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必修1所有公式及推论的推论过程是什么?

作者:甘轩涵时间:2023-07-18 00:48:49

导读:" 高一物理必修1涵盖了多个重要的物理概念和公式。下面是对这些公式及其推论进行的简要介绍:1.动力学-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无外力作用下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惯性保持不变。-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牛顿第三定"

  高一物理必修1涵盖了多个重要的物理概念和公式。下面是对这些公式及其推论进行的简要介绍:

1.动力学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无外力作用下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惯性保持不变。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与物体对它作用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动能和功

  -动能定理:物体的动能等于物体所受的净功。

  -功:力对物体的做功,功等于力与物体位移的乘积。

3.万有引力和行星运动

  -万有引力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行星运动: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是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4.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

  -位移:物体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的距离和方向。

  -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变化量。

  -加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

  -位移-时间图和速度-时间图:通过绘制物体的位移和时间、速度和时间的图表,可以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

5.力和弹簧

  -弹簧的胡克定律:弹簧的伸长或压缩与外力的大小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无关。

  -弹力和重力:物体受到的弹力和重力是相互作用力。

6.惯性和摩擦力

  -惯性和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与表面之间的粗糙程度有关。

  -静摩擦力:静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与表面之间的粗糙程度有关,当物体开始滑动时,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滑动摩擦力。

  以上是高一物理必修1中的一些重要公式及其推论。

  这些公式和推论可以用来解释和预测物体的运动和相互作用。

  通过理解和应用这些公式和推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理现象和问题。

高一物理第一章所有公式和比例式及推算过程

高一物理所有公式

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 Vo)/24.末速度Vt=Vo 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 Vt2)/2]1/26.位移s=V平t=Vot 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F2)

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

F=(F12 F22 2F1F2cosα)1/2(余弦定理)F1⊥F2时:F=(F12 F22)1/2

3.合力大小范围:|F1-F2|≤F≤|F1 F2|

4.力的正交分Fx=Fcosβ,Fy=Fsinβ(β为合力与x轴之间的夹角tgβ=Fy/Fx)

注:(1)力(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

(3)除公式法外,也大蚂可用作图法求解,此时要选择标度,严格作图;

(4)F1与F2的值一定时,F1与F2的夹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

(5)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线取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力的方向,化简为代数运算.

四、动力学(运动和力)

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

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

4.共点力歼仿梁的氏运平衡F合=0,推广{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

5.超重:FN>G,失重:FN

高一物理必修一所有公式有哪些?

内容如下: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 Vo)/2。

  4、末速度Vt=Vo 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 Vt^2)/2]1/2。

  6、位移S=V平t=Vot 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腔巧)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ΔS为相邻连续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物理高一必修一知识点有:

  1、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都是相对于参考系在而言的。

  2、质点是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是科学的抽象。

  3、同一物体,有时可看成质点,有时不能.当物体本身的大小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不能忽略时敬局,不能把物体看做质点,反之,则可以。

  4、不能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为标准来判断物体是否可以看做质点,亮圆让关键要看所研究问题的性质。

  5、时刻是指某一瞬间,用时间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它与状态量相对应;时间是指起始时刻到终止时刻之间的间隔,用时间轴上的一段线段来表示,它与过程量相对应。

求高一物理必修(1)一二章的公式及推论的推论过程,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Vo2=2as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4.末速度Vt=Voat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6.位移s=V平t=Votat2/2=Vt/2t7.加速度a=(Vt-Vo)/t{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8.实验用推论Δs=aT2{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2)自由落体运动1.初速度Vo=02.末速度Vt=gt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3)竖直上抛运动1.位移s=Vot-gt2/22.末速度Vt=Vo-gt(g=9.8m/s2≈10m/s2)3.有用推论Vt2-Vo2=-2gs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Vo/g(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求物理高中必修一第一单元运动和速度的全部公式及推导过程。

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 Vo)/24.末速度Vt=Vo 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 Vt^2)/2]1/26.位移S=V平t=Vot 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ΔS为相邻连续相等时间(很非常宝贵)(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Vo):m/s

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

时间(很非常宝贵)(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了解。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点(不多的意思)大了解。

  (3)a=(Vt-Vo)/t只是就这样量度式,不是决定式了解。

  (4)其它:质点/位移跟路程/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

2)自由落体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2gh

  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地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度直线运动规律了解。

  (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了解。

3)竖直上抛

1.位移S=Vot-gt^2/22.末速度Vt=Vo-gt(g=9.8≈10m/s2)

3.有用推论Vt^2–Vo^2=-2gS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很非常宝贵)t=2Vo/g(从抛出落回原位置地时间(很非常宝贵))

  注:(1)全过程处差岁友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了解。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了解。

  (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就像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了解。

二、质点地运动(2)----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1)平抛运动

1.水平方向速度Vx=Vo2.竖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Sx=Vot4.竖直方向位移(Sy)=gt^2/2

5.运动时间(很非常宝贵)t=(2S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

6.合速度Vt=(Vx^2 Vy^2)1/2=[Vo^2 (gt)^2]1/2

合速度方虚槐向与水平夹角β:tgβ=Vy/Vx=gt/Vo

7.合位移S=(Sx^2 Sy^2)1/2,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tgα=Sy/Sx=gt/2Vo

  注:(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地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地自由落体运动地合成了解。

  (2)运动雀森时间(很非常宝贵)由下落高度h(S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了解。

  (3)θ与β地关系为tgβ=2tgα了解。

  (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很非常宝贵)t是解题关键了解。

  (5)曲线运动地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了解。

2)匀速圆周运动

1.线速度V=s/t=2πR/T2.角速度ω=Φ/t=2π/T=2πf

3.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4.向心力F心=Mv^2/R=mω^2*R=m(2π/T)^2*R

5.周期与频率T=1/f6.角速度与线速度地关系V=ωR

7.角速度与转速地关系ω=2πn(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

8.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弧长(S):米(m)角度(Φ):弧度(rad)频率(f):赫(Hz)

周期(T):秒(s)转速(n):r/s半径(R):米(m)线速度(V):m/s

角速度(ω):rad/s向心加速度:m/s2

  注:(1)向心力行的意思可以由具体某个力提供,也行的意思可以由合力提供,还行的意思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了解。(2)做匀速度圆周运动地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变速度地方向,不改变速度地大小,因此物体地动能保持不变,但动量不断改变了解。

高一物理必修一中的所有公式及其推导公式

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V0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 Vo)/2

4.末速度V=Vo 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_o2 V_t2)/2]1/2

6.位移S=V平t=Vot at2/2=Vt/2t

  7.加速度a=(V_t-V_o)/t以V_o为正方向,a与V_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ΔS为相邻连续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V_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

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

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_t-V_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

2)自由落体

1.初速度V_o=02.末速度V_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_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

  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度直线运动规律。

  (2)a=g=9.8≈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

1.位移S=V_ot–gt2/22.末速度V_t=V_o–gt(g=9.8≈10m/s2)

3.有用推论V_t2-V_o2=-2gS4.上升最大高度H_max=V_o2/(2g)(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_o/g(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液型拆值。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平抛运动

1.水平方向速度V_x=V_o2.竖直方向速度V_y=gt

3.水平方向位移S_x=V_ot4.竖直方向位移S_y=gt2/2

5.运动时间t=(2S_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

6.合速度V_t=(V_x2 V_y2)1/2=[V_o2 (gt)2]1/2

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tgβ=V_y/V_x=gt/V_o

7.合位移S=(S_x2 S_y2)1/2,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tgα=S_y/S_x=gt/(2V_o)

  注:(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

  (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S_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

  (3)θ与β的关系为tgβ=2tgα。

  (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

  (5)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2)匀速圆周运动

1.线速度V=s/t=2πR/T2.角速度ω=Φ/t=2π/T=2πf

3.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4.向心力F心=mV2/R=mω2R=m(2π/T)2R

5.周期与频率T=1/f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

7.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

8.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弧长(S):米(m)角度(Φ):弧度(rad)频率(f):赫(Hz)

周期(T):秒(s)转租散速(n):r/s半径(R):米(m)线速度(V):m/s

角速度(ω):rad/s向心加速度:m/s2

  注:(1)向心力可以由具体某个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还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2)做匀速度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因此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但动量不断改变。

3)万有引力

1.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R:轨道半径T:周期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

2.万有闹枣引力定律F=Gm_1m_2/r2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3.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g=GM/R2R:天体半径(m)

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V=(GM/R)1/2

ω=(GM/R3)1/2T=2π(R3/GM)1/2

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_1=(g地

r地)1/2=7.9Km/sV_2=11.2Km/sV_3=16.7Km/s

6.地球同步卫星GMm/(R h)2=m4π2(R h)/T2

h≈36000km/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

  注:(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心=F万。

  (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

  (3)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

  (4)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

  (5)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均为7.9Km/S。

三、力(常见的力、力矩、力的合成与分解)

1)常见的力

1.重力G=mg方向竖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

2.胡克定律F=kX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N/m)X:形变量(m)

3.滑动摩擦力f=μN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N:正压力(N)

4.静摩擦力0≤f静≤fm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fm为最大静摩擦力

5.万有引力F=Gm_1m_2/r2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6.静电力F=KQ_1Q_2/r2K=9.0×109N?m2/C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7.电场力F=EqE:场强N/Cq:电量C正电荷受的电场力与场强方向相同

8.安培力F=BILsinθθ为B与L的夹角当L⊥B时:F=BIL,B//L时:F=0

9.洛仑兹力f=qVBsinθθ为B与V的夹角当V⊥B时:f=qVB,V//B时:f=0

  注:(1)劲度系数K由弹簧自身决定(2)摩擦因数μ与压力大小及接触面积大小无关,由接触面材料特性与表面状况等决定。(3)fm略大于μN一般视为fm≈μN(4)物理量符号及单位B:磁感强度(T),L:有效长度(m),I:电流强度(A),V:带电粒子速度(m/S),q:带电粒子(带电体)电量(C),(5)安培力与洛仑兹力方向均用左手定则判定。

2)力矩

1.力矩M=FLL为对应的力的力臂,指力的作用线到转动轴(点)的垂直距离

2.转动平衡条件M顺时针=M逆时针M的单位为N?m此处N?m≠J

有些超出高一了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考点三:速度与速率的关系

速度速率

物理意义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

量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

标量

分类平均速度、瞬时速度速率、平均速率(=路程/时间)

决定因素平均速度由位移和时间决定由瞬时速度的大小决定

  方向平均速度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瞬时速度

方向为该质点的运动方向无方向

联系它们的单位相同(m/s),瞬时速度的大小等于速率

考点四:速度、加速度与速度变化量的关系

速度加速度速度变化量

意义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

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大

小程度的物理量,是

一过程量

定义式

单位m/sm/s2m/s

决定因素v的大小由v0、a、t

决定a不是由v、△v、△t

决定的,而是由F和

  m决定。由v与v0决定,

而且,也

由a与△t决定

方向与位移x或△x同向,

即物体运动的方向与△v方向一致由或

决定方向

大小①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②位移对时间的变化

③x-t图象中图线

上点的切线斜率的大

小值①速度对时间的变

化率

②速度改变量与所

用时间的比值

③v—t图象中图线

上点的切线斜率的大

小值

考点五: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

  由于图象能直观地表示出物理过程和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在解题的过程中被广泛应用。在运动学中,经常用到的有x-t图象和v—t图象。

1.理解图象的含义

(1)x-t图象是描述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v—t图象是描述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明确图象斜率的含义

(1)x-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

(2)v—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考点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和推理

1.基本公式

(1)速度—时间关系式:

(2)位移—时间关系式:

(3)位移—速度关系式:

  三个公式中的物理量只要知道任意三个,就可求出其余两个。

利用公式解题时注意:x、v、a为矢量及正、负号所代表的是方向的不同,

  解题时要有正方向的规定。

2.常用推论

(1)平均速度公式:

(2)一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3)一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

(4)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内位移之差为常数(逐差相等):

考点二:对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

1.研究运动图象

(1)从图象识别物体的运动性质

(2)能认识图象的截距(即图象与纵轴或横轴的交点坐标)的意义

(3)能认识图象的斜率(即图象与横轴夹角的正切值)的意义

(4)能认识图象与坐标轴所围面积的物理意义

(5)能说明图象上任一点的物理意义

2.x-t图象和v—t图象的比较

如图所示是形状一样的图线在x-t图象和v—t图象中,

x-t图象v—t图象

①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速度)①表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加速度)

②表示物体静止②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③表示物体静止③表示物体静止

  ④表示物体向反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初

  位移为x0④表示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

v0

⑤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运动的支点相遇时

的位移⑤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运动质点的共同速度

⑥t1时间内物体位移为x1⑥t1时刻物体速度为v1(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

示质点在0~t1时间内的位移)

考点三:追及和相遇问题

1.“追及”、“相遇”的特征

  “追及”的主要条件是:两个物体在追赶过程中处在同一位置。

  两物体恰能“相遇”的临界条件是两物体处在同一位置时,两物体的速度恰好相同。

2.解“追及”、“相遇”问题的思路

(1)根据对两物体的运动过程分析,画出物体运动示意图

(2)根据两物体的运动性质,分别列出两个物体的位移方程,注意要将两物体的运动时间的关系反映在方程中

(3)由运动示意图找出两物体位移间的关联方程

(4)联立方程求解

3.分析“追及”、“相遇”问题时应注意的问题

  (1)抓住一个条件:是两物体的速度满足的临界条件。如两物体距离最大、最小,恰好追上或恰好追不上等;两个关系:是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

(2)若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运动,注意在追上前,该物体是否已经停止运动

4.解决“追及”、“相遇”问题的方法

(1)数学方法:列出方程,利用二次函数求极值的方法求解

(2)物理方法:即通过对物理情景和物理过程的分析,找到临界状态和临界条件,然后列出方程求解

考点四:纸带问题的分析

1.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

  (1)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特点x=vt,若纸带上各相邻的点的间隔相等,则可判断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2)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若所打的纸带上在任意两个相邻且相等的时间内物体的位移之差相等,则说明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2.求加速度

(1)逐差法

(2)v—t图象法

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的推论,求出各点的瞬时速度,建立直角坐标系(v—t图象),然后进行描点连线,求出图线的斜率k=a.

提交信息测一测您提升学历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