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赓长征故事是什么?

作者:暴钊风时间:2023-07-18 00:26:44

导读:" 陈赓长征故事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在1934年开始的长征途中,陈赓担任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期间的一系列故事和经历。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为了躲避国民党军队的围剿而进行的一次战略转移和战役行动,历时两年,纵横数万里,期间经历了艰苦的战斗、跋涉和逆境。陈赓作为红军"

  陈赓长征故事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在1934年开始的长征途中,陈赓担任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期间的一系列故事和经历。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为了躲避国民党军队的围剿而进行的一次战略转移和战役行动,历时两年,纵横数万里,期间经历了艰苦的战斗、跋涉和逆境。

  陈赓作为红军高级干部之一,他的行动和决策对于红军的生存和胜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关于陈赓长征故事的解决方案:

1.形成战略计划和指导思想:

  -制定出长征的战略计划和指导思想,为红军在长征途中的行动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方向。

2.组织军队的撤退和转移:

  -在长征的初期,陈赓参与了红军的撤退和转移的组织工作,确保了红军的整体行动的有序进行。

3.组织政治工作和思想教育:

  -陈赓在长征途中负责组织红军的政治工作和思想教育,加强了红军的凝聚力和斗志,提高了红军士兵的政治觉悟和忠诚度。

4.坚持党的领导和军队纪律:

  -陈赓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和军队纪律,严格要求红军士兵遵守纪律,保持队伍的战斗力和纪律性。

5.指导军队的战斗和作战行动:

  -陈赓参与了长征途中的多次战斗和作战行动,并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为红军的战斗取得了胜利。

6.维护红军的团结和士气:

  -在长征途中,陈赓积极维护红军的团结和士气,解决了内部矛盾和问题,保持了红军的整体战斗力。

7.为红军的胜利作出贡献:

  -陈赓在长征途中的各项工作和决策,为红军的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展现了共产党人的坚定信仰和忠诚。

  通过以上有序列表的解决方案,读者可以了解到陈赓长征故事的多个方面,包括他在红军长征途中的角色和作用,以及他在组织工作、政治工作、战斗指导和士气维护等方面的贡献。这些方面都展现了陈赓作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和红军干部的品质和能力。

长征里关于陈赓大将和红小鬼过草地的故事是怎样的?

分类:文化/艺术>>历史话题

解析:

  陈赓同志回顾自己革命经历的时候,曾经深情地谈起这样一件往事。

  那是深秋的一天,太阳偏西了。

  由于长时间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行军,常常忍饥挨饿,陈赓同志感到十分疲惫。

  这一阵他掉队了,牵着那匹同样疲惫的瘦马,一步一步朝前走着。

  忽然,看见前边有个小红军,跟他一样,也掉队了。

  那个小家伙不过十一二岁。

  黄黄的小脸,一双大眼睛,两片薄嘴唇,鼻子有点儿翘,两只脚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

  陈赓同志走到他跟前,说:“小鬼,你上马骑一会儿吧。

  ”。

小鬼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盯着陈赓同志长着络腮胡子的瘦脸,微微一笑,用一口四川话说:

  “老同志,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快骑上走吧。”

陈赓同志用命令的口吻说:“骑一段路再说!”

  小鬼倔强地说:“你要我同你的马比赛啊,那就比一比吧。”银物他说着把腰一挺,做出个准备跑的姿势。

  “那,我们就一块儿走吧。”

  “不。

  你先走,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

  陈赓同志无可奈何,从身上取出一小包青稞面,递给小鬼,说:“你把它吃了。”

  小鬼把身上的干粮袋一拉,轻轻地拍了拍,说:“你看,鼓鼓的嘛。

  我比你还锋仔液多呢。

  ”。

  陈赓同志终于被这个小鬼说服了,只好爬上马背,朝前走去。

  他骑在马上,心情老平静不下来,从刚才遇见的小鬼,想起一连串的孩子。

  从上海戚灶、广州直到香港的码头上,跟他打过交道的那些穷孩子,一个个浮现在他眼前。

  “不对,我受骗了!”陈赓同志突然喊了一声,立刻调转马头,狠踢了几下马肚子,向来的路奔跑起来。等他找到那个小鬼,小鬼已经倒在草地上了。

  陈赓同志吃力地把小鬼抱上马背,他的手触到了小鬼的干粮袋,袋子硬邦邦的,装的什么东西呢?他掏出来一看,原来是一块烧得发黑的牛膝骨,上面还有几个牙印。

  陈赓同志全明白了。就在这个时候,小鬼停止了呼吸。

陈赓同志一把搂住小鬼,狠狠地打了自己一个嘴巴:“陈赓啊,你怎么对得起这个小兄弟啊!”

陈赓的先进英雄事迹

  陈赓在长征的时候曾经遇到过一件事情让他非常后悔。

  过草地的时候他遇到了一位小男孩,那个小男孩穿着草鞋,身上冻得通红通红的,于是陈赓就让他骑着自己的马。

  没想到小少年说不用了,我身体好着呢,还是你骑吧,并且再三推脱。

  陈赓只好将自己的粮食留给他,没想到这位小男孩拍着鼓鼓的粮食包说,我还有很多呢,陈赓就放心的离去了。

  陈赓边走边想,越想越觉得不对劲,就返回去了,没想到小男孩已经冻死了,在他的包里有一块骨头上面有几个牙印。

  陈赓爱每一扒历位战友,失去了小男孩让他非常伤心,后来提起这件事情更是后悔不已。

  陈赓大将领导了很多战役,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更是几乎每天都在战场上面,他还参加过中国的中央特科,春顷搜为中国共产党提供情报。

  陈赓是战场上的英雄,是战场上的将领。

  他爱护自己的士兵,承担着每一场战役伤亡的悲痛,引领着整个战争的朝向,胜败是他的责任,他也勇于担起乎悄责任。

  大将陈庚,一生战役无数,在新中国成立后,战场上的伤痕直接影响了他的生命,长年累月的征战,让他的身体每况愈下。1961年陈赓在上海逝世。

军事家名人故事:开国大将陈赓的传奇故事

  在我军的高级将领中,陈赓大将是传奇色彩的一位。

  生性幽默诙谐的陈赓曾这样说自己“显赫的经历”:“我和毛主席是老乡兼校友,和彭德怀元帅在一个团当过兵,救过蒋介石的命,周总理和邓大姐结婚我出过力,指挥*打过仗。

  ”“我虽然是个大将军衔,但是当年却是当元帅般神气,统帅过2位上将和一位大将。

  ”(陈赓在红四方面军任红12师师长时,下辖3个团:红34团、35团和36团,其中红34团团长为许世友,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红35团团长为高绍先,1932年在红安作战中牺牲;红36团团长为徐海东,1955年与陈赓一起被授予大将军衔。

  另外,在陈赓的战友中还有一位小班长,叫陈锡联,1955年也被授予上将军衔。

  )。

    在这些“显赫的经历”中,鲜为人知是关于陈赓曾指挥*打仗的历史。

  1927年8月,陈赓参加南昌起义后,担任起义军20军3师6团1营营长,跟随部队一起向广东进发,部队在会昌时,遭到国民党钱大钧部围击,被迫向潮汕撤退,陈赓奉命率所部掩护,此时钱大钧的部队已近在眼前。

  穷途末路,惟有决死一战,全营跃出掩体发起反冲锋。

  突然陈赓看见一个瘦小的身影朝旁边闪,他挥枪招呼:“旅余林排长!”。

    林排长就是*,他时任起义军第11军25师73团3营7连1排排长。

  他立即跑了过来,刚喊一声:“陈营长!”一颗手榴弹在附近爆炸。

  他扯着嗓子喊:“我们连长牺牲了!”。

  陈赓命令:“我叫你代理连长往上冲!”谁知*却回答:“陈营长,不行,我们人太少!”

  “再说我枪毙你!”

  这声音惊了*一跳,转身嘶喊着:“冲啊!”

    此战,由于敌众我寡,他们最后打得弹尽粮绝,被迫后撤,陈赓则在后撤中左腿3处负伤。

  后来,陈赓谈起“指挥*打仗”之事,说:“*会打仗,但就是怕死,需要你去敲打。

  ”。

    其实,陈赓的传奇经历远不止他自己说的这些。

  他还是和日、美、法等多国侵略军交过手并都将之打败的我国杰出军事家。

  无论在情报保卫工作的隐蔽战线,还是在硝烟弥漫的炮火中,他都是英勇无畏又功勋显赫的英雄。

  当年中共中央在悼词中称他是"卓越的军事天才",如此高度的评价十分之少见。

    1924年5月,陈赓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与众不同的是,他是从第一期600多名学员中为数不多的打过仗的学员。

  他与蒋先云、贺衷寒被称为是“黄埔三杰”,当时黄埔军校流传:“蒋先云的笔,贺衷寒的嘴,不及陈赓的腿!”陈赓不仅在校学习时现场听过孙中山先生的演讲,而且还被孙中山找去谈过话。

  陈赓在黄埔东征时救过蒋介石的命,又独自连夜穿过敌占区,跑了160公里联系主力部队,挽救了黄埔东征的局面。

  蒋介石当时面对疲惫不堪的陈赓,链隐曾向黄埔士官们宣布:“什么是黄埔精神?陈赓就是黄埔精神!”。

    1927年,陈赓参加了南昌起义。

  在向广东潮汕进军的途中,他在会昌战斗中负了重伤,左腿的胫骨和腓骨都被打断。

  他拖着伤腿,经过将近两个月的辗转,终于在上海找到了中共地下党,并住进了牛惠霖骨科医院。

  陈赓进入医院后,牛惠棚镇厅霖大夫看他的穿着打扮和伤情,怀疑他是歹人,不愿为他治疗。

    陈赓观察这位医生比较正直,有进步思想,就索性把自己的真实姓名告诉了他。

  牛大夫是宋庆龄的表兄弟,他把陈赓的伤情告诉了宋庆龄。

  宋庆龄听说是陈赓,便亲自到医院看望陈赓。

  她嘱咐牛氏兄弟,一定要想方设法治好陈赓的腿伤。

  按陈赓的伤势,通常只有截肢了事,而陈赓坚决反对截肢。

  在宋庆龄的关照下,牛氏兄弟尽了的努力,把陈赓已经被接歪的伤腿重新接好,保住了双腿。

  后来在1933年,陈赓因叛徒告密在上海被捕,蒋介石亲自劝降,他能嬉笑嘲讽之间,置蒋介石于无限尴尬。

  又是宋庆龄四处奔走,营救了陈赓。

  宋庆龄两救陈赓,被传为了佳话。

    上海特科时期,陈赓协助周恩来保卫党的中央机关,铲除叛徒,营救同志,大智大勇,惊天地而涕鬼神。

  他一会儿以全副戎装的国民党高级军官面貌出场,一会儿又是西装革履的商贾,一会儿又是着工人装的苦力---而且每种角色都很逼真,有“多面人”之称。

  他还选派中共党员潜入国民党中央机要部门和警宪、特务机关,多次获取重要情报,为中共中央及时研讨对策、保卫中共组织的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1932年秋冬间,时任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第十二师师长陈赓因治腿伤,从鄂豫皖根据地来到上海。

  他与上海的同志谈到红军战斗的激烈、艰苦和英勇,听的人都认为要超过《铁流》所写的,要是有个作家写下来多好,大家就想到了鲁迅。

  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工作的朱镜我,将陈赓所说的红军战斗情况油印成材料,交冯雪峰送一份给鲁迅,并由冯与鲁迅谈能否由他写成小说或报告文学。

  据冯雪峰回忆:“几天后,鲁迅先生还请许广平先生预备了许多菜,由我约了陈赓和朱镜我同志到北四川路底的他家里去,请陈赓同志和他谈了一个下午。

  我们吃了晚饭才走的。

  ”此后,鲁迅酝酿过一个时期,说“写一个中篇,可以”,他还一直保存着那些油印材料,但终于没有写成。

    红军时期,在红四方面军任师长的陈赓就以能打仗着称。

  黄安战役,他带领部队打得守敌赵冠英不敢出战,一万多人片甲不还;商潢战役,豆腐店一仗,陈赓的3个团顶住了敌人十几个团的轮番进攻,蒋介石嫡系第二师碰了个头破血流,部队失去战斗力,师长汤恩伯被撤职。

  潢光战役的双柳树一仗,陈赓“围三阙一”,虚留北面,诱敌突围,红军大获全胜。

  很少服人的许世友对此也称赞有加,说:“双柳树一仗,表现了陈赓同志机智灵活的指挥艺术。

  ”长征时,陈赓率中央军委干部团打了很多恶仗、硬仗。

  长征途中,周恩来患了严重的肝病,在草地上命悬一线,是机智多谋的陈赓将周恩来救出病魔之口的。

  陈赓带领30名战士专门照顾周恩来,用担架把他抬出渺无人烟的草地。

  躺在担架上的周恩来风趣地对陈赓说:“当年你救过蒋介石的命。

  如今你又救我的命了。

  ”。

    抗日战争时期,陈赓率领的三八六旅更是所向披靡,享誉全国。

  七亘村两次伏击战,神头岭之战,我军都大获全胜。

  日本统帅部痛定思痛,把神头岭战役作为经典战例进行分析,企图找出对付八路军的办法。

  响堂铺伏击战,400多日本侵略军再成异域之鬼,被日军随军记者称为“更为典型的游击战术”。

  被邀请观看此战的国民党军一些高级将领赞叹不已,连称大开眼界。

  长乐村战斗,陈赓的现场指挥更是炉火纯青,沉着果断,取得了歼灭日军2200余人的大胜利。

    香城固伏击战,打得日本鬼子闻风丧胆,进犯的日军全军覆没。

  香城固伏击战的第二天,日军出动2000余人,在5架飞机和大炮、坦克的掩护下,气势汹汹地向三八六旅扑来,其最先头的装甲车上,还贴着歪歪扭扭的“专打三八六旅”的标语。

  但三八六旅早没了踪影。

  三八六旅在陈赓的指挥下,连战连捷。

  1943年秋,陈赓指挥所部又消灭了日本“皇军观战团”,击毙一名少将和五名大佐,气得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暴跳如雷:“再牺牲两个联队也要消灭这股共军。

  ”美国驻华武官卡尔逊上校在晋东南考察时评价说:“三八六旅是中国的一个旅。

  ”。

马背上的小红军简介

  1、主要内容

    红军过草地时,陈赓大将与一位倔强的小红军的故事,因为小红军掉队,陈赓让他上马,他很倔强坚持不上,后弊敬改来陈赓给了一小包租判青稞,小红军坚持不要,并且从背上拉下鼓鼓的干粮,其实那只是硬邦邦的牛膝骨,但陈赓被骗了,最后等到陈赓明白时,策马回追,但小红军早饿死了。

  2、中心思想

    这篇课文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稿哗学习陈赓同志关心战士的美德。

  3、人物简介

    陈赓(1903—1961年),原名陈庶康,1903年2月27日生于湖南湘乡。

  出身将门,其祖父为湘军将领。

  1924年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

  毕业后,留校任副队长、连长。

  参加了平定商团叛乱和讨伐陈炯明的东征。

  后在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129师386旅旅长。

  历经北伐、南昌起义、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朝鲜战争,援越抗美战争,为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汗马功劳。

  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陈赓的故事是怎样的?

  陈赓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南征北战,无数次浴血沙场,功名赫赫。

  戎马生涯中,他先后四进南昌,而每一次进南昌,都担负着不同的使命。

  陈赓似乎与南昌城有着不解之缘。

  7月21日下午,在南昌县莲塘镇斗门村,记者有幸见到了来此寻访父亲足迹的陈赓之女陈知进。在短暂而宝贵的时间里,她向记者讲述了陈赓在南昌的故事。

日记记载曾驻军南昌斗门

  据陈知进介绍,父亲陈赓喜欢写日记,在革命战争年代更是坚持着这一习惯。

  “他作为一名高级军事指挥员,有关战争的记述有着很强的史料价值。

  我在他的日记中得知,南昌县莲塘有个斗门姚家,那是他解放南昌时驻军的地方。

  ”陈知进说,她以前来南昌都未打听到斗门村的消息,前不久得知确有此处后特意前来寻访。

  沿着莲塘镇斗门村莲富路旁边的一条乡间小道,前行三五百米,一处古色古香的院落便映入眼帘。

  据当地知情人介绍,当年陈赓解放南昌时,部队就驻扎在这一带,“正中的院子是司令部,旁边的小院是机要室,负责收发电报等。

  ”。

  怀着激动的心情,陈知进迈进院子的大门,院子整体保存得比较完好。

  她拿着相机,拍拍这里,拍拍那里,还时不时用手机留影。

  “父亲与南昌很有缘,他先后四进南昌,这些在他的日记中都有记载。

  ”闲暇之余,陈知进向记者讲述了父亲首橘四进南昌的往事。

初次来昌打听老蒋底细

  1926年9月,陈赓接到中共中央的通知,让他和另外两名同志去苏联学习保卫工作。

  他们在远东的红军部队学习政治保卫工作和武装暴动经验,在伯力学习侦察和审讯工作,在海参崴学习爆破、射击等技术。

  “结业时,父亲能将50公尺外墙上的电灯泡精准地打掉,成绩十分优异。

  ”陈知进说。

  1927年2月,陈赓回到上海。

  当时,北伐的国民革命军已经顺利打到了长江流域,总指挥部设在南昌。

  周恩来派陈赓去了解蒋介石的“政治动态”。

  因为陈赓对蒋介石有救命之恩,加之他在老蒋那边的朋友多,了解情况比较容易些。

  一见面,蒋介石就想把陈赓留在部队,然后滔滔不绝地讲了“好消息”。

  但这些没能打动陈赓。

  为了掩护身份,陈赓表示自己近期要去办点私事,便和蒋介石告辞。

  在北伐军总指挥部,陈赓见到了持有各种政治观点的人,了解到不少情况。

  当时,任总指挥部政治部主任的邓演达,是国民党军队的左派领袖,和蒋介石的关系很紧张。

  见到陈赓时,邓演达很焦急,告诉他蒋介石已经派人和英、美帝国主义与上海的江、浙财阀勾结了,革命即将断送……邓演达还劝他“多加小心,免遭暗算”。

  随后,陈赓离开南昌乘船去了武汉,把这些情况向党中央作了汇报。

南昌起义保卫领导人安全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7月15日,汪精卫也背叛了革命。

  7月27日,陈赓随周恩来秘密抵达南昌,住在朱德的寓所。

  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及军事委员会书记的周恩来挑起了组织起义的领导工作。

  而陈赓的任务,就是做好领导人的政治保卫工作。

  8月1日凌晨,南昌起义的枪声打响。

  陈赓怀着激动的心情,恪尽职守地保卫着周恩来等领导人的安全。

  起义后,他和李立三逮捕了一批反革命分子,还接管了江西省银行,把没收来的财物运送到总指挥部。

  起义军撤离南昌时,陈赓出任第二十军第三师第六团一营营长,准备随部队打回广东。到了江西省东南边界的广昌县城时,第三师还召开了中共党代表大会,产生了以周逸群为书记的师党委会,陈赓当选为师党委委员,担负起加强部队政治思想工作的重任。

  在8月下旬的会昌战斗中,陈赓身负重伤,随后被核饥送进长汀福音堂医院治疗。

  次年4月,陈赓伤愈后留上海,任中央特科情报科科长。

  1931年11月,他开始担任红四方面军第十二师师者氏团长。

被叛徒出卖后三进南昌城

  1933年3月,中共临时中央的领导人分批向江西中央苏区迁移,陈赓也奉派前往。离开上海的前一天,他到贵州路丽都大戏院看演出,不巧被叛徒认出,随后被捕。

  陈赓被押解到南京,蒋介石派在黄埔军校的同学去劝他。

  陈赓则向他们讲红军的战斗业绩,并痛骂国民党对日本妥协的卖国政策。

  当局恼羞成怒,把陈赓投入黑牢并施以酷刑。

  宋庆龄得知陈赓被押到南京后,同蔡元培等人联名打电报给南京国民政府,要求释放陈赓并前往监狱探望。

  陈赓在南京被关押了一个月后,蒋介石决定对他实行软化,指令将他押到南昌,住在江西大旅社。

  到南昌两天后,蒋介石派“名嘴”邓文仪前来劝降,没想到却碰了一鼻子灰。

  无奈之下,蒋介石亲自出面。

  面对高官厚禄的诱惑,陈赓还是严词拒绝,气得蒋介石命人将他关入牢房。

  由于陈赓当年救蒋一事已广为传扬,蒋介石如果杀害曾经的救命恩人,不仅会被天下人骂为“不义”,也会在黄埔系中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蒋介石最终将陈赓放出监狱。

离开时,陈赓对狱友说:“我会带十万红军来救你们!”

  当年8月,陈赓出狱后,返回中央苏区,任红军学校校长。1934年10月,他任红一方面军干部团团长,从瑞金出发参加长征。

第四次以胜利者姿态解放南昌

在莲塘镇斗门村解放军司令部曾经驻扎过的庭院,陈知进站立良久,想象着当年父亲在此处指挥作战时的场景……

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的故事

  长征时期,发生了一个又一个动人、感人的故事,我较为了解的一个故事叫《一袋干粮》。

  它讲述了一个13岁的小红军小兰在随部队一起前进的时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粮,却在过一座桥时为照顾一位伤员不慎把自己的那袋干粮掉入河中冲走了。

  她为了大家有足够的干粮吃,坚持没告诉他们。

  为了装成没事发生一样,她拔了许多野菜塞入挎包,塞得鼓鼓的。

  不久她的身体就不行了,在护士长发现她吃野菜和挎包中“干粮”的事后,大家才知道事情的真相,于是大家每人分了一点干粮给她,让她体会到了家的温暖……故事虽小亏备燃,内涵不小。

  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小故事却能够反映红军战士们的优秀品质——不怕苦、坚强、无私、热心……小兰,她只是一个13岁的小女孩,却有男孩一样坚强的意志;却知道体谅他人。

  在她没有粮食之际,她大可伸出双手向战友们要一些,她没有这么做,她选择沉默,不告诉任何人,自己吃苦,此刻,她脑海里想的只有战友的利益,而忽略了自己的困难;而对伤势严重的伤员们,她大可丢下他们,让他们自生自灭,可她没这么做,她细心照料一个伤员,没有怨言,没有后悔。

  一个小兰尚且如此,可想而知,我伟大的红军整支队伍的品质了。

第一个:

  一九四五年秋天,红军进入了草地。由于三个小同志得了肠胃病的关系,滚饥所以指导员销虚就让炊事班长照顾他们。

  三个病号一天只走了二十里路,到了宿营地,班长就到处挖草根,和着青稞面给他们做饭。

  不到半个月,青稞面全吃光了。

  饥饿威胁着他们。

  虽然班长到处找野草、挖树根,可光吃这些怎么能吃饱呢?班长眼看着他们瘦了下去,整夜整夜的合不拢眼。

  有一天,班长在河边洗衣服,忽然看见了一条鱼跃出水面,他急忙找出一根缝衣针,弯成了个钩,让三个同志吃上了新鲜的鱼,喝上了鱼汤。

  可有一位小同志注意到在他们吃鱼的时候,班长从来不吃东西。

  后来,这位小同志发现班长在吃他们吃剩下的食物,眼泪就禁不住流了下来。

  眼看就要走出草地了,班长却饿晕过去了,三个小同志急忙去钓鱼,做汤,可班长还是为了他们而牺牲了。

第二个:

  那是深秋的一天,太阳偏西了。

  由于长时间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行军,常常忍饥挨饿,陈赓同志感到十分疲惫。

  这一阵他掉队了,牵着那匹同样疲惫的瘦马,一步一步朝前走着。

  忽然,看见前边有个小红军,跟他一样,也掉队了。

  那个小家伙不过十一二岁。

  黄黄的小脸,一双大眼睛,两片薄嘴唇,鼻子有点儿翘,两只脚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

  陈赓同志走到他跟前,说:“小鬼,你上马骑一会儿吧。

  ”。

小鬼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盯着陈赓同志长着络腮胡子的瘦脸,微微一笑,用一口四川话说:

  “老同志,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快骑上走吧。”

陈赓同志用命令的口吻说:“骑一段路再说!”

  小鬼倔强地说:“你要我同你的马比赛啊,那就比一比吧。”他说着把腰一挺,做出个准备跑的姿势。

  “那,我们就一块儿走吧。”

  “不。

  你先走,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

  陈赓同志无可奈何,从身上取出一小包青稞面,递给小鬼,说:“你把它吃了。”

  小鬼把身上的干粮袋一拉,轻轻地拍了拍,说:“你看,鼓鼓的嘛。

  我比你还多呢。

  ”。

  陈赓同志终于被这个小鬼说服了,只好爬上马背,朝前走去。

  他骑在马上,心情老平静不下来,从刚才遇见的小鬼,想起一连串的孩子。

  从上海、广州直到香港的码头上,跟他打过交道的那些穷孩子,一个个浮现在他眼前。

  “不对,我受骗了!”陈赓同志突然喊了一声,立刻调转马头,狠踢了几下马肚子,向来的路奔跑起来。等他找到那个小鬼,小鬼已经倒在草地上了。

  陈赓同志吃力地把小鬼抱上马背,他的手触到了小鬼的干粮袋,袋子硬邦邦的,装的什么东西呢?他掏出来一看,原来是一块烧得发黑的牛膝骨,上面还有几个牙印。

  陈赓同志全明白了。就在这个时候,小鬼停止了呼吸。

陈赓同志一把搂住小鬼,狠狠地打了自己一个嘴巴:“陈赓啊,你怎么对得起这个小兄弟啊!”

第三个:

  红军长征途中,前有堵截,后有追兵,而且还要经常与空中侦察、轰炸的敌机进行斗争。尽管当时红军的防空武器极其简陋,但仍发扬以劣胜优、敢打敢拼的精神,积极地进行防空行动,并在长征途中击落6架敌机。

第四个:

  红军长征路上,发生了一个又一个感人的故事,我读过一个故事叫《一袋干粮》。

  它讲述了一个13岁的小红军小兰在随部队一起前进的时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粮,却在过一座桥时为照顾一位伤员不慎把自己的那袋干粮掉入河中被水冲走了。

  为了让大家有足够的干粮吃,她坚持没告诉战友们,装成没事发生一样,拔了许多野菜塞入挎包,让挎包塞得鼓鼓的。

  不久她的身体不行了,在护士长发现她吃野菜和挎包中“干粮”的事后,大家才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于是大家每人自愿地分一点干粮给她,让她体会到了家的温暖……故事虽小,内涵不小。

  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小故事却让我们看到红军战士们的优秀品质——不怕苦、坚强、无私、热心……小兰,她只是一个13岁的小女孩,却有大人一样坚强的意志,却知道体谅他人。

  在她没有粮食之际,她大可伸出双手向战友们要一些,可她并没有这么做,而是选择沉默,自己吃苦。

  此刻,她脑海里想的只有战友,而忽略了自己的困难;而对伤势严重的伤员们,她大可丢下他们,轻松地自己上路,可她没这么做,她细心照料每一个伤员,没有怨言,没有后悔。

  一个小女孩尚且如此,可想而知,我伟大的红军队伍的优良品质了。

长征故事

  1.长征途中,有位女战士叫小董,才13岁。

  爬雪山是每人发一个辣椒,怕冷的人就嚼一口。

  小董怕辣,没带辣椒。

  小董刚爬到山半腰,就冷的瑟瑟发抖。

  队员一直喊:“同志们千万别坐下,坐下就起不来啦。

  到了山腰,小董实在又冷又累,但还是坚持着,终于到了山顶,小董看队员们都滚了下去,一滚就是几十丈,她也一屁股坐了下去,一滚,100多丈。

  终于成功的翻越了一座又一座的雪山。

2.战地女杰:贺子珍的身体里嵌入17块弹片

  在悲壮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活跃着一群特殊身影,她们中有中央领导同志的夫人、有女干部,也有普通女兵。饥饿、疾病、血战、死亡,没有什么能阻挡住她们前进的脚步,这一群可亲可敬的巾帼英雄在弥漫的硝烟中一路穿行。

  作者常敬竹说,1995年冬天,他同作家董保存穿行在北京城区的大街小巷,苦苦寻找当年参加过长征的女红军。那是一项十分艰苦的工作,耗费了他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然而他们依旧乐此不疲,因为每一个采访对象都给他们带来巨大的惊喜,一种久违的精神在召唤着他们、激励着他们、感动着他们。

  尽管,当年风华正茂、叱咤风云的红军女战士大多已经告别人世,而女红军留在漫漫征途上的那些美丽故事依然那样荡气回肠、动人心魄。

  1935年4月初的一个晚上,女红军们刚拖着疲倦的身体赶到贵州盘县附近的五里排,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了:一群敌机嗡嗡地叫着突然从山后飞过来,其中一架快速俯冲下来,一阵激烈的机枪子弹迎头扫射,三枚炸弹投向休息营地。战士们迅速趴在路坎下、田沟里、坡地上,高高低低的地势把一些人遮蔽起来,但要命的是一些红军伤员躺在担架上根本动不了。

贺子珍本来是隐蔽在路边一道土坎下的,但她不顾个人安危爬出去疏散担架,这时,一枚炸弹投了下来,在她身边顿时腾起一股烟尘……

  敌机飞走了,枪声、爆炸声停止了,硝烟和尘土渐渐消散开去。贺子珍的身体里嵌满了弹片,鲜血把军衣浸染得殷红。

  一场紧张的抢救开始了。

  警卫员骑马去总卫生部请来李芝医生,为贺子珍救治。

  李芝先为贺子珍打了一支止血针,然后做了全身检查,发现在她的头部、上身、四肢共有17块大小不一、深浅不同的弹片,在没有实施任何麻醉的情况下,手术开始了。

  贺子珍疼得浑身大汗淋漓,眼里噙满泪花,却坚持一声不吭。

  身体浅层的弹片终于被一块块取出,而深入体内的弹片却难以取出,成为战争留给她的一份永久纪念。

提交信息测一测您提升学历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