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精选练习题

作者:富老师时间:2022-11-15 10:42:11

导读:"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精选练习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关于自然、社会的一般规律。2.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坚持和发展。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4.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精选练习题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精选练习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关于自然、社会的一般规律。

  2.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坚持和发展。

  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4.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其关键在于:把握事物的度。

  5.矛盾的基本属性是:斗争性和同一性。

  6.实践的科学含义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7.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是:真理的2种不同属性。

  8.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最基本的首要的是:生产实践活动。

  9.人类社会变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10.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11.自由王国实际指的是:共产主义社会。

  12.标志着毛......思想萌芽的代表著作是:《中国社会各阶段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13.我国因代表和封建社会的组织形式的关系,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4.“二次革命论”是由谁提出来的:陈独秀。

  15.1927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的性质的会议是:江西瑞金油大学。

  16.“二次革命失败”是中国革命的来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7.我国的主要矛盾是:两方面。

  18.基本路线

  20.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19.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执政党地位的:社会

  20.执行社会主义宏观调控职能的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

  21.在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的作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2.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3.执行社会主义宏观调控职能的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

  24.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是:正确处理功效的重要思想

  25.“把我国尽快地结合国外的建设科学经济

  26.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的根本出发点和教育

  27.“十三大”是我国的一项关于我国建设发展现代化的决定性的判断。

  2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任务必须是:集体主义

  30.社会主义建设的共同特性:正确处理国家有制的

  成人高考难吗

  成考一点都不难,其实成人高考的通过率是很高的,由于考试本身就不难,通过率基本上是90%左右。

  成人高考考试内容很简单,考试科目少。学起来也比较简单。

  成考报名条件有哪些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

求专升本政治考试试题

  C.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我也在做这些题哦。

2009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要求的。

  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B)

A.古希腊罗马哲学

B.德国古国哲学

C.17世纪英国哲学

D.18世纪法国哲学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A)

A.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B.自然界发展的基陵森嫌本规律

C.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

D.理论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3.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A)

A.唯一特性

B.根本属性

C.存在方式

D.辩证本性

4.意识是人脑的功能,说明(C)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人脑是意识的能力

C.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D.人脑是意识的产物

5.矛盾的基本属性是(B)

A.普遍性和特殊性

B.同一性和斗争性

C.绝对性和相对性

D.共性和个性

6.事物发展的道路是(C)

A.直线性与循环性的统一

B.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

C.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D.真理与谬误的统一

7.人类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是(B)

A.精神生产活动

B.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

C.科学研究活动

D.阶级斗争

8.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是(A)

A.国家政权

B.政党

C.政治家

D.意识形态

9.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C)

A.科学技术

B.社会基本矛盾

C.阶级斗争

D.生产方式

10.在社会结构中居基础地位的是(B)

A.政治结构

B.经济结构

C.观念结构

D.阶级结构

11.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对立统一构成(B)

A.生产方式

B.社会形态

C.社会意识形态

D.社会经济结构

12.1840年以后中华民族面临的最紧迫的历史任务是(A)

A.反帝反封建,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B.反对资本主义,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C.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建立人民民主专政

D.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13.毛泽东思想基本形成是在(B)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全国解放战争时期

14.区别新旧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主要标志是(A)

A.领导权问题

B.革命对象问题

C.革命形式问题

D.革命动力问题

15.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D)

A.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B.太平天国农民运动

C.戊戌维新运动

D.辛亥革命

16.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规定,对民族工商业实行(C)

A.没收

B.赎买

C.保护

D.改造

17.人民民主专政的主要基础是(A)

A.工农联盟

B.工、农和小资产阶级联盟

C.工、农和民族资产阶级联盟

D.工、农、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联盟

18.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是(B)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城市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19.保证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经济条件是(A)

A.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

B.改造个体农业,建立了合作社经济

C.改造私人资本主义,建立了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D.开展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土地制度

20.毛泽东完整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著作是(C)

A.《新民主主义论》

B.《论人民民主专政》

C.《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D.《(共产党人)发刊词》

21.毛泽东尺手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或称“精髓”是(A)

A.实事求是

B.群众路线

C.独立自主

D.统一战线

22.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是在人民范围内包括了春改(D)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城市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23.邓小平理论和毛泽东思想两者之间是(D)

A.替代关系

B.继承关系

C.发展关系

D.继承和发展关系

24.“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核心问题是(D)

A.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

B.社会主义根本任务问题

C.社会主义发展战略问题

D.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

25.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点是(B)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C.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D.党的十五大

26.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C)

A.消灭剥削

B.阶级斗争

C.发展生产力

D.实现共同富裕

27.目前我国的所有制结构是(D)

A.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

B.公有制为主体、非公有制经济为补充

C.国有经济为主体、非国有经济为补充

D.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8.中国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是(C)

A.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C.实现共产主义

D.实现经济的市场化、社会化和现代化

29.我国的政体是(B)

A.人民民主专政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0.两个文明一起抓,关键是(C)

A.抓物质文明

B.抓精神文明

C.两手都要硬

D.先抓物质文明,后抓精神文明

3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的根本原因是(A)

A.生产力水平低而且发展不平衡

B.资金短缺

C人口多,就业压力大

D.科技落后C

32.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C)

A.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

B.计划调节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体制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社会市场经济体制

33.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但主要是发展对外(B)

A.政治关系

B.经济关系

C.文化关系

D.科技关系

34.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是(A)

A.思想道德建设

B.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C.法制建设

D.民主政治建设

35.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B)

A.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

B.人民当家作主

C.民主集中制

D.对敌人实行专政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41.度即关节点。

  42.毛泽东思想就是毛泽东的思想。

  三、简答题:三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43.为什么说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44.简述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基本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45.为什么说我国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四、论述题:本大题满分20分。

46.如何理解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2.A3.A4.C5.B6.C7.B

8.A9.C10.B11.B12.A13.B14.A

15.D16.C17.A18.B19.A20.C21.A

22.D23.D24.D25.B26.C27.D28.C

29.B30.C31.A32.C33.B34.A35.B

36.C37.C38.B39.B40.C

二、辨析题答案要点

  41.错。

  作为哲学范畴,度与关节点是密切相关的,但二者有不同的内涵。

  度是关。

  节点之间的范围、区间,关节点是度的端点、临界点,二者不可混为一谈。

  42.错。第一,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

则和经验总结,而毛泽东的思想包括毛泽东的正确思想和错误思想,其中错误思想

  不包括在毛泽东思想的范畴之内。第二,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不只是毛泽东个人的思想,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其他成员,如周恩来、朱德、刘

  少奇等人的正确思想,也是毛泽东思想。

三、简答题答案要点

  43.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因为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需要有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这些物质资料只有通过人们的生产活动才能取得。

  第一,人们的物质需要是生产力发展的内在动因,而生产力的发展又刺激了人们需求的进一步扩大,所以,生产力就是在人们物质需要与生产力发展的相互作用下不断向前发展的。

  第二,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在生产实践基础上也会不断总结经验,增长知识和才干,不断提高生产力各要素的水平,从而使生产力获得持续的发展。

  第三,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也必须通过生产力的各个要素本身的作用来实现。

  所以,生产力是最革命和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一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生产力发展的历史。

  44答: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即在无产阶级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农村根据地为战略依托,三者密切结合,缺一不可。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武装斗争是主要形式,如果没有武装斗争,就不能发动农民进行有效的土地革命,也不能建立和发展农村革命根据地和工农政权;土地革命是基本内容,如果不进行土地革命,就不能充分发动群众,红军战争就得不到农民的有力支持,根据地也不能巩固和发展;农村根据地是战略依托,如果没有巩固的农村根据地,没有工农政权,武装斗争就会失去依托而变成流寇主义,陷于失败,土地革命的成果也无法巩固。

45.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原因是:

  第一,我国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经过短暂的过渡时期,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所以必须用相当长时期发展生产力,去实现别的许多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经济的市场化、社会化和现代化,建立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

  第二,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从而也决定上层建筑。由于发展生产力,建立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需要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因而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同样需要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第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基本上实现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现代化的内涵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其标准是不断提高的。

  同时,中等发达国家的标准也是不断提高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更快的发展速度,付出更大的代价,花费更长的时间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四、论述题答案要点

  46.第一,从阶级结构来看,人民民主专政更科学地表明我国的阶级状况。

  我国没有把民族资产阶级同工人阶级的矛盾作为人民内部矛盾来处理,让他们作为人民的一员享有参加管理国家的权利。

  同时,知识分子已经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这就不断扩大了领导阶级的内涵。

  第二,从政党关系来看,人民民主专政实行的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也是我国政治制度中的一个特点和优点。

  第三,从政权组织形式来看,人民民主专政的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一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这种组织形式,既适应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要求,又适应了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国情,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政体。

  第四,从概念的表述看,人民民主专政符合我国国情。

  人民民主专政的提法更全面、更明确地表示出人民民主和人民专政这两个互相联系的方面。

  在我国,工人阶级(包括知识分子)、占总人口大多数的农民阶级、一切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都属于“人民”的范畴,在最广大的人民内部实行民主,只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

  因而,人民民主专政的提法,更确切地表明我国的阶级状况和政权的广泛基础,明白地表示出我国政权的民主性质。

2008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论述题一

一、论述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论内容及其意义?

    答:(1)哲学基本问题即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思维与存在何者第一性,即何者为本原,何者为派生的问题。

  对此的不同回答划分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大哲学基本派别。

  第二方面是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此的不同回答划分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两个哲学重要派别。

  上述两个方面同为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不可分割,但其中的第一方面,即何者第一性的问题,是更为根本的内容,规定着有无同一性的问题以及所有其他哲学问题的解决原则和方向。

    (2)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成为哲学基本问题是因为:其一,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任何哲学都不能回避而且必须首先明确回答的问题。

  其二,一种哲学如何解决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规定着它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基本方向和立场,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基础和前提。

  其三,如何解决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大哲学基本派别的标准,也是哲学各派哲学斗争的焦点。

  其四,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也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的基本问题。

    (3)正确认识哲学基本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其一,理论上,它是我们正确识别哲学基本派别,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的思想武器。

  其二,实践中,它指导我们正确处理主观与客观的矛盾,从而正确地认识世界,有效地改造世界。

  其三,现实中,它是我党"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思想路线的重要理论基础,是党正确领导我国革命与建设事业的思想保证。

  二、试述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的关系?

    答:(1)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即强调世界是一个多样性的物质搏绝统一体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它有相互关联、依次递进的三层含义:第一,世界的统一性。

  所谓世界的统一性问题即构成世界的形形色色的事物、现象之间有无一致性、共性,或说世界有无一个共同的本原。

  凡承认世界有统一性,即承认世界有一个共同本原的哲学属于一元论。

  绝大多数哲学,包括所有的唯物主义和哲学上比较彻底的唯心主义都是一元论。

  凡否认世界有统一性,即否认世界有一个共同本原,而将精神与物质并列为世界本原的哲学属于二元论。

  只有少数不彻底的唯心主义哲学属于二元论。

  辩证唯物主义承认世界的统一性,坚持一元论,反对二元论。

  第二,世界统一性的物质性。

  所有的一元论都承认世界的统一性,但其中唯心主义一元论认为世界统一的基础是某种精神或说将精神作为世界本原,唯物主义一元论认为世界统一的基础是物质竖银山或说将物质作为世界本原。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即在于世界的物质性,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反对唯心主义一元论。

  第三,世界多样性的物质统一性。

  所有的唯物主义一元论都承认世界统一于物质,但旧唯物主义往往将物质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从而使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变为单一性。

  辩证唯物主义正确解决了哲学物质观与具体科学物质结构理论、具体物质实物之间的关系,实现了唯物论与辨证法的高度统一,认为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即在于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坚持辩证唯物主余中义一元论,区别于旧唯物主义一元论。

    (2)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已经被科学和哲学的发展所证明:第一,天体科学的发展证明,各种天体与人类居住的地球具有相同的物质基础。

  第二,生命科学的发展证明,生命现象与非生命现象一样都是物质现象。

  第三,社会科学的发展证明,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与自然界统一的基础也是物质。

  第四,哲学发展的成果,提供了科学的物质概念和以个别证明一般的辩证逻辑,使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得以被彻底的证明。

    (3)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原理之一,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大厦的基石。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我们从事一切实际工作的立足点,是我党一贯坚持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

  既然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归根到底都统一于物质,物质世界是人们认识和改造的现实世界,那么我们无论在何时、何地、何种条件下,也无论身居何位、从事何种工作、遇到何种情况,都必须毫无例外地、坚定不移地从客观物质世界及其运动规律出发,严格按照运动变化着的世界的本来面目认识世界,遵循世界运动发展的客观规律改造世界,而不能有任何的主观附加和主观随意性。

  总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既是我们从长期革命与建设实践中得出的根本经验,也是我们从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中得出的根本结论。

  质量万变规律(试述质量互变规律的内容及其意义)

  1.质、量、度的概念

  2.质变与量变及其关系

  三、试述质量互变规律的内容及其意义?

    答:(1)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表现为质变和量变两种形式或状态。

  量变是事物量的变化,是事物在原有质的基础上,在事物原有度的范围内,发生的不显著的变化,是事物发展中的连续性和渐进性,表现为事物的统一、相持、平衡、静止等等。

  质变是事物性质的变化,是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对原有度的突破,是事物发展中的连续性和渐进性的中断,表现为统一物的分解以及相持、平衡和静止等的破坏。

  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是区分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

    (2)事物的量变与质变是相互联系的,并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所谓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是指,事物的变化都是从量变开始的,没有一定的量变,就不会发生质变。

  量变的这种准备既包括对质变发生所必须的数量基础的准备,也包括对质变发生的方向和性质的准备。

  所谓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是指,单纯的量变不会无限地持续下去,当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必然引起质变。

  第二,质变巩固着量变的成果,同时又引起新的量变。

  质变是事物从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

  当旧事物的度已成为量变继续下去的桎梏时,质变就会发生并突破旧事物的度,从而使量变的成果得以充分体现出来并保持下去。

  同时质变使旧事物转变为新事物,在新事物的度的范围内,量变又有了新的展开空间,新的形式、广度和深度。

  简言之,事物的量变超出了事物的度,就会导致质变,出现新事物-,在新事物的基础上又出现新的量变,如此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就是质量互变规律。

    (3)质量互变规律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在理论上,我们坚持量变与质变的辩证统一,既要反对只讲量变,否定质变作用与意义的庸俗进化论和右倾机会主义,又要反对只讲质变,否定量变作用与意义的激变论和左倾冒险主义。

  在现实中,我们要深刻理解将我国建设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也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一方面,要懂得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多、底子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大国实现现代化,决不能急于求成,而必须脚踏实地、扎实苦干,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方面进行长期的积累。

  另一方面,当现代化建设经过足够的积累,面临质的飞跃时,又要敢于抓住机遇,积极推动现代化建设迈向新阶段,跃上新台阶。

  只有这两方面辩证结合,有机统一,才能早日将我国建设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辨证否定观及其意义

  1.肯定、否定的概念

  2.辨证否定观的两条含义

  四、试述辨证否定观及其意义?

    答:(1)辩证否定观即唯物辩证法关于否定的基本观点,它是建立在对现实世界中肯定与否定辩证关系理解的基础之上的科学的否定观。

  主要内容是:第一,辩证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辩证的否定不是来自外力的否定,而是事物内部肯定与否定矛盾推动下实现的合乎规律的自我否定,并通过这种自我否定实现事物的自我运动、自我发展。

  第二,辩证否定是扬弃。

  一方面,辩证否定是事物的发展的环节。

  由于辩证的否定实现了矛盾的转化,实现了旧质向新质的飞跃,所以它既标志着旧事物的灭亡,又标志着新事物的产生,是新旧事物相区别的界限,体现了发展中的非连续性。

  另一方面,辩证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

  一事物被否定不是旧事物变成了空无,也不是新事物凭空出现,而是旧事物通过否定转化为新事物,是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的母腹之中,成长于旧事物的基础之上,是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以改造过的形式存在于新事物之中。

  因此,辩证的否定既。

  能说明旧事物到哪里去,也能说明新事物从哪里来,是新旧事物相联系的环节,体现了事物发展中的连续性。

  总之,辩证否定既是发展的环节,又是联系的环节,作为二者的统一,辩证的否定就是扬弃,即既克服,又保留。

    (2)辩证否定观是科学的否定观,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它要求我们对任何事物,包括对本民族的和外来的文化,对我们自己的历史与现实等等,都要采取分析的态度,既不能只讲肯定,也不能只讲否定,反对任何不加分析地绝对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的"复古主义"、"全盘西化"之类的形而上学片面性和绝对性。

  试述矛盾普遍性及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原理及其意义

  1.普遍性及特殊性的概念及表现

  2.三条关系

  五、试述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辨证关系原理及其意义?

    答:(1)矛盾普遍性即矛盾普遍存在与共同具有的性质,有两个基本含义:第一,矛盾的普遍性指矛盾普遍存在的性质,即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之中和每一事物发展过程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第二,矛盾的普遍性指同类事物矛盾所共同具有的性质,即矛盾的共性。

  矛盾特殊性指矛盾的差别性和个性,有三种具体表现:其一,不同事物的矛盾及其发展阶段的特殊性。

  其二,矛盾及矛盾方面地位、作用的特殊性。

  其三,矛盾解决形式的特殊性。

    (2)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即共性与个性之间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第一,它们是相互区别、相对绝对的关系。

  个性与共性不同,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第二,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关系。

  个性与共性相互包含,互为对方存在的条件,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个性就没有共性,个性总是一定共性的个性,没有无共性的个性。

  第三,它们是相互过渡、相互转化的关系。

  随着时空条件的变化,个性可以转化为共性,共性也可以转化为个性。

  ,。

    (3)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在唯物辩证法中占有重要的理论地位,在认识和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第一,就人类认识过程而言,从对个别、特殊事物的认识上升到一般、共性的认识,再用一般、共性的认识指导对其他个别、特殊事物的认识,这正是人类获得正确认识的正常秩序,不如此,人类认识就不能得到丰富和接近真理。

  第二,就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践而言,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原理早毛主席同志确立的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基本原则的哲学基础,也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理论的哲学基础,更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理论指南。

  试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1.原理

  2.性(2条)

  3.辩证性(2条)

  六、简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答:(1)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是指,只有实践才能作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即是否为真理的标准,除此之外再无其他标准。

    (2)实践之所以能够成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

  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符合。

  所谓检验真理,实质上就是判定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是否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如何。

  真理的这一本性要求能够作为真理检验标准的必须是能够将主观与客观相联系、相沟通、相比较的环节,因此主观认识与客观事实都不能满足真理本性的要求,唯有社会实践才能满足真理本性的要求。

  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连结主观与客观的桥梁。

  实践作为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一方面同人,的主观认识相联系,是一定认识指导下的活动,另一方面又同客观对象相联系,是改造客观对象的过程;一方面通过实践人们认识了客观对象,另一方面通过实践人的认识又转化为客观现实。

  简单地说,认识指导实践,如果实践成功,得到了预想的结果,说明指导实践的认识是正确的,是真理,否则就是谬误。

    (3)实践标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

  实践标准的绝对性或确定性是指实践标准的性和可靠性,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并且实践最终一定能鉴别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

  承认这点就是承认真理标准问题上的唯物主义和可知论,否则就是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

  实践标准的相对性或不确定性是指实践标准的过程性、局限性,即实践是具体的和历史的,有些认识由于实践本身的局限性当前还无法检验,还要有待于实践的发展才能检验,有些认识虽然当前实践能够检验或实践已经进行了。

  检验,这种检验也不是一劳永逸的,随着认识与实践的发展,实践检验也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

  承认这点就是承认真理标准问题上的辩证法,否则就会导致形而上学和思想僵化。

    (4)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之一。它告诉我们,在真理标准问题上必须坚持实践第一的原则,在实践中发现真理,又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必须反对任何形式的现代迷信和思想僵化。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简述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试述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原理及其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指导意义)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结构

  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3条)

  3.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5条)

  七、论述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及其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指导意义?

    答:(1)马克思主义首先肯定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但同时也承认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第一,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和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具有不完全同步性。

  第二,社会意识的发展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不平衡性。

  第三,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自己的历史继承性。

  第四,各种形式的社会意识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第五,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巨大的反作用。

    (2)懂得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原理,对于建设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第一,既然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巨大的反作用,那么我们就必须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促进作用,坚决抵制各种腐朽落后思想对社会发展的消极阻碍作用,做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第二,既然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不是完全同步、完全平衡的,那么我们就要有充分的信心创造高于经济发达国家的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

  第三,既然社会意识的发展有自己的历史继承性,各种社会意识形式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相互影响,那么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过程中就要充分尊重精神生产的特殊规律,重视精神生产各领域的相互促进、协调发展,重视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共产党人优良传统的继承与发扬,特别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和作用。

  人的价值(试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条件下,人的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

  1.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概念

  2.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

  3.提偿奉献精神

  八、论述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条件下,人的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

    答:(1)人的社会价值是指个人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为满足社会或他人物质的、精神的需要所做出的贡献和承担的责任,简单地说就是个人对社会贡献的大小。人的个人价值是指在社会生活和社会活动中,社会对个人和自己对自己作为人的存在的一种肯定关系,简单地说就是社会对个人的满足程度的高低。

    (2)人的价值是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简单地说就是贡献与满足的统一。

  二者是不可分割的。

  这要求我们:一方面,社会应尽可能地创造条件,使个人的合理需要得到满足;另一方面,个人也必须努力对社会尽义务、担责任,尽可能地为社会多做贡献。

  我们主张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统一,贡献与满足的统一。

  只讲对社会的贡献而不讲个人合理需要的满足,或只讲个人需要的满足而不肯为社会做贡献,都是对人的价值的片面理解。

    (3)个人价值同社会价值除了相统一、相一致的一面外,也有不一致、相冲突的一面。

  我国目前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方面,社会主义的优越制度为个人价值的实现创造了旧社会所无可比拟的条件和可能,另一方面,初级阶段相对落后的生产力和尚不完善的社会主义制度还不能为个人价值的实现提供充分的保证。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为社会做奉献、为人民服务放在第一位,特别是当个人价值同社会价值发生矛盾时,尤其提倡个人价值自觉地服从社会价值,有时甚至还要牺牲个人价值,去维护和实现社会价值。

  毛主席思想常识

  (简要说明毛主席思想科学概念的涵义/简要说明毛主席思想的主要内容/简要说明毛主席思想的形成发展过程/试论正确认识毛主席思想的活的灵魂)

  1.3条含义

  2.6项内容

  3.3个活的灵魂

  4.4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需知道a.名称b.时间c.代表作d.标志)

  九、试论正确认识毛主席思想活的灵魂?

  答:毛主席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毛主席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

    (1)实事求是。

  这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毛主席思想的精髓,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思想保证。

  它具体包括三项内容:第一,一切从实际出发。

  这是做到实事求是的基本前提。

  第二,理论联系实际。

  这是做到实事求是的根本途径和方法。

  第三,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2)群众路线。

  这是以毛主席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运用于党的全部活动中,而形成的党的根本工作路线。

  它既是由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决定的,也是对党史的经验总结。

  它包括两方面内容:第一,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这是群众路线的核心内容。

  一切为了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标志,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路线。

  一切依靠群众,是因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我们党智慧和力量的源泉,这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路线。

  第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这是群众路线的又一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共产党最基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把唯物辩证法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具体化为科学的领导方法,是毛主席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创造性贡献。

    (3)独立自主。

  这是以毛主席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根本方针和基本原则,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

  其基本点就是从本国的实际出发,由本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寻找、创造和决定适合本国特点的革命与建设的道路。

  同时,我们坚持独立自主的方针和原则,还必须正确处理国家与国家之间、党与党之间、以及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和向外国学习之间的关系,必须正确处理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关系。

  封建半殖民地的封建社会(试述半殖半封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

  1.3大形成阶段

  2.6大社会特点

  3.2对基本矛盾

  4.2大历史任务

  5.2个革命阶段

  十、试述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

    答:(1)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各种矛盾错综复杂,既有内部的阶级矛盾,又有外部的民族矛盾,既有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又有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从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看,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相勾结的结果,帝国主义是中国封建势力的靠山,中国封建势力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社会基础。

  因此,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民族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阶级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而其中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民族矛盾,则是最主要的矛盾。

  这两对矛盾规定着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革命的性质是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中国革命的敌人是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则是最凶恶的敌人。

    (2)中华民族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反对帝国主义求得民族独立,反对封建主义求得人民解放;二是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繁荣富强,改变生产关系实现人民共同富裕。

  这两项任务主题不同,内容不同,不可相互代替,但又是密切相关,不可分离的。

  这两大任务规定着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第二步是发展生产力,消灭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的社会主义革命。

  如果把这两步混为一谈,搞所谓"毕其功于一役",就会犯"左"倾错误;如果将这两步割裂开来,搞所谓"二次革命论",就会犯右倾错误。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纲领(试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纲领)

  1.3条政治纲领

  2.3条经济纲领

  3.4条文化纲领

提交信息测一测您提升学历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