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民间传奇故事精选有哪五篇?

作者:解涵程时间:2023-07-18 00:23:35

导读:" 长篇民间传奇故事精选有哪五篇?1.《白蛇传》:《白蛇传》是中国民间传说中的一部著名故事,讲述了白娘子和许仙之间的爱情故事。这个故事流传已久,深受人们喜爱。白娘子的形象被赋予了很高的美德和智慧,而许仙则代表着平凡的人类。这个故事中融合了爱情、友情、道义等"

长篇民间传奇故事精选有哪五篇?

  1.《白蛇传》:《白蛇传》是中国民间传说中的一部著名故事,讲述了白娘子和许仙之间的爱情故事。

  这个故事流传已久,深受人们喜爱。

  白娘子的形象被赋予了很高的美德和智慧,而许仙则代表着平凡的人类。

  这个故事中融合了爱情、友情、道义等元素,让人们深思人性和命运的问题。

  2.《牛郎织女》:《牛郎织女》是中国民间传说中的一则古老故事,讲述了牛郎和织女相爱却被天帝阻拦的故事。

  这个故事象征着爱情的坚贞和不屈,也反映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执着。

  这个故事也是中国传统节日七夕节的由来。

  3.《山海经》:《山海经》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巨著,收录了大量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

  这本书记录了中国古代人们对自然界的探索和想象,既有神奇的山川地貌,也有奇幻的神兽精灵。

  《山海经》中的故事丰富多彩,让人们了解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4.《西游记》:《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学作品。

  故事讲述了孙悟空等人取经西天的冒险旅程,充满了惊险、幽默和哲理。

  这个故事中的人物形象鲜明,情节曲折,对于中国文化和道德伦理有着深刻的反思。

  5.《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巅峰之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故事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的命运为主线,描绘了一个荣府的兴衰和人性的悲欢离合。

  这个故事深入剖析了封建社会的弊端和人性的复杂,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和人性的思考有着重要的意义。

  以上是五篇长篇民间传奇故事的精选,它们分别展现了丰富的情节、深刻的人物形象和独特的文化内涵。

  这些故事不仅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阅读和传承这些故事,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人们对于人性和命运的探索,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长篇民间传奇故事精选【五篇】

  【#能力训练#导语】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民间故事占据了很大的地位。

  在许许多多的故事中,我们不仅感受到了听故事的快乐,更感受到了传统文化。

  下面是无分享的长篇民间传奇故事精选【五篇】。

  欢迎阅读参考!。

【篇一】长篇民间传奇故事精选

    上古时候,有一位帝王叫舜。

  在舜刚刚长大成人时,就被黑心的后娘赶了出来。

  舜有家回不去,便四处流浪。

    这一天,他走到了泰山脚下,见这里风景好,就到村里给长老打了个招呼,住下来开荒种地。

  当时,泰山脚下的人常为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啊吵呀。

  到庄稼成熟季节,山边村子里的人便进山来。

  他们不由分说,把舜种的熟了的庄稼全给抢走了。

  舜呢,没说啥话,去照料他种的瓜果。

  等瓜果熟了,山边村子里的人又来把瓜果抢了。

  舜没办法,摇了摇头,往深山里挪了几里,再开荒。

  但过些时候,成熟的庄稼又被轰抢了。

    一天,舜开垦了几片小荒地,便在竹林边歇一歇儿。

  他摆弄着小竹棍儿,想起了小时候做的竹喇叭和柳皮喇叭。

  他砍了节竹筒子,仿着小竹喇叭做了个大竹喇叭。

  吹一吹,声音不算多好听吧,总算有了个消遣的事儿。

    又一天,舜在竹林边歇着,捡了一根虫打了几个眼儿的竹棍儿,做成了个喇叭吹儿。

  一吹呀,好听极了。

  舜很高兴,又砍了一截好竹筒,打了几个洞儿。

  吹呀吹呀,忘记了累,心里也不烦了。

    就这样,舜带着这根竹喇叭儿,干活累了吹,睡觉前也吹,有空儿就吹。

    庄稼又熟了,山下村子里人又来抢。

  舜知道自己没法儿拦,只好坐在一边,吹竹喇叭。

  舜一吹呀,那些抢庄稼的慢慢停下来了。

  一会儿,干脆放下手中的东西,一齐围到舜跟前,听舜吹竹喇叭。

    舜呢,也没理睬,照样吹呀吹。那些人都瞪着眼,张着嘴,听得入了迷。

    舜一不吹,洞袜抢庄稼的人说:“喂!你这位大哥,本来这儿是我们的,不论谁种我们都收。

  你今天吹的东西怪好听哩,从今后我们不收你的庄稼了。

  ”。

    舜说:滚巧“想收你们还收吧,山上的野果我拾了一洞,也够吃了。”

    大家说:“不收了,你收收吃吧。大哥,你下山吹吹这东西,叫俺村里人都听听吧!”

    舜一听,他们喜欢听自己吹喇叭,就答应跟他们一块下山。

    舜来到树子里,两户人家正在打架。

  舜想解劝,一个人拉着他,说:“你管这事干啥。

  走,咱到屋里吹那东西去。

  ”。

    舜走进屋里,喝了点水,就吹响了竹喇叭。

  他这一吹,屋里屋外围了好多人。

  打架的人也不打了,他们都静静地听舜吹,个个儿都露出高兴的样子。

    舜吹呀吹,他们听呀听,听个不够,个个儿入了迷。

    舜要走了,他们拉着不让他走,还要他吹。

  舜说:“我把这东西给你们留下来,你们自己学着吹吧。

  ”舜把竹喇叭儿留给了他们,又教会他们咋吹。

    第二天,人们纷纷去找舜,要学吹这个东西,舜趁着这个时候给他们讲好多道理:有事莫吵,细商量啊;有气慢慢消,莫闹呀,有火慢慢息,莫怒呀。又给他们做了好多喇叭儿。

    人们常听舜讲道理,跟舜学吹竹喇叭,性子慢慢儿改了,很懂礼仪,也不打架了。

    有个人问舜:“大哥,这东西真好,又能消闷解愁,又能熄火儿消气儿。它叫啥名呢?”

    舜想了想,就在地上写了个“箫”字,说:“它是竹子做的,应该是竹字头儿,人听到就会肃静。

  竹字头下就写个肃,合起来的字音就念它‘消’吧。

  ”。

    从此,人们知道了箫这种乐器。

【篇二】长篇民间传奇故事精选

    很久以前,在一个偏僻山村里,住着一户姓金的老夫妇。

  他们没有孩子,临老才收养一个义女,名叫金花。

  小金花七八岁时,遇上荒年。

  金花年纪幼小,爹妈又年迈多病,日子可真难熬。

  锅下没柴烧,锅里没米下,吃上顿断下顿,连老鼠都不来她家掏洞。

  金花姑娘虽说是小小年纪,却很懂事,知道孝敬老人。

  她天天到山坡上挖野菜,好让爹妈充饥。

    有一天,饿得头晕眼花的金花又上山挖野菜。

  她挖着挖着,忽然在草丛里发现一颗闪闪发光的金豆豆。

  她捧在手里,叹口气说:“金豆呀金豆,你多好看!可惜不好吃。

  ”。

    金花望着金豆,想起秋大颤键天割黄豆时,爹爹点起一把火,把几棵结着饱腾腾豆角的豆秧架在火上,只听“噼噼啪啪”一阵响,被烧熟的黄豆籽儿滚在地上,捏起来一颗填到嘴里,牙一咬,“咯崩崩”响,黄澄澄、香喷喷的。现在想起来,金花还直流口水。

    想到这里,天真的金花就在地上挖了个小坑,把金豆埋在土里,然后又端来一瓢清水浇了浇说:“金豆呀金豆,你变一棵黄豆苗吧!秧儿长大大的,角儿结多多的,让俺烧烧吃。”

    谁知她话音刚落,真的从埋金豆豆的地方长出来一棵黄豆苗苗,转眼就是好大好大的黄豆秧儿。金花惊奇地看着它开了花、结了角,一会儿就成熟了!金花高兴极了,忙把长熟了的豆秧拔了出来。

    她拿着这棵豆秧正要走,只见地上金光一闪,那颗埋进土里的金豆又滚了出来。金花想,金豆会变黄豆,也一定会变别的豆豆。

    黄豆烧焦,爹妈还是咬不动,这可咋办哩?让它变一棵绿豆吧,结了籽儿好给爹妈熬绿豆汤喝,又能去火,味道又好。

  想到这里,金花又把金豆埋进土里,照样又端一瓢清水浇了浇,说道:“金豆呀金豆,你变成一棵绿豆苗吧!秧儿长大大的,角儿结多多的,让俺给爹妈熬绿豆汤喝。

  ”。

    金花的话音刚落,埋金豆的地方真的又长出了一棵绿豆苗苗,转眼工夫又长成为好大好大的绿豆秧儿。

  金花看着它开了花,结了角儿,一会就成熟了。

  金花把这棵绿豆一拔,那颗金豆又从土里滚了出来。

  这时,金花想:哎呀,俺得宝啦!这金豆一定是个啥都会变的宝贝!。

    金花回到家里,爹妈见她拿回来两大棵豆秧子,秧上都长着饱满的豆角儿,一棵豆秧上的籽儿剥出来,也能盛两大碗呢!爹娘问金花是从哪里拔来的,金花便把捡到金豆的事说了一遍。

    爹妈不相信,金花就走到院中,又把金豆埋到土里,又端了一瓢清水浇了浇,说道:“金豆呀金豆,你变一棵玉米吧,杆子长粗粗的,棒子结得大大的,让俺给爹妈做粥吃。”

    顿时,院里长出一棵玉米苗苗,像被手提着一样“噌噌”地往上长。

  不大一会儿,杆子长粗了,顶上出缨了,腰里甩“花线”了,玉米棒子也出来了。

  玉米杆上一下子出了三个棒子,长得比棒棰还大呢!。

    金花家得了宝贝,左邻右舍都争着来看。

    金花爹对人和善,心肠好,对来看的人说:“金花得了这宝贝,这是天意,是让它救咱们全村的穷人的。

    谁家没吃的,拿去让它变粮食吧!”有了这颗金豆日日夜夜地变这变那,家家清水锅里,都能煮上豆豆或玉米粥,都能保住性命了。

    消息像阵风一样传到地主的耳朵里,他硬说金豆是从他家的山坡上捡的,逼金花交出来。

  金花生怕金豆被头人抢走,就把金豆含在口中。

  地主要让人强行撬开金花的嘴,金花没有办法,就把金豆咽到了肚里。

    金花咽下金豆以后,通身立刻闪闪发光,这光刺得地主和他的帮凶们连眼都睁不开了。

  等他们一伙人睁开眼时,就什么也不见了,吓得像筛糠一样直打战。

  这时,金花突然腾空而起,飞到天上去了。

    金花升天以后,变成一颗星星。

  每天早晨又明又亮地出现在东方,人们叫它启明星。

  人们说,金花舍不得她的家乡,舍不得她的爹妈,天天一大早便一眨一眨地睁大眼睛在张望呢!。

【篇三】长篇民间传奇故事精选

    很早以前,在一个屯子里,有个小孩儿叫胡儿,三岁死了爹娘。

  好心的邻居们,东家一口、西家一顿地把他养活到十二岁。

  之后,他以给老地主放羊为生。

    这天,野狼冲进羊群,叼走了一只羊羔。

  老地主把胡儿打得皮开肉裂,还把这只羊羔记在胡儿的账上,等长大了连本带利一块儿还。

  胡儿挨了打,又欠了债,横下心离开老地主家,走进了深山老林。

  可是,他很快就迷路了,分不出东南西北。

    天黑了,胡儿看见远方有火亮,就奔着火亮走。

  到眼前一看,是一堆火,有五六个人围着那堆火吃饭。

  胡儿走过去,求大伯大叔给点吃的。

  这几个人是挖人参的,在树林子里看见这个小孩儿,都很惊奇,他们给胡儿饭吃,关心地问他怎么跑到这里来了?胡儿边吃边把自己的情况讲了。

  这几个人都可怜他,领头的老大说:“往后跟着我们挖人参吧。

  要不,你一个孩子,别说碰上老虎,就是碰上狼,也把你吃了。

  ”打这时起,胡儿就跟着这几个人挖人参。

    这几个人在深山里转悠了半个来月,连棵人参苗儿也没看见。

  这天,他们正坐在一棵大树下面歇息,冷不丁刮起了风。

  老大听见风声,蹦起来说:“不好,老虎来了,快上树!”几个人立时爬上树,一只老虎紧接着来到树下边,抬头看树上的人,张开大嘴叫了几声,震得树叶子哗哗响,接着就趴在了地上。

  老大一看,知道这只老虎不吃个人不能走,就说:“老虎找来了,咱就照着老规矩办吧!”说着,老大率先把自己帽子扔了下去。

  这是个老规矩,就是在遇见老虎的时候,各人扔各人的帽子,老虎叼起谁的帽子,谁就得为了大伙儿去喂老虎。

  几个人把帽子都扔下去,老虎站起来,叼起了胡儿的帽子。

    胡儿二话没说,从树上下来,走到老虎身边说:“为了大伙儿,我情愿让你吃。

  ”奇怪的是,老虎没吃胡儿,叼着胡儿的帽子转身走了。

  胡儿想,为了大伙儿,我就跟你走吧!一直跟到一个大石砬子后,老虎扔下帽子,没影了。

    胡儿这才觉得累,一*坐在一块大石头上,喘匀了气,四下一看,地上长着一片枝叶古怪的草,棵棵都顶着一团红籽儿。

  胡儿冷不丁想起来,这不正是老大说的人参吗?他四下看得仔细,认准了周围的环境,顾不得乏累,回头去找大伙儿,好不容易才找到,便把大伙儿领到那一片人参窝。

  老大一看说:“这是胡儿的福气啊,咱们跟着沾光了。

  ”。

    大伙儿开始动手挖人参,总共挖了一百棵,里面有一棵的,足有一尺多长一斤多重。

  老大把这棵无价之宝用树皮仔仔细细地包好,交给胡儿说:“我们沾你的福气,都发财了。

  这棵的,除了你,谁也没有福气享用,归你了。

  ”。

    胡儿把这棵无价之宝揣进怀里,和大伙儿一块儿下了山。

  那些人各回各的家,胡儿没有家,就在山下一座破庙里住下。

  因为连日走得太乏,进了庙就倒头睡着了。

    第二天早晨醒来,日头已经升得很高了。

  胡儿觉得身上挺暖和,睁眼一看,身上盖着一件红衣裳。

  胡儿愣了,急忙爬起来,看见一个二十多岁的大姑娘笑吟吟地看着他,胡儿连忙问:“你是从哪儿来的?”大姑娘说:“是你从森山把我带到这儿的。

  ”胡儿听了,急忙查看用树皮包着的无价之宝,发现大人参不见了!胡儿立时放声大哭了起来。

    大姑娘劝胡儿不要哭,说她就是那棵人参,往后会给胡儿带来很多好处的。

  胡儿不哭了。

  大姑娘又弄来饭菜,两个人吃完了,大姑娘笑着说:“你年岁太小了,要不,我就给你当媳妇儿了。

  如今,你就叫我姐姐吧!”胡儿真的叫起姐姐来。

  这时,大姑娘说:“小弟弟,你要想发大财,我再变成大人参,你拿着到山货庄,至少能卖一万两银子,你就买房子、置地、雇伙计,当个大财主。

  要不想发大财,愿意有我这个姐姐,咱俩就一块儿过日子。

  ”。

    胡儿从小失去了爹娘,听大姑娘这么一说,就说:“我不想发财,我要姐姐。”

    大姑娘用法术变了三间草房,两个人住下了,还在房后种了一片萝卜。

  胡儿白天上山打柴,回来的时候,姐姐早把饭菜做好了。

  晚上,姐姐把厚被给他盖上,暖融融的。

  胡儿头一回享受到了亲情。

    这天,老地主领着一帮人到山上打猎,看见了大姑娘。

  老地主见大姑娘长得好看,不管三七二十一,就闯进了她和胡儿的家。

  正在这时候,胡儿打柴回来了,老地主一见胡儿就问:“你怎么到这来了?”。

    胡儿说:“这是我的家。

  ”老地主斜眼瞅着大姑娘说:“你的家?你家怎么有个大姑娘?”胡儿说:“那是我姐姐。

  ”老地主眨巴了几下眼睛问:“你自小没了爹娘,独自一人,哪儿来的姐姐?”胡儿说:“在深山老林里认的姐姐。

  ”老地主一愣,紧着问:“深山老林哪有什么姐姐?准是妖精。

  ”胡儿听老地主骂姐姐是妖精,气哼哼地说:“你才是妖精,俺姐姐是人参……”胡儿一下子说漏了嘴。

    老地主一听是人参,准是人参精,吃一口会长生不老。

  老家伙眼红了,对胡儿说:“你给我放羊的时候,吃了我半年的饭,还丢了一只羊羔,这只羊羔要是到现在不仅长成了大羊,也许还传下好几代了。

  我不跟你多算,就算五十两银子。

  你今儿个就要有钱给钱,没钱就拿你姐姐抵债。

  ”。

    胡儿攥起小拳头要揍老地主,人参姐姐扯住胡儿说:“小弟弟,给姐姐打盆水,我梳洗梳洗,跟他们去。

  ”胡儿“哇”的一声哭了起来,他抱住姐姐的腿说:“姐姐,千万不能跟他们去。

  ”姐姐又叫胡儿去打水,胡儿就是不去。

  人参姑娘只好自己去打了一盆水,用这水洗了洗脸,然后对胡儿说:“小弟弟,姐姐走了以后,你替姐姐把这盆水泼到房后的萝卜地里。

  ”。

    老地主不耐烦了,对跟班说:“抢人!”应着声儿,上来十几个人,把人参姑娘抢走了。

  到了家,老地主就叫人烧水,要煮人参吃。

  人参姐姐微微一笑,用手往天上一指,立时刮起大风,随着风声,跳来一只大老虎,一口把老地主吞进肚子。

  人参姑娘翻身上了虎背,又吹了一口气,老地主家立时着起大火,烧得片瓦不存。

  人参姑娘骑着老虎回了深山老林。

    胡儿见老地主把姐姐抢走了,哭得死去活来。

  突然想起姐姐的话,就把姐姐的那盆洗脸水泼在房后的萝卜地里。

  到了秋天,胡儿去收萝卜,拔出一棵一看,变了,不是绿皮绿瓤,是半尺来长的肉红色的东西,样子像萝卜,又像人参。

  吃一口,又香又脆,还有一股特别的味儿。

  胡儿把这些东西收起来,分给乡亲们吃。

  乡样们吃了,觉得长了力气,认定是人参姑娘留下的一件宝。

  胡儿留了种,一年接一年地种,一直留传到现在。

  因为这东西是胡儿最先种的,人们就叫它胡萝卜。

【篇四】长篇民间传奇故事精选

    古时候,有一个聪明、勤劳而又忠厚的穷苦孩子,他听老人说伏牛山中卧着一头老黄牛,就想进山去把那头牛牵回来耕田。

    他翻了九十九道山,过了九十九道涧,终于找到了那头老黄牛。

  他趴下去磕了个头,请求老牛跟他走。

  老黄牛睁了睁眼,没有吱声,又把眼睛合上了。

  那孩子看着老黄牛没精打采的样子,想它一定是饿了,就动手给老黄牛薅草。

  老黄牛吃了整整三天才吃饱,抬起头对他说:“我原住在天上,因为惹怒了玉帝,被他从天庭踢了下来,摔坏了腿,到现在还不能动弹。

  我的伤得用百花露水洗一百天才能好。

  ”那孩子听了,也不着急下山了。

  每天清晨,他就去采百花,用花朵上的露水给老黄牛洗伤。

  饿了吃些野果子,渴了喝几口山泉,夜里就睡在老黄牛的身边。

  一百天过去了,老黄牛终于站了起来,跟着他回家了。

    小孩儿与老黄牛相依为命,白天去放牧,夜里就和老黄牛睡在一起。于是,人们都叫他牛郎。

    后来,牛郎长大了。

  嫂子提出要与他分家。

  牛郎什么都没要,只要了老黄牛、一辆坏牛车,外加一只破皮箱。

  他在村外搭起了一个茅草棚,住了下来。

    有一天,老黄牛从嘴里吐出了一个茶豆,牛郎就把茶豆种在门前。

  没几天茶豆就长出了秧,于是牛郎就搭起了个架子。

  又没过几天,秧便爬满了架子。

  老黄牛对他说:“夜里藏在茶豆架子下,就能看到天上的仙女们。

  她们也能看见你。

  谁要是向你偷看七个夜晚,她就是想做你的妻子。

  我就拉上车带着你,把她接下凡间与你成婚。

  ”。

    夜里,牛郎钻到茶豆架下向天上望,果然看到一群仙女在玉池里洗澡。

  临走时,一个仙女向他偷看了一眼。

  第二天夜里,只见那个仙女独自来到玉池,大着胆子看牛郎。

  第三天夜里,她望着牛郎微微笑。

  第四天夜里她向牛郎点头。

  第五天夜里她端出一篮蚕。

  第六天夜里她偷出一架织布机。

  第七天夜里她拿着织布梭向牛郎招手。

    于是,老黄牛就拉着牛郎到了玉池边上。织女和牛郎并肩坐到车上,只一会儿便回到了家。

    这位仙女会养蚕,能抽丝,而且织出的绸缎又光又亮。于是人们称呼她为织女。

    不知不觉,三年过去了。

  牛郎种田,织女织布。

  他们生了一儿一女,非常幸福美满。

    就这么平平安安地过了几年。

  有一天,牛郎正赶着老黄牛在地里耕田,突然,晴空里滚来了一阵炸雷。

  老黄牛停住了脚步,它望望牛郎,眼中涌出了泪水。

  它对牛郎说:“我把织女接下天,犯了天律。

  现在天鼓响了,我再也不能活了。

  我死之后,王母娘娘会来拆散你们夫妻。

  你记着,把我剥了,肉吃了能脱凡成仙,皮做双靴子,穿上能腾云登天。

  ”老黄牛说完,倒下去死了。

  牛郎伤心地大哭一场,便按照老黄牛的嘱咐做了。

    七月初七那天,牛郎正在田里锄地。

  他的两个孩子哭着跑来了。

  说家里来了一个老婆婆,二话没说就把母亲从织布机上拉走了。

    牛郎知道是王母娘娘来了,赶忙扔下锄头,拉住一儿一女,腾空就追。

  眼看就要追上了,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簪在脚下一划,一条滚滚滔滔的大河便出现了。

  牛郎只能拉着孩子,站在河边放声大哭。

  哭声惊动了玉帝,他看到一双孩子很可怜,动了恻隐之心,于是准许他们一家四口每年的七月初七相会一次。

    从此以后,繁星闪烁的夜空中多了一条又宽又长的银带,人们就叫它天河。天河的一边多了一颗星星,另一边也多了一颗星星,人们就叫它们织女星、牛郎星。

    每到七月初七那夜,就会有满天喜鹊向大河扑去,互相咬着尾巴,搭起一座鹊桥。牛郎和织女就在鹊桥上相会了。

    牛郎和织女分开后,每年能见几次面呢?牛郎和织女一家四口,只能在每年的七月初七晚上见面。每到那时,善良的喜鹊会咬着尾巴,搭起一座鹊桥,让牛郎和织女在桥上相会。

【篇五】长篇民间传奇故事精选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老头子,名叫愚公。

  他家门前有两座大山:太行和王屋。

  这两座山高耸入云,一眼看不到顶,山形巍峨,怪石嶙峋。

  愚公一家人口众多,需要种植大量的田地,可是两座大山挡在家门口很不方便,出去种地还要绕好远,实在太辛苦了,于是愚公召开家庭会议,商量该怎么办。

    愚公首先发言说:“这两座山实在太过分了,挡在咱们家门口,进进出出都太不方便了,每天种田已经够辛苦了,可恨这两座山还要给我们找麻烦!干脆我们把这两座山移走吧。”子孙们一听,都随声附和,表示同意,只有愚公的妻子表示不同意,她说:“你已经头发胡子都已经白了,你这把年纪只怕连魁父那么大一点土坡都移不动了,怎么能移得动太行和王屋这么大两座山呢?更何况你又准备把挖出来的泥土和石头放在哪里呢?”

  愚公的儿孙们说:“就运到渤海边上倒在海里吧!”

    愚公很高兴,说:“只要我们齐心协力,肯定能移掉这两座山的。”

    愚公的妻子见大家都没有反对,也就什么也不再说了。

    于是,愚公一大家子人便开始了艰巨的移山运动。

  大家分好了工,身体比较弱的挖土,稍好一些的搬石头,身体壮的就挑着那些石头和泥土往渤海运。

  愚公的邻居京城氏的遗孀有一个儿子,刚刚才到换牙齿的年龄,看见愚公一家干得那么起劲,觉得很好玩,也蹦蹦跳跳跑过来帮忙。

    从太行、王屋到渤海有几万里,挑着泥土和石头去渤海的人,来回一趟要大半年的时间。河曲有一个叫智叟的人,看见愚公一家竟然这么不自量力,摇着头叹息说:“我说老头子啊,你已经风烛残年了,这么辛辛苦苦,何必呢?你还想把这两座大山怎么样啊?”

  愚公停下锄头,擦了擦脸上的汗,说:“智叟啊,你也是七老八十的人了,可是你的见识怎么连寡妇和小孩子都不如呢?”

  智叟道:“为什么这么说?”

    愚公信心十足地说:“难道你不知道吗?我死了,还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孙子死了,还有孙子的儿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

  我们每一代人都会挖走一些石头和泥土,我们的人会不断增加,可是这山却再也不会长高了,如此下去,这山肯定会被我们移走的。

  ”。

    智叟听了愚公的话,哑口无言。愚公又埋头继续挖山去了。

    没想到寓公的话被山神听到了,山神很害怕,万一愚公真的一直这么干下去,总有一天这两座山都会变成碎石、泥土填到渤海里,于是赶紧上天报告了天帝。

  天帝被愚公的执着感动,就派了夸娥氏的两个儿子,替他把两座大山背走了,一座搬到了朔东,一座背到了壅南。

  从此太行和王屋两座大山就天南地北分开了。

经典民间故事长篇精选五篇

  【#能力训练#导语】民间故事是民间文学中的重要门类之一。

  从广义上讲,民间故事就是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具有虚构内容的散文形式的口头文学作品。

  下面是分享的经典民间故事长篇精选五篇。

  欢迎阅读参考!。

【篇一】经典民间故事长篇精选

    武松在离景阳冈不远的酒店里,喝下了十八碗酒,倒提着哨棒,脚步不稳地正想向景阳冈走去。

  店家追出来喊道:“走不得!走不得!最近冈上有只老虎,已经伤害了二三十条人命。

  ”武松听了,笑了笑说:“你休来吓我,便真个有,我也不怕!”。

    武松乘着酒兴,大步走到景阳冈下,看见一棵大树,刮去了一块树皮,上面写着两行字:“最近景阳冈出现了老虎,凡是来往行人,在中午时分成群结队过冈。

  ”武松看了,笑着说:“这准是酒店老板吓人的玩意儿,好让人们到他酒店住宿。

  我怕什么!”于是,对告示置之不理,依旧拖着哨棒走上山冈。

    走不到半里路,看见一座破庙。

  庙门上贴着一张县衙门的布告。

  武松看了这才相信有虎。

  他本想转身回去,但犹豫了一会儿,还是自言自语:“怕什么!既然来了液答,倒要上去看看。

  ”。

    这时候正是初冬,昼短夜长,天很快就黑了。武松一路上并没有发现什么,又喃喃自语:“明明是人们自己害怕,不敢上山,哪里有什么老虎!”

    武松走了一阵,觉得酒力发作,浑身燥热,便一手把胸前的衣服敞开,直朝乱树林子走去。

  他看见一块十分光滑的大青石,板索性把哨棒放在一旁,正想要躺下入睡,忽然刮起了一阵狂风,接着“扑”的一声,从乱石丛林后面跳出一只吊睛白额的猛虎来。

  武松不由“哎呀”一声,连忙从青石板上翻身下来,拿起了哨棒,闪在一旁。

  那老虎又饥又渴,两只前爪在地上轻轻一按,朝着武松纵身扑来。

  武松吃了一惊,出了一身冷汗,酒也醒了。

  梁渣。

    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老虎扑过来,只一闪,就闪在老虎背后。

  老虎往背后看人是很困难的,于是便把前爪搭在地上,腰身一掀,掀了起来。

  武松又一闪,闪在一边。

  老虎没有掀着武松,大吼一声,就像半空里打了个霹雳,震得地动山摇。

  接着它倒竖起铁棒似的尾巴一扫,武松急忙又闪在另一旁。

  原来老虎伤人,就是这一扑、一掀、一扫;这三下子不成,气焰也就减了大半。

    那老虎没扫着武松,又大吼一声,一兜扑了过来。

  武松见那老虎转回身扑来,于是双手挥起哨棒,用尽全身力气,从半空中劈下来。

  只听见“啪”的一声响,竟把一根手臂般粗大的树枝劈了下。

  来原来武松打得慌了,没打着老虎,却打在枯树上,那条哨棒折成了两截,只剩半截拿在手里。

  老虎更急了,咆哮着,张开大口又扑过来。

  武松一跳,退了十几步远。

  那老虎两只前爪正好落在武松跟前。

  武松索性把手里的半截哨棒丢在一边,两手就势抓住老虎的头皮使劲往地上按。

  老虎拼命挣扎,武松用脚朝老虎脸上、眼睛乱踢。

  老虎疼得吼叫着,身子底下扒起两堆黄土,扒成了一个坑。

  武松把老虎的嘴按到黄土坑里,又乱踢了一阵子。

  那老虎已没多大气力了。

  这时,武松左手紧紧地按住老虎,右手举起铁锤般的拳头,用尽平生之力只顾打。

  打了六七十拳,老虎眼里、嘴里、鼻子里、耳朵里都喷出鲜血来,只剩下了一口气,再也动弹不得了。

    武松担心老虎不死,找到那根断了的哨棒,又打了一阵。眼看老虎连气都没有了,这才扔了哨棒,过冈去了。

【篇二】经典民间故事长篇精选

    都说,松树只结松塔,只长松籽,不开花。

  那么,松花江的名字又是怎么来的?听放山伐木的老年人说,早些时候,松树也开花,后来,让人给借走了。

  说起来,里面还有个故事呢。

    很早很早以前,咱黑龙江地面,满都是山呀水呀,树木琳琅,只有很少的人烟。

  那时候,兴安岭和长白山都是连着的,数不清的江河湖泊,也都直通大海。

  整年是波浪滔天,没边没沿的。

  却说,就在这一片大水当中,有个生满莲花的大湖,取名叫莲花湖。

    这个湖可不一般。

  湖面上,不论冬夏,总是盖满荷花叶子,粉莲白莲马蹄莲,有红有绿又有黄,一茬接一茬地开,没有断捻儿的时候。

  再说那荷叶底下,脊梁挨着脊梁,腮帮挨着腮帮,里三层外三层,全是鱼呀蛤蜊呀。

  细一瞅,那每条鱼的眼睛,都是一对琥珀色的大琉琉儿,每个蛤蜊壳里,全含着一颗溜光锃亮的夜明珠。

  一到星星月亮出全的晚上,天上地下,瑞气千条,霞光万道,整个大湖,简直跟“聚宝盆”二样不差。

    可是就在这么一块风水宝地,不知那年那月,闯进一条白翅白鳞的恶龙,它的外号叫“小白龙”。

  起初它在湖底藏着,不声不响。

  慢慢地,就放肆橡埋悄起来。

  动不动就翻横竖浪,蹿上趴下的,把碧碧澄澄的一湖清水搅个底朝天,末了,荷花谢了,鱼没了,蛤蜊也闭了嘴,夜明珠也不再闪光发亮了。

  眼睁睁一片宝湖,瞬时变成臭哄哄的死水了。

  这还不算,有时小白龙一炸翅,立时洪水翻滚,天昏地暗,方圆几百里的地方都受到牵连,总也得不到消停。

    闹来闹去,小白龙为非作歹的事,让威镇东海的老龙王发觉了。就派了黑翅黑鳞的大黑龙去降服小白龙。

    头一会去,大黑龙根本没有把小白龙放在眼里。

  他自己寻思,我身强力壮,五大三粗的,一到那里,还不是手到擒来吗?这样,它就一路呼风唤雨,撒着欢儿来到莲花湖。

  大黑龙啥都没带,只拖上一条预备捆小白龙的锁链。

  半路上,为了显威风,还故意抖动锁链儿。

  这一抖不要紧,一声闪一声雷,给小白龙送了信。

  大黑龙走累了,在半空中停下来歇歇。

  这一歇不要紧,鸡蛋大的冰雹,掉在地上积有三尺厚。

  小白龙知道来了敌人,早有准备。

  它把鱼呀、蛤蜊呀填了一肚子。

  吃饱喝足之后,就躲在暗处。

  也是大黑龙胆壮心粗,在莲花湖上,闹腾了半天,也没见到小白龙。

  等大黑龙肚子饿了,身体乏了,劲也懈了,那小白龙猛得蹿上来,使龙角连豁带撞地,没使多大力气,就把大黑龙打退到三江口。

    头会在明里吃了亏,二次再来,大黑龙就顺江底走了。

  可是没料到,它游到哪儿,水是黑的,浪也是黑的,染得云彩雾气都跟乌漆似的。

  小白龙眼尖,老远就知道对手来了,赶忙鱼呀蛤蜊呀,又塞满肚子,养足精神,藏在湖礁背后。

  大黑龙一到,连打炸雷,猛下大雨,把莲花湖掀得底朝天。

  又折腾了大半天,只是不见小白龙出水。

  这时,大黑龙肚子又饿了,身体又累了。

  只见小白龙飞身出水,凶神恶煞似的没几个回合,就又把大黑龙追到东海口。

    大黑龙进不了莲花湖,降不住小白龙,知道自己总给对手送信号。

  只有想个办法,让它神不知鬼不觉,才能把它擒住。

  可是,到底用什么办法呢?想来想去,转眼已是第二年夏天了。

  地面,满是松树花,洁白一片。

  有的花,落在水面上,把江河湖泊都盖住了。

  大黑龙一看,乐坏了。

  “我何不到山上去借松树花?”想罢,它吃饱喝足,收拾利落,来到长白山和兴安岭,飞来飞去跑了几圈,连趴带抓,不一会儿,把松树花打落在地,龙卷风一扫,就全聚到湖面上了。

  再一看,江面全白了,大黑龙吃饱喝足,偷偷离开东海,来到莲花湖,一下子就降服了小白龙。

  可惜,小白龙没锁牢,后来,从东海口拐弯朝南,逃到了如今的兴凯湖。

  从那以后,大黑龙把山呀水呀,都归置了一下,只留下三条大江,就是今天的黑龙江、乌苏里江和松花江。

  那座莲花湖,后来水越来越少,成了半月形的五大连池。

  大兴安岭和长白山也分开了,那边一座,北边一座。

  下江一些大黑龙到过的地方,有的地方把山削平了,有的地方成了沼泽地。

    从那以后,松树就不开花了。为了纪念大黑龙,就把那条江叫作松花江了。

【篇三】经典民间故事长篇精选

    乾隆皇帝游江南,其实并不是真心游山玩水。他只怕江南百姓造反,特意借个游山玩水的名义,到江南来探听消息,察看虚实。

    那时,杭州南屏山净慈寺有个和尚,叫诋毁。

  这和尚不讲究诵经打坐,专喜欢议论天下大事。

  要讲便讲,要骂便骂,毫无顾忌。

  只因他讲得有理,骂得有趣,所以老百姓都喜欢亲近他。

    乾隆皇帝到了杭州,听说有这么个和尚,他眉头就打起个疙瘩,心想:这老和尚取这么个怪名号,必定是个隐迹山林的明朝遗老,不守本份的人。

  我倒要去听听他到底毁些什么。

  于是,他便换上一身蓝衫,拿把描金折扇,扮成秀才模样,一摇一摆地去游净慈寺,指名要会会诋毁和尚。

  诋毁和尚从寺里出来,乾隆皇帝见了他,便问道:“老师父就是诋毁和尚吗?”

    诋毁和尚回答说:“不错,我就是诋毁和尚,诋毁和尚便是我。”

  乾隆皇帝又问:“老师父是从小出家的呢,还是半路出家的呢?”

    诋毁和尚说:“我吗,是半路出家的。秀才你问我这些做啥?”

  乾隆皇帝没得话讲了,眼光一扫,看见和尚身上那件千补百衲的破袈裟,便说:“听说老师父是个有德行的高僧,为啥穿这丝瓜筋一般的破衣衫呀?”

    诋毁和尚笑道:“我年轻的时候,也穿过锦绣的衣衫哩!后来那锦绣衣衫被野狗撕碎了,我就做了和尚,穿起这破麻皮的袈裟来啦!不过我穿的虽然破烂,心术可是正的。

  不比那些着官服的老爷,看起来富丽堂皇,暗地里男盗女娼。

  ”。

    乾隆皇帝当头挨了一闷棍,又发作不出来,心里恨恨地想:这诋毁和尚,果然名不虚传!总得找个岔子,好狠狠地办他的罪。他肚皮里打着恶算盘,面孔上堆起假笑,叫诋毁和尚领他进寺去耍子。

    他们进了净慈寺山门,见旁边的人在劈毛竹做香篮。乾隆皇帝眼珠一转,随手拾起一块劈开的毛竹片,把青的一面朝着诋毁和尚,问道:“老师父,这个你们叫什么呀?”

    诋毁和尚说:“这个叫竹皮。”

  乾隆皇帝把毛竹片掉转个面,将白的一面朝着诋毁和尚,又问:“老师父,这个叫什么呢?”

    诋毁和尚道:“这个吗,我们叫它竹肉。”

  乾隆皇帝皱起眉头苦笑道:“好个新鲜的名称哪!”

  诋毁和尚打个哈哈说:“老客人呀,如今这世道变啦,名称也得跟着变哩!”

    乾隆皇帝吃瘪了,只好闷声不响。

  原来当时正在大兴*,专门找岔子杀人。

  如果诋毁和尚照着老称呼,把毛竹片青的一面叫篾青,把白的一面叫篾黄,就会被乾隆皇帝抓住小辫子,诬他要“灭清”、“灭皇”,杀他的头。

  乾隆皇帝拿毛竹片问诋毁和尚,就是想找他一个岔子的。

    乾隆皇帝进大雄宝殿去拜过如来,又到罗汉堂看了佛像。最后,他们来到香积厨。

    香积厨就是寺院里的伙房。

  乾隆皇帝东张西望,见灶下歇着一担豆芽菜。

  偏巧这时窜过来一条小狗,扯起后腿在豆芽菜上撒了一泡尿。

  乾隆皇帝看在眼里,就问:“老师父,这豆芽菜算不算干净的东西?”诋毁和尚说:“豆芽菜水中生,水中长,当然是最干净的东西啦!”。

  乾隆皇帝鼻吼里哼了一声,说:“有狗尿浇在上面,怎么还说它是干净的呢?”

    诋毁和尚呵呵大笑:“俗话说,眼不见为净,耳不听为真。你看见只当不看见,岂不就干净了吗?这点小事,何必如此认真呢!譬如有的人,日日夜夜挨天下百姓咒骂,但他却装作没听见,还厚着脸皮自吹自擂,说自己是圣人哩!”

    乾隆皇帝听了这话语,气得火冒三丈,但怕泄露身份,不好发作。

  心想再找个岔子,一时却想不出题目。

  正在为难,猛听得厨房后门外有个小贩在高声叫卖:“茶叶蛋要喔?茶叶蛋罗!”他灵机一动,说肚子饿了,就借买茶叶蛋的机会,灰溜溜地从后门溜走了。

【篇四】经典民间故事长篇精选

    在女山湖北十余里,有一座山,三峰相连向北延绵十余里,远远看去,形似"山"字,气势雄伟,林木茂盛,草场广阔,四周村民常年在此放牧。

    传说当年杨二朗担山撵太阳,最后一个瘸腿的太阳因奔跑不动,躲在这山下,由此被称作"避阳山"。山上盛产一种叫"紫柴胡"的中草药,每年夏秋之际,各地药农中有人叫它"紫阳山",顺口又好记,久而久之,紫阳山就这么被叫开了。

    这紫阳山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相传至今。

    淮河两岸农家有大清早拾粪的习惯。

  这年初冬的一天清早,天刚蒙蒙亮,紫阳山下小朱庄的朱老汉背着粪箕、挟着粪铲和往常一样庄前庄后的拾粪。

  忽然,看见紫阳山半山腰不断闪着金光,远远看去像是有位女子在赶驴推磨。

  朱老汉纳闷,这一大清早谁家女子在半山腰推磨呢?不由向闪光处走去。

  走了好大一会,才近得跟前。

  原来是一位貌若天仙的年轻女子赶着一头晕身闪为光的大马拉磨,磨眼上一小堆黄豆。

  朱老汉在一旁看得眼发花,那女子见朱老汉盯着磨盘傻看,没有吱声,只是朝老汉笑了笑,算是打了招呼,便顺手舀了一瓢黄豆给朱老汉。

  朱老汉忙撩起长袍接着,顺手将长袍一角掖在腰带上。

  那女子继续埋头干活,再不搭理朱老汉。

  朱老汉谢了一身,转身回村去了。

    回到家,他把刚才见到的奇事和家里人一说,谁也不相信,认为他是编故事逗大家。

  朱老汉急了,生气地说:"不信,你们看我兜里的黄豆。

  "朱老汉拽下掖在腰带上的长袍一看,里面还剩有几粒,因为朱老汉一开始就没把黄豆当一回事,一路走来基本上掉光了。

  儿媳眼尖手快伸手抓了一粒,一看黄豆金光闪闪,惊叫起来:"妈呀,是金豆子!"这一叫,全家人都围了过来看,齐说:"是金豆子。

  "于是都弯下身在地上找豆子来,找了半天,一共只有八烂豆子。

  儿子问老汉:"那仙女给你多少豆子?"朱老汉说:"给了一瓢,""我的天哪,都掉在跑上了。

  "老伴和儿媳同时叫了起来:"快回去找。

  "。

    朱老汉全家一齐出动,睁大眼睛弯着腰顺着朱老汉回家的路找起了金豆子。

  村里人不知朱老汉一家发什么神经病,一问才知找金豆子,也都一同跟着找。

  可是这么多人从村口一直找到山上也没找着一粒金豆子,也没看见仙女拉金马磨金豆子。

  大家都怀疑朱老汉讲的事是假的,可是朱老汉确实有八粒金豆子。

  以朱老汉的家底子哪能有什么金豆子呢?。

    朱老汉遇着仙女得了金豆子的故事,不胫而走,传遍了十乡八镇。从那时起,每天天不亮就有很多人往紫阳山上跑,但谁也没有再遇上仙女拉金马磨金豆子的美事。

    紫阳山下的紫阳镇有个姓范的老财主,贪得无厌,听到这金豆子的事,就一心想得到金马、金磨、金豆子。他派人昼夜看守山间,不准任何人上山,连放牧的牧童也不准上山,还常常亲自在山上看守。

    一天,正当这范老财亲自守山,半夜里,忽然乌云翻滚,雷电交加,大雨滂沱,他躲在一道山崖下。

  他的眼圆睁睁注视着周围,忽然一道闪电照亮夜空,半山腰现出一个一丈见方的大洞,洞中金光闪闪,一个美貌的女子端坐在金磨前,一匹高大的金马拉磨,磨着金豆子。

  范老财顿时来了精神,不顾一切拼命向山洞奔去。

  冲进洞里伸手去拉那匹金马。

  这时一声巨响,山动地摇,一块巨大的石头从天而降,堵住洞口。

  从此,人们再也没见到范老财。

【篇五】经典民间故事长篇精选

    大名鼎鼎的包拯,是北宋一位刚正不阿、断案如神的清官。

    包拯喜欢书法,对书法艺术也颇有造诣。

    有一次,包拯被调到端州做地方官,这里的端砚非常有名。

    他到任不久,便听说历任地方官员借进贡端砚为名盘剥百姓,砚工苦不堪言。

    为了弄个究竟,一天包拯穿上便服,去砚工最集中的村子了解情况。

    包拯进了村,就听见一间小茅棚里传来“叮叮当当”的声音,砚工们正在凿砚坯、刻图纹。

    只见砚工们个个衣衫褴褛,面黄肌瘦。他们边工作边埋怨官府要砚多却付钱少。

    回到衙门,包拯立即找来经办贡砚的书吏张考文。这人专用端砚贿赂上司,博取主子的欢心。

    他一听包拯问起端砚的事,便奉上一个优质砚台,并讨好地说还有更多的好砚台要送给包拯。

    本来按规定,端州每年只向朝廷进贡十块贡砚,而地方贪官私自增加数目,中饱私囊,害苦了砚工。

    包拯越想越气,脸色铁青,把张考文送上的端砚“砰”的一声摔在地上。

    张考文吓得出了一身冷汗,才知道“包青天”果然铁面无私,于是跪地叩头求饶。

    包拯这回可纳闷了:莫非手下人背着自己私受贿赂,藏于船上?他马上把大家召集起来查问。大家都说没有私藏。

    包拯让他从实交代,张考文不敢隐瞒,便一五一十地把历年来贪官劣绅贪污勒索的实情招认出来。

    包拯据此专门出了一份告示,规定不得任意增加贡砚数目,不准克扣砚工的工钱。百姓们高兴极了。

    包拯离任时,端州男女老幼都来码头送行。很多人携物相赠,都被包拯一一谢绝了。

    官船在一片赞扬声中顺江而下,不久就到了羚羊峡。风和日丽的天空突然乌云翻滚,浊浪排空。

    包拯感到事有蹊跷,但他又想自己平生廉正,上天断不会为难自己。然而,过了好一会,风还不停,浪也不止。

    包拯追问再三,这时他的书童忽然跪下承认,离开前有人送了一块端砚,他认为是小事,就私下替包拯收了。

    包拯一听,当即命令书童将砚台取出。这块端砚,外包黄布,砚身雕龙刻凤,果然是方好砚。

    包拯喜爱书法,对文房用具也很钟情。但他连看也没看一眼,随手将端砚抛到江里。

    说也奇怪,砚一落江,顿时风平浪静,云开日出。

    船开行不久,就在端砚下沉的地方隆起一片沙洲。

  包裹端砚的黄布顺流而下,一片黄光,变成了沙滩。

  传说现在广东广利镇的“砚洲”和沙浦镇的“黄布沙”就是这样形成的。

经典长篇民间故事【五篇】

  【#能力训练#导语】民间故事是民间文学中的重要门类之一。

  从广义上讲,民间故事就是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具有虚构内容的散文形式的口头文学作品。

  下面是分享的经典长篇民间故事【五篇】。

  欢迎阅读参考!。

【篇一】经典长篇民间故事

    从前,有兄弟二人,老大蛮横霸道,老二性情温和。父母去世后,兄弟俩分家产,老大把良田好房都分到自个儿名下,老二只分得一间耳房,一亩薄田。

    一天,老二在家中听得一阵麻雀叫声,出门一看,原来是一幼雀从屋檐上的窝子里掉了下来,摔断了腿。

  他看着怪可怜,就捡起来,找了一截布条子,小心地缠在它的腿上,然后又把它放回窝里。

  这只小雀的腿很快好了,出窝后和其他麻雀一样飞得自在。

    到了春天,该播种的时候,那只麻雀含着一颗西瓜籽飞到老二家的窗台上,把西瓜籽放下,又飞走了。

  老二觉着好玩,就把这颗籽种下了,不久发了芽,长出一棵特别壮的苗苗,在老二的精心护理下,结出一颗枕头大的西瓜,八月十五中秋节摘下抱回家,用刀一切,竟切出一个金娃娃。

  他心里那个高兴劲就没法说了。

  从此老二过上了富足的日子。

    再说老大,看着穷兄弟猛地变富觉着奇怪,就去问老二怎么发的财。

  老二不会说假话,实打实地说给他听。

  老大听着,心里打起了歪主意。

  他返回家去就搭着梯子在房檐上寻麻雀窝,掏出一只未出窝的小雀,就把它的腿给折断了,疼得小雀“叽叽”直叫。

  完后他也照着老二的做法,给小麻雀的腿接上,用布条裹住,还给上了药呢。

  然后他把麻雀放回窝里。

  麻雀出了窝,能飞了,也给他含来一颗西瓜籽。

  春天一来,老大高兴地把它给种上,全部心思都用在了这一棵苗上,盼望着能结出个金娃娃。

  西瓜结上了,个子倒也挺大,到了八月十五,他摘下或弊来抱回家,用刀慢慢切开,一看,里面不是金娃娃,竟是个贼白贼白的骨头娃娃,一脸的苦相。

  老大当时那个气劲也没法提了,嘴里喃喃对着那个骨头人人说:“是金不是金,倒没啥,可你是苦啥哩!”。

    自打那时起,老大背了运,光景一天不如一天,老二的生活却是越过越红火。

【篇二】经典长篇民间故事

    王祥十九岁丧母,父亲再娶。后母处处找王祥的麻烦,对王祥恶言恶语。

  "嘿,这个笨孩子,为什么又开着门呢?"

  "哎哟!我的天呐,他自己早起就好了,为什么要吵醒我呢!"

  每逢我叫他做什么,他老是笨手笨脚的,干么老是惹我生气呢?"

    后母经常对着丈夫数说王祥的不是,最初丈夫老王还听不进去,因他深知王祥是个好孩子。

    后母没有办法,只好试用其他方法。她说:"孩子的爸,你儿子给你倒茶了吗?"

  爸爸说:"倒了呀,这不是吗?"

    她走过去摸摸茶杯,"哦,呸!我叫他给你倒杯热茶,怎么冰凉的呢?来,你自己试试。"

    "可不是冷的吗,哦,这孩子怎变得这么粗心大意了呢。"慢慢地,连爸爸对王祥的信心也雀带动摇了。

    王祥只能私下落泪。他知道是后母特意等茶冷了再指出他的过错,可是他从不反驳。

    另一次,爸爸叫王祥到市场去买肉,后母却给他一个空的钱袋,所以王祥买了肉没有钱付,只好空手回衫岁族来。这一次爸爸可真的生气了,以为王祥不小心遗失了金钱。

    由于后母屡次为难与陷害,爸爸终于对王祥完全失去了信任与爱心。

    王祥与父母之间,变得越来越难相处;可是王祥还是照样儿,不但更爱父母,也更小心照顾父母。

    一个冬天的早晨,后母突然想吃活鱼。

  她说:"阿祥,你去钓一、两条活鲤鱼回来,我很想吃。

  真的,我一定得吃到活鲤鱼。

  "。

    王祥很听话,拿了钓竿就出去了。

  他走啊,走啊,并没觉得北风呼呼,乌云重重。

  可是,他走到平日钓鱼的地方,才发现整条河全结冰了。

    "哦,我的老天。

  "他想,"我怎么能钓到妈妈要的鲤鱼啊?我不能再到更远的地方去找了,因为妈妈今天就要,我非得钓到鲤鱼不可。

  "他四下望望,只看到雪片已开始纷纷落下,白茫茫地,连小麻雀都不见一只。

  "哦,我怎样钓得着鱼呢?但我又不能不钓,她是妈妈,我是儿子,儿子的责任,就是不管在任何情形下也得使妈妈开心。

  可是现在风雪交加,我怎么办呢?我能止住雪不落吗?我能让冰融化吗?"。

    他苦思了很久,忽然心中一动,想道:不如我卧在冰上,也许我体温会使冰块融化,那么我就可以抓到鱼了。

  于是他脱下厚实的衣服,赤*着上身,卧在冰上。

  "啊!老天!好冷,好冷……"他的牙齿上下打颤,"得得,得得"一直抖个不停,但他紧闭嘴唇,咬紧牙关,下了决心,卧在冰上不肯起来。

  当他的背部冻得麻木时,就转过身,用肚皮卧在冰上。

  像这样来回转换了多次,忽然他听到冰在他身体下发出进裂的声音。

    奇迹真的出现了,王祥躺卧的地方,居然破了一个洞口,从洞口跃出了两尾鲤鱼。

  王祥看傻了。

  他不相信他的眼睛,大喊:"鱼,鱼,活鱼,从水里跳出来?是真的吗?我不是作梦吧?"他站起来,连打了几个喷嚏,慌忙穿上衣服,看着那两条在冰上蹦跳的鲤鱼,说道:"哦!谢谢老天,老天真是万慈万恩!我母亲可真有福气!"。

    到家之后,王祥把两条鲜鱼交给妈妈说:"我很高兴钓到了鱼,没有让您失望。"可是,他刚说完这句话,就昏倒在地。

    后母看到王祥脸色灰白,肤色转青,整个身体冻得像根冰柱一样,可吓坏了。

  这时她才良心发现地说:"哦!看我害得他多苦。

  我为什么要差遣他去钓鱼呢?他会不会死啊?"。

    她赶快生起火来给他取暖,又用力搓揉他的全身。过了好久,他才醒了过来。

    王祥把捉到鲜鱼的经过,一一说给后母听。

  后母被他的至诚孝念感动得痛哭不止,她说:"阿祥啊,好孩子,我实在羞愧死了!我居然这么自私,差一点就把你的小命送掉了。

  "。

    她一边弄了杯热茶给王祥喝,一边羞愧交加地说:"阿祥啊,你怎么容忍我这么久呢?为了我想吃鱼,你竟然作这么大的牺牲。

  我跟你说,冰裂开,鱼跳了出来,这并不是什么运气,这是你的孝心感动了天地,得到神助!哦,我配有你这样的儿子吗?我对不起你,从今后,我要把你当作我的亲儿子看待。

  "。

    王祥从那时开始,得到了一个好妈妈。

【篇三】经典长篇民间故事

    楚国有个好吃懒做的人,他整天思谋着怎样不出力气,或者少出点力就可以拣到大便宜的窍门。他想,养蜜蜂的人能得到蜂蜜,养鱼鹰的人能得到鱼,我为什么不养些猴子呢?猴子会采果子呵!

    于是,他买了一群猴子,把它们关在一所空房子里,又买了好多装果子用的篓子,教猴子扛篓子。

  他手拿皮鞭,严加训练。

  然后又买了许多果子教猴子装篓子,哪个猴子毛手毛脚地吃上一口果子,或者把果子碰伤了,他便举起皮鞭,乱抽一顿。

  没多久,便把猴子整治得服服贴贴,说一不二了。

  这时,他才把猴子放到山里,去给他采果子。

    不错,猴子们挺驯服,每天早出晚归,背驮肩扛地给他采来各种各样的鲜果。

  他只要把这些鲜果拿到集市上卖出去就行了。

  从此他的日子过得松松宽宽,逍遥自在。

    这个不劳而获的人很苛刻,他每天早上把猴子赶上山去采果子,不管采下多少果子,每只猴子只发给一个。猴子们劳累一天,一个果子怎么能吃饱肚子呢?饿得吱吱叫,他不但不给补充,还用皮鞭抽打它们,哪个叫的响,哪个就挨得重。

    猴子们对主人的苛刻虐待很反感,但谁也不敢吭气,因为它们很知道皮鞭的味道。

    这天,猴子们照常上山去采果子,虽然肚子空空的,但受过训练,采下果子来,只往篓子里装,不敢往嘴里放。

  他们饿极了,主人又不在面前,有一个大胆点的,便吃起果子来,其它的猴子看见了,都一直咽口水。

  后来,实在耐不住了,也学着它的样子吃起来了。

    一个野生老猴子看见它们这般模样,不禁大笑起来:“猴们,这都是野生野长的果子,放心大胆地吃吧,看你们被人整治得没点猴性了,吃吧,吃吧。”

    猴子们互相看看,也七嘴八舌地吱哇起来:“这果子不是主人的,谁都可以采,谁都可以吃。”

    “主人懒得上山来,他又看不见,咱们放开肚子吃呗。”

    猴子们一个个“嗤溜”“嗤溜”地爬上高高的大树上,捡最红的果子吃起来,一会就吃了个肚圆。

  它们边吃边议论:“敢情在这山上采果子的权利,不单是只有主人才有呀!”“我原来还以为是主人养活咱们呢,现在才弄明白是咱们养活他呀!”“山是大自然的山,谁都可以上山来,果是野生的果,谁都可以摘,他懒得劳动,鞭打咱们给他干活,咱们何必受他那样折磨呢?”“可不是吗?我们是自找苦吃!”

    猴子们长时间挨饿,吃饱后一个个东倒西歪地睡着了。一觉醒来,太阳已快落山了,篓子里还没有装满呢。

    一个猴子说:“今天回去,保准得吃皮鞭,哼!就是吃皮鞭,我也不给他干活了,我要和他讲理!”另一个猴子说:“主人从来不讲理,咱们要不给他干活,他会把咱们再卖掉!”大伙挖耳挠腮,扑闪着眼皮,一时不晓得该怎样是好。还是老一点的猴子,它说:“干吗要回去呢?这大山没有头,森林没有边,到哪里没有我们吃的果子?生活的路子就在我们脚下,我们应该当机立断,立刻离开这里!”那个野生的老猴又插话了:“这就对了,走,一块走哇!”大伙一个个扔掉手里的篓子,欢跳着,嘻笑着,钻进那无边无际的山林里去了。

    那个主人到了晚上,左等右等不见猴子们回来,到山上一看,除了横躺坚倒的篓子以外,一个猴也不见了。

  他气坏了,但仍旧好吃懒做。

  后来,他终于饿死在自己的床上了。

【篇四】经典长篇民间故事

    从前,永嘉县一位新上任的丁知县,他性情刚直,为官清正,办事认真。

    一日,丁知县坐在大堂批阅诉状,突然门口传来一阵争吵声,抬头一看,见一个后生和一个乡下人拼死命争夺着一只大白鹅,边骂边走进公堂来。

  丁知县喝问道:你们两人为何在此大吵大闹?

    那后生抢先说:老爷在上,我住在东门城门头,早上拿米糠在门口喂鹅,这个乡下佬趁我转身进屋的时节,捉走我的大白鹅,被我逮牢了,还不肯还我,请老爷为小民做主。

  丁知县又问乡下人:后生说你偷他的鹅,这事是真的吗?

    乡下人胀红着脸,气呼呼说:老爷,这只鹅明明是我从楠溪带到城里给丈人的。

  我刚从舴艋船上岸,这无赖就过来,硬逼我把鹅卖给他。

  我不卖,他就抢,还诬告我偷他的鹅。

  小人讲的句句是真话,求老爷明断。

    丁知县问他们有没有旁人可以作证,两人都说没有。

    没有?丁知县想了想说:既然没有旁人作证,那就叫鹅自己讲吧!他叫差役拿来张大白纸,摊在大堂上,把鹅放在纸上,盖上箩筐,吩咐两人在旁等候公断。

    一会儿,鹅在箩筐下面扑扑拍了几下翅膀。丁知县听见响声,忙叫差役揭开箩筐,看看鹅到底画了什么字。

    差役不懂得丁知县说话的意思,揭开箩筐看了一看,就禀告说:鹅什么字也没画呀,只拉了一堆屎。

    丁知县皱起眉头,讲:你们当差多年了,还恁糊涂,快再去仔细看来。

    差役不敢怠慢,捂住鼻子,凑近鹅屎细细辨认。看了半日,还是没看出名堂来,只好硬着头皮回禀丁知县讲:老爷,纸上只有一堆青绿色的鹅屎,奴才实在看不出有什么字。

    丁知县听了点点头,就叫两人上堂听判。

  他指着大白鹅对乡下人说:鹅自己招认是你的,你把它带走。

  又转身问那后生说:你服不服本官判决?后生还硬说鹅是自己的。

    知县大怒,一拍惊堂木,大声喝道:大胆刁民,竟敢在本官面前耍花招。

  谁不晓得鹅是边吃边拉的。

  乡下人拔青草喂鹅,它拉的屎是绿色的;你呢,刚才说用米糠喂养,那么鹅拉出的屎一定是黄色的。

  你自己来看看,这只鹅拉的屎不是绿的?你年纪轻,就欺侮乡下人。

  来人呀,给我拉下去重打xx大板!。

【篇五】经典长篇民间故事

    九华山,原名九子山,九华山一名的由来,得从唐朝诗圣李白说起。“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人名山游”的李白,浪迹天涯,漫游四方,他走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

    有一年初春,九子山还被积雪覆盖着,李白从秋浦经五溪,直奔青阳,他是应好友韦仲堪之邀,来游九子山的。

  韦仲堪得知李白快到了,惊喜万分,连声对衙役吩咐道:“快!快!快随我去迎接谪仙!”

    皖南的初春。寒气逼人,韦仲堪一口气登上了清泉岭,他喘了口气,又下岭来到五溪,安排好山珍美酒。

    这时,忽见李白舞剑哼歌而来。韦仲堪欣喜若狂,忙迎上前去,连声说道:“恭迎谪仙,恭迎谪仙!”

  李白一见老友韦仲堪,连声谢道:“韦处士,你我之间何必如此?”

    韦仲堪说:“你不辞路途遥远,来到这穷山僻野,为九子山争荣,为我韦仲堪添光,理应亲迎。”

    李白说:“看你,越说越把我当外人了。”

    二人在五溪亭落座,韦仲堪连忙吩咐摆宴,为李白洗尘。

  李白先饮一盅,连夸好酒好酒。

  韦仲堪说:“我这香酒,就是朝中大臣和州官来了也休想尝一口,是专为你精心酿造的呵!”。

    “你真是有心人啊!好,老友相逢,开怀痛饮!来,我敬韦处士一杯!”李白又一饮而尽。

  李白酒喝多了,话也多了,说这说那:“韦处士,此处是何处?”

    “九子山上流下五条溪水,在这里变成一条流入长江,所以此地叫五溪。

  这就是五溪亭,来往行人都要在这里喝茶饮酒,眺望九子。

  哦,请问谪仙近来到了哪些名山?”。

    李白说:“前些时候在庐山转了转,近来在秋浦寺待了一些日子,现在来到九子,得好好玩玩。韦处士,你知道九子山的来历吗?”

    “若不是谪仙问起,险些忘了介绍。”韦仲堪向李白讲了“九子战妖的传说”。

  李白兴致勃勃地说:“早有窦县令钓龙成仙和东晋葛洪在此修道炼丹,现如今有何高僧名道修炼?”

    韦仲堪说:“有位新罗国王近宗金乔觉来这里修行。

  他住山洞,食黄精,信奉地藏王菩萨,辟地藏王道场。

  ”。

  李白听后问:“能上山会见这位高僧吗?”

    “这高僧是诗佛,他曾要我请谪仙到山上一聚。”

    “看来这高僧心诚,我们就上山见他。”

    韦仲堪急忙阻止,说山上大雪封路,清明以后准陪同他拜见高僧。

  酒过数盅,韦仲堪生怕李白扫兴,忙又和李白介绍五溪山色和神奇的六泉(青阳县地名),说:“五溪的山,一天四变,五光十色,请仔细观看。

  ”李白张开醉眼,向前望去,十分惊奇,只见峰峦叠嶂,山色凝秀,轻烟缭绕,薄雾缥缈。

  忙问:“对面是什么山?”。

    韦仲堪说:“对面是九子的双峰,这边是小莲花峰和大莲花峰,进了六泉,就一目了然了。”

  李白说:“山俊峰秀!快去六泉口一游!”

    两人沿着五溪河,进了六泉口。

  一路上,怪石林立,山峦映水,李白忍不住赞道:“妙哉!妙哉!韦处士,看来五溪乃九子山第一胜景。

  ”。

    韦仲堪见李白兴致百倍,甚是高兴,又说:“这才开始,好景还在后头。

  ”说着,领李白看了六泉。

  果然,地下冒出六股泉水,水越冒越高,象六朵鲜花在飞舞,好看极了。

  韦仲堪打趣说:“看那!六位水姑娘在欢迎谪仙呢!”。

    李白哈哈大笑:“韦处士真会开玩笑。”

    韦仲堪说:“谪仙,快看云来雾去。”

    李白抬头望去,只见莲花峰伫立入云,云雾飘飘走动,把山峰遮住一半,很快就把山峰吞没了,变成茫茫一片。

  不一会儿,云消雾散,山峦又显现出来。

  瞬息万变,景色迷人,看得李白如痴如醉,高兴地说:“不亲临九子,怎知九子山绚丽多姿?这九子山比花还好看,比画还美,你看,多象出水芙蓉!”。

    韦仲堪忙说:“谪仙高见,很象,象极了。”

  李白说:“芙蓉是花,我想为它改个名字,韦处士意下如何?”

  韦仲堪求之不得,连忙拱手拜请:“正合我意,请给九子赐名!”

  李白说:“改名九华(花)山好不好?”

  韦仲堪说:“九华山,好,太好了!”

    从此九子山就更名为九华山了。

精选长篇民间故事大全【五篇】

  【#能力训练#导语】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民间故事占据了很大的地位。

  在许许多多的故事中,我们不仅感受到了听故事的快乐,更感受到了传统文化。

  下面是分享的精选长篇民间故事大全【五篇】。

  欢迎阅读参考!。

【篇一】精选长篇民间故事

    古代有个青年叫王天亮,以打柴为生。

  一天他上山打柴,忽然看见一只老虎,伸着滴血的舌头,走到他面前,摇头摆尾似有所求。

  天亮问:"虎大哥,你若是有病,就把头点上三点;若不是,把尾摆上三摆。

  "老虎听了把头点了三点。

  天亮看后又问:"虎大哥,你若是病在嘴里,再把头点上三点;若不是病在嘴里,把尾摆上三摆。

  "老虎又把头点了三点。

  天亮奇怪地说:"虎大哥,你坐起来让我看看。

  "老虎听罢果真坐了起来。

    天亮仔细往老虎嘴里察看,原来是一根骨刺扎进舌里,舌上肿了个疙瘩,有一只胡桃大,流着脓血。

  天亮轻轻把手伸进虎口,拔出了那根骨刺。

  接着他又从衣袋里掏出一个朱红瓷瓶,倒出一点祖传自制创伤灵药,敷到老虎伤口上。

  不一会儿,老虎的伤就好了。

  老虎很感激,对天亮说:"我们拜为兄弟吧!"天亮欣然答应。

  从此,天亮便按照虎大哥的意思,每天到南山湖边打柴。

    那里山清水秀,林茂花繁,百鸟和鸣,犹如仙境一般。

    有一次,天亮打完柴依着苍松坐在青石上休息,忽然发现前面不远处有一枚大得出奇的鸟蛋。天亮见了如获至宝,把蛋揣进怀中,挑着柴喜滋滋地回家去了。

    天亮十分珍爱这枚鸟蛋,用棉花把它包得厚厚的,晚上睡觉也放在被窝里紧紧贴在身边,盼望有朝一日孵出一只大鸟来。

    过了不久,果真有一只壮实的小鸟儿"瞅瞅"地破壳而出。天亮母子把它看作掌上明珠,一日三餐,精心饲养,百般爱护。

    日子一天天过去,鸟儿慢慢生出了金光夺目的羽毛。"啊!"天亮母子惊异地叫道,"原来它是一只美丽的凤凰啊!"

    金凤凰渐渐长大了,天亮母子却一天天瘦下去。

  金凤磨芦凰忽然开口说话了:"妈妈和哥哥为我都瘦了,现在我的翅膀硬了,我要远飞了。

  三年后我来报答你们的大恩。

  "说罢,它泪如雨下,走到院中,振翼长鸣,凌空而去。

    金凤凰栖息在湖边白雪山紫微蜂上。每年五月初一日出时,百鸟朝凤,和鸣如乐,响彻云霄,这一盛况很快传遍四方。

    开封府尹之子听说此事,来找天亮,愿出银千两买金凤凰。天亮不从,公子大怒,哗啦啦拔出宝剑,指着天亮威逼道:"你若不从,立刻刺死你!"天亮斩钉截铁地说:"休想!"猛改公子无可奈何,将天亮带回开封府关押在死囚牢中。

    一晃三年已过,金凤凰化作一绝世美人来到天亮家中,向老母说明身世和来意。

  老母欣喜万分,感叹不已。

  天亮不在家,金凤姑娘就日夜操劳,侍奉老母,体贴入微,极尽孝道。

  有一天,老虎来探望天亮,当听说天亮被关在开封死囚牢中时,立即跑到高山顶上,向东吼了三声,东山来了两百只猛虎;向西吼了三声,西山来了两百只猛虎;向北吼了三声:北山来了两百只猛虎;向南吼了三声,南山来了两百只猛虎。

  虎王率领着这八百只猛虎,向开封疾驰而去,吭声震天撼地,卷起滚滚尘沙。

    开封府尹听说虎群拥来,惊恐万状,急令四门紧闭,军士上城守卫。

  虎王率领八百只猛虎来到开封城下,见四门紧闭,顿时勃然大怒,一个号令,八百只猛虎伏地一声长吼,纵身跃起,全都跳上城墙,把那守城军士一个个吓得瘫在地上,面无人色。

  说也奇怪,这八百只猛虎竟无一去伤害军士和民众,一阵风都随着虎王奔向府尹大堂。

  霎时,大堂里里外外、房上房下都是猛虎。

  府尹一见,手麻脚软站立不稳,跪在地上似筛糠一般。

    虎王走上堂来,痛斥府尹道:"你纵子行凶,为何害苦王天亮?身为父母官,不为百姓兴利除害,反而祸害一方,要你何用?"府尹听着,跪在地上连连求饶。虎王命他膝行至狱前,叩首请出恩人王天亮,然后横扫一尾,将府尹甩出三丈之外,又将府尹之子吞进了肚里。

    虎王请王天亮骑上虎背,率领众虎归山。

  王天亮只听一阵风声怒吼,快如闪电,不觉回到了家里。

  金凤姑娘闻知,慌忙出来迎接。

  虎王见他们郎才女貌,恩爱无比,便做媒让他们结为美满夫妻。

  从此,王天亮一家三口过上了幸福的枝游判日子。

【篇二】精选长篇民间故事

    古老的时候,还没有开辟平等大寨,侗家住在半山坡上,一个小山寨,只有十几户人家。

  有个小山寨里有个后生,名叫布卡,娶了个妻子,名叫培冠。

  夫妻两人十分恩爱,几乎形影不离。

  两人干活回来,一个挑柴,一个担草,一个扛锄,一个牵牛,总是前后相随。

  这培冠长得十分美丽,夫妻两人过桥时,河里的鱼儿也羡慕地跃出水面来看他们。

    有一天早晨,河水突然猛涨。

  布卡夫妇急着去西山干活,也顾不了许多,同往寨前的小木桥走去。

  正当他们走到桥中心,忽然刮来一阵大风,刮得布卡睁不开眼睛,培冠“哎呀”一声跌落河中。

  布卡睁眼一看,妻子不见了,知道刮下河了,他就一头跳进水里,潜到河里。

  可是,来回找了几圈都没有找到。

  乡亲们知道了,也纷纷赶来帮助他寻找,找了很长时间,还是找不到培冠。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河湾深处有一个螃蟹精,把培冠卷进河底的岩洞里去了。

  一下子,螃蟹精变成一个漂亮的后生,要培冠做他的老婆,培冠不依,还打了他一巴掌。

  他马上露出凶相威胁培冠。

  培冠大哭大骂,哭骂的声音从河底传到上游的一条花龙耳朵里。

    这时风雨交加,浪涛滚滚,只见浪头里一条花龙,昂首东张西望。

  龙头向左望,浪头就向左打,左边山崩,龙头向右看,浪头往右冲,右边岸裂。

  小木桥早已被浪涛卷走了。

  众人胆战心惊。

  可是龙头来到布卡的沙滩边,龙头连点几下浪涛就平静了。

  随后,花龙在水面上打了一个圈,向河底冲去。

  顿时,河底“骨碌碌骨碌碌”的响声不断传来,大漩涡一个接一个飞转不停。

  接着,从水里冒出一股黑烟,升到半空变成一团乌云,那花龙紧追冲向半空,翻腾着身子,把黑云压下来,终于压得它现出原形。

  原来是那只鼓楼顶那么大的黑螃蟹。

  黑螃蟹慌慌张张逃跑,爬到悬崖三丈高。

  花龙下到水里翻跟头,龙尾一摆,又把螃蟹横扫下水来。

  这样几个回合,把螃蟹弄得精疲力尽,摇摇摆摆爬向竹林,想借竹子挡住花龙。

  可是花龙一跃而起,张口喷水,喷得竹林一片片倒下去,螃蟹又跌落河中。

  花龙紧紧追到水底后,浪涛翻滚着便顺河而下,这时再也看不见黑螃蟹露面了。

  后来,在离河湾不远,露出一块螃蟹形的黑石头,就是花龙把螃蟹精镇住的地方。

  这块石头,后人称它为螃蟹石。

    等到河面平静之后,听见对面河滩上有个女人的声音在叫唤。

  布卡一看,那正是自己的妻子。

  布卡叫了几个人马上游水过去。

  上岸以后,培冠对布卡说:“多亏花龙搭救啊!”大家这才知道是花龙救了她,都很感激花龙。

  这时,花龙往上游飞回去了,还不时向人们频频点头。

    这件事很快传遍了整个侗乡。

  大家把靠近水面的小木桥改建成空中长廊似的大木桥,还在大桥的四条中柱刻上花龙的图案,祝愿花龙常在。

  空中长廊式的大木桥建成以后,举行了隆重的庆贺典礼,非常热闹。

  这时,天空中彩云飘来,形如长龙,霞光万道,众人细看时,正是花龙回来看望大家。

  因此后人称这种桥为回龙桥。

  有的地方也叫花桥,又因桥上能避风躲雨,所以又叫风雨桥。

【篇三】精选长篇民间故事

    清明时分,西湖岸边花红柳绿,断桥上面游人如梭,真是好一幅春光明媚的美丽画面。突然,从西湖底悄悄升上来两个如花似玉的姑娘,怎么回事?人怎么会从水里升出来呢?原来,她们是两条修炼成了人形的蛇精,虽然如此,但她们并无害人之心,只因羡慕世间的多彩人生,才一个化名叫白素贞,一个化名叫小青,来到西湖边游玩。

    偏偏老天爷忽然发起脾气来,霎时间下起了倾盆大雨,白素贞和小青被淋得无处藏身,正发愁呢,突然只觉头顶多了一把伞,转身一看,只见一位温文尔雅、白净秀气的年轻书生撑着伞在为她们遮雨。

  白素贞和这小书生四目相交,都不约而同地红了红脸,相互产生了爱慕之情。

  小青看在眼里,忙说:“多谢!请问客官尊姓大名。

  ”那小书生道:“我叫许仙,就住在这断桥边。

  ”白素贞和小青也赶忙作了自我介绍。

  从此,他们三人常常见面,白素贞和许仙的感情越来越好,过了不久,他们就结为夫妻,并开了一间“保和堂”药店,小日子过得可美了!。

    由于“保和堂”治好了很多很多疑难病症,而且给穷人看病配药还分文不收,所以药店的生意越来越红火,远近来找白素贞治病的人越来越多,人们将白素贞亲切地称为白娘子。

  可是,“保和堂”的兴隆、许仙和白娘子的幸福生活却惹恼了一个人,谁呢?那就是金山寺的法海和尚。

  因为人们的病都被白娘子治好了,到金山寺烧香求菩萨的人就少多了,香火不旺,法海和尚自然就高兴不起来了。

  这天,他又来到“保和堂”前,看到白娘子正在给人治病,不禁心内妒火中烧,再定睛一瞧,哎呀!原来这白娘子不是凡人,而是条白蛇变的!。

    法海虽有点小法术,但他的心术却不正。

  看出了白娘子的身份后,他就整日想拆散许仙白娘子夫妇、搞垮“保和堂”。

  于是,他偷偷把许仙叫到寺中,对他说:“你娘子是蛇精变的,你快点和她分手吧,不然,她会吃掉你的!”许仙一听,非常气愤,他想:我娘子心地善良,对我的情意比海还深。

  就算她是蛇精,也不会害我,何况她如今已有了身孕,我怎能离弃她呢!法海见许仙不上他的当,恼羞成怒,便把许仙关在了寺里。

    “保和堂”里,白娘子正焦急地等待许仙回来。

  一天、两天,左等、右等,白娘子心急如焚。

  终于打听到原来许仙被金山寺的法海和尚给“留”住了,白娘子赶紧带着小青来到金山寺,苦苦哀求,请法海放回许仙。

  法海见了白娘子,一阵冷笑,说道:“大胆妖蛇,我劝你还是快点离开人间,否则别怪我不客气了!”白娘子见法海拒不放人,无奈,只得拔下头上的金钗,迎风一摇,掀起滔滔大浪,向金山寺直逼过去。

  法海眼见水漫金山寺,连忙脱下袈裟,变成一道长堤,拦在寺门外。

  大水涨一尺,长堤就高一尺,大水涨一丈,长堤就高一丈,任凭波浪再大,也漫不过去。

  再加上白娘子有孕在身,实在斗不过法海,后来,法海使出欺诈的手法,将白娘子收进金钵,压在了雷峰塔下,把许仙和白娘子这对恩爱夫妻活生生地拆散了。

    小青逃离金山寺后,数十载深山练功,最终打败了法海,将他逼进了螃蟹腹中,救出了白娘子,从此,她和许仙以及他们的孩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再也不分离了。

【篇四】精选长篇民间故事

    金朝时,莱州境内的武官村,有一大户人家,户主姓刘,名百万。

  这刘百万娶亲已经过了整整八个春秋,而终没添上儿女。

  俗话说,三十无儿半辈孤。

  这对已过三十的夫妻,就是因为无儿无女怕绝后,所以整天怨东怨西,就连自己的鼻子眼,也觉得似乎是多余的。

  夫妻俩在饭桌上不思茶食,在炕头上大眼对小眼,夫啼一长气,妻应一短喘,真是盼儿盼干了眼。

    有一天,门外来了一化缘的道士,正巧和刘百万在大门前机遇。

  道士手持一铜钵,口中念道:施主莫忧愁,刘家会有后。

  听了道士的话,刘百万感到愕然,觉得道士颇有来头,于是走到跟前问:请道长指明得儿之路,在下首付厚禄。

  道士口念:善哉!善哉!出家人不贪财,以度化还朴为本,观施主之印堂,有儿缘。

  今黄河泛滥,灾民成队,施主若能开仓施舍米粥三年,普救灾民,儿子即可得,否则,儿子惚兮,恍兮。

  道士说完扬长而去。

    刘百万求子心切,当天就命家下人等在大门前搭了席棚,埋锅熬粥施舍灾民。

  道士的话确乎灵验,刘百万舍粥三年,灾民们也都相继返回了自己的家园。

  一天夜里,刘妻梦见太基山射来一股紫气,紫气中有一只闪光的金蝉,飞入她的口中,她顿觉腹内一阵剧痛。

  她被痛醒了,觉得这梦来的蹊跷,于是叫醒丈夫,说了刚才做梦的经过。

  百万听了后,也觉得奇巧,马上穿好衣服,点上灯,仔细察看起妻子的肚子来。

  他用手摸,又把脑袋贴在上面听了又听,觉得妻子的肚子就是和以往不同了,象是有了异物在里面活动。

  这对夫妻再也睡不着了,二人就着梦,一直议论到天亮。

    十月怀胎后,刘家真的生了儿子。

  乐得刘家夫妻召集亲朋好友们,庆贺了三天三夜。

  刘百万给儿子起名长生,号处玄。

  这长生,自小聪明过人,书法、诗词无不通晓。

  而刘百万忧虑的是,长生不喜孔孟之学,偏爱老庄之说,整天以道为家。

  到了娶妻之年,他拒绝了一切媒妁之言、父亲之命的提亲扯弦,每天东游西走,访道之志坚于钢铁。

    大定已丑年的春天,长生寻真师不得迂,心情十分恍惚。

  于是在自家的花园里闲逛,以消胸中郁闷。

  他路过假山时,见假山的太湖石上题有一道诗,墨迹犹新,他走上前看个仔细,心想:好奇怪呀!诗竟没有上阙,而只有末两句:"武官养性真仙地,内有长生不死人。

  "长生反复读着诗句,内心更感迷惑不解。

  心想,诗的墨迹未干,题写人却无踪影,果真是神仙的身法?!他正沉在思考中,忽然从太湖石后面走出四道士。

  走在前面龄高者,口中念道:善哉,善哉!施主在意石上诗乎?长生朝道长深施一礼,答道:弟子寻师游遍中原,不见真师不识道,实感茫然苍凉。

  道长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凭心静朴。

  今日在松之月下,你听我歌来:。

    钓罢归来又见鳌,也知有分列仙曹。

    鸣榔相笑知余意,跃出红波万丈高。

    长生听罢歌,惊悟片刻,忙跪倒尘埃,叩头拜师。

  道长扶起长生道:我乃全真派主王重阳,知你和全真有缘,今特和你的几位道兄来度化你。

  继之又把马丹阳、谭长真、邱处机等给刘长生一一做了介绍。

  长生也和几位道兄进了见面之礼。

  王重阳今个特别高兴,因为他遵吕祖之旨,来昆嵛山布道,现在建成全真大教,长生是他应收的最后一个弟子,今天夙愿已了。

  他手持拂尘,仰天大笑,带着四个弟子向西秦云游云了。

  刘长生连父母也未辞别,自此出家修道去也。

    刘长生随师王重阳云游到西秦终南山,恩师归位后,他和三位师兄守墓三年。三年满,他又从西秦回到莱州太基山灵虚宫修炼真身。

    长生回灵虚宫的第二年,他开凿云溪洞时,当工匠们掘凿到数丈处,发现一古井,井内寒气凛凛。

  长生闻讯赶来,围古井走了一圈,然后对工匠说,你们接着凿吧,无须大惊小怪,等再凿数步,还会有二井出现,那就是我修真返朴的宿地。

  果然凿了数步,真的出现了二井。

  长生来到二井边,等井内寒气过后,他俯身观二井,井底并无水迹,只是每一口井底的石硼上,各有一只金蝉在闪闪发光。

  在恍惚、闪忽之中,长生似乎见到了生养自己的母亲。

  他犯了疑心,怕是眼睛在撒谎。

  他揉了揉眼睛再看,这时井底什么也没有了,金蝉无了踪影。

  长生悟到:肉眼见到生母,就意味着自己还有樊笼里的形体。

  师父圆寂前,也曾交待过,我身上还存有一点凡尘债,必须励修苦行,方可灭云,否则前功尽弃。

  于是即投身井底居之,洗凡灭俗,修真返朴。

    数年后,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太基山灵虚宫的上空,盘旋着一只特大的仙鹤,鹤背上端坐着一个人。众道徒见是自己的师父刘长生坐在上面,一齐向他挥手高呼:师父,带我们上去游一游!

    仙鹤载着他向太空飞去,刹时就不见了。多么自在的逍遥游啊!好潇洒的一个刘长生,明德真人呀!

【篇五】精选长篇民间故事

    乾隆皇帝游江南,其实并不是真心游山玩水。他只怕江南百姓造反,特意借个游山玩水的名义,到江南来探听消息,察看虚实。

    那时,杭州南屏山净慈寺有个和尚,叫诋毁。

  这和尚不讲究诵经打坐,专喜欢议论天下大事。

  要讲便讲,要骂便骂,毫无顾忌。

  只因他讲得有理,骂得有趣,所以老百姓都喜欢亲近他。

    乾隆皇帝到了杭州,听说有这么个和尚,他眉头就打起个疙瘩,心想:这老和尚取这么个怪名号,必定是个隐迹山林的明朝遗老,不守本份的人。

  我倒要去听听他到底毁些什么。

  于是,他便换上一身蓝衫,拿把描金折扇,扮成秀才模样,一摇一摆地去游净慈寺,指名要会会诋毁和尚。

  诋毁和尚从寺里出来,乾隆皇帝见了他,便问道:“老师父就是诋毁和尚吗?”

    诋毁和尚回答说:“不错,我就是诋毁和尚,诋毁和尚便是我。”

  乾隆皇帝又问:“老师父是从小出家的呢,还是半路出家的呢?”

    诋毁和尚说:“我吗,是半路出家的。秀才你问我这些做啥?”

  乾隆皇帝没得话讲了,眼光一扫,看见和尚身上那件千补百衲的破袈裟,便说:“听说老师父是个有德行的高僧,为啥穿这丝瓜筋一般的破衣衫呀?”

    诋毁和尚笑道:“我年轻的时候,也穿过锦绣的衣衫哩!后来那锦绣衣衫被野狗撕碎了,我就做了和尚,穿起这破麻皮的袈裟来啦!不过我穿的虽然破烂,心术可是正的。

  不比那些着官服的老爷,看起来富丽堂皇,暗地里男盗女娼。

  ”。

    乾隆皇帝当头挨了一闷棍,又发作不出来,心里恨恨地想:这诋毁和尚,果然名不虚传!总得找个岔子,好狠狠地办他的罪。他肚皮里打着恶算盘,面孔上堆起假笑,叫诋毁和尚领他进寺去耍子。

    他们进了净慈寺山门,见旁边的人在劈毛竹做香篮。乾隆皇帝眼珠一转,随手拾起一块劈开的毛竹片,把青的一面朝着诋毁和尚,问道:“老师父,这个你们叫什么呀?”

    诋毁和尚说:“这个叫竹皮。”

  乾隆皇帝把毛竹片掉转个面,将白的一面朝着诋毁和尚,又问:“老师父,这个叫什么呢?”

    诋毁和尚道:“这个吗,我们叫它竹肉。”

  乾隆皇帝皱起眉头苦笑道:“好个新鲜的名称哪!”

  诋毁和尚打个哈哈说:“老客人呀,如今这世道变啦,名称也得跟着变哩!”

    乾隆皇帝吃瘪了,只好闷声不响。

  原来当时正在大兴*,专门找岔子杀人。

  如果诋毁和尚照着老称呼,把毛竹片青的一面叫篾青,把白的一面叫篾黄,就会被乾隆皇帝抓住小辫子,诬他要“灭清”、“灭皇”,杀他的头。

  乾隆皇帝拿毛竹片问诋毁和尚,就是想找他一个岔子的。

    乾隆皇帝进大雄宝殿去拜过如来,又到罗汉堂看了佛像。最后,他们来到香积厨。

    香积厨就是寺院里的伙房。

  乾隆皇帝东张西望,见灶下歇着一担豆芽菜。

  偏巧这时窜过来一条小狗,扯起后腿在豆芽菜上撒了一泡尿。

  乾隆皇帝看在眼里,就问:“老师父,这豆芽菜算不算干净的东西?”诋毁和尚说:“豆芽菜水中生,水中长,当然是最干净的东西啦!”。

  乾隆皇帝鼻吼里哼了一声,说:“有狗尿浇在上面,怎么还说它是干净的呢?”

    诋毁和尚呵呵大笑:“俗话说,眼不见为净,耳不听为真。你看见只当不看见,岂不就干净了吗?这点小事,何必如此认真呢!譬如有的人,日日夜夜挨天下百姓咒骂,但他却装作没听见,还厚着脸皮自吹自擂,说自己是圣人哩!”

    乾隆皇帝听了这话语,气得火冒三丈,但怕泄露身份,不好发作。

  心想再找个岔子,一时却想不出题目。

  正在为难,猛听得厨房后门外有个小贩在高声叫卖:“茶叶蛋要喔?茶叶蛋罗!”他灵机一动,说肚子饿了,就借买茶叶蛋的机会,灰溜溜地从后门溜走了。

传统民间故事精选大全5篇

  【#能力训练#导语】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民间故事占据了很大的地位。

  在许许多多的故事中,我们不仅感受到了听故事的快乐,更感受到了传统文化。

  下面是分享的传统民间故事精选大全5篇。

  欢迎阅读参考!。

【篇1】传统民间故事精选

    当年武王伐纣,双方鏖战,僵持不下。

  商朝闻太师命令青龙关总兵张桂芳率领十万兵马浩浩荡荡来到西岐。

  不料与姜子牙交战几番,均惨败而归。

    闻太师闻讯,大吃一惊。正愁眉不展之际,忽然想起自己跟随金灵圣母学艺时,认识了许多道友,便从九龙岛请来王魔、杨森、高友乾和李兴霸四位道友,为商军助战。

    子牙得知敌军叫战,便带着金吒、哪吒出来迎战。

  几个人杀在一起,子牙祭起打神鞭,打得高友乾一命呜呼,灵魂去了封神台。

  杨森大叫着直奔子牙,不曾想被金吒用遁龙桩困住,一剑将他斩为两段。

  王魔要害子牙,金吒精神抖擞,结果了他的性命。

    第二天,子牙带众将出城讨战,张桂芳出战,众将将他围在中间。

  子牙又命金吒去战李兴霸,二人杀在一起,子牙刚要祭起打神鞭,李兴霸一见,赶紧骑着狰狞,腾云驾雾逃走了。

  哪吒见李兴霸逃走,登轮直取张桂芳,张桂芳见不能走脱,就掉转枪头,往自己的咽喉一刺,灵魂也奔了封神台。

    再说李兴霸逃脱后,来到一座山上,遇见一个道童,这个道童是普贤真人的徒弟木吒,他是奉师命下山辅佐子牙的。

  当他得知眼前这个道人是李兴霸时,就拔出“吴钩”宝剑,一剑刺死了李兴霸。

  然后,借土遁来到了西岐城。

    闻太师接到军报,十分着急,与众将商议后,决定派左军上将军鲁雄为帅,费仲和尤浑随同,一起率军出征。当时正值夏末秋初,天气酷热,三军将士铁甲在身,行路非常困难,个个汗流浃背。

    鲁雄率领人马日夜兼程出了五关,到西岐山救援。

    姜子牙得到消息后,派南宫适、武吉带领五千人马前往西岐山安营,封锁路口。

  两家人马对阵安营,小心防备。

  西岐军在山顶上,暑热难当。

  鲁雄却把人马驻扎在茂林深处,十分凉爽。

  商兵见西岐人马扎营在山上,都笑周兵自取灭亡。

    姜子牙命令武吉在营后筑了一个三尺高的土台,并派人将棉袄等发到每个士兵的手里,士兵都不得其解。

    晚上,子牙作法,不一会儿,西岐山刮起大风,一刮就是三天,虚此郑后来竟下起了大雪,眼见地冻天寒,鲁雄和费仲、尤浑三人无计可施。而西岐将士都穿上了棉衣御寒。

    空中的阴云散后,露出太阳,光照大地。

  天气骤热将积雪都化成了水,往山下冲去,子牙一见,忙又作法,西岐山又刮起了寒风,将雪水都冻成了冰。

  许多商兵都冻死了,鲁雄、费仲、尤浑三人被冻在了中军帐中,浑身瑟瑟发抖。

  刀斧手走上前凿冰破门,将这三人抬出,押到了子牙的面前。

  子牙再次作法,把西岐山的冰都化了,未冻死的商兵溃不成军,四散奔逃。

    姜子牙冰冻岐山的故事从此在民间流传下来。

【篇2】传统民间故事精选

    隋朝末年,统治残暴,连年大兴土木,不断对外用兵,民不聊生,一群英雄好汉结义起兵。这日,众英雄取下金墉关,后又立即去攻取瓦岗寨。

    瓦岗寨守将马三保闻报,令众军士紧闭城门。

    众好汉赶到,头领徐懋功派程咬金前去讨战。咬金纵马一溜烟来到阵前,大叫道:“喂,哪个不怕死的快出来跟爷爷打一仗!”

    马三保闻报,先遣马金宗出战。

  马金宗手持大刀出城,一见程咬金的模样,大叫一声道:“哎哟,你是哪里来的丑八怪?”程咬金一听此言,气得哇呀暴叫,二话不说,抡斧照马金宗头顶砍下来。

  马金宗慌忙举刀来挡,没想到刀被砍成两段,马金宗一愣神,被咬金趁势砍下人头。

    马三保在城楼上看到马金宗被程咬金砍死,气得又派一个族弟马有周出阵应战,没想到这人更加不济,刚到阵前,便被程咬金一斧拦腰斩为两截,摔落马下死了。

    马三保见又折了一个兄弟,勃然大怒,亲自披挂出城。

  程咬金见马三保上阵,抡斧劈面就扒配砍,马三保忙举刀来迎,只见金光四溅,火星乱飞。

  程咬金又连砍三斧,直震得马三保双臂发麻,慌忙拨马逃走。

  徐懋功令众将一举攻下了瓦岗寨。

    当晚,众将在帅府内摆酒庆贺。正在饮酒热闹之间,忽听演武厅后面发出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众将循声跑去一看,只见地面裂开一个约一丈宽的大洞,里面黑咕隆咚的,什么都看不清。

    徐懋功一见便道:“此洞裂开,定有玄机,不知哪位兄弟愿意下去一探究竟?”众人一听面面相觑,无人应声。

  徐懋功又道:“既无人愿差颂下去,只好抓阄决定。

  我现在写下纸阄,只有一个写着‘去’,哪位拈着‘去’,就该他下去。

  ”众好汉都道:“有理。

  ”。

    徐懋功便写下纸阄,众人轮流拈起。真乃天意,唯独程咬金抓到了“去”字。

    徐懋功立即令人取来一个大筐,在筐上绑了一只金铃,又系上几十丈粗绳,命程咬金坐进筐里,几个将士提着绳索,将他送下洞去。程咬金下洞六七十丈深才到达洞底,摇了摇金铃,上面便住了手。

    程咬金爬出大筐,提斧在手,但见眼前黑糊糊一片,伸手不见五指,只得摸黑向前走。

    转过两道弯,忽见前方出现两点亮光,程咬金心内惊慌道:哎呀,莫非是妖精的两只大眼睛?遂提斧在手,壮着胆子走上前,猛地抡斧照亮光劈去,只听“咔嚓”一声响,劈开了两扇石门。

    程咬金走进门,看到眼前现出三间大殿,便径直走进中间的大殿,见桌上摆着一顶金幞头、一件杏黄龙袍、一条碧玉带、一双履、一块玄圭、一张写有字的纸条。

    程咬金不识字,他穿上杏黄袍,戴上金幞头,系上碧玉带,套上履,拿上玄圭和纸条,这才走出大殿。

    他走到石门前,刚好迈出双腿,只听“轰”的一声响,石门又紧紧闭上了,将程咬金吓了一跳,忙走到大筐里,用力摇了摇金铃,上面闻知,又七手八脚将他拉了上去。

    众好汉一见程咬金上来,一身奇特的打扮,尽皆惊讶不已。

    程咬金拿出玄圭和纸条,徐懋功接过去一看,只见上面写着:“程咬金举义集兵,为三年混世魔王,搅乱大隋天下。”众将一听皆大惊,便知这乃是上天之意,纷纷上前要拜程咬金为王。

    程咬金百般不从,徐懋功无奈,只得指着一面杏黄大旗道:“我们每人轮番冲着这面大旗来拜,哪位拜得这面大旗飘动,谁便为王。

  ”众人皆赞同。

  徐懋功、秦琼等都已拜过,轮到程咬金。

  他正躬身下拜时,不料猛然打了一个响亮的喷嚏,竟将杏黄大旗给吹得飘动起来。

  众将一见,便都俯身冲程咬金下拜,程咬金无奈只得应允,却说道:“我可不愿做皇帝呀,等有了愿做的人,我就让位。

  ”。

    程咬金做了王,便命将帅府改造成皇宫,又择吉日升殿,封徐懋功为左丞相、护国军师,魏征为右丞相,秦琼为兵马大元帅,其余众好汉皆封为将军。瓦岗寨大摆宴席,犒赏三军,好不热闹。

【篇3】传统民间故事精选

    汤王以后经过二十多代,王位传到了武丁手上。

  这时候的商朝国力大不如前,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

  武丁跟他的先祖汤王一样,是个非常贤明的王,从小就留心国家大事。

  等到武丁继承王位登基以后,更是兢兢业业,日理万机。

  但是武丁虽然能干,身边却没有得力的大臣辅佐他。

  因此他常常夜不能寐,心里很烦闷。

  在他的父亲小乙去世以后,武丁守孝三年,郁郁寡欢,连话也懒得说。

  所以整整三年,武丁没有说过一句话。

    有一天晚上,武丁忽然做了一个梦,梦里遇到一个人,看样子很像囚徒,身穿一件粗麻布衣服,胳膊上套着一条很粗的绳索,他的背有点驮,正弯腰低头吃力地干活。

  武丁恍恍忽忽觉得心里一动,于是走上前去跟他说话,那个驼背的人抬起头来,武丁觉得这个人的眼睛里充满了聪明智慧。

  再看他的面容,明明不认识,但是武丁却觉得在哪里见过他似的,有一种很熟悉的感觉。

  朦胧中,武丁似乎听见那个罪人向他谈了许多有关天下国家的大事,武丁听他侃侃而谈,头头是道,很合他的心意。

  正想询问他的名字,却被早朝的钟声吵醒了。

    武丁上朝以后,把梦里遇见的那个人画在木板上,让群臣复制了许多份,又用书面形式告诉大家,神托梦给他,告诉他这就是他日思夜想所要寻找的贤臣,并命令文武百官四处寻访。

  过了很久,其中一个大臣寻访到北海的傅岩,找到一个名叫说(yuè)的囚犯,面容和打扮跟武丁描述的一模一样,正拿着一把杵在修筑被水冲坏的道路。

  那个大臣高兴得不得了,认定他就是武丁所要寻找的人,于是连夜用大车把那个囚犯带回去,并赶忙向武丁报告。

    武丁立刻召见那个大臣和他带回来的人,一看,果然就是他梦见的那个人。

  他一高兴,竟然说出话来了,这是他自从父亲去世后第一次用嘴巴说话。

  那个囚犯见了武丁,一点也不害怕,态度从容,镇定自若,谈起国家大事来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显示出很高深的学问和过人的才识。

  武丁听了很高兴,当时便对他说:“有了你的辅佐,复兴国家的愿望一定可以实现。

  你就是上天赐给我的大贤啊!”于是立刻任命他做了宰相。

  因为他是从傅岩来的,人们就称他为傅说。

  他住过的那个破洞,后人称为“圣人窟”。

    傅说做了宰相之后,尽心尽力辅佐武丁,他提出了很多非常高明的建议,采取了很多有效的措施。

  武丁对他几乎言听计从,因而他的那些正确的决定总是被武丁大加赞赏并且全部采纳。

  很快,商朝的国势就开始强大起来,武丁复兴国家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傅说死后,他的灵魂化做一颗星,升上了天空。在箕星和尾星之间有一颗闪闪发亮的小星,就是傅说的灵魂变的,人们称它为“傅说星”。

【篇4】传统民间故事精选

    森林里有6个红衣服娃娃兄弟,他们经常在一起玩游戏,等到饿了的时候就会拿出一个金锥敲石头,这样想吃什么就会有什么。

    从前,在一座大森林里,住着六个红衣娃娃。娃娃们有一个尖尖圆圆的宝贝,叫作金锥,它是红衣娃娃的秘密。

    有一天,红衣娃娃们在玩游戏。一个娃娃肚子饿了,说:“我们休息一下吧,你们要吃什么吗?”

  第一个娃娃说:“我要吃雪片糕!”第二个娃娃说:“我要吃核桃果!”……

    于是,那个娃娃从石头缝里拿出金锥,在大石头上“叮叮叮”敲了三下,边敲边说:“雪片糕、核桃果……”石头好像听懂了娃娃的话,一下子就变出了大家要的食物。

    谁知这天,森林里来了一个小伙子,他刚好看到了这一幕。红衣娃娃走后,小伙子从石缝里拿出金锥,学着红衣娃娃的样子,在石头上敲三下,说:“红烧鱼、白菜汤……”一眨眼,石头也变出了小伙子要的食物。

    小伙子带着金锥,高兴地回家了。他用金锥变出了很多东西,成了富有的人。

    小伙子的弟弟听说了这件事,非常妒忌。他跑到森林里大喊:“我要金锥,我要金锥!”

    他刚喊了几句,就被红衣娃娃听见了。

  一个娃娃说:“他知道我们的秘密,一定是他拿走了金锥。

  ”另一个娃娃说:“对,一定要惩罚他。

  ”。

    于是,六个娃娃跑过去,捏起弟弟的鼻子就往前拉。弟弟“哎哟哎哟”地大叫起来,不一会儿,他的鼻子就和大象的一样长了。

    弟弟又伤心又愤怒,他把长鼻子塞进衣服里,跑去找哥哥。

    哥哥很愧疚:“我要把金锥还给红衣娃娃。”

    “啊?”弟弟拉住哥哥说,“那可是宝贝,不能还。”

    哥哥摇了摇头说:“拿走别人的东西是不对的,我应该去道歉。”

    哥哥带着弟弟回到了森林里,他很诚恳地拿出金锥,还给红衣娃娃,说:“对不起,请你们原谅我,也帮帮我的弟弟吧。”

    红衣娃娃原谅了他们。娃娃们合力把弟弟的长鼻子往回一按,弟弟“哎哟”一声,鼻子又变回了原来的样子。

    从此,兄弟俩一起辛勤地劳作,靠自己的努力过日子。他们还和红衣娃娃成了好朋友,经常跑到森林里去和红衣娃娃一起玩呢。

【篇5】传统民间故事精选

    在焦作一带有个习俗,每年农历七月十五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上坟为死去的亲人烧纸祭奠,俗称“鬼节”。这个习俗来自一个民间传说。

    传说明朝末年,朝廷昏庸,官吏腐败,贪官污吏横行霸道,鱼肉乡里,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中,艰难度日。

    乱世多灾,老天爷也来祸害百姓了。

  一年夏天,瓢泼大雨一连下了数日未见停歇,沁河水暴涨,眼看要漫过河堤了。

  管理沁河河道的官员叫赵捏,他站在河堤上,看着逐渐上涨的河水,心中乐开了花。

  他*笑着对手下人说:“马上张贴布告,家家户户都要出钱出物来抢修河堤。

  ”。

    老百姓本来就生活艰难,哪里还有钱财可出,但是赵捏不管这些,领着一帮家丁挨家挨户搜抢财物,见什么拿什么,有什么抢什么,猪、马、牛、鸡大小牲畜,小麦、玉米、小米、高粱五谷杂粮,都被赵捏抢进了府中。然而,赵捏并未用这些东西来抢修河堤,而是把这些东西变卖后,把银子装进了自己的腰包,然后在高台上听曲饮酒,哪里管百姓的死活。

    河水终于冲垮了河堤,似猛兽般向四周村庄冲去。

  庄稼被淹,房屋倒塌。

  小孩冲走,大人淹死,到处哭爹喊娘,家家戴孝出丧。

    有一个姓王的后生,血气方刚,疾恶如仇,目睹眼前的惨状,便找了几个人,准备造反。

  他对众人说:“当官的抢走了我们的财物,却没有来抢修河堤,致使河水淹没了我们的家园。

  当官的哪管我们的死活,他们只顾着自己吃喝玩乐,我们与他们拼了吧!”。

    众人纷纷响应,很快就聚集了上千人。

  他们拿着铁锨,扛着锄头,举着钉耙,高喊着:“打死贪官赵捏,为亲人报仇。

  ”向赵府冲去。

  不料,赵捏早有防备,他招集了许多家丁,个个刀出鞘,箭上弦。

  百姓们和家丁一场恶战,死伤无数,血流成河,王后生也在这次战斗中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然而,正义必能战胜邪恶,百姓们还是杀出了一条血路,冲进了赵府,杀死了作恶多端的赵捏,一把火烧了赵府。

    据说这一天是农历七月十五,百姓们为了纪念在洪水中和战斗中死去的亲人,便在每年的这一天,都要上坟烧纸祭奠亡灵。久而久之,形成了习俗,在怀府八县流传开了,直到现在。

长篇民间故事精选五篇

  【#能力训练#导语】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流传下来很多的民间故事。

  下面是无分享的长篇民间故事精选五篇。

  欢迎阅读参考!。

【篇一】长篇民间故事精选

    很久以前,在神州大地上有一个村子,叫和平村,村子周围绿荫环绕,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平凡而快乐的生活着。

    有一天,一群强盗来到村中,他们抢夺了村民的粮食,将村民的土地没收,并且将村民当成他们的奴隶,逼迫着村民开辟新的土地,数十年下来,村子周围的树木全都变成了一块块庄稼。

    这一年,和平村出现了罕见的干旱灾情。

  田里的庄稼颗粒无收,全部枯萎。

  强盗们为了以后奴役这群村民,也暂且将以前的存粮拿出来分给村民,可这坐吃山空,也不是办法。

    村中有个男孩,由于身体瘦弱,人们都叫他小幺。这一天,小幺来到强盗头目面前道:尊敬的大王,眼见旱灾,庄稼颗粒闹禅无收,还请大王放我离开村落,去东海寻找龙王来降雨,拯救我们和平村。

    强盗头目盯着小幺虚铅看了许久:龙王只是传说的存在,不过我很是佩服你的勇气,你走吧。如果你能够找到龙王来降雨,我们就不会再让你们当奴隶。

    就这样,小幺踏上了寻找龙王的旅程。

  走出村落才知道世界有多么大。

  可是,在小幺看来,外面的世界与村中也无大的区别,全都是一片荒芜,两个月后的一天,小幺又渴又饿,可是小幺还是咬牙坚持着往前走去,终于眼前一阵眩晕,栽倒在地。

    小幺醒来的时候,已经三天之后了。

  睁开眼,小幺被眼前的景色惊呆了。

  自己躺在一张柔软的床上,屋顶上挂着一颗颗晶莹的珍珠,八角桌上摆放着一些山珍海味,窗外似乎有一座黑色的大山……。

    “你醒了,孩子。

  ”紧接着,身后传来一阵咳嗽声。

  小幺不由得一怔,原来在自己身后还有一位老婆婆。

  老婆婆脸上带有皱纹,老态龙钟,可是老婆婆的皮肤却非常细腻,举手投足间带着几分优雅。

  一看就是高贵出身。

    “没吓到你吧,孩子”,看着小幺发愣,老婆婆继续向小幺说着她所知道的一切。

  随着老婆婆的言语,小幺也明白了许多。

  原来这位老婆婆是西海凤宫的海马凤一族的族长,每次执行任务,都会与东海龙宫的海马龙一族结合为一体才能发挥出应有的法力。

  可是,在一次执行任务经过不周山时,却忽然间法力消失,坠落于此。

  不周山诞生于混沌时期,不周山会吸引大地上的所有事物,越来越大,最后牵制住整个宇宙。

  当年,为了救海马凤婆婆出去,海马凤一族的法力强大者想要去毁掉不周山,但是都失败了,从此再也没有人敢来不周山周围。

  海马凤婆婆也想走着离开,可是身为神族,不周山对神族的吸引力非常大,根本走不出去。

  老婆婆又问起小幺的来历,小幺只好把自己家乡的灾情说给了老婆婆。

    海马凤婆婆沉吟半晌,开口说:“孩子,你想要去找龙王,就必须翻过不周山才能到达御龙宫廷,那里有着海马龙神一族,但是没有我们海马凤的结合,海马龙族即使绕行不周山,也救不了你们和平村。

  你只有把我带到那里,我们海马神族才能发挥出强大的法力,也才能呼风唤雨,拯救你们和平村,甚至更多的人民。

  我这里有一方弱水,我躲进弱水中之后,法力就会消失,只要你到了东海的御龙宫廷,将我放出,那么你们和平村就有希望了。

  ”。

    小幺听得一阵失落一阵紧张,待听到只要将这弱水带到东海就能拯救村民的时候,小幺方才喘了一口气。于是小幺带着海马凤婆液誉尘婆重新踏上了去东海的旅程。

    功夫不负有心人,好在不周山只是对神族的人才有非常大的引力,小幺一介平民,才能在短短一年就翻过了不周山,又花了三个月时间终于来到了东海的御龙宫廷。

    “婆婆,我们到了”小幺一边说着,一边将海马凤婆婆从弱水的袋子中捧了出来。只见海马凤婆婆身体越来越大,原本已经佝偻的身躯在大海的气息滋润下,渐渐显出了高贵的神姿,原来脸上的皱纹已经褪去,满头的白发已经转黑,头顶华丽的羽冠,仪态万方,气质高洁,而随着一阵阵轰鸣声,海马龙神也出现在御龙宫廷的广场上,原本也略显老态的海马龙神在看到海马凤的那一刻,也是老态尽去,昂首挺胸,忽然,海马龙和海马凤一起腾空而起,他们彼此交叠,身上散发出金色的光芒。

    小幺在这片光芒的照射下呆了好久。

  忽然一道浑厚的声音传来:“孩子,感谢你拯救了我们海马神族”,看到小幺还在发愣,“如果没有你的帮助,我们只能越来越弱,最后慢慢老去。

  是你拯救了我们海马神族,不周山的束缚力量越来越强,但是我们海马神族也会尽我们的一份力量去帮助你们人类。

  ”。

    海马龙和海马凤带着小幺来到了和平村,转眼间,乌云密布,电闪雷鸣,紧接着,就是倾盆大雨,和平村的人们都跪倒在各自的门前,望着苍天,叩首祈福。就连霸占和平村的强盗们也震惊不已,他们没有想到小幺真的能请来龙王,一个瘦弱的孩子拯救了整个和平村。

    这场大雨一共下了两天才停下,原本已经枯竭的河段也重新开流。

  这时,海马龙神道:尔等不必多礼了,要谢就谢这位小幺兄弟吧。

  不仅仅是和平村,只要我们能到达的地方我们都会帮助你们人类。

  说完,海马龙携着海马凤腾空而去。

    在海马神走了的当天,强盗们向和平村的人们道歉,和平村民,本就善良淳朴,再加上在这旱灾时期,强盗们也拿出了他们这些年来的存粮来养活大家,几十年来的苦闷都随着这一声声的道歉而淡去。和平村民接纳了他们,让他们成为了真正的和平村民。

    再后来,小幺成为了和平村的族长,和平村周围又是郁郁葱葱,和平村民为了纪念海马神族,在村子口立了两座雕像,海马龙,昂首含珠,气宇轩昂;海马凤神态矜持,气质高洁。两座雕像并肩而立,每当逢年过节,和平村民在快乐的同时也由衷的感谢上苍的这两位海马神族,人们都会拿来的东西来祭拜,祈祷和平村永远和平。

    几千年后,海马神族出了一位绝世般的大人物,叫做共工,随着共工的崛起,不周山的威胁也已经消除。又是几千年过去,沧海桑田,和平村渐渐的扩大着,族长也一代一代的传承者,可是海马龙和海马凤的传说,却永远留在人们心中。

【篇二】长篇民间故事精选

    赊店是中原四大商业重镇之一,全国有十六个省的商贾聚居于此,人口十万有余。

  人多,裁缝就多。

  街上从事裁剪的店铺就有十多家,最有名的当属宋氏裁缝铺。

    宋氏裁缝铺的师傅叫宋显达,瘦高个儿,白净脸,戴一副老花镜,给人的感觉是既温文尔雅,又聪慧贤明。

    宋氏裁缝铺在火神庙街,坐北朝南,两间门面。

  店铺里面靠门的地方,摆放着一张长约四米、宽两米的木质案板,这是宋师傅的“工作台”。

  工作台上摆着一把明晃晃的大剪刀和一把三尺长的木尺子,裁剪的活儿就是在这里完成的。

  靠工作台的里边还摆着一张木桌,木桌上放着一只熨斗,缝制好的衣服,都要拿到这张桌上熨。

    宋氏裁缝铺是宋显达的父亲创办的。

  十几岁起,宋显达就跟着父亲学裁剪。

  宋显达十分聪慧,很快就掌握了不同服装、不同款式的裁剪技术,并将父亲的技艺发扬光大。

  在他三十岁那年,一场大病夺走了父亲的生命,他便成了宋氏裁缝铺的掌柜。

    宋显达接管裁缝铺后,对裁剪技术更是精益求精,技艺更加精湛,所裁衣服,长短阔窄、花色搭配、镶花边滚牙子,没有不合人意的。

  他不但会做日常的便服,甚至连裁剪、做工考究的官服都会做。

  赊店厘金局上至委员,下至写票员的官服,都是宋显达做的。

    因为手艺全,技术精,找宋显达剪衣服的人就多,每天放下门板,工作台前便挤满了人,争着让宋显达裁剪衣服。宋显达总是一个一个地来,先打量—下客人的容貌、气度,再问客人的需求……然后用木尺量了身高、袖长,抖开布料一量一画,手持剪刀“咔嚓、咔嚓”几下,一件衣服就裁成了。

    宋显达白天裁出的衣服,妻子做出来一部分,剩下的,二人挑灯夜战。最后一道工序是熨烫。

    一天晚上,妻子为一大户人家的千金熨烫旗袍,因疲劳过度,不小心打翻了熨斗,一块火炭落在了旗袍上,将丝质的旗袍烧了个大窟窿。

  妻子不知如何是好。

  宋显达拿着旗袍看了看,略一思忖,捏起绣花针,一针一线地绣起花来。

  不到半个时辰,一朵盛开的牡丹花便娇艳地开在那个窟窿上,和绸缎上原有的花朵交相辉映,看不出丝毫破绽。

  等客人来取衣服时,宋显达如实说了,并要赔偿。

  客人抖开衣服一看,那个位置绣上一朵牡丹,简直是画龙点睛,不仅没有损害旗袍的整体美感,还增添了旗袍的韵致。

  客人不但没要赔偿,还特地对宋显达表示了谢意。

    光绪二十年,一个年轻男子来到宋氏裁缝铺,让宋显达做衣服。宋显达见年轻男子身材魁梧,气宇轩昂,便说:“敢问客官在哪儿高就?”

    年轻男子愣了一下,不情愿地说:“厘金局。”

  一听年轻男子是厘金局的,宋显达又问:“官人什么时候到任的呀?”

  这裁缝真怪,裁件衣服还要查户口!年轻男子心里嘀咕着,不冷不热地说:“刚到任!”

  宋显达“哦”了一声,双手抱拳施礼道:“祝贺大人荣升!”

  尽管对宋显达这样啰啰唆唆心有不悦,但年轻男子听着这恭维话还是很受用,内心的不悦瞬间烟消云散了,不禁好奇地问:“宋师傅,是不是每有客人裁剪衣服,你都要问人家的经历?”

    “也不全是。

  普通老百姓,我一眼就能认出来。

  像官人这仪表、这气度,一看就不是普通的百姓。

  问—下来历,能剪出更加合体的衣服。

  ”。

    “这裁剪衣服还和人的来历有关?”年轻男子十分诧异。

    “当然有关。

  ”宋显达笑了笑说,“您想啊,做官者初入*,踌躇满志,意气风发,做衣服就要前襟稍长,后襟稍短。

  在*混的时间长了,十之*养成了唯唯诺诺的习性,这时候做衣服要前短后长。

  我要不问问大人您的资历长短,怎能为您裁出合体的衣服呀?”。

    年轻男子更加诧异,继而连连点头称赞。

【篇三】长篇民间故事精选

    都说,松树只结松塔,只长松籽,不开花。

  那么,松花江的名字又是怎么来的?听放山伐木的老年人说,早些时候,松树也开花,后来,让人给借走了。

  说起来,里面还有个故事呢。

    很早很早以前,咱黑龙江地面,满都是山呀水呀,树木琳琅,只有很少的人烟。

  那时候,兴安岭和长白山都是连着的,数不清的江河湖泊,也都直通大海。

  整年是波浪滔天,没边没沿的。

  却说,就在这一片大水当中,有个生满莲花的大湖,取名叫莲花湖。

    这个湖可不一般。

  湖面上,不论冬夏,总是盖满荷花叶子,粉莲白莲马蹄莲,有红有绿又有黄,一茬接一茬地开,没有断捻儿的时候。

  再说那荷叶底下,脊梁挨着脊梁,腮帮挨着腮帮,里三层外三层,全是鱼呀蛤蜊呀。

  细一瞅,那每条鱼的眼睛,都是一对琥珀色的大琉琉儿,每个蛤蜊壳里,全含着一颗溜光锃亮的夜明珠。

  一到星星月亮出全的晚上,天上地下,瑞气千条,霞光万道,整个大湖,简直跟“聚宝盆”二样不差。

    可是就在这么一块风水宝地,不知那年那月,闯进一条白翅白鳞的恶龙,它的外号叫“小白龙”。

  起初它在湖底藏着,不声不响。

  慢慢地,就放肆起来。

  动不动就翻横竖浪,蹿上趴下的,把碧碧澄澄的一湖清水搅个底朝天,末了,荷花谢了,鱼没了,蛤蜊也闭了嘴,夜明珠也不再闪光发亮了。

  眼睁睁一片宝湖,瞬时变成臭哄哄的死水了。

  这还不算,有时小白龙一炸翅,立时洪水翻滚,天昏地暗,方圆几百里的地方都受到牵连,总也得不到消停。

    闹来闹去,小白龙为非作歹的事,让威镇东海的老龙王发觉了。就派了黑翅黑鳞的大黑龙去降服小白龙。

    头一会去,大黑龙根本没有把小白龙放在眼里。

  他自己寻思,我身强力壮,五大三粗的,一到那里,还不是手到擒来吗?这样,它就一路呼风唤雨,撒着欢儿来到莲花湖。

  大黑龙啥都没带,只拖上一条预备捆小白龙的锁链。

  半路上,为了显威风,还故意抖动锁链儿。

  这一抖不要紧,一声闪一声雷,给小白龙送了信。

  大黑龙走累了,在半空中停下来歇歇。

  这一歇不要紧,鸡蛋大的冰雹,掉在地上积有三尺厚。

  小白龙知道来了敌人,早有准备。

  它把鱼呀、蛤蜊呀填了一肚子。

  吃饱喝足之后,就躲在暗处。

  也是大黑龙胆壮心粗,在莲花湖上,闹腾了半天,也没见到小白龙。

  等大黑龙肚子饿了,身体乏了,劲也懈了,那小白龙猛得蹿上来,使龙角连豁带撞地,没使多大力气,就把大黑龙打退到三江口。

    头会在明里吃了亏,二次再来,大黑龙就顺江底走了。

  可是没料到,它游到哪儿,水是黑的,浪也是黑的,染得云彩雾气都跟乌漆似的。

  小白龙眼尖,老远就知道对手来了,赶忙鱼呀蛤蜊呀,又塞满肚子,养足精神,藏在湖礁背后。

  大黑龙一到,连打炸雷,猛下大雨,把莲花湖掀得底朝天。

  又折腾了大半天,只是不见小白龙出水。

  这时,大黑龙肚子又饿了,身体又累了。

  只见小白龙飞身出水,凶神恶煞似的没几个回合,就又把大黑龙追到东海口。

    大黑龙进不了莲花湖,降不住小白龙,知道自己总给对手送信号。

  只有想个办法,让它神不知鬼不觉,才能把它擒住。

  可是,到底用什么办法呢?想来想去,转眼已是第二年夏天了。

  地面,满是松树花,洁白一片。

  有的花,落在水面上,把江河湖泊都盖住了。

  大黑龙一看,乐坏了。

  “我何不到山上去借松树花?”想罢,它吃饱喝足,收拾利落,来到长白山和兴安岭,飞来飞去跑了几圈,连趴带抓,不一会儿,把松树花打落在地,龙卷风一扫,就全聚到湖面上了。

  再一看,江面全白了,大黑龙吃饱喝足,偷偷离开东海,来到莲花湖,一下子就降服了小白龙。

  可惜,小白龙没锁牢,后来,从东海口拐弯朝南,逃到了如今的兴凯湖。

  从那以后,大黑龙把山呀水呀,都归置了一下,只留下三条大江,就是今天的黑龙江、乌苏里江和松花江。

  那座莲花湖,后来水越来越少,成了半月形的五大连池。

  大兴安岭和长白山也分开了,那边一座,北边一座。

  下江一些大黑龙到过的地方,有的地方把山削平了,有的地方成了沼泽地。

    从那以后,松树就不开花了。为了纪念大黑龙,就把那条江叫作松花江了。

【篇四】长篇民间故事精选

    苏东坡要到杭州来做刺史了。

  这个消息一传出,刺史衙门前面每一天都挤满了人。

  老百姓想看一看苏东坡上任的红纸告示,听一听苏东坡升堂的三声号炮……但是,大家伸着脖子盼了好多天,还没有盼到。

    这天,忽然有两个人,又打又闹地扭到衙门来,把那堂鼓擂得震天响,呼喊着要告状。

  衙役出来吆喝道:“新老爷还没上任哩,要打官司过两天再来吧!”那两个人正在火头上,也不管衙役拦阻,硬要闯进衙门里去。

  这辰光,衙门照壁那边转出一头小毛驴来。

  毛驴上骑着一个大汉,头戴方巾,身穿道袍,紫铜色的面孔上长着一脸胳腮胡子。

  他嘴里说:“让条路,让条路!我来迟啦,我来迟啦!“小毛驴穿过人群,一向往衙门里走。

  衙役赶上去,想揪住毛驴尾巴,但已经来不及,那人就一向闯进大堂上去了。

    大汉把毛驴拴在廊柱上,信步跨上大堂,在正中的虎座上坐上来。管衙门的二爷见他这副模样,还当是个疯子,就跑过去喊道:“喂!这是虎坐呀,随便坐上去要杀头的哩!”

  大汉只顾哈哈笑:“哦,有这样厉害呀!”

    管衙门的二爷说:“当然厉害!虎座要带金印子的人才能坐哩。”

    “这东西我也有一个。

  ”大汉从袋里摸出一颗亮闪闪的金印子,往案桌上一搁。

  管衙门的二爷见了,吓得舌头吐出三寸长,半天缩不进去。

  原先他就是新上任的刺史苏东坡啊!。

    苏东坡没来及贴告示,也没来得及放号炮,一进衙门便坐堂,叫衙役放那两个要告状的人进来。他一拍惊堂木,问道:“你们两个叫什么名字?谁是原告?”

    两个人跪在堂下磕头。

  一个说:“我是原告,叫李小乙。

  ”另一个说:“我叫洪阿毛。

  ”。

  苏东坡问:“李小乙,你告洪阿毛什么状?”

    李小乙回答说:“我帮工打杂积下十两银子,早两个月借给洪阿毛做本钱。

  我和他原是要好的邻居,讲明不收利息;但我什么时候要用,他就什么时候还我。

  如今,我相中了一房媳妇,急等银子娶亲,他非但不还我银子,还打我哩!”。

  苏东坡转过来问洪阿毛:“你为啥欠债不还,还要打人?”

    洪阿毛急忙磕头分辩:“大老爷呀,我是赶时令做小本生意的,借他那十两银子,早在立夏前就贩成扇子了。

  没想今年过了端午节天气还很凉,人家身上都穿夹袍,谁来买我的扇子呀!这几天又接连阴雨,扇子放在箱里都霉坏啦。

  我是实在没有银子还债呀,他就骂我、揪我,我一时在火上打了他一拳,这可不是存心打的呢!”。

    苏东坡在堂上皱皱眉头,说:“李小乙娶亲的事情要紧,洪阿毛就应立刻还他十两银子。”

  洪阿毛一听,在堂下叫起苦来:“大老爷呀,我但是实在没有银子还债呀!”

    苏东坡在堂上捋捋胡须,说:“洪阿毛做生意蚀了本,也实在很为难。

  李小乙娶亲的银子还得另想办法。

  ”。

  李小乙一听,在堂下喊起屈来:“大老爷呀,我辛辛苦苦积下这十两银子可不容易呀!”

    苏东坡笑了笑,说:“你们不用着急,现有洪阿毛立刻回家去拿二十把发霉的折扇给我,这场官司就算是两清了。”

    洪阿毛高兴极了,急忙爬起身,一溜烟奔回家去,拿来二十把白折扇交给苏东坡。

  苏东坡将折扇一把一把打开,摊在案桌上,磨浓墨,蘸饱笔,挑那霉印子大块的,画成假山盆景;拣那霉印小点的,画成松竹梅岁寒三友,一歇歇辰光,二十把折扇全画好了。

  他拿十把折扇给李小乙,对他说:“你娶亲的十两银子就在这十把折扇上了。

  你把它拿到衙门口去,喊‘苏东坡画的画,一两银子买一把’,立刻就能卖掉。

  ”他又拿十把折扇给洪阿毛,对他说:“你也拿它到衙门口去卖,卖得十两银子当本钱,去另做生意。

  ”。

    两个人接过扇子,心里似信非信;谁知刚刚跑到衙门口,只喊了两声,二十把折扇就一抢而空了。李小乙和洪阿毛每人捧着十两白花花的银子,欢天喜地的各自回家去了。

    人们都把苏东坡“画扇判案”的新鲜事到处传颂,你传我传,一向到这天还有人在讲呢。

【篇五】长篇民间故事精选

    金朝时,莱州境内的武官村,有一大户人家,户主姓刘,名百万。

  这刘百万娶亲已经过了整整八个春秋,而终没添上儿女。

  俗话说,三十无儿半辈孤。

  这对已过三十的夫妻,就是因为无儿无女怕绝后,所以整天怨东怨西,就连自己的鼻子眼,也觉得似乎是多余的。

  夫妻俩在饭桌上不思茶食,在炕头上大眼对小眼,夫啼一长气,妻应一短喘,真是盼儿盼干了眼。

    有一天,门外来了一化缘的道士,正巧和刘百万在大门前机遇。

  道士手持一铜钵,口中念道:施主莫忧愁,刘家会有后。

  听了道士的话,刘百万感到愕然,觉得道士颇有来头,于是走到跟前问:请道长指明得儿之路,在下首付厚禄。

  道士口念:善哉!善哉!出家人不贪财,以度化还朴为本,观施主之印堂,有儿缘。

  今黄河泛滥,灾民成队,施主若能开仓施舍米粥三年,普救灾民,儿子即可得,否则,儿子惚兮,恍兮。

  道士说完扬长而去。

    刘百万求子心切,当天就命家下人等在大门前搭了席棚,埋锅熬粥施舍灾民。

  道士的话确乎灵验,刘百万舍粥三年,灾民们也都相继返回了自己的家园。

  一天夜里,刘妻梦见太基山射来一股紫气,紫气中有一只闪光的金蝉,飞入她的口中,她顿觉腹内一阵剧痛。

  她被痛醒了,觉得这梦来的蹊跷,于是叫醒丈夫,说了刚才做梦的经过。

  百万听了后,也觉得奇巧,马上穿好衣服,点上灯,仔细察看起妻子的肚子来。

  他用手摸,又把脑袋贴在上面听了又听,觉得妻子的肚子就是和以往不同了,象是有了异物在里面活动。

  这对夫妻再也睡不着了,二人就着梦,一直议论到天亮。

    十月怀胎后,刘家真的生了儿子。

  乐得刘家夫妻召集亲朋好友们,庆贺了三天三夜。

  刘百万给儿子起名长生,号处玄。

  这长生,自小聪明过人,书法、诗词无不通晓。

  而刘百万忧虑的是,长生不喜孔孟之学,偏爱老庄之说,整天以道为家。

  到了娶妻之年,他拒绝了一切媒妁之言、父亲之命的提亲扯弦,每天东游西走,访道之志坚于钢铁。

    大定已丑年的春天,长生寻真师不得迂,心情十分恍惚。

  于是在自家的花园里闲逛,以消胸中郁闷。

  他路过假山时,见假山的太湖石上题有一道诗,墨迹犹新,他走上前看个仔细,心想:好奇怪呀!诗竟没有上阙,而只有末两句:"武官养性真仙地,内有长生不死人。

  "长生反复读着诗句,内心更感迷惑不解。

  心想,诗的墨迹未干,题写人却无踪影,果真是神仙的身法?!他正沉在思考中,忽然从太湖石后面走出四道士。

  走在前面龄高者,口中念道:善哉,善哉!施主在意石上诗乎?长生朝道长深施一礼,答道:弟子寻师游遍中原,不见真师不识道,实感茫然苍凉。

  道长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凭心静朴。

  今日在松之月下,你听我歌来:。

    钓罢归来又见鳌,也知有分列仙曹。

    鸣榔相笑知余意,跃出红波万丈高。

    长生听罢歌,惊悟片刻,忙跪倒尘埃,叩头拜师。

  道长扶起长生道:我乃全真派主王重阳,知你和全真有缘,今特和你的几位道兄来度化你。

  继之又把马丹阳、谭长真、邱处机等给刘长生一一做了介绍。

  长生也和几位道兄进了见面之礼。

  王重阳今个特别高兴,因为他遵吕祖之旨,来昆嵛山布道,现在建成全真大教,长生是他应收的最后一个弟子,今天夙愿已了。

  他手持拂尘,仰天大笑,带着四个弟子向西秦云游云了。

  刘长生连父母也未辞别,自此出家修道去也。

    刘长生随师王重阳云游到西秦终南山,恩师归位后,他和三位师兄守墓三年。三年满,他又从西秦回到莱州太基山灵虚宫修炼真身。

    长生回灵虚宫的第二年,他开凿云溪洞时,当工匠们掘凿到数丈处,发现一古井,井内寒气凛凛。

  长生闻讯赶来,围古井走了一圈,然后对工匠说,你们接着凿吧,无须大惊小怪,等再凿数步,还会有二井出现,那就是我修真返朴的宿地。

  果然凿了数步,真的出现了二井。

  长生来到二井边,等井内寒气过后,他俯身观二井,井底并无水迹,只是每一口井底的石硼上,各有一只金蝉在闪闪发光。

  在恍惚、闪忽之中,长生似乎见到了生养自己的母亲。

  他犯了疑心,怕是眼睛在撒谎。

  他揉了揉眼睛再看,这时井底什么也没有了,金蝉无了踪影。

  长生悟到:肉眼见到生母,就意味着自己还有樊笼里的形体。

  师父圆寂前,也曾交待过,我身上还存有一点凡尘债,必须励修苦行,方可灭云,否则前功尽弃。

  于是即投身井底居之,洗凡灭俗,修真返朴。

    数年后,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太基山灵虚宫的上空,盘旋着一只特大的仙鹤,鹤背上端坐着一个人。众道徒见是自己的师父刘长生坐在上面,一齐向他挥手高呼:师父,带我们上去游一游!

    仙鹤载着他向太空飞去,刹时就不见了。多么自在的逍遥游啊!好潇洒的一个刘长生,明德真人呀!

提交信息测一测您提升学历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