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数学课件中包含哪些内容?

作者:慕光鹏时间:2023-07-18 00:07:01

导读:" 人教版高二数学课件中包含哪些内容?1.概述:人教版高二数学课件是根据教育部制定的高中数学教学大纲开发的一套教学工具。它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数学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2.数学基础知识:课件中会包含高二数学的基础知识,如数的性质、函数的性质、三角函数"

人教版高二数学课件中包含哪些内容?

  1.概述:人教版高二数学课件是根据教育部制定的高中数学教学大纲开发的一套教学工具。它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数学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2.数学基础知识:课件中会包含高二数学的基础知识,如数的性质、函数的性质、三角函数、向量等内容。这些基础知识是高中数学学习的基础,通过课件的呈现,学生可以系统地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

  3.解题方法和技巧:数学课件还会展示各种解题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提高解题能力。

  例如,课件中会介绍常用的解题思路,如分类讨论、递推法、矩阵法等。

  同时,课件还会提供一些解题技巧,帮助学生更快地解决数学题目。

  4.典型例题和习题:人教版高二数学课件通常会提供一些典型例题和习题,帮助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这些例题和习题既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拓展知识:除了基础知识和解题技巧,数学课件还会介绍一些拓展知识,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应用和发展。例如,课件可能会介绍数学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经济管理等领域的应用,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总结:人教版高二数学课件中包含了数学基础知识、解题方法和技巧、典型例题和习题以及拓展知识等内容。这些课件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便捷、系统和多样化的教学资源,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和应用能力。

人教版高二数学课件

  高此败中数学就不像初中数学那么简单,下面我为大家收集了人教版高中数学课件,供大家参考阅读!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函数是高中数学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函数的思想贯穿于整个高中数学之中。

  本节课是学生在已掌握了函数的一般性质和简单的指数运算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指数函数及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同时也为今后研究对数函数及其性质打下坚键弊实的基础。

  因此本节课内容十分重要,它对知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根据这节课的内容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节课教学重点定为指数函数的图像、性质及应用,难点定为指数函数性质的发现过程及指数函数与底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分析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理解指数函数的定义,掌握指数函数图像、性质及其简单应用。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和分类讨论思想,增强学生识图用图的能力。

    3、培养学生对知识的严谨科学态度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三、教法学法分析

  1、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刚进入高中的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也逐步形成,但由于年龄的原因,思维尽管活跃敏捷,却缺乏冷静深刻。因此思考问题片面不严谨。

    2、教法分析:基于以上学情分析,我采用先学生讨论,再教师讲授教学方法。

  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

  另一方面用教师的讲授来纠正由于学生思维过分活跃而走入的误区,和弥补知识的不足,达到能力与知识的双重效果。

  3、学法分析

    让学生仔细观察书中给出的实际例子,使他们发现指数函数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再根据高一学生爱动脑懒动手的特点,让学生自己描点画图,画出指数函数的图像,继而用自己的语言总结指数函数的性质,学生经历了探究的过程,培养探究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问题1:某种细胞分裂时,由1个分裂成2个,2个分裂成4个,……一个这样的细胞分裂次后,得到的细胞分裂的个数与之间,构成一个函数关系,能写出与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吗?

    学生回答:与之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为。

  问题2:折纸问题:让学生动手折纸

  学生回答:①对折的次数与所得的层数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

  ②对折的次数与折后面积之间的关系(记折前纸张面积为1),得出结论

    问题3:《庄子。天下篇》中写到“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学生回答:写出取次后,木棰的剩留量与与的函数关系式。

  设计意图:

    (1)让学生在问题的情景中发现问题,遇到挑战,激发斗志,又引导学生在简单的具体问题中抽象出共性,体验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从而引入两种常见的指数函数①②

  (2)让学生感受我们生活中存在这样的指数函数模型,便于学生接

    受指数函数的形式。

  (二)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观察,三个函数中,底数是常数,指数是自变量。

    设计意图:充实实例,突出底数a的取值范围,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产生活实际。函数分别以的数为底,加深对定义的感性认识,为顺利引出指数函数定义作铺垫。

  (三)新课讲授

  1.指数函数的定义

    一般地,函数叫做指数函数,其中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是R。森亮颤

  的含义:

    设计意图:为按两种情况得出指数函数性质作铺垫。若学生回答不合适,引导学生用区间表示:

  问题:指数函数定义中,为什么规定“”如果不这样规定会出现什么情况?

    设计意图:教师首先提出问题:为什么要规定底数大于0且不等于1呢?这是本节的一个难点,为突破难点,采取学生自由讨论的形式,达到互相启发,补充,活跃气氛,激发兴趣的目的。

  对于底数的分类,可将问题分解为:

  (1)若会有什么问题?(如,则在实数范围内相应的函数值不存在)

  (2)若会有什么问题?(对于,都无意义)

  (3)若又会怎么样?(无论取何值,它总是1,对它没有研究的必要.)

    师:为了避免上述各种情况的发生,所以规定。

    在这里要注意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对话。

    设计意图:认识清楚底数a的特殊规定,才能深刻理解指数函数的定义域是R;并为学习对数函数,认识指数与对数函数关系打基础。

    教师还要提醒学生指数函数的定义是形式定义,必须在形式上一模一样才行,然后把问题引向深入。

  1:指出下列函数那些是指数函数:

  2:若函数是指数函数,则

    3:已知是指数函数,且,求函数的解析式。

    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指数函数定义和呈现形式的理解。

  2.指数函数的图像及性质

  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画出下列指数函数的图象

  画函数图象的步骤:列表、描点、连线

  思考如何列表取值?

    教师与学生共同作出图像。

    设计意图:在理解指数函数定义的基础上掌握指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是本节的重点。

  关键在于弄清底数a对于函数值变化的影响。

  对于时函数值变化的不同情况,学生往往容易混淆,这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为此,必须利用图像,数形结合。

  教师亲自板演,学生亲自在课前准备好的坐标系里画图,而不是采用几何画板直接得到图像,目的是使学生更加信服,加深印象,并为以后画图解题,采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打下基础。

    利用几何画板演示函数的图象,观察分析图像的共同特征。由特殊到一般,得出指数函数的图象特征,进一步得出图象性质:

    教师组织学生结合图像讨论指数函数的性质。

    设计意图: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他们的潜能,尽量由学生自主得出性质,以便能够更深刻的记忆、更熟练的运用。

    师生共同总结指数函数的性质,教师边总结边板书。

  特别地,函数值的分布情况如下:

    设计意图:再次强调指数函数的单调性与底数a的关系,并具体分析了函数值的分布情况,深刻理解指数函数值域情况。

  (四)巩固与练习

  例1:比较下列各题中两值的大小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指数值的特征,思考比较大小的方法。

    (1)(2)两题底相同,指数不同,(3)(4)两题可化为同底的,可以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比较大小。

    (5)题底不同,指数相同,可以利用函数的图像比较大小。

    (6)题底不同,指数也不同,可以借助中介值比较大小。

  例2:已知下列不等式,比较的大小:

    设计意图:这是指数函数性质的简单应用,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加深对指数函数的图像及性质的理解和记忆。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你又掌握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

  你能将指数函数的学习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小结中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化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并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六)布置作业

  1、练习B组第2题;习题3-1A组第3题

  2、A先生从今天开始每天给你10万元,而你承担如下任务:第一天给A先生1元,第二天给A先生2元,,第三天给A先生4元,第四天给A先生8元,依次下去,…,A先生要和你签定15天的合同,你同意吗?又A先生要和你签定30天的合同,你能签这个合同吗?

    3、观察指数函数的图象,比较的大小。

高二数学内容有哪些?

高二数学内容有:

  1、《集合与函数》。

  2、《三角函数》。

  3、《不等式》。

  4、《数列》。

  5、《复数》。

  6、《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

  7、《立体几何》。历哪

  8、《平面解析几何》。

高中数学提高成绩的方法有:

1、提高高中数学成绩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课前预习

  上课之前把要上的内容都预习一下,看一下课本要求,把重点和难理解的都标记出来,等着老师上课讲。这样一来,上课目前明确,由于心中有疑问,等着老师解答,上课的时候自然而然的就集中注意力跟着老师的思路肢笑码走了。

2、提高数学成绩还要做到上课认真听讲

  所以高中生如果想提高数学成绩,上课一定要全神贯注的听讲,老师讲到课本上没有的内容、或者经典例题的详细解题过程都动笔记一升耐下,免得上课没听明白,想复习的时候又找不到。

人教版高二数学必学的知识点讲解

  高二阶段作为承上启下的一年,是学习最容易松懈的一年,往往会因为缺乏新鲜感、陌生感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也往往会为高一的努力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而自暴自弃,从而在高二阶段对学习失去了信心。我整理了人教版高二数学必学的知识点讲解,希望能帮助到你!

人教版高二数学必学的知识点讲解1

1、圆的标准方程:

圆心为A(a,b),半径为r的圆的方程

2、点与圆的关系的判断方法:(1),点在圆外(2),点在圆上(3),点在圆内

4.1.2圆的一般方程

1、圆的一般方程:

2、圆的一般方程的特点:

(1)①x2和y2的系数相同,不等于0.

②没有xy这样的二次项.

(2)圆的一般方程中有三个特定的系数D、E、F,因之只要求出这三个系数,圆的方程就确定了.

  (3)、与圆的标准方程相比较,它是一种特殊的二元二次方程,代数特征明显,圆的标准方程则指出了圆心坐标与半径大小,几何特征较弯察明显。

4.2.1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1、用点到直线的距离来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4.2.2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4.2.3直线与圆的方程的应用

1、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解决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2、过程与方法

用坐标法解决几何问题的步骤:

第一步: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用坐标和方程表示问题中的几何元素,将平面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

第二步:通过代数运算,解决代数问题;

第三步:将代数运算结果“翻译”成几何结论.

4.3.1空间直角坐标系

1、点M对应着确定的有序实数组,对应着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一点3、空间中任意点M的坐标都可以用有序实数组来表示,该数组叫做点M在此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记M

4.3.2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人教版高二数学必学的知识点讲解2

复数的概念:

  形如a bi(a,b∈R)的数叫复数,其中i叫做虚数单位。全体复数所成的集合叫做复数集,用字母C表扮闹孝示。

复数的表示:

  复数通常用字母z表示,即z=a bi(a,b∈R),这一表示形式叫做复数的代数形式,其中a叫复数的实部,b叫复数的虚部。

复数的几何意义:

(1)复平面、实轴、虚轴:

  点Z的横坐标是a,纵坐标是b,复数z=a bi(a、b∈R)可用点Z(a,b)表示,这个建立了直角坐标系来表示复数的平面叫做复平面,x轴叫做实轴,y轴叫做虚轴。显然,实轴上的点都表示实数,除原点外,虚轴上的点都表示纯虚数

(2)复数的几何意义:复数集C和复平面内所有的点所成的集合是一一对应关系,即

  这是因为,每一个复数有复平面内惟一的一个点和它对应;反过来,复平面内的每一个点,有惟一的一个复数和它对应。

  这就是复数的一种几何意义,也就是复数的另一种表示方法,即几何表示方法。

复数的模:

复数z=a bi(a、b∈R)在复平面上对应的点Z(a,b)到原点的距离叫复数的模,记为|Z|,即|Z|=

虚数单位i:

(1)它的平方等于-1,即i2=-1;

(2)实数可以与它进行四则运算,进行四则运算时,原有加、乘运算律仍然成立

  (3)i与-1的关厅稿系:i就是-1的一个平方根,即方程x2=-1的一个根,方程x2=-1的另一个根是-i。

  (4)i的周期性:i4n 1=i,i4n 2=-1,i4n 3=-i,i4n=1。

复数模的性质:

复数与实数、虚数、纯虚数及0的关系:

  对于复数a bi(a、b∈R),当且仅当b=0时,复数a bi(a、b∈R)是实数a;当b≠0时,复数z=a bi叫做虚数;当a=0且b≠0时,z=bi叫做纯虚数;当且仅当a=b=0时,z就是实数0。

人教版高二数学必学的知识点讲解3

一、定义与定义式:

自变量x和因变量y有如下关系:

y=kx b

  则此时称y是x的一次函数。

  特别地,当b=0时,y是x的正比例函数。

即:y=kx(k为常数,k≠0)

二、一次函数的性质:

1.y的变化值与对应的x的变化值成正比例,比值为k

即:y=kx b(k为任意不为零的实数b取任何实数)

  2.当x=0时,b为函数在y轴上的截距。

三、一次函数的图像及性质:

1.作法与图形:通过如下3个步骤

(1)列表;

(2)描点;

  (3)连线,可以作出一次函数的图像——一条直线。

  因此,作一次函数的图像只需知道2点,并连成直线即可。

  (通常找函数图像与x轴和y轴的交点)。

  2.性质:(1)在一次函数上的任意一点P(x,y),都满足等式:y=kx b。(2)一次函数与y轴交点的坐标总是(0,b),与x轴总是交于(-b/k,0)正比例函数的图像总是过原点。

3.k,b与函数图像所在象限:

当k>0时,直线必通过一、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

  当k<0时,直线必通过二、四象限,y随x的增大而减小。

当b>0时,直线必通过一、二象限;

当b=0时,直线通过原点

  当b<0时,直线必通过三、四象限。

  特别地,当b=O时,直线通过原点O(0,0)表示的是正比例函数的图像。

  这时,当k>0时,直线只通过一、三象限;当k<0时,直线只通过二、四象限。

四、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已知点A(x1,y1);B(x2,y2),请确定过点A、B的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1)设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也叫解析式)为y=kx b。

  (2)因为在一次函数上的任意一点P(x,y),都满足等式y=kx b。所以可以列出2个方程:y1=kx1 b……①和y2=kx2 b……②

  (3)解这个二元一次方程,得到k,b的值。

  (4)最后得到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五、一次函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1.当时间t一定,距离s是速度v的一次函数。s=vt。

  2.当水池抽水速度f一定,水池中水量g是抽水时间t的一次函数。

  设水池中原有水量S。

  g=S-ft。

六、常用公式:(不全,希望有人补充)

1.求函数图像的k值:(y1-y2)/(x1-x2)

2.求与x轴平行线段的中点:|x1-x2|/2

3.求与y轴平行线段的中点:|y1-y2|/2

4.求任意线段的长:√(x1-x2)^2 (y1-y2)^2(注:根号下(x1-x2)与(y1-y2)的平方和)

人教版高二数学必学的知识点讲解相关文章:

★高二数学必背知识点总结

★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二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人教版高二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高中高二数学知识点口诀总结

★高二数学考试必考知识点

★高二数学上下学期知识点复习提纲

★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详细

高二数学学什么内容?

高中数学斗卜最新百度网盘下载

?pwd=1234

提取空绝穗码:1234

  简介:高中数学优宏毁质资料下载,包括:试题试卷、课件、教材、视频、各大名师网校合集。

人教版高二数学重点知识归纳

  【#高二#导语】因为高二开始努力,所以前面的知识肯定有一定的欠缺,这就要求自己要制定一定的计划,更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相信付出的汗水不会白白流淌的,收获总是自己的。高二频道为你整理了《人教版高二数学重点知识归纳》,助你金榜题名!

【篇一】人教版高二数学重点知识归纳

  公式一:

  设α为任意角,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的值相等:

  sin(2kπ α)=sinα

  cos(2kπ α)=cosα

  tan(2kπ α)=tanα

  cot(2kπ α)=cotα

  公式二:

  设α为任意角,π α的三角函数值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π α)=-sinα

  cos(π α)=-cosα

  tan(π α)=tanα

  cot(π α)=cotα

  公式三:

  任意角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肢旦间的关系:

  sin(-α)=-sinα

  cos(-α)=cosα

  tan(-α)=-tanα

  cot(-α)=-cotα

  公式四:

  利用公式二和公式三可以得到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π-α)=sinα

  cos(π-α)=-cosα

  tan(π-α)=-tanα

  cot(π-α)=-cotα

  公式五:

  利用公式一和公式三可以得到2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2π-α)=-sinα

  cos(2π-α)=cosα

  tan(2π-α)=-tanα

  cot(2π-α)=-cotα

  公式六:

  π/2±α及3π/2±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π/2 α)=cosα

  cos(π/2 α)=-sinα

  tan(π/2 α)=-cotα

  cot(π/2 α)=-tanα

  sin(π/2-α)=cosα

  cos(π/2-α)=sinα

  tan(π/2-α)=cotα

  cot(π/2-α)=tanα

  sin(3π/2 α)=-cosα

  cos(3π/2 α)=sinα

  tan(3π/2 α)=-cotα

  cot(3π/2 α)=-tanα

  sin(3π/2-α)=-cosα

  cos(3π/2-α)=-sinα

  tan(3π/2-α)=cotα

  cot(3π/2-α)=tanα

  (以上k∈Z)

【篇二】人教版高二数学重点知识归纳

  an=a1 (n-1)d(1)

  前n项和公式为:

  Sn=na1 n(n-1)d/2或Sn=n(a1 an)/2(2)

  从(1)式可以看出,an是n的一次数函(d≠0)或常数函数(d=0),(n,an)排在一条直线上,由(2)式知,Sn是培氏n的二次函数(d≠0)或一次函数(d=0,a1≠0),且常数项为0.

  在等差数列中,等差中项:一般设为Ar,Am An=2Ar,所以Ar为Am,An的等差中项.

  且任意两项am,an的关系为:

  an=am (n-m)d

  它可以看作等差数列广义的通项公式.

  从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前n项配饥散和公式还可推出:

  a1 an=a2 an-1=a3 an-2=…=ak an-k 1,k∈{1,2,…,n}

  若m,n,p,q∈N*,且m n=p q,则有

  am an=ap aq

  Sm-1=(2n-1)an,S2n 1=(2n 1)an 1

  Sk,S2k-Sk,S3k-S2k,…,Snk-S(n-1)k…或等差数列,等等.

  和=(首项 末项)*项数÷2

  项数=(末项-首项)÷公差 1

  首项=2和÷项数-末项

  末项=2和÷项数-首项

  项数=(末项-首项)/公差 1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非零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geometricprogression).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commonratio),公比通常用字母q表示(q≠0).注:q=1时,an为常数列.

【篇三】人教版高二数学重点知识归纳

  解不等式问题的分类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解一元二次不等式.

  可以化为一元一次或一元二次不等式的不等式.

  ①解一元高次不等式;

  ②解分式不等式;

  ③解无理不等式;

  ④解指数不等式;

  ⑤解对数不等式;

  ⑥解带绝对值的不等式;

  ⑦解不等式组.

  解不等式时应特别注意下列几点:

  正确应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正确应用幂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增、减性.

  注意代数式中未知数的取值范围.

  不等式的同解性

  |f(x)|0)

  |f(x)|>g(x)

  ①与f(x)>g(x)或f(x)ag(x)与f(x)>g(x)同解,当0ag(x)与f(x)

高二数学学哪些内容?

高二上学期的数学学哪些内容:

  理科:必修2(解析几何初步与立体几何)、选修2-1(圆锥曲线)、选修2-2(分类记数原理)、选修2-3(排列组合)。

  文科:必修2(解析几何初步与立体几何)、选修1-1(平面几何)、选修1-2(记数原理)。

可能各地区学校之间有差异,一切还以学生所在学校的教材悉李困为准,以上仅供参考!

高二数学学习要注意事项:

  及时了解、掌握常用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学好高中数学,需要我们从数学思想与方法高度来掌握它。中学数学学习要重点掌握的的数学思想有以上几个:集合与对应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运动思想,转化思想,变换思想。

  有了数学思想以后,还要掌握扰迅具体的方法,比如:换元、待定系数、睁念数学归纳法、分析法、综合法、反证法等等。在具体的方法中,常用的有:观察与实验,联想与类比,比较与分类,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一般与特殊,有限与无限,抽象与概括等。

  解数学题时,也要注意解题思维策略问题,经常要思考:选择什么角度来进入,应遵循什么原则性的东西。高中数学中经常用到的数学思维策略有:以简驭繁、数形结合、进退互用、化生为熟、正难则反、倒顺相还、动静转换、分合相辅等。

提交信息测一测您提升学历详细信息