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美术教育方面前辈请进,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想象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作者:朱铭程时间:2023-07-23 14:14:10

导读:" 幼儿美术教育是培养孩子创造力、想象力和艺术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美术教育,孩子们可以学会观察、思考和表达,提升他们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那么,如何有效地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想象力和艺术表达能力呢?以下是一些解决方案:。1.提供多样化的材料和工具:给孩子们提供"

  幼儿美术教育是培养孩子创造力、想象力和艺术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美术教育,孩子们可以学会观察、思考和表达,提升他们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那么,如何有效地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想象力和艺术表达能力呢?以下是一些解决方案:。

  1.提供多样化的材料和工具:给孩子们提供丰富多样的绘画、雕塑、拼贴等材料和工具,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艺术表达方式。这样可以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他们有更多的选择和发挥空间。

  2.引导孩子观察和思考:在美术教育中,引导孩子们观察身边的事物、自然界的景象,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通过观察和思考,孩子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给予自由创作的机会:在美术教育中,给孩子们提供自由创作的机会,让他们能够自主选择主题、材料和表达方式。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和决策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4.鼓励交流和合作:在美术教育中,鼓励孩子们展示自己的作品,与他人交流和分享。

  同时,也可以组织孩子们进行合作创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通过交流和合作,孩子们可以互相学习和启发,提升彼此的艺术表达能力。

  5.赋予意义和情感:在美术教育中,引导孩子们思考作品的意义和表达的情感。通过赋予作品意义和情感,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和表达欲望,使他们的作品更加生动和有力。

  6.提供艺术欣赏的机会:在美术教育中,给孩子们提供艺术欣赏的机会,让他们接触不同的艺术作品和风格。通过欣赏,孩子们可以拓宽视野,提升自己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通过以上的解决方案,可以有效地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想象力和艺术表达能力。幼儿美术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孩子们的艺术才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说在艺术领域中教师如何激发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并给予适当引导...

  因为幼儿的年龄小,认识不完整,所以他们经常将自己看到的,想到贺州的融合在一起,组成新的、非现实的、怪异的形象,并且根据自己所画出的一幅图讲出一个故事、一句话。

  首先,教师应根据孩子所具有的表现和创造的能力,对他们进行鼓励并让幼儿积极大胆想象,谈论自己的感受。

  例如,在中班的时侯以“下雨天”为例,先通过平时的下雨经验说说雨的特点,再通过观看视频让幼儿知道雨的特点及现实生活中下雨时的场景,让孩子们画一个“下雨天”这样情景的作品,一个小朋友根据他的所见所想画出很精彩的图画,虽说画的不是很精致,甚至在成人来看简直是一塌糊涂,但是这个小朋友能用自己的语言将他的作品大胆的表达出来。所以作为教师我们要用赞赏的目光去看他们,去倾听他们的声音,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想出好多新颖、独特又极富童趣的作品。

  其次,教师应积极引导幼儿兴趣,提供丰富的艺术材料,并提供宽松作画环境。

  例如:提供棉签、印章、各种果蔬、树叶、毛笔、色纸、油画棒、纸团等,组织幼儿进行棉签画、印章画、果蔬拓印花、撕贴拼贴画、油画棒渐变色画、纸团印画等等,还可鼓励幼儿直接用手指、手掌、小脚等进行印画和添画活动,这禅姿蔽些新颖的作画手法使幼儿更有兴趣参与活动,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创造性作画能力,还可以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设计一些活动,小班有“小猫绕毛线”“鱼儿吐泡泡”“彩色糖球”“春天的花树”等。中、大班侧重于幻想、夸张、发展情节的培养,设计的活动有“未来的幼儿园”路上的车”“鞋子的联想“”小小设计师”等等,这样可以激发儿童创造的欲望尽量满足幼儿表现力,有利于满足对幼儿好奇心、想象力的支持和保护,对创造力的培养有较大作用。

  最后,在培养幼儿创造的过程中,不应只看重幼儿的创造结果,更不能从成人的角度和标准来盲目评价孩子的作品,而应更多的去关注幼儿在创造过程中所具备的一些品质:如兴趣、信心、大胆的想象、独立的思考等,并加以积极的引导和鼓励册笑,通过美术活动培养和发展幼儿的创造力会得到很好的效果。

如何激发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想象与创造能力

  (一)在日常生活中逐渐丰富幼儿的内在储存。

  因为储存的图示越多,幼儿可想象的内容越丰富。

  因此,我们经常通过组织听故事、看动画片、欣赏各种动物的图片、卡通图案、组织外出参观、散步等,不断积累幼儿的内在储存,提高他们观察美、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

  如:幼儿在看过“建筑艺术”图片展后画出了各种《有趣的房子》;看了动画片《猫和老鼠》后画出了《小老鼠的故事》等。

  这些画线条简单,但有各种动态和情节,幼儿的想象得到了充分地表现。

(二)建立新方法

l、线

  齐白石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尖锐地指出了模仿绘画的害处,有个性的线画出风格迥异的作品。

  以往教学方式提倡幼儿画直线来表示物体,越直越美,孩子们的创造意识被控制,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问题。

  因此,在孩子创作中,教师要以线作为创作训练的重点,一个事物不要给予框死,应用以夸张、变化、添加、装饰等方法来处理,让幼儿创作出一个个新颖的形象。

  因此,在孩子创作中,教师要以线作为创作训练的重点,一个事物不要给予框死,应用以夸张、变化、添加、装饰等方法来处理,让幼儿创作出一个个新颖的形象。

  提倡幼儿用赋有质感的线条来刻画所描绘的事物。

  一位老师在绘画活动《未来的房子》中,孩子们喜欢用直线画长方形楼房。

  然而,同年级的另外一位老师则鼓励幼儿用另外的线条来,绘画更多形状的楼房。

  这样,幼儿的创造意识被激活了于是:“蘑菇房、两用房、树屋、空中房等等”在幼儿的笔下诞生了。

2、形

  在幼儿非常喜爱的美术活动中,他们具有纯真的想象和丰富的创造力。

  如今,幼儿观察物体最大的特点就是把它夸张、变形。

  这是孩子们特有的感觉,为他们的创造想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孩子什么都急于去尝试,非常愿意表现,没有束手束脚的顾虑,所以很多幼儿不会去考虑物体比例的正确与否,只会通过自己的创造想象把眼前所见的物体进行夸张、变化出来。

  如画《快乐的小丑》幼儿会把手、脚都画得很长、很细,身体很小、头很大、衣服、五官画得很夸张等等。

  因此,我们教师要根据幼儿自由大胆的特点,让他们运用夸张的造型变化,进行想象画创作。

  通过教师提问,鼓励,幼儿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并画出了夸张、与众不同的物象。

  因此,在绘画活动中教师应多提问、多肯定幼儿,引导他们将现实的物象任意夸张、错位、变形、组合、打乱、改动……从而萌发每个孩子的想象意识。

3、色

  美术教学中色彩的美观对儿童有着强烈的吸引力。

  幼儿时期,他们最喜欢在随意的涂抹中体味色彩对视觉的冲击;体味创造的成就感;体味快乐;这种体味是审美的摇篮。

  但对孩子们不要给予指定用色方法,让幼儿凭自己的情感大胆创造想象,涂上自己喜爱的色彩,给他们自由想象的空间。

  如画《我心中的太阳》,老师让幼儿自由想象太阳的颜色。

  你觉得是什么呢?幼儿可以随意用色。

  在画的过程中可以启发孩子:“你为什么喜欢这颜色?”因此,孩子们的创造意识就体现出来了,使他们的想象力更加丰富、更有创意。

  (三)善于启发和引导,精心设计活动环节。

  传统的美术教学只注重技能的训练和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幼儿的观察、思维、想象的培养。

  培养出的幼儿思维单一,艺术表现模式化、固定化,只会求同,不会求异,不敢创新。

  新《纲要》中说“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

  因此,作为教师在活动中应处于主导地位,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老师还必须了解幼儿,幼儿的生活世界与大人相比是浅显简单的,生活经验缺乏的他们理解语言符号的能力相对较弱,因此,我们在美术教育活动中根据教材特点,选择与幼儿生活相近相关的、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帮埋唤助幼儿理解创造意图,使幼儿的创造活动基于教材之上,又发散于世界无限空间之中。

  比如,老师教幼儿画《神奇的鱼》时,先和幼儿一起谈谈我们在电视里或别的地方看到了哪些鱼,启发幼儿回忆鱼儿生活的地方和鱼的基本特征,孩子们根据对自己生活经验的回忆,争先恐虚丛后地说:鱼是生活在水里,它游的时候,尾巴也会跟着摇去,它还有控制方向的鱼鳍等等。

  最后他们设计差液樱出的鱼,造型奇特且动作富有变化,情节颇具童趣,表现出极有个性的创造。

  幼儿心理具有泛灵性的特点,在他们幼稚的心里,世上的一切物质和人一样是有生命、有喜怒哀乐的,在语言中经常采用拟人比喻的方法向幼儿阐明创造意图,这种方法可以让绘画内容与幼儿生活连接,使他们产生丰富的想象与创造。

  当我们把太阳叫做太阳公公时,幼儿便给太阳画上胡子。

  面对丰富多彩的语言,幼儿更感兴趣更易理解,生动、形象的描述,不仅有助于幼儿理解创造意图。

  更有助幼儿浮想联翩。

  孩子们的绘画过程不但给予了他们动手操作的乐趣,而且也是一种快乐的创造。

  他们具有表现形象的潜在能力,由于幼儿的年龄小,认识不完全,常常会把局部不同特征的事物混在一起,组成新的、非现实的、怪异的形象,有的反倒会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

  只是,幼儿不能明确地意识到,教师适时的提醒鼓励能激起他们新的创造热情。

  如:老师在让幼儿绘画《我设计的桥》时,一个幼儿将画面涂成绿色,这可能是一种创造行为,也可能是无意的个性化行为。

  而余老师没有批评而是说:“瞧!扬扬画的桥居然是绿色的,哇!到夏天可就凉快啦,绿色的桥一定有一个特别的故事,画给我们看看吧!”顷刻幼儿的创造似万花筒一般奇异而美不胜收。

  (四)注意评价活动的开展,对幼儿实施成功教育。

  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努力的成果得到别人的认同,幼儿也不例外。

  而且,这种渴望得到赞赏的心理比成人更强烈。

  然而,幼儿绘画的潜力各有不同,教师应优先考虑对他们创造性的培养,不能只拿“像与不像”“行与不行”作为评价一幅幼儿作品的标准。

  教师在对待幼儿作品的评价时,常用欣赏、鼓励的语言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从而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我们作为辅导教师不应束缚幼儿的思维,要积极鼓励幼儿放飞想象的翅膀,诱导幼儿自发的表现,发泄其内心的情感,从而提高绘画兴趣,实现自我发展。

  在评价中,教师应当正面评价每一个幼儿,哪怕是细微的进步都要加以表扬,对其不足的地方则用建议的方式,商讨的口吻提出修改意见。

  我们经常用“画的真有趣”、“画的真棒”来肯定幼儿的创作,鼓励幼儿的想象。

  还请幼儿把自己的画,编个故事讲给大家听,这样不仅提高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进一步丰富、完善了幼儿的想象。

  幼儿从成功中增加了信心,提高了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我还启发幼儿相互评价作品,以便让幼儿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学习借鉴好的作品的方法和经验,从而相互促进、提高。

如何培养幼儿的美术想象力和表现力

  现代教育把培养创造新精神放在首位。幼儿时期是一个人想象最丰富、最离奇的时期,因而是实施创造性教育的最佳时期。

  幼儿天生爱图图画画,对幼儿实施良好的美术教育符合幼儿的天性,能满足幼儿的需要。

  幼儿在美术活动中所引发出的审美情感,所培养的想象力和表现能力,将会成为他们人生的宝贵财富,使他们终生受益。

  那么,如何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表现力呢?。

一、引导幼儿观察身边美好的事物,积累创作素材

  观察是创作的基础,幼儿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他们看到的东西越多,积累的素材越多,创作也就越有基础。在活动前,我们曾去绿地寻找春天的秘密,与柳树、小草、花儿进行了零距离的接触,让幼儿接触观察美丽的大自然及丰富多彩的生活,激发创作灵感,积累创作素材的同时,观察力、记忆力、创造力等同时也得到了发展。

  喜欢小动物似乎是每一位孩子的天性。

  近阶段,我们班的孩子和小熊猫、乌龟、小鸟等这些可爱的动物交上了朋友,小动物不时地出现在好听的故事里、有趣的儿歌里、好玩的游戏里,它们那生动有趣的形象深深地吸引了胡茄每一个孩子。

  小朋友对小动物浓厚的兴趣,促使我们开展了以“可爱的旅岁小动物”为主题的一系列活动。

  在这些活动中,我们创造了让幼儿直接感知和体验的机会,通过不同的途径(看、听、讲、画、做)采用多种形式(语言、音乐、裤镇察美术、体育游戏)帮助幼儿感知并积累了有关常见小动物的基本特征、生活习性以及奇闻趣事,家长们也特意带着孩子去动物园观看了小动物的精彩表演,使幼儿对动物的情感和了解逐步加深,同时也激发了幼儿在已有经验和能力的基础上想进一步表现自己对小动物喜爱之情的愿望。

  综合活动“可爱的小动物”就是为了满足这一强烈的愿望而生成的。

二、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幼儿产生大胆表现的安全感

  喜欢标新立异是每个幼儿的行为特征,每个幼儿内心其实幼儿创作的欲望。

  但这种欲望需要得到成人的支持与尊重,幼儿才不会担心因“出差错”而受到指责,才会有别出心裁的创作表现。

  幼儿通过自由组合,在合作中大胆地表现、表达自己的想法、意愿,把春天打扮得丰富、绚丽。

  在“可爱的动物“活动中,有的小朋友帮助同伴把棉花贴在背上做羊毛,有的小朋友帮助同伴装上了“猪鼻子”,有的合作共同制作了乌龟的贝壳装在了背上,亮亮撕下双面胶把广告纸往胸前一贴,一只袋鼠出现了,徐闻君把斗篷一披说我是一只蝙蝠、很多小朋友把吸管粘在嘴上,还用广告纸剪出三角形的猫耳朵,还有的用树枝粘在头上,一只梅花鹿就诞生了……虽然幼儿是初次进行动物的装扮活动,可由于他们已积累了丰富的知识经验,在此使他们也有了充分展示的舞台,就是利用一些废旧物品来表现自己对动物的喜爱。

  放飞心情,自由想象,纵情表现,富有想象、创造力。

三、丰富的材料赋予幼儿自由想象、创作表现的空间

  幼儿是发展能动的个体,他是通过与环境、材料的互动获得感知与体验,从而发展其创造性思维。

  在活动中,我为孩子们提供了不同质地,多层次的,来源于幼儿生活中的废旧物品,丰富的操作材料供幼儿自由选取,有的孩子还利用材料本身的功能或是辅助材料发觉其功能,运用同类或异类的组合方法来提高材料的使用价值。

  如“柳树的制作,有利用树枝做柳树的枝条、有用皱纸搓枝条,运用各种材质的纸张制作蝴蝶、花朵;扭扭棒的一物多用都表达了孩子们的创作火花。

  如班里出现的两头小鹿,它们各有各的可爱,各有各的独特之处。

  一个小朋友为了模仿真的梅花鹿,特意选了两根开叉的树枝,让人从远处一看就明白她扮的是梅花鹿。

  而另一个小朋友所用的是两个果冻壳,我们得从他的头顶上往下看,才能联想到这是头“小鹿”,用他的话说就是:我是头小小鹿,角还没长大呢!仔细想想,他说的还真有点道理。

  徐洋是个男孩,他居然想到用女小朋友的头箍(男孩子一般不愿意用女孩子的东西),再在扭扭棒的顶端加上两只绒毛球,可爱的蝴蝶飞来了。

  其余的小朋友在活动中也表现的不错,充分发挥想象,动手动脑创作、表现。

四、活动中不断完善幼儿的人格

  最值得我欣慰的是活动中幼儿间团结互助的精神充分地体现出来了。

  他们不仅一改以往只顾自己的自私想法,主动去帮助他人,为别人取得成功而感到高心,真正实现了互帮互助。

  而我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仅以合作者、参与者、指导者的身份参与其中,帮助幼儿,引导幼儿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动手操作,做中玩、玩中乐,注重了幼儿情感的交流,使整个活动真正地达到了教育目的。

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幼儿美术活动,是培养幼儿审美创造力的一种活动,幼儿的绘画过程是幼儿追求美、向往美、表达美的过程。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大胆的推行新的教学方式、方法,从诱发兴趣、启发思维,激发创意入手,培养幼儿学习的主动性,让幼儿发挥其最大的潜能,使他们通过绘画的形式来展现生活中的美和抒发内心世界的美。

  以往的美术教学多半以一堂美术课来要求幼儿,画一幅与教师范例画相同的画,画面的形式、内容与范例画大同小异,以“像不像”、“对不对”来评价幼儿作品。

  这样的教学无疑的束缚了幼儿的思想,对幼儿的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均起到不良影响,使幼儿很容易的丧失了学习的兴趣。

  当幼儿对绘画产生兴趣时,如果我们极力要求幼儿应该怎样画,不应该怎样画,孩子的兴趣可能立刻化为乌有,想好的绘画内容不复存在,本来有可能画出一幅很好的画,就这样“不翼而飞”了。

  因此,我们在进行美术活动时,要特别注意启发幼儿参与绘画的兴趣,并利用幼儿喜欢游戏的特性,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体验绘画的乐趣。

  如画“小小鸡”时,我首先和幼儿们一起玩“鸡妈妈和小鸡”的游戏,通过情景化的游戏表演,让幼儿亲身模仿、学一学小小鸡和鸡妈妈一起游戏时的心情、动作,体验体态的不同变化,让幼儿观察小鸡的特征,并为幼儿提供各种几何图形,鼓励幼儿摆出小鸡的不同造型,同时引导幼儿讨论可以用哪些图形来表示。

  在活动中,幼儿对小鸡的特征有了感性的经验,在绘画创作中,老师只要指导幼儿学习线条画不同的图形,并加以组合,就能画出小鸡的造型了。

  而且,由于幼儿在与小鸡的游戏中,幼儿对小鸡已经产生了兴趣,因此,在绘画创作过程中,幼儿兴趣浓厚,小鸡吃虫“、“在草地上的小鸡”、“许多小鸡”、“快乐的小鸡一家”等不同内容,幼儿将自己心中所认为的情境用绘画的方法表达了出来。

  这个时候,幼儿的思维非常活跃,其作品亦无拘无束,如天马行空,童真童趣跃然纸上。

六、弱化作品的“结果”,注重创作的“过程”

  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努力的成果得到别人的认同。

  幼儿也不例外,而且,这种渴望得到赞赏的心理比成人更强烈。

  而幼儿绘画的潜力各有不同,应优先考虑对他们创造性的培养,不能只拿“像与不像”“好与不好”作为评价一幅幼儿作品的标准。

  教师对幼儿的作品应采取肯定,鼓励的态度,站在幼儿的角度,去评判与理解,既要看结果,更要注重整个创作过程。

  我在对待幼儿作品的评价时,常用欣赏、鼓励的语言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从而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只要是幼儿认为应该要在作品中喜欢表现的就让他们画上,不限制幼儿“标新立异”、“异想天开”。

  首先,我常常让幼儿陈述自己的创作思路。

  一般来说,由于技能的局限性,幼儿笔下的作品与预期的想象有一定的距离,因此,要给幼儿一个表达的机会。

  正因为如此,我们在进行美术活动教幼儿绘画时,要尽量不采用固定的模式,只教幼儿基本的方法。

  我认为:“授人以渔”所传授的捕鱼本领使用之无穷的。

  绘画的指导方法就是要象“授人以渔”一样教给幼儿一些绘画所必需的本领,如多种颜色、多种几何图形、多种实物图形的认知等,让幼儿容易掌握又可以举一反三,其效果远远胜于模仿来的技巧,让幼儿从自己的角度去捕捉和表达周围的世界,让幼儿自己去思考,使其展开想象,大胆创作,让幼儿从现实生活到内心想象的过程中自由“构图”,而不是“放羊”式的教学,这样有助于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和表现力。

  如:一位幼儿在画雨天的景象时,同时画了雨天和红红的太阳,我问他画的是雨天还是晴天,那幼儿说:“这边正在下大雨,那边雨停了,太阳公公出来了。

  ”可见,幼儿的想象力和表现力是不可低估的。

  我们作为教师不应束缚幼儿的思维,要积极鼓励幼儿放飞想象的翅膀,诱导幼儿自发的表现,发泄其内心的情感,从而提高绘画兴趣,实现自我发展。

  总之,在开展幼儿美术教育的过程中,要以幼儿的现实生活为背景,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以幼儿熟悉的人、事、物为内容,为幼儿提供足够的时间和丰富多样有层次的材料,鼓励幼儿把想到的和感受到的,自由、轻松、愉快地进行表现,在这一自然而然的过程中使幼儿的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逐渐得到发展和提高。

儿童画画:美术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

一、设置教学情境激发想象

  1.用音乐形象激发想象

    音乐与绘画被称之为姊妹艺术,它们同出一源,都是表达人类心灵的产物。

  由于音乐的抽象性和抒情性,困而使人在欣赏音乐作品时,能产生相应的联想和激罩想象。

  所以,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播放一些歌曲旋律,让学生在音乐形象的感受中,塑造美术形象。

  通过音乐与美术的有机结合,使学生感受不同的艺术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热情欢快的民族音乐《金蛇狂舞》、深沉悲壮的交响乐《命运》、幽雅飘渺的《小夜曲》、疯狂激烈的霹雳舞曲等,要求学生闭上眼睛,用心欣赏,展开想象的翅膀,遨游在音乐的海洋之中。

    欣赏完后,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然后每组派代表对每个音乐作品进行点评,其他同学可进行补充。

  笔者随着学生的点评进行跟绘画相联系的引导。

  最后,要求学生选一段自己最喜欢的音乐,用抽象的点、线、面、色彩来表达对该音乐的感受和联想。

  这样学生往往能创造出千姿百态、名具特色的画面。

  2.用文学作品激发想象

    绘画与文字,同根孪生。

  古今中外许多优秀的文学名著,都能给学生一定的审美想象,让文学语言表现的形象呈现于读者想象的空间中,让文学作品中的对象在头脑中产生,达到再造想象的目的。

  如文学作品“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一文中,就展示了生活中常见的、各具特征的九种自然景物,从上而下、由远及近,勾勒出三组颇具美学韵味的画面,艺术的再现了自然景物的立体美。

  学生由此展天联想,想象当时作者的心境、生活的环境及历史背景。

  这些都能帮助学生展开想象,进行艺术创造。

  日记是作文训练的有效途径,是文学的一种表现形式。

    绘画日记用图画配合文字,记录一天生活中经历的有意义和有趣的事情,表达对事物理解和感受,它融写生、记忆、想象、创作为一体,主观地、艺术化地反映现实生活,也较好地体现了绘画与文学的紧密联系。

  二、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启发想象

    显微镜是一种现代教学工具,一般运用于生物课的教学中。

  而笔者在师范一年级的“装饰图案”教学中,也运用了这一显微技术。

  先让学生观察显微镜下的细胞结构,然后启发学生联想,得出显微镜下的各个细胞结构犹如装饰图案中点线面的构成。

  在此基础上,通过变化、夸张、分解、重构等表现手法,使每一位学生都画出了一张较有创意的抽象装饰画。

    复印机和扫描仪是现代科技的产物,一般用于拷贝文件。

  笔者在“图形创意”课程的肌理制作课中,借用了复印机和扫描仪,来获取自然界中一些原生物的肌理状态。

  如将卷心菜和洋葱从中切开,然后将它们的横切面复印或扫描,得到丰富的线性肌理;将猕猴桃从中切开,将横切面复印或扫描,得到点状肌理;将我们的手掌进行扫描,然后取其中的局部进行放大,得到线面结合的肌理。

    这一类型的肌理制作方法、形式很多,关键在于让学生能发挥想象,发现和寻找到自然界中美的元素,并能运用到平时的美术创作之中。

  三、开发潜在意识创造想象

    早在十九世纪就已经有人热衷于描绘梦境和幻想,喜欢把潜意识中的幻觉和奇想记录下来。代表性的人物是伟大的西班牙超现实主义画家——萨尔瓦多·达利。

    人人都会做梦,梦是人的一种生理现象。

  人们常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梦实质上也是人对客观明档闹世界的一种潜意识反映。

    本人曾在美术专业班毕业创作课教学中,开设过“说梦”一课。

  先让学生讲述梦中发生的人物、事件、情景等,然后对学生讲述的梦境做适当的引导。

  同时,欣赏一些超现实主义画家——达利和马格利特的作品,一起分析画家的一些表现手法。

  然后,要求学生把自己的一蠢闹个印象最深的梦通过美术手段表现出来。

  虽然,大部分学生的作品表现得不成熟,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四、积累生活素材促发灵感想象

    所谓灵感,就是在思维过程中,在特殊精神状态下,突然产生的一种顿悟式的、飞跃的联想。

  在美术创作过程中,画者许多时候为寻找一个不落俗套的画面,或为捕捉一个理想的审美意象,苦思冥想,或苦心搜索而不能得。

  但在某种偶然的情况下,或在某种特殊的精神状态下,如思想高度集中,神经高度兴奋,想象高度活跃,他所苦心思索而求之不得的画面或意象,突然在内心涌现,于是茅塞顿开,豁然开朗。

  这正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灵感的偶然获得,是以画者的生活实践和艺术实践为基础的。

  丰富的审美经验、深厚的艺术修养和高超的艺术技巧是获得灵感的前提,而这些都离不开生活,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

  大自然赋予了人类一切,也激发了人类的灵感。

  作为美术教师,要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认识生活,指导捕捉生活中最有表现力的一瞬间,从身边的人和事物中去寻找美、发现美、创造美。

    凡高曾说:“想象确实是我们必须发展的才能,只有它能够使我们得以创造一种升华了的自然。

  ”法国浪漫主义大师德拉克洛瓦也有精辟的描述:“当我们观察自然时,画面通过我们个人的想象力创造出来。

  ”所以,在美术教育中,教师要通过挖掘、诱导、启发,使学生想象的翅膀能在广阔的艺术天空中翱翔。

如何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总体来说孩子的创造力可以表现在很多方面,例如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思路开拓能力以及对事物抽象化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此外,开发孩子的创造力还要注重其阅读、写作、实验、观察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以及作品创作能力的培养,以来帮助孩子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提升创新能力。

那么怎样提高孩子的创造力呢?具体可以从以下十点做起:

  1.鼓励让塌孩子参与实践活动,如DIY,去体验不同的事物;

  2.提供一个安全友好的环境,让孩子有坦扒圆勇气去尝试新事物;

  3.注重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

  4.鼓励孩子经常进行思考、发散性思维;

  5.给孩子提供参与创作的渠道,涉及诗歌、绘画、写作等;

  6.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学习审美的判断力;

  7.鼓励孩子去参观博物馆、展览等,开拓视野和想象;

  8.注重对信息的筛选和运用;

  9.学习舞蹈、音乐、茶艺等文化活动,激发孩子的兴趣;

  10.鼓励孩子进行团队合作,培养孩子运用创造性思维解决矛盾的能力。此兄

提交信息测一测您提升学历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