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2知识要点有哪些?

作者:穆澍澍时间:2023-07-24 15:33:15

导读:" 高中生物必修2是高中生物课程中的一部分,主要内容包括生物基因工程、细胞工程与克隆、遗传与进化、系统发育与分类以及生物多样性的维持与利用等知识点。以下是高中生物必修2的知识要点:1.生物基因工程-DNA的结构与功能-基因的表达与调控-DNA复制与修复-基因突变"

  高中生物必修2是高中生物课程中的一部分,主要内容包括生物基因工程、细胞工程与克隆、遗传与进化、系统发育与分类以及生物多样性的维持与利用等知识点。以下是高中生物必修2的知识要点:

1.生物基因工程

-DNA的结构与功能

-基因的表达与调控

-DNA复制与修复

-基因突变与遗传病

2.细胞工程与克隆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细胞的分裂与增殖

-细胞的分化与分布

-细胞的死亡与再生

-克隆的原理与应用

3.遗传与进化

-遗传的基本规律

-遗传的分子基础

-遗传的变异与选择

-进化的基本原理

-进化的证据与机制

4.系统发育与分类

-生物分类的基本原则

-生物分类的方法与步骤

-生物分类的系统发育树

-物种形成的模式与过程

-物种的多样性与分类

5.生物多样性的维持与利用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与意义

-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管理

-生态系统的稳定与恢复

-生物多样性的国际合作与保护

  以上是高中生物必修2的主要知识要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生命的奥秘,了解生物的基本原理和规律,培养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和理解。同时,这些知识也为将来从事生物学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生物对于小伙伴们是非常重要的科目之一,该如何学好生物呢。以下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相对性状

    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或行为方式等。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1、显性性薯早缓状与隐性性状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附】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于亲本性状的现象。

  2、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附】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

    等位基因:决定1对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上)。

  3、纯合子与杂合子

    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能稳定地遗传,不发生性状分离)。

    显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

    隐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

    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不能稳定地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4、表现型与基因型

    表现型:指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关系:基因型 环境→表现型。

  5、杂交与自交

    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指植物体中自花传粉和雌雄异花植物的同株受粉)

    【附】测交: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可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属于杂交)。

  二、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

    (1)正确选用实验材料:①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植物(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②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由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从简单到复杂)。

    (3)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4)严谨的科学设计实验程序:假说数模—演绎法,即观察分析—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

  拓展阅读:学好生物的方法

  亲历实验和探究、理解科学过程

    认真做实验对学好生物非常重要。

  必修一分子与细胞模块为大家安排了12个“探究·实践”活动,必修二遗传与进化模块为大家安排了8个“探究·实践”活动。

  同学们一定要珍惜每次走进实验室的机会,提高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

  只要做实验就有可能失败,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大家亲历生物巨匠科学发现的过程。

  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生物学是一门与生产和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学科。

  教材中每睁枣节的“问题探讨”、正文中“与生活的联系”、“科学·技术·社会”、“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都是为了让同学们尝试将所学、所能在履行“社会责任”中运用。

  建议同学们多关注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联系、理解所学知识的社会价值,并且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去解释一些现象、解决一些问题。

  例如:在学习被动运输时,亲手腌制一次咸菜;在学习细胞呼吸方式时,亲手做一次面包;在学习光合作用时,亲手培植一株植物。

  这些不仅会让你深入理解所学知识,而且能点燃你学习生物的兴趣。

高中生物必修2知识要点

  高中生物必修2知识要点篇1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一、生物变异的类型

  1、不可遗传的变异(仅由环境变化引起)

  2、可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二、可遗传的变异

  (一)基因突变

    1、概念: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做基因突变。

  2、原因:物理因素:X射线、紫外线、r射线等;

  化学因素:亚硝酸盐,碱基类似物等;

    生物因素:病毒、细菌等。

  3、特点:

  (1)普遍性

  (2)随机性(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细胞内的不同的DNA分子上或同一DNA分子的不同部位上)

  (3)低频性

  (4)多数有害性

  (5)不定向性

  【注】体细胞的突变不能直接传给后代,生殖细胞的则可能

    4、意义:它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二)基因重组

    1、概念: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2、类型:

  (1)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2)四分体时期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

  高中生物必修2知识要点篇2

  一、高倍镜的使用步骤:“一移二转三调”

  1、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

    2、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3、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4、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二、显微镜使用常识

    1、调亮视野的两种方法(放大光圈)、(使用凹面镜)。

    2、高倍镜:物象(大),视野(暗),看到细胞数目(少)。

    低倍镜:物象(小),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3、物镜:(有)螺纹,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目镜:(无)螺纹,镜筒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范围越小视野越暗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少每个细胞越大

  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范围越大视野越亮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多每个细胞越小

  4、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х目镜的放大倍数

  5、一行细胞的数目变化可根据视野范围与放大倍数成反比

  计算方法:个数×放大倍数的比例倒数=最后看到的细胞数

  如:在目镜10×物镜10×的视野中有一行细胞,数目是20个,在目镜不换物镜换成40×,那么在视野中能看见多少个细胞?20×1/4=5

  6、圆行视野范围细胞的数量的变化可根据视野范围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计算

  如:在目镜为10×物镜为10×的视野中看见布满的细胞数为20个,在目镜不换物镜换成20×,那么在视野中我们还能看见多少个细胞?20×(1/2)2=5

  三、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

    科学家根据细胞内有无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两大类。

  原核生物:细菌(球、杆、螺旋、弧菌、乳酸菌)、衣原体、蓝藻、支原体(没有细胞壁,最小的细胞生物)、放线菌、立克次氏体

  真核生物:植物、动物、真菌(蘑菇、酵母菌、霉菌、大型真菌)

    病毒非真非原。

    蓝藻:发菜、颤藻、念珠藻、蓝球藻。蓝藻没有成型的细胞核,有拟核——环状DNA分子。

    蓝藻细胞质:枣郑含蓝藻素和叶绿素(物质基础),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养生物);核糖体。

    细菌中的绝大多数种类是营凳孝颂腐生或寄生生活的异氧生物。

    原核细胞具有与真核细胞相似的`细胞膜和细胞质,没有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也没有染色体,但有一个环状的DNA分子,位于细胞内特定的区域,这个区域叫拟核。

  四、细胞学说

    1、创立者:(施莱登,施旺)对动植物细胞的研究而揭示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统一性。

  2、细胞的发现者及命名者: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

    3、内容要点:共三点。其中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应改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4、揭示问题: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高中生物必修2知识要点篇3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依次慎顷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2、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对光→低倍物镜观察→移动视野中央(偏哪移哪)

  →高倍物镜观察:①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②调节大光圈、凹面镜

  3、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根本区别为:有无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①原核细胞:无核膜,无染色体,如大肠杆菌等细菌、蓝藻

  ②真核细胞:有核膜,有染色体,如酵母菌,各种动物

  注:病毒无细胞结构,但有DNA或RNA

  4、蓝藻是原核生物,自养生物

  5、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统一性体现在二者均有细胞膜和细胞质

    6、细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细胞学说建立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耐人寻味的曲折

  7、组成细胞(生物界)和无机自然界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含量不同

  8、组成细胞的元素

  ①大量无素:C、H、O、N、P、S、K、Ca、Mg

  ②微量无素:Fe、Mn、B、Zn、Mo、Cu

  ③主要元素:C、H、O、N、P、S

  ④基本元素:C

  ⑤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元素为C,鲜重中含最最多元素为O

  9、生物(如沙漠中仙人掌)鲜重中,含量最多化合物为水,干重中含量最多的

    化合物为蛋白质。

    10、(1)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脂肪可苏丹III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IV染成红色);淀粉(多糖)遇碘变蓝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2)还原糖鉴定材料不能选用甘蔗

  (3)斐林试剂必须现配现用(与双缩脲试剂不同,双缩脲试剂先加A液,再加B液)

    11、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结构通式为NH2—C—COOH,各种氨基酸的区别在于R基的不同。

    12、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二肽,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CO—)叫肽键。

  13、脱水缩合中,脱去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条数

    14、蛋白质多样性原因: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千变万化,多肽链盘曲折叠方式千差万别。

    15、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因。

  高中生物必修2知识要点篇4

  第一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1转录

    定义: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mRNA的过程。

  场所:细胞核模板:DNA的一条链

  信息的传递方向:DNA-mRNA

  原料:含A、U、C、G的4种核糖核苷酸

  产物:mRNA

  2翻译

    定义: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排列顺序的蛋白质,这一过程叫做翻译。

  场所:核糖体

  条件:ATP、酶、原料(AA)、模板(mRNA)

  搬运工:转运RNA(tRNA)

  信息传递方向:mRNA-蛋白质

  密码子:mRNA上3个相邻的碱基决定1个氨基酸,每3个这样的碱基又称为1个密码子.

    翻译位点:一个核糖体与mRNA的结合部位形成2个tRNA的结合位点。(一种tRNA携带相应的氨基酸进入相应的位点).

  3、RNA的类型

  信使RNA(mRNA)、转运RNA(tRNA)、核糖体RNA(rRNA)

    4、RNA与DNA的不同点是:五碳糖是核糖而不是脱氧核糖,碱基组成中有碱基U(尿嘧啶)而没有T(胸腺嘧啶);从结构上看,RNA一般是单链,而且比DNA短。

    每种tRNA只能转运并识别1种氨基酸,其一端是携带氨基酸的部位,另一端有3个碱基,称为反密码子。

  tRNA种类为:61种

  5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时:基因的碱基数:mRNA上的碱基数:氨基酸数=6:3:1

  第二节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1、中心法则: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即DNA的自我复制;也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但是,遗传信息不能从蛋白质流向蛋白质,也不能从蛋白质流向DNA或RNA。

  近些年还发现有遗传信息从RNA到RNA(即RNA的自我复制)也可以从RNA流向DNA(即逆转录)。

  2、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1)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如白化病等。

    (2)基因还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等。

    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与环境之间多种因素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共同地精细的调控生物体的性状。

生物高中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知识是智慧的火花,能使奋斗者升起才华的烈焰;知识是春耕的犁铧,一旦手入生活的荒径,就能使田地地芳草萋萋,硕果累累。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生物高中必修二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生物高中必修二知识1

一、遗传的基本规律

  1.基因分离定律:具有一对芦埋相对性状的两个生物纯本杂交时,子一代只表现出显性性状;子二代出现了性状分离现象,并且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数量比接近于3:1。

  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3.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存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表现型=基因型 环境条件。

  4.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哪闹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范围内,有n对等位基因的个体产生的配子最多可能有2n种。

二、细胞增殖

  1.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的生殖细胞的减少了一半。

  2.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彼此分开,说明染色体具一定的独立性;同源的两个染色体移向哪一极是随机的,则不同对的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间可进行自由组合。

  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

  4.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四个精细胞,精细胞再经过复杂的变化形成精子。

  5.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

6.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生物高中必修二知识2

基因的本质

1.DNA的化学结构:①DNA是高分子化合物:组成它的基本元素是C、H、O、N、P等;

  ②组成DNA的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每个脱氧核苷酸由三部分组成:一个脱氧核糖、一个含氮碱基和一个磷酸;

  ③构成DNA的脱氧核苷酸有四种。DNA在水解酶的作用下,可以得到四种不同的核苷酸,即腺嘌呤(A)脱氧核苷酸;鸟嘌呤(G)脱氧核苷酸;胞嘧啶(C)脱氧核苷酸;胸腺嘧啶(T)脱氧核苷酸;组成四种脱氧核苷酸的脱氧核糖和磷酸都是一样的,所不相同的是四种含氮碱基:ATGC;

  ④DNA是由四种不同的脱氧核苷酸为单位,聚合而成的脱氧核苷酸链。

  2.DNA的双螺旋结构:DNA的双螺旋结构,脱氧核糖与磷酸相间排列在外侧,形成两条主链(反向平行),构成DNA的基本骨架。

  两条主链之间的横档是碱基对,排列在内侧。

  相对应的两个碱基通过氢键连结形成碱基对,DNA一条链上的碱基排列顺序确定了,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另一李哗罩条链的碱基排列顺序也就确定了。

3.DNA的特性:

①稳定性:DNA分子两条长链上的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排列的顺序和两条链之间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是稳定不变的,从而导致DNA分子的稳定性;

  ②多样性:DNA中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是千变万化的。碱基对的排列方式:4n(n为碱基对的数目);

  ③特异性:每个特定的DNA分子都具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这种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就构成了DNA分子自身严格的特异性。

4.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碱基含量计算中的应用:①在双链DNA分子中,不互补的两碱基含量之和是相等的,占整个分子碱基总量的50%;

②在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中的嘌呤之和与嘧啶之和的比值与其互补链中相应的比值互为倒数;

  ③在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中的不互补的两碱基含量之和的比值(A T/G C)与其在互补链中的比值和在整个分子中的比值都是一样的。

5.DNA的复制:①时期: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

②场所:主要在细胞核中;

  ③条件:a、模板:亲代DNA的两条母链;b、原料:四种脱氧核苷酸为;c、能量:(ATP);d、一系列的酶。缺少其中任何一种,DNA复制都无法进行;

  ④过程:a、解旋:首先DNA分子利用细胞提供的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两条扭成螺旋的双链解开,这个过程称为解旋;b、合成子链:然后,以解开的每段链(母链)为模板,以周围环境中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在有关酶的作用下,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随的解旋过程的进行,新合成的子链不断地延长,同时每条子链与其对应的母链互相盘绕成螺旋结构,c、形成新的DNA分子;

  ⑤特点: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

⑥结果:一个DNA分子复制一次形成两个完全相同的DNA分子;

⑦意义:使亲代的遗传信息传给子代,从而使前后代保持了一定的连续性;

  ⑧准确复制的原因:DNA之所以能够自我复制,一是因为它具有独特的双螺旋结构,能为复制提供模板;二是因为它的碱基互补配对能力,能够使复制准确无误。

  6.DNA复制的计算规律:每次复制的子代DNA中各有一条链是其上一代DNA分子中的,即有一半被保留。

  一个DNA分子复制n次则形成2n个DNA,但含有最初母链的DNA分子有2个,可形成2ⅹ2n条脱氧核苷酸链,含有最初脱氧核苷酸链的有2条。

  子代DNA和亲代DNA相同,假设x为所求脱氧核苷酸在母链的数量,形成新的DNA所需要游离的脱氧核苷酸数为子代DNA中所求脱氧核苷酸总数2nx减去所求脱氧核苷酸在最初母链的数量x。

  7.核酸种类的判断:首先根据有T无U,来确定该核酸是不是DNA,又由于双链DNA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G=C,单链DNA不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来确定是双链DNA还是单链DNA。

生物高中必修二知识3

人类遗传病

  1.判断顺序及方法①判断是显性还是隐性遗传病方法:看患者总数,如果患者很多连续每代都有即为显性遗传。

  如果患者数量很少,只有某代或隔代个别有患者即为隐性遗传。

  (无中生有为隐性,有中生无为显性)。

  ②先判断是常染色体遗传病还是X染色体遗传病。

  方法:看患者性别数量,如果男女患者数量基本相同即为常染色体遗传病。

  如果男女患者的数量明显不等即为X染色体遗传病。

  (特别:如果男患者数量远多于女患者即判断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

  反之,显性)。

  2.常见单基因遗传病分类①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红绿色盲、血友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假肥大型)。发病特点:男患者多于女患者;男患者将至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交叉遗传)

  ②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发病特点:女患者多于男患者

  ③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发病特点:患者多,多代连续得病。

  ④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白化病、先天聋哑、苯丙酮尿症发病特点:患者少,个别代有患者,一般不连续。遇常染色体类型,只推测基因,而与X、Y无关

  3.多基因遗传病:唇裂、无脑儿、原发性高血压、青少年糖尿病。

  4.染色体异常病:21三体(患者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性腺发育不良症(患者缺少一条X染色体)。

  5.优生措施:①禁止近亲结婚。(直系血亲与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禁止结婚);②进行遗传咨询,体检、对将来患病分析;③提倡“适龄生育”;④产前诊断。

生物高中必修二知识4

染色体变异

  1.染色体组的概念及特点:①由合子发育来的个体,细胞中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就叫几倍体;②而由配子直接发育来的,不管含有几个染色组,都只能叫单倍体。

  2.染色体组数目的判断:①细胞中同种形态的染色体有几条,细胞内就含有几个染色体组;②根据基因型判断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根据细胞的基因型确定控制每一性状的基因出现的次数,该次数就等于染色体组数;③根据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形态数确定染色体数目。染色体组数=细胞内染色体数目/染色体形态数。

生物高中必修二知识5

  1、生物体没有显现出来的性状称隐性性状隐性性状是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所得子一代中没有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没有显现出来的性状。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双亲只具有一对相对性状不是“双亲只具有一对相对性状”,而是研究者“只关注了一对相对性状”。不存在只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生物。

  3、杂合子自交后代没有纯合子理论上,具有一对等位基因的杂合子,自交的后代中有一半是纯合子。

  4、纯合子杂交后代一定是纯合子相同的纯合子杂交后代是纯合子;不同的纯合子杂交后代是杂合子。

  5、基因在子代体细胞中出现的机会相等基因包括核基因和质基因两类,对于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核基因在子代体细胞中出现的机会相等;质基因在子代体细胞中出现的机会是不相等的。

  6、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具有相同的细胞学基础二者的细胞学基础不同;前者是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后者是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7、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也可能不同。原因是环境条件不同。

  8、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一定相同表现型相同,基因型可以不同。如,在完全显性时,含有相同显性基因的个体。

  9、基因型不同,表现型一定不同基因型不同,表现型完全可能相同。

  如,在完全显性时,含有相同显性基因的个体。

  基因型不同,表现型可以不同。

  如,在完全显性时,隐性纯合子与含有显性基因的个体。

  10、表现型不同,基因型一定不同表现型不同,基因型也可能相同,原因是环境条件不同。

  11、所有的生物都可以进行减数分裂只有能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才可能进行减数分裂。

  12、细胞连续分裂两次,一定是发生了减数分裂若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那么,发生的一定是减数分裂;若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染色体也复制了两次,那么,发生的只能是有丝分裂。

  13、体细胞能进行减数分裂体细胞不能进行减数分裂,成熟的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能进行减数分裂。

  14、生殖细胞能进行减数分裂生殖细胞不能进行减数分裂。

  15、减数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就是成熟的生殖细胞减数分裂产生的子细胞,还需要进一步发育才能成为生殖细胞。

  16、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能两两配对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只有同源染色体才能两两配对。

  17、只有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中才有同源染色体能进行减数分裂的生物,其体细胞中也有同源染色体。

  18、体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生殖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对于多细胞生物而言,体细胞中只有一个染色体组的单倍体的体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除此之外,体细胞中都是具有同源染色体的;二倍体生物的生殖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多倍体生物的生殖细胞中理论上存在的同源染色体。

生物高中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必修二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必修二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必修二)

★人教版生物必修二实验知识点梳理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必修二)

   敬扒 学习高中生物要学会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那么高中学生要学好哪些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呢?下面我为大家整理高中生物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一)

    1、豌豆是自花传粉,而且是闭花受粉,也就是豌豆花在未开放时,就已经完成了受粉。避免了外来花粉的干扰。

    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高茎和矮茎杂交,F1中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显性性状。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隐性性状。

    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

    纯合子:遗传因子组成相同宏悉的个体叫做纯合子。

    杂合子: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叫做杂合子。

    2、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原因提出的假说:(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3、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的原理: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甲乙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组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4、假说—演绎法:提出问题—解释问题的假说—演绎推理—实验检验。

    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5、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F1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表现型: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叫做基因型。

  控制相对性状的基亮绝昌因叫做等位基因。

    6、果蝇体细胞染色体图。

    配对的两条染色体,性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叫做同源染色体。

    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

    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

    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主要特征:同源染色体—联会。

  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

  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主要特征:染色体不再复制,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

    卵细胞与精子形成过程的主要区别是:初级卵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大小不同的两个细胞,大的叫次级卵母细胞,小的叫做极体。

  次级卵母细胞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一个大的卵细胞和一个小的极体。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形成的极体也分裂为两个极体。

  形成三个极体和一个卵细胞。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7、萨顿推论:基因在染色体上,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1)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

    (2)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是成对的。在配子中只有成对的基因中的一个,同样,也只有成对的染色体中的一条。

    (3)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

    (4)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也是自由组合的。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二)

    8、类比推理:这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19世纪物理学家将光与声进行类比。

  推测出光也可能有波动性。

  萨顿将看不见的基因与看得见的染色体的行为进行类比,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

  类比推理得出的结论并不具有逻辑的必然性,其正确与否,还需要观察和实验的检验。

    9、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摩尔根及其同事做的果蝇的白眼和红眼的杂交实验。把一个特定的基因和一条特定的染色体—X染色体联系起来,从而用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摩尔根和他的学生们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发明了测定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的方法,并绘出了第一个果蝇各种基因在染色体上相对位置的图,说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10、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11、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背景:艾弗里的实验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但是,由于艾弗里实验中提取出的DNA,纯度最高时也还有0.02%的蛋白质,因此仍有人对实验结论表示怀疑。

    该实验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较轻的T2噬菌体颗粒,而离心管的沉淀物中留下被感染的大肠杆菌。

    该实验证明:DNA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

    实验设计的关键思路是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去观察DNA或蛋白质的作用。

    艾弗里采用的主要技术手段有细菌的培养技术、物质的提纯和鉴定技术等。

    赫尔希采用的主要技术手段有噬菌体的培养技术、同位素标记技术,以及物质的提取和分离技术等。

    DNA作为遗传物质所具备的特点:(1)能够精确地复制自己。

  (2)能够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和新陈代谢。

  (3)具有贮存遗传信息的能力(4)结构比较稳定等。

    12、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是:(1)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的,这两条链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2)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教体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

  碱基排列在内测。

  (3)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对有一定的规律:A-T;G-C配对。

  碱基之间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做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13、DNA分子能够储存足够量的遗传信息;遗传信息蕴藏在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之中;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而碱基的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是生物体多样性和特异性的物质基础。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14、DNA分子杂交技术可以用来比较不同种生物DNA分子的差异。

  当两种生物的DNA分子的单链具有互补的碱基序列时,互补的碱基序列就会结合在一起,形成杂合双链区;在没有互补碱基序列的部位,仍然是两条游离的单链。

  形成杂合双链区的部位越多,说明这两种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

    15、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体都共用一套密码子。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即一种氨基酸可能有几个密码子。

  tRNA结构图

    16、中心发则的发展:1965年发现某种RNA病毒里发现了一种RNA复制酶。

  1970年发现在致癌的RNA病毒中发现了逆转录酶。

  1982年发现一种结构异常的蛋白质可在脑细胞内大量“增殖”引起疾病,这种蛋白质可能促使与其具有相同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质发生同样的折叠错误,从而导致大量结构异常的蛋白质的形成。

    17、豌豆的圆粒和皱粒的形成原因解释:与圆粒豌豆的DNA不同的是,皱粒豌豆的DNA中插入了一段外来DNA序列。

  打乱了编码淀粉分支酶的基因,导致淀粉分支酶不能合成,而淀粉分支酶的缺乏又导致细胞内淀粉含量降低,游离蔗糖的含量升高。

  淀粉能吸水膨胀,蔗糖却不能。

  当豌豆成熟时,淀粉含量高的豌豆能有效地保留水分,显得圆圆胖胖,而淀粉含量低的豌豆由于失水而显得皱缩。

  但是皱豌豆的蔗糖含量高,味道更甜美。

    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1)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例子:白化病由于基因不正常而缺少酪氨酸酶。

    (2)基因还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例子:囊性纤维病病因:研究表明,在大约70%的患者中,编码一个跨膜蛋白(CFTR蛋白)的基因缺失了3个碱基,导致CFTR蛋白在第508位缺少苯丙氨酸,进而影响了CFTR蛋白的结构,使CFTR蛋白转运氯离子的功能异常,导致患者支气管中黏液增多,管腔受阻,细菌在肺部大量生长繁殖,最终使肺功能严重受损。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并不都是简单的一一对应的线性关系。

  有些性状是由多个基因共同决定的,有的基因可决定或影响多种性状。

  一般来说,性状是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络,精细地调控着生物体的性状。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三)

    18、四环素、链霉素、氯霉素、红霉素等抗生素能够抑制细菌的生长,它们的作用机理有的能干扰细菌核糖体的形成,有的能阻止tRNA和mRNA结合,来干扰细菌蛋白质的合成,抑制细菌的生长,所以抗生素可用于治疗因细菌感染而引起的疾病。

    19、基因突变的概念: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做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若发生在配子中,将遵循遗传规律传递给后代。

  若发生在体细胞中,一般不能遗传。

  但有些植物体的体细胞发生基因突变,可通过无性繁殖传递。

  此外,人体某些体细胞基因的突变,有可能发展为癌细胞。

    基因突变的特点:普遍性、随机性、不定向性、频率很低、多害少利。

    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20、染色体变异是可以用显微镜直接观察到的,如染色体结构的改变、染色体数目的增减等。

    染色体结构的改变,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而导致性状的变异。

    多倍体植株的特点:茎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都比较大,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含量都有所增加。

  单倍体植株的特点:长得弱小,而且高度不育

    21、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原理:低温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低温处理:待洋葱长出约1cm的不定根时,放入冰箱低温室内(4℃),诱导培养36h。

  卡诺氏液中浸泡0.5~1h,固定细胞形态,95%酒精冲洗2次。

  用改良苯酚品红染液染染色体。

    22、人类遗传病可以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三大类。

    单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多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控制的人类遗传病。主要包括一些先天性发育异常和一些常见病,如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哮喘病和青少年型糖尿病等,多基因遗传病在群体中的发病率较高。

    通过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等手段,对遗传病进行检测和预防,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地预防遗传病的产生的发展。

  遗传咨询的内容和步骤:

    (1)医生对咨询对象进行身体检查,了解家庭病史,对是否患有某种遗传病作出诊断。

    (2)分析遗传病的传递方式。

    (3)推算出后代的再发风险率。

    (4)向咨询对象提出防治对策和建议,如终止妊娠、进行产前诊断等。

    23、杂交育种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诱变育种:利用物理因素(如X射线、γ射线、紫外线、激光等)或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硫酸二乙酯等)来处理生物,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优点:可以提高突变率,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

    24、遗传平衡定律发生的条件:种群非常大、自由交配并产生后代、没有迁入和迁出,没有自然选择或不发生作用、没有基因突变。

    突变的有害和有利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

    25、共同进化: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

高中必修二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

    把学问过于用作装饰是虚假;完全依学问上的规则而断事是书生的怪癖。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必修二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必修二生物知识点总结1

第四章基因的表达

第一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一、RNA的结构:

1、组成元素:C、H、O、N、P

2、基本单位:核糖核苷酸(4种)

3、结构:一般为单链

  二、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主要在染色体上

三、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

1、转录:

  (1)概念: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注:叶绿体、线粒体也有转录)

(2)过程:①解旋;②配对;③连接;④释放

(3)条件:模板:DNA的一条链(模板链)

原料:4种核糖核苷酸

能量:ATP

酶:解旋酶、RNA聚合酶等

(4)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U、T—A、G—C、C—G)

(5)产物:信使RNA(mRNA)、核糖体RNA(rRNA)、转运RNA(tRNA)

2、翻译:

  (1)概念: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注:叶绿体、线粒体也有翻译)

(2)过程:(看书)

(3)条件:

模板:mRNA

原料:氨基酸(20种)

能量:ATP

酶:多种酶

搬运工具:tRNA

装配机器:核糖体

(4)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5)产物:多肽链

3、与基因表达有关的计算

基因中碱基数:mRNA分子中碱基数:氨基酸数=6:3:1

4、密码子

  ①概念:mRNA上3个相邻的碱基决定1个氨基酸。每3个碱基为1个密码子。

②特点:专一性、简并性、通用性

③密码子起始密码:AUG、GUG(64个)

终止密码:UAA、UAG、UGA

  注: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个,终止密码不编码氨基酸。

第2节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一、中心法则及其发展

1、提出者:克里克

2、内容:

二、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

  (1)间接控制: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如白化病、淀粉的圆粒和皱粒等。

  (2)直接控制:通过控制蛋白质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如囊性纤维病、镰刀型细胞贫血等。

  注:生物体性状的多基因因素: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与环境之间多种因素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共同地精细的调控生物体的性状。

高中必修二生物知识点总结2

第5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第一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一、生物变异的类型

不可遗传的变异(仅由环境裤迟变化引起)

可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

二、可遗传的变异

(一)基因突变

  1、概念: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做基因突变。

2、原因:

物理因素:X射线、紫外线、r射线等;

化学因素空旁:亚硝酸盐,碱基类似物等;

  生物因素:病毒、细菌等。

3、特点:a、普遍性b、随机性c、低频性d、多数有害性e、不定向性

注:体细胞的突变不能直接传给后代,生殖细胞的可能

4、意义:

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

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二)基因重组

  1、概念: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2、类型:

a、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b、四分体时期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

第二节染色体变异

一、染色体结构变异:

实例:猫叫综合征(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

类型:缺失、重复、倒位、易位(看书并理解)

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1、类型

个别染色体增加或减少:

实例:21三体综合征(多1条21号染色体)

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增加或减少:

实例:三倍体无子西瓜

二、染色体组

  (1)概念:二倍体生物配子中所具有的全部染色体组成一个染色体组。

(2)特点:

①一个染色体组中无同源染色体,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

  ②一个染色体组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的全部遗传信息。

(3)染色体组数的判断:

①染色体组数=细斗纯橡胞中形态相同的染色体有几条,则含几个染色体组

②染色体组数=基因型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个数

3、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

  由配子直接发育成的个体叫单倍体。

  有受精卵发育成的个体,体细胞中含几个染色体组就叫几倍体。

三、染色体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

1、多倍体育种:

  方法: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原理: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分离,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原理:染色体变异

实例: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

  优缺点:培育出的植物器官大,产量高,营养丰富,但结实率低,成熟迟。

2、单倍体育种:

方法:花粉(药)离体培养

原理:染色体变异

实例:矮杆抗病水稻的培育

  优缺点:后代都是纯合子,明显缩短育种年限,但技术较复杂。

第五节人类遗传病

一、人类遗传病与先天性疾病区别:

  l遗传病: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疾病。(可以生来就有,也可以后天发生)

  l先天性疾病:生来就有的疾病。(不一定是遗传病)

二、人类遗传病产生的原因:人类遗传病是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

三、人类遗传病类型

(一)单基因遗传病

  1、概念: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2、原因:人类遗传病是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

3、特点:呈家族遗传、发病率高(我国约有20%--25%)

4、类型:

(三)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简称染色体病)

  1、概念:染色体异常引起的遗传病。(包括数目异常和结构异常)

2、类型:

常染色体遗传病

结构异常:猫叫综合征

数目异常:21三体综合征(先天智力障碍)

性染色体遗传病:性腺发育不全综合征(XO型,患者缺少一条X染色体)

四、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1、产前诊断:羊水检查、孕妇血细胞检查、B超、绒毛细胞检查、基因诊断

2、遗传咨询: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有效的预防遗传病的产生和发展

五、实验: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

注意事项:

1、调查遗传方式——在家系中进行

2、调查遗传病发病率——在广大人群随机抽样

注:调查群体越大,数据越准确

六、人类基因组计划:

  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解读其中包含的遗传信息。

需要测定22 XY共24条染色体

高中必修二生物知识点总结3

第6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第一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一、各种育种方法的比较

第二节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一、基因工程

  1、概念:基因工程又叫基因拼接技术或DNA重组技术。人们意愿,把一种生物的某种基因提取出来,加以修饰改造,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2、原理:基因重组

  3、结果: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获得人类所需要的品种。

二、基因工程的工具

1、基因的“剪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简称限制酶)

  (1)特点:具有专一性和特异性,即识别特定核苷酸序列,切割特定切点。

(2)作用部位:磷酸二酯键

2、基因的“针线”——DNA连接酶

  (1)作用:将互补配对的两个黏性末端连接起来,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DNA分子。

(2)连接部位:磷酸二酯键

3、基因的运载体

  (1)定义:能将外源基因送入细胞的工具就是运载体。

  (2)种类:质粒、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

三、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

1、提取目的基因

2、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4、目的基因的检测和鉴定

四、基因工程的应用

1、基因工程与作物育种:转基因抗虫棉、耐贮存番茄、耐盐碱棉花、抗除草作物、转基因奶牛、超级绵羊等等

2、基因工程与药物研制:干扰素、白细胞介素、溶血栓剂、凝血因子、疫苗

3、基因工程与环境保护:超级细菌

五、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两种观点是:

1、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不安全,要严格控制

  2、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应该大范围推广。

高中必修二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相关文章: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全归纳

★高中生物必修二考点总结归纳

★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学名词知识点归纳

★高一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归纳

★高二生物必修二考点总结与学习方法

★高二生物必修二知识点与易错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知识点归纳大全

★高中生物必修二基因工程知识点归纳

高中必修二生物知识点总结

  作为知识分子,不应该也不会排斥团队协作和团队精神,但他在团队里,是有一个“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的人。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必修二生物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中必修二生物知识点1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一、相对性状

  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或行为方式等。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1、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附: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于亲本性状的现象)

2、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附: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

  等位基因:决定1对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上)。

3、纯合子与杂合子

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能稳定的遗传,不发生性状分离):

显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

隐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

杂合子:如Aa(不能稳定的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4、表现型与基因型

  表现型:指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关系:基因型 环境→表现型)

5、杂交与自交

  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测交: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可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属于杂交)

二、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

(1)正确选用实验材料:

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植物(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

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由一对相对性状链梁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从简单到复杂)

(3)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4)严谨的科学设计实验程序:假说-演绎法

★三、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

(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二)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

表现型:4种

基因型:9种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高中必修二生物知识点2

第二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一节减数分裂

一、减数分裂的概念

  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减少一半。

  (注:体细胞主要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新产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二、减数分裂的过程

1、精子的形成过程: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

减数第一次分裂

  间期:染色体复制(包括DNA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称联会),形成四分体。

  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交叉互换。

  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赤道板上(两侧)。

  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末期:细胞质分裂,形成2个子细胞。

减数第二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

  前期:染色体排列散乱。

  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

  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末期:细胞质分裂,每个细胞形成2个子细胞,最终共形成4个子细胞。

2、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卵巢

三、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比较

四、注意:

(1)同源染色体:

①形态、大小基本相同;

  ②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2)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

  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属于体细胞,通过有丝分裂

  的方式增殖,棚烂运但它们又可以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

  (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历纳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并进入不同的子细胞。所以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无同源染色体。

(4)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变化规律

(5)减数分裂形成子细胞种类:

假设某生物的体细胞中含n对同源染色体,则:

它的精(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可形成2n种精子(卵细胞);

  它的1个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2种精子。它的1个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1种卵细胞。

五、受精作用的特点和意义

  特点: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来自精子,另一半来自卵细胞。

  意义: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具有重要的作用。

  注意:若细胞质为不均等分裂,则为卵原细胞的减Ⅰ或减Ⅱ的后期。

第二节基因在染色体上

  一、萨顿假说: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

二、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1、基因的分离定律:杂合体中决定某一性状的成对遗传因子,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彼此分离,互不干扰,使得配子中只具有成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从而产生数目相等的、两种类型的配子,且独立地遗传给后代,这就是孟德尔的分离规律。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具有两对(或更多对)相对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在F1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这就是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也就是说,一对等位基因与另一对等位基因的分离与组合互不干扰,各自独立地分配到配子中。

第三节伴性遗传

  一、概念:遗传控制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因而总是与性别相关联。

二、XY型性别决定方式:

染色体组成(n对):

雄性:n-1对常染色体 X-Y

雌性:n-1对常染色体 X-X

性别比:一般1:1

  常见生物:全部哺乳动物、大多雌雄异体的植物,多数昆虫、一些鱼类和两栖类。

三、三种伴性遗传的特点:

(1)伴X隐性遗传的特点:

①男>女

②隔代遗传(交叉遗传)

③母病子必病,女病父必病

(2)伴X显性遗传的特点:

①女>男

②连续发病

③父病女必病,子病母必病

(3)伴Y遗传的特点:

①男病女不病

②父→子→孙

附:常见遗传病类型(要记住):

伴X隐:色盲、血友病

伴X显:抗维生素D佝偻病

常隐:先天性聋哑、白化病

常显:多(并)指

高中必修二生物知识点3

第三章基因的本质

第一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一、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过程和结论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过程和结论

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2)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第二节DNA分子的结构

★一、DNA的结构

1、DNA的组成元素:C、H、O、N、P

2、DNA的基本单位:脱氧核糖核苷酸(4种)

3、DNA的结构:

  ①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②外侧: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

  内侧:由氢键相连的碱基对组成。

  ③碱基配对有一定规律:A=T;G≡C。(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4.特点

①稳定性:DNA分子中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排列的顺序稳定不变

②多样性: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多种多样、碱基的数目和碱基的比例不同

③特异性:DNA分子中每个DNA都有自己特定的碱基对排列顺序

★3.计算

  1.在两条互补链中的比例互为倒数关系。

  2.在整个DNA分子中,嘌呤碱基之和=嘧啶碱基之和。

  3.整个DNA分子中,与分子内每一条链上的该比例相同。

★第三节DNA的复制

一、实验证据——半保留复制

1、材料:大肠杆菌

2、方法:同位素示踪法

二、DNA的复制

1.场所:细胞核

  2.时间:细胞分裂间期。(即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

3.基本条件:

①模板:即亲代DNA的两条链;

②原料:是游离在细胞中的4种脱氧核苷酸;

③能量:由ATP提供;

  ④酶:DNA解旋酶、DNA聚合酶等。

4.过程:①解旋;②合成子链;③形成子代DNA

5.特点:①边解旋边复制;②半保留复制

6.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7.精确复制的原因:

①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

  ②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复制能够准确进行。

8.意义: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子代,从而保持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第四节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一、基因的定义: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二、DNA是遗传物质的条件:

  能自我复制、结构相对稳定、储存遗传信息、能够控制性状。

  三、DNA分子的特点:多样性、特异性和稳定性。

高中必修二生物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小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梳理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必修二)

★高中必修二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2020

提交信息测一测您提升学历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