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统计法规概论复习资料

作者:逄老师时间:2022-11-14 23:20:58

导读:" 自考统计法规概论复习资料知识产权法1、拥护宪法;2、拥护法律,法规;3、企事业单位的工资和其他;4、报考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考试。自学考试的优势有哪些1.专本可以同时报考自考专科和本科是可以同时进行报考的,优势为减少获取学历的时间,弊端在"

  自考统计法规概论复习资料

自考统计法规概论复习资料

  知识产权法

  1、拥护宪法;

  2、拥护法律,法规;

  3、企事业单位的工资和其他;

  4、报考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考试。

  自学考试的优势有哪些

  1.专本可以同时报考

  自考专科和本科是可以同时进行报考的,优势为减少获取学历的时间,弊端在于需要艰辛的复习。自学考试需要毅力和恒心,因此,报考自考的考生一定要有持之以恒的信念,自考大专生可以在校报考自学考试,专本同时考。

  2.专业设置新颖

  自考专业比较新颖,随着时代的变化专业也会随之的变化,选择自考的人员可以任意的选择专业。

  3.学历正规

  自考学历是正规的学历,被国家认可,属于国民教育系列。

  4.认可度高

  认可度是非常高的,目前被很多国家认可,很多国外的国家都认可自学考试文凭,澳大利亚,日本等多个国家认可,可以进行出国留学。

  5.学习时间自由

  学习时间较为自由,自考主要学习是以自学为主,学生可以选择社会辅导班进行学习,无地点,不受时间的限制,这对学习时间的要求十分严格,这有利于在职考生们。

  6.自考院校众多

  自考院校众多,例如:985、211高校。

  自考院校众多:例如:吉林大学、延边大学、东北电力大学、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艺术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

  自考院校众多:例如: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东北电力大学、北华大学、长春工业大学、吉林大学、吉林建筑大学等。

  院校的名气大吗:吉林大学、吉林财经大学、吉林师范大学、吉林艺术学院、东北电力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联合大学、浙江科技大学、浙江科技学院、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东北电力大学等。:浙江工商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浙江财经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浙江农林大学、浙江科技学院、浙江师范大学、嘉兴学院、宁波大学、宁波大学等。

如何复习高自考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一、试述建立统计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

    答:1、建立指标体系的目的必须明确;2、指标体系的内容必须全面、系统;3、指标体系要层次清楚、联系紧密;4、指标体系要切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

    二、试述资料整理方案的内容。

    答:1、确定汇总的指标与综合表;2、确定分组方法;3、选择资料汇总的形势;4、确定资料的审查内容与方法;5、进行历史资料口径的调整。

    三、试述相关分析的主要作用。

    答:1、确定现象之间有无关系;2、确定相关关系的表现形式;3、判定相关关系的密切程度和方向。

    四、试述影响人口出生率水平高地的因素。

    答:1、人口的性别、年龄构成的影响;2、出生率水平的高地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科学文化水平的高地及妇女就业程度均有密切的关系。

    五、试述资产负债表的作用。

    答:1、能加强宏观经济管理和强化宏观经济调控;2、能提高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资料的使用价值;3、能满足国际猛陆铅对比和国际学术交流的需要。

    六、试述社会总产值的作用和局限。

    答:作用:1、社会总产值反映了物质生产部门生产的总成果;2、社会总产值反映了各物质生产部门之间的经济技术联系;3、社会总产值是进行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的基础资料之一。

    局限性:受产品中原材料转移价值大小的影响;专业化协作程度高低和企业组织结构变动的影响。

    七、试述商品流转活动的主要分类。

  答:主要有一下三种:

    1、按买着与卖者不同分类。买者、卖者主要有生产者、商品专卖者和消费者三类,进行商品交换主要表现为一下六种买卖行为:①生产者将商品卖给商业经营者;②生产者将商品卖给生产资料消费者;③生产者将商品卖给生活资料消费者;④商品经营者将商品卖给商品经营者;悉数⑤商品经营者将商品卖给生产资料经营者;⑥商品经营者将商品卖给生活资料消费者。

    以上①④⑤⑥是通过商业部门的商品流转;②③是不通过商业部门的商品流转;

    2、按买卖行为在生活再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分类。

  可将商品流转分为:最初商品流转、中间商品流转和最终商品流转。

  上述①②③属于最初商品流转;④属于中间商品流转;②③⑤⑥属于最终商品流转。

    3、按买着购买商品的目的不同分类。

  可将商品流转分为商品批发流转和商品零售流转。

  上述①②④⑤属于商品批发流转,③⑤属于商品零售流转。

    以上三中分类中,按买着与卖者的不同分类是最基本的分类。

    八、试述海关进出口统计与对外贸易业务统计的区别。

    答:1、性质和统计范围不同;2、统计渠道和汇总方法不同;3、统计商品目录不同;4、统计时间差别。

    九、试述资金流量分析的主要内容。

    答:1、分析金融市场的变化情况;2、分析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关系;3、分析积累与消费的关系;4、分析货币供应量;5、分析收入分配去向。

    十、试述宏观经济效益的特点。

    答:1、宏观经济效益是国民经济全局的经济效益,或者说是从有机联系的整体上来看的经济效益;2、宏观经济效益是社会再生产全过程的经济效益;3、宏观经济效益是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统一的经济效益;4、宏观经济效益是近期和长远相结合的经济效益。

    十一、试述建立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意义。

    答:建立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1、符合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要求;2、符合深化改革的需要;3、符合扩大对外开放的需要;4、符合对国民经济运行综合协调和总体平衡的需要。

    十二、试述简单直线回归分析的特点。

    答:1、在回归方程中,两个变量有自变量和因变量之分;2、回归方程的主要作用在于由给定的自变量数值推断或估计因变量的可能值;3、在无明显因果关系的两变量间,可以求出两个回归方程;4、回归方程中自变量的系数为回归系数,它的正负号分别表示正、负相关;枝好但它的数量值并不表明相关的密切程度;5、计算时对资料的要求是:自变量是确定的值,因变量是随机的。推算出来的因变量的估计值也只是一个可能数值。

    十三、试述抽样估计的特点和方法。

    答:特点:1、它在逻辑上运用归纳推理而不是演绎推理;2、它在方法上运用不确定的概率估计法,而不是运用确定是数学分析法;3、抽样估计存在抽样误差,抽样误差总是和抽样估计的可靠程度联系在一起。

    方法:1、点估计2、区间估计。

自考本科经济法概论考点!

考《经济法概论(法律类)》专题笔记汇总

第一章绪论

一、经济法学的研究对象:

  1、经济法学的概念:以经济法为研究对象,着重研究经济法的产生、发展规律的新兴法学学科。经济法是一国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法学产生和发展的制度基础。

2、关于经济法的产生:

(1)属于早期经济法的银搏有:a.美国1890年《谢尔曼反托拉斯法》

b.德国1896年《反不正当竞争法》

c.德模饥国1919年《煤炭经济法》

  (2)现代意义上的经济法:是由德国学者提出和归纳的经济法。

  (也正因为如此,经济法学较为全面的发端,是以20世纪20年代德国学者的研究为标志。

  并且,德国成为经济法学的发祥地)。

二、经济法学的发展历程:

  1、产生: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由于市场失灵等问题的出现需要有新的法律规范来解决新问题,从而促使经济法的产生,学术界对其开始重视。

2、发展:

  (1)在不同法系国家发展的不平衡,只是一种形式上的不平衡。

  大陆法系(如德、日):对经济法研究较多,并取得了巨大成果。

英美法系:在总体上虽没有经济法之名,但却有经济法之实,即在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存在着大量的“经济法规范”

(2)经济法学不仅在市场经济国家存在,在计划经济国家也曾经存在

(3)经济法学在中国的真正发展,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三、经济法学的基本框架:

1、经济法总论:(1)本体论(2)价值论(3)规范论(4)运行论(5)发生论(6)范畴论

2、经济法分论:(1)宏观调控制度:a.财政法律制度b.税收法律制度c.金融法律制度d,计划法律制度

(2)市场规制制度:a.反垄断法律制度b.反不正当竞争制度c.消费者保护制度d.特殊市场法律制度

四、经济法学的研究方法:

1、哲学方法:(1)主、客观相统一的方法

(2)矛盾分析法:a.一分为二法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法

(3)因果关系分析法

2、科学方法:(1)一般科学方法(比哲学方法低一个层次):a.逻辑方法b.经验方法c.横断学科方法

(2)专门科学方法:a.经济分析方法b.政策分析方法c.社会分析方法d.历史分析方法e.语义分析方法

五、经济法学的学习方法:

  同样也要用到哲学方法、一般和具体科学方法。

第二章经济法本体论

一、经济法概念:

  1、经济法概念:是调整在现代国家进行宏观调控和市场规制的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简单地说,经济法就是调整调制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经济法概念的研究价值及其提炼方法:

(1)研究价值:节约交流成本、增进理论自足、推进学派形成

(2)提炼方法:“属+种差”

3、经济法的具体调整范围:

(1)调整对象包括两方面:一个是宏观调控关系,一个是市场规制关系,可以分别简称为调控关系和规制关系,合称为“调制关系”

(2)从市场失灵的角度来看宏观调控法和市场规范法的产生:

宏观调控法的产生:市场失灵——产业失衡——结构失衡——总量失衡——经济失衡——宏观调控——政府失灵——依法调控——宏观调控法

市场规制法的产生:市场失灵——竞争失效——市场行为规制——综合市场规制——政府失灵——依法规制——市场规制法

4提炼经济法概念的价值:

(1)有助于理解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a.经济法具有突出的现代性、经济性和规制性,这是它与其他所有部门法的不同。b.经济法概念可以涵盖日益打通的国内经济法和国际经济法,这本身也是经济全球化的需要。

  c.经济法不仅关乎个体利益,也关乎社会公益乃至国家利益。

  (2)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经济法的特征、宗旨等问题。

二、经济法的特征:

  1、提炼经济法特征的理论准备:研究经济法的特征,应当先明确特征的提炼标准、认识基础和参照对象。

2、经济法的特征:

(1)经济性和规制性:

A、经济性:

  a.概念:经济法的调整具有降低社会成本,增进总体收益,从而使主体行为及其结果更为“经济”的特性。

b.表现:

ⅰ、经济法高速的目标是节约交易成本,提高市场运行效率

ⅱ、经济法要反映经济规律

ⅲ、经济法是经济政策的法律化

ⅳ、经济法运用的是法律化的经济手段

ⅴ、经济法追求的是总体上的经济效益

  B、规制性:指在调整的锋码祥目标和手段方面,经济法所具有的把积极的鼓励、促进与消极的限制、禁止相结合的特性。

  经济法的经济性与规制性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体现了经济法宗旨和具体调整手段的密切联系。

  (2)现代性;

体现:

  a.经济法在精神追求上的现代性:在现代社会经济法追求一种从资源配置到财富分配,从调整手段到调整目标的协调,这种追求是经济法的一种基本理念,是经济法不同于传统部门法的一种基本精神。

b.经济法在背景依赖上的现代性:经济法产生和发展的背景,主要体现为经济法赖以产

  生和发展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

  其经济基础是:市场经济充分发展,需要由新兴部门法加以解决市场失灵等问题。

  其社会基础是:社会的多元发展使市场无法提供的公共物品受到重视,导致权利保护与市民社会之间的“社会中间层”的迅速发展。

  总之,这种背景与部门法是不同的,因此经济法具有依赖背景上的现代性。

c.经济在制度建构上的现代性:

  ⅰ制度形成上的现代性:与经济政策的联系十分密切,具有很强的“政策性”。这是以往的传统部门法所没有的。

  ⅱ。制度构成上的现代性:经济法制度具有突出的“自足性”,即在它的制度构成中,既有实体法制度,又有程序法制度,从而在制度供给或运作上是自给自足的。

  ⅲ。制度运作上的现代性:经济法的制度运作主要体现在行政领域,而不是司法领域,因而经济法领域的纠纷有许多并不是在司法机关解决的。

三、经济法的地位:

  1、经济法的地位概念:指经济法在整个法律体系中有无自己位置、以及具体位阶如何的问题。其判断标准或核心是:经济法是否能够成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以及该法律部门在法律体系中位于哪个层次。

2、经济法的地位:

  (1)从部门法的维度看:经济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在整个法律体系有自己独立地位。它是我国7个部门法之一

(2)从法域维度看:无论把经济法放入争论中的社会法法域,还是将其放入经过拓展的公法法域,经济法在上述法域中都有自己的地位,同时,一般不把它放入私法的法域

(3)从与相邻近部门法的关系看:

A、与宪法:从总体上说,两者是根本法与普通法的关系

从制度形成上说,宪法为经济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经济法的各类制度,不过是对宪法规定的具体化

B、与民法:

  联系:在法律调整上具有互补关系。两部门法只有有效配合,才能更好地保障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提供。

区别:性质不同:民法是私法而经济法不是

调整对象不同:(此区别也适用于经济法与民法的特别法——商法之间的关系)

C、与行政法

联系:两者的执法主体在形式上都是行政机关

两者所调整的社会关系都侧重于“纵向关系”

区别:调整对象不同:行政法调整的是行政关系,主要是行政管理关系而经济法主要调整特定的经济关系,即“调制关系”

  宗旨、手段不同:行政法主要解决政府失灵问题,因而要规范行政权,确保依法行政,保护人权。经济法解决市场失灵问题,因而要运用间接的调制手段、协调矛盾

D、与社会法

  联系:都属于现代法,都具有突出的现代性和一定的政策性、社会性。

  区别:调整对象不同:社会法侧重解决社会运行过程中的社会问题。经济法侧重解决经济运行过程中的经济问题。

  突出的特征不同:社会法的社会性更突出。经济法的经济性最为突出

E、与诉讼法:关系较为密切,尤其在经济法制度的“可诉性”问题上表现突出F、与刑法:

联系:都属于公法、在一些保护私权的原理上具有一致性、经济法的规定还需与刑法的

  规定相衔接。

区别:调整对象、调整手段不同

四、经济法的体系:

  1、经济法体系概念:指各类经济法规范所构成的和谐统一的整体。

2、经济法体系的构成:

(1)基本构成:经济法体系由宏观调控法和市场规制法两大部分构成,即经济法体系的“二元结构”

  (2)对上述基本构成的进一步理解:经济法体系的“二元结构”同调整对象、调整手段、法律主体、调整领域的二元结构存在着内在的联系。

(3)某些特殊规范的归属问题:监管规范、价格规范、反倾销与反补贴规范等规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对其归属应当做具体分析(从总体上说,这些规范大都或主要属于市场规制法规范,但它们与宏观调控法规范的联系又非常密切)

(4)经济法体系内部两类规范的交叉融合问题:

a.经济法体系中的两大类规范所构成的“二元”并非截然孤立,而是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b.人类实践表明:宏观调控法的有效实施,离不开市场规制法的调整所确立的基本秩序,并同时为市场规制法所确保的市场秩序提供重要的外部环境。而市场规制法的有效实施,也离不开宏观调控法所提供的相关保障,并恰与宏观调控法的调整相得益彰。

  c.在“二元”各自发展中,一些非典型性的宏观调控法规范和市场规制法规范,作为“二元结构”的“中间地带”,也逐渐变得重要起来,它使“二元”更加融为一体,从而为提炼经济法规范共通的法理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第三章经济法价值论

一、经济法的价值:

  1、经济法价值的确立:经济法的价值,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内在的客观功用价值”,即经济法自身的有用性或使用价值。另一类是“外在的主观评判价值”,即社会公众或研究者所认同的或所期望的经济法所具有的价值。

2、对经济法的两类价值的解析:

  (1)内在的客观功用价值:经济法的功用,主要是规范调制行为,保障有效调制。

  同时,经济法可以成为用以进行宏观调控和市场规制的工具,以及各类主体在宏观调控和市场规制方面保护自己权益的工具。

  这些经济法的制度功用,就是经济法的内在价值。

  (2)外在的主观评判价值:效率、公平和秩序,作为经济法调整所追求的更高层次的价值目标,反映了经济法主体对经济法功用的外在评判,因而是经济法外在的主观评判价值。总之,对于两类不同层面价值的研究,可以形成一种内、外部结合,主、客观统一、功用与评判相联系的“二元价值论”。

  3、经济法价值体系的构成:由内在的客观功用价值与外在的主观评判价值组成,两者分别属于不同的层面,前者所处的层面是更为基本的。而后者是以前者为基础的,因而是更高层次的。

二、经济法的宗旨:

  1、经济法宗旨的概念:是经济法的调整所欲实现的目标,是经济法调整应当遵循的总体上的、根本性的意旨。

  2.经济法宗旨的基本位阶:在经济法价值之下,而在经济法原则之上。

3.经济法宗旨的确立标准:

  (1)独特性标准:即经济法宗旨应体现经济法特色。

  (2)普遍性标准:即经济法宗旨应是普遍适用的,可覆盖经济法的各个部门法。

  (3)包容性标准:即经济法体系是开放的,能随经济法的发展、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4.经济法宗旨的确立方法:(1)矛盾分析法(2)系统分析法(3)语义分析法

5.经济法宗旨的提炼与检验:

(1)提炼:经济法的宗旨,包括:

  a.经济目标:通过对调制关系的调整,不断解决个体营利性与社会公益性的矛盾,兼顾效率与公平,从而持续解决市场失灵的问题,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

  b.社会目标:保障社会公益与基本人权,进而实现经济与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2)对宗旨提炼的检验:要按确定宗旨的三个标准即独特性、普遍性、包容性标准来进行基本检验。

  6.经济法宗旨中的重要目标:(1)稳定增长目标(首先是经济目标,与社会目标密切相关)。

  (2)保障基本人权的目标。

  (3)保障社会公益的目标。

  (4)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目标(经济法宗旨的最高目标)。

7.研究经济法宗旨的价值:

  (1)有利于深化价值论的研究,提高经济法理论的自足性。

  (2)对于经济法的法制建设,尤其对于经济法的立法和法律实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1.概念:指贯穿于经济法制建设各个环节的基本准则,是各类具体的经济法规则的本原性规则。

2.确立标准:

  (1)高度标准:即它既要体现经济法的宗旨,又要高于经济法的具体规则,且具体规则不能与它相抵触。

  (2)普遍标准:即它应贯穿经济法各项制度的始终。

  (3)特色标准:即它是经济法所特有的。

3.确立方法:(1)系统——网络分析方法(2)结构——行为——绩效方法

4、经济法的三项基本原则的主要内容:

  (1)调制法定原则:即调制的实体内容和程序规范都要由法律来加以规定,只是在法律明确授权的特殊情况下才能由行政法规来加以规定。

  在宏观调控法领域,该原则尤其要求“调控权法定”。

  在市场规制法领域,该原则主要体现为规制权、竞争权、消费者权的“法定”。

  (2)调制适度原则:该原则的基本要求是,调制行为必须符合规律,符合客观实际,要兼顾调控和规制的需要和可能,保障各类主体的基本权利,它包括调控制度和规制适度两个方面。

  前者要求调控权的行使、调控手段的选择、调控性规范的周期变易等都要适度。

  后者更强调对市场主体的权利保护以及各类主体之间的利益平衡。

  (3)调制绩效原则:经济法具有经济性特征,解决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各类问题,是其主要目标,因而要考虑经济效益。

  经济法具有突出的政策性,从而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因而也要考虑社会政策、社会公益和社会效益。

  经济法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追求,就是对调制绩效的追求,而这种追求贯穿于经济法的宗旨、原则及其具体规则之中,因而调制绩效原则也成为一种基本原则。

自考---学过统计学概论的请进

请问《统计学概论>中也有缺逗这方面的内容请问什么啊?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和《统计学概论》不是特别难,不怎么涉及高数微积分和导数的内容。我们当时的书也比较薄。

我的书《统计学概论》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什么是统计

第二节统计学的种类及其性质

第三节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第二章统计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第一节统计资料的搜集

第二节数据整理

第三节频数分布

第三章统计描述

第一节统计图与统计表

第二节分布的集中趋势

第三节分布的离散程度

第四节分布的偏度和峰度

第五节Excel在统计描述中的运用

第四章抽样分布与参数估计

第一节概率与概率分布

第二节抽样分布

第三节总体参数估计敏手

第四节抽样设计

第五节Excel在概率计算与参数估计中的运用

第五章假设检验

第一节假设检验概述

第二节总体参数检验

第三节非参数检验

第四节Excel在假设检验中的运用

第六章方差分析

第一节方差分析的基本问题

第二节单因素方差分析

第三节双因素方差分析

第四节Excel在方差分析中的运用

第七章相关与回归分析

第一节相关与回归分析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简单线性相关与回归分析

第三节多元线性相关与回归分析

第四节Excel在相关与回归分析中的运用

第五节非线性相关与回归分析

第八章时间序列分析

第一节时间序列分析概述

第二节时间序列的水平分析

第三节时间序列的速度分析

第四节长期趋势分析

第五节季节变动与循环波动分析

第六节Excel在时间序列分析中的运用

第九章统计决策

第一节统计决策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完全不确定型决策

第三节一般风险型决策

第四节贝叶斯决策

第十章统计指数

第一节统计指数概述

第二节综合指数

第三节平均指数

第四节指数体系与因素分析

第五节统计指数的应用

第十一章统计综合评价

第一节综合评价概述

第二节评价指标的选择与数据处理的方法

第三节权重的确定与评价结果的综合

第十二章国民经济统计概述

第一节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问题

第二节国内生产总值核算

第三节国民经济分析常用指标

附录一Excel概述

第一节Excel的基本操作

第二节使用分析工具库与统计函数

附录二常用统计表

附表1二项分布临界值表

附表2正态分布概率表伏拿卖

第九章统计决策

第一节统计决策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完全不确定型决策

第三节一般风险型决策

第四节贝叶斯决策

第十章统计指数

第一节统计指数概述

第二节综合指数

第三节平均指数

第四节指数体系与因素分析

第五节统计指数的应用

第十一章统计综合评价

第一节综合评价概述

第二节评价指标的选择与数据处理的方法

第三节权重的确定与评价结果的综合

第十二章国民经济统计概述

第一节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问题

第二节国内生产总值核算

第三节国民经济分析常用指标

附录一Excel概述

第一节Excel的基本操作

第二节使用分析工具库与统计函数,

附录二常用统计表

附表1二项分布临界值表

附表2正态分布概率表

附表3t-分布临界值表

附表4x2分布临界值表

附表5F分布临界值表(a=0.05)

附表6秩和检验表

附表7游程检验R临界值表

附表8累计法平均增长速度查对表

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不难的,就是多而烦,加油

提交信息测一测您提升学历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