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众心理学的概念涉及哪些方面?

作者:郁煦锟时间:2023-07-14 09:53:34

导读:" 受众心理学是研究人们在接收和解读信息时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反应的学科。它关注的是如何理解和应用这些心理过程来更好地与受众进行沟通和影响。下面是受众心理学涉及的几个方面:。1.认知过程:受众在接收信息时,会通过注意、感知、记忆和思考等认知过程来理解和解释信"

  受众心理学是研究人们在接收和解读信息时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反应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如何理解和应用这些心理过程来更好地与受众进行沟通和影响。

  下面是受众心理学涉及的几个方面:。

  1.认知过程:受众在接收信息时,会通过注意、感知、记忆和思考等认知过程来理解和解释信息。了解受众的认知过程可以帮助营销人员设计更有效的信息传递方式,以及更好地引起受众的兴趣和注意。

  2.情感反应:受众的情感状态对信息的接受和反应有着重要影响。了解受众的情感反应可以帮助营销人员设计更具吸引力和情感诱导的广告和营销策略。

  3.行为意向:受众的行为意向是受众心理学的另一个关键方面。了解受众的行为意向可以帮助营销人员预测和影响受众的购买决策和消费行为。

  4.个体差异: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个体差异,比如性别、年龄、教育水平、文化背景等。了解受众的个体差异可以帮助营销人员更好地定位受众群体,并根据不同的受众需求和偏好来开展差异化的营销活动。

  5.社会影响:受众的行为和态度也受到社会影响的影响。

  社会影响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家庭、朋友、同事等渠道来传播和影响。

  了解社会影响可以帮助营销人员更好地利用社交网络和社会影响来推广产品和服务。

  综上所述,受众心理学涉及的方面包括认知过程、情感反应、行为意向、个体差异和社会影响。了解这些方面可以帮助营销人员更准确地理解和影响受众,从而更好地进行营销和传播活动。

受众心理学的概念

  受众指的是信息传播的接收者,包括报刊和书籍的读者、广播的听众、电影电视的观众、网民。受众从宏观上来看是一个巨大的集合体,从微观上来看有体现为具有丰富的社会基梁多样性的人。

  因此,受众心理学就是专门研究受众心理的学问,属于心理学的分支,可包括大众传媒受众心理学,如专门研究电视受众心理的、电影或报刊受众心理的、广告受搏漏运众心理的。

研究的方面主要包括:

1、认知心理

 搜磨 2、好奇心理

  3、从众心理

  4、表现心理

  5、移情心理

  6、攻击心理

受众心理的几种重要的理论是什么

受众心理重要的理论有:

  1、求真心理,是指新闻受众需要了解自己所处的社会和世界真实情况与新鲜的、变动的期待心理,求真心理反映了人类的理性和人类认识世界的愿望。

  2、求快心理,是指人们从时间上重视新闻信息的客观价值,要求看到最近发生的新闻,较快地调节自己的心理和行为,以适应社会的变化。

  3、求短心理,是指对受肢激禅众来说,求短不仅能及时得到新的信息,而且在较短时间内获得信息的量会更大,并且在心理上还有易于理解、视觉不疲劳等长处,所以求短心理反映了读者心理机能上的需历尘要。

  4、求新心理,是指新闻必须报道新的人物、新的事件铅扮,以新取胜,这对于受众才有新鲜的感觉,受众这方面的期待心理是求新心理。

  5、求近心理,是指受众对于自己周围发生的或与己有关的新闻更容易注意的心理,主要表现为心理上的亲切感,比如受众对所熟悉事物的亲近感,与受众个人特征接近的亲切感,与受众知识经验相关的熟悉感。

心理学的概念是什么?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的心理现象、精神功能和行为的科学,既是一门理论学科,也是一门应用学族岩科。

  包括基础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两大领域。

  \x0d\x0a心理学研究涉及知觉、认知、情绪、人格、行为、人际关系、社会关系等许多领域,也与日常生活的许多领域——家庭、教育、健康、社会等发生关联。

  心理学一方面尝试用大脑运作来解释个体基本的行为与心理机能,同时,心理学也尝试解释个体心理机能在社会行为与社会动力中的角色;同时它也与神经科学、医学、生物学等科学有关,因为这些科学所探讨的生理作用会影响个体的心智。

  \x0d\x0a心理学家从事基础研究的目的是描述、解释、预测和影响行为。

  应用心理学家还有第五个目的——提高人类生活的质量。

  这些目标构成了心理学事业的基础。

  \x0d\x0a心理学符号的含义:符号在希腊语里是灵魂的意思,后来变成英文psyche。

  \x0d\x0a\祥肢x0d\x0a应用\x0d\x0a描述发生的事情\x0d\x0a心理学的第一个任务是对行为进行精确的观察。

  心理学家一般把这种观察称为他们的数据。

  行为数据(behaviordata)是关于机体的行为和行为发生时环境的观察报告。

  当研究者进行数据收集时,他们必须选择一个适宜的分析水平,并且设计出能保证客观性的度量行为的方法。

  \x0d\x0a解释发生的事情\x0d\x0a描述必须忠实于可知觉到的信息,而解释却谨慎地超越了能够被观察到的现象。

  在心理学的许多领域中,中心目标都是找到行为和心理过程的常规模式。

  心理学家希望发现行为是如何工作的。

  \x0d\x0a心理学的解释通常承认大多数行为受到一些因素的共同影响。

  一些因素在个体内部起作用,比如基因构成、智力水平或自尊。

  行为的这些内部决定因素叫作机体变量(organismicvariables)。

  它们是关于机体的一些特殊内容。

  就人类而言,这些决定因素是所谓兆宴御的秉性变量(dispositionalvariables)。

  而有一些因素在外部作用。

  对行为的外部影响是环境变量或情境变量。

  \x0d\x0a一个受过良好训练的心理学家,可以通过用他或她对人类经验的洞察力和以前的研究者对同一个现象已经发现的事实,来解释观察到的现象。

  许多心理学家都试图确定几种解释中的哪一种能最精确地解释一个特定的行为模式。

  \x0d\x0a预测将要发生的事情\x0d\x0a心理学中的预测是对一个特定的行为将要发生的可能性和一种特定的关系将要被发现的可能性的陈述。

  对一个潜伏于特定形式行为下的原因的精确解释,常常能让研究者对未来的行为做出精确的预测。

  \x0d\x0a控制发生的事情\x0d\x0a控制是核心的、最激励人的目标。

  控制意味着使行为发生或者不发生——引发它,维持它,停止它,并且影响它的形式、强度或者发生率。

  如果一个对行为原因的解释能创造控制行为的条件,那么这个解释就是有说服力的。

  \x0d\x0a控制行为的能力很重要,因为它为心理学提供了帮助人们改进他们生活质量的途径。

  \x0d\x0a心理学家使用科学的方法对个体的行为和心理过程得出结论。

  心理学家有这样几个目标:在适宜的水平上客观地描述行为,解释产生行为的原因,预测行为何时会发生,以及控制行为以改进生活质量。

什么是受众?什么是受众心理?

  受众:简而言之就是指信息传播的接受者,包括报刊和书籍的读者、广播的听众、电影电视的观众,第四媒体网络的兴起使得受尘搏搜众的范银御围越来越大了。

受众心理特征

1、认知心派历理2、好奇心理3、从众心理4、表现心理5、移情心理6、攻击心理

受众的心理需要有哪些

  受众既是大众传播瞎友媒介影响的对象,对传播过程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受众的需求,受众对媒介信息内容的选择性接触活动等,都对大众传播的效果发挥着重要的影响。

  1、认知心理

  2、好奇心理

  3、磨搜槐从众心理

  4、表现漏哪心理

  5、移情心理

  6、攻击心理

什么是受众心理?

受众——从靶心到中心(希望对你有用)

  新闻观念的革新总是与新闻实践密切相连的。

  在这些变化中受众观念的变革十分突出。

  中国新闻媒介越来越重视受众、贴近受众。

  但是,如何看待受众观念的变革,学术界还存在争议。

  “受众中心论”其中颇具代表性的观点,研究者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受众为中心的观念必然替代以传者为中心的观念,其理由是“这种观念转变符合世界范围内传播观念发展的规律,是现代化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结果,这种转变开辟了中国新闻改革的一条稳妥可靠的道路”。

  本文试图以史实的手法描述新时期受众观念在我国的逐步演变宏型空过程,并分析其中的原因,为市场经济下受众观念在实践中的运用提供参考。

一、受众观念的历史演变

1、受众观念的理论依据

  所谓受众,简而言之就是指信息传播的接受者,包括报刊和书籍的读者、广播的听众、电影电视的观众,第四媒体网络的兴起使得受众的范围越来越大了。

  自大众传播学成为一门科学以来,谁是新闻传播活动的中心,一直是众多学者研究和讨论的焦点之一。

  早期的传播学者从宣传的角度出发,先后提出了“枪弹论”、“强效果论”等理论,其实质就是把受众看作是被动的信息的接受者,很明显,在这些理论中传者是居于中心地位的。

  随着研究的发展,传播学者们发现受众并不是单纯的、被动的接受者,也不是同质的,不蔽瞎同的受众对于同一传播信息会产生不同的反应,受众在传播过程中的作用开始受到重视。

  真正实现从传者中心论到受众中心论的转变是在20世纪60年代。

  受众中心论的研究者认为,受众是传播的主动者,媒介是被动者。

  受众并不是消极地“接受”信息,而是积极地寻求信息为自己所用。

  这也就是所谓的受众本位意识论。

  施拉姆曾这样解释:受众参与传播就好像在自助餐厅就餐,媒介在这种传播环境中的作用只是为受众服务,提供尽可能让受众满意的饭菜(信息)。

  至于受众吃什么,吃多少,吃还是不吃,全在于受众自身的意愿和喜好,媒介是无能为力的。

  换句话说:“这个理论假设的中心是受众。

  它主张受传者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个人的需求和兴趣来决定的,人们使用媒介是为了满足个人的需求和愿望。

  ”除此之外,德国学者伊丽莎白·纽曼提出“沉默的螺旋”受众模式与理论,从而在新闻理论界确立了受众在新闻传播过程中的中心地位。

  在实践上,西方新闻界也经历了一个漠视受众到重视受众的转变过程,甚至一度把受众中心论发挥到了极端,如黄色新闻的泛滥。

  西方新闻界先后通过行业自律和社会责任理论的提出,对新闻传播过程中的种种弊端进行限制和革除。

  无可置疑的是,受众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中心地位已经牢牢确立了。

  西方新闻的传播观念对我国新闻事业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

2、我国受众观念的演变

  20世纪90年代,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以后,受众中心论正式被新闻理论界提出,并引起争议,然而,受众中心论仍然被大多数学者所认可,并与市场中的大众媒介互为指导。

  198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和首都新闻学会调查组共同发起的北京地区读者、观众、听众调查,是我国进行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受众调查。

  这次调查规模大、统计规范、权威性强,调查结果发表后在国内外引起很大反响,使得受众观念、理论得以建立并强化,受众研究组织相继问世。

  更为关键的是“受众”这一概念从此深为广大新闻媒介从业人员所接受,而与受众相关的概念是广告市场、发行量大小、收视率高低、潜在的读者市场等概念。

  1986年,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成立,标志着我国的受众的研究有了专门的组织。

  20多年来,许多报刊、广播电台、租侍电视台都开展了不同规模的受众调查,1995年后,社会上的调查公司渐渐多了起来,受众调查的深度、广度都有所突破。

  根据受众的反馈,媒体不断寻求新的报道方式和手段,以满足受众多种层次的需求。

  随着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媒体的竞争加剧,如何将受众市场这块蛋糕做大成为大家所共同关心的话题。

  可见受众中心论已经渗入大至国家小至地区的各个传播媒介。

提交信息测一测您提升学历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