅游地产。

  以万达集团为例,旅游度假区正在成为万达新的支柱产业,到2020年万达集团在文化旅游产业收入比重将提高到50%以上,彻底实现万达集团的产业转型。

  目前万达集团正在长白山、武汉、西双版纳、三亚等地打造旅游度假区,总投资超过一千亿。

  第二种是传统的旅游企业,如港中旅、华侨城、中旅、国旅等也都在大规模进入旅游地产。

  以港中旅为例,除了旅游产业链的投资之外,港中旅也在探索旅游与旅游地产的互补互动。

  港中旅在旅游和旅游地产的互动主要有三种:一是景区 地产,先把核心景区打造好,再来延伸地产。

  不是像有些企业探索的先做地顶;第二个类型是酒店 地产,港中旅计划在几个中心城市做城市酒店综合体,例如北京的丽都饭店;第三个是高尔夫 地产,例如深圳的项目,在南京港中旅也做了高尔夫加地产加温泉项目的策划。

旅游业的发展给区域经济的发展带来哪些好处

杂志首页>>旅游纵览11年5月号

旅游业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来源:旅游纵览

关键字:旅游业,区域,发展,作用

6

分享

  [摘要]在区域发展中,旅游业在区域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经济功能日益重要。

  本文就旅游业在区域中发挥的经济功能及其在区域发展中的其他作用做以研究,并提出旅游整合的重要性。

  旅游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在区域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重要。

[关键词]旅游业经济功能区域发展

  旅游业是一个新兴行业,是一个综合性多功能的行业,发展势头强劲。

  旅游业之所以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如此之快的发展,其根本原因是它已经成为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其综合能量远远超过其它重要的单一工业部门,成为第三产业的重要支柱。

  旅游业在区域经济发展、社会文化建设和环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是客观存在的。

  旅游是一项涉及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各个方面的社会活动,这就决定了旅游业的发展必然会给旅游地带来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

一、旅游业在区域中的经济功能

  旅游产业的发展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但在旅游企业为满足旅游者的需要而生产“旅游产品”时,也需要来自旅游部门之外的物质和服务的投入。对区域经济而言,其经济效益主要表现在:

  1.增加外汇收入。就接待区域外的旅游者而言,其最重要的经济作用之一便是可以增加一个地区的区域外汇收入,提高该区域的支付能力,从而有助于平衡其区域收支。

  2.促进区域内相关行业发展。旅游业的发展一方面有赖于目的地中很多经济部门或行业的支持和配合,同时也可以带动和促进很多区域内其他经济部门或行业的发展。

  3.增加目的地经济收入,平衡区域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别。

  国内旅游消费并不直接造成国家财富总量的增加,而是形成在有关地区间的流动和重新分配,起到调节地区购买力的作用。

  然而海外旅游者在华消费对我国的经济来说,则构成一种外来的经济“注入”,增加了我国外汇收入。

  4.增加区域就业机会。

  发展旅游业是增加区域就业机会的重要途径之一。

  因此在评价旅游业的经济功能时,增加就业机会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

  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所以旅游业的发展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增加区域就业岗位。

  根据国际经验,旅游业每百万元固定资产可容纳250人就业,而多数资金密集型行业每百万元固定资产只能容纳90人就业;[1]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国旅游业在吸收失业人员方面将扮演重要角色。

  增加区域***税收。

  无论是发展入境旅游业还是国内旅游业,都可以起到增加国家税收的作用。

  税收是国家提供“公共产品”资产来源,没有足够的税收,国家便难以有效地提供国防和治安等公共产品。

  因而旅游的这一作用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既然旅游业在国家总体和区域经济中的功能如此重要,发展区域旅游业,进一步探讨旅游业与区域经济的关系是非常必要的。

二旅游业的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1.旅游业的产业关联和产业波及效应

  产业关联或产业波及就是产业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

  任何一种产业活动通过产业之间相互联结的波及效果,必然影响和被影响于其他产业的生产活动。

  一种产业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发展的作用就被称为产业关联或产业波及效应。

  一般认为,旅游业的产业关联和产业波及效应比较强。

  即旅游业的发展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从而拉动区域经济发展。

  一方面,旅游业要发展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物质资料生产基础之上,因此,旅游业的发展必然会拉动相关的物质资料生产部门随之发展;另一方面,旅游业作为国民(区域)经济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综合性产业,其产品内容包括了旅游资源、旅......。

旅游学术论文

    进入80年代以来,我国旅游业蓬勃发展,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新的增长点,越来越多的旅游城市提出将旅游业发展成为支柱产业。下面是我整理的旅游学术论文,希此伍哪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

  旅游学术论文篇一

  国际旅游岛需要生态科普旅游

  1生态科普旅游是注重生态保护的科普旅游

    生态旅游注重保护自然资源和生物的多样性、维持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科普旅游是把生态旅游与科普旅游结合起来的旅游形式,让公众在旅游过程中,保护自然资源和生物的多样性、维持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接受关于自然资源与生物多样性相关的科学知识,以及维护生态环境的科学方法,实现生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2海南生态科普旅游发展现状

    海南作为我国的生态旅游省,国际旅游岛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两周年来,海南旅游市场的突飞猛进森码:2011年海南全年接待游客量突破3000万人次,同比增长可达15%;旅游收入将突破300亿元,同比增长将达20%!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年份。

  海南建省初期游客年接待量不足100万人次,2000年突破1000万人次,2008年突破2000万人次,2011年突破3000万人次!事实证明,旅游业已经成为海南最具特色、最具潜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产业,根本原因在于海南具有生态旅游优势。

  2011年10月,海南省生态学会2011年学术研讨会在海南大学召开。

  专家学者们均强调了海南在生态旅游、热带生态资源等方面的得天独厚的优势。

    海南的自然环境遭受现代工业的污染较小,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优良自然环境,具有不可取代的热带海岛旅游资源优势,全岛绿地面积占60%以上,森林覆盖率40%以上,四季郁郁葱葱。

  海南有全国面积最大、保护最完整的热带雨林区,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被誉为“生物物种基因库”。

  世界环保组织2003年公布的空气质量十佳城市中,三亚排名第二,海口排名第五,称得上是中国真正的生态省。

  海南怎样才能够保持自己的生态优势,发展科普生态旅游,是一条有效的发展途径。

    根据国内外专家对生态科普旅游的界定,生态科普旅游应该具有三个特点。

  其一是保护性。

  生态科普旅游是根据传统旅游活动对旅游资源和环境的负面影响而提出的,生态科普旅游保护性的实质,要求旅游业和旅游者坚持生态科普旅游,用科学发展观约束自己的行为,保护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

  其二是科学性。

  生态科普旅游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内涵,要求旅游管理部门加强对旅游设施、旅游项目、旅游路线、旅游服务,围绕生态科普旅游,进行科学设计和科学管理,使游客自觉地保护旅游生态资源和环境。

  其三是普及性。

  由于生态科普旅游是以了解旅游文化、地理历史、自然科学知识为旅游目的,生态科普旅游让旅游者能够自觉地保护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使普通游客成为生态旅游者与科普旅游者。

  3海南生态旅游、科普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早在100多年前,恩格斯发出了警告:“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橘态于大自然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我们要防止大自然的报复,务必重视生态平衡与环境保护。

  3.1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被破坏

    最近二十年来,海南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带来了一些环境问题,如环境污染、破坏问题等,这导致了人与自然的不和谐。

  建国初,海南热带雨林面积有125万公顷,最少的时候,只有35万公顷,破坏得最严重的,是建省以来的二十来年。

  典型例子是金光集团在海南大面积造桉树林,严重破坏了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海南鹦哥岭省级自然保护区是东南亚最大的原始热带雨林,是中国热带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在保护区内大规模造林,严重破坏了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为进一步保护好该区的原始森林和生物资源,国家林业局保护司已经于2006年7月下文,要求海南省林业局调查处理此事。

  3.2游客流量大大高于景区的合理容量

    科普生态旅游强调环境的承载力或环境容量。

  海南以海岛生态和热带雨林生态等自然风光为特色的旅游资源比较脆弱,属于易损型资源。

  游客的大量涌入,给海南旅游带来了活力的同时,给资源和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对一些重点保护景区,必须防止太多的游客进入。

  3.3海岸线与防护林遭到破坏

    随着海南大量的港湾被房地产商开发,海岸线、海岸带遭到破坏,热带雨林也危机重重。

  由于防护林遭到破坏,海岸遭受破坏。

  例如,龙栖湾本是一个天然良港,上千村民过着衣食无忧的富足生活。

  龙栖湾港有100米宽的马尾松海防林,海防林后是一道200米宽的海滩,弧形的海湾对出海停船十分方便,可以有效躲避台风的侵扰。

  然而,在过去的17年中,这里的海岸线向前推进了200多米,28间房屋被毁,牛羊牲畜死亡丢失不计其数。

  3.4海水与海滩遭到污染

    2011年的10月,笔者随着高校的教师去临高附近的一个渔港去考察,发现有的饭店就开在渔船或者是渔排上,感觉这是一道别致的风景线。

  我们上船去吃海鲜,发现游客与经营者不爱惜海水,将塑料碗、玻璃酒瓶以及吃剩的贝壳鱼刺等东西,全倒进海水里。

  我们给经营者提意见——这不是污染吗?经营者说,大惊小怪,每天不都这是这样倒吗!。

  3.5科普生态旅游缺乏和谐环境

    由于旅游管理跟不上,生态科普旅游缺乏和谐环境。

  一些部门和地方,从自己的局部小利益出发,在滨海及温泉地区大量兴建度假村、游乐城以及不伦不类的文化村,结果不但破坏了生态环境,淡化了风情,影响了观瞻,还加剧了不正当竞争,使整个行业处于低效益状态。

  还有规划管理不严,低俗景点泛滥,景区建设的理念不符合时代要求,旅游景点没有海岛特色。

  3.6对科普生态旅游的内涵认识不足

    虽然海南拥有宝贵的生态旅游与科普旅游资源,如热带雨林、红树林、野生动物园、珊瑚礁、黎苗生态村寨、火山口公园等,但生态科普旅游在海南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首先,生态科普旅游是旅游者为自然区域本身所吸引,以科普的视觉去研究和欣赏其自然特征,并对野生生物和自然资源进行非消耗性的利用。

  其次,生态旅游是一种计划性活动,依赖于严格的科学管理以防止环境遭到危害。

  海南的生态旅游与科普旅游尚未制订生态旅游的标准和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也没有引起海南开发商和旅行社足够的重视。

  4发展生态科普旅游是建设国际旅游岛之途径

  4.1生态科普旅游推动可持续发展

    海南的热带海滨和热带森林旅游资源,在休闲度假旅游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但是,生态是容易破坏的。

  近年,吊罗山林业局调研发现,吊罗山林区山体滑坡的地点均为槟榔园,暴露了生态脆弱的问题,为了进一步改善林区的生态环境,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吊罗山林业局组织对6720亩槟榔地逐步进行改造,改种乡土树种。

  生态旅游在海南省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将继续加大,结合文明生态村的建设和中部黎、苗山寨的扶贫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小城镇建设和生态农业示范工程的建设,规划推出系列开发的科普生态旅游项目。

  我们必须把握开发速度,控制接待人数,增强环境意识,加强环境管理,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使海南省旅游业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否则,过多的游客会对目的地的环境造成过大的压力,破坏自然旅游资源赖以生存的环境,生态旅游也就不可能持续发展。

  4.2生态科普旅游要重视自然旅游产品转化

    海南是中国独有的热带海岛旅游区域,即将建成中华民族的四季花园和奥林匹克村,这种优势是不可替代的。

  为保证科普生态旅游环境质量的高品位,每个项目都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估,要从生态角度严格控制服务设施的规模、数量、色彩、用料、造型和风格,提倡以自然景观为主,就地取材,依景就势,体现自然之美。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充分考虑与旅游业息息相关的科普生态环境因素,生态科普旅游是一种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旅游。

  海南省生态科普旅游发展的目标应该是在全省范围内,将现有的自然旅游产品升级或转化为科普生态旅游产品,从而奠定生态科普旅游产品的基础。

  4.3生态科普旅游要坚持生态教育

    生态旅游与科普旅游结合的科普生态旅游,可以使旅游者在大自然中接受生态环境教育和生态道德教育,对生态旅游景点而言,应该促进科普科考旅游开发。

  在硬件建设方面,海南应该在海洋生态旅游方面突出新的人文特色,大兴海洋生态博物馆、海洋科技知识馆和海洋生物多样性博物馆;大力发展冬令营、夏令营,在林区、山区、湖区、小岛地区设立永久性营地,完善营区配套设施,实现可进入性,通过营地活动,促进青少年科普旅游发展。

  在软件建设方面,海南应该以宣传海洋文化,培养海洋意识为主导形成海南特色的海洋生态旅游品牌。

  在主要生态旅游景区建立解说中心,吸引专业人员参加科普旅游的选线、选点与编制解说词。

  以此作为科普生态旅游的宣传窗口,传播爱护生态、保护环境理念,推行生态文明旅游规则。

  4.4生态科普旅游要坚持生态保护

    以旅游规划为依据,以产业政策为引导,进一步优化海南旅游产业中的地区结构、行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

  严格禁止那些破坏资源、污染环境的旅游项目开发。

  扩大生态旅游区的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共绿地;加强垃圾处理、污水处理设施;旅游城市的工业应该是较低投入、低消耗、无污染、高效益的生态工业;农业应该是无公害良田、无公害果园、无公害蔬菜基地构成的生态农业。

  全面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加强预防体系和扑救体系建设,提高扑火快速反应能力,确保不发生森林火灾。

  4.5科普生态旅游要强化法制观念

    鉴于旅游作为一种产业对环境的特殊影响和累积性的破坏,生态旅游一定要加强环境立法和管理。

  各个部门严格执法和遵守我国的《环境保护法》、《森林法》、《文物保护法》、《野生动植物保护法》等与旅游密切相关的环境保护法律和法规。

  要坚决打击占用林地、蚕食林地等一切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对违法侵害自然资源者,加大执法力度,使其承担相应民事和刑事责任。

  并针对旅游业对环境影响有潜在性、持续性和累积性的特点,增加补充规定。

  海南省已通过并正在实行的地方旅游法规有《海南省旅游条例》。

  这部法规为海南旅游发展起了指导规范作用。

  此外,要保证旅游主管部门依法管理的职能,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旅游学术论文篇二

  对海南培育旅游管理特色专业的思考

    摘要:海南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呼唤着大量旅游管理特色人才的涌现,而且海南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已经呈现出多样性特征,海南高校将旅游管理专业作为特色专业建设是一个必然的选择。海南应当通过培育各层次的旅游管理特色专业,并在此基础上遴选出符合国家级特色专业要求的高校,进行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提高海南高等教育的水平和质量,提高海南高校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在国家的“旅游业改革创新实验区”创办出一批富有特色的旅游管理专业,使海南的高等教育更好地服务于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服务于海南社会经济发展。

  关键词:旅游管理;特色专业;社会经济

    作者简介:朱沁夫(1963-),男,湖南华容人,海南大学三亚学院旅业管理分院,副教授。(海南?三亚?572022)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1)34-0070-03

  一、概况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指出:“促进高校办出特色”,“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

  高校的特色是通过其特色专业显现出来的。

  在一定意义上说,高等学校的特色专业是竞争力、品牌和文化的集中体现,是一所学校办学经验趋于成熟的标志,是提高办学水平的重要途径。

  进行特色专业建设,是高等学校获得持续竞争力、影响力,增强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手段。

  特色专业的多寡,也是衡量一所高校、一个地区高校综合水平和竞争力的一项主要指标。

  海南高校怎样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正确识别和遴选一批特色专业并大力进行特色专业的建设,成为海南高校面临的一大任务。

  二、海南应将旅游管理专业作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的缘由

  1.现有国家级旅游管理特色专业建设点的布点情况与分析

    自2007年至今,教育部、财政部公布了七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共3454个,其中,有23所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被确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如表1)。

  注:本表数据系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公布的各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统计;

  ﹡该校的特色专业建设点名称为“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

    ﹡﹡该校的特色专业建设点名称为“旅游管理(英语)”。

    显然,这些学校获得旅游管理特色专业建设点,并不完全因为其在国内各高校之间的比较优势,还有一些真正在国内具有比较优势的大学(如中山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并没有将旅游管理申报为国家级特色专业。从旅游管理特色专业建设点的分布来看,高等学校在自己的特色专业识别时主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是旅游管理专业在本校各专业中的比较优势是否明显;二是与本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是否能够较好结合。

  2.海南省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分布及分析

    在国家教育部、财政部批准的七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中,海南省获得了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3个(如表2),占全国的0.376%,从比例来看,是全国最低的水平的省份之一。[1]

    注:本表数据系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公布的各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统计。

    从海南省高校的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所属学科来看,包括农学5个、医学2个、理学1个、工学1个、法学1个、教育学1个、艺术学1个和与农林相关的管理学1个,较好地反映了海南高等教育的积累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这些特色专业集中于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和海南医学院,其余本科院校无一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3.特色专业建设的目的与海南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

    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与高校的人才供给之间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不表现在数量上,而主要表现在人才的结构、质量和适用性等方面。

  一是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变动性与高校人才培养的相对稳定性、滞后性之间的差异;二是各行业对于人才需求的特殊性与高校培养人才的通用性之间的差异;三是特定工作岗位所涉及的知识的广泛性、交叉性与高校人才培养的专门性之间的差异。

  [2]正是在这种高等教育质量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情况下,非常有必要进行特色专业建设。

  通过特色专业建设,促进学科的发育和成熟,为人才市场提供必要的人力资源和智力支持。

  对于地方性高校来说,特色专业的建设要面向地方、充分依靠地方的现有条件和优势,为地方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所需的人才,充分研究地方的社会经济发展趋势与发展战略,通过特色专业的建设,服务于地方的发展战略。

    海南建省之后,海南社会经济有了迅速的发展,特别是《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44号)颁布之后,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对于海南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和产业选择有了更加明确的定位。

  现有的特色专业建设水平、专业布点与海南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即将发挥的作用是不相称的,海南高等学校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应当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大力发展具有海南特色、为建设国际旅游岛服务的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

  加强海南高校特色学科和专业建设”。

  特色专业的培育和建设对于海南高校的发展、对于海南高校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地位和影响力起着决定性作用,也是海南高校履行自己的职责、完成自己使命的必然选择。

    作为建设中的国际旅游岛,其旅游的发展速度与质量无疑取决于旅游管理与服务人才的质量与数量,旅游规划、旅游管理与服务人才的培养应是海南高校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而建设旅游管理特色专业是完成好这一任务的不二途径。

  4.海南现有旅游管理专业的建设情况

    海南省现有本科院校6所,除海南医学院之外,其余5所均开设了旅游管理专业。

  从专业(方向)设置来看,3所本科院校设置了旅游管理专业。

  海南大学在旅游管理专业下分旅游企业管理、国际酒店管理、旅游规划与开发管理、旅游信息管理和应用外语(英、日)等方向,另外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下设旅游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方向,在市场营销专业下设旅游市场营销和电子商务专业方向;海南师范大学在设有旅游管理专业的同时,还设有中英校际合作旅游管理专业;海南大学三亚学院不仅设有旅业管理分院,该分院设有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三个专业,且在旅游管理专业下设旅行社管理、邮轮服务与管理、高尔夫管理和体育竞猜管理等方向,还另设有国际旅游分院。

  从旅游管理专业在校学生来看,在校学生规模超过2000人的达到3所,在校生人数不足1000人的学校的年招生规模也是较大的,海南旅游管理本科学生总规模达万人;从师资来看,尽管海南各校尚无如保继刚、吴必虎、杜江、马勇、罗明义等在全国有很大影响力的专家,但已经拥有了。

    一个学历结构、学缘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较为合理的教师队伍。这支队伍已经承担起了全部教学工作并为海南的发展提供了较大的智力支持。

    应该说,海南旅游管理类专业建设具有了较为扎实的基础,并逐渐显现出其优势和特色。

  有的学校从专业内涵方面进行方向拓展,有的高校则从专业的外延进行方向拓展,呈现了多样性的发展态势。

  这些多样化的发展对于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提供了必要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建设旅游管理国家级特色专业并建立一个旅游管理特色专业体系,将能更好地服务于国际旅游岛建设、服务于海南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海南国家级旅游管理特色专业建设的基本思路

  1.分层分级建设特色专业

    海南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的发展呈现了较为丰富多彩的局面,可以针对这个实际,建立一个特色专业建设体系。

  这个体系不仅仅是一个按照行政隶属关系形成的层级体系,即所谓省级、校级特色专业,而且还应该是一个充分运用旅游管理专业内涵和外延的体系,即在旅游管理的各个环节管理方向、旅游的各个方面内容管理方向确定各级特色专业(方向)。

  从特色专业建设的步骤来看,首先鼓励各学校建设自己的特色专业(方向),然后在对各学校旅游管理专业进行评估的基础上,建立省级特色专业,并由教育、财政行政主管部门拨款支持;在省级特色专业建设达到一定水准的基础上,遴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另外,在各级特色专业的遴选中,不应只看材料的好坏,应当主要看专业建设的实际情况;应当对所申报的特色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教育方法与手段、教学组织与管理,特别是社会对于该专业人才的认同程度进行评估。

  这样才能将那些确实具有一定特色的专业选拔出来,加大建设力度,建设成为社会认可的真正的特色专业。

  2.鼓励特色,杜绝同质化

    海南培育国家级旅游管理特色专业不能将已有的23个其他院校的特色作为自己的特色,海南旅游管理特色专业建设应有自己的特色。海南省内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也应具有不同于别校的自己的特色,应当鼓励和支持省内各高校根据实际凝练自己的专业特色。

    国际旅游岛建设为旅游管理特色专业建设提供了一个非常宽阔的平台,各高校旅游管理特色专业建设可以围绕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多个方面展开,这是海南高校建设旅游管理特色专业的基本背景。针对海南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在校生较多的实际,各高校之间的专业建设应主要形成互补关系而不是竞争关系,在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形成自己的优势和特色。

  3.注重培养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

    海南高校的特色专业建设目标应当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服务海南主导产业的发展,满足海南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多层次、多样化需求。

  学校应把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上。

  在这样的人才培养定位上,确立具有自身特色的办学理念,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具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学手段与方法。

  从特色专业建设的市场导向要求来看,旅游管理特色专业建设必须增强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培养旅游发展实际所需要的人才,而做到这一点的关键之一在于培养应用型人才。

  4.更新教育观念和专业建设观念

    特色专业与普通专业在本质上的区别之一,就是特色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应该体现出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更加具有科学性、人才培养更加具有社会实用性的特点。

  [3]海南旅游管理本科教育决不能照搬传统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育观念,应根据国际旅游业发展和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实际进行根本性的创新。

  从专业建设上来说,应当放弃过去的强调学科的完整性,而注重专业实际需要。

  让学生既具有较扎实的知识基础,又具有较为宽阔的知识面,掌握多个学科的思维方法、掌握多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应当从教会学生的知识为主,转向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

  5.建设特色师资队伍

    建设一支具有自己特色的师资队伍是建设特色专业的基本保证,旅游管理特色专业的建设必须根据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实际来进行。

  旅游管理专业面临的实际主要是实践性强、旅游业发展变化快。

  这要求教。

    师既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又熟悉旅游业具体环节、方面的操作技能,“双师型”教师应当是旅游管理特色专业教师队伍的主体,同时应由校内教师、校外教师专兼结合组成;针对旅游业发展变化快的实际,要求教师具有迅速吸收新知识、新方法的能力和渠道,并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手段。旅游业几乎一开始就是国际性的,因而,旅游管理特色专业的教师的学缘结构应当是丰富的,具有国外留学经历或外籍教师应占到一定比例。

  6.创新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

    我国各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差异不大,课程结构基本相同,较大的差异是在课时的确定方面,这是现有旅游专业培养的人才大同小异的原因所在。

  要培育真正具有自己特色的人才并得到社会的肯定,必须创新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

  在人才培养定位上,应当定位于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在培养方案制定时,应充分听取旅游界的意见建议,充分吸收国外旅游教育的经验。

  在课程体系的构成上,应正确、审慎地选定一些核心课程,以便通过课程学习打牢学生的专业基础;科学地建立多个可供学生选修的专业课程体系,以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同时,开设内容更加广泛的任意选修课,以便学生获得更多的专业外的知识,拓宽视野、陶冶情操、提高人文素养。

    在进行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的同时加强课程建设。

  特别是在核心课程、专业课程的建设上,要根据社会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所需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来设置合理的、科学的、前瞻性的、前后连贯的课程体系。

  同时,应当针对旅游业发展的实际,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每一门课程的教学效果都能具有较高的水平。

  在课程建设中,还应切实注重实践性、操作性强的课程的建设,使这类课程的教学既教会学生技能,又教会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

    通过人才培养方案的创新和优化课程体系,使学生具有更多的选择。显然,选择课程组合比选择专业有更大的自由度,实际上实现了专业的多样化,学生也可通过这种选择而获得感兴趣的知识和技能,还可能增强学生对于社会、对于旅游业的适应性。

  参考文献:

  [1]梁传杰,段冠玮.我国高校特色专业发展状况的政策评析[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115-120.

  [2]王永生,屈波,刘拓.特色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体系创新[J].中国高等教育,2008,(Z3):15-17.

  [3]隋秀英.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和发展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4(3):66-68.

  看了“旅游学术论文”的人还看:

1.关于旅游的学术论文

2.旅游管理学术论文

3.黄金周旅游学术论文

4.旅游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5.会展旅游学术论文

关于旅游的学术论文

    进入80年代以来,我国旅游业蓬勃发展,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新的增长点,越来越多的旅游城市提出将旅游业发展成为支柱产业。这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旅游的学术论文,仅供参考!

  关于旅游的学术论文篇一

  对做好旅游管理的探讨

    摘要:如何做好旅游管理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从旅游人文资源开发以及应对旅游危机管理两方面阐述了旅游管理的思想。

  1旅游管理要加强在人文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的建议

    1.1促进人文资源与自然资源的统一自然资源不管多么美丽,没有人的参与就失去意义,没有人文的氛围就失去了颜色。

  以杭州西湖为例,是我国独有兼具美丽的湖光山色和悠久历史文化让洞韵味的景区,这里孕育的文化非常丰富。

  既有家喻户晓的白蛇娘子传奇,又有文人墨客留下的象“若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的佳句。

  这些资源都可以在西湖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西湖旅游区的各个景点,可以充分利用名人故居这一旅游资源。

  游客在游山玩水之间,也可以充分了解到西湖文化的历史和典故,同样也可以利用杭州的民俗艺术团体在西湖景区表演西湖文化的传统民俗节目,巧妙的将文化资源和自然景物结合起来,使得游客更容易理解杭州,实现西湖景区的人文自然景观的和谐统一。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还要保护西湖资源,对西湖的生态、水质、卫生状况加强保护和监督。

    1.2努力发掘人文历史旅游资源我国拥有悠久的文化历史,众多的文化资源,像龙舟赛、元宵灯会、清明踏青、五月花会、八月观潮、中秋赏月、重阳登高、十月庙会等民俗活动,开发利用条件极其优越。要充分利用这些民俗文化,重点打民俗旅游,这样不仅可以为当地的旅游产业带来巨大的收入,也会对当地的城市发展和定位等具有很好的作用。

    1.3提高人文素质,完善旅游设施文化旅游具有文化传播和交融的作用,具有很强宣传作用,旅游就像一张名片,在带给游客旅游资源享受的同时,也将自己的形象进行了宣传。

  从事旅游资源服务的人员素质对旅游形象具有重要影响,在旅游景点的一些人性化的配套设施对旅游地形象也有重要影响。

  好的人文素质、礼貌切近的服务态度会对旅游者带来很大正面的坦山枯影响,会提高游客对旅游满意度,进而对整个城市的形象具有更好的印象。

  旅游设施的完善程度也会对游客带来不同的感觉,游客在旅游时一般比较放松,一些人性化的设施会让他们感觉很亲切,一些带有游客可认知的语言无疑会增加亲近感。

    1.4优化资源配置,改进旅游经唯茄营策略和其他产业一样,人文旅游产业的开发、经营等需要进行细化研究,所不同的是一般其他企业开发的是有形产品,而人文旅游产业开发的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产品,产品的质量通过旅游群体的满意程度体现。

  开发怎样的旅游产品、旅游产品的市场前景如何、如何合理规划使得资源配置优化以及采用什么样的旅游产品经营策略都需要因地制宜、通过对人文旅游产业的科学研究实现。

  目前,我国很多旅游景点在人文旅游开发方面既有成功的经验,又有失败的教训,我们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①通过加强在人文旅游产业方面的研究,使得人文旅游资源开发更加成功,则可以大大减小旅游资源开发方面的风险;②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值得关注,不同的旅游资源如何配置更加合理,如何配置才能更加吸引旅游者,使得运行成本降低,产业收益增加,这些方面也需要进行科学的研究;③人文旅游产业的经营策略非常值得研究,并非景点门票价格定得越高,旅游产业的收入就越多,不同的旅游景点采用联合消费还是单项消费更好也需要根据消费者的旅游消费心理和旅游景点的具体情况确定。

  2加强旅游危机管理的措施

    旅游业是一个相对脆弱的行业,由其自身所具有的“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决定了她的触角极大地延伸到其他各个行业领域,使得外界瞬息的变故都牵动着整个旅游行业敏感的神经。旅游危机已成为世界许多地区的旅游业上空的阴云,良好的危机管理成为旅游业——这个应优先考虑快乐和关照产业的急迫需要。

    2.1树立强烈的危机意识危机意识是一种竞争意识、超前意识、鞭策意识,也是一种凝聚剂。

  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应在感觉危机、认识危机的前提下,经常地、系统地讲形势、讲问题,使员工牢固树立危机意识和与企业共同承担危机与风险的主人翁责任感。

  居民与旅游者要强化安全意识,强调人的生命高于一切,确保平安健康也是一种增收途径。

    树立强烈的危机意识应是政府危机管理的核心和重点,作为旅游地区政府应首先树立危机意识,加强旅游危机战略性研究,从根本上防止危机的形成和爆发或将其及早制止于萌芽状态。

    2.2建立预警机制,实施预防管理在建立旅游灾害预警机制方面已经达成普遍共识。所谓"旅游预警制度",主要是有关部门在国内外发生疫情、战争、社会问题、自然灾害等影响旅游的事件,予以发布并警示,从而有利于旅行社和游人预见问题,并主动采取积极的安全措施。

    2.3建立应付旅游危机的应急机制旅游危机爆发后,最紧要的是建立起一套快速反应机制,尽量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灾害、事故发生后,在第一时间实施有效抢救,减少人员伤亡;在疫情发生时,防止疫情扩散;在治安事件发生后,尽快侦破案件,惩治违法分子,保护受害人,处理善后事宜。

  因为自然灾害导致旅游地暂时不能接待旅游者,及时告知旅游者,减少旅游者的期待成本和预期心理,有利当地旅游市场的恢复。

    2.4旅游危机过后尽快采取措施复苏旅游业首先,旅游危机过后要有针对性地开展促销活动。

  其次,要利用媒体重树区域旅游形象。

  旅游危机之后,要尽快挖掘正面报道的价值,予以针对性的促销。

  第三,做好事件旅游营销,加大市场对旅游地的关注。

    总之,当组织或个人面对危机时,应当把社会公共利益放在核心地位,及时反应、控制、补救、总结,并有意识地将危机转化为契机,因势利导,借题发挥,将损失减小到最少。

  旅游行业是很脆弱,但不经磨练、不经危机,这个行业永远都是脆弱的。

  作为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努力构建比较完善的公共危机管理机制,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推动本部门以及整个行业危机管理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如东.政府在旅游管理中的作用及制度创新[D].同济大学,2006,(08).

  [2]牛江.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的利益相关者分析[D].北京林业大学,2007,(03).

  [3]王咏.遗产旅游地管理体制的初步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5,(05).

  [4]张志娟.中国传统文化与旅游管理[D].厦门大学,2001.

  [5]乌杰.浅谈旅游危机管理机制的构建策略[J].科技资讯,2008,(01).

  [6]陈景翊,姜春红.中国旅游业危机管理对策分析[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2).

  关于旅游的学术论文篇二

  三亚市旅游房地产发展驱动因素量化分析

    [摘要]三亚市是我国旅游房地产发展的代表城市,总体发展水平在我国处于领先地位。本文在对相关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三亚市旅游房地产发展的主要驱动因子,对我国城市旅游房地产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性。

    三亚市地处海南省的最南端,是我国唯一的热带滨海旅游城市,拥有土地面积1919.6平方千米。

  三亚市是中国热带滨海旅游资源最丰富、最集中的地区,在境内长达209千米,每岸线上,密布亚龙湾、大东海、鹿回头公园、天涯海角、南山文化旅游区等闻名中外的旅游景点。

  不仅具备现代国际旅游五大要素——阳光、海水、沙滩、绿色植被、洁净空气,而且还拥有河流、港口、温泉、岩洞、田园、热带动植物、民族风情等各具特色的旅游资源。

    作为旅游业与房地产业相互渗透融合产生的新兴产业,旅游房地产目前在中国越来越得到重视,步入了快速发展阶段,而三亚市的旅游房地产发展不仅走在全国前列,也最具有代表性。

  胡浩(2005)以上海为例研究了大都市旅游房地产发展与布局,徐翠蓉(2005)以青岛市、苏琼琼(2006)以杭州市、程叙(2008)以重庆市、谢志林(2008)以南宁市和任宜煊(2009)以山东省海滨城市为例对旅游房地产项目开发及市场发展状况等进行了研究。

  而有关旅游房地产发展驱动方面,刘艳红(2004)认为经济增长(内因)和经济全球化(外因)共同促进了旅游房地产发展。

  胡浩(2005)认为休闲时间增加、政府大力推动、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居住职能变化、商业服务业发展等条件促进了旅游房地产项目开发。

  从文献综述看,并没有学者对三亚市的旅游房地产发展状况做过研究,也没有专门对城市旅游房地产发展驱动因素进行研究,方法也局限于简单的定性分析。

  本文利用多元统计学当中的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等研究影响三亚市旅游房地产发展的驱动因子,建立三亚市旅游房地产发展驱动因子逐步回归方程,并分析各驱动因子间的关系及其作用,为该市旅游房地产可持续发展和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同时也寻求城市旅游房地产发展的共性。

  1 三亚市旅游房地产发展现状特征

    自从1996年三亚市在亚龙湾成功举行中国度假休闲游开幕式,凯莱度假酒店正式起航,后来几十个大型旅游项目相继投建,三亚市的旅游房地产业开始蓬勃发展,至今已有十多年。

  现阶段三亚市的房地产销售主要为旅游房地产,其发展呈现以下特征:

    (1)产品特征:旅游房地产产品主要以公寓、住宅、别墅和产权式酒店为主,作为岛外客户的“第二居所”、“第三居所”等,其中公寓、住宅所占比例较高。

    (2)产品分布:主要分布具有一定景观的区域,充分利用海景、河景、山景资源。目前正在开发海景沿线的基础上向纵深发展。

    (3)置业人群:有调查研究表明,绝大多数的购房者来自于岛外,这一群体占到了三亚市总体楼盘客户的90%以上.并且大多为二次甚至多次置业者,集中来源于“两区都”,即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东北高寒地区和首都北京。

  2 三亚市旅游房地产发展驱动因素的量化分析

  2.1 指标选取和数据标准化

    本文通过对《三亚年鉴》中社会经济、城市发展、旅游业以及房地产业等方面的相关数据进行整理,选取了第三产业主导性X1、对外贸易商品进出口总值X2、全社会贷款余额X3、居民消费价格指数X4、旅游总收入X5、接待过夜旅游者人数X6、社会旅客周转量X7、实有客房数X8、文教卫科事业费占财政支出比例X9、城市居民每万人拥有公共汽车数X10和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额Y等11个指标变量进行分析,其中指标Y代表三亚市旅游房地产的发展。由于不同的自变量Xi,它们的取值范围和单位都不相同,为了在无量纲影响下进行计算,利用SPSS.18统计软件对三亚市2000—2006年X1~X10和Y进行标准化处理,结果见上页表1。

  2.2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因子分析

    通过SPSS.18统计软件对标准化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得到相关系数矩阵,见表2。

  可见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大都在0.5以上,所选取的10个变量之间相关性较高,可以提取综合指标。

  而从公因子方差中可以看到X1-X8的共同度都在90%以上,最低的X10也有62.2%的共同度,即这些变量的信息丢失较少,都能被因子解释,因此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从因子分析的总方差解释中可知第一个因子的特征根为6.918,解释10个变量总方差的69.181%;第二个因子的特征根为1.198,解释10个变量总方差的11.981%;第三个因子的特征根为1024,解释10个变量总方差的10.244%。前三个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91.406%,能够包含大部分变量的信息,故选取三个主要因子,见表3。

    表3显示的是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

  可知,第一因子F1基本反映了X2~X8变量的信息,包含对外贸易、金融、物价、旅游业等方面,因此可命名为“城市经济和旅游发展水平”因子。

  第二因子F2主要反映了X9、X10变量的信息,可命名为“城市公共事业发展水平”因子。

  第三因子F3反映了X1变了的信息,可命名为“城市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因子。

  根据因子得分的系数矩阵,可以写出以下的各因子的得分函数:。

  F1=-0.088X1 0.135X2 0.160X3 0.167X4 0.158X5 0.133X6 0.158X7 0.123X8-0.044X9 0.033X10

  F2=-0.028X1 0.029X2-0.089X3-0.061X4-0.144X5 0.041X6 0.002X7 0.128X8 0.682X9-0.565X10

  F3=0.909X1 0.058X2-0.076X3-0.130X4-0.025X5 0.063X6-0.107X7 0.069X8-0.206X9-0.216X10

  2.3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因子分析只是对多个指标变量的降维处理,并不能解释各因子的影响作用,因此还需要对各因子和因变量Y之间的关系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回归分析结果见表4。

  根据表4建立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Y=A 0.991F1 0.130F3

    方程式中的常数项为A,值为4.109E-18,偏回归系数B1为70.991,B3为0.130,经T检验,B1和B3的概率P值均小于0.001,按给定的显著性水平0.10的情形下,均具有显著意义。

    从表达式可以看出:F1对因变量Y的影响远远大于F3,就是说三亚市旅游房地产的发展主要是受F1(城市经济和旅游发展水平)直接驱动影响。

  而F3涵盖了城市除农业、工业和建筑业以外的其他产业的发展水平信息,对旅游房地产的发展起到支持作用,驱动力明显不如F1大。

  具体到城市科教文卫、交通等公共事业的发展水平因子F2,由于主要服务于三亚本地居民而对旅游房地产发展的驱动不明显,被剔除在驱动力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之外,这也与三亚旅游房地产的主要消费群体来自市外的情况是吻合的。

    以上分析只是对三亚市旅游房地产发展驱动因素的量化分析,还有看到一些不能量化的方面:第一,地方政府为增加财政收益,对旅游房地产业大力扶持,出台一系列相关利好政策,促进旅游房地产的发展。

  第二,居住理念与消费文化的转变也促进了旅游房地产的发展。

  第三,大量闲余资本的炒房投机行为已经成为影响三亚市旅游房地产发展的驱动因素之一。

  3 结论

    依托于独特旅游环境和较大的国际知名度,)三亚市旅游房地产的发展呈现出持续、稳定的发展态势,其所体现出来的特征具有城市旅游房地产的典型意义。综合上述分析本文得出如下结论:

    ——三亚市旅游房地产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是三亚市旅游业发展水平以及城市综合经济水平,旅游业和综合经济水平越高,对旅游房地产发展的驱动力作用越大。城市其他第三产业的发展对旅游房地产的发展业起到一定的辅助驱动作用。

    ——城市旅游房地产的发展除了当地政府的政策扶持与民间资本的投资推动之外,最根本的驱动因素是城市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因此,提高城市旅游素质,发展城市旅游经济,发挥旅游产业关联带动作用是城市旅游房地产良好发展的先决条件。

为什么旅游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经济管理和社会科学两个主要方面?

  首先,旅游管理作为一个专业在学校开设,这是基于社会及市场的需求,社会需要学校培养相关的专业人才以立足并发展壮大,而它其中的旅游学就需要囊括所有与旅游相关的信息经过专业人士的分析概括然后传播给那些需要学习的群体,你所指的【旅游现象】就是其中之一要学习的东西,既然是专门研究旅游这一行业的,肯定也需要对社会上的旅游现象做出理论研究。

1.试分析闲暇,游憩和旅游之间的关系

  闲暇:人们扣除谋生活动时间,睡眠时间,个人和家庭事务活动时间之外剩余的时间,即个人不受其他条件限制,完全根据自己的意愿去利用或者消磨的时间。

  游憩: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

旅游:////

2.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拆拍象以及基本内容有哪些?

  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研究内容:旅游产生的环境及其地理背景;旅游者行为规律;旅游流(旅游需求)预测;旅游交通;旅游资源评价;旅游地演化规律和重要旅游地研究;旅游环境容量;旅游区划;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旅游规划。

3.试分析旅游地理学与地理学科以及旅游学科之间的关系

  旅游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部分,它属于人文地理学的一个分支,但与自然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都关系密切。

  旅游地理学也可以认为是介于地理学和旅游学科之间的边缘学科。

  旅游活动涉及的内容及其广泛,旅游地理研究,要涉及到很多其他学科的知识,比如园林学,建筑学,经济学,环境学,交通运输学,社会学,民俗学,考古学,历史学,民族学,宗教学,古典文学,美学,心理学,旅游地理研究者要学习,掌握这些学科与旅游相关的基本知识。(P7模型1.3)

4.从学科的性质谈谈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国外:各国学者对自己研究领域的称谓虽略有区别,但总的趋势是将研究视野放到闲暇时间从事的所有活动,而重点则是旅游活动;研究旅游和休闲的地理学者中大部分还有其他研究领域,如农业,城市和区域规划,交通等;地理学者对旅游的研究从传统的以资源研究,土地利用研究为重,转移到以服务设施的空间经济分析,旅游者的空间行为与旅游目的地的推销,大区域旅游开发与规划,旅游对于区域自然,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影响过程与机制为研究主题;理论和实用研究并重;参与多学科性的融合研究,注重新的技术手段的运用。

  国内:要注重学科基本概念的研究和应用;在研究内旅芦羡容上,要从目前对资源,旅游开发的区域社会经济条件研究为主,扩展到从相互联系的角度对资源,市场,环境的系统研究;在研究方法上,要坚持理论研究与实用研究相结合的宗旨;在研究方式上,应该提倡跨学哗搭科性的合作研究,旅游地理学者应主动吸收相邻学科(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等)的知识和研究方法。

5.比较世界旅游地理学的发展同中国旅游地理学发展的特点

1,各国学者对自己的研究领域的称谓虽略有差别,但总的趋势是将研究视野放到闲暇时间从事的所有活动,重点是旅游活动

2,在发达国家,旅游地理学的研究表现为较明显的实证性质,而在旅游业比较发达或新开发旅游业的发展中国家主要把精力放在旅游开发和规划的实际调查和研究工作中

3,研究旅游和休闲的地理学者大部分同时在其他研究领域

4,研究主题在扩展和转移

5,理论和实用研究并重

6,参与多学科性的融合研究,注重新的技术手段的运用

国内旅游地理学发展的特点

1,以“任务带学科”的方式发展

2,在发展中仍会受到变化中的旧体制的负面影响

3,以资源,旅游开发的区域社会经济条件研究为主

4,理论研究和实用研究结合

5,跨学科的合作研究

为什么旅游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经济管理和社会科学两个主要方向?

  旅游研究的重要方向就是经济管理和社会科学。

  主要的就是两个方向,这两个方面已经把旅游研究领域全涵盖了。

  现在的流向买了目前它集中的经济,他的管理和社会形成两个主要方向还是非常明确的。

  因为他的研究项目,他们目前我们班经济管理学院和社会他的科学中两个主要方向还是需要继续努力的。

扩展资料:

精神理念

  《旅游研究》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亮尺的办刊宗旨与方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致力于旅游理论前沿的研究,关注旅游实践的绝戚发展,为活跃和繁荣旅游理论研究搭建理论交流平台;更好地为旅游教学、科研服务,促进旅游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

  办出民族性、区域性特色,为全国特别是西部地区旅游业和旅游产业发展提供政策导向和理论参考,为保护、传承和弘扬民族旅游文化,为推动云南民族文化大省、旅游大省建设和西部敬宏高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作贡献。

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现状如何?

在写论文时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选题在该领域的水平和发展动态:众所周知,旅游业在现代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掘粗多的人选择去旅游放松心情,陶冶情操,增加见闻,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虚哗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

  旅游业随之也带动了其产业的发展,产生了很多的经济效益,中国的旅游业在改革开放30年以来,保持了健康、持续、快速的发展态势,领各行业之先,国内积极参与全球和区域合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给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重要的机遇,我国在旅游领域里面迈入了世界旅游大国的行列。

  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服务业总体规模的扩大和整体质量的提升,成为我国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是在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也会产生很多的问题,所以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的情况下,专家学者了解旅游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措施和解决方案。

  很多的周刊杂志也发表了关于该选题的文章,现在这是一个热点问题,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目前国内外的学者在这方面的实验研究已取得了诸多可借鉴的成果,实际研究取得了很多成绩,国内现在对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主要研究的有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正确处理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对策选择,这方面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和完善,要跟着旅游业的发展而日趋合理化。

  近年来研究成果呈明显增势,各种学术论文、著作不断涌现,从公开发表的形式来看,主要有两大类:旅游、地理、历史和其他相关报差散行刊、杂志(以学报为主)上刊登的有关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的论文,这种类型的研究成果最多。

提交信息测一测您提升学历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