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民间传奇故事究竟是怎样的?

作者:咸爵鸿时间:2023-07-18 00:23:33

导读:" 古代民间传奇故事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它们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流传至今。这些故事丰富多样,既有神话传说,又有历史事件,还有人物传记等等。那么,古代民间传奇故事究竟是怎样的呢?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解释:。1.世代相传:这些传奇故事多是由前辈辈辈口述给后代,通过口头传"

  古代民间传奇故事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它们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流传至今。

  这些故事丰富多样,既有神话传说,又有历史事件,还有人物传记等等。

  那么,古代民间传奇故事究竟是怎样的呢?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解释:。

  1.世代相传:这些传奇故事多是由前辈辈辈口述给后代,通过口头传承而流传下来。这种传统的方式使得故事能够一代代地传承下去,保留了古代人们的智慧和记忆。

  2.神秘奇幻:古代民间传奇故事往往充满了神秘和幻想的元素。故事中常常出现神仙、妖魔鬼怪等超自然的存在,使得故事更具吸引力和趣味性。

  3.历史背景:一些民间传奇故事背后隐藏着真实的历史事件。人们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传承历史,使得人们对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4.人物塑造:古代民间传奇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常常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他们有着各种各样的品质和能力,有的勇敢善良,有的狡猾奸诈,给故事增添了更多的色彩。

  5.道德教育:许多传奇故事中蕴含着深刻的道德教育意义。通过讲述故事中人物的善恶行为和遭遇,人们可以从中汲取教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6.反映社会现实:一些传奇故事虽然是虚构的,但它们却反映了古代社会的一些现实问题。这些故事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等。

  7.文学艺术:古代民间传奇故事往往具有较高的文学艺术价值。它们采用了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比等,使得故事更加生动有趣,给人以美的享受。

  总之,古代民间传奇故事是一种独特而宝贵的文化遗产,它们不仅具有娱乐和教育的功能,还能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理解古代社会和文化。通过传承和弘扬这些故事,我们可以将它们传递给后代,使得这些宝贵的记忆不会被遗忘。

古代民间真实传奇故事

  【#能力训练#导语】民间故事就是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具有虚构内容的散文形式的口头文学作品,是所有民间散文作品的通称,有的地方叫“瞎话”、“古话”、“古经”等等。

  下面是分享的古代民间真实传奇故事。

  欢迎阅读!。

  【中国民间传奇故事羡余一、宋江劫粮】

    一天,梁山寨打探消息的小卒禀报:济州府的十三条粮船,早是从济州出发,已过汶上县地界,天黑时将靠安山镇码头过夜。

  宋江听了心想:这许多粮食,都是百姓血汗,如今正是春荒,山寨里屯粮也不十分多了,不如夺了回来。

  吴用也有意夺粮,对宋江说:“大哥,这安山镇离梁山泊近在咫尺,又有河汊相通,若要夺粮,请早做定夺。

  ”。

    宋江连连点头,传令水军备下十条快船,一队由李俊带领,另一队由张顺带领,每队二十人,从安山镇东西两方划近码头,夜交二更动手。

    入夜,安山镇码头的济州府粮船,桅杆上吊着一只只大灯笼,把河面照得通明。

  守船的官兵受了一天的颠簸,身子骨乏了,坐在船头上,拄着杆长枪打盹。

  夜交二更,只见码头上游漂来几条小船,箭一般靠近了粮船。

  守船的官兵听见水响,打了个愣怔,摇摇晃晃地站起来,这时只见小船已经贴上了船帮。

    “谁?”守船官兵大声喝问。

  小船上的人,也不答话,扳着粮船的船帮一纵身子,嗖嗖地蹿上了粮船。

  后头粮船上守夜的官兵,见前边出了事,一齐赶来,把小船上上来的人堵住,在前边的船上厮杀起来。

    约摸半个时辰,忽听人有高喊:“不好了,尾船上有人偷粮!”正在前边助战的官兵一听,慌了手脚,舍下前边,又一齐向后退来。

  也真奇怪,前头小船上上来的人,也不追赶,各自跳上了小船,一声呼哨,飞一般地走了。

  等官兵退到后边的船上,三条尾船上的粮食全不见了。

  官梁颤兵知道中计,想要去追,河面上却连个人影也没有。

    原来,宋江令李俊把船从河上游划近粮船,缠住守夜的官兵;叫张顺逆流上去,爬上尾船,带人搬运粮食。等小船装载满了,叫人故意喊叫,把前边的官兵向后引,好叫李俊脱身。

    宋江设计劫了这几万斤粮食,一半留在了安山镇附近,散给了四乡百姓;一半运回了梁山寨上,补做军粮。

  事后,吴用又让戴宗到安山镇贴了一张告示,告示上写:“凡过往官府粮船,须留下三条尾帮船只的粮食,方可通行。

  如有违令,除将粮船全部夺走外,并将押运官吏处死。

  ”末尾,写着梁山泊寨主宋江的名字。

    告示贴出后,有几起官府粮船不听,强行过境,宋江便派人截住全部粮船,杀了押运官吏。从此,再没有人敢用脑袋去试梁山好汉的钢刀了。

  【中国民间传奇故事二、宣赞装罗汉】

    “丑郡马”宣赞,脸如锅底,鼻孔朝天,卷发赤须,彪形八尺,使口钢刀,武艺出众。先前因对连珠箭赢了番将,郡王爱他武艺,招做女婿,谁想郡主嫌他丑陋,怀恨而亡。

    宣赞同大刀关胜、井木犴郝思文,一道征剿梁山,被俘后归顺义军,东征西讨兄渣滚,为梁山泊立下了汉马功劳。这里,不说他与郡主婚姻上的一段不幸,也不说他横刀立马,战场上勇猛冲杀的英雄壮举,但说他小时候庙殿装罗汉的一段故事。

    生在东京,长在东京,父亲是一员朝中武将。

    这年,皇上拨了一笔巨款,让重修普陀寺。宣赞的家就在普陀寺的旁边,平时常时和伙伴们来寺里玩耍。

    竣工这天,皇上传旨要来寺里视察。一大早,寺里和尚就将殿堂打扫干净,严守门户,但等着皇上御驾亲临。

    宣赞和伙伴们可不管这一套,瞅个空子,又钻进了寺庙里玩耍。

    寺庙的偏殿,塑有八百罗汉,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宣赞和伙伴们便在里面捉起迷藏来。

  玩着玩着,一个伙伴突然将一尊罗汉撞倒,泥塑的罗汉被摔成几段。

    小伙伴吓坏了,宣赞也吓坏了。

  因为这尊罗汉手举阴阳棍,就在前面比较显眼的地方。

  小伙伴见自己闯了祸,撒腿就想跑。

  这时,老方丈来了。

  一见这情景,当时就气坏了。

  因为皇上就要来了,偏偏在这个节骨眼儿上给桶了漏子,这还了得!再塑,已经来不及了,这位置又是那样的显眼,冷丁少了一个,与整体又不协调,这可如何是好!。

    老方丈抓住小伙伴,就要揍他。

  然而就是揍死人,也于事无补。

  情急之下,宣赞想出一个好办法。

  对老方丈说:“老师父,我有一个主意,不知可行不?”。

  老方丈正在火头上,怒冲冲地说道:“你能有什么办法?除非你会变!”

  “对,我就想变个罗汉,你看我这模样,不用打扮就像………”

    一句话,提醒了老方丈,仔细一打量宣赞的模样,不由得转怒为喜。暗道:这不家伙长得倒蛮像!个头像,不用化妆,真是一个天生的罗汉!事到如今,只有如此了。

    老方丈让小伙伴们立刻把碎泥胎搬出去,打扫干净,又让宣赞手拿阴阳棍,拿个姿势,立在那里。嘿,与整个罗汉群混为一体,实在是太像了!

    老方丈松了口气。

  这时,皇上率文武百官视察来了。

  老方丈嘱咐了宣赞几句,慌忙迎驾去了。

    皇上对新落成的普陀寺很感兴趣,转了正殿转偏殿,最后来到了八百罗汉群像前。

    宣赞拿阴阳棍,做着姿势。

  毕竟是第一次经此阵式,不由得心儿呯呯直跳。

  一个姿势站久了,腿也疼,胳膊也酸了。

  他紧咬牙关,硬挺着,心里只盼着这帮人快些离去。

    文武百官中,宣赞的父亲也在其中。

    众百官陪皇上在八百罗汉群像前驻足观赏,指指点点,评头论足。

  宣赞的父亲一眼扫上了手拿阴阳棍的黑罗汉。

  暗道:嗯?咋这么像我家宣赞?再仔细一看,不由得大惊失色!啊?这孩子咋来殿里装起罗汉来了!这要让圣上看出破绽,惊了驾,岂不要招致灭门之祸!这可如何是好?。

  再说跟随的老方丈,此时更是如热够锅上的蚂蚁,生怕宣赞被人认出,那还了得!老方丈在苦苦想着对策………

    皇上来到了宣赞面前。

  情急之下,老方丈“哎哟”一声,装作崴了脚的样子,把皇上的注意力吸引了过去。

  宣赞的父亲借机发作起来,大声喝道:“混帐!如此大呼小叫的,惊了圣驾咋办?”说着拔剑就要杀老方丈。

    宣赞的父亲也是为了吸引皇上和百官的注意力的。这一招儿还真灵,众人都把目光投向了他和老方丈。

  皇上还算仁慈,忙用手止了宣赞父亲:“不得乱来,快去看看他怎么了?”

    众官围拢过来,皇上也往前走了好几步,离开了宣赞。老方丈松了口气,宣赞的父亲也松了口气。

    老方丈被人扶了起来,说明原因,连连责怪自己“罪过”。

  经过这场小小的“变故”后,皇上的游兴大减,又往前走了几步,扫了几眼满殿的罗汉,便走出了偏殿………

  宣赞见皇上和文武百官都退了出去,这才长长地松了口气………

  【中国民间传奇故事三、柴进恩施三家店】

    南皮县王庄村北有片废墟,名叫三家店。

  这儿原来是个十字路口,南北、东西交叉着两条古官道。

  张青与孙二娘结亲后,传说就在这儿开店谋生。

    他们交结梁山好汉的事发后,县衙都头崔灿率二百多名兵丁前来缉捕。激战一天,终因寡不敌众,夫妻二人双双被擒,装上木笼囚车,往县城押送。

    崔都头一身血污,骑着一匹高头大马,押着囚车正往前走,只见野猪林里尘土飞扬,飞出一彪人马,鹰鹞马上架,猎犬马后追中,中间红马上坐着一个年轻公子,英姿勃勃,精神抖擞。

  他就是大周柴世宗的后裔——小旋风柴进。

  此时他是从西庄轩出来的在野猪林里围猎一天,来东庄园歇息的。

  柴进见了崔都头,勒马跑拳问候道:“都头辛苦!车上缉拿之人可是匪首李豹?”崔都头还一礼,垂头丧气地道说:“唉!别提了!野猪林的李豹谁奈何的了他?就为捉这对鸟男女,折了我多少兄弟!”。

    柴进近前一看,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差点失声喊出来。碍于官军,柴进忙退回来,强作镇静地对崔都头抱抱拳头;拨转马头,无精打采地回到了东庄园。

    晚上,家人端来射猎的野味,柴进哪有心思尝一口?操练人马的时候到了,柴进摆手免了,参星西斜,更鼓声声,柴进还独自在书房里转磨磨。孙二娘夫妻落入虎口,性命难保,他怎能不心焦呢!

    柴进的庄园离孙二娘的三家庄只隔十几里。

  闲暇时,柴进常到这里坐客,论江湖,谈拳脚,惺惺相惜,关第处得很好。

  柴进是深知他们的底细的:二娘家住山东,三岁丧母,跟着爹爹长大,从小不习针凿,专好舞枪弄棒,爹爹爱她若掌上明珠,把平生的武艺传授给她,又请了些指点。

  二娘长到十七岁,出落得亭亭玉立,貌如芙蓉出水。

  这时她已十八般武艺在身,样样精通娴熟。

  当地三十里五十村,很有名气。

  不料知县看中了她,定要娶为妾,几次差人提亲。

  二娘哪里肯依?定要找一个武艺与自己不相上下的如意郎君。

  知县恼羞成怒,亲自率人来抢亲。

  二娘火起,打死了一个衙役,又把知县打成了残废。

  为避祸与爹爹逃在江湖上,以后来到沧州李员外家当武术教师糊口。

  后来与张青结亲,二人靠开店为生。

  二娘痛恨当官的,更恨那些流氓无赖。

  她害的都是这号人,决没伤过一个贫若百姓。

  如今,他们大难临头,怎样救得他们性命呢?。

    第二天一大早,柴进便差人去城里送饭打探。

  一连两天,还不见探子回报。

  柴进更是坐立不安。

  这两天,他哪有心出去打——更无心操练人马。

  家丁家将们知道主人的心事,都默不作声,只等着主人的吩咐。

  他们深知柴进的为人:自幼喜好武功,长大后专好结识天下豪杰。

  他的庄园里聚有四方奇人,吞金吐火,行云走风,百十号人当中,会哪项的没有?。

    再说柴进,见探子还没回来,又要差人去打探。

  正在这时庄园里黑压压涌进来一群人。

  说李豹带人抢劫了大赵庄,还放火烧了村子。

  柴进闻听,二话没说,立刻披挂,点起百十号人马,飞奔大赵庄而来。

  等他们赶到,土匪们早逃没了影儿。

  柴进命人救灭了火,狠狠地打了几下马,好不沮丧地往回走。

  刚走到沧州官道上,正碰上去城里打探的探子,探子惶惶地报告说:“大官人不好了!沧州府批下回文,明日要把孙二娘夫妻押赴沧州开刀问斩。

  ”柴进闻听,叫苦不迭,急得抓耳挠腮,不知如何是好。

  走着走着,猛然心生一计,心一横,忙唤过心腹家将黑虎,如此这般地作了吩咐……。

    第二天,天色阴暗,野猪林里松涛阵阵。

  通往沧州的大道上,吱呀呀行着一队车马。

  崔都头骑着一匹高头大马,挥动那口九耳八环刀,不住地吆喝着,催促快行。

  三十多个兵丁个个哭丧着脸,跟着囚车缓缓而行,真如同出大殡一般。

  二娘夫妻俩五花大绑,坐在带钉子的囚车里,动不能动,挪不能挪,如同猛虎落阱,纵有通天的本事也是枉然。

    囚车行到野猪林的深处,突然一声锣响,树丛中跳出一百多个蒙面强人拦住去路。

  一个黑脸大汉跳出人群,端刀喝道:“此树是俺栽,此路是俺开,要从此地走,拿出过路财,李爷爷饶儿性命!”兵丁们一听碰上了李豹子,吓得撒腿就跑。

  崔都头大声吆喝,哪里止得住?只好挺刀来迎。

  二人摆开阵式,一个马上一个步下,叮叮当当大战起来。

  崔都头哪是黑大汉的对手?三十多个回合后,渐渐不支,被黑大汉一刀砍下马来。

  几个没敢跑的兵丁一看都头脑袋没了,谁还愿再砸了吃饭的家伙儿?哭爹喊娘,撒丫子就跑。

    这时,树丛中跑出一个青年,撕下面纱,急奔困车,举刀“喀喀”两下砸开了铁锁,急忙把二娘夫妻扶下车来。

  孙二娘夫妻见是柴进,又惊又喜,感激得不知如何是好。

  原来这是柴进为救孙二娘夫妇,设得一计。

  柴进见二人已获救,急忙催促道:“此地不是说话处,快走!”拉起二人钻进了野猪林。

    后来孙二娘夫妻在柴进家藏了些日子,以后柴进便把他们秘密地送到了二龙山。

有哪些中国古代民间传说故事?

1、牛郎织女

  相传在很早以前,南阳城西牛家庄里有个聪明.忠厚的小伙子,父母早亡,只好跟着哥哥嫂子度日,嫂子马氏为人狠毒,经常虐待他,逼他干很多的活。

  一天,天上的织女和诸仙女一起下凡游戏,在河里洗澡,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了织女,二人互生情意,后来织女便偷偷下凡,来到人间,做了牛郎的妻子。

  牛郎和织女结婚后,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但是好景不长,王母娘娘强行把织女带回天上,恩爱夫妻被拆散。

  牛郎拉着自己的儿女,一起腾云驾雾上天去追织女,眼见就要追到了,岂知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簪一挥,一道天河就出现了,牛郎和织女被隔在两岸,只能相对哭泣流泪。

  他们的忠贞爱情感动了喜鹊,千万只喜鹊飞来,搭成鹊桥,让牛郎织女走上鹊桥相会,王母娘娘对此也无奈,只好允许两人在每年七月七日于鹊桥相会。

2、孟姜女哭长城

  相传秦始皇时,劳役繁重,青年男女范喜良、孟姜女新婚之夜,新郎就被迫出发修筑长城,不久因饥寒劳累而死,岁改尸骨被埋在长城墙下。

  孟姜女身背寒衣,历尽艰辛,万里寻夫来到长城边,得到的却是丈夫的噩耗。她在长城下撕心裂肺地痛哭,三日三夜不止,长城为之崩裂,露出范喜良尸骸,孟姜女在绝望之中投海而死。

3、梁山伯与祝英台

  祝员外之女英台女扮男装去万松书院求学,途遇梁山伯,一见如故,结拜为兄弟。同窗三年山伯不知英台女儿身,英台因接到家信促其速归不便明言,将白玉扇坠请师母转交山伯,作爱情信物。

  山伯知情后,赶去祝家,英台已许配给马文才,她至死不从,山伯气急病亡。马家来娶亲,英台浑身缟素,经山伯墓前,坟墓爆裂,她跃入坟中,墓复合拢,梁祝化为蝴蝶。

4、嫦娥奔月

  远古时候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天气异常炎热,后羿一气射下尘雀悄九个多余的太阳,深受人民的爱戴。

  后来,后羿娶了嫦娥。

  一天,后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

  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

  后羿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不料被蓬蒙知道了。

  一天,后羿外出,蓬蒙就借此机会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无奈,只好将药吞下,她立刻飘出门外,飞上了月宫。后羿知道后,痛苦不已,只好遥祭月宫中的妻子,百姓知道后,也共同为嫦娥祈求平安。

5、后羿射日

  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兄弟,玉帝一天派一个上天工作.一天,幺弟顽皮游说哥哥们一同上天.人们在十个太阳的暴晒下叫苦连天、死伤无数。叫后羿的猎人不忍大家被派渣太阳们戏弄,弯弓搭箭射下九个,最后天上只剩下一个太阳,使温度适宜人们居住。

长篇古代民间传奇故事

  【#能力训练#导语】从古至今发生过很多传奇故事,那些或勇敢或悲壮或凄惨的事迹虽已离我们远去,但人们会将它们的伟大的英雄事迹流传下来,风靡人间!下面是分享的长篇古代民间传奇故事。欢迎阅读参考!

【篇一】长篇古代民间传奇故事蠢清

    明朝年间,有一个知名的河间驿出了件怪事:很多贡品在经过这个驿站时,莫名其妙地丢失了。为此,朝廷派了刑部的捕头宗玉来查办此案。

    宗玉来到河间驿,走进驿站对面的一家酒馆,选了个临窗的位子坐下来,一边喝酒,一边暗暗观察外面的动静。

  这时,酒馆里进来一位客人,看穿衣打扮,像是个落魄的教书先生。

  那人只要了一碗酒,就站在柜台边喝起来。

    宗玉见状,就把教书先生叫过来一起喝酒。教书先生也不推辞,径直坐到他对面,两个陆升人推杯换盏地喝了起来。

  酒过三巡,宗玉这才笑道:“先生倒不认生啊,生人的酒菜都敢吃,就不怕我动手脚吗?”

  教书先生微微一笑,说:“任谁动手脚,你这刑部的捕快也不会动手脚啊!”

    宗玉不觉一惊,忙问:“你既然知道我的身份,那也定知我为何而来。先生能否为我指点迷津?”

    教书先生哈哈一笑,说那些盗案都是一只老鼠所为。有人亲眼见过那只鼠,体大如猫,机灵异常,当地的捕快多次追捕,都没追上。

    宗玉不觉一愣:“哪里会有跟猫一样大的老鼠?八成是被人们传夸张了,我不信。”

    教书先生往窗外看了一眼,忽然惊道:“快看,那只老鼠来了!”宗玉一扭头,只见一个灰色的影子一闪,就从窗外跃了进来,在他腰上一抓,即刻飞掠而过,果真体大如猫。

  他再一摸腰里,腰牌已不见了。

  他急忙拔腿去追,但那老鼠早已不见了踪影。

    等宗玉再回到小酒馆,却发现连那教书先生也不见了。

  他隐隐觉得,这只老鼠和教书先生有关。

  他问了酒馆老板,方知那教书先生名叫蒋成,住在城西。

  他急忙赶了过去。

    宗玉找到了蒋成家,可蒋成却不在家,只有蒋成的老母亲卧病在床,咳得十分厉害。宗玉见她病得很重,急忙出去抓了药回来,熬好给蒋母服下。

    这时,蒋成回来了,他看到宗玉,不由得一愣。

  蒋母说道:“儿啊,我今天碰到了好心人啊。

  娘的*病又犯了。

  要不是他给我抓药,我怕是见不到你了。

  你快给恩人磕头。

  ”。

    蒋成当即就要跪倒。

  宗玉忙扶住了他,说:“你先别谢我,我还有事要求你。

  请你帮我找到神鼠,要回腰牌吧。

  腰牌丢了,那可是要了我的命啊。

  ”。

    蒋成一听,皱着眉说那神鼠神出鬼没,没人知道它住在哪儿。

  能肯定的带悉前,就是它喜好偷贡品。

  只要等它偷的时候跟踪它,追到它的老巢,自然就能找回腰牌。

  听说这两天还有贡品路经此地,正好是个机会。

  宗玉一想,眼下也没别的办法,只好按他说的办了。

    两日之后,贡品进驻驿站。

  宗玉悄悄埋伏在一棵大树上。

  此时,月色皎洁,三更鼓刚刚响过,宗玉忽然看到一个灰影一闪而过,直扑向驿站里放贡品的屋子。

  细细一看,正是那只神鼠,它撕碎了窗纸,跃身钻进了屋子。

    很快,神鼠就叼着一件东西钻了出来。

  宗玉从怀里掏出白猫,朝神鼠掷过去,正好落在神鼠面前。

  那神鼠一惊,停了下来。

  只见白猫一个翻滚,站立起来,“喵”地叫了一声,就要向神鼠进攻。

  不料,神鼠忽然抬起前爪,照着猫脸就是一巴掌。

  那白猫惨叫一声,落荒而逃。

  神鼠却朝另一个方向窜去,宗玉跟了没几步,神鼠就没了踪影。

    宗玉回到客栈,心情十分沮丧,败在一只老鼠手里,实在心有不甘啊。如今,腰牌被盗,贡品被偷,他这个捕快无能为力,看来只能回京领罪了。

    第二天一早,宗玉却发现他的腰牌正挂在窗棂上。

  他来不及细想,赶紧来到驿站,问他们丢了什么贡品。

  那送贡品的差役却说,箱子被打开了,贡品也被拿出来了,但并没拿走,真是奇怪啊。

  宗玉想了想,忽然明白了,这是蒋成给他个面子,也是吓吓他,让他知难而退。

    宗玉立刻赶到蒋成家,找到蒋成,谢谢他送回了腰牌。可蒋成却说,此事与他无关,他跟神鼠没有半点关系。

    宗玉见蒋成还是不肯透露半点消息,不禁生气地说:“我既食君之禄,就该行忠君之事。

  这个案子,我定要查个分明。

  我知道这件事和你有关,你就老老实实地把神鼠交出来吧,让我也好有个交代。

  ”。

    蒋成却坚决地说:“我跟神鼠确实毫无关系。

  你硬要抓我,将我屈打成招,那也是千古冤案。

  ”宗玉听他话里软中带硬,也不好再说什么。

  毕竟他现在什么证据都没有,总不能就这么把蒋成抓进大牢。

  走出蒋家,宗玉回想起昨晚的情景,不禁更觉得纳闷:那只神鼠哪来那么大的勇气,居然敢扇猫的嘴巴?

    隔了两天,宗玉寻访到城东时,看到一个杂耍班子正在开场子,他就围过去看热闹。

    看着看着,宗玉闻到一股奇怪而又熟悉的气味。

  突然,他一个激灵,那只神鼠身上就有这种气味。

  他循着气味找到后场,却发现那气味是从一只老虎身上发出来的。

  他沉思良久,突然想到了什么,找到班主问:“如果天天用老虎尿涂抹老鼠,那老鼠是不是就不怕猫了?”。

    班主一听,就笑了起来。

  他说,两年前就有人跟他说过这个想法,当时还带来了一只硕大的松鼠,剃下了尾巴上的长毛,每天用老虎尿往松鼠身上涂抹,还驯着松鼠打猫。

  半年之后,那松鼠就被他驯得机灵异常,见到猫也毫不客气,抬起爪子就打,打得猫四处逃窜,那人这才满意地走了。

    听班主这么一说,宗玉算是明白了,看来那人就是蒋成。

  要知道,当地百姓很少见过松鼠,蒋成把松鼠剃成老鼠的样子,让百姓们以为它就是老鼠,再把它传得神乎其神,就成了神鼠。

  他忽然想起,豹猫乃是松鼠的天敌,如果也用老虎尿涂抹,让它不再惧怕松鼠,自然可以取胜。

    于是,宗玉买来一只剽悍的豹猫,开始驯化。不出半个月,豹猫被他驯服了,他就带着豹猫回到了驿站,悄悄埋伏在驿站外面的大树上。

    三更时分,宗玉看到那只松鼠又来行窃了,等松鼠偷窃完了钻出来,他立刻放出了豹猫。豹猫一下子扑住了松鼠,咬了下去,松鼠惨叫一声,就不再动弹了。

    这时,只听到周围一阵锣声,接着,许多人举着火把把驿站包围了。

  驿丞在下面大喊:“上面的人,你跑不掉了,快下来投降吧。

  ”豹猫吓了一跳,转身就逃得没了踪影。

  宗玉跳到豹猫吃松鼠的地方,却不见任何贡品,他心里一惊,中计了!。

    任谁都会想到,是宗玉私吞了贡品。

  眼下之计,唯有先脱身再说。

  他扔出两块石头,连中两人,趁下面的人一团乱,他顺势跳了下去,逃走了。

  宗玉赶到城西,找到了蒋成,一把抓住他的衣领,质问道:“你为什么要暗算我?”

    不料,蒋成坦然道:“老百姓太苦,我又没别的本事,只想尽一己之力,帮帮他们。

  你本事太大,妨碍我做事,我只好对不住你了。

  ”。

    宗玉愕然问道:“那些贡品,你给了百姓?”蒋成点了点头。

    宗玉重重地叹了口气,说道:“你的计谋在我之上,我败得心服口服。

  从今往后,我也只有飘零江湖了。

  可惜你的神鼠,已被我的豹猫吃掉了。

  ”。

    蒋成笑了笑,说:“神鼠早已与我心意相通,我可舍不得让你的豹猫吃掉啊。

  那只被吃掉的,只不过是我临时驯服的一只小松鼠。

  而真正的神鼠,正准备执行新任务呢……”。

    宗玉不禁对蒋成更加钦佩了,他给蒋成行了个礼,然后转身走了。

【篇二】长篇古代民间传奇故事

    清末,有个叫刘文举的将军,性好古玩。他的藏宝阁中有件玉熏炉尤为珍贵,可谓镇阁之宝。

    有一天,家人禀报:徐大人派人前来拜访。

  那徐大人本是刘文举同窗,功成后在外地为官,难得一见。

  刘文举立即请进。

  那人自称沈念庵,是徐大人的幕宾,受东主所托,给刘文举送礼。

  刘文举一看礼物,是件青铜烛台,式样古朴,形制完全符合先秦,大为高兴,忙把烛台送进了藏宝阁。

    就在沈念庵走后的没几天,藏宝阁中出现怪事,一到三更半夜,就仿佛有人在低声呜咽,声音非常凄楚,把刘府家人吓得胆战心惊。

  刘文举是杀过人的,自然不怕,心想难道是什么冤鬼作祟么?就拿出在军中时的佩刀说:“挂到藏宝阁里,看哪个野鬼敢挑事。

  ”。

    没想到拿刀镇着也没用,怪声还是会在半夜三更出现,下人中便有了流言,说肯定是那些古玩血腥气太重,所以冤魂不散。这样越传越真,家人都不敢靠近藏宝阁了。

    刘文举正觉蹊跷,家人来报,说外面来了个老道,一看就说这宅子不干净,要求见老爷。刘文举心想请个老道来看看也好,便同意了。

  老道六十开外,仙风道骨,一见刘文举,便作揖说:“大人,贫道见宝宅有积郁之气冲出,不知可有什么沾过血腥之物?”

    刘文举的古董要说沾血,又有哪件不沾?他点点头,便带了老道来到藏宝阁中,老道看了一圈,叹道:“原来如此。”

    刘文举问是怎么回事,老道指着那玉熏炉道:“便是这东西作祟。

  玉本来就是灵物,一旦沾过人血,魂魄得玉精滋养,就久久不散。

  这件熏炉年代久远,新鬼旧鬼积聚已多,若不能及早破解,只怕府上要不安。

  ”刘文举听了吓了一跳,问道:“那要怎么破解?”老道说:“这些冤魂都是因火丧身,必须以深潭水浸洗,再施法禳解。

  ”。

    这玉熏炉是刘文举随军攻破天京所得,当时诸将全都参与抢掠,事后因怕朝廷怪罪,他们干脆一把火烧掉了抢掠痕迹,来个死无对证,因此老道这话倒是丝丝入扣。

    于是,刘文举同意老道设坛作法。

  老道先在门前扎了个草堂,再让人将玉熏炉抬到里面,用黄布整个包住,画符禹步闹了三天,又端了出来,让人抬到山中一座古潭边。

  老道说:“大人,现在可以沉入潭水之中。

  冤魂郁结,不易禳解,定要沉满七日方可。

  ”。

    刘文举担心东西被调包,就问:“道长,能开包袱看一下吗?”老道一口答应,刘文举解开黄布细细看了看,见里面正是那件玉熏炉,玉质通透,这才放了心。

    玉熏炉放在一个铁笼中,被拴上铁链沉入潭中。潭并不大,刘宅家丁众多,这七天里时时都有人守着,真连只苍蝇都飞不进来。

    七天一过,刘文举马上让人捞起铁笼,没想到一捞起来,里面竟然空空如也。他大吃一惊,这铁笼是用铜锁锁着,钥匙只有一把,而且网格极密,连只手都伸不进去,玉熏炉怎么会不翼而飞?

    老道见此情形也是一怔,叹道:“刘公,原来怨郁之气如此之重,竟连美玉都被化尽,贫道实在有愧。”说罢连谢礼都不要,就要告辞。

    刘文举心想:说不定潭中另有暗道,老道买通了水性极高之人在潭底将熏炉偷走了。

  他叫住老道,让人把这潭都抽干了看看。

  潭不大,可一抽干水,才发现鱼有不少,可潭底尽是山石,硬得跟铁一样,哪有什么暗道?到了这时,刘文举也死了心,只得把老道放了。

    接下来几日,藏宝阁倒是安静了,再没出过怪声。刘文举心想家里干净就好,就当破财消灾。

    这一天,刘文举得知一个新来的佣人突然失踪了,可查查也没少什么东西,不算卷逃,就摆摆手说:“算了,他要走就走吧。”

    正在这时,有人禀报,说老爷故友徐大人迁官至此,前来探望。

  刘文举忙出去迎接,两人一聊上,刘文举便谢过他的赠礼之谊,徐大人一听很是诧异,说自己从没让人送东西来,更没有一个叫沈念庵的幕宾。

  再说到后面发生的事,徐大人叫道:“刘兄,你定是上当了!”。

    徐大人推测失踪的下人与之有关,马上派手下快马追缉,果然天还没黑,就抓到了。再顺藤摸瓜,两天后就抓到了两个同伙,正是那老道和沈念庵,一搜之下,玉熏炉也还没脱手,果然就在他们身边。

    刘文举大为惊奇,问徐大人到底如何看破的,徐大人叹道:“我早就听说过有一伙人,精擅制作赝品骗人,听你说了这事,猜想多半是他们。”

    徐大人没有猜错,这伙人听说鼎鼎大名的玉熏炉落到刘文举手上,就布下了一个圈套:下人卖身投靠是第一步,沈念庵送烛台则是第二步。

  那烛台中间其实是空的,装有极薄的铜簧片,只要在附近拨动另一根一样的簧片,烛台感应后就能共振发声,伪装成鬼哭。

  老道则是最后一步,下水的其实是他们事先做好的赝品,真器早被带走了。

    至于这赝品为何沉入水中会消失不见,那是因为不论烛台还是假熏炉,其实都是用米粉做的。

  米粉和上石粉,调好后再上色、晾干后,质地坚硬,几乎和玉质一模一样。

  他们的手段极其高明,以至于刘文举在潭边检查时,都没看出破绽。

  而米粉在水中浸泡七天七夜后,早已散架,被潭中游鱼吃光,这样自然神不知鬼不觉。

  刘文举听到这儿,才恍然大悟……

【篇三】长篇古代民间传奇故事

    清朝初年,靠一个铜板能攥出水的积累方式起家的关东大财主刘来喜要盖豪宅,遍访民间木工高手,发誓要用三年时间,造一座六进六出的豪门大院。消息传出,一时间,各路木匠高手纷纷云集,都想在富得浑身冒油的刘财主身上挣上一笔。

    常言说,是骡子是马得牵出来遛遛。

  刘财主之所以能成为财主,自然有不同凡响之处,他不听来应聘木匠的花言巧语,只用一招:哪个活儿是你干的,哪怕路途再遥远,也要领我去看看。

  就这一手鸡蛋里头挑骨头的法子,不知有多少木匠被淘汰。

    在应聘的木匠中,有一支被称为“五鲁班”的父子兵被刘财主选中。

  当家人叫陈天良,领着四个生龙活虎的儿子,靠一门祖传的木工手艺誉满关东,所建豪门大院不计其数,不管是门窗屋脊,所连的卯榫,任你十头骡子、八匹马也休想拽开。

  看“五鲁班”雕在房梁上、门窗上和箱体、桌角上的蝴蝶、鲤鱼,会害怕那蝴蝶扇动翅膀飞了,鲤鱼跳起来,蹦到锅里。

  就凭这,陈天良和四个儿子,得了个“五鲁班”的称号。

  刘来喜佩服得五体投地,把褶子脸堆成了个包子。

    弄明白刘财主的真实意图,凭着艺高人胆大,陈天良点头应承了下来,至于工钱,陈天良没有细问。凭他的经验知道,像刘财主这样的富户,是不会亏待他们的。

    接下来,陈天良父子按照刘财主的要求,白天黑夜地干活。刘财主经常从老宅过来,一双挑剔的眼睛时刻盯着木匠刻下的每一刀,但任凭他再苛刻,也没有挑出半点毛病来。

    不知不觉间,到了寒冷的冬季,鹅毛雪下了三天三夜,要命的“白毛风”也刮了三天三夜。

    这天早上,刘财主一早就吆喝着在老宅的伙计们起来扫雪,顺便把陈天良父子也一并吆喝起来。

  陈天良扫出雪道,过去把黑漆大门敞开。

  那大门往里一拉,就听“咕咚”一声,一个拄着根木棍的单腿乞丐硬邦邦地从门外倒了进来。

  陈家父子惊呼:“坏了,是个一条腿的‘路倒’!”。

    贫病交加的乞丐,遇上寒冬,往往倒毙在路边,名为“路倒”。

  陈天良摸了摸这个乞丐的胸口,见还有一口热气,忙吆喝儿子:“快,抬回去用雪擦拭全身,可能还有救。

  ”这时,就听刘财主一声断喝:“慢着!”众人停下手,就见刘财主用拐棍挑了挑乞丐空着的裤腿,说道:“这样一个废人,救活了又能干什么?莫不如随天意吧。

  ”说完,也不顾陈天良的反对,就安排伙计用马爬犁拉到荒郊扔了。

    眼见着三年工期将满,刘财主家的新宅已是气势恢宏,黑森森的府第透着威严,刘财主就择了个黄道吉日搬了进来。

    “五鲁班”父子把木匠家什早已捆扎好,铺盖也已收拾停当,就等着刘财主早日给结了三年的工钱,好早早地回家与家人过团圆年。

    这天早上,好不容易盼来了刘财主,只见他迈着四平八稳的方步,端着锃亮的白铜水烟袋,咕噜噜地喷着休闲烟,指着地上尚未用完的半截红木、楠木以及名贵的板材头,说道:“这么些上好的木材就这样废了,怪可惜的,再打上两个箱子吧。”说完,就回了后院,再也不见了踪影。

    陈天良一看,不干完这个活儿,恐怕是不能回家过年了。

  两个箱子好做,可尺寸难求,爷儿几个合计了一宿。

  最后,还是陈天良一锤定音:“刘家家藏百万,箱柜不计其数,或许是看我们的手艺好,让我们给做两个床头边盛装体己的宝匣吧。

  ”。

    没办法,陈家父子又解开了早已捆扎好的行李工具,精选了几块楠木下脚料,拿出了看家的本事,在雕刻上下足了功夫。

  只几天,一对精致的箱子就做成了。

  刘财主看了,连声叫好,最后,捋着胡子笑着说道:“不愧是大名鼎鼎的‘五鲁班’,这对箱子,就是送到皇宫,皇上怕是也得给赏钱。

  这样,这对箱子算我送给你们的礼物,你们就用它可着劲盛三年的工钱吧!”说完,吩咐管家,领他们到库房装银钱。

    陈家父子做梦也没想到事情会是这样,一个哑巴亏就这样吃在了肚子里。只能在心底佩服刘财主之所以能够成为富甲一方的财主,欺人的手段高,实在是高!

    拿着摞起来不够爷儿几个每人踢一脚的工钱被赶了出来,陈天良仰天长叹。

  就在大门要关上时,陈天良忽然像想起什么似的一拍大腿,说道:“刘老爷,犬子建房时一时疏忽,前日房梁上的雕活儿还有一刀没有完成,我想提醒倒给忘了,险些误了大事。

  ”说完,又从包裹里拿出了刻刀,随管家上了房。

    不一会儿,陈天良就从房上下来了。看着“五鲁班”卷着铺盖狼狈地离去,刘老爷的心里有说不出来的痛快。

    住进了雷劈不动,火烧不着,水淹不透的新宅子,刘财主美得做梦都能笑出*来,里里外外都透着一个爽。流水席放满了六进的宅院,前来恭贺的人比池塘里的蛤蟆还多。

    单说这夜,刘财主送走了客人,刚刚熄灯躺下,就听到了房梁上传来了一阵奇怪的声响,先是隐隐约约地听到车老板“喔喔喁喁”地套车,接着就听“啪”地一声鞭响,车老板喊了一声“驾!”一阵马挂銮铃便响到了天放亮。

  第二天中午,一夜没睡好的刘财主刚想喝口人参汤,就见管家踉踉跄跄地跑了进来,说道:“老爷,不好了,咱家外出进货的一挂大车,连人带货掉进了河里……”

    刘财主心痛得“嗷”了一声,刚喝进嘴里的人参汤又喷了出来。

    没想到事情远没有结束,刚过了半个月,夜里刘财主又听到了房梁上传来的赶车声,天亮派管家上去看了几个来回,也没有看出个子丑寅卯来,刚想歇口气,不想家人又来报,说是小少爷去学堂的路上被胡子绑了,开口索要两千两银子,不然三日后撕票。

    每隔半个月就雷打不动地破一次财,不到一年,原来万贯家财的刘财主家就只剩下个空壳了。

    这一年,关外瘟疫流行,流民遍地,眼见着聚拢不起家业的刘财主索性做起了善事,在院子里支起了十八口大锅,每天向流民施粥。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一连施舍了七七四十九天,刘财主依然没有停手。

    这天,“五鲁班”父子路过这里,见刘财主慷慨为灾民施舍,惊愕不已。刘财主见了陈天良,一脸愧色,拿出了当年所昧下的工钱,执意要补齐,并恳请原谅他的贪念。

    陈天良看着刘财主已从心里透出了善意,忽然又像想起了什么,对刘财主说道:“当年眼力不济,雕梁时似有一刀仍没有雕好,刘老爷可否允我补齐当年的一刀之差?”刘财主羞愧地点了点头。

    “五鲁班”走后,每隔半个月,刘财主夜里仍能听见房梁上传来赶马车的吆喝声,所不同的是,他不但再也没有破财,相反,日子一天天地好了起来。

    原来,当年陈天良见刘财主为富不仁,阴险刁蛮,暗中雕刻了一架精致的马车放在了房梁上不被人注意的地方,车头向着房外,见天把刘财主的财产往外拉。等刘财主幡然悔悟做起了善事,陈天良又把马车给转了回来,把散失的财产见天往里拉。

    几年后,刘财主又成为富甲一方的财主,一生再也没有做过一件缺德事。

八则古代民间故事传说

  【#能力训练#导语】从古至今发生过很多传奇故事,那些或勇敢或悲壮或凄惨的事迹虽已离我们远去,但人们会将它们的伟大的英雄事迹流传下来,风靡人间!下面是无分享的八则古代民间故事传说。欢迎阅读!

  故事一《乌镇的民间故事》

    乌镇市河西岸,有棵古老银杏树,树又高又大,要三人手拉手才能合抱,古朴苍劲,十里外就可望见树顶,古银杏从唐代传到现在,已有一千年的历史。

    这棵银杏,与唐代一位英雄有关。

  唐宪宗元和年间,有个英勇的将军,姓乌名赞,人称乌将军。

  乌将军爱国爱民,武艺高强,英勇善战。

  唐代自安史之乱以后,中央实力渐弱,地方官吏飞扬跋扈,纷纷割据称王。

    当时,浙江刺史李琦也要称霸,就举兵叛乱,致使这一带兵荒马乱迹斗,百姓无法生活。

  皇帝就命乌赞将军同副将军吴起,率兵讨伐,他们穷追猛打,直打得叛军望风而逃。

  当官兵追赶到乌镇的车溪河畔时,李琦突然挂出免死战牌,要求休战。

    乌将军就地扎营,待机再战。

  谁知就在当天深夜,叛军却偷袭营地,乌将军奋起迎战。

  李琦向后退到车溪河边,从一座石桥上飞快逃过。

  乌将军越马上桥,被一阵乱箭把乌将军射死。

  原来李琦在桥堍下设下陷阱,暗害了乌将军。

  而乌将军胯下的青龙驹,中了毒箭,跑回了车溪的东侧,死在了那里!。

    吴起赶来,杀退了叛军,把乌将军埋葬在车溪河西,为他堆坟立碑。

  说也怪,就在当天夜里,人们看到乌将军在新坟上,射出点点闪光的红光,还传出阵阵的战马嘶鸣。

  第二天,坟上冒出一株绿叶银杏,很快就长成参天大树,奇怪的是这棵银杏从来不结果实。

  大家说,这银杏是乌将军化身。

    由于平定了李琦的叛乱,百姓免遭战乱之苦。

  人们为了纪念这位热爱国家的将军,在乌镇建造了一座乌将军庙,并在庙中悬挂一块匾额,上面写着“大树属将军”五个字。

  乌将军也从此成为保佑当地百姓的地方神。

  这个传说,广为流传!也是乌镇由来的民间说法,即河西以乌将军而得名为乌镇!河东以乌将军的青龙驹得名为青镇!

  故事二《将军风水墓》

    相传,在元代的时候,有一个大将军,名叫张柔,威猛无比,是个常胜将军,受到百姓的爱戴。死后,皇帝顺应民意,在他战斗过的地方为他选一处墓地,就派了风水术士到处寻找风水宝地。

    话说到了中山(今河北满城)城一带,站在城北至高点眺望,西侧乃陵山,东侧平原一望无际,北侧连绵群山到此收尾,细看尽头处云雾缭绕尘雀,紫气弥漫,有九龙戏水之妙处。

  往北10里靠西,此处乃一小村,此村北依九山,南临漕水,群山环抱,却又地势开阔,但见整体山峦成龟卧形态,中央则是九龙下山之气势,术士道:“此处乃之秒地也”。

  于是回朝向皇帝禀报,到了朝堂之上,皇帝问可曾寻得合适陵址。

  术士缓缓道来,此地依山傍水,西侧山峦此起彼伏,有金山玉山,东侧则是一望无际的平原,有大楼小楼,承山之威,继楼之仪,而已。

  皇帝听罢大悦,即命人在选址处划定范围,征招附近百姓开山挖土,凿石修路。

    消息传到了附近的百姓耳朵里,他们很着急,为什么呢,因为将军的陵址将来要保密的,少不得现在为他们出力的人,将来可能要被陪葬。

  正在人们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在村西的月明寺山坳处传来阵阵佛声,细看,才知道是明月老和尚,和尚掐指一算,沉思片刻对村民说,躲过此劫不是没有办法,但是你们要齐心协力方可。

  说吧对人们耳语片刻,人们就照办去了。

    也不知过了多少时日,陵寝终于修好,最后一道程序就是要附近山里的汉白玉做石人石马像,还有赑屃驼碑,上面镌刻大将军的功德,还有朝廷的评判等。这也是最苦最累的活,弄不好重大几十吨的石料就会砸死人的,在即将树碑的时候,按古法很多百姓要陪葬的,可是当把人们绑进即将填埋的大坑的姿兄磨时候,石碑就会无故倒下,而人们出了坑则石碑巍耸不倒,此事传到皇帝耳朵里,就命人前来查看,说是张柔显灵,不想让百姓付出劳动还要搭上性命,于是皇帝就赦免了百姓,不日陵寝修建完毕,落了个两全其美的结局。

  故事三《鬼谷子算命》

    鬼谷子卜卦算命最准了,他算定自己要断子绝孙。

  可他的老婆偏偏身怀六甲,生下一个男孩。

  鬼谷子点来算去,对老婆说:“这孩子不中用,莫白费心机了,一铲灰封了口算了。

  ”。

    老婆一向当老公是半神仙,言听计从,果然叫稳婆一铲灰封了他的口。

  第二年老婆又生了个男孩。

  鬼谷子翻烂命簿、相书,还是断定:“这孩子不中用,撂马桶里溺死算了。

  ”老婆又听从了。

  第三年,老婆手脚更快,生下个男孩比母鸡生个蛋还来得利索。

  鬼谷子也没奈何,对老婆说:“这个孩子我就凭你自己主张了,埋了或养着你看着办吧。

  这个孩子命带劫,长到十六岁,如果不被洪水卷走也要葬身虎口,纵使逃过虎口,也势必自己打火照别人杀自已。

  ”老婆却说:“我就不听你乱嚼舌头了,老娘生的孩子活蹦乱跳的,我就不信要遭横死。

  听你的话,断送了两个孩子,这个不管日后是神是鬼,是牛是马,我也要他了。

  ”说着叫稳婆洗了孩子,扯出奶子。

    鬼谷子喜欢分享喂起奶来。

    鬼谷子断定自己断子绝孙,对家业也不十分在意,背起包袱雨伞,打起招子云游天下去了。

  他一路卜卦算命来到京城。

  他的卜卦、算命越发奇验,几乎是百发百中,算人荣、辱、祸、福、升、沉、死、生分毫不差。

  他的名声早盖了偌大个京城,找他卜卦、算命的男女熙熙攘攘,鬼谷子忙得像陀螺样打转转,那钱就像水一样流进来,名声越来越大,鬼谷子乐不思蜀了,早把家乡忘到九霄云外,这样不知不觉过去了十六年。

    鬼谷子的儿子叫鬼豆,已长成十六岁的后生哥。

  鬼豆这一日到溪边垂钓,忽然来了七个头面光鲜的姑娘,笑眯眯地说:“这小哥,你背我们过溪吧了”鬼豆一听这话,羞得睁不开眼。

  他用脚刨着黄沙,不晓得该怎么答应。

  姑娘们更乐了,推推操操的,又一齐说:“这小哥怕难为情,那就一个个牵我们过溪吧?”鬼豆好像被七颗太阳照着似的,热得鼻尖、脑门直流汗。

  他突然撂下钓竿,扎起裤筒,跳到水里,搬来一块块大青石,利索地垒起丁步。

  他两臂有打疙瘩的键子肉,气力大得放得翻大牛枯。

  溪面不宽,没一个时辰,他已经垒起一道稳当的石丁步。

  他站在溪当中,憨憨地点点头,笑一笑。

  姑娘们叽叽笑着,扭着腰肢从石丁步上跑过,有个顶小的身一歪,差点跌到溪里,鬼豆“哗哗”膛水过去,让她扶着自己的肩膀过了溪。

  故事四《湘妃竹的由来》

    相传尧舜时代,湖南九嶷山上有九条恶龙,住在九座岩洞里,经常到湘江来戏水玩乐,以致洪水暴涨,庄稼被冲毁,房屋被冲塌,老百姓叫苦不迭,怨声载道。舜帝关心百姓的疾苦,他得知恶龙祸害百姓的消息,饭吃不好,觉睡不安,一心想要到南方去帮助百姓除害解难,惩治恶龙。

    舜帝有两个妃子——娥皇和女英,是尧帝的两个女儿。

  她们虽然出身皇家,又身为帝妃,但她们深受尧舜的影响和教诲,并不贪图享乐,而总是在关心着百姓的疾苦。

  她们对舜的这次远离家门,也是依依不舍。

  但是,想到为了给湘江的百姓解除灾难和痛苦,她们还是强忍着内心的离愁别绪欢欢喜喜地送舜上路了。

    舜帝走了,娥皇和女英在家等待着他征服恶龙、凯旋的喜讯,日夜为他祈祷,早日胜利归来。

  可是,一年又一年过去了,燕子来去了几回,花开花落了几度,舜帝依然杳无音信,她们担心了。

  娥皇说:“莫非他被恶龙所伤,还是病倒他乡?”女英说:“莫非他途中遇险,还是山路遥远迷失方向?”她们二人思前想后,与其呆在家里久久盼不到音讯,见不到归人,还不如前去寻找。

  于是,娥皇和女英迎着风霜,跋山涉水,到南方湘江去寻找丈夫。

    翻了一山又一山,涉了一水又一水,她们终于来到了九嶷山。

  她们沿着大紫荆河到了山顶,又沿着小紫荆河下来,找遍了九嶷山的每个山村,踏遍了九嶷山的每条小径。

  这一天,她们来到了一个名叫三峰石的地方,这儿,耸立着三块大石头,翠竹围绕,有一座珍珠贝垒成的高大的坟墓。

  她们感到惊异,便问附近的乡亲:“是谁的坟墓如此壮观美丽?三块大石为何险峻地耸立?”。

    乡亲们含着眼泪告诉她们:“这便是舜帝的坟墓,他老人家从遥远的北方来到这里,帮助我们斩除了九条恶龙,人民过上了安乐的生活,可是他却鞠躬尽瘁,流尽了汗水,淌干了心血,受苦受累病死在这里了。”

    原来,舜帝病逝之后,湘江的父老乡亲们为了感激舜帝的厚恩,特地为他修了这座坟墓。

  九嶷山上的一群仙鹤也为之感动了,它们朝朝夕夕地到南海衔来一颗颗灿烂夺目的珍珠,撒在舜帝的坟墓上,便成了这座珍珠坟墓。

  三块巨石,是舜帝除灭恶龙用的三齿耙插在地上变成的。

  娥皇和女英得知实情后,难过极了,二人抱头痛哭起来。

  她们悲痛万分,一直哭了九天九夜,她们把眼睛哭肿了,嗓子哭哑了,眼睛流干了。

  最后,哭出血泪来,也死在了舜帝的旁边。

    娥皇和女英的眼睛,洒在了九嶷山的竹子山,竹竿上便呈现出点点泪斑,有紫色的,有雪白的,还有血红血红的,这便是“湘妃竹”。竹子上有的像印有指纹,传说是二妃在竹子抹眼泪印上的;有的竹子上鲜红鲜红的血斑,便是两位妃子眼中流出来的血泪染成的。

  故事五《息氏墓和韩丘村》

    留光乡有一个叫做青堆的村子,青堆村的东面有一片郁郁葱葱的小林子,小林子中有一座古墓,墓前立有一通石碑,石碑是什么时候立的无人知道,但是石碑上所镌刻的大字还依稀可辨,上面的字是:战国息氏贞烈之墓。

    就是这一座战国息氏贞烈之墓,不仅埋藏着战国时期的一位贞烈女子,而且还埋藏着我国古代一个广为流传的凄美的千古爱情故事。

    话说战国时期的一段时间,青堆这一带属宋国,宋国当时的国君是宋康王戴偃。宋康王戴偃是一个十分昏庸暴虐的国王,他在位期间,到处游山逛水,广纳美女,穷奢极欲,横征暴敛,把个宋国的国家的事情闹的一团糟,黎民百姓不得安生。

    这年夏天,宋康王游玩到青堆这个地方,见一条溪流从这里潺潺流过,溪流两边树木茂盛,风清气爽,景色宜人,是个避暑的好地方,就下令强征民夫,在这里修了一座供他游玩时休息的行宫。这样,每到烈日炎炎的夏天,宋康王都要带着他的大臣和美姬爱妾们到这里游玩和避暑,在这里过上一段天上人间的生活。

    有一年夏天,宋康王戴偃又带着他的大臣和爱妾们来青堆行宫避暑,得空儿驾车在附近游玩时,在西南方向的一个地方,发现有一位女子?着篮子在桑园中采桑。

  这个女子淡妆素裹,唇红齿白,眉清目秀。

  她在一片葱绿中采桑,如同一朵出水的荷花般的美丽,把个宋康王惊得呆了。

  宋康王觉得,他的所有美姬爱妾,比起这个采桑的女子来,都黯然失色。

  宋康王在这里愣愣地看了好大一个时辰,直被弄得魂不守舍,如痴如醉,然后才带着人等回到了青堆行宫。

    在青堆行宫,宋康王食不甘味,夜不能寐,他仍然在思念着那位女子。第二天早上,他一面派人前去打听那女子的家庭住址,谁家女子和家庭情况,一面叫人派了民夫,在行宫前边大兴土木,筑了一个几丈高的叫做青陵台的大土台子,他每天站在青陵台上,向西南方向眺望那个美丽的采桑女子的身影,良久连眼珠儿也不转一下,真是神魂颠倒。

    前往打探的人回报说,这个采桑女子不是别人,就是宋国舍人(当时地方的一级小官职名)韩凭的妻子,她姓何,名字叫做息氏,是附近有几里远的一个叫做吴村的小村子里的人。

  宋康王一听说情况,马上派手下传韩凭见驾。

  他对韩凭说:“你家里有这么好的老婆,也不叫本王知道,现在我知道了,也不怪罪你,只要你把老婆献给本王,本王将给你加官晋爵,还要给你很多的银两,不愁再续娶一个,希望你不要拒绝。

  ”。

    宋康王想,像韩凭这样的一个无名小辈,根本就不配娶息氏这样的一个漂亮的女子,叫他献出自己的老婆,还不是我一句话的事情。其实,宋康王想错了,韩凭虽然官职低下,生活贫寒,但夫妻两个恩恩爱爱,日子过得相当幸福,他严词拒绝了宋康王的无耻要求。

  故事六《华佗求学》

    华佗开初行医的时候,本领也不怎么高明。

  因为他能虚心向别人学习,一点一滴,取长补短,终于成了名医。

  成了名医以后,他也不忘向高明的老先生请教。

  这里讲一个华佗虚心求学的故事。

    有一天,来了个年轻人,请华佗给治病。

  华佗把脉一按,就对病人说:“你是得的头风病。

  药倒有,只是没药引子。

  ”“要什么药引子啊?”“生人脑子。

  ”病人一听要生人脑子做药引子,吃了一惊,心想这没法找,只得回家去了。

    过些日子,这年轻病人又找到位老医生。

  老先生问他:“你这头风病找人看过吗?”年轻人说:“找华佗治过,他说要生人脑子做药引子,我没法,只好不治了。

  ”老先生哈哈大笑,说:“用不着去找生人脑子啦,找十个古旧草帽,煎汤喝就行了。

  只是记住要找人们戴过年数多的草帽才顶事。

  ”。

    病人照样做了。

  果然是药到病除。

  有一天华佗又碰到这个年轻人,见他生龙活虎似的,不像有病的样子了,就问道:“你的头风病好啦!”年轻人笑着回答:“是呀,多亏一位老先生给治的。

  ”华佗又问吃的什么药,什么做药引子。

  年轻人说:“用草帽煎汤。

  ”华佗一听,连忙问那老先生住在哪里。

  年轻人告诉了华佗。

    华佗回家一想,别人积了多少年的经验,才得到的秘方,哪里会轻易传授,我只有去到他门下求学才行。于是华佗就装扮成一般人模样,跟那老医生当学徒,一学就是三年。

    这天,老先生出外治病去了。

  华佗同师弟在屋里炼药。

  这时门外来了一个大肚病人,只见他肚大如箩,腿粗像斗。

  病人说是特意来找老先生治病的。

  老师傅不在家,华佗的师弟不敢随便接待,就叫病人改天再来。

  病人苦苦哀求道:“求求先生,帮我治一下吧!我家离这儿很远,来一趟真不容易啊!”这时华佗出来了,见病人确实病重,不可迟延,就说:“我来给你治。

  你拿二两砒霜,匀两次吃。

  可不能一次就吃了啊!”病人接过药,连声感谢,走了。

    病人走了之后,师弟埋怨华佗了:“你可知道那药有毒,吃死人怎办?”华佗说:“这人得的是膨胀病,必须毒攻,这叫做以毒攻毒。

  ”师弟说:“治死了谁担待得起?”华佗笑着说:“不会,出了事由我担着。

  ”。

    再说那大肚病人拿了药走到村外,正巧碰上老医生回来了,病人走上前向老医生求医。

  老医生一看病人,说道:“你这病容易治,买二两砒霜,匀两次吃,一次吃有危险。

  快回去吧。

  ”病人听了,把手一伸,说:“二两砒霜,你徒弟拿给我了,他也叫我分两次吃。

  ”。

    老医生接到药一看,果然上面写得清楚。

  老先生想:“我这个验方除了护国寺老道人和华佗,还有谁知道呢?我还没有传给徒弟啊!”他回到家里,就责问两个徒弟:“刚才大肚病人的药是谁发的?”师弟指着华佗说:“是师兄,我说这药有毒,他不听,充能哩。

  ”华佗一旁不慌不忙地答道:“师傅!这病人得的臌胀病,腹中有毒,砒霜也有毒,以毒攻毒,病人吃下肚有益无害。

  ”。

    “这是谁告诉你的?”“护国寺老道人。

  我在那里学了几年。

  ”。

    老医生这才明白,他就是华佗。

  叫道:“华佗啊!你怎么到我这儿来学医呀?”“师傅,你认错人了吧!”“不会,我的秘方没别人知道。

  ”华佗这时只好把来求学的来由说出。

  老医生听华佗说完一把抓住他的手说:“呀,你已经名声远扬了,还到我这穷乡僻壤来吃苦头,真对不起你啊!”

    华佗说:“老先生,人的才能有高有低,但是都各有所长,我没有的东西,就该向你学。行医人和行医人都是一样的啊!”

    老医生感动得直掉眼泪,当即把自家的独门偏方告诉给华佗。

  故事七《乌鸦山上造反记》

    从前,有个农民叫曾大牛,他年轻力壮,吃苦耐劳,可一年到头都吃不饱饭。

  田地里收获的粮食,九成都被地主老爷收走了,只留得一成勉强度日。

  饶是曾大牛这样软弱的性格,也想把地主抓起来打一顿。

    一天,曾大牛正在田里干活,一群乌鸦在他头上大叫:“曾大牛,造反了!曾大牛,造反了!”曾大牛心想:我可没本事造反!便大声回答:“无头鱼能游,曾大牛就反!”说着,在水田抓起—条小鱼仔,捏断头往小溪抛去。

  没想到,这无头鱼竟能摇摆着尾巴游走了。

  曾大牛看得目瞪口呆。

  曾大牛回家,把这事对家里人说了,家里人对曾大牛说:“不能造反啊!不能造反啊!”

    第二天,曾大牛牵牛耙田,那群乌鸦又在他头顶大叫:“曾大牛,造反了!曾大牛,造反了!”叫得比昨日情更切。

  曾大牛回答说:“石头不沉,曾大牛就反!”说完抱起一块大石头,往小溪丢去。

  奇怪,近百斤的大石头浮在水面,不下沉。

  曾大牛回家,把这件事说了,家里人还是说:“不能造反啊!不能造反啊!”

    第三天,曾大牛下田干活,走到半路,那群乌鸦又在曾大牛头顶大叫:“曾大牛,造反了!曾大牛,造反了!”叫得比上两次情更切。曾大牛有点生气,从路边扯下一片竹叶,说:“竹叶能当剑,曾大牛就反!”说着手捏竹叶向路边一块大石扔去,竹叶在半空化成三尺长,“当”的一声,将大石劈为两半。

  曾大牛回村,把这件事对全村人说了,众人都说:“这是天意,反得!反得!”

    众人拥立曾大牛为头领,招兵买马,筹备造反,并择定黄道吉日,揭竿起义。

  众人约定:“乌鸦仙”传达天意,叫众人谋反,造反那日,不得穿白衫裤。

  否则,就是对抗苍天,违逆天意,杀头祭旗。

    曾大牛的姐夫,是个刁滑之人。他想:“大牛舅仔,坐第一只交椅,我是姐夫,该坐第二只交椅;什么穿白穿黑,谁敢管我?”造反那口,姐夫故意穿了个全身白。

  姐夫刚出门,大黑公鸡跑到他面前,拦住去路,大声呼叫:“穿白衣服要杀头!”

    姐夫火了,大声应道:“丧门星!”说罢,手起剑落,把个黑公鸡杀了。

    姐夫走到水塘边,黑公鸭摇摇摆摆走上前,拦住姐夫,大声叫“穿白衣服要杀头!”姐夫生气地应道:“丧门星!”说着手起剑落,把个黑公鸭也杀了。

    姐夫走到大路,黑公鹅正在吃草,见他来了,拦住去路,也大声叫:“穿白衣服要杀头!”姐夫气极了,话也不说,手起剑落,把个黑公鹅也杀了。

    乌鸦山上,众人都穿着黑衣服,唯独姐夫穿白衣服,众人好不气愤!为不悖天意,曾大牛一声令下,把个姐夫杀了祭旗。

    曾大牛的姐姐,闻知弟弟不讲手足之情,把丈夫杀了,一怒之下,便上京城,密告皇帝,皇帝闻报大惊,即派兵马,杀气腾腾奔乌鸦山而来。

    曾大牛等众人,虽然勇猛拼杀,但因人少势弱,终敌不过朝廷兵马,尽被杀害。曾大牛的姐姐,来不及领到皇上恩赐,也在混乱中被朝廷兵马杀掉了。

    皇帝知道,曾大牛造反,是乌鸦作祟,便传旨风水先生,寻找乌鸦巢穴,斩草除根。

  寻来找去,见一山貌似乌鸦,山头有一座墓穴,料定必是乌鸦藏身之地,便唤人马挖掘。

  谁知,坟墓掘开,不见棺材,只见墓后有一条沟,直通山下。

  他们便跟踪挖掘,终于在山下溪边大石脚,掘到了棺材,打开一看,发现里面果然有三只乌鸦仔,尚未会飞,他们便把乌鸦仔杀了。

    曾大牛被杀后,每日晚上,便有一只乌鸦在山上大声哀叫:“曾大牛,曾大牛……”其叫声之凄惨,足使铁石心肠人下泪。听说那乌鸦是在为曾大牛招魂。

    从此后,人们便称那山叫乌鸦山,把那座古墓叫乌鸦地。

  故事八《小孤山的传说》

    引子:在安徽省宿松县郊外有一座高达百米、风景秀美独树一帜的奇山,山形似古代妇女头上的发髻,山体俊美,坐落在波浪涛涛的长江里,三面环水,只有一面挨着陆地,方便世人的出入,因此也叫“长江第一关”,在古时地形险要,是兵家必争的风水宝地。此山东看一支笔,西望太师椅,南观如撞钟,北观啸天龙,非常壮观奇特,香火旺盛,不知多少善男信女来此一游,抽得灵签一支,以求得妈祖娘娘的保佑。

    此山叫小孤山,自古以来就有很多传说,而我最喜欢的是故乡老人们津津乐道的一段传奇故事。

    话说从前有一位富有的员外,员外夫人早逝,只留下一爱女小姑。

  小姑天性活泼美丽,又聪明灵巧,深得父亲的宠爱。

  小姑十三岁那年,员外又娶了一位娇妻柳氏,柳氏本是一风尘女,对员外百般娇嗲,妩媚风情,直哄得员外对她眉开眼笑,疼爱的程度,不亚于对小姑。

    柳氏久不生育,表面上对小姑也还不错,但是小姑对她却敬而远之。每天除了吃饭,一家人在桌上相遇,小姑对她以礼相待,剩下时间,小姑总是躲在自己的闺中做女工,有时和丫环梅儿一起出去走走逛逛街市。

    小姑闲时无事,好坐在窗户前观看外面的景色,特别是对面一条街市,街市上繁华昌盛,日夜都很热闹,让她常常忘记对母亲的痛苦思念,有时一呆,就是几个时辰,也不觉得疲累。

    日子一久,她已养成了这个习惯,却不知楼下时常有一个后生在看她。

  一个楼上,一个楼下,天天如此,小姑却浑然不知。

  后生叫达古,住在小姑家的大宅子后面,只是家境一般,与老母相依为命。

  达古喜欢读书,一边种几亩薄地,虽说不是富贵,但日子也过得算是平静,自从发现小姑喜欢站在窗户前,他也习惯了天天看上几回,一日不瞧上一眼,心里就难受,夜晚也难以入眠。

  他很想接近小姑,但是人家是员外小姐,自己怎么可能有机会呢?。

    小姑喜欢在街市上东转转西转转,看到喜爱的什物会买一些回家。

  小姑特别喜欢吃瓜子,所以常常光顾一些卖瓜子的小摊,差不多都尝遍了,味道也差不多。

  这天,小姑正走着,看见有一家瓜子摊前挤得人满为患,一时好奇,叫梅儿前去看看。

  梅儿赶紧上前一瞧,脸色高兴起来,对小姑招了招手,那意思小姑自然懂得是瓜子好吃的意思,这是她们一贯的行为。

    小姑等在旁边,好不容易才等得人散尽,方看见瓜子摊前货已经不多了,原来小摊主很会做生意,第一天开张,买一送一,怪不得人都来抢呢。小姑有些失望,正准备走,摊主抬起头,对她一笑,说:“小姐,别走,这里还有上等的货色,不知小姐愿尝否?”

    小姑回身一望,吃了一惊,卖瓜子的摊主年轻俊美,一脸英气,全不像别的摊贩风尘仆仆不修边幅的样子。特别是他一双明亮的深眸正牢牢的的盯着自己,那一抹温柔让她心动,两人四眸交错,都红了脸。

  小姑轻轻的问:“有什么上等的货色还要藏起来?”

    摊主微微一笑,浑厚的声音很磁性:“小姐有所不知,这两包是我挑上等的瓜子单独制成,并且放在玫瑰花里特别浸泡过,加上几种调料味道香浓,清香怡人,吃起来也奇味无穷,这种瓜子我每日只炒两包,留给有缘人,看来小姐就是我今日的有缘人了,对有缘人价格我也不会贵到哪里去,卖的是一分快乐心情。

  ”说着,他在筐下面掏出两包瓜子,和别的包装没什么区别,只不过不同的是用红绳捆扎,红绳绾成蝴蝶结的模样,甚是好看。

  梅儿不等他递过来,迫不及待的抢过来递给小姑,小姑接过来看了看,也不打开,酡红着脸,转身就走。

  梅儿赶紧付过钱,撵上心慌意乱的小姐。

民间传奇故事精选(五篇)

  【#能力训练#导语】传奇故事,虽奇而不荒诞,虽趣而不俗,虽神而不虚假,这就是传奇故事的精髓。

  下面是分享的民间传奇故事精选(五篇)。

  欢迎阅读参考!。

1.民间传奇故事精选

    黄帝的时候,有个名叫宁封的人,家住在一条河沿岸的一个部落里。

  他母亲是个捏陶泥坯的,宁封三岁时就跟着母亲来到窑场。

  他最爱学着妈妈的样儿捏各种各样的盆盆罐罐。

  母亲看他聪明好学,就教会了他捏制各种陶坯的手艺。

  年复一年,斗转星移。

  宁封长大成人了,部落里就派他专门从事烧陶。

    宁封受母亲的感染,对工作很负责,他专心专意地捏呀烧呀,可是烧出的陶器总觉得不满意,不是粗糙笨拙,就是形体不正。宁封子说他对不起部落的人们,每天除了上窑场工作,就躲进自己的泥屋里,不跟外人接触,连妻子和他说话,他也不理。

    他就这么闷闷不乐地呆在屋里,每天都是妻子把部落分配的饭食,用陶钵给他端回来吃。

  宁封吃着,想着,食不甘味。

  妻子看他一心扑在制陶上,累得人都又瘦又黑,吃过饭就叫他躺在草席上歇一会。

  说来也怪,往日里宁封根本睡不着,今天身子一倒,就呼噜呼噜地进入了梦乡。

    他梦见自己脚踩着五色的彩云,去了一万个国家,各处的人们送给他很多很多的陶器,那些陶器可好看了,样式别致,有尖底的,有圆的,有方的,还有带盖的,并且画了彩色的花纹和各种各样的图案,简直使人眼花缭乱,只当到了天宫。

    宁封高兴地笑了,笑出了声,也笑醒了。

  他连忙把自己的梦告诉了妻子。

  妻子也兴奋地说:“好呀,你还不如到外面转转,多看一看别的部落的陶器,或许就能制好了。

  ”。

    字封正有此意,听了妻子的话,就赶紧收拾行囊。

  部落首领知道了宁封的打算,送给他一匹马,宁封骑着竖首马就出发了。

  宁封一去两年。

  妻子盼呀盼的,总算把他盼回来了。

    他拉回来一车陶器,整天钻在这些陶器堆里,看呀比较呀,描呀画呀,又取来砂泥盘一盘、捏一捏,没头没尾的。

    这一天,天还没亮,他就叫醒妻子,两个人摸黑来到窑场和砂泥。

  泥一和好,宁封就坐在草席上盘陶坯。

  他一会盘一会捏,妻子端来饭也没吃。

  太阳都直射头顶了,他还在干着。

  妻子嗔怪地给他戴了一顶竹篱,又端详着他捏的一大堆陶坯,高兴地说:“好呀!真好呀!”。

  宁封逗趣地说:“比我梦见的还好看哩!”

    一个一个的坯子制成了,放在草棚下阴干。

  快干了,妻子就蹬动转轮,宁封拿着陶坯在转轮上磨。

  磨光后,宁封又和妻子用赭石在坯子上画图案。

  他们不再重复画过去简单的图形和直线条。

    宁封的妻子特别心灵手巧,天上飞过一只小鸟,唧喳地一叫唤,她就几笔画出一个飞动的小鸟;地头跑过一只梅花鹿,也没跑出她的手,她让它静站在陶盆的壁上。她想起了男人们捕鱼的鱼网和捕回的鲤鱼,也画在陶盆上。

    快到收获季节了,想象收获后全部落的人们铅纤陪在广场的欢庆场面,她就在陶钵上画了一圈手拉手舞蹈的人,有男有女,活泼热烈,连宁封都称赞她画得好。

    后来,他们又画出一套变形的图案,好像不太像,却很传神,也有生活情趣。

    他们还在陶罐上用指甲捏出棱形排列的指甲纹,拿绳子印出一排排的斜纹,有时也给陶罐做了几圈的堆纹、蛇纹。最有意思的是罐盖的把手,他们把盖把捏成各种动物的形象,鸟头上刺着锥纹,小兽顽皮地站立着,还有张大嘴呼叫的人头。

    一日日的辛苦,几年的心血,宁封终于制出了非常美观的陶器。这些既好看又实用的陶器,不光本部落的人喜爱,交换到外部落,也很受欢迎。

    部落首领把宁封制的陶罐献给了黄帝。黄帝看到这样浑圆而又精致的陶罐,仔细地欣赏着上面的彩色的图案,连声说:“好,好!天下竟有这样的人才!”

    黄帝立即派人把宁封请到了宫中,详细地询问了陶罐的制作情况,就委派宁封为陶正,专门管理全国的制陶工作。

    从此,陶器就一直为人间作着贡献。

2.民间传奇故事精选

    相传仓颉在黄帝手下当官。

  黄帝分派他专门管理槐蠢圈里牲口的数目、屯里食物的多少。

  仓颉这人挺聪明,做事尽力尽心,很少出差错。

  可随着牲口、食物的储藏数目的变化,光凭脑袋记不住了。

  怎么办呢?仓颉犯难了。

    仓颉想了很多办法,先是在绳子上打结,用各种不同颜色的绳子,表示各种不同的牲口、食物,用绳子打的结代表数目。

  但增加数目在绳子上打个结很方便,而减少数目时,在绳子上解个结就麻烦了。

  于是仓颉又在绳子上打圈圈,在圈子里挂上各式各样的贝壳,来代表他所管的东西。

  增加了就添一个贝壳,减少了就去掉一个贝壳。

    黄帝见仓颉这样能干,就把每年祭祀的次数、每回狩猎的分配、部落人丁的增减等,都交给仓颉管。

  如此一来,凭着添绳子、挂贝壳已经不抵事了。

  仓颉又犯愁了。

    这天,他参加集体狩猎,发现人们看着地下野兽的脚印就可以认定前面有什么动物。

  仓颉心中猛然一喜:既然一个脚印代表一种野兽,我为什么不能用一种符号来表示我所管的东西呢?他高兴地拔腿奔回家,开始创造各种符号来表示事物。

  果然,他把事情管理得头头是道。

    黄帝知道后,大加赞赏,命令仓颉到各个部落去传授这种方法。

  渐渐地,这些符号的用法推广开了。

  就这样,文字开始形成了。

    仓颉造了字,黄帝十分器重他,人人都称赞他,他的名声越来越大。仓颉就有点骄傲自大了,什么人也看不起,造字也马虎起来。

    黄帝知道后很生气,便召来了身边最年长的老人商量。

  这老人已是一百二十多岁的人了。

  老人沉吟了一会,独自去找仓颉了。

  老人对仓颉说:“仓颉啊,你造的字已经家喻户晓,可我人老眼花,有几个字至今还糊涂着呢,你肯不肯再教教我?”

    仓颉看这么大年纪的老人,都这样尊重他,很高兴,催他快说。

  老人说:“你造的‘马’字,‘驴’字,‘骡’字,都有四条腿吧?而牛也有四条腿,你造出来的‘牛’字怎么没有四条腿,只剩下一条尾巴呢?”

    仓颉一听,心里有点慌了:原来他把“牛”字和“鱼”字教反了。

    老人接着又说:“你造的‘重’字,是说有千里之远,应该念出远门的‘出’字,而你却教人念成重量的‘重’字。

  反过来,两座山合在一起的‘出’字,本该为重量的‘重’字,你倒教成了出远门的‘出’字。

  这几个字真叫我难以琢磨,只好来请教你了。

  ”。

    这时仓颉羞得无地自容,深知自己因为骄傲铸成了大错。他连忙道歉,痛哭流涕地表示忏悔。

    老人拉着仓颉的手,诚挚地说:“仓颉啊,你创造了字,使我们老一代的经验能记录下来,传下去,你做了件大好事,世世代代的人都会记住你的。你可不能骄傲自大啊!”

    从此以后,仓颉每造一个字,总要将字义反复推敲,还拿去征求人们的意见,大家都说好,才定下来,然后逐渐传到每个部落去。

3.民间传奇故事精选

    桂林山水甲天下,到过桂林的人,都晓得洞大要数七星岩,山高要算老人山。这座山,坐北向南,面对桂林的大小群山,活像一位威严的老人。

    相传秦始皇曾征调大批民夫修筑万里长城,被征去的民夫可受罪啦。

  监工的像催命鬼一样拿着鞭子,紧跟在民夫的后面,日夜不歇地催着挑石头呀,抬石料呀,把民夫累得腰弯背拱,汗水哗哗直流。

  好多人累得死去活来,呼天保佑呀,天不答应;喊地搭救呀,地不显灵。

    有一天,东海龙王的三公主要到南海去拜见仙女,想走旱路,趁机看看凡世人间。

  她清早起来拜辞了龙王,跳出龙宫,驾起一朵祥云,腾上高空,飘飘游动。

  她站立云头往下界望去,只见黑压压成千成万的民夫,枯瘦得只剩下一把骨头,光着膀子,拼死拼活地在长城下抬石头。

  于是,她便起了同情和怜悯之心,暗暗下了决心,要想法子帮助民夫解除苦楚。

    三公主挥舞彩带,催紧飞云飘游到南海,按下云头,走进普陀岩,拜见了仙女,开口禀道:“仙女呀,你行行善心,救救修筑长城的可怜的民夫罢!”仙女听了,扬起柳眉答道:“善良的三公主啊,秦始皇修长城是想抵挡外来敌人;你要帮助劳苦民夫减轻痛楚,我可以给你一支柳枝,把南海中的石山赶去筑墙罢!”三公主听了非常高兴,接过柳枝,转身就往外走。

  忽然听到仙女说道:“三公主,我助你赶山筑墙,你要依我两件事:第一件,一路之上不可贪图玩耍;第二件,一路之上不要同凡人说话。

  ”。

    三公主连忙答应,到了南海,把柳枝往海水里轻轻甩动。

  只见海水翻滚,一座座石头山接连跳出水面,有的变成虎、豹,有的变成骆驼,有的变成大象,有的变成锦鸡……三公主看这些石头变成了飞禽走兽,喜得眉开眼笑。

  她挥动柳枝东边拦来西边挡,赶着它们徐徐朝北前进。

    三公主记着仙女的话,赶着这群飞禽走兽,走过茫茫大海,又走过千山万谷,一连三天三夜没有敢停留一下。

  这时她已经累得一身汗水,走着走着,忽然到了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

  这里一条江水碧绿得像玉石,岸边开遍各色鲜花。

  三公主想道,人间还有这样好的地方,我何不到江边洗洗脸,擦擦汗再赶路也不迟。

  哪里想到,这些虎、豹、骆驼、大象、仙鹤、锦鸡,越跑越快。

  三公主正在着急,忽见一个头戴风帽、身披大袍的老公公从家里走了出来。

  三公主高兴的说道:“老人家,我已经赶了三天三夜路了,想在这条江里洗洗脸,请你替我看管一下这群虎、豹、骆驼、大象、仙鹤、锦鸡好吗?”老公公用手擦擦眼睛,又仔细看了一下,答道:“这哪里是什么虎、豹、骆驼、大象、仙鹤、锦鸡,明明是些大青石呀!”老人家一语道破,这些飞禽走兽一下子全成了石山,再也不走了。

    这时三公主慌了手脚,急忙扯起柳枝又抽又打,直累得汗水滴滴,石山还是不摇不动。

  三公主长叹了一声说:“只怪我忘记了仙女的话,耽误了搭救众生的大事。

  ”说罢向老公公深深一揖,说道:“拜托老公公替我照看这些石山,我到南海请罪去了。

  ”三公主哪里想到,老公公一下子也变成了一座石山。

    这座石山,就是老人山。

  在老人山的四面,围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石山,有的像虎,有的象豹,有的像骆驼、大象,有的像仙鹤、锦鸡。

  老人至今还受三公主的嘱托,精心地看管着它们哩。

4.民间传奇故事精选

    从前,柳河湾里住着一个叫周成的小伙子,自小失去双亲,十分孤苦。

  周成十八岁时,好心的邻居就给他说了个媳妇——蒲氏。

  婚后,两人十分恩爱。

  周成下地干活,蒲氏在家纺纱、织布、料理家务,小日子过得幸福美满。

    这一年刚刚忙罢麦收。

  周成突然得起病来,咽喉肿痛,鼻子和口里冒火来,吃饭也免不了把脖子歪几歪,和村里很多人得的病一样,人们到处求医,结果是吃药无效,求神不灵。

  蒲氏心里难过,整天张嘴泪不干,一天夜里,她梦见自己来到了一座高山,名叫花儿山。

  山上万花艳艳,浓香扑鼻。

  她走到山顶,见一株花草生得别致逗人喜爱。

  它铺开一簇绿叶两边像锯齿一样,青紫色的花茎上开着金黄的小花。

  有人告诉她这种草名叫公英。

  可以入药,有清热解毒、消散痛肿的作用。

  蒲氏听了不禁高兴地笑了起来。

  蒲氏笑着醒来,原来是自己做了一个梦。

    第二天清早,她就把梦告诉了丈夫,并打算去花儿山采药。

  周成听了,说:“花儿山,东南天,脚生泡,鞋磨穿,淌过九十九条河,绕过九十九道湾。

  路途遥远,你可去不得呀。

  ”蒲氏说:“只要能找到这种药草,别说过河绕弯,就是走上千山万水,我也心甘情愿。

  ”她收拾好行装,毅然辞别了丈夫和乡亲。

    蒲氏走了一天又一天,饿了口里啃干馍,渴了河边饮清泉,倦了草地盖甘露。

  终于淌过九十九条河,绕过九十九道湾。

  一天,她走到一座山下,见有一个茅棚,里面坐着个老太太正在纺纱。

    她连忙走进茅棚向老太太问路。

  老太太说:“你再往东走上百步,左数九十九棵树,右数九十九棵树,对着中间的那棵树往前走,就有上山的路了。

  ”蒲氏按照老人的指点,来到百步尽头,真的左数九十九,右数九十九,顺着中间那棵树信步朝山上走去。

  不大工夫,眼前现出了一条直通山顶的大道。

  她来到了山头上,只见绿树荫下,座落着一间房子,有一个老头正坐在门口聚精会神地看书,那老人鹤发童颜,精神健旺。

  蒲氏上前施礼,说明了自己的来意,求老人给以指点。

    老人仔细打量着蒲氏,说:“这种药草名叫公英,它要长三千年方能入药。

  你历尽千辛万苦可不容易呀,回去吧。

  ”。

  蒲氏呆呆地看着老人,说:“难道人得了急病,也非等三千年再治不行吗?”

    老人听了蒲氏的话,点点头说:“是呀,如果不等三千年的话,病人服了这种药草,采药人就会马上死去的。”

    蒲氏恳切地说:“只要把大伙的病治好,我甘愿一死。”

    老人听罢,沉吟一会,点点头说:“既然你有这颗诚心,好吧。

  ”说着,他从屋里拿出一朵金花递给蒲氏,说:“只要戴上这朵金花,就能免去一死。

  去吧,按照你梦里见的那样寻找去吧。

  ”。

    蒲氏谢罢老人,头戴着那朵金花,径直往山顶走去。

  她到了山顶,嗬,满山顶到处是鲜花,绿叶映衬,五光十色。

  她凭着自己的记忆,终于找到了那棵仙草——公英。

  她双手捧着公英草,朝着自己的家乡张望,激动得两行热泪如断线的珍珠,再也无心在山上停留,急忙朝山下跑,头上那朵金花,也在奔跑中失落了。

    蒲氏回到了家里,熬了一锅药汤,大碗大碗地分给众乡亲。

  只用了三天时间,乡亲们和周成的病全都好清了。

  蒲氏看着大伙的病情转好,微笑着合上了眼睛。

  人们听到蒲氏死去的噩耗,都难过得掉下了眼泪。

  蒲氏被安葬不久,在她的坟上长出了许多公英,后人便将其称为“蒲公英”。

5.民间传奇故事精选

    话说乾隆年间,乾隆喜欢吃萝卜,当间大臣和坤就献计向全国征集的萝卜进贡,各官员为了讨好乾隆纷纷去征集好萝卜。

  可偏巧这时四川一带闹了一场大旱灾,田里庄稼颗粒无收,而朝庭的税物照常繁重,四川一带民不聊生,这时当朝一个叫刘墉的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一心要为百姓们减轻负担。

  刘墉一听皇上要全国征集萝卜,于是一计上心头。

    刘墉来到四川,召集当地官员下达皇上征集萝卜的旨意,当地官员万大人为难的讲:“刘大人,我们四川一带闹了旱灾,您是知道的,现在庄稼颗粒无收,哪有好萝卜上贡。

  ”刘墉看到他那为难的脸色,招了招手,示意他过来,刘墉对他耳语了几句。

  只见这时那万大人一听吓得跪在地上急忙道:“刘大人,这样不好吧,万一万岁爷怪罪下来,下官可担当不起啊,到时我怕受苦的还是百姓啊。

  ”刘墉笑了笑:“没事,有事也由我承担,而且还可能造福四川的百姓哦。

  ”万大人好像略有领会。

    第二天,万大人拿了一包东西找到刘墉,对墉讲:“这是我昨夜连夜挑选的,您看怎样。

  ”说完打开包袱,刘墉看了看,那萝卜还真是小的可怜,全只有手指大小。

  刘墉从中选了一个比小指还小的萝卜,笑了笑,“这个好,就这个了。

  ”那万大人还是心有顾忌,“刘大人,这样行吗?如果皇上真的怪罪下来,下官可真的担当不起啊。

  ”。

    “万大人,没事。

  你就放心在这等消息吧。

  ”说完刘墉拂袖而去。

    话说到了进贡这天,满朝文武都拿出自己在各地征集的萝卜,那可真的是又大又好。

  在这其中要数和坤的进贡的萝卜。

  乾隆看见这些萝卜笑了笑,说道:“和爱卿,看到你们进贡的萝卜,我想天一一定太平无事,又是一个丰收年。

  ”。

    “对,对。

  有万岁爷这样的明君,治理有方,天下当然一定太平”和坤拍着马*,笑了笑。

  众大臣也连声称是。

    这时该到刘墉进贡了,只见刘墉手捧一个红色盒子,外观极其漂亮,进贡给了乾隆,乾隆一见好生喜欢,猜想其中一定是个大萝卜,于是亲自拿过来,打开盒子,哪知打开盒子里面竟还有一个一样的红盒子。

  乾隆不知刘墉葫芦里卖着什么药。

  只有继续往下看。

  一连打开了五个盒子后,只见那盒子只有了掌心大小,乾隆打开一看,只见一个比小指还小的萝卜。

  顿时怒了。

  “刘墉,这就是你进贡的萝卜。

  ”和坤在一旁也落井下石的讲,“好你一个刘墉,竟敢戏弄皇上。

  ”。

    刘塘一脸苦相,对皇上无奈的讲:“这次我去了四川征集萝卜,当地正在闹旱灾,这是我在当地官员上贡的萝卜中选的一个的萝卜,当地百姓不仅庄稼颗粒无收,而且还要面对繁重的税务,百姓们现在都在吃草根,吃完草根就吃观音土,这个萝卜是我千辛万苦才征集回来的。

  ”乾隆一听,“真有此事,和爱卿,刚你不是说天下太平了吗?怎么又有此等事情,在座的各位官员,你们讲怎样才能解决四川一带的旱情。

  ”。

    此话一出,和坤‘吱呀,吱呀’几声,就没了话。

    刘墉上前一步回管道:“万岁爷,当务之急,还是得减税,朝庭再拨救灾金下去,这样一定能帮他们度过旱情。”

    文武百官也连声称是。

  乾隆一听,点了点头:“好,好。

  传我旨意,四川一带免税三年。

  拨纹银100万两。

  帮四川度过灾情。

  ”。

    第二天,四川到处呼喊:“免税三年了!”刘塘一个萝卜换来百姓之福也成为佳话。

古代民间传奇故事精选

  【九华山的得名】

    九华山,原名九子山,九华山一名的由来,得从唐朝诗圣李白说起。“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人名山游”的李白,浪迹天涯,漫游四方,他走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

    有一年初春,九子山还被积雪覆盖着,李白从秋浦经五溪,直奔青阳,他是应好友韦仲堪之邀,来游九子山的。

  韦仲堪得知李白快到了,惊喜万分,连声对衙役吩咐道:“快!快!快随我去迎接谪仙!”

    皖南的初春。寒气逼人,韦仲堪一口气登上了清泉岭,他喘了口气,又下岭来到五溪,安排好山珍美酒。

    这时,忽见李白舞剑哼歌而来。韦仲堪欣喜若狂,忙迎上前去,连声说道:“恭迎谪仙,恭迎谪仙!”

  李白一见老友韦仲堪,连声谢道:“韦处士,你我之间何必如此?”

    韦仲堪说:“你不辞路途遥远,来到这穷山僻野,为九子山争荣,为我韦仲堪添光,理应亲迎。”

    李白说:“看你,越说越把我当外人了。”

    二人在五溪亭落座,韦仲堪连忙吩咐摆宴,为李白洗尘。

  李白先饮一盅,连夸好酒好酒。

  韦仲堪说:“我这香酒,就是朝中大臣和州官来了也休想尝一口,是专为你精心酿造的呵!”。

    “你真是有心人啊!好,老友相逢,开怀痛饮!来,我敬韦处士一杯!”李白又一饮而尽。

  李白酒喝多了,话也多了,说这说那:“韦处士,此处是何处?”

    “九子山上流下五条溪水,在这里变成一条流入长江,所以此地叫五溪。

  这就是五溪亭,来往行人都要在这里喝茶饮酒,眺望九子。

  哦,请问谪仙近来到了哪些名山?”。

   首虚 李白说:“前些时候在庐山转了型芹卜转,近来在秋浦寺待了一些日子,现在来到九子,得好好玩玩。韦处士,你知道九子山的来历吗?”

    “若不是谪仙问起,险些忘了介绍。”韦仲堪向李白讲了“九子战妖的传说”。

  李白兴致勃勃地说:“早有窦县令钓龙成仙和东晋葛洪在此修道炼丹,现如今有何高僧名道修炼?”

    韦仲堪说:“有位新罗国王近宗金乔觉来这里修行。

  他住山洞,食黄精,信奉地藏王菩萨,辟地藏王道场。

  ”。

  李白听后问:“能上山会见这位高僧吗?”

    “这高僧是诗佛,他曾要我请谪仙到山上一聚。”

    “看来这高僧心诚,我们就上山见他。”

    韦仲堪急忙阻止,说山上大雪封路,清明以后准陪同他拜见高僧。

  酒过数盅,韦仲堪生怕李白扫兴,忙又和李白介绍五溪山色和神奇的六泉(青阳县地名),说:“五溪的山,一天四变,五光十色,请仔细观看。

  ”李白张开醉眼,向前望去,十分惊奇,只见峰峦叠嶂,山色凝秀,轻烟缭绕,薄雾缥缈。

  忙问:“对面是什么山?”。

    韦仲堪说:“对面是九子的双峰,这边是小莲花峰和大莲花峰,进了六泉,就一目了然了。”

  李白说:“山俊峰秀!快去六泉口一游!”

    两人沿着五溪河,进了六泉口。

  一路上,怪石林立,山峦映水,李白忍不住赞道:“妙哉!妙哉!韦处士,看来五溪乃九子山第一胜景。

  ”。

    韦仲堪见李白兴致百倍,甚是高兴,又说:“这才开始,好景还在后头。

  ”说着,领李白看了六泉。

  果然,地下冒出六股泉水,水越冒越卜穗高,象六朵鲜花在飞舞,好看极了。

  韦仲堪打趣说:“看那!六位水姑娘在欢迎谪仙呢!”。

    李白哈哈大笑:“韦处士真会开玩笑。”

    韦仲堪说:“谪仙,快看云来雾去。”

    李白抬头望去,只见莲花峰伫立入云,云雾飘飘走动,把山峰遮住一半,很快就把山峰吞没了,变成茫茫一片。

  不一会儿,云消雾散,山峦又显现出来。

  瞬息万变,景色迷人,看得李白如痴如醉,高兴地说:“不亲临九子,怎知九子山绚丽多姿?这九子山比花还好看,比画还美,你看,多象出水芙蓉!”。

    韦仲堪忙说:“谪仙高见,很象,象极了。”

  李白说:“芙蓉是花,我想为它改个名字,韦处士意下如何?”

  韦仲堪求之不得,连忙拱手拜请:“正合我意,请给九子赐名!”

  李白说:“改名九华(花)山好不好?”

  韦仲堪说:“九华山,好,太好了!”

    从此九子山就更名为九华山了。

  【瑶族牛生日的传说】

    瑶家有一传说:"盘古开天,鲁班造墙,禾王送禾,牛王耕田。

  "瑶族古籍《盘天大歌》和《过山榜》中说:"寅卯两年发大水,天下万物皆被淹,只留伏羲兄妹俩,藏入葫芦飘水上。

  才得以延续人类,后来盘王登殿,赐瑶人以天下群山,任其砍种,安居乐业。

  然而,瑶山地区,穷山恶水,尽管人们辛勤耕种,仍然朝不保夕。

  有一年,太白金星下凡查访民情,看到瑶家人世世代代生活在峻岭崇山之中,刀耕火种,生活艰难,于是禀告天庭。

  玉帝就派禾王送禾到人间,牛王下凡来耕田。

  自从牛王来到人间后,瑶家人就开始耕田插禾,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为了感谢牛王,瑶家人就把牛王下凡的那天(农历四月初八)作为传统节日牛生日。

    瑶家有一首民谣"四月八,丢犁耙,七月半,谷满仓,收回万担粮,全靠牛帮忙。

  "四月初八这天,瑶家人最爱护牛,把牛当作神明来祭礼侍奉,要让牛丢下耙犁休息一整天。

  这天,任何人都不准鞭打牛,不准斗牛,更不准杀牛,连骂牛亦不准。

  头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给牛洗一次热水澡,将全身梳刷得干干净净,还要将牛栏摆弄得整整洁洁,铺换一次新草,用红纸画上或者剪成佛符贴在牛栏上,驱邪劫病送瘟神,保佑牛的健康。

  这天,牛吃的东西更是别致精彩,清晨,人们就争先把牛放出去吃露水草,越早越好,"抢头"。

  上午,用糯米酒糟煮鸡蛋给牛吃,在瑶家,小孩过生日有吃鸡蛋的习惯,可见对牛的崇拜。

  拜家有句俗话:"人过生,吃人参;牛过生,吃苦参。

  "下午,就用苦参熬泥鳅喂牛,使牛健康长寿。

  到晚上,瑶家人还要选出壮的牛来聚会,瑶家人穿着节日的盛装,围着熊熊的篝火,敲着长鼓,唱着欢快的歌儿翩翩起舞。

提交信息测一测您提升学历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