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守敬改进了简仪和圭表主持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主持修订了什么?

作者:巢思浩时间:2023-08-04 17:46:47

导读:" 郭守敬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天文学家和测量学家,他生活在元朝时期。他对天文测量的贡献被广泛认可,并且他改进了简仪和圭表,这使得他能够主持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郭守敬对"

  郭守敬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天文学家和测量学家,他生活在元朝时期。他对天文测量的贡献被广泛认可,并且他改进了简仪和圭表,这使得他能够主持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

  郭守敬对简仪和圭表进行了改进,使得它们更加准确和精确。通过这些改进,他能够主持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并修订了许多天文测量的数据和计算方法。

以下是郭守敬改进简仪和圭表主持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主持修订的一些方面:

1.简仪的改进:

  -提高了简仪的精度和稳定性,使得测量结果更加准确。

  -优化了简仪的结构和功能,使其更易于操作和使用。

  -引入了新的测量技术和方法,提高了简仪的测量效率。

2.圭表的改进:

  -对圭表的刻度进行了修正和校准,使其更准确地测量出角度。

  -改进了圭表的材质和制造工艺,提高了其耐用性和精度。

  -引入了新的校正方法和算法,使得圭表的测量结果更加可靠和准确。

3.天文测量数据的修订:

  -通过对简仪和圭表的改进,郭守敬能够更精确地测量天体的位置和角度。

  -他修订了许多天文测量数据,包括恒星的位置、行星的轨道、太阳和月亮的运动等。

  -这些修订提供了更准确的天文数据,对于天文学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4.天文测量方法的改进:

  -通过改进简仪和圭表,郭守敬引入了新的测量方法和技术。

  -他提出了一种新的测量方法,称为“郭氏法”,在测量和计算天文数据时更加高效和准确。

  -这种新的测量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天文学研究和实践中,对于提升测量精度和可靠性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郭守敬改进了简仪和圭表,他的工作对于中国古代天文测量的发展和推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的改进和修订为后世的天文学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指导,对于天文学的发展和研究具有深远的影响。

郭守敬改进了简仪和圭表他主持修订了什么?

  郭守敬改进了简仪和圭态禅租表,主持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他主持修订了《授时历》。

  《授时历》,为公元1281年(元至元十八年)实施的历法名,因元世祖忽必烈封赐而得名,原著及史书均称其为《授时历经》。

  其法以365.2425日为一岁,距近代观测值365.2422仅差26秒,精度与公历(指1582年《袭散格里高利历》)相当,但比西方早采用了300多年。

扩展资料

  《授时历》为公元1276年(元至元十三年)六月至公元1280年(至元十七年)二月间,许衡、王恂帆兆、郭守敬、杨恭懿等在东西六千余里,南北长一万一千余里的广阔地带,建立了二十七所测验站点,进行实测完成(即四海测验)。

  元朝《元朝名臣事略》、《元文类》等史料均记载许衡为《授时历》主编,特别是许衡遗著《许文正公遗书》卷十二有《授时历》全文—《授时历经》。

郭守敬改进了简仪和圭表他主持修订了什么?

  综述:郭守敬改进了简仪和圭表,主持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卖盯,他主持修订了《授时历》。

  《授时历》,为公元1281年(元至元十八年)实施的历法名,因元世祖忽必烈封赐而得名,原著及史书均称其为《授时历经》。其法以365.2425日为一岁,距近代观测值365.2422仅差25.92秒,精度与公历(指1582年《格里高利历》)相当,但比西方早采用了300多年。

  公元1276年(元十三年)元世祖命许衡“领太史院事”,全面负责这一工作,并以郭守庆蚂敬、王恂为副,共同研订。

历史意义:

  这部历法,反映了当时我国中差和天文历法的新水平。它有不少革新创造,例如,定一回归年为365.2425日,比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实际时间,仅差25.92秒,和现代世界通用的公历完全相同。

郭守敬改进了简仪和圭表主持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主持修订了什么年周期与...

  郭守敬改进了简仪和圭表主持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主持修订了《授时历》年周期与现行公历相同,但早于现行公历300年问世。

  《授时历》,为公元1281年(元至元十八年)实施的历法名,因元世祖忽必烈封赐而得名,原著及史书均称其为《授时历经》。其法以365.2425日为一岁,距近代观测值365.2422仅差25.92秒,精度与公历(指1582年《格里高利历》孝悄销)相当,但比西方早采用了300多年。

  公元1276年(元十三年)元世祖命许衡“领太史院事”,全面负责这一工作,并以郭守敬、王恂为副,共同研订。

  《授时历》,每月为29.530593日,以无中气之月为闰月。

  它正式废除了古代的上元积年,而截取近世任意一年为历元,打破了古代制历的习惯,是我国历法史上的第四次大改革。

  明初颁行的《大统历》基本上就是《授时历》,如把这两版历法看成一版,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施行最久的一版历法,达三百六十四年。《授时历》为公元1276年(元至元十三年)六月至公元1280年(至元十七年)二月间,许衡、王恂、郭守敬、杨恭懿等在东西六千余里,南北长一万一千余里的广阔地带,建立了二十七所测验站点,进行实测完成(即四海测验)。

  元朝《元朝名臣事略》、《元文类》等史料均记载许衡为《授时历》主编,特别是许衡遗著《许文正公遗书》卷十二有《授时历》全文—《授时历经》。

《授时历》的历史意义

  这部历法,反映了当时我国天文历法的新水平。

  它有不少革新创造,例如,定一回归年为365.2425日,比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实际时间,仅差25.92秒,和现代世界通用的公历完全运蔽相同。

  在编制过程中,他们所创立的“三差内插公式”和“球面三角公式”,是具有世界意义的杰出成就。

  按照《授时历》的推断,1299年(大德三年)八月己酉朔巳时,应有日食巧游,“日食二分有奇”。

  但到了那一天,“至期不食”。

  是否《授时历》错了?根据现代天文学推算,那天确实有日食发生,是一次路线经过西伯利亚极东部的日环食。

  只是食分太小,加之时近中午,阳光很亮,肉眼没能观察到罢了。

  《授时历》经受住了时间考验。

  它在我国沿用了三百多年,产生了重大影响。

  朝鲜、越南都曾采用过《授时历》。

  英国加文·孟席斯提出郑和下西洋期间曾派遣分队到达了意大利佛罗伦萨,与教皇尤金四世进行了会面,并向欧洲传播了大量的中华天文历法及文化知识,包括明朝的《星历表》,元朝的《授时历》及科技专著《农书》刻印本等。进而形成了《格里高利历》即今天的公历。

郭守敬主持修订的是什么

  郭守敬主持修订了《授时历》。

  这部历法,反映了当时我国天文历法的新水平,它在我国沿用了三百多年知唯禅,产生了重大影响。朝鲜、越南都曾采用过《授时历》。

  《授时历》,每月为29.530593日,以无中气之月为闰月。它正式废除了古代的上元积年,而截取近世任意一年为历元,打破了古代制历的习惯,是我国历法史上的第四次大改革。

  明初颁行的《大统历》基本上就是《授时历》,如把这两版历法看成一版,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施行最久的一版历搭尘法,达三百六十四年。

郭守敬简介

  郭守敬(1231年-1316年),字若思。

  邢州邢台县(今河北省邢台市)人。

  元朝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工程专家。

  早年师从刘秉忠、张文谦,官至太史令、昭文馆大学士、知太史院事,世称“郭太史”。

  元仁宗延祐三年(1316年),郭守敬逝世,享年八十六岁。

  著有《推步》、《立成》等十四种天文历法著作。

  郭守敬在天文、历法、水利和数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他自至元十三年(1276年)起,奉命修订新历法,历时四年,制山数订出了通行三百六十多年的《授时历》,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一种历法。

  为修订历法,郭守敬还改制、发明了简仪、高表等十二种新仪器。

郭守敬主持修订了什么

  郭守敬主持修订了《授时历》。

  《授时历》除了在天文数据上的进含雀步之外,在计算方法方面也有重大的创造和革新。这部历法,反映了埋戚当时我国天文历法的新水平,它在我国沿用了三百多年。

  《授时历》,每月为29.530593日,以无中气之月为闰月。它正式废除了古代的上元积年,而截取近世任意一年为历元,打破了古代制历的习惯,是我国历法史上的第四次大改革。

郭守敬的个人成就:

  郭守敬在天文、历法、水利和数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他自至元十三年(1276年)起,奉命修订新历法,历时四年,制订出了通行三百六十多年的《授时历》,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一种历法。

  为修订历法,郭守敬还改制、发明了简仪、高表等十二种新仪器。至元元年(1264年),郭守敬奉命修浚西夏境内的古渠,更立闸堰,使当地农田得到灌溉。

  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郭守敬任都水监,负责修治元大都至通州的运河,谈液早耗时一年,完成了全部工程,定名通惠河,发展了南北交通和漕运事业。

提交信息测一测您提升学历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