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上册地理课件有哪些内容?

作者:王骞泽时间:2023-07-18 00:47:20

导读:" 初中七年级上册地理课件有哪些内容?1.介绍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地理学的定义和作用-地球与地图2.探究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的运动和季节变化3.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大气层和气候-水资源和水循环-地球的"

初中七年级上册地理课件有哪些内容?

1.介绍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地理学的定义和作用

-地球与地图

2.探究地球的形状和结构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的内部结构

-地球的运动和季节变化

3.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

-大气层和气候

-水资源和水循环

-地球的地貌和地震

4.研究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人类的居住地和人口分布

-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

-可持续发展和资源利用

5.比较不同地区的地理特点

-中国的地理特点

-世界的地理特点

-不同地区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6.学习地图的使用和分析

-地图的分类和制作

-地图的使用技巧

-地图的信息分析

7.实地考察和地理实践

-考察当地的地理特点和环境问题

-进行地理实验和观察

-参与地理竞赛和活动

8.总结地理知识和能力

-复习和总结地理课程的重点

-进行地理测验和考试

-提升地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是初中七年级上册地理课件的大致内容,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掌握地球的形状和结构,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比较不同地区的地理特点,学习地图的使用和分析,进行实地考察和地理实践,最终提升地理知识和能力。这样的课件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学的知识,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地理《世界的语言和宗教》课件【三篇】

  【#课件#导语】现代教育学提出了计算机辅助教学,这既向广大教师提出了挑战,也给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了现代教学手段。

  在利用课件进行教学时,教学内容要具有直观性,要使媒体内容一目了然,在课堂上常常直接出示本节课的主题,直观性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传承教学资源。

  下面是整理的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地理《世界的语言和宗教》课件,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败裂标:能够运用地图说出世界主要语言的使用地区和三大宗教的分布地区。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学会从图中提取有效的信息,并能举例说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增强民族荣誉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联合国六大工作语言。

    2.世界三大宗教及其建筑。

  【教学难点】

    1.联合国六大工作语言的分布。

    2.世界三大宗教的分布地区。

  教学过程

  【导入】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从《人在囧途》到《泰囧》再到《港囧》,徐铮导演每一部“囧”系列电影的票房成绩都十分傲人。《港囧》上映期间徐铮曾表示,他会延续囧系列搞笑风格,把“囧”做成品牌,他的下一部“囧”系列电影也正在谋划中,可是一些问题始终困扰着徐铮:

  1.跟《泰囧》、《港囧》一样,下一部“囧”系列电影的拍摄地选在哪里?

  2.剧情该怎样编写才会更有趣,也更加真实?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徐峥剧组决定来我们班招募一批对世界各地的语言、宗教等文化比较精通的人进剧组共商事宜。

  活动2【导入】组织教学

    在本节课学习过程中,小组代表每回答正确一个问题,可以得到相应的分数,最终选出得分的小组。

  (设计意图:借生活中学生熟悉的电影及剧组招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通过小组竞选的方式开展课堂教学)

  活动3【讲授】一、世界的语言

  提问:1、假如剧组派你去采访并邀请下列人物来友情客串,你该说什么语言?

  展示人物图片:1奥巴马2齐达内3普京4阿拉伯人5梅西6姚明

  提问:2、联合国的工作语言都有哪些?

    学生回答。

  活动4【活动】合作探究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

  探究步骤:

  1、在“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图的图例中,找出本组语言的代表颜色;

  2、根据颜色在图中找出本组语言的分布范围,并用彩笔在导学案上的“世界轮廓图”中画出该语言的大致分布地区;

    3、参照“世界七大洲和四大洋分布图”,用大洲名称及方位词归纳本组语言的分布地区,完成课本P79表格。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找出六大语言的分布范围,给予学生明确的探究步骤,引导学生将语言的分布范围画在导学案空白图中,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语言分布地区的直观印象。)

  活动5【活动】小组代表展示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

  分小组派学生代表上台展示本组画出的语言的分布地区示意图;

  小组代表结合展示画出的示意图说出本组语言的分布地区;

  教师用投影仪展示六种语言的分布地区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展示,找出六大语言的分布范围,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语言分布地区的记忆。)

  思考:哪种语言使用范围最广?哪种语言使用人数最多?

    过渡:边展示泰囧电影中关于佛教的图片,边提问学生能不能看出泰囧中反映了哪一个宗教哗差的文化?——佛教。

  世界上共有3大宗教,除了佛教以外,还有两个。

  *。

    (设计意图:借泰囧电影中的佛教文化过渡到世界的宗教部分知识的学习,不仅跟课堂导入时的情境相呼应,也可以再次借泰囧电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都有地理知识。)

  活动6【讲授】二、世界的宗教

  播放视频:关于三大宗教的发源地、分布地区、建筑类型及一些习俗的介绍

    学生边看视频,边完成导学案上的表格。

  教师小结:三大宗教的发源地、分布地区、建筑类型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更形象更直观,便于学生记忆这部分知识,比教师一味的灌输效果好。)

  总结:1、世界主要六种语言的分布地区

  2、世界三大宗教的分布地乱枯皮区及建筑特点

  活动7【练习】课堂练习智勇大闯关

  1.选择去教堂结婚的人多信仰()

  A.道教B.佛教C.*教D.伊斯兰教

  2.到西亚、北非去进行国际人道主义援助,会()

  A.法语B.德语C.阿拉伯语D.英语

  3.下列国家中,主要信仰*教的是()

  A.伊拉克B.印度C.英国D.中国

  4.下列国家不是以英语为主的是()

  A.澳大利亚B.美国C.加拿大D.日本

  5.下列语言中不是联合国工作语言的是()

  A.西班牙语B.阿拉伯语C.俄语D.葡萄牙语

  6.发源于阿拉伯半岛的宗教是()

  A.*教B.佛教C.*教D.伊斯兰教

  7.看投影出的人物图片,他们分别信仰什么宗教?

  8.从便于语言交流的角度解释这三部电影分别在中国内地、泰国和中国香港拍摄的原因?

    9.结合“世界语言的分布”,从便于语言交流的角度为下一部“囧”系列电影剧组推荐理想拍摄地。

  闯关形式:学生抢答,教师给小组加分,最后算总分,评选出获胜小组

    (设计意图:借由闯关抢答进行课堂练习,再次活跃课堂气氛,思考题的编排由易到难,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水平,并且第8、9题的设计不仅紧扣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还与本节课一开始创设的“囧”系列电影的情境巧妙的贴合起来,首尾呼应。)

  

【篇二】

  一、教学内容分析:

    世界的语言和宗教是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的第二节。

  通过前三章的学习,学生已经从宏观的角度,对世界有所了解。

  第四章就是在此基础上,认识有关世界“人”的特点,为下学期学习世界分区地理奠定基础。

    课标的要求是:1、运用地图说出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主要分布地区。2、说出世界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区,举例说出不同国家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宗教信仰及文化传统。

    由此可以看出,本课的学习内容比较简单,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二、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的空间思维感还不是很强,通过第一章的学习,只是初步学会了看图的基本方法,还不太熟练,甚至还有一部分学生没学会;二、三章的学习是对学生读图能力的进一步培养;学习第四章时,本学期已接近尾声,学生应比较熟练的掌握读图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所以,本节课的任务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对于这一任务学生是可以比较轻松完成的。

  三、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能力:①运用地图说出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主要分布区;

    ②说出世界三大宗教极其分布地区。

    ③举例说出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

    ④通过读图分析,培养学生的识图、析图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收集资料、运用图表、分析解决问题得出结论,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尊重其他语言。2、使学生正确对待宗教信仰的差别,树立无神论的观念。

    教学重点:①世界上使用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国家和地区;

    ②世界三大宗教及其分布地区。

    教学难点:形成世界主要语言和宗教分布的空间观念。

  四、教学总体设计思路:

    以学生活动为主,培养学生读图、析图以及合作探究能力。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我们与世界各国的交往越来越频繁。为了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往来,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些世界的语言和宗教的有关知识。

    设计意图:直接导入新课。

  新授:

  一、世界的语言

  教师启发:同学们想一想,我们现在正在使用的是什么语言?除了我们使用的语言外,你能说出世界上还有其他什么语言吗?

    学生活动:自由发言列举出知道的语言。

    设计意图:挖掘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激发学习兴趣。

  活动一: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73第1自然段,P74图4.12“不同的语言文字”和阅读材料“世界语言知多少”。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①世界大约有多少种语言?

  ②哪6种语言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语言,也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

  ③哪种语言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④哪种语言是世界上使用较广的语言,也是国际上通用的语言?

    设计意图: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就上述问题以及他们所知道的其他语言,自由发言,相互交流。使学生拓宽和加深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和了解。

    过渡:这些语言都分布在世界哪些地方?请在图上找到。

  活动二:

    学生分组读“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图,完成课后活动题表格。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二、世界三大宗教

    教师:前面我们了解了世界六种主要语言,那么世界上不同语言的人们的宗教信仰有何差异呢?下面我们学习世界三大宗教。

    活动一:交流自己搜集的关于宗教的各种资料,初步了解宗教的有关知识。

    教师通过课件提供有关三大宗教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补充。

    教师:宗教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人们的一种精神寄托,它对人们的生活以及许多国家的历史、文化都有深刻地影响。

  我们对信徒们都应该十分尊重。

  你能说出三大宗教的不同吗?你信仰宗教吗?你周围有信仰宗教的人吗?。

    学生看资料后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了解宗教的产生、影响及区别,尤其是三大宗教的特色建筑。

    活动二:组织学生读世界三大宗教分布图找到其分布地区。

    小结:宗教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民俗、经济、哲理等诸多要素。

  所以,宗教发展到今天,不能简单地视为迷信,而应该看成是一种文化现象、社会现象。

  对信仰宗教的人不能歧视反对,而应尊重信教人的信仰自由,保护宗教。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宗教信仰。

    结束:让学生总结学习的主要内容,并谈谈感想。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始至终做课堂的主人。

 

【篇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世界主要的语言,记住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汉语)和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英语)。

    2.知道世界三大宗教,记住信教人数最多的宗教。

  能力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地区,并能够用表格或其他方式表达出来。

    2.阅读材料,说出世界三大宗教的主要分布地区及他们的建筑特色。

    3.举例说出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

  情感目标

    培养唯物主义观念,理解并尊重宗教信仰的差别。

  教学重难点

    1.知道世界主要的语言,记住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汉语)和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英语)。

    2.知道世界三大宗教,记住信教人数最多的宗教。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我们与世界各国的交往越来越频繁。为了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往来,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些世界的语言和宗教的有关知识。

    设计意图:直接导入新课。

  新授:

  一、世界的语言

  教师启发:同学们想一想,我们现在正在使用的是什么语言?除了我们使用的语言外,你能说出世界上还有其他什么语言吗?

    学生活动:自由发言列举出知道的语言。

    设计意图:挖掘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激发学习兴趣。

  活动一: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73第1自然段,P74图4.12“不同的语言文字”和阅读材料“世界语言知多少”.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①世界大约有多少种语言?

  ②哪6种语言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语言,也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

  ③哪种语言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④哪种语言是世界上使用较广的语言,也是国际上通用的语言?

    设计意图: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就上述问题以及他们所知道的其他语言,自由发言,相互交流。使学生拓宽和加深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和了解。

    过渡:这些语言都分布在世界哪些地方?请在图上找到。

  活动二:

    学生分组读“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图,完成课后活动题表格。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二、世界三大宗教

    教师:前面我们了解了世界六种主要语言,那么世界上不同语言的人们的宗教信仰有何差异呢?下面我们学习世界三大宗教。

    活动一:交流自己搜集的关于宗教的各种资料,初步了解宗教的有关知识。

    教师通过课件提供有关三大宗教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补充。

    教师:宗教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人们的一种精神寄托,它对人们的生活以及许多国家的历史、文化都有深刻地影响。

  我们对信徒们都应该十分尊重。

  你能说出三大宗教的不同吗?你信仰宗教吗?你周围有信仰宗教的人吗?。

    学生看资料后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了解宗教的产生、影响及区别,尤其是三大宗教的特色建筑。

    活动二:组织学生读世界三大宗教分布图找到其分布地区。

    小结:宗教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民俗、经济、哲理等诸多要素。

  所以,宗教发展到今天,不能简单地视为迷信,而应该看成是一种文化现象、社会现象。

  对信仰宗教的人不能歧视反对,而应尊重信教人的信仰自由,保护宗教。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宗教信仰。

    结束:让学生总结学习的主要内容,并谈谈感想。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始至终做课堂的主人。

七年级地理课件

    七年级的地理课件应该要怎么进行制定才能更好地提升地理教育质量呢?下面是我推荐给大家的七年级地理课件,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七年级地理课件【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地球的形状、大小及经纬度的划分。

    2.学会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3.通过对地球形态认识过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类对事情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求科学奥秘的志趣。

  教学重点

    地球的形状、大小及经纬度的划分。

  教学难点

    地球上经纬度的划分。

  教学方法

    谈话法和讲授法。

  教学媒体

  教学挂图、地球仪和学生用小型地球仪,自制投影片: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线和经度与东西半球的划分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人类居住和生活在地球上,但是,地球的形状是个什么样的,地球有多大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些知识.

  【板书】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读一读”,思考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历了几个阶段?举出生活中的实例,来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学生活动。

    【教师指导】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地球的认识愈来愈正确。

  特别是通过人造地球卫星的精确测量,发现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圆形球体。

  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中的“地球的半径和赤道周长”图,计算极半径比赤道半径少多少千米?如果我们将地球缩小到地球仪那么大小,这个差值还有多少?。

    学生活动:经过计算得出,极半径比赤道半径少21米,如果缩小到地球仪那么大小时这个差别几乎就看不出来了。因为差别很小,通常人们仍将地球看成圆球体。

  【板书】 1地球是一个十分接近圆球体的不规则球体

    运用课本的“地球的半径和赤道周长”图,让学生观察地球的赤道半径、极半径,并计算地球的平均半径,运用地球的赤道半径,计算赤道的周长,它约为4万千米。

    【板书】 2赤道半径、极半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我们知道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再来观察地球仪,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比例缩小而制作的地球的模型。

  【板书】 二、地球仪----地球的模型

  【提问讨论】(1)地球仪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

  (2)地球仪的球面上有那些地理事物?

    (3)在地球仪上找到南北极点。

  (4)南北极点是如何确定的?

  学生活动并回答问题:

    (1)地球仪由底座、固定架、旋转轴和球面共同组成。

    (2)球面上绘着地图,地图上标有南北极和经纬度,颜色、符号、文字、表示陆地、山脉、河流、海洋、湖泊等地理事物。

    (3)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

    (4)指向北极星附近(即北方)的一点为北极;与北极相反一点为南极。

  【板书】 三、地轴和两极

    【教师演示】 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指导学生转动自己的小型地球仪,让学生领会“一轴两点”并领会地球上东西方向的确定。

  【板书】 四、经线和纬线

  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提问:

  (1)地球仪上连接南北极的线称为什么线?(经线)在地球仪上沿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称为什么线?(纬线)

  (2)观察地球仪,经线和纬线,哪个是半圆,哪个是圆?

  (3)所有经线长度是否相等?所有纬线长度是否相等?

  (4)纬线自成纬线圈,那么,经线如何组成一个经线圈?

  (5)经线和纬线各指示什么方向?

    学生小组讨论以后,代表发言,全班总结。

  【板书】 五、经度和纬度

    继续观察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上有多少条经线?学生说有无数条。为了区别出每一条经线,人们给经线规定了不同的度数,即经度。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找到0度和180度经线,由0度经线向东西各划分出180度。

  分别称为东经度和西经度。

  观察0度和180度经线组成的经线圈同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经线组成的经线圈,哪一个经线圈穿过的陆地面积大?哪一个小?(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线组成的经线圈穿过的陆地面积小)。

    【教师讲解】 国际上习惯用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组成的经线圈,将地球分成东西两个半球。

    学生活动:观察地球仪,找到赤道,由赤道向南向北各划分90度,分别成为南纬和北纬。

  观察课本“低、中、高纬度的划分”图,说出它们各自所占的纬度范围。

  根据自己学校所在的纬度,说出它大致位于哪个纬度带。

  观察课本“南、北半球的划分”图和“东、西半球的划分”图,南、北美洲和南极洲在哪个半球?亚洲主要在哪个半球?南北半球中哪个半球的陆地面积大?东西半球中哪个半球的海洋面积大?。

  七年级地理课件【2】

  海陆的变迁

  一、学习和导学目标

    1、知识积累与疏导:知道地球表面的海陆变迁和大陆漂移、板块运动的基本观点,了解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2、技能掌握与指导:运用地图说明大陆漂移、板块运动的基本观点和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规律。

    3、智能提高与训导:通过教材的组图和资料补充,从中领悟到科学的探究思路和方法。

    4、情意修炼与开导:通过课堂活动,用实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探究兴趣。

    5、观念确认与引导:通过了解大陆漂移——板块运动学说的发展过程,使学生得到一次科学史教育及科学兴趣、科学方法和探究精神的培养。

  二、障碍与生成关注

    学生对大陆漂移——板块运动学说的基本观点,和对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规律的理解不深,感性认识不多,教者应通过引导或多媒体课件演示帮助学生理解。

  三、学程与导程活动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收集有关海陆变迁的资料。

  (一)、创设场景引出问题

    用南通由海成陆的实例引出问题。

    (从当地由海成陆的实例引出问题,不仅使学生感到好奇,也为今后学习平原的形成和乡土地理埋下伏笔。

  学生通过思考产生疑问,进而引出“沧海桑田”海陆变迁的话题。

  这就形成了教学的问题场。

  )。

  (二)、阅读教材自主学习

  1、“沧海桑田”原为什么意思?

    原意为海陆的变更,后人用此成语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2、学生活动1:看教材图2.10——图2.12分别反映了哪些地理现象?

  从阅读材料和图2.18魏格纳与大陆漂移说的故事中,我们得到了什么启示?

    对学生的科学史和科学观教育及科学兴趣和探究精神的培养,应在教学中给予充重视。

    (图表及文字材料是教学资源,也是教学媒体。

  利用好这些资源进行教学活动,这是教学情景场的主要表现形式。

  )。

  (三)、合作学习加深理解

  地球上的海陆轮廓是怎么形成的?

    学生活动2:参考教材和课外知识分小组讨论,找出(1)科学依据(2)科学理论,用自己的语言叙述。

    (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了解海陆变迁的发现过程,从中领悟到科学的探究思路和方法。认识科学成果的形成是科学家们不断进行科学探究的结果,形成教学问题场与教学情景场的叠加)

  (四)、看图释文形成概念

  学生活动3:看图2.19——图2.24说出六大板块的分布、板块运动、山系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规律和一些地形的成因

    (教师进一步引导,深化教学情景,促使学生自然而然的进入教学的情境场。

  这给学生一个很好的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学生的思维活动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强化,形成个体意境场,这为下面的探究活动创设了因人而宜的个体意向,形成了个体意向场。

  )。

  四、笔记与板书提纲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

  不变的(错误)

  1.地壳的变动

  一、海陆的分布

  2.海面的升降

  变化的——“沧海桑田”海陆变迁

  3.人类的活动

  4.其他的原因

  二、偶然的发现伟大的假说

  1、大陆漂移——板块运动

  2、六大板块与山系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五、练习与拓展选题

  单项选择题

  1.喜马拉雅山中有海洋生物的化石,说明()

  A.喜马拉雅山原来是海洋岛屿上的山脉

  B.喜马拉雅山所在地区原来是一片汪洋

  C.海洋生物原来生活在山上

  D.有人将海洋生物带到了山上

  2.几乎全部位于海洋中的板块是()

  A.印度洋板块B.太平洋板块

  C.南极洲板块D美洲板块

  .3.喜马拉雅山脉是由亚欧板块与()板块挤压而成的()

  A.印度洋板块B.太平洋板块

  C.非洲板块D.亚欧板块

  4.板块张裂的地方常形成()

  A.裂谷B.岛弧C.海沟D.海岸山脉

  5.冰雪覆盖的南极洲分布有巨大的煤田,这说明()

  A.南极地区好久以前,气候非常暖湿

  B.南极大陆原来处在暖湿的低纬,并形成了煤,大陆漂移带到今天的位置C.该地的煤不是由森林演变而成的

  D.南极大陆总体上向低纬漂移了

  6.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引起的()

  A.地球公转B.地球自转C.板块运动D.海水运动

    探究活动:除了今天课堂上了解到的海陆变迁实例举证外,课外还能找到哪些海陆变迁、地形变化的例证?请整理好有关资料后,在班上讨论交流。

    (学生通过对地球表面海陆变迁和大陆漂移、板块运动的学习,初步建立起了个体意向场,其中包括解决问题的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的态度方法、解决问题的情感和价值判断,可以实现新课标的三维目标。)

  六、个别与重点辅导

  学生名单略

  七、反思与点评记录

    本课使学生初步了解了海陆变迁的科学依据和科学理论的基本观点,使学生初步懂得了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对学生的科学史和科学观教育及科学兴趣和探究精神的培养,具有很高的价值。

    整个学教过程注意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习惯,同时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于此。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课件

    导语:湘教版七年级地理课件怎么写?以下是我精心为大家整理的有关湘教版七年级地理课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课件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

    1.以风车而著名的国家是荷兰。

    2.阿拉伯人的传统服装多是身穿白色长袍,头戴头巾,这种打扮的原因是反射阳光、抵挡风沙。

    3.地平面上有东(E)、西(W)、南(S)、北(N)四个基本方向,在此基础悄厅告上,又分出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共八个方向。

    4.在没有方向标的地图上,要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定方向。

    5.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6.比例尺分为数值比例尺、线段比例尺、文字比例尺。

    7.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略。

    8.地图的三要素是比例尺、方向、注记和图例。

    9.收集地理信息的途径:①查阅地理辞书;②咨询有关人士;③上网查阅资料等。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

    10.经过测量,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11.曾经对地球形状的两种说法是“盖天说”和“浑天说”。

    12.麦哲伦环球路线是西班牙→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西班牙。

    13.地球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半径是6371千米;赤道周长是4万千米。

    14.地球仪: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后,制作成地球模型,是学习伏轿地理的重要工具之一。

    15.地球的自转方向是由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方向旋转。

    16.赤道和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叫纬线。

    17.赤道的纬度是0°,赤道以北称北纬,以南称南纬,北纬和南纬各有90°。

    18.北极和南极分别是北纬90°写作(90°N)和南纬90°写作(90°S)。

    19.人们规定,0°~30°为启明低纬度区,30°~60°为中纬度区,60°~90°为高纬度区。

    20.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是赤道。

    21.连接南、北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叫做经线。

    22.经度的起点是本初子午线,或者称0°经线,东、西经最大度数为180°。

    23.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为20°W和160°E。

    24.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

    25.人们通常用“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粗略说明全球陆地和海洋面积的比例【海洋实际占71%,陆地实际占29%】。

    26.面积广大的陆地叫做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做岛屿;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成大洲。

    27.全世界共有7个大洲,分别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七大洲面积大小排序(由大到小)的顺口溜:亚非北美南;南极欧大洋】。

    28.南极洲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29.各个大洲的面积:【亚洲:4400万平方千米;非洲:3000万平方千米;北美洲:2400万平方千米;南美洲:1800万平方千米;南极洲:1400万平方千米;欧洲:1000万平方千米;大洋洲:900万平方千米】。

    30.各个大洲的分界线:【亚洲和欧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黑海、里海;亚洲和非洲: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亚洲和北美洲:白令海峡;南美洲和北美洲: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31.太平洋跨越南北两个半球,约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一半,在四大洋中最大、最深,岛屿也最多。

    32.大西洋跨越南北两个半球,形状略呈“S”形,是世界第二大洋。

    33.印度洋大部分位于南半球,是世界第三大洋。

    34.北冰洋是四大洋中最小、最浅的大洋。

    35.北冰洋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洋。

  36.看图填空:(填写代号及名称)

  ①赤道穿过的洲有②南美洲、③非洲、⑤亚洲、⑥大洋州

  ②赤道穿过哪些洲的大陆?②南美洲、③非洲

  ③太平洋沿岸的洲有①北美洲②南美洲⑤亚洲⑥大洋州⑦南极洲

  大西洋沿岸的洲有①北美洲②南美洲③非洲④欧洲⑦南极洲

  ④南极洲被哪些大洋包围?B大西洋C太平洋D印度洋

  ⑤主要位于西半球的洲有①北美洲②南美洲

    37.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

    38.地形类型有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39.地形图上用海拔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40.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特点是:地面起伏小;不同点是: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而高原海拔较高,边缘比较陡峻。

    41.山地和丘陵的共同特点是:地面崎岖不平;不同点是:山地较高,海拔多在500米以上,坡度较陡,沟谷较深;而丘陵较低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

    42.盆地四周多被山地和高原环绕,中部相对低平。

    43.海底地形:【大陆架:陆地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坡度较缓,水深一般在200米以内;大陆坡:大陆架向外倾斜的陡坡,水深急剧增至数千米;大洋中脊:大洋中海底诞生的地方,火山活动比较强烈;海沟:海洋底部最深的地方,最大水深可达1万多米。】

    44.原始地球有一整块大陆,称为“泛大陆”。

    45.地球由六大板块组成即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46.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

    47.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处有张裂拉伸、碰撞挤压。

    48.板块与板块交接处会产生火山与地震。

    49.世界上的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大全

  本文整理了初一地理知识点,希望对你的地理学习有所帮助。

地理知识点

一、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

  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

  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

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

4.地球的运动

①地球运动绕什么转方向周期产生的自然现象

自转地轴自西向东约24小时昼夜交替

公转太阳自西向东一年形成四季

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

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

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

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

  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5.地图

  ①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②比例尺类型:线段比例尺、数字比例尺

  ③比例尺大小的则档判断: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

④大比例尺,表示范围小,表示内容详(如东台市地图)

小比例尺,表示范围大,表示内容略(如江苏省地图)

  ⑤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

  将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用等高线可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1.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北冰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但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南极洲)

  2.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3.半岛是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4.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5.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6.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

  7.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8.六大板块示意图参看课本第37页。

  9.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带。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P42)

二者差别: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1.天气孙滚乱有两个重要特点: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2.风向及风力参见课本第45页图3.4。

3.气温及其分布

  ①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②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备兆高,1月最低。

  一年中,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低,1月最高。

  ③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④据观测,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⑤用等温线图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

4.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①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降水的主要形式是降雨。

  雾、露不是降水。

  ②由赤道往两极,总的趋势是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③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④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⑤用等降水量线图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⑥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⑦通常情况下,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世界的气候

  ①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②世界气候分布图参见课本第58页。

  ③赤道附近(热带雨林气候);两极地区(寒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热带沙漠气候);中纬度内陆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热带雨林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多雨;地中海气候特点:高温时期少雨,低温时期多雨。

  ⑤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也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⑥《地理图册》中的有关本节内容。

河流知识点

  以上就是初一地理知识点,感谢阅读。

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点

  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有哪些?其实,要想学好地理,除了在课堂上认真背诵外,最重要的是要遵循好的学习方法。一起来看看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欢迎查阅!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1.以风车而的国家是荷兰。

  2.阿拉伯人的传统服装多是身穿白色长袍,头戴头巾,这种打扮的原因是反射阳光、抵挡风沙。

  3.地平面上有东(E)、西(W)、南(S)、北(N)四个基本方向,在此基础上,又分出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共八个方向。

  4.在没有方向标的地图上,要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定方向。

  5.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6.比例尺分为数值比例尺、线段比例尺、文字比例尺。

  7.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略。

  8.地图的三要素是比例尺、方向、注记和图例。

  9.收集地理信息的途径:①查阅地理辞书;②咨询有关人士;③上网查阅资料等。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1、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仅占29%。“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2、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

  3、地球的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4、面积的大洲是亚洲;面积最小的大洲是大洋早脊洲。

  5、面积的大洋是太平洋;面积最小的大洋是北冰洋。

  6、北美洲的格陵兰岛是面积的岛屿。

  7、赤道横穿过非洲和南美洲大陆。

  8、巴拿马运河划分南美洲和北美洲;苏伊士运河划分亚洲和非洲;白令海峡划分亚洲和北美洲;丹麦海峡划分欧洲和北美洲;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家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

第二节海路的变迁

  1、海路变迁的主要原因:地壳的变动、海平面的升降和人类的活动(如:填海造陆)。

  2、大陆漂移说是由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

  3、地球表层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4、板块间的基本运动方式:张裂拉伸和碰撞挤压。

  5、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多火山和地震。

  6、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地带和阿尔卑斯山-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带。

  7、亚洲和非洲之间的红海在不断扩张。有人预言,几千万年后,红海将成为新的大洋。

  8、欧洲和非洲之间的地中海在不断缩小。有人预言,几千万年后,地中梁睁袜海将会消失。

  9、喜马拉雅山是由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1、天气的特点:时间短、经常变化。

  2、人们经常用阴晴、风雨、冷热等来描述天气。

  3、天空布满云时,为“阴天”;当天空无云或云很少时,为“晴天”。

  4、风向是风的来向;风力是风的强弱,共分13级。级数越大,风力越强。

  5、降水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

  6、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

  7、清新的空气,污染指数小;污浊的空气,污染指数大。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1、气温年较差:一年内的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

  2、能绘制气温曲线图。

  3、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相等。

4、气温的分布:(1)不同纬度地区: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2)同橡激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3)山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0C。

  5、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由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6、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等。

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1、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2、降水的主要形式是降雨。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是雨量器。

  3、能绘制降水量柱状图。

4、降水的分布:A、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B、温带地区,大陆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

  5、影响降水分布的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等。

第四节世界的气候

  1、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其特点:时间长、变化不大。

2、几种气候类型的特点:A、热带草原气候:湿季草木茂盛,干季高原枯黄;

B、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C、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D、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少雨;E、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

  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等。

  4、热带种植水稻一年能收获三次;_带一年可以收获两次;温带一年只能收获一次。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

  1、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大于0,表示人口增加;小于0,表示人口减少;等于0,表示人口既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

  2、人口密度: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人口密度=总人口数÷总面积。

  3、人口稠密地区:亚洲的东南部、欧洲西部以及北美洲东南部等中低纬度沿海平原地区。

  4、人口稀疏地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和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5、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6、人口过少带来的问题: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等。

  7、白种人:主要分布在欧洲;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亚洲;黑种人:主要分布在非洲。

  8、汉语是世界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9、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是世界上的主要语言,也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

  10、_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形成于亚洲西部,其代表性建筑物是教堂。

  11、伊斯兰教产生于阿拉伯半岛,在中国又称为回教或清真教,其教徒称为穆斯林,代表性建筑物是清真寺。

  12、佛教创始于印度,现在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其代表性建筑物是佛堂。

  13、乡村和城市统称为聚落。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14、东南亚的高架屋;西亚地区的房屋墙厚、窗小;北极地区因纽特人的冰屋;黄土高原的窑洞;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竹楼。

【第五章发展与合作】

  1、从陆地面积看,俄罗斯1707万KM2、加拿大997万KM2、中国960万KM2、美国937万KM2、巴西854万KM2、澳大利亚769万KM2。

  2、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把世界上的国家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3、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

  4、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5、南北对话: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

  6、南南合作: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

7、联合国是世界的国际组织,其基本宗旨是“促进国家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初一上册地理16个地理口诀

1.经纬线特点

  南北为经线,相对成等圈。

  长度都相等,形状是半圆。

  东西为纬线,独成平行圈。

  长度不相等,形状是圆圈。

  赤道为最长,两极化为点。

地球形状大小

  地球是个大球体,面积5.1亿平方千。

  半径六千三百七十一,赤道周长约四万。

地轴:地球的自转轴

  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赤道是的纬线圈。

  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2.经纬度判定

  向北增大是北纬,向南增大是南纬。

  向西增大是西经,向东增大是东经。

判断好后添字母,东E西W北N南S

3.东西南北半球的划分

西经二十度,东经一百六,

  一刀切下去,东西两半球。

南北半球分,赤道零纬度,

  北纬是北球,南纬是南球。

4.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

地球自转,昼夜更替,时间差异

  绕日公转,四季出现,五带划分。

  自西向东,方向不变,北逆南顺。

  自转一日,公转一年。自转中心,

  地球地轴。公转中心,就是太阳。

地球公转示意图

  地球公转示意图,时间一定要牢记。

  两至日期二十二,两分日期减加一。

  冬至阳光射南回,昼短夜长北极夜。

夏至太阳射北回,昼长夜短北极昼

  春分秋分射赤道,全球昼夜一样长。

初一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一、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

  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

  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

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

4.地球的运动

①地球运动绕什么转方向周期产生的自然现象

自转地轴自西向东约24小时昼夜交替

公转太阳自西向东一年形成四季

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

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

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

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

  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5.地图

  ①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②比例尺类型:线段比例尺、数字比例尺

  ③比例尺大小的判断: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

④大比例尺,表示范围小,表示内容详(如东台市地图)

小比例尺,表示范围大,表示内容略(如江苏省地图)

  ⑤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

  将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用等高线可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点相关文章: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知识点归纳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整理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新总结

7年级地理上知识点归纳

    学会从生活中学习七年级地理,结合生活常识学习地理多看国家地理杂志和有关地理的节目,多去旅游。

  热爱生活,把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与地理知识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再回过头看看你的地理课本,SOEASY。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编的7年级上地理知识点归纳,大家快来看看吧。

  7年级地理上知识点归纳1-2章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1、地球是一个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的球体。

    2、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指示东西方向。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3、0度纬线是赤道;0度经线是本初子午线。地球仪上只有一条0度纬线、0度经线和180度经线。

    4、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5、地球仪上能画出无数条经线和纬线。

    6、0度经线以西称西经,用“W”表示;0度经线以东称东经,用“E”表示。

    7、如果所画的经纬网图没有0度经线或者是180度经线,就看度数,度数向东增大的为东经,向西增大的为西经。

    8、在以南极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度数顺时针增大的是东经,逆时针增大的为西经;在以北极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则相反。

    9、赤道以北称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称南纬,用“S”表示。

    10、如果所画的经纬网图没有0度纬线,就看度数,度数向南增大的为南纬,向北增大的为北纬。

    11、在以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判断南北纬要用以下规律:以南极为中心的,纬度是南纬;以北极为中心的,纬度是北纬。

    12、0度(赤道)划分南北半球;200W、1600E划分东西半球。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1、地球绕地轴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约为24小时。

    2、地球自转产生的自然现象:昼夜交替、时间差异。

    3、地球绕太阳旋转,叫做地球的公转。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是一年。

    4、地球公转产生的自然现象:形成四季和五带。

  第三节地图

    1、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1)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A、比例尺的三种形式:线段式、数字式和文字式。

  B、比较比例尺的大小:把比例尺化成分数比较,分母大的比例尺反而小,分母小的比例尺反而大;

    C、大比例尺表示的范围小,表示的内容详细;小比例尺表示的范围大,表示的内容简略。

  (2)方向:A、利用指向标定方向:指向标指向北方;

  B、利用经纬网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C、无指向标、无经纬网的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熟记一些常用的图例符号。

    3、海拔: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4、相对高度:两地之间的垂直距离。

    5、等高线:海拔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线。

  6、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坡度陡缓的判断:等高线密集,坡度陡峭;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

  (2)山体不同部位的判读:A、山顶:闭合等高线的中心;B、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

    C、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凸;D、鞍部:两个山顶之间;E、陡崖:等高线重叠。

    (3)几种陆地基本地形的判读:A、盆地:四周高,中间低。

  B、山地:海拔高,地面起伏大;C、丘陵:海拔较高,地面起伏较大;

    D、高原:边缘陡峭,地面坦荡;E、平原:海拔低,地面平坦。

    7、分层设色地形图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出地面的高低形态和海底的起伏状况。

    8、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黄顷族色表示山地。

    9、地形剖面图:可以更直观地表示雀信弊地形的高低起伏。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1、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仅占29%。“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2、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

    3、地球的坦没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4、面积最大的大洲是亚洲;面积最小的大洲是大洋洲。

    5、面积最大的大洋是太平洋;面积最小的大洋是北冰洋。

    6、北美洲的格陵兰岛是面积最大的岛屿。

    7、赤道横穿过非洲和南美洲大陆。

    8、巴拿马运河划分南美洲和北美洲;苏伊士运河划分亚洲和非洲;白令海峡划分亚洲和北美洲;丹麦海峡划分欧洲和北美洲;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家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

  第二节海路的变迁

    1、海路变迁的主要原因:地壳的变动、海平面的升降和人类的活动(如:填海造陆)。

    2、大陆漂移说是由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

    3、地球表层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4、板块间的基本运动方式:张裂拉伸和碰撞挤压。

    5、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多火山和地震。

    6、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地带和阿尔卑斯山-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带。

    7、亚洲和非洲之间的红海在不断扩张。有人预言,几千万年后,红海将成为新的大洋。

    8、欧洲和非洲之间的地中海在不断缩小。有人预言,几千万年后,地中海将会消失。

    9、喜马拉雅山是由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7年级地理上知识点归纳3-4章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1、天气的特点:时间短、经常变化。

    2、人们经常用阴晴、风雨、冷热等来描述天气。

    3、天空布满云时,为“阴天”;当天空无云或云很少时,为“晴天”。

    4、风向是风的来向;风力是风的强弱,共分13级。级数越大,风力越强。

    5、降水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

    6、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

    7、清新的空气,污染指数小;污浊的空气,污染指数大。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1、气温年较差:一年内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

    2、能绘制气温曲线图。

    3、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相等。

  4、气温的分布:(1)不同纬度地区: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2)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3)山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0C。

    5、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由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6、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等。

提交信息测一测您提升学历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