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课程设计需要考虑哪些问题?

作者:巢思浩时间:2023-07-23 14:13:57

导读:" 混凝土课程设计是建筑工程专业中的重要课程之一,它涉及到混凝土材料的性能与应用、混凝土结构的设计与施工等多个方面。在进行混凝土课程设计时,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1.课程目标: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为了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混凝土的相关知识"

  混凝土课程设计是建筑工程专业中的重要课程之一,它涉及到混凝土材料的性能与应用、混凝土结构的设计与施工等多个方面。在进行混凝土课程设计时,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课程目标: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为了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混凝土的相关知识,我们可以设置以下目标:

  -熟悉混凝土材料的组成、性能和特点;

  -掌握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原则和施工技术;

  -能够进行混凝土结构的计算和分析;

  -能够应用相关软件进行混凝土结构的设计。

  2.课程内容:确定课程的内容和教学大纲。根据混凝土课程的特点,我们可以设置以下内容:

  -混凝土材料的组成和性能;

  -混凝土结构的基本知识和设计原则;

  -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技术;

  -混凝土结构的计算和分析方法;

  -混凝土结构的检测和维修技术。

  3.教学方法: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在混凝土课程设计中,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讲授:通过课堂讲授,向学生传授混凝土知识;

  -实践:通过实验、实训等活动,让学生亲自操作和实践;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互动;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工程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和施工。

  4.教学资源: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如教材、教辅材料、实验设备等。确保教学资源的充足和质量。

  5.评价方式:确定合适的评价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采用考试、实验报告、设计作业等方式进行评价。

  6.教学环境: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条件和氛围。可以建立混凝土实验室、模型室等教学场所,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7.教师团队:组建合适的教师团队,提供专业的教学指导和支持。教师应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能够有效地指导学生。

  通过考虑以上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可以帮助我们设计出一门丰富、实用的混凝土课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

施工图审查中混凝土结构设计注意问题?

  在施工图审查中,混凝土结构设计应注意哪些问题?中达咨询带来关于施工图审查中混凝土结构设计应注意问题的介绍以供大家参考。

1结构选型中的问题

  (1)高层建筑采用单跨框架结构,不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简称GB50011—2010)第6.1.5条规定。

  (2)有三项及以上不规则的高层建筑想方设法避免超限高层建筑抗震专项审查。

  (3)特别不规则的(多层)建筑未进行专门研究和论证,不符合GB50011—2010第3.4.1条规定。

  (4)采用截面厚度不大于300mm、各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最大值大于4但不大于8的短肢剪力墙,且在规定的水平地震作用下短肢剪力墙承担的底部倾覆培卜力矩大于结构底部总地震倾覆力矩50%的剪力墙结构,违反《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简称JGJ3—2010)第7.1.8条规定。

  (5)框架-剪力墙结构未按JGJ3—2010第8.1.3条要求的规定水平力作用下结构底层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之比确定相应的设计方法。

  (6)高层建筑采用刚度与受剪承载力同时不满足的结构,不符合JGJ3—2010第3.5.7条要求。

2设计总说明中的问题

  (1)当地质勘查报告给出地下水或土对混凝土、混凝土中的钢筋具有某种腐蚀性的情况下,总说明中没有按《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2008)第4.2.3条提出相应的混凝土防腐蚀耐久性要求。

  (2)设计依据中引用失效的规范。

  (3)使用了限制或禁止使用的建筑材料。

  (4)砌筑砂浆和砌块材料对应关系不符合《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第3.1节的要求。

  (6)加固工程不明确加固设计中旅运不需加固构件的范围及处理原则。

  (7)墙体中配镇穗的开洞尺寸放宽到800以上,超出JGJ3—2010第7.2.28条小洞口定义的范围。

  (8)有预应力构件时未按GB50010—2010表3.5.3注2提出预应力构件混凝土中的最大氯离子含量限值为0.06%。

3整体计算中的问题

  (1)框架-抗震墙、板柱-抗震墙结构以及框支层中,抗震墙之间无大洞口的楼、屋盖的长宽比超过GB50011—2010表6.1.6规定,内力计算采用刚性楼板假定,不考虑楼盖平面内变形的影响,不符合GB50011—2010第6.1.6条规定。

  (2)建筑结构中的平面凹凸不规则、局部楼板不连续情况超过GB50011—2010表3.4.3-1规定,内力计算采用刚性楼板假定,未计入楼板局部变形的影响,不符合GB50011—2010第3.4.4条1.2)款规定。

  (3)有倾角大于15°的斜交抗侧力构件(或最大地震作用方向角大于15°)的结构没计算该方向的地震作用,不符合GB50011—2010第5.1.1条2款规定。

  (4)当不考虑偶然偏心的单向地震作用下的楼层最大扭转位移比大于1.2时未进行双向地震作用计算,不符合GB50011—2010第5.1.1条3款规定。

  (5)在7度0.15g和8度区的有悬挑长度大于2m的悬挑构件、跨度大于8m的转换构件的高层建筑未计算竖向地震作用,不符合JGJ3—2010第4.2.3条3款规定。

  (6)在8度区的有悬挑长度大于2m的悬挑构件的多层建筑,未计算竖向地震作用,不符合GB50011—2010第5.1.1条4款规定。

  (7)在8度区的转换层结构未计算竖向地震作用,不符合GB50011—2010第E.2.6条要求。

  (8)无地下室的建筑首层层高从地面起算而未从基础顶面起算。

  (9)位于框架区的现浇楼梯构件未参与整体计算,不符合GB50011—2010第3.6.6条1款和6.1.15条2款规定。

  (10)柱计算长度不正确,如悬臂柱、单方向有梁支撑的柱等计算长度系数采用双向有梁支撑的一般楼层柱的1.25或1.0。

  (11)楼面活荷载大于4kN/m2的高层建筑、多层公建框架结构等房屋未考虑楼面活荷载不利布置,又未适当增大楼面梁的计算弯矩,不符合《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以下简称GB50009—2012)第3.2.1条及JGJ3—2010第5.1.8条等要求。

  (12)输入计算的线荷载与实际差距过大。

  (13)有较多书库、档案库、贮藏室的建筑的活荷载组合值系数ψc取一般建筑物的0.7,不符合GB50009—2012表5.1.1要求。

  (14)设计墙、柱和基础时不属于GB50009—2012表5.1.1第1.(1)项的建筑物的活荷载按GB50009—2012表5.1.2折减,不符合GB50009—2012第5.1.2条2.2)~2.4)款规定。

  (15)设备管井留在核心筒外导致楼板开洞而削弱楼面结构与竖向结构连系时采用刚性楼面假定而又在梁端过多点铰致使计算失真。

  (16)周期折减系数偏大,折减不到位,如非承重墙为砌体墙时,框架结构大于0.7,框-剪结构大于0.8,框架-核心筒结构大于0.9,开有结构洞的剪力墙结构大于0.95,参见JGJ3—2010第4.3.16条、4.3.17条。

  (17)框架-剪力墙结构计算时不关注0.2V0调整计算结果,致计算结果中的调整系数等于调整上限输入值,调整不到位。

  (18)较大板块中输入虚梁,导致荷载传递路径改变而致计算失真。

  (19)高层框架结构楼层侧向刚度比小于JGJ3—2010第3.5.2条1款规定的,高层剪力墙结构、框-剪结构、框架-核心筒结构楼层侧向刚度比小于JGJ3—2010第3.5.2条2款规定的,楼层抗侧力结构的层间受剪承载力小于JGJ3—2010第3.5.3条规定的,竖向抗侧力构件上、下不连续贯通的结构,楼层地震作用标准值未乘以1.25的增大系数。

  (20)结构底部的总地震剪力略小于GB50011—2010第5.2.5条规定而中、上部楼层均满足最小值的结构,地震作用调整未根据结构基本周期T1和T2位于反应谱的段落位置确定,动位比例因子采用程序默认值0致使调整不到位,特别是基本周期大于3.5s的结构,见GB50011—2010第323页。

  (21)结构底部的总地震剪力小于GB50011—2010第5.2.5条规定的85%,或中、上部楼层地震剪力亦有小于GB50011—2010第5.2.5条规定的结构,采用GB50011—2010第323页的方法调整地震剪力而不改变结构布置,违反GB50011—2010第5.2.5条规定。

  (22)高层建筑柱配筋原则按单偏压计算时,未定义框架角柱按双偏压计算,不符合JGJ3—2010第6.2.4条规定。

  (23)上部结构嵌固位置的上、下层侧向刚度比大于0.5(有效数字为5),不符合GB50011—2010第6.1.14条2款规定。

  (24)7度0.15g区、8度0.2g区高宽比分别大于5.0、4.0的高层装配式建筑,没有补充在设防烈度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分析,以避免预制墙板构件出现小偏心受拉,不符合《装配式剪力墙结构设计规程》(DB11/1003—2013)第5.3.2条规定。

  (25)柱中线与抗震墙中线、梁中线与柱中线之间的偏心距大于柱宽的1/4时,未计入偏心影响,不符合GB50011—2010第6.1.5条要求;对于高层建筑,则应按JGJ3—2010第5.3.2条要求,将楼面梁与竖向构件的偏心,上、下层竖向构件之间的偏心按实际情况计入结构的整体计算。

  (26)7度(0.15g)、8度区的连体结构未进行竖向地震作用计算,不符合JGJ3—2010第10.5.2条要求,连接体及与连接体相连的结构构件的抗震措施不符合JGJ3—2010第10.5.6条要求。

  (27)上部塔楼结构的综合质心与底部结构的质心的距离大于底盘相应边长的20%,不符合JGJ3—2010第10.6.3条1款规定。

  (28)悬挑结构设计不符合JGJ3—2010第10.6.4条规定。

  (29)竖向收进型结构设计不符合JGJ3—2010第10.6.5条要求。

4地基基础和地下室计算书中的问题

  (1)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一级建筑物,荷载条件复杂如一侧有下沉庭院的高层剪力墙建筑缺地基变形验算,不符合《北京地区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DBJ11-501—2009)(简称DBJ11-501—2009)第3.0.3条要求。

  (2)地基承载力计算时基础埋深修正不考虑基础施工与填方施工的时间关系,简单地自设计室外地面标高起算导致后施工的大面积填方增大地基的附加应力而使地基承载力不足,不符合DBJ11-501—2009第7.3.8条1款要求。

  (3)主楼地基承载力计算未考虑与地下车库连在一起而使侧限减小的影响,不符合DBJ11-501—2009第7.3.8条3款要求。

  (4)台阶的宽高比大于2.5的独立基础仍采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简称GB50007—2011)第8.2.11条公式计算。

  (5)抗浮水位较高、地下室较深且上部结构荷载较小的结构不进行抗浮计算;不进行施工停止降水条件的计算的工程更多。

  (6)下沉庭院等处的独立挡土墙基础不进行水平抗滑稳定性和抗倾覆稳定性验算,不符合DBJ11-501—2009第7.5.2和7.5.3条规定。

  (7)侧边是壁柱的地下室外墙按双向板计算,而壁柱不按承受挡土墙传水平荷载的承载力计算。

  (8)联合基础按单个独立基础计算后任意地联合在一起,未按联合基础计算。

  (9)条基(筏基)不满足DBJ11-501—2009第8.5.3条1款(8.6.3条)要求者用倒梁(倒楼盖)法计算。

  (10)甲类人防(北京全是甲类)地下室结构抗爆计算只计及核爆而不计及可能不利的常规武器爆炸的等效静载,不符合《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简称GB50038—2005)第4.9.1条规定。

  (11)高宽比大于4的高层建筑,在地震作用下基础底出现零应力区,其他建筑基础底面和地基土之间的零应力区超过基底面积的15%,不符合GB50011—2010第4.2.4条规定。

5地基基础和地下室设计中的问题

  (1)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低于规定,如将层数相差超过10层的高低层连在一起的建筑物的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定为二级,不符合DBJ01-501—2009及GB50007—2011第3.0.1条规定。

  (2)多、高层建筑物下的浅埋基础高于这些建筑物之间的纯地下车库的深埋基础,而不注明深埋基础先施工,深埋基础的挡土墙亦没考虑浅埋多、高层建筑传来的较大荷载的影响。

  近年来不少开发项目的多、高层建筑物先建,而多高层之间的地下室后建,且缺少相关措施存在安全隐患。

  而在个别项目中已导致了安全质量事故,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

  (3)独立基础底板配筋率不足最小配筋率0.15%的要求。

  (4)下沉(反)独立基础的周界位于从柱边开始的45°冲切锥体的下底面边线内,导致冲切计算失误。

  (5)挡土墙计算中土侧压力系数取0.333而图中未对应说明采取的技术措施。

  (6)筏基在剪力墙洞口处的暗梁不经承载力计算按构造设计。

  (7)独立挡土墙基础按普通条基设计严重偏小,可能导致倾覆、滑移,且基础板面没有配筋,缺相应的抗弯承载力。

  (8)地下室外墙按双向板计算,单向水平分布钢筋不满足计算要求或不满足《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简称GB50010—2010)第8.5.1条受弯构件最小配筋率要求。

  (9)人防地下室中受弯构件,偏心受压和偏心受拉构件一侧的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满足GB50038—2005表4.11.7要求,当混凝土强度等级≥C40,构件截面较大时更不易满足。

  (10)人防地下室底板中地基梁、底板及顶板的纵筋锚固长度应为laf,施工图中经常被错标为la。

6梁、板设计中的问题

  (1)按有效断面计算,框架梁支座上铁配筋率≥2.5%,应调整断面重新设计,见GB50011—2010第6.3.4条1款。

  (2)按有效断面计算,框架梁支座上铁受拉钢筋超过2%时,一级(二、三级)梁梁端箍筋加密区的箍筋最小直径<12mm(10mm),不符合GB50011—2010第6.3.3条3款规定。

  (3)一级框架梁下铁与支座上铁的比例小于0.5,不符合GB50011—2010第6.3.3条2款要求。

  (4)一级剪力墙连梁及筒体连梁的箍筋直径采用8,不满足JGJ3—2010第7.2.27条、6.3.2条及9.3.7条1款要求。

  (5)一~三级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梁端截面的底面和顶面纵向非预应力钢筋截面面积的As′和As的比值不满足《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规程》(JGJ140—2004)第4.2.4条要求。

  (6)当梁端按简支计算但实际受到部分约束时,支座上铁小于梁跨中下部纵向受力钢筋计算所需面积的1/4,不符合GB50010—2010第9.2.6条1款规定。

  (7)弧形梁、计算需要配抗扭筋的梁、悬挑边梁未采用抗扭腰筋。

  (8)转换梁设计不符合JGJ3—2010第10.2.7条要求。

7柱设计中的问题

  (1)短柱、一级和二级框架角柱未全高加密箍筋间距,特别是设层间梁、楼梯间休息平台梯梁等处的短柱,不符合GB50011—2010第6.3.9条规定。

  (2)框架-抗震墙结构,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的端柱、紧靠抗震墙洞口的端柱箍筋未全高加密,不符合GB50011—2010第6.5.1条2款要求。

  (3)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不大于4的墙肢未按框架柱设计,不符合JGJ3—2010第7.1.7条规定。

  (4)柱截面纵向钢筋的总配筋率不满足GB50011—2010表6.3.7-1的最小总配筋率要求,特别是采用400MPa钢筋时的一级角柱配筋不足1.15%。

  (5)嵌固部位的柱下部纵筋与上部纵筋比不满足GB50011—2010第6.1.14条3款要求。

  (6)转换柱设计不符合JGJ3—2010第10.2.10条要求。

  (7)错层结构错层处框架柱未按JGJ3—2010第10.4.4条设计。

8墙设计中的问题

  (1)底部加强部位的墙体竖向配筋小于整体计算中输入的竖向分布筋配筋率;少数工程剪力墙竖向和水平分布钢筋的配筋率不满足JGJ3—2010第7.2.17条要求。

  (2)无墙肢水平筋通过的边缘构件箍筋用作墙肢水平筋时的箍筋配筋率不满足GB50011—2010第6.4.3条要求。

  (3)嵌固部位下层抗震墙墙肢端部边缘构件纵向钢筋的截面面积少(小)于上一层对应墙肢端部边缘构件纵向钢筋的截面面积,不符合GB50011—2010第6.1.14条4款要求。

  (4)短肢剪力墙设计,特别是一字形短肢剪力墙设计不符合JGJ3—2010第7.2.2条规定,含轴压比、全部竖向钢筋的配筋率、剪力设计值的调整等。

  (5)参与整体分析的纯地下结构的墙体端部未设边缘构件。

  (6)与挡土墙、人防墙连在一起的端柱、壁柱及边缘构件的主筋小于所在墙体的竖筋,特别是这些端柱、壁柱及边缘构件厚度与墙体一致时。

  (7)带加强层的高层建筑的加强层及其相邻层的框架柱、核心筒剪力墙的抗震等级未提高一级,不符合JGJ3—2010第10.3.3条规定。

  (8)框架-核心筒结构的核心筒墙体设计不符合JGJ3—2010第9.2.2条要求。

9现浇楼梯构件设计中的问题

  (1)位于框架区的现浇楼梯梯板无跨中板面筋。

  (2)梯板纵筋在支座的锚固不满足抗震构造要求。

  (3)梯柱及支撑在竖向构件上的梯梁无与主体结构相对应的抗震构造措施。

10其他

  结构构件配筋小于计算书的问题普遍存在。

清水混凝土配比设计要点有哪些

清水混凝土配比设计要点如下:

  (1)满足JGJ55-2000《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的要求。

  (2)满足JGJ/T10-1995《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的要求。

  (3)利用粉煤灰混凝土后期强度的贡献作用,降低混凝土收缩。

清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除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B50204、《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试配,确定混凝土表面颜色;

  2、应按照混凝土原材料试验结果确定外加剂型号和用量;

  3、应考虑工程所处环境,根据抗碳化、抗冻害、抗硫酸盐、抗盐害和抑制碱-骨料反应等对混凝土耐久性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配合比设计。

  配制清水混凝土时,应采用矿物掺合料。

清水混凝土的配合比应考虑的问题:

  1、水泥。首选硅酸盐水泥,要求确定生产厂商、定强度等级、定批号,最好能做到同一熟料。

  应选用同厂家、同品种、同强碰改度等级、同熟料磨制色泽均匀的水泥,同时还应考虑水泥货源充足性、质量稳定性、与外加剂适应性等方面。我们备选了浙江三狮、浙江桐星、嘉兴锦江等三个厂家的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

  2、粗骨料(碎石)。选用强度高、5~25mm粒径、连续级配好、同颜色、含泥量小于0.8%和不带杂物的碎石,要求定产地、定规格、定颜色。

  3、细骨料(砂子)。选用中粗砂,细度模数2.5以上,含泥量小于2%,不得含有杂物,要求定产地、定砂子细度模数、定颜色。

  4、粉煤灰。

  掺入粉煤灰可改善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后期强度,宜选用按《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GBJ146-90)规定轮绝Ⅱ级粉煤灰以上的产品,要求定供应厂商、定细度,且不得含有任何杂物。

    。

  5、外加剂。

  可采用普通型减水剂,要求定厂商、定品牌、定掺量。

  对首批进场的原材料经监理取样复试合格后,应立即进行"封样",以后进场的每批来料均与"封样"进行对比,发现有明显色差的不得使用。

  清水混凝土生产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试验确定的配合比投料,不得带任何随意性,并严格控制水灰比和搅拌笑桐判时间,随气候变化随时抽验砂子、碎石的含水率,及时调整用水量。

混凝土课程设计

参考一下下面这个吧,希望对你有帮助: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形楼盖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目的

l、了解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的一般程序和内容;

2、了解单向板肋梁楼盖的荷载传递途径及计算简图;

3、熟悉弹性理论和塑性理论的设计方法;

4、了解内力包络图及材料图的绘制方法;

  5、掌握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图的表达方式。

二、设计资料

l、结构形式

  某仓库为内框架承重体系的多层砖混结构,采用整体式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结构平面布置图如图1-1所示。

  外墙为370mm厚砖砌体,内框架为400X400mm钢筋混凝土柱。

  图示范围内不考虑楼梯间。

2、楼面构造

  30mm厚水磨石地面(12mm厚面层,18mm厚水泥砂浆打底),板底有15mm厚石灰砂浆抹灰。敬携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

3、荷载

  永久荷载:包括梁、楼板及构造层自重。钢筋混凝土容重为25kN/m3,水泥砂浆容重20

kN/m3,石灰砂浆容重17

kN/m3,水磨石地面容重0.65

  kN/m2,分项系数γG=1.2。

可变荷载:楼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7

  kN/m2,分项系数γQ=1.3。

4、材料

混凝土:C20

筋:板

HPB235级

主筋HRB335级,箍筋HPB235级

三、设计内圆稿模容

l、结构布置

  确定柱网尺寸,布置主次梁,选择构件截面尺寸,绘制楼盖结构平面布置图。

2、梁板的设计

1)

板的设计

  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方法计算板的内力,进行板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绘制板的配筋图。

2)

次梁设计

  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方法计算次梁的内力。计算次梁的正截面、斜截面承载力,绘制次梁的配筋图。

3)主梁设计

  按弹性方法计算主梁的内力,绘制主梁的弯矩、剪力橘缓包络图,根据包络图计算主梁正截面、斜截面承载力,并绘制主梁的抵抗弯矩图及配筋图。

3、绘制结构施工图

  绘制楼盖结构平面布置图,板配筋布置图及主梁、次梁配筋详图,主梁的抵抗弯矩图,并作钢筋明细表,最后完成楼盖施工图两张。

四、基本要求:

  1、完成结构计算书一份。要求内容完整,书写整齐,计算成果尽量表格化,并装订成册。

  2、楼盖施工图采用2号图纸。要求内容完整,比例适当,表达规范,图面整洁。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梯在构造设计中要考虑哪些问题

  1、每跑不宜太长,高度不超过2米必须设置歇息平台;

  2、楼梯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10m。六层及六层以下住宅,一边设有栏杆的梯段净宽可不小于1m

  3、楼梯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26m,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75m。

  扶手高度不宜小于0。

  9m。

  楼梯水平段栏杆长度大于0.50m时,其扶手高度不应小于1.05m。

  楼梯栏杆垂直杆件间净空不应大于0.11m;。

  4、楼梯平台净宽不应小于楼梯梯段净宽,并不得小于1.20m。楼梯平台的结

  构下缘至人行过道的垂直高度不应低粗槐于2m。入口处地坪与室外地面应有高差肢凳漏,并不应小于0.10m。

  5、楼梯井宽度大于0.11m时,必历烂须采取防止儿童攀滑的措施。

提交信息测一测您提升学历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