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区的发展历史是什么?

作者:郁煦锟时间:2023-07-27 14:11:54

导读:" 苏州工业园区成立于1994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后设立的第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苏州工业园区已经成为中国乃至全球的一座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创新创业中心。以下是关于苏州工业园区发展历史的一些重要里程碑和解决方案:。1.创立和初期发展:"

  苏州工业园区成立于1994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后设立的第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苏州工业园区已经成为中国乃至全球的一座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创新创业中心。

  以下是关于苏州工业园区发展历史的一些重要里程碑和解决方案:。

1.创立和初期发展:

  -1994年苏州工业园区正式成立,迅速吸引了国内外投资者的关注和入驻。

  -解决方案:政府提供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投资环境,吸引了大量的资本和企业进驻园区。

2.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为了提升园区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苏州工业园区将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包括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

  -解决方案: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包括税收优惠、人才引进和科研项目资助等。

3.引进外资和合作项目:

  -苏州工业园区积极引进外资和合作项目,推动国内外企业的技术交流和合作。

  -解决方案:政府提供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便利措施,吸引国内外企业在园区设立研发中心、生产基地和合作项目。

4.人才引进和培养:

  -为了满足园区高新技术产业的需求,苏州工业园区积极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

  -解决方案:政府提供了一系列人才引进和培养的政策和措施,包括高薪聘请、人才住房和子女教育等。

5.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苏州工业园区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努力打造绿色、低碳的产业园区。

  -解决方案:政府推行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促进企业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

  通过以上的解决方案,苏州工业园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

  它不仅成为了中国乃至全球的一座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创新创业中心,也为苏州乃至整个江苏省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未来,苏州工业园区将继续秉承创新、合作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为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做出更大的贡献。

苏州工业区是什么时候设立和开放的

  苏州工业区成立于1994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第在国哗伏家层面上设立的开发区。

  它坐落在江苏省苏州市的吴江区,总面积为288平方公里,告纯是中国最大的工业园区之一。

  袜芦咐。

苏州工业园的发展历程

  作为中新两国政府间重要的合作项目,苏州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一直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高度重视。

  多年来,在中新合作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园区开发建设一直保持着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幅达30%左右,累计上交各类税收近700亿元,创造就业岗位48万个,城镇职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超过3.3万元和1.3万元,率先全面达到江苏省高水平小康考核指标,综合发展指数在国家级开发区名列前茅,并被评为跨国公司眼中综合吸引力最强的中国开发区之一。

  刚刚过去的2007年,园区上下以党的十七大成功召开为动力,按照理事会提出的新定位新要求,始终坚持科学率先和谐发展不动摇,全面推进制造业升级、服务业倍增、科技跨越“三大计划”和新农村建设,区域发展呈现出增长较快、结构优化、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36亿元,增长22%;地方一般预算收入76.3亿元,增长45%;进出口总额567亿美元,增长13%;新增注册外资47.7亿美元、到帐外资18.2亿美元,分别增长24%、14%;城镇职工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9%和13%,经济发展保持了财税增长高于GDP增长,企业利税增长高于产值增长的良好局面。

  目前,园区以约占苏州市3.5%的土地、5%的人口、7%的工业用电量以及1%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和2%的COD排放量,创造了全市15%左右的GDP、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和固定资产投资,25%左右的注册外资、到帐外资和进出口总额,已经成为苏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并得到了中新两国领导人的高度评价。

  吴仪副总理在中新联合协调理事会第九次会议上充分肯定园区“走出了一条科学发展、集约发展、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之路,正在成为先进产业的聚集地、外商投资的密集区和体制机制创新的先行区,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积累了有益经验。

苏州工业园区设计研究院的发展历史

  1994中国-新加坡苏州工业园区启动。巧升

  1995中国著名勘察设计大师时匡与江苏优秀建筑师冯正功联合创办苏州工业园区设计研究院,创办之始秉承国际化建筑事务所模式,致力于苏州工业园区建设。

  1996苏州工业园区设计研究院荣获江苏省CAD示范企业。

  1996承接第一个外资工程设计——狮王啤酒苏州新工厂。

  1997与美国洛瀚公司合作成功完成园区第一座标志性高层建筑-苏州工业园区国际大厦,荣列为亚洲100座优秀建筑之一。

  1998首次在国内引入“邻里中心”的概念,并成功设计园区第一个邻里中心—新城邻里中心。

  相继邻里中心在园区遍地开花。

  借鉴新加坡经验设计完成了园区第一批住宅-----新城花园、沁苑小区,花园式的居住小区成为苏州的一个亮点。

  1999与美国络翰建筑设计事所务合作设计的苏州工业园区第一座高层建筑----国际大厦竣工,成为园区标志性的建筑,我院年底迁入第九层。

  设计完成了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座高层建筑----金融大厦。

  我院设计的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荣获全国第九届优秀工程设计铜奖。

  2000我院的苏州大学王键法学院工程方案获“王嘉廉现代中国建筑设计奖大奖”。星海游泳馆项目获得全国第十届优秀工程设计铜奖;我院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

  2001完成世界五百强之一的德国博世集团在苏州的新建工厂设计,得到博世集团的认可与好评,成为该集团在中国国内的唯一战略合作伙伴。

  2002我院成功改制,由原来国有公司转制为由员工持股的有限责任公司。

  拥有控股与参股公司:苏州工业园区监理有限责任公司、苏州工业园区设计研究院工程公司、境群国际规划设计顾问(苏州)有限公司、苏州工业园区设计研究院装饰有限公司、易道(苏州)设计咨询有限公司、苏州工业园区方元置业有限公司。

  2002年11月18日顺利迁入我院自己设计并拥有产权的位于苏州工业园区苏虹中路393号的新办公大楼,。

  2003设计并完成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在湖东新建筑群中的“置业广场”、“工商大楼”、“公安大楼”等工程。

  2004我院被评为苏州工业园区优秀勘察设计单位。

  与境群公司合作中标完成了苏州大学在园区新校区的规划及建筑方案设计。

  相继由我院闹迅完成了苏大新校区的多项建筑工程设计。

  与澳大利亚JPW建筑设计事务所合作完成园区物流中心大厦的设计。

  2005完成改制后的第一次成功换届;12万平方米的苏州工业园区工业技术学校方案中标及多项施工图项目中标。

  2006我院获得苏州工业园区文明单位称号、苏州工业园区服务行业先进企业、江苏科技咨询协会资格会员并评为先进会员单位、取得AAA级江苏省信誉咨询企业。

  2007我院被评为苏州市全市民营企业“双爱双评”活动先进单位。

  苏州工业园区青少年活动中心方案中标并设计。

  B30商贸中心等项目中标并设计。

  2008我院荣获江苏省勘察设计企业综合实力排名(建筑设计)前十名。

  国家开发银行软件中心方案中标并开始设计。

  完成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的圆融时代广场设计。

  2009我院被江苏省勘察设计协会授予诚信单位。超高层建筑项目圆融星座、狮山广场等项目施工图设计中标。

  2010我院连续六年被评为苏州工业液宽此园区优秀勘察设计单位。

  成立组建“苏州工业园区赛普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成立上海分院。

2011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

苏州工业园综合保税区的发展历程

  1997年8月,苏州工业园区唯亭海关监管点成立,成为全国首批三家直通式陆路口岸之一。

  2000年4月,园区成立了出口加工区A区。

  2002年,苏州工业园区试行“SZV快速通关模式”,将上海的国际机场延伸到了苏州,大大缩短了物流时间,使园区拥有了“虚拟空港”。

  2007年蠢灶苏州工业园区开始实行SZV返程,以“空陆联程”和“陆空联运”两种模式为企业服务。

  苏州工业园区还与太仓港、洋山港进行区港联动,形成了“虚拟海港”。

  “虚拟空港”和“虚拟宽庆海港”的创新彻底解决了园区没有实体海空港的问题。

  2004年,海关总署先后批准在园区设立出口加工区B区和进行全国首家“海关保税物流中心(B型)”试点,海关保税物流中心(B型)的监管模式解决了加工贸易产业链上下游全国间的产品流转问题,结束了相邻企业产品必须“香港一日游”的局面。

  同时,也为园区物流业开展VMI(供应商管理库存模式)和DC(进出口分销模式)提供了可能。

  目前,园区保税物流的业务辐射全国23个省市,服务于区内外2000多家生产企业。

  2006年12月17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同意在苏州工业园区设立“综合保税区”,开展具有保税港区综合保税功能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试点。

  2007年8月28日慎档握,苏州工业园综合保税区通过了海关总署等国家九部委的联合验收并封关运作。

  根据国务院批复,苏州工业园综合保税区“有关税收、外汇政策将按照《国务院关于设立洋山保税港区的批复》的有关规定执行。

  海关比照保税港区的监管办法对其实施监管”。

  这意味着综合保税区除享受“国外货物入区保税、国内货物入区退税、区内交易免税”的政策外,还适用各项保税港区的优惠政策,可以充分发挥区位和政策优势,拓展相关功能。

  目前,综合保税区内可以从事的业务包括:存储进出口货物和其他未办结海关手续的货物;对外贸易,包括国际转口贸易;国际采购、分销和配送;国际中转;检测和售后服务维修;商品展示;研发、加工、制造;港口作业;经海关批准的其他业务。

苏州工业园区的历史文化

  苏州工业园区草鞋山遗址文化堆积层出土的炭化稻谷和李迟炭化纺织物表明,早在6000年以前,园区唯亭境域就有人类从事水稻种植和纺织品生产。

  另有考古哪局李发掘表明,约5000年以前,园区娄葑境域也已经有人类从事农耕活动。

  春秋战国时期,娄葑境域出现过大片的冶炼工场,并聚集了干将、莫耶、欧冶等一批当时中国最杰出的工匠。

  直到明清时期,葑门塘和娄江两岸仍遍布冶坊。

  数千年来,园区境域腊耐的经济都以农业为主,辅以手工业。

  园区境域的农业主要是水稻种植。

  稻农在稻种选择和种植技术方面十分讲究。

苏州工业园区是哪一年开始建设的?近年来苏州市的社会发展取得了哪些成就...

    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键绝扒的合作项目,开创了中外经济技术互利合作的新形式。

  1994年2月11日,国务院下达了《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有关问题的批复》。

  2月26日,李岚清副总理和李光耀资政分别代表中新两国政府在北京签署了合作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的协议。

  同年5月12日,苏州工业园区破土起动。

    苏州工业园区吸收了国内外开发区的成功经验,又有自身的显著特点:第一,它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签署协议兴办的国际合作项目;第二,园区的行政管理由中方全权负责。

  成片开发由中新合资的开发公司负责。

  对外招商引资由中新联合共同负责;第三,国务院同意在苏州工业园区自主地、有选择地借鉴新加坡经济发展和公共管理方面的经验。

    1999年9月14日,中新两国政府联合协调理事会召开了第四次会议,确定了园区今后三年的发展目标:集中建设首期8平方公里,全面建成首期8平方公里的工业区,以及相配套的住宅区。

  同时按照园区发展的总体规划要求,以滚动的方式向前发展,根据市场要求,继续开发2平方公里的工业用地。

  对于未来的发展,双方一致认为,苏州工业园区是中新经济技术合作的重中之重,双方合作框架不变,开发主体合资性质不变,长期发展目标不变,双方合作支持园区发展的承诺不变。

    地处苏州城东金鸡湖畔,行政区域面积288平方千米,下辖三个镇,户籍人口25万。

    1994年2月11日,国务院下达《关于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有关问题的批复》;2月26日,中新两国政府在北京正式签署了合作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的协议;同年5月12日,苏州工业园区破土启动。

    2002年02月23日,经报请省政府批准,苏州市政府同意撤销苏州工业园区斜塘镇,将其原辖区域并入苏州工业园区娄葑镇,实行镇管村体制,镇政府驻娄葑。区划调整后,娄葑镇行政区域面积90.84平方千米,总人口8.04万,辖10个居委会、28个村委会。

    【苏州工业园区2003年区划一览】2003年,辖4个镇;将跨塘镇临湖村划归娄葑镇管辖。

  (**区划名录根据江苏省2003年底村及村以上代码整理。

  **)。

    跨塘镇辖:居委会(桥北、新镇);村委会(蠡塘、娄江、娄东、娄中、湖滨、剑湖、古娄、上楼)。

    唯亭镇辖:居委会(唯亭、亭南、泾巷、东亭家园);村委会(浦田、夷陵山、施家滨、悬珠、阳澄湖)。

    胜浦镇辖:居委会(胜浦镇街道、金苑新村、吴淞新村、园东新村);村委会(金港、金东、吴巷、胜巷、旺坊、南盛)。

    娄葑镇辖:居委会(新苏、葑谊、葑塘、团结、星湾、独墅湖、斜塘);社区居委会(苏安南、苏安北、官渎、东港家怡、东港家乐、金益、莲香);村委会(板阳、洋泾、倪庄、金厍、群力、东旺港、华莲、周葑、宅前、墩头、斜浜、金田、东巷、盛墩、建国、联合、南旺、南夏泾、姚东、西马、田巷、南沙里、临湖)。

    【2004年底】辖4个镇。

  (**此处乡镇面积人口根据江苏省统计年鉴电子版,2004年统计数据。

  **)。

    娄葑镇面积72.56平方千米,人口228728人。

    跨塘镇面积33.59平方千米,人口39751人。

    唯亭镇面积82.15平方千米,人口32171人。

    胜浦镇面积16.20平方千米,人口49266人。

    2005年,根据江苏省政府《关于同意调整苏州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苏政复[2005]33号),苏宏卖州工业园区唯亭镇和跨塘镇实施合并设立唯亭镇。据此唯亭镇将形成115.86平方千米的行政区域,人口5.8万,辖11个居委会、11个村委会。

  在建设小康社会中率先发展

    市第九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苏州波澜壮阔进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建设史,是振奋精神努力实现“两个率先”的奋斗史,更是轰轰烈烈继续在高平台上加快发展的发展史。

  五年来苏州经济发展的一组组掷地有声的数字,令稿昌人振奋,令人自豪。

  细细地解读这些数据,可以真实具体地展示苏州经济发展的亮点和特色,可以深刻地领悟苏州率先发展的时代风采。

  GDP居全国第五位

    “十五”时期,是苏州经济总量和综合实力显著提升、连续跨越大台阶的五年。

  继2002年、2004年苏州的地区生产总值分别跨越2000亿元和3000亿元的台阶后,2005年苏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26亿元,在总量上又跃上了一个新台阶,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GDP达66766元,折合人均超过8000美元。

  短短五年,GDP连续跨越三个千亿元级的大关,年均增长15.5%%,增速比“九五”时期高出3.9个百分点。

  GDP列上海、北京、广州、深圳之后,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5位,比2000年提升了2个位次。

  工业总产值居全国第二位

    “十五”时期,苏州以新型工业化为第一方略,抓住国际制造业转移的大好时机,积极加强“三带”(即沿沪宁线的高新技术产业带、沿长江的基础产业带和沿沪浙的配套制造业产业带)建设;大力推进“两个”计划(即“IT产业倍增计划”和发展规模企业“220计划”),努力打造国际先进制造业基地。

  2005年,工业经济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579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31.1%%;总量继续扩大,工业生产总值跨过万亿元大关,达12123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908亿元,五年间年均分别增长27.3%%和32.8%%。

  苏州的工业总产值列全国最大的工业城市上海之后,位居全国第2位,比2000年提升了4个位次,苏州已经名副其实地成为中国第二大工业城市。

  实际利用外资居全国第二位

    五年来,苏州紧紧抓住中国加入WTO等有利机遇,主动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坚持把开放型经济作为第一性经济来抓,坚持把开发区作为招商引资的重要载体,着力加快5个国家级和10个省级开发区的进一步开发建设和功能的提升,促进全市开放型经济在较高平台上实现量增质升。

  “十五”时期,世界500强跨国公司有107家在苏州投资,累计注册外资570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达到198亿美元,分别为“九五”时期5倍和2.6倍。

  2005年,全市(按原口径统计)实际利用外资60亿美元,仅次于上海位居全国第2位。

  进出口总额居全国第三位

    五年来,苏州积极推进进出口主体、产品、市场和方式的多元化,重视推进大通关和口岸建设,促进进出口贸易继续高位增长。

  “十五”时期,苏州进出口总额和出口总额的年均增幅双双达到47%%以上。

  特别是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其中机电产品出口比重由2000年的59.5%%上升到2005年的81.2%%,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提高了27.5个百分点。

  2005年,苏州进出口总额1405.9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727.7亿美元,进出口总额仅次于上海、深圳居全国第3位,比2000年又提升了1个位次。

  地方财政收入居全国第六位

    五年来,随着全市经济的加快发展、新增长点的大量涌现和企业经济效益的不断提升,加上全市各级充分发挥财政服务于经济、服务于社会的作用,全面推进和深化各项财政体制改革,充分调动各地各部门增收的积极性,从而使全市财政收入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地方财力明显增强,有力地保障了全市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需要,同时对国家的贡献也日益增多。2005年,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718.1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16.8亿元,均比2000年翻了两番,年均增长30%%以上;一般预算收入的总量、增量继续保持全省第一;在全国大中城市的位次由2000年的第9位上升至第6位,显示了苏州雄厚的经济实力。

  民营企业数量居全省第一位

    五年来,苏州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大力推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尤其注重完善所有制结构、发展多种经济成分。

  市委、市政府制定并全面实施《关于促进民营经济腾飞的决定》以及各项配套政策,加强了发展民营经济工作力度,积极营造发展环境,构筑服务平台,为加快民营经济的发展创设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2005年末,全市提前一年完成“民营经济腾飞计划”确定的民营经济注册资本三年翻番的目标。

  全市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总数分别为9.24万户和23.08万户,数量名列全省第一位;注册资本分别为1706亿元和94.6亿元,私营个体经济注册总资本比“九五”期末增长7.6倍;民营企业的税收占全市税收的比重达29.5%%,完成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30%%,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增长极。

  由此,也促进苏州的经济结构发生巨大的变化,开放型经济、民营经济和规模经济三足鼎立的格局基本形成。

  服务业增加值居全省第一位

    五年来,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服务业的发展,制定了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的发展战略,作出了《关于促进服务业跨越发展的决定》,确定了服务业发展的三大重点,明确提出要形成结构优化、特色明显、功能完善、开放度高的服务业体系,使服务业成为“打造苏州起飞的另一翼”。

  在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的鼓励推动下,生产性服务业的领域不断拓展,新兴服务业日益壮大,传统性服务业加快提升。

  2005年全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256.3亿元,位居全省第1位,“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4.8%%。

  五年来,苏州经济发展的速度、质量、效益的确是令人瞩目的。

  苏州以占全国0.46%%的人口、0.09%%的土地面积,创造出了占全国2.2%%的国内生产总值、2.3%%的财政收入、9.9%%的进出口总额和8.5%%的外商直接投资的佳绩。

  虽然数据不能代表苏州经济发展的全部内容,但数据是最有说服力和直截了当的事实。

  上述一组组活生生的数据不仅诠释了苏州过去五年经济发展的辉煌,而且也预示着苏州又一次经济起飞的未来。

提交信息测一测您提升学历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