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蚯蚓包括哪些过程?

作者:解振泽时间:2023-07-18 00:23:55

导读:" 观察蚯蚓包括哪些过程?1.前言:蚯蚓是常见的环境指示生物,其活动范围广泛,对土壤的改良和环境的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观察蚯蚓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行为特征,从而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它们。2.选择适合的观察对象和环境:在进行蚯蚓观察之前,我们需要选择适合的蚯"

观察蚯蚓包括哪些过程?

  1.前言:蚯蚓是常见的环境指示生物,其活动范围广泛,对土壤的改良和环境的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观察蚯蚓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行为特征,从而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它们。

  2.选择适合的观察对象和环境:在进行蚯蚓观察之前,我们需要选择适合的蚯蚓种类和观察环境。

  常见的蚯蚓有红蚯蚓、斑蚓等,它们都有不同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观察环境应选择湿润、富含有机物质的土壤,这样可以更好地观察到蚯蚓的活动。

  3.准备观察工具:观察蚯蚓需要一些简单的工具,如放大镜、塑料容器、铲子等。这些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晰地观察和记录蚯蚓的行为。

  4.观察蚯蚓的外部特征:首先,我们可以观察蚯蚓的外部特征,如身体的形状、颜色、长度等。不同种类的蚯蚓外部特征可能有所不同,这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分类和识别。

  5.观察蚯蚓的进食过程:蚯蚓是以有机物质为食的,观察它们的进食过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它们的食性和摄食量。我们可以将一些适合蚯蚓食用的食物放在观察容器中,如腐烂的植物叶片、厨余垃圾等,然后观察蚯蚓吞咽食物的过程。

  6.观察蚯蚓的运动和活动范围:蚯蚓的运动方式主要是通过蠕动,我们可以观察它们在土壤中的运动轨迹和活动范围。蚯蚓的活动范围受到土壤湿度、温度等因素的影响,观察这些变化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蚯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7.观察蚯蚓的繁殖过程:蚯蚓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种方式,观察它们的繁殖过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它们的生殖特性和繁殖策略。蚯蚓的繁殖过程包括交配、产卵和孵化等阶段,这些过程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来观察和记录。

  8.结语:通过观察蚯蚓的过程,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生态意义。

  这不仅有助于科学研究,还可以促进环境保护和土壤改良工作的进行。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蚯蚓的观察和研究,以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一重要的生物资源。

在探究蚯蚓的过程中我们经历了哪些步骤

(1)蚯蚓的运动是依靠纵、环肌的交互舒缩及体表刚毛的配合而完成的.当蚯蚓前进时,身体后部的刚毛钉人士内不动,这时环肌收缩,纵肌舒张,身体就向前伸,接着身体前端的刚毛钉入土内不动,这时纵肌收缩、环肌舒张,身体向前缩短而前进.蚯蚓是通过身体肌肉的伸缩和刚毛的配合运动的,在有水的玻璃上,刚毛无法固定和支撑身体,在粗糙的纸上,刚毛能固定和支撑身体.因此蚯蚓在糙纸上运动比在玻璃板上运动的速度快.

蚯蚓是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的,在实验过程中,随时用沾水的棉球轻擦蚯蚓的身体,其目的是保持蚯蚓的体壁湿润,维持其正常的呼吸.

(2)蚯蚓身体细长约由100多个体节组成.用手触摸蚯蚓的体壁,有什么感觉前段稍尖,后端稍圆,在前端有一个分节不明显的环带.埋虚前端离环带近约13个体节,后端离环带远,因此判断蚯蚓前后端的方法是靠近环带的一端是前端,离环带远的另一端是后端.

(3)蚯蚓可能在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环境找到.

③作出假设:土壤湿度对蚯蚓的生活有影响

  ④主要操作步骤:①在铁盒内,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铺上湿土,一侧铺上干土;②将10条蚯弯亮燃蚓放入铁盘横轴的中线上,盖上纸板;③10分钟后观察.

  故答案为:(1)粗糙纸;体壁;

  (2)环带;

  (3)①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③土壤湿度对蚯蚓的生活有键辩影响;④①在铁盒内,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铺上湿土,一侧铺上干土;②将10条蚯蚓放入铁盘横轴的中线上,盖上纸板;③10分钟后观察.

观察蚯蚓的步骤谁有~急急急

实验步骤:

1.

  用滴管往蚯蚓身上滴水,保证蚯蚓身体潮湿。

2.

  在解剖盘的一端放一块折好了的干纸巾,另一端放一块湿纸巾。

3.

  把手打湿,然后将两条蚯蚓放到盘中,使每条蚯蚓的一半身子在干纸巾上,另一半在湿纸巾上,然后轻轻碰一下蚯蚓。

4.

  5分钟后,碧嫌观察蚯蚓是在干纸巾上还是湿纸巾上。设计表格,记录实悔困手验结果。

5.

  重复步骤3和4共8次。

6.

  实验结束将蚯蚓放归大自然,整理实验台,洗干净手。

不同实验、不同环境下尺枝蚯蚓的移动情况记录表

观察蚯蚓包括那几个过程

  取一条活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观察它的体形,观察它的身体是否分节。数数从蚯蚓的头部到环带共有多少节?

  用手指触摸蚯蚓体节近腹面处,你有什么感觉?并滑灶用放大镜观察,你所看到的腹面许多小突起就是刚毛。

  观察蚯蚓的运动。

  (1)将蚯蚓放在糙纸上,观察它的运动,注意其身体粗细及长短的变化。想想这些变化是怎样发生的?

  (2)将蚯蚓放在玻璃渗拍板上,观察它的运动及身体变化,并与它在糙纸上的运动做比较。

用手触摸蚯蚓体壁,感觉体表是否有黏液?

  注意:在观察过程中,应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体表,使体表保持湿润。

实验后,别忘了信喊扮将蚯蚓放归自然环境中!

希望我的答案能令您满意!!

观察蚯蚓这一实验是一个观察活动,其基本包括哪三种阶段?

将蚯蚓按不同部位切断,得到有头无尾,无头无尾,无头有尾三种不同的体节段,在室温有土条件下培养,观察其再生现象.结果发现蚯蚓从头到尾都有再生能力,但不同体段,不同体节长度的蚯蚓再生能力不同.其中尾部的再生能力最强,再生速度最快,中间体段次之,头部的最差.还观察到按不同体节数剪切对蚯蚓的存活率有很大的影响,所剩体节数与存活率成正比关系.

关键词:"太平二号"蚯蚓;再生;存活率

再生(regeneration)是生物个体或器官对非自然丢失部位的修补和复原,被认为是拿旦生物适应环境的最重要机制之一.人们很早就发现折断损伤后的蚯蚓具有再生恢复的能力.2002年,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三位专家(齐莉萍,戈峰,周晓东)在《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上发表《蚯蚓再生能力的研究》,并指出蚯蚓的再生能力与切割部位有关以及存活率与体节数正相关等观点,丰富了人们对蚯蚓再生能力的认识.近年来,随着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神经生物学的兴起和发展,为深入研究蚯蚓的再生机制提供了基础.

"大平2号"蚯蚓在以牛粪为饲料,温度23℃~24℃,相对温度为60%的条件下饲养,卵期为14~18天;幼蚓期为40~45天,从具有繁殖节到产卵为5~7天."大平2号"的繁殖能力非常强,适合于做长期的实验;切割后,一般不会出现坏死和死亡现象,为实验提供了保证.本实验通过对蚯蚓不同体节的切割和对不同体节数切割对存活率的影响,初步探讨了蚯蚓再生的机制和对环境的适应性.

1材料与方颂敏早法

1.1材料来源"太平二号"于深圳市华强北鱼饵店购买,在直径9cm培养皿培养,以苹果皮为饲料.

1.2培养与观察解剖镜下"太平二号"的形态学观察:总体节数为85—110节,生殖环为三节,位于体节的前端,生殖环后约2/3体节数.按照不同要求切割蚯蚓后,放入直径9厘米的培养皿,在暗处培野雀养,每天补充少量水分,隔日喂养苹果皮,并每天上下午各观察一次,记录蚯蚓的死亡数.观察蚯蚓的再生情况,并对再生现象明显的拍下照片.

1.3研究方法

1.3.1二段分组(1)取5条蚯蚓,分别平分头尾2段;(2)取5条蚯蚓,分别在距离尾端四分之一体长的地方切成头尾2段;(3)取5条蚯蚓,以环带为界限,而后分切成头尾2段,使含头的那一段为无环带;(4)取5条蚯蚓,以环带为界限,而后分切成头尾2段,使含头的那一段为有环带

(5)取5条蚯蚓,分别平分头尾2段,不切断;(6)把上面(1)-(4)所切成的蚯蚓片段,分别编号,放培养皿中饲养.

1.3.2三段分组(1)取5条蚯蚓,把其等分长三段;(2)取5条蚯蚓,以环带为界限,将环带和头部作为一节,以距离尾端四分之一体长作为一节,中间为一节;(3)取5条蚯蚓,以环带为界限,使含头的那一段为无环带,以距离尾端四分之一体长作为一节,中间包括环带的为一节;(4)取5条蚯蚓,把其等分长三段,不切断;(5)把上面(1)-(4)所切成的蚯蚓片段,分别编号,放培养皿中饲养.

1.3.3四段分组取5条蚯蚓,把其等分成四段,分别编号,放培养皿中饲养.

1.3.4五段分组取5条蚯蚓,把其等分成五段,分别编号,放培养皿中饲养.

1.3.5空白对照组取5条蚯蚓,编号,放培养皿中饲养.

1.3.6混和培养组取5条完好蚯蚓和5条二等分的蚯蚓,编号,放培养皿中饲养.

2.结果

2.1不同体节不同程度的再生情况结果表明不同切法所得的蚯蚓的不同体节都有不同程度的再生现象,其中尾部的再生能力最强,再生速度最快,中间体段次之,头部的最差.

图1-11-2的再生情况;图1-2,图1-41-3的再生情况;图1-31-4的再生情况;

图1-51-5的愈合情况;图1-6刚切割的蚯蚓对照图

2.2不同体节的存活率对蚯蚓不同体节的13种切割的存活率分析(图2)表明,1-3,1-5的存活率最高,第4组的存活率最低,大体趋势为切割的段数越多,存活率就越低.但明显有一组例外(1-2),可能是外界环境如湿度造成的.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体节越多的存活率越高,有头无尾的比有无头有尾的再生能力强,无头无尾的存活率最低,再生能力也最弱.

图2不同切法的存活率图示

2.3体节数和存活率的关系通过对蚯蚓存活率与其体节数的分析(图3),发现蚯蚓的存活率与其体节树正相关,即体节数越多,蚯蚓的存活率越高.

图3体节数和存活率的关系

3讨论

3.1实验的整体进展情况蚯蚓从切割开始,每天给少量水分补给,隔天喂食苹果皮,生活生长情况良好,从第7天开始出现再生,先是在伤口出现形成一个颜色浅淡的环节,然后环节变粗颜色边暗,与此同时,伤口愈合初长出嫩黄色的小牙,如图1和图四.以后小牙变长变粗,漫漫形成了原来剪切掉的部位.实验进行了二十天,达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以前有很多师兄师姐做过类似的实验,但都失败了.当我们确定题名的时候,老师们严肃的告诉我们,这个实验不好做,以前很多人做都失败了.当时我们听了也怀疑,但我们不放弃,诚恳请教了老师和师兄师姐,最后我们一致认为造成蚯蚓大量死亡而实验失败的可能原因是蚯蚓的培养过程.以前多是在无土培养条件实验的,很可能蚯蚓因不适应这种新环境而死亡.鉴于此,我们做有土培养,并定时补充水分,尽量保持蚯蚓原来的生态环境,果然,蚯蚓存活率大大上升.我们由此意识到,做实验要胆大心细,敢于创新,迎难而上.

3.2不同切割蚯蚓的再生能力不同切割对蚯蚓的影响如图2所示,从中可以看出,切的段数越少,蚯蚓的存活率相对越高.实验中还观察到,切断尾部的再生能力最强,切掉头部的再生不如切掉尾部的明显,而切掉两段的再生不强,多表现为愈合.对此,我提出了疑问,再生强的尾部是不是该处储存的营养物质丰富还是尾部的细胞的分化程度低机体又是如何意识到缺失的部位并组织再生的这些问题,在实验中没找到答案,我查阅了相关资料,其说法不一,希望今后对实验进一部完善,最终揭开蚯蚓再生的神秘机制.

3.3剪切后体节数和存活率的关系由图3可以看出,剪切后的蚯蚓的存活率随体节数增加呈上升趋势,即体节越短,死亡率越高,这可能和蚯蚓体节长其抗逆能力强及所储存的营养物质多有关,但剪切后蚯蚓体段是否有头或有尾与蚯蚓的存活率无关.

在“观察蚯蚓”的实验过程中:(1)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会发现它的身体是...

(1)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会发现它的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结构构成,这些环状结构是体节.其中,有一个宽度最大,颜色较浅而又光滑的环状结构叫环带,它靠近蚯蚓身体的前端.因此,可以借此来判断蚯蚓的前后端.

(2)蚯蚓的腹面大多数体节中间有刚毛,因此用手指来回触摸穗禅悔蚯蚓的腹面,感觉有些粗糙不平的小突起,它们是刚毛.蚯蚓的运动就是依靠纵、环肌的交互舒缩及体表的刚毛的配合而完成的.

(3)蚯蚓是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的,观察蚯蚓时,要用湿棉球湿润其体壁,保证其正常袭袜的呼吸.

(4)做完实验后,放回潮湿、富含腐殖质猜正的土壤中.

  故答案为:(1)体节;环带;前;

  (2)刚毛;肌肉;

  (3)湿润的体壁;

(4)放回潮湿、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中.

观察蚯蚓的方法

  我们首先去采集蚯蚓。

  老师把我们分成两组,一组在干燥无腐殖质的土壤中挖。

  一组在阴湿腐殖质多的肥沃土壤中挖。

  结果第一组没有采集到蚯蚓,第二组采集到了蚯蚓。

  这是为什么呢?老师笑而不答,让我们自己动手去探索。

  我们在老师的辅导下,对蚯蚓以下几个方面的特性进行了研究。

蚯蚓的生活习性

  我们在一个长方形的瓷盘的两端分别放上了一堆干燥的泥土和一堆湿润的泥土,然后取一条蚯蚓放在两堆土之间。一会儿,蚯蚓爬向并钻入湿润的泥土里。

  我们又在瓷盘的两端分别放上干燥的细纱和食盐,取一条蚯蚓放在中间,结果发现蚯蚓在中间爬来爬去,既不愿爬向食盐,也不敢到干燥的细沙中去安家。

  为了进一步了解蚯蚓的生活环境,我们还做了两个实验。

  一个是在瓷盘底铺上一层湿纸,将一个谈森无盖的小黑纸盒反扣在瓷盘的一头,把蚯蚓放在另一头,用一强光灯照射蚯蚓,结果蚯蚓爬到了黑纸盒里。

  另一个是在上述铺有湿纸的瓷盘两端,分别放上盛有开水和冰棒的烧杯,把蚯蚓放在瓷盘中间,结果发现蚯蚓爬向装有开水的烧杯,但它并没有接近杯子,只在杯子周围爬动。

  通过以上实验,我们知道蚯蚓对环境有一事实上的选择能力,对环境感觉灵敏,它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也弄清了第一组为什么没有采到蚯蚓的原因。

蚯蚓的呼吸

  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用滤纸把一条蚯蚓卷起,吸干蚯蚓皮肤上的水分,然后将滤纸展开,发现蚯蚓全身痉挛。我们马上用清水滴在它的皮肤上,让它的体表完全湿润,蚯蚓恢复了常态。

  我们又把蚯蚓放在研碎的干土粉末上滚动一圈,使其皮肤略为干燥,蚯蚓也发生了痉挛,滴水使它的皮肤湿润,痉挛消失了。

  这是为什么呢?我们翻找了资料后发现,原来蚯蚓体内没有呼吸器官,是靠皮肤接触水来完成气体交换的。

蚯蚓的运动

  我们把蚯蚓放在一张白纸上,仔细观察蚯蚓的运动,只见它的身体时而变得细长,时而变得短粗,呈波浪式向前蠕动。

  我们用耳朵贴近蚯蚓,仔细去听,还能听到沙沙声。

  然后,我们把蚯蚓放在玻璃片上,发渣侍孝现蚯蚓一动也不动,赶它也不走。

  在玻璃上铺一张白纸,它又能爬行了。

  这是为什么呢?老师叫我们拿放大镜观察一下,结果发现蚯蚓体表有许多毛。

  我们终于知道了蚯蚓不能在光滑的玻璃上爬动的原因,原来蚯蚓是依靠环肌和纵肌的交替伸缩,以及体表刚毛的配合行动的。

  当蚯蚓前进时,身体后部的刚毛钉入土里,使后部不能移动,这时环肌收缩纵肌舒张,身体就向前伸长;接着身体前部的刚毛钉入土里,使前如稿部不能移动,这时,纵肌收缩,环肌舒张,后部身体就向前缩短。

  像这样一伸一缩,蚯蚓就前进了。

提交信息测一测您提升学历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