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析法律案例?

作者:左昌涵时间:2023-07-23 13:33:11

导读:" 如何分析法律案例法律案例分析是法学学习和实践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深入分析案例,可以帮助法学学生和专业人士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法律原则。下面是一些有序列表,介绍如何有效地分析法律案例。1.阅读案例-仔细阅读案例,理解案件的基本事实、涉及的法律问题和争"

如何分析法律案例

  法律案例分析是法学学习和实践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深入分析案例,可以帮助法学学生和专业人士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法律原则。

  下面是一些有序列表,介绍如何有效地分析法律案例。

1.阅读案例

  -仔细阅读案例,理解案件的基本事实、涉及的法律问题和争议点。

  -标记和记录重要的事实和细节,以便后续分析使用。

2.确定法律问题

  -确定案例中涉及的主要法律问题。

  -将法律问题以简明扼要的方式写下来,以便后续分析和讨论。

3.查找相关法律

  -查找与案件相关的法律条文、判例和学说。

  -确保理解和掌握相关法律的含义和适用范围。

4.分析案件

  -分析案例中的事实和法律问题之间的关系。

  -将案件事实与适用的法律进行对比,并确定是否存在法律依据支持某一方。

5.引用先例

  -查找和引用相关的先例判决,以支持自己的观点和立场。

  -分析和比较先例判决与当前案例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6.考虑法律政策

  -考虑案件的法律政策和目的,以及对社会的影响。

  -分析不同的法律政策选择对案件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观点和建议。

7.提出结论

  -根据对案件的分析和综合考虑,提出自己的结论和观点。

  -使用清晰、有力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并提供合理的理由和依据。

8.总结和复习

  -总结自己的分析过程和结果,确保逻辑清晰和准确性。

  -复习案例和分析方法,以便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其他类似的案件中。

  通过以上的步骤,可以帮助你更好地分析法律案例,并提出合理的结论和观点。同时,持续学习和实践也是提高案例分析能力的关键,希望以上的建议对你有所帮助。

如何分析案件情况

案例分析的两种基本方法之一:法律关系分析法

(一)法律关系分析法概述

  整个民法的内容,不外乎法律关系之主体、客体、权利义务及其变动和变动的原因.法律关系分析的方法,是指通过理顺不同的法律关系,确定其要素及变动情况,从而全面的把握案件的性质和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通过逻辑三段论的适用以准确适用法律,做出正确的判决的一种案例分析方法。

法律关系分析方法的优点:

  第一,在存在多种复杂的法律关系时,能够条分缕析地分析各种权利义务。

  通过对法律关系的分析和把握,将各种法律关系比分开来,以不同的法律关系确定当事人的法律权利和义务。

  第二,排除非法律关系的因素。

  很多生活关系由道德、风俗、习惯、宗教等社会规范调整,法律并不介入,如民法学说上所谓的“好意施惠关系”、“自然债务”等理论。

  例如,甲乙二人素来交好,甲邀请乙到家里做客,此为好意施惠关系,由当事人的私人友谊调整,而不构成民法上的债权债务及违约责任问题。

  第三,把握法律关系的要素。

  即主体、客体和内容。

  法律事实导致法律关系发生变动,但它本身并不是法律关系内在的要素。

  第四,把握法律关系的变动。一定的法律事实是民事法律关系变动的原因及其变动的效果,是将抽象的法律规范与具体的法律关系加以连接的中介

(二)法律关系分析法的特点

  通过理顺不同的法律关系,确定不同法律关系,法律关系的性质,和权利义务内容。

  及确定其要素及变动情况,从而全面的把握案件的性质和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关系。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适用法律。

  特点:。

  第一,考察案件事实,在此基础上在适用法律,把案件事实的分析与法律的适用作为两个步骤。

第二,它是对法律关系三要素的全面考察,

  第三,是法学最基本的分析方法和分析框架。其不仅是一种案例分析的方法,而且适用于法学研究和民法体系的构建。

(三)法律关系分析法的运用

第一步,考察案件事实所涉及的法律关系,四个步骤:

  1.明确争议的核心关系,围绕该核心关系还有哪些“有关联的法律关系”,二者关系如何。例如,争议的焦点(核心关系)是无权代理行为是否有效,围绕该争议点可能涉及到授权关系是否存在、相对人是否成立表见代理关系等“有关联的法律关系”,然后判断核心关系与有关联的法律关系之间的联系,例如授权关系的有因还是无因等。

  2.确定是否产生了法律关系。如好意施惠关系,朋友亲戚相聚交谈、邻里之燃氏仔间相互串门等也不产生法律意义。

  3.要分析法律关系的性质,如分析其究竟是合同关系、侵权关系、无因管理关系还是不当得利关系。对确定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影响很大。

  4.分核册析考察法律关系的各要素,即考察法律关系的主体、内容、客体。

  (1)确定法律关系的主体。

  首要的就是解决法律关系的主体、法律关系涉及的人的范围、在哪些当事人之间发生等问题。

  1,谁向谁主张权利,是否与法律关系发生直接的利害关系,具有适格的诉讼主体资格。

  2,确定具体的主体是谁?民事法律关系的每一方主体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多数的。

  例如,在债权关系中,债权人和债务人每一方都既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几个人。

  在相对法律关系。

  (2)确定法律关系的内容。

  权利义务决定着当事人之间的关系类型,明确权利义务的性质、效力、行使对于分析案件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债权为对人权,具有相对性,只能在当事人。

  间发生拘束力,原则上只能对相对人主张;物权为对世权,任何第三人侵害皆产生排除妨害及侵权责任。

  (3)明确法律关系的客体。

  如果没有客体,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就无法确定,更不能在当事人之间分配权利义务关系。

  例如物权的客体是物,债权的客体债务人的给付行为,。

  5.是否发生了变更、消灭的后果,以及考察变更、消灭的原因何在。

  (1)考察法律关系的变动:根据客观事件以及当事人的意志和行为发生法定的或意定的相应变动皮汪。如权利的取得、丧失,权利内容或效力的变更等。

  (2)考察法律关系变动的原因:即法律事实。

  社会生活中出现的事实,并非都与法律关系有关,都能产生一定的法律效果。

  例如,朋友亲戚相聚交谈。

  法律事实不仅引起当事人预期的特定的法律效果,也能够引起当事人预期之外的其他法律后果。

  如果该合同是无效合同,则不引起当事人预期的法律后果。

  (3)考察法律关系的变动的客观后果。

  何时产生;是否发生了变动;关系是否已经终止。

  依时间次序考察法律事实的变动,从而确定法律关系的变动,最终推导出相应的法律效果,而得出判决。

  此外,法律关系存在的时间和地点也对于案例分析具有重要影响。

  时间对于时效期间和除斥期间的计算、要约与承诺期间的计算、清偿期的到来、失权的效果等具有重要意义。

  地点对于清偿地的确定、风险负担、司法管辖、准据法的适用具有重要意义。

法律案例分析怎么写_法律案例分析模板

    法律案例分带扒析怎么写?案例分析作为“法律基础”课教学的一种重要方法,能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提高大学生综合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以下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法律案例分析怎么写,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法律案例分析的写法

  一、案例分析的位置

    案例分析的位置必须恰到好处,唯有如此才符合规范。

  有的同学喜好将案例置于论文之首,有的同学喜好将案例置于论文中间,也有的同学喜好将案例置于论文的末尾。

  我们对这三个位置进行一些分析。

  如果您在文章的开头就将案例已经分析得头头是道,则使案例失去了提出问题的价值,如果您在文末对案例进行分析空掘,则又显得体系不和谐。

  正确的做法是,如果在文章开头提出案例的,则比较适合将案例作为引子,引出文章所要探讨的核心问题,随后在理论分析之后,再对案例的内容进行分析;如果您在文章的中间提出案例,则可以一并进行探讨;如果在文末提出案例并且分析该案例,则不甚适宜,不建议采用这种方式。

  二、案例分析的数量

    案例分析的数量不宜多,我们建议1-2个案例,并且各个案例之间必须有所不同,而不是相似的案例。

  案例不能太多,也不能相似,所采用的案例必须具有范本意义。

  如果案例采用过多,则有凑字数的嫌疑。

  以前我们遇到一个学生一口气分析了5个案例,且这5个案例之间的差别并不大。

  5个案例占了他毕业论文的2/3字数,被老师斥责为案例教科书。

  因此,案例宜精,而不宜多,否则案例分析的效果会走向反面。

  三、案例分析的内容

    切记,案例分析的内容不能原封不动地照抄网络或者人民法院公报,如果照抄案例并且标明注释,从理论上将这并不算抄袭,并且摘编案例本身也不是抄袭,但是现在的抄袭检测软件却可能将这部分内容当成是抄袭,给您带来很多麻烦。我们的建议是,您需要对所摘编的案例进行精简、归纳、总结,在保留案件关键信心和核心信息的前提下,对案例的文字进行优化。

  四、案例分析的必要性

    如果您的文章能有一个恰当好处的案例,那一定能为您的文章增色不少,但是如果实在没有案例,那还是不要案例为好。

  一个和主题不甚相关的案例,或者一个杜撰的案例,可能会使您的论文得到差评。

  所以同学们切记,案例必须高度相关,并且能借此案例说明问题,否则宁愿不要案例,也不要杜撰案例或者选编不相关的案例。

  法律案例分析模板

    王某和李某夫妻育有一子一女。

  长子王甲在公安局工作,娶妻刘某,生育儿子王进;次女王乙是银行职员,嫁夫徐某,收养一女徐丽。

  王甲于2000年因公牺牲,其妻刘某与儿子王进和王某、李某共同生活,刘某对公婆尽到了赡养义务。

  2003年王某立下自书遗嘱一份:死后给孙子王进遗产20万元。

  2005年7月王某突发脑溢血死亡。

  经查:王某与李某共同生活数十年,共有存款40万元,房屋、家具等财产折合人民币80万元斗行核。

  请问:王某的遗产应如何处理?。

  案例分析答案

    本案中王某的继承人有妻子李某、孙子王进(代位继承人)、刘某(丧偶儿媳对公婆尽了赡养义务,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孙子王进(代位继承人)和女儿王乙。王某的遗产60万给孙子王进20万,剩下的40万由4人平分,每人10万元。

    王某与李某共同生活数十年,共有存款40万元,房屋、家具等财产折合人民币80万元。总计40万 80万=120万,是夫妻的共同财产,所以王某和李某各一半,王某的遗产也即120万的一半60万。

  法律基础经典案例分析例题2

    张某,女,1991年5月出生。

  张某2007年7月初中毕业后到一家商店工作,月收入950元。

  2008年6月张某自作主张花2000元为自己买了一条金项链。

  张某的父母得知此事后,以张某不具有完全行为能力,购买项链未经其父母同意为由,找到商场要求退货。

  请问:商场是否有权拒绝张某父母的这一要求?。

  案例分析解答

    2008年6月,公民张某已经满17周岁,在一家商店工作,能以自己的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按照我国民法通则关于公民民事行为能力的规定,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的公民,能以自己的劳动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所以她用自己的积蓄购买金项链的行为是有效的民事法律行为,商场有权拒绝张某父母的要求。

  法律基础经典案例分析例题3

    农民张某在自己承包的责任田里耕地时,挖出了一坛子银元,坛内有一字条:“民国三十年张三元埋”。问:该坛银元应归谁所有?

  案例分析答案

    案例中由于坛内字条已注明所有人,因此不应属于无主财产,不能归国家所有,只能归张三元的继承人所有(张三元认定已死亡)。

  法律基础经典案例分析例题4

    甲15周岁,为一痴呆人,一日,甲父外出办事,匆忙之中忘了将甲托人照管,结果甲私自玩打火机将邻居家的房屋点燃后烧毁。问:邻居家的损失应由谁负责赔偿?

  案例分析答案

    监护案件,由监护人对被监护人的行为后果承担责任。如果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也要适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如果损害是由第三人故意引诱、教唆被监护人所引起的,则应当由第三人承担责任。

    本案中,甲15周岁,为一痴呆人,甲父是法律规定的监护人,他外出办事忘了将甲托人照管,具有过失。对方当事人没有过错,邻居家的损失应当由甲父负责赔偿。

  法律基础经典案例分析例题5

    刘迪,女6周岁,在某幼儿园学习绘画数年,2003年某机构组织儿童绘画展,刘迪的画被选中参展并获一等奖,得奖金5000元。

  此时刘迪父母已离异,其母张某为刘迪的监护人,刘迪之父每月给刘迪300元抚养费。

  请问:该奖金应归谁所有?。

  案例分析答案

    本案奖金5000元是纯获利益的行为,应归刘迪所有。因刘迪属于未成年人,由她的监护人张某代其管理。

  法律基础经典案例分析例题6

    张家、李家、王家相毗邻,并连成一线,某日张家发生火灾,火势十分凶猛,为了阻止火势蔓延,救火人员将李家的房子推倒一间。请问从民法角度分析救火人员的行为属于什么性质?该如何处理?

  案例分析答案

    这种行为属于紧急避险。应当由引起险情的张家负责赔偿。

  法律基础经典案例分析例题7

    甲和男友是大学同学,1995年毕业之后他们就住到了一起,平时也象夫妻一样生活,到今天已经三年了。

  可前不久男友向甲提出了分手,因为他与公司的一个女同事产生了感情。

  甲想告男友重婚,你认为可以吗?。

  案例分析答案

    甲不能告男友重婚,因为甲与男友属于同居关系,而同居关系不受法律保护。相反男友的婚姻关系受法律保护。

  法律基础经典案例分析例题8

    甲欲毒害乙,将剧毒农药投入乙的食物内,乙刚吃下少量有毒食物,甲猛然悔悟,立即将乙送往医院,经医生全力抢救,乙没有死亡。请问:甲是否构成犯罪?本案应如何处理?

  案例分析答案

    甲的行为已符合犯罪构成要件,属于犯罪。

  但本案中甲自动有效地防止了犯罪结果的发生,属于犯罪中止。

  按照我国刑法规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予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本案中甲对乙已造成一定损害,属于应当减轻处罚。

  法律基础经典案例分析例题9

    李某将他人的一台彩电偷回家中,经其父、兄规劝,李某悔悟。

  在被盗者未发觉的情况下,又偷偷地把这台彩电送回原处。

  请问李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应如何处理?。

  案例分析答案

    李某的行为已符合犯罪构成要件,属于犯罪。

  但本案中李某能够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是犯罪中止,按照我国刑法规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予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本案中李某没有造成损害,应当免予处罚,不作为犯罪处理。

看过"法律案例分析怎么写"的人还关注了:

1.案例分析怎么写

2.成功的法律案例分析

3.法律调研报告范文

法律案例分析怎么写

撰写法律案件分析报告可以按照以下方法:

  首先应当介绍案件情况,其次可以对案件进行法律上的分析,然后把法律依据专门列明,在法律分析中可以对法律依据第一二三进行引用。最后是总结性的判决结果,并可以对判决结果进行小结。

  在办案中会出现很多有争议的案件,法官与检察官、律师对案件有着不同的认识、处理方式也相差甚远。甚至学术界与实务界对此类案件都存在着不同认识,处理方式也不尽相同。

  撰写这类案件主要目的是想通过讨论,形成共识,更好地处理这类案件。

  因此,撰写此类案件首先应当起一个能够概括争议问题的题目。

  消答题目应当简短明确,直接点出案例分析的实质问题。

  切忌题目过长或者不明确,使人读后不知所云。

  第二,写出要旨。

  要旨应当是对最后的结论总结性的归纳。

  文字一般控制在150字左右,用简洁的语言,明确的观点概括出规则意义的结论。

  第三,叙述案件事实。在正文中应当将有争议问题的事实完整叙述清楚,特别是有关决定案件适用法律和处理结果的细节事实问题叙述清楚,以免让读者读后生产误解或者被误导。

  第四,对不同观点及理由进行全面介绍。这里的不同观点一般是指主流观点,而不是将所有的不同观点一一列上。

  第五,论证。

  一是确定应当适用的法律条文的含义,若对法律条文理解上存在分歧的,运用解释法律的基本方法,如文义解释、目的解释、历史解释和体系解释等方法,来确定适用相关法律条文的含义、适用范围适用及条件;

  二是,结合不同观点从学理上分析的立法的本意,以及法律条文本身是否存在漏洞,是否需要修补等等;

  三是,涉及其他法律的,还应论述清楚该法律条文与其他法律条文的关系(包括是否存在冲突等问题);

  四是,涉及到历史、文化、经济、风俗传统等问题的,亦要从这些角度并根据当时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相关规定进行分析。例如,涉及土地、森林等自然资源的确权案件,就应根据当时的土地制度和法律、法规及政策进行分析;

  五是不同处理方式的社会效果等等。

  若在认定事实和证据上存在分歧的,还要从有关证据规则的原理分析庭审调查中,对各方当事人提供的证据的效力,根据有效证据,按照认定证据的规则确认案件事实。

  例如,在撰写《职工因公外出期间死因不明的能否认定为工伤——于保柱诉临清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劳动保障局工伤认定申诉案评析》中从《社会保险法》和《工伤保险条例》的立法目的、行政程序中的举证责任、诉讼中的举证范围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从而得出“职工因公外出期间死因不明,用人单位或者社会保障部门提供的证据不能排除非工作原因导致死亡的,应当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五)项和第十九条第二款的规定,认定为工伤”的结论。

  在法理论述中,不少同志喜欢用比较法分析论证。

  比较有三种比较方式:一是用外国的法律与中国的法律进行比较,解决法律漏洞问题。

  此种方法对拓宽思路,找到更好的处理路径是很有帮助的。

  但是,每个国家的国情不同,法律体系不同,因此在介绍外国法律时,一定要介绍清楚制定相关规定时的社会背景,该规定的含义、适用范围及条件,适用的社会效果等背景情况。否则,难以进行比较,难以预料将外国的法律规定移植到中国是否存在水土不服等问题。

  二是用国外发生的类似案件的处理方式与该争议案件进行比较。使用此种方法时,一定要将外国的类似案件的案情介绍清楚,是否真的与争议案件相类似,此外,还应将该国的国情及风俗习惯等问题介绍清楚,因国情不同,风俗习惯等不同,国外的处理方法就很难借鉴。

  三是用国内其他法拿核慧院类似的案件处理情况的利弊进行比较,从中找出对争议案件处理的最佳方式。在这里需要注意,中国幅员辽阔,各地方氏亏的经济、文化、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等多有不同,分析时不能忽略上述因素,否则南橘北枳。

  对争议案件一般应当提出自己的结论性意见,不能没有结论或结论含糊不清。实在难以得出肯定性结论意见的,也应提出倾向性意见。

有关法律的案例分析

  法律型案例分析包括分析背景和目标、基本情况、分析所用的理论介绍、分析过程、相关问题讨论和对策探讨、进一步的思考等。以具体的案例或者某一类型的案例作分析报告。

正文

关于副职干部过多过滥问题的案例调查报告

一、案例概要

(一)案例来源

  关于副职干部过多过滥问题案例来自于《半月谈》(内部版)xx年第2期。

(二)案例内容概要

  最近,在陆续召开的地方“两会”上,副职过多的问题也再次成为代表委员的议论话题。一些地方配备的副市长、副秘书长等竟然超过了两位数。

  客观上说,领导干部的职数配备粗如镇有严格的规定。特别是十七大前的新一轮地方党委政府换届中,中央对地方党委“副书记”职数作出了减少的统一规定。

  但是,在一些地方还是出现了副职干部过多、甚至过滥的问题,副秘书长10多个,副镇长一大桌还坐不下。

  其原因有三:一是减牌子难减人。

  一些地橡粗方启动了大规模的撤乡并镇工作,牌子好撤,但官员难消化,所以只能都挤在一个牌子下;。

  二是增新人难减老人,干部退出机制不畅,导致干部走得少,来得多;三是挂职干部“身份需要”。虽然挂职干部不占职数,但客观上还是多出了不少带有副职名头的官员。

二、案例分析及对策

(一)案例中发现的问题

  第一,机构臃肿,人浮于事,严重存在“十羊九牧”,官多民少。对于高层的领导来说,多几个副职的位子便于他们控制下属,层层设人,领导不必躬身于职工和群众当中;副职多是导致病垢百出的主因,如果一正一副或者不设副职,岂不“精壮”?

  副职配多必然引起权力均衡、利益均等、关系协调等问题,最后归结为加重百姓负担。

  荀子曰“士大夫众则国贫”。

  南宋的史尧弼指出:冗员多生旷职,无其事虚设其官,无其功空食其禄,坐无事之人而食有限之禄,尽无穷之欲而有穷之财。

  致使财政入不敷出,农民负担苦不堪言。

  第二,副职过多,分工不明确,职能交叉,有利的事争着办,无利的事互相推诿,造成出勤不出力,办事效率低下。

  有人不无讽刺道:三分之一干,三分之一看,三分之一在捣蛋。

  现实中副职之间互相扯皮导致工作效率低下且从事一线工作的人手严重不足的例子却屡见不鲜。

  凡是副职过多,冗员过剩的单位和部门,再有能力的一把手也难调动和发挥广大干群的积极性,最终下场难逃“为官一任,山河依旧,星星还是那个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的结局。教人做事要精益求精,否则,即使有一千只手也解决不了问题。

  第三,官多必令出多门,互相制肘,无所适从。

  副职也都不是省油的灯,为了一点实权也是明争暗斗,正职整天疲于平衡关系,权力要平衡,待遇要均分,利益要均摊,不能有丝毫的偏心和马虎大意。

  否则,矛盾不断,小事难办,大事叫你出乱。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权”力之乎也,权是角逐的最终目的。

  多位子可以便于他们平衡关系,你塞一个人,我也塞一个人,皆大欢喜;多位子也有利于某些有心搞腐败的领导批发官帽,坐地收钱。

  当然,还有重要的一条,因为多设副职的位子产生的各种成本由国家埋单,领导个人并不掏半文钱。

(二)行政管理学理论依据

  第一,主体部分失灵,政府机构与人员设置的体制出现问题,现在更多的是根据上级的好恶来设置官位的多寡。

  管组织人事干部任免编制部门没有决策权,不管编制的手里握着使用权。

  编制都是行政一把手担任机构编制委员会主任;可是提拔使用干部的决定权却在党委部门的一把手;这样自然会造成管事者说了不算,不管事者说了绝对管用。

  有时再加上文件规定有弹性,诸如可配副职若干和可适当增配副职,无形告之副职配置可随意性,久而久之,副职便失去了限制;像副秘书长任用程序简单,又无需人大部门通过,更为副职泛滥开了绿灯。

  第二,作为监管人事任免和具有选举权的人大和人大代表,有时为了一团和气和怕得岩粗罪党委政府,放弃监督权和主张权,亵渎了人民赋予的职责和权力。副职的多而滥增加了国家的运行成本,而这些成本最终要转嫁到纳税人的头上,加重他们的负担。

  社会上现在都质疑大量超员的副市长、副县长、副乡长是怎么能通过人大被任命的。

  附件器官失效也应承担责任,不能一推了之。

  监督者不主张自已的权力,就必然导致有权力的人滥用权力。

  第三,官本位是我国旧体制带来的老病,只要没有“新药”对症下药,很容易旧病复发。比如特权思想和官官相护等,一旦发作就像流行瘟疫一样迅速蔓延。

  身体多病最容易被细菌乘虚而入,是贪官腐败的绝佳时机,收了人家的钱不提拨人家怕被“撕票”,违规提拔又怕出问题,只好给人搞个容易的“肥缺”(副职),多一个少一个都无所谓,最起码不会踩红线犯错误。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第一,制度管人,法律治事,真正让法律使想犯错误的人不敢犯错,让制度使有机会犯错的人犯不了错,让正义使有机会犯错的人不愿犯错,让道德使犯了错的人自已认错,让良心使犯了错的人感到忏悔和自责。

  用法律和制度去约束手中的权力,改变权大于法,人管制度的本末倒置的现象,科学设置机构编制数额,精兵简政,不因事设庙,因事设人,建立高效的干部队伍。

  第二,寻求良方,深化人事干部制度改革,标本兼治。

  对非法设置的机构和副职一律砍掉,新提拨副职采取竞争上岗,公平竞争,能者上庸者下。

  公生明,廉生威,只有公开用人条件,公开缺位职数,公开选拨程序,公开公平竞争,公开竞争结果,才能让人心服口服,彰显竞争魅力。

  对违规提拨副职者实行追究制,负连带责任,轻者丢官,重者法办。历史不会重复它的事实,历史会重复它的规律,对待副职过多的最佳方法是对症下药,最好的状态是正常,最有效的手段是平衡,最高的境界是自然。

三、分析的结论及其推论

结论

  民意希望政府精简不合理的官员设置、切实减轻地方财政负担、克服人浮于事弊端、提高行政效率。近些年,党中央、国务院三令五申要精简机构、精简人员,要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建设“廉洁、高效政府”。

  但不少地方政府反而越来越甚,机构设置越来越多,人员越来越臃肿,干部队伍越来越庞大,副职配备越来越豪华,干部级别越来越高,无限度、无节制、无约束地配备和任命副职的豪华阵容,副职过多过滥似乎成了一种趋势,大有蔓延扩展之势。

  冗官冗员似乎成了中国的一大特色。冗官冗员不仅占用了过多的公共资源,加重了纳税人的负担,增加了财政预算和行政开支,而且人浮于事,一些官员互相制肘,互相推诿,互相扯皮,行政效率低下,同时也助长了干部的官本位思想,和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错位,实在是弊大于利。

请问:如何做法律案例分析题?

如果是应付考试的话,我总结过模板:

  1.逐条分析案例中各人所犯何罪,有无减刑、累犯、自首、立功等情节,注意行为人册宏年龄。

  如果是民法则逐扒困条分析各人所产生之法律州此册关系,以及法律如何适用。

  可在题上直接勾画出来。

  2.在有了宏观把握之后,根据答题要求逐条回答。

  3.首先回答关键答案,如:某甲构成故意伤害罪。

  4.其次写出答案中罪名或法条的解释。如:故意伤害罪,指故意非法损害他人身体的行为。

  5.再次写下改罪的构成要件。如:故意伤害罪的构成要件。

  6.结合案例进行分析。如:结尾用某甲符合故意伤害罪的构成要件,宜定故意伤害罪。

  其他各问题沿用以上思路。

  希望能帮到你。

怎么进行刑事法律的案例分析?

刑法案例分析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三个方面:

一是行为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二是如果构成培游犯罪,构成什么罪;三是阐述定罪量刑的原则(如果如大是司法考试,只需阐述定罪量刑的原则,不用指出具体适用的刑罚).

具体又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一)定性首先配橡销需要确认行为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肯定不外乎两种结果,构成犯罪和不构成犯罪.如果不构成犯罪,必须说明不构成犯罪的理由和法律依据.

(二)定罪如果认定行为人的行为构成犯罪,需要进一步确认构成什么罪,并说明构成该罪的理由和法律依据.在案例分析中认定犯罪的程序一般是:1,根据所给案例,确定行为人的行为构成什么罪.2,阐述该罪的概念和特征.3,说明认定构成该罪的理由.主要是根据案例所给的事实,依据犯罪构成的理论和刑法分则中该罪的构成条件,证明行为人的行为在犯罪客体,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犯罪客观方面均符合刑法分则关于该罪的犯罪构成,因此构成该罪.4,注意罪名的转化.某些犯罪行为,从表面上看,完全符合刑法规定的某些罪名,但刑法分则对这类犯罪在发展到某种程度时又规定应当依照刑法分则的其他条文定罪处罚.这类罪名转化的案例.

(三)定罪和量刑原则的运用司法实践中,完全根据刑法分则定罪和量刑的情况极少,通常还要根据犯罪事实综合运用刑法总则与分则中规定的原则.作为考试案例也同样如此,在案例所给的各种事实中,肯定还有一些需要运用刑法总则的有关规定.

提交信息测一测您提升学历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