楛矢石弩25的溯源是什么?

作者:暴钊风时间:2023-07-28 18:33:03

导读:" 楛矢石弩25是一种古老的武器,它被广泛用于战争和狩猎。它的制造工艺经过了数百年的发展和改进,现在已经成为一种精确而强大的射击工具。然而,这种武器的溯源仍然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以下是一些关于楛矢石弩25溯源的可能解决方案,以有序列表排列。1.古代石器制造技"

  楛矢石弩25是一种古老的武器,它被广泛用于战争和狩猎。

  它的制造工艺经过了数百年的发展和改进,现在已经成为一种精确而强大的射击工具。

  然而,这种武器的溯源仍然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

  以下是一些关于楛矢石弩25溯源的可能解决方案,以有序列表排列。

1.古代石器制造技术

  -楛矢石弩25可能源于古代石器制造技术,早期人类使用石头和木材制作简单的弓弩。

  -随着时间的推移,制造技术得到了改进,弓弩的设计变得更加精确和强大。

  -古代人们可能通过试验和实践,逐渐改进了楛矢石弩25的设计和制造工艺。

2.文化交流和扩散

  -楛矢石弩25的制造可能是通过文化交流和扩散传播的。

  -不同文化之间可能交流了制造楛矢石弩25的技术和知识。

  -这些技术和知识可能在不同地区广泛传播,逐渐形成了不同地区的制造风格和特点。

3.历史记录和考古学证据

  -历史记录和考古学证据可以提供关于楛矢石弩25溯源的线索。

  -考古学家可以通过发掘古代遗址和遗物,了解到古代人类使用楛矢石弩25的时间和地点。

  -历史记录中可能还有关于楛矢石弩25制造技术的描述和记载。

4.传统技艺和家族传承

  -楛矢石弩25的制造可能是通过家族传承和传统技艺传承下来的。

  -一些家族可能有几百年的制造楛矢石弩25的历史,他们将制造技术代代相传。

  -这些家族可能在特定地区形成了制造楛矢石弩25的技术和风格。

5.技术创新和改进

  -楛矢石弩25的制造可能是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改进发展起来的。

  -制造商可能通过试验和实践,不断改进楛矢石弩25的设计和制造工艺。

  -技术的创新和改进可能是源源不断的,使楛矢石弩25成为一种精确而强大的武器。

  虽然楛矢石弩25的溯源仍然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但通过对古代石器制造技术、文化交流和扩散、历史记录和考古学证据、传统技艺和家族传承以及技术创新和改进的研究,我们可以逐渐揭示出这种古老武器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溯源——楛矢石弩25

  “阿玛(爸爸),听佳珲(鹰)玛法(祖父、祖辈、老翁)讲您年青的时候也去俄克斯海捕过鹰?”关鑫仔细察看过黑曜石的加工制造过程后,对先人的崇拜之情油然而生。在物质极端匮乏,环境极端恶劣的古皮李东北,这个被后人称为肃慎的民族不仅能顽强地生存下来,而且还创造了属于那个时代的文明以及不同寻常的猎鹰之路和黑曜石之路。

  据地质资料表明,距今1.7-1.8万年,正是乌尔姆冰期的鼎盛阶段。

  当时平均气温下降7-8度,海平面下降了约100米,日本海也就是肃慎族口中的东海是封闭的。

  这就给古东北亚各族群间的人口迁徙和贸易往来提供了方便条件。

  在石器时代石叶和石镞等有代表性的石器以黑龙江流域为中轴,广泛分布于黑龙江下游两岸、堪察加半岛、外贝加信巧尔、贝加尔、蒙古及北亚地区。

  一部分向西伯利亚扩展,越过乌拉尔山,一部分向东传布,到达库页岛、北海道。

  这是以黑曜石为代表的石叶石镞文化的基本流向和基本区域。

  根据日本对黑曜石的考古研究,证明黑曜石产于日本北海道辖区内的白滝(滝lóng,古汉字。

  古同“泷”。

  ),而且早在1.4-1.5万年前,这些黑曜石器就开始跨过日本海向彼岸大陆输出。

  日本北海道、俄罗斯新西伯利亚、俄罗斯滨海地区文化遗址和中国黑龙江境内的文化遗址一起形成了一条黑曜石器文化带。

  位于黑龙江兴凯湖的新开流文化遗址最早出土了黑曜石器,之后在绥芬河建新遗址、穆棱兴源遗址、宁安莺歌岭遗址、牡丹江河口——振兴遗址以及泰来县车翁根山、松树林、绰尔等遗址均出土了数量不等的黑曜石石器和碎块。其中最精美的当属黑曜石石镞,大的有10厘米长,小的仅有1厘米,有铤、无铤的,锐角、钝角的,单刃、双刃的,达十几种之多,均采用琢制法和压制法加工而成。

  黑曜石之路是古代东北亚地区的一条陆海通道,它虽然以石器之王黑曜石命名,但却不是特指这一种物质贸易。

  在黑曜石从日本北海道跨海向西部大陆输入的同时,大陆上丰富多彩的石叶石镞及陶器、骨器等也纷纷向东跨海输入北海道。

  东西双向交流交换,才形成了黑曜石文化独特的历史景观。

  而肃慎人沿着黑龙江去俄克斯海捕鹰这条路一定也是一条黑曜石文化贸易之路,甚至远在美洲大陆的原住民中也存在着黑曜石文化……。

  “待到明年春天,你们从俄克斯海猎鹰回来,积雪融化,冻土解冻后,你额涅她们就可以回到部落制造各种陶器了。

  还记得吗?你们小时候最喜欢拿着你额涅用黄泥捏的小猪玩。

  无论是公猪、母猪,还是小猪仔,你额涅都能捏得惟妙惟肖!”额腾伊打断了关鑫的思绪,他目露赞许地笑着看向萨利甘(妻子),而舒宜而哈却被他当众夸得有些不好意思,绯红了双颊。

  “你的阿玛去过俄克斯海,见过大世面,不像我一辈子也没离开过部落。

  这次你们哥几个去俄克斯海一定要牢记你阿玛和佳珲玛法的的叮嘱,把他们的话像我们刻在黑曜石上的图案一样刻在脑袋里。

  去时是六兄弟,回来也必须是六兄弟,一个也不能少!”舒宜尔哈说着眼泪扑簌簌地从红了的眼睛里涌出来。

  因为很少在人前失态她立刻扭转身用袖子胡乱地擦掉脸上的泪水,可新的泪水又不受控制地充溢而出。

  她紧咬下唇极力想控制住情绪,身体却不争气地颤抖起来。

  关鑫看着激动失态的额涅心猛烈地揪痛起来。他很想上前抱住额涅却不知妥不妥当,正犹豫间,让他意外的是阿玛已经迈步向前用双臂紧紧地抱住哭泣的额涅,而额涅也如孩子般依偎在阿玛宽厚的胸怀里抽噎起来。

  “舒宜尔哈阿沙(嫂子)是部落里最坚强的女人,我还从未见过她如此哭过呢!”萨秉阿参彻低声对身旁的布顺达(满语名字,汉语意百合)格格(女孩)说着,双眼也湿润了。

  “是啊!部落的额涅们哪个愿意自己的孩子去遥远的俄克斯海呢!我额涅也因为六狼要去俄克斯海哭过几次,还被阿玛训斥过呢!”布顺达抹着脸上的泪水轻声说到。

  “舒宜尔哈窝克(婶子)都滑握键哭成这样了,更根(满语名字,汉语意温柔娴静)窝克还不得哭成泪人啊!她只生养了四狼一个孩子,而且这孩子从小就体弱多病。”丰克里宜尔哈(满语名字,汉语意蕙兰花)阿沙(嫂子)边擦眼泪边对萨秉阿参彻姑姑说。

  更根是额腾伊的福七黑(二妻),四狼(杨宇桓)的亲娘。

  所以大狼(高礼师)、二狼(关鑫)和四狼(杨宇桓)是同父异母的兄弟。

  初到部落时杨宇桓对自己的出身很不满意,和高礼师抱怨说好不容易穿越一回还是庶出的。

  后来他发现自己的额涅比任何人都疼爱他,阿玛也最宠爱他这个儿子也就认可了自己的出身。

  看来原始社会还是比封建社会好点!他在心里窃喜地自语。

  去俄克斯海猎鹰到底有多可怕凶险会让部落的母亲们如此惶恐不安?关鑫从曾经看过的资料上略知一二:有被冻死的,有被野兽袭击咬死的,有被巨蟒缠死的,还有被鹰啄爪抓坠崖而死的。

  无论哪种死法关鑫都不想体验。

  我们六兄弟一定会平安归来!因为总有一天我们还会穿越回去!关鑫默默地在心里祈祷着。

  “我听从阿伊努人那里回来的莫德里(满语名字,汉语意大海)说你制作的陶器他们很喜欢,当地的工匠们都纷纷模仿制作呢!”额腾伊看萨利甘止住了哭声故意转移话题说。

  “听说阿伊努人的嘎栅(村落)也建在河边或者海边。

  男人们在森林里狩猎,河流、大海里捕鱼,女人们到林间草地采集野果野菜,而且他们也和我们族人一样用弓箭狩猎,用鱼叉和渔网捕鱼,连住的房子都相似,屋内也有炉灶。

  ”舒宜而哈显然对阿伊努人的生活很好奇,她饶有兴致地抬头向爱根(丈夫)求证。

……

  世上的事真的没有一成不变的,曾经在日本列岛繁盛了数千年开创了日本的绳文时代的阿伊努人如今却成了少数族群,美洲的土著印第安人也被边缘化了,几起几落的肃慎保留了满族的称谓却遗落了母语!我们还能为这些古老的民族做些什么呢?关鑫在心里感慨不已。

绳文时期的陶器

绳文时期的陶俑

绳文时期的生活场景

绳文时期的生活场景

绳文时期的生活场景

绳文时期的房子

楛矢石弩

  西汉司马迁所著的《史记》第一篇《五帝本纪》中记载远古传说中被后人尊为帝王的五个部落联盟首领为:黄帝、颛顼(zhuānxū)、帝喾(kù)、尧、舜。

  舜(shùn,约公元前2277-约公元前2178),姚姓,妫氏,名重华,字都君,谥曰“舜”。是中国上古时代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首领,治都蒲阪(今山西永济市),被后世尊为帝,列入“五帝,史称帝舜、虞舜、舜帝,故后世以舜称之。

  尧禅位于舜,舜禅位于大禹,禹传位于自己的儿子启,改变了原始部落的禅让制,开创中国近四千年世袭的先河。

  《竹书纪年》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晋国、魏国史官所记之史书,是中国古代唯一留存的未经秦火的编年通史。

  它的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皆在古代经史之上。

  此书开篇是以君主纪年为纲目,上下记载了89位帝王、1847年的历史。

  《竹书纪年》于西晋咸宁五年(279年),被汲郡(今河南汲县)人不准(fǒubiāo)盗发战国时期魏襄王(或曰魏安釐王)的墓葬发现。

  看来盗墓这个“职业”古已有之。

  《竹书纪年》虽为盗墓所得却极其珍贵。

  所以有时候做为后来人还真得感谢这些见不得阳光的盗墓人呢!今天提及《竹书纪年》是为了查明楛矢石弩的历史。

  据《竹书纪年》记载舜时就有了“息慎氏朝,贡弓矢”。

  这个“弓矢”就是楛矢石弩。

  息慎就是满族的祖先,也叫肃慎。

  说楛矢石弩之前必须先讲讲肃慎族的历史。

  中国东北有三大基本族系:肃慎、秽貊和东胡。

  “肃慎族系”,在先秦时为肃慎,到汉魏时易名挹娄,北朝时是勿吉,隋唐为靺鞨(mòhé),宋元明为女真,清朝为满洲,现为满族。

  从先秦到大清朝,弓箭一直是肃慎至满人的骄傲。

  肃慎先民质朴豪爽,送给朋友的东西一定是自己最宝贝的,因此楛矢石弩做为贡品献给了中原各朝的统治者。

  从传说中的虞舜、禹到有文字记载的商周时代,“海外肃慎”一直来服。

  这使“肃慎来服”成了圣王威德远播的丰功伟绩,为后世所景仰。

  所者枝以后世帝王均把“肃慎来贡”作为衡量文治武功,体现威德及于四海的重要指标。

  因而我们才能在《左传》、《国语》、《山海经》、《史记》和《汉书》等重要文献中找到关于楛矢石弩的蛛丝马迹。

  《后汉书·东夷传》:“挹娄,古肃慎之国也......有五谷、麻布,出赤玉、好貂。

  无君长,其邑落各有大人。

  处于山林之间,土气极寒,常为穴居,以深为贵,大家至接九梯。

  好养豕,食其肉,衣其皮。

  冬以豕膏涂身,厚数分,以御风寒。

  夏则裸袒,以尺布蔽其前后……种众虽少,而多勇力,处山险,又善射,发能入人目。

  弓长四尺,力如弩。

  矢用枯,长一尺八寸,青石为镞,镞皆施毒,中人即死……”。

  《北史.勿吉传》:“勿吉国在高句丽北,一曰靺鞨......自拂涅以东,矢皆石镞,即古肃慎氏也。”

  《晋书》:肃慎氏一名挹娄,在不咸山北,去夫余可六十日行。

  东滨大海,西接寇漫汗国,北极弱水。

  其土界广袤数千里,居深山穷谷,其路险阻,车马不通。

  夏则巢居,冬则穴处。

  父子世为君长。

  无文墨,以言语为约……有石砮,皮骨之甲,檀弓三尺五寸,楛矢长尺有咫。

  其国东北有山出石,其利入铁,将取之,必先祈神。

  周武王时,献其楛矢、石砮。

  逮于周公辅成王,复遣使入贺,尔后千余年,虽秦汉之盛,莫之致也。

  及文帝作相,魏景元末,来贡楛矢、石砮、弓甲、貂皮之属。

  魏帝诏归于相府,赐其王傉(nù)鸡锦罽(jì)、绵帛。

  至武帝元康初,复来贡献。

  元帝中兴,又诣江左贡其石砮。

  至成帝时,通贡于石季龙,四年方达……。

  《三国志·挹娄传》谓:“挹娄……青石为镞,古之肃慎氏之国也”。

  《隋书·东夷传》也记靺鞨“自拂涅以东,矢皆石镞,即古之肃慎氏也”。遍检文献,古史对“肃慎族系”的记录大多源自“贡楛矢石砮”。

  以上记述可见楛矢石弩在古时亦如今世的名牌一样被历代帝王重视和追捧。连大圣人孔子都因识箭而留故事于后世。

《国语·鲁语下》记载如下:

  仲尼在陈,有隼集于陈侯之庭而死,楛矢贯之,石砮,其长尺有咫。

  陈惠公使人以隼如仲尼之馆,问之,仲尼日:“隼之来也,远矣!此肃慎之矢也。

  昔武王克商,通道于九夷、百蛮,使各以其方贿来贡,使无忘职业。

  于是,肃慎氏贡楛矢石砮,其长尺有咫。

  先王欲昭其主令德之致远也,以示后人使永监焉。

  故铭其楛曰:肃慎氏之贡矢。

  以郑仿分大姬,配虞胡公分封诸陈。

  古者分同姓以珍玉,展亲也;分异姓以远方职贡,使无忘服也,故分陈以肃慎氏之贡首丛敏。

  君若使有司求诸故府,其可得也。

  ”使求,得之金椟,如之。

  楛矢石弩既然如此有名,那么它的制造材料是什么呢?查阅资料,众说纷纭,只能用百度对字词的释义来记录。

楛[hù]〈名〉古书上指荆一类的植物,茎可制箭杆

  楛矢[hùshǐ]是汉语词汇,出自《国语·鲁语下》,解释为:用楛木做杆的箭。

  楛矢石砮是关东最古老的民族肃慎族的奇特物产,是昔年与中原联系的纽带和媒介。楛(hù)矢,就是用长白山区的楛木(有学者认为是桦木)制作的箭杆;石砮,就是用松花江中坚硬的青石磨制的箭头。

  此外,直接证实楛矢石弩存在的是东康文化。

  东康文化是指在宁安市东京城镇东郊东康村出土的铁器时期人类早期活动遗址,即东康遗址。

  它坐落在牡丹江支流马莲河左岸二级台地上,地处东京城盆地的东南边缘。

  是我国先秦战国时期至魏晋时期的文化遗存。

  距今二千三百年到一千七百年之间,时间跨度较长,长达六个世纪,与历史上东北地区被称之为挹娄大致吻合。

  可以说,东康文化是东北挹娄人的遗存。

  1983年秋天,在东康遗址断层中发现了一件比较完整的桦皮矢袋,里面装有数十只青石磨成的石簇和木质箭杆。

  石簇细长,簇尖有的是锐角。

  这么多石簇发现,自东北地区发掘出石簇以来尚属首次。

  这证明古籍中记载的“楛矢石弩”确为东北古代特产。

  牡丹江流域应是东北古肃慎、挹娄的中心地区。

  查古籍寻今日遗迹,楛矢石弩鉴证了满族的悠久历史和半渔猎半农耕的生产方式。楛矢石弩虽然早已遗失,但现代满族人应该记住这些历史并继续传承下去!

清朝以前,中国中央政府是如何管辖黑龙江流域的?

  黑龙江流域历史

  (一)肃慎时期

    远古时代有两件事值得注意:一是伏羲氏发明结网的方法,用网来捉飞禽走兽或捕鱼;二是神农氏发明原始犁,教民耕稼种植五谷,建立起原始农业,由此而逐惭解决了人类食物的来源。

    黑龙江原始居民与山东半岛上的原始人类有着非常悠久的渊源关系。

  前2000年,夏朝初期,龙山拍陵文化时期的山东半岛的农业传入东北经渤海传入肃慎。

  帝舜25年(前2130年),肃慎氏来朝,贡弓矢,成为我们自豪的、永久性的历史美谈。

  肃慎人来到了中原,看到了中原的“舜耕田”。

    前1100年,肃慎族生活在长白山下,松花江中下游、乌苏里江和黑龙江中下游一带。

  其中心区域为牡丹江中游。

  公元前1050年左右,华夏族羌族混血的周武王姬发灭掉通古斯-华夏族混血的商朝末代国王子辛,建立西周,肃慎族进贡楛矢石弩。

  (二)挹娄时期

    东周时期,黑龙江流域有两大民族东胡和挹娄,都是通古斯民族,有图腾崇拜,后来信仰萨满教。大兴安岭居住着东胡,东胡东边是扶余,扶余东边是挹娄,挹娄南边是北沃沮。

    秦汉时期,北沃沮(扶余人后代)在高勾丽的长白山以东,东滨日本海,北临挹娄和夫余,南临豁貊。

  北埋卖沃沮地域包括今天的珲春全境、双城子和海参崴,区域中心在珲春境内。

  北沃沮的南面是南沃沮也叫沃沮,相距约八百余里。

  北沃沮人的房屋结构远较北邻挹娄人的穴居复杂的多,尤其是“烟道——火墙式”取暖设施的发明,更是对祖国北方高寒地区住宅建筑方面的一大贡献。

  但北沃沮人在历史发展中,除受高勾丽的奴役之外,还经常受其北邻挹娄人的盗寇,最后连偏安一隅也没有得以保持下去,被挹娄后代勿吉灭掉。

    东汉末期,匈奴在故土亡国后,居住在南大兴安岭的东胡乌桓部占领蒙古高原和黑龙江上游,成为草原骄子。

  乌桓部被汉族曹操击败,居住在北大兴安岭的东胡鲜卑部强大起来,控制了黑龙江上中游和蒙古高原,鲜卑民族形成,分为段部、慕容部、乞伏部、拓拔部、宇文部、柔然部。

  鲜卑南迁中原后,一部分留在北大兴安岭老家,即现在的锡伯族;同时,鲜卑族在蒙古高原和黑龙江上游的地位被鲜卑族柔然部取代。

  (三)勿吉时期

    柔然称霸漠北的时候,牡丹江生活着勿吉人(挹娄人后代),而后发展延伸为靺鞨族人:一是粟末靺鞨,乃勿吉西进后同夫余一部分融合而成;二是勿吉号室部,乃勿吉向东南进展与北沃沮融合而成;三是在拉林河、阿什河流域以东的拂涅部,乃纯正的勿吉七部之一。

  勿吉人在历史上曾以强悍著称,并有西逐夫余,南侵沃沮的英雄业绩。

  其疆域面积比先祖挹娄广大;部族众多,有勿吉七部。

    555年,白黄混血的突厥灭掉柔然,柔然的北支逃到雅布洛诺夫山脉以东、外兴安岭以南的地区,是室韦的祖先;柔然的南支逃到辽河上游,袭液戚成为契丹人的祖先。

  (四)靺鞨时期

    698年,粟末靺鞨族人的领袖大祚荣率众回归故地,在牡丹江上游的奥娄河-东牟山(吉林敦化的敖东城)自立为“震国王”,靺鞨族是勿吉人的后代。

  公元707年受唐招慰,公元713年受唐册封为渤海郡王(后在762年为渤海国王),授忽汗州都督,自此不再称粟末靺鞨,专称渤海。

  公元755年迁都上京龙泉府(今宁安渤海镇),征服黑水靺鞨,成为经济发达、文化灿烂的“海东盛国”。

  当时绥芬河市隶属于率宾府华洲。

  公元857年,渤海聘日大使乌孝慎,曾将唐长庆宣明历传至日本。

  日本天皇责令组成专门班子进行考察和研究,终于在公元861年采用了宣明历,历经823年之久,影响深远,成为史学界大书特书的中日文化交流事件。

  渤海成为当时亚洲“东方丝绸之路”的中心,从唐朝运来丝绸,加上自己制造的名产桑蚕之丝和柞蚕丝绸,运向东方的日本、西方的契丹和室韦、南方的新罗、北方的黑水靺鞨、东北的流鬼(堪察加一带)。

  (五)女真时期

    917年,契丹在巴林左旗建立辽帝国,926年(后唐时期)灭掉渤海国,渤海人被强制迁徙至辽宁西部,辽帝国统治了渤海国境内的女真族,疆域达到鄂霍茨克海。

  当时,牡丹江(意思是弯曲的河)地区是东丹国天府城属地,人们饲养训练名鹰“海东青”。

  绥芬河(生长着锥形河螺的河)属东京道北宾府。

    完颜阿骨打从今阿城出发,逆阿什河东行,翻张广才岭、马纪岭、斜寸岭,进入绥芬河流域,讨伐乌春、窝谋军的叛乱,平定了绥芬河流域的职德·斡准的叛乱,1115年在阿城建立金帝国。

  牡丹江一带属于金国上京路管辖,是胡里改路(今依兰)与恤品路(绥芬河流域一带)的一部分。

  猛安谋克是金朝内地(即上京路一带)一种普遍的社会组织形式,自然在牡丹江和绥芬河一带也是这种形式。

  金初应有人口在六十万左右。

  当然随着军事政治的发展,猛安谋克的大量南迁(迁入关内中原一带),人口自然会有较大幅度的减少。

  猛安为千户,谋克为百户。

  (六)元朝时期

    1206年,铁木真蒙古各部,在黑龙江源头召开大会,被尊为成吉思汗,他和子孙们建立了世界历史上最强大的帝国。

  蒙古人是室韦人的后代。

  1214年当蒙古与金在辽东与中原征战正酣时,牡丹江的女真族脱离金帝国中央政府,建立东夏国(东真国),东北边陲再度形成一个地区性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1233年南下的蒙古军占领东夏国的南京(今东宁大城子古城),紧接着捕获蒲鲜万奴,东夏国亡。

    元朝建立以后,黑龙江上游流域居住着布里亚特蒙古族人,属于岭北省管辖。东北地区的女真族和辽东的契丹族、汉族归辽阳省管辖,后来元朝在黑龙江入海口(今俄罗斯伯力边疆区的庙街附近)设征东元帅府,属于辽阳省下设机构。

    元朝时期,进入华北的女真人、契丹人全部被汉化,只剩下了居住东北的女真人和契丹人作为民族还存在。

  契丹人在首领耶律留哥领导下居住辽阳省的辽东,由于辽东汉人过多,辽东契丹人也逐渐汉化,中亚契丹也融入当地突厥民族,契丹作为一个民族在历史上消失(听说达斡尔族是契丹后代,但不知道契丹人是怎么跑到大兴安岭北面去的?)。

  女真人住在辽东以北,当地汉族人口少,女真一直保持本民族特征,属于辽阳省开元路(吉林农安)管辖,分属于5个行政区域(军民万户府)。

  阿哈出是富锦的万户,猛哥帖木尔是依兰的万户,后来两个万户的居民南迁到绥芬河,又继续南迁到浑江流域,成为后来最著名的建州女真,其原来的居住地成了野人女真的天下。

  (七)明朝时期

    1409年,汉族的明朝征服苦兀(库页岛),在元朝征东元帅府旧址(今庙街一带)设努尔干都司,管辖整个黑龙江流域,包括贝加尔湖以东的布里亚特蒙古族人。

  鄂霍茨克海沿岸、外兴安岭-大兴安岭一线以北、贝加尔湖以东的2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着鄂温克人(索伦人、雅库特人),所以明朝只管辖了鄂温克族部分地区而不是全部地区。

  努尔干都司下设115个卫,卫都是建立在原有氏族、部落基础上的,并任命其酋长担任长官。

  奴儿干满语为“国画”之意,表明这里山川秀丽,风景如画。

  其中著名的卫有(1)斡朵里卫,牡丹江口对岸的马大屯(2)阿速江卫,乌苏里江(3)亦速里河卫,乌苏里江(4)亦麻河卫,尼满河流域(5)建州卫,公元1403年置,建州左卫公元1412年置,初设于绥芬河下游(海参崴),后迁至浑江流域(鸭绿江支流)(6)速平江卫,绥芬河流域(7)双城卫,今俄罗斯的双城子(8)安河卫,五道河子牡丹江畔(9)麦兰河卫,穆棱河流域(10)毛怜卫,其初期也曾设在穆棱河(11)阿速江卫,宁安境内(12)木忽刺河卫、法因河卫,甫尔河卫,五虎林河流域;(13)忽儿海卫,牡丹江。

    阿哈出迁移到今天的吉林通化一带,被朱元璋封为建州卫长官,猛哥帖木尔迁移到吉林龙井三合镇对面的朝鲜会宁,被朱棣封为建州左卫长官。

  后来猛哥帖木尔的弟弟凡察为右卫长官,猛哥帖木尔的小儿子董山为左卫长官,阿哈出的孙子李满住为建州卫长官。

  1467年明军杀董山和李满住。

  锡宝斋篇古是董山的弟弟,锡宝斋篇古的儿子是福满,福满的儿子是觉昌安,觉昌安的儿子是塔克世。

  后来王兀堂是左卫长官;王杲当右卫长官,王杲的儿子是阿台,阿台的女儿是努尔哈赤的母亲。

  觉昌安和塔克世是王杲的部下,在明军杀阿台时被误杀。

清朝建立前,中国是怎样管辖黑龙江流域的?

  黑龙江流域历史(一)肃慎时期远古时代有两件事值得注意:一是伏羲氏发明结网的方法,用网来捉飞禽走兽或捕鱼;二是神农氏发明原始犁,教民耕稼种植五谷,建立起原始农业,由此而逐惭解决了人类食物的来源。

  黑龙江原始居民与山东半岛上的原始人类有着非常悠久的渊源关系。

  前2000年,夏朝初期,龙山文化时期的山东半岛的农业传入东北经渤海传入肃慎。

  帝舜25年(前2130年),肃慎氏来朝,贡弓矢,成为我们自豪的、永久性的历史美谈。

  肃慎人来到了中原,看到了中原的“舜耕田”。

  前1100年,肃慎族生活在长白山下,松花江中下游、乌苏里江和黑龙江中下游一带。

  其中心区明逗域为牡丹江中游。

  公元前1050年左右,华夏族羌族混血的周武王姬发灭掉通古斯-华夏族混血的商朝末代国王子辛,建立西周,肃慎族进贡楛矢石弩。

  (二)挹娄时期东周时期,黑龙江流域有两大民族东胡和挹娄,都是通古斯民族,有图腾崇拜,后来信仰萨满教。

  大兴安岭居住着东胡,东胡东边是扶余,扶余东边是挹娄,挹娄南边是北沃沮。

  秦汉时期,北沃沮(扶余人后代)在高勾丽的长白山以东,东滨日本海,北临挹娄和夫余,南临豁貊。

  北沃沮地域包括今天的珲春全境、双城子和海参崴,区域中心在珲春境内。

  北沃沮的南面是南沃沮也叫沃沮,相距约八百余里。

  北沃沮人的房屋结构远较北邻挹娄人的穴居复杂的多,尤其是“烟道——火墙式”取暖设施的发明,更是对祖国北方高寒地区住宅建筑方面的一大贡献。

  但北沃沮人在历史发展中,除受高勾丽的奴役之外,还经常受其北邻挹娄人的盗寇,最后连偏安一隅也没有得以保持下去,被挹娄后代勿吉灭掉。

  东汉末期,匈奴在故土亡国后,居住在南大兴安岭的东胡乌桓部占领蒙古高原和黑龙江上游,成为草原骄子。

  乌桓部被汉族曹操击败,居住在北大兴安岭的东胡鲜卑部强大起来,控制了黑龙江上中游和蒙古高原,鲜卑民族形成,分为段部、慕容部、乞伏部、拓拔部、宇文部、柔然部。

  鲜卑南迁中原后,一部分留在北大兴安岭老家,即现在的锡伯族;同时,鲜卑族在蒙古高原和黑龙江上游的地位被鲜卑族柔然部取代。

  (三)勿吉时期柔然称霸漠北的时候,牡丹江生活着勿吉人(挹娄人后代),而后发展延伸为靺鞨族人:一是粟末靺鞨,乃勿吉西进后同夫余一部分融合而成;二是勿吉号室部,乃勿吉向东南进展与北沃沮融合而成;三是在拉林河、阿什河流域以东的拂涅部,乃纯正的勿吉七部之一。

  勿吉人在历史上曾以强悍著称,并有西逐夫余,南侵沃沮的英雄业绩。

  其疆域面积比先祖挹娄广大;部族众多,有勿吉七部。

  555年,白黄混血的突厥灭掉柔然,柔然的北支逃到雅布洛诺夫山脉以东、外兴安岭以南的地区,是室韦的祖先;柔然的南支逃到辽河上游,成为契丹人的祖先。

  (四)靺鞨时期698年,粟末靺鞨族人的领袖大祚荣率众回归故地,在牡丹江上游的奥娄河-东牟山(吉林敦化的敖东城)自立为“震国王”,靺鞨族是勿吉人的后代。

  公元707年受唐招慰,公元713年受唐册封为渤海郡王(后在762年为渤海国王),授忽汗州都督,自此不再称粟末靺鞨,专称渤海。

  公元755年迁都上京龙泉府(今宁安渤海镇),征服黑水靺鞨,成为经济发达、文化灿烂的“海东盛国”。

  当时绥芬河市隶属于率宾府华洲。

  公元857年,渤海聘日大使乌孝慎,曾将唐长庆宣明历传至日本。

  日本天皇责令组成专门班子进行考察和研究,终于在公元861年采用了宣明历,历经823年之久,影响深远,成为史学界大书特书的中日文化交流事件。

  渤海成为当时亚洲“东方丝绸之路”的中心,从唐朝运来丝绸,加上自己制造的名产桑蚕之丝和柞蚕丝绸,运向东方的日本、西方的契丹和室韦、南方的新罗、北方的黑水靺鞨、东北的流鬼(堪察加一带)。

  (五)女真时期917年,契丹在巴林左旗建立辽帝国,926年(后唐时期)灭掉渤海国,渤海人被强制迁徙至辽宁西部,辽帝国统治了渤海国境内的女真族,疆域达到鄂霍茨克海。

  当时,牡丹江(意思是弯曲的河)地区是东丹国天府激简卖城属地,人们饲养训练名鹰“海东青”。

  绥芬河(生长着锥形河螺的河)属东京道北宾府。

  完颜阿骨打从今阿城出发,逆阿什河东行,翻张广才岭、马纪岭、斜寸岭,进入绥芬河流域,讨伐乌春、窝谋军的叛乱,平定了绥芬河流域的职德·斡准的叛乱,1115年在阿城建立金帝国。

  牡丹江一带属于金国上京路管辖,是胡里改路(今依兰)与恤品路(绥芬河流域一带)的一部分。

  猛安谋克是金朝内地(即上京路一带)一种普遍的社会组织形式咐含,自然在牡丹江和绥芬河一带也是这种形式。

  金初应有人口在六十万左右。

  当然随着军事政治的发展,猛安谋克的大量南迁(迁入关内中原一带),人口自然会有较大幅度的减少。

  猛安为千户,谋克为百户。

  (六)元朝时期1206年,铁木真蒙古各部,在黑龙江源头召开大会,被尊为成吉思汗,他和子孙们建立了世界历史上最强大的帝国。

  蒙古人是室韦人的后代。

  1214年当蒙古与金在辽东与中原征战正酣时,牡丹江的女真族脱离金帝国中央政府,建立东夏国(东真国),东北边陲再度形成一个地区性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1233年南下的蒙古军占领东夏国的南京(今东宁大城子古城),紧接着捕获蒲鲜万奴,东夏国亡。

  元朝建立以后,黑龙江上游流域居住着布里亚特蒙古族人,属于岭北省管辖。

  东北地区的女真族和辽东的契丹族、汉族归辽阳省管辖,后来元朝在黑龙江入海口(今俄罗斯伯力边疆区的庙街附近)设征东元帅府,属于辽阳省下设机构。

  元朝时期,进入华北的女真人、契丹人全部被汉化,只剩下了居住东北的女真人和契丹人作为民族还存在。

  契丹人在首领耶律留哥领导下居住辽阳省的辽东,由于辽东汉人过多,辽东契丹人也逐渐汉化,中亚契丹也融入当地突厥民族,契丹作为一个民族在历史上消失(听说达斡尔族是契丹后代,但不知道契丹人是怎么跑到大兴安岭北面去的?)。

  女真人住在辽东以北,当地汉族人口少,女真一直保持本民族特征,属于辽阳省开元路(吉林农安)管辖,分属于5个行政区域(军民万户府)。

  阿哈出是富锦的万户,猛哥帖木尔是依兰的万户,后来两个万户的居民南迁到绥芬河,又继续南迁到浑江流域,成为后来最著名的建州女真,其原来的居住地成了野人女真的天下。

  (七)明朝时期1409年,汉族的明朝征服苦兀(库页岛),在元朝征东元帅府旧址(今庙街一带)设努尔干都司,管辖整个黑龙江流域,包括贝加尔湖以东的布里亚特蒙古族人。

  鄂霍茨克海沿岸、外兴安岭-大兴安岭一线以北、贝加尔湖以东的2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着鄂温克人(索伦人、雅库特人),所以明朝只管辖了鄂温克族部分地区而不是全部地区。

  努尔干都司下设115个卫,卫都是建立在原有氏族、部落基础上的,并任命其酋长担任长官。

  奴儿干满语为“国画”之意,表明这里山川秀丽,风景如画。

  其中著名的卫有(1)斡朵里卫,牡丹江口对岸的马大屯(2)阿速江卫,乌苏里江(3)亦速里河卫,乌苏里江(4)亦麻河卫,尼满河流域(5)建州卫,公元1403年置,建州左卫公元1412年置,初设于绥芬河下游(海参崴),后迁至浑江流域(鸭绿江支流)(6)速平江卫,绥芬河流域(7)双城卫,今俄罗斯的双城子(8)安河卫,五道河子牡丹江畔(9)麦兰河卫,穆棱河流域(10)毛怜卫,其初期也曾设在穆棱河(11)阿速江卫,宁安境内(12)木忽刺河卫、法因河卫,甫尔河卫,五虎林河流域;(13)忽儿海卫,牡丹江。

  阿哈出迁移到今天的吉林通化一带,被朱元璋封为建州卫长官,猛哥帖木尔迁移到吉林龙井三合镇对面的朝鲜会宁,被朱棣封为建州左卫长官。

  后来猛哥帖木尔的弟弟凡察为右卫长官,猛哥帖木尔的小儿子董山为左卫长官,阿哈出的孙子李满住为建州卫长官。

  1467年明军杀董山和李满住。

  锡宝斋篇古是董山的弟弟,锡宝斋篇古的儿子是福满,福满的儿子是觉昌安,觉昌安的儿子是塔克世。

  后来王兀堂是左卫长官;王杲当右卫长官,王杲的儿子是阿台,阿台的女儿是努尔哈赤的母亲。

  觉昌安和塔克世是王杲的部下,在明军杀阿台时被误杀。

提交信息测一测您提升学历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