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有哪些?

作者:吴运达时间:2023-07-22 11:12:10

导读:"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有哪些?1.西周时期:西周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记载的王朝,其政治制度以封建制为基础,封建等级分明。此时期也是古代文明的发展阶段,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文化成就,如《诗经》等。2.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割据混乱的时期,各国相争不"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有哪些?

  1.西周时期:西周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记载的王朝,其政治制度以封建制为基础,封建等级分明。此时期也是古代文明的发展阶段,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文化成就,如《诗经》等。

  2.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割据混乱的时期,各国相争不断。这个时期的重要事件包括孔子的思想传播、诸子百家的兴起、兵器的进步等。

  3.秦朝: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权,其最著名的统治者是秦始皇。秦朝实行了一系列革命性的改革,如统一文字、度量衡、货币等,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新篇章。

  4.汉朝: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封建王朝,也是一个辉煌的时期。

  汉朝的政治制度以皇帝为中心,实行中央集权制。

  此时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文化成就,如《史记》的编纂、汉武帝的改革等。

  5.三国时期: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的时期,三国鼎立,各国争霸。这个时期的重要事件包括三国之间的战争、蜀汉的刘备、东吴的孙权等。

  6.隋唐时期: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的时期,政治制度相对稳定,经济文化发展迅速。这个时期的重要事件包括隋朝的统一、唐朝的盛世、科举制度的建立等。

  7.宋朝: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封建王朝,其政治制度相对宽松,经济文化发展较为繁荣。这个时期的重要事件包括北宋的科技进步、南宋的文化繁荣以及金朝的入侵等。

  8.元朝: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外族建立的王朝,由蒙古族的成吉思汗建立。这个时期的重要事件包括蒙古族的统治、元朝的疆域扩张等。

  9.明朝: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封建王朝,政治制度相对稳定,经济文化发展较为繁荣。这个时期的重要事件包括明成祖的海外航海、明朝的文化繁荣以及明朝的灭亡等。

  10.清朝: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一个多民族统一的时期。

  清朝实行的政治制度以满族的封建制为基础,其统治者也是满洲人。

  这个时期的重要事件包括康乾盛世、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等。

  以上是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的一个综述,通过学习这些历史知识点,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历史发展的脉络,认识到历史对现实的影响,培养对历史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很多,而且都是中考的重点内容,接下来我就给大家总结一下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供参考。

鸦片战争

  (一)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二)林则徐虎门销烟

1.背景

  ①19世纪初,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为开辟市场和掠夺原料,将侵略矛头指向中国。

  ②为了牟取暴利,英国无耻地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

  2.时间:1839年6月。

  3.地点:广州虎门。

  4.意义: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虎门销烟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三)《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独立,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甲午战争

  (一)定义: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按中国干支纪年,战争爆发的1894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

(二)失败的影响颂轮

  (一)是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按中国干支纪年,战争爆发的1894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

(二)《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使日本获得巨大利益,刺激其侵略野心。与此同时,条约也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三)《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使日本获得巨大利益,刺激其侵略野心。与此同时,条约也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一)时间:1900年。

  (二)目的:为镇压中国的义和团运动,维护在华权益。

  (三)经过:1900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联军在西摩尔率领下发动侵华战争。

  8月中旬,八国联军攻占北京。

  (列强第二次洗劫、焚烧北京)。

  (四)结果:1901年,清政府槐携被与列强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五)《辛丑条约》

  该条约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严重侵犯了中国的主权,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洋务运动

(一)时间:十九世纪60年代—90年代

(二)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内:太平天国运动;外:列强侵略)

(三)根本目的:维护清朝统治

(四)代表人物:地主阶级洋务派

①中央—奕忻;②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五)学习对象:学习西方先进的机器设备与科学技术(器物)。

  (六)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戊戌变法

  (一)公车上书:①背景:《马关条约》签订,民族危机严重;②时间:1895年春;③发动者:康有为、梁启超;④内容: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⑤意义:揭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二)维新派:①政治团体——强学会;②机关报——《万国公报》后改名为《中外纪闻》。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形成。

(三)百日维新(戊戌变法):

  (1)内容:①政治上:改革政府机构,裁减冗官,(封建顽固派最反对)任用维新人士。(有利于具有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参与政权);②经济上: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③文化上:开办新式学堂(京师大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有利于传播先进科学文化和资产阶级思想);④军事上:训练新式军队等(有利于加强军队战斗力)

  (2)失败原因:①主观:脱离广大人民群众,依靠无实权的皇帝;②客观:封建顽固势力过于强大;③根本: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3)历史意义:是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主要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开端。

辛亥革命

  (一)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铅樱伏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

(二)中国同盟会

  中国同盟会,亦为中国革命同盟会,是中国清朝末年,由孙中山领导和组织的一个统一的全国性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中国同盟会在推翻清政府、结束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帝制的辛亥革命中起到重要作用,成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

(三)辛亥革命意义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结束君主专制制度。

  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

八年级上册历史的知识点总结归纳

  知识的宽度、厚度和精度决定人的成熟度。

  每一个人比别人成功,只不过是多学了一点知识,多用了一点心而已。

  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八年级上册历史的知识点1

中华民国的创建

1、中华民国的建立:1912年1月1日

  措施:改用公历;选举黎元洪为副总统;成立临时参议院。

中华民国纪年法:1911年 民国?年=公元?年

2、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过程:①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标志着清朝260年的统治结束。

  ②2月13日,孙中山辞职。

  ③2月15日,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④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⑤4月,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的职务。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3月11日

  (1)内容: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选举等自由和权力;参议院行使立法权,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司法独立。

  (2)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4、如何评价辛亥革命?

  成功:(1)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创立了中华民国。

  (2)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失败:碰扮悄(1)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2)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未完成。

八年级上册历史的知识点2

辛亥革命

一、革命志士的奋斗

  1、萍浏澧起义:刘道一、蔡绍南;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2、安庆起义时间:徐锡麟,秋瑾

3、广西起义:孙中山、黄兴;

  4、黄花岗起义:1911年4月,孙中山、黄兴、赵声。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意义:起义虽失败,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二、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

  辛亥革命的意义: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进步潮流的闸门。

三、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

①终结封建帝制②创建资产阶级共和制③引发社会生活巨变

八年级上册历史的知识点3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1.孙中山创建革命党:

  ⑴1894年11月,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组织了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

  ⑵1895年,孙中山联络陆皓东发动广州起义,结果失败,孙中山断发改装,流亡海外。

2、中国同盟会:1905年8月;日本东京

(1)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族主义: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创立民国(民权主义:建立民主共和国),平均地权(民生主义:改革土地制度)

(2)机关刊物:《民报》

  (3)性质: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缺轮阶级革命政党。

(4)意义:它的成立,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发展

3、三民主义

⑴笑渣创立者:孙中山

⑵三民主义内容:民族(前提)、民权(核心)、民生(发展)

⑶意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八年级上册历史的知识点4

抗击八国联军时间:1900-1901

1、义和团运动

  ①兴起:义和团由山东、直隶一带发展而来。②性质:反帝爱国运动。

  ③口号:“扶清灭洋”④失败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主观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⑤影响: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①时间:1900.6.10—1901.9.7

②成员:英、美、俄、日、法、德、意、奥2000多人

③统帅:西摩尔(英国)→瓦德西(德国)

④主要战役:廊坊阻击战,天津保卫战直隶提督聂世成壮烈殉国

3、《辛丑条约》的签订

①签字双方:八国 西、比、荷共11国

②主要内容

  【经济上】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作担保由帝国主义控制,作为偿付赔款之用。

  【军事上】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北京到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政治上】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最能体现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外交上】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③影响: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地位】从此,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

八年级上册历史的知识点5

戊戌变法时间:1898年6月-9月

(时代背景:中日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

1、代表人物: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或资产阶级改良派)

  2、揭开序幕:1895年春,康有为、梁启超发起公车上书,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3、运动的发展:①严复翻译《天演论》,宣传“物竞天择”的观点,把西方进化论学说介绍到中国,是中国西学之第一人,中国近代的启蒙思想家。

②影响最大的报刊是上海的《时务报》和天津的《国闻报》

4、运动的高潮:百日维新(戊戌变法)

①变法开始的标志: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

  ②内容:经济:发展农工商业。

  军事:训练新式陆海军。

  政治:开放言论,取消多余的衙门和废除无用的官职。

  文化教育:创办报刊,兴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

  ③作用: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但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④失败:慈禧太后等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人士,杀害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谭嗣同就义前,留下一首绝命诗:“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5、失败原因:①寄希望于无实权的皇帝;②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力量强大;③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力量过于单薄,脱离人民群众。

  6、性质:戊戌变法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八年级上册历史的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

★2020最新八年级历史上册的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梳理

★八年级上册历史的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要点归纳总结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大全

  知识有两种,其一是我们自己精通的问题;其二是我们知道在哪里找到关于某问题的知识。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大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1

第20、21课正面镇配散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

一、正面战场的抗战

  抗战初期,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先后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等一系列战役。

1.台儿庄战役(1938年3月)

  ①背景——日军占领南京后,为打通南北战场,沿津浦路从南北两个方向夹击徐州。

②地点——山东台儿庄③指挥——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李宗仁

  ④意义——台儿庄战役共歼敌1万余人;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2.武汉会战/武汉保卫战(1938年6月—1938年10月)

  ①背景——武汉成为当时全国军事、政治、经济中心。日本企图通过占领武汉达到速战速决的目的。

②重要战役——万家岭大捷(江西)③结果——1938.10中国军队撤出武汉

  ④意义——历时4个多月,日军企图迅速----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广州、武汉失陷,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注: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中国投入兵力最多、战线最长、牺牲最大的一次战役。

3.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12)

  ①背景——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先后发动两次长沙会战,企图占领长沙,均未得逞。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为牵制中国军队支援太平洋战事御氏,并策应香港、南洋各地的作战,防止中国军队乘机收复失地,日军集结重兵约12万人第三次向长沙方向发动进攻。

  )。

  ②意义——第三次长沙会战时,英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接连败退。

  这次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

4.豫湘桂战役(1944初)

  ①背景——抗日战争后期,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积极----。

  (日军为打通平汉、粤汉、湘桂铁路,纵贯中国大陆到越南的陆上交通线,摧毁中美两国设在广西、湖南等地的空军基地。

  )。

  ②结果——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丢失了大片国土。

二、敌后战场的抗战

  1.平型关大捷(背景——淞沪会战期间,日军侵入山西,企图占领太原。)

(1)时间——1937.9(2)地点——山西平型关(3)中国主力——八路军115师(4)指挥——林彪

  (5)结果——胜利,歼灭日军1000多人。

  (6)意义——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提高了八路军的声誉。

  (平型关大捷属于太原会战的一部分,八路军配合正面战场作战。

  )。

2.敌后抗日根据地

  (1)建立: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将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

  (2)代表:晋察冀、晋绥、晋冀豫、山东、苏南、陕甘宁等。

  (3)中心: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注:1937.9.6陕甘宁边区政府在延安正式宣布成立,林伯渠任主席。

  (4)作战方式:群众性的人民游击战争。地道战、地雷战、夜袭战、麻雀战等。

  (5)巩固:政治上——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三三制”)经济上——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发展生产。

  (兼顾地主、农民两方面利益,有利于团结大多数地主抗日,把发展统一战线和解决农民问题很好的结合)使根据地成为敌后游击战得以长期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地。

  (6)作用: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3.百团大战:(背景——日军的“囚笼政策”卖毁和“三光”政策)特点——大规模主动进攻

(1)目的——为了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振奋抗战军民的士气

(2)时间——1940年下半年地点——华北指挥——彭德怀

  (3)主要目标——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敌人交通线两侧及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据点。

  (4)意义——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2

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一、全民族坚持抗战

1.日军的策略转变(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①对国民政府进行政治诱降,辅之以军事打击②加紧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③加强对占领区的军事统治和经济掠夺

2.日军策略对国共两党的影响

(1)国民党:国民党亲日派——汪精卫,1940.3南京伪国民政府国民党顽固派——1941.1“皖南事变”

  (2)共产党:坚持抗战,在各敌后抗日根据地掀起大生产运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打破日、伪军的封锁。

  3.全民族抗战: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中国各民族、各政党、各政治派别求同存异,共同抗敌。国民党爱国将领——枣宜会战,张自忠壮烈殉国共产党——左权血洒疆场

二、抗战后期国际国内形式

1.国际:1943年意大利投降;1944年到1945年初,德国在欧洲战场败局已定;

在美国、英国的连续打击下,日本在太平洋战场节节败退,陷入困境

2.国内——战略反攻与中共七大的召开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率先发起局部反攻,取得一系列胜利

(2)中共七大:(时间:1945.4地点:延安)

  内容:①制定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人民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②选举了中央领导机关,--在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主席。③大会确定--的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意义:①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②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三、日本投降

  (1)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先后向日本广岛和长崎各投下一枚原子弹。(屈原)

  (2)1945.8.8苏联政府对日本宣战。

  次日,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对日本关东军发起进攻。

  (苏武)。

  (3)1945.8.9--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号召中国人民的一切抗日力量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大反攻)

  (4)1945.8.15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

  (5)1945.9.2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

中国抗日战争(1931-1945)经历了14年艰难曲折的斗争,特别是8年(1937-1945)全民族艰苦卓绝

注:每年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每年12月13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四、抗日战争胜利的的原因与伟大意义

1.抗战胜利的原因

  ①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

  (全民族抗战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是胜利的根本原因。

  )。

  ②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③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

2.抗战胜利的伟大意义

  ①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②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彻底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

  ③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巨大贡献。

  ④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3

第23

提交信息测一测您提升学历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