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必修1知识点归纳:什么是运动?力是怎么产生的?

作者:牧晟泽时间:2023-07-18 00:48:46

导读:" 高一物理必修1知识点归纳:什么是运动?力是怎么产生的?1.引言-高一物理必修1中,运动和力是最基本的概念之一。了解这些概念对于理解物理学的其他内容至关重要。2.运动的定义和分类-运动是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的变化。根据运动的性质,可以将其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高一物理必修1知识点归纳:什么是运动?力是怎么产生的?

1.引言

  -高一物理必修1中,运动和力是最基本的概念之一。了解这些概念对于理解物理学的其他内容至关重要。

2.运动的定义和分类

  -运动是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的变化。根据运动的性质,可以将其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直线运动是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可以是匀速运动或变速运动。

  -曲线运动是物体在空间中沿曲线轨迹运动,如抛物线运动、圆周运动等。

3.运动的描述和分析

  -运动的描述可以通过物体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来实现。

  -位置是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距离和方向,可以用坐标系表示。

  -速度是物体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和方向,可以用速度矢量表示。

  -加速度是物体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率,可以用加速度矢量表示。

4.力的定义和分类

  -力是使物体发生运动或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根据力的性质和作用对象,可以将其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接触力是物体之间直接接触产生的力,如摩擦力、弹力等。

  -非接触力是物体之间没有直接接触产生的力,如重力、电磁力等。

5.力的产生和作用

  -力的产生是由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相互作用力,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力的作用可以使物体发生运动、改变运动状态或形状。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如果物体受到合力为零的力,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6.结论

  -运动和力是物理学中基础而重要的概念。了解运动的分类、描述和分析方法,以及力的定义、分类和产生机制,对于理解物理学的其他内容具有重要意义。

7.观点和展望

  -通过学习和掌握运动和力的知识,我们可以进一步理解和应用物理学在日常生活和工程实践中的重要性。

  这些概念也为我们解释和预测物体的运动和力学行为提供了基础。

  在未来的学习中,我们将进一步探索这些概念的应用和扩展。

高一物理必修1运动的描述知识点

    物体运动的描述是力学中的基础知识之一,是高一物理必修1教材中的内容,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一物理必修1运动的描述知识点,希望对你源激有帮助。

  高一物理运动的描述知识点

  1.质点

  (1)没有形状、大小,而具有质量的点.

  (2)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3)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并不取决于这个物雹凳袜体的大小,而是看在所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上各部分运动情况的差异是否为可以忽略的次要因素,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参考系

  (1)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即假定为不动的)另外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对参考系应明确以下几点:

  ①对同一运动物体,选取不同的物体作参考系时,对物体的观察结果往往不同的.

  ②在研究实际问题时,选取参考系的基本原则是能对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得到尽量的简化,能够使解题显得简捷.

    ③因为今后我们主要讨论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所以通常取地面作为参照系。

  3.路程和位移

  (1)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2)位移是矢量,可以用以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因此,位移的大小等于物体的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路程是标量,它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因此其大小与运动路径有关.

  (3)一般情况下,运动物体的路程与位移大小是不同的.只有当质点做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时,路程与位移的大小才相等.图1-1中质点轨迹ACB的长度是路程,AB是位移S.

    (4)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位移才是能用来描述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路程不能用来表达物体的确切位置.比如说某人从O点起走了50m路,我们就说不出终了位置在何处。

  4、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A)

  (1)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s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即v=s/t.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其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m/s)米/秒.

  (2)平均速度是描述作变速运动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一个作变速运动的物体,如果在一段时间t内的位移为s,则我们定义v=s/t为物体在这段时间(或这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平均速度也是矢量,其方向就是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的方向.

    (3)瞬时速度是指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从物理含义上看,瞬时速度指某一时刻附近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简称速率。

  5、匀速直线运动(A)

  (1)定义: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这种粗昌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质点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位移相等,质点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质点的运动方向相同,质点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大小和路程相等.

  (2)匀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和v-t图象(A)

  (1)位移图象(s-t图象)就是以纵轴表示位移,以横轴表示时间而作出的反映物体运动规律的数学图象,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线是通过坐标原点的一条直线.

  (2)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横轴(时间轴)的直线

  6、加速度(A)

  (1)加速度的定义:加速度是表示速度改变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速度的改变量跟发生这一改变量所用时间的比值,定义式:a=

  (2)加速度是矢量,它的方向是速度变化的方向

  (3)在变速直线运动中,若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则质点做加速运动;若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则则质点做减速运动.

  7、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A)

  实验步骤:

  (1)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平板上,并接好电路

  (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面吊着重量适当的钩码.

  (3)将纸带固定在小车尾部,并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

  (4)拉住纸带,将小车移动至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后放开纸带.

  (5)断开电源,取下纸带

  (6)换上新的纸带,再重复做三次

  8、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A)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t=vo at(减速:vt=vo-at)

  (2).此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s=vot at2/2(减速:s=vot-at2/2)

  (4)位移推论公式:(减速:)

  (5).初速无论是否为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

  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一常数:s=aT2(a----匀变速直线运动的

  加速度T----每个时间间隔的时间)

  9、匀变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和v-t图象(A)

  10、自由落体运动(A)

  (1)自由落体运动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2)自由落体加速度

  (1)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重力加速度,用g表示.

  (2)重力加速度是由于地球的引力产生的,因此,它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其大小在地球上不同地方略有不,在地球表面,纬度越高,重力加速度的值就越大,在赤道上,重力加速度的值最小,但这种差异并不大.

  (3)通常情况下取重力加速度g=10m/s2

  (3)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vt=gt.H=gt2/2,vt2=2gh

  高一物理学习方法

  一、课前认真预习

    预习是在课前,独立地阅读教材,自己去获取新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

    课前预习未讲授的新课,首先把新课的内容都要仔细地阅读一遍,通过阅读、分析、思考,了解教材的知识体系,重点、难点、范围和要求。对于物理概念和规律则要抓住其核心,以及与其它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区别与联系,把教材中自己不懂的疑难问题记录下来。

  二、主动提高效率的听课

    带着预习的问题听课,可以提高听课的效率,能使听课的重点更加突出。

  课堂上,当老师讲到自己预习时的不懂之处时,就非常主动、格外注意听,力求当堂弄懂。

  同时可以对比老师的讲解以检查自己对教材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学习教师对疑难问题的分析过程和思维方法,也可以作进一步的质疑、析疑、提出自己的见解。

  三、定期整理学习笔记

    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回顾、对照预习笔记、听课笔记、作业、达标检测、教科书和参考书等材料加以补充、归纳,使所学的知识达到系统、完整和高度概括的水平。

  学习笔记要简明、易看、一目了然,符合自己的特点。

  四、及时做作业。

    作业是学好物理知识必不可少的环节,是掌握知识熟练技能的基本方法。在平时的预习中,用书上的习题检查自己的预习效果,课后作业时多进行一题多解及分析最优解法练习。

  五、复习总结提高

高一物理必修1运动的描述知识点归纳

    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单元运动的描述是第一个学习的内容,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一物理必修1运动的描述知识点归纳,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一物理必修1运动的描述知识点

  一、基本概念

    1、质点2、参考系3、坐标系4、时刻和时间间隔5、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6、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动。

  可用从起点到末点的有向线段来表示,是矢量。

  位移的大小小于或等于路程。

  7、速度:物理意义:表示物体位置变化的快慢程度。

  分类平均速度: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瞬时速度:与速率的区别和联系速度是矢量,而速率是标量平均速度=位移/时间,平均速率=路程/时间瞬时速度的大小等于瞬时速率8、加速度物理意义: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程度定义:(即等于速度的变化率)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与速度的方向不确定。

  (或与合力的方向相同)。

  二、运动图象(只研究直线运动)

  1、x—t图象(即位移图象)

    (1)、纵截距表示物体的初始位置。

    (2)、倾斜直线表示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水平直线表示物体静止,曲线表示物体作变速直线运动。

    (3)、斜率表示速度。斜率的绝对值表示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2、v—t图象(速度图象)

    (1)、纵截距表示物体的初速度。

    (2)、倾斜直线表示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水平直线表示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曲线表示物体作变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发生变化)。

  (3)、纵坐标表示速度。

  纵坐标的绝对值表示速度的大小,纵坐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4)、斜率表示加速度。斜率的绝对值表示加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5)、面积表示位移。横轴上方的面积表示正位移,横轴下方的面积表示负位移。

  三、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1、两种打点即使器的异同点

  2、纸带分析;

    (1)、从纸带上可直接判断时间间隔,用刻度尺可以测量位移。

  (2)、可计算出经过某点的瞬时速度

  (3)、可计算出加速度

  高一物理学习方法

  1.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较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愿意学习。

  愿意学习,才能找到学习的乐趣。

  有了乐趣,长期坚持,就产生了较稳定的学习兴趣—志趣。

  把学习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是成长生涯中必不可缺少的一件事。

  经日积月累,终会有所成效。

  2.掌握学习策略,善于整体耐镇把握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在任何一段材料学习之前,先从整体、宏观去了解其主要内容和方法、结构和思路、内在的逻辑关系等,再从局部、细节入手,掌握各自知识点,衡世明确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强调应用,在应用中内化、感悟,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方式,丰富学生们的知识结构,建立多节点相连的知识网络。

  较后再从整体的角度审视学习过程,对陈述性、程序性和策略性知识能充分的理解和应用。

  如“序言”教学设计中我们是先粗读课本,从封面、插图、目录到各章内容、安排题例等,整体上了解高一物理是干什么的,有哪些内容,是如何安排的。

  然后再说“序言”的内容,我们仍然是先找出“序言”分几部分,每部分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什么,该核心问题举了哪些例子等,之后希望同学们通过序言的学习达到如下共识识:高中物理的有用性、有趣性;有信心学好高中物理;学好物理有法可依。

  3.掌握学习昌拦粗方法,达到事半功倍

    物理学习同其他知识学习一样,大的方面,应把握好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反馈、再复习巩固、再练习深化提高等环节。

  小的方面,要重视听好每一节课和做好每一道题。

  对教材内容,第一遍读时要细、慢、思、记。

  认真研读,明确思路,积极思考、辩析概念,掌握规律,学会应用。

  做练习,要遵循“读、审、建、构、解、思”六步骤。

  即拿到一道题后,要读明题意,审清条件,建立联系,构造模型,正确解答,分类反思。

  对待复习,要做到及时复习,抢在遗忘之前进行。

  要有效复习,举一反三、纵横联系,注意知识结构的充实,注意技能、技巧的掌握。

  在学习过程,注意合作学习,强调与教师、与同学的合作和交流,不怕出丑,敢于发表自己见解,勇于质疑,和教师、同学共同理解、共同进步。

  对待现实事物和现象,要有问题意识,有意识地从物理学的眼光去审视,在情景之中培养探究精神。

  重视过程学习,加强情感体验。

  在学习中还要勤动手、多实验、细观察、善总结,获得直接经验,培养实践能力。

  还要注意物理知识和方法与其它学科知识与方法的交叉与渗透,相互借鉴,触类旁通,从细微处加以比较和思考,发现别人所没有发现的方法,增强创新能力。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没有一个现成的完全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式,只有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学习习惯,摸索出一套合适的学习方法,才能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实效性。

  4.树立学习信心,增强耐挫能力

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整理

  【#高一#导语】高一新生要作好充分思想准备,以自信、宽容的心态,尽快融入集体,适应新同学、适应新校园环境、适应与初中迥异的纪律制度。

  记住:是你主动地适应环境,而不是环境适应你。

  因为你走向社会参加工作也得适应社会。

  以下内容是为你整理的《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整理》,希望你不负时光,努力向前,加油!。

1.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整理

    一、自由落体运动。

    1、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

    任何一个物体在重力作用下下落时都会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从而使运动情况变的复杂。若想办法排除空气阻力的影响(如:改变物体形状和大小,也可以把下落的物体置于真空的环境之中),让物体下落时之受重力的作用,那么物体的下落运动就是自由落体运动。

    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2、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

    从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出发,显然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直线运动;因为下落物体只受重力的作用,而对于每一个颤灶物体它所受的重力在地面附近是恒定不变的,因此它在下落过程中的加速度也是保持恒定的。

  而且,对不同的物体在同一个地点下落时的加速度也是相同的。

  关于这一点各种实验都可以证明,如课本上介绍的“牛顿管实验”以及同学们会做的打点计时器的实验等。

  综上所述,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竖直向下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二、自由落体加速度。

    1、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加速度都相同。

  这个加速度叫自由落体加速度。

  因为这个加速度是在重力作用下产生的,所以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做重力加速度。

  通常不用“a”表示,而用符号“g”来表示自由落体加速度。

    2、重力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可以参看课本或其他读物就会发现在不同的地点自由落体加速度一般是不一样的。

  如:广州的自由落体加速度是9.788m/s2,杭州是9.793m/s2,上海是9.794m/s2,华盛顿是9.801m/s2,北京是9.80122m/s2,巴黎是9.809m/s2,莫斯科是9.816m/s2。

  即使在同一位置在不同的高度加速度的值也是不一样的。

  如在北京海拔4km时自由落体加速度是9.789m/s2,海拔8km时是9.777m/s2,海拔12km时是9.765m/s2,海拔16km时是9.752m/s2,海拔20km时是9.740m/s2。

    尽管在地球上不同的地点和不同的高度自由落体加速度的值一般都不相同,但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在精度要求不高的情况下可以近似地认为在地面附近(不管什么地点和有限的高度内)的自由落体加速度的值为:g=9.765m/s2。

  在粗略的计算中有时也可以认为重力加速度g=10m/s2。

  重力加速度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2.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整理

  物体受力情况分析

    (1)物体受力情况分析的依据主要是力的概念,从研究对象所处的处所着手,明确它与周围哪些物体发生作用,运用各种力产生的条件,做出判断。结合运动状态,依据牛顿运动定律和物体平衡的条件进而确定力之间的数量关系。

    (2)分析受力时,只找研究对象受到的力,它施于其它物体的力,在分析其它物体受力时再考虑。

    (3)合力和分力不能重复地列为物体所受的力。

    (4)受力分析的步骤:先重力,再找弹力,再摩擦力,最后其它力:象磁场力,电场力。

    (5)养成作图的习惯,要检查受力图中所有的力的施力物体是否存在,特别要检查受力分析的结果,是否满足题目给定的条件(平衡状态,沿各方向合力应为零)避免缺力或多力。

3.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整理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1、物体的平衡:

  物体的平衡有两种情况:一是质点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二是物体不转动或匀速转动(此时的物体不能看作质点).

  2、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①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体的加速度为零.

  ②平衡条件:合力为零,亦即F合=0或∑Fx=0,∑Fy=0

    a、二力平衡:这两个共点力必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b、三力平衡:这三个共点力必然在同一平面内,且其中任何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即任何两个力的合力必枯信与第三个力平衡

  c、若物茄败扮体在三个以上的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通常可采用正交分解,必有:

  F合x=F1x F2x ……… Fnx=0

  F合y=F1y F2y ……… Fny=0(按接触面分解或按运动方向分解)

  ③平衡条件的推论:

  (ⅰ)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它所受的某一个力与所受的其它力的合力等值反向.

  (ⅱ)当三个共点力作用在物体(质点)上处于平衡时,三个力的矢量组成一封闭的三角形按同一环绕方向.

  3、平衡物体的临界问题:

    当某种物理现象(或物理状态)变为另一种物理现象(或另一物理状态)时的转折状态叫临界状态。可理解成“恰好出现”或“恰好不出现”。

    临界问题的分析方法:极限分析法:通过恰当地选取某个物理量推向极端(“极大”、“极小”、“极左”、“极右”)从而把比较隐蔽的临界现象(“各种可能性”)暴露出来,便于解答。

  易错现象:

  (1)不能灵活应用整体法和隔离法;

  (2)不注意动态平衡中边界条件的约束;

    (3)不能正确制定临界条件。

4.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整理

  动力学(运动和力)

  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

  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

  4.共点力的平衡F合=0,推广{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

  5.超重:FN>G,失重:FN

  6.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条件:适用于解决低速运动问题,适用于宏观物体,不适用于处理高速问题,不适用于微观粒子〔见第一册P67〕

    注: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状态,或者是匀速转动。

5.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整理

  一、碰撞的定义

    相对运动的物体相遇,在极短的时间内,通过相互作用,运动状态发生显著变化的过程叫做碰撞。

  二、碰撞的特点

    作用时间极短,相互作用的内力极大,有些碰撞尽管外力之和不为零,但一般外力(如重力、摩擦力等)相对内力(如冲力、碰撞力等)而言,可以忽略,故系统动量还是近似守恒。在剧烈碰撞有三个忽略不计,在解题中应用较多。

    1.碰撞过程中受到一些微小的外力的冲量不计。

    2.碰撞过程中,物体发生速度突然变化所需时间极短,这个极短时间对物体运动的全过程可忽略不计。

    3.碰撞过程中,物体发生速度突变时,物体必有一小段位移,这个位移相对于物体运动全过程的位移可忽略不计。

  三、碰撞的分类

  1.弹性碰撞(或称完全弹性碰撞)

    如果在弹性力的作用下,只产生机械能的转移,系统内无机械能的损失,称为弹性碰撞(或称完全弹性碰撞)。

    此类碰撞过程中,系统动量和机械能同时守恒。

  2.非弹性碰撞

    如果是非弹性力作用,使部分机械能转化为物体的内能,机械能有了损失,称为非弹性碰撞。

    此类碰撞过程中,系统动量守恒,机械能有损失,即机械能不守恒。

  3.完全非弹性碰撞

    如果相互作用力是完全非弹性力,则机械能向内能转化量,即机械能的损失,称为完全非弹性碰撞。碰撞物体粘合在一起,具有同一速度。

    此类碰撞过程中,系统动量守恒,机械能不守恒,且机械能的损失。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有哪些?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如下:

  1、当物体的加速度保持大小和方向不变时,物体就做匀变速运动。如自由落体运动,平抛运动等;当拆敏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就做直线运动。

  2、加速度可由速度的变化和时间来计算,但决定加速度的因素是物体所受合力F和物体的质量M。

  3、加速度与速度无必然联系,加速度很大时,速度可以很小;速度很大时,加速度也可以很小。例如:炮弹在发射的瞬间,速度为0,加速度非常大;以高速直线匀速行驶的赛车,速度很大,但是由于是匀速行驶,速度的变化量是零,因此它的加速度为零。

  4、加速度为零时,物体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相对于同一参考系)。任何复杂的运动都可以看作是无数的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加速运动的合成。

  5、加速度因参考系(参照物)选取的不同而不同,一般取地面为参考系。

  6、当运动的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90°时,即做加速运动,加速度是正数;反之则为负数。

  特别地,当运动的方向与加速度的方或和向之间的夹角恰好等于90°时,物体既不加速也不减速,而是匀速率的运动。如匀速圆周运动。

  7、力是物体产生加速度的旅团枝原因,物体受到外力的作用就产生加速度,或者说力是物体速度变化的原因。说明当物体做加速运动(如自由落体运动)时,加速度为正值;当物体做减速运动(如竖直上抛运动)时,加速度为负值。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归纳笔记

【#高一#导语】刚刚接触到高中物理,是不是觉得学起来有些困难呢?考网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归纳笔记》,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1.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归纳笔记篇一

  运动图象(只研究直线运动)

  1、x—t图象(即位移图象)

    (1)、纵截距表示物体的初始位置。

    (2)、倾斜直线表示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水平直线表示物体静止,曲线表示物体作变速直线运动。

    (3)、斜率表示速度。斜率的绝对值表示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2、v—t图象(速度图象)

    (1)、纵截距表示物体的初速度。

    (2)、倾斜直线表示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水平直线表示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曲线表示物体作变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发生变化)。

    (3)、纵坐标表示速度。纵坐标的绝对值表示速度的大小,纵坐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4)、斜率表示加速度。斜率的绝对值表示加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5)、面积表示位移。横轴上方的面积表示正位移,横轴下方的面积表示负位移。

2.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归纳笔记篇二

  弹力:

    (1)内容: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会对跟它接触的且使其发生形变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

  (2)条件:

  ①接触;

    ②形变。但物体的形变不能超过弹性限度。

    (3)弹力的方向和产生弹力的那个形变方向相反。

  (平面接触面间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曲面接触面间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过研究点的曲面的切面;点面接触处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面、绳子产生的弹力的方向沿绳子所在的直线。

  )。

  (4)大小:

  ①弹簧的弹力大小由F=kx计算,

    ②一般情况弹力的大小与物体同时所受的其他力及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应结合平兄辩衡条件或牛顿定律确定。

3.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归纳笔记篇三

  1、弹力

    ⑴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会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⑵产生弹力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①两物体直接接触;

    ②两物体的接触处发生弹性形变。

    2、弹力的方向:物体之间的正压力一定垂直于它们的接触面。绳对物体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在分析拉力方向时应先确定受力物体。

    3、弹力的大小: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弹性形变越大,弹力越大。弹簧弹力:F=Kx(x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为劲度系数)

    4、相互接触的物体是否存在弹力的判断方法:如果物体间存在微小形变,不易觉察,这时可用假设法进行判定。

4.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归纳笔记篇四

  路程和位移

    (1)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2)位移是矢量,可以用以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

  因此,位移的大小等于物体的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

  路程是标量,它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因此其大小与运动路径有关。

    (3)一般情况下,运动物体的路程裤缓与位移大小是不同的。只有当质点做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时,路程与位移的大小才相等。

    (4)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位移才是能用来描述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路程不能用来表达物体的确切位置。

  比如说某人从O点起走了50m路,我们就说不出终了位置在何处。

5.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归纳笔记篇五

  探究弹力

    1.产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会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称为弹力。

    2.弹力方向垂直于两物体的接触面,与引起形变的外力方向相反,与恢复方向相同。

    绳子弹力沿绳的收缩方向;铰链弹力沿杆方向羡纯缺;硬杆弹力可不沿杆方向。

    弹力的作用线总是通过两物体的接触点并沿其接触点公共切面的垂直方向。

    3.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F的大小与弹簧的伸长或缩短量x成正比,即胡克定律。

  F=kx

    4.上式的k称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倔强系数),反映了弹簧发生形变的难易程度。

  5.弹簧的串、并联:串联:1/k=1/k1 1/k2并联:k=k1 k2

6.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归纳笔记篇六

  物体运动的速度

    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平均速度(与位移、时间间隔相对应)

    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v是物体的位移s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

  其方向与物体的位移方向相同。

  单位是m/s。

  v=s/t

  瞬时速度(与位置时刻相对应)

    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时刻前后无穷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其方向是物体在运动轨迹上过该点的切线方向。

  瞬时速率(简称速率)即瞬时速度的大小。

  速率≥速度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上物理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提纲

专题一:运动的描述

【知识要点】

  1.质点(A)(1)没有形状、大小,而具有质量的点。

  (2)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3)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并不取决于这个物体的大小,而是看在所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上各部分运动情况的差异是否为可以忽略的次要因素,要具体问题庆谨具体分析。

  2.参考系(A)(1)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即假定为不动的)另外的物体,叫做

  参考系。

对参考系应明确以下几点:

  ①对同一运动物体,选取不同的物体作参考系时,对物体的观察结果往往不同的。

  ②在研究实际问题时,选取参考系的基本原则是能对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得到尽量的简化,能够使解题显得简捷。

③因为今后我们主要讨论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所以通常取地面作为参照系

3.路程和位移(知好A)

  (1)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2)位移是矢量,可以用以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

  因此,位移的大小等于物体的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

  路程是标量,它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因此其大小与运动路径有关。

  (3)一般情况下,运动物体的路程与位移大小是不同的。

  只有当质点做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时,路程与位移的大小才相等。

  图1-1中质点轨迹ACB的长度是路程,AB是位移S。

  (4)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位移才是能用来描述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路程不能用来表达物体的确切位置。

  比如说某人从O点起走了50m路,我们就说不出终了位置在何处。

4、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A)

  (1)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s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

  即v=s/t。

  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其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m/s)米/秒。

  (2)平均速度是描述作变速运动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一个作变速运动的物体,如果在一段时间t内的位移为s,则我们定义v=s/t为物搭差铅体在这段时间(或这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也是矢量,其方向就是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的方向。

  (3)瞬时速度是指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

  从物理含义上看,瞬时速度指某一时刻附近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简称速率。

5、匀速直线运动(A)

  (1)定义: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质点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位移相等,质点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质点的运动方向相同,质点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大小和路程相等。

(2)匀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和v-t图象(A)

  (1)位移图象(s-t图象)就是以纵轴表示位移,以横轴表示时间而作出的反映物体运动规律的数学图象,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线是通过坐标原点的一条直线。

  (2)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横轴(时间轴)的直线,如图2-4-1所示。

  由图可以得到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如v1=20m/s,v2=-10m/s,表明一个质点沿正方向以20m/s的速度运动,另一个反方向以10m/s速度运动。

6、加速度(A)

(1)加速度的定义:加速度是表示速度改变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速度的改变量跟发生这一改变量所用时间的比值,定义式:a=

(2)加速度是矢量,它的方向是速度变化的方向

(3)在变速直线运动中,若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则质点做加速运动;若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则则质点做减速运动.

7、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A)

1、实验步骤:

(1)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平板上,并接好电路

(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面吊着重量适当的钩码.

(3)将纸带固定在小车尾部,并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

(4)拉住纸带,将小车移动至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后放开纸带.

(5)断开电源,取下纸带

(6)换上新的纸带,再重复做三次

2、常见计算:

(1),

(2)

8、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A)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t=vo at(减速:vt=vo-at)

(2).此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s=vot at2/2(减速:s=vot-at2/2)

(4)位移推论公式:(减速:)

(5).初速无论是否为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

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一常数:s=aT2(a----匀变速直线运动的

加速度T----每个时间间隔的时间)

9、匀变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和v-t图象(A)

10、自由落体运动(A)

  (1)自由落体运动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2)自由落体加速度

(1)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重力加速度,用g表示.

  (2)重力加速度是由于地球的引力产生的,因此,它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其大小在地球上不同地方略有不,在地球表面,纬度越高,重力加速度的值就越大,在赤道上,重力加速度的值最小,但这种差异并不大。

(3)通常情况下取重力加速度g=10m/s2

(3)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vt=gt.H=gt2/2,vt2=2gh

专题二: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

【知识要点】

  11、力(A)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⑴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⑵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3.力作用于物体产生的两个作用效果。

  ⑴使受力物体发生形变或使受力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4.力的分类⑴按照力的性质命名: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⑵按照力的作用效果命名:拉力、推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浮力、向心力等。

12、重力(A)1.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⑴地球上的物体受到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

  ⑵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2.重心:物体的各个部分都受重力的作用,但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所受重力的作用都集中于一点,这个点就是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①质量均匀分布的有规则形状的均匀物体,它的重心在几何中心上。

  ②一般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几何中心上,可以在物体内,也可以在物体外。一般采用悬挂法。

3.重力的大小:G=mg

13、弹力(A)

  1.弹力⑴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会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⑵产生弹力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两物体直接接触;②两物体的接触处发生弹性形变。

  2.弹力的方向:物体之间的正压力一定垂直于它们的接触面。绳对物体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在分析拉力方向时应先确定受力物体。

3.弹力的大小

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弹性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弹簧弹力:F=Kx(x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为劲度系数)

4.相互接触的物体是否存在弹力的判断方法

如果物体间存在微小形变,不易觉察,这时可用假设法进行判定.

14、摩擦力(A)

(1)滑动摩擦力:

  说明:a、F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b、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

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FN无关.

(2)静摩擦力: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O

说明:

  a、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定夹角。

  b、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15、力的合成与分解(B)

  1.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叫做这个力的分力。

2.共点力的合成

⑴共点力

  几个力如果都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上,或者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同一点,这几个力叫共点力。

  ⑵力的合成方法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a.若和在同一条直线上

①、同向:合力方向与、的方向一致

  ②、反向:合力,方向与、这两个力中较大的那个力同向。

b.、互成θ角——用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平行四边形定则: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力,可以用表示这两个力的有向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它的对角线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及方向,这是矢量合成的普遍法则。

求F、的合力公式:(为F1、F2的夹角)

  注意:(1)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两个力的合力范围:F1-F2FF1 F2

(3)合力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分力成直角时,用勾股定理或三角函数。

16、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A)

1.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状态

(1)一个物体如果保持静止或者做匀速直线运动,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2)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其速度(包括大小和方向)不变,其加速度为零,这是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运动学特征。

2.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是合力为零,亦即F合=0

  (1)二力平衡:这两个共点力必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三力平衡:这三个共点力必然在同一平面内,且其中任何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即任何两个力的合力必与第三个力平衡

(3)若物体在三个以上的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通常可采用正交分解,必有:

F合x=F1x F2x ……… Fnx=0

F合y=F1y F2y ……… Fny=0(按接触面分解或按运动方向分解)

19、力学单位制(A)

  1.物理公式在确定物理量数量关系的同时,也确定了物理量的单位关系。基本单位就是根据物理量运算中的实际需要而选定的少数几个物理量单位;根据物理公式和基本单位确立的其它物理量的单位叫做导出单位。

  2.在物理力学中,选定长度、质量和时间的单位作为基本单位,与其它的导出单位一起组成了力学单位制。选用不同的基本单位,可以组成不同的力学单位制,其中最常用的基本单位是长度为米(m),质量为千克(kg),时间为秒(s),由此还可得到其它的导出单位,它们一起组成了力学的国际单位制。

17、牛顿运动三定律(A和B)

提交信息测一测您提升学历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