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思想是什么?如何培养和发展自我思想?自我思想对个人发展有什么重要作用?

作者:宿万潍时间:2023-07-23 13:14:35

导读:" 自我思想是什么?如何培养和发展自我思想?自我思想对个人发展有什么重要作用?在当今社会,人们常常被各种信息和意见所包围,因此培养和发展自我思想变得尤为重要。自我思想是个人对事物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是对外界信息的筛选和加工,以形成自己独特的观点和理念。下面将通"

自我思想是什么?如何培养和发展自我思想?自我思想对个人发展有什么重要作用?

  在当今社会,人们常常被各种信息和意见所包围,因此培养和发展自我思想变得尤为重要。

  自我思想是个人对事物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是对外界信息的筛选和加工,以形成自己独特的观点和理念。

  下面将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探讨自我思想的定义、培养与发展以及对个人发展的重要作用。

1.自我思想的定义

  -自我思想是对外界信息的主动接受和理解,而非盲从和被动接受。

  -自我思想是通过思考和分析来形成独立观点和判断。

  -自我思想是个人对事物的主观认知和解释,能够在众多观点中找到并形成自己的立场。

2.如何培养和发展自我思想

  -多元化的知识获取:通过阅读书籍、参与讨论、观看纪录片等方式,获取来自不同领域的知识和观点。这样可以拓宽视野,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思考和探索:面对问题和挑战时,不仅要看到表面现象,还要深入思考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通过思考和探索,可以形成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方案。

  -与他人讨论和辩论:与他人交流观点和意见时,要保持开放心态,尊重他人观点的同时也要坚持自己的立场。通过交流和辩论,可以从他人的观点中得到启发,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自己的思想。

3.自我思想对个人发展的重要作用

  -培养独立性和自信心:自我思想使个人能够对事物进行独立思考和判断,不被他人轻易左右。这样能培养自己的独立性和自信心,为个人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成为有效的决策者:自我思想使个人能够对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和思考,形成独立的决策。这样可以避免盲从和依赖他人,提高个人的决策能力和判断力。

  -增强创造力和创新能力:自我思想能够激发个人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通过独立思考和观察,个人能够发现问题和机遇,并提出新的解决方案和创新思路,从而推动个人的发展和进步。

  总结起来,自我思想是个人对事物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其培养和发展需要多元化的知识获取、思考和探索,以及与他人讨论和辩论。

  自我思想对个人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培养独立性和自信心,成为有效的决策者,并增强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因此,我们应该不断培养和发展自我思想,以实现个人的成长和进步。

什么是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从观念上可分为现实自我、投射自我和理想自我。

  自我意识(self-consciousness)也称自我,指的是个体对自己的各种身心状态的认识、体验和愿望。它具有目的性和能动性等特点乎尘手,它对人格的形成、发展起着调节、监控和矫正的作用。

作用

  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包括对自己心理倾向、个性心理特征和心理过程的认识与评价。

  正是由于人具有自我意岁嫌识,才能使人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自我控制和调节,使自己形成完整的个性。

  自我意识在个体发展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首先,自我意识是认识外界客观事物的条件。一个人如果还不知道自己,也无法把自己与周围相区别时,他就不可能认识外界客观事物。

  其次,自我意识是人的自觉性、自控力的前提,对自我教育有推动作用。

  人只有意识到自己是谁,应该做什么的时候,才会自觉自律兄激地去行动。

  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就有助于他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取得自我教育积极的效果。

  再次,自我意识是改造自身主观因素的途径,它使人能不断地自我监督、自我修养、自我完善。可见,自我意识影响着人的道德判断和个性的形成,尤其对个性倾向性的形成更为重要。

什么是自我意识,自我意识的含义是什么?

  自我意识是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觉察,即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具体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如身高、体重、体态等)、心理特征(如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如自己与周围人们相处的关系,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与作用等)。

  自我意识是具有意识性、社会性、能动性、同一性等特点。自我意识的结构是从自我意识的三层次,即知、情、意三方面分析的,是由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或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构成。

  自我意识的形成原理包括:正确的自我认知、客观的自我评价、积极的自我提升和关注自我成长。人生不同的发展阶段,其自我意识的形成各有特点。

扩展资料:

自我意识的特性:

  自我意识森悄是人对自己身心状态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自我意识包括三个层次:对自己及其状此闭渣态的认识;对自己肢体活动状态的认识;对自己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认识。

  自我意识不仅是人脑对主体自身的意识与反映,而且人的发展离不开周围环境,特别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制约和影响,所以自我意识也反映人与周围现实之间的态段关系。自我意识是具有意识性、社会性、能动性、同一性等特点。

一,意识性

  意识性是指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世界的关系有着清晰、明确的理解和自觉的态度,而不是无意识或潜意识。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来看,这种自我意识是主体我对客体我的一切主观能动的反映。

二,社会性

  自我意识是个体长期社会化的产物。这不仅因为它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的,而且因为它的主要内容是个体社会属性的反映。

  对自我本质的意识,不是意识到个体的生理特性,而是意识到个体的社会特性,意识到个体的社会角色,意识到个体在一定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是自我意识发展到成熟的重要标志。

三,能动性

  自我意识的能动性不仅表现在个体能根据社会或他人的评价、态度和自己实践所反馈的信息来形成自我意识,而且还能根据自我意识调控自己的心理和行为。

四,同一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自我意识一般需要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直到青年中后期才能形成比较稳定、成熟的自我意识。虽然这种自我意识有可能因个体实践的成败和他人的评价的改变而发生变化,但到青年期以后,个体会对自己的基本认识和态度保持同一性。

  正因为自我意识的同一性,才会使个体表现出前后一致的心理面貌,从而使自己与其他人的个性区别开来。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自我意识

什么是自我?如何正确认识自我?怎样发展自我

正确认识自我的含义、途径、方法

什么是正确认识自我?我们应该怎样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认识自己的途径有哪些?

(1)正确认识自我就是指一个人对自我的认识要与自我的实际情况相符合.它包括两个方面的涵义:①正确、全面认识自己的特点和长处.②正确认识自我与社会、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认识到个人的成长离不开集体,自我的人生价值主要在十对社会的贡献.

  (2)人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的.因此,我们需要不断更新、不断完善对自己的认识,这样才能使自己变得更好和更完美,而要正确认识自己,我们就必须要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①全面认识自己,我们既要认识自己的外在形象,如外貌、衣着、举止、风度、谈吐,又要认识自己的内在素质,如学识、心理、道德、能力等.一个人的美应是外在的美与内在的美的和谐统一,内在的美对外在的美起促进作用.②全面认识渗袭自己,我们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又要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因为,我们每个人的外在形象和内在素质都有自己的优势,又有自己的不足,正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但同时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我们应该多关注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要用欣赏的目光来看自己,即使你可能有很多不足.因为只有先看得起自己,才能正确认识自己.面对纷繁复杂的人生世界,如果你把目光都集中在痛苦、烦恼上,生命就会黯然失色;如果你把目光都转移到快乐之中,你将会得到幸福.同样的道理,面对自己,如果你只看到自己的缺点、不足,你将会悲观失望,停步不前;如果你能看到自己的优点、长处,你将会充满信心,迎接生活的挑战.但是如果我们只看到自己的优点,看不到自己的不足,“看自己一朵花,看别人豆腐渣”,用自己的长处比别人的短处,我们就会沾沾自喜,骄傲自大,停步不前,甚至会倒退.因此,为了全面认识自己,我们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又要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③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俗话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我们每个人也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我们的优点和缺点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我们必须要用发展的眼光看自己,及时发现自己的新的优点和新的缺点,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变缺点为优点,不断改正自己的缺点来完善自己.

(3)认识自我的途径包括:

  ①通过自我观察认识自己.要认识自己,我们必须要做一个有心人,经常反省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表现启丛,总结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找出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自我观察是我们自己教育自己、自我提高的重要途径.自我观察主要包括三个方面:a.自身外表和体质状况的观察,包括外貌、风度和健康状况等方面的观察;b.自我形象的观察,主要是对自己在所生活的集体中的位置和作用、公共生活中的举止表丛旁兄现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等的观察.c.自己的精神世界的观察,包括对自己的政治态度、道德水平、智力水平、能力、性格、兴趣、爱好、特长等方面的观察.②通过他人了解自己.大文豪苏轼写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认识自己有时候的确比较难,一般来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周围的人对我们的态度和评价能帮助我们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我们要尊重他人的态度与评价,冷静地分析.对他人的态度与评价我们既不能盲从,也不能忽视.

一、孤独地面对自己:也就是说给自己一个孤独的空间和时间,对自己的言行、思想、学习状况进行深刻的自我反思,清醒地分析自己的优劣状况,自我调节和控制自己的状况,使自己能较好地向自己的目标奋进,克服不足,发挥优势实现目标.

二、试着改变某些影响自己实现目标的不良习惯,耐心细心地注意学习生活中的每个细节,积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生活中合理正确地安排控制和使用时间,提高学习效率,争取在学业上的突破,使目标的实现更快捷、更优秀.

三、不过分压制自己,这样使自己的个性在良好方面有一个展示空间和机会,使自己的不良个性能够得到抑制,使自己的爆发力、冲刺机会更明显.

四、与自己良好的“对话”.这种对话是在内心深处的争斗,是正与邪的相互抗争,也是自己思想斗争的根本形式,通过“对话”分辨是非,实现个人完善和学业进步.

  五、通过别人充分了解自己.“旁观者清”,通过他人的眼神、语言、态度了解自己言行的对错和自己的社会处境,从而调整自己的行为表现,以此来完善自我,达到目标.我们可以通过以上方法来正确认识自己,以此实现不断完善自己的目标,使自己不断进步,走向成熟!每个人都有认识自己的过程,曾经苦苦思索自己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跟周围的人比起来自己好像一无是处,建议都跟周围的人交流从周围人对你的评价中综合认识自己,如果一个人想的话,很容易自卑或者自负.还有就是多接触外面的世界,扩大自己的视野,提高观察能力,去发现自己喜好所在.也可以从你自己的好恶中分析自己的性格.还有就是你的学习,事业,你的朋友,家人,你经常去的地方,很多潜移默化的东西证明了你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至于优点,在生活细心的发现自己比别人更优秀的一面,要有成就感,多给自己一些鼓励.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人海里,你认识许许多多的、各种各样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既有朋友同志,也有冤家对头;既有谦谦君子,也有得意小人;既有可歌可泣的好人,也有令人憎恶的坏蛋……但是,你认识你自己吗?认识别人容易,认识自己却不容易——这是千真万确的真理,也是漫步人生的真实写照:人生在世,各自的脖子前后都挂着一个袋子,前面装的是别人的过错和丑事,而且经常摆在自己的眼前,看得清清楚楚;背后装的是自己的过错和丑事,既看不见,也不容易感觉到.正确认识自己,首先要正确认识人生的道路.世界上没有不落的太阳,人生中没有永远的红火.生活的道路大都是曲折不平的,人生的航船不可能一帆风顺.你可能事业不顺、生活坎坷或身处逆境,但你不能因此而垂头丧气,不能怨天尤人,更不能自暴自弃,因为生活的道路可以改变,遇到的困难可以克服,生活中时时会有这样的现象:山重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正确认识自己,就得对自己的能力有一个正确的估价.一个有理智的人,对自己的能力评估有一个客观的定位,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高估或低估.人生在走上坡路时,有些人往往把自己估计过高,认为凭自己的能耐,好像人生一切所求的东西都能唾手可得,这样的人往往把运气和机遇也看成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这样得意者其实与那些平庸的人没有多大差别,其最大特点就是觉得自己比别人高明.人生在走下坡路时,有些人又往往把自己估计过低,容易把困难和各种不利的条件看作自己的无能,自己怀疑自己,贬低自己,动摇生活的信心和勇气.过高或过低地估计自己,都会毁损自己,毁损自己的现在和未来.正确认识自己,就是要善待自己,不要自己与自己过不去.你可能貌不惊人,没有俊男倩女的自然条件,但英俊和美貌并不是成功的代名词,更何况红颜薄命者还确实不少呢!你可能智商平平,没有出口成章、过目不忘的才华与天赋,但天才如果没有后天的勤奋,天才的火花就很容易熄灭.你可能命运坎坷,没有宽裕的经济和成功的事业,但自古雄才多磨难,与苦难抗争而造就辉煌人生的人世界上难道还少吗?善待自己就是客观地分析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不拿自己的短处与别人的长处比,做到扬长避短,把自己的心境调节到最好,把自己的行动发挥到最佳,做到愉快地生活,乐观地奋斗.正确地认识自己,就是不畏人言,坦坦荡荡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做自己该做的事.什么是聪明?什么是愚蠢?有人是这样定义的:做该做的事就是聪明,做不该做的事就是愚蠢.人云亦云,被别人的言论所左右,这是没有主见的表现,也是成功人生的大忌.如果你认准了奋斗的目标,就要聚焦自己的动能,全力以赴地去拼搏,去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认准这样一条道理:别人认为你是哪一种人不要紧,要紧的是你到底是哪一种人.

如何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发展自我

如何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发展自我

  了解自己谈何容易,一个人可能需要一辈子也无法了解自己,只能尽力而为。

  自我是一个生理我和后天自我的综合体,有很多遗传的因素,科学也无法解释的东西;后天环境的复杂性和自我认知的复杂性,使先天的我不断地改造和发展着自己,要了解更是难上加难。

  就在你问这个问题的时候,你的自我也在发生著变化。

如何辩证的认识自我,发展自我

学习三种思维模式,寻根求本思维模式,快速找到问题根源并快速解决,正反双向换位思维模式,去除偏执获得客观公正认识,多元化思维模式,丰富思维倾向,成就举一反三

如何认识自我,发现自我,!

多照镜子

如何探索自我、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具体应该怎么做?)

  探索自我和认识自我,需要对自己的行为思想有个把握,认真对待自我的行为加以反省,并且进一步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发展自我,主要是发展自我的素质,做人需要有追求,你可以在一个目标下不断提高相关的素质,做到既全面又有所专攻,使自己在某一方面或者几方面超越他人。

如何在不幸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重铸“新我”

如果一个人遇到了不幸

首先要选择坚强

这是以后生存缺拦嫌的首要条件

再者就是让自己从这次不行中吸取经验教训

并增强自己的独立意识

多学些东西

让自己以后能够活的更加精彩

不管是在物质上还是情感上

都要活出精彩来

如何通过自我认识自我发展实现自由

  首先要有逆风飞扬,舞出生命精彩的勇气。

  提升素质、培养坚定的意志,要有敢于面对的底气。

  不惧困难、理想分析、善于规划,要有迈向活力巅峰的士气。

  用智慧“翘起”工作的重量、擦拭心灵,来一场忧虑革命的灵气。

  做自己情绪主人,舍我其谁的霸气。

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作文

  一天,我、爸爸、妈妈和哥哥一起去双河水库观看风景。我们来到一个可怕的地方,那里的上面是悬崖,从悬崖上掉下来一根藤,从藤上落下来许多水。

  我们骑者摩伏手托车冲了过去,然后我们来到一个美丽的地方,下面有一座桥,桥的右边有清清的水。

爸爸说:“该怎么下去呢?”

  妈妈说:“你们看,那里有一个楼梯,我们从那里下去吧。”

  我、爸爸和哥哥说:“好的。”

  于是,我、哥哥和妈妈一起下去了,爸爸还在上面。

那里真的通往了那座桥,于是,我喊道:“爸爸,快下来吧!”

  我们在桥上拍了几张风景照,就走了。

  我们转了一大圈,太阳下山了,我们又骑着摩托车回家了。

  这次我们走的近路,一会就回到了家。

如何认识自我,提升自我

  看来你是一个很讲情谊得人,我很佩服你,你身边一定有很多好的朋友,信任就是将心比心,凭自己的良知做吗,最重要的是做你自己,相信一定能做好,我支援你。

如何认识自我及自我接纳

  如何接纳自我“自我接纳”是指个体对自身衡键以及自身所具特征所持的一种积极的态度,即能欣然接受自己现实中的状况,不因自身优点而骄傲,也不因自己的缺点而自卑。

  此外,自我接纳是人天生就拥有的权利。

  一个人并非要有突出的优点、成就或做出别人希望的改变才能被接纳。

  二、自我接纳与个人成长的关系自我接纳是人健康成长的前提。

  一个人如果不接纳自己,连自己的问题都不敢正视,那他怎么能引导自己向上?更何况,在生活中,不接纳自己的人常会把很多能量用在自否认和排斥上,带着那么多对自己的不满、失望,甚至否认和拒绝,又怎么可能成长?自我接纳加上能力,这是构成自信的两大基石。

  有自我接纳,有不断自我完善的动机和行为,总有一天,就会具备能力,并最终具备自信。

  所以,自我接纳是自信的起点。

  从自我接纳出发,不仅可以让一个青年学生早日摆脱自卑这一“青春病”,更可以让其早一天走向自信。

  进取与自我接纳的关系是怎样的呢?接纳自己的人未必一定会进取,但是,不接纳自己,也很难有较大的进步。

  进取心有两种,一种是追求成长,一种是避免失败。

  不接纳自己的人,他的进取心更多地用在了避免失败上。

  因为他不信任自己,所以,很难鼓起勇气对自己提出高要求。

  结果就是,他无法取得建设性的进展。

  三、自我接纳的方法1、停止与自己对立“停止与自己对立”是指停止对自己的不满和批判。

  不论自认为做了多少不合适的事,有多少不足,从现在起,都停止对自己的挑剔和责备,要学习站在自己这一边,维护自己生命的尊严和价值。

  参考句式:“不论我的现状如何,我选择尊重自己的生命的独特性”。

  2、停止苛求自己具体说就是,允许自己犯错误,但在犯错后要(1)做出补偿,以弥补自己的错误造成的损失;(2)不二过,也就是一个错误不犯两遍。

  参考句式:“不论做错了什么,我选择从中吸取教训”;“我选择不二过,而不是不断地责备自己”。

  3、停止否认或逃避自己的负性情绪如果产生了负性情绪,不要去抑制、否认或掩饰它,更不要责备自己,对自己生气。

  要先坦然地承认并且接纳自己的负性情绪,不论它是沮丧、愤怒、焦虑还是敌意。

  人产生负性情绪是很正常的,它提醒你对现状要有所警觉,是改变现状的先决条件。

  如果一个人不为自己的成绩差而沮丧,他就不会想努力学习;如果一个人不为和别人的矛盾而苦恼,他就不知道自己的人际交往方式需要调节。

  所以,不要怕产生负性情绪,也不要否认或逃避。

  要首先接纳它,然后再想办法解决引起负性情绪的问题。

  参考句式:“不论我产生什么样的负性情绪,我选择积极地正视、关注和体验它,我将从中了解自己的思想和问题,并给以建设性的解决。

  ”4、无条件地接纳自己绝大多数人从小就受到种种有条件的关注,或者严格的管束,致使很多人以为只有具备某种条件,如:漂亮的外表、优秀的学习成绩、过人的专长、出色的业绩等等,才获得被自己和他人接纳的资格。

  于是,很多人因此背上了自卑的包袱。

  由于曾经被挑剔,也就逐渐习惯于用挑剔的目光看待自己,越看越觉得无法接受。

  所以我们要学习做自己的朋友,站在自己这一边,接受并且关心自己的身体和心理状况,不加任何附加条件地接纳自己的一切。

  参考句式:“不论我有什么优点和弱点,我首先选择无条件地接纳自己。

  ”四、关于扬长避短和取长补短能否缣纳自己是一个人能否具备自信和追求成长的前提,但是,如果一个人止于接纳,他就很难有发展和成长。

  1、以建设性的态度和方法对待自己的弱点和错误如果一个人能够正视并且接纳自己的弱点,那么,弱点也是有意义的。

  首先,它让我们懂得自己的局限性,使我们不至于狂自大,并且使我们懂得尊重有相应长处的人;其次,能正视自己的弱点,不把时间花在自责和沮丧上,集中精力去发掘自己的优势,这样就可以少走弯路。

  只要我们能吸取教训,那么,错误就会成为我们的老师。

  因为,从修正错误中学习是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

  2、尽可能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不到万不得已不必取长补短杨眉的观点是:如果我们的优势是学文,就不要跟潮流去学理。

  我们可以尽量发挥文科的优势,而不必强迫自己把理科也学得很棒。

  但是,作为一个必须得学好数学的经济院校的学生,不论我们多么喜欢文科,讨厌数学,我们都要遵守游戏规则,把数学学好。

  此时,我们不能避短,而且也没有可能避短。

  这时,我们就只能取长补短(取别人数学之长补自己数学之短),同时又要注意扬长补短(扬自己文科之长补自己数学之短)。

  五、学习接纳他人仅仅对自己的接纳是不够的。

  个人和社会要想进入良性回圈,就需要与他人合作,而一个不能接纳他人的人,无法与他人友好合作。

  其实,真正接纳自己的人也会接纳别人,而无法接纳他人的人也不能接纳自己。

  一个不接纳自己的人,无法容忍自己的弱点。

  可是,他内在的生命尊严拒绝接受这一否定。

  当两者间的冲突导致焦虑后,就会出现了投射,即把自己不能接受的东西说成是别人所有的,就成了别人不能接纳他。

  既然别人不能接纳他,他当然就无法接纳别人。

  这是在人的无意识中发生的,从不接纳自己到不接纳他人的心理过程。

  我们可以从一个人能否自我接纳,来推断出他能否接纳别人,也可以从一个人能否接纳他人,推断出他是否接纳自己。

  所以,如果我们能够学会真诚地接纳自己,就会很自然地去接纳别人。

  当然,我们也可以从学习接纳别人入手,尝试着接纳自己。

  如果接纳别人,尊重别人,别人通常也会对我们做出积极的回应。

  久而久之,我们在别人对我们的接纳里,出会感到自己的价值与生命的尊严,于是,自我接纳便会产生,其结果殊途同归。

  使别人感到被接纳的方式有很多,最主要的有:1、倾听。

  与人交往时能不加评论地、认真而又耐心地倾听别人的述说;2、尊重别人。

  即不论对方怎样,都尊重对方生命的尊严;3、假如你想与之交往,一定要主动。

  让对方首先感受到你的友好与诚意;4、能够发现并且表达对别人优点的欣赏。

  “每个人都喜欢喜欢自己的的人”,真诚地表达欣赏从来都是能迅速地进入他人视野的捷径。

  这是一篇转载文章,原作者写得非常好,这个主题是我们一生都值得去追求和讨论的话题,只有首先做到自我完善,我们在做任何事情时才会有足够的信心,有力量面对和处理我们身边所发生的一切事情,这也正是中心开展的每周一期的“心灵成长小组”的活动终止,通过各种形式的互动、体验、训练达到更好的完善自我、悦纳自我的目的,使之丰富我们美丽的人生!相信你!相信人皆可自我完善!。

如何认识自我

  有一些中学生说:“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很能干,很聪明。

  但有时候我又会觉得自己很笨,连一件小事都做不好。

  我究竟是聪明的还是笨的呢?”发出这种感概的学生,实际上是不知道如何正确地集训自我。

  我们认为一个人的自我认识是否全面、正确,对他的生活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如果一个人看不到自已的价值,就会对自我失去信心,产生自卑感,一方面失去了生活的力量,另一方面一旦遇到失败和挫折就会一蹶不振。

  如果一个人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和弱点,就会盲目自信,夸大自我,目空一切。

  因此只有全面、正确地认识自己,才能保证一个人的个性健全良好地发展。

  1、自我比较所谓自我比较,就是把现在的自我和过去的自我、所追求的将来的自我进行比较,如果三者之间基本一致,个体就会肯定现在的自我,对自我是满意的、悦纳的,并产生自信和自尊;如果对过去的自我不满意,或觉得现在的自我与将来的自我有较大的差距,那么自我就会产生不平衡,对现在的自我就会持否定态度,个体的自信心会动摇,自尊心也会受到伤害。

  对这种自我比较,心理学家詹姆斯提出了一个公式:自尊=成就/目标。

  公式中的“自尊”可以看做是自我对现在的自我的态度;“成就”是过去活动的结果,因而标志著过去的自我;“追求”即自我为自己设定的目标,因而标志著将来的自我。

  詹姆斯的这个公式,概括了过去的自我、现在的自我、将来的自我三者的关系。

  如果已取得的“成就”与追求的“目标”一致,甚至高于“目标”,自信心就会较强,标志著现在的自我充满自信,自尊感就较强。

  反之,如果“成就”低于自我设定的“目标”。

  自信心和自尊感都会降低,并对现在的自我产生不满意的感觉。

  从这个公式可以看到,一个人过去所取得的成功或失败对个人的自我评价有着重要的影响,并通过此评价影响到整个自我的态度。

  公式也表明,一个人追求的目标如果超过过去取得的成就,那么对现在的自我就会不满意,心理上的平衡就会被打破。

  因此,为自己设定恰当的目标就显得十分重要。

  当然,如果把目标定得很低,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达到,那对个人来讲也是毫无意义的。

  可是如果把目标定得术高,超过自己的能力或实际条件,结果即使付出巨大的努力也无法达到,这不仅会使行动招致失败,更重要的是会给自我带来打击和创伤。

  现实生活中有不少学生就是因为脱离实际条件,为自己定出过高的目标,对自己提出不切实际的期望,从而给自己带来精神上的折磨和痛苦。

  如有些小学的尖子生,到了初中,为自己设定的目标也是非拿第一第二不可,而一旦不能如愿,就痛苦得不得了。

  殊不知环境改变了,各方面的条件都发生了变化,需要学生对自我进行重新评价,并及时修正自我的目标和期望值,使其变得更为符合实际,这样才不至于对自我丧失信心。

  我们引导学生会用“自我比较”的方式进行自我评价时,常常采用这样一些措施:一是让学生回忆过去成长经历中自己已经取得的成绩,如某次考试取得了好成绩、某次比赛取得了名次、学会骑脚踏车、自己独立地烧了一顿饭等等,这就是通过对过去自我的肯定,从而增强对现在的自我的自信心和满意度;二是引导学生把现在的自我与过去的自我进行比较,如过去无不会做的事现在我会做了,过去我不会解的难题现在我会了,过去我不会装配的现在都会装配了,过去不会做的家务现在会做了等等,从而使学生看到现在的自我的能力,增强自信心。

  三是基于对现在的自我的认识,引导学生对将来的自我做符合实际的设想,即为自己设定合适的目标。

  2、社会比较自我认识的另一条途径就是社会比较。

  这最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菲汀格提出的。

  菲斯汀格认为,个体对于自己的评价是通过与他人的能力和条件的比较而确定的,是一个社会化过程。

  他指出,个体为了适应生活必须十分清楚地了解自己及周围环境的情况,如果对自我不了解,就会产生不安与焦虑,甚至会引起紧张,不知道应该怎样表现自己,尤其是当个体处于一个新的环境,很想了解自己的能力与观点在群体中有什么地位、产生什么作用时,社会比较就显得更为迫切。

  社会比较常常是在无意中进行的。

  人们有一种心理倾向,总是不不由自主地用别人的形象或某种特点来衡量自己,并据此对自己做出某种评价,或是自己优于别人而沾沾自喜,或是因自己不如别人而自惭形秽。

  美国曾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先请一些想谋求职业的人就指定的几个品质进行自我评价,然后把这些人分为两组,在两组求职者面前各出现一位先生,在一组中出现的是一位衣着考究、神态自信、温文尔雅、手提公文包的人;在另一组中出现的是落魄潦倒、畏畏缩缩、衣着肮脏的人。

  两个假装来办事,等两位先生走了之后,主试又让两组被试对自已的上述品质重新评价。

  结果,见过“干净先生”的那组的自我评价比第一次都降低了,而见过“肮脏先生”的那组人的自我评价比第一次评价都提高了。

  这个实验不仅证实了社会比较往往是无意识地过行的,而且也说明社会比较在形成和改变个体的自我认识中的重要作用。

  社会比较理论认为,当个体发现自己对自己的评价与类似于自己条件的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一致时,就加强了自我评价的信心,大大提高了安全感;相反,如果发现和这些人对自己的评价差距很大时,就会使自己的安全感受到极大的威胁。

  是不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评价会完全受别人对自我的评价的影响?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对自己的某种看法和评价来自于一个自己所崇敬的、有权威的人物,那么他的意见极可能改变该个体对自我的看法,转而采取权威的那种看法;如果许多人众口一词地都确认一个人有某种优点或缺点,尽管这种评价与他原来的自我认识不尽一致,他也会转变自我认识而承认自己有那个特点;如果在自己是否具有某种特点或品质的问题上,别人的看法和自己的看法相差太大,或完全相反,此时,一个人很可能坚持自己对自己的看法,否定别人可能是正确的意见。

  因为相差太在甚至完全相反的看法会威胁到一个人自我认识的稳定和统一,威胁到他的自尊心,破坏他心中所珍爱的自我形象,因此他要用否定别人的看法来自我防卫。

  如有些学生当听到父母或老师指也他的某个缺点时,他常常会矢口否认,甚至认为是“鸡蛋里头挑骨头”,故意打击自己,不但要为自己辩护,有时还会与父母或老师激烈争吵。

  这种情况常常是出于自我防卫心理而产生的。

  因此,为了增强安全感,个体在进行社会比较时,为了显示自己的能力优异,他往往和比自己差的人相比较,从而提高自己的地位,使自己安下心来,产生所谓“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自我安慰心理。

  如我们常常看到学生因成绩不佳受到父母批评时,他往往用“某某人比我考得还差呢”来回敬父母。

  我们引导学生学会用“社会比较”的方式进行自我评价时,常常采用这样一些措施:一是学会欣赏他人,即让学生彼此之间寻找别人身上的优点,将它们写下来,并告诉对方,这既是用别人肯定性的评价增强自信心的一种方法,同时也可以从别人身上学到自己不具有的优点,进而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二是将自己与别人相比较,寻找自己身上的不足,从而看到“我的另一面”,并通过自我控制,对自我做某些调整和改进,使自己不断进每个人又有优点和缺点全面地认识自己。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

  问题一: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如果一个人形成了正确的自我意识,那么他必然是充满自信的;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看法比较消极,这个人必然是自卑的。

  要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必须要有正常的认识能力,忍受挫折的能力答没庆,以及正常的交往能力和情感。

  关键词:自我意识能力情感人际关系自我意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各种身心状况以及自己和周围关系的一种认识,也是人认识自己和对待自己的统一。

  自我意识是意识的最高级形式,它不是单一的心理品质,而是认识、情感、意志的融合体,是一个完整的心理结构。

  青年期是个体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并趋向成熟的关键时察配期。

  当代大学生一般处于青年中期,他们的自我意识已发展到了新阶段,正经历着一个特别明显的、典型的分化、矛盾、统一和转化的过程。

  当代大学生是富于理想的,自我期望值也较高。

  当他们在详细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评价时,不情愿地看到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而这差距又不是一时半刻能消除的,因而产生了自我意识的矛盾。

  他们常常感到焦虑、苦恼、失望或无能为力。

  处于这种情况下,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便显得格外的重要。

  要想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可以从三方面做起:(1)正确的认识自己。

  古希腊人把“认识自己”看作是人生的最高智慧。

  阿波罗神殿的大门上写着一句箴言:“要认识你自己。

  ”我们也常说“人贵有自知之明”,这些话都是非常符合心理健康原则的。

  人不仅可以认识客观世界,对周围的环境做出反应和判断,也可以反观自照,把自己当成被认识的客体,对自己的身体、欲望、能力、感情和思想进行反思。

  作为一个有思想,有抱负的大学生,对自己的形象和身体、品德和才能、优点和缺点、过去和现状,以至于自己所具备的价值和应承担的责任,都会有一定的认识。

  然而,这些自我认识是否符合自己的本来面目和实际情况,各人就会出现很多差异。

  例如,有些人很容易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而看不到自己的弱点和错误;也有些人看到自己的弱点和不足,却看不到自己一点长处。

  可见人对自己的认识,也和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一样,需要有一个了解和学习的渐进过程,并不是像照镜子那样简单。

  “当局者迷”是这种状况的真实写照。

  另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经常处于各种不同的评价和议论的包围之清握中。

  有人会赞许、称颂你,有人会批评、责备你,还有人会歧视你。

  在投向你的形形***的目光中,你能否准确无误地分辨出究竟哪一个“你”是真实的“你”呢?你是会从这些评价和议论中汲取有益的营养,以此来丰富自己、改善自己,还是会就此丧失了自主精神,湮没在他人的议论中呢?事实上,正确地认识自己是至关重要的。

  每个人都是按照他自认为的形象来采取行动的,换言之,你认为自己是怎样一个人,往往比你真正表现出来的形象更为重要。

  而一个人只有对自己各方面都有比较明确的了解之后,才能在适应整个环境的基础上,获得满意的结果。

  正确地认识自我,是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的第一步。

  (2)愉快的接纳自己。

  面对竞争越来越大的社会,很多大学生对生活感到迷茫,对自己不自信的同时也就产生了严重的自卑心理。

  自卑感,也称自卑,是指一个人自己看轻自己,对自己的能力和品质评价过低,对自己持否定态度的情感体验,它是一种消极的自我体验。

  过度的自卑可导致精力不集中、意志消沉、自信心极低,甚至自暴自弃,严重的可导致自杀。

  所以,大学生一定要及时克服自卑感,恢复自信,提高自尊。

  健康的心理要求一个人对自己要保持一种接纳的态度,而且要愉快而满意地接纳自己。

  也就是说,人对自己的一切,不但要充分地了解、正确地认识,而且还要坦然地承认、欣然地接受。

  不要欺骗自己、拒绝自己,更不要憎恨自己。

  孔子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从心理健康的观点看,就是君子能自我悦纳,......>>。

  问题二:怎样提升大学生自我意识水平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人的关系的认识、体验和监控。自我意识的觉醒是伴随着青春期到来的重要心理变化,大学生处于青年期的最后一个阶段,需要在解决自我意识发展矛盾中形成健康的自我结构,完成人格成熟和个人成长。

一、正确处理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的矛盾

  现实自我是个体对当前自我状况的认识和评价,理想自我则是个体期望达到的自我状况。

  二者之间的差距,既是个体进步和完善的动力,也是青少年烦恼的重要根源。

  大学生是一个抱负水平相对较高的群体,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之间的差距短时间难以弥补,导致一部分大学生产生自卑和自责情绪,或者沉湎于好高骛远,难以踏实做事的虚幻自信中。

  合理解决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的矛盾,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可采取以下三种可能的调整策略:。

(一)努力改善现实自我,使其逐渐接近理想自我

  这是最为积极同时也是最有难度的协调策略,要求学生基于对现实自我的客观认识,确立切实可以达到的理想自我,并具体化为可操作的目标,通过顽强的意志努力使现实自我走向完善。

(二)基本放弃理想自我而迁就现实自我

  我们必须客观地看到,大学生群体是有着巨大的个别差异的,其中有些个体既没有过人的才能,也没有其他突出的优点,他们是大学校园中的相对弱势群体。

  受到整个大学生群体较高的理想自我的影响,这些人的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的矛盾更加突出,而且由于其自身能力的局限,很难达到理想自我。

  他们所能做的,是基本放弃理想自我,接纳现实自我,尽自己所能做得更好,学会与自己的过去作“纵向比较”中来确立自我信心,摆脱与他人进行“横向比较”而带来的自我伤害感,获得平常心,平静而踏实地面对生活应该成为这部分大学生健康的自我观念。

二、展示自我和封闭自我的矛盾

  大学文化是一种多元化的文化,给学生展示个人风采提供了许多机会,同时展示自我和封闭自我的矛盾也凸现出来:成功的个人展示可以使大学生在他人的赞赏中获得个人信心和自我价值感,但展示中的挫折和失败也可能伤及自尊和自信;而封闭自我,深居简出,默默无闻,自我是安全的,同时也是孤独的,自我的无价值感常常困扰着试图封闭自我的大学生。

  面对着两难情境,大学生往往无所适从。

  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要求大学生完成由关注“他人评价”模式向关注“自我评价”模式的转化,形成正确的理念:参与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为了对自我的发现和发展,寻找成功和愉快体验,而不是为了得到别人的喝彩。

  在这样的理念支配下,可让大学生更加放松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并在一系列失败和成功的尝试中获得个人成长。

三、确立独立自信的自我,摆脱成长中的烦恼

  根本解决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的矛盾,展示自我和封闭自我的冲突,需要摆脱自我形成过程中的外部依赖,确立独立自信的自我。

(一)独立于他人评价,接纳现实自我

  大学生常常把他人评价作为自我的标准,过多关注是否符合别人的评价标准导致的自我不确定性是烦恼的重要来源,而健康和成熟的自我最重要的特征是独立于他人评价,能够基于个人经验完成对现实自我的客观评价和认识,坦然地接纳自己。因此,实现由外在评价标准向内心评价标准的转化,才能获得对自我的信心和个人成长的愉快体验。

(二)独立于社会压力,完成自我与社会的协调

  学校教育以正面引导为主流,社会对大学生群体在才学、品德、能力等方面都有着较高期望,这些期望与大学生的实际行为往往形成一定的反差,大学生自我发展中的部分焦虑来源于这种社会压力,常常感觉自己的所作所为不符合大学生的形象,因此产生自责和罪恶感。摆脱这种困扰,需要大学生在社会要求和个人能力之间学会灵活和折衷,接受自己个性中某些不为社会赞赏和肯定的方面,扬长避短,不勉强自己屈从社会......>>

  问题三:题目:论述大学生如何进行自我意识的完善?(字数350字以上)自我意识的健全是大学生自我完善和自我教育的途径,是大学生人格自我调控系统的组成部分。大学阶段是自我意识发展的高级阶段,分析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冲突,寻求合理的培养途径,是高校学生管理和健全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手段。

  当代大学生自我认识更具主动性和自觉性,自我评价更具广泛性,自我体验更具丰富性,自我控制能力增强,同时又存在着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自信与自卑等矛盾冲突。教育工作者应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并积极悦纳自我,培养自我控制的能力,不断地完善自我。

一、大学生自我意识完善的途径

(一)正确认识自我

  正确地认识自我是培养健全的自我意识的基础。

  而人的自我认识可以分成两方面,一方面是自我定性,就是对自己的性格,特长,兴趣,爱好以及家庭对自己的影响,性格的弱点等等。

  如果一个人能够全面、正确地认识自我,客观、准确地评价自我,就能量力而行,为确立合适的理想自我,并会为实现理想自我而不懈努力。

  另一方面就是自我反思,这是一个终身的过程。

  经常进行自我反思才是进步的前提,才不会自以为是。

  如前所叙,认识自我主要有三条途径―经验法、比较法和反省法。

  除此之外,大学生还要尽力拓宽生活范围,增加生活阅历,扩展交往空间,积极参加活动,扩大社会实践,才能找到多种参考系,才能凭借这些参考系来多方面、多角度地认识自我。

  还要学会将通过各种途径获得的关于自我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与比较,实事求是地全面评价自己。

  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辩证的方法看待自己和他人。

  比较的视野越广阔,方法越科学,自我定位就越恰当,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客观对待自我

  I.积极地接纳自我  接纳自我就是愉快、满意地接受自己,即悦纳自我。

  悦纳自我是发展健全的自我意识的核心和关键,也是适应社会的前提。

  悦纳自我不决定于个人财富的多少、地位的高低、生活条件的好坏,而更多的是取决于自己的心理状态。

  一个悦纳自己的人,才能为他人接纳。

  这样的人是以积极的态度来接受自己的一切,他们对生活乐观、豁达,能理智地看待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冷静地对待得失,不夸大也不贬低自我,能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自己,不回避自身的现状,更不以哀怨、自责甚至厌恶来否定自己。

  这样才能培养自信、自立、自强、自主的心理品质和良好的自我意识,成为生活的强者。

2.良好地控制自我

  自我控制是健全自我意识、完善自我的根本途径,是主动定向地改造自我的过程,也是个体对待自己的态度具体化的过程。

  因此,在改变现实自我向理想自我实现的过程中,大学生要面对现实,从实际出发,排除各种干扰,合理定位。

  并在这一连续的自我监控、自我呈现、自我修正的自我调适系统运行过程中,努力培养自己良好的意志品质,从而做到自我的有效控制,最终实现理想自我。

(三)不断超越自我

  马克思说过:“人生有两大目标,一个是自我的完善,一个是创造人类的幸福。

  ”这两大目标是统一的,前者属于自我追求自我价值,后者属于社会价值;一个伟大的人,两种价值缺一不可。

  自我成就,自我完善,最好的方式就体现在为社会服务当中,你为人类留下一点什么。

  一方面自我实现,一方面也为社会做出贡献。

  因此,完善自我是个体在认识自我、悦纳自我的基础上,自觉规划行为目标,主动调整自身行为,积极改造自己的个性,使个性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要求的过程,是个体自我同一的过程,也是其从个人“小我”走向社会“大我”的过程,在为他人和社会的服务中实现真正的自我价值的过程。

  这个过程是艰难而漫长的,是需要个体毕生不断完善的过程。

  它要求大学生根据社会的需要和自身的特点,本着科......>>。

  问题四:作为一个大学生,完美应该如何树立健康的自我意识?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

  良好的人格品质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

  其次应该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在挫折面前不惊慌失措,采取理智的应付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挫折承受能力的高低与个人的思想境界、对挫折的主观判断、挫折体验等有关。

  提高挫折承受能力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丰富人生经验。

  问题五:什么是大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体验和评价。

  它是一个复杂的、多维度的、多层次的心理系统。

  自我意识是意识发展的高级阶段。

  它有特定的发展历程,有丰富的内容,又有多种表现形式。

  大学阶段正是一个人从青春期向成年期转变的重要时期,也是人的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期。

  以处在成长期的大学生来说,“自成自己”亦即有明确的自我意识堪称是一道难解的人生方程式,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人生教科书。

  本章将从让大学生了解自我意识的内涵、结构、特征入手,学会对自我意识偏差的调节,从而客观地说认识自我,正确地评价自我,积极地悦纳自我,有效地控制自我,科学地发展自我,不断超越自我,树立起一个充满自信心与独立性的健康的自我。

  问题六:什么是大学生自我意识大学生自我意识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与关注,正确认识自我是个体发展的最重要的前提。每天早晨,我对自己说:“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每天的自我都是新的,我们缺少的并不是前进的动力,而是摆脱昨天阴影的力量,你不能轻装是因为你习惯向后看,请转过身吧,走过去前面是个天,你会发现一个全新的自我真好!”

  进入大学的学生,都会思考一个问题:“我是谁?”“我有什么目标?”“我为什么上大学?”等形而上的问题。

  当我们再问一个简单的问题:请你向别人描述你自己时,你首先想到的特征是什么?是你的性格特征如外向、内向还是外表特征如高、矮、胖、瘦?还是社会类别如男女等?事实上,你可能更倾向于用概括性的语言对自己做一个总体评价。

  如“我是一个追求优秀的大学生”,“我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但有些懒惰自制力弱的人”等。

  所有这一切,都是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真实体现。

  自我意识也称自我,是个体意识发展的高级阶段。

  早在古希腊时期,哲人苏格拉底就提出了“认识你自己”的口号,这标志着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人类开始关注现实人生,开始将目光从神的光彩投身人类自身。

  人类对自我意识的真正研究始于文艺复兴运动,人文主义者针对中世纪神学对人性的扼杀、对个性自我的否定进行了尖锐地批判,并喊出了“我是凡人,我有凡人的要求”的人性解放之声。

  此后,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最先使用了“自我意识”这一概念,提出了“用心灵的眼睛去注意自身”的精辟论断,揭示了对自我意识的发现的途径。

  笛卡尔之后,有关自我的研究开始得到空前的发展。

  自我是心理学的重要内容。

  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提出了“自我的三结构说”即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从人格的三个维度上研究自我的发展。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意识既是心理学研究的重点,也是难点。

  与意识相对应的是“潜意识”,弗洛伊德曾用冰山比喻。

  意识只是冰山浮出水面的尖峰,而潜意识则是潜藏于海底的冰体,蕴藏深厚,但不被看到,在他的理论中强调了潜意识对人发展的重要性。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W.Jame)提出凡属于我或与我有关的事物都是自我的内容如身体、品质、能力、愿望、家庭等,自我从物质自我、精神自我和社会自我三个层次起作用。

  社会心理学家库利(C.H.Cooley)指出:自我是一面镜子,它从别人那里反映自己的行为,自我是经历无数次他人评价而形成的社会产物。而米德(G.H.Mead)则认为:自我分为主体我(I)和客体我(Me),主体我代表每个人的自然特性而客体我代表自我社会的一面;主体我先于客体我形成,客体我形成需要很长时间,自我意识的发展包含主体我与客体我不断对话。

  自我意识(Self-consciousness)是意识的核心部分,就是对“自我的认知”,或者说自己对自己的认知。

  它包含自我认知、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

  如果再进一步简化,自我意识是对自己及自己与周围环境关系的认识,包括对自己存在的认识,以及对个体身体、心理、社会特征等方面的认识。

  这种认识是个体通过观察、分析外部活动及情境、社会比较等途径获得的,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系统。

  问题七:社会心理学大学生自我意识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自我意识是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觉察,即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具体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如身高、体重、体态等)、心理特征(如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如自己与周围人们相处的关系,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与作用等)。

  自我意识是具有意识性、社会性、能动性、同一性等特点。

  自我意识的结构是从自我意识的三层次,即知、情、意三方面分析的,是由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或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构成。

  自我意识的形成原理包括:正确的自我认知、客观的自我评价、积极的自我提升和关注自我成长。

  人生不同的发展阶段,其自我意识的形成各有特点。

  问题八: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中容易出现哪些偏差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身心状态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

  自我意识包括三个层次:对自己及其状态的认识;对自己肢体活动状态的认识;对自己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认识。

  自我意识不仅是人脑对主体自身的意识与反映,而且人的发展离不开周围环境,特别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制约和影响,所以自我意识也反映人与周围现实之间的关系。

  自我意识是人类特有的反映形式,是人的心理区别于动物心理的一大特征。

    自我意识在个体发展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首先,自我意识是认识外界客观事物的条件。

  一个人如果还不知道自己,也无法把自己与周围相区别时,他就不可能认识外界客观事物。

  其次,自我意识是人的自觉性、自控力的前提,对自我教育有推动作用。

  人只有意识到自己是谁,应该做什么的时候,才会自觉自律地去行动。

  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就有助于他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取得自我教育积极的效果。

  再次,自我意识是改造自身主观因素的途径,它使人能不断地自我监督、自我修养、自我完善。

  可见,自我意识影响着人的道德判断和个性的形成,尤其对个性倾向性的形成更为重要。

    二、自我意识的结构  自我意识的结构是从自我意识的第三层次,即从知、情、意三方面分析的,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

    自我认识是自我意识的认知成分。

  它是自我意识的首要成分,也是自我调节控制的心理基础,它又包括自我感觉、自我概念、自我观察、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

  自我分析是在自我观察的基础上对自身状况的反思。

  自我评价是对自己能力、品德、行为等方面社会价值的评估,它最能代表一个人自我认识的水平。

    自我体验是自我意识在情感方面的表现。

  自尊心、自信心是自我体验的具体内容。

  自尊心是指个体在社会比较过程中所获得的有关自我价值的积极的评价与体验。

  自信心是对自己的能力是否适合所承担的任务而产生的自我体验。

  自信心与自尊心都是和自我评价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自我调节是自我意识的意志成分。

  自我调节主要表现为个人对自己的行为、活动和态度的调控。

  它包括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控制等。

  自我检查是主体在头脑中将自己的活动结果与活动目的加以比较、对照的过程。

  自我监督是一个人以其良心或内在的行为准则对自己的言行实行监督的过程。

  自我控制是主体对自身心理与行为的主动的掌握。

  自我调节是自我意识中直接作用于个体行为的环节,它是一个人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重要机制,自我调节的实现是自我意识的能动性质的表现。

  自我意识的调节作用表现为:启动或制止行为;心理活动的转移;心理过程的加速或减速;积极性的加强或减弱;动机的协调;根据所拟订的计划监督检查行动;动作的协调一致等。

问题九:怎样提升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大学生的素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道德文化素质。主要指大学生的政治方向,包括政治观、人生观、价值观等;道德品质,包括真诚、勤奋、有责任感等;人文社科知识,包括历史知识、社会知识、文学底蕴、人际交往能力等等。

  2、专业素质。主要是指大学生的本学科、本专业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以及自我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

  3、心理素质。主要指大学生应有的健康的心理状态,如承受挫折、失败的能力,积极乐观的态度,健全的人格等等。

  4、身体素质。主要指大学生应该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生活习惯等等。

问题十: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有什么特征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

  1、自我意识开始分化,并且迅速发展,自我矛盾开始出现。

  进入大学以后,随着学习、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心理意识的发展,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有了明显的变化,出现了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分化,并且迅速发展,导致矛盾冲突日益明显。

  大学生对自己的生活充满信心,对未来抱有幻想,而现实往往不是他们所想象的,于是就出现了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矛盾。

  这种矛盾分化,使得大学生发生自我意识的改变,经过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而表现出各种激动、焦虑、喜悦与不安情绪。

  当理想自我占优势时,往往会将“客体我”萎缩到实际能力以下,总认为自己事事不如人,从而产生较强的自卑感,甚至放弃努力,形成自我怜悯或伤感的心理状态。

  相反,当“现实我”占优势时,往往表现出较强的虚荣心和自我陶醉,特别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担心暴露自己的缺点。

  2、自我意识矛盾日益突出,但调控能力相对较弱。

  由于自我意识的分化,“主体我”和“客体我”,“理想我”和“现实我”之间的种种矛盾开始出现,随着自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这种矛盾也越来越突出。

  在这种矛盾心理的作用下,他们对自己的评价也常常是矛盾的,对自己的态度也是波动的,对自己的调控常常是不自觉、不果断的。

  他们忽而看到自己的这一面,忽而又看到自己的另一面,时而能客观地评价自己,时而又高估或低估自己,时而感到自己很成熟,时而感到自己很幼稚,时而对自己充满信心,时而又对自己不满。

  面对自我意识中的种种矛盾,大学生便开始通过各种活动来重新认识自己,自觉或不自觉地在调节矛盾中认识自己,完善自我。

  他们常常会问自己,“我聪明吗?”,“我的性格如何?”,“我有什么能力和特长?”,“我应该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

  经过一段时间的矛盾冲突和自我探究后,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就会在新的水平和方向上趋于一致,达到暂时的自我统一。

  然而新的自我意识矛盾又会产生,还需要不断地自我调控和自我探究。

  但大学生的这种自我调控能力相对较弱,过多关注自己,过于看重自己,而对他人、集体、社会考虑较少等。

3、自我意识的矛盾不断激化,出现混乱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混乱通常表现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过高的自我评价,另一种则是过低的自我评价。

  过高或过低的自我评价往往导致个体自我意识确立过程中的过分自负或过分自卑这两大心理缺限。

  它们是妨碍良好自我意识形成的心理障碍。

  过低的自我评价。

  处于这种意识状态的大学生,在把理想我与现实我进行比较时,对理想我期望较高,又无法达到,对现实我不满意,又无法改进。

  他们在心理上的一个特征就是自我排斥。

  由于在成长过程中,理想我与现实我的距离过大所导致的自我矛盾冲突,他们往往会产生否定自己、拒绝接纳自我的心理倾向。

  这类大学生往往降低人的社会需求水平,对自我过分怀疑,压抑自我的积极性,并可能引发严重的情感损伤和内心冲突。

  他们的心理体验常伴随较多的自卑感、盲目性、自信心丧失和情绪消沉、意志薄弱、孤僻、抑郁等现象,尤其是面对新的环境、挫折和重大生活事件时,常常会产生过激行为,酿成悲剧。

  近几年来发生的大学生自杀事件中相当一部分就是由此心理问题所导致。

  过高的自我评价。

  这是一种与过低自我评价相对立的自我意识状态。

  在这种自我概念的支配下,个体往往扩大现实的自我,形成错误的不切实际的理想自我,并认为理想我可以轻易实现。

  这种类型的大学生往往盲目乐观,以我为中心、自以为是,不易被周围环境和他人所接受与认可,容易引起别人的反感和不满。

  因此极易遭受失败和内心冲突,产生严重的情感挫伤,导致苦闷、自卑、自我放弃。

  有时会引发过激行为和反社会行为。

4、自我意识的矛盾转化不断进行,且渐趋稳定

在自我意识由......>>

提交信息测一测您提升学历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