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玛丽·居里?她的悼念是如何进行的解析?

作者:蓟海鸿时间:2023-07-23 13:16:52

导读:" 谁是玛丽·居里?她的悼念是如何进行的解析?1.玛丽·居里(MarieCurie)是一位世界知名的科学家,也是第一个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她对放射性的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放射学的奠基人之一。2.玛丽·居里的悼念活动是为了纪念她对科学界的伟大贡献以及她的成就。这种悼念"

谁是玛丽·居里?她的悼念是如何进行的解析?

  1.玛丽·居里(MarieCurie)是一位世界知名的科学家,也是第一个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她对放射性的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放射学的奠基人之一。

  2.玛丽·居里的悼念活动是为了纪念她对科学界的伟大贡献以及她的成就。这种悼念通常包括一系列的纪念活动,如纪念演讲、展览、研讨会等。

  3.纪念演讲是玛丽·居里悼念活动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在这些演讲中,科学家、研究人员和学生们会分享关于玛丽·居里的生平、学术成就以及对科学界的影响等方面的内容。

  他们还可能讨论玛丽·居里的研究对当代科学的意义和影响。

  4.展览也是悼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展览通常展示玛丽·居里的实验室、个人物品以及她的科学成就。

  通过展览,人们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玛丽·居里的科研过程和成果。

  5.研讨会是悼念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研讨会上,科学家和研究人员可以就玛丽·居里的研究领域展开深入的讨论,并探讨她的科学方法和实验成果。

  这些研讨会有助于加深对玛丽·居里及其科学成就的理解。

  6.此外,玛丽·居里的悼念活动还可能包括其他形式的纪念活动,如文学作品的发布、影视作品的放映等。这些活动可以进一步传播玛丽·居里的科学精神和成就,激励更多的人从事科学研究。

  总结起来,玛丽·居里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她的悼念活动通过纪念演讲、展览、研讨会等形式,向公众展示了她的科学成就和对科学界的重要贡献。这些活动不仅是对她个人的致敬,也是为了激励更多的人从事科学研究,传承和发展科学精神。

悼念玛丽.居里说课稿

  玛丽·居里(1867-1934)

    居里夫人1867年11月7日出生于波兰华沙市,当时波兰正在俄国统治之下。

  玛丽的父母都是教师,在她出生(她是他们的第五个孩子)后不久他们就失去了教师职位。

  为了糊口,他们包下了一些学生的伙食。

  为此,年轻的玛丽也要协助做饭,每天要工作很长时间。

  然而她仍获得了中学生的优秀奖章。

  中学毕业后,她当了家庭教师。

  1891年她到巴黎进了巴黎大学,攻读物理学和数学,毕业时成绩名列全班第一。

  1894年她与法国物理学家皮埃尔·居里相识,第二年他们结了婚。

    1898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可勒尔(AntoineHenriBecquerel)发现含铀矿物能放射出一种神秘射线,但未能揭示出这种射线的奥秘。

  玛丽和她的丈夫彼埃尔·居里(Pierrecurie)共同承担了研究这种射线的工作。

  他们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对沥青铀矿进行分离和分析,终于在1898年7月和12月先后发现两种新元素。

  居里夫人即玛丽居里(MarieCurie),是一位原籍为波兰的法国科学家。

  她与她的丈夫皮埃尔居里(PierreCurie)都是放射性的早期研究者,他们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钋(Po)和镭(Ra),并因此与法国物理学家亨利。

  贝克勒尔(HenryBecquerel)分享了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之后,居里夫人继续研究了镭在在化学和医学上的应用,并且因分离出纯的金属镭而又获得1911年诺贝尔化学奖。

    为了纪念她的祖国波兰,她将一种元素命名为钋(polonium),另一种元素命名为镭(Radium),意思是“赋予放射性的物质”。

  为了制得纯净的镭化合物,居里夫人又历时四(MarieCuI7e,1867枣1934)载,从数以吨计的沥青铀矿的矿渣中提炼出1O0mg氯化镭,并初步测量出镭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25。

  这个简单的数字中凝聚着居里夫妇的心血和汗水。

    1903年6月,居里夫人以《放射性物质的研究》作为博士答辩论文获得巴黎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

  同年11月,居里夫妇被英国皇家学会授予戴维金质奖章。

  12月,他们又与贝可勒尔共获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906年,彼埃尔·居里遭车祸去世。

  这一沉重的打击并没有使她放弃执著的追求,她强忍悲痛加倍努力地去完成他们挚爱的科学事业。

  她在巴黎大学将丈夫所开的讲座继续下去,成为该校第一位女教授。

  1910年,她的名著《论放射性》一书出版。

  同牟,她与别人合作分析纯金属镭,并测出它的性质。

  她还测定了氧及其他元素的半衰期,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放射性的重要论著。

  鉴于上述重大成就,1911年她叉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成为历史上第一位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伟大科学家。

    这位饱尝科学甘苦的放射性科学的奠基人,因多年艰苦奋斗积劳成疾,患恶性贫血症(白血病)于1934年7月4日不幸与世长辞,她为人类的科学事业,献出了光辉的一生。

  居里夫人对孩子的“智力体操”

    居里夫人一生科研工作十分繁忙,然而她很注意对子女进行早期教育,并善于把握孩子智力发展的年龄优势。

  居里夫人在女儿们不足1岁时,就让她们开始所谓的“幼儿智力体操”训练:让她们广泛接触生人,到动物园看动物,让她们与猫玩,带她们到公园去看绿草、蓝天、白云,看色彩绚丽的各种植物和人群,让她们到水中拍水,使滚搜州她们感受大自然的美景。

  孩子大点后,居里夫人又开始了一种带有艺术色彩的“智力体操”,教孩子唱儿歌和讲童活。

  再大些,就开始智力训练和手工制作,如数的训练,字画的识别,弹琴画画做泥塑,让她们自己在庭园栽花、种菜等。

  居里夫人还抽出时间与孩子们一起散步,在散步时给她们讲许多关于植物和动物的趣事,如种子是怎样在花里长成的,小老鼠和鼹鼠是怎样打洞的,哪里能找到兔子窝等等。

  她的教育都力求从实物开始,而且每天更新,以提高孩子兴趣。

  她还教孩子骑车、烹调等。

  这种全方位的幼儿早期“智力体操”训练,不仅使孩子增长了智力,同时也培养了孩子良好的性格。

    从1896年开始,居里夫妇共同研大蔽究起漏散了放射性。

  在此之前,德国物理学家伦琴(WilhelmRoentgen1845-1923)发现了X-射线(他因此获得190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贝克勒尔发现了铀盐发射出类似的射线。

  居里夫人发现钍(Th)亦具有放射性,并且沥青铀矿的放射性比任何含量的铀和钍的放射性都要强。

  居里夫妇于是努力寻找,终于在1898年宣布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

  他们最终从8吨废沥青铀矿中制得1克纯净的氯化镭,还提出了-射线(现在已知它是由电子组成的)是带负电荷的微粒的观点。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居里夫人用X-射线设备装备了救护车,并将其开到了前线。

  国际红十字会任命她为放射学救护部门的领导。

  在她女儿依伦(IreneCurie)和克莱因(MarthaKlein)的协助下,居里夫人在镭研究所为部队医院的医生和护理员开了一门课,教他们如何使用X-射线这项新技术。

  20世纪20年代末期,居里夫人的健康状况开始走下坡路,长期受放射线的照射使她患上白血病,终于在1934年7月4日不治而亡。

  在此之前几个月,她的女儿依伦和女婿约里奥-居里(Joliot-Curie)宣布发现人工放射性(他们俩因此而荣获1935年诺贝尔化学奖)。

    居里夫人的大半生都是清贫的,提取镭的艰苦过程是在简陋的条件下完成的。

  居里夫妇拒绝为他们的任何发现申专利,为的是让每个人都能自由地利用他们的发现。

  他们把诺贝尔奖金和其奖金都用到了以后的研究中去了。

  他们研究工作的杰出应用之一就是应用放射性治疗癌症。

  母亲卓越女儿超群

    居里夫人,作为一位杰出的女科学家,曾在仅隔8年的时间内就分别摘取了两次不同学科的最高科学冠军——诺贝尔物理学奖与诺贝尔化学奖。

  并且一生中获得了难以计数的其他科学殊荣,可谓智慧超群、硕果累累。

  她的长女——核物理学家伊伦娜,与丈夫约里奥因发现人工放射性物质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次女艾芙是音乐家和传记作家,她的丈夫曾以联合国儿童基金组织总干事的身份接受瑞典国王于1965年授予该组织的诺贝尔和平奖,作为普通的母亲,居里夫人又是怎样培养和教育自己的子女的呢?。

  德育教育与品格培养

    居里夫人从整个科学生涯和人生道路上体会出一个道理:人之智力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品格之高尚。因此,她把一生追求事业和高尚品德的精神,影响和延伸到自己的子女和学生身上,利用各种机会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

    居里夫人的品德教育包括四个方面:(1)培养她们节俭朴实、轻财的品德。

  她对女儿的爱,表现为一种有节制的爱,一种有理智的爱。

  她在生活上严加管束,要求她们“俭以养志”。

  她教育女儿说:“贫困固然不方便,但过富也不一定是好事。

  必须依靠自己力量,谋求生活。

  ”(2)培养她们不空想、重实际的作风。

  她告诫两个女儿:“我们应该不虚度一生。

  ”(3)培养她们勇敢、坚强、乐观和克服困难的品格。

  她常与女儿们共勉道:“我们必须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心。

  ”(4)教育她们必须热爱祖国。

  除了教她们波兰语,居里夫人还以自己致力于帮助祖国科学发展和关心波兰留学生的行动感染伊伦娜和艾芙。

  尤其使女儿们念念不忘的是:母亲以祖国波兰来命名首次发现的新元素“钋”所表现出的赤子之情。

  所以,居里夫人的女儿们都成为杰出的人才,尤其是伊伦娜夫妇,不仅继承了居里夫人的科学事业,也继承了母亲的崇高品德。

  1940年他们夫妇把建造原子反应堆的专利权捐赠给了国家科学研究中心。

    居里夫人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而且还具有高尚的品格.她还告诫她的子女们俭以养志,不要虚度一生,我们要以居里夫人为榜样,努力学习,争取取得比居里夫人更卓越的成绩。

悼念玛丽-居里

  居里夫侍粗人MarieCurie(1867-1934)法国籍波兰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镭和钋两种放射性元素,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

  居里夫人MarieCurie(1867-1934)法国籍波兰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镭和钋两种放射性元素,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

  作为杰出科学家,居里夫人有一般科学家所没有的社会影响。

  尤其因为是成功女性的先驱,她的典范激励了很多人。

  很多人在儿童时代就听到她的故事但得到的多是一个简化和不完整的印象。

  世人对居里夫人的认识。

  很大程度上受其次女在1937年出版的传记《居里夫人》(MadameCurie)所影响。

  这本书美化了居里夫人的生活,把她一生所遇到的曲折都平淡地处理了。

  美国传记女作家苏珊·昆(SusanQuinn)花了七年时间,收集包括居里家庭成员和朋友的没有公开的日记和传记资料。

  於去年出版了一本新书:《玛丽亚·居里:她的一生》(MariaCurie:ALife),为她艰苦、辛酸和奋斗的生命历程描绘了一幅更详细和深入的图像。

居里夫人:两次荣获诺贝尔奖的伟大科学家

  在世界科学史上,玛丽·居里是一个永远不朽的名字。这位伟大的女科学家,以自己的勤奋和天赋,在物理学和化学领域,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并因此而成为唯一一位在两个不同学科领域、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著名科学家。

一、靠自学走进巴黎大学

  玛丽·居里于1867年出生于波兰华沙,她是家中5个子女中最小的。

  她的父亲是一名收入十分有限的中学数理教师,妈妈也是中学教员。

  玛丽的童年是不幸的,她的妈妈得了严重的传染病,是大姐照顾她长大的。

  后来,妈妈和大姐在她不满10岁时就相继病逝了。

  她的生活中充满了艰难。

  这样的生活环境不仅培养了她独立生活的能力,也使她从小就磨炼出了非常坚强的性格。

  玛丽从小学习就非常勤奋刻苦,对学习有着强烈的兴趣和特殊的爱好,从不轻易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处处表现出一种顽强的进取精神。

  从上小学开始,她每门功课都考第一。

  15岁时,就以获得金奖章的优异成绩从中学毕业。

  她的父亲早先曾在圣彼得堡大学攻读过物理学,父亲对科学知识如饥似渴的精神和强烈的事业心,也深深地薰陶着小玛丽。

  她从小就十分喜爱父亲实验室中的各种仪器,长大后她又读了许多自然科学方面的书籍,更使她充满幻想,她急切地渴望到科学世界探索。

  但是当时的家境不允许她去读大学。

  19岁那年,她开始做长期的家庭教师,同时还自修了各门功课。

  这样,直到24岁时,她终于来到巴黎大学理学院学习。

  她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全神贯注地听每一堂课,艰苦的学习使她身体变得越来越不好,但是她的学习成绩却一直名列前茅,这不仅使同学们羡慕,也使教授们惊异,入学两年后,她充满信心地参加了物理学学士学位考试,在30名应试者中,她考了第一名。

  第二年,她又以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考取了数学学士学位。

  1894年初,玛丽接受了法国国家实业促进委员会提出的关于各种钢铁的磁性科研项目。

  在完成这个科研项目樱悉的过程中,她结识了理化学校教师比埃尔·居里,他是一位很有成就的青年科学家。

  用科学为人类造福的共同意愿使他们结合了。

  玛丽结婚后,人们都尊敬地称呼她居里夫人。

  1896年,居里夫人以第一名的成绩,完成了大学毕业生的任职考试。

  第二年,她又完成了关于各种钢铁的磁性研究。

  但是,她不满足已取得的成绩,决心考博士,并确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

  站到了一条新的起跑线上。

二、镭之光

  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表了一篇工作报告,详细地介绍了他通过多次实验发现的铀元素,铀及其化合物具有一种特殊的本领,它能自动地、连续地放出一种人的肉眼看不见的射线,这种射线和一般光线不同,能透过黑纸使照象底片感光,它同伦琴发现的X射线也不同,在没有高真空气体放电和外加高电压的条件下,却能从铀和铀盐中自动发生。

  铀及其化合物不断地放出射线,向外辐射能量。

  这使居里夫人发生了极大的兴趣。

  这些能量来自于什么地方?这种与众不同的射线的性质又是什么?居里夫人决心揭开它的秘密。

  1897年,居里夫人选定了自己的研究课题--对放射性物质的研究。

  这个研究课老颂镇题,把她带进了科学世界的新天地。

  她辛勤地开垦了一片处女地,最终完成了近代科学史上最重要的发现之一--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并奠定了现代放射化学的基础,为人类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在实验研究中,居里夫人设计了一种测量仪器,不仅能测出某种物质是否存在射线,而且能测量出射线的强弱。她经过反复实验发现:铀射线的强度与物质中的含铀量成一定比例,而与铀存在的状态以及外界条件无关。

  居里夫人对已知的化学元素和所有的化合物进行了全面的检查,获得了重要的发现在:一种叫做钍的元素也能自动发出看不见的射线来,这说明元素能发出射线的现象决不仅仅是铀的特性,而是有些元素的共同特性。

  她把这种现象称为放射性,把有这种性质的元素叫做放射性元素。

  它们放出的射线就叫“放射线”。

  她还根据实验结果预料:含有铀和钍的矿物一定有放射性;不含铀和钍的矿物一定没有放射性。

  仪器检查完全验证了她的预测。

  她排除了那些不含放射性元素的矿物,集中研究那些有放射性的矿物,并精确地测量元素的放射性强度。

  在实验中,她发现一种沥青铀矿的放射性强度比预计的强度大得多,这说明实验的矿物中含有一种人们未知的新放射性元素,且这种元素的含量一定很少,因为这种矿物早已被许多化学家精确地分析过了。

  她果断地在实验报告中宣布了自己的发现,并努力要通过实验证实它。

  在这关键的时刻,她的丈夫比埃尔·居里也意识到了妻子的发现的重要性,停下了自己关于结晶体的研究,来和她一道研究这种新元素。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他们从矿石中分离出了一种同铋混合在一起的物质,它的放射性强度远远超过铀,这就是后来被列在元素周期表上第84位的钋。

  几个月以后,他们又发现了另一种新元素,并把它取名为镭。

  但是,居里夫妇并没有立即获得成功的喜悦。

  当拿到了一点点新元素的化合物时,他们发现原来所做的估计太乐观了。

  事实上,矿石中镭的含量还不到百万分之一。

  只是由于这种混合物的放射性极强,所以含有微量镭盐的物质表现出比铀要强几百倍的放射性。

  科学的道路从来就不平坦。

  钋和镭的发现,以及这些放射性新元素的特性,动摇了几世纪以来的一些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

  科学家们历来都认为,各种元素的原子是物质存在的最小单元,原子是不可分割的、不可改变的。

  按照传统的观点是无法解释钋和镭这些放射性元素所发出的放射线的。

  因此,无论是物理学家,还是化学家,虽然对居里夫人的研究工作都感到有兴趣,但是心中都有疑问。

  尤其是化学家们的态度更为严谨。

  为了最终证实这一科学发现,也为了进一步研究镭的各种性质,居里夫妇必须从沥青矿石中分离出更多的、并且是纯净的镭盐。

  一切未知的世界都是神秘的。

  在分离新元素的研究工作开始时,他们并不知道新元素的任何化学性质。

  寻找新元素的唯一线索是它有很强的放射性。

  他们据此创造了一种新的化学分析方法。

  但是他们没有钱,没有真正的实验室,只有一些自己购买或设计的简单的仪器。

  他们出于工作效率的考虑,分头开展研究。

  由居里先生试验确定镭的特性;居里夫人则继续提炼纯镭盐。

  有志者事竟成!大自然的任何奥秘都会都会被那些向它顽强攻关的人们揭开。

  1902年年底,居里夫人提炼出了十分之一克极纯净的氯化镭,并准确地测定了它的原子量。

  从此镭的存在得到了证实。

  镭是一种极难得到的天然放射性物质,它的形体是有光泽的、象细盐一样的白色结晶。

  在光谱分析中,它与任何已知的元素的谱线都不相同。

  镭虽然不是人类第一个发现的放射性元素,但却是放射性最强的元素。

  利用它的强大放射性,能进一步查明放射线的许多新性质。

  以使许多元素得到进一步的实际应用。

  医学研究发现,镭射线对于各种不同的细胞和组织,作用大不相同,那些繁殖快的细胞,一经镭的照射很快都被破坏了。

  这个发现使镭成为治疗癌症的有力手段。

  癌瘤是由繁殖异常迅速的细胞组成的,镭射线对于它的破坏远比周围健康组织的破坏作用大的多。

  这种新的治疗方法很快在世界各国发展起来。

  在法国,镭疗术被称为居里疗法。

  镭的发现从根本上改变了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对于促进科学理论的发展和在实际中的应用,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金子一般的心灵

  由于居里夫妇的惊人发现,1903年12月,他们和贝克勒尔一起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们夫妇的科学功勋盖世,然而他们却极端藐视名利,最厌烦那些无聊的应酬。

  他们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科学事业,而不捞取任何个人私利。

  在镭提炼成功以后,有人劝他们向政府申请专利权,垄断镭的制造以此发大财。

  居里夫人对此说:“那是违背科学精神的,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应该公开发表,别人要研制,不应受到任何限制”。

  “何况镭是对病人有好处的,我们不应当借此来谋利”。

  居里夫妇还把得到的诺贝尔奖金,大量地赠送别人。

  1906年,居里先生不幸因车祸而去世,居里夫人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她决心加倍努力,完成两个人共同的科学志愿。

  巴黎大学决定由居里夫人接替居里先生讲授物理课。

  居里夫人成为著名的巴黎大学有史以来第一位女教授,还是在他们夫妇分离出第一批镭盐的时候,就开始了对放射线各种性质的研究。

  仅1889年到1904年间,他们就先后发表了32篇学术报告,记录了他们在放射科学上探索的足迹。

  1910年,居里夫人又完成了《放射性专论》一书。

  她还与人合作,成功地制取了金属镭。

  1911年,居里夫人又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一位女科学家,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两次在两个不同的科学领域里获得世界科学的最高奖,这在世界科学史上是独一无二的事情!。

  1914年,巴黎建成了镭学研究院,居里夫人担任了学院的研究指导。

  以后她继续在大学里授课,并从事放射性元素的研究工作。

  她毫不吝啬地把科学知识传播给一切想要学习的人。

  她从16岁开始,成年累月地学习、工作,整整50年了。

  但她仍不改变那严格的生活方式。

  她从小就有高度的自我牺牲精神,早年她为了供姐姐上学,甘愿去别人家里做佣人。

  在巴黎求学期间,为了节约灯油和取暧开支,她每天晚上都在图书馆读书,一直到图书馆关门才走。

  提取纯镭所需要的沥青铀矿,在当时是很贵重的,他们从自己的生活费中一点一滴地节省,先后买了8、9吨,在居里先生去世后,居里夫人把千辛万苦提炼出来的,价值高达100万金法郎以上的镭,无偿地赠送给了研究治癌的实验室。

  1932年,65岁的居里夫人回到祖国,参加“华沙镭研究所”的开幕典礼。

  居里夫人从青年时代起就远离祖国,到法国求学。

  但是她时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

  小时候,她的祖国波兰被沙俄侵占,她就非常痛恨侵略者。

  当他们夫妇从矿物中分离出新元素以后,她把新元素命名为钋。

  这是因为钋的词根与波兰国名的词根一样。

  她以此表示对惨遭沙俄奴役的祖国的深切怀念。

  1937年7月14日,居里夫人病逝了。

  她最后死于恶性贫血症。

  她一生创造、发展了放射科学,长期无畏地研究强烈放射性物质,直至最后把生命贡献给了这门科学。

  她一生中,共得过包括诺贝尔奖等在内的10种著名奖金,得到国际高级学术机构颁发的奖章16枚;世界各国政府和科研机构授予的各种头衔多达100多个。

  但是她一如既往地那样谦虚谨慎。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评价说:“在我认识的所有著名人物里面,居里夫人是唯一不为盛名所颠倒的人。

  ”。

《悼念玛丽.居里》阅读答案

  玛丽·居里·斯克洛多夫斯卡(1867年11月7日-1934年7月4日),波兰人,著名科学家。

  玛丽·居里是第一个荣获诺贝尔科学奖的女性科学家,也是第一位两次荣获诺贝尔科学奖的科学家。

  自从1903年居里夫妇发现放射性元素镭之后,120多年来,称颂她的文章、书籍从未间断,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给予了她很高的评价,说:“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可见她所建立的勋业和她所具有的品质深深地留在后人的印象中,成为科学家和广大青少年学习的楷模。

[编埋野辑本段]贫苦而又奋发的学生

  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1867年生于波兰华沙的一个正直、爱国的教师家庭。

  她自小就勤奋好学,16岁时以金奖毕业于中学。

  因为当时俄国沙皇统治下的华沙不允许女子入大学,加上家庭经济困难,玛丽只好只身来到华沙西北的乡村作家庭教师。

  3年的家庭教师生活中,她除了教育主人的几个孩子外,还挤出时间教当地农民子女读书,并坚持了自学。她以俭朴生活所节省下来的工资帮助姊姊去巴黎求学。

  1889年她回到了华沙,继续作家庭教师,有一次她的一个朋友领她来到实业和农业博物馆的实验室,在这里她发现了一个新天地,实验室使她着了迷。

  以后只要有时间,她就来实验室,沉醉在各种物理和化学的实验中。

  她对实验的特殊爱好和基本的实验技巧,就是在这里培养起来的。

  1892年,在她父亲和姊姊的帮助下,她渴望到巴黎求学的愿望实现了。

  来到巴黎大学理学院,她决心学到真本领,因而学习非常勤奋用功。

  每天她乘坐1个小时马车早早地来到教室,选一个离讲台最近的座位,便清楚地听到教授所讲授的全部知识。

  为了节省时间和集中精力,也为了省下乘马车的费用,入学4个月后,她从她姊姊家搬出,迁入学校附近一住房的顶阁。

  这阁楼里没有火,没有灯,没有水,只在屋顶上开了一个小天窗,依靠它,屋里才有一点光明。

  一个月仅有40卢布的她,对这种居住条件已很满足。

  她一心扑在学习上,虽然清贫艰苦的生活日益削弱她的体质,然而丰富的知识使她心灵日趋充实。

  1893年,她终于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物理系。

  第二年又以第二名的成绩毕业于该校的数学系,并且获得了巴黎大学数学和物理的学士学位。

  玛丽的勤勉、好学和聪慧,使她赢得了李普曼教授的器重。

  在荣获物理学硕士学位后,她来到了李普曼教授的实验室,开始了她的科研活动。

  就在这里,她结识了年轻的物理学家埃尔·居里(亦译彼埃尔·居里、比埃尔·居里)。

  皮埃尔·居里1859年生于巴黎一个医生的家庭。

  幼年时,因为他具有独特的富于想象的性格,他父亲没有把他送进学校,而是在家里自行施教。

  这种因材施教使彼埃尔16岁通过了中学的毕业考试,18岁通过了大学毕业考试并获得了理科硕士学位。

  19岁被聘任为巴黎大学理学院德山教授的助手。

  他和他那同是理学硕士的哥哥雅克一起研究,1880年发现了电解质晶体的压电效应。

  1883年年仅24岁的彼埃尔被任命为新成立的巴黎市理化学校的实验室主任。

  当他与玛丽相识时,他已是一位有作为的物理学家了。

  由于志趣相投、相互敬慕,玛丽和彼埃尔之间的友谊发展成爱情。

  1895年他们结为伉俪,组成一个志同道合、和睦相亲的幸福家庭。

  繁忙的家务及1897年出生的女儿并没有阻碍这对热爱科学的夫妇,特别是作为母亲和主妇的玛丽,她一直或闹坚持着学习和科研。

  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现一种铀盐能自动地放射出一种性质不明的射线。

  这一发现引起居里夫妇的极大兴弯团喊趣,这是一个极好的研究领域。

  在一间原来用作贮藏室的闭塞潮湿的房子里、玛丽利用极其简单的装置,开始向这个新领域进军。

  仅仅几个星期,她便取得可喜的成果。

  她证明铀盐的这种惊人的放射强度与化合物中所含的铀量成正比,而不受化合物状况或外界环境(光线、温度)的影响。

  她还认为,这种不可知的放射性是一种元素的特征。

  难道只有铀元素才有这种特性?遵循这一思路,她决定检查所有已知的化学物质。

  通过繁重而又艰巨的普查,她发现了另一种元素钍的化合物也能自动地发出与铀射线相似的射线,由此她深信具有放射现象决不只是铀的特性,而是一种自然现象。

  对此她提议把这种现象叫作放射性,把铀、钍等具有这种特性的物质叫作放射性物质。

  她的调查很快从盐和氧化物扩展到一切矿物。

  她毫不厌倦地用同一方法去研究大量的材料,终于有了新的发现:有些矿物的放射性强度比其单纯由所含铀或钍所产生的放射性强度要大得多。

  开始她还不敢确信这一测定,但是经过一二十次重复测量,不得不承认这是事实。

  这事实表明这些矿物中含有放射性比铀、钍强得多的某种未知元素。

  这是一个十分重要而吸引人的推断。

  尽管一些同行劝她谨慎些,她还是深信自己的试验没有错,并下定决心把这一新元素找出来。

  玛丽的研究工作太重要了,使得不仅是丈夫、而且是战友的彼埃尔决定暂时停止他在晶体方面的研究,协助妻子共同寻找这一未知元素。

  彼埃尔的参加,对于玛丽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大的鼓励和支持。

  从此,在那间潮湿的实验室里,有着两个头脑、四只手在忙碌。

  这种通力合作,持续了8年,直到一次意外事故夺去了彼埃尔的生命。

  这种未知元素存在于铀沥青矿中,但是他们根本没有想到这种新元素在矿石中的含量只不过百万分之一。

  他们废寝忘食,夜以继日,接着化学分析的程序,分析矿石所含有的各种元素及其放射性,几经淘汰,逐渐得知那种制造反常的放射性的未知元素隐藏在矿石的两个化学部分里。

  经过不懈的努力,1898年7月,他们从其中一个部分寻找到一种新元素,它的化学性质与铅相似,放射性比铀强400倍。

  彼埃尔请玛丽给这一新元素命名,她安静地想了一会,回答说:“我们可否叫它为钋”。

  玛丽以此纪念她念念不忘的祖国,那个在当时的世界地图上已被俄、德、奥瓜分掉的国家——波兰,为了表示对祖国的热爱,玛丽在论文交给理科博士学院的同时,把论文原稿寄回祖国,所以她的论文差不多在巴黎和华沙同时发表。

  她的成就为祖国人民争得了骄傲和光荣。

  发现钋元素之后,居里夫妇以孜孜不倦的精神,继续对放射性比纯铀强900倍的含钡部分进行分析。

  经过浓缩,分部结晶,终于在同年12月得到少量的不很纯净的白色粉末。

  这种白色粉末在黑暗中闪烁着白光,据此居里夫妇把它命名为镭,它的拉丁语原意是“放射”。

  钋和镭的发现,给科学界带来极大的不安。

  一些物理学家保持谨慎的态度,要等研究得到进一步成果,才愿表示意见。

  一些化学家则明确地表示,测不出原子量,就无法表示镭的存在。

  把镭指给我何看,我们才相信它的存在。

  要从铀矿中提炼出纯镭或钋,井把它们的原子量测出来,这对于当时既无完好和足够的实验设备,又无购买矿石资金和足够的实验费用的居里夫妇,显然比从铀矿中发现钋、镭要难得多。

  为了克服这一困难,他们四处奔波,争取有关部门的帮助和支援。

  在他们的努力下,奥地利惠赠1吨铀矿残渣。

  他们又在理化学校借到一个连搁死尸都不合用的破漏棚屋,开始了更为艰辛的工作。

  这个棚屋,夏天燥热得象一间烤炉,冬天却冻得可以结冰,不通风的环境还迫使他们把许多炼制操作放在院子里露天下进行。

  没有一个工人愿意在这种条件下工作,居里夫妇却在这一环境中奋斗了4年。

  4年中,不论寒冬还是酷暑,繁重的劳动,毒烟的熏烤,他们从不叫苦。

  对科学事业的执着追求使艰辛的工作变成了生活的真正乐趣,百折不挠的毅力使他们终于在1902年,即发现镭后的第45个月,从数吨沥青铀矿的炼渣中提炼出0.1克的纯净的氯化镭,并测得镭的原子量为225。

  镭元素是存在的,那些持怀疑态度的科学家不得不在事实面前低下头。

  这么一点点镭盐,这一简单的数字,凝聚了居里夫妇多少辛勤劳动的心血!夜间,当他们来到棚屋,不开灯而欣赏那闪烁着荧光的氯化镭时,他们完全沉醉在幸福而又神奇的幻境中。

  每当居里夫人回忆起这段生活,都认为这是“过着他们夫妇一生中最有意义的年代”。

  居里夫妇是一对将自己的一切都无私地奉献给科学事业的伟大科学家,然而法国有关部门对待他们的工作所给予的待遇是不公平的,对于他们的科研成果反应是迟钝的。

  首先承认居里夫妇的才干并提议给他们安排一个相应职务的是瑞士政府,1900年,当时居里还只能为着每个月500法郎而在缺乏设备的实验室工作时,瑞士的日内瓦大学愿以年薪1万法郎和教授的待遇聘请他开设物理学讲座。

  但是为了提炼出纯净的镭而从不考虑金钱和待遇的居里夫妇谢绝了。

  他们的第一枚奖章是英国赠与的,由于他们发现了放射性新元素钋和镭,开辟了放射化学这一新领域,1903年英国皇家学会邀请他们夫妇到伦敦讲学,并授予皇家学会最高的荣誉——戴维奖章。

  1903年底,居里夫妇和贝克勒尔一起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

  在聘书、荣誉接踵而来的情况下,法国巴黎大学才于1903年授予居里夫人以物理学博士学位。

  1904年巴黎大学理学院才为彼埃尔开设了讲座。

  1905年彼埃尔才被推举为法兰西科学院的院士,只讲奉献不求素取的居里夫妇并不计较这些在他们看来是没有价值的问题。

  伴随着荣誉而来的是繁忙的社交活动和频频的记者采访。

  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以及他们的女儿都成为新闻,成为时髦酒馆的谈话资料。

  对此他们感到烦恼和不安,他们需要的是安静,是继续工作,而不是骚扰。

  为此他们不得不象逃难者一样,化了装,躲到偏避的乡村去。

  当一个美国记者机警地找到他们后,玛丽很坦率地告诉他:“在科学上,我们应该注意事,不应该注意人。

  ”一些要在美国创立制镭业的技师要居里夫妇申请这项发明的专利时,他们夫妇商议后作出决定:“不想由于我们的发现而取得物质上的利益,因此我们不去领取专利执照,并且将毫无保留地发表我们的研究成果,包括制取镭的技术。

  若有人对镭感兴趣而向我们请求指导,我们将详细地给以介绍,这样做,对于制镭业的发展将有很大好处,它可以在法国和其他国家自由地发展,并以其产品供给需要镭的学者和医生应用。

  ”如此声明可见居里夫妇所具有的无私、宽阔的胸怀,他们把自己的科研成果看作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1899一1904年之间,居里夫妇共发表了32篇学术论文,集中反映了他们在开拓放射学这个新的科学领域的贡献。

  当他们正以倍增的热情继续前进时,一件不幸的事情发生了。

  1906年4月19日,彼埃尔在参加了一次科学家聚会后,步行回家横穿马路时,被辆奔驰的载货马车撞倒,当场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对于居里夫人,这一打击大沉重了,一度几乎使她成为一个毫无生气、孤独可怜的妇人。

  但是对科学事业的热爱,居里生前的嘱咐:“无论发生什么事,即使一个人成了没有灵魂的身体,他都应该照常工作。

  ”激励着她。

  她勇敢地接替了居里生前的教职,成为法国巴黎大学的第一个女教授。

  当她作为物理学教授作第一次讲演时,听课的人们挤满了那个梯形教室,塞满了理学院的走廊,甚至因挤不进理学院而站到索尔本的广场上。

  这些听众除学生外,还有许多与玛丽素不相识的社会活动家、记者、艺术家及家庭妇女。

  他们赶来听课,更重要的是为了向这位伟大的女性表示敬意。

  居里去世后的玛丽,不仅生活上要养老抚幼,更重要的是要继承居里的事业,把放射学这门课教得更好,要建设起一个对得起居里的实验室,使更多的青年科学家在这里成长,共同发展科学。为此她接过了居里的所有担子,继续贡献出她全部的才智和心血。

  1908年,皮埃尔·居里的遗作由玛丽整理修订后出版。

  1910年,玛丽自己的学术专著《放射性专论》问世。

  经过深入而细致的研究,玛丽在助手们帮助下,制备和分析金属镭获得成功,再一次精确地测定了镭元素的原子量。

  她还精确地测定了氧的半衰期,由此确定了镭、铀镭系以及铀镭系中许多元素的放射性半衰期,研究了镭的放射化学性质。

  在这些研究基础上,玛丽又按照门捷列夫周期律整理了这些放射性元素的蜕变转化关系。

  1910年9月,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的国际放射学会议上,为了寻求一个国际通用的放射性活度单位和镭的标准,组织了包括玛丽在内的10人委员会。

  委员会建议以1克纯镭的放射强度作为放射性活度单位,并以居里来命名(1975年,第十五届国际计量学大会通过以贝克勒尔为国际单位制单位,原单位居里废止)。

  1912年该委员会又在巴黎开会,选择了玛丽·居里亲手制备的镭管作为镭的国际标准,直到现在它还放置在巴黎的国际衡度局内,作为世界上镭的第一个标样。

  由于玛丽·居里在分离金属镭和研究它的性质上所作的杰出贡献,1911年她又荣获了诺贝尔化学奖。

  长期的劳累,特别是放射性物质对她身体的损害,使她身体日渐虚弱。

  科学的事业心支撑着她,使她藐视了疾病对她的侵扰,当她对病情有所确察后,她却是更狂热地投身于工作。

  只要是身体还可以动,她就要到实验室去,当她感到实在体力不支时,就坚持在家里写书,抓紧生命的最后一刻作出最后的奉献。

  1934年7月4日,长期积蓄体内的放射性物质所造成的恶性贫血即白血病终于夺去了居里夫人宝贵的生命。她虽然离开了人世,但是她为人类所作的贡献以及她的崇高品行将永远铭记在人们的心里。

  弱者坐待时机;强者制造时机。

——居里夫人

  我们应该不虚度一生,应该能够说:“我已经做了我能做的事。”

——居里夫人

  在成名的道路上,流的不是汗水而是鲜血,他们的名字不是用笔而是用生命写成的。

——居里夫人

  我以为人们在每一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有用的生活。我们应该不虚度一生,应该能够说,“我们已经作了我能作的事”,人们只能要求我们如此,而且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一点快乐。

——居里夫人

  如果能随理想而生活,本着正直自由的精神,勇敢直前的毅力,诚实不自欺的思想而行,一定能臻于至美至善的境地。

——居里夫人

  我们每天都愉快地过着生活,不要等到日子过去了才找出它们的可爱之点,也不要把所有特别合意的希望都放在未来。

——居里夫人

  生活中没有什么可怕的东西,只有需要理解的东西。——居里夫人

  人类看不见的世界,并不是空想的幻影,而是被科学的光辉照射的实际存在。尊贵的是科学的力量。

——居里夫人

我从来不曾有过幸运,将来也永远不指望幸运,我的最高原则是:不论对任何困难都决不屈服!

——居里夫人

我们生活似乎都不容易,但是那有什么关系?我们应该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心!

——居里夫人

  我们不得不饮食、睡眠、浏览、恋爱,也就是说,我们不得不接触生活中最甜蜜的事情,不过我们必须不屈服于这些事物。

——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在婚前姓名为玛妮雅·斯卡洛多斯卡(波兰文为MaeryaSklodowska),1867年11月7日出生在波兰华沙的一个教师家庭。

  世人对居里夫人的认、程度上受其次女在1937年出版的传记《居里夫人》(MadameCurie)所影响。这本书美化了居里夫人的生活,把她一生所遇到的曲折都平淡地处理了。

  美国传记女作家苏珊·昆(SusanQuinn)花了七年时间出版了一本新书:《玛丽雅·居里:她的一生》(MariaCurie:ALife),收集包括居里家庭成员和朋友的没有公开的日记和传记资料,为她艰苦、辛酸和奋斗的生命历程描绘了一幅更详细和深入的图像。

  在世界科学史上,玛丽·居里是一个永远不朽的名字。

  这位伟大的女科学家,以自己的勤奋和天赋,在物理学和化学领域,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并因此而成为唯一一位在两个不同学科领域、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著名科学家。

  爱因斯坦在评价居里夫人一生的时候说:。

  “她一生中最伟大的功绩——证明放射性元素的存在并把它们分离出来——所以能够取得,不仅仅是靠大胆的直觉,而且也靠着难以想象的和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工作的热忱和顽强。

  这样的困难,在实验科学的历史中是罕见的。

  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哪怕只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比较光明的未来。

  ”。

一、靠自学走进巴黎大学

  玛丽·居里是家中5个子女中最小的,也是最聪明的一个。

  她的父亲是一名收入十分有限的中学数理教师,妈妈也是中学教员。

  玛丽的童年是不幸的,她的妈妈得了严重的传染病,是大姐照顾她长大的。

  后来,妈妈和大姐在她不满10岁时就相继病逝了。

  她的生活中充满了艰难。

  这样的生活环境不仅培养了她独立生活的能力,也使她从小就磨炼出了非常坚强的性格。

  玛丽从小学习就非常勤奋刻苦,对学习有着强烈的兴趣和特殊的爱好,从不轻易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处处表现出一种顽强的进取精神。

  从上小学开始,她每门功课都考第一。

  15岁时,就以获得金奖章的优异成绩从中学毕业。

  她的父亲早先曾在圣彼得堡大学攻读过物理学,父亲对科学知识如饥似渴的精神和强烈的事业心,也深深地薰陶着小玛丽。

  她从小就十分喜爱父亲实验室中的各种仪器,长大后她又读了许多自然科学方面的书籍,更使她充满幻想,她急切地渴望到科学世界探索。

  但是当时的家境不允许她去读大学。

  19岁那年,她开始做长期的家庭教师,同时还自修了各门功课,为将来的学业作准备。

  这样,直到24岁时,她终于来到巴黎大学理学院学习。

  她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全神贯注地听每一堂课,艰苦的学习使她身体变得越来越不好,但是她的学习成绩却一直名列前茅,这不仅使同学们羡慕,也使教授们惊异,入学两年后,她充满信心地参加了物理学学士学位考试,在32名应试者中,她考了第一名。

  第二年,她又以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考取了数学学士学位。

  1894年初,玛丽接受了法兰西共和国国家实业促进委员会提出的关于各种钢铁的磁性科研项目。

  在完成这个科研项目的过程中,她结识了理化学校教师皮埃尔·居里,他是一位很有成就的青年科学家。

  用科学为人类造福的共同意愿使他们结合了。

  玛丽结婚后,人们都尊敬地称呼她居里夫人。

  1896年,居里夫人以第一名的成绩,完成了大学毕业生的任职考试。

  第二年,她又完成了关于各种钢铁的磁性研究。

  但是,她不满足已取得的成绩,决心考博士,并确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

  站到了一条新的起跑线上。

二、镭之光

  1896年,法兰西共和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表了一篇工作报告,详细地介绍了他通过多次实验发现的铀元素,铀及其化合物具有一种特殊的本领,它能自动地、连续地放出一种人的肉眼看不见的射线,这种射线和一般光线不同,能透过黑纸使照相底片感光,它同伦琴发现的伦琴射线也不同,在没有高真空气体放电和外加高电压的条件下,却能从铀和铀盐中自动发生。

  铀及其化合物不断地放出射线,向外辐射能量。

  这使居里夫人发生了极大的兴趣。

  这些能量来自于什么地方?这种与众不同的射线的性质又是什么?居里夫人决心揭开它的秘密。

  1897年,居里夫人选定了自己的研究课题--对放射性物质的研究。

  这个研究课题,把她带进了科学世界的新天地。

  她辛勤地开垦了一片处女地,最终完成了近代科学史上最重要的发现之一——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并奠定了现代放射化学的基础,为人类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在实验研究中,居里夫人设计了一种测量仪器,不仅能测出某种物质是否存在射线,而且能测量出射线的强弱。她经过反复实验发现:铀射线的强度与物质中的含铀量成一定比例,而与铀存在的状态以及外界条件无关。

  居里夫人对已知的化学元素和所有的化合物进行了全面的检查,获得了重要的发现在:一种叫做钍的元素也能自动发出看不见的射线来,这说明元素能发出射线的现象决不仅仅是铀的特性,而是有些元素的共同特性。

  她把这种现象称为放射性,把有这种性质的元素叫做放射性元素。

  它们放出的射线就叫“放射线”。

  她还根据实验结果预料:含有铀和钍的矿物一定有放射性;不含铀和钍的矿物一定没有放射性。

  仪器检查完全验证了她的预测。

  她排除了那些不含放射性元素的矿物,集中研究那些有放射性的矿物,并精确地测量元素的放射性强度。

  在实验中,她发现一种沥青铀矿的放射性强度比预计的强度大得多,这说明实验的矿物中含有一种人们未知的新放射性元素,且这种元素的含量一定很少,因为这种矿物早已被许多化学家精确地分析过了。

  她果断地在实验报告中宣布了自己的发现,并努力要通过实验证实它。

  在这关键的时刻,她的丈夫比埃尔·居里也意识到了妻子的发现的重要性,停下了自己关于结晶体的研究,来和她一道研究这种新元素。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他们从矿石中分离出了一种同铋混合在一起的物质,它的放射性强度远远超过铀,这就是后来被列在元素周期表上第84位的钋。

  几个月以后,他们又发现了另一种新元素,并把它取名为镭。

  但是,居里夫妇并没有立即获得成功的喜悦。

  当拿到了一点点新元素的化合物时,他们发现原来所做的估计太乐观了。

  事实上,矿石中镭的含量还不到百万分之一。

  只是由于这种混合物的放射性极强,所以含有微量镭盐的物质表现出比铀要强几百倍的放射性。

  科学的道路从来就不平坦。

  钋和镭的发现,以及这些放射性新元素的特性,动摇了几世纪以来的一些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

  科学家们历来都认为,各种元素的原子是物质存在的最小单元,原子是不可分割的、不可改变的。

  按照传统的观点是无法解释钋和镭这些放射性元素所发出的放射线的。

  因此,无论是物理学家,还是化学家,虽然对居里夫人的研究工作都感到有兴趣,但是心中都有疑问。

  尤其是化学家们的态度更为严谨。

  为了最终证实这一科学发现,也为了进一步研究镭的各种性质,居里夫妇必须从沥青矿石中分离出更多的、并且是纯净的镭盐。

  一切未知的世界都是神秘的。

  在分离新元素的研究工作开始时,他们并不知道新元素的任何化学性质。

  寻找新元素的唯一线索是它有很强的放射性。

  他们据此创造了一种新的化学分析方法。

  但是他们没有钱,没有真正的实验室,只有一些自己购买或设计的简单的仪器。

  他们出于工作效率的考虑,分头开展研究。

  由居里先生试验确定镭的特性;居里夫人则继续提炼纯镭盐。

  1902年年底,居里夫人提炼出了十分之一克极纯净的氯化镭,并准确地测定了它的原子量。

  从此镭的存在得到了证实。

  镭是一种极难得到的天然放射性物质,它的形体是有光泽的、象细盐一样的白色结晶,镭具有略带蓝色的荧光,而就是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

  在光谱分析中,它与任何已知的元素的谱线都不相同。

  镭虽然不是人类第一个发现的放射性元素,但却是放射性最强的元素。

  利用它的强大放射性,能进一步查明放射线的许多新性质。

  以使许多元素得到进一步的实际应用。

  医学研究发现,镭射线对于各种不同的细胞和组织,作用大不相同,那些繁殖快的细胞,一经镭的照射很快都被破坏了。

  这个发现使镭成为治疗癌症的有力手段。

  癌瘤是由繁殖异常迅速的细胞组成的,镭射线对于它的破坏远比周围健康组织的破坏作用大的多。

  这种新的治疗方法很快在世界各国发展起来。

  在法兰西共和国,镭疗术被称为居里疗法。

  镭的发现从根本上改变了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对于促进科学理论的发展和在实际中的应用,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金子一般的心灵

  由于居里夫妇的惊人发现,1903年12月,他们和贝克勒尔一起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们夫妇的科学功勋盖世,然而他们却极端藐视名利,最厌烦那些无聊的应酬。

  他们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科学事业,而不捞取任何个人私利。

  在镭提炼成功以后,有人劝他们向政府申请专利权,垄断镭的制造以此发大财。

  居里夫人对此说:“那是违背科学精神的,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应该公开发表,别人要研制,不应受到任何限制”。

  “何况镭是对病人有好处的,我们不应当借此来谋利”。

  居里夫妇还把得到的诺贝尔奖金,大量地赠送别人。

悼念玛丽居里 答案 快快,一小时之内,急

人物姓名:居里夫人(1867~1934)

人物国别:波兰

物理学家

  居里夫人(1867—1934),原名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波兰物理学家,最早荣获诺贝尔奖的女性。

  居里夫人1867年11月7日出生在波兰华沙市的一个教师家庭。

  10岁丧母、家境贫困,造就出她吃苦耐劳、好学不倦的品质。

  1891年,她只身前往法国巴黎大学理学院求学深造。

  她珍惜其间艰苦而又“完美”的时光,勤奋努力,于1893年获得物理学硕士学位,1894年又获得数学硕士学位。

  几乎与此同时,科学之缘将她和彼埃尔·居里吸引到一起。

  1895年两人结了婚。

  1897年,居里夫人看到亨利·柏克勒尔发现铀具有放射性的报告,引起她极大兴趣。

  她悉心探索信庆、反复实验,与居里先生密切合作,终于研究出两种新的化学元素,它们比铀具有更强的放射性。

  一个是“钋”,它是居里夫人出于对祖国的热爱,以波兰的第一个字母命名的;另一个是“镭”,它倾注了居里夫妇巨大的心血、智慧、体力,甚至生命。

  为了证实镭的存在,他们在一间夏不避燥热,冬不避寒冷的破旧棚屋内从事起脑力加苦力的劳动,从1898年到1902年四年时间里,坚持不懈,终于从几十吨铀沥青矿废渣中提炼出十分之一克纯镭盐,并测定了镭的原子量。

  1903年,居里夫妇和柏克勒尔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金。

  1906年,居里先生突遇车祸逝世。

  居里夫人以坚强的意志战胜巨大悲痛,承担起全部家庭责任。

  很快地,她又继任了居里先生在巴黎大学的课程,并指导实验室工作。

  1911年,居里夫人参加法国科学院院士竞选,由于有人提出“女人不能成为科学院院士”而以一票之差落选。

  但这阻挠不住她献身科学的追求。

  同年12月她又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居里夫人终生为人类的幸福献身科学,从不计较个人的私利和荣誉。

  她先答销后获得奖金10种之多、奖章16种之多,以及100多个名誉头衔。

  1914年,镭学研究所在巴黎落成,她开始在此主持居里实验室工作,培养出许多颇有成就的科学家。

  居里夫人富于牺牲精神。

  第一滑举握次世界大战期间,她利用X光设备诊救伤病员。

  她长期在艰苦的条件下进行紧张的放射性元素研究,致使有毒物质侵害了她的健康,晚年身患多种疾病。

  1934年7月4日因白血病逝世。

悼念玛丽居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居里夫妇是镭的发现者,镭可以用来治疗癌症,具有很高的商业用途.有人建议他们申请专利权,这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财富.但居里夫人认为利用科学发明来图利禅腊,她与居里毫无保留地向世界公布了镭的研究成果,这一事皮隐例,充分表明了居里夫人“人格的伟大”,具体指“她的意志燃袭厅的纯洁,她的律已之严,她的客观,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断”.

悼念玛丽居里 阅读理解

一、整体把握

  要整体把握本文内容,需要用一番梳理的功夫,可以分析归纳为三个方面:宗旨、环境和工作,每一方面若干内容也要力求条理化。经过梳理,就可以融会贯通,全面地把握内容了。

  (一)科学工作者的宗旨是探讨真理,而不是“谋求物质上的利益”。

  居里夫人把自己的科学事业称为“纯粹研究”,是纯粹为着探讨真理而研究的,丝毫不存名利之想。镭的发现,本可以获得一笔巨大的财富,然而居里夫妇淡然处之,连申请专利的热情也没有。

  科学可以发现世界的优美,科学本身具有伟大的美。

  这种美,具有无穷的魅力,使人兴趣盎然,好像一个小孩子置身在大自然的景色之中,又“好像在梦幻中一般”,又“好像迷醉于神话故事一般”。

  这种兴趣使人乐此不疲。

  (二)科学工作需要自由,需要宁静,需要时间。

  1.科学研究需要自由。

  居里夫人说她的“惟一奢望是在一个自由国家中,以一个自由学者的身份从事研究工作”。

  自由是从事科学研究的前提。

  在侵略者的铁蹄下,在专制主义的干预下,是无法顺利进行研究工作的。

  2.科学研究需要安静。

  为了安静,就要避免人事纠纷,所以居里夫人甘雹谈愿逆来顺受,竭力克做肆汪制自己,使自己温和沉静,受了刺激也不懊恼。为了安静,她又淡泊名利,与世无争。

  3.科学研究需要时间。

  为了赢得时间,居里夫人家庭生活力求简单,甘愿清苦,尽量减少家务。为了赢得时间,她甘于寂寞,即使青春时代,也不图青春的欢乐,一个人专心致力于求学。

  (三)科学研究需要献身精神。

  1.目标要始终如一。

  居里夫人50年攻关,锲而不舍,执著地探索,终于发现了镭。

  2.要有信心。

  相信我们对每一件事情都具有天赋的才能。信心使人不怕暂时的失败,信心给人失纯仔败了再干的勇气。

  3.要坚忍不拔。

  工作条件再艰苦也不能动摇自己的意志,工作中挫折再多也不能动摇自己的信心。

  4.要勤奋努力。

  居里夫人致力科学研究近五十年,专心致志,勤奋工作,持之以恒,终于取得伟大成就。

二、问题研究

  1.“我之所以如此,或许是因为有某种力量在鞭策着我——正如蚕被鞭策着去结茧一般。”某种力量指什么力量?

  居里夫人所以没有明确地说出来,大概是因为这种力量是难以明确表述的。

  这种力量是一种复合的因素。

  第1段里说,“无论付出任何代价,都要把这件事完成”,完成的决心,是一种因素。

  第3段里说,“研究,就是对真理的探讨”,对真理的渴求,是一种因素。

  篇末说,“这种魅力,就是使我能够终生在实验室里埋头工作的主要原因”,科学魅力的吸引,是一种因素。

  居里夫人从事科学研究,图的不是名利,是有崇高的使命感的,科学事业是造福人类的事业,这种使命感,肯定也是一种因素。

2.“少女时期我在巴黎大学,孤独地过着求学的岁月”,为什么“孤独”也是一种美好快乐的记忆?

  这里所说的“孤独”,恐怕翻译得并不恰当。

  何为孤独?单身一人,需要交流感情而无从交流才会感觉孤独。

  独处一室,静静地读书,是没有孤独感的。

  而居里夫人这里的意思是,她潜心学业,总是远离欢乐喧闹的人群,一个人静心读书,大学阶段读了许多书,大有收获,回忆起来,觉得没有虚度年华,这样的大学生活美好快乐。

3.居里夫人所说的“讲究现实”与“梦想家”是什么意思?

  应该根据语境来理解。

  “讲究现实的人,他们在工作中获得很多的报酬”,这是完全应该的,所以居里夫人也是肯定的。

  讲究现实,是通过工作取得物质利益,因为生活毕竟需要金钱,获得很多的报酬才能享受很好的生活。

  “梦想家”则是为研究而研究,为工作而工作,为理想而研究而工作,完全不存在物质利益的观念,正像居里夫人自己说的,“他们受事业的强烈的吸引,既没有闲暇也没有热情去谋求物质上的利益”。

  4.“我一直沉醉于世界的优美之中,我所热爱的科学也不断增加它崭新的远景”。“不断增加它崭新的远景”是什么意思?

  先要理解“世界的优美”,说的不是景色的优美。

  自然科学是研究物质世界的,是揭示物质世界的规律,探索物质世界的奥秘的。

  认识了规律,发现了奥秘,就会觉得这世界真奇妙。

  优美是指物质运动规律以及物质内部结构。

  学了物理,学了化学,就会感觉世界的优美。

  科学越发展,世界越是展现它的优美,所以说不断增加它崭新的远景。

练习说明

  一朗读全文,把握文意,然后回答下边的问题。

1.作者认为“人类也需要梦想家”,“梦想家”最基本的特征是什么?从哪一件事可以看出作者就是这样的“梦想家”?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2.为什么作者说,科学家也应当是“一个小孩儿”?这反映作者怎样的心态?

  本题抓取两个特别警辟的句子,探究作者的人格和心灵。

  1.“梦想家”最基本的特征是,献身事业,全身心投入事业,事业就是一切,根本不考虑物质利益。

  从居里夫人放弃专利,可以看出她就是这样的“梦想家”。

  (感想可以自由谈)。

  2.因为科学本身具有伟大的美,魅力无穷,这种美,这种魅力,有如神话故事一般,在这样美妙的科学世界面前,科学家就好像迷醉于神话故事的小孩儿一样。这反映作者在科学研究中如痴如醉的心态。

  二课文中有些话可以视为格言或警句,选一些抄在笔记本上,写上一点体会更好。

  本题是学做读书笔记。

  当然读书笔记不限于摘抄,但是摘抄,写体会,是读书笔记的主要内容。

  应嘱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积累多了,还应分类整理。

  三课外阅读艾芙·居里的《居里夫人传》,并搜集与居里夫人一样伟大的科学家的资料,经过梳理后,存入自己的学习材料库。

  本题是对课外阅读的要求。先要让学生准备好书,如果不能做到人手一册,也应该有几本,轮流阅读。

教学建议

一、要引导学生学习梳理

  经过梳理,井然有序,才便于掌握。

  梳理要从不同层面进行,要分析归纳第一层面有几个方面,第二层面有几点,还要考虑怎样排列才有条理。

  学会梳理,就学会了处理信息的一种重要方法。

二、要特别把握“献身”二字

  献身精神,是全文核心,是居里夫人思想品质的根本,把握了这一点,才能融会贯通。

三、由于翻译关系造成的疑难,不必深究

  此文总的说还不错,所以选入课文,并作为精读课文,但是译文难称完美。

  由于翻译关系,几处地方不好理解。

  例如“我估量过法国自由的代价”,说“代价”,只能理解为法国为赢得自由而付出的代价,这跟上文就很难连接。

  又如“我从没有把这种权益视为理所当然”,这“理所当然”四字也有点别扭,从上下文看,这里的意思似乎应该是“我从没有把这种权益视为不成问题的问题”。

  这类疑难深究起来既费时间又无益处,因为课文是译文,是翻译问题。

四、黑板上可以张挂居里夫人画像,或播放有关影带和课件

  让学生面对居里夫人,阅读居里夫人,可以营造一种课堂气氛,有利于熏陶感染。

五、教学设计

指导思想

  1.阅读是搜集和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而梳理是处理信息的一种重要方法。

  2.坚持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1.导语。

  爱因斯坦在《悼念玛丽·居里》一文中说:“我幸运地同居里夫人有20年崇高而真挚的友谊。

  我对她的人格的伟大越来越感到钦佩。

  ”“她一生中最伟大的科学功绩——证明放射性元素的存在并把它们分离出来——所以能取得,不仅是靠着大胆的直觉,而且也靠着在难以想像的极端困难情况下工作的热忱和顽强,这样的困难在实验科学的历史中是罕见的。

  ”阅读《我的信念》,就是阅读居里夫人的灵魂,可以了解她那伟大的人格来自怎样伟大的心灵。

  2.默读。

  3.借助注释和词典,读一读,写一写。

固执鞭策盛名报酬奢望蹂躏呵责懊恼沉醉迷醉猝然长逝问心无愧

  4.梳理与把握。

  梳理的方法,第一步是概括要点,第二步是分析归纳,第三步整理排列,概括要点只要抓住关键词语就行。

  引导学生梳理。

  5.问题探究。

  (1)默读质疑。

  默读时遇有不大理解的地方打个问号,默读后提出疑难问题。

  (2)研讨方式。

  四人一组,质疑问难,合作探究。

  三组代表报告研讨纪要,不同意见全班讨论,教师小结。

  (3)小结质疑与探究的经验。

  6.语言运用。

  (1)无论_____________任何__________,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问心无愧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执著地、勤奋地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把自己的努力集中在一个目标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致力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受了一言半语的呵责____________________。

  (7)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我获益匪浅。

  (8)_____________沉醉于____________________之中。

  (9)__________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视为理所当然。

  (10)______________之所以____________,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7.作业。

有关资料

一、居里夫人(1867—1934)

  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

  原籍波兰,原名玛丽亚·斯可罗多夫斯卡。

  巴黎大学理学博士。

  1895年与皮埃尔·居里结婚。

  他们共同就贝可勒尔在当时首先发现的放射性现象进行研究,先后发现钋和镭两种天然放射性元素。

  1906年,居里逝世后,她继续研究放射性,获得成就,并著有《放射性通论》《放射性物质的研究》等,推动了原子核科学的发展。

  因对放射性现象的研究工作,和居里、贝可勒尔共获1903年诺贝尔物理奖,后又获1911年诺贝尔化学奖。

  她是巴黎大学第一位女教授,是法国科学院第一位女院士,同时还被其他15个国家聘为科学院院士。

  她共接受过7个国家24次奖金和奖章,担任了25个国家的104个荣誉职位。

  1934年7月4日,这位伟大的科学家与世长辞了,但她的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

二、悼念玛丽·居里(爱因斯坦)

  在像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她的一生的时候,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做出的贡献。

  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

  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

  我幸运地同居里夫人有20年崇高而真挚的友谊。

  我对她的人格的伟大愈来愈感到钦佩。

  她的坚强,她的意志的纯洁,她的律己之严,她的客观,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断——所有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

  她在任何时候都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的公仆,她的极端的谦虚,永远不给自满留下任何余地。

  由于社会的严酷和不平等,她的心情总是抑郁的。

  这就使得她具有那样严肃的外貌,很容易使那些不接近她的人发生误解——这是一种无法用任何艺术气质来解释的少见的严肃性。

  一旦她认识到某一条道路是正确的,她就毫不妥协地并且极端顽强地坚持走下去。

  她一生中最伟大的科学功绩——证明放射性元素的存在并把它们分离出来——所以能取得,不仅是靠着大胆的直觉,而且也靠着在难以想像的极端困难情况下工作的热忱和顽强,这样的困难,在实验科学的历史上是罕见的。

  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哪怕只要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比较光明的未来。

(选自《爱因斯坦文集》第1卷,商务印书馆1976年版)

三、“少女时期我在巴黎大学,孤独地过着求学的岁月”(梁衡)

  她中学毕业后在城里和乡下当了7年家庭教师,积攒了一点学费便到巴黎来读书。

  当时大学里女学生很少,这个高额头,蓝眼睛,身材修长的漂亮的异国女子,很快成了人们议论的中心。

  男学生们为了能更多地看她一眼,或有幸凑上去说几句话,常常挤在教室外的走廊里。

  她的女友甚至不得不用伞柄赶走这些追慕者,但她对这种热闹不屑一顾。

  她每天到得最早,坐在前排,给那些追寻的目光一个无情的后脑勺。

  她身上永远裹着一层冰霜的盔甲,凛然使那些“追星族”不敢靠近。

  她本来是住在姐姐家中,为了求得安静,便一人租了间小阁楼,一天只吃一顿饭,日夜苦读。

  晚上冷得睡不着,就拉把椅子压在身上,以取得一点感觉上的温暖。

  这种心不旁骛,悬梁刺股,卧薪尝胆的进取精神,就是一般男子也是很难做到的啊。

  宋玉说有美女在墙头看他三年而不动心。

  范仲淹考进士前在一间破庙里读书,晨起煮粥一碗,冷后划作四块,是为一天的口粮。

  而在地球那一边的法国,一个波兰女子也这样心静,这样执著,这样地耐得苦寒。

  她以25岁青春难再的妙龄,面对追者如潮而不心动。

  她只要稍微松一下手,回一下头,就会跌回温软的怀抱和赞美的泡沫中。

  但是她有大志,有大求。

  她知道只有发现创造之花才有永开不败的美丽。

(摘自《跨越百年的美丽》,1998年10月22日《光明日报》)

四、“近五十年来,我致力于科学的研究”(梁衡)

  关于放射性的发现,居里夫人并不是第一人,但她是关键的一人。

  在她之前,1896年1月,德国科学家伦琴发现了X光,这是人工放射性;1896年5月,法国科学家贝克勒尔发现铀盐可以使胶片感光,这是天然放射性。

  这都还是偶然的发现,居里夫人却立即提出了一个新问题,其他物质有没有放射性?物质世界里是不是还有另一块全新的领域?别人在海滩上捡到一块贝壳,她却要研究一下这贝壳是怎样生、怎样长,怎样冲到海滩上来的。

  别人摸瓜她寻藤,别人摘叶她问根。

  是她提出了放射性这个词。

  两年后,她发现了钋,接着发现了镭,冰山露出了一角。

  为了提出纯净的镭,居里夫妇搞到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废渣。

  他们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大锅,一锅一锅地进行冶炼。

  然后再送到化验室溶解、沉淀、分析。

  而所谓化验室是一个废弃的、曾停放解剖用尸体的破棚子。

  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

  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

  一天,疲劳之极,玛丽揉着酸痛的后腰,隔着满桌的试管、量杯问皮埃尔:“你说这镭会是什么样子?”皮埃尔说:“我只是希望它有美丽的颜色。

  ”终于经过三年又九个月,他们在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

  它真的有极美丽的颜色,在幽暗的破木棚里发出略带蓝色的荧光。

  还会自动放热,一小时放出的热能融化等重的冰块。

  旧木棚里这点美丽的淡蓝色荧光,是用一个美丽女子的生命和信念换来的。

(摘自《跨越百年的美丽》,1998年10月22日《光明日报》)

五、“既没有闲暇也没有热情去谋求物质上的利益”(梁衡)

  居里夫人的美名从她发现镭那一刻起就流传于世,迄今已经百年。

  这是她用全部的青春、信念和生命换来的荣誉。

  她一生共得了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特别是两次诺贝尔奖。

  她本来可以躺在任何一项大奖和任何一个荣誉上尽情地享受。

  但是她视名利如粪土,她将奖金赠给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而将那些奖章送给6岁的小女儿去当玩具。

  上帝给的美形她都不为所累,尘世给的美誉她又怎肯背负在身呢?凭谁论短长,漫将浮名换了精修细研。

  她一如既往,埋头工作到67岁离开人世,离开了她心爱的实验室。

  直到她死后40年,她用过的笔记本里。

  有射线在不停地释放。

  爱因斯坦说:“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中,玛丽·居里是惟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她用事求世,超形脱俗,知道自己的目标,更知道自己的价值。

  在一般人要做到这两个自知,排除干扰并终生如一,是很难很难的,但居里夫人做到了。

  她让我们明白,人有多重价值,是需要多层开发的。

  有的人止于形,以售其貌;有的人止于勇,而呈其力;有的人止于心,只用其技;有的人达于理,而用其智。

  诸葛亮戎马一生,气吞曹吴,却不披一甲,不佩一刃;毛泽东指挥军民万众,在战火中打出一个新中国,却不背枪支,不受军衔。

  大音希声,大道无形,大智之人,不耽于形,不逐于力,不恃于技。

  他们淡淡地生活,静静地思考,执著地进取,直进到智慧高地,自由地驾驭规律,而永葆一种理性的美丽。

  居里夫人就是这样一位挺立在智慧高地的伟人。

(摘自《跨越百年的美丽》,1998年10月22日《光明日报》)

六、艾芙·居里《居里夫人传》(节选)

(一)青年夫妇

  皮埃尔和玛丽的共同生活,在开始时的一些日子是富于诗意的……他们乘着那著名的自行车,在法兰西岛区的路上漫游;用提包上的皮带紧紧地捆了几件衣服和因为那一夏多雨而不得不买的两件树胶长旅行衣。

  他们坐在树林中空地的苔藓上,吃一点面包、干酪、梨、樱桃,当做午餐。

  每晚随便到一个不认识的客店里去住,在那里他们有很浓的热汤,有一间屋子,墙上糊的纸都褪了色,蜡烛照出来的影子在墙上跳舞;他们独处于田野的静夜中,这种寂静并不是真的,时常有远处的犬吠、鸟的低鸣、猫的狂叫和地板的引人注意的叽嘎声冲破这种沉寂。

  若是他们想探查丛林或岩石,他们就暂时中止自行车旅行,而去散一次步。

  皮埃尔极爱乡村,毫无疑问,他的天才是需要这种安静的长途散步的;散步的平均节奏鼓励他作学者的默想。

  只要他一到外面,到了一个花园里,他就不能不动,他不知道如何“休息”;他也不喜欢那种预先定好旅程的规矩旅行,而且他也没有时间观念,为什么应该在白天走路?为什么不应该在夜间走?为什么吃饭的钟点一定不能变动?从童年时期起,皮埃尔就有突然离开的习惯,有时候在清晨出去,有时候在黄昏出去,不知道他三天后才回来,还是一小时后就回来。

  在他那极好的记忆中,还存在着他早年和他的哥哥一起作长途旅行的情形:。

提交信息测一测您提升学历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