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同写意的发展历程?

作者:解涵程时间:2023-07-24 15:21:26

导读:" 什么是同写意的发展历程?同写意,也被称为同义写意,是一种书法艺术形式,旨在通过书写字体的形态、结构和韵律,表达出与所写文字相同或相近的意境和情感。它在中国书法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被视为一种高级的书法境界。同写意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经过漫长的历史沉淀和不"

什么是同写意的发展历程?

  同写意,也被称为同义写意,是一种书法艺术形式,旨在通过书写字体的形态、结构和韵律,表达出与所写文字相同或相近的意境和情感。

  它在中国书法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被视为一种高级的书法境界。

  同写意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经过漫长的历史沉淀和不断创新,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以下是同写意的发展历程的详细介绍:

  1.起源于古代:同写意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篆书和隶书。

  篆书以其方正的形态和刚劲有力的笔画,表达出庄重肃穆的气势;而隶书则以其书写流畅和变化多端的笔画,展现出灵动婉约的特点。

  这两种书体为同写意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唐代的创新:在唐代,同写意经历了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当时,书法家们开始尝试将篆书和隶书的特点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具有独特个性的书体。

  这种书体被称为“行书”,它的笔画流畅而有力,形态饱满而灵动,既能表达出文字的意义,又能传递出诗意和情感。

  3.宋代的繁荣:宋代是同写意发展的黄金时期。

  在这个时期,书法家们不断探索创新,形成了许多重要的书法流派,如米芾的“米体”、苏轼的“苏体”等。

  这些书法流派在形态上兼有简练与丰富,既能表现出文字的意境,又能传递出深沉的情感,为同写意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4.明清时期的变革:在明清时期,同写意经历了一次重要的变革。

  书法家们开始注重笔画的变化和韵律的表达,追求字体的动感和节奏感。

  他们创造了一种新的书体,被称为“楷书”。

  楷书以其规整的形态和优美的韵律,打破了传统书法的限制,为同写意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5.现代的创新与发展:在现代,随着社会的变迁和艺术观念的更新,同写意逐渐脱离了传统的束缚,展现出更为多样化的形态和风格。

  书法家们不再局限于特定的书体,而是尝试将不同的书体和艺术元素融合在一起,创造出独具个性的作品。

  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数字化书法的出现也为同写意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总结起来,同写意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古代的起源与创新、唐宋时期的繁荣、明清时期的变革以及现代的创新与发展。

  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创新,同写意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中国书法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不仅能够传达文字的意义,还能够表达出丰富的情感与意境,给人们带来艺术的享受和思考。

写意人物画的发展历史

  20世纪中国画取得的成就很多,其中以人物画取得的进展和收获最为突出,山水、花鸟则居其次。

  人物画之所以有较大变化,要归因于时代的巨变和对西方文化的融合与吸取。

  众所周知,以文人画为主流的近千年中国绘画史程,能够反映现实、手法写实的人物画自宋元以后渐次衰退。

  直到封闭的国门被打开,图强求变的有识之士接受西方文化,“中体西用”和“全盘西化”一时成为扶危济困的不同选项。

  “改造中国画”的口号从康有为、陈独秀、徐悲鸿唤起,直到1949年之后在各大美术院校的教学中全面付诸实施。

  1949年以前的人物画除徐悲鸿、蒋兆和等融合中西一派之外,还有吕凤子的简笔写意人物,陈师曾、赵望云的市井农村写生人物,丰子恺、叶浅予的漫画写意人物,都做出了有意义的探索。

  1949年之后人物画进入新时期,以素描造型为主导的现代美术教学方法在上世纪50至60年代全面推行,也涌现出许多有才华的青年人物画家。

  在“文艺为皮圆芹社会主义政治服务”方向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的强力推动下,在不同时期出现了具有时代精神的有代表性的人物画创作。

  今腔滑天我们以历史辩证的眼光去看待,就不能不承认这一时期的作品除了不可避免的受到意识形态束缚的局限性,以及艺术风格趋同、缺少个性的不足之外,上世纪50至60年代的人物画教学和创作的成就,历史性地奠定了我国现代人物画的坚实基础。

  先驱师长们筚路蓝缕辛勤探索的功绩不可磨灭。

  新时期以来水墨写意人物画有了长足的发展,涌现了许多杰出的中青年画家,作品面貌更出现了深刻变化,原因在于束缚创作的清规戒律被逐渐破除,而曾被视为“异端”打入“另册”的东西,也渐被人们接受。

  至此,“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由一句人们熟知的口号逐步成为现实。

  经过30年改革开放,中国画的丰富遗产和美学传统,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正当西方绘画自感面临“死亡”(西方理论家的惊人之论)的彷徨之际,中国画却在东方大地上和数以十亿计的人民中间大行其道。

  按照一些人的悲观估计,中国画不是“穷途末日”“强弩之末”就是“回光返照”,但几十年来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中国画不衰反盛。

  经历过20世纪西方文化的冲击、意识形态的“改造”,以及新时期以来西方现代艺术横冲直撞的种种考验燃毕,事实证明具有民族文化基因的中国画没有败下阵来。

  我认为其原因有两个方面:其一,中国画这种包括人物、山水、花鸟等具有独特的东方形式的绘画艺术,仍然拥有亿万受众,并形成巨大的市场;其二,中国画的写意精神、意象性和由此形成的书写审美性、笔墨抽象美感,以及注重文化内涵的诗性追求等等,赋予了中国画独特的难以挫败的生命力。

  当西方几百年来以视觉满足为旨归的写实性艺术遭遇到摄影、电子视频这些日新月异的科技手段时,一种挫折感推动了他们迅速地从此极端奔向彼极端,照齐白石的说法,就是从“太似——媚俗”变成了“太不似——欺世”。

  这样的思维方法恰恰为中国画家们所不取。

中国画有哪些历程?不同时期有哪些风格特点?

  摘要:对中国画的发展而言,传统不能丢,但也不能死抱住传统不放,只有以辩证的态度面对新世纪的变化,才能创造出代表新时代的中国画艺术。

  中国画的创新,并不等于只是追求形式的变化,追求表现语言的新,也不意味着要抛弃传统,抛弃艺术中那些恒久性的元素,如人性、爱、和谐、永恒。

  新,关键在于要求作品要有时代感、新的意义和气度。

  这才是当今中国画家为之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中国画,创新理念,发展历程中国画艺术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从古至今,它一直在向前发展。

  中国画在它的发展过程中汲取过多方养分,如印度佛教壁画、民间绘画等,但它的思想根基仍是源于中国的儒家、佛家和道家的思想体系,表现为中国画讲求“意象”思维方式与“写意”的造型观,追求情趣和意境,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在中国画的笔墨上则追求虚实、意境、神韵、气势,在绘画材料上则始终是以毛笔、墨和宣纸为三大要素,探求线条的绵延、水墨的渗化和抽象的意境。

  而它对作品优劣的评判也基本上从品格、意境、笔墨三方面来判断,千余年来基本如此,正因为它的评判标准、追求方向、思想根基都比较恒定,所以中国画在千余年的历史长河中才能较为平稳地呈线型地向前发展。

  一、中国画的发展历程中国画自春秋战国以来,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

  春秋战国时代,楚先王庙、公卿祠堂,多画天地、山川之神,古代圣贤之像。

  《考工记总序》载:“设色之工,画、绩、钟、筐、慌。

  ”至汉代,帛画、宫廷壁画、墓葬壁画、画像石、画像砖、漆画等都得到了相当大的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艺术的传入,在全国各地建造许多石窟,对绘画从内容到形式又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中国绘画发展至隋唐,趋向全盛。

  唐代特别是贞观至开元的100多年间,政治昌盛、国力强大、版图扩大、经济繁荣,国内各民族关系融洽,中外文化交流也相当活跃,促进了封建文化步入鼎盛,是中国绘画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阶段。

  五代两宋时期绘画又进一步成熟和更加繁荣,人物画已转入描绘世裤档俗生活,宗教画渐趋衰退,山水画、花鸟画跃居画坛主流。

  中国画的精髓“意象”和“写意”在这个时期表现得淋漓尽致。

  宋代绘画对“意境”的开拓和发展,对后世的影响非常深远。

  元、明、清三代水墨山水和写意花鸟得到突出发展。

  元代文人画以山水画为大宗,托复古以寻求新路,师古而不泥于古。

  明末画家徐渭主张以书法入画,强调个性。

  清初画家朱耷将写意花鸟发展到一个高水平,完全出自他内心世界白眼向人的鱼鸟形象,是他抒发感情的有力的艺术语言。

  中国画自十九世纪末以后,在近百年引入西方美术的表现形式与艺术观念和继承民族绘画传统的文化环境中,出现了流派纷呈、名家辈出、不断改革创新的局面。

  二十世纪中国画艺术在世界格局风云变幻中不断前进不断发展,在中国美术史上是十分璀璨夺目的,在世界文化史上更留下了光辉的篇章。

  二三十年代,中国画面对传承与发展,康有为提出“以复古为革”“合中西而为画学新纪元”的主张;徐悲鸿主张“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画之可采入者手亏融之”,他将西方绘画的写实手法融入传统的笔墨之中,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性;陈之佛将中外装饰艺术中的色彩融入工笔花鸟画的创作,张大千借鉴西方抽象表现主义的某些手法,创出泼彩画法。

  四十年代末和五十年代,人们围绕着素描是否可作为中国画造型的基础,以及如何看待笔墨技巧、看待中国画创新的主题进行了中国画的发展的探讨。

  这一时期的画家蒋兆和、李可染、傅抱石、张仃、方增先、黄胄等人大胆创新,展现了这个时期中国画艺术的巅峰。

  八十年代中期,又围绕着改革、开放和现代急剧变化的社会环境,如何革新中国画以适应时代的审美需要的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上展开了深入的探讨。

  黄土画派开创者,著名画家刘文西先后百多次下到陕北农村,用传统的中国画笔墨和技法,表现农民的劳动和生活,展现了艺术当随时代,艺术表现生活的创新之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人民生活得到空前提高,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在取得社胡薯乱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中国的民族文化也受到不可估量的冲击。

  中国画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欣赏、教育、创作、出版、展览、批评等方面更是首当其冲地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和冲击。

  二、中国画的创新所谓创新应体现出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是创新方法,其二是以正确的艺术见解表现其艺术内涵的深度。

  解决创新方法的问题最重要是要建立起新的艺术体系,使其更加完善,这是中国画建立新的艺术表现形式与新的技法表现的最基本条件,离开了这个条件,以其主观臆想而产生的某种技法与风格都难以成立。

  如何以正确的艺术见解表现出新的艺术思想,即表现出艺术作品之灵魂,这是画家们应该认真思索的问题。

  一个没有成熟艺术见解的画家,不可能创作出具有深厚内涵的艺术作品,更不可能产生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只有在符合中国画发展的艺术体系与艺术思维的指导下,才能够产生出全新的中国画表现形式与表现技法。

  面对中国画的创新问题,只有沿着中国画艺术规律而行才能顺利发展。

  当前,中国美术界形成了包括中国画在内的多元化、多样式的格局。

  我们要保持中国画的生命力,最重要的是艺术家应该在其创作中具有“民族性下的文化纯粹”。

  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把握,并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而是要保持艺术家的真挚的艺术理念。

  在这样一个文化纷繁的时代中,只有立足于对传统文化理性的分析上,才能对现实与艺术作出正确的判断。

  传统中国画可以说是民族性神采的一个重要浓缩,这才是时代最好的生命之源。

  我们现在正处在一个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在这个万事万物飞速发展变化的新时代,中国画家也必然会产生出新的思维、新的意识,其中包含着对文化的新认识、对艺术的新感悟、对生活的新体验和思维形式的新变化,这些都是促进中国画发展与创新的基本要素。

  在此基础上,中国画家还要对自身文化深入研究,在理性基础上树立创新意识,产生新的艺术思维,以全新的艺术形式代替古老陈旧的艺术形式,进一步推进中国画向前发展。

  中国画只有在这种新的变化之中,才能走出目前的困境,才能够出现新的生机。

  这是中国画发展的需要,是历史的必然,只有这样才能代表一个中国画艺术的新时代。

中国画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在先秦时期,绘画以人物肖像画为主。

  例如,战国的帛画寓有兴衰鉴戒、褒功挞过之意,为维护礼教服务。

  到魏晋南北朝,绘画作品为艺术创作而独立,并产生了第一批有历史记载而在当时又以绘画才能著称的画家。

  如顾恺之、陆探微、曹不兴等。

  同时佛教绘画的石窟壁画也开始兴起,具有代表性的有西域的克孜尔石窟壁画和敦煌莫高窟壁画。

  魏晋南北朝也是山水画和花鸟画的萌芽时期,绘画理论著作也开始出现。

  此时的绘画多画在绢素上,以长卷式为主形成了传统。

  隋唐是中国绘画走向成熟的时期,尤其是人物画获得了更大的军展,山水、花鸟画也相继独立。

  著名的画家有吴道子,阎立本等。

  到了五代两宋,中国画史又翻开了灿烂光辉的一页。

  绘画领域的许多变化是前所未有的。

  皇家销滚画院的兴办、文人画的兴起,山水、花鸟画的成熟和地位的上升,水墨画的发展,都反映了这一时期绘画的发展状况。

  由于城市的繁荣和对绘画需求量的增加,很多画师活跃在社会上,大批的职业画家产生,并推动着宋代绘画的繁荣发展。

  元代的建立,全国统一,民族融合。

  但统治者实行民族歧视政策,再加后期的政治腐败,不少文人处于失意境遇之中,只能寄情于书画,在绘画中重视主观意趣和笔墨风格的表现,诗、书、画进一步渗透结合,把宋金以来的文人绘画推向了高潮。

  这以赵孟頫、钱选、“元四家”、“二王”为著。

  此外,由于统治者对宗教的利用和保护,寺观规模不断扩大,因而壁画也显示出相当的发展规模。

  到了明清时期,山水、花鸟、写意人物进一步发展。

  人物画在此时融入了部分西洋画法,水平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民间版画、年画空前兴盛。

  清代后期,虽然社会性质发生了重大变化,但在科技方面的新发展、印刷术的更新、美术出版物的产生、发展等对绘画的传播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同时,书籍装帧、插图、讽刺画也逐渐成敬拍为新的美术种类。

  在不断与西方接触与沟通中,也推动了西方美术在中国的流行。

  新中国成立以后,绘画的发展进亏稿余入了历史新纪元。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稳定发展,逐渐出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喜人景象。

  中国绘画正在稳步发展中日益繁荣,并逐渐为西方国家所认识、学习和借鉴。

中国古代人物画发展史

  中国古代人物画发展史大致可以划分为五个时期。

1、原始时期人物画

  美术史中对人物形象的描绘自古有之,原始美术中的《人面鱼纹盆》、将军崖岩画等就是最早的例子,其中都有对人类形象的描绘。

2、魏晋时期人物画

  魏晋时期的中国人物画成为独立画科,并形成中国人物画的三个特征。

  它的特点是以线造型、以形写神、人物画具有记功录事功能。

  人物画具有记功录事功能体现社会意义和政治目的,成教化、助人伦,具有题材的道德性,这一特点在唐代阎立本《历代帝王图》、《步辇图》中亦有表现。

3、唐代人物画

  唐代是中国人物画走向成熟的时期,这主要表现在道释人物画和仕女画创作中。在人物位次安排上,遵丛“主大从山歼小,尊大卑小”原则;画面背景留白,计白当黑,仕女画早在初唐就受到重视,并已有高水平的作品出现。

4、宋代人物画

  宋代以降,由于文人画的兴起和发展,人物画因其题材所限,难能出现兴盛的面貌。

  但仍有人物画家及作品值得一记。

  武宗元的《朝元仙仗图》在用线上显出吴带当风的特色。

  李公麟的人物画长于形象塑造,能画出不同地域、民族、阶层的人物特点,勇于突破陈规,别创新样。

5、明清人物画

  明清人物画出现变形主义,与此同时的曾鲸及其影响下的波臣派,在人物画的创作上更具特色。清中后期人物画受西法影响,并在作品中有所显现,郎世宁等西方画家供职于宫廷,作品上出现了中西画法融合的风格特征。

扩展资料:

  明清人物画相对前朝较弱,直至晚明时代,人物画得到振兴,出现了陈洪绶、崔子忠、丁云鹏、吴彬等画家。他们糅合晋唐五代传统与民间艺术传统,在浙派和吴派之外,别树一帜,开辟出一条“宁拙勿巧,宁丑勿媚”的艺术道路,反映了明末清初书画艺术共同追求的一股时代风尚。

  明末清初题材多道释人物,造型夸张变形,饶有腔唯山装饰意趣,笔法遒劲,设色古雅,称得上是人物画史上的变形主伍中义。突出代表人物为陈洪绶、崔子忠,史称“南陈北崔”。

  曾鲸创墨骨画法,在人物形象的刻画上,不光注重表现人物的外貌特征,而且深入揭示人物的精神气质。在画法上他既吸收民间写真的传统技巧,又糅合文人画的审美取向,力图出新,故而其作品文质相间,形成独具特色的风格。

  而到了乾隆时期,由于帝王的好尚,西法逐渐成为宫廷画家学习的对象,一些院画家不仅掌握了西画技术,尤能逐步将传统技法和西法相协调,画出既具立体感而又有中国笔墨趣味的人物画作品。

中国古代山水画发展历程

  以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称山水画。

  在魏培哪、晋、南北朝就已逐渐发展,但仍附属于人物画,作为背景的居多;隋唐开始独立,如展子虔的设色山水,李思训的金碧山水,王维的水墨山水,王洽的泼墨山水等。

  五代、北宋山水画大兴,如荆浩、米芾、米友仁的水墨山水,王希孟、赵伯驹的青绿山水,南北竞辉达到高峰,从此成为中国画领域的一大画科。

  元代山水画趋向写意,以扰中晌虚代实,侧重笔墨神韵,开创新风。

  明代及近代续有发展,董其昌及清初“四王”为山水画走向绘画理论及绘画手法的程式化完备作出了重大贡献。

  其后在20世纪,中国传统山水画在西方绘画的冲击下,发生了新的变革,代表画家如李可染等。

  山水画的形成和确立,是魏晋风度的渗透,崇尚自然的必然,文人个体意识的觉醒,人们对自缓锋然山水的审美感知。崇尚自然是魏晋风度的重要体现,自晋代顾恺之创作了《庐山图》后,山水画得以形成和确立,山水画并成为“山水文化”的重要的独特的表现形式。

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绘画起源于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纹饰和岩画。

  先秦绘画己在古籍中有记载,己达到较高的水平。

  秦汉多是神话人物,气势恢宏。

  魏晋南北朝,出现文人画。

  隋唐发展快,产生名家。

  宋朝发展到高峰,元明清相继发展。

  中国古代绘画起源很早,五六千年前的先民们就用矿物颜色在岩石上涂画拙朴的动植物纹样和人形图案,在陶器上描绘各种美丽的图案纹饰,之后又在青铜器上刻铸纷繁神秘的花纹及其他图形。

  这些作品由于年代的久远,所保存下来的实属凤毛磷角,却使我们得以一窥早期绘画的面貌。

  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最早绘制于纸绢上的独幅绘画作品,是出土于墓葬的随葬品,距今己有2000多年的历史。

  早期的中国绘画以作品的题材划分为若干画科,如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等。

  公元17世纪前后,欧洲绘画传入中国,为了与本土传统绘画相区别,舶来之欧洲绘画作品冠名为"西洋画",本土绘画自然就称为"中国画"。

  因此,中国画最初的称谓,是相对于西洋绘画(泛指欧洲绘画)而言的。

  中国画是东方绘画艺术的主流,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无论在艺术内容、形式,还是表现手法上,中国画与西方绘画都有极大的差别。

工笔重彩画与水墨写意画

  在多数人的印象中,传统的中国画似乎就是水墨写意画,其实这是一个误会。

  中国画按照其技法及风格可分为两大类型,即工笔重彩画和水墨写意画。

  工笔画又称"细笔画"。

  其绘画风格工整细致,以规整并富有表现力的线条勾画出物象的轮廓,并注重于细部的刻划,然后再敷以厚重、鲜亮的颜色。

  工笔画所用颜料大多以矿物质制成,历经多年,仍然可以保持原有的色彩;整个画面漂亮明丽,有着很强的装饰效果。

  正因为这部分绘画作品具谨散有富丽堂皇的外观,中国历史上大多数宫廷画家部采用此种画法,以表现皇家气派。

  相对于工笔画的就是写意画,又称"粗笔画"。

  其画风简略,通过尽量简练的笔墨,着重描绘物象的神韵相意态,而并不十分在意所画对象的逼真与形似。

  画家在画中多采用概括、夸张的手法,运用丰富的联想,最大限度地抒发自己的情绪,张扬不同的个性。

  因此,写意画作品带有一定的即兴性、随意性和偶然出现的意外效果,较难临仿和描摹。

  它们几乎部是用水墨完成的,有着素淡、清雅的外观。

  这类作品在后期中国画坛上占有很大的比例。

  从中国画发展的历史来看,早期的(公元12世纪以前)画幅均为工笔重彩画。晚期的作品则多是水墨写意画;再从作者的情形来看,工笔重彩画的作者大都是职业画家或工匠画家,水墨写意画的作者则大多兼有文人的身份。

  当然,在工笔画和写意画之间还有一片开阔地带,供画家们在两端取舍,从而形成折中的即半工笔半写意的画法。

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

  传统的中国画离不开诗词。

  题款。

  篆刻,是诗"书。

  画、印相结合的艺术表述。

  早期中国的许多文字,是根据对象的形状或意义,用简练的线条描绘出来的象形艾宇。

  这与使用线条画画相似。

  中国文字的这一特点,加上书写文字的形式本身带有很强的艺术创造性,因而与绘画有着某种天然的联系,人谓之"书画同源"。

  中国画家(尤其是文人画家。

  在作画的过程往往十分自然地将写字的笔法运用到绘画中去;他们在创作中的情感,很多时候以诗句的形式——直接题在画面上;并按中国文人的习惯,在画的落款处盖上刻有自己名号的朱砂红印章。

  强调线条的表现力,强调绘画笔墨的书法情趣,是品评中国画作品格调高下的重要标准。

  中国绘画非常讲究画家综合的艺术修养,画家在下笔之先,一般已经将题诗的内容、宇体及印章在画面中的位置作了通盘的考虑。

  画中的诗何与图像相辅相成,对画面意境和构图起到了某种补充和平衡的作用;印章的红颜色义与黑白的(水墨)图画形成色彩的差异。

  将诗、书、画、印四个分割的因素融为一体,组成一幅统一的画面,是中国画一个很重要的特色。

  从画面布局上看,中国传统绘画与欧洲绘画有一个明显不同,就是中国画很注重在画面留有空白。

  空白处并不是空无一物,它可以是山中的云蔼,可以是江面的晨雾,也可以是日月的光华,甚至可以什么都不差含是。

  有人认祥庆氏为,"布白"是中国画中最为人关注的要点。

  画家强调画面诗意的传达,那些空白处也许正是诗意的不确定性、模糊檬拢的象征,留给观赏者想象的余地。

  公元11世纪时的中国大画家、大文学家苏拭(1036-1101)曾提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主张,这也是后来历代画家追求的境界。

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足鼎立

  在中国画中,人"物、山水、花鸟是三个最大的科目,也是最常见的题材。它们大致可以和欧洲绘画中的人物、风景、静物相对应。

  以人物形象为赛主体的绘画,是中国"古代绘画各科目中出"现最早的,美术考古发现也证明了这一-点。

  原始社会的先民"们用白茎、红矾土、霸炭黑在岩壁上画的人寨形和动物图案,可以"说首开人物画的先霸河。

  至大约1500年前的魏昔南北朝时期,人物画的艺术发展逐渐成熟。

  这一时代的霞著名画家、艺术理论家顾档之(348-409)提出了人物画应"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主张,认为画家不仅应当正确地描绘人物的外形,而且要注意刻划人物的精神、气质,即内在的东西。

  在此后的漫长岁月里,艺术家。

  艺术评论家几乎无一例外地依循这一认识,从事创作和品评。

  人物画在中国绘画发展的前期有极其辉煌的历史。

  以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称为山水画,是中国画中最重要,也是影响最大的一个科目。

  它的兴起比人物画要晚得多,大约在唐代(618-907)趋于成熟,此后名家辈曲名作不断,盛极一时。

  山水画的兴盛,有其中国传统文化上的深层的原因。

  中国古代哲人崇尚"天人合一",认为人与天地万物是相通的,人的善性天赋能感知自相通的,人的善性天赋能感知自然。

  即便人在官场市井,心也向往着山水林木;亲近自然、融人自然,成为中国文人(包括画家)最大的愿望。

  画家们在描绘自然景色中寄托内心的感情和追求,同时给予观赏者以许多联想与启示。

  纵观中国古代的绘画史,山水画画家在所有画家电所占比例是最大的。

  中国画的另一门类,以描写花卉、竹石、鸟兽,虫鱼为主体,其中最常见的是将花、鸟组合在一起,故称之为花鸟画。

  花鸟画给人一种特殊的观赏情趣,其兴起较山水画为早,起先用于工艺品的纹样上,到唐代开始成为中国画中的一个独立门类。

  中国古代文人喜好梅、兰、竹、菊,认为它们清雅高贵,表现了文人清高脱俗的气质。

  因此,梅兰竹菊是花鸟画中常见的题材。

提交信息测一测您提升学历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