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民间传奇故事是什么?

作者:饶鸿浩时间:2023-07-18 00:23:40

导读:" 民间传奇故事是指在民间流传的关于历史、神话、英雄、爱情等各种主题的故事。这些故事不仅源远流长,而且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下面是关于民间传奇故事的一些问题以及解决方案:。1.什么是民间传奇故事?-民间传奇故事是指在民间口耳相传的故事,通常是关于历"

  民间传奇故事是指在民间流传的关于历史、神话、英雄、爱情等各种主题的故事。

  这些故事不仅源远流长,而且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

  下面是关于民间传奇故事的一些问题以及解决方案:。

1.什么是民间传奇故事?

  -民间传奇故事是指在民间口耳相传的故事,通常是关于历史、神话、英雄、爱情等各种主题的故事。这些故事从一代传到一代,通过口述或书写的方式得以保存和传承。

2.为什么民间传奇故事如此受欢迎?

  -因为民间传奇故事能够让人们在娱乐的同时,了解历史和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心。

  -这些故事通常有丰富的情节和生动的人物形象,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兴趣。

  -一些故事中蕴含的智慧和道德准则也为人们提供了启示和指导。

3.民间传奇故事的来源有哪些?

  -历史事件和人物:一些民间传奇故事源于真实的历史事件和人物,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逐渐演化成了传奇故事。

  -神话和神秘传说:许多民间传奇故事与神话和神秘传说有关,这些故事中涉及到神仙、妖魔鬼怪等超自然的元素。

  -民间传统和文化:一些民间传奇故事是源于民间传统和文化,通过代代相传的方式一直延续至今。

4.民间传奇故事有什么影响?

  -文化传承:民间传奇故事是一种重要的文化遗产,通过讲述和传递这些故事,有助于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

  -价值观塑造:民间传奇故事中通常蕴含着一些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能够对读者的行为和思维方式产生积极的影响。

  -情感疏导:一些民间传奇故事中描述了人物的痛苦和挣扎,能够让读者借鉴并化解自己的情感困惑。

  总之,民间传奇故事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不仅具有娱乐性,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通过了解和传承这些故事,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文化和历史,同时也能够从中得到一些启示和指导。

长篇民间传奇故事精选【五篇】

  【#能力训练#导语】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民间故事占据了很大的地位。

  在许许多多的故事中,我们不仅感受到了听故事的快乐,更感受到了传统文化。

  下面是无分享的长篇民间传奇故事精选【五篇】。

  欢迎阅读参考!。

【篇一】长篇民间传奇故事精选

    上古时候,有一位帝王叫舜。

  在舜刚刚长大成人时,就被黑心的后娘赶了出来。

  舜有家回不去,便四处流浪。

    这一天,他走到了泰山脚下,见这里风景好,就到村里给长老打了个招呼,住下来开荒种地。

  当时,泰山脚下的人常为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啊吵呀。

  到庄稼成熟季节,山边村子里的人便进山来。

  他们不由分说,把舜种的熟了的庄稼全给抢走了。

  舜呢,没说啥话,去照料他种的瓜果。

  等瓜果熟了,山边村子里的人又来把瓜果抢了。

  舜没办法,摇了摇头,往深山里挪了几里,再开荒。

  但过些时候,成熟的庄稼又被轰抢了。

    一天,舜开垦了几片小荒地,便在竹林边歇一歇儿。

  他摆弄着小竹棍儿,想起了小时候做的竹喇叭和柳皮喇叭。

  他砍了节竹筒子,仿着小竹喇叭做了个大竹喇叭。

  吹一吹,声音不算多好听吧,总算有了个消遣的事儿。

    又一天,舜在竹林边歇着,捡了一根虫打了几个眼儿的竹棍儿,做成了个喇叭吹儿。

  一吹呀,好听极了。

  舜很高兴,又砍了一截好竹筒,打了几个洞儿。

  吹呀吹呀,忘记了累,心里也不烦了。

    就这样,舜带着这根竹喇叭儿,干活累了吹,睡觉前也吹,有空儿就吹。

    庄稼又熟了,山下村子里人又来抢。

  舜知道自己没法儿拦,只好坐在一边,吹竹喇叭。

  舜一吹呀,那些抢庄稼的慢慢停下来了。

  一会儿,干脆放下手中的东西,一齐围到舜跟前,听舜吹竹喇叭。

    舜呢,也没理睬,照样吹呀吹。那些人都瞪着眼,张着嘴,听得入了迷。

    舜一不吹,洞袜抢庄稼的人说:“喂!你这位大哥,本来这儿是我们的,不论谁种我们都收。

  你今天吹的东西怪好听哩,从今后我们不收你的庄稼了。

  ”。

    舜说:滚巧“想收你们还收吧,山上的野果我拾了一洞,也够吃了。”

    大家说:“不收了,你收收吃吧。大哥,你下山吹吹这东西,叫俺村里人都听听吧!”

    舜一听,他们喜欢听自己吹喇叭,就答应跟他们一块下山。

    舜来到树子里,两户人家正在打架。

  舜想解劝,一个人拉着他,说:“你管这事干啥。

  走,咱到屋里吹那东西去。

  ”。

    舜走进屋里,喝了点水,就吹响了竹喇叭。

  他这一吹,屋里屋外围了好多人。

  打架的人也不打了,他们都静静地听舜吹,个个儿都露出高兴的样子。

    舜吹呀吹,他们听呀听,听个不够,个个儿入了迷。

    舜要走了,他们拉着不让他走,还要他吹。

  舜说:“我把这东西给你们留下来,你们自己学着吹吧。

  ”舜把竹喇叭儿留给了他们,又教会他们咋吹。

    第二天,人们纷纷去找舜,要学吹这个东西,舜趁着这个时候给他们讲好多道理:有事莫吵,细商量啊;有气慢慢消,莫闹呀,有火慢慢息,莫怒呀。又给他们做了好多喇叭儿。

    人们常听舜讲道理,跟舜学吹竹喇叭,性子慢慢儿改了,很懂礼仪,也不打架了。

    有个人问舜:“大哥,这东西真好,又能消闷解愁,又能熄火儿消气儿。它叫啥名呢?”

    舜想了想,就在地上写了个“箫”字,说:“它是竹子做的,应该是竹字头儿,人听到就会肃静。

  竹字头下就写个肃,合起来的字音就念它‘消’吧。

  ”。

    从此,人们知道了箫这种乐器。

【篇二】长篇民间传奇故事精选

    很久以前,在一个偏僻山村里,住着一户姓金的老夫妇。

  他们没有孩子,临老才收养一个义女,名叫金花。

  小金花七八岁时,遇上荒年。

  金花年纪幼小,爹妈又年迈多病,日子可真难熬。

  锅下没柴烧,锅里没米下,吃上顿断下顿,连老鼠都不来她家掏洞。

  金花姑娘虽说是小小年纪,却很懂事,知道孝敬老人。

  她天天到山坡上挖野菜,好让爹妈充饥。

    有一天,饿得头晕眼花的金花又上山挖野菜。

  她挖着挖着,忽然在草丛里发现一颗闪闪发光的金豆豆。

  她捧在手里,叹口气说:“金豆呀金豆,你多好看!可惜不好吃。

  ”。

    金花望着金豆,想起秋大颤键天割黄豆时,爹爹点起一把火,把几棵结着饱腾腾豆角的豆秧架在火上,只听“噼噼啪啪”一阵响,被烧熟的黄豆籽儿滚在地上,捏起来一颗填到嘴里,牙一咬,“咯崩崩”响,黄澄澄、香喷喷的。现在想起来,金花还直流口水。

    想到这里,天真的金花就在地上挖了个小坑,把金豆埋在土里,然后又端来一瓢清水浇了浇说:“金豆呀金豆,你变一棵黄豆苗吧!秧儿长大大的,角儿结多多的,让俺烧烧吃。”

    谁知她话音刚落,真的从埋金豆豆的地方长出来一棵黄豆苗苗,转眼就是好大好大的黄豆秧儿。金花惊奇地看着它开了花、结了角,一会儿就成熟了!金花高兴极了,忙把长熟了的豆秧拔了出来。

    她拿着这棵豆秧正要走,只见地上金光一闪,那颗埋进土里的金豆又滚了出来。金花想,金豆会变黄豆,也一定会变别的豆豆。

    黄豆烧焦,爹妈还是咬不动,这可咋办哩?让它变一棵绿豆吧,结了籽儿好给爹妈熬绿豆汤喝,又能去火,味道又好。

  想到这里,金花又把金豆埋进土里,照样又端一瓢清水浇了浇,说道:“金豆呀金豆,你变成一棵绿豆苗吧!秧儿长大大的,角儿结多多的,让俺给爹妈熬绿豆汤喝。

  ”。

    金花的话音刚落,埋金豆的地方真的又长出了一棵绿豆苗苗,转眼工夫又长成为好大好大的绿豆秧儿。

  金花看着它开了花,结了角儿,一会就成熟了。

  金花把这棵绿豆一拔,那颗金豆又从土里滚了出来。

  这时,金花想:哎呀,俺得宝啦!这金豆一定是个啥都会变的宝贝!。

    金花回到家里,爹妈见她拿回来两大棵豆秧子,秧上都长着饱满的豆角儿,一棵豆秧上的籽儿剥出来,也能盛两大碗呢!爹娘问金花是从哪里拔来的,金花便把捡到金豆的事说了一遍。

    爹妈不相信,金花就走到院中,又把金豆埋到土里,又端了一瓢清水浇了浇,说道:“金豆呀金豆,你变一棵玉米吧,杆子长粗粗的,棒子结得大大的,让俺给爹妈做粥吃。”

    顿时,院里长出一棵玉米苗苗,像被手提着一样“噌噌”地往上长。

  不大一会儿,杆子长粗了,顶上出缨了,腰里甩“花线”了,玉米棒子也出来了。

  玉米杆上一下子出了三个棒子,长得比棒棰还大呢!。

    金花家得了宝贝,左邻右舍都争着来看。

    金花爹对人和善,心肠好,对来看的人说:“金花得了这宝贝,这是天意,是让它救咱们全村的穷人的。

    谁家没吃的,拿去让它变粮食吧!”有了这颗金豆日日夜夜地变这变那,家家清水锅里,都能煮上豆豆或玉米粥,都能保住性命了。

    消息像阵风一样传到地主的耳朵里,他硬说金豆是从他家的山坡上捡的,逼金花交出来。

  金花生怕金豆被头人抢走,就把金豆含在口中。

  地主要让人强行撬开金花的嘴,金花没有办法,就把金豆咽到了肚里。

    金花咽下金豆以后,通身立刻闪闪发光,这光刺得地主和他的帮凶们连眼都睁不开了。

  等他们一伙人睁开眼时,就什么也不见了,吓得像筛糠一样直打战。

  这时,金花突然腾空而起,飞到天上去了。

    金花升天以后,变成一颗星星。

  每天早晨又明又亮地出现在东方,人们叫它启明星。

  人们说,金花舍不得她的家乡,舍不得她的爹妈,天天一大早便一眨一眨地睁大眼睛在张望呢!。

【篇三】长篇民间传奇故事精选

    很早以前,在一个屯子里,有个小孩儿叫胡儿,三岁死了爹娘。

  好心的邻居们,东家一口、西家一顿地把他养活到十二岁。

  之后,他以给老地主放羊为生。

    这天,野狼冲进羊群,叼走了一只羊羔。

  老地主把胡儿打得皮开肉裂,还把这只羊羔记在胡儿的账上,等长大了连本带利一块儿还。

  胡儿挨了打,又欠了债,横下心离开老地主家,走进了深山老林。

  可是,他很快就迷路了,分不出东南西北。

    天黑了,胡儿看见远方有火亮,就奔着火亮走。

  到眼前一看,是一堆火,有五六个人围着那堆火吃饭。

  胡儿走过去,求大伯大叔给点吃的。

  这几个人是挖人参的,在树林子里看见这个小孩儿,都很惊奇,他们给胡儿饭吃,关心地问他怎么跑到这里来了?胡儿边吃边把自己的情况讲了。

  这几个人都可怜他,领头的老大说:“往后跟着我们挖人参吧。

  要不,你一个孩子,别说碰上老虎,就是碰上狼,也把你吃了。

  ”打这时起,胡儿就跟着这几个人挖人参。

    这几个人在深山里转悠了半个来月,连棵人参苗儿也没看见。

  这天,他们正坐在一棵大树下面歇息,冷不丁刮起了风。

  老大听见风声,蹦起来说:“不好,老虎来了,快上树!”几个人立时爬上树,一只老虎紧接着来到树下边,抬头看树上的人,张开大嘴叫了几声,震得树叶子哗哗响,接着就趴在了地上。

  老大一看,知道这只老虎不吃个人不能走,就说:“老虎找来了,咱就照着老规矩办吧!”说着,老大率先把自己帽子扔了下去。

  这是个老规矩,就是在遇见老虎的时候,各人扔各人的帽子,老虎叼起谁的帽子,谁就得为了大伙儿去喂老虎。

  几个人把帽子都扔下去,老虎站起来,叼起了胡儿的帽子。

    胡儿二话没说,从树上下来,走到老虎身边说:“为了大伙儿,我情愿让你吃。

  ”奇怪的是,老虎没吃胡儿,叼着胡儿的帽子转身走了。

  胡儿想,为了大伙儿,我就跟你走吧!一直跟到一个大石砬子后,老虎扔下帽子,没影了。

    胡儿这才觉得累,一*坐在一块大石头上,喘匀了气,四下一看,地上长着一片枝叶古怪的草,棵棵都顶着一团红籽儿。

  胡儿冷不丁想起来,这不正是老大说的人参吗?他四下看得仔细,认准了周围的环境,顾不得乏累,回头去找大伙儿,好不容易才找到,便把大伙儿领到那一片人参窝。

  老大一看说:“这是胡儿的福气啊,咱们跟着沾光了。

  ”。

    大伙儿开始动手挖人参,总共挖了一百棵,里面有一棵的,足有一尺多长一斤多重。

  老大把这棵无价之宝用树皮仔仔细细地包好,交给胡儿说:“我们沾你的福气,都发财了。

  这棵的,除了你,谁也没有福气享用,归你了。

  ”。

    胡儿把这棵无价之宝揣进怀里,和大伙儿一块儿下了山。

  那些人各回各的家,胡儿没有家,就在山下一座破庙里住下。

  因为连日走得太乏,进了庙就倒头睡着了。

    第二天早晨醒来,日头已经升得很高了。

  胡儿觉得身上挺暖和,睁眼一看,身上盖着一件红衣裳。

  胡儿愣了,急忙爬起来,看见一个二十多岁的大姑娘笑吟吟地看着他,胡儿连忙问:“你是从哪儿来的?”大姑娘说:“是你从森山把我带到这儿的。

  ”胡儿听了,急忙查看用树皮包着的无价之宝,发现大人参不见了!胡儿立时放声大哭了起来。

    大姑娘劝胡儿不要哭,说她就是那棵人参,往后会给胡儿带来很多好处的。

  胡儿不哭了。

  大姑娘又弄来饭菜,两个人吃完了,大姑娘笑着说:“你年岁太小了,要不,我就给你当媳妇儿了。

  如今,你就叫我姐姐吧!”胡儿真的叫起姐姐来。

  这时,大姑娘说:“小弟弟,你要想发大财,我再变成大人参,你拿着到山货庄,至少能卖一万两银子,你就买房子、置地、雇伙计,当个大财主。

  要不想发大财,愿意有我这个姐姐,咱俩就一块儿过日子。

  ”。

    胡儿从小失去了爹娘,听大姑娘这么一说,就说:“我不想发财,我要姐姐。”

    大姑娘用法术变了三间草房,两个人住下了,还在房后种了一片萝卜。

  胡儿白天上山打柴,回来的时候,姐姐早把饭菜做好了。

  晚上,姐姐把厚被给他盖上,暖融融的。

  胡儿头一回享受到了亲情。

    这天,老地主领着一帮人到山上打猎,看见了大姑娘。

  老地主见大姑娘长得好看,不管三七二十一,就闯进了她和胡儿的家。

  正在这时候,胡儿打柴回来了,老地主一见胡儿就问:“你怎么到这来了?”。

    胡儿说:“这是我的家。

  ”老地主斜眼瞅着大姑娘说:“你的家?你家怎么有个大姑娘?”胡儿说:“那是我姐姐。

  ”老地主眨巴了几下眼睛问:“你自小没了爹娘,独自一人,哪儿来的姐姐?”胡儿说:“在深山老林里认的姐姐。

  ”老地主一愣,紧着问:“深山老林哪有什么姐姐?准是妖精。

  ”胡儿听老地主骂姐姐是妖精,气哼哼地说:“你才是妖精,俺姐姐是人参……”胡儿一下子说漏了嘴。

    老地主一听是人参,准是人参精,吃一口会长生不老。

  老家伙眼红了,对胡儿说:“你给我放羊的时候,吃了我半年的饭,还丢了一只羊羔,这只羊羔要是到现在不仅长成了大羊,也许还传下好几代了。

  我不跟你多算,就算五十两银子。

  你今儿个就要有钱给钱,没钱就拿你姐姐抵债。

  ”。

    胡儿攥起小拳头要揍老地主,人参姐姐扯住胡儿说:“小弟弟,给姐姐打盆水,我梳洗梳洗,跟他们去。

  ”胡儿“哇”的一声哭了起来,他抱住姐姐的腿说:“姐姐,千万不能跟他们去。

  ”姐姐又叫胡儿去打水,胡儿就是不去。

  人参姑娘只好自己去打了一盆水,用这水洗了洗脸,然后对胡儿说:“小弟弟,姐姐走了以后,你替姐姐把这盆水泼到房后的萝卜地里。

  ”。

    老地主不耐烦了,对跟班说:“抢人!”应着声儿,上来十几个人,把人参姑娘抢走了。

  到了家,老地主就叫人烧水,要煮人参吃。

  人参姐姐微微一笑,用手往天上一指,立时刮起大风,随着风声,跳来一只大老虎,一口把老地主吞进肚子。

  人参姑娘翻身上了虎背,又吹了一口气,老地主家立时着起大火,烧得片瓦不存。

  人参姑娘骑着老虎回了深山老林。

    胡儿见老地主把姐姐抢走了,哭得死去活来。

  突然想起姐姐的话,就把姐姐的那盆洗脸水泼在房后的萝卜地里。

  到了秋天,胡儿去收萝卜,拔出一棵一看,变了,不是绿皮绿瓤,是半尺来长的肉红色的东西,样子像萝卜,又像人参。

  吃一口,又香又脆,还有一股特别的味儿。

  胡儿把这些东西收起来,分给乡亲们吃。

  乡样们吃了,觉得长了力气,认定是人参姑娘留下的一件宝。

  胡儿留了种,一年接一年地种,一直留传到现在。

  因为这东西是胡儿最先种的,人们就叫它胡萝卜。

【篇四】长篇民间传奇故事精选

    古时候,有一个聪明、勤劳而又忠厚的穷苦孩子,他听老人说伏牛山中卧着一头老黄牛,就想进山去把那头牛牵回来耕田。

    他翻了九十九道山,过了九十九道涧,终于找到了那头老黄牛。

  他趴下去磕了个头,请求老牛跟他走。

  老黄牛睁了睁眼,没有吱声,又把眼睛合上了。

  那孩子看着老黄牛没精打采的样子,想它一定是饿了,就动手给老黄牛薅草。

  老黄牛吃了整整三天才吃饱,抬起头对他说:“我原住在天上,因为惹怒了玉帝,被他从天庭踢了下来,摔坏了腿,到现在还不能动弹。

  我的伤得用百花露水洗一百天才能好。

  ”那孩子听了,也不着急下山了。

  每天清晨,他就去采百花,用花朵上的露水给老黄牛洗伤。

  饿了吃些野果子,渴了喝几口山泉,夜里就睡在老黄牛的身边。

  一百天过去了,老黄牛终于站了起来,跟着他回家了。

    小孩儿与老黄牛相依为命,白天去放牧,夜里就和老黄牛睡在一起。于是,人们都叫他牛郎。

    后来,牛郎长大了。

  嫂子提出要与他分家。

  牛郎什么都没要,只要了老黄牛、一辆坏牛车,外加一只破皮箱。

  他在村外搭起了一个茅草棚,住了下来。

    有一天,老黄牛从嘴里吐出了一个茶豆,牛郎就把茶豆种在门前。

  没几天茶豆就长出了秧,于是牛郎就搭起了个架子。

  又没过几天,秧便爬满了架子。

  老黄牛对他说:“夜里藏在茶豆架子下,就能看到天上的仙女们。

  她们也能看见你。

  谁要是向你偷看七个夜晚,她就是想做你的妻子。

  我就拉上车带着你,把她接下凡间与你成婚。

  ”。

    夜里,牛郎钻到茶豆架下向天上望,果然看到一群仙女在玉池里洗澡。

  临走时,一个仙女向他偷看了一眼。

  第二天夜里,只见那个仙女独自来到玉池,大着胆子看牛郎。

  第三天夜里,她望着牛郎微微笑。

  第四天夜里她向牛郎点头。

  第五天夜里她端出一篮蚕。

  第六天夜里她偷出一架织布机。

  第七天夜里她拿着织布梭向牛郎招手。

    于是,老黄牛就拉着牛郎到了玉池边上。织女和牛郎并肩坐到车上,只一会儿便回到了家。

    这位仙女会养蚕,能抽丝,而且织出的绸缎又光又亮。于是人们称呼她为织女。

    不知不觉,三年过去了。

  牛郎种田,织女织布。

  他们生了一儿一女,非常幸福美满。

    就这么平平安安地过了几年。

  有一天,牛郎正赶着老黄牛在地里耕田,突然,晴空里滚来了一阵炸雷。

  老黄牛停住了脚步,它望望牛郎,眼中涌出了泪水。

  它对牛郎说:“我把织女接下天,犯了天律。

  现在天鼓响了,我再也不能活了。

  我死之后,王母娘娘会来拆散你们夫妻。

  你记着,把我剥了,肉吃了能脱凡成仙,皮做双靴子,穿上能腾云登天。

  ”老黄牛说完,倒下去死了。

  牛郎伤心地大哭一场,便按照老黄牛的嘱咐做了。

    七月初七那天,牛郎正在田里锄地。

  他的两个孩子哭着跑来了。

  说家里来了一个老婆婆,二话没说就把母亲从织布机上拉走了。

    牛郎知道是王母娘娘来了,赶忙扔下锄头,拉住一儿一女,腾空就追。

  眼看就要追上了,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簪在脚下一划,一条滚滚滔滔的大河便出现了。

  牛郎只能拉着孩子,站在河边放声大哭。

  哭声惊动了玉帝,他看到一双孩子很可怜,动了恻隐之心,于是准许他们一家四口每年的七月初七相会一次。

    从此以后,繁星闪烁的夜空中多了一条又宽又长的银带,人们就叫它天河。天河的一边多了一颗星星,另一边也多了一颗星星,人们就叫它们织女星、牛郎星。

    每到七月初七那夜,就会有满天喜鹊向大河扑去,互相咬着尾巴,搭起一座鹊桥。牛郎和织女就在鹊桥上相会了。

    牛郎和织女分开后,每年能见几次面呢?牛郎和织女一家四口,只能在每年的七月初七晚上见面。每到那时,善良的喜鹊会咬着尾巴,搭起一座鹊桥,让牛郎和织女在桥上相会。

【篇五】长篇民间传奇故事精选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老头子,名叫愚公。

  他家门前有两座大山:太行和王屋。

  这两座山高耸入云,一眼看不到顶,山形巍峨,怪石嶙峋。

  愚公一家人口众多,需要种植大量的田地,可是两座大山挡在家门口很不方便,出去种地还要绕好远,实在太辛苦了,于是愚公召开家庭会议,商量该怎么办。

    愚公首先发言说:“这两座山实在太过分了,挡在咱们家门口,进进出出都太不方便了,每天种田已经够辛苦了,可恨这两座山还要给我们找麻烦!干脆我们把这两座山移走吧。”子孙们一听,都随声附和,表示同意,只有愚公的妻子表示不同意,她说:“你已经头发胡子都已经白了,你这把年纪只怕连魁父那么大一点土坡都移不动了,怎么能移得动太行和王屋这么大两座山呢?更何况你又准备把挖出来的泥土和石头放在哪里呢?”

  愚公的儿孙们说:“就运到渤海边上倒在海里吧!”

    愚公很高兴,说:“只要我们齐心协力,肯定能移掉这两座山的。”

    愚公的妻子见大家都没有反对,也就什么也不再说了。

    于是,愚公一大家子人便开始了艰巨的移山运动。

  大家分好了工,身体比较弱的挖土,稍好一些的搬石头,身体壮的就挑着那些石头和泥土往渤海运。

  愚公的邻居京城氏的遗孀有一个儿子,刚刚才到换牙齿的年龄,看见愚公一家干得那么起劲,觉得很好玩,也蹦蹦跳跳跑过来帮忙。

    从太行、王屋到渤海有几万里,挑着泥土和石头去渤海的人,来回一趟要大半年的时间。河曲有一个叫智叟的人,看见愚公一家竟然这么不自量力,摇着头叹息说:“我说老头子啊,你已经风烛残年了,这么辛辛苦苦,何必呢?你还想把这两座大山怎么样啊?”

  愚公停下锄头,擦了擦脸上的汗,说:“智叟啊,你也是七老八十的人了,可是你的见识怎么连寡妇和小孩子都不如呢?”

  智叟道:“为什么这么说?”

    愚公信心十足地说:“难道你不知道吗?我死了,还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孙子死了,还有孙子的儿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

  我们每一代人都会挖走一些石头和泥土,我们的人会不断增加,可是这山却再也不会长高了,如此下去,这山肯定会被我们移走的。

  ”。

    智叟听了愚公的话,哑口无言。愚公又埋头继续挖山去了。

    没想到寓公的话被山神听到了,山神很害怕,万一愚公真的一直这么干下去,总有一天这两座山都会变成碎石、泥土填到渤海里,于是赶紧上天报告了天帝。

  天帝被愚公的执着感动,就派了夸娥氏的两个儿子,替他把两座大山背走了,一座搬到了朔东,一座背到了壅南。

  从此太行和王屋两座大山就天南地北分开了。

民间传奇故事精选(五篇)

  【#能力训练#导语】传奇故事,虽奇而不荒诞,虽趣而不俗,虽神而不虚假,这就是传奇故事的精髓。

  下面是分享的民间传奇故事精选(五篇)。

  欢迎阅读参考!。

1.民间传奇故事精选

    黄帝的时候,有个名叫宁封的人,家住在一条河沿岸的一个部落里。

  他母亲是个捏陶泥坯的,宁封三岁时就跟着母亲来到窑场。

  他最爱学着妈妈的样儿捏各种各样的盆盆罐罐。

  母亲看他聪明好学,就教会了他捏制各种陶坯的手艺。

  年复一年,斗转星移。

  宁封长大成人了,部落里就派他专门从事烧陶。

    宁封受母亲的感染,对工作很负责,他专心专意地捏呀烧呀,可是烧出的陶器总觉得不满意,不是粗糙笨拙,就是形体不正。宁封子说他对不起部落的人们,每天除了上窑场工作,就躲进自己的泥屋里,不跟外人接触,连妻子和他说话,他也不理。

    他就这么闷闷不乐地呆在屋里,每天都是妻子把部落分配的饭食,用陶钵给他端回来吃。

  宁封吃着,想着,食不甘味。

  妻子看他一心扑在制陶上,累得人都又瘦又黑,吃过饭就叫他躺在草席上歇一会。

  说来也怪,往日里宁封根本睡不着,今天身子一倒,就呼噜呼噜地进入了梦乡。

    他梦见自己脚踩着五色的彩云,去了一万个国家,各处的人们送给他很多很多的陶器,那些陶器可好看了,样式别致,有尖底的,有圆的,有方的,还有带盖的,并且画了彩色的花纹和各种各样的图案,简直使人眼花缭乱,只当到了天宫。

    宁封高兴地笑了,笑出了声,也笑醒了。

  他连忙把自己的梦告诉了妻子。

  妻子也兴奋地说:“好呀,你还不如到外面转转,多看一看别的部落的陶器,或许就能制好了。

  ”。

    字封正有此意,听了妻子的话,就赶紧收拾行囊。

  部落首领知道了宁封的打算,送给他一匹马,宁封骑着竖首马就出发了。

  宁封一去两年。

  妻子盼呀盼的,总算把他盼回来了。

    他拉回来一车陶器,整天钻在这些陶器堆里,看呀比较呀,描呀画呀,又取来砂泥盘一盘、捏一捏,没头没尾的。

    这一天,天还没亮,他就叫醒妻子,两个人摸黑来到窑场和砂泥。

  泥一和好,宁封就坐在草席上盘陶坯。

  他一会盘一会捏,妻子端来饭也没吃。

  太阳都直射头顶了,他还在干着。

  妻子嗔怪地给他戴了一顶竹篱,又端详着他捏的一大堆陶坯,高兴地说:“好呀!真好呀!”。

  宁封逗趣地说:“比我梦见的还好看哩!”

    一个一个的坯子制成了,放在草棚下阴干。

  快干了,妻子就蹬动转轮,宁封拿着陶坯在转轮上磨。

  磨光后,宁封又和妻子用赭石在坯子上画图案。

  他们不再重复画过去简单的图形和直线条。

    宁封的妻子特别心灵手巧,天上飞过一只小鸟,唧喳地一叫唤,她就几笔画出一个飞动的小鸟;地头跑过一只梅花鹿,也没跑出她的手,她让它静站在陶盆的壁上。她想起了男人们捕鱼的鱼网和捕回的鲤鱼,也画在陶盆上。

    快到收获季节了,想象收获后全部落的人们铅纤陪在广场的欢庆场面,她就在陶钵上画了一圈手拉手舞蹈的人,有男有女,活泼热烈,连宁封都称赞她画得好。

    后来,他们又画出一套变形的图案,好像不太像,却很传神,也有生活情趣。

    他们还在陶罐上用指甲捏出棱形排列的指甲纹,拿绳子印出一排排的斜纹,有时也给陶罐做了几圈的堆纹、蛇纹。最有意思的是罐盖的把手,他们把盖把捏成各种动物的形象,鸟头上刺着锥纹,小兽顽皮地站立着,还有张大嘴呼叫的人头。

    一日日的辛苦,几年的心血,宁封终于制出了非常美观的陶器。这些既好看又实用的陶器,不光本部落的人喜爱,交换到外部落,也很受欢迎。

    部落首领把宁封制的陶罐献给了黄帝。黄帝看到这样浑圆而又精致的陶罐,仔细地欣赏着上面的彩色的图案,连声说:“好,好!天下竟有这样的人才!”

    黄帝立即派人把宁封请到了宫中,详细地询问了陶罐的制作情况,就委派宁封为陶正,专门管理全国的制陶工作。

    从此,陶器就一直为人间作着贡献。

2.民间传奇故事精选

    相传仓颉在黄帝手下当官。

  黄帝分派他专门管理槐蠢圈里牲口的数目、屯里食物的多少。

  仓颉这人挺聪明,做事尽力尽心,很少出差错。

  可随着牲口、食物的储藏数目的变化,光凭脑袋记不住了。

  怎么办呢?仓颉犯难了。

    仓颉想了很多办法,先是在绳子上打结,用各种不同颜色的绳子,表示各种不同的牲口、食物,用绳子打的结代表数目。

  但增加数目在绳子上打个结很方便,而减少数目时,在绳子上解个结就麻烦了。

  于是仓颉又在绳子上打圈圈,在圈子里挂上各式各样的贝壳,来代表他所管的东西。

  增加了就添一个贝壳,减少了就去掉一个贝壳。

    黄帝见仓颉这样能干,就把每年祭祀的次数、每回狩猎的分配、部落人丁的增减等,都交给仓颉管。

  如此一来,凭着添绳子、挂贝壳已经不抵事了。

  仓颉又犯愁了。

    这天,他参加集体狩猎,发现人们看着地下野兽的脚印就可以认定前面有什么动物。

  仓颉心中猛然一喜:既然一个脚印代表一种野兽,我为什么不能用一种符号来表示我所管的东西呢?他高兴地拔腿奔回家,开始创造各种符号来表示事物。

  果然,他把事情管理得头头是道。

    黄帝知道后,大加赞赏,命令仓颉到各个部落去传授这种方法。

  渐渐地,这些符号的用法推广开了。

  就这样,文字开始形成了。

    仓颉造了字,黄帝十分器重他,人人都称赞他,他的名声越来越大。仓颉就有点骄傲自大了,什么人也看不起,造字也马虎起来。

    黄帝知道后很生气,便召来了身边最年长的老人商量。

  这老人已是一百二十多岁的人了。

  老人沉吟了一会,独自去找仓颉了。

  老人对仓颉说:“仓颉啊,你造的字已经家喻户晓,可我人老眼花,有几个字至今还糊涂着呢,你肯不肯再教教我?”

    仓颉看这么大年纪的老人,都这样尊重他,很高兴,催他快说。

  老人说:“你造的‘马’字,‘驴’字,‘骡’字,都有四条腿吧?而牛也有四条腿,你造出来的‘牛’字怎么没有四条腿,只剩下一条尾巴呢?”

    仓颉一听,心里有点慌了:原来他把“牛”字和“鱼”字教反了。

    老人接着又说:“你造的‘重’字,是说有千里之远,应该念出远门的‘出’字,而你却教人念成重量的‘重’字。

  反过来,两座山合在一起的‘出’字,本该为重量的‘重’字,你倒教成了出远门的‘出’字。

  这几个字真叫我难以琢磨,只好来请教你了。

  ”。

    这时仓颉羞得无地自容,深知自己因为骄傲铸成了大错。他连忙道歉,痛哭流涕地表示忏悔。

    老人拉着仓颉的手,诚挚地说:“仓颉啊,你创造了字,使我们老一代的经验能记录下来,传下去,你做了件大好事,世世代代的人都会记住你的。你可不能骄傲自大啊!”

    从此以后,仓颉每造一个字,总要将字义反复推敲,还拿去征求人们的意见,大家都说好,才定下来,然后逐渐传到每个部落去。

3.民间传奇故事精选

    桂林山水甲天下,到过桂林的人,都晓得洞大要数七星岩,山高要算老人山。这座山,坐北向南,面对桂林的大小群山,活像一位威严的老人。

    相传秦始皇曾征调大批民夫修筑万里长城,被征去的民夫可受罪啦。

  监工的像催命鬼一样拿着鞭子,紧跟在民夫的后面,日夜不歇地催着挑石头呀,抬石料呀,把民夫累得腰弯背拱,汗水哗哗直流。

  好多人累得死去活来,呼天保佑呀,天不答应;喊地搭救呀,地不显灵。

    有一天,东海龙王的三公主要到南海去拜见仙女,想走旱路,趁机看看凡世人间。

  她清早起来拜辞了龙王,跳出龙宫,驾起一朵祥云,腾上高空,飘飘游动。

  她站立云头往下界望去,只见黑压压成千成万的民夫,枯瘦得只剩下一把骨头,光着膀子,拼死拼活地在长城下抬石头。

  于是,她便起了同情和怜悯之心,暗暗下了决心,要想法子帮助民夫解除苦楚。

    三公主挥舞彩带,催紧飞云飘游到南海,按下云头,走进普陀岩,拜见了仙女,开口禀道:“仙女呀,你行行善心,救救修筑长城的可怜的民夫罢!”仙女听了,扬起柳眉答道:“善良的三公主啊,秦始皇修长城是想抵挡外来敌人;你要帮助劳苦民夫减轻痛楚,我可以给你一支柳枝,把南海中的石山赶去筑墙罢!”三公主听了非常高兴,接过柳枝,转身就往外走。

  忽然听到仙女说道:“三公主,我助你赶山筑墙,你要依我两件事:第一件,一路之上不可贪图玩耍;第二件,一路之上不要同凡人说话。

  ”。

    三公主连忙答应,到了南海,把柳枝往海水里轻轻甩动。

  只见海水翻滚,一座座石头山接连跳出水面,有的变成虎、豹,有的变成骆驼,有的变成大象,有的变成锦鸡……三公主看这些石头变成了飞禽走兽,喜得眉开眼笑。

  她挥动柳枝东边拦来西边挡,赶着它们徐徐朝北前进。

    三公主记着仙女的话,赶着这群飞禽走兽,走过茫茫大海,又走过千山万谷,一连三天三夜没有敢停留一下。

  这时她已经累得一身汗水,走着走着,忽然到了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

  这里一条江水碧绿得像玉石,岸边开遍各色鲜花。

  三公主想道,人间还有这样好的地方,我何不到江边洗洗脸,擦擦汗再赶路也不迟。

  哪里想到,这些虎、豹、骆驼、大象、仙鹤、锦鸡,越跑越快。

  三公主正在着急,忽见一个头戴风帽、身披大袍的老公公从家里走了出来。

  三公主高兴的说道:“老人家,我已经赶了三天三夜路了,想在这条江里洗洗脸,请你替我看管一下这群虎、豹、骆驼、大象、仙鹤、锦鸡好吗?”老公公用手擦擦眼睛,又仔细看了一下,答道:“这哪里是什么虎、豹、骆驼、大象、仙鹤、锦鸡,明明是些大青石呀!”老人家一语道破,这些飞禽走兽一下子全成了石山,再也不走了。

    这时三公主慌了手脚,急忙扯起柳枝又抽又打,直累得汗水滴滴,石山还是不摇不动。

  三公主长叹了一声说:“只怪我忘记了仙女的话,耽误了搭救众生的大事。

  ”说罢向老公公深深一揖,说道:“拜托老公公替我照看这些石山,我到南海请罪去了。

  ”三公主哪里想到,老公公一下子也变成了一座石山。

    这座石山,就是老人山。

  在老人山的四面,围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石山,有的像虎,有的象豹,有的像骆驼、大象,有的像仙鹤、锦鸡。

  老人至今还受三公主的嘱托,精心地看管着它们哩。

4.民间传奇故事精选

    从前,柳河湾里住着一个叫周成的小伙子,自小失去双亲,十分孤苦。

  周成十八岁时,好心的邻居就给他说了个媳妇——蒲氏。

  婚后,两人十分恩爱。

  周成下地干活,蒲氏在家纺纱、织布、料理家务,小日子过得幸福美满。

    这一年刚刚忙罢麦收。

  周成突然得起病来,咽喉肿痛,鼻子和口里冒火来,吃饭也免不了把脖子歪几歪,和村里很多人得的病一样,人们到处求医,结果是吃药无效,求神不灵。

  蒲氏心里难过,整天张嘴泪不干,一天夜里,她梦见自己来到了一座高山,名叫花儿山。

  山上万花艳艳,浓香扑鼻。

  她走到山顶,见一株花草生得别致逗人喜爱。

  它铺开一簇绿叶两边像锯齿一样,青紫色的花茎上开着金黄的小花。

  有人告诉她这种草名叫公英。

  可以入药,有清热解毒、消散痛肿的作用。

  蒲氏听了不禁高兴地笑了起来。

  蒲氏笑着醒来,原来是自己做了一个梦。

    第二天清早,她就把梦告诉了丈夫,并打算去花儿山采药。

  周成听了,说:“花儿山,东南天,脚生泡,鞋磨穿,淌过九十九条河,绕过九十九道湾。

  路途遥远,你可去不得呀。

  ”蒲氏说:“只要能找到这种药草,别说过河绕弯,就是走上千山万水,我也心甘情愿。

  ”她收拾好行装,毅然辞别了丈夫和乡亲。

    蒲氏走了一天又一天,饿了口里啃干馍,渴了河边饮清泉,倦了草地盖甘露。

  终于淌过九十九条河,绕过九十九道湾。

  一天,她走到一座山下,见有一个茅棚,里面坐着个老太太正在纺纱。

    她连忙走进茅棚向老太太问路。

  老太太说:“你再往东走上百步,左数九十九棵树,右数九十九棵树,对着中间的那棵树往前走,就有上山的路了。

  ”蒲氏按照老人的指点,来到百步尽头,真的左数九十九,右数九十九,顺着中间那棵树信步朝山上走去。

  不大工夫,眼前现出了一条直通山顶的大道。

  她来到了山头上,只见绿树荫下,座落着一间房子,有一个老头正坐在门口聚精会神地看书,那老人鹤发童颜,精神健旺。

  蒲氏上前施礼,说明了自己的来意,求老人给以指点。

    老人仔细打量着蒲氏,说:“这种药草名叫公英,它要长三千年方能入药。

  你历尽千辛万苦可不容易呀,回去吧。

  ”。

  蒲氏呆呆地看着老人,说:“难道人得了急病,也非等三千年再治不行吗?”

    老人听了蒲氏的话,点点头说:“是呀,如果不等三千年的话,病人服了这种药草,采药人就会马上死去的。”

    蒲氏恳切地说:“只要把大伙的病治好,我甘愿一死。”

    老人听罢,沉吟一会,点点头说:“既然你有这颗诚心,好吧。

  ”说着,他从屋里拿出一朵金花递给蒲氏,说:“只要戴上这朵金花,就能免去一死。

  去吧,按照你梦里见的那样寻找去吧。

  ”。

    蒲氏谢罢老人,头戴着那朵金花,径直往山顶走去。

  她到了山顶,嗬,满山顶到处是鲜花,绿叶映衬,五光十色。

  她凭着自己的记忆,终于找到了那棵仙草——公英。

  她双手捧着公英草,朝着自己的家乡张望,激动得两行热泪如断线的珍珠,再也无心在山上停留,急忙朝山下跑,头上那朵金花,也在奔跑中失落了。

    蒲氏回到了家里,熬了一锅药汤,大碗大碗地分给众乡亲。

  只用了三天时间,乡亲们和周成的病全都好清了。

  蒲氏看着大伙的病情转好,微笑着合上了眼睛。

  人们听到蒲氏死去的噩耗,都难过得掉下了眼泪。

  蒲氏被安葬不久,在她的坟上长出了许多公英,后人便将其称为“蒲公英”。

5.民间传奇故事精选

    话说乾隆年间,乾隆喜欢吃萝卜,当间大臣和坤就献计向全国征集的萝卜进贡,各官员为了讨好乾隆纷纷去征集好萝卜。

  可偏巧这时四川一带闹了一场大旱灾,田里庄稼颗粒无收,而朝庭的税物照常繁重,四川一带民不聊生,这时当朝一个叫刘墉的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一心要为百姓们减轻负担。

  刘墉一听皇上要全国征集萝卜,于是一计上心头。

    刘墉来到四川,召集当地官员下达皇上征集萝卜的旨意,当地官员万大人为难的讲:“刘大人,我们四川一带闹了旱灾,您是知道的,现在庄稼颗粒无收,哪有好萝卜上贡。

  ”刘墉看到他那为难的脸色,招了招手,示意他过来,刘墉对他耳语了几句。

  只见这时那万大人一听吓得跪在地上急忙道:“刘大人,这样不好吧,万一万岁爷怪罪下来,下官可担当不起啊,到时我怕受苦的还是百姓啊。

  ”刘墉笑了笑:“没事,有事也由我承担,而且还可能造福四川的百姓哦。

  ”万大人好像略有领会。

    第二天,万大人拿了一包东西找到刘墉,对墉讲:“这是我昨夜连夜挑选的,您看怎样。

  ”说完打开包袱,刘墉看了看,那萝卜还真是小的可怜,全只有手指大小。

  刘墉从中选了一个比小指还小的萝卜,笑了笑,“这个好,就这个了。

  ”那万大人还是心有顾忌,“刘大人,这样行吗?如果皇上真的怪罪下来,下官可真的担当不起啊。

  ”。

    “万大人,没事。

  你就放心在这等消息吧。

  ”说完刘墉拂袖而去。

    话说到了进贡这天,满朝文武都拿出自己在各地征集的萝卜,那可真的是又大又好。

  在这其中要数和坤的进贡的萝卜。

  乾隆看见这些萝卜笑了笑,说道:“和爱卿,看到你们进贡的萝卜,我想天一一定太平无事,又是一个丰收年。

  ”。

    “对,对。

  有万岁爷这样的明君,治理有方,天下当然一定太平”和坤拍着马*,笑了笑。

  众大臣也连声称是。

    这时该到刘墉进贡了,只见刘墉手捧一个红色盒子,外观极其漂亮,进贡给了乾隆,乾隆一见好生喜欢,猜想其中一定是个大萝卜,于是亲自拿过来,打开盒子,哪知打开盒子里面竟还有一个一样的红盒子。

  乾隆不知刘墉葫芦里卖着什么药。

  只有继续往下看。

  一连打开了五个盒子后,只见那盒子只有了掌心大小,乾隆打开一看,只见一个比小指还小的萝卜。

  顿时怒了。

  “刘墉,这就是你进贡的萝卜。

  ”和坤在一旁也落井下石的讲,“好你一个刘墉,竟敢戏弄皇上。

  ”。

    刘塘一脸苦相,对皇上无奈的讲:“这次我去了四川征集萝卜,当地正在闹旱灾,这是我在当地官员上贡的萝卜中选的一个的萝卜,当地百姓不仅庄稼颗粒无收,而且还要面对繁重的税务,百姓们现在都在吃草根,吃完草根就吃观音土,这个萝卜是我千辛万苦才征集回来的。

  ”乾隆一听,“真有此事,和爱卿,刚你不是说天下太平了吗?怎么又有此等事情,在座的各位官员,你们讲怎样才能解决四川一带的旱情。

  ”。

    此话一出,和坤‘吱呀,吱呀’几声,就没了话。

    刘墉上前一步回管道:“万岁爷,当务之急,还是得减税,朝庭再拨救灾金下去,这样一定能帮他们度过旱情。”

    文武百官也连声称是。

  乾隆一听,点了点头:“好,好。

  传我旨意,四川一带免税三年。

  拨纹银100万两。

  帮四川度过灾情。

  ”。

    第二天,四川到处呼喊:“免税三年了!”刘塘一个萝卜换来百姓之福也成为佳话。

长篇古代民间传奇故事

  【#能力训练#导语】从古至今发生过很多传奇故事,那些或勇敢或悲壮或凄惨的事迹虽已离我们远去,但人们会将它们的伟大的英雄事迹流传下来,风靡人间!下面是分享的长篇古代民间传奇故事。欢迎阅读参考!

【篇一】长篇古代民间传奇故事蠢清

    明朝年间,有一个知名的河间驿出了件怪事:很多贡品在经过这个驿站时,莫名其妙地丢失了。为此,朝廷派了刑部的捕头宗玉来查办此案。

    宗玉来到河间驿,走进驿站对面的一家酒馆,选了个临窗的位子坐下来,一边喝酒,一边暗暗观察外面的动静。

  这时,酒馆里进来一位客人,看穿衣打扮,像是个落魄的教书先生。

  那人只要了一碗酒,就站在柜台边喝起来。

    宗玉见状,就把教书先生叫过来一起喝酒。教书先生也不推辞,径直坐到他对面,两个陆升人推杯换盏地喝了起来。

  酒过三巡,宗玉这才笑道:“先生倒不认生啊,生人的酒菜都敢吃,就不怕我动手脚吗?”

  教书先生微微一笑,说:“任谁动手脚,你这刑部的捕快也不会动手脚啊!”

    宗玉不觉一惊,忙问:“你既然知道我的身份,那也定知我为何而来。先生能否为我指点迷津?”

    教书先生哈哈一笑,说那些盗案都是一只老鼠所为。有人亲眼见过那只鼠,体大如猫,机灵异常,当地的捕快多次追捕,都没追上。

    宗玉不觉一愣:“哪里会有跟猫一样大的老鼠?八成是被人们传夸张了,我不信。”

    教书先生往窗外看了一眼,忽然惊道:“快看,那只老鼠来了!”宗玉一扭头,只见一个灰色的影子一闪,就从窗外跃了进来,在他腰上一抓,即刻飞掠而过,果真体大如猫。

  他再一摸腰里,腰牌已不见了。

  他急忙拔腿去追,但那老鼠早已不见了踪影。

    等宗玉再回到小酒馆,却发现连那教书先生也不见了。

  他隐隐觉得,这只老鼠和教书先生有关。

  他问了酒馆老板,方知那教书先生名叫蒋成,住在城西。

  他急忙赶了过去。

    宗玉找到了蒋成家,可蒋成却不在家,只有蒋成的老母亲卧病在床,咳得十分厉害。宗玉见她病得很重,急忙出去抓了药回来,熬好给蒋母服下。

    这时,蒋成回来了,他看到宗玉,不由得一愣。

  蒋母说道:“儿啊,我今天碰到了好心人啊。

  娘的*病又犯了。

  要不是他给我抓药,我怕是见不到你了。

  你快给恩人磕头。

  ”。

    蒋成当即就要跪倒。

  宗玉忙扶住了他,说:“你先别谢我,我还有事要求你。

  请你帮我找到神鼠,要回腰牌吧。

  腰牌丢了,那可是要了我的命啊。

  ”。

    蒋成一听,皱着眉说那神鼠神出鬼没,没人知道它住在哪儿。

  能肯定的带悉前,就是它喜好偷贡品。

  只要等它偷的时候跟踪它,追到它的老巢,自然就能找回腰牌。

  听说这两天还有贡品路经此地,正好是个机会。

  宗玉一想,眼下也没别的办法,只好按他说的办了。

    两日之后,贡品进驻驿站。

  宗玉悄悄埋伏在一棵大树上。

  此时,月色皎洁,三更鼓刚刚响过,宗玉忽然看到一个灰影一闪而过,直扑向驿站里放贡品的屋子。

  细细一看,正是那只神鼠,它撕碎了窗纸,跃身钻进了屋子。

    很快,神鼠就叼着一件东西钻了出来。

  宗玉从怀里掏出白猫,朝神鼠掷过去,正好落在神鼠面前。

  那神鼠一惊,停了下来。

  只见白猫一个翻滚,站立起来,“喵”地叫了一声,就要向神鼠进攻。

  不料,神鼠忽然抬起前爪,照着猫脸就是一巴掌。

  那白猫惨叫一声,落荒而逃。

  神鼠却朝另一个方向窜去,宗玉跟了没几步,神鼠就没了踪影。

    宗玉回到客栈,心情十分沮丧,败在一只老鼠手里,实在心有不甘啊。如今,腰牌被盗,贡品被偷,他这个捕快无能为力,看来只能回京领罪了。

    第二天一早,宗玉却发现他的腰牌正挂在窗棂上。

  他来不及细想,赶紧来到驿站,问他们丢了什么贡品。

  那送贡品的差役却说,箱子被打开了,贡品也被拿出来了,但并没拿走,真是奇怪啊。

  宗玉想了想,忽然明白了,这是蒋成给他个面子,也是吓吓他,让他知难而退。

    宗玉立刻赶到蒋成家,找到蒋成,谢谢他送回了腰牌。可蒋成却说,此事与他无关,他跟神鼠没有半点关系。

    宗玉见蒋成还是不肯透露半点消息,不禁生气地说:“我既食君之禄,就该行忠君之事。

  这个案子,我定要查个分明。

  我知道这件事和你有关,你就老老实实地把神鼠交出来吧,让我也好有个交代。

  ”。

    蒋成却坚决地说:“我跟神鼠确实毫无关系。

  你硬要抓我,将我屈打成招,那也是千古冤案。

  ”宗玉听他话里软中带硬,也不好再说什么。

  毕竟他现在什么证据都没有,总不能就这么把蒋成抓进大牢。

  走出蒋家,宗玉回想起昨晚的情景,不禁更觉得纳闷:那只神鼠哪来那么大的勇气,居然敢扇猫的嘴巴?

    隔了两天,宗玉寻访到城东时,看到一个杂耍班子正在开场子,他就围过去看热闹。

    看着看着,宗玉闻到一股奇怪而又熟悉的气味。

  突然,他一个激灵,那只神鼠身上就有这种气味。

  他循着气味找到后场,却发现那气味是从一只老虎身上发出来的。

  他沉思良久,突然想到了什么,找到班主问:“如果天天用老虎尿涂抹老鼠,那老鼠是不是就不怕猫了?”。

    班主一听,就笑了起来。

  他说,两年前就有人跟他说过这个想法,当时还带来了一只硕大的松鼠,剃下了尾巴上的长毛,每天用老虎尿往松鼠身上涂抹,还驯着松鼠打猫。

  半年之后,那松鼠就被他驯得机灵异常,见到猫也毫不客气,抬起爪子就打,打得猫四处逃窜,那人这才满意地走了。

    听班主这么一说,宗玉算是明白了,看来那人就是蒋成。

  要知道,当地百姓很少见过松鼠,蒋成把松鼠剃成老鼠的样子,让百姓们以为它就是老鼠,再把它传得神乎其神,就成了神鼠。

  他忽然想起,豹猫乃是松鼠的天敌,如果也用老虎尿涂抹,让它不再惧怕松鼠,自然可以取胜。

    于是,宗玉买来一只剽悍的豹猫,开始驯化。不出半个月,豹猫被他驯服了,他就带着豹猫回到了驿站,悄悄埋伏在驿站外面的大树上。

    三更时分,宗玉看到那只松鼠又来行窃了,等松鼠偷窃完了钻出来,他立刻放出了豹猫。豹猫一下子扑住了松鼠,咬了下去,松鼠惨叫一声,就不再动弹了。

    这时,只听到周围一阵锣声,接着,许多人举着火把把驿站包围了。

  驿丞在下面大喊:“上面的人,你跑不掉了,快下来投降吧。

  ”豹猫吓了一跳,转身就逃得没了踪影。

  宗玉跳到豹猫吃松鼠的地方,却不见任何贡品,他心里一惊,中计了!。

    任谁都会想到,是宗玉私吞了贡品。

  眼下之计,唯有先脱身再说。

  他扔出两块石头,连中两人,趁下面的人一团乱,他顺势跳了下去,逃走了。

  宗玉赶到城西,找到了蒋成,一把抓住他的衣领,质问道:“你为什么要暗算我?”

    不料,蒋成坦然道:“老百姓太苦,我又没别的本事,只想尽一己之力,帮帮他们。

  你本事太大,妨碍我做事,我只好对不住你了。

  ”。

    宗玉愕然问道:“那些贡品,你给了百姓?”蒋成点了点头。

    宗玉重重地叹了口气,说道:“你的计谋在我之上,我败得心服口服。

  从今往后,我也只有飘零江湖了。

  可惜你的神鼠,已被我的豹猫吃掉了。

  ”。

    蒋成笑了笑,说:“神鼠早已与我心意相通,我可舍不得让你的豹猫吃掉啊。

  那只被吃掉的,只不过是我临时驯服的一只小松鼠。

  而真正的神鼠,正准备执行新任务呢……”。

    宗玉不禁对蒋成更加钦佩了,他给蒋成行了个礼,然后转身走了。

【篇二】长篇古代民间传奇故事

    清末,有个叫刘文举的将军,性好古玩。他的藏宝阁中有件玉熏炉尤为珍贵,可谓镇阁之宝。

    有一天,家人禀报:徐大人派人前来拜访。

  那徐大人本是刘文举同窗,功成后在外地为官,难得一见。

  刘文举立即请进。

  那人自称沈念庵,是徐大人的幕宾,受东主所托,给刘文举送礼。

  刘文举一看礼物,是件青铜烛台,式样古朴,形制完全符合先秦,大为高兴,忙把烛台送进了藏宝阁。

    就在沈念庵走后的没几天,藏宝阁中出现怪事,一到三更半夜,就仿佛有人在低声呜咽,声音非常凄楚,把刘府家人吓得胆战心惊。

  刘文举是杀过人的,自然不怕,心想难道是什么冤鬼作祟么?就拿出在军中时的佩刀说:“挂到藏宝阁里,看哪个野鬼敢挑事。

  ”。

    没想到拿刀镇着也没用,怪声还是会在半夜三更出现,下人中便有了流言,说肯定是那些古玩血腥气太重,所以冤魂不散。这样越传越真,家人都不敢靠近藏宝阁了。

    刘文举正觉蹊跷,家人来报,说外面来了个老道,一看就说这宅子不干净,要求见老爷。刘文举心想请个老道来看看也好,便同意了。

  老道六十开外,仙风道骨,一见刘文举,便作揖说:“大人,贫道见宝宅有积郁之气冲出,不知可有什么沾过血腥之物?”

    刘文举的古董要说沾血,又有哪件不沾?他点点头,便带了老道来到藏宝阁中,老道看了一圈,叹道:“原来如此。”

    刘文举问是怎么回事,老道指着那玉熏炉道:“便是这东西作祟。

  玉本来就是灵物,一旦沾过人血,魂魄得玉精滋养,就久久不散。

  这件熏炉年代久远,新鬼旧鬼积聚已多,若不能及早破解,只怕府上要不安。

  ”刘文举听了吓了一跳,问道:“那要怎么破解?”老道说:“这些冤魂都是因火丧身,必须以深潭水浸洗,再施法禳解。

  ”。

    这玉熏炉是刘文举随军攻破天京所得,当时诸将全都参与抢掠,事后因怕朝廷怪罪,他们干脆一把火烧掉了抢掠痕迹,来个死无对证,因此老道这话倒是丝丝入扣。

    于是,刘文举同意老道设坛作法。

  老道先在门前扎了个草堂,再让人将玉熏炉抬到里面,用黄布整个包住,画符禹步闹了三天,又端了出来,让人抬到山中一座古潭边。

  老道说:“大人,现在可以沉入潭水之中。

  冤魂郁结,不易禳解,定要沉满七日方可。

  ”。

    刘文举担心东西被调包,就问:“道长,能开包袱看一下吗?”老道一口答应,刘文举解开黄布细细看了看,见里面正是那件玉熏炉,玉质通透,这才放了心。

    玉熏炉放在一个铁笼中,被拴上铁链沉入潭中。潭并不大,刘宅家丁众多,这七天里时时都有人守着,真连只苍蝇都飞不进来。

    七天一过,刘文举马上让人捞起铁笼,没想到一捞起来,里面竟然空空如也。他大吃一惊,这铁笼是用铜锁锁着,钥匙只有一把,而且网格极密,连只手都伸不进去,玉熏炉怎么会不翼而飞?

    老道见此情形也是一怔,叹道:“刘公,原来怨郁之气如此之重,竟连美玉都被化尽,贫道实在有愧。”说罢连谢礼都不要,就要告辞。

    刘文举心想:说不定潭中另有暗道,老道买通了水性极高之人在潭底将熏炉偷走了。

  他叫住老道,让人把这潭都抽干了看看。

  潭不大,可一抽干水,才发现鱼有不少,可潭底尽是山石,硬得跟铁一样,哪有什么暗道?到了这时,刘文举也死了心,只得把老道放了。

    接下来几日,藏宝阁倒是安静了,再没出过怪声。刘文举心想家里干净就好,就当破财消灾。

    这一天,刘文举得知一个新来的佣人突然失踪了,可查查也没少什么东西,不算卷逃,就摆摆手说:“算了,他要走就走吧。”

    正在这时,有人禀报,说老爷故友徐大人迁官至此,前来探望。

  刘文举忙出去迎接,两人一聊上,刘文举便谢过他的赠礼之谊,徐大人一听很是诧异,说自己从没让人送东西来,更没有一个叫沈念庵的幕宾。

  再说到后面发生的事,徐大人叫道:“刘兄,你定是上当了!”。

    徐大人推测失踪的下人与之有关,马上派手下快马追缉,果然天还没黑,就抓到了。再顺藤摸瓜,两天后就抓到了两个同伙,正是那老道和沈念庵,一搜之下,玉熏炉也还没脱手,果然就在他们身边。

    刘文举大为惊奇,问徐大人到底如何看破的,徐大人叹道:“我早就听说过有一伙人,精擅制作赝品骗人,听你说了这事,猜想多半是他们。”

    徐大人没有猜错,这伙人听说鼎鼎大名的玉熏炉落到刘文举手上,就布下了一个圈套:下人卖身投靠是第一步,沈念庵送烛台则是第二步。

  那烛台中间其实是空的,装有极薄的铜簧片,只要在附近拨动另一根一样的簧片,烛台感应后就能共振发声,伪装成鬼哭。

  老道则是最后一步,下水的其实是他们事先做好的赝品,真器早被带走了。

    至于这赝品为何沉入水中会消失不见,那是因为不论烛台还是假熏炉,其实都是用米粉做的。

  米粉和上石粉,调好后再上色、晾干后,质地坚硬,几乎和玉质一模一样。

  他们的手段极其高明,以至于刘文举在潭边检查时,都没看出破绽。

  而米粉在水中浸泡七天七夜后,早已散架,被潭中游鱼吃光,这样自然神不知鬼不觉。

  刘文举听到这儿,才恍然大悟……

【篇三】长篇古代民间传奇故事

    清朝初年,靠一个铜板能攥出水的积累方式起家的关东大财主刘来喜要盖豪宅,遍访民间木工高手,发誓要用三年时间,造一座六进六出的豪门大院。消息传出,一时间,各路木匠高手纷纷云集,都想在富得浑身冒油的刘财主身上挣上一笔。

    常言说,是骡子是马得牵出来遛遛。

  刘财主之所以能成为财主,自然有不同凡响之处,他不听来应聘木匠的花言巧语,只用一招:哪个活儿是你干的,哪怕路途再遥远,也要领我去看看。

  就这一手鸡蛋里头挑骨头的法子,不知有多少木匠被淘汰。

    在应聘的木匠中,有一支被称为“五鲁班”的父子兵被刘财主选中。

  当家人叫陈天良,领着四个生龙活虎的儿子,靠一门祖传的木工手艺誉满关东,所建豪门大院不计其数,不管是门窗屋脊,所连的卯榫,任你十头骡子、八匹马也休想拽开。

  看“五鲁班”雕在房梁上、门窗上和箱体、桌角上的蝴蝶、鲤鱼,会害怕那蝴蝶扇动翅膀飞了,鲤鱼跳起来,蹦到锅里。

  就凭这,陈天良和四个儿子,得了个“五鲁班”的称号。

  刘来喜佩服得五体投地,把褶子脸堆成了个包子。

    弄明白刘财主的真实意图,凭着艺高人胆大,陈天良点头应承了下来,至于工钱,陈天良没有细问。凭他的经验知道,像刘财主这样的富户,是不会亏待他们的。

    接下来,陈天良父子按照刘财主的要求,白天黑夜地干活。刘财主经常从老宅过来,一双挑剔的眼睛时刻盯着木匠刻下的每一刀,但任凭他再苛刻,也没有挑出半点毛病来。

    不知不觉间,到了寒冷的冬季,鹅毛雪下了三天三夜,要命的“白毛风”也刮了三天三夜。

    这天早上,刘财主一早就吆喝着在老宅的伙计们起来扫雪,顺便把陈天良父子也一并吆喝起来。

  陈天良扫出雪道,过去把黑漆大门敞开。

  那大门往里一拉,就听“咕咚”一声,一个拄着根木棍的单腿乞丐硬邦邦地从门外倒了进来。

  陈家父子惊呼:“坏了,是个一条腿的‘路倒’!”。

    贫病交加的乞丐,遇上寒冬,往往倒毙在路边,名为“路倒”。

  陈天良摸了摸这个乞丐的胸口,见还有一口热气,忙吆喝儿子:“快,抬回去用雪擦拭全身,可能还有救。

  ”这时,就听刘财主一声断喝:“慢着!”众人停下手,就见刘财主用拐棍挑了挑乞丐空着的裤腿,说道:“这样一个废人,救活了又能干什么?莫不如随天意吧。

  ”说完,也不顾陈天良的反对,就安排伙计用马爬犁拉到荒郊扔了。

    眼见着三年工期将满,刘财主家的新宅已是气势恢宏,黑森森的府第透着威严,刘财主就择了个黄道吉日搬了进来。

    “五鲁班”父子把木匠家什早已捆扎好,铺盖也已收拾停当,就等着刘财主早日给结了三年的工钱,好早早地回家与家人过团圆年。

    这天早上,好不容易盼来了刘财主,只见他迈着四平八稳的方步,端着锃亮的白铜水烟袋,咕噜噜地喷着休闲烟,指着地上尚未用完的半截红木、楠木以及名贵的板材头,说道:“这么些上好的木材就这样废了,怪可惜的,再打上两个箱子吧。”说完,就回了后院,再也不见了踪影。

    陈天良一看,不干完这个活儿,恐怕是不能回家过年了。

  两个箱子好做,可尺寸难求,爷儿几个合计了一宿。

  最后,还是陈天良一锤定音:“刘家家藏百万,箱柜不计其数,或许是看我们的手艺好,让我们给做两个床头边盛装体己的宝匣吧。

  ”。

    没办法,陈家父子又解开了早已捆扎好的行李工具,精选了几块楠木下脚料,拿出了看家的本事,在雕刻上下足了功夫。

  只几天,一对精致的箱子就做成了。

  刘财主看了,连声叫好,最后,捋着胡子笑着说道:“不愧是大名鼎鼎的‘五鲁班’,这对箱子,就是送到皇宫,皇上怕是也得给赏钱。

  这样,这对箱子算我送给你们的礼物,你们就用它可着劲盛三年的工钱吧!”说完,吩咐管家,领他们到库房装银钱。

    陈家父子做梦也没想到事情会是这样,一个哑巴亏就这样吃在了肚子里。只能在心底佩服刘财主之所以能够成为富甲一方的财主,欺人的手段高,实在是高!

    拿着摞起来不够爷儿几个每人踢一脚的工钱被赶了出来,陈天良仰天长叹。

  就在大门要关上时,陈天良忽然像想起什么似的一拍大腿,说道:“刘老爷,犬子建房时一时疏忽,前日房梁上的雕活儿还有一刀没有完成,我想提醒倒给忘了,险些误了大事。

  ”说完,又从包裹里拿出了刻刀,随管家上了房。

    不一会儿,陈天良就从房上下来了。看着“五鲁班”卷着铺盖狼狈地离去,刘老爷的心里有说不出来的痛快。

    住进了雷劈不动,火烧不着,水淹不透的新宅子,刘财主美得做梦都能笑出*来,里里外外都透着一个爽。流水席放满了六进的宅院,前来恭贺的人比池塘里的蛤蟆还多。

    单说这夜,刘财主送走了客人,刚刚熄灯躺下,就听到了房梁上传来了一阵奇怪的声响,先是隐隐约约地听到车老板“喔喔喁喁”地套车,接着就听“啪”地一声鞭响,车老板喊了一声“驾!”一阵马挂銮铃便响到了天放亮。

  第二天中午,一夜没睡好的刘财主刚想喝口人参汤,就见管家踉踉跄跄地跑了进来,说道:“老爷,不好了,咱家外出进货的一挂大车,连人带货掉进了河里……”

    刘财主心痛得“嗷”了一声,刚喝进嘴里的人参汤又喷了出来。

    没想到事情远没有结束,刚过了半个月,夜里刘财主又听到了房梁上传来的赶车声,天亮派管家上去看了几个来回,也没有看出个子丑寅卯来,刚想歇口气,不想家人又来报,说是小少爷去学堂的路上被胡子绑了,开口索要两千两银子,不然三日后撕票。

    每隔半个月就雷打不动地破一次财,不到一年,原来万贯家财的刘财主家就只剩下个空壳了。

    这一年,关外瘟疫流行,流民遍地,眼见着聚拢不起家业的刘财主索性做起了善事,在院子里支起了十八口大锅,每天向流民施粥。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一连施舍了七七四十九天,刘财主依然没有停手。

    这天,“五鲁班”父子路过这里,见刘财主慷慨为灾民施舍,惊愕不已。刘财主见了陈天良,一脸愧色,拿出了当年所昧下的工钱,执意要补齐,并恳请原谅他的贪念。

    陈天良看着刘财主已从心里透出了善意,忽然又像想起了什么,对刘财主说道:“当年眼力不济,雕梁时似有一刀仍没有雕好,刘老爷可否允我补齐当年的一刀之差?”刘财主羞愧地点了点头。

    “五鲁班”走后,每隔半个月,刘财主夜里仍能听见房梁上传来赶马车的吆喝声,所不同的是,他不但再也没有破财,相反,日子一天天地好了起来。

    原来,当年陈天良见刘财主为富不仁,阴险刁蛮,暗中雕刻了一架精致的马车放在了房梁上不被人注意的地方,车头向着房外,见天把刘财主的财产往外拉。等刘财主幡然悔悟做起了善事,陈天良又把马车给转了回来,把散失的财产见天往里拉。

    几年后,刘财主又成为富甲一方的财主,一生再也没有做过一件缺德事。

精彩民间传奇故事长篇

  【#能力训练#导语】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流传下来很多的民间传奇故事。

  下面是分享的精彩民间传奇故事长篇。

  欢迎阅读参考!。

【篇一】精彩民间传奇故事长篇

    话说乾隆年间,乾隆喜欢吃萝卜,当间大臣和坤就献计向全国征集的萝卜进贡,各官员为了讨好乾隆纷纷去征集好萝卜。

  可偏巧这时四川一带闹了一场大旱灾,田里庄稼颗粒无收,而朝庭的税物照常繁重,四川一带民不聊生,这时当朝一个叫刘墉的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一心要为百姓们减轻负担。

  刘墉一听皇上要全国征集萝卜,于是一计上心头。

    刘墉来到四川,召集当地官员扒野脊下达皇上征集萝卜的旨意,当地官员万大人为难的讲:“刘大人,我们四川一带闹了旱灾,您是知道的,现在庄稼颗粒无收,哪有好萝卜上贡。

  ”刘墉看到他那为难的脸色,招了招手,示意他过来,刘墉对他耳语了几句。

  只见这时那万大人一听吓得跪在地上急忙道:“刘大人,这样不好吧,万一万岁爷怪罪下来,下官可担当不起啊,到时我怕受苦的还是百姓啊。

  ”刘墉笑了笑:“没事,有事也由我承担,而且还可能造福四川的百姓哦。

  ”万大人好像略有领会。

    第二天,万大人拿了一包东西找到刘墉,对墉讲:“这是我昨夜连夜挑选的,您看怎样。

  ”说完打开包袱,刘墉看了看,那萝卜还真是小的可怜,全只有手指大小。

  刘墉从中选了一个比小指还小的萝卜,笑了笑,“这个好,就这个了。

  ”那万大人还是心有顾忌,“刘大人,这样行吗?如果皇上真的怪罪下来,下官可真的担当不起啊。

  ”。

    “万大人,没事。

  你就放心在这等消息吧。

  ”说完刘墉拂袖而去。

    话说到了进贡这天,满朝文武都拿出自己在各地征集的萝卜,那可真的是又大又好。

  在这其中要数和坤的进贡的萝卜。

  乾隆看见这些萝卜笑了笑,说道:“和爱卿,看到你们进贡的萝卜,我想天一一定太平无事,又是一个丰收年。

  ”。

    “对,对。

  有万岁爷这样的明君,治理有方,天下当然一定太平”和坤拍着马*,笑了笑。

  众大臣也连声称是。

    这时该到刘墉进贡了,只见刘墉手捧一个红色盒子,外观极其漂亮,进贡给了乾隆,乾隆一见好生喜欢,猜想其中一定是个大萝卜,于是亲自拿过来,打开盒子,哪知打开盒子里面竟还有一个一样的红盒子。

  乾隆不知刘墉葫芦里卖着什么药。

  只有继续往下看。

  一连打开了五个盒子后,只见那盒子只有了掌心大小,乾隆打开一看,只见一个比小指还小的萝卜。

  顿时怒了。

  “刘墉,这春渗就是你进贡的萝卜。

  ”和坤在一旁也落井下石的讲,“好你一个刘墉,竟敢戏弄皇上。

  ”。

    刘塘一脸苦相,对皇上无奈的讲:“这次我去了四川征集萝卜,当地正在闹旱灾,这是我在当地官员上贡的萝卜中选的一个的萝卜,当地百姓不仅庄稼颗粒无收,而且还要面对繁重的税务,百姓们现在都在吃草根,脊搏吃完草根就吃观音土,这个萝卜是我千辛万苦才征集回来的。

  ”乾隆一听,“真有此事,和爱卿,刚你不是说天下太平了吗?怎么又有此等事情,在座的各位官员,你们讲怎样才能解决四川一带的旱情。

  ”。

    此话一出,和坤‘吱呀,吱呀’几声,就没了话。

    刘墉上前一步回管道:“万岁爷,当务之急,还是得减税,朝庭再拨救灾金下去,这样一定能帮他们度过旱情。”

    文武百官也连声称是。

  乾隆一听,点了点头:“好,好。

  传我旨意,四川一带免税三年。

  拨纹银100万两。

  帮四川度过灾情。

  ”。

    第二天,四川到处呼喊:“免税三年了!”刘塘一个萝卜换来百姓之福也成为佳话。

【篇二】精彩民间传奇故事长篇

    很久以前,在神州大地上有一个村子,叫和平村,村子周围绿荫环绕,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平凡而快乐的生活着。

    有一天,一群强盗来到村中,他们抢夺了村民的粮食,将村民的土地没收,并且将村民当成他们的奴隶,逼迫着村民开辟新的土地,数十年下来,村子周围的树木全都变成了一块块庄稼。

    这一年,和平村出现了罕见的干旱灾情。

  田里的庄稼颗粒无收,全部枯萎。

  强盗们为了以后奴役这群村民,也暂且将以前的存粮拿出来分给村民,可这坐吃山空,也不是办法。

    村中有个男孩,由于身体瘦弱,人们都叫他小幺。这一天,小幺来到强盗头目面前道:尊敬的大王,眼见旱灾,庄稼颗粒无收,还请大王放我离开村落,去东海寻找龙王来降雨,拯救我们和平村。

    强盗头目盯着小幺看了许久:龙王只是传说的存在,不过我很是佩服你的勇气,你走吧。如果你能够找到龙王来降雨,我们就不会再让你们当奴隶。

    就这样,小幺踏上了寻找龙王的旅程。

  走出村落才知道世界有多么大。

  可是,在小幺看来,外面的世界与村中也无大的区别,全都是一片荒芜,两个月后的一天,小幺又渴又饿,可是小幺还是咬牙坚持着往前走去,终于眼前一阵眩晕,栽倒在地。

    小幺醒来的时候,已经三天之后了。

  睁开眼,小幺被眼前的景色惊呆了。

  自己躺在一张柔软的床上,屋顶上挂着一颗颗晶莹的珍珠,八角桌上摆放着一些山珍海味,窗外似乎有一座黑色的大山……。

    “你醒了,孩子。

  ”紧接着,身后传来一阵咳嗽声。

  小幺不由得一怔,原来在自己身后还有一位老婆婆。

  老婆婆脸上带有皱纹,老态龙钟,可是老婆婆的皮肤却非常细腻,举手投足间带着几分优雅。

  一看就是高贵出身。

    “没吓到你吧,孩子”,看着小幺发愣,老婆婆继续向小幺说着她所知道的一切。

  随着老婆婆的言语,小幺也明白了许多。

  原来这位老婆婆是西海凤宫的海马凤一族的族长,每次执行任务,都会与东海龙宫的海马龙一族结合为一体才能发挥出应有的法力。

  可是,在一次执行任务经过不周山时,却忽然间法力消失,坠落于此。

  不周山诞生于混沌时期,不周山会吸引大地上的所有事物,越来越大,最后牵制住整个宇宙。

  当年,为了救海马凤婆婆出去,海马凤一族的法力强大者想要去毁掉不周山,但是都失败了,从此再也没有人敢来不周山周围。

  海马凤婆婆也想走着离开,可是身为神族,不周山对神族的吸引力非常大,根本走不出去。

  老婆婆又问起小幺的来历,小幺只好把自己家乡的灾情说给了老婆婆。

    海马凤婆婆沉吟半晌,开口说:“孩子,你想要去找龙王,就必须翻过不周山才能到达御龙宫廷,那里有着海马龙神一族,但是没有我们海马凤的结合,海马龙族即使绕行不周山,也救不了你们和平村。

  你只有把我带到那里,我们海马神族才能发挥出强大的法力,也才能呼风唤雨,拯救你们和平村,甚至更多的人民。

  我这里有一方弱水,我躲进弱水中之后,法力就会消失,只要你到了东海的御龙宫廷,将我放出,那么你们和平村就有希望了。

  ”。

    小幺听得一阵失落一阵紧张,待听到只要将这弱水带到东海就能拯救村民的时候,小幺方才喘了一口气。于是小幺带着海马凤婆婆重新踏上了去东海的旅程。

    功夫不负有心人,好在不周山只是对神族的人才有非常大的引力,小幺一介平民,才能在短短一年就翻过了不周山,又花了三个月时间终于来到了东海的御龙宫廷。

    “婆婆,我们到了”小幺一边说着,一边将海马凤婆婆从弱水的袋子中捧了出来。只见海马凤婆婆身体越来越大,原本已经佝偻的身躯在大海的气息滋润下,渐渐显出了高贵的神姿,原来脸上的皱纹已经褪去,满头的白发已经转黑,头顶华丽的羽冠,仪态万方,气质高洁,而随着一阵阵轰鸣声,海马龙神也出现在御龙宫廷的广场上,原本也略显老态的海马龙神在看到海马凤的那一刻,也是老态尽去,昂首挺胸,忽然,海马龙和海马凤一起腾空而起,他们彼此交叠,身上散发出金色的光芒。

    小幺在这片光芒的照射下呆了好久。

  忽然一道浑厚的声音传来:“孩子,感谢你拯救了我们海马神族”,看到小幺还在发愣,“如果没有你的帮助,我们只能越来越弱,最后慢慢老去。

  是你拯救了我们海马神族,不周山的束缚力量越来越强,但是我们海马神族也会尽我们的一份力量去帮助你们人类。

  ”。

    海马龙和海马凤带着小幺来到了和平村,转眼间,乌云密布,电闪雷鸣,紧接着,就是倾盆大雨,和平村的人们都跪倒在各自的门前,望着苍天,叩首祈福。就连霸占和平村的强盗们也震惊不已,他们没有想到小幺真的能请来龙王,一个瘦弱的孩子拯救了整个和平村。

    这场大雨一共下了两天才停下,原本已经枯竭的河段也重新开流。

  这时,海马龙神道:尔等不必多礼了,要谢就谢这位小幺兄弟吧。

  不仅仅是和平村,只要我们能到达的地方我们都会帮助你们人类。

  说完,海马龙携着海马凤腾空而去。

    在海马神走了的当天,强盗们向和平村的人们道歉,和平村民,本就善良淳朴,再加上在这旱灾时期,强盗们也拿出了他们这些年来的存粮来养活大家,几十年来的苦闷都随着这一声声的道歉而淡去。和平村民接纳了他们,让他们成为了真正的和平村民。

    再后来,小幺成为了和平村的族长,和平村周围又是郁郁葱葱,和平村民为了纪念海马神族,在村子口立了两座雕像,海马龙,昂首含珠,气宇轩昂;海马凤神态矜持,气质高洁。两座雕像并肩而立,每当逢年过节,和平村民在快乐的同时也由衷的感谢上苍的这两位海马神族,人们都会拿来的东西来祭拜,祈祷和平村永远和平。

    几千年后,海马神族出了一位绝世般的大人物,叫做共工,随着共工的崛起,不周山的威胁也已经消除。又是几千年过去,沧海桑田,和平村渐渐的扩大着,族长也一代一代的传承者,可是海马龙和海马凤的传说,却永远留在人们心中。

【篇三】精彩民间传奇故事长篇

    很久以前,在终南山南麓有一个柴夫,小名叫虎子,父母双亡,孤苦伶仃一个人靠打柴卖柴为生。

    一眨眼,虎子已经长大成人,他身材魁梧,虎背熊腰,就是有一点不足,头上生满了癞子,一年到头流脓,味道非常难闻,几十米外都能闻到气味,所以年近二十还是孤家寡人一个,许多姑娘一见他就躲得远远的,生怕沾上晦气。

    一天,虎子在山上打柴时,见一个野狗在山泉边啃一个五彩螺丝,便冲上去赶走野狗,将五彩螺丝揣在怀里带回家,放在水缸里养着。

  五彩螺丝在水里因折射变得又大又好看,虎子爱不释手,一有空便将其从水缸里捞出来和她说话谈心,当虎子谈到高兴事时,五彩螺丝便将头伸出来,发出“滋滋”的声音,似乎在发笑;而当他说到伤心事时,五彩螺丝便滴下水来,好像在流泪。

  虎子越发喜欢,到了晚上还将她带到被窝里同床共眠。

    在一个艳阳高照的中午,虎子一身疲惫地往家走,多远就看到自家的烟囱在冒着烟,他以为失火了,便加快了步伐,到近前一看,发现没有失火,还闻到一股饭菜的香味,他很奇怪,悄悄地打开门,惊呆了!桌上摆着一桌子丰盛的饭菜,正冒着诱人的热气。饥肠辘辘的虎子也不管它是否能吃,便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

    “啊!真好吃!这可是我平生第一次吃到这么好的饭菜。

  ”虎子自言自语道。

  吃过后,虎子躺在床上很快就进入了梦乡……。

    一觉醒来,已到日暮时分,虎子放眼一看,桌子一尘不染,碗碟和剩菜不知被谁收拾干净了。

    第二天,当虎子回来时又看到了一桌香喷喷的饭菜,而且和昨天的饭菜一点儿也不相同。

    到了第三天,虎子决定要彻底弄个明白,早晨他和平时一样走出大门后,将门锁上,然后从后院迅速翻到屋内,躲在床底下,两眼一眨不眨地盯着桌子。一直等到正午时分,

    忽然听到水缸里“哗哗”的响声,然后就见养在缸里的五彩螺丝“噗”的一声跳到地上,从里面钻出来一个小人来,渐长渐大,一会便长成一个亭亭玉立的姑娘,姑娘身材匀称,长发披肩,一身锦绣衣衫,光彩照人,美艳无比,让虎子看得目瞪口呆,的缺陷就是背后有一个五彩螺丝壳。

    虎子一点不敢吱声,紧紧盯着姑娘,只见她走到灶前,从上衣口袋了不知掏了什么东西,放在锅里,然后便开始给锅加热,一袋烟功夫便端出一桌子饭菜。待饭菜摆好了,姑娘便站到水缸边,身子开始逐渐缩小,说时迟那时快,虎子迅速从床下钻出,一个健步奔到姑娘面前,一把抓住螺丝壳将姑娘从壳里拽了出来。

    姑娘见无法逃脱,便答应做了虎子的妻子,从此他们两人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但缺憾的是,虎子头上的癞子味道经常将姑娘熏得直喘气,让虎子既尴尬又心疼。一天,虎子上山打柴,一路走一路想着自己的癞子,一不小心跌倒,刚巧前面有一泡又大又软的牛屎,他不偏不倚一头钻到了牛屎上,弄得满头满脸都是的,他连忙跑到附近的泉眼里将头彻底洗了一遍,飞快地跑回家换衣服,他妻子一见异常高兴,因为他的癞子没有了,满头都是乌黑的头发!

    一晃十年过去了,虎子已经是一个有五个孩子的父亲了,一天,虎子将他和妻子的故事说给孩子们听,孩子们听得入了迷。

  他妻子说:“你爸爸编的故事是假的!”。

  虎子说:“是真的,不信你妈妈身上的螺丝壳还在家里藏着。

  ”孩子们很好奇,要爸爸将螺丝壳拿给他们看,虎子便从箱子拐角处将五彩螺丝壳拿了出来。

  妻子说:“拿来给我看看!”边说边抢过螺丝壳,“滋溜”一下就钻了进去,任凭一家人呼天抢地也无法将她从壳里唤回来了。

古代民间真实传奇故事

  【#能力训练#导语】民间故事就是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具有虚构内容的散文形式的口头文学作品,是所有民间散文作品的通称,有的地方叫“瞎话”、“古话”、“古经”等等。

  下面是分享的古代民间真实传奇故事。

  欢迎阅读!。

  【中国民间传奇故事羡余一、宋江劫粮】

    一天,梁山寨打探消息的小卒禀报:济州府的十三条粮船,早是从济州出发,已过汶上县地界,天黑时将靠安山镇码头过夜。

  宋江听了心想:这许多粮食,都是百姓血汗,如今正是春荒,山寨里屯粮也不十分多了,不如夺了回来。

  吴用也有意夺粮,对宋江说:“大哥,这安山镇离梁山泊近在咫尺,又有河汊相通,若要夺粮,请早做定夺。

  ”。

    宋江连连点头,传令水军备下十条快船,一队由李俊带领,另一队由张顺带领,每队二十人,从安山镇东西两方划近码头,夜交二更动手。

    入夜,安山镇码头的济州府粮船,桅杆上吊着一只只大灯笼,把河面照得通明。

  守船的官兵受了一天的颠簸,身子骨乏了,坐在船头上,拄着杆长枪打盹。

  夜交二更,只见码头上游漂来几条小船,箭一般靠近了粮船。

  守船的官兵听见水响,打了个愣怔,摇摇晃晃地站起来,这时只见小船已经贴上了船帮。

    “谁?”守船官兵大声喝问。

  小船上的人,也不答话,扳着粮船的船帮一纵身子,嗖嗖地蹿上了粮船。

  后头粮船上守夜的官兵,见前边出了事,一齐赶来,把小船上上来的人堵住,在前边的船上厮杀起来。

    约摸半个时辰,忽听人有高喊:“不好了,尾船上有人偷粮!”正在前边助战的官兵一听,慌了手脚,舍下前边,又一齐向后退来。

  也真奇怪,前头小船上上来的人,也不追赶,各自跳上了小船,一声呼哨,飞一般地走了。

  等官兵退到后边的船上,三条尾船上的粮食全不见了。

  官梁颤兵知道中计,想要去追,河面上却连个人影也没有。

    原来,宋江令李俊把船从河上游划近粮船,缠住守夜的官兵;叫张顺逆流上去,爬上尾船,带人搬运粮食。等小船装载满了,叫人故意喊叫,把前边的官兵向后引,好叫李俊脱身。

    宋江设计劫了这几万斤粮食,一半留在了安山镇附近,散给了四乡百姓;一半运回了梁山寨上,补做军粮。

  事后,吴用又让戴宗到安山镇贴了一张告示,告示上写:“凡过往官府粮船,须留下三条尾帮船只的粮食,方可通行。

  如有违令,除将粮船全部夺走外,并将押运官吏处死。

  ”末尾,写着梁山泊寨主宋江的名字。

    告示贴出后,有几起官府粮船不听,强行过境,宋江便派人截住全部粮船,杀了押运官吏。从此,再没有人敢用脑袋去试梁山好汉的钢刀了。

  【中国民间传奇故事二、宣赞装罗汉】

    “丑郡马”宣赞,脸如锅底,鼻孔朝天,卷发赤须,彪形八尺,使口钢刀,武艺出众。先前因对连珠箭赢了番将,郡王爱他武艺,招做女婿,谁想郡主嫌他丑陋,怀恨而亡。

    宣赞同大刀关胜、井木犴郝思文,一道征剿梁山,被俘后归顺义军,东征西讨兄渣滚,为梁山泊立下了汉马功劳。这里,不说他与郡主婚姻上的一段不幸,也不说他横刀立马,战场上勇猛冲杀的英雄壮举,但说他小时候庙殿装罗汉的一段故事。

    生在东京,长在东京,父亲是一员朝中武将。

    这年,皇上拨了一笔巨款,让重修普陀寺。宣赞的家就在普陀寺的旁边,平时常时和伙伴们来寺里玩耍。

    竣工这天,皇上传旨要来寺里视察。一大早,寺里和尚就将殿堂打扫干净,严守门户,但等着皇上御驾亲临。

    宣赞和伙伴们可不管这一套,瞅个空子,又钻进了寺庙里玩耍。

    寺庙的偏殿,塑有八百罗汉,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宣赞和伙伴们便在里面捉起迷藏来。

  玩着玩着,一个伙伴突然将一尊罗汉撞倒,泥塑的罗汉被摔成几段。

    小伙伴吓坏了,宣赞也吓坏了。

  因为这尊罗汉手举阴阳棍,就在前面比较显眼的地方。

  小伙伴见自己闯了祸,撒腿就想跑。

  这时,老方丈来了。

  一见这情景,当时就气坏了。

  因为皇上就要来了,偏偏在这个节骨眼儿上给桶了漏子,这还了得!再塑,已经来不及了,这位置又是那样的显眼,冷丁少了一个,与整体又不协调,这可如何是好!。

    老方丈抓住小伙伴,就要揍他。

  然而就是揍死人,也于事无补。

  情急之下,宣赞想出一个好办法。

  对老方丈说:“老师父,我有一个主意,不知可行不?”。

  老方丈正在火头上,怒冲冲地说道:“你能有什么办法?除非你会变!”

  “对,我就想变个罗汉,你看我这模样,不用打扮就像………”

    一句话,提醒了老方丈,仔细一打量宣赞的模样,不由得转怒为喜。暗道:这不家伙长得倒蛮像!个头像,不用化妆,真是一个天生的罗汉!事到如今,只有如此了。

    老方丈让小伙伴们立刻把碎泥胎搬出去,打扫干净,又让宣赞手拿阴阳棍,拿个姿势,立在那里。嘿,与整个罗汉群混为一体,实在是太像了!

    老方丈松了口气。

  这时,皇上率文武百官视察来了。

  老方丈嘱咐了宣赞几句,慌忙迎驾去了。

    皇上对新落成的普陀寺很感兴趣,转了正殿转偏殿,最后来到了八百罗汉群像前。

    宣赞拿阴阳棍,做着姿势。

  毕竟是第一次经此阵式,不由得心儿呯呯直跳。

  一个姿势站久了,腿也疼,胳膊也酸了。

  他紧咬牙关,硬挺着,心里只盼着这帮人快些离去。

    文武百官中,宣赞的父亲也在其中。

    众百官陪皇上在八百罗汉群像前驻足观赏,指指点点,评头论足。

  宣赞的父亲一眼扫上了手拿阴阳棍的黑罗汉。

  暗道:嗯?咋这么像我家宣赞?再仔细一看,不由得大惊失色!啊?这孩子咋来殿里装起罗汉来了!这要让圣上看出破绽,惊了驾,岂不要招致灭门之祸!这可如何是好?。

  再说跟随的老方丈,此时更是如热够锅上的蚂蚁,生怕宣赞被人认出,那还了得!老方丈在苦苦想着对策………

    皇上来到了宣赞面前。

  情急之下,老方丈“哎哟”一声,装作崴了脚的样子,把皇上的注意力吸引了过去。

  宣赞的父亲借机发作起来,大声喝道:“混帐!如此大呼小叫的,惊了圣驾咋办?”说着拔剑就要杀老方丈。

    宣赞的父亲也是为了吸引皇上和百官的注意力的。这一招儿还真灵,众人都把目光投向了他和老方丈。

  皇上还算仁慈,忙用手止了宣赞父亲:“不得乱来,快去看看他怎么了?”

    众官围拢过来,皇上也往前走了好几步,离开了宣赞。老方丈松了口气,宣赞的父亲也松了口气。

    老方丈被人扶了起来,说明原因,连连责怪自己“罪过”。

  经过这场小小的“变故”后,皇上的游兴大减,又往前走了几步,扫了几眼满殿的罗汉,便走出了偏殿………

  宣赞见皇上和文武百官都退了出去,这才长长地松了口气………

  【中国民间传奇故事三、柴进恩施三家店】

    南皮县王庄村北有片废墟,名叫三家店。

  这儿原来是个十字路口,南北、东西交叉着两条古官道。

  张青与孙二娘结亲后,传说就在这儿开店谋生。

    他们交结梁山好汉的事发后,县衙都头崔灿率二百多名兵丁前来缉捕。激战一天,终因寡不敌众,夫妻二人双双被擒,装上木笼囚车,往县城押送。

    崔都头一身血污,骑着一匹高头大马,押着囚车正往前走,只见野猪林里尘土飞扬,飞出一彪人马,鹰鹞马上架,猎犬马后追中,中间红马上坐着一个年轻公子,英姿勃勃,精神抖擞。

  他就是大周柴世宗的后裔——小旋风柴进。

  此时他是从西庄轩出来的在野猪林里围猎一天,来东庄园歇息的。

  柴进见了崔都头,勒马跑拳问候道:“都头辛苦!车上缉拿之人可是匪首李豹?”崔都头还一礼,垂头丧气地道说:“唉!别提了!野猪林的李豹谁奈何的了他?就为捉这对鸟男女,折了我多少兄弟!”。

    柴进近前一看,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差点失声喊出来。碍于官军,柴进忙退回来,强作镇静地对崔都头抱抱拳头;拨转马头,无精打采地回到了东庄园。

    晚上,家人端来射猎的野味,柴进哪有心思尝一口?操练人马的时候到了,柴进摆手免了,参星西斜,更鼓声声,柴进还独自在书房里转磨磨。孙二娘夫妻落入虎口,性命难保,他怎能不心焦呢!

    柴进的庄园离孙二娘的三家庄只隔十几里。

  闲暇时,柴进常到这里坐客,论江湖,谈拳脚,惺惺相惜,关第处得很好。

  柴进是深知他们的底细的:二娘家住山东,三岁丧母,跟着爹爹长大,从小不习针凿,专好舞枪弄棒,爹爹爱她若掌上明珠,把平生的武艺传授给她,又请了些指点。

  二娘长到十七岁,出落得亭亭玉立,貌如芙蓉出水。

  这时她已十八般武艺在身,样样精通娴熟。

  当地三十里五十村,很有名气。

  不料知县看中了她,定要娶为妾,几次差人提亲。

  二娘哪里肯依?定要找一个武艺与自己不相上下的如意郎君。

  知县恼羞成怒,亲自率人来抢亲。

  二娘火起,打死了一个衙役,又把知县打成了残废。

  为避祸与爹爹逃在江湖上,以后来到沧州李员外家当武术教师糊口。

  后来与张青结亲,二人靠开店为生。

  二娘痛恨当官的,更恨那些流氓无赖。

  她害的都是这号人,决没伤过一个贫若百姓。

  如今,他们大难临头,怎样救得他们性命呢?。

    第二天一大早,柴进便差人去城里送饭打探。

  一连两天,还不见探子回报。

  柴进更是坐立不安。

  这两天,他哪有心出去打——更无心操练人马。

  家丁家将们知道主人的心事,都默不作声,只等着主人的吩咐。

  他们深知柴进的为人:自幼喜好武功,长大后专好结识天下豪杰。

  他的庄园里聚有四方奇人,吞金吐火,行云走风,百十号人当中,会哪项的没有?。

    再说柴进,见探子还没回来,又要差人去打探。

  正在这时庄园里黑压压涌进来一群人。

  说李豹带人抢劫了大赵庄,还放火烧了村子。

  柴进闻听,二话没说,立刻披挂,点起百十号人马,飞奔大赵庄而来。

  等他们赶到,土匪们早逃没了影儿。

  柴进命人救灭了火,狠狠地打了几下马,好不沮丧地往回走。

  刚走到沧州官道上,正碰上去城里打探的探子,探子惶惶地报告说:“大官人不好了!沧州府批下回文,明日要把孙二娘夫妻押赴沧州开刀问斩。

  ”柴进闻听,叫苦不迭,急得抓耳挠腮,不知如何是好。

  走着走着,猛然心生一计,心一横,忙唤过心腹家将黑虎,如此这般地作了吩咐……。

    第二天,天色阴暗,野猪林里松涛阵阵。

  通往沧州的大道上,吱呀呀行着一队车马。

  崔都头骑着一匹高头大马,挥动那口九耳八环刀,不住地吆喝着,催促快行。

  三十多个兵丁个个哭丧着脸,跟着囚车缓缓而行,真如同出大殡一般。

  二娘夫妻俩五花大绑,坐在带钉子的囚车里,动不能动,挪不能挪,如同猛虎落阱,纵有通天的本事也是枉然。

    囚车行到野猪林的深处,突然一声锣响,树丛中跳出一百多个蒙面强人拦住去路。

  一个黑脸大汉跳出人群,端刀喝道:“此树是俺栽,此路是俺开,要从此地走,拿出过路财,李爷爷饶儿性命!”兵丁们一听碰上了李豹子,吓得撒腿就跑。

  崔都头大声吆喝,哪里止得住?只好挺刀来迎。

  二人摆开阵式,一个马上一个步下,叮叮当当大战起来。

  崔都头哪是黑大汉的对手?三十多个回合后,渐渐不支,被黑大汉一刀砍下马来。

  几个没敢跑的兵丁一看都头脑袋没了,谁还愿再砸了吃饭的家伙儿?哭爹喊娘,撒丫子就跑。

    这时,树丛中跑出一个青年,撕下面纱,急奔困车,举刀“喀喀”两下砸开了铁锁,急忙把二娘夫妻扶下车来。

  孙二娘夫妻见是柴进,又惊又喜,感激得不知如何是好。

  原来这是柴进为救孙二娘夫妇,设得一计。

  柴进见二人已获救,急忙催促道:“此地不是说话处,快走!”拉起二人钻进了野猪林。

    后来孙二娘夫妻在柴进家藏了些日子,以后柴进便把他们秘密地送到了二龙山。

关于民间传奇故事精选三篇

  【烛光填屋】

    从前,有一个富商有三个儿子。富商经常去很远的地方经商,但是每次他只带一个儿子一起去。

    富商又要出门了,这一次,他要去京城。

  三个儿子都想跟着去,但是他们知道,父亲只可能带他们中的一人去,他们就都跑去求富商。

  富商给了儿子们每人五两银子,对他们说:“院子里有三间空屋子,你们一人一间,各自去买东西把屋子装满,谁做得,我就带谁去京城。

  ”。

    第二天一早,大儿子和二儿子就出门了。

  快到中午的时候,大儿子买回来好几车的木头,他气喘吁吁、汗流浃背地干了大半天,终于堆满了一间屋子。

  这可把他累得够呛。

    二儿子买回来好几车的稻草,他气喘吁吁、大汗淋漓地干了小半天,也把一间屋子堆得满满的。他也累得够呛。

    小儿子却一裂姿直没有动静,他上午到那间屋子里看了看后,很快就出来了。屋子的门紧紧地关着。

    天快黑的时候,父亲从商铺里回来。他看到大儿子的屋子里装满了木头;二儿子的屋子里装满了稻草;当他走进小儿子空洞洞的屋子里时,小儿子不慌不忙地点燃一支蜡烛,蜡烛小小的火光立刻把满屋子照得亮堂起来。

    父亲表扬了小儿子。自然,这次跟父亲一块儿上京城的也就是小儿子了。

  【“钱江潮”的民间故事】

    原先钱塘江的潮来时,跟其他各地的江潮一样,既没有潮头,也没有声音的。

    有一年,钱塘江边来了一个巨人,这个巨人真高大,一迈步就从江这边跨到江那边了。

  他住在萧山县境内的蜀山上,引火烧盐。

  人们不晓得他叫什么名字,因为他住在钱塘江边,就叫他为钱大王。

    钱大王力气很大,他打着自己的那条铁扁担,常常挑些大石块来放在江边,过不肆嫌绝多久,就堆起了一座一座的山。

    一天,他去挑自己在蜀山上烧了三年零三个月的盐。可是,这些盐只够他装一头,因此他在扁担的另一头系上块大石,放上肩去试试正好,就挑起来,跨到江北岸来了。

    这时候,天气热,钱大王因为才吃过午饭,有些累了,便放下担子歇歇,没想到竟打起瞌睡来。

    正巧,东海龙王这时出来巡江,潮水涨起来了。

  涨呀涨的,竟涨到岸上来,把钱大王这头盐慢慢都溶化了。

  东海龙王闻闻,水里哪来这股咸味呀,而且愈来愈咸,愈来愈咸。

  他受不了,返身就逃,没想逃到海洋里,把海洋的水都弄咸了。

  这位钱大王呢,睡了一觉,两眼一睁,看见扁担一头的石头还放在硖石(就是现在的名的硖石山),而另一头的盐却没有了!

    钱大王找来找去,找不着盐,一低头,闻到江里有咸味,他想:哦,怪不得盐没有了,原来被东海龙王偷去了。

  于是他举起扁担就打海水。

  一扁担打得大小鱼儿都震死;两扁担打得江底翻了身;三扁担打得东海龙王冒出水面求饶命。

    东海龙王战战兢兢地问钱大王,究竟为什么发这样大的脾气。

  钱大王说:“你把我的盐偷到什么地方去了?”东海龙王这才明白海水变咸的原因。

  连忙赔了罪,就把自己怎样巡江,怎样把钱大王的盐无意中溶化了,使得海洋的水也咸起来的事情,一一说了。

    钱大王心里好气呀,真想举起铁扁担,一下把东海龙王砸烂了才甘心。东海龙王慌得连连叩头求饶,并答应用海水晒出盐来赔偿钱大王;以后涨潮的时候就叫起来,免得钱大王再睡着了听不见。

    钱大王听听这两个条件还不错,便饶了东海龙王,把自己的扁担向杭州湾口一放,说:“以后潮水来就从这里叫起!”东海龙王连连答应,钱大王这才高高兴兴地走了。

    从那个时候起,潮水一进杭州湾,就伸起脖子,“哗哗哗”地喊叫着,涨到钱大王坐过的地方,脖子伸得顶高,叫得顶响。

  这个地方就是如今的海宁。

  举世闻名的“钱江潮”就是这样来的。

  【五子登科】

    窦燕山,原名窦禹钧,因他居住在燕山(北京),故称窦燕山。

    窦燕山出身于富庶的商人家庭,家道昌盛。

  但他最初为人心术不正,专用大斗进,小称卖,费尽心机坑蒙拐骗,以势压人。

  贫民百姓痛恨他的为富不仁,却没有力量主持公道。

  窦燕山昧良心、灭天理的者或行为激怒了上天,他三十岁了还膝下无子。

    在一个夜晚,他做梦。

  梦到他去世的父亲对他说:“你心术不好。

  品行不端,恶名已经被天帝知道。

  以后你命中无子,并且短寿。

  你要赶快悔过从善,大积阴德,广行方便于劳苦大众,才能挽回天意、改过呈祥。

  ”窦燕山醒来,历历在目,于是决定重新做人。

    有一年新年的元旦,窦禹钧到延庆寺去拜佛,在寺中大雄宝殿的拜垫旁,拾到了白银二百两,黄金三十两,他想一定是拜佛人的遗失物,就在寺中守候失主。

  等候了半天,果然看到一个哭哭啼啼而自言自语的人,窦禹钧问他何故哭泣,那人说:“我父亲给绑匪掳去,将被处死,我好不容易向亲友们东借西凑,得到白银二百两,黄金三十两,预备把这笔金银赎回我父亲的死。

  哪知我一摸钱袋,黄金白银都没有了,这样我的父亲就难免一死,刚才我到这里来进香拜佛,不知是否遗失在寺中。

  ”禹钧知道那人是失主不误,就将黄金白银如数归还,并且还赠给他一笔路费,失主欢天喜地的道谢而去。

    有个仆人偷了他很多钱,就自己写了卖女契约,系在幼女背上,说:“永卖此女,以偿还所偷的钱。

  ”然后就逃跑了。

  窦公可怜他,烧了契约,养育这个女孩,养大后还为她择婿出嫁。

    他家乡有不少穷人,娶不起媳妇,女儿因为没有钱买嫁妆而嫁不出去,窦燕山就把自己的银两送给他们帮助他们。

  亲戚当中有不能办丧事的,他就出钱帮助办丧事;有无钱嫁女儿的,他就出钱帮助嫁女儿。

  一年的收入除了日常开支,全部用来救济别人。

    同时,窦燕山还在家乡设立学堂,收集上千卷书,请有学问的老师来教课。

  把附近因贫穷而不能上学的孩子招来免费上学。

  自己家里则节俭朴素,没有金玉饰品,也没有华丽衣服。

  窦燕山如此周济贫寒,克己礼人,因此随之积了大阴德。

    此后一个晚上,窦燕山又梦见自己的父亲。

  老人告诉他:“你现在阴功浩大,美名远扬,天帝已经知道了。

  以后你会有五个儿子,个个能金榜题名,你自己也能活到八、九十岁。

  ”当他醒来,发现也是一个梦。

  但从此更加修身养性,广做善事,毫不怠慢。

    后来,他果然有五个儿子。

  由于自己重礼仪、德行好,且教子有方、家庭和睦,窦家终于发达了。

  他的长子名仪,在后晋时中进士,入宋官至礼部尚书、翰林学士,是宋初一代名臣,他去世后太祖赵匡胤曾悲伤地感叹:“天何夺我窦仪之速耶!”次子名俨,也是后晋进士,历仕汉、周,宋初任礼部侍郎。

  三子名侃,为后汉进士,曾任宋起居郎。

  四子名,窦偁为后汉进士,入宋任左谏议大夫。

  窦僖是后周进士,曾任宋左补阙。

  当时人们美称他们为“窦氏五龙”。

  当五个儿子均金榜题名时,侍郎冯道赠他一首诗:“窦燕山十郎,教子以义方。

  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

  ”窦禹钧还有八个孙子,也都很贵显。

  最后,窦禹钧做到谏议大夫的官职,享寿八十二岁,临终前谈笑风生,向亲友告别,沐浴更衣,无病而卒。

    《三字经》中以“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的句子,歌颂此事,并形成了“五子登科”的成语,寄托了一般人家期望子弟都能像窦家五子那样,联袂获取功名、拥有大富大贵锦绣前程的理想。

提交信息测一测您提升学历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