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100年的现当代文学作品的评论论文:谁是塑造文学之巨的作家?

作者:甘轩涵时间:2023-07-23 14:08:41

导读:" 中国近100年的现当代文学作品中,出现了许多杰出的作家,他们以自己独特的风格和主题塑造了中国文学的辉煌。然而,谁是最巨大的作家,却是一个富有争议的问题。在这篇评论论文中,我将通过有序列表的方式,提出几位在中国近100年现当代文学作品中塑造文学之巨的作家。1.鲁迅(18"

  中国近100年的现当代文学作品中,出现了许多杰出的作家,他们以自己独特的风格和主题塑造了中国文学的辉煌。

  然而,谁是最巨大的作家,却是一个富有争议的问题。

  在这篇评论论文中,我将通过有序列表的方式,提出几位在中国近100年现当代文学作品中塑造文学之巨的作家。

  1.鲁迅(1881年-1936年):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他通过其独特的笔触和尖锐的批评精神,塑造了许多具有永恒意义的文学作品。

  他的作品《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深刻揭示了中国社会的弊病和人性的丑恶,对后来的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茅盾(1896年-1981年):茅盾被认为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作品《子夜》、《家》等,以其深刻的观察力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普通人的生活和命运。

  茅盾的作品具有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并对后来的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高行健(1940年-):高行健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

  他的作品《伤逝》、《玛玛》等,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超现实的艺术手法,创造了一个独特的文学世界。

  高行健的作品充满了对人性和命运的思考,对后来的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余华(1960年-):余华以其鲜明的写作风格和独特的叙事能力,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

  他的作品《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等,以其犀利的批判精神和饱含人情味的描写,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余华的作品深入探讨了人性和社会问题,对后来的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莫言(1955年-):莫言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也是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

  他的作品《红高粱家族》、《丰乳肥臀》等,以其宏大的叙事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展现了中国农村的生活和命运。

  莫言的作品充满了对历史和人性的思考,对后来的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近100年的现当代文学作品中,有许多杰出的作家塑造了文学之巨。

  他们以自己独特的风格和主题,创造了许多具有影响力的作品,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无论是鲁迅的批判精神,茅盾的现实主义描写,还是高行健、余华和莫言的独特风格,都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增添了光彩。

  然而,谁是最巨大的作家,却是一个主观的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和偏好。

  不过,无论是谁,他们都为中国文学作出了重要贡献,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中国近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是谁

1、鲁迅

  民族魂,中国近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销含白话小说,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著名中篇小说《阿Q正传》,散文集有《朝花夕拾》等,杂文集有《南腔北调集》等.

  鲁迅先生的文字辛辣、尖锐、狂热、阴冷、沉郁、深邃、浓黑、悲凉,既愤世嫉俗、冷酷无情,又悲天悯人、忧世伤生,撕掉了五千年文明的虚伪面孔,刺痛了亿万国民久已麻木的神经,催人奋进,发人猛醒。

  鲁迅先生用他的黑暗照亮了我们的黑暗,由此,使我们于无边的孤寂彷徨苦闷空虚近乎窒息岩斗李无所希望的痛苦深渊中得救。

  先生已然作古,但其文字、其精神,必将历千年而不灭、万民信而得永生。

2、老舍

  代表作《骆驼祥子》、《四世同堂》、《龙须沟》、《茶馆》,名篇有《在烈日和暴雨下》,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20世纪30年代就成为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以讽刺幽默和诙谐轻松的风格,赢得了人民的喜爱,被誉为“人民艺术家”。

  一生勤奋笔耕,创作甚丰,且形式多样。

  作品多以城市人民生活为题材,爱憎分明,有强烈的正义感。

  人物性格鲜明,细节刻画真实。

  能纯熟地驾驭语言,善于准确地运用北京话表现人物、描写事件,使作品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强烈的生活气息。

3、周作人

  现代散文家、诗人、文学翻译家,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有中国“现代散文开山大师”之称。

  他最早在理论上从西方引入“美文”的概念,提倡文艺性的叙事抒情散文,对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其散文风格平和冲淡,清隽幽雅,洋溢著深厚的中国、东洋、西洋古典与近现代文化素养。

4、沈从文

  中国杰出的小说家和历史文物研究家,一生共出版过三十多部短篇小说集和六部中长篇小说,结集约有80多部,是现代作家中成书最多的一个,也是少数几个拥有世界性声誉的现代中国作家之一。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小说融写实、纪梦、象征于一体,语言格调古朴,单纯而又厚实,朴讷而又传神,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采,作品充满了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命的哲学思考。

5、粗迟林语堂

  在美国华人文学界,林语堂的文学创作,从质量、成就和产生的影响等方面来说,至今是一个难以逾越的高峰。

  他在美的文学创作向西方社会介绍一直遭误读的中国社会和东方文明。

  身受中西文化双重浸染,将西方文化的理性精神和对中国文化的深厚情感及使命感,糅合成一种中庸而不失谐噱的笔调,用睿智通达的语言娓娓道出了中国人的道德、精神状态与向往,以及中国的社会、文艺与生活情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鲁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老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周作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沈从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林语堂

中国近现代史上文笔最好的十位作家都是谁?他们都有哪些代表作?

  我认为中国近代史上文笔最好的十位作家分别是钱钟书,张爱玲,沈从文,余光中,梁实秋,林语堂,王朔,郁达夫,海子。

  我们国家的文学艺术发展一直非常的好,从古至今也出现过很多非常优秀的作家。

  当然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也出现过很多文笔非常好的作家,他们每个人都有非常典型,非常著名的作品。

  不过每个人的喜好不一样,所以喜欢的作家肯定也是不一样的。

  首先不得不提的就是张爱玲,张爱玲是一位非常著名历猛伍的女作者。

  张爱玲在文学方面的涉猎也非常的广,她不仅写过小说和散文,还写过电影剧本。

  相信很多女生在上中学的时候都应该在课堂上偷偷的看过张爱玲的《红玫瑰与白玫瑰》,《倾城之恋》等作品。

  梁实秋应该是很多人都非常喜欢的一位作家,很多人不愿意看的文学作品的原因就是觉得枯燥乏味,但是梁实秋的作品完全不会。

  梁实秋不仅文笔很好,而且作品也是非常有内涵,非常引人入胜。

  梁实秋的作品有《雅舍小品》,这是一本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散文集。

  钱钟书的《围城》应该是很多人在上学时候的必读课本,沈从文的代表作《边城》也是。

  林语堂大家可知薯能不是特别熟肢或悉,但是他的作品大家应该都有听说过,他的著名作品有《京华烟云》,《老子的智慧》,《吾国与吾民》等。

  海子可以说是一个极具浪漫性的诗人,他的作品中有很多的片段都是现在年轻人中流传范围非常广的,海子的作品也非常的经典,比方说《以梦为马》,《五月的麦地》等等。

  王硕应该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位作家了,他的代表作分别是《动物凶猛》,《玩的就是心跳》,《看上去很美》等。

  同时王朔也是一位非常优秀的编剧,他的很多作品也都非常有热度。

阎浩岗的成就

(一)论文:

学术期刊

  2.《论〈红旗谱〉的日常生活描写》,《文学评论》2008年第4期。

  3.《现当代文学史写作的文学视角与历史化态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9年第3期。

  4.《〈李自成〉:被曲解遮蔽的当代长篇小说杰作》,《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1年第2期。

  5.《鲁迅的亲情观及其在小说创作中的表现》,《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3年第11期。

  6.《“史诗性”与“红色经典”的文学价值评估》,《文艺争鸣》2007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友行2007年第10期全文转载。

  7.《“土改”叙事中的道义问题——就〈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暴风骤雨〉的评价与羡哪刘再复等先生商榷》,《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好派哗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11年第5期全文转载。

  《丁玲研究》2010年第1期全文转载。

  《丁玲与中国当代文学》(第十一次丁玲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厦门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全文收入。

  8.《三十年代现代派小说三作家之比较》,《天津师大学报》1998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1999年第2期全文转载。

  9.《生命感伤体验的诗化表达》,《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3年第7期全文转载。

  10.《文学·社会生活·个体生命》,《理论与现代化》2000年第9期。人大复印资料《毛泽东思想研究》2000年第6期全文转载。

  11.《也论新写实小说作家的心态》,《艺术广角》1992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1992年第4期全文转载。

  12.《中国现代作家幽默特色论析》,《南开学报》1997年第6期,《新华文摘》1998年第2期摘要。

  13.《京派小说:和谐蕴藉的浪漫主义》,《南开学报》2000年第2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0年第4期摘要。

  14.《从文学角度看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之交的“革命小说”》,《天津社会科学》2003年第6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国现当代文学文摘卡》2004年第1期摘要。

  15.《沈从文与师陀:创作个性的自觉追求》,《湘潭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国现当代文学文摘卡》2004年第3期摘要。

  16.《鲁迅:奇迹般的起点》,《鲁迅研究月刊》2006年第12期。

  17.《〈祝福〉及其两个前文本的互文性研究》,《鲁迅研究月刊》2011年第11期。

  18.《具有“红楼”血缘的两部中国现代小说》,《红楼梦学刊》2002年第1期。

  19.《论茅盾小说创作方法的非主流性》,《茅盾研究》第8辑,新华出版社2003年出版。

  20.《论七月派小说的创作追求和艺术风貌》,《天津师大学报》2000年第3期。

  21.《巴金:革命年代的五四话语》,《河北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

  22.《从文学角度看“红色经典”》,《河北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

  23.《不同生命欲求之间的冲突——重读〈寒夜〉》,《河北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

  24.《否定之否定的反思——新世纪视野下重读〈讲话〉》,《河北大学学报》2011年第2期。

  25.《“反着写”的偏颇——〈丰乳肥臀〉对“革命历史小说”的彻底颠覆及其意味》,《河北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

  26.《文学与人道主义:不解之缘》,《理论与现代化》1997年第4期。

  27.《“二沈”小说创作异同论》,《山西师大学报》1998年第3期。

  28.《理论观点,还是具体感受的世界观?》,《海南师院学报》1998年第3期。

  29.《两种现实主义》,《理论与现代化》1998年第9期。

  30.《创作方法:文学理论不该遗弃的概念》,《新疆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

  31.《中国社会剖析派的西方渊源》,《东方论坛》2002年第5期。

  32.《创作方法与创作原则:不同层次的概念》,《河南社会科学》2002年第6期。

  33.《文学观、小说观与中国现代小说史》,《河南社会科学》2003年第2期。

  34.《关于〈围城〉的文学史地位》,《江南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

  35.《丁玲:革命年代的个性话语》,《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变革的多彩画卷——丁玲百年诞辰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湖南文艺出版社2006年3月出版。本文曾在第9届丁玲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大会宣读。

  36.《山药蛋派:创作方法的反思》,《天津师专学报》1999年第4期。

  37.《论诺贝尔文学的求真精神与理想主义》,《文学·传播·教育》,天津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38.《理论与批评:不菲的实绩,失衡的时空》,《回眸与前瞻》,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版。

  39.《爱国主义的历史性》,《爱国主义与民族文化》,东方出版社1993年版。

  40.《完备翔实的中国史籍》,《爱国主义与民族文化》,东方出版社1993年版。

  41.《“艺术本体”论》,《天津师专学报》1991年第3期。

  42.《〈管子〉——中国美学思想的滥觞》,《天津师专学报》1992年第4期。

  43.《谈谈谈歌和他的小说》,《作品》2008年第4期。

  44.《〈艳阳天〉:权力斗争的日常传奇》,《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

  45.《自由与革命:矛盾中的艰难抉择——也论丁玲的左转》(第二作者),《新气象,新开拓——第十次丁玲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文集》,同济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

  46.《新世纪视野中的梁生宝形象》,《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

  47.《林道静形象的互文性解读》,《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

  48.《作为文学史链条一环的“十七年”长篇小说》,《燕赵学术》(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秋之卷。

  49.《五六十年代“红色经典”的文学史地位》,温儒敏、赵祖谟主编《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8月版。

  50.《互文性视阈中的〈无名书〉》,《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2013年第1期。

  51.《看丁玲的不同距离与角度》,《武陵学刊》2013年第4期。

  52.《〈红岩〉的文体价值与超时空精神价值》,《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CSSCI集刊)2014年第13辑。

  53.《重论“高于生活”及“理想人物”塑造》,《长安学术》2014年第5辑。

  54.《〈丰乳肥臀〉与〈苦菜花〉的互文性解读》,《河北大学学报》2014年第2期。

  55.《丁玲土改叙事与新时期以前主流意识形态的关系》,《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5期。

报纸

  56.《从论争中梳理当代文艺脉络》,《光明日报》2006年1月9日。

  57.《让文学史真正成为文学自身的历史》,《中华读书报》2012年2月22日第9—10版。

  58.《百年文学双向交流的历史描述》,《文艺报》2002年6月18日。

  59.《个性主义与“革命”性格——丁玲的人格与创作》,《文艺报》2011年3月11日第7版。《丁玲研究》2011年第1期全文转载。

  60.《互文性视阈中的〈最后的生产队〉》,《文艺报》2012年3月9日第7版。

  61.《〈李自成〉的主题与姚雪垠的立场》,《文艺报》2012年4月18日第7版。

  62.《艾芜与许地山关于人生哲学的“对话”》,《文艺报》2012年12月14日第6版。

  63.《创造社作家的“浪漫”性格》,《文艺报》2013年3月22日第5版。

  64.《新月社三诗人的爱与死及人与诗》,《文艺报》2013年5月20日第7版。

  65.《从〈林则徐〉到〈鸦片战争〉:视角的转换》,《天津日报》1997年7月15日。本文获全国影评征文二等奖。

  66.《一个新的阎婆惜(评电视剧〈水浒传〉)》,《天津日报》1998年1月24日。

  67.《平视战争(看影片〈拯救大兵瑞恩〉)》,《天津日报》1998年11月25日。

68.《张大民的生存哲学(评电影〈没事偷着乐〉)》,《天津日报》1999年2月3日(?)

  69.《“红色经典”中的英雄传奇》,《北京晚报》2009年7月24日。

  70.《〈红岩〉的意志传奇》,《北京晚报》2009年7月31日。

  71.《〈红旗谱〉有多少“水浒气”?》,《北京晚报》2009年8月7日。

  72.《“传奇”风行更显“日常”魅力》,《北京晚报》2009年8月14日。

  73.《〈我与丁玲五十年〉:透过陈明的眼睛看丁玲》,《中国图书商报》2010年2月2日。

  74.《值得保定人珍惜和骄傲的保定现代文化》,《保定日报》2012年2月23日。

  75.《河北籍作家概说(现代作家与保定之一)》,《保定日报》2012年8月5日。

  76.《保定作家群的辉煌(现代作家与保定之二)》,《保定日报》2012年8月12日。

  77.《擅长表现战争环境中人情美的孙犁(现代作家与保定之三)》,《保定日报》2012年8月19日。

  78.《将〈水浒传〉与〈红楼梦〉笔法结合的梁斌(现代作家与保定之四)》,《保定日报》2012年8月26日。

  79.《模糊空灵的〈透明的红萝卜〉》,《保定日报》2012年10月21日。

  80.《莫言是怎样从“售棉大路”走进“红高粱”地的》,《保定日报》2012年11月4日。

  81.《〈创业史〉的艺术魅力》,《文艺报》2014年2月21日。

  82.《历史小说的真实性与观照视角》,《文艺报》2014年9月19日。

  83.《浩然对现当代小说的独特贡献》,《文艺报》2014年10月27日。

(二)著作:

  1.《“红色经典”的文学价值》(独著),人民出版社2009年出版。

  2.《中国现代小说史论》(独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

  3.《中国现代小说研究概览》(主编),河北大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

  4.《中国现代文学流派艺术研究》(合著),山西古籍出版社2001出版。

  5.《趣味语文》(合著),中国书籍出版社2002年版出版。

  6.《中国古代杰出人物画库》(合著),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年出版。

  7.《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第二版)》(参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出版。

现当代文学的论文范本

    文学作为人学,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作为一种整体而存在的。

  文学作品不只是作家主体意识的凝结物,更是社会中诸种因素的集合。

  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现当代文学的论文范本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现当代文学的论文范本篇1

  我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

  一、我国现当代文学

    从时间上来划分,我国现当代文学是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开始的,它的源头便是著名的五四文学运动。

  五四新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文学革命,它是与传统文学迥异的现代文学,它不仅仅是艺术形式的不一致,思想上也更为新潮,更为突出。

  随着新中国的逐步建立,他推动新文学运动走向了一个新的阶段,标志着我国当代文学的伟大开端。

  从文学发展的多样性、主题的走向以及与中国社会的关系,中国现当代文学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文化整体批判时期、政治分野与文化批判时期、政治分野与文化反思时期、政治与文学一体化时期和政治变革与文化转型时期。

  二、我国现当代文学的具体发展变化

  1文学内容涉及的生活范围更广泛

    五四文学运动之后,中国文学进入了现代文学史的开端。

  中国的作家创作出来的作品,有了明显变化。

  文学创作者笔下融入了更多的平民形象和普通生活。

  其中以普通农民生活为题材的作品尤为突出,作品涉及的内容以及生活范围有所丰富和增加。

  这些作品从普通群众视角出发,通过对普通人生活中的幸福与痛苦的描写,侧面上反衬出社会的安稳与动荡,并根据当时的生活胡野环境,描绘了一幅幅民主历史时期的社会形态。

  随着中国人从压迫裤纯喊中解脱后,中国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变革裤扒,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使得文学反映生活的领域明显扩大,为文艺创作开辟了宽阔的道路。

  文学创作者的视野开拓到农村、工厂、部队、学校,等等。

  尤其是过去文学作品中很难见到的工业、科技题材,少数民族生活题材等都有了新的开拓和创造,极大地填补了文学创作题材上的欠缺部分。

  中国现当代文学中涉及的内容更为广泛,上天入地,无所不及。

  这标志着我国现当代文学的不断解放、突破与创新。

  2人物形象的塑造有了新的进展

    “艺术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应用在文学方面,意思就是说文学的创作源泉是源自于实际生活的。

  因此文学创作者在具体生活的基础上对人物写实和艺术深化推动历史推动文明的发展,这也是文艺工作者的使命和重任。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当代文学人物塑造题材类型作品中,成功刻画了一批典型的人物形象。

  这批形象包括走在时代前列的先进人物,阻碍社会发展的反派形象,以及多种历史人物形象。

  从中不难发现,曾经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在作品中的地位有了前所未有的改变,过去贫穷困苦受欺凌、受压迫的形象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普通工人、农民、知识分子逐渐成为文学创作喜欢的描写对象,他们在文学作品中一跃成为主人公,成为英雄人物。

  这些人物形象凝聚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成为人们仿效的榜样,填补了当代文学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空白,具有开创的意义。

  现当代文学中呈现的人物形象有血有肉,绝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也不是高不可攀的完人,也与那些为数不少的平庸浮浅的人物形象不同,它具有生活本身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人物个性鲜明,优点缺点皆有,但是他却更让人印象深刻。

  他比完人更可敬,比平庸更真实,它是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简。

  文学作品主人公新形象的诞生,标志着中国现当代文学水平有了新的突破和提高,全新的文学表现手法的应用,使得中国现当代文学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3艺术风格和艺术形式有所突破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批文学创作者若想达到成熟,那么首先要形成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丰富的艺术风格是民族文学、时代文学的兴盛的标志。

  新中国成立之后,十年“”对中国文学的发展有很大的负面影响,短暂又漫长的十年里,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艺术风格、艺术形式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3],但广大文学创作者依然不断深入生活,坚持写作理念。

  特别是早在五四运动到来之前,写作风格就已经别具一格的文学创作者在文化运动新潮中,随着思想艺术水平的提高,创作个性又有了全新的进展和突破。

  有些作家则是在新中国成立、人们得到解放之后通过不断的艺术实践,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特别是“”之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工业文明取得了迅猛发展,文艺创作者们纷纷探索新的艺术形式,适应时代需求,这种精神十分可贵。

  值得肯定的是这种探索和创造还建立在民族化、群众化的基础之上,这样的文学作品不仅仅具有群众基础,其拥有的艺术价值也是值得赞许的。

  不可否认的是,同一时代背景下的文学创作者尽管各有各的风格,也一定有时代精神的标签。

  一个作家风格的形成,肯定包括生活环境、人生际遇等因素的影响,时代和社会是最容易也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在当代文学史上,曾经出在了一批倾向相似、风格相近的作家群,它是融汇了个人艺术创造的时代的产物,是值得认真研究和总结的一种文学现象。

  4少数民族文学有了新的生命力

    我国的少数民族,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史上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他们创造了大量具有民族特色的文艺作品,也是中国文坛不可或缺的瑰宝。

  在旧社会,少数民族文学不仅得不到发展,甚至已经到了濒临消失的边缘。

  五四运动的掀起也让少数民族文学重获新生,有才华的作家一批一批不断涌现,创作了许多优秀的原创作品。

  这些作品中描绘的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民俗面貌、文化传统等让我们对少数民族的风俗以及生活环境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同时作品中深刻地反映了少数民族苦难的昨天和幸福的今天。

  少数民族文学取得这样重大的成就,也应该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史上新的历史篇章。

  5成就经受严峻考验的优秀文艺大军

    早在二十世纪初中期,周树人先生就中国能够出现一批个性鲜明的文学创作家怀抱着巨大的希望,期盼他们能用他们的神笔创造新的时代文学,打破中国文学界的沉寂。

  20世纪三十年代培养了一大批青年作家,共同的目标共同的时代责任感让他们团结在一起,共同奋战在血与火的斗争中。

  在热火朝天的新文化运动中出现了一批非常杰出的文学创作家,比如说周树人、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丁玲、曹禺等。

    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共产党近百年来经过不断努力,创建了一支优秀的富有战斗力的文艺队伍。

  这支队伍主要包括五个部分,他们分别产生于现当代文学发展的五个阶段。

  第一批是高举新文化旗帜的五四运动时期的前辈作家,他们是新文化浪潮的时代思想产物,他们为新文学的推进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建国以后,他们继续高举新文化新思想旗帜,在当代文学历史中通过他们的先进思想和勤劳双手也写下了光辉史篇;在中国民主革命的各个阶段中也涌现了许许多多为文学事业无私奉献的文学创作者,中国的民主革命经历了一段漫长而艰难的时期,它包括了艰苦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也包括了腥风血雨的大革命,文学创作者们没有因为社会环境的艰苦而磨灭了他们的创作意志,更可贵的是在烽火中在苦难中崛起,他们肩负起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继承发扬的历史重任,为社会主义文学事业做出巨大贡献;新中国诞生后也有一批优秀的文学家崭露头角,他们大多是沐浴着新中国的阳光,在新中国的雨露滋润下成长起来,此外在工人和农民中也出现了一股新兴力量,他们创作的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作品走进了当代文坛;在新时期涌现的青年作者大都成长在大好时代,相对而言他们还有些许稚嫩,些许不足,但是他们是新文化的新鲜力量,新的生命活力,是生气勃勃的富有生命力的文学中坚力量。

  这支优秀的社会主义文艺队伍,在党的思想指导和文化浪潮的培育下,经受了历史的严峻考验,而今已经锻炼得更为坚强和成熟。

    在探讨国内文学在现当代的成就时,应该是内陆人民和港澳台同胞文学作品的总和,不得不说港澳台的同胞们也不乏有相当多的进步文学作品出现。

  港澳台作为祖国的一部分,港澳台的中国人和内陆人民也是紧密相联的,他们是中华民族的骨肉同胞。

  近百年来,台湾的进步思潮在时代的发展和推动下也有所成就。

  近几年来,各大出版社出版的港澳台的优秀文学作品被内陆文学家、文艺工作者所熟知,在欣赏优秀作品,开拓文学视野的同时,也从作品中得到了某些借鉴。

  因此,不断加强研究台湾、港澳文学的工作,对了解各地区文学以及加强祖国统一团结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在中国现当代社会环境中发展起来的中国文学,取得了巨大的创新和成就。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历史说明,中国文学的发展绝对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三、结论

    总而言之,五四运动的爆发,标志着我国现当代文学史的开端。

  一百多年来我国现当代文学走过了一条光辉而又艰难的道路,但是取得的突破与成就也是不可估量的。

  文学工作者应该加强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对中国文学分发展规律和特点进行不断研究和总结,促进文学艺术事业的发展,加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现当代文学的论文范本篇2

  浅析现代文学中狼形象的复魅

    摘要:每个历史时期都有自己的文化,在反思的同时我们不可能不审视文化中的向标。

  本文主要通过对“狼形象”的梳理来探视现代文学中的复魅现象。

  借此来探讨文学与人类精神世界的关系。

  关键词:文学;狼形象;复魅

  1、狼形象的恶化

    随着文明的演进和发展,狼形象经过了一段漫长的“恶魔化”历程。

  从神话和图腾崇拜中半人半神的狼,逐渐演变为半人半兽的狼,直至到了后期被定性为单纯象征了兽性和野性的一种动物符号。

  人类远古神话阶段笼罩在狼身上的神性光环消失不见了,自然界中的一个真实物种被简化成了“恶”的代名词。

    西方中世纪兴起过捕狼的热潮。

  “10世纪英国国王埃德加(EdgarLePacifiqu)统治时期,下令全国灭狼,有捕捉300只狼以上者给予奖金,因此在欧洲大陆相继形成了一个捕狼高潮。

  ”风靡一时的猎狼运动使欧洲大陆的野狼数量急剧减少,但并没有给野生的狼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对狼来说,真正的灾难发生在____诞生后。

  基督____将神性赋予自然界,开始了对自然的祛神秘化,人成了自然界中的独白者。

  正如英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汤因比(ArnoldToynbee)所说:“人与剥去了昔日神性光环的自然环境分离,人获准掠夺不再神圣的环境的权利。

  人类曾经怀着敬畏之情看自然,而这种情感遭到了犹太一神教的排斥,犹太教、基督____斯兰教都是如此。

  ”野性和兽性是与宗教推崇的光辉人性截然相反的,对人性的颂扬把狼从神圣的祭坛赶了下来,它们不再是人们的文化英雄、救世主。

    人类进入农耕与畜牧社会后,人与狼之间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

  野狼在丧失了自己的狩猎地后,为了求得生存有时会捕捉放牧在草场上的牛羊。

  这种天生的狩猎本能并不能为人所谅解,狼成了人类私人财产的竞争者。

  这个形象被固定化,人们的仇狼情结也逐渐积淀下来。

    文学艺术,是作为唯一符号动物的人的情感体验载体之一。

  对于人类的艺术活动来说,“在艺术里,感性的东西是经过心灵化了,而心灵的东西也借感性化而显现出来了。

  ”对狼的种种情结通过各种艺术形式传承下去,人们的仇狼情结表现得尤为明显,在文学中随处可见:。

    秦国之俗,贪狼强力,寡义而趋利。——《淮南子》

  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栗,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白居易:

  《杜陵叟》

    汉人乃步卒,吾人则骑士。驹犊群岂能抗拒豺狼。

  ——勒尼·格鲁塞《草原帝国》

    虐人害物的暴政、残暴无序的统治等等都可以以“豺狼”喻之,汉民族对狼的仇恨从这些诗句中可见一斑。

  十九世纪以来的西方文学中,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左拉的《人兽》,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玛佐夫兄弟》、《地下室手记》等,都有关于狼的描写。

  作品中的狼形象被抽象为“兽性”的代名词,它们和人性相融合,狼性(兽性)已经成为人物性格的一部分,人的面具下涌动着野兽的气息。

  狼,作为一种程式化的象征,在这段漫长的历史时期作为恶的象征流传下来。

  狼形象从自然中实体的狼走向了人的内心深处,楔入了文化与人格的互动关系中。

  这一固定化的程式在二十世纪有了新的改变。

  2、现代性中的复魅

    “复魅”(又叫“返魅”reenchantment),是对“祛魅”(disenchantment)的反拨。

  魅,在这里是指自然所具有的神秘性、主体性,以及人对自然应有的敬畏之心。

  古人认为自然具有主观性和创造性的力量,与之对应,古希腊的有机论即是一种“附魅”的自然观。

  “祛魅”这一概念最早由马克思·韦伯提出,他否认自然具有任何主体性、经验和感觉。

  人在科技光环的笼罩下,把自己看成了具有神性的无畏“上帝”,世界上只有大写的人(Man)具有统治权,自然由此被科技祛魅。

    “在祛魅的自然中,关于自然的现代科学导致了自然本身的祛魅。

  关于自然的机械论的,祛魅的哲学最终导致了整个世界的祛魅。

  ”现代科技的进步,世界的祛魅和世俗化消解了传统、历史。

  在一个近乎科技万能的社会里,人却面临着全球性的生存危机。

  这些迫使人们反思自身的所为,重新审视自然与人的关系以及人类中心主义学说的弊端。

    复魅的自然观就在此背景下产生。

  “复魅”这一概念最早由大卫·格里芬提出,作为后现代的哲学家,他认为自然应被看做一个有机整体,不再是机械论中“自然失去了所有使人类精神可以感受到的亲情的任何特性和可遵循的任何规范”。

  在科学复魅,自然复魅的过程中,人认识到了“单靠科学,即使我们的科学比现在再发达一百倍,我们也不能生活得更美好。

  ”恢复了人和人、人和物之间的和谐关系,人们才能向“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poeticallymandwellsonthisearth)靠近。

  3、中西新变:狼形象的现代表征

    进入二十世纪以来,现代性以理性和技术的名义征服了世界,人类陷入各种工具理性的控制中。

  人却发现自己在创造性的扩张中失落了的恰恰是人的本性,现代人渐渐走向了精神的荒野。

  有人说,“人究竟应当转移到荒原上,还是迁徙到原始森林中。

  如果有人可以首先选择,那么,宁可选择精神的原始森林,而不是精神的荒原。

  ”在对抗人的异化过程中,西方兴起了一些新的文化思潮。

    六、七十年代以来首先在英、美兴起了新时代运动,这股运动以对文化的反思、“朝后看”为特征,是对理性统治的回拨。

  与之相随的是一系列回归:发现自我、重归原始、原始思维等等。

  在这样的文化语境下,狼形象有了一定程度的回归。

  杰克·伦敦的系列小说,如:《野性的呼唤》、《白牙》、等彰显的是对野性的呼唤;法利·莫厄特的纪实性作品《与狼共度》(NeverCryWolf)中对一个狼家庭的描绘,让我们重新认识了狼性中有悖于传统观念的一些品质,如团结、忠诚、友爱等;贾平凹从《废都》开始就尝试着寻找狼性,到了他世纪末的实验小说《怀念狼》,狼身上洋溢的旺盛生命强力成了他追寻的主角,并且更强烈地呼唤英雄的重构。

    文学作为人学,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作为一种整体而存在的。

  文学作品不只是作家主体意识的凝结物,更是社会中诸种因素的集合。

  生态文化的发展使人们重新认识人类、认识自然,不再以自己的利益为标准来衡量划定动物的善恶。

  这些都促使人们对狼进行再认识,狼的形象不再是单一的,它重新走向了多元化。

猜你喜欢:

1.有关现当代文学论文范文

2.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参考

3.现当代文学论文提纲

4.现当代文学论文

5.浅谈现代文学研究本科论文范文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论文,写什么好?

你好!写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论文,要抓住以下几个重要论题:

  1.作家:鲁迅、郭沫若、茅盾等;

  2.文学流派:语丝、新月、乡土等;

  3.文学论争拍携:问题与主义、革命梁贺谨文学、国防文学等;

4.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最主要

  以上记准了,考试橡基肯定能过。当然,《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及其“两为”精神不可忘。

提交信息测一测您提升学历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