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传奇的优秀民间故事有哪些?

作者:王博晨时间:2023-07-18 00:59:49

导读:" 古代传奇的优秀民间故事有哪些?1.《白蛇传》:这个故事讲述了白蛇和许仙之间的爱情故事。白蛇为了救许仙而化身为人,两人相爱并结为夫妻。然而,青蛇一直想要夺回白蛇的法力,最终导致了悲剧的结局。这个故事以其浪漫、动人和令人难忘的情节而闻名,被广大民众传颂至今。"

古代传奇的优秀民间故事有哪些?

  1.《白蛇传》:这个故事讲述了白蛇和许仙之间的爱情故事。

  白蛇为了救许仙而化身为人,两人相爱并结为夫妻。

  然而,青蛇一直想要夺回白蛇的法力,最终导致了悲剧的结局。

  这个故事以其浪漫、动人和令人难忘的情节而闻名,被广大民众传颂至今。

  2.《牛郎织女》:这个故事讲述了牛郎和织女的爱情故事。

  织女是天上的仙女,而牛郎是凡人。

  两人相爱并结婚,但被天帝发现后被迫分离。

  织女被迫返回天上,但牛郎和织女的牛和织机成为了银河上的两颗星星,每年七夕,他们可以相会一次。

  这个故事表达了爱情的坚贞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3.《孟姜女哭长城》: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女子孟姜的忠贞和坚强。

  孟姜的丈夫被派去修建长城,但在修建过程中不幸遇难。

  孟姜得知后非常伤心,她在长城上哭泣了三天三夜,长城因此而倒塌了一段。

  这个故事表达了对爱人的思念和忠诚的情感。

  4.《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个故事是中国古代四大爱情故事之一。

  梁山伯和祝英台是一对青梅竹马,彼此深爱着对方。

  然而,他们的爱情受到了社会的阻碍,最终导致了悲剧的结局。

  这个故事表达了对爱情和友情的追求,以及社会对个人幸福的限制。

  5.《嫦娥奔月》:这个故事讲述了嫦娥为了救济人间而奔月的传说。

  相传,嫦娥喝下了长生不老药后,被天帝逐出了天宫,流落到了人间。

  她最终选择了奔月,成为了月宫的仙女。

  这个故事表达了对自由和追求的渴望。

  总结:古代传奇的优秀民间故事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这些故事不仅传承了古代文化,同时也通过其动人的情节和深刻的寓意,触动着人们的心灵。

  无论是爱情故事、忠贞之情还是对自由的追求,这些故事都在不同的层面上展现了人性的光辉。

  它们不仅是优秀的民间传说,更是人们心中永恒的经典。

古代民间真实传奇故事

  【#能力训练#导语】民间故事就是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具有虚构内容的散文形式的口头文学作品,是所有民间散文作品的通称,有的地方叫“瞎话”、“古话”、“古经”等等。

  下面是分享的古代民间真实传奇故事。

  欢迎阅读!。

  【中国民间传奇故事羡余一、宋江劫粮】

    一天,梁山寨打探消息的小卒禀报:济州府的十三条粮船,早是从济州出发,已过汶上县地界,天黑时将靠安山镇码头过夜。

  宋江听了心想:这许多粮食,都是百姓血汗,如今正是春荒,山寨里屯粮也不十分多了,不如夺了回来。

  吴用也有意夺粮,对宋江说:“大哥,这安山镇离梁山泊近在咫尺,又有河汊相通,若要夺粮,请早做定夺。

  ”。

    宋江连连点头,传令水军备下十条快船,一队由李俊带领,另一队由张顺带领,每队二十人,从安山镇东西两方划近码头,夜交二更动手。

    入夜,安山镇码头的济州府粮船,桅杆上吊着一只只大灯笼,把河面照得通明。

  守船的官兵受了一天的颠簸,身子骨乏了,坐在船头上,拄着杆长枪打盹。

  夜交二更,只见码头上游漂来几条小船,箭一般靠近了粮船。

  守船的官兵听见水响,打了个愣怔,摇摇晃晃地站起来,这时只见小船已经贴上了船帮。

    “谁?”守船官兵大声喝问。

  小船上的人,也不答话,扳着粮船的船帮一纵身子,嗖嗖地蹿上了粮船。

  后头粮船上守夜的官兵,见前边出了事,一齐赶来,把小船上上来的人堵住,在前边的船上厮杀起来。

    约摸半个时辰,忽听人有高喊:“不好了,尾船上有人偷粮!”正在前边助战的官兵一听,慌了手脚,舍下前边,又一齐向后退来。

  也真奇怪,前头小船上上来的人,也不追赶,各自跳上了小船,一声呼哨,飞一般地走了。

  等官兵退到后边的船上,三条尾船上的粮食全不见了。

  官梁颤兵知道中计,想要去追,河面上却连个人影也没有。

    原来,宋江令李俊把船从河上游划近粮船,缠住守夜的官兵;叫张顺逆流上去,爬上尾船,带人搬运粮食。等小船装载满了,叫人故意喊叫,把前边的官兵向后引,好叫李俊脱身。

    宋江设计劫了这几万斤粮食,一半留在了安山镇附近,散给了四乡百姓;一半运回了梁山寨上,补做军粮。

  事后,吴用又让戴宗到安山镇贴了一张告示,告示上写:“凡过往官府粮船,须留下三条尾帮船只的粮食,方可通行。

  如有违令,除将粮船全部夺走外,并将押运官吏处死。

  ”末尾,写着梁山泊寨主宋江的名字。

    告示贴出后,有几起官府粮船不听,强行过境,宋江便派人截住全部粮船,杀了押运官吏。从此,再没有人敢用脑袋去试梁山好汉的钢刀了。

  【中国民间传奇故事二、宣赞装罗汉】

    “丑郡马”宣赞,脸如锅底,鼻孔朝天,卷发赤须,彪形八尺,使口钢刀,武艺出众。先前因对连珠箭赢了番将,郡王爱他武艺,招做女婿,谁想郡主嫌他丑陋,怀恨而亡。

    宣赞同大刀关胜、井木犴郝思文,一道征剿梁山,被俘后归顺义军,东征西讨兄渣滚,为梁山泊立下了汉马功劳。这里,不说他与郡主婚姻上的一段不幸,也不说他横刀立马,战场上勇猛冲杀的英雄壮举,但说他小时候庙殿装罗汉的一段故事。

    生在东京,长在东京,父亲是一员朝中武将。

    这年,皇上拨了一笔巨款,让重修普陀寺。宣赞的家就在普陀寺的旁边,平时常时和伙伴们来寺里玩耍。

    竣工这天,皇上传旨要来寺里视察。一大早,寺里和尚就将殿堂打扫干净,严守门户,但等着皇上御驾亲临。

    宣赞和伙伴们可不管这一套,瞅个空子,又钻进了寺庙里玩耍。

    寺庙的偏殿,塑有八百罗汉,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宣赞和伙伴们便在里面捉起迷藏来。

  玩着玩着,一个伙伴突然将一尊罗汉撞倒,泥塑的罗汉被摔成几段。

    小伙伴吓坏了,宣赞也吓坏了。

  因为这尊罗汉手举阴阳棍,就在前面比较显眼的地方。

  小伙伴见自己闯了祸,撒腿就想跑。

  这时,老方丈来了。

  一见这情景,当时就气坏了。

  因为皇上就要来了,偏偏在这个节骨眼儿上给桶了漏子,这还了得!再塑,已经来不及了,这位置又是那样的显眼,冷丁少了一个,与整体又不协调,这可如何是好!。

    老方丈抓住小伙伴,就要揍他。

  然而就是揍死人,也于事无补。

  情急之下,宣赞想出一个好办法。

  对老方丈说:“老师父,我有一个主意,不知可行不?”。

  老方丈正在火头上,怒冲冲地说道:“你能有什么办法?除非你会变!”

  “对,我就想变个罗汉,你看我这模样,不用打扮就像………”

    一句话,提醒了老方丈,仔细一打量宣赞的模样,不由得转怒为喜。暗道:这不家伙长得倒蛮像!个头像,不用化妆,真是一个天生的罗汉!事到如今,只有如此了。

    老方丈让小伙伴们立刻把碎泥胎搬出去,打扫干净,又让宣赞手拿阴阳棍,拿个姿势,立在那里。嘿,与整个罗汉群混为一体,实在是太像了!

    老方丈松了口气。

  这时,皇上率文武百官视察来了。

  老方丈嘱咐了宣赞几句,慌忙迎驾去了。

    皇上对新落成的普陀寺很感兴趣,转了正殿转偏殿,最后来到了八百罗汉群像前。

    宣赞拿阴阳棍,做着姿势。

  毕竟是第一次经此阵式,不由得心儿呯呯直跳。

  一个姿势站久了,腿也疼,胳膊也酸了。

  他紧咬牙关,硬挺着,心里只盼着这帮人快些离去。

    文武百官中,宣赞的父亲也在其中。

    众百官陪皇上在八百罗汉群像前驻足观赏,指指点点,评头论足。

  宣赞的父亲一眼扫上了手拿阴阳棍的黑罗汉。

  暗道:嗯?咋这么像我家宣赞?再仔细一看,不由得大惊失色!啊?这孩子咋来殿里装起罗汉来了!这要让圣上看出破绽,惊了驾,岂不要招致灭门之祸!这可如何是好?。

  再说跟随的老方丈,此时更是如热够锅上的蚂蚁,生怕宣赞被人认出,那还了得!老方丈在苦苦想着对策………

    皇上来到了宣赞面前。

  情急之下,老方丈“哎哟”一声,装作崴了脚的样子,把皇上的注意力吸引了过去。

  宣赞的父亲借机发作起来,大声喝道:“混帐!如此大呼小叫的,惊了圣驾咋办?”说着拔剑就要杀老方丈。

    宣赞的父亲也是为了吸引皇上和百官的注意力的。这一招儿还真灵,众人都把目光投向了他和老方丈。

  皇上还算仁慈,忙用手止了宣赞父亲:“不得乱来,快去看看他怎么了?”

    众官围拢过来,皇上也往前走了好几步,离开了宣赞。老方丈松了口气,宣赞的父亲也松了口气。

    老方丈被人扶了起来,说明原因,连连责怪自己“罪过”。

  经过这场小小的“变故”后,皇上的游兴大减,又往前走了几步,扫了几眼满殿的罗汉,便走出了偏殿………

  宣赞见皇上和文武百官都退了出去,这才长长地松了口气………

  【中国民间传奇故事三、柴进恩施三家店】

    南皮县王庄村北有片废墟,名叫三家店。

  这儿原来是个十字路口,南北、东西交叉着两条古官道。

  张青与孙二娘结亲后,传说就在这儿开店谋生。

    他们交结梁山好汉的事发后,县衙都头崔灿率二百多名兵丁前来缉捕。激战一天,终因寡不敌众,夫妻二人双双被擒,装上木笼囚车,往县城押送。

    崔都头一身血污,骑着一匹高头大马,押着囚车正往前走,只见野猪林里尘土飞扬,飞出一彪人马,鹰鹞马上架,猎犬马后追中,中间红马上坐着一个年轻公子,英姿勃勃,精神抖擞。

  他就是大周柴世宗的后裔——小旋风柴进。

  此时他是从西庄轩出来的在野猪林里围猎一天,来东庄园歇息的。

  柴进见了崔都头,勒马跑拳问候道:“都头辛苦!车上缉拿之人可是匪首李豹?”崔都头还一礼,垂头丧气地道说:“唉!别提了!野猪林的李豹谁奈何的了他?就为捉这对鸟男女,折了我多少兄弟!”。

    柴进近前一看,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差点失声喊出来。碍于官军,柴进忙退回来,强作镇静地对崔都头抱抱拳头;拨转马头,无精打采地回到了东庄园。

    晚上,家人端来射猎的野味,柴进哪有心思尝一口?操练人马的时候到了,柴进摆手免了,参星西斜,更鼓声声,柴进还独自在书房里转磨磨。孙二娘夫妻落入虎口,性命难保,他怎能不心焦呢!

    柴进的庄园离孙二娘的三家庄只隔十几里。

  闲暇时,柴进常到这里坐客,论江湖,谈拳脚,惺惺相惜,关第处得很好。

  柴进是深知他们的底细的:二娘家住山东,三岁丧母,跟着爹爹长大,从小不习针凿,专好舞枪弄棒,爹爹爱她若掌上明珠,把平生的武艺传授给她,又请了些指点。

  二娘长到十七岁,出落得亭亭玉立,貌如芙蓉出水。

  这时她已十八般武艺在身,样样精通娴熟。

  当地三十里五十村,很有名气。

  不料知县看中了她,定要娶为妾,几次差人提亲。

  二娘哪里肯依?定要找一个武艺与自己不相上下的如意郎君。

  知县恼羞成怒,亲自率人来抢亲。

  二娘火起,打死了一个衙役,又把知县打成了残废。

  为避祸与爹爹逃在江湖上,以后来到沧州李员外家当武术教师糊口。

  后来与张青结亲,二人靠开店为生。

  二娘痛恨当官的,更恨那些流氓无赖。

  她害的都是这号人,决没伤过一个贫若百姓。

  如今,他们大难临头,怎样救得他们性命呢?。

    第二天一大早,柴进便差人去城里送饭打探。

  一连两天,还不见探子回报。

  柴进更是坐立不安。

  这两天,他哪有心出去打——更无心操练人马。

  家丁家将们知道主人的心事,都默不作声,只等着主人的吩咐。

  他们深知柴进的为人:自幼喜好武功,长大后专好结识天下豪杰。

  他的庄园里聚有四方奇人,吞金吐火,行云走风,百十号人当中,会哪项的没有?。

    再说柴进,见探子还没回来,又要差人去打探。

  正在这时庄园里黑压压涌进来一群人。

  说李豹带人抢劫了大赵庄,还放火烧了村子。

  柴进闻听,二话没说,立刻披挂,点起百十号人马,飞奔大赵庄而来。

  等他们赶到,土匪们早逃没了影儿。

  柴进命人救灭了火,狠狠地打了几下马,好不沮丧地往回走。

  刚走到沧州官道上,正碰上去城里打探的探子,探子惶惶地报告说:“大官人不好了!沧州府批下回文,明日要把孙二娘夫妻押赴沧州开刀问斩。

  ”柴进闻听,叫苦不迭,急得抓耳挠腮,不知如何是好。

  走着走着,猛然心生一计,心一横,忙唤过心腹家将黑虎,如此这般地作了吩咐……。

    第二天,天色阴暗,野猪林里松涛阵阵。

  通往沧州的大道上,吱呀呀行着一队车马。

  崔都头骑着一匹高头大马,挥动那口九耳八环刀,不住地吆喝着,催促快行。

  三十多个兵丁个个哭丧着脸,跟着囚车缓缓而行,真如同出大殡一般。

  二娘夫妻俩五花大绑,坐在带钉子的囚车里,动不能动,挪不能挪,如同猛虎落阱,纵有通天的本事也是枉然。

    囚车行到野猪林的深处,突然一声锣响,树丛中跳出一百多个蒙面强人拦住去路。

  一个黑脸大汉跳出人群,端刀喝道:“此树是俺栽,此路是俺开,要从此地走,拿出过路财,李爷爷饶儿性命!”兵丁们一听碰上了李豹子,吓得撒腿就跑。

  崔都头大声吆喝,哪里止得住?只好挺刀来迎。

  二人摆开阵式,一个马上一个步下,叮叮当当大战起来。

  崔都头哪是黑大汉的对手?三十多个回合后,渐渐不支,被黑大汉一刀砍下马来。

  几个没敢跑的兵丁一看都头脑袋没了,谁还愿再砸了吃饭的家伙儿?哭爹喊娘,撒丫子就跑。

    这时,树丛中跑出一个青年,撕下面纱,急奔困车,举刀“喀喀”两下砸开了铁锁,急忙把二娘夫妻扶下车来。

  孙二娘夫妻见是柴进,又惊又喜,感激得不知如何是好。

  原来这是柴进为救孙二娘夫妇,设得一计。

  柴进见二人已获救,急忙催促道:“此地不是说话处,快走!”拉起二人钻进了野猪林。

    后来孙二娘夫妻在柴进家藏了些日子,以后柴进便把他们秘密地送到了二龙山。

有哪些中国古代民间传说故事?

  知名的民间故事有《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西湖龙井的传说》等。

1、《牛郎织女》

  《牛郎织晌隐尺女》为中国古代著名的民间爱情故事,传说古代天帝的孙女织女擅长织布,每天给天空织彩霞,她讨厌这枯燥的生活,就偷偷下到凡间,私自嫁给河西的牛郎,过上男耕女织的生活。

  此事惹怒了天帝,把织女捉回天宫,责令他们分宴高离,只允许他们每年的农历七月七日在鹊桥上相会一次。

  他们坚贞的携汪爱情感动了喜鹊,无数喜鹊飞来,用身体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喜鹊桥,让牛郎织女在天河上相会。

  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俗称“七夕”,相传是牛郎织女一年一度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千百年来这个古老而动人的爱情故事,世代流传,这一天还被现代人誉为中国版的“情人节”。

民间传说故事有哪些

如下:

  1、《牛郎织女》:为中国古代著名的汉族民间爱情故事,也是我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其余三个为《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哭长城》《白蛇传》),从牵牛星、织女星的星名衍化而来。

  2、芹铅《孟姜女哭长城》:是我国四大民间四大爱情传说故事之一,在我国广泛流传,尤其在我国南北都有故事发生地的说法。其游首明实经过很多专家科学论证,这一传说中孟姜女哭的是齐长城而不是秦长城,也就是说,孟姜女所哭的是现如今山东齐鲁大地上的齐长城遗址一带。

  3、《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古代民间四大爱情故事之一(其余三个为《白蛇传》《孟姜女传说》《牛郎织女》),是中国最具魅力的口头传承艺术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的中国民间传说。

  4、《白蛇传》:是中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源自于唐代洛阳巨蛇事件等,初步定型于明代冯梦龙《警世通言》中,成熟盛行于清代,是中国民间集体创作的典范。

  5、《大禹传说》:大禹传说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民间神话传说。

  禹是传说中夏代的始祖。

  他治水的传说故事,从古至今流传于中国民间。

  有关禹治洪水的传说,常与地方景物相附会。

  如传说他从泰山担了99担石头筑堰挡水,这石头后来变成山东的九节长白山。

  山西也神告有大禹治理晋阳湖的传说。

  这类传说着重表现他不畏艰险,为民造福的伟大精神,以此教育着后辈。

民间传说有哪些 民间传说举例

  1、大禹传说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民间神话传说。

  禹是传说中夏代的始祖。

  他治水的传说故事,从古至今流传于中国民间。

  有关禹治洪水的传说,常与地方景物相附会。

  如传说他从泰山担了99担石头筑堰挡水,这石头后来变成山东的九节长白山。

  山西也有大禹治理晋阳湖的传说。

  这类传说着重表现他不畏败衫艰险,为民造福盯枯顷的伟大精神,以此教育着后辈。

  2、牛郎织女是中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从牵牛星、织女星的星名衍化而来,与该传说相关的节日是七夕节。2008年,牛郎织女传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梁祝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传说)是一侧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与《孟姜女》、《牛郎织女》、《白蛇传》并称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而其中又以梁祝传说影响最大,无论是其文学性、艺术性和思想性来说都居各类民间传说之首,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口头传承艺术,也是唯一在世界上产生中国古代民间传说。

  4、孟姜女的故事,作为中国古代四大爱情传奇之一(其他三个是《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白蛇传》),千百年来一直广为流传。

  其故事源自于“杞梁妻哭夫”的史实编写,故事中的凯陆两个主人公,一个是孟姜,一个是杞梁,历史上确有此人,并非虚造。

  孟姜女传说渊源很早,从战国时期开始就见端倪。

  《春秋左氏传》《礼记·檀弓》《孟子》以及汉代《说苑》《列女传》等都有一些片断记载。

古代民间故事精选(5篇)

  【#儿童故事#导语】民间故事是民间文学中的重要门类之一,也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组成的一部分。下面是整理分享的古代民间故事精选,欢迎阅读与借鉴,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1.古代民间故事

    杜康,有人说他原是黄帝手下的一位大臣。

    黄帝建立部落联盟后,经过神农氏尝百草,辨五谷,开始耕地种粮食。

  黄帝命杜康管理生产粮食,杜康很负责任。

  由于土地肥沃,风调雨顺,连年丰收,粮食越打越多,那时候由于没有仓库,更没有科学保管方法,杜康把丰收的粮食堆在山洞里,时间一长,因山洞里潮湿,粮食全霉坏核闭了。

  黄帝知道这件事,非常生气,下令把杜康撤职,只让他当粮食保管,并且说,以后如果粮食还有霉坏,就要处死杜康。

    杜康由一个负责管粮食生产的大臣,一下子降为粮食保管,心里十分难过。

  但他又想到嫘祖、风后、仓颉等臣,都有所发明创造,立下大功,唯独自己没有什么功劳,还犯了罪。

  想到这里,他的怒气全消了,并且暗自下决心:非把粮食保管这件事做好不可。

  有一天,杜康在森林里发现了一片开阔地,周围有几棵大树枯死了,只剩下粗大树干。

  树干里边已空了。

  杜康灵机一动,他想,如果把粮食装在树洞时,也许就不会霉坏了。

  于是,他把树林里凡是枯死的大树,都一一进行了掏空处理。

  不几天,就把打下的粮食全部装进树洞里了。

    谁知,两年以后,装在树洞里的粮食,经过风吹、日晒、雨淋,慢慢地发酵了。

  一天,杜康上山查看粮食时,突然发现一棵装有粮食的枯树周围躺着几只山羊、野猪和兔子。

  开始他以为这些野兽都是死的,走近一看,发现它们还活着,似乎都是睡大觉。

  杜康一时弄不清是啥原因,还在纳闷,一头野猪醒了过来。

  它一见来人,马上窜进树林去了。

  紧接着,山羊、兔子也一只醒来逃走了。

  杜康上山时没带弓箭,所以也没有追赶。

  他正准备往回走,又发现两只山羊在装着粮食的树洞跟前低头用舌头舔着什么。

  杜康连忙躲到一棵大树背后观察,只敏并见两只山羊舔了一会儿,就摇摇晃晃起来,走不远都躺倒在地上了。

  杜康飞快地跑过去把两只山羊捆起来,然后才详细察看山羊刚才用舌头在树洞上舔什么。

  不看则罢,一看可把杜康吓了一跳。

  原来装粮食的树洞,已裂开一条缝子,里面的水不断往外渗出,山羊、野猪和兔子就是舔了这种水才倒在地上的。

  杜康用鼻子闻了一下,渗出来的水特别清香,自己不由得也尝了一口。

  味道虽然有些辛辣,但却特别醇美。

  他越尝越想尝,最后一连喝了几口。

  这一喝不要紧,霎时,只觉得天旋地转,刚向前走了两步,便身不由主地倒在地上昏昏沉沉地睡着了。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当他醒来时,只见原来捆绑的两只山羊已有一只跑掉了,另一只正在挣扎。

  他翻起身来,只觉得精神饱满,浑身是劲,一不小心,就把正在挣改拿裂扎的那只山羊踩死了。

  他顺手摘下腰间的尖底罐,将树洞里渗出来的这种味道浓香的水盛了半罐。

    回来后,杜康把看到的情况,向其他保管粮食的人讲了一遍,又把带回来的味道浓香的水让大家品尝,大家都觉得很奇怪。

  有人建议把此事赶快向黄帝报告,有的人却不同意,理由是杜康过去把粮食霉坏了,被降了职,现在又把粮食装进树洞里,变成了水。

  黄帝如果知道了,不杀他的头,也会把杜康打个半死。

  杜康听后却不慌不忙地对大伙说:“事到如今,不论是好是坏,都不能瞒着黄帝。

  ”说着,他提起尖底罐便去找黄帝了。

    黄帝听完杜康的报告,又仔细品尝了他带来的味道浓香的水,立刻与大臣们商议此事。

  大臣们一致认为这是粮食中的的一种元气,并非毒水。

  黄帝没有责备杜康,命他继续观察,仔细琢磨其中的道理。

  又命仓颉给这种香味很浓的水取个名字。

  仓颉随口道:“此水味香而醇,饮而得神。

  ”说完便造了一个“酒”字。

  黄帝和大臣们都认为这个名子取得好。

    从这以后,我国远古时候的酿酒事业开始出现了。后世人为了纪念杜康,便将他尊为酿酒始祖。

  

2.古代民间故事

    从前,在一个村庄里居住着一位体弱多病的老人和他的三个儿子。

    老人在快死的时候把三个儿子叫到自己面前对他们说:“我亲爱的孩子,我把它留给你们,但遗产并不能使你们发财致富。

  因此我要留给你们三个忠告,它们要比金钱、和财富更为珍贵。

  你们记住这些忠告一生都会富裕的。

    下面就是我的忠告,你们可要记住。

  第一:不要首先向任何人弯腰,只能让别人向你们弯腰。

  第二:吃任何食物都要加上蜜。

  第三:要永远睡在羽绒褥子上。

  ”。

    说完,老人便与世长辞了。

  可儿子们把父亲的忠告忘得一干二净,过着放荡不羁的生活——游手好闲,吃喝玩乐,无所不为。

  头一年就挥霍光了父亲的金钱;第二年卖光了全部家畜;第三年家里一切器物全部卖光了。

  他们没吃没喝了。

    大哥说道:“除了遗产之外,父亲不是还给我们留下三个忠告吗?他说,靠这三个忠告,我们就可以生活得富足。”

    小弟弟笑着说道:“我记得这些忠告,可又有什么用处呢?父亲说:‘首先不要向任何人弯腰,而要让别人向你们弯腰。

  ’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成为富人。

  可在周围地区,现在没有比我们更贫穷的人了。

    他还说:‘吃任何食物都要加上蜜。’你听,还加上蜜!我们现在连黑麦饼也吃不上,还谈什么蜜!

    他又说:‘要永远睡在羽绒褥子上。

  ’睡在羽绒褥子上当然好!可我们家里空空如洗,连一片破毛毡也没剩下。

  ’”。

    大哥反复思考了很久,然后说道:“小弟,当时我们没有理解父亲教诲的含意。

  原来,他的话里充满了智慧。

  他的意思是让我们在天刚亮的时候就比别人先下地干活,当别人下地干活从我们旁边经过时,他们定会首先向我们问候。

  我们劳动一整天后到家又累又饿,这时吃上一块黑麦饼也比吃蜜还要甜。

  在这种情况下,躺在任何褥子上你都会感到舒服、惬意,因此就像睡在在羽绒褥子上一样,十分香甜。

  ”。

    第二天天刚亮,弟兄三人便下地了,他们到得比别人都早。晚来的人便首先向他们问候,预祝他们白天好,活干得好。

    弟兄三人干了一整天活,连腰都没直。

  晚上回到家里,就着茶水吃黑麦饼,觉得比吃蜜还甜。

  吃饱喝足,他们便躺在地上睡着了,仿佛睡在羽绒褥子上一样舒服。

    他们每天都这样干着,秋后获得了丰收,他们又富裕起来了,邻里们又向他们投去尊敬的目光。

    从那以后,他们一直牢记父亲的三个忠告,过着富裕的生活。

  

3.古代民间故事

    公元762年,年过花甲的李白已百病缠身,他已忘记了人世的悲欢,只图一醉方休。

  他一生醉过太多次,但这是最后一次了。

  他恍恍惚惚去邀水中之月,不幸溺水,抱月长眠。

    李白一生豪放浪漫,连死都如同一首诗。可谁又知道这光鲜的外表下,淤积了多少难以言状的愤懑和悲伤?

    李白自少年时代就喜好游侠,写下不少游侠诗,并且胸中也怀有远大的抱负,曾自称“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他25岁便辞亲远游,“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游历名山无数,纵情山水之间,提笔写下无数好诗,春风得意,名噪一时,但他志向却不在此。

  他秉承儒家教诲,是个积极的入世者,立志在政治上有一番作为。

  他一直在等,等长安天子的召唤。

  他终究是等到了,42岁那年,由一个道士引荐,他应召入京。

    那时,他感觉自己化为一个任情恣意的诗仙,“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这就是他那时的写照。

  他作文曾让杨贵妃捧砚,高力士脱靴。

  但好景不长,在长安的第三年,他因为不能放弃自己的个性,受权贵排挤,被流放出京。

    亲眼见到了封建官场的黑暗和宫廷生活的糜烂,李白对政治理想的追求和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全化为泡影,“济苍生,安黎民”的远大抱负总是受挫,在幻想的美好和现实的残酷中,他也只能承受这巨大的落差了。

    这一次,李白是真的悲伤了。

    悲伤的李白也只能“举杯消愁”,却得到了“愁更愁”的结果。

  他终日与酒为伴,尽情释放内心的悲伤。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

    他终究是不能放下心中的理想,然而朝廷耽于声色犬马,_相李林甫、杨国忠当道,官场一片黑暗,他永远也回不去了。时光飞逝,自己却功业无成,他,也只能写下“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等悲愤填膺的诗句了。

    李白幸运,生于盛唐;李白不幸,空有抱负却无处施展。历史的不可测之处也就在于,他们造就了李白的悲伤,却也让一个不老的诗仙——悲伤的李白成就了一段浪漫的传奇。

 

4.古代民间故事

    古时候,有一个腰缠万贯的商人,他住在一幢像宫殿一般的豪华的宅院里,还拥有许多仆人,穿的是华丽的衣服。

  当他骑着马到街上去时,前前后后簇拥着许多护卫他的士兵。

  这件事传到国王的耳朵,就下令把这个有钱的商人带到他那里去。

  商人由五十个士兵陪伴着来到了皇宫。

    “这是怎么回事?”商人说。

  国王说:“你有那么多仆人,你的房子比我的还要好!”

  “陛下,”商人回答,“所有我花的钱都是自己的呀!”

    “这我知道,但你不能比我生活得好。

  ”国王说,“你犯了罪,你必须为此付出自己的生命。

  ”。

  “陛下,”商人不禁流出了眼泪,“仅仅为了这点我就活不成了吗?”

    “除非你能回答我向你提的三个问题,否则你就得死。”国王说,“这三个问题是:地球的中心在哪里?绕着世界走一圈要多少时间?我这会儿在想什么?”

    不幸的商人害怕极了,因为他知道自己回答不出这些问题。

  “陛下,您是否能给我一些时间考虑考虑再来回答这些问题呢?”

    “给你一个月的时间。

  ”国王说,“多一天也不行。

  ”。

    商人走遍全国到处寻找能回答这些问题的人,但是大家都笑话他。最后,在经过一间茅屋的时候,他遇见了一个牧羊人。

    “你有什么事吗?”牧人问道。

    “倒霉透了。”商人回答,接着就向他叙述了那件事情。

    “别垂头丧气啦。

  ”牧人说,“你带我到皇宫去,那你就不会被砍头了。

  你把丝绒的披风给我,再叫你的士兵陪伴着我。

  ”。

    牧人披着商人的披风来到了国王面前。

    “我是来回答您的问题的。”牧人说。

    国王笑了起来。

  “好吧!”国王说,“地球的中心在哪里?”

    “这里。

  ”牧人用手指了指他站的地方说,“如果你不相信,可以把地球量一量,那您就会信服了。

  ”。

    “回答得好。”国王说,“现在你回答第二个问题:绕世界走一圈要多长时间?”

  “这很容易,”牧人回答,“如果陛下和太阳一起起床,然后再跟着它一直走到第二天早上,那你仅仅只要一天时间就可绕世界一圈啦!”

    国王放声笑了起来:“我不曾料到你会这么快就把问题回答出来了。

  现在,我问你第三个问题:我这会儿在想什么?”

    “陛下您正在想我是一个富有的商人。

  而实际上我却是一个牧人。

  ”说着,他把丝绒的披风脱了下来。

    国王大笑了起来:“你比商人机灵多了。”国王说,“这样吧,我封你作一个大官,希望你为百姓办好事;而商人呢,我也不追究了,放他一条生路去吧!”

  

5.古代民间故事

    相传吕洞宾和白牡丹生了个儿子叫白氏郎。白牡丹原来也在泰山_,后来不堪众人的嘲弄,就和儿子搬到泰山南边的徂徕山去住了。

    白氏郎长到_岁,生得伶牙俐齿,十分讨人喜欢,可就是没有个名正言顺的父亲,整天在外边被人打骂,受人欺负。

    这天,正是腊月二十三,白牡丹让白氏郎跟村里的小伙伴上山砍柴,自己在家里弄些水酒淡菜,准备打发灶王爷上天,去汇报下界一年的情况。

    白氏郎和伙们来到山上,领头的说要玩“做皇帝”的游戏,把几个草筐撂起来当作宝座,谁要能爬上去,谁就是皇帝,以后众人就都听他的,选他做头头。

  说完便把筐撂得高高的,一个个轮着往上爬。

  筐子没用绳子拴牢,一爬一晃,结果没爬几下就都滚了下来,最后轮到了白氏郎,只见他稳抓草筐,轻迈双脚,颤颤悠悠真的爬了上去。

  本来他们都看不起白氏郎,是想拿他取笑,如今他真的爬了上去,谁肯让他这个私生子做头头,便把他拖下来,打了一顿一哄而散了。

    白牡丹在家里正为买不起酒菜犯愁,见白氏郎又从外面哭着回来,鼻子都让人打破了,十分难过,顿时来了气,就抓起烧火棍,把怨气照着灶王爷出开了:“灶王爷啊灶王爷,你都看见了吧,这还让我们怎么活?哼!我儿要是真做了皇帝,非把那些小崽子杀尽斩绝不可。”她越说越气,一边说,一边敲,几火棍下去,灶王爷早就鼻青脸肿了。

    灶王爷上天,不但没在白牡丹家吃好喝好,而且还挨了一顿棍棒,便一溜烟地跑到玉皇大帝那里告状去了。

  灶王爷一见大帝,便叩首禀报说:“不得了啦大帝,白牡丹发誓,白氏郎要做了皇帝,就要把村里的人斩尽杀绝。

  这不,白牡丹连我都打了。

  望大帝为臣子做主,千万不能让白氏郎做皇帝。

  ”玉皇大帝听了灶君的一面之词,便吩咐四员大将,到来年的龙节抽掉白氏郎的龙筋。

    再说白氏郎,从那次挨打以后,就每次独自上山,这一天,他一个人在山上打柴,迎面走来一个白胡子老头对他说:“你本是真龙天子,将来要做皇帝的,只因你娘不慎说走了话,玉皇大帝要在来年的龙节抽你的筋,现在已经没办法补救了,只有到时候你能咬牙挺过,保住你的龙牙玉口,还能说什么成什么。”说完便飘然而去。

    白氏郎像做了个梦,吓得不得了。回去和母亲一说,白牡丹得知是自己害了儿子,十分后悔,便把儿子搂在怀里痛哭起来。

    转眼龙节已到,只见几片黑云压在白家院上。

  这时,白氏郎正在院中劈柴,就听一个闷雷,白氏郎随声倒地,几员天兵天将便开始抽他的筋,那滋味简直比脱胎换骨还难受。

  可是白氏郎硬是挺了过来。

    从此,白氏郎恨透了灶王爷,恨透了所有的神仙。

  他发誓要把所有的神仙都扣押起来,以报此仇。

  可是,如此多的神仙用什么盛呢?他穷得连个箱子盒子都没有,白氏郎回头见自己上山装水用的葫芦挂在灶旁,便顺手拿过来,恨得咬牙切齿地说:“灶王爷,亏你跑到大帝面前替我美言,你老人家辛苦了,到我这葫芦里来歇歇脚吧。

  ”因为白氏郎有一张龙牙玉口,他的话便是圣旨,只听“嗖”的一声,灶王爷便化作一缕青烟钻进了葫芦。

    白氏郎告别母亲,提着葫芦走遍了全国的名山大川,见庙就进,见神就收。他想收完以后,全都把他们压在泰山底下,所以最后才来到泰山。

    刚过红门不远,迎面走来一位鹤发童颜的老人。

  白氏郎觉得有些面熟,似曾相识,可一时又记不起来,便喊道:“来者何人,快快通名报姓。

  ”那老人笑嘻嘻地答道:“在下便是小仙吕洞宾。

  ”。

    白氏郎闻听此言,突然想起以前给他报信的白胡子老头,原来是他的亲生父亲,不禁大吃一惊,将葫芦掉在地上摔成了两半。

  这下可热闹了,各路神仙都连滚带爬的向旁边的一个大石洞挤去,吕洞宾数也数不过来,就把它取名为“千佛洞”。

  后人又在那里起楼造阁,顺吕祖之意取名“万仙楼”。

    只有灶王爷的腿长,又跑回了灶堂。不过吕洞宾怕他再惹事生非,便在灶王的神像旁边写道:“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予以警告。

    白氏郎得知面前正是他的亲生父亲,便跪在吕洞宾面前,将母子多少年来的冷遇和磨难一一告诉了他。吕洞宾听后,也十分难过,将一柄断烦恼、避磨难、呼风唤雨的青龙宝剑交给白氏郎,嘱咐他照顾好母亲,与乡亲们和睦相处,把他又送回了徂徕山。

    此后,乡亲们得知吕洞宾如此宽宏大量,也都敬重他们母子,多方给予照顾,白氏郎也才用他的青龙宝剑为乡亲们做了许多好事。

八则古代民间故事传说

  【#能力训练#导语】从古至今发生过很多传奇故事,那些或勇敢或悲壮或凄惨的事迹虽已离我们远去,但人们会将它们的伟大的英雄事迹流传下来,风靡人间!下面是无分享的八则古代民间故事传说。欢迎阅读!

  故事一《乌镇的民间故事》

    乌镇市河西岸,有棵古老银杏树,树又高又大,要三人手拉手才能合抱,古朴苍劲,十里外就可望见树顶,古银杏从唐代传到现在,已有一千年的历史。

    这棵银杏,与唐代一位英雄有关。

  唐宪宗元和年间,有个英勇的将军,姓乌名赞,人称乌将军。

  乌将军爱国爱民,武艺高强,英勇善战。

  唐代自安史之乱以后,中央实力渐弱,地方官吏飞扬跋扈,纷纷割据称王。

    当时,浙江刺史李琦也要称霸,就举兵叛乱,致使这一带兵荒马乱迹斗,百姓无法生活。

  皇帝就命乌赞将军同副将军吴起,率兵讨伐,他们穷追猛打,直打得叛军望风而逃。

  当官兵追赶到乌镇的车溪河畔时,李琦突然挂出免死战牌,要求休战。

    乌将军就地扎营,待机再战。

  谁知就在当天深夜,叛军却偷袭营地,乌将军奋起迎战。

  李琦向后退到车溪河边,从一座石桥上飞快逃过。

  乌将军越马上桥,被一阵乱箭把乌将军射死。

  原来李琦在桥堍下设下陷阱,暗害了乌将军。

  而乌将军胯下的青龙驹,中了毒箭,跑回了车溪的东侧,死在了那里!。

    吴起赶来,杀退了叛军,把乌将军埋葬在车溪河西,为他堆坟立碑。

  说也怪,就在当天夜里,人们看到乌将军在新坟上,射出点点闪光的红光,还传出阵阵的战马嘶鸣。

  第二天,坟上冒出一株绿叶银杏,很快就长成参天大树,奇怪的是这棵银杏从来不结果实。

  大家说,这银杏是乌将军化身。

    由于平定了李琦的叛乱,百姓免遭战乱之苦。

  人们为了纪念这位热爱国家的将军,在乌镇建造了一座乌将军庙,并在庙中悬挂一块匾额,上面写着“大树属将军”五个字。

  乌将军也从此成为保佑当地百姓的地方神。

  这个传说,广为流传!也是乌镇由来的民间说法,即河西以乌将军而得名为乌镇!河东以乌将军的青龙驹得名为青镇!

  故事二《将军风水墓》

    相传,在元代的时候,有一个大将军,名叫张柔,威猛无比,是个常胜将军,受到百姓的爱戴。死后,皇帝顺应民意,在他战斗过的地方为他选一处墓地,就派了风水术士到处寻找风水宝地。

    话说到了中山(今河北满城)城一带,站在城北至高点眺望,西侧乃陵山,东侧平原一望无际,北侧连绵群山到此收尾,细看尽头处云雾缭绕尘雀,紫气弥漫,有九龙戏水之妙处。

  往北10里靠西,此处乃一小村,此村北依九山,南临漕水,群山环抱,却又地势开阔,但见整体山峦成龟卧形态,中央则是九龙下山之气势,术士道:“此处乃之秒地也”。

  于是回朝向皇帝禀报,到了朝堂之上,皇帝问可曾寻得合适陵址。

  术士缓缓道来,此地依山傍水,西侧山峦此起彼伏,有金山玉山,东侧则是一望无际的平原,有大楼小楼,承山之威,继楼之仪,而已。

  皇帝听罢大悦,即命人在选址处划定范围,征招附近百姓开山挖土,凿石修路。

    消息传到了附近的百姓耳朵里,他们很着急,为什么呢,因为将军的陵址将来要保密的,少不得现在为他们出力的人,将来可能要被陪葬。

  正在人们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在村西的月明寺山坳处传来阵阵佛声,细看,才知道是明月老和尚,和尚掐指一算,沉思片刻对村民说,躲过此劫不是没有办法,但是你们要齐心协力方可。

  说吧对人们耳语片刻,人们就照办去了。

    也不知过了多少时日,陵寝终于修好,最后一道程序就是要附近山里的汉白玉做石人石马像,还有赑屃驼碑,上面镌刻大将军的功德,还有朝廷的评判等。这也是最苦最累的活,弄不好重大几十吨的石料就会砸死人的,在即将树碑的时候,按古法很多百姓要陪葬的,可是当把人们绑进即将填埋的大坑的姿兄磨时候,石碑就会无故倒下,而人们出了坑则石碑巍耸不倒,此事传到皇帝耳朵里,就命人前来查看,说是张柔显灵,不想让百姓付出劳动还要搭上性命,于是皇帝就赦免了百姓,不日陵寝修建完毕,落了个两全其美的结局。

  故事三《鬼谷子算命》

    鬼谷子卜卦算命最准了,他算定自己要断子绝孙。

  可他的老婆偏偏身怀六甲,生下一个男孩。

  鬼谷子点来算去,对老婆说:“这孩子不中用,莫白费心机了,一铲灰封了口算了。

  ”。

    老婆一向当老公是半神仙,言听计从,果然叫稳婆一铲灰封了他的口。

  第二年老婆又生了个男孩。

  鬼谷子翻烂命簿、相书,还是断定:“这孩子不中用,撂马桶里溺死算了。

  ”老婆又听从了。

  第三年,老婆手脚更快,生下个男孩比母鸡生个蛋还来得利索。

  鬼谷子也没奈何,对老婆说:“这个孩子我就凭你自己主张了,埋了或养着你看着办吧。

  这个孩子命带劫,长到十六岁,如果不被洪水卷走也要葬身虎口,纵使逃过虎口,也势必自己打火照别人杀自已。

  ”老婆却说:“我就不听你乱嚼舌头了,老娘生的孩子活蹦乱跳的,我就不信要遭横死。

  听你的话,断送了两个孩子,这个不管日后是神是鬼,是牛是马,我也要他了。

  ”说着叫稳婆洗了孩子,扯出奶子。

    鬼谷子喜欢分享喂起奶来。

    鬼谷子断定自己断子绝孙,对家业也不十分在意,背起包袱雨伞,打起招子云游天下去了。

  他一路卜卦算命来到京城。

  他的卜卦、算命越发奇验,几乎是百发百中,算人荣、辱、祸、福、升、沉、死、生分毫不差。

  他的名声早盖了偌大个京城,找他卜卦、算命的男女熙熙攘攘,鬼谷子忙得像陀螺样打转转,那钱就像水一样流进来,名声越来越大,鬼谷子乐不思蜀了,早把家乡忘到九霄云外,这样不知不觉过去了十六年。

    鬼谷子的儿子叫鬼豆,已长成十六岁的后生哥。

  鬼豆这一日到溪边垂钓,忽然来了七个头面光鲜的姑娘,笑眯眯地说:“这小哥,你背我们过溪吧了”鬼豆一听这话,羞得睁不开眼。

  他用脚刨着黄沙,不晓得该怎么答应。

  姑娘们更乐了,推推操操的,又一齐说:“这小哥怕难为情,那就一个个牵我们过溪吧?”鬼豆好像被七颗太阳照着似的,热得鼻尖、脑门直流汗。

  他突然撂下钓竿,扎起裤筒,跳到水里,搬来一块块大青石,利索地垒起丁步。

  他两臂有打疙瘩的键子肉,气力大得放得翻大牛枯。

  溪面不宽,没一个时辰,他已经垒起一道稳当的石丁步。

  他站在溪当中,憨憨地点点头,笑一笑。

  姑娘们叽叽笑着,扭着腰肢从石丁步上跑过,有个顶小的身一歪,差点跌到溪里,鬼豆“哗哗”膛水过去,让她扶着自己的肩膀过了溪。

  故事四《湘妃竹的由来》

    相传尧舜时代,湖南九嶷山上有九条恶龙,住在九座岩洞里,经常到湘江来戏水玩乐,以致洪水暴涨,庄稼被冲毁,房屋被冲塌,老百姓叫苦不迭,怨声载道。舜帝关心百姓的疾苦,他得知恶龙祸害百姓的消息,饭吃不好,觉睡不安,一心想要到南方去帮助百姓除害解难,惩治恶龙。

    舜帝有两个妃子——娥皇和女英,是尧帝的两个女儿。

  她们虽然出身皇家,又身为帝妃,但她们深受尧舜的影响和教诲,并不贪图享乐,而总是在关心着百姓的疾苦。

  她们对舜的这次远离家门,也是依依不舍。

  但是,想到为了给湘江的百姓解除灾难和痛苦,她们还是强忍着内心的离愁别绪欢欢喜喜地送舜上路了。

    舜帝走了,娥皇和女英在家等待着他征服恶龙、凯旋的喜讯,日夜为他祈祷,早日胜利归来。

  可是,一年又一年过去了,燕子来去了几回,花开花落了几度,舜帝依然杳无音信,她们担心了。

  娥皇说:“莫非他被恶龙所伤,还是病倒他乡?”女英说:“莫非他途中遇险,还是山路遥远迷失方向?”她们二人思前想后,与其呆在家里久久盼不到音讯,见不到归人,还不如前去寻找。

  于是,娥皇和女英迎着风霜,跋山涉水,到南方湘江去寻找丈夫。

    翻了一山又一山,涉了一水又一水,她们终于来到了九嶷山。

  她们沿着大紫荆河到了山顶,又沿着小紫荆河下来,找遍了九嶷山的每个山村,踏遍了九嶷山的每条小径。

  这一天,她们来到了一个名叫三峰石的地方,这儿,耸立着三块大石头,翠竹围绕,有一座珍珠贝垒成的高大的坟墓。

  她们感到惊异,便问附近的乡亲:“是谁的坟墓如此壮观美丽?三块大石为何险峻地耸立?”。

    乡亲们含着眼泪告诉她们:“这便是舜帝的坟墓,他老人家从遥远的北方来到这里,帮助我们斩除了九条恶龙,人民过上了安乐的生活,可是他却鞠躬尽瘁,流尽了汗水,淌干了心血,受苦受累病死在这里了。”

    原来,舜帝病逝之后,湘江的父老乡亲们为了感激舜帝的厚恩,特地为他修了这座坟墓。

  九嶷山上的一群仙鹤也为之感动了,它们朝朝夕夕地到南海衔来一颗颗灿烂夺目的珍珠,撒在舜帝的坟墓上,便成了这座珍珠坟墓。

  三块巨石,是舜帝除灭恶龙用的三齿耙插在地上变成的。

  娥皇和女英得知实情后,难过极了,二人抱头痛哭起来。

  她们悲痛万分,一直哭了九天九夜,她们把眼睛哭肿了,嗓子哭哑了,眼睛流干了。

  最后,哭出血泪来,也死在了舜帝的旁边。

    娥皇和女英的眼睛,洒在了九嶷山的竹子山,竹竿上便呈现出点点泪斑,有紫色的,有雪白的,还有血红血红的,这便是“湘妃竹”。竹子上有的像印有指纹,传说是二妃在竹子抹眼泪印上的;有的竹子上鲜红鲜红的血斑,便是两位妃子眼中流出来的血泪染成的。

  故事五《息氏墓和韩丘村》

    留光乡有一个叫做青堆的村子,青堆村的东面有一片郁郁葱葱的小林子,小林子中有一座古墓,墓前立有一通石碑,石碑是什么时候立的无人知道,但是石碑上所镌刻的大字还依稀可辨,上面的字是:战国息氏贞烈之墓。

    就是这一座战国息氏贞烈之墓,不仅埋藏着战国时期的一位贞烈女子,而且还埋藏着我国古代一个广为流传的凄美的千古爱情故事。

    话说战国时期的一段时间,青堆这一带属宋国,宋国当时的国君是宋康王戴偃。宋康王戴偃是一个十分昏庸暴虐的国王,他在位期间,到处游山逛水,广纳美女,穷奢极欲,横征暴敛,把个宋国的国家的事情闹的一团糟,黎民百姓不得安生。

    这年夏天,宋康王游玩到青堆这个地方,见一条溪流从这里潺潺流过,溪流两边树木茂盛,风清气爽,景色宜人,是个避暑的好地方,就下令强征民夫,在这里修了一座供他游玩时休息的行宫。这样,每到烈日炎炎的夏天,宋康王都要带着他的大臣和美姬爱妾们到这里游玩和避暑,在这里过上一段天上人间的生活。

    有一年夏天,宋康王戴偃又带着他的大臣和爱妾们来青堆行宫避暑,得空儿驾车在附近游玩时,在西南方向的一个地方,发现有一位女子?着篮子在桑园中采桑。

  这个女子淡妆素裹,唇红齿白,眉清目秀。

  她在一片葱绿中采桑,如同一朵出水的荷花般的美丽,把个宋康王惊得呆了。

  宋康王觉得,他的所有美姬爱妾,比起这个采桑的女子来,都黯然失色。

  宋康王在这里愣愣地看了好大一个时辰,直被弄得魂不守舍,如痴如醉,然后才带着人等回到了青堆行宫。

    在青堆行宫,宋康王食不甘味,夜不能寐,他仍然在思念着那位女子。第二天早上,他一面派人前去打听那女子的家庭住址,谁家女子和家庭情况,一面叫人派了民夫,在行宫前边大兴土木,筑了一个几丈高的叫做青陵台的大土台子,他每天站在青陵台上,向西南方向眺望那个美丽的采桑女子的身影,良久连眼珠儿也不转一下,真是神魂颠倒。

    前往打探的人回报说,这个采桑女子不是别人,就是宋国舍人(当时地方的一级小官职名)韩凭的妻子,她姓何,名字叫做息氏,是附近有几里远的一个叫做吴村的小村子里的人。

  宋康王一听说情况,马上派手下传韩凭见驾。

  他对韩凭说:“你家里有这么好的老婆,也不叫本王知道,现在我知道了,也不怪罪你,只要你把老婆献给本王,本王将给你加官晋爵,还要给你很多的银两,不愁再续娶一个,希望你不要拒绝。

  ”。

    宋康王想,像韩凭这样的一个无名小辈,根本就不配娶息氏这样的一个漂亮的女子,叫他献出自己的老婆,还不是我一句话的事情。其实,宋康王想错了,韩凭虽然官职低下,生活贫寒,但夫妻两个恩恩爱爱,日子过得相当幸福,他严词拒绝了宋康王的无耻要求。

  故事六《华佗求学》

    华佗开初行医的时候,本领也不怎么高明。

  因为他能虚心向别人学习,一点一滴,取长补短,终于成了名医。

  成了名医以后,他也不忘向高明的老先生请教。

  这里讲一个华佗虚心求学的故事。

    有一天,来了个年轻人,请华佗给治病。

  华佗把脉一按,就对病人说:“你是得的头风病。

  药倒有,只是没药引子。

  ”“要什么药引子啊?”“生人脑子。

  ”病人一听要生人脑子做药引子,吃了一惊,心想这没法找,只得回家去了。

    过些日子,这年轻病人又找到位老医生。

  老先生问他:“你这头风病找人看过吗?”年轻人说:“找华佗治过,他说要生人脑子做药引子,我没法,只好不治了。

  ”老先生哈哈大笑,说:“用不着去找生人脑子啦,找十个古旧草帽,煎汤喝就行了。

  只是记住要找人们戴过年数多的草帽才顶事。

  ”。

    病人照样做了。

  果然是药到病除。

  有一天华佗又碰到这个年轻人,见他生龙活虎似的,不像有病的样子了,就问道:“你的头风病好啦!”年轻人笑着回答:“是呀,多亏一位老先生给治的。

  ”华佗又问吃的什么药,什么做药引子。

  年轻人说:“用草帽煎汤。

  ”华佗一听,连忙问那老先生住在哪里。

  年轻人告诉了华佗。

    华佗回家一想,别人积了多少年的经验,才得到的秘方,哪里会轻易传授,我只有去到他门下求学才行。于是华佗就装扮成一般人模样,跟那老医生当学徒,一学就是三年。

    这天,老先生出外治病去了。

  华佗同师弟在屋里炼药。

  这时门外来了一个大肚病人,只见他肚大如箩,腿粗像斗。

  病人说是特意来找老先生治病的。

  老师傅不在家,华佗的师弟不敢随便接待,就叫病人改天再来。

  病人苦苦哀求道:“求求先生,帮我治一下吧!我家离这儿很远,来一趟真不容易啊!”这时华佗出来了,见病人确实病重,不可迟延,就说:“我来给你治。

  你拿二两砒霜,匀两次吃。

  可不能一次就吃了啊!”病人接过药,连声感谢,走了。

    病人走了之后,师弟埋怨华佗了:“你可知道那药有毒,吃死人怎办?”华佗说:“这人得的是膨胀病,必须毒攻,这叫做以毒攻毒。

  ”师弟说:“治死了谁担待得起?”华佗笑着说:“不会,出了事由我担着。

  ”。

    再说那大肚病人拿了药走到村外,正巧碰上老医生回来了,病人走上前向老医生求医。

  老医生一看病人,说道:“你这病容易治,买二两砒霜,匀两次吃,一次吃有危险。

  快回去吧。

  ”病人听了,把手一伸,说:“二两砒霜,你徒弟拿给我了,他也叫我分两次吃。

  ”。

    老医生接到药一看,果然上面写得清楚。

  老先生想:“我这个验方除了护国寺老道人和华佗,还有谁知道呢?我还没有传给徒弟啊!”他回到家里,就责问两个徒弟:“刚才大肚病人的药是谁发的?”师弟指着华佗说:“是师兄,我说这药有毒,他不听,充能哩。

  ”华佗一旁不慌不忙地答道:“师傅!这病人得的臌胀病,腹中有毒,砒霜也有毒,以毒攻毒,病人吃下肚有益无害。

  ”。

    “这是谁告诉你的?”“护国寺老道人。

  我在那里学了几年。

  ”。

    老医生这才明白,他就是华佗。

  叫道:“华佗啊!你怎么到我这儿来学医呀?”“师傅,你认错人了吧!”“不会,我的秘方没别人知道。

  ”华佗这时只好把来求学的来由说出。

  老医生听华佗说完一把抓住他的手说:“呀,你已经名声远扬了,还到我这穷乡僻壤来吃苦头,真对不起你啊!”

    华佗说:“老先生,人的才能有高有低,但是都各有所长,我没有的东西,就该向你学。行医人和行医人都是一样的啊!”

    老医生感动得直掉眼泪,当即把自家的独门偏方告诉给华佗。

  故事七《乌鸦山上造反记》

    从前,有个农民叫曾大牛,他年轻力壮,吃苦耐劳,可一年到头都吃不饱饭。

  田地里收获的粮食,九成都被地主老爷收走了,只留得一成勉强度日。

  饶是曾大牛这样软弱的性格,也想把地主抓起来打一顿。

    一天,曾大牛正在田里干活,一群乌鸦在他头上大叫:“曾大牛,造反了!曾大牛,造反了!”曾大牛心想:我可没本事造反!便大声回答:“无头鱼能游,曾大牛就反!”说着,在水田抓起—条小鱼仔,捏断头往小溪抛去。

  没想到,这无头鱼竟能摇摆着尾巴游走了。

  曾大牛看得目瞪口呆。

  曾大牛回家,把这事对家里人说了,家里人对曾大牛说:“不能造反啊!不能造反啊!”

    第二天,曾大牛牵牛耙田,那群乌鸦又在他头顶大叫:“曾大牛,造反了!曾大牛,造反了!”叫得比昨日情更切。

  曾大牛回答说:“石头不沉,曾大牛就反!”说完抱起一块大石头,往小溪丢去。

  奇怪,近百斤的大石头浮在水面,不下沉。

  曾大牛回家,把这件事说了,家里人还是说:“不能造反啊!不能造反啊!”

    第三天,曾大牛下田干活,走到半路,那群乌鸦又在曾大牛头顶大叫:“曾大牛,造反了!曾大牛,造反了!”叫得比上两次情更切。曾大牛有点生气,从路边扯下一片竹叶,说:“竹叶能当剑,曾大牛就反!”说着手捏竹叶向路边一块大石扔去,竹叶在半空化成三尺长,“当”的一声,将大石劈为两半。

  曾大牛回村,把这件事对全村人说了,众人都说:“这是天意,反得!反得!”

    众人拥立曾大牛为头领,招兵买马,筹备造反,并择定黄道吉日,揭竿起义。

  众人约定:“乌鸦仙”传达天意,叫众人谋反,造反那日,不得穿白衫裤。

  否则,就是对抗苍天,违逆天意,杀头祭旗。

    曾大牛的姐夫,是个刁滑之人。他想:“大牛舅仔,坐第一只交椅,我是姐夫,该坐第二只交椅;什么穿白穿黑,谁敢管我?”造反那口,姐夫故意穿了个全身白。

  姐夫刚出门,大黑公鸡跑到他面前,拦住去路,大声呼叫:“穿白衣服要杀头!”

    姐夫火了,大声应道:“丧门星!”说罢,手起剑落,把个黑公鸡杀了。

    姐夫走到水塘边,黑公鸭摇摇摆摆走上前,拦住姐夫,大声叫“穿白衣服要杀头!”姐夫生气地应道:“丧门星!”说着手起剑落,把个黑公鸭也杀了。

    姐夫走到大路,黑公鹅正在吃草,见他来了,拦住去路,也大声叫:“穿白衣服要杀头!”姐夫气极了,话也不说,手起剑落,把个黑公鹅也杀了。

    乌鸦山上,众人都穿着黑衣服,唯独姐夫穿白衣服,众人好不气愤!为不悖天意,曾大牛一声令下,把个姐夫杀了祭旗。

    曾大牛的姐姐,闻知弟弟不讲手足之情,把丈夫杀了,一怒之下,便上京城,密告皇帝,皇帝闻报大惊,即派兵马,杀气腾腾奔乌鸦山而来。

    曾大牛等众人,虽然勇猛拼杀,但因人少势弱,终敌不过朝廷兵马,尽被杀害。曾大牛的姐姐,来不及领到皇上恩赐,也在混乱中被朝廷兵马杀掉了。

    皇帝知道,曾大牛造反,是乌鸦作祟,便传旨风水先生,寻找乌鸦巢穴,斩草除根。

  寻来找去,见一山貌似乌鸦,山头有一座墓穴,料定必是乌鸦藏身之地,便唤人马挖掘。

  谁知,坟墓掘开,不见棺材,只见墓后有一条沟,直通山下。

  他们便跟踪挖掘,终于在山下溪边大石脚,掘到了棺材,打开一看,发现里面果然有三只乌鸦仔,尚未会飞,他们便把乌鸦仔杀了。

    曾大牛被杀后,每日晚上,便有一只乌鸦在山上大声哀叫:“曾大牛,曾大牛……”其叫声之凄惨,足使铁石心肠人下泪。听说那乌鸦是在为曾大牛招魂。

    从此后,人们便称那山叫乌鸦山,把那座古墓叫乌鸦地。

  故事八《小孤山的传说》

    引子:在安徽省宿松县郊外有一座高达百米、风景秀美独树一帜的奇山,山形似古代妇女头上的发髻,山体俊美,坐落在波浪涛涛的长江里,三面环水,只有一面挨着陆地,方便世人的出入,因此也叫“长江第一关”,在古时地形险要,是兵家必争的风水宝地。此山东看一支笔,西望太师椅,南观如撞钟,北观啸天龙,非常壮观奇特,香火旺盛,不知多少善男信女来此一游,抽得灵签一支,以求得妈祖娘娘的保佑。

    此山叫小孤山,自古以来就有很多传说,而我最喜欢的是故乡老人们津津乐道的一段传奇故事。

    话说从前有一位富有的员外,员外夫人早逝,只留下一爱女小姑。

  小姑天性活泼美丽,又聪明灵巧,深得父亲的宠爱。

  小姑十三岁那年,员外又娶了一位娇妻柳氏,柳氏本是一风尘女,对员外百般娇嗲,妩媚风情,直哄得员外对她眉开眼笑,疼爱的程度,不亚于对小姑。

    柳氏久不生育,表面上对小姑也还不错,但是小姑对她却敬而远之。每天除了吃饭,一家人在桌上相遇,小姑对她以礼相待,剩下时间,小姑总是躲在自己的闺中做女工,有时和丫环梅儿一起出去走走逛逛街市。

    小姑闲时无事,好坐在窗户前观看外面的景色,特别是对面一条街市,街市上繁华昌盛,日夜都很热闹,让她常常忘记对母亲的痛苦思念,有时一呆,就是几个时辰,也不觉得疲累。

    日子一久,她已养成了这个习惯,却不知楼下时常有一个后生在看她。

  一个楼上,一个楼下,天天如此,小姑却浑然不知。

  后生叫达古,住在小姑家的大宅子后面,只是家境一般,与老母相依为命。

  达古喜欢读书,一边种几亩薄地,虽说不是富贵,但日子也过得算是平静,自从发现小姑喜欢站在窗户前,他也习惯了天天看上几回,一日不瞧上一眼,心里就难受,夜晚也难以入眠。

  他很想接近小姑,但是人家是员外小姐,自己怎么可能有机会呢?。

    小姑喜欢在街市上东转转西转转,看到喜爱的什物会买一些回家。

  小姑特别喜欢吃瓜子,所以常常光顾一些卖瓜子的小摊,差不多都尝遍了,味道也差不多。

  这天,小姑正走着,看见有一家瓜子摊前挤得人满为患,一时好奇,叫梅儿前去看看。

  梅儿赶紧上前一瞧,脸色高兴起来,对小姑招了招手,那意思小姑自然懂得是瓜子好吃的意思,这是她们一贯的行为。

    小姑等在旁边,好不容易才等得人散尽,方看见瓜子摊前货已经不多了,原来小摊主很会做生意,第一天开张,买一送一,怪不得人都来抢呢。小姑有些失望,正准备走,摊主抬起头,对她一笑,说:“小姐,别走,这里还有上等的货色,不知小姐愿尝否?”

    小姑回身一望,吃了一惊,卖瓜子的摊主年轻俊美,一脸英气,全不像别的摊贩风尘仆仆不修边幅的样子。特别是他一双明亮的深眸正牢牢的的盯着自己,那一抹温柔让她心动,两人四眸交错,都红了脸。

  小姑轻轻的问:“有什么上等的货色还要藏起来?”

    摊主微微一笑,浑厚的声音很磁性:“小姐有所不知,这两包是我挑上等的瓜子单独制成,并且放在玫瑰花里特别浸泡过,加上几种调料味道香浓,清香怡人,吃起来也奇味无穷,这种瓜子我每日只炒两包,留给有缘人,看来小姐就是我今日的有缘人了,对有缘人价格我也不会贵到哪里去,卖的是一分快乐心情。

  ”说着,他在筐下面掏出两包瓜子,和别的包装没什么区别,只不过不同的是用红绳捆扎,红绳绾成蝴蝶结的模样,甚是好看。

  梅儿不等他递过来,迫不及待的抢过来递给小姑,小姑接过来看了看,也不打开,酡红着脸,转身就走。

  梅儿赶紧付过钱,撵上心慌意乱的小姐。

提交信息测一测您提升学历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