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有哪些孝敬父母的故事?

作者:甘轩涵时间:2023-07-18 01:39:57

导读:" 古今中外有哪些孝敬父母的故事?1.中国古代孝子范例:孟子和孝心教育-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提倡孝敬父母是人伦关系中最重要的道德准则之一。-孟子的故事中,他曾经告诉自己的学生,孝敬父母是儿女应尽的责任,无论贫富贵贱,都应该孝敬父母。-孟子还强调,孝"

古今中外有哪些孝敬父母的故事?

1.中国古代孝子范例:孟子和孝心教育

  -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提倡孝敬父母是人伦关系中最重要的道德准则之一。

  -孟子的故事中,他曾经告诉自己的学生,孝敬父母是儿女应尽的责任,无论贫富贵贱,都应该孝敬父母。

  -孟子还强调,孝顺的表现不仅仅是口头上的尊敬和关心,更要通过实际行动来体现,如供养父母、尽力满足他们的需求等。

2.古希腊传说中的父爱:奥德修斯和忠诚的儿子泰勒马科斯

  -在荷马史诗《奥德修斯》中,奥德修斯是一个聪明勇敢的战士,他长期离家打仗。

  -尽管奥德修斯的儿子泰勒马科斯很小,但他一直等待父亲的归来,并对母亲的追求者保持警惕。

  -当奥德修斯归来时,泰勒马科斯展现了对父亲的深深敬意和忠诚,他们团聚后共同对付了敌人。

3.现代故事:李嘉诚和对父母的孝心

  -李嘉诚是中国著名的商业巨头,他以其成功的商业帝国而闻名。

  -尽管李嘉诚有着繁忙的工作日程,但他从不忘记孝敬父母。他经常陪伴父母,关心他们的健康和生活。

  -李嘉诚还捐赠了大量财富给慈善机构,以回报社会,这也是他对父母的孝心的一种体现。

4.西方文化中的孝敬父母:《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朱丽叶

  -在莎士比亚的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朱丽叶是一个孝顺的女儿。

  -尽管她爱上了罗密欧,但她仍然尊重父母的意愿,并试图维持家庭的和谐。

  -朱丽叶为了遵守父母的婚姻安排,最终选择了牺牲自己的生命。

5.孝敬父母的跨文化故事:日本传统故事《孝经》

  -在日本文化中,孝敬父母被视为一种重要的道德准则。

  -《孝经》是一本古老的日本书籍,讲述了孝敬父母的故事和道德准则。

  -这本书强调尊敬父母、尽力满足他们的需求,并遵循孝顺的行为准则。

总结:

  古今中外都有许多关于孝敬父母的故事。

  无论是中国古代的孟子和孝心教育,还是现代的商业巨头李嘉诚,他们都以身作则,展现出对父母的深深敬意和孝心。

  而在西方文化中,像《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朱丽叶,也体现了她对父母的尊重和忠诚。

  此外,日本传统故事《孝经》也强调了孝敬父母的重要性。

  这些故事不仅反映了人们对父母的敬爱,也传递了孝敬父母的道德价值观。

古今中外孝顺故事

  还有什么比父母心中蕴藏着的情感更为神圣的呢?父母的心,是最仁慈的法官,是最贴心的朋友,是爱的太阳,它的光焰照耀、温暖着凝聚在我们心灵深处的意向!下面是我为您整理的古今中外孝顺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古今中外孝顺故事篇一:许世友五跪慈母

    许世友未到10岁时父亲便去世了,母亲更加辛勤劳动。一天,许世友到山上挖野菜回家晚了,母局皮亲迎着寒风站在村口等他,他一阵心酸,流出了眼泪,心疼地跪在地上对母亲说:“娘,俺晓得你最疼俺,俺这一辈子不管有没有出息,一定尽心奉养您!”

    许世友16岁那年,误伤了一个地主的儿子,地主勾结官府到处追捕他。一年后,许世友悄悄回到家中,跪在母亲面前,喊了一声:“娘,俺走后,让您老受苦了!”

    许世友投身革命斗争之后,反动派对他恨之入骨,曾几次抄他的家,许世友的母亲被迫带着两个女儿逃到外乡。一次在行军路上,许世友偶而碰到正在沿街乞讨的母亲和妹妹,难过得泪如泉涌,一下子跪在母亲的面前,泣不成声:“娘,孩儿不孝,连累您老人家无处安身……”

    1949年,许世友已是山东军区司令员。

  不久,许世友便接来了年迈的母亲。

  当饱经风霜的母亲从吉普车里走出来的时候,许世友叫了一声:“娘!”随后当着数十名官兵的面,泪如泉涌,跪在了地上。

  母亲心疼地说:“孩子,快起来,一个大将军怎么能当着这么多部下跪我一个老太婆!”许世友却说:“我当再大的官,还是您的儿,您老就让我多跪会儿吧,这样我心里好受些!”。

    勤劳惯了的许母,在城里住了不到一个月,便住不下去了。

  1959年春天,许世友思母心切,请假后起程返家。

  他看到母亲背着柴草,马上快步跑过去,接过母亲背上的柴草,然后跪倒在母亲面前,说:“娘,您这么大年纪了还上山砍柴,儿心里实在难过啊!”直到母亲答应再也不去砍柴了,许世友才起身。

  古今中外孝顺故事篇二:冯玉祥的“悼母诗”

    冯玉祥不仅是一位着名的爱国将领,还是一个有名的大孝子。

  冯玉祥将军一生对母桐肆差亲非常孝顺,母亲病故之后,他痛苦伤心地大病了一场。

  从此以后,每逢自己过生日便闭门谢客,不吃饭,有时实在饿得头昏心慌也只在晚上吃上一顿饭,以此来纪念母亲的生养之恩。

  1945年,他写了一首《十月怀胎》的悼母诗:。

    娘怀儿一个月不知不觉,娘怀儿两个月才知其情,娘怀儿三个月饮食无味,娘怀儿四个月四肢无力,娘怀儿五个月头晕目眩,娘怀儿六个月身重如山,娘怀儿七个月提心吊胆,娘怀儿八个月不敢笑谈,娘怀儿九个月寸步艰难,娘怀儿十个月才到世间。

    为了将这首悼母诗“铭刻在心,永世不忘”,冯玉祥将军请人把诗特意刻在石碑上。

    这首诗情真意切,通俗纯朴,字字句句洋溢着一片敬母、爱母、惜母之情,感人肺腑,令人敬佩,给人教诲,至今仍广为流传。

  古今中外孝顺故事篇三:孟佩杰——恪守孝道的平凡女孩

    童稚的年岁,她一力撑起几经风雨的家。

  她的存在,是养母生存的勇气,更是激起了千万人心中的涟漪。

  命运对孟佩雹穗杰很残忍,她却用微笑回报这个世界。

    五岁那年,爸爸遭遇车祸身亡,妈妈将孟佩杰送给别人领养,不久也因病去世。

  在新的家庭,孟佩杰还是没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养母刘芳英在三年后瘫痪在床,养父不堪生活压力,一走了之。

  绝望中,刘芳英企图自杀,但她放在枕头下的40多粒止痛片被孟佩杰发现。

  “妈,你别死,妈妈不死就是我的天,你活着就是我的心劲,有妈就有家。

  ”。

    从此,母女二人相依为命,家中唯一的收入来源是刘芳英微薄的病退工资。

  当别人家的孩子享受宠爱时,八岁的孟佩杰已独自上街买菜,放学回家给养母做饭。

  个头没有灶台高,她就站在小板凳上炒菜,摔了无数次却从没喊过疼。

    在同学们的印象中,孟佩杰总是来去匆匆。

  她每天早上六点起床,替养母穿衣、刷牙洗脸、换尿布、喂早饭,然后一路小跑去上学。

  中午回家,给养母生火做饭、敷药按摩、换洗床单……有时来不及吃饭,拿个冷馍就赶去学校了。

  晚上又是一堆家务活,等服侍养母睡觉后,她才坐下来做功课,那时已经九点了。

  “女儿身上最大的特点是有孝心、爱心和耐心。

  ”刘芳英说,如果有来生,她要好好补偿女儿。

  为配合医院的治疗,孟佩杰每天要帮养母做200个仰卧起坐、拉腿240次、捏腿30分钟。

  碰上刘芳英排便困难,孟佩杰就用手指一点点抠出来。

    2009年,孟佩杰考上了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

  权衡之下,她决定带着养母去上大学,在学校附近租了间房子。

  大一那年暑假,孟佩杰顶着炎炎烈日上街发广告传单,拿到工资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买养母最爱吃的红烧肉。

    “我只不过做了每个女儿都会做的事。

  ”不少好心人提出过帮助,都被孟佩杰婉拒了,她坚持自己照顾养母。

  孟佩杰的毕业愿望是当一名小学老师,安安稳稳,与养母简单快乐地生活。

猜你喜欢:

1.古今中外感恩励志故事

2.古今中外感恩父母故事

3.中外名人感恩小故事精选

4.中外名人感恩小故事

5.古今中外名人励志故事

古今中外孝顺父母的事例有哪些?

  01孝感动天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

  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

  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

  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

  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

  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

  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02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

  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

  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

  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孙举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03啮指痛心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

  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

  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

  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

  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

  ”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

  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04百里负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

  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

  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

  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05芦衣顺母。

  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

  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

  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

  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

  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

  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

  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

  ”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

  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06鹿乳奉亲

  郯子,春贺凯基秋时期人。

  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

  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

  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07戏彩娱亲

  老莱子,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

  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

  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时跌了一跤,他怕父母伤心,索性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08卖身葬父

  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

  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

  上工路上,于禅谨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

  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

  言毕凌空而去。

  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09刻木事亲

  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今河南黄河北)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面见,从不懈怠。

  久之,其妻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

  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

10行佣供母

  江革,东汉时齐国临淄人,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

  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

  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

  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

孝敬父母的古今中外的名人典故有哪些?

孝敬父母的故事典故如下:

  1、老莱娱亲。

  春秋时,楚国有位隐士,名叫老莱子。

  这个老莱非常孝顺父母,对父母体贴入微,千方百计讨父母的欢心。

  为了让父母过得快乐,老莱特地养了几只美丽善叫的鸟让父母玩耍。

  他自己也经常引逗鸟儿,让鸟儿发出动听的叫声。

  父哪明亲听了很高兴,总是笑着说:“这鸟声真动听!”老莱见父母脸上有笑容,心里非常高兴。

  老莱其实也不小了,也年过70。

  一次,父母看着儿子的花白头发,叹气说:“连儿子都这么老了,我们在世的日子也不长了。

  老莱害怕父母担忧,想着法子让父母高兴。

  他专门做了一套五彩斑斓的衣服,走路时也装着跳舞的样子,父母看了乐呵呵的。

  一天,他为父母取浆上堂,不小心跌了一跤。

  他害怕父母伤心,故意装者婴儿啼哭的声音,并在地上打滚。

  父母还真的以为老莱是故意跌倒打滚的,见他老也爬不起来,笑着说:莱子真好玩啊,快起来吧。

  2、啮指痛心。

  曾参在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

  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

  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

  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

  ”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

  3、百里负米。

  仲由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

  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

  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

  4、闻雷泣墓。

  王裒的父亲王仪被司马昭杀害,他隐居以教书为业,终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晋臣。

  其母在世时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

  每当风雨天气,听到雷声,他就跑到母亲坟前,李皮告跪拜安慰握启母亲说:“裒儿在这里,母亲不要害怕。

  ”他教书时,每当读到《蓼莪》篇,就常常泪流满面,思念父母。

  5、卧冰求鲤。

  王祥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

  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

  继母食后,果然病愈。

古今中外,关于孝顺的故事有哪些?

篇态旦一:子路借米孝敬父母的故事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

  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

  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责任。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

  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

  尤其以勇敢闻名。

  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篇二:关于孝心的故事

    从前在一个城市里面,住着一位富人。他有三个儿子:大儿子爱练武,不懂文;二儿子懂文,不懂武;三儿子什么都不懂,但很孝顺。

    一天,父亲病故与世长辞了,三个儿子悲痛万分。

  这时大儿子边哭边说:“父亲都死了,哭也没用,俺看,先分财产吧!”“好!”“武器就归俺,你们又拿不动。

  ”大儿子边挑武器边说。

  二儿子咂咂嘴说:“我是学会计的会花钱,所以珠宝就给我吧”大儿子和二儿子基本上都把好的拿走了,只剩下一些书被三儿子拿走。

  三儿子想了想,说:“父亲死了,母亲还活着,但母亲又不能自己住,是不是?”二儿子挠挠头,说:“让母亲在三个儿子家各住一个月,习惯了那个,就住哪个!”“好!”。

  第一个月,母亲来到大儿子家,大儿子让母亲扎马步,挑水,大儿子在厨房里偷偷吃肉,在客厅给母亲吃销唯硬饼,母亲看了,就走了,去投奔二儿子家了

    二儿子是个文人,但很狡诈,只给母亲喝比水还稀的粥,母亲想吃肉,二儿子说:“我的肉比大哥的硬饼还硬您吃不动。”母亲不敢有怨言,离开了二儿子家!

    母亲来到三儿子家,三儿子看到母亲比以前消瘦了许多,马上给母亲做了特别多的好吃的让母亲吃!从此,三儿子独自承担起了照顾母亲的任务,不仅在生活上悉心照料,还天天陪母亲聊天,给他讲书里的故事。

  母亲在三儿子家里生活的越来越开心,身体也越来越好了,她逢人就夸自己的三儿子。

  但三儿子面对别人的赞扬,只是笑笑,说:“母亲把我们养大,现在我所做的不及母亲养育我们的十分之一,没什么可夸的!”。

    这件事一传十,十传百传到了玉皇大帝和如来佛的耳朵里,他们派众神去迎接母亲和三儿子,把母亲授为吃苦耐劳佛,把三儿子授为孝顺神!从此三儿子孝顺母亲的美德就在人间流传开来。

篇三:清丰规矩

    唐大历九年,清丰县城东关有个老员外朱青斋,一日去坑李家村看望老姐姐。

  吃饭时,发现外甥朱三不懂礼数,饭没熟就下手捏了个鸡腿啃起来,到吃饭时更是毫无规矩,不等老舅和母亲坐下,就大吃起来。

  这下惹急了老舅,朝他的头打了一巴掌,喝斥其跪下。

  外甥问老舅咋回事,帆斗扰员外反问:“清丰的县名是咋来的呀?”外甥说:“是因有个叫张清丰的孝子”。

  又问:“张清丰这个孝子咋孝敬爹娘的?”外甥说:“头一炉烧饼不卖,留给父母吃。

  ”员外一拍桌子:“你不把锅尖留给老母亲,算个啥东西!怪舅打你吗?”外甥连连磕头:“以后跟张清丰学着,把锅尖留给老娘,和清丰一样做个孝顺儿”。

    在清丰,直到现在,吃饭时都要给老人先盛。这就是清丰规矩。

孝心的故事

古人关于孝顺的故事有哪些?

1、告猛子路借米孝敬父母的故事

  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

  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2、抱包拯为父母辞职

  包公父母年老不愿随他到他乡去,包公便马上辞去了官职,回家照顾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们的叫口称颂。

  几年后,父母相继辞世,包公这才重新踏入仕途。

  这也是在乡亲们的苦苦劝说下才去的。

  在封建社会,如果父母只有一个儿子,那么这个儿子不能扔下父母不管,只顾自己去外地做官。

  这是违背封建法律规定的。

  一般情况下,父母为了儿子的前程,都会跟随去的。

  或者儿子和本家族的其他人规劝。

  父母不愿意随儿子去做官的地方养老,这在封建时代是很少见的,因为这意味着儿子要遵守封建礼教的约束--辞去官职照料自己。

3、黄香为父暖被窝

  黄香小时候,家境困难,10岁失去母亲,父亲多病。闷热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赶打蚊子,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以便让父亲早一点入睡。

  寒冷的冬夜,他先钻进冰冷的被窝,用自己的身体暖热被窝后才让父亲睡下。

  冬天,他穿不起棉袄,为了不让父亲伤心,他从不叫冷,表现出欢呼雀跃的样子,努力在家中造成一种欢乐的气氛,好让父亲宽心,早日康复。

4、秦穆公赠酒解国难

  秦穆公曾经外出王宫,丢失了自己的骏马,他亲自出去找,看见有人已经把自己的马杀掉了,正在一起吃马肉。

  秦穆公对他们说:“这是我的马。

  ”。

  这些人都害怕惊恐地站起来。

  秦穆公说:“我听说吃骏马的肉不喝酒的人会死。

  ”于是给他们迟老酒喝。

  杀马的人都惭愧地离开了。

  过了三年,晋国攻打秦穆公,把秦穆公围困住了。

  以前那些杀马吃肉的人互相说:“我们到了已经可以以死来报答穆公给我们马肉吃、好酒喝的恩德的时候了。

  ”。

  于是就击溃了包围秦穆公的军队,穆公终于解决了困难,打败晋国,并抓了晋惠公回来。

5、赵盾为母乞食

  鲁宣公二年(公元前607),赵盾(谥号“宣”,后世通称赵宣子,晋国正卿)在首阳山(今山西省永济县东南)打猎,住在翳桑。

  他看见一人面黄肌瘦,就去询问他的病情。

  那人说:“我已经三天没吃东西了。

  ”。

  赵宣子就将食物送给他吃,可他却留下一半。赵宣子问他为什么,他说:“我离家已三年了,不知道家中老母是否还活着。

  现在离家很近,请让我把留下的食物送给她。”赵宣子让他把食物吃完,另外又为他准备了一篮饭和肉。

  后来,晋灵公(春秋时代著名昏君)想杀赵宣子,在搏斗中有一名武士突然反过来抵挡晋灵公的手下,使赵宣子得以脱险。

  赵宣子问他为何这样做,他回答说:“我就是在翳桑的那个饿汉。

  ”赵宣子再问他的姓名和家居时,他不告而退。

  原来那名病汉武士,名叫灵辄,是春秋时代著名的侠士之一。

扩展资料

知恩图报名言警句

  1、蜜蜂从花中啜蜜,离开时营营的码友升道谢。

  浮夸的蝴蝶却相信花是应该向他道谢的。

  ——泰戈。

  2、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华罗庚

  3、每一种恩惠都有一枚倒钩,它将钩住吞食那份恩惠的嘴巴,施恩者想把他拖到哪里就得到那里。——堂恩

  4、卑鄙小人总是忘恩负义的:忘恩负义原本就是卑鄙的一部分。——雨果

  5、如果一个人身受大恩而后来又和恩人反目的话,他要顾全自己的体面,一定比不相干的陌路人更加恶毒,他要证实对方罪过才能解释自己的无情无义。——萨克雷

  6、快乐没有本来就是坏的,但是有些快乐的产生者却带来了比快乐大许多倍的烦扰。——伊壁鸠鲁

  7、你明白,人的一生,既不是人们想象的那么好,也不是那么坏。——莫泊桑

  8、人生并非游戏,因此,我们并没有权利只凭自己的意愿放弃它。——列夫.托尔斯泰

  9、习惯就是习惯,谁也不能将其扔出窗外,只能一步一步地引下楼。——马克·吐温

  10、人类是唯一会脸红的动物,或是唯一该脸红的动物。——马克·吐温

  11、人真正的完美不在于他拥有什么,而在于他是什么。——王尔德

  12、穿掘着灵魂的深处,使人受了精神底苦刑而得到创伤,又即从这得伤和养伤和愈合中。——鲁迅

  13、想不付出任何代价而得到幸福,那是神话。——徐特立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_知恩图报

百度百科_感恩图报

古人孝敬父母的故事有哪些?

  卧冰求鲤,故事最早出自干宝的《搜神记》第11卷。讲述晋代琅琊临沂人王祥冬天为继母捕鱼的事情,被后世奉为奉行孝道的经典故事。

  晋朝的王祥,早年丧母,继母朱氏并不养他,常在其父面前数说王祥的是非。

  他因而失去父亲之疼爱,总是让他打扫牛棚。

  父母生病,他忙着照顾父母,连衣凳斗衫带都来不及解。

  一年冬天,继母朱氏生病想吃鲤鱼,但因天寒河水冰冻,无法捕捉,王祥便赤身卧于冰上,忽然间冰化开,从裂缝处跃出两条鲤鱼,王祥喜极,捉住鲤鱼回家供奉继母。

  继母又想吃烤黄雀,但是黄雀很难抓,在王祥担心之时,忽然有数十只黄雀飞进他捕鸟的网中,他大喜,旋即又用来供奉继母。

  他的举动,在十里乡村传为佳话。

  人们都称赞王祥是人间少有的孝子。

  有诗颂曰: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至今河水上,留得卧冰模。

孝感动天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

  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

  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

  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

  舜在历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

  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

  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戏彩娱亲

  老莱子,(东周)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

  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

  一次为双亲送水,不小心摔倒,为了不让父母担心,装作假装摔倒的样子,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鹿乳奉亲

  郯子,春秋时期人。

  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

  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

  一次取乳时,猎人看到了他以为是麋鹿,想射杀他,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免除了被误杀的危险。

百里负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

  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

  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销物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

  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

啮指痛心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

  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

  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

  曾参忽然觉得枣腔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

  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

  ”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

  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芦衣顺母

  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

  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

  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

  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

  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在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

  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

  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

  ”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

  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四子,为薄太后所生。

  高后八年(前180年)即帝位。

  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

  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涌泉跃鲤

  姜诗,东汉四川广汉人,娶庞氏为妻。

  夫妻孝顺,其家距长江六七里之遥,庞氏常到江边取婆婆喜喝的长江水。

  婆婆爱吃鱼,夫妻就常做鱼给她吃,婆婆不愿意独自吃,他们又请来邻居老婆婆一起吃。

  一次因风大,庞氏取水晚归,姜诗怀疑她怠慢母亲,将她逐出家门。

  庞氏寄居在邻居家中,昼夜辛勤纺纱织布,将积蓄所得托邻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

  其后,婆婆知道了庞氏被逐之事,令姜诗将其请回。

  庞氏回家这天,院中忽然喷涌出泉水,口味与长江水相同,每天还有两条鲤鱼跃出。

  从此,庞氏便用这些供奉婆婆,不必远走江边了。

提交信息测一测您提升学历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