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贷款案例分析:谁是导致金融风险的元凶?

作者:邵皛陈时间:2023-07-24 15:15:29

导读:" 不良贷款是金融行业中的一个严重问题,它不仅会给金融机构造成巨大的损失,还会对整个金融体系产生负面影响。在不良贷款问题中,谁是导致金融风险的元凶?本文将通过分析不良贷款案例,探讨其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1.不良贷款的成因-不良贷款往往源于借款人的违约行为,如拖欠还"

  不良贷款是金融行业中的一个严重问题,它不仅会给金融机构造成巨大的损失,还会对整个金融体系产生负面影响。在不良贷款问题中,谁是导致金融风险的元凶?本文将通过分析不良贷款案例,探讨其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1.不良贷款的成因

  -不良贷款往往源于借款人的违约行为,如拖欠还款、逃废债等。这些行为导致借款人无法按时偿还贷款,从而使得贷款变成不良贷款。

  -不良贷款也可能是由于金融机构的失职导致的,如贷款审查不严、监管不力等。这些因素使得金融机构无法及时发现借款人的违约行为,从而导致贷款变成不良贷款。

2.银行:不良贷款的主要责任方

  -作为金融机构,银行在贷款审查、风险评估和监管等方面具有重要责任。如果银行没有严格把关,容易出现贷款违约的情况,导致不良贷款的增加。

  -银行在贷款过程中的失职行为,如审查不严、监管不力等,也会导致不良贷款的增加。

3.借款人:违约行为的主要责任方

  -借款人的违约行为是导致不良贷款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借款人无法按时偿还贷款,银行就会面临违约风险,从而导致贷款变成不良贷款。

  -借款人的逃废债行为也是不良贷款的重要原因之一。当借款人故意逃避还款责任,银行就无法收回贷款,从而使得贷款变成不良贷款。

解决方案:

  -加强银行的贷款审查和风险评估,确保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和意愿。

  -加强对贷款过程的监管,及时发现和处理风险。

  -提高借款人的金融素质和风险意识,促使其履行还款责任。

  -加强对不良贷款的追讨和处置,降低金融机构的损失。

  -完善法律法规,加大对违约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法律的威慑效应。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解决方案,我们可以看出,不良贷款问题的责任并不完全在金融机构,借款人也有一定的责任。只有通过银行和借款人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解决不良贷款问题,减小金融风险的发生。

08年金融危机罪魁祸首是谁

真正的罪魁祸首不在于某个人!!!

听过许多著名经济学家关于金融自由演化与风险管理之类的讲座,对你的问题进行较为通俗的解答:

根源:目前流行四种说法

1,资产流动性过盛

  2000年左右美国的房地产行业相当热门,涌入大量炒房者(这些炒房者因为信用等级达不到标准,他们就被定义为次级贷款者)。

  炒房者钱不够便向贷款公司借贷,并以住房为抵押。

  而房地产市场也是有风险的,于是贷款公司为分担风险找到美国财经界的领头大哥——投资银行,进行融资。

  投资银行为分担风险发放CDO债券(利率极高)给避险基金,让债券的持有人——避险基金的投资者来分担房屋贷款的风险。

  避险基金为分担风险,找到AIG为代表的保险公司购买CDS保险,并且创立CDS基金,由于美国的房地产一路飙升,CDS基金相当赚钱,结果这个基金可卖疯了,各种退休基金、教育基金、理财产品,甚至其他国家的银行也纷纷买入。

  当时间走到了2006年年底,供需关系发生深刻变化,风光了整整5年的美国房地产终于从顶峰重重摔了下来,这条食物链也终于开始断裂。

  因为房价下跌,贷款利率的时限到了之后,先是普通民众无法偿还贷款,然后贷款公司倒闭,避险基金大幅亏损,继而连累AIG保险公司和贷款的银行,花旗、摩根相继发布巨额亏损报告,同时投资避险基金的各大投资银行也纷纷亏损,然后股市大跌,民众普遍亏钱,无法偿还房贷的民众继续增多,最终,美国SubprimeCrisis爆发接近成为PrimeCrisis。

  CreditCrunch开启的地狱大门,还不知道如何关上……。

2,美国人的贪婪——为赚取暴利而滥用金融杠杆

  目前,许多投资银行为了赚取暴利,采用20-30倍杠杆操作,假设一个银行A自身资产为30亿,30倍纳郑杠杆就是900亿。

  也就是说,这个银行A以30亿资产为抵押去借900亿的资金用于投资,假如投资盈利5%,那么A就获得45亿的盈利,相对于A自身资产而言,这是150%的暴利。

  反过来,假如投资亏损5%,那么银行A赔光了自己的全部资产还欠15亿。

  CDS基金以50亿为保证金,因为这个基金卖疯了,它发行了5000亿!若赚10%,那将是500亿的暴力;若陪10%,垫付50亿保证金还要陪450亿!

投资银行找来诺贝尔经济学家,找来哈佛教授,找来财务工程人员,用上最新的经济数据模型,一番金融炼丹之后,弄出几份分析报告,促使金融机构利用大幅杠杆牟取暴利,风险是用脚都看得到!但是有巨额利润啊,贪婪的美国人决定大干一票!

3,信贷过于宽松

20世纪美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得益于宽松的信贷制度,为什么?

  因为科学技术创新决定现代国家的实力,美国宽松的信贷促使大量企业进行科学技术创新,大量新产品,新发明得以问世,这迅速提升了美国国家的经济和军事实力。

  正由于这个制度的惯性,导致近些年美国大量的借贷发生,房地产行业规模急剧膨胀,产生极大的经济泡沫,导致次贷危机的发生。

4,美联储对金融机构的监管不力,格林斯潘为金融危机始作俑者

  作为中央银行的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简称“美联储局”。

  从1913年起至今,美联储局一直控制着美国的通货与信贷,起着“最后的借款人”的作用,并运用公开市场业务、银行借款贴现率和金融机构法定准备金比率三大杠杆调节经济,旨在为美国“提供一个更安全、更稳定、适应能力更强的货币金融体系”。

  美国金融危机当然与美联储的失职——对金融机构的监管不力,脱不洞腊颂开关系。

  全球金融界人士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格林斯潘一开口,全球投资人就要竖起耳朵”,“格林斯潘打个喷嚏,全球投资人都要伤风”,因为他所处的局灶位置实在太敏感,这就注定了他必然要成为各种风暴的中心。格林斯潘执掌美联储时期,连续降息使得借款的成本极低,自然导致大批还款能力有限的人,纷纷贷款,格林斯潘是人不是神,他也有可能产生重大过失。

以上四种说法各有一定道理,值得肯定,但个人认为最中肯的答案在下面:

  真正的根源(著名经济学家观点):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即资源配置问题。通俗的说,由于财富分配比例极不平衡,大部分财富被极少数富人占有,而另外的绝大多数人也要追求体面的生活,所以一旦有这种机会,绝大多数人会蜂拥而上进行不理性的金融投资,使金融市场产生剧烈波动,供需关系发生重大转变(例如美国石油价格的巨大变动),使经济泡沫被捅破,导致经济衰退,引发金融危机。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因是什么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因是什么?来看看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与戴相龙是怎么说的吧碰袭!下面由我与大家分享,希望你们喜欢!欢迎阅读!

    20世纪90年代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最关键的时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正在加速由商品经济阶段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过渡。

  在这一关键而特殊的历史时期,金融体系承担着时代赋予的巨大挑战。

  传统的金融运行、管理体制和风险控制模式面对着改革任务的加码和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风险成本增长所形成的巨大挑战。

    同时,20世纪90年代,我国金融领域的问题集中显现,特别是国有银行资产质量不断恶化,中国国有银行业的不良资产问题一度成为国外各媒体关注的焦点问题。

    2004年5月31日,《金融时报》刊登了一篇时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先生的文章《关于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几个问题》,其中,对于不良贷款的成因有一段这样的论述。

    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中央银行多次组织有关人员对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以及构成做过详细调查,分析表明:由国有商业银行自身经营管理不善所造成的不良贷款在整个不良贷款中所占比例并不高。

  根据中央银行的调查分析,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历史形成主要来自于政府干预较多、法律环境薄弱、国有商业银行客户群管理不善等原因。

  具体来看,在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中,约30%的不良贷款是由于受到各级政府干预,包括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干预所导致;约30%的不良贷款是对国有企业的信贷支持所形成的;约10%的不良贷款是由于国内法律环境不到位、法制观念薄弱以及一些地区执法力度较弱所导致;约有10%的不良贷款是政府通过关停并转部分企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包括军工产业)所形成。

  总的来看,仅有20%的不良贷款是由于国有银行自身信贷经营不善所造成的。

    我们再来看看在本书撰写期间,编者对人民银行前行长戴相龙的访谈,这次访谈时间在2017年4月到2018年7月中间,他也归纳总结了不良贷款的成因。

    从不良贷款形成的原因上看,我归纳了八个方面。

    一是信贷资金用于财政性支出。

  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国有银行在扶贫、就业、发展等方面发放了大量政策性贷款,有时还要为企业发放贷款缴税、解救危困企哗局业。

  据工商银行分析,1997年8月不良贷款5627亿元,其中因政策性放款形成的不良贷款为3086亿元,占54.8%。

  国有银行为国有企业垫付了大量铺底流动资金,如天津无缝钢管厂投资概算34.9亿元,实际投资134.6亿元,除政府划乱吵让拨部分土地用于工厂建设外,其余全部为银行贷款和应付款项。

    二是国有企业亏损挂账数额巨大。1998年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不含金融业)总资产约为15万亿元,却有3万亿元亏损挂账,亏损挂账必然占压大量贷款。

    三是1992-1993年,全国出现“房地产热”“开发区热”,造成大量不良贷款。仅广东、海南和广西的北海市,积压在房地产上的不良货款就有1500亿元。

    四是重复建设,亏损严重。

  据对“七五”时期202个国家重点项目的调查,总投资为3482亿元,其中贷款(不含“企业自筹”中实际占用贷款)1091亿元,约有四分之一没有还款能力。

  1997年8月国家下达关闭“十类土小厂”,也给银行造成大量不良贷款。

    五是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借企业“改制”为名,逃废对银行的债务。

  工商银行统计,截至1998年底,与工商银行有信贷关系的企业有133459个,其中悬空逃废债务19939户,占“改制”企业的15%;悬空透皮债务本金和利息1390亿元,占“改制”企业所欠本金的41%。

  农业银行统计,逃废债务的“改制”企业占“改制”企业的45.46%,悬空逃废的债务占50%。

  中国银行统计,“改制”企业逃废债务占65%。

  建设银行统计,“改制”企业逃废债务占37%。

  四家银行合计,因企业“改制”共逃废银行债务2662亿元。

    六是地方保护主义和企业资不抵债,银行合法债权得不到保护。

  1998年,四家银行的法规部提出依法收贷案件共计148819件,涉案金额1841亿元。

  已审结案件涉案金额875亿元,银行胜诉率高达99%,但可以收回的本金仅220亿元,占涉案债权的25%,银行还付出诉讼费15亿元。

    七是国有银行重放款轻管理和违规放贷也形成许多不良贷款。

  1997年,人民银行抽查四家银行的贷款发放,有41%的贷款不符合贷款条件。

  四家银行绕过贷款规模控制发放的贷款和账外贷款2246亿元,对外办经济实体1656亿元,也造成大量贷款损失。

    八是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的监管不够有力。人民银行对违规贷款发放的处罚不够及时有力,有些分支行还自办经济实体,丧失了监管权威。

  小川行长曾在2004年发表的演讲中总结说,

    总体来看,虽然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总体规模较大,但是比较而言,由于国有商业银行自身原因形成的不良贷款比重并不过高,改革是有希望的。

    我们知道,在90年代末东南亚金融危机后,各方意识到中国金融风险山雨欲来,国有银行改革不得不提上日程,而改革的起因开端之一,变是银行的巨额不良贷款造成的银行资产恶化的隐患。

    事实上,导致我国国有银行资产质量不断恶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那么什么原因是最主要的?这一判断至关重要,详细的论述本书第二章做了细致的阐释,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进行进一步阅读。

    以上就是本期节目的全部内容,在接下来的节目中,我们将继续为大家分享本书的精彩选段以及商业银行股改亲历者的访谈,期待您继续关注,与我们共同回顾这一段重要的改革历程。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形成原因及解决途径——以农行为例 谁能帮帮我

一.我国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的产生原因

  银行不良资产产生的原因除了部分国有企业不能适应市场经袜答济的要求,经营和财务管理遇到困难以外还可以分为外部经济环境和商业银行内部的因素。

  第一.外部经济环境为不良信贷资产的产生提供了赖以生存的条件。

  1.市场机制的不健全扭曲了政府、企业、民众的经济行为。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地方政府或多或少地充当了同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金的调解人,过多干预银行事务,从而变相误导了银行的经营作为,扭曲了部分贷款的合理投和向。

  同时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基础薄弱,市场机制不够健全,政府、企业和民众对商业银行经营行为商业化、贷款市场化、交易的诚信原则不能很好理解和贯彻,从而形成的经济、金融、法律、社会和民事环告握慧境,银行的权益受到伤害,不良贷款日积月累,积重难返。

  2.一些国有企业资本金严重不足,银行贷款被用作铺底资金。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需要占用的资金是不等量的,其最低额是企业必须经常占用,在需在资金最少的时候也不会空闲出来,这种最低限额的铺底资金,应该使用资本金,而不宜使用银行贷款,使用了贷款就无法归还。

  改革开放以来,财政安排的经济建设资金绝大部分用于基本建设方面,老企业需要增加的流动资金几乎完全依靠向银行贷款,甚至于有的新企业基本上是使用银行贷款建成的。

  这就使得一些国有企业负债过高,大量银行贷款无法到期收回。

  3.信用观念的扭曲。由于企业拖欠贷款的现象存在多年,而且大多数拖欠者都没有受到利益的损害,有些甚至还得到了好处,天长日久就使得人们的信用观念转变、扭曲、颠倒,加之少数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门维护社会信用不力,默许一些国有企业把自己的损失转嫁给国有商业银行,而国有商业银行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不正确的观念,对贷款能否及时收回注意不够,对到期的贷款催收的工作也抓得不紧,这些都严重损害了银行的利益,致使银行的不良贷款加重。

  第二.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因素对不良贷款的增加和膨胀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1.贷款管理机制落后,自我约束力不够。

  近十几年来,国有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突飞猛进,但不容忽视的是,在贷皮洞款管理上存在着重数量规模,轻质量效益的粗放经营倾向,重贷轻管,重放轻收,跟踪不到位,约束力不够,特别是违规操作比较多。

  可以说贷款管理机制的落后、管理环节上的薄弱是不良贷款产生的一个根本原因。

  2.贷款风险监测机制不健全。认为信贷管理重物不重人,缺乏对企业法人或经营主管的品质、素质和个性等方面的综合考虑:信贷风险监测制度不完备,限于风险贷款的统计工作,缺乏贷前、贷中和贷后环节的风险评估,不能做到及时掌握贷款企业的资产、负债、盈亏情况的变化:预警机制没有建立,很大程度上不能有效监测信贷风险。

  3.防范和化解不良信贷资产,对国有商业银行来说是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眼睛向内,找准突破口,多管齐下,标本兼治,更新观念,把不良信贷资产提升到一种可挖掘利用资源的高度加以认识。

二.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存在带来的后果

  2006年外资银行在中国正式享受国民待遇,国有商业银行将面临外资银行的激烈竞争。

  如果不良贷款比例不降下来的话,银行的经营效益首先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不良贷款的贷款利息难以收回,银行还须支付储户存款的利息,另一方面,银行大量的资产沉淀在不良贷款上,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大大地降低,影响银行的经营效益。

  随着银行商业化进程加快。

  银行的政府色彩将会越来越淡,银行要凭自身在社会上的信誉,靠银行的经营效益和服务质量来蠃得客户,如果不良贷款的比例高而效益下降,银行就会难以生存,将会在和外资银行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1.不良贷款的存在不利于银行业及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银行发放贷款的资金主要来自存款,不良资产过多,许多贷款无法收回或不能按期收回,就有无法支付到期存款、发生存款支付危机的可能。

  我国商业银行现在存款支付没有发生问题是因为有多年来形成的良好信誉,加之有国家作为其强大后盾,能吸收到大量新的存款,可以利用新存款支付老存款。

  如果情况发生变化,某家银行的新存款减少,老存款的支付就可能出现困难。

  如果国有商业银行出现支付困难,则我国银行甚至于整个国民经济就可以出现动荡。

  2.不良贷款的存在会助长企业互相拖欠贷款,使社会信用恶化。

  企业相互拖欠贷款和国有企业拖欠国有银行贷款,是当前社会信用恶化的两种主要表现,而且它们的根源是相通的、互为因果的。

  企业相互拖欠,销货企业不能及时收回销货款,归还银行到期贷款,银行的不良资产就会增加。

  反之,银行不良资产增加,等于接受了被拖欠企业转嫁过来的损失,减轻对企业催收贷款的促进和推动力度,等于银行放纵和助长了企业相互拖欠贷款。

  因此,只有采取坚决措施解决企业拖欠银行贷款问题,才能促进和推动企业间清理贷款拖欠,使整个社会信用状况得到了改善。

  3.不良贷款的存在损害了银行和经济的发展。

  经济要加快发展,必须要有相应的信贷支持。

  如果银行的不良资产越来越多,则银行不仅要用于贷款的资金减少,而且不敢放手发放信贷,从而对经济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

  银行不良资产的增加,对银行业务的发展危害也很大。

  一些国有企业信用状况不好,主要表现为对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不守信用,而对外资银行却是守信的。

  加入WTO后,我国同外资银行的竞争加剧,外资银行必然千方百计地同我国商业银行争业务。

  如不采取有效措施,整顿国有银行同国有企业的借贷关系,彻底消除企业拖欠银行贷款的现象,则我国商业银行将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4.不良贷款的存在使银行改革无法进一步深入。

  我国商业银行改革的方向是四家国有商业银行逐步实现股份制,已实行股份制并具备上市条件的其他商业银行逐步实行股票上市。

  实行股份制和股票上市需要增加透明度,公开资产负债和财务状况,达到有关标准。

  如果不能把不良资产降下来,就达不到上市标准,就不可能上市,即使上市了,股票的出售也将成为问题,这就会推迟我国银行业的改革进程。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银行业的竞争更加激烈。为了迎接竞争,把我国商业银行建设成世界一流的银行,就必须采取坚决措施,解决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过多的问题,如不尽快解决,将带来一系列严重后果。

三.运作盘活不良贷款的方式方法

  要充分应用市场和法律手段,采取多种形式消化不良资产,通过落实债权,建立不良资产垡回收责任制,依法处置贷款抵押品及垡企业资产,出售债权或更换债务人,资产证券化,减免贷款本息及核销等方式,盘活不良资产。

  1.银行自身成立专门机构或指定专人催收,加大对不良资产的冲销力度。

  银行应成立专门机构,调集专人催收,对主动想办法归还拖欠贷款的企业,应积极给予其所需的新的贷款的支持,以鼓励形成良好的社会信用风气。

  对已无收回可能的不良资产,用各种方法冲销,适当提取呆帐准备金,增大冲销力度。

  2.国有企业可实行股份制改革。国有企业银实行股份制的改革,建立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企业经营机制,公开发行股票在,用所得资金冲销不良资产,偿还银行贷款,还可以使企业增加资本金,降低负债率。

  3.在企业、银行界和全社会开展遵守信用的学习和教育活动。

  应采取有效措施,使破坏信用的企业借不到款,打击逃债赖债,破坏信用的行为。

  对情节严重的逃债赖债行为,依法办理,并形成声势,给意欲破坏信用者以震慑。

  4.国有商业银行应逐步实行股份制。国有商业银行应变成真正经营货币的企业,实行自主经营,不再承担政策性贷款的业务,实行政企分开,建立健全股东监督制度,以提高新增贷款的质量。

5.对不良贷款进行分层处理,对现有的不良资产不能简单粗放地处理,而要细化分类,对不同类型、不同等级的不良资产在采取措施时要因地制宜,找准突破口,

  6.调整信贷结构,对不良资产增加审查环节。

  对不良贷款单纯地围追堵截,终究是亡羊补牢的措施,应增大对新增贷款客户的营销、评估、预警、审批、贷后管理。

  回收监测、中间业务服务等各个环节的管理,确保注入的贷款是安全、有效的。

  7.建立激励约束机制,约束人的行为。

  权力和责任永远是相伴相随的,构建讲效果和节约的市场经济的贷款营销理念,责任到人,逐级考核,合理奖惩。

  建立和完善信贷经营管理体制,形成审批。

  经营。

  风险控制相互制约,权、责、利相结合,分级管理。

  分级经营的新型信贷经营管理体制,实行审批个人负责制,使权责统一。

四.借鉴美国如何处理银行不良资产的方法

  我国商业银行大量不良资产的存大大增加了我国的金融风险,因此探索处理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有效方法,对于尽快处理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1.美国政府机构处理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采取的措施。

  面对日益深化的银行业危机,美国政府部门采取了包括收购和接管、存款清偿以及营业银行救援三种方式。

  美国政府依靠公开拍卖和暗盘竞标的方式,将其接管的大批破产商业银行的资产(贷款和不动产)出售给了民间企业,并与民间投资者共同组成合资公司,美国政府作为有限公司的合资者,以其所持有的破产金融机构的资产作为股本投入,并负责安排融资:民间投资者则作为一般合资人注入现金股本,并提供资产管理服务。

  另外美国政府还通过签订资产管理合同和资产证券化的方式,成功地处置了商业银行的大量不良资产。

  2.美国商业银行处理不良资产的措施。在银行业危机中,美国一些大银行内部也产生了大量不良资产问题,它们依靠自身的力量解决了这些不良资产,摆脱了困境。

  提取坏帐准备金。坏帐准备金的足额提取增强了银行消除贷款损失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调整债权结构。根据贷款出现的问题的原因和程度,银行与债权人重新协议商业银行贷款条件,或减免利息,或延长贷款期限,或追加担保和资产抵押,以尽量增加项目的潜在价值,提高商业银行的优先清偿地位。

  通过法律手段。商业银行通过法律手段,取得贷款抵押物的所有权,并以资产拍卖收入偿付贷款损失。

  好银行加坏银行模式。将母银行的不良资产按公平市价连同已经分配好的储备一并转让给一家单独成立的子公司,母银行由于转让了不良资产而成为资产优良、资产充足的好银行,而子公司由于接受了不良资产而成为坏银行。

  3.美国处理不良资产的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首先是政府机构的主导作用。

  美国机构从全国性和制度性的角度出发,在处理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过程中发挥了主导作用,加快了处理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步伐,大大减弱了银行倒闭给社会经济带来的动荡。

  改善了银行的经营环境,增强了银行处理不良资产的能力。

  其次是建立了完备的法律体系,为迅速处理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提供了法律上的支持和保障。

  再次是及时地解决。面以严重的银行业危机,美国政府采取措施,及时对商业银行进行解决,处理得及时,效果明显,还创造出新的处理措施使不良资产得到很好的解决。

  这些富于创新的措施和手段为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市场,在追求不良资产处理速度的同时,又能最大限度地节约成本,对于新的措施可以对我国处理不良资产的措施带来一些新的方向和解决途径。

论述题: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上楼主要说的是对策,我就说说原因吧

  第一点原因,就是银行贷款审批程序流程不完善,漏洞百出。就是说银行的放贷制度不透明,无相互制约与审查。

  第二,银行部分事后监督与审计不到位,内部管理实行家长制,一把手制度,一切听令于一把手。事后的内部审计机构的审计与监督成为摆设。

  第三,历史原因:在计划经济中。从事政策性银行的职能未能完全褪去,历史上为响改昌拆应核枣政策而不惜牺牲正常的放贷程序,而累计下来的政策贷款。

  第四,国有企业的倒闭改制。以前,银行都是支持大型国企,由于国企管理复杂,财务状况无法摸清楚,再加上国企私有化中存在的暗箱操作,最后资产流失后,银行无法追回贷款。

  第五,听命于地方政府。

  地方政府出于对地方经济负责的动机,迅衡千方百计的涉及到企业的经营与管理之中,并介入银行的放贷行为,以支持其地方发展。

  这个过程中,由于银行迫于压力而放弃部分对放贷企业的事先审查与监管,而造成不良贷款。

  第六,银行自我的新业务开拓能力,盈利能力不足造成的。传统银行业务已经无法支撑银行的后续与可持续发展,但中国现今任然缺乏高等的金融人才,在银行业务创新与开拓方面,面临巨大挑战。

提交信息测一测您提升学历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