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教学设计: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中,如何引导学生理解疑问词的运用?

作者:暴钊风时间:2023-07-23 13:55:19

导读:" 《山行》教学设计: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中,如何引导学生理解疑问词的运用?山行是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通过描述作者与父亲在山中的旅行经历,展示了大自然的美丽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理解疑问词的运用,是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环节。为了帮"

《山行》教学设计: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中,如何引导学生理解疑问词的运用?

  山行是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通过描述作者与父亲在山中的旅行经历,展示了大自然的美丽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理解疑问词的运用,是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环节。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疑问词的运用,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教学设计:

  1.创建情境:教师可以通过图片、音频等多种形式,为学生展示山行的环境背景,引发学生对山行的好奇和疑问,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导入问题:教师可以提出一些与山行相关的问题,如“为什么作者要和父亲一起去山里?”“你认为父亲带作者去山里的目的是什么?”等等。引导学生思考和猜测,激发学生主动提问的能力。

  3.解读疑问词:在阅读山行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注意文章中出现的疑问词,如“为什么”、“怎么办”等等。通过解读疑问词的意义和作用,帮助学生理解疑问词在文章中的功能,并引导学生根据疑问词推测作者的意图和思考。

  4.分组讨论: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讨论和解答与疑问词相关的问题。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和分享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提高学生对疑问词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5.个人思考:在小组讨论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让学生个别思考和总结自己在阅读山行过程中对疑问词的理解和运用的经验和感悟。通过个人思考,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疑问词的作用和运用,并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疑问词的运用,并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思考和阅读能力,让学生在阅读中探索和发现,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山行》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读懂诗句,理解内容,想象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2.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教学重难点:

  在朗读诗句中进入情境,有感情朗读

  课前准备:课件、学生书写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领入诗。

  喜欢旅游吗?让我们跟随唐朝诗人杜牧去秋游吧——(音乐)这是深秋的一天,杜牧乘着马车,顺着山路而上,山上美景让他流连忘返,他情不自禁挥毫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绝句《山行》(板书诗题)

    1、齐读诗题。

    2、配乐范读。

    二、初读古诗,读通读顺。

    1、自由读诗。

    要求:读准读顺。

    2、同桌互读。

    3、指名读诗。

    重点指导“生”“斜”。

    4、齐读全诗。

    三、再读想象,整体感知。

  1、诗人被这美丽的山景深深打动,再读读诗,边读边想象深秋那迷人的景色!

    学生自读想象。

    2、同桌互说。

    3、指名说。

  (相机板书: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

    四、以画为媒,研读感悟。

    1、课件出示图画。

  (图画内容:石径不斜,人家太显,枫叶不红,人物不见)

    这幅画把诗人描绘的景象画出来了吗?边读诗边思考。

    (1)学生个人自读思考。

    (2)小组讨论研读,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反馈,读中悟诗。

  根据学情,相机指导:

  (1)指导朗读第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①指名学生交流研读情况:

    根据学生指出的“小径太直、人家位置错误”的画面问题,相机操作。

    [多媒体演示:小径由直变曲、人家移至白云生处。]

    ②个人读、学生练读、师生共读、齐读相结合。

    重点体会“斜”“生出”。

    ③教师引读:白云人家,蜿蜒石径,有些寒意了!到底是深秋时节啊,诗人远远望去,感叹道:“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④边吟诵边想象配乐齐读。

    (2)指导朗读第二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大家都沉浸在浓浓的秋意之中啊!来,我们再来看看画,读读诗,还有什么问题吗?

    ①根据学生指出的“人物马车不见”的画面问题,相机操作。

    [多媒体演示:马车出现。]

  a、诗人坐在马车上边走边看,为什么停车呢?

    b、根据学生感受,相机操作:枫叶变红。

  诗人没有想到,深秋的山林中,竟然有一片红红的枫林,他停车就是因为爱这美丽的枫林!

    c、师生齐读。

  ②引导学生角色换位体验液缓高:你就是诗人,你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③学生交流个人感受,进一步体会“坐爱”、“红于”、“晚”。

    ④练读,读出各自不同的感受。

    ⑤多种方式读诗:指名读、小组共读、师生读、两人读等。

  ⑥配乐齐读

  3、配乐背诵

    (1)描述画面。

  石径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白云缭绕的地方人家隐隐约约,秋意绵绵啊,当那一片枫哪雹林跃入眼帘时,那比二月花还红的枫叶更让诗人惊喜不已,他停车欣赏!留恋忘返!

  指名读

  (2)指名看画面背诵诗

  (3)配乐齐诵

    五、为画题诗,指导默写。

    1、把画送给大家,请你在画上题上这首诗,为画更增一份美。

    2、学生默写,老师指导。

    3、展示作品,点评。闹尺

    4、作业:好多同学也写得不错,拿回家给画涂上颜色,还可以把它放进你的成长记录袋里。

  板书:

  21.古诗三首

  山行

  杜牧

  寒山石径(斜)

  枫林(红)

  白云(生处)人家

《山行》说课稿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山行》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山行》说课稿1

  一、说教材:

    《山行》是部编教材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金秋时节”中《古诗三首》的第一首古诗。写的是诗人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时所看到的深秋时节的枫林景色,描绘了一幅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等构成的山林秋色图,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本节课依据学生知识水平,单元主题以及课标对中段学生学习古诗的要求,特制订本节课教学目标是:

    1、会认“径、斜”2个生字,会写“寒、径”等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借助注释、课文插图大致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领路秋天的美景,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三、说码州教法:

    基于新课程标准中“以生为本”的思想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教学中主要通过诵读诗歌、想象画面、句子训练等形式使学生主动探求知识。

  这样教学,符合古诗教学的一般规律,使学生不仅理解了古诗,而且学到了学习古侍唤诗的方法。

  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古诗内容的印象,而且让学生在想象漫游中体会大自然的美景,受到了美的熏陶和教育。

  四、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因此,让学生反复诵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读中悟情,读中表情,同时抓住重点字词的理解,图文结图联系生活实际。

  五、说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检查预习

    课伊开始,我让学生用四字词语说说自己对秋天的感受和认识。

  然后自然的导入本节课也要学习一首有关秋天的古诗,《山行》,并猜测山行就是在山中行走的意思。

  接着检查孩子的预习情况:1、读诗字音准确,节奏正确。

  2、四个生字的书写情况重点指导“霜”的写法。

  3、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本单元教材编写的重点就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寒山、石径、坐、红于等并让孩子讲讲自己是怎么理解的,小结理解词语的方法,这样学生有法可依,为理解古诗做好了准备。

  2、读中感悟、合作探迟谈蔽究

    在古诗学习中,吟诵是一个重点,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初读我的要求是学生能读准字音,读流利,有一定的节奏。

  再读想象,体会情感课程标准认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朱光潜也说过,每首诗的境界都必有情趣和意象两个要素。

  情趣简称情,意象即是景。

  当情景相生而又契合无间,情恰能称景,景也恰能传情,这便是诗的意境。

  所以,在这一环节中,我注意让学生自己想象意象,加深印象,再加以情趣引导,从而让学生悟出诗的意境。

  最后出示学习古诗的方法:关注课下注释、观察课文插图、联系生活实际。

  并小结:我们运用这样的方法就可以把看似难懂的古诗变成我们自己的语言,以后学习其它古诗都可以运用这样的方法。

  3、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为了梳理课堂所得,加深学生记忆,巩固课堂教学效果我设计了以下作业。

  1、写:默写古诗《山行》(必做)2、画:画一副画,画出秋天的美景,在图画中表达自己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选做)。

  3、找:另找一首描写秋天的诗,试着理解,体会作者的情感。

  (必做)。

  4、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种很重要的教学手段,我的板书简洁、重点突出,把课文的思路、教师的教路、学生的学路融为一体,能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山行

  远景:寒山石径白云人家

  近景:枫林霜叶

  热爱秋天热爱大自然

  《山行》说课稿2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的说课题目是《山行》。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流程六个方面说明对本课教学的理解与设计。

  【教材分析】

    杜牧的《山行》是部编本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古诗三首》中的一首,写的是诗人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时所看到的深秋时节的枫林景色,描绘了一幅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等构成的山林秋色图,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在这首诗中,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

  我们可以在观赏胜于二月春花的火红枫叶的同时,感受秋日山林的勃勃生机。

  所以这是一首秋的赞歌,能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了解大自然。

  同时这也是学生在本册书中接触到的第一首古诗,因此学习方法的指导十分必要。

  所以,我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如何学习,这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能力,又为本课后两首诗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求知欲强。

  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并通过课内外学习积累了很多的诗词,有了初步的自学能力,但还应该不断加强。

  因此本课教学关键是要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在读中想象,在读中悟情,引导学生感悟古诗的意境。

  【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分析,特设置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学会本课生字,重点理解诗句中“坐”的意思。了解诗意。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并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重点)

    感受诗歌美的意境。(难点)

  【说教法】

    基于新课程标准中“以生为本”的思想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教学中主要通过诵读诗歌、想象画面、句子训练等形式使学生主动探求知识。

  这样教学,符合古诗教学的一般规律,使学生不仅理解了古诗,而且学到了学习古诗的方法。

  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古诗内容的印象,而且让学生在想象漫游中体会大自然的美景,受到了美的熏陶和教育。

  【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因此,让学生反复诵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引导学生在读中悟情,读中表情,同时抓住重点字词的理解,图文结合创设情境的方法,引导学生应用“读—悟—说—读”的学习方法。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为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从以下几个环节展开我的教学。

  第一步:导课解题,介绍作者

    介绍岳麓山引入课程。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最直接的学习动力。

  此环节,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可为后续学习营造氛围。

  同时还可以丰富学生的认知。

  )。

  第二步:初读指导,读准,读通,读出节奏

    意图:三年级的学生已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形成了一定的基础,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先让他们尝试学习,开动脑子积极思维,理解能独立学懂的知识,并发现疑难。这样可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迅速进入角色,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第三步:再读指导,读出画面,读出想象,读出情感

  1.品读古诗,读出画面

    意图:这样进一步强化了词义句意的理解,强化了学生对古诗内容的印象。

  而且让学生在品味词句,想象漫游中体会大自然的美景,受到了美的熏陶和教育。

  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创造性地说说全诗的内容,从认识上得到提高。

  2.启发想象,感受意境

    意图:欣赏意境是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也是有感情地朗读训练的前提,是古诗教学的关键。重点指导学生通过想象感受意境。

  提示:此时,你也来到了寒山脚下,枫树林中,你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物?你有什么感想?

  3、美读品味,体会诗情

    古诗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诵读起来琅琅上口,学生—般都能进行正确地朗读,但往往读不出意境,读不出美感。如何使学生“读得美”,且“美读得其法”呢?我这样设计去引导学生:

    1.学生尝试,获取体验。(读读看,风景这么美,语句这么美,怎样才能读得美呢?)

  2.学生汇报,教师归纳,教给方法:

    (1)带着赞美与热爱的.感情去读。

    3.改变形式,反复诵读。

  (范读—→齐读—→个别读—→小组读—→扮演角色读)

  【说作业设计】

    意图:(作业的设置建立在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之上。

  改写《山行》或画一幅山行图。

  加强了对本课知识的强化巩固。

  达到了读写统一。

  一堂课的结尾不止是画上了一个句号,而是寻求一种延伸和开放。

  收集与秋天有关的优美词语、句子、片断或诗。

  帮助学生学习与课文相关的古诗,扩大课堂知识的容量,教会学生纵向学习。

  )。

  【板书设计】

    (本板书设计遵循板书为教学服务的教学理念,概括了古诗的主要内容,简洁的文字,既能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对古诗思想内容的把握,又能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山行》说课稿3

  一、说教材:

    杜牧的《山行》写的是诗人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时所看到的深秋时节的枫林景色,描绘了一幅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等构成的山林秋色图,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在这首诗中,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

  我们可以在观赏胜于二月春花的火红枫叶的同时,感受秋日山林的勃勃生机。

  所以这是一首秋的赞歌,能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了解大自然,渴望走进大自然的愿望。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学会本课生字,重点理解诗句中“坐”的意思。了解诗句的含义。

    ②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③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山行》应重视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既培养能力。所以本课打算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欣赏意境”的训练和通过词义理解到理解全句、全篇,来帮助学生领悟、感受全文。

  (3)情感与价值目标

    ①通过理解与朗读去感受浓浓的秋色,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②通过学习课文,唤起学生了解大自然,渴望走进大自然的愿望。

  3.教学重、难点:

    通过“欣赏意境”的训练和通过词义理解到理解全句、全篇,来帮助学生领悟、感受全文。

  三、说教法、学法:

    1.话激趣,营造气氛。

    2.握方法,主动学习。

    3.味想象,欣赏意境。

  四、说教学过程

    第一步: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小朋友,秋天已经悄悄得来到了我们身边,睁开你明亮的眼睛看看,秋天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播放课件)

    生交流。

    师小结:秋天,天蓝得像蓝宝石一样透亮,让人神往。

  菊花怒放,千姿百态。

  树叶呢,有的黄了,像缀满了金子,有的红了,红得像火一样,有的仍旧青翠,显得很顽强??多么迷人的秋色啊!在古代,诗人们为秋天写下了许多美妙的诗篇,今天,我们学的《山行》就是其中精彩的一首。

    1.板书:山行,读题,猜猜山行的意思。释题:在山上行走。

  2.简介作者:

    第二步:明确目标,尝试学习。

    意图:明确学习目标,可让学生知道通过这堂课的学习要学会什么,掌握什么,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第三步、指导学法。

  1、以前我们已经学过一些诗词,你认为应该怎样学习古诗比较好?(自由说)

  2、出示学习指导:

    ①读一读:读准诗中的多音字或古今音义字。

  ②动一动:运用工具书学习生字、词

    ③想一想:诗人在山上行走看到了哪些景物?请画出这些景物。

    第四步、自学古诗。(给予一定的时间)

    (1)学生自学古诗,教师巡视了解。

    (2)合作学习,完成自学的任务。

  (3)自学反馈,检测学生的自学效果:

  我会读_____我知道_____我不明白_____

  第五步、感知诗意,体会诗境

  1、诗人杜牧仅用了28个字,就描绘出了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这么多

  美景!你们还想读一读吗?让我们来细细地品读吧!随范读跟读古诗

    (出示图片,出示诗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深秋,诗人杜牧坐着的马车慢慢驶来??此时,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怎样的景色?

  ①时值深秋,阵阵秋风向你吹来,想象一下你看到的山是什么样?站在山坡上的你会有何感受?诗人用哪个字准确地写出了这种感受?

    (深秋,天气寒冷,山上草木一片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所以称“寒山”。

  )②在你的面前是一条石头铺的小路。

  (理解“石径”:石头小路。

  )这是一条怎样的小路呢?(借助课件理解“斜”:曲折)。

  ③此时仰望蓝天,是什么感觉?感觉白云怎么样?人家在什么地方?(和你想得一样吗?出示插图)

  ④读读这两句诗,在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图画,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吗?

    ⑤带着你的理解,读读这两句诗。

  谁愿意用你的朗读告诉大家你对诗句的感悟?

    (2)出示“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①美丽的秋景让人陶醉,诗人也不得不停车驻足观看。诗人看到了怎样的美景?②二月花是什么季节的花?春天的花什么样?(欣赏春天的花的图片)

    ③春花是五颜六色的,是多姿多彩的,可是,这么美的春花却远比不上那似火的霜叶。(欣赏秋天的红叶的图片)

  同学们,欣赏到这里,你有什么感受?(有感情地读后两句)

  ④理解重点字的含义

  爱:舍不得

  坐:因为

  ⑤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后两行诗的意思吗?

    ⑥“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鲜明地表白了作者对枫叶的喜爱之情,而“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将作者对枫叶的喜爱、赞美之情表达得更加淋漓尽致,以致作为名句千古流传。

  同学们带着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读一读这千古佳句吧。

  第六步、指导朗读古诗。

    1、多种方式的朗读古诗。

    (1)个别读,小组读,分角色读,范读。

    (2)配乐朗读。(创设诗情画意)

  (3)再次欣赏美丽的图片——美美的读一读这首诗

  第七步、小结延伸:

  1、试着唱一唱歌曲《山行》

    2、小结:这首诗用寒山、石径、白云、枫林向人们却勾勒出一幅迷人的秋景图,置身期间,让人留恋往返。

  作者写“秋景”,全诗却不露一个秋字,真实让人折服。

  我想,称这首诗是“千古之绝唱是一点都不为过的”。

  《山行》说课稿4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山行》。

    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这句话在今天仍有很大的意义,因为古诗语言精炼,情感强烈,节奏鲜明,意境优美,引导学生学习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所以我们的教材从第一册就安排了古诗内容的学习,数量虽然不多,但全是些名篇佳作,是我们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材料。

    根据新大纲精神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小学一年级学生学习古诗,一方面是要把古诗作为一个识字的载体,另一方面是要学生通过朗读背诵古诗,体会古诗的意境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这其中识字仍然是我们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点。

  但学习生字不是枯燥的,更不是靠死记硬背的,只要我们认真研究所教的每一个字,采用不同的方法,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更重要的是可以举一反三,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汉字的神奇魅力,为学生的持续学习乃至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另外,一年级学生理解诗意不要求一一对译,那样不但会破坏古诗的意境美,还会加重学生的负担,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不利于今后的学习。

    杜牧的《山行》是一首明丽、充满生气的秋景诗。

  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

  这首诗的教学要突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识字,二是积累,三是灵性的培养。

  关于识字,要充分地从字的特点出发,通过多种途径,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兴趣盎然地识字。

  关于灵性的培养,就是要创造一切条件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把课上得自然、生动、有趣。

  基于以上特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初步感受古诗的意境美。

    2、认识6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雨字头”。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学习本课要求会写的字和要求会认的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认识6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2、体会古诗的意境美。

  具体教学,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一、故事导入。同学们,大家喜欢听故事吗?老师给你们讲个故事吧:(略)这样在情境中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进而引出课题,并释题。

    二、初读古诗,感受意境。通过教师的范读及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古诗文字的优美。

    三、随文识字。

  我相机出示图画,并一句一句引出四句诗,这样图文结合,进入诗的意境,在感受诗意的基础上采用加一加、对比等方法识记生字,进而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

  最后,把生字放回文中,整体感知诗的意境,体会深秋时节的自然美景。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在感知诗的意境基础上指导美读,读出诗的意境美、语言美,也读出作者对寒山石径,枫叶似火的喜爱,同时这种情感也感染着学生,一种对秋天美丽景色的喜爱便由此而生。

小学三年级语文《山行》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篇一】小学三年级语文《山行》原文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

    寒山:深秋时节的山。

    生:产生,生出。

    坐:因为。

  译文:

    弯曲的石头小路远远地伸至深秋的山巅,在白云升腾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停下马车来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霜染后枫叶那鲜艳的红色胜过二月春花。 

【篇二】小学三年级语文《山行》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诗的意思,了解秋天红叶的特点,体会诗人热爱秋天,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会背诵。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美的意境。

  教学难点:

    体会诗美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一年四季,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生思考,后交流,教师肯定学生所说)因为有了春、夏、秋、冬,所以我们看到了一个奇妙、美丽的大自然。

  有人说:“秋风扫落叶,何等凄凉萧条!”但是,在诗人杜牧眼中,秋天枫叶的生命力仿佛比春天鲜花的生命力还要旺盛,晚秋的景色也同样生气勃勃,充满活力。

  今天,我们将学习他的《山行》。

  2、板书:山行杜牧

  二、自主合作,读诗明意

  1、自由朗读

  2、请学生读,互相评价

  3、齐读

    4、出示学习古诗的方法,齐读。

    (1)知诗人,解诗题;

    (2)抓字眼,明诗意;

    (3)读诗句,悟诗情。

    5、根据学法,四人小组合作,利用文中的注释或课前收集的资料,学习古诗。

    6、小组汇报交流。

    (1)简介诗人杜牧;

    (2)了解题目意思:山行:在山上行走。

  (3)字词解释:

    A、寒山:深秋时节的山林(寒山:深秋季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实指秋天的山)。

    B、斜:在这首诗中应读xiá,意思仍当倾斜解释,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C、坐:因为;

    爱:真爱,留恋的意思。

    D、红于:比……更红。

    (4)学生根据小组讨论说说诗句意思。(大致了解即可)

  (5)教师点拨:

    A、白云生处与白云深处的区别:深:浓厚,浓郁;生:生出,存在。

  (指有白云缭绕的地方,也说明那地方比较高。

  )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漂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

    B、第4句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因为“红于”不仅点出色彩鲜艳,而且显得更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C、同样写红叶的诗句,古人也留下不少,如“林间暖酒烧红叶”“红树青山好放船”,比较而言,杜牧的写法好在哪儿?(在深秋时节,诗人惊喜地发现,枫叶流丹,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

  诗人运用比较的写法,写出了这时的秋天像春天一样充满活力,透丛正过“霜叶”作者感受到了山林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

    D、前两句描写景物特点与作者情感表达又有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围绕这个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前两句描写的景物很美,但作者最爱的还是枫叶,所以说,前面景物的描写是为下面的第四句作铺垫的)

  小结:

    这首诗中,作者杜牧用惊喜的目光把“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统摄起来,构成了一幅秋山旅行图,以“爱”为核心的情感表达,使这首诗情景交融,令人白谈不厌。

    三、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1、创设情景,男女生交替朗读,品悟诗歌表达情感。

    3、反复吟唱,强化橘厅记忆。

    四、选择性作业。(任选一道完成)

    1、画一幅秋色。

  2、改写《山行》(以第一人称,把古诗改成一篇记叙文)

【篇三】小学三年级语文《山行》教学反思

    杜牧的《山行》是一首明丽、充满生气的秋景诗。

  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

  所以学习这首诗应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感情,欣赏意境。

  这同时也是个难点,因为学生对古诗接触不多,在这方面圆郑隐的学习能力不是很好,而且“欣赏意境”的训练在许多老师的教学中也常常被疏忽。

  另外,有些字词在诗中所代表的意思与如今常用的意思大不一样,如“坐”、“远上”“斜”、“生处”、“爱”等。

  如何行之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这些难懂字词的意思,并通过词义理解达到理解全句、全篇的意思,也是这首诗教学的重点。

  再则,《山行》是《古诗二首》这课中的第一首诗,也是学生在本册中接触到的第一首古诗,学习方法的指导十分必要,所以,应重视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既培养能力,又为本课第二首诗的教学打下基础。

  教学中,引导学生以读为主,在读中感悟。

  主要做了以下几点:。

  1、读一读,说一说,整体感知诗意: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研读古诗,让他们在自读自悟,相交切磋,合作交流中读准字音,读通古诗,初步感知大意。

  在检查初读情况时,可让学生争当小老师给大家正音,既可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又可让他们在成功的体验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2、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切忌逐行分析诗意。

  此时可适时地张贴文中插图,并问“图中画的是什么。

  ”学生们争先恐后地畅所欲言。

  其实诗意就蕴含在这一声声的话语中。

  3、读一读,听一听,感知古诗韵律:

    优美的古诗是我国遗传下来的文化瑰宝。

  每一首古诗都有一定的韵律节拍。

  只有按其韵律节拍朗读,才能在读中再现意境,体验情趣。

  但对于刚学习古诗的小学生并不懂这些。

  因而在教学中可借助录音范读,让学生从听中感悟,从模仿练读中得到自悟。

  以学生自己的看法来朗读,富有具性地朗读,比如:你喜欢这首诗的哪一行呢?把它读给大家听听,也分享一下你的快乐,好吗?这时学生兴趣盎然,十分活跃。

  4、读一读,演一演,领悟古诗情趣: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富有个性的学习必须强调个体的亲身实践和真实体验。

  “我们一块跟诗人的心情把这首古诗读一读,好吗?”教师在学生的自读自悟中稍作点拔,旨在再现情境,让学生受到感染。

  还可加以音乐渲染,让学生戴着头饰,自由想象表演,一边演一边吟咏古诗,会使语言文字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的图像更为鲜明、丰满,从而内心掀起情感的波澜,入情入境,与作者的情感达到共鸣。

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山行》的学情分析怎么写

  这个肯定要结合你班上学生的基础来分析。

  因为学生对古诗接触不多,在这方面的学习能力不是很好,而且“欣赏意境”的训练在许多老师的教学中也常常被疏忽。

  另外,有些字词在诗中所代表物昌的意思与如今常用的意思大不一样,如“坐”、“远上”“斜”、“生处”皮蚂弊、“爱”等。

  如何行之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这些难懂字词的意思,并通过词义理解达到理解全句、全篇的意思,也是这首诗教学燃族的重点。

小学语文三年级课件:山行

  【#课件#导语】课件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板书设计,教具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各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等等,下面是整理的小学语文三年级课件:山行,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一】

  一、教材简析

    《山行》是晚唐诗人杜牧所写的一首清新俊逸的小诗,诗歌描绘了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构成的一幅浓郁动人的山林秋色图。

  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热爱之情。

  深秋在诗人笔下并不萧条冷落,而是嫣红满目,生意盎然,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和精神的鼓舞。

  在这首诗中,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

  让我们在观赏胜于二月春花的火红枫叶的同时,感受到秋日山林的勃勃生机。

  这是一首秋的赞歌,能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了解大自然,渴望走进大自然的愿望。

  教学中,我将在以诵读为重点的基础上,利用媒体图片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让他们在情境中发挥想像,引导孩子登寒山,仰望白云,欣赏火红的枫林,真切感受自然之美,激发热爱生活之情,去感受自然的美,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二、设计理念

    古诗学习是一种美的教育和情感的熏陶,它必须建立在每个学生独特的心灵体验上,尊重学生自身的知识构建以及多元认识是本节课的出发点。

  其二,古诗文化博大精深,贵在积累,让学生掌握一些古诗学习的基本方法,使他们能在课外迁移运用,在更广泛的学习天者宴念地中,丰富自身的文化积淀。

  是对学生能力的提升。

  三、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并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熟读成诵,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难点:,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一年四季中,你最喜欢哪个季节?(生自由谈,并说理由。)现在是什么季节?你能说说这个季节的景色和你的感受吗?

    师:是呀,到了深秋,满山遍野,五颜六色,你们想不想看看这样的景色?(出示秋景图让生欣赏。)

    师:你们感觉怎么样?师:这么美的景色,若是让画家看到了他会怎么做?让诗人看到了--对,唐代就有一位叫杜牧的着名诗人,他在山中行走的时候,被那深秋美景所吸引,触景生情,写下了千古传颂的名诗--山行。

  这节课,我就和大家一起来学这首诗。

  板书:山行(杜牧)。

    (二)初读,感知诗意。

    师:那么你们平时是怎么学古诗的?(由学生的方法自然过渡)那就请同学们自己先来读读这首诗。朗读的时候,要把字音读准,诗句读通顺。

    (生自由朗读。)

    同桌互读。检查字音。

    师: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指名朗读,评价,校正“斜”的读音。

    (三)再读,质疑解疑。

    师:默读全诗,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是怎么知道的?还有哪些字词不理解呢?请你圈一圈,画一画。

  (学生默读,思考,圈画。

  )。

    师:同学们读书真仔细,现在请你告诉我,你都读懂了什么?是怎么知道的?(生自由汇报,师相机调控。)

    那么谁有不理解的字词,说一说。

    (生说出不理解的字词,简单的大家说,难一点的大家一起讨论。)

    师:下面我们来看看大家提出的问题。

  预设:寒山石径

  斜

  生处

  晚

  红于

  坐爱

    师:同学们真爱动脑筋,提出这么多的问题,既然问题是大家提出的,愿不愿意集合大家的力量来共同解决呢?现在,大家就利用字典和书中的注释,同桌两个一起来商讨这些问题,争取人人都当老师,把自己知道的告诉对方。

    (同桌互相讨论。

  教师参与其中,适时引领。

  )。

    师:想不想把自己讨论的结果告诉大家。

    (汇报时教师参与其中,适时引领。)

    师:说得太好了。

  通首困过我们合作学习,已经解决了提出的问题,基本了解了诗意祥信。

  现在,让我们结合对诗的理解,再来朗读这首诗。

    (四)、画诗悟境。

    这时在你在脑海里会出现了什么图画呢?现在就请你做个小画家,说一说,你都在画上画些什么?(生自由发言,描绘图画。)

    师:看到同学们沉浸在诗情画意之中,我都不忍心打扰你们。好,谁想说出你心中的图画?

    师:同学们真不愧是小画家,画出了这么美丽的画,那么,老师也带来了一幅画家为这首诗画的画。请你读一读,看一看。

    (五)配乐朗读,再现意境。

    配乐朗诵一:看,把这些景物合起来,多美啊。

  让我们配上音乐看画读诗。

  大家可以站起来,也可以加上动作。

    配乐朗诵二:师:还想读吗?这次请同学们小声读,或者背一背,边读背边想象诗中美丽的景物。

    现在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展示你的理解,为画配上古诗,为画配上一段文字,为画题诗都可以。注意要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那就是

  ?

  (六)拓展积累:

    其实描写风景的古诗有很多,现在老师要给你一个展现的机会,请你背一背这样的诗,越多越好。

    老师也送给大家四首首描写风景的古诗。

  请你读一读。

  《江南春》《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枫桥夜泊》《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七)结语:同学们,古人云,诗中有画,我们说,画中有诗,同学们,学古诗快乐吗?老师也很快乐,古诗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希望你们能够多积累,多背诵,请相信,将来它一定会成为你宝贵的精神财富。

  板书设计:

  山行

  杜牧

  寒山石径

  景:{白云人家

  枫林霜叶

  情:热爱自然

  

【篇二】

  教材分析:

    《山行》一诗写的是诗人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时所看到的深秋时节的枫林景色,描绘了一幅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等构成的山林秋色图,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在这首诗中,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

  我们可以在观赏胜于二月春花的火红枫叶的同时,感受秋日山林的勃勃生机。

  所以这是一首秋的赞歌,能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了解大自然,渴望走进大自然的愿望。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重点理解诗句中“远上”、“斜”、“生处”、“坐”、“爱”、“于”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3、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并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设计理念:

    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的语言精练、意境优美、节奏明快、读起来琅琅上口。

  本课教学目标的确定牢记一个“实”字,遵循诗教规律,以人为本,关注生命,引领学生一步一趋地进入诗的意境,走进诗人的生活。

  在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组织学生学习,整体读、理解读、想象读、延伸读、布置选择性作业,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为学生营造一个美读、读美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入情入境,充分展开想象,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整体读——感知美

  1、激情导入

    有人说“秋”是美的,秋高气爽,晴空万里;有人说“秋”是萧瑟的,秋风吹起,落叶飘零。

  不同的人、不同的心情对相同的景物有不同的感受。

  在你眼中秋天是怎样的呢?。

    2、今天,让我们走进唐朝诗人杜牧的诗中,感受杜牧眼中的秋天。

  3、师配乐读

  4、揭题解题

    板书:行,谁能用“行”字组一个词语。

    板书:山行,读题,说说知道了什么。

  5、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下作者?

    6、深秋的一天,杜牧乘着马车,顺着山路而上,山上美景让他流连忘返,他情不自禁挥毫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绝句。——播放音乐,引导学生自读,读到琅琅上口为止。

    【设计意图】教学伊始,结合季节特征,选择悦耳的音乐,配乐朗读,意境更唯美。

  让学生介绍作者是考察学生课前搜集信息的能力,课外鼓励学生大量搜集资料,阅读资料,使学生对离我们生活较远的古诗和诗人有更多的了解,拓宽语文学习的空间,培养了学生有效利用语文资源的意识。

  再次配乐地朗读,关注学困生,要求人人熟读,为理解打下基础。

  二、理解读——领略美

    (一)“扶”学第一句。

    1、先运用不同手段突破“远上”、“斜”、“寒山”这三个难懂词的意思。

    (“远上”:用“联系实际,展开想象”法。

  “斜”:用“简笔画演示”法。

  “寒山”:用学生“介绍”法。

  )。

    2、指导学生串讲句意。注意调整说话顺序。

    3、总结学习方法:“先解字词,再串句意。”

    【设计意图】古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一环节中“扶”着学生,其目的是为了在“方法”上教学生“如何学”。在总结学习经验的基础上,小结出学习古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半扶半放”学第二句。

    1、指导学生看图启发想象,出示训练:“几户人家在白云______的地方”来突破“生处”这个难点。并结合讲解“生处”的写法。

    2、让学生试着自己串讲句意,教师点拨纠正。

    【设计意图】“生处”这个词最容易写错。在教学中通过想象重现诗中画面,对“生”与“深”的区分在赏画品诗中明晰。

    (三)“放手”合作学习三、四句。

    在学习小组中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做上记录,请教老师和同学。

    【设计意图】三年级的学生已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形成了一定的基础,先引导学生尝试学习,开动脑子积极思维,理解能独立学懂的知识,并发现疑难。

  这首诗的—、二两句中生僻词多,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估计在“尝试”中学懂的人不多,所以要采用“扶放”结合的教学方法,针对“尝试”学习所反映出来的疑难问题对学生进行“解字词,明诗意”的指导。

  这样就是送给学生一把打开知识门户的钥匙!。

    (四)、请一个学生把整首诗的意思串起来讲一遍。

    【设计意图】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对诗的理解感悟,不同读者,不同年龄,不同阅历的人都存在着差异,不同的学生,课堂上允许学生存在这种差异,尊重学生独特的心理体验,不求统一,鼓励学生做学习的探究者。

  三、反复读——品味美

  (一)想象意境

  1、师:整首诗向我们展示了深秋的美景,但是全诗没有一个“秋”字,请同学们反复朗读品味诗中的语言,你觉得哪些词句写得特别好?

    2、学生自由朗读,然后谈谈自己的看法。

  3、是啊,一首诗就是一幅画,《山行》是一幅色彩鲜艳,意境深远的画,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

    4、各种形式朗读古诗。

    【设计意图】意境优美是古诗的特点,想象是古诗的主要表现形式,在想象的漫游中引导学生走进古诗,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也为有感情朗读打下基础。

  (二)体会情感

    1、我们常说,诗以言志。

  诗中的色彩,描写的景物都和诗人当时的心境有关系,心情好的时候,笔下的景物都诗那么有生气,那么明丽;悲伤忧愁不得志的时候,笔下就显得萧瑟灰暗。

  所以了解诗人写诗的背景,就能更深的体会诗人的情感,更好地读懂一首诗。

    2、多媒体出示《山行》的写作背景。学生自由朗读

    3、读了这些资料,你能体会作者当时的情感吗?用心读读好。

    4、再次多种形式朗读,配乐读。

    【设计意图】情感是古诗的生命,通过了解背景体会诗人的情感,进而使古诗的学习进入了更深的境界。理解一次比一次更深,学生也一次次受到了情感的熏陶,情感达到了高潮。

    (三)朗读比赛。

  1、播放一组组枫树林图片:此时,你也随杜牧来到了山脚下,哪些景物映入了你的眼帘?

    2、风景这么美,语句这么美,怎样才能读的美呢?比一比,赛一赛,谁最有杜牧的气质。

    【设计意图】欣赏意境是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是古诗教学的关键。

  学生—般都能进行正确地朗读,但往往读不出意境,读不出美感。

  这一环节我引导学生多层次,多角度的朗读古诗,有个别读,小组读,分角色读,范读,配乐朗读等,强化了学生对古诗内容的印象,受到了美的熏陶和教育。

  四、延伸读——升华美

    1、总结学法:刚才我们先了解作者,又理解诗的意思,然后展开想象感受了诗的意境,还通过了解诗人写诗的背景,体会了诗人的情感,下面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学习下面的两首诗,《秋词》和《临平泊舟》,可以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2、汇报学习成果。

  3、总结: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山行》,拓展学习了两首诗,我想同学们一定掌握了古诗学习的方法吧!

  学生总结,并板书:理解诗意想象诗境体会情感

    【设计意图】学生趣味正浓时,教学不应戛然而止,教师应趁着这股东风,帮助学生学习与课文相关的知识,扩大课堂知识的容量,教会学生学以致用。对于这两首诗的理解感悟也不求人人深入,旨在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

  五、选择作业——表现美

  让我们走进作业超市,学了这首诗,你想选择什么作业呢?

    1、写一写:想象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色,写下来。

    2、画一画:把这首诗描绘的景色用多彩的画笔表现出来。

    3、找一找:收集杜牧的其它诗作或搜集与秋天有关的优美句段和诗词,与同学交流。

    【设计意图】本环节把寻美、赏美有课内延伸到课外,提升了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创造,美的能力。而选择性作业,给学生一个选择的机会,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学生多元智能发展。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两首课文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两首》分别是《赠刘景文》和《山行》,我在此整理了二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两首》课文,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两首》课文-原文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两首》课文-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赠刘景文

  一、看图说话

  看图,说一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二、初读感知,了解古诗大意

    1、自己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三、再读感悟,想象诗歌画面

    1、自由读,结合图理解诗意。

    2、小组内讨论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3、自由组合,与学习伙伴体会读,读完后交流自己的体会,交流后再读。

    4、教师范读,学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四、启发想象,感情朗读、背诵

    1、教师描述诗意,激发学生想象。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五、想一想,议一议

  你认为一年最好的时节是哪个季节,为什么?

  第二课时

  山行

  一、小组合作,讨论自学

    1、根据学《赠刘景文》的经验,讨论确定本组学羡知习方案。

    2、按自己组的方案自学。

  二、师生合作,解决疑难

    每组提出学习中的疑难处,老师和其他组的同学与他们一起讨论解决。

  三、启发想象,感情朗读

    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象。

    2、学生练读,一边想一边读。

  四、感悟诗意,熟读成诵

    1、学生自由读,借助插图感悟诗意。

    2、找伙伴,练背诵。

  五、指导写字

  六、朗读、背诵古诗

    1、把自己课内、课外学的古诗背给同组的同学听。

    2、开古诗朗诵会,每个组出两个节目,一个数桐集体朗诵,一个个人朗诵。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两首》课文-教学反思薯派坦

    《赠刘景文》是新课标新增的一首诗。

  我采用了板画形式让学生们理解这首诗,学生们熟读此诗后,不懂的问题就自主地提出来。

  课前先给学生较充分的自学时间,学第一首诗我给出一个预习计划:。

  1、先读、圈、注:

    边读边涂出生字,在易读错的字上注音。

  2、再读:

    读准、读流利、读美。

  3、讨论:

    查字典理解词义,再小组同学说说诗意。

    新课教学基本按照事先设计的环节进行,学生们纷纷主动读字读诗、讲自己的理解、背诗,还有的同学通过查词语手册加上自己的理解,已能基本读懂诗的意思。但由于现在未到残荷败菊的时候,所以学生对此感受不深,理解也不是很深刻,似乎是书本和老师强加给他们的!

    《山行》是一篇描写秋天的诗,它通过描写寒山、白云、石径、枫林所构成的一幅秋色图,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在教学过程中我为了达到预设的效果,我充分结合画图,以便让学生更好的进入诗歌意境,进行教学。

  但是在教学中,我犯了一个知识性的错误,没有很好的解释“寒山”的意思,以至于不能让学生很好的理解诗歌的意思。

  以至于我没能完成教学目标,这是在教学中的一个严重错误。

  本来诗歌就是很美的,教师就要从多方面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有了这次失误,我会在以后更加的努力钻研教材,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

提交信息测一测您提升学历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