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课件有哪些?

作者:郜泽运时间:2023-07-18 01:04:14

导读:"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课件有哪些?1.整数的概念和运算-整数的概念介绍-整数的加减法-整数的乘法-整数的除法2.分式的概念和运算-分式的概念介绍-分式的加减法-分式的乘除法-分式的化简和约分3.代数式的概念和运算-代数式的概念介绍-代数"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课件有哪些?

1.整数的概念和运算

-整数的概念介绍

-整数的加减法

-整数的乘法

-整数的除法

2.分式的概念和运算

-分式的概念介绍

-分式的加减法

-分式的乘除法

-分式的化简和约分

3.代数式的概念和运算

-代数式的概念介绍

-代数式的加减法

-代数式的乘法

-代数式的因式分解

4.一次方程与一次方程组

-一次方程的概念和解法

-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和解法

-一次方程与一次方程组的实际应用

5.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数据的搜集方法

-数据的整理方法

-数据的分析方法

-数据的应用

6.直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

-三角函数的概念和计算

-直角三角形的实际应用

7.平面图形的认识和计算

-平面图形的概念介绍

-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

-平面图形的周长计算

-平面图形的实际应用

8.立体图形的认识和计算

-立体图形的概念介绍

-立体图形的表面积计算

-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

-立体图形的实际应用

  以上是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的主要内容,通过这些课件的学习,学生可以全面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运算方法,并且能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形象有趣的课件,使得课堂不再枯燥无味。

  虽然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课件只是起辅助教学的作用,但并不代表可以轻视,制作课件需要注意的问题。

  下面我为大家带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课件,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第一课时综合复习

  一、知识结构

  二、重要知识与规律总结

  (一)概念

  1、分式:(A、B为整式,B≠0)

    2、最简公分母:各分母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

    3、分式方程: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

  (二)性质

  1、分式基本性质:(M是不等于零的整式)

  2、幂的性质:

  零指数幂:=1(a≠0)

  负整指数幂:(a≠0,n为正整数)

    科学记数法:a×,1≤|a|<10,n是一个整数。

  (三)分式运算法则

  分式乘法:将分子、分母分别相乘,即

  分式除法:将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颤芦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即

  分式的加减:(1)同分母分式相加减:;

  (2)异分母分式相加减:

  分式乘方:(b≠0)分式开方:(a≥0,b>0)

  (四)分式方程解法

    1、解题思想: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

    2、转化方法:去分母(特殊的用换元法)。

    3、转化关键:正确找出最简公分母。

    4、注意点:注意验根。

  三、学习方法点拨

    1、两个整数不能整除时,出现了分数;类似地,两个分式不能整除时,就出现了分式。因此,整式的除法是引入分式概念的基础。

    2、分式的基本性质及分式的运算与分数的情形类似,因而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不断地与分数的情形进行类比,以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

    3、解分式方程的思想是把含有未知数的分母去掉,从而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来解,这时可能会出现增根,必须进行检验。学习时,要理解增根产生的原因,认识到检验的必要性,并会进行检验。

    4、由于引进了零指数幂和负整指数幂,绝对值较小的数也可以用科学记数法来表示。

    四、布置作业:课本第16章复习题。

  第二课时专题讲解

  一、分式运算中的常用技巧

    分式的运算以分式的概念、分式的基本性质、运算法则为基础,其中分式的加减运算是难点,解决这一难点的关键是根据题目的特点恰当的通分,并以整式变形、因式分解为工具进行计算。分式运算既突出了代数式的运算、变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注重了数学的思想方法,在历粗洞码年考试中是必考的重点内容之一,若能根据特点灵活选择解法,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约分求值:分母或分子是多项式时,先把分子、分母因式分解后约分求值。

  计算:

  解:原式=

    2、分步通分,逐步计算:以下题的解法加以说明,该题采用“分步通分法”,先将前两个分式通分,所得结果再与后面的分式通分,达到化繁为简。

  若一次性全面通分,计算量将非常大。

  我们在解题时既要看到局部特征,又要有全面考虑。

  计算:

  解:原式=

    3、合理搭配,分组通分:分组通分,可以降低难度,见下题。

    已知x=1 ,那么=________________。

    解析:先将第一、三项通分,然后再与第二项计算,最后代入求值。

  二、分式求值中的常用技巧

    分式求值在中考中出现频率较高且方法灵活,有时出现条件或所求代数式不易化简变形,当把代数式的分子、分母颠倒后,变形就容易了,这样的问题通常采用倒数法(把分子、分母倒过来)求值,见例1。

    例1、已知,求的值。

    解:∵,∴x≠0,∴,即。

    ∴,∴=。

    2、活用公式变形求值:若能对公式进行熟练地变形运用,可给解题带来极大方便,见例2。

    例2、已知x2-5x 1=0,求的值。

   岩哪 解:由x2-5x 1=0,知x≠0,由此得。

  ∴

    3、设k求值法(也可叫参数法):当已知条件以连等式出现时,可用设k法解题较简便,见例3。

    例3、已知:,求的值。

    解:设=k,∴b c=ak,c a=bk,a b=ck。

  ∴b c c a a b=ak bk ck,

  ∴2(a b c)=k(a b c),(a b c)(2-k)=0

    即k=2或a b c=0,代入到=k中。

    ∴原式=。即原式=或原式=-1。

    4、整体代换法:在计算代数式求值问题时,有时可采用整体代入法——即将条件等式(或变形后的条件式)整体代入求值,见例4、例5。

    例4、已知,,,求的值。

  解:∵,,,

    ∴,∴=。

    ∴。

    例5、已知a b=-8,ab=6,化简_________________。

    解:∵a b=-8,ab=6,∴a<0且b<0。

  ∴原式=

  三、布置作业

    课本第15章复习题。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数学老师上课前须写好数学课件,因为教案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依据。以下是为你介绍的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课件,欢迎阅读以及浏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学习目标

  1.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角角边”条件.

  2.能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条件,解决简单的推理证明问题.

  学习重点

  已知两角一边的三角形全等探究.

  学习难点

  灵活运用三角形全等条件证明.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探究

  学习过程:

  一.温故知新:

  1.我们已经学习过可以作为判别两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几种?各是什么?

  A12.三角形中已知两角一边有几种可能?A

  1.两角和它们的夹边.

  2.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1C1C二、新课

  1.读一读,想一想,画一画,议一议

  阅读教材P100

  两个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角边”或“AAS”).书写格式:在△ABC和△A1B1C1中

  ∴△ABC≌△A1B1C1(AAS)

  2.定理证明

  已知:如图,在△ABC和△DEF中,∠A=∠D,∠B=∠E,BC=EF,

  求证:△ABC与△DEF

  证明:∵∠A ∠B ∠C=∠D ∠E ∠F=180°

  ∠A=∠D,∠B=∠E

  ∴∠A ∠B=∠D ∠E

  ∴∠C=∠F

  在△ABC和△DEF中

  BEBCEF

  CF

  ∴△ABC≌△DEF(ASA).

  两个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角边”或“AAS”).

  三、例题:

  阅读教材例题:

  A四.小组合作学习

  1.如下图,D在AB上,E在AC上,AB=AC,∠B=∠C.

  求证:AD=AE.

  2下图中,若AE=BC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吗?请说明理由.BEC

  D

  AC

  (2)B3.课本P101练习1、2.3

  五.评价反思概括总结

  1.本节课我们探索得到了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又发现了证明三角形全等的一个规律AAS.并利用它可以证明简单的三角形全等问题.

  2.可以作为判别两三角形全等的常用方法有几种?各是什么?

  ①“SAS”公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ASA”定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SSS”定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AAS”定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作业

八年级上册数学函数课件

    在八年级的教师需要制定关于函数的教学,那么都有哪些好的课件呢?下面是我分享给大家的八年级上册数学函数课件,欢迎阅读。

  八年级上册数学函数课件篇1

  教学目的:

    1.了解常量与变量的意义,能分清实例中的常量与变量;

    2.了解自变量与函数的意义,能列举函数的实例,并能写出简单的函数关系式;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

    4.对学生进行相互联系、绝对与相对、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和爱国、爱党、爱人民的教育,数学教案-函数。

  教学直点:

    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函数概念。

  教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首先请同学们看一组境头:(微机播放今夏抗洪片段)唤起学李卜生对今夏洪水的回忆,对学生渗透爱国、爱哪唤穗党、爱人民的教育。

  二、形成概念

  (一)变量与常量概念的形成过程

  1.举例、归纳

  引例1:沙市今夏7、8两个月的水位图(微机示图)

    学生观察水位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微机示意)引出“变量”。

  引例2:汽车在公路上匀速行驶(微机示意)

  学生观察汽车匀速行驶的过程,加深对变量的认

    识,引出“常量”。

    设问:一个量变化,具体地说是它的什么在变?什么不变呢?(微机显示:下方汽车匀速行驶,上方S的值随t的值变化而变化。)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是量的数值变与不变。

    归纳变量与常量的定义并板书。

  2.剖析概念

    常量与变量必须存在于一个变化过程中。判断一个量是常量还是变量,需着两个方面:①看它是否在一个变化的过程中,②看它在这个变化过程中的取植情况。

  3.巩固概念

  练习一:

    1.向平静的湖面投一石子,便会形成以落水点为圆心的一系列同心圆(微机示意)。①在这个变化过程中,有哪些变量?②若面积用S,半径用R表示,则S和R的关系是什么?;π是常量还是变量?③若周长用C,半径用R表示,C与R的关系式是什么?

  2.(见课本第92页练习1)

    学生回答后指出:常量与变量不是绝对的,而是对于一个变化过程而言的`。

  (二)自变量与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1.举例、归纳

    (微机一屏显示两个引例)学生再次观察引例1、2两个变化过程,寻找共同之处:①一个变化过程,②两个变量,③一个量随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

    若两个量满足上述三个条件,就说这两个量具有函数关系。(引出课题并板书)

  设问:上述第三条是形象描述两个变量的关系,具体地说是什么意思?

  以引例2说明:(微机示意)

  设问:在S=30t中,当t=0.5时,S有没有值与它对应?有几个?

  反复设问:t=l,1.5,2,3……时呢?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对于变量t的每一个值,变量S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

  所以两个变量的关系又可叙述为:对于一个变量的每一个值,另一个变量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

  即一种对应关系。

  (微机出示)。

    在s=30t中,s与t具有这种对应关系,就说t是自变量,S是t的函数。引出“自变量”、“函数”。

    归纳自变量与函数的定义并板书,初中数学教案《数学教案-函数》。

  2.剖析概念

    理解函数概念把握三点:①一个变化过程,②两个变量,③一种对应关系。判断两个量链亮是否具有函数关系也以这三点为依据。

  3.巩固概念

  练习二:

  l)某地某天气温如图:(微机示图)气温与时间具有函数关系吗?

    学生回答后指出这里函数关系是用图象给出的。

    2)宜昌市某旅游公司近几年接待游客人数如表:(微机示表)游客人数与时间具有函数关系吗?学生回答后指出这里函数关系是用表格给出的。

    3)在S=?d中,S与R具有函数关系吗?C=ZπR中,C与R呢?(微机显示变化过程)学生回答后指出这里函数关系是用数学式子结出的。

    4)师生共同列举函数关系的例子。

  三、例题示范

    (微机出示例1,并演示篱笆围成矩形的过程。)

    指导:1.篱笆的长等于矩形的周长;2.S与1的关系式,即用1的代数式表示S;3.表示矩形的面积,需先表示矩形一组邻边的长。

    解题过程略。

  变式练习:

  用60m的篱笆围成矩形,使矩形一边靠墙,另三边用篱笆围成,(微机示意)

    1.写出矩形面积s(m?)与平行于墙的一边长l(m)的关系式;

    2.写出矩形面积s(m?)与垂直于墙的一边长l(m)的关系式。并指出两式中的常量与变量,函数与自变量。

  四、反馈练习(微机示题)

  五、归纳小结

    1.四个概念:常量与变量,函数与自变量。

    2.两个注意:①判断常量与变量看两个方面。②理解函数概念把握三点。

  六、布置作业

  1.必做题:课本第95页,练习1、2.

  2.思考题:

  ①在y=2x+l中,y是x的函数吗??=x中,y是X的函数吗?

  ②引例2的s=30t中,t可以取不同的数值,但t可以取任意数值吗?

  教案设计说明

    根据本节内容的特点——抽象、难懂的概念深。

    我按以下思路设计本课:坚持以观察为起点,以问题为主线,以培养能力为核心的宗旨;遵照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遵循特殊到一般,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认识规律。教学过程特突出以下构想:

  一、真景再现,引人入胜

    上课后,首先播放一组动人的抗洪镜头,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过来,学生情绪、课堂气氛调控到最佳状态,为新课的开展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因为它真实、贴近学生的生活,所以唤起他们对今夏所遭受的那场特大洪水的回忆,教师有机地对学生渗透爱国、爱党、爱人民的教育。

  二、过程凸现,紧扣重点

    函数概念的形咸过程是本节的重点,所以本节突出概念形成过程的教学,把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归纳、剖析与巩固。

  第一阶段里举学生熟悉的、形象生动的例子,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尔后归纳。

  第二阶段里帮助学生把握概念的本质特征,提出注意问题。

  第三阶段里引导学生运用概念并及时反馈。

  同时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着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

  引导学生从运动、变化的角度看问题时,向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三、动态显现,化难为易

    函数概念的抽象性是常规教学手段无法突出的,为了扫除学生思维上的障碍,本节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声、像、动画特征,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静态方式的动态化,直观、深刻地揭示函数概念的本质,突破本节的难点。同时教学活动中有声、有色、有动感的画面,不仅叩开学生思维之门,也打开他们的心灵之窗,使他们在欣赏、享受中,在美的熏陶中主动的、轻松愉快的获得新知。

  四、例子展现,多方渗透

    为了使抽象的函数概念具体化,通俗易懂,本节列举了大量的生活中的例子和其他学科中的例子,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加强学科间的渗透,知识问的联系,也增强学生学数学、的意识。

  八年级上册数学函数课件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应用所学的函数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会建构函数“模型”.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一次函数的应用问题,发展抽象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变量与对应的,形成良好的函数观点,体会一次函数的应用价值.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一次函数的应用.

  2.难点:一次函数的应用.

  3.关键:从数形结合分析思路入手,提升应用思维.

  教学方法

  采用“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逐步地熟悉一次函数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范例点击,应用所学

  例5小芳以米/分的速度起跑后,先匀加速跑5分,每分提高速度20米/分,又匀速跑10分,试写出这段时间里她的跑步速度y(单位:米/分)随跑步时间x(单位:分)变化的函数关系式,并画出函数图象.

  y=

    例6A城有肥料吨,B城有肥料300吨,现要把这些肥料全部运往C、D两乡.从A城往C、D两乡运肥料的费用分别为每吨20元和25元;从B城往C、D两乡运肥料的费用分别为每吨15元和24元,现C乡需要肥料240吨,D乡需要肥料260吨,怎样调运总运费最少?

  解:设总运费为y元,A城往运C乡的肥料量为x吨,则运往D乡的肥料量为(-x)吨.B城运往C、D乡的肥料量分别为(240-x)吨与(60 x)吨.y与x的关系式为:y=20x 25(-x) 15(240-x) 24(60 x),即y=4x 10040(0≤x≤).

    由图象可看出:当x=0时,y有最小值10040,因此,从A城运往C乡0吨,运往D乡吨;从B城运往C乡240吨,运往D乡60吨,此时总运费最少,总运费最小值为10040元.

  拓展:若A城有肥料300吨,B城有肥料吨,其他条件不变,又应怎样调运?

  二、随堂练习,巩固深化

  课本P119练习.

  三、课堂,发展潜能

  由学生自我本节课的表现.

  四、布置作业,专题突破

  课本P120习题14.2第9,10,11题.

  板书设计

  14.2.2一次函数(4)

  1、一次函数的应用例:

  练习:

哪里又人教版八年级上数学的全套课件下载?要免费的

  中学学科网,不过自己建立一个账号,在下载并安装e网通软件,每天象挂QQ一样,一个小时赠送一个点,这样你将有足够的点数去下载课件了,有的还不需要点数就能直接下载。

  很方便。

  在百度上打字:中学学科网。

提交信息测一测您提升学历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