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关于孝顺的故事有哪些?

作者:家杰逸时间:2023-07-18 01:39:56

导读:" 关于孝顺的故事有哪些?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人们追求的一种价值观。在古今中外,我们可以找到许许多多关于孝顺的故事,这些故事都展示了孝顺的重要性和价值。以下是一些关于孝顺的故事:1.《孝经》中的故事:《孝经》是一部古代经典,其中包含了很多关于孝顺的故事。"

关于孝顺的故事有哪些?

  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人们追求的一种价值观。在古今中外,我们可以找到许许多多关于孝顺的故事,这些故事都展示了孝顺的重要性和价值。

以下是一些关于孝顺的故事:

  1.《孝经》中的故事:《孝经》是一部古代经典,其中包含了很多关于孝顺的故事。

  比如,《孝经》中讲述了著名的孝顺故事——孟母三迁。

  孟子的母亲为了让孟子接受良好的教育,不惜迁居三次,最终成功地培养出了一位伟大的学者和思想家。

  2.西方的故事:在西方文化中,也有许多关于孝顺的故事。

  比如,希腊神话中的奥德修斯(Odysseus)是个典型的孝顺儿子。

  在他远行十年后,他终于成功归来,并顺利夺回他的王位。

  而在此期间,他的儿子忠心耕耘,一直等待着他的归来。

  3.中国古代的故事:中国古代有很多关于孝顺的故事,其中最著名的是《红楼梦》中的贾母。

  贾母是贾府的家长,她对家人非常关心和体贴。

  她不仅关心自己的儿女,也照顾家族中的每一个成员。

  她的孝顺精神感染了整个贾府,成为了一个充满温暖和和谐的大家庭。

  4.现代的故事:在现代社会,孝顺的故事也屡见不鲜。

  比如,有一位名叫黄振宇的年轻人,他为了照顾患病的父亲放弃了高薪的工作,选择回乡务农。

  他每天早出晚归,辛勤劳作,用自己的双手养活了整个家庭。

  他的孝顺行为感动了很多人,也成为了一个典型的孝顺典范。

  关于孝顺的故事有很多,它们展示了孝顺的重要性和价值。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无论是中华民族还是其他文化,孝顺都是一种被人们推崇的美德。

  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孝顺的力量和魅力。

  我们也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示和解决方案,如:。

  -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为了孩子的教育,父母应该付出努力,为孩子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奥德修斯的故事告诉我们,孩子对父母的等待和关注是无条件的,无论父母遇到什么困难,孩子都会一直等待着他们的归来。

  -贾母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家庭的和谐和温暖来自于家长的关心和体贴,每个家庭成员都应该关心和照顾彼此。

  -黄振宇的故事告诉我们,孝顺不仅仅是言语上的表达,更要通过实际行动来体现,用自己的行动来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这些故事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思考和借鉴的方案,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实践孝顺的价值观。

古今中外孝顺故事

  还有什么比父母心中蕴藏着的情感更为神圣的呢?父母的心,是最仁慈的法官,是最贴心的朋友,是爱的太阳,它的光焰照耀、温暖着凝聚在我们心灵深处的意向!下面是我为您整理的古今中外孝顺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古今中外孝顺故事篇一:许世友五跪慈母

    许世友未到10岁时父亲便去世了,母亲更加辛勤劳动。一天,许世友到山上挖野菜回家晚了,母局皮亲迎着寒风站在村口等他,他一阵心酸,流出了眼泪,心疼地跪在地上对母亲说:“娘,俺晓得你最疼俺,俺这一辈子不管有没有出息,一定尽心奉养您!”

    许世友16岁那年,误伤了一个地主的儿子,地主勾结官府到处追捕他。一年后,许世友悄悄回到家中,跪在母亲面前,喊了一声:“娘,俺走后,让您老受苦了!”

    许世友投身革命斗争之后,反动派对他恨之入骨,曾几次抄他的家,许世友的母亲被迫带着两个女儿逃到外乡。一次在行军路上,许世友偶而碰到正在沿街乞讨的母亲和妹妹,难过得泪如泉涌,一下子跪在母亲的面前,泣不成声:“娘,孩儿不孝,连累您老人家无处安身……”

    1949年,许世友已是山东军区司令员。

  不久,许世友便接来了年迈的母亲。

  当饱经风霜的母亲从吉普车里走出来的时候,许世友叫了一声:“娘!”随后当着数十名官兵的面,泪如泉涌,跪在了地上。

  母亲心疼地说:“孩子,快起来,一个大将军怎么能当着这么多部下跪我一个老太婆!”许世友却说:“我当再大的官,还是您的儿,您老就让我多跪会儿吧,这样我心里好受些!”。

    勤劳惯了的许母,在城里住了不到一个月,便住不下去了。

  1959年春天,许世友思母心切,请假后起程返家。

  他看到母亲背着柴草,马上快步跑过去,接过母亲背上的柴草,然后跪倒在母亲面前,说:“娘,您这么大年纪了还上山砍柴,儿心里实在难过啊!”直到母亲答应再也不去砍柴了,许世友才起身。

  古今中外孝顺故事篇二:冯玉祥的“悼母诗”

    冯玉祥不仅是一位着名的爱国将领,还是一个有名的大孝子。

  冯玉祥将军一生对母桐肆差亲非常孝顺,母亲病故之后,他痛苦伤心地大病了一场。

  从此以后,每逢自己过生日便闭门谢客,不吃饭,有时实在饿得头昏心慌也只在晚上吃上一顿饭,以此来纪念母亲的生养之恩。

  1945年,他写了一首《十月怀胎》的悼母诗:。

    娘怀儿一个月不知不觉,娘怀儿两个月才知其情,娘怀儿三个月饮食无味,娘怀儿四个月四肢无力,娘怀儿五个月头晕目眩,娘怀儿六个月身重如山,娘怀儿七个月提心吊胆,娘怀儿八个月不敢笑谈,娘怀儿九个月寸步艰难,娘怀儿十个月才到世间。

    为了将这首悼母诗“铭刻在心,永世不忘”,冯玉祥将军请人把诗特意刻在石碑上。

    这首诗情真意切,通俗纯朴,字字句句洋溢着一片敬母、爱母、惜母之情,感人肺腑,令人敬佩,给人教诲,至今仍广为流传。

  古今中外孝顺故事篇三:孟佩杰——恪守孝道的平凡女孩

    童稚的年岁,她一力撑起几经风雨的家。

  她的存在,是养母生存的勇气,更是激起了千万人心中的涟漪。

  命运对孟佩雹穗杰很残忍,她却用微笑回报这个世界。

    五岁那年,爸爸遭遇车祸身亡,妈妈将孟佩杰送给别人领养,不久也因病去世。

  在新的家庭,孟佩杰还是没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养母刘芳英在三年后瘫痪在床,养父不堪生活压力,一走了之。

  绝望中,刘芳英企图自杀,但她放在枕头下的40多粒止痛片被孟佩杰发现。

  “妈,你别死,妈妈不死就是我的天,你活着就是我的心劲,有妈就有家。

  ”。

    从此,母女二人相依为命,家中唯一的收入来源是刘芳英微薄的病退工资。

  当别人家的孩子享受宠爱时,八岁的孟佩杰已独自上街买菜,放学回家给养母做饭。

  个头没有灶台高,她就站在小板凳上炒菜,摔了无数次却从没喊过疼。

    在同学们的印象中,孟佩杰总是来去匆匆。

  她每天早上六点起床,替养母穿衣、刷牙洗脸、换尿布、喂早饭,然后一路小跑去上学。

  中午回家,给养母生火做饭、敷药按摩、换洗床单……有时来不及吃饭,拿个冷馍就赶去学校了。

  晚上又是一堆家务活,等服侍养母睡觉后,她才坐下来做功课,那时已经九点了。

  “女儿身上最大的特点是有孝心、爱心和耐心。

  ”刘芳英说,如果有来生,她要好好补偿女儿。

  为配合医院的治疗,孟佩杰每天要帮养母做200个仰卧起坐、拉腿240次、捏腿30分钟。

  碰上刘芳英排便困难,孟佩杰就用手指一点点抠出来。

    2009年,孟佩杰考上了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

  权衡之下,她决定带着养母去上大学,在学校附近租了间房子。

  大一那年暑假,孟佩杰顶着炎炎烈日上街发广告传单,拿到工资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买养母最爱吃的红烧肉。

    “我只不过做了每个女儿都会做的事。

  ”不少好心人提出过帮助,都被孟佩杰婉拒了,她坚持自己照顾养母。

  孟佩杰的毕业愿望是当一名小学老师,安安稳稳,与养母简单快乐地生活。

猜你喜欢:

1.古今中外感恩励志故事

2.古今中外感恩父母故事

3.中外名人感恩小故事精选

4.中外名人感恩小故事

5.古今中外名人励志故事

古今中外,关于孝顺的故事有哪些?

篇态旦一:子路借米孝敬父母的故事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

  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

  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责任。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

  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

  尤其以勇敢闻名。

  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篇二:关于孝心的故事

    从前在一个城市里面,住着一位富人。他有三个儿子:大儿子爱练武,不懂文;二儿子懂文,不懂武;三儿子什么都不懂,但很孝顺。

    一天,父亲病故与世长辞了,三个儿子悲痛万分。

  这时大儿子边哭边说:“父亲都死了,哭也没用,俺看,先分财产吧!”“好!”“武器就归俺,你们又拿不动。

  ”大儿子边挑武器边说。

  二儿子咂咂嘴说:“我是学会计的会花钱,所以珠宝就给我吧”大儿子和二儿子基本上都把好的拿走了,只剩下一些书被三儿子拿走。

  三儿子想了想,说:“父亲死了,母亲还活着,但母亲又不能自己住,是不是?”二儿子挠挠头,说:“让母亲在三个儿子家各住一个月,习惯了那个,就住哪个!”“好!”。

  第一个月,母亲来到大儿子家,大儿子让母亲扎马步,挑水,大儿子在厨房里偷偷吃肉,在客厅给母亲吃销唯硬饼,母亲看了,就走了,去投奔二儿子家了

    二儿子是个文人,但很狡诈,只给母亲喝比水还稀的粥,母亲想吃肉,二儿子说:“我的肉比大哥的硬饼还硬您吃不动。”母亲不敢有怨言,离开了二儿子家!

    母亲来到三儿子家,三儿子看到母亲比以前消瘦了许多,马上给母亲做了特别多的好吃的让母亲吃!从此,三儿子独自承担起了照顾母亲的任务,不仅在生活上悉心照料,还天天陪母亲聊天,给他讲书里的故事。

  母亲在三儿子家里生活的越来越开心,身体也越来越好了,她逢人就夸自己的三儿子。

  但三儿子面对别人的赞扬,只是笑笑,说:“母亲把我们养大,现在我所做的不及母亲养育我们的十分之一,没什么可夸的!”。

    这件事一传十,十传百传到了玉皇大帝和如来佛的耳朵里,他们派众神去迎接母亲和三儿子,把母亲授为吃苦耐劳佛,把三儿子授为孝顺神!从此三儿子孝顺母亲的美德就在人间流传开来。

篇三:清丰规矩

    唐大历九年,清丰县城东关有个老员外朱青斋,一日去坑李家村看望老姐姐。

  吃饭时,发现外甥朱三不懂礼数,饭没熟就下手捏了个鸡腿啃起来,到吃饭时更是毫无规矩,不等老舅和母亲坐下,就大吃起来。

  这下惹急了老舅,朝他的头打了一巴掌,喝斥其跪下。

  外甥问老舅咋回事,帆斗扰员外反问:“清丰的县名是咋来的呀?”外甥说:“是因有个叫张清丰的孝子”。

  又问:“张清丰这个孝子咋孝敬爹娘的?”外甥说:“头一炉烧饼不卖,留给父母吃。

  ”员外一拍桌子:“你不把锅尖留给老母亲,算个啥东西!怪舅打你吗?”外甥连连磕头:“以后跟张清丰学着,把锅尖留给老娘,和清丰一样做个孝顺儿”。

    在清丰,直到现在,吃饭时都要给老人先盛。这就是清丰规矩。

孝心的故事

古今中外有哪些孝敬父母的故事,请列举

  1、东汉时的黄香,是历史上公认的“孝亲”的典范。

  黄香小时候家境困难,10岁失去母亲,父亲多冲困漏病。

  闷热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赶打蚊子,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以便让父亲早一点入睡。

  寒冷的冬夜,他先钻进冰冷的被窝,用自己的身体暖热被窝后才让父亲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袄,为了不让父亲伤心,他从不叫冷,表现出欢呼雀跃的样子,努力在家中造成一种欢乐的气氛,好让父亲宽心,早日康复。

  2、董永少年丧母,与父亲董公相依为命。

  年龄稍微长大一点后就下田劳动来赡养父亲。

  董永因为家里贫穷经常帮人做工谋生。

  农活忙的时候,他常用小车推着多病的父亲到田头树荫下,边做农活边照应董公,邻里乡亲都夸他是个大孝子。

  后来,董公病故,董永因家中贫困,无钱安葬父亲,于是就到西溪镇上大财主曹长者家卖身为奴,得钱葬父。

  3、包拯少年时便以孝而闻名,性直敦厚。

  他在宋仁宗天圣五年中了进士,当时28岁。

  先任大理寺评事,后来出任建昌知县,因为父母年老不愿随他到他乡去,包公便马上辞去了官职,回家照顾父母。

  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们的叫口称颂。

  4、陈毅见久别的母亲,心里很激动,上前握住母亲的手,关切地问散烂这问那。

  过了一会儿,他对母亲说:“娘,我进来的时候,你们把什么东西藏到床底下了?”母亲看瞒不过去,只好说出实情。

  陈毅听了忙说:“娘,您久病卧床,我不能在您身边伺候,心里非常难过,这裤子应当由我去洗,何必藏着呢。

  ”。

  母亲听了很为难,旁边的人连忙把尿裤拿出,抢着去洗。陈毅急忙挡住并动情地说:“娘,我小时候,您不知为我洗过多少次尿裤,今天我就是洗上10条尿裤,也报答答不了您的养育之恩!”说完,陈毅把尿裤和其它脏衣服都拿去洗得干干净净,母亲欣慰地笑了。

  5、阎元明从小就孝顺父母,是远近闻名的孝子。

  太和五年,阎元明被任命为北隋郡太守,元明因为赴任远离家乡,不能奉养母亲,甚是悲痛。

  母亲也很舍不得元明离开自己到外地就任,日夜落泪,以致失明。

  元明强忍悲痛向皇帝上书,请求归家侍奉母亲尺棚,皇帝准许元明回家侍养母亲。

  母亲得知皇帝准许元明回家养亲,眼睛马上就复明了。

  母子二人情深至切,以致如此。

  后来,刺史吕寿恩把元明的事情上奏皇上,皇帝下诏州郡,下令表彰元明孝行,并准他母亲颐养天年之后再出仕。

  母亲故去,服丧过后,元明依然悲伤,每逢忌日都恸哭不止,邻居都很为他感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包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陈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阎元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董永

孝敬父母的古今中外的名人典故有哪些?

孝敬父母的故事典故如下:

  1、老莱娱亲。

  春秋时,楚国有位隐士,名叫老莱子。

  这个老莱非常孝顺父母,对父母体贴入微,千方百计讨父母的欢心。

  为了让父母过得快乐,老莱特地养了几只美丽善叫的鸟让父母玩耍。

  他自己也经常引逗鸟儿,让鸟儿发出动听的叫声。

  父哪明亲听了很高兴,总是笑着说:“这鸟声真动听!”老莱见父母脸上有笑容,心里非常高兴。

  老莱其实也不小了,也年过70。

  一次,父母看着儿子的花白头发,叹气说:“连儿子都这么老了,我们在世的日子也不长了。

  老莱害怕父母担忧,想着法子让父母高兴。

  他专门做了一套五彩斑斓的衣服,走路时也装着跳舞的样子,父母看了乐呵呵的。

  一天,他为父母取浆上堂,不小心跌了一跤。

  他害怕父母伤心,故意装者婴儿啼哭的声音,并在地上打滚。

  父母还真的以为老莱是故意跌倒打滚的,见他老也爬不起来,笑着说:莱子真好玩啊,快起来吧。

  2、啮指痛心。

  曾参在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

  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

  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

  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

  ”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

  3、百里负米。

  仲由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

  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

  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

  4、闻雷泣墓。

  王裒的父亲王仪被司马昭杀害,他隐居以教书为业,终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晋臣。

  其母在世时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

  每当风雨天气,听到雷声,他就跑到母亲坟前,李皮告跪拜安慰握启母亲说:“裒儿在这里,母亲不要害怕。

  ”他教书时,每当读到《蓼莪》篇,就常常泪流满面,思念父母。

  5、卧冰求鲤。

  王祥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

  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

  继母食后,果然病愈。

古今中外孝道感人故事

  3.啮指痛心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

  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

  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

  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

  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

  ”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

  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态慎儒家尊他为“宗圣”。

  4.百里负米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

  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

  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

  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5.芦衣顺母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

  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

  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

  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

  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

  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

  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

  ”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

  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6.鹿乳奉亲郯子,春秋时期人。

  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

  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

  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7.戏彩娱亲老莱子,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

  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

  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时跌了一跤,他怕父母伤心,索性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8.卖身葬父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

  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

  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

  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汪闭陪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

  言毕凌空而去。

  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9.刻木事亲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今河南黄河北)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困蠢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面见,从不懈怠。

  久之,其妻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

  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

  10.行佣供母江革,东汉时齐国临淄人,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

  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

  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

  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11.怀。

古今中外尽孝的故事

  二十四孝:虞舜孝感动天:虞舜,早年丧母,父亲老实,继母陷害他,他不但不嫉恨,反而对继母更孝敬,对弟弟更友爱,使他们受到感化。

  舜在历山务农时,其孝感动天帝,使大象来替他耕田,鸟儿替他除草。

  尧帝知道了他的贤才,让他做丞相,并传位于他。

  舜后来成为历史上著名的圣君。

  郯子鹿乳奉亲郯子,春秋郯国国君。

  父母年老患眼疾,郯子听说鹿乳可以治好双亲的眼疾,便披着鹿皮,去深山混入鹿群之中,取鹿乳供亲。

  猎人误认其为鹿,正要射他,他赶紧大叫,并将实情相告,猎人敬其孝心,以鹿乳相赠,并护送郯子出山。

  老莱戏彩娱亲老莱子,春秋楚国人。

  为了孝敬双亲,七十岁的他,常穿五色彩衣,学做孩子游戏。

  有时担水进屋,诈跌在地,学孩子哭,千方百计逗二老开心,。

  他的孝行感动了楚王,亲往请其出山辅政,老莱子面对高官厚爵,毫不动心,婉言谢绝了楚王的聘请,陪双亲终老山野。

  仲由为亲负米仲由,字子路,春秋鲁国人,孔子弟子。

  生性至孝,家境贫寒,常以野菜为食。

  仲由为孝敬父母,常从百里之外背米回来供养父母。

  仲由父母去世后,他随孔子周游列国时,在楚国面对美味佳肴,回忆起昔日生活之苦,思念其父母。

  闵损单衣顺母闵损,春秋鲁国人,孔子弟子。

  自幼丧母,后母给两个亲生儿子用棉花做衣服,给他用芦花。

  一次,他为父亲驾车,体寒手抖,车险些失控,父亲怒而鞭打,芦花飞出。

  父亲决定休掉后母,闵损却哭着劝阻:“娘在只孩儿一人受冻,娘走了两个弟弟衣单。

  ”后娘知道后深受感动,从此待他如亲生。

  刘恒亲尝汤药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个儿子。

  生母薄太后患病三年,汉文帝处理完政务后,便陪在太后床边,目不交睫,衣不解带。

  母亲服用的汤药,亲口尝过后才让母亲服用。

  江革行佣供母后汉江革,早年丧父,为避战乱,背着年迈的母亲逃难。

  路遇强盗,欲杀江革,江革哭告,有老母无人奉养,强盗感其孝,放其生还,江革背着母亲最后在下邳定居下来。

  为了生活,他到一早梁困家人家当佣人,供养老母。

  后来他又背着母亲回到老家临淄。

  母亲有事外出,他必定亲自驾车缓缓前行。

  曾母啮指心痛曾参,字子兴,又称曾子,鲁国武城人。

  孔子弟子。

  著有《大学》一书。

  儒家代表人物之一。

  一天,他进深山砍柴,家中来了客人,母亲急盼儿归,便咬了咬自己的手指,此时曾参忽感心痛,知是慈母呼唤,急忙背柴回家。

  真是母子连心。

  虞蔡顺拾椹供母蔡顺,字君仲,汉代汝南人。

  少年丧父,对母极孝。

  时遇王莽之乱,年岁饥荒,粮食缺乏。

  蔡顺拾桑椹充饥,并以不同的容器分装。

  一队赤眉军经过,问他,他说:“黑甜的给母亲,青的给自己吃。

  ”赤眉军称赞其孝顺,赠牛脚一条,白米二斗,让他带回家供养母亲。

  黄香扇枕温席黄香,字文强,汉代江夏人,从小对父母孝顺。

  9岁时,母亲去世,哀痛至极,为母守孝三年。

  夏季天气炎热,其父因思念其母无法入睡,他就用扇子扇凉枕席。

  冬季天气寒,他先用身体暖热被褥,才让父亲上床休息。

  “黄香扇枕温席”的故事就世代流传下来。

  陆绩怀橘遗亲陆绩,字公纪,吴郡(今江苏苏州)人。

  他出身官宦世家,从小渣亮深懂忠义孝悌之道。

  6岁时随父赴九江见袁术。

  袁术用红橘招待他,他随手拿了几个装在怀里。

  辞别弯腰作揖时,红橘从怀中滚落在地,袁术笑他:“你是我的贵客,怎么还偷柑橘呢?”陆绩答道:“我是想拿回去给母亲尝个新鲜。

  ”袁术听后深感他将来定是不同凡响的人物。

  “陆绩怀橘遗亲”的事迹广为流传。

  打虎救父杨香,晋朝杨丰的女儿,14岁那年,随父去田间收割稻子,突然一头斑斓猛虎跃出,将其父扑倒在地。

  杨香听陆念到父亲的叫声,一个箭步跨上前,跃上虎背抡起拳头,对着虎头砸下去,后又将老虎的嘴按在坑里。

  老虎因无法呼吸,倒地而死。

  杨香不畏猛虎,“打虎救父”的故事成了脍炙人口的佳话。

  吴猛恣蚊吴猛,晋朝豫章(今江西南昌)人。

  年仅8岁,因家贫穷,买不起蚊帐,夏天夜间蚊子极多,打不完,赶不走,而父亲又怕烟熏,年幼的吴猛实在没有办法了,突然想到:如果蚊子吃饱了就不会叮咬父亲了。

  于是,他每晚都赤裸着上身,在父亲的旁边,任蚊子叮咬自己。

  乳姑奉亲不怠唐夫人非常孝顺,待婆婆极好。

  她的婆婆长孙夫人老了,牙齿脱落,不能咀嚼食物,她就用自己的奶喂婆婆。

  婆婆病了,唐夫人更是衣不解带,日夜侍候在婆婆身边,煎汤喂药,小心看护。

  婆婆感动地说:“我没什么能报答你的,但愿你的儿子、媳妇都会像你一样孝顺。

  ”寿昌弃官寻母朱寿昌,宋朝人。

  七岁时,生母刘氏为嫡母所妒,外出嫁人,母子不相见已五十余年。

  宋神宗时朱寿昌在朝做官,为了寻母亲,他弃官前往陕西,发誓不见母亲永不返回乡。

  终于在同州(今山西大荔)找到母亲,欢聚而归。

  庭坚涤秽事亲宋朝黄庭坚,为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极其孝顺,虽然任高官,对母亲的生活仍照顾得体贴入微。

  因母亲爱干净,他每夜必亲自为母亲洗涮便桶,以安母心,没有一刻放弃尽儿子的孝道。

提交信息测一测您提升学历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