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李白原文及翻译:是什么让这首诗成为李白最著名的作品呢?

作者:郁煦锟时间:2023-07-18 00:47:52

导读:" 赠李白原文及翻译:是什么让这首诗成为李白最著名的作品呢?1.背景介绍-李白是中国唐代最著名的诗人之一,被誉为“诗仙”。-赠李白这首诗是李白的一首自嘲之作,表达了对自己才华横溢却逐渐被时代遗忘的悲伤。2.赠李白原文及翻译-原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

赠李白原文及翻译:是什么让这首诗成为李白最著名的作品呢?

1.背景介绍

  -李白是中国唐代最著名的诗人之一,被誉为“诗仙”。

  -赠李白这首诗是李白的一首自嘲之作,表达了对自己才华横溢却逐渐被时代遗忘的悲伤。

2.赠李白原文及翻译

  -原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翻译:白昼的太阳依山消失,黄河水流入大海。我想穷尽千里目,再登一层楼。

3.诗歌结构与修辞手法

  -这首诗采用了五言绝句的形式,每句四个字,共四句,简洁明快。

  -修辞手法上,诗中的“白日”、“黄河”等景物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自然景观,同时也隐喻了人生的短暂和人事的多变。

4.李白的才华与孤独

  -李白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他的诗作以豪放狂放著称,表达了他对自由与美的追求。

  -然而,李白的才华与个性并没有得到当时的认可和理解,他逐渐被时代遗忘,深感孤独与无奈。

5.诗作的主题与意义

  -这首诗以自嘲的方式,表达了李白对自己逐渐被遗忘的悲伤情绪。

  -诗中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表达了李白对于追求卓越与成就的不懈努力,即使遭遇挫折与孤独,依然要勇往直前。

6.诗作的影响与评价

  -这首诗虽然在李白生前并未引起特别的注意,但后来被后人广为传颂,成为李白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诗中的悲壮情怀和对人生追求的坚持,深深触动了后世读者的心灵。

7.结论

  -赠李白这首诗以其简洁的表达和深刻的内涵,成为李白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诗中反映了李白个人的才华与孤独,以及对追求卓越与成就的不懈追求。

  -这首诗通过自嘲的方式,展现了诗人对自己逐渐被遗忘的悲伤情绪,同时也唤起了读者对人生意义与努力追求的思考。

赠李白原文_翻译及赏析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唐代·杜甫《赠李白》赠李白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离别,写人生活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秋天离别时两相顾盼,像飞蓬一样到处飘荡。

  没有去求仙,真愧对西晋那位炼丹的葛洪。

  每天痛快地饮酒狂歌白白消磨日子。

  像您这样意气豪迈的人,如此逞雄究竟是为了谁?。

赏析

  杜甫作七绝《赠李白》的当年秋天,李白也写下了《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诗。

  诗云:“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从中流露出诗人依依惜别的深情。

  这与杜诗中的“秋来相顾尚飘蓬”句,可以参照。

  李白被赐金放还,与杜甫幸会于山东之时,由于有相同的坎坷遭遇,因而情志相投。

  此诗表面看来,似乎杜甫在规劝李白:要像道家葛洪那样潜心于炼丹求仙,不要痛饮狂歌、虚度时日,何必飞扬跋扈、人前称雄。

  实际上,杜诗有言外之意:李白藐视权贵,拂袖而去,沦落飘泊,虽尽日痛饮狂歌,然终不为统治者赏识;虽心雄万夫,而难以称雄,虽有济世之才,然不能施展。

  杜甫在赞叹之余,感慨万千,扼腕之情,油然而生。

  遂将自己的愤懑之情,诉之笔端,乃至于运用反诘的语气,发出似在埋怨、实则不平的询问。

  他的感慨既是为李白而发,也是为自己而发的。

  此诗突现了一个狂字,显示出一个傲字。

  傲骨嶙峋,狂荡不羁,这就是杜甫对于李白的写照。

  在这首《赠李白》中,正突现出狂与傲的风采、骨力、气度,显示出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精神,这正是此诗的诗眼和精髓。

  它不仅同杜甫歌咏李白的其他诗篇是一脉相承的,而且弯渣也形象地揭示了李白的性格和气质特征。

  这首七绝,沉郁有致,抑扬顿挫,跌宕起伏。

  末句用反诘口吻,把全诗推向了最***。

  清初钱谦益在评注此诗时,独注“飞扬跋扈”句,其余一概略而不论,可谓独具慧眼,也表明它在全诗中的重要价值:“按太白性倜傥,好纵横术。

  少任侠,手刃数人,故公以飞扬跋扈目之。

  犹云平生飞动意也。

  旧注俱大谬。

  ”(《钱注杜诗》卷九)是说从新的角度和侧面颂扬了李白的豪侠精神,并突出“飞扬跋扈”的飞动性。

  仇兆鳌注云:“飞扬,浮动之貌。

  跋扈,强梁之意。

  考《说文》:扈,尾也。

  跋扈,犹大鱼之跳跋其尾也。

  ”(《杜诗详注》卷之一)此虽就字注字,就词注词,但在《赠李白》中,却是用来象征李白豪放不羁的精神。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天宝四载(745年)秋。

  天宝三载(744年)初夏,杜甫与刚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的李白在洛阳相识,遂相约同游梁宋(今河南省开封市、商丘市一带)。

  这年秋天,杜甫与李白在鲁郡(今山埋兆悄东兖州)相别,杜甫写了这首赠诗。

  这是现存杜诗中最早的一首绝句。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杜甫

  征鸿过尽秋容谢。

  卷离恨、还东下。

  剪剪霜风落平野。

  溪山掩映,水烟摇曳,几簇渔樵舍。

  芙蓉城里人如画。

  春伴春游夜转夜。

  别后知他如何也。

  心随云乱,眼随天断,泪逐长江泻。

  ——宋代·石孝友《青玉案·征鸿过尽秋容谢》。

青玉案·征鸿过尽秋容谢

  征鸿过尽秋容谢。

  卷离恨、还东下。

  剪剪霜风落平野。

  溪山掩映,水烟摇曳,几簇渔樵舍。

  芙蓉城里人如画。

  春伴春游夜转夜。

  别后知他如何也。

  心随云乱,眼随天断,泪逐长江泻。

  婉约,秋天,离别伤怀月华收,云淡霜天曙。

  西征客、此时情苦。

  翠娥执手送临歧,轧轧开朱户。

  千娇面、盈盈伫立,无言有泪,断肠争忍回顾。

  一叶兰舟,便恁急桨凌波去。

  贪行色、岂知离绪,万般方寸,但饮恨,脉脉同谁语。

  更回首、重城不见,寒江天外,隐隐两三烟树。

  ——宋代·柳永《采莲令·月华收》。

采莲令·月华收

  月华收,云淡霜天曙。

  西征客、此时情苦。

  翠娥执手送临歧,轧轧开朱户。

  千娇面、盈盈伫立,猜旦无言有泪,断肠争忍回顾。

  一叶兰舟,便恁急桨凌波去。

  贪行色、岂知离绪,万般方寸,但饮恨,脉脉同谁语。

  更回首、重城不见,寒江天外,隐隐两三烟树。

  婉约,女子离别黄初四年五月,白马王、任城王与余俱朝京师、会节气。

  到洛阳,任城王薨。

  至七月,与白马王还国。

  后有司以二王归藩,道路宜异宿止,意毒恨之。

  盖以大别在数日,是用自剖,与王辞焉,愤而成篇。

  谒帝承明庐,逝将归旧疆。

  清晨发皇邑,日夕过首阳。

  伊洛广且深,欲济川无梁。

  泛舟越洪涛,怨彼东路长。

  顾瞻恋城阙,引领情内伤。

  太谷何寥廓,山树郁苍苍。

  霖雨泥我涂,流潦浩纵横。

  中逵绝无轨,改辙登高岗。

  修坂造云日,我马玄以黄。

  玄黄犹能进,我思郁以纡。

  郁纡将何念,亲爱在离居。

  本图相与偕,中更不克俱。

  鸱枭鸣衡轭,豺狼当路衢。

  苍蝇间白黑,谗巧令亲疏。

  欲还绝无蹊,揽辔止踟蹰。

  (衡轭通:衡扼)踟蹰亦何留?相思无终极。

  秋风发微凉,寒蝉鸣我侧。

  原野何萧条,白日忽西匿。

  归鸟赴乔林,翩翩厉羽翼。

  孤兽走索群,衔草不遑食。

  感物伤我怀,抚心长太息。

  太息将何为,天命与我违。

  奈何念同生,一往形不归。

  孤魂翔故域,灵柩寄京师。

  存者忽复过,亡殁身自衰。

  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晞。

  年在桑榆间,影响不能追。

  自顾非金石,咄唶令心悲。

  心悲动我神,弃置莫复陈。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

  何必同衾帱,然后展慇懃。

  忧思成疾疢,无乃儿女仁。

  仓卒骨肉情,能不怀苦辛?苦辛何虑思,天命信可疑。

  虚无求列仙,松子久吾欺。

  变故在斯须,百年谁能持?离别永无会,执手将何时?王其爱玉体,俱享黄髪期。

  收泪即长路,援笔从此辞。

  ——魏晋·曹植《赠白马王彪·并序》。

赠白马王彪·并序

魏晋:曹植

  黄初四年五月,白马王、任城王与余俱朝京师、会节气。

  到洛阳,任城王薨。

  至七月,与白马王还国。

  后有司以二王归藩,道路宜异宿止,意毒恨之。

  盖以大别在数日,是用自剖,与王辞焉,愤而成篇。

谒帝承明

展开阅读全文∨

  黄初四年五月,白马王、任城王与余俱朝京师、会节气。

  到洛阳,任城王薨。

  至七月,与白马王还国。

  后有司以二王归藩,道路宜异宿止,意毒恨之。

  盖以大别在数日,是用自剖,与王辞焉,愤而成篇。

  谒帝承明庐,逝将归旧疆。

  清晨发皇邑,日夕过首阳。

  伊洛广且深,欲济川无梁。

  泛舟越洪涛,怨彼东路长。

  顾瞻恋城阙,引领情内伤。

  太谷何寥廓,山树郁苍苍。

  霖雨泥我涂,流潦浩纵横。

  中逵绝无轨,改辙登高岗。

  修坂造云日,我马玄以黄。

  玄黄犹能进,我思郁以纡。

  郁纡将何念,亲爱在离居。

  本图相与偕,中更不克俱。

  鸱枭鸣衡轭,豺狼当路衢。

  苍蝇间白黑,谗巧令亲疏。

  欲还绝无蹊,揽辔止踟蹰。

  (衡轭通:衡扼)。

  踟蹰亦何留?相思无终极。

  秋风发微凉,寒蝉鸣我侧。

  原野何萧条,白日忽西匿。

  归鸟赴乔林,翩翩厉羽翼。

  孤兽走索群,衔草不遑食。

  感物伤我怀,抚心长太息。

  太息将何为,天命与我违。

  奈何念同生,一往形不归。

  孤魂翔故域,灵柩寄京师。

  存者忽复过,亡殁身自衰。

  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晞。

  年在桑榆间,影响不能追。

  自顾非金石,咄唶令心悲。

  心悲动我神,弃置莫复陈。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

  何必同衾帱,然后展慇懃。

  忧思成疾疢,无乃儿女仁。

  仓卒骨肉情,能不怀苦辛?。

抒情,长诗,离别,亲情悼念

赠李白原文翻译及赏析 赠李白原文是什么

1、原文:《赠李白》

杜甫〔唐代〕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2、翻译:

  秋天离别时两相顾盼,像飞蓬一样到处飘荡。丹砂没有炼成仙药,不禁感到愧对葛洪。

痛快地饮酒狂放的歌唱,白白地虚度时光,像您这样意气豪迈的人,到底是为谁这般逞强?

3、赏析:

  此诗言简意赅,韵味无穷。

  为了强化全诗流转的节奏、气势,则以“痛饮”对“狂歌”,“飞扬”对“跋扈”;且“痛饮狂歌”与“飞扬跋扈”,“空度日”与“为谁雄”又两两相对。

  这就形成了一个飞动的氛围,进一步突现了李白的傲岸与狂放。

赠李白翻译

赠李白翻译:

一、原文:

赠李白

杜甫〔唐代〕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二、译文及注释

1、译文

  秋天到了,你我二人再次相见,李颂仍像飘蓬一样飘忽不定。

  丹砂没有炼成仙药,不禁感到愧对葛洪。

  痛快地饮酒狂放的歌唱,白白地虚度时光,像您这样意气豪迈的人,到底是为谁这般逞强哪圆郑?。

2、注释

  飘蓬:常用来比喻人的行踪飘忽不定。

  未就:没有成功。

  丹砂:即朱砂。道教认为炼砂成药,服之可以延年益寿。

  飞扬跋扈:不腔察守常规,狂放不羁。此处作褒义词用。

三、赏析:

  此诗突现了一个狂字,显示出一个傲字。

  傲骨嶙峋,狂荡不羁,这就是杜甫对于李白的写照。

  在这首《赠李白》中,正突现出狂与傲的风采、骨力、气度,显示出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精神,这正是此诗的诗眼和精髓。

  它不仅同杜甫歌咏李白的其他诗篇是一脉相承的,而且也形象地揭示了李白的性格和气质特征。

  这首七绝,沉郁有致,抑扬顿挫,跌宕起伏。

  末句用反诘口吻,把全诗推向了最高潮。

  清初钱谦益在评注此诗时,独注“飞扬跋扈”句,其余一概略而不论,可谓独具慧眼,也表明它在全诗中的重要价值。

杜甫写给李白的诗是什么?

  杜甫写给李白的诗是《赠李白咐轿》。

赠李白:

作者:杜甫

原文:

  二年客东都,所历厌机巧。

  野人对腥膻,蔬食常不饱。

  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

  苦乏大药资,山林迹如扫。

  李侯金闺彦,脱身事幽讨。

  亦有梁宋游,方期拾瑶草。

译文:

  在我旅居洛阳这两年时间里,凡所遇到的事情中,我特别憎恶那些机诈巧伪之人。

  面对着富贵人家日食美味珍馐,而自己连粗饭也不能饱食。

  难道说裂圆就没有那可以延年益寿的青精饭,让我吃了使我的容颜更加美好吗。

  这里很缺乏炼金丹的药物,深山老林的药材,好像用扫帚扫过的一干二净。

  李侯啊,你是金马门的贤德之士,如今离开朝廷,自由了,可以去山林中寻幽探胜。

  我也有到梁宋游览的意愿,正好与您同行,希望能采到仙境中的瑶草。

扩展资料:

  《赠李白》前八句为一段,后四句为一段。

  第一段八句为自叙,表达厌都市而羡山林之情。

  诗人在洛阳客居的两年,所经历的无非是奸刁巧诈的事情。

  他对朱门大户的锦衣玉食厌恶至极,宁愿去吃食不果腹的蔬食粗饭,也不愿沾染上恶俗的腥膻之气。

  因为对世俗的厌倦,诗人想到了可以养颜益寿的青精饭,明说青精饭,实际上是在暗示诗人有求仙之想。可是没有炼得金丹的药材,那些显贵们为了求仙,已经派人采光了林中的药材,树林如同肆简塌被彻底打扫过一样,再没留下一点儿。

  诗人厌倦都市机巧,羡慕山林归隐的情怀,可是又因为世人的贪求,就连隐居求仙也不可得。写到此处,诗人对世俗的厌恶又加深了一层。

杜甫的<<赠李白>>的解释

  

  赠李白(作者:杜甫)唐诗赏析

  【作品介绍】

    《赠李白·五古》的作者是杜甫,被选入《全唐诗》的第216卷第3首。

  杜甫写过两首《赠李白》的赠别诗。

  其一为五言古诗,在这首诗中作者表达了对都市生活的厌恶和对隐居山林的羡慕之情;其二为七言绝句,在这首诗中作者自叹失意漫游,怜惜李白兴致豪迈却怀才不遇。

    古诗名句“野人对腥羶,蔬食常不饱。”“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就是出自《赠李白》这首诗。

  

  【原文】

  《赠李白·五古》

  作者:唐·杜甫

    二年客东都,所历厌机巧⑴。

    野人对腥羶,蔬食常不饱⑵。

    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⑶。

    苦乏大药资,山林迹如扫⑷。

    李侯金闺彦,脱身事幽讨⑸。

    亦有梁宋游,方期拾瑶草⑹。

  《赠李白·七绝》

    秋来相顾尚飘蓬⑺,未就丹砂愧葛洪⑻。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⑼?

  

  【注释】

    ⑴客,旅居他乡。

  历,经过。

  厌,厌恶。

  机巧,机智灵巧。

  习俗难居也。

  东都,隋置,公元621年(唐武德四年猛咐)废。

  公元628年(唐贞观二年),号洛阳枝码纯宫,公元657年(唐显庆二年),模槐诏改东都。

    ⑵腥羶,则臭味弗投。

  草食曰羶,牛羊之属。

  水族曰腥,鱼鳖之属。

  对,对头,敌手。

    ⑶岂,难道。

  无,没有。

  青精饭,《陶隐居登真隐诀》:“太极真人青精乾食(饣迅)饭法。

  采用南烛草带有露水的叶及茎皮,煮取汁,浸米蒸之,令饭作青碧色,高格曝乾,当三蒸曝,每蒸辄以叶汁溲令浥浥。

  日可服二升,勿服血食,填胃补髓,消灭三虫。

  久服可延寿益颜。

  ”饣迅(xùn音迅),鸟饭。

    ⑷苦,因某种情况而感到困难。

  大药,道家的金丹。

  青精不如大药,叹避世引年之无术也。

    ⑸金闺,金马门的别称,亦指封建朝廷。

  彦,旧时士的美称。

  《孔安国传》:“美士曰彦。

  ”幽讨,谓寻讨幽隐。

    ⑹瑶草,仙草,也泛指珍异之草。

  汉东方朔《与友人书》:“不可使尘网名韁拘锁,怡然长笑,脱去十洲三岛,相期拾瑶草,吞日月之精华,共轻擧耳。

  ”。

    ⑺飘蓬,草本植物,叶如柳叶,开白色小花,秋枯根拔,随风飘荡。

  故常用来比喻人的行踪飘忽不定。

  时李白杜甫二人在仕途上都失意,相偕漫游,无所归宿,故以飘蓬为喻。

  未就,没有成功。

  丹砂,即朱砂。

  道教认为炼砂成药,服之可以延年益寿。

    ⑻葛洪,东晋道士,自号抱朴子,入罗浮山炼丹。

  李白好神仙,曾自炼丹药,并在齐州从道士高如贵受“道箓”(一种入教仪式)。

  杜甫也渡黄河登王屋山访道士华盖君,因华盖君已死,惆怅而归。

  两人在学道方面都无所成就,所以说“愧葛洪”。

    ⑼飞扬跋扈,不守常规,狂放不羁。此处作褒义词用。

  

  【翻译】

  《赠李白·五古》

    旅居东都的两年中,我所经历的那些机智灵巧的事情,最使人讨厌。

  我是个居住在郊野民间的人,但对于发了臭的牛羊肉,也是不吃的,即使常常连粗食都吃不饱。

  难道我就不能吃青精饭,使脸色长得好一些吗?我感到最困难的是缺乏炼金丹的药物(原材料),在这深山老林之中,好像用扫帚扫过了一样,连药物的痕迹都没有了。

  您这个朝廷里才德杰出的人,现在脱身金马门,独去寻讨幽隐。

  我也要离开东都,到梁宋去游览,到时我一定去访问您。

  《赠李白·七绝》

    秋天离别时两相顾盼,像飞蓬一样到处飘荡。

  没有去求仙,真愧对西晋那位炼丹的葛洪。

  每天痛快地饮酒狂歌白白消磨日子。

  像您这样意气豪迈的人,如此逞雄究竟是为了谁?。

  

  【《赠李白·五古》赏析】

    这是杜甫赠李白最早的一首诗。公元744年(唐玄宗天宝三载),杜甫在东都(洛阳),李白以高力士之谮(诬陷),亦放还,游东都,此赠诗,当在其时,故有脱身金闺之句。

    此诗共分两段,前八句为一段,后四句为一段。

  第一段八句自叙,表达厌都市而羡山林之情。

  第二段四句方及李白,赠李,表明欲遂偕隐之志。

  公元744年,李白受诏供奉翰林,旋被高力士谮言,帝赐金放还。

  李白讬鹦鹉以赋曰:“落羽辞金殿,是脱身也。

  ”是年,李白从高天师授箓,同时事华盖君,隐王屋山艮岑。

  因此说“脱身事幽讨”。

  

  【《赠李白·七绝》赏析】

    公元744年初夏,杜甫与刚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的李白在洛阳相识,遂相约同游梁宋(今河南省开封市、商丘市一带)。

  公元745年(天宝四载),二人又同游齐赵,他们一同驰马射猎,赋诗论文,亲如弟兄。

  这年秋天,杜甫与李白在鲁郡(今山东兖州)相别,杜甫写了这首赠诗。

  诗中慨叹二人漂泊不定,学道无成。

  “痛饮”二句,既是对好友的规劝,也含有自警之意,语重心长,可见二人友谊之诚挚。

  这是现存杜诗中最早的一首绝句。

  《杜诗镜铨》引蒋弱六语:“是白一生小像。

  公赠白诗最多,此诗最简,而足以尽之。

  ”。

    杜甫与李白相互敬重,交谊深厚,这首七绝《赠李白》,就是杜甫以心灵的笔触所刻划的一幅李白肖像。

  它仅仅用了二十八个字,就构成一幅生动的艺术形象,李白的风采、气度、品格,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此诗作于公元745年秋,此时李白遭奸佞排斥、远离京都、漫游齐鲁,与杜甫相会。

  李白也在这年秋写下了《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诗。

  诗云:“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从中流露出诗人依依惜别的深情。

  这与杜诗中的“秋来相顾尚飘蓬”句,可以参照。

  李白被赐金放还,与杜甫幸会于山东之时,由于有相同的坎坷遭遇,因而情志相投。

    此诗表面看来,似乎杜甫在规劝李白:要像道家葛洪那样潜心于炼丹求仙,不要痛饮狂歌、虚度时日,何必飞扬跋扈、人前称雄,实际上,杜诗有言外之意:李白藐视权贵,拂袖而去,沦落飘泊,虽尽日痛饮狂歌,然终不为统治者赏识;虽心雄万夫,而何以称雄?虽有济世之才,然焉能施展?杜甫在赞叹之余,感慨万千,扼腕之情,油然而生。

  遂将自己的愤懑之情,诉之笔端,乃至于运用反诘的语气,发出似在埋怨、实则不平的询问。

  他的感慨既是为李白而发,也是为自己而发的。

    此诗突现了一个狂字,显示出一个傲字。

  傲骨嶙峋,狂荡不羁,这就是杜甫对于李白的写照。

  在七绝《赠李白》中,正突现出狂与傲的风采、骨力、气度,显示出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精神,这正是此诗的诗眼和精髓。

  它不仅同杜甫歌咏李白的其他诗篇是一脉相承的,而且也形象地揭示了李白的性格和气质特征。

    这首七绝,沉郁有致,抑扬顿挫,跌宕起伏。

  末句用反诘口吻,把全诗推向了最高潮。

  清初钱谦益在评注此诗时,独注“飞扬跋扈”句,其余一概略而不论,可谓独具慧眼,也表明它在全诗中的重要价值:“按太白性倜傥,好纵横术。

  少任侠,手刃数人,故公以飞扬跋扈目之。

  犹云平生飞动意也。

  旧注俱大谬。

  ”(《钱注杜诗》卷九)是说从新的角度和侧面颂扬了李白的豪侠精神,并突出“飞扬跋扈”的飞动性。

  仇兆鳌注云:“飞扬,浮动之貌。

  跋扈,强梁之意。

  考《说文》:扈,尾也。

  跋扈,犹大鱼之跳跋其尾也。

  ”(《杜诗详注》卷之一)此虽就字注字,就词注词,但在《赠李白》中,却是用来象征李白豪放不羁的精神。

    此诗言简意赅,韵味无穷。

  为了强化全诗流转的节奏、气势,则以“痛饮”对“狂歌”,“飞扬”对“跋扈”;且“痛饮狂歌”与“飞扬跋扈”,“空度日”与“为谁雄”又两两相对。

  这就形成了一个飞动的氛围,进一步突现了李白的傲岸与狂放。

  

  【作者介绍】

    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是因为在杜甫所作的诗多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

  杜甫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

  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

  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

  杜甫流传下来的诗篇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杜甫作品被称为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

  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

  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

  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

  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

  有《杜工部集》传世。

  其中著作有《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春望》、《绝句》、《望岳》等等。

  

赠李白赏析

  杜甫作七绝《赠李白》的当年秋天,李白也写下了《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诗。

  诗云:“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从中流露出诗人依依惜别的深情。

  这与杜诗中的“秋来相顾尚飘蓬信岁”句,可以参照。

  李白被赐金放还,与杜甫幸会于山东之时,由于有相同的坎坷遭遇,因而情志相投。

  诗歌首先写道:“秋来相顾尚飘蓬。

  ”“相顾”即彼此相见。

  “尚”即还,仍然。

  意思是说,李白和杜甫在秋天相会,但都如蓬草一样,漂浮不定。

  这一句就是写了李白被赐金放还,与杜甫在山东相会。

  “尚飘蓬”形象地暗示了他们都遭受仕途的坎坷,有志难展的苦闷。

  这里,诗人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以“蓬”为喻体。

  “蓬”一种植物。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飘蓬”或“飞蓬”都是比喻行踪飘泊不定。

  如,李白《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诗:“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其中的“飞蓬”就是用来比喻漂泊不定行踪。

  这样,不但形象生动,而且含蓄蕴藉。

  可以说,这一句暗示了他们的生活处境,仕途的坎坷,心情的苦闷。

  接着写道:“未就丹砂愧葛洪。

  ”“未就”即没有成功。

  “丹砂”即朱砂滑信睁。

  道教认为吃丹砂可以延年益寿。

  “葛洪”是东晋道士,自号抱朴子,入罗浮山炼丹。

  李白好神仙,曾炼丹药。

  杜甫曾经渡黄河,也登王屋山去访道士华盖华盖君,因华盖君已死,惆怅而归。

  “愧”即低于。

  因为李白和杜甫都喜欢道教而无成,所以杜甫说“愧葛洪”。

  这一句表面看来,似乎杜甫在规劝李白要像道家葛洪那样潜心于炼丹求仙,实则暗示李白不要为自己处境伤感。

  ;。

  所以,杜甫在第三句写道:“痛饮狂歌空度日。

  ”“狂”即狂放,任性豪放。

  “痛饮狂歌”即痛快淋漓的饮酒,并写出豪放不羁的诗歌。

  意思就是(李白)不要痛饮狂歌、虚度时日。

  言外之意就是,你李白虽然每天痛饮而狂歌,但终不为统治者赏识。

  这首先是对李白才华的赏识与赞美,同时也暗示了李白虽有才华,可是得不到施展的机会和平台。

  其中的“空度日”就是杜甫对李白放荡不羁的诗酒生涯的感慨。

  当然,在诗歌中,杜甫这种感慨,既是为李白而发,也是为自己而发的。

  最后写道:“飞扬跋扈为谁雄。

  ”“飞扬跋扈”原指意态狂豪,不爱约束。

  现多形容骄横放肆,目中无人。

  古今词义差别很大的。

  诗人杜甫用这个词语,不但揭示了李白傲骨嶙峋,狂荡不羁的性格,而且也是李白与众不同的人格的写照。

  其中,“为谁雄”就是说又有谁来欣赏你的勃勃雄心。

  这一结句,诗人通过反诘句,强调了这位绝世天才“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寂寞,也增强了对李白的同情与爱怜之情。

  此诗突现了一个狂字,显示出一个傲字。

  傲骨嶙峋,狂荡不羁,这就是杜甫对于李白的写照。

  在这首《赠李白》中,正突现出狂与傲的风采、骨力、气度,显示出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精神,这正是此诗的诗眼和精髓。

  它不仅同杜甫歌咏李白的其他诗篇是一脉相承的,而且也形象地揭示了李白的性格和气坦悉质特征。

  这首七绝,沉郁有致,抑扬顿挫,跌宕起伏。

  末句用反诘口吻,把全诗推向了最高潮。

  清初钱谦益在评注此诗时,独注“飞扬跋扈”句,其余一概略而不论,可谓独具慧眼,也表明它在全诗中的重要价值:“按太白性倜傥,好纵横术。

  少任侠,手刃数人,故公以飞扬跋扈目之。

  犹云平生飞动意也。

  旧注俱大谬。

  ”(《钱注杜诗》卷九)是说从新的角度和侧面颂扬了李白的豪侠精神,并突出“飞扬跋扈”的飞动性。

  仇兆鳌注云:“飞扬,浮动之貌。

  跋扈,强梁之意。

  考《说文》:扈,尾也。

  跋扈,犹大鱼之跳跋其尾也。

  ”(《杜诗详注》卷之一)此虽就字注字,就词注词,但在《赠李白》中,却是用来象征李白豪放不羁的精神。

  此诗言简意赅,韵味无穷。

  为了强化全诗流转的节奏、气势,则以“痛饮”对“狂歌”,“飞扬”对“跋扈”;且“痛饮狂歌”与“飞扬跋扈”,“空度日”与“为谁雄”又两两相对。

  这就形成了一个飞动的氛围,进一步突现了李白的傲岸与狂放。

提交信息测一测您提升学历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