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的特点有哪些?

作者:席浩卓时间:2023-07-18 01:56:38

导读:" 苏州园林的特点有哪些?1.古老而精致的设计:苏州园林作为中国传统园林的代表,经过数百年的演变和传承,其设计理念和技艺已经达到了独特的境界。其特点之一就是注重空间的精致布局和景观的变化。通过灵活运用水、石、树、花等元素,苏州园林在有限的空间内营造出丰富多样的"

苏州园林的特点有哪些?

  1.古老而精致的设计:苏州园林作为中国传统园林的代表,经过数百年的演变和传承,其设计理念和技艺已经达到了独特的境界。

  其特点之一就是注重空间的精致布局和景观的变化。

  通过灵活运用水、石、树、花等元素,苏州园林在有限的空间内营造出丰富多样的景观效果,让人在其中流连忘返。

  2.精心雕琢的建筑:苏州园林的建筑也是其特点之一。

  园林中的建筑往往经过精心设计和雕琢,注重细节的处理。

  比如说,石桥、廊亭、亭台楼阁等建筑,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特色,还充分考虑了园林整体的布局和风格。

  这些建筑以其独特的形式、精美的雕刻和丰富的装饰,成为苏州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

  3.借景和自然融合:苏州园林善于利用周围的自然环境和人工景观相结合,实现自然与人工的和谐统一。

  通过巧妙的布局和设计,苏州园林将周围的山水、湖泊或河流等景观与园林内部的建筑、植物、水景等相互呼应,相得益彰。

  这种借景和自然融合的设计手法,使得苏州园林具有了独特的景观魅力和审美价值。

  4.融入人文历史:苏州园林不仅仅是景观的展示,更是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的传承和弘扬。

  在苏州园林中,不仅可以欣赏到精美的自然景观,还会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浸润和人文历史的底蕴。

  园林中的建筑、雕刻、书法等艺术形式,都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使得苏州园林成为了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

  5.生活与艺术的结合:苏州园林不仅仅是供人观赏的场所,更是生活和艺术的结合。

  在苏州园林中,人们可以感受到自然的美好、人文的魅力,并且可以在其中休憩、游玩、品茗、作诗等。

  苏州园林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也是人们表达情感和追求艺术的场所。

  总结起来,苏州园林的特点在于其古老而精致的设计、精心雕琢的建筑、借景和自然融合、融入人文历史以及生活与艺术的结合。这些特点使得苏州园林成为了中国传统园林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和艺术的重要遗产。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苏州园林》

  【#课件#导语】课件要具有可教性。

  制作多媒体课件的目的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既要有利于教师的教,又要有利于学生的学,所以制作的课件要与课堂内容有密切联系,具有教导积极向上意义。

  下面是无整理分享的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苏州园林》,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一】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从整体到局部多方面说明事物的方法在整体把握全文的基础上,体会文章的结构美。

    2学习本文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从反复诵读和重点词句赏析中,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3运用多种媒体,创设丰富情境,通过调动学生合理互动的想象,引导学生感知园林的画意美

    4、利用课上所学,迁移对比苏州和我校丰富的园林文化资源和网络咐橡世资源,在生活中体味苏园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博大内涵。

  二、教学要点、难点:

    1、作者是如何抓住苏州园林的特征,并突出这个如扰特征的。

    2、严谨的结构层次,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

    3、合理互动的想象、苏园画意美的感知、相关资料的迁移对比。

  三、教具的使用:多媒体powerpoint课件

  四、教学步骤和实施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是否了解近几天苏州城交通不太顺畅、空气轻度污染的原因?

  明确:处处修路,处处施工,整个苏城像个大工地……

  1、如此大兴土木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城市的急剧膨胀、明年世界遗产大会的召开……

  2、世遗会为什么被选在苏州召开,作为苏州市民你有何感想?

    (视频资料的播放)明确:苏州的拙政园、留园、狮子林和环秀山庄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作为苏州市民不能不骄傲。视频结尾处说苏州人的园林情结暂且按下不表,今天让我们一起步入有深厚园林情结的叶圣陶老先生的《苏州园林》

  (二)讲析

  把握全文结构(苏园特征)

    1、(幻灯显示2课题、作者及英文)叶圣陶,1894年生,我国现代作家、语文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他原籍江苏苏州吴县,22岁之前,他一直生活在苏州,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又有深厚的感情和深入的研究。

  本文是叶老病愈后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言。

  TheClassicalGardensofSuzhou(苏州古典园林)。

  2、(解题)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足以说明苏州之美。

  苏州的园林艺术历史悠久,现存园林远则上千年,近则四五百年,全城有一百多处园林,可以说是集历代江南园林艺术之大成。

  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分别代表了宋、元、明、清四代不同的艺术风格。

  叶圣陶先生从欣赏者的角度,抓住苏州园林的基本艺术特征,作了具体而生动的说明。

  3(范读开头两段,幻灯展示3-6)苏州园林的地位和特征

  ⑴请对出“江南园林甲天下”的下联?(苏州园林甲江南)

  ⑵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总体印象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引出苏州园林的?

    明确:a、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标本地位决定了苏州园林值得鉴赏、不该错过,即:窥苏州园林之一斑,见各地园林之全豹!

    b、用作比较的方法,通过与其他地方的园林比较,说明苏州园林是各地园林的标本。

  ⑶(他山之石)各地园林都有自己的特色,上学期我们学过的瓜州于园的设计风格是什么?(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奇)

    ⑷(苏园特征)苏州园林的设计理念是什么?(凭什么能成为中国园林的标本?)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⑸(操作方法)如何体现出出入画的原则?

    为了达到“衡肢完美的图画”的目的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课件显示图片欣赏(幻灯12-21),把握重点部分脉络。

  1、让我们一起走入苏州园林,欣赏下面苏园美景图片,说说在这些苏州园林的图画中你都看到了哪些景物?看后的感觉如何?

  明确:有亭台轩榭、有假山池沼、有花草树木、有镂窗廊子……

    3、刚才同学们各抒已见,或云园林斗拱飞檐,仿佛鸟儿要振翅欲飞,十分生动;或云园林曲径通幽,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下面老师谈谈我的感想。

  明确:或曲径通幽,或庭院幽深……倏忽间似乎深谙了其中的深味,转瞬间又无法洞悉其神韵,完完全全被苏园图画的完美、内涵的博大精深折服,却不能用言语表达!

    4、下面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仔细阅读课文中的三至六段,看看苏州园林在具体设计时是如何体现四个讲究的。

  阅读要求:⑴自由读,读准字音,掌握字形

    ⑵和邻座讨论,尝试画出你认为可以概括各段意思的中心句。

  提问:a、四个语段按照什么顺序,各语段间能否互换?

  b、布局、配合、映衬和层次用的是否精准?

    明确:“亭台轩榭”是园林中的主要建筑,分布范围广,风格类型一致,用“布局”最能说明这类设置的全局性和整体性。

  “池沼”在园林景色中主要起连通、映照、组织作用,平旷的图景或大小不一、相互关联的若干景点,用“配合”一词最为恰当。

  “花草树木”美在千姿百态的形态组合和万紫千红的光色辉映,因而用“映衬”。

  “近景远景”不是园中的单一的、某一类,而是同一方面的景色整体画面,所以说“层次”。

  可见作者遣词很准确,贴切。

  详解重点段落,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和画意美

  1、请同学读第三段,思考

    ⑴苏州园林中亭台轩榭等建筑的布局和其他地方有何不同,为什么要这样?(亭台轩榭等建筑的布局突出自然之趣,决不讲究对称。)

    ⑵这一自然段写法上有什么特色?明确:作者运用比较和比喻的说明方法,使读者对苏州园林的布局特点有了明确的认识。

    2、齐读第四段,试着给语段分层。(精讲)

  ⑴苏园中是否都有假山和池沼,苏园主人造假山和池沼的原因是什么,遵循的是什么原则?

  “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怡情山水、置身山间,让人暂时“忘却”尘世的喧嚣、烦忧!达到“叠山理水,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效果

    ⑵引导分析说明层次。

  明确:首先说明“假山的堆叠”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艺术,指有创造美的方式方法;技术,指生产操作方面的技能),有“自然之趣”,能使游人“只觉得身在山间”。

  其次写池沼。

  先抓住关键,说明“大多引用活水”,然后从动静的配合上说明了苏州园林的池沼多姿多彩,各具匠心又有其共同特色。

  通过对假山池沼的形象说明,让读者对苏州园林的山水既有画意又有诗意的特点留有深刻印象。

  ⑶以下有关我校水假山的资料,及《于园》中的语句各表明了什么?

    “惠荫园水假山的堆叠技法是采用数十块重达几吨的太湖石,横卧互压互咬,合拢至中间,运用石拱桥的力学原理挑压堆砌而成,在我国园林中堪称孤例。”

    “瓜州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胎于石,娠于磊石之手,男女于琢磨搜剔之主人,至于园可无憾矣。”

    明确:a、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

    b、成功的假山不仅需要奇石和能工巧匠,也离不开园林主人的精心构思;自然界没有长得完全相同的真山,园林中也不应有堆叠得一模一样的假山。一句话,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⑷池沼的安排有何讲究?

  池沼大都引用活水,池沼设计因地制宜,桥梁安排决不雷同,河岸边沿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3、指导学习第5自然段。

  ⑴自读这一段,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应注意些什么?

    注意高树与低树、落叶树与常绿树、季节不同的花树的相间映衬,栽种中式的藤萝、不栽西式宝塔样的松柏、阅兵式似的行道树。

    ⑵逐句分析:第一句是中心句。

  第二、三两句从正面概括说明栽种上“着眼于画意”,是空间上使高低树俯仰生姿,互相映衬;一是根据季节变化“花树相间”,达到四时不谢。

  第四句从修剪和栽种方面说明“着眼画意”。

  第五、六两句举例说明苏州园林树木的画意美。

  4、讲析第6自然段

    ⑴在苏园里安排“镂空的花墙、无所依傍的廊子、一面大的镜子……”这样做想达到什么目的?为了避免一览无遗、为了体现柳暗花明;为了增加景致的深度、层次和观赏点;为了给人“如在画中、美不胜收”的感觉。

  ⑵你能运用刚学到的知识,谈谈你对杜甫的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的理解吗?窗子本来是起阻隔作用的,可是推开窗户,西边的山岭,白雪皑皑,尽收眼底,反而别有洞天,是景外有景,景中有景……

  略谈其他段落

    1、完成或达到了四个讲究后苏州园林就可以成为处处完美了吗?苏州园林大处十分讲究,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小处也“不可忽视”,更进一步说明了苏州园林的“处处入画”。

    2、苏州园林各个角落都注意画意美,门和窗简朴而别具匠心。

  苏州园林的彩绘也“自出心裁”。

  这几节是紧紧围绕“处处入画”的说明中心来说明的,而且巧妙地照应了第一段中“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之句。

  三、反馈和迁移

  1、设计者和匠师们的设计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完美的图画的效果,你能从文中找到例句证明吗?(从游览者的角度来谈)

  2、游览苏州园林有没有观赏角度和观赏时间?谈谈你的看法!

    “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角度)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3、“鱼戏莲叶间”和“荷动知鱼散”这两句诗意境上有何不同,你更喜欢哪句?(链接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看网上论坛帖子)

    4、(提供相关网站)文章结尾叶老说“可以说的不止以上这些”的确,苏州园林值得我们了解的还有很多很多,介绍苏州园林的方法和思路也不会只有本文的一种。它要我们亲身去体验、用心去品味、执画笔来描绘、写文章来赞美……

  

【篇二】

  (一)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了解苏州园林在设计和建造上的独特创造,从而得到美的享受和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

    2、认知目标:学习本文总说和分说的结构。

    理解课文说明语言多样性。

  (二)教学设想:(第一课时)

    1、学习重点:总分式的结构和生动严密的语言。

    2、教学方法、手段:利用幻灯等直观式教学手段,便于学生理解课文。

  对学生掌握总分式结构进行学法指导。

  课堂教学力求讲练结合。

  3、预习要求:

    (1)粗读课文,给预习提示中加点的字注音,标注小节。

  (2)思考问题:《故宫博物院》一课介绍御花园时称“进入苏州园林”,由此可见苏州园林地位如何?(从文中找答案)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学习过《故宫博物院》,其中介绍皇家御花园时称“进入苏州园林”,为什么皇家园林要和小小苏州城的园林相仿?今天我们学习的《苏州园林》会给大家一个答案。(板书课题、作者)

  集体朗读预习提示,回答下列问题:

    1、作者介绍:叶圣陶,苏州人,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有体会。

    2、苏州园林的特点:富有诗情画意,是艺术品。

    3、学习重点:说明语言严密生动,运用总分式的结构。

    展标:总分式的结构,严密生动的语言(分行板书教学目标)。

  二、检查预习:

    1、字词注音:请同学顺序读出,用幻灯片打出正确答案,集体朗读两遍,标注到课文中。(补充的当堂注音)

    轩榭、重峦叠嶂、丘壑、嶙峋、镂空、蔷薇。

    补充:相间、斟酌、模样、对称、庸俗、阑干。

  2、回答思考问题,导入课文学习:(预习布置粗读课文)

    请学生回答思考问题,也就是我上一课就提出的问题,请学生用文中的语句回答:“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三、分析总体结构

  1、上面同学回答的很正确,就是课文第一小节听这句话

    板书:各地园林的标本。这说明了苏州园林的地位。

  下面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看看这一节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课文最后一节说“不止这些”却又“不再多写了”,为什么?

    开头总领全文。结尾留有余地,给人回味。

    板书:不止这些。

    2、那么苏州园林有什么独特之外,可成为各地园林的“标本”?我们学过说明一个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征。请同学们集体朗读第二节,找出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务必使……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板书: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为了说明这个特点从哪向个方面说明:(四个“讲究”)。

    板书: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映衬近景远景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

    这样力求完美,目的是什么?愿游览者“如在图画中”。

    3、请同学们速读3-6节,看看依次写了什么?和我们刚学的内容有什么关系?3-6节依次照应第2节中的四个“讲究”。

    4、仅从大处讲究能称得上是“完美”的图画吗?不能,还要从小处注意处处体现画的完美。速读7-9节看看要注意什么?

  7节:图画美8节:图案美9节:色彩美(板书)

  5、从3-9节4个“讲究”、3个“注意”我们可以看出课文的主体部分采用哪种结构形式?总说--分说

  四、精读4、5两节:

    1、根据图片看课文是怎样表现出苏州园林的特点,(4-5节为主)。

  (1)这一节说明了什么?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2)哪一句是中心句?哪几句写假山,哪几句写池沼?这是哪种结构形式?1句、2-3句、4-11句,总分式。

  (3)写池沼除了写水还写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安排?

    还写了桥、石岸、花草、鱼。处处写“画”。

  (4)“艺术”和“技术”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调换。概念层次高下不同文章重点突出的是前者。

  (5)“雷同”能否用相同“相同”替换,为什么?

    不能替换,感*彩不同。

  小结:总分式结构(中心句—支撑句),说明语言的严密性(板书在教学目标上)

  2、自读第五节回答问题(不讨论,根据第四节为例做)

    (1)结构形式?(怎么找出来的?)总分式(第一句中心句,下面分说了栽种和修剪两部分)。

    (2)用了哪些表达方式:描写、议论、说明。

    这些体现了说明语言生动性。

  五、总结:(回应教学目标,时间允许完成练习)

    1、根据说明事物的特征安排结构。

    2、说明语言的多样性体现在:以说明为主兼顾其他表现形式;运用概括和描述性的句子;用准确、周密、精确。

    练习:课后练习三、四。

    六、作业:抄写字词注音,完成课后练习一。

初中初二上册语文课件:《苏州园林》

  【#课件#导语】课件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经过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任务分析,教学活动结构及界面设计等环节,而加以制作的课程软件。下面是整理分享的初中初二上册语文课件:《苏州园林》,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一镇世迟】

  一、课文分析:

    说明文,上出趣味是关键。

  如果仅仅重复一些学生早已熟悉的概念,如结构、说明方法等,学生必然会产生厌倦。

  本文的核心是说明苏州园林的独特之美,作者称之为“完美的画面”,文中分七个部分来说明什么是真正的“完美”,前四个部分从园林的整体结构来说,后三个部分从局部细节来说,这才是老师需要强调的重点内容,也是我教学的重点所在。

  我在教学时,文章的结构、说明方法都交给学生来归纳,扣住“画面”,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对照段落内部层次认识园林之美。

    上这一课,有短教长教的分别,我选择了长教,用了两课半的时间来上,我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通过这一课,了解园林之美,感受蕴含其中的文化。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自读,把握文章的说明对象及层次结构、说明顺序。

    2、通过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理解园林之美的内涵。

  三、教学准备:

  园林图片、能够与园林意境相联系的诗句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简介西方园林(展示古埃及园林、古巴比伦空中花园及凡尔赛宫的图片),西方园林重在彰显人的力量,表现出改造自然的气魄,古老的东方园林又展现出什么特色呢?

    2、自读文本,把握文章基本要素。

  朗读课文,思考两个问题:

  ①作者如何评价苏州园林在中国园林中的地位?

  ②文中写了哪些有关苏州园林的内容?

  (朗读完后,学生回答)

    归纳:(1)“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标本”,在这里指在某一类事物中可以作为代表的事物。

  换言之,作者将苏州园林当成了全国园林的代表。

  (2)文中写到有关苏州园林的内容:建筑的布置③、假山和池沼④、树木花草⑤、花墙和廊子⑥、角落⑦、门窗⑧、颜色⑨(学生在文中勾画出各段中心句)

    (3)作者既然将苏州园林作为全国园林的代表,读一段《大百科全书》中对园林的介绍,看看在文中有没有与之类似的内容。

    补充材料1:不论面积大小,每座园林几乎都包括了当时所有可能使用的造园手段。

  ……它们的格局大都以山、水、泉、石为骨骼,以花、木、草、树为烘托、以亭、榭、楼、廊为连缀。

  这些自然的、人工的要素由于比重的大小、品类的差别、组合的疏密,式样的异同,便形成了不同的基本风格。

    ①(学生回答)“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四个方面同样是从整体上来写园林的结构)这句话与下文什么关系?(与③④⑤⑥是总分的关系)

  ②为什么《大百科全书》将“山、水、泉、石”放在首位,作为园林的结构的基础,而本文却将“亭台轩榭的布局”放在首御李位?

    提示:在《大百科全书》中,强调园林的要素,以什么为首?(自然)本文着重从园林的整体结构上来写,亭台轩榭是园林的主体结构。

  ③⑦-⑨与这段文字无关吗?

    提示:本文说明的核心是什么?“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⑦-⑨所写的就是一个个细小的点,同样也是返隐“完美”的。

  ④作者从七个方面来说明苏州园林的美,按什么顺序排列?(整体-局部)

  3、细读文章,析方法、分层次,解读园林之美

  (1)作者用了打比方的方法,将苏州园林比方为“完美的图画”,那么什么样的图画才是“完美”的?(细读文本,根据提示划分层次、勾划关键词,在老师的引导下分析归纳)

  提示:

    ①文中说明园林建筑特点时,还用了哪些与图画有关的词句,圈出来。

    ②给每个段落内部分层,看看各段讲了几层意思,用的最主要的说明方法是什么,同时把其它说明方法记录在书上相关位置。

  (学生分层次,圈关键字)

  (2)归纳与图画有关的词句:

  “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

  “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又是入画的一景”

  “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门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

    实际上,在其它小节,虽然没有直接提到图画,也与图画有关,如⑥强调景致的深度,这也是中国画的特点之一,有深度才能有内涵。⑨写颜色,表现了中国画的特点,画在白色的宣纸上,以留白幻化出云雾瀑布,与西方绘画艳丽的色彩完全不同。

    作者在文中借图画说明园林之美,一方面是因为本文原本就是一部摄影集的序言,摄影也一种美术,作者这样写更加直观;另一方面作者将苏州园林最主要的特征归纳为“一幅完美的图画”,而这些内容均围绕这一特征展开。什么是“完美的图画”?我们进入文章来分析。

  (3)析方法,分层次,解读“完美”(学生先分层,归纳主要说明方法,再依据提示进行分析)

    ③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分两层,以“这是为什么”为标志,前面提现象,后面作解释。两层均有做比较的方法)

  提示:

    图案画与美术画的区别在哪里?(图案画可以复制,简单而规整。美术画需要创造,是自身情感的自然流露,不可能规整对称)

    归纳:“完美的图画”表达了自然流露的情感,而非依照固定的模式,因此避免对称,追求“自然之趣”。

    ④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分三层,总写、假山的堆叠、池沼的设置。后面几节的说明方法都是举例子)

  提示:

  作者写假山的堆叠,同样用了做比较的方法,突出了什么?(堆叠的艺术,与上文图案画与美术画的比较对应)

  为什么需要“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见到过许多真山真水,才能仿照自然)

    园林在池沼的设置上如何仿照自然?“一幅画”“入画的一景”是什么样的画?(“大多引用活水”,保持水的流动,在自然界唯有流动才能称为“活水”;河流任其自然;“鱼戏莲叶间”是最富江南特色的场景,且富有动感。

  这样的画是代表江南自然风光的。

  )。

    补充材料2:《狮子林即景》(元维则):“鸟啼花落水西东,柏子烟青芋火红。

  人道我在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

  ”狮子林是苏州名园,以假山著称。

  “水西东”写此处还有水与假山配合,鸟忽西忽东,说明水面还很大。

  “柏子烟青芋火红”则表现了深秋季节的树木景象,与假山配合,给人以身处山野的感觉。

    归纳:“完美的图画”表现在假山池沼上时,就是对自然的仿照,仿照的成败在于设计者能否有丰厚的积累,将现实中的真山真水融入进去。

    ⑤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分四层。

  总写,栽种、修剪、局部之美)。

  提示:

  “画意”通过什么在哪里?(高低、四季的配合)

    为什么不需要“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人工的痕迹太重)园林依然要追求自然的效果。

    作者将“古老的藤萝”比方成“一幅好画”,这幅画什么样?(有写意,“盘曲嶙峋的枝干”如写意的笔画;有渲染,“满眼的珠光宝气”如浓墨重彩的渲染。这幅画会随着四季变化)

    追求自然的效果,没有人工的痕迹吗?(不同树的搭配,古老藤萝的栽培,都离不开人工。但要求融人工与自然之中)

    归纳:完美的图画在这里表现了对自然精华的提炼,并且融人工于自然之中。

    ⑥讲究近景远景的配合。(分三层,总写,说明理论,举例说明)

  提示:

  墙壁为何能“隔而不隔”?(“墙壁上有镂空的图案”,分隔开的空间相通)

  廊子为何能“界而未界”?(“廊子大多是再两边无所依傍的”,空间相连)

  “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目的是什么?(增加景致的层次)

    补充材料3:“私家宅园多数规模很小,四周高墙环绕,因此必须充分利用路径、山石、建筑组成曲折变化的众多空间,彼此分隔又相互渗透,以求取得小中见大的效果。

  其中,空间尺度的对比和多角度、多层次的画面成景是最主要的手法。

  ”(《大百科全书》)安放镜子的园林必然面积不会太大,否则如何将景物尽收其中。

    归纳:园林通过花墙和廊子将景致的层次增加,也就使小小的园林有了深邃的内涵,通过对自然的改造,让自然多了深意,这是自然与人工结合的极好范例。

  ⑦角落的图画美(分两层,总-分)

  提示:

  园林中通过什么来让角落亦有图画美?(“几丛书带草”“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都是常绿、面积很大的植物)

    这些角落,同样也是一个微型的园林。⑤表现园林的花草树林汲取了自然精华,而这些小小的角落同样也有什么样的自然精华?(浓缩)

    归纳:园林在“极小范围”浓缩了自然。

    ⑧门窗的图案美。(三层,总——门窗图案美——摄影家)

  提示:

    为什么作者说园林是美术画,而门窗则是“高度的图案画”?(园林原本是私人宅邸,是用来生活的。园林的门窗是可以复制的,一些经典的造型反复出现,都表现了一种生活情趣)

  今天,园林已经没有人居住了,什么人来发现这种生活情趣?(摄影家,“斟酌着光和影”,用他们的照片传递这种情趣)

    归纳:门窗是园林中人工痕迹最重的地方,但也让园林与我们的生活联系起来。

    ⑨色彩的淡雅美。(三层,总——色彩——与花草映衬)

    园林的色彩不取刺眼的色彩,是为了配合衬托什么?(“草木的绿色”,“各种花明*眼”)⑤中写古老的藤萝,开花时“满眼珠光宝气”,与之恰好对应。花的繁盛,也需要淡雅的背景来衬托。

    归纳:园林的核心是亭台轩榭、假山池沼、花草树木,而淡雅的背景不仅可以衬托出它们的美丽,也带给人安静闲适的感觉,以静静欣赏。

  总结:完美的图画体现在哪里?(自然之趣)这自然之趣如何得到的?(通过人工的追求,融人工于自然,以人工浓缩自然,展现自然精华)

    有意思的是,在中国的诗歌中,常常写景,而那些千古流传的名句就是因为其中巧妙地融入了人工的情感才被人称道。我们发现,这些名句中展现的意境,在园林之美中同样能够找到。

    4、拓展,看诗句,悟意境。

    (1)说说下列诗句所展现的意境在哪些可以在作者笔下的园林之美中发现。

    ①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李贺(高树低树,不同花时的花树相互映衬)

    ②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高骈(盛开的花明艳动人,“微风起”,表现了一种安静闲适的感受。

  “水晶帘”同样是不刺眼的色彩)。

  ③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在极小范围内依然给人以美的享受)

    (2)园林的结构之美在现代建筑中同样可以运用,当代中国的建筑设计大师王澍在他设计的中国美院象山校区中,就把假山洞、假山的起伏移植到了门洞及屋顶上,表现了环境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3)追求自然之美,追求自然与人工的融合,这是中国文化的核心精神之一,这在苏州园林中得到了完美的展现。在我们身边,也有这样的园林,大家可以走进去,去感悟文章所写的精神。

  

【篇二】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抓住事物特征,从整体到局部多方面说明事物的方法。

    2.引导学生感知园林的画意美。

    3.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其中,调动学生合理互动的想象,引导学生感知园林的画意美,和从反复诵读、重点词句赏析中,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学习本文抓住事物特征,从整体到局部多方面说明事物的方法是教学难点。

  教学步骤:

  一、激趣以导入

    多媒体投影课前大家搜集的有关苏州园林的图片,师生边欣赏边交流感受,通过创设情景,激发起学习兴趣,导入新课学习。

  二、披文以感悟

    1.组织学生大声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2.请同学们谈朗读课文后的发现、感受,或提出不懂的问题。

    3.巧妙过渡,研读第二段。

  三、合作以探究

    1.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仔细阅读课文的三至六段,合作探究苏州园林在具体设计时是如何体现四个“讲究”的,作者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要求大家边读边标画关键句,并尝试在课本空白处做旁批。

    重点学习第五、六段,通过反复诵读,调动学生合理互动的想象,引导学生感知园林的画意美,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2.叶圣陶先生已经把四个“讲究”介绍的很清楚了,苏州园林的“画意美”也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为什么还要写7、8、9、10段呢?去掉行吗?同学们自由朗读这四段,思考交流。

  四、巩固以拓展(含作业)

    1.师生共同总结对本课的收获、感悟。

    2.拓展延伸,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完成。

    ⑴写一篇文章,介绍你游玩过的一座园林,200字左右。

    ⑵说明一幅画。

  (提示:可按照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进行介绍。

  )。

  附:板书设计

  13.苏州园林

  叶圣陶

  讲究:布局、配合、映衬、层次

  处处入画

  注意:角落、门窗、色彩

  教学过程:

  《苏州园林》教学实录

    伴着优美的古筝曲,多媒体投影课前大家搜集的苏州园林的图片(波形廊、海棠春坞、涵青亭等),师生边欣赏边交流感受。

    生1:难怪大家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呢!苏州真美!

    生2:我还看过这样一句话“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园林真是令人神往。

    师:的确,凡是游览过苏州园林的人,没有不为苏州园林典雅别致的造型,处处入画的设计赞叹不已的。

  我国现代作家,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22岁之前一直生活在苏州,他不仅对苏州园林有着深厚的感情,还有着深入的研究。

  这节课我们就跟随叶圣陶先生的介绍,一起走进苏州园林。

    师:先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

  生:(自由朗读)

    师:请同学们谈一下对本课的收获、感受或疑问。

    生讨论交流后回答。

    生1:读了课文我知道了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多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的地位不同凡响。

    生2:苏州园林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生3:苏州园林的建筑绝不讲究对称。……

  生4:老师,第四段中作者说“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为什么说“不仅是技术”?

  师:你问的很好!那么,“艺术”与“技术”有什么不同呢?

    生讨论后回答:“艺术”富有创造性,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技术”只是操作方面的技巧。苏州园林假山的堆叠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所以“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师:你从哪里看出“假山的堆叠”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

    生:“或是……,或是……,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生:我想请教大家的是,第一段中“标本”在文中是什么意思呢?

    生:典范、代表的意思,或观摩的样本。

  师:你回答的真好!窥苏州园林之一斑,就可见各地园林之全豹!

  那么,苏州园林凭什么能成为中国园林的标本呢?

    生(齐说):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师:这句话中哪几个词语需重读?为什么?

    生:“务必”、“无论”、“哪个”、“总是”需要重读。作者用这些词语来强调设计者和匠师们一定要追求使苏州园林达到处处入画的效果。

  师: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生: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师:为了达到处处入画的效果,设计者和匠师们真是自出心裁,匠心独运。那么,此处四个“讲究”能否颠倒次序呢?

    生小声讨论后回答:不能。

  因为这是按照由主要到次要的顺序写的。

  而且这四个“讲究”概括了下文分说的主要内容,分别与3、4、5、6段一一对应。

    师:这篇课文像是一把钥匙,给我们打开了苏州园林的美的奥秘之门。

  下面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仔细阅读课文的三至六段,看看苏州园林在具体设计时是如何体现四个“讲究”的,作者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要求大家边读边标画关键句,并尝试在课本空白处做旁批。

  (生自由朗读,讨论交流。

  )。

    生1:为了追求自然之趣,亭台轩榭等建筑的布局绝不讲究对称。作者运用作比较和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使读者对苏州园林的布局特点有了明确的认识。

    生2:第四段,作者先说明“假山的堆叠”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有“自然之趣”。再写池沼,先说明“大多引用活水”,然后说明了苏州园林的池沼形形色色,各具特色。

    师:作者对假山与池沼的这段介绍优美生动。

  大家推荐一位朗读的同学朗读本段,同学们闭上眼,仔细听,仔细体会。

  (生有感情地朗读。

  )。

    师:通过朗读,一系列鲜活的景物都在我们面前浮现了出来。大家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生1:我仿佛看到宽敞明净的池沼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烁着粼粼的波光,各具特色的小桥伸向远方;桥下水里有金色的小鱼和各色的鲤鱼在欢快的游动。

    生2:我仿佛看到小鱼们有的在水底悠闲的吐着水泡,有的在密密的莲叶间追逐嬉戏。极目远眺,一层层碧绿的莲叶挨挨挤挤,一朵朵白色的、粉红色的荷花亭亭玉立,真是“如在画图中”了。

    (学生们热烈的掌声响起。)

  生3:我仿佛看到曲折蜿蜒的河道旁,有一座玲珑的亭子,它四角翘起,犹如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

    师:同学们说得太精彩了!我都要沉醉在这如画的山水间了。那他们是如何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和“近景远景的层次”呢?请大家继续交流自己的感受。

    生: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作者采用作比较、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介绍了设计者和匠师们注意高树与低树、落叶树与常绿树、季节不同的花树的相间映衬,栽种中式的藤萝、不栽宝塔样的松柏、阅兵式似的行道树。

  师:你认为文中哪些词语或句子最能传达这种“画意”美呢?

    生1:“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的“俯仰生姿”最为传神。仿佛是一对*:孩子仰着小脸,天真地看着妈妈;妈妈低着头在温柔的向他说着什么。

    生2:“盘曲嶙峋”很有表现力,让人一下就想象到藤萝的古老苍劲;“珠光宝气”让人感觉到花开时的热闹与生机,仿佛成了一位美丽雍容的贵妇。“有两个园子里……”这两句是用的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生3:为了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他们在苏园里安排了“镂空的花墙、无所依傍的廊子、一面大的镜子……”这样做达到了避免一览无遗,增加景致的深度、层次和观赏点的效果。

    (投影苏州园林中“镂空的花墙、无所依傍的廊子”。)

    师:这一“隔”、一“界”、“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设计的确巧妙极了。我们家乡的小小“清怡园”也是借鉴了这样的理念。

  生:老师,杜甫的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是不是也体现了这样的理念呢?窗子本来是起阻隔作用的,可是推开窗户,西边的山岭,皑皑的白雪,尽收眼底,反而别有洞天,别有情趣了!

    师:你能用刚刚学过的知识解决新发现的问题,真了不起!大家看,写到这儿,叶圣陶先生已经把四个“讲究”介绍的很清楚了,苏州园林的“画意美”也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为什么还要写7、8、9、10段呢?去掉行吗?同学们自由朗读这四段。

    生朗读后讨论回答。

    生1:不能去掉。

  苏州园林大处十分讲究,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小处也没有忽视,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门和窗简朴而别具匠心。

  彩绘也“自出心裁”,更进一步说明了苏州园林的“处处入画”。

    生2:我最喜欢第7段“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中的“补”字。写出了设计者和匠师们的细心和匠心独运,而且巧妙地照应了第一段中“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一句。

    生3:结尾作者说“可以说的不止以上这些”说明苏州园林美的地方还很多,是设计者和匠师们用智慧和劳动给游览者带来美的享受,应该感谢他们。

    师:对,这也正是作者写作本文的“深眷”所在。

  的确,苏州园林值得我们了解的还有很多很多,生活中还有许多东西要我们亲身去体验、用心去品味。

  我们也要感谢作者,是他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条理清晰的说明让我们领略了苏州园林的图画美,为我们揭示了苏园美丽的奥秘。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苏州园林》

  【#课件#导语】现代教育学提出了计算机辅助教学,这既向广大教师提出了挑战,也给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了现代教学手段。

  在利用课件进行教学时,教学内容要具有直观性,要使媒体内容一目了然,在课堂上常常直接出示本节课的主题,直观性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传承教学资源。

  下面是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苏州园林》,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一】

  教学目的

    1.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领略我国江南第宅园林建筑的风貌,从而得到美的享受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2.理解本文总说和分说的结构及说明语言的多样性.

    课时安排:两教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简介作者和本文文体;正音、正字,解释词语;通读课文;了解作者构思和文章结构;辨析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简介作者和本文文体

    今天我们学习介绍江南第宅园林的名篇--《苏州园林》。

    本文作者叶圣陶是苏州人,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因此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有深刻的体会。

  本文是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我们把它作为一篇说明文来学习。

  它不是介绍苏州某处园林的特色,而是就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来说的。

  叶老的这篇文章不仅准确地把握了苏州园启含林的特点,而且文字生动、优美,从写作构思到语言运用都值得我们很好地学习。

    (二)正音、正字,解释词语。

    根据预习提示,给加点字词注音。

    同学注音、朗读,教师提示读准字音和正确掌握汉语拼音规则。

    补充两个多音字;对称chen、相间jian

  解释词语:(出示投影--几个重点词语的注释)

  同学解释悄如笑、教师重点提示的词语:

    标本、布局、映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别具匠心等,强调要把词放在句中来解释。

  (三)朗读课文

    要求。掌握字的读音;进一步理解词在文中的意思;思考作者怎样向读者介绍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探求作者的思路)

  (四)从写作构思入手,分析文章结构

  (可从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导入,也可由教师提出)

  问:这是一篇事物说明文,被说明的事物--苏州园林的特征是什么呢?

    引导学生找出本文说明事物特征的课文内容,即第2段中“……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是贯穿全文的中心,“图画”成为介绍苏州园林的线索。

  问:作者怎样抓住中心构思全篇,安排全文的结构呢?

    文章开头:结合重点词“标本”(原指供学习、研究时用的动、植物的实物,这里有“范本”的意思)、“鉴赏”(指对艺术品的欣赏和评价)理解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建筑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是全文的总起,确立本文说明的对象--苏州园林(总体)。

  问:第2段课文,作者围绕苏州园林共同特征,写了几层内容?

    第一,撇开不同点,专说共同点。

    第二,苏州园林共同点具体在四个“讲究”。

  第三,再一次强调共同点什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

    第四,用游览者的话证实作者的评价-突出本文是从欣赏者的角度写的。

  问:课文的第3、4、5、6段内容与第2段是什么关系?

    第2段是总说,第3、4、5、6段是分说。每一段与前面的~个“讲究”相照应,具体说明苏州园林某一方面所体现出来的图画美。

    上述四方面是重点,作者作详细说明。

  问:课文第7、8、9段写了什么内容,与中心有何关系?

    这三段从园林角落的布置、门和窗以及色彩方面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这是细部介绍属非重点,故写得简略。

  问:读第10段,想本文结尾有何特点?

    文章收尾留有余地,令人回味。总观全文的结构脉络(投影显示):

  总说(完美的图画)--分说(第2段)

  大处讲究:布局(3段)配合(4段)映衬(5段)层次(6段)

  细部注意:每个角落(第7段)门窗图案(第8段)色彩(第9段)

    课上做练习一,填写结构图表。

  思考:本文说明事物的顺序是怎样的?

    从全文看,按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从各部分看,按由主到次由大到小的顺序。

    提示:本文先总说后分说的结构层次在段中也橡旦有体现。以第4段为例作分析。

    问:为了能说明事物特征,给读者具体形象的感受,作者要选用恰当的说明方法。试找出第3段中使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运用作比较、打比喻的说明方法,说明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园林是美术画,讲求自然之趣。

  (六)布置作业

    1.复习字、词,会写、会注音、会解释。

  2.笔答课后练习二、三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继续学习本文的说明方法;具体分析本文的语言;总结全文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检查生字词。

  (二)结合讲评检查课后练习二的作业完成情况,归纳本文的说明方法。

  由同学举例说明。

    1.作比较。如第5段:“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点明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着眼在画意;又如第9段,与北京园林的色彩比较,说明苏州园林极少彩绘的特点。

    2.举例子。如第2段以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图画中”为例,说明苏州园林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的特点;再如以几个园里的古藤为例,形象地说明苏州园林花树的艺术风采。

    3.描摹。如第5段中对树木的栽种和修剪着眼在画意的描摹等。

    小结: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不仅突出了事物的特征,而使语言既准确、鲜明又生动形象,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多样性。

    (三)重点分析本文语言的多样性。

    提示:本文语言的多样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归纳。

  1.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

  2.句子的多样性:描述性和概括性的句子

  3.用词的精练、准确和周密

  4.多种修辞方法的使用

    逐项分析时,先由同学举例、分析,再由教师补充,归纳。举例时尽量照顾课文的先后顺序。

  1.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

    问:本文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以第5段为例说明。同学发言,归纳。

    第1句是说明,说明花草树木映衬方面的图画美。

  第2句是描写,描写了俯下的高树枝和仰起的低树枝,交相辉映的情景,富有动态,给人以层次感。

  第4句“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

  ”是议论,阐明这样栽种的艺术效果。

  问:还能找到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例子吗?

    如第7段中的描写,第1段中的议论,既增强文章生动性、趣味性,又对苏州园林作了画龙点睛的评价。

    问:前面看到本文有不少具体描述的句子,其实文中也有不少概括说明的句子。

    如第2段中概括苏州园林总特征的句子;第5、6、7、8段的第一句都起到了概括苏州园林特点的作用。

    问:请同学们找找本文运用词语的特点。

  (l)准确

    结合练习三,辨析:玩赏、鉴赏、欣赏、观赏--玩赏:有品味、赏玩之意;鉴赏:指对艺术品的欣赏和评价;欣赏:指对艺术品的领略和玩赏;观赏:指观看欣赏。此处的“鉴赏”一词最恰当。

  (2)周密

    请说出以下各句加点词的作用。(投影显示)

    ①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②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画。

    ③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

    ④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3)精练

  请读第7段,说说段中“栽、蔓延、补”几个动词用得为什么好?

    恰当形象地写出设计者和匠师们的精心布局,化静为动,化单调为多彩。

  问:能找出本文中使用的多种修辞方法吗?

    排比:第2段;设问:第3段;比喻:第3段等。

    教师:有人说本文具有散文特色。

  是因为作者通过说明描绘,自然、真切地再现了苏州园林的风貌,使我们得到了美的享受,正如题目所写,使人有种“眷恋”之情。

  你能从文中找出例子吗?。

    如第4、5、7、8、9段的结尾及全文的结尾,都是有景有情的。

    小结:本文语言准确、精练又生动、优美,表现力很强,从而看出说明文的语言并不是枯燥的,是可以充满情趣的。

    (四)总结全文:文章介绍了苏州园林的特征,再现了它的美丽画面,显示了设计者和匠师们的智慧和我国园林艺术的高超。

    (五)配乐朗读课文(边出画面配合),进一步体会本文的两个学习重点,从而获得知识和美感。

  (六)布置作业:

  1.笔答课后练习五、六、七

  

【篇二】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理清说明的顺序。

    2、体味说明文语言的特点,揣摩用词的准确、严密、生动。简要了解部分说明方法。

    3、领略作者笔下的图画美,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古老园林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初步感知说明文的说明顺序、说明语言特点、部分说明方法,理解并掌握抓住说明对象特征来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以“梦境”形式导入:以老师的一个梦来引出对于苏州园林美景的介绍,“人在画图中”,激发学生探究课文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创设的“画图中”的情境中。

  二、整体感知

  教师配乐范读课文1、2段

  学生继续配乐朗读余下部分

  读完课文,思考

  1、本文的体裁是什么?--说明文

  2、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苏州园林

  3、那么苏州园林是具体存在的事物,还是抽象难以感知的道理呢?--具体存在的事物

  知识归纳整理(板书)说明文类型: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

  三、自主式阅读课文

  1、指导学生阅读说明文应从下面几方面入手?(说明文阅读方法指导::明确说明文的对象,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有哪些,理清说明的顺序,找出说明的方法,体会说明语言的特点)

    2、采取你喜欢的方式速读课文并参与小组讨论,找出概括苏州园林总体特征的句子。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说明这个特点的?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四、合作式解读课文

    1、课文先后多次提出“图画”,请同学再仔细阅读课文,用“圈点法”找出带有“图画”字眼的这些句子。

  (学生回答,相互补充,共有10个句子。

  )。

    2、老师要求学生把这些句子依次标明序号,请同学在小组中讨论,这些句子中,哪几句是写整体?哪几句是写局部?哪几处是写细部的?(学生先以4人小组讨论,而后在班级发言交流。)老师板书:整体--局部--细部,并根据学生的回答相应归纳

    2、概括说明顺序:从整体到局部,从总到分,从大处到小处的逻辑顺序。

  3、知识归纳整理(板书):说明顺序相关知识(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小结和启示:苏州园林是一篇能够准确把握事物特征的说明文。无论是整体,还是它的每一个局部,甚至每一个细部,处处都注意图画美,作者反反复复用图画作比,目的在于强调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由此,我们可以在说明文的阅读和写作方面获得什么启示呢?

  五、互动式精析片段

    1、学到说明文,我们就不得不提到说明方法的运用,恰到好处地使用说明方法,使得说明文内容充实、条理清晰。常用的说明方法列举如下表

  说明方法特点作用

    举例子先介绍一种现象或说明一种道理,然后用具体例子作例证。增加文章可信度。

    作比较通过与同类及相关的事物作比较,显示彼此异同。容易突出被说明对象的特点。

    打比方凭借事物间的相似点,把此物比作彼物,从而突出此事物。使要说明的对象形象可感。

    列数字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的特征。通过数字获得对说明对象的准确了解,体现语言的准确性。

    引用引用文献资料、名人言论、古今诗词、农谚俗语来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下定义用准确、简明的语言揭示事物的特有属性。便于使读者对说明对象获得清晰的概念。

    作诠释用概括的语言对事物的某一方面作解释。不是精确的科学定义,有助于说明事物的特征。

    分类别把说明对象按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小类,然后逐类加以介绍。便于将复杂事物说得眉目清楚。

    列图表是文字说明的一种辅助方法。使说明对象简明清晰。

    摹状貌如同描写一样的表示说明对象的外部特征。使说明对象形象,明晰。

    十大说明方法,有的我们比较陌生,但有的我们似曾相识。我们就从最简单、最容易理解的入手,你能从文中找出使用了作比较、打比方说明方法的句子吗?同桌间相互找找看。

  2、说到说明文语言的生动形象,我们不妨来探究一下说明文语言的个性特点

  使用打比方说明方法说明的事物,现在语言上有什么特性,你能告诉我吗?--生动性

  除此之外呢?说明文语言还会表现出其他的什么特点?请看几个例子:

  例子一,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例子二,体现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

  归纳概括: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准确性、严密性、生动

  六、课堂小结

    古老的作为世界遗产的苏州园林,虽落成在昔日,却凝聚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之美。

  而语言学家叶圣陶老先生的精炼之笔又将这美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字里行间。

  今天,我们同样打开了一把古色古香的“说明文”之扇,对三大文体之一的说明文有了最基本的了解。

  有关说明文的相关知识,我们将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学习、领会并运用。

  七、布置作业

    当个小导游,结合本课你学习说明文的体会,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写一个片段,来介绍美丽庐中校园中的一景。要求:恰当地运用你学过的若干种说明方法,注意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300字)

  八、板书设计

  扇形板书:说明文相关知识

  九、课后反思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苏州园林》课文原文及教案

  【#教案#导语】《苏州园林》是一篇介绍园林建筑艺术的说明文。

  作者叶圣陶先生以其精练的语言、严谨的结构,抓住苏州园林的艺术特点,条分缕析地做了全面、深刻的介绍。

  考网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课文

    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

  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因此,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

  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局滑姿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

  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让逗。

  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

  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邱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

  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

  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

  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

  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

  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

  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

  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

  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

  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

  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桐绝芭蕉。

  诸如此类,无非要游览者即使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

    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

  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

  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

  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斟酌着光和影,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

    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梁和柱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

  墙壁白色。

  有些室内墙壁下半截铺水磨方砖,淡灰色和白色对衬。

  屋瓦和檐漏一律淡灰色。

  这些颜色与草木的绿色配合,引起人们安静闲适的感觉。

  花开时节,更显得各种花明艳照眼。

    可以说的当然不止以上这些,这里不再多写了。

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抓住事物特点,从整体到局部的多方面说明事物特点的方法,把握苏州园林“图画美”的总体特点。

    2.引导学生把握本文段首中心句的作用,学习作者文心周密,层次清晰的说明结构。

    3.领会园林设计者和建造的独特的审美意趣,理解作者对他们的赞叹之情,激发学生对园林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征,并条理清晰地突出特征的写作思路。

    2.领会园林设计者和建造的独特的审美意趣,激发学生对园林文化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力。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

  自主、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

  苏州园林文化寻访微课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说园林:由学生假期文化寻访说起,播放吴昱林微课。学生说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从学生视角去看苏州园林,迅速拉近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兴趣。)

    叶圣陶先生也有一篇文章来写他眼中的苏州园林。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在这位大家的眼中,苏州园林是怎样的。

  二、自主学习读园林(一读明特征,二读知结构)

    1.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明确:

    苏州园林具有怎样重要的地位?(明确:1.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作者看来,苏州园林有什么特点?(明确: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作者认为,苏州园林是如何达到这个目标的?(四个“讲究”)

    2.跳读课文,抓住关键信息缩写课文。

    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她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一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画。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在整体上讲究亭台轩榭的自然之趣,讲究假山池沼的自然之美,讲究花草树木映衬的图画美,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美。

  他们还在细节上注重每个角落的图画美,注重门窗的图案美,颜色搭配上的闲适美。

    方法总结:抓住第二段中的四个讲究和3-9段中每段中的总起句,基本上就可以抓住全文的主要脉络。

    明确《苏州园林》在结构上的特点:总分结构。先总写苏州园林“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的特点,然后从四个主要方面和三个细节上说明特点。

  三、合作学习品园林之美

    问题一:作者说,苏州园林的特点是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画。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以下问题:

  你们可以从苏州园林中找到几幅画?

  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幅图或者哪几幅图?

    这些图画的美有不同之处?用一个词语准确概括出来(可以是文中的词语,也可自己概括)。

  示例:亭台轩榭图——自然之美

  假山池沼图——灵动之美(变化之美)

  花草树木图——活力之美

  花墙廊子图——层次之美

  阶旁墙上图——图画之美

  门窗——图案之美(简朴精细之美)

  色彩——安闲之美

    共同之处:以江南的自然为模范。体现了自然灵动之美,小巧精致之美,朴素安适之美。

    问题二:小学里大家学过《故宫博物院》,很多同学也游览过北京的颐和园。你觉得它们给你留下的印象和苏州园林有什么不同呢?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呢?

    故宫博物院:规模宏大,对称结构,红墙金瓦,色彩浓艳。皇家威严。

  颐和园:规模宏大,建筑、山、湖都是巨制

  四、探究发现悟园林

  1.赞园?赞人?

    作者从一个鉴赏者的角度向我们展示了苏州园林的独特魅力。他仅仅是为了表达对苏州园林的喜爱之情吗?

    ——对园林设计者和匠师的赞叹。

  从哪里看出来的?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

  “……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直追求的是……”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他们唯愿游览者……”

  “……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月里,胸中有丘壑……”

  2.何人?何缘?

    苏州园林的设计者和建造者究竟是什么人,你们好奇吗?我们一起来看两则材料。

  材料一:

    沧浪亭,初建于北宋中期杰出的爱国者和文学家苏舜钦之手。

  苏舜钦状貌魁伟,慷慨有大志,欧阳修认为他有宰辅之才。

  政治上支持范仲淹等人的庆历新政,因此深为朝内保守派所忌,后遭弹劾,削职为民,闲居苏州。

  于是买水石作亭,取“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命名为“沧浪亭”,为读书会友之所,时发愤懑于歌诗,其体豪放,往往惊人,一时豪俊,多从之游,诗文名满天下,被誉为开有宋一代诗风者。

  材料二:

    拙政园是嘉靖时的御史王献臣和挚友文徵明共同设计营构的。借《闲居赋》“拙者之为政”句意取名为“拙政园”。

    王献臣,字敬止,号槐雨,为人疏朗峻洁,博学能诗文。

  为官古直,不阿法,敢于抗中贵,时有“奇士”之称。

  因受东厂特务的诬陷连遭贬谪,愤而弃官回归故乡苏州。

    文徵明是诗文、书、画“三绝”的巨匠。

  自明中叶到清代,文徵明成为文人画家普遍敬仰的宗师。

  他的书法清劲秀美,洒脱而有韵度,工行草书,尤精小楷。

  诗歌风格清新妍雅,有《甫田集》,收其700余首古、今体诗。

  文徵明不仅才艺冠代,而且人品峻洁。

  他和王献臣志趣相投,绘制了拙政园31景图,每个景点都配有诗一首,并亲撰了《王氏拙政园记》一文。

    小结:中国古代没有专职的造园师,苏州园林是园主、诗画家和匠师合作的结晶。这些园林的主人们都是“学富五车”之辈,造园就是为了既在城市里享受丰富的物质供应和服务,但却又向往自然山林的闲情逸致,于是凿池堆山,营建亭榭,莳花植木,以自然山水为楷模,用种种造景手法构成引人入胜的景象,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

  五、拓展反思说园林

    提示:可以从文章严整的结构对自己写作的启示方面说,也可以从苏州园林独特的文化内涵说。

作品鉴赏

    叶绍钧是新文学最早出现和最有成就的“教育小说家”。

    暴露旧中国教育界黑暗的内幕,并透过教育界而把批判的矛头指向整个旧社会,是叶绍钧“教育小说”的基调。

  他以身临其境般的感受和同情,反映了下层知识分子贫穷悲苦的生活状况。

  与此同时,他对作为知识阶层一部分的教员,也有着严峻的解剖与审视。

    叶绍钧小说的突出艺术成就,在于他对“灰色人生”的冷静观察和客观描写,表现了鲜明的现实主义的特征。

  作家的冷隽、客观的风格色彩并不排斥他的内在热情和主观见解。

  冷静观察和客观描写,在叶绍钧小说风格的诸因素中最为突出。

  他带着一双透入的观世的眼,冷静的谛视着蜷伏在旧中国暗诹一角里的被侮辱与被损害者。

  他的内心满蕴着悲悯之情,而在落笔之际却藏而不露、冷隽含蓄,意常见于言外,情不外露文中。

    同情与讽刺兼备,是叶绍钧对小市民知识分子用笔的基本特色,在生活的碾盘重压下的知识者,作者看不惯他们的怯弱、空虚、玩忽职守、自私自利、不又要刺它一下,期望他们有所改变;但是他也深知他们的甘苦,造成他们这些不良表现的原因是复杂的,有时他们自己也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因此,他在嘲讽的同时又毫不含糊的把笔锋穿过这些人而指向其背后的黑暗现实制度,从而使他的批判现实主义达到了一定的深度。

  叶绍钧小说中的小知识分子形象大致有两种类型:

    一是卑琐和庸俗型。其代表是《饭》中的吴先生和《潘先生在难中》的潘先生。

    二是正直和理想型。

  其代表是《城中》的丁雨生、《抗争》中的郭先生,最典型的是《倪焕之》中的倪焕之。

  其中《倪焕之》被茅盾称为“扛鼎”之作。

    结构多变、精于布局,讲究结尾饶有余味,是叶绍钧小说风格的又一方面。

    叶绍钧对外国小说的借鉴了无痕迹,他的小说文字整饬、严谨、平实、纯正,既无欧化的成分,又没有半文半白的现象,十分讲究规范化。叶绍钧的文学语言没有五四作家常有的欧化气息,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和严肃踏实的写作态度,使叶绍钧的文学作品为中国现代汉语的规范、纯洁、健康作出了贡献。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八课《苏州园林》教案及知识点

  【#教案#导语】《苏州园林》是作家叶圣陶的代表作之一。

  作者从游览者的角度,概括出数量众多、各具匠心的苏州园林共同特点,进而从多方面进行说明。

  这篇课文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苏州园林之美的奥秘之门。

  以下是考网为大家整理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1.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八课《苏州园林》教案

  素质教学目标:

    誉洞核1、知识目标:学习用准确的语言说明事物的特征。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概括事物特征的能力和准确表达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4、心理素质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大胆发言,说真话的良好心理品质。

  教学难点:

    准确地说明事物。

  教学重点: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教学过程:

  一、引入激趣

    同学们,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学习,我这人哪,自以为是很有个性的,但我很想知道我在你们的眼里有什么特点。

  请同学们告诉我好吗?请注意:特点就是我区别于其他人的独特之处。

  (让学生自由的发言,教师适当评点,真诚地肯定找出老师特点(包括缺点)的发言。

  鼓励学生说真话,说独特的感受。

  )。

    正如同学们所说,老师不完美,也说不上漂亮,可我很快乐,因为我是独一无二的,我有自己鲜明的特点。

  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你也一样。

  同学们能找出老师的特征,可以说我们这节课的教学任务已完成了一半。

  因为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就是用准确的语言说明事物的`特征。

  二、学生自己寻找苏州园林的特征并进行说明

    1、请大家观看介绍苏州园林的影片,说说自己总的印象。

    (学生一般会说出苏州园林很美,老师追问究竟美在何处。

  引导学生抓苏州园林的特征。

  板书代表性的答案。

  )。

    2、定格一个画面,让学生鉴赏品位,理解苏州园林从整体到局部的美,指导学生有层次的鉴赏和说明(板书代表性的答案)。

  三、探究课文是怎样概括苏州园林特征的,体会课文说明语言的准确

    1、有"优秀的庆掘语言艺术家"之称的叶圣陶先生曾写过一篇艺术性很强的说明文来介绍苏州园林,我们来读一读看他是怎样概括苏州园林的特点的。学生自由读课文,然后找出文中概括苏州园林总特征的句子。

    (明确: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2、讨论作者从那些角度来说明这幅画的完美的。

    (明确:作者指出苏州园林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进景远景的层次,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

    3、比较先前板书的学生答案,思考并讨论作者说明顺序的清晰和说明语言的准确,指出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

    (指导学生理解说明顺序的由总到分,由整体到局部,由主到次。)

    4、让学生再次朗读课文,体会文中语言的特点,找出文中还有哪些语句体现了准确性。

  思考,除了准确以外,这篇说明文语言还有什么特点。

  明确其语言的优美典雅。

  四、拓展

    有这样如画的园林,的确不愧人间天堂之美誉。其实,我们的祖国本就是一幅宏伟绚丽的画卷,咱们的家乡绵阳,不正是其中精美的一笔吗?

    1、看绵阳人民公园和富乐山公园的图片,学生按自己的喜好分两组,讨论、概括自己所选公园的特点,比一比哪一个公园更好。

    2、教师点评:同学们唇枪舌战,互不相让,真是难分难解。

  咱们请听课老师来评判胜负好不好?大家假设老师们是外来游客,请你当当小导游向他们推荐自己所选的公园,给大家4分钟的时间写解说颤码词,每个组选出一名学生代表导游。

  哪个小组最后吸引的游客最多,哪个小组得胜。

  当然,如果有游客投诉宣传不实,有欺骗旅游者的语言,那个小组就取消比赛资格了。

  老师们,投诉请到我这儿,"3·15"到了,我一定为消费者主持公道。

  学生写解说词。

    3、选出的学生代表模拟导游。听课老师以掌声热烈程度评判胜负。

2.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八课《苏州园林》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本文总说和分说的结构及说明语言的多样性。

    2、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领略我国江南第宅园林建筑的风貌,从而得到美的享受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文章的结构。

    2、难点:文章语言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作者简介: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现代作家、教育家、我家。

  他曾在小学、中学、大学教过书,对语文教学的改革和教材的建设有重大贡献。

  20年代和30年代是他创作道路上的重要阶段。

  这个时期他的作品很多,最有名的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

  出版有《叶圣陶全集》。

    本文作者叶圣陶是苏州人,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因此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有深刻的体会。

    本文是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我们把它作为一篇说明文来学习。它不仅介绍苏州园林的特点,而且文字生动、优美,从写作构思到语言运用都值得我们很好地学习。

  二、朗读课文

    要求:掌握字的注音,进一步理解词在文中的意思;思考作者怎样向读者介绍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

  三、从写作构思入手,分析文章结构

    学生提问,共同探究。

  提问:这是一篇事物说明文,被说明的事物——苏州园林的特征是什么呢?

    引导学生找出本文说明事物特征的课文内容,即第2段中“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是贯穿全文的中心,“图画”成为介绍苏州园林的线索。

  提问:作者怎样抓住中心构思全篇,安排全文的结构呢?

    由同学讨论,教师归纳。

    文章开头:结合重点词“标本”(原指供学习、研究时用的动、植物的实物,这里有“范本”的意思)、“鉴赏”(指对艺术品的欣赏和评价)理解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建筑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是全文的总起,确立本文说明的对象——苏州园林(总体)。

  提问:第2段课文,作者围绕苏州园林共同特征,写了几层内容?

  讨论归纳:

    第一、撇开不同点,专说共同点。

    第二、苏州园林共同点具体在四个“讲究”。

  第三,再一次强调共同点(“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

    第四,用游览者的话证实作者的评价——突出本文是从欣赏者的角度描写的。

  提问:课文的第3、4、5、6段内容与第2段是什么关系?

    第2段是总说,其他是分说。

  每一段与前面的一个“讲究”相照应,具体说明苏州园林某一方面所体现出来的图画美。

  以上四方面是重点,作者作详细说明。

  提问:课文第7、8、9段写了什么内容,与中心有何关系?

    文章收尾留有余地,令人回味。

  思考:本文说明事物的顺序是怎样的?讨论归纳:

    从全文看,按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从各部分看,按由主到次,由大到小的顺序。

    提示:本文先总说后分说的结构层次在段中也有体现。以第3段为例作分析。

    提问:为了能说明事物特征,给读者具体形象的感受,作者要选用恰当的说明方法。试找出第3段中使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归纳:

    运用作比较、打比喻的说明方法,说明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园林是美术画,讲求自然之趣。

  四、布置作业

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八课《苏州园林》知识点

  一、文学常识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童话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

  二、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通过介绍苏州园林景色如画的特点,再现了它的美丽、精巧,显示了我国园林艺术的高超水平,赞颂了设计者和匠师们的认真、严肃、聪慧和杰出的艺术创造力。

  三、重点字词

  轩榭(xuānxiè) 池沼(zhǎo) 丘壑(hè) 模样(mú)

  相间(jiàn) 嶙峋(línxún) 庸俗(yōnɡ)

  蔷(qiánɡ)薇 斟酌(zhēnzhuó) 重峦叠嶂(zhànɡ)

    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

    自出心裁:独创一格,与众不同。

    轩榭:轩,有窗户的廊子或小屋。榭,建筑在台上的房屋。

    重峦叠嶂:重重叠叠的山峰。

    胸中有丘壑:意思是设计者和匠师的脑中有关于山水风景的高明构思。

    俯仰生姿:高树好像低着头,低树好像抬着头,形成一种相互呼应的优美姿态。

    珠光宝气:形容服饰、陈设等非常华丽。

    镂空:在物体上雕刻出穿透物体的花纹或文字。

    诸如此类:与此相似的种种事物。

    别具匠心:另有一种巧妙的心思(多指文学、艺术方面创造性的构思)。

    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

  四、艺术特色

  总分结合,结构清晰:

    文章开头就对苏州园林做了总体概括,即“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为了说明这个总体特征,作者主要从四个方面加以说明,突出了它的布局、配合、映衬、层次等方面的特色。

  最后再说明其他方面也体现了这一总体特征。

  对苏州园林的介绍有总说、有分说,总说和分说紧密结合,思路清晰。

  全文不是笼统地说明介绍,而是始终抓住苏州园林的主要特点进行说明。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苏州园林》教案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苏州园林》教案,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教案目。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苏州园林》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了解苏州园林在设计和建造上的独特创造,从而得到美的享受和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

    2、认知目标:学习本文总说和分说的结构。

    理解课文说明语言多样性。

  (二)教学设想:(第一课时)

    1、学习重点:总分式的结构和生动严密的语言。

    2、教学方法、手段:利用幻灯等直观式教学手段,便于学生理解课文。

  对学生掌握总分式结构进行学法指导。

  课堂教学力求讲练结合。

  3、预习要求:

    (1)粗读课文,给预习提示中加点的字注音,标注小节。

  (2)思考问题:《故宫博物院》一课介绍御花园时称“进入苏州园林”,由此可见苏州园林地位如何?(从文中找答案)

  毕毕(三)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学习过《故宫博物院》,其中介绍皇家御花园时称“进入苏州园林”,为什么皇家园林要和小小苏州城的园林相仿?今天我们学习的《苏州园林》会给大家一个答案。(板书课题、作者)

  集体朗读预习提示,回答下列问题:

    1、作者介绍:叶圣陶,苏州人,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有体会。

    2、苏州园林的特点:富有诗情画意,是艺术品。

    3、学习重点:说明语言严密生动,运用总分式的结构。

    展标:总分式的结构,严密生动的语言(分行板书教学目标)。

  二、检查预习:

    1、字词注音:请同学顺序读出,用幻灯片打出正确答案,集体朗读两遍,标注到课文中。(补充的当堂注音)

    轩搜数差榭、重峦叠嶂、丘壑、嶙峋、镂空、蔷薇。

    补充:相间、斟酌、模样、对称、庸俗、阑干。

  2、回答思考问题,导入课文学习:(预习布置粗读课文)

    请学生回答思考问题,也就是我上一课就提出的问题,请学生用文中的语句回答:“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三、分析总体结构

  1、上面同学回答的很正确,就是课文第一小节听这句话

    板书:各地园林的标本。这说明了苏州园林的地位。

  下面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看看这一节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课文最后一节说“不止这些”却又“不再多写了”,为什么?

    开头总领全文。结尾留有余地,给人回味。

    板书:不止这些。

    2、那么苏州园林有什么独特之外,可成为各地园林的“标本”?我们学过说明一个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征。请同学们集体朗读第二节,找出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务必使……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板书: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为了说明这个特点从哪向个方面说明:(四个“讲究”)。

    板书: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映衬近景远景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

    这样力求完美,目的是什么?愿游览者“如在图画中”。

    3、请同学们速读3-6节,看看依次写了什么?和我们刚学的内容有什么关系?3-6节依次照应第2节中的四个“讲究”。

    4、仅从大处讲究能称得上是“完美”的图画吗?不能,还要从小处注意处处体现画的完美。速读7-9节看看要注意什么?

  7节:图画美8节:图案美9节:色彩美(板书)

  5、从3-9节4个“讲究”、3个“注意”我们可以看出课文的主体部分采用哪种结构形式?总说--分说

  四、精读4、5两节:

    1、根据图片看课文是怎样表现出苏州园林的特点,(4-5节为主)。

    (2)哪一句是中心句?哪几句写假山,哪几句写池沼?这是哪种结构形式?1句、2-3句、4-11句,总分式。

  (3)写池沼除了写水还写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安排?

    还写了桥、石岸、花草、鱼。处处写“画”。

  (4)“艺术”和“技术”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调换。概念层次高下不同文章重点突出的是前者。

  (5)“雷同”能否用相同“相同”替换,为什么世皮?

    不能替换,感情色彩不同。

  小结:总分式结构(中心句—支撑句),说明语言的严密性(板书在教学目标上)

  2、自读第五节回答问题(不讨论,根据第四节为例做)

    (1)结构形式?(怎么找出来的?)总分式(第一句中心句,下面分说了栽种和修剪两部分)。

    (2)用了哪些表达方式:描写、议论、说明。

    这些体现了说明语言生动性。

  五、总结:(回应教学目标,时间允许完成练习)

    1、根据说明事物的特征安排结构。

    2、说明语言的多样性体现在:以说明为主兼顾其他表现形式;运用概括和描述性的句子;用准确、周密、精确。

    练习:课后练习三、四。

    六、作业:抄写字词注音,完成课后练习一。

  《苏州园林》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从整体到局部多方面说明事物的方法在整体把握全文的基础上,体会文章的结构美。

    2学习本文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从反复诵读和重点词句赏析中,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3运用多种媒体,创设丰富情境,通过调动学生合理互动的想象,引导学生感知园林的画意美

    4、利用课上所学,迁移对比苏州和我校丰富的园林文化资源和网络资源,在生活中体味苏园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博大内涵。

  二、教学要点、难点:

    1、作者是如何抓住苏州园林的特征,并突出这个特征的。

    2、严谨的结构层次,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

    3、合理互动的想象、苏园画意美的感知、相关资料的迁移对比。

  三、教具的使用:多媒体powerpoint课件

  四、教学步骤和实施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是否了解近几天苏州城交通不太顺畅、空气轻度污染的原因?

  明确:处处修路,处处施工,整个苏城像个大工地……

  1、如此大兴土木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城市的急剧膨胀、明年世界遗产大会的召开……

  2、世遗会为什么被选在苏州召开,作为苏州市民你有何感想?

    (视频资料的播放)明确:苏州的拙政园、留园、狮子林和环秀山庄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作为苏州市民不能不骄傲。视频结尾处说苏州人的园林情结暂且按下不表,今天让我们一起步入有深厚园林情结的叶圣陶老先生的《苏州园林》

  (二)讲析

  把握全文结构(苏园特征)

    1、(幻灯显示2课题、作者及英文)叶圣陶,1894年生,我国现代作家、著名语文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他原籍江苏苏州吴县,22岁之前,他一直生活在苏州,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又有深厚的感情和深入的研究。

  本文是叶老病愈后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言。

  TheClassicalGardensofSuzhou(苏州古典园林)。

  2、(解题)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足以说明苏州之美。

  苏州的园林艺术历史悠久,现存园林远则上千年,近则四五百年,全城有一百多处园林,可以说是集历代江南园林艺术之大成。

  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分别代表了宋、元、明、清四代不同的艺术风格。

  叶圣陶先生从欣赏者的角度,抓住苏州园林的基本艺术特征,作了具体而生动的说明。

  3(范读开头两段,幻灯展示3-6)苏州园林的地位和特征

  ⑴请对出“江南园林甲天下”的下联?(苏州园林甲江南)

  ⑵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总体印象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引出苏州园林的?

    明确:a、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标本地位决定了苏州园林值得鉴赏、不该错过,即:窥苏州园林之一斑,见各地园林之全豹!

    b、用作比较的方法,通过与其他地方的园林比较,说明苏州园林是各地园林的标本。

  ⑶(他山之石)各地园林都有自己的特色,上学期我们学过的瓜州于园的设计风格是什么?(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奇)

    ⑷(苏园特征)苏州园林的设计理念是什么?(凭什么能成为中国园林的标本?)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⑸(操作方法)如何体现出出入画的原则?

    为了达到“完美的图画”的目的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课件显示图片欣赏(幻灯12-21),把握重点部分脉络。

  1、让我们一起走入苏州园林,欣赏下面苏园美景图片,说说在这些苏州园林的图画中你都看到了哪些景物?看后的感觉如何?

  明确:有亭台轩榭、有假山池沼、有花草树木、有镂窗廊子……

    3、刚才同学们各抒已见,或云园林斗拱飞檐,仿佛鸟儿要振翅欲飞,十分生动;或云园林曲径通幽,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下面老师谈谈我的感想。

  明确:或曲径通幽,或庭院幽深……倏忽间似乎深谙了其中的深味,转瞬间又无法洞悉其神韵,完完全全被苏园图画的完美、内涵的博大精深折服,却不能用言语表达!

    4、下面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仔细阅读课文中的三至六段,看看苏州园林在具体设计时是如何体现四个讲究的。

  阅读要求:⑴自由读,读准字音,掌握字形

    ⑵和邻座讨论,尝试画出你认为可以概括各段意思的中心句。

  提问:a、四个语段按照什么顺序,各语段间能否互换?

  b、布局、配合、映衬和层次用的是否精准?

    明确:“亭台轩榭”是园林中的主要建筑,分布范围广,风格类型一致,用“布局”最能说明这类设置的全局性和整体性。

  “池沼”在园林景色中主要起连通、映照、组织作用,平旷的图景或大小不一、相互关联的若干景点,用“配合”一词最为恰当。

  “花草树木”美在千姿百态的形态组合和万紫千红的光色辉映,因而用“映衬”。

  “近景远景”不是园中的单一的、某一类,而是同一方面的景色整体画面,所以说“层次”。

  可见作者遣词很准确,贴切。

  详解重点段落,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和画意美

  1、请同学读第三段,思考

    ⑴苏州园林中亭台轩榭等建筑的布局和其他地方有何不同,为什么要这样?(亭台轩榭等建筑的布局突出自然之趣,决不讲究对称。)

    ⑵这一自然段写法上有什么特色?明确:作者运用比较和比喻的说明方法,使读者对苏州园林的布局特点有了明确的认识。

    2、齐读第四段,试着给语段分层。(精讲)

  ⑴苏园中是否都有假山和池沼,苏园主人造假山和池沼的原因是什么,遵循的是什么原则?

  “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怡情山水、置身山间,让人暂时“忘却”尘世的喧嚣、烦忧!达到“叠山理水,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效果

    ⑵引导分析说明层次。

  明确:首先说明“假山的堆叠”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艺术,指有创造美的方式方法;技术,指生产操作方面的技能),有“自然之趣”,能使游人“只觉得身在山间”。

  其次写池沼。

  先抓住关键,说明“大多引用活水”,然后从动静的配合上说明了苏州园林的池沼多姿多彩,各具匠心又有其共同特色。

  通过对假山池沼的形象说明,让读者对苏州园林的山水既有画意又有诗意的特点留有深刻印象。

  ⑶以下有关我校水假山的资料,及《于园》中的语句各表明了什么?

    “惠荫园水假山的堆叠技法是采用数十块重达几吨的太湖石,横卧互压互咬,合拢至中间,运用石拱桥的力学原理挑压堆砌而成,在我国园林中堪称孤例。”

    “瓜州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胎于石,娠于磊石之手,男女于琢磨搜剔之主人,至于园可无憾矣。”

    明确:a、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

    b、成功的假山不仅需要奇石和能工巧匠,也离不开园林主人的精心构思;自然界没有长得完全相同的真山,园林中也不应有堆叠得一模一样的假山。一句话,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⑷池沼的安排有何讲究?

  池沼大都引用活水,池沼设计因地制宜,桥梁安排决不雷同,河岸边沿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3、指导学习第5自然段。

  ⑴自读这一段,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应注意些什么?

    注意高树与低树、落叶树与常绿树、季节不同的花树的相间映衬,栽种中式的藤萝、不栽西式宝塔样的松柏、阅兵式似的行道树。

    ⑵逐句分析:第一句是中心句。

  第二、三两句从正面概括说明栽种上“着眼于画意”,是空间上使高低树俯仰生姿,互相映衬;一是根据季节变化“花树相间”,达到四时不谢。

  第四句从修剪和栽种方面说明“着眼画意”。

  第五、六两句举例说明苏州园林树木的画意美。

  4、讲析第6自然段

    ⑴在苏园里安排“镂空的花墙、无所依傍的廊子、一面大的镜子……”这样做想达到什么目的?为了避免一览无遗、为了体现柳暗花明;为了增加景致的深度、层次和观赏点;为了给人“如在画中、美不胜收”的感觉。

  ⑵你能运用刚学到的知识,谈谈你对杜甫的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的理解吗?窗子本来是起阻隔作用的,可是推开窗户,西边的山岭,白雪皑皑,尽收眼底,反而别有洞天,是景外有景,景中有景……

  略谈其他段落

    1、完成或达到了四个讲究后苏州园林就可以成为处处完美了吗?苏州园林大处十分讲究,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小处也“不可忽视”,更进一步说明了苏州园林的“处处入画”。

    2、苏州园林各个角落都注意画意美,门和窗简朴而别具匠心。

  苏州园林的彩绘也“自出心裁”。

  这几节是紧紧围绕“处处入画”的说明中心来说明的,而且巧妙地照应了第一段中“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之句。

  三、反馈和迁移

  1、设计者和匠师们的设计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完美的图画的效果,你能从文中找到例句证明吗?(从游览者的角度来谈)

  2、游览苏州园林有没有最佳观赏角度和观赏时间?谈谈你的看法!

    “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角度)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3、“鱼戏莲叶间”和“荷动知鱼散”这两句诗意境上有何不同,你更喜欢哪句?(链接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看网上论坛帖子)

    4、(提供相关网站)文章结尾叶老说“可以说的不止以上这些”的确,苏州园林值得我们了解的还有很多很多,介绍苏州园林的方法和思路也不会只有本文的一种。它要我们亲身去体验、用心去品味、执画笔来描绘、写文章来赞美……

提交信息测一测您提升学历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